201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学最新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3 00:40:48

点击下载

作者:命题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学最新版)

2013教师资格认定考试专用系列教材: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学最新版)试读:

前言

教师资格制度是获得教师职位的前提条件,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是教育专业最基本的学科,是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程。随着教育改革的逐年深入,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的学科理念和体系也日益完善,由一开始的注重理论向关注实践和发展的运用迈进。对于想从事教育教学事业的人员来说,学好这两门课程尤为重要,是迈向教育事业的第一步。

近年来,山东、河北、河南、辽宁、四川、湖北、湖南、贵州、江苏、吉林、甘肃等省的教师资格认证考试机制逐渐成熟起来,相继面向社会公开开展招聘考试活动。我们总结了教师资格考试的命题规律,探讨了未来的考试命题趋向,并以此为基准,及时组成精锐的丛书编写小组编写了本套丛书,包括《教育学》(中学)、(小学),《教育心理学》(中学)、(小学),《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学)、(小学),《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中学)、(小学)。它以简练的行文体例、实用的知识要点、众多的历年真题、权威的专家详解为基本特色,采用手把手的方式,教会考生如何在考试中拔得头筹。

本套丛书有以下特点:

★内容凸显实用,适用不同考生

本系列教材以贯彻“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及培养适应21世纪我国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人才为出发点,精心筛选了教材内容。涵盖了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与社会的发展、教育与个人的发展、教育目的、学生与教师、课程、教学(上)、教学(下)、德育、班级管理、教育心理学概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学习的基本理论、学习动机、学习的迁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形成、学习策略、问题解决与创造性、态度与品德的形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设计、课堂管理、教学测量与评价、教师心理等内容,深入探讨和归纳教师资格考试的各部分题型,结构严谨、讲练结合、重点突出、难易适中、梯度合理,极具实用性和兼容性,适用于教师资格认证考试及特岗教师录用考试。

★简洁的考点提举方式,科学合理的逻辑结构

教材采用完全区别于同类其他图书的章节内容举例的传统知识结构模式,以章为单位,运用纲要式结构,以点带面标明各部分知识的内在关联,同时采用整体记忆,快速建立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让考生在系统中学习知识,起到加深理解、强化记忆的效果。

★渐次推进的习题设计,深入细致的专家详解

教材采用讲练结合的编排方式,打破传统习题只注重基础训练的机械模式及习题量少、答案较为简略的弊端,先对相关考点进行细致的分析,帮助考生掌握精髓,再针对考点按照由易到难渐次推进的原则巧设习题,同时配以权威资深专家为习题所作的全面、集中、细致的解题思路分析,使考生既能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又能提高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模拟题实用、适用

精选的模拟题预测了2013年考试的方向,涵盖了近年考试的热点考点,保证了考生学习的针对性和实用性,使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获得最大的学习收获。让考生在测试中,可以发现自己的劣势,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拾遗补阙,完善知识结构。

本教材主要的编写人员有:李晓洁、雒晓春、陈静、孙弘雁、刘丕君等,其中中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由雒晓春编写,中学教育学主要由陈静编写,小学教育心理学主要由刘丕君编写,小学教育学主要由孙弘雁编写,李晓洁为总纂。

本书编写过程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同人不吝指正。衷心希望本系列用书能为广大考生朋友的复习备考带来实质性的帮助。教师资格认定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教师资格考试考情分析与应试指导

教师在我国一直受到人们的敬重,随着就业竞争的加剧,越来越多的优秀大学毕业生将加入到人民教师的行列。

我国实施教师资格制度,这是促进教师职业向专业化方向发展的重要举措。自2004年起,教师资格考试开始对社会人员开放,大量非师范专业的人员开始申请教师资格。为了帮助非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的教师资格申请者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部人事司会同教育部考试中心,组织有关专家研究制定了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考试大纲》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指导各地的教师资格认定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

应广大读者的要求,我们编写了《教育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和《教育心理学历年真题及命题预测试卷》(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汇集了最近几年全国部分教育发达省市教师资格认定考试教育学、教育心理学的真题,专家依据教育部人事司、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的《教育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适用于中学教师资格申请者),对真题进行了精心解答。一、典型省份历年考试题型、题量、分值分析注:另还有河北省、广东省、海南省、甘肃省、江苏省的往年考试题型,由于篇幅有限,在此不一一列举。

分析:以上各省考试题型稳定,个别省份题量每年有小幅度变化,但各题型单题分值均保持不变,基本保持在:单项选择题1~2分/道;多项选择题2分/道;填空题1分/道;辨析题5分/道,名词解释3~5分/道;简答题5分/道;论述题10~15分/道;案例分析题10~15分/道。但也有个别不一样的情况。二、历年真题命题情况分析

虽然说教师资格考试实行各省市自行组织考试,但其命题范围均严格依照全国统一的考试大纲,这就从根本上决定了各省市命题方向的一致性。经仔细对比,以上各省市除题型基本一样之外,在考查重点方面也存在一定的相似性,并且各省市之间对历年考点互相借鉴。因此,各省考生除关注本省历年真题之外,也应关注以上其他相关省份的真题状况。三、复习方法与应试技巧点拨(一)高效复习备考方法

1.认真学习指定教材,购买同步辅导资料

指定教材是应试复习的主要依据,一般而言,在报名期间,各地报名机构均会推荐相关教材用书。但为了提高复习效率及自身的应试能力,必要的同步辅导资料是必不可少的。两者配合,其高效复习备考的方法和步骤如下:(1)在熟悉考试大纲考核要求的基础上,快速通读指定教材,了解教材体系,找出复习的重点和难点,提出问题及疑点。(2)逐章学习指定教材,并有效使用同步辅导用书。根据辅导用书相关板块中指出的各章重点、考点,对教材内容分清主次,区别看待,强化重点内容的复习,突破重点、难点。(3)每章学习结束,利用辅导用书中的相关板块严格自测,检查本章复习效果。

2.分析近几年考题

在阅读教材及相关辅导资料的基础上,按章节和题型分析本省及相关各省近几年的历年考题。

通过分析历年考题,了解考试命题的思路,把握教师资格考试的规律性,并确定本年复习的重点,但切忌无根据地猜题和押题。

3.对比新、旧大纲,找出新增考点

考试大纲是命题的基本纲领,所以,对于考纲要求应引起考生的注意。而由于考试大纲的变动,也就使新大纲中新增的考点成为本年度最为重要的考查内容。所以,考生一定要在备考时,对照新、旧大纲,找出最新大纲中新增考点所在。

4.避免复习误区(1)重本省真题,弃外省真题。有些考生认为是在本省考试,另外,每年也都是本省教育部门自行命题组织考试,外省的历年真题对其一点借鉴的价值都没有,这一点是十分偏激的。其实,全国各地的考试命题都是在教育部统一考试大纲的指导下进行的,所以,不仅本省的历年真题对考生很重要,其他省地(特别是考试题型完全相同的省地)的历年真题,考生同样不可轻视。(2)思维定式。有些教学工作经验丰富的考生,只习惯于从教学实际的角度思考问题,职业判断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能力不强,影响复习效果。(3)盲目押题。有的考生凭侥幸心理,没有根据地推测当年考试命题范围,或者寄希望于辅导老师的串讲押题。这样盲目押题的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导致名落孙山。

5.考前强化复习

考前15天,考生应购买相关命题预测试卷对该科目进行整体系统的全真模拟测试。以强化该科目重点、要点。对自己复习的整体状况查漏补缺,以便短时间内展开有针对性地复习。(二)应试技巧点拨

1.计划答题时间

选择题考试通常要求在短时间内作答,考试开始时,你应该看一看试题的分量,并且对每道题应占用的时间迅速作出估计,也许你会发现,每道选择题允许作答的时间不到一分钟,这就要求你必须事先计划答题时间。

2.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

保持稳定的答题速度也是很必要的。一般的做法是:首先通读并回答你知道的问题,跳过没有把握作答的问题,然后重新计算你的时间,看看余下的每道题要花多少时间。在一道题上花过多的时间是不值的,即使你答对了,也可能得不偿失。

3.按题目要求答题

有不少考生连题目的要求都没看就开始答题。比如,单项选择题要求选择一个最佳答案,显然,除最佳答案之外,备选选项中的某些答案,也可能具有不同程度的正确性,只不过是不全面、不完整罢了。而有些考生,一看题干项,紧接着就被一个“好的”或“有吸引力的”备选答案吸引住了,对其余的答案连看都不看一眼就放过去,从而失去了许多应该得分的机会。请记住,一定要看清所有的选择答案。一道周密的单项选择题,所有的选项都可能具有吸引力,然而,判卷时却只有一个是最佳的选项。

四、高效使用本试卷必读

本试卷适合于考前15天左右考生进行复习自测及提高自身相应的应试能力。

本试卷共分为三部分。各部分概况及高效使用方法介绍如下:

第一部分 考试真题试题

第一部分为“考试真题试题”,共五套,该五套真题是根据本省历年考试命题情况,在全国各地历年真题题库中精心挑选出的与本省命题角度及考查难度极其相似的部分省市真题。

高效使用本部分内容,首先应在本省本科目考试标准时限内完成一套命题预测试卷的所有题目,再核对答案,自我评分。然后,应深入研究、归纳每一套真题的命题角度及其总体难易程度。借鉴本省历年真题和其他省市历年真题从整体上把握本科目考查的难度,并在考点上对比2013年最新考试大纲,找出新增考点所在。

第二部分 命题预测试卷

第二部分为“命题预测试卷”,共七套,题目均依据2013年最新考试大纲精选于历年考试题库。在题量方面,根据本省历年考试情况适当加大,以便强化考生答题速度。

高效使用本部分内容,应在本省本科目考试标准时限内完成一套命题预测试卷的所有题目,再核对答案,自我评分,对个人进行全真模拟测验。杜绝做一题看一题答案解析的学习方法。对自己似是而非,或者做错的题目,应对照该题解析,做深入理解,并加以归纳。

第三部分 参考答案与详解

第三部分为“参考答案与详解”,是对前面模拟试题及历年真题的解答与详解,以供考生自测、学习、解疑之用。其答案精准,解析精简透彻,便于考生备考复习。

高效使用本部分内容,应杜绝做一题看一题答案解析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杜绝将本部分内容脱离题干,单独使用。

五、如何才能复习好教育学

根据教育部命题特点及教育学本身的学科特性,考生要以大纲为依据,结合教材,并对前几年的考题做详细的研究,对考生具有十分重要的启示意义。(一)主要内容

1.注重基础

考生要想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就必须掌握本学科的发展历程、主要实验事实、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对教育工作的启示。

2.运用知识

运用教育学的基本规律和主要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3.强调应用

教育学在教师资格考试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学好教育学对以后的教育工作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揭示规律的价值在于应用于实践并指导实践,因而考纲强调学生要注重基本规律对教育工作的启示,要学会运用理论说明和解释有关教育现象,解决有关教育教学的实际问题。

因此,考生在复习准备时要牢牢把握这三点,可以自己整理基础知识框架图,也可以在复习完一个重要理论之后尝试思考或口述在教育教学实践中如何应用。(二)复习提示

教育学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教育学原理,有很多内容是需要背下来的,要特别注意才行。要想考出好成绩,这些基本章节要掌握好,即教育的基本概念、教育与人发展的关系、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教育目的、教育制度、教学、德育、教师、学校等,这些都是教育学中的基本理论,要熟练地掌握。

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一)

满分:120分

一、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将《四书》和《五经》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的是哪个朝代?( )

A.明代

B.宋代

C.汉代

D.清代

E.元代

2.西欧中世纪的主要学校类型是教会学校,分为( )三个层次。

A.僧院学校

B.宫廷学校

C.大主教学校

D.职官学校

E.教区学校

3.学校文化由( )构成。

A.观念文化

B.物质文化

C.设施文化

D.环境文化

E.规范文化

4.20 世纪20年代,帕克赫斯特在马萨诸塞州创建的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制

B.分组教学制

C.道尔顿制

D.班级授课制

E.特朗普制

5.根据评价所运用的方法和标准,教学评价可分为( )。

A.相对性评价

B.诊断性评价

C.形成性评价

D.绝对性评价

E.总结性评价

6.课程评价应有哪些功能?( )

A.导向功能

B.甄别功能

C.诊断功能

D.调节功能

E.促进功能

7.一个好的班集体具有哪些特征?( )

A.政治方向坚定正确

B.奋斗目标明确

C.规章制度严格

D.组织纪律严明

E.集体舆论正确

8.读书指导法的要求是( )。

A.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

B.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

C.为学生指定书目

D.加强评价和辅导

E.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

9.常规训练包括( )。

A.礼貌常规训练

B.学生守则训练

C.课堂常规训练

D.卫生常规训练

E.实践能力训练

10.CIPP评价模式包括( )。

A.背景评价

B.输入评价

C.过程评价

D.效果评价

E.成果评价

11.课程评价的内涵是( )。

A.课程评价对象是多元的

B.课程评价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C.课程评价必须对实现教育目的作出贡献

D.课程评价是当前我国新课程改革的核心

E.课程评价的直接意义是对被评价的课程提出质疑并为改进课程指明方向

12.在我国高中课程结构中,信息技术和通用技术占( )学分。

A.6

B.7

C.5

D.8

E.10

13.学习化社会中终身教育的特征包括( )。

A.社会能够为每位社会成员提供适当的教育

B.学校教育在人的身心发展中不再起主导作用

C.全体社会成员的一生都处在不断的学习当中

D.现代科技进步使每个人都处于信息剧增的实惠和威胁之中

E.终身教育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学习型社会的建立

14.原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提出的教学原则有( )。

A.高难度教学

B.高速度教学

C.理论知识起指导作用

D.理解学习过程

E.使所有学生包括差生都得到发展

15.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 )。

A.目标明确

B.内容准确

C.方法得当

D.组织有效

E.体验积极

16.我国高中课程设置应该遵循的原则是( )。

A.发展性

B.时代性

C.基础性

D.选择性

E.自主性

17.近年来新兴的教育科学研究方法主要有( )。

A.教育行动研究

B.教育典型研究

C.教育质性研究

D.教育对象研究

E.教育叙事研究

18.根据研究的功能,可将教育科学研究分为( )。

A.发展性研究

B.评价性研究

C.基础性研究

D.预测性研究

E.应用性研究

19.夸美纽斯曾说过,教师的职责是用自己的榜样去教育学生。在言谈举止、为人之道等方面,教师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指的是教师的( )角色。

A.传道者

B.朋友

C.榜样

D.管理者

E.授业、解惑者

20.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 )的活动。

A.发展智力

B.发展体力

C.陶冶品德

D.陶冶美感

E.形成全面发展的个性

21.在当代,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基础知识的教学,原因是( )。

A.基础知识的教学是教育的主要目的

B.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只能给他们传授基础知识

C.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D.基础知识的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

E.掌握基础知识是发展的前提

22.杜威“教育即生活”的观点,体现在德育中与( )的精神相一致。

A.说服教育法

B.事实说服法

C.情感陶冶法

D.实际锻炼法

E.榜样示范法

23.英国学校德育学家麦克费尔提出的德育模式是( )。

A.目的游离模式

B.认知模式

C.体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E.目标模式

24.下列不属于我国中学的德育原则的是( )。

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

D.循序渐进原则

E.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5.19 世纪初( )学校出现了“导生制”,对班级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A.美国

B.法国

C.捷克

D.英国

E.德国

26.健全班级规章制度的基本要求是( )。

A.认真讨论,科学合理

B.严肃慎重,相对稳定

C.反复学习,坚决执行

D.教育为主,不断完善

E.提高学习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27.分支制学制是( )建立的一种学制。

A.原苏联

B.美国

C.印度

D.欧洲

E.中国

28.最早提出“学校文化”概念的是( )。

A.赫尔巴特

B.杜威

C.舒尔茨

D.特朗普

E.华勒

29.“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论出自于( )。

A.《孟子·尽心上》

B.《论语·学而》

C.《庄子·应帝王》

D.《礼记·中庸》

E.《诗经·国风》

30.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原则是( )。

A.发展性原则

B.客观性原则

C.系统性原则

D.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原则

E.教育性原则

二、填空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1.布鲁纳的代表作品是_______。

2.西周建立了典型的政教合一的官学体系,并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_______。

3.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学校是_______。

4.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有尼德兰的_______。

5.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以及一次测量所得结果的准确性程度。

6.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高中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包括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三方面内容,共_______个学分。

7.提出“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的教育家是_______。

8.按一定标准,以等级和评语等形式,定期对学生各方面表现作出的评价是_______。

9.目的游离评价模式是由美国学者_______提出来的。

10.教学工作的中心环节是_______。

11.形式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有英国的洛克和瑞士的_______。

12.新课程理论影响比较大的有建构学习理论和_______。

13.中国采用班级组织形式,最早的雏形始于1862年清政府开办的_______。

14.我国教育要培养的人是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的,这点指明了我国教育的_______方向性。

15.教育科学研究文献收集的方法有_______查找法、参考文献查找法。

三、判断说明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

1.信息技术没有改变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

2.教育本身不是一种文化现象。

3.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只具有即时价值而没有延时价值。

4.课程资源的建设和开发是国家的事情,和教师无关。

5.教育行动研究是以教师的教育实践为主要导向的。

四、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简述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2.为什么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人才的规格和教育的结构?

3.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的关系是什么?

4.社会模仿模式对我国德育发展改革有哪些启示?

五、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举例说明德育过程是一个学生自我教育能力逐步提高的过程。

2.阅读以下材料,说说如何通过课程教学改革改变教师在教学中关注不均衡的情况。某学校组织公开课,在老师上课的过程中,有时会向学生提问。去听课的家长发现,老师每次提问时,自己的孩子都把手举起,但老师每次都是请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而不会叫自己的孩子。

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二)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为使教育学从哲学、伦理学中分化独立出来作出杰出贡献的教育家是( )。

A.洛克

B.卢梭

C.赫尔巴特

D.培根

2.揭示( )是教育学研究的任务。

A.教育问题

B.教育规律

C.教育价值

D.教育事实

3.(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是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A.夸美纽斯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昆体良

4.“教育已经成为经济发展的杠杆,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反映了现代教育的( )特征。

A.公共性

B.未来性

C.生产性

D.科学性

5.教育从生产劳动中第一次分离的标志是( )。

A.国家的出现

B.阶级的分化

C.学校的产生

D.文字的出现

6.形成学校文化的最重要的因素是( )。

A.教师文化

B.学生文化

C.物质文化

D.制度文化

7.“给我一打健全的儿童和一个特殊的环境,我可以运用特殊的方法,……使他们成为医生、律师、艺术家、大商家或者使他们成为乞丐和盗贼。”这句话反映了( )的认识。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教育万能论

D.辐和论

8.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中共同创造的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称之为( )。

A.学校机构

B.学校体制

C.学校文化

D.学校制度

9.对人身心发展起决定性影响的是( )。

A.遗传

B.社会生活条件

C.教育

D.社会活动

10.因材施教,“长善救失”教育原则的基础是儿童身心发展的( )规律。

A.分化与互补协调性

B.顺序与阶段性

C.个别差异性

D.不平衡性

1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是( )颁布的。

A.1989年

B.1991年

C.1993年

D.1995年

12.“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是由( )提出的。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韩愈

13.整个教育工作的核心是( )。

A.教育目的

B.行政管理

C.教学业务

D.后勤保障

14.衡量教育好坏的最高标准只能是看教育能否为社会稳定和发展服务,能否促进社会的存在和发展。这是( )。

A.神学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B.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C.教育无目的论的观点

D.个人本位教育目的论的观点

15.当代中国所提倡的教育导向思想是( )。

A.英才教育

B.应试教育

C.学分制

D.素质教育

16.为课程论建立起心理学基础的人是( )。

A.亚里士多德

B.凯洛夫

C.冯特

D.赫尔巴特

17.课程的具体结构是指( )。

A.课程计划

B.教学计划

C.课程标准和教科书

D.课程目的

18.凯洛夫以传授系统书本知识为主要任务,将课划分为两大类别( )。

A.单一课和综合课

B.理科和文科

C.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D.传统课和现代课

19.一个教师与大约25个学生一起围坐在一张桌子周围,并且说:如果我们表达自己的意愿并作自我介绍,那是令人高兴的,接踵而来的是一阵紧张的寂静,没人说话,为打破沉默,一学生羞怯举手发言,又是一阵令人不安的寂静,又有一位学生举手。教师从没催促任何学生发言。这一情景发生在罗杰斯倡导的( )的课堂中。

A.范例教学法

B.讨论法

C.非指导教学法

D.发现法

20.1942年,罗杰斯在他的著作( )中强调咨询过程应当重视当事人认识和改善自我的能力和责任,即“当事人中心”的观点。

A.《咨询与心理治疗》

B.《变化世界中的咨询者》

C.《发展性咨询》

D.《学生指导技术》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智育

2.教师

3.教学计划

4.课程

三、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2.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和内容。

3.在你看来一堂好课的标准是怎样的?

4.简述学生集体的教育作用。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班级授课制的主要特征是什么?如何评价其优劣?

2.教师应确立怎样的学生主体观?如何尊重发挥儿童的主体性?

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三)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 )的发展。

A.教育规律

B.教育价值

C.教育现象

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学校管理的目标和尺度是( )。

A.经济收入

B.良好的公共关系

C.学校绩效

D.政治影响

4.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

A.顺序性

B.不平衡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5.( )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

B.教育政策

C.教育目的

D.教育目标

6.学校德育对政治、经济、文化发生影响的功能即指( )。

A.发展性功能

B.个体性功能

C.教育性功能

D.社会性功能

7.教学活动的本质是( )。

A.认识活动

B.实践活动

C.交往活动

D.课堂活动

8.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是( )。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

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

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9.罗杰斯的“以学生为本”、“让学生自发学习”、“排除对学习者自身的威胁”的教学原则属于( )。

A.非指导教学模式

B.结构主义课程模式

C.发展性教学模式

D.最优化教学模式

10.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二、填空题(本题共25个空,每空1分,共25分)

1.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大体上经历了_______阶段、_______阶段和_______阶段。

2.在整个学校教育活动中,教育目的的实现和教育任务的完成,主要是凭借_______实现的。

3.发现学习模式是_______提出的。

4.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基本因素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我国的专职教师大约在_______出现。

6.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目的的组成部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7.教学过程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个发展阶段。

8.好的测验都应当符合一定的要求,通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等指标衡量测验的质量。

9.学校咨询与辅导一般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三种。

三、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教育目的指明了受教育者的( )。

A.发展方向

B.发展阶段

C.发展结果

D.发展进程

2.学校的中心工作是( )。

A.思想品德教育工作

B.教学工作

C.校外活动

D.教师的培养工作

3.青少年身心发展的规律有( )。

A.顺序性和阶段性

B.稳定性和可变性

C.发展的不均衡性

D.个别差异性

4.下列哪些因素制约着教学内容的制定?( )

A.教育目的

B.生产力发展水平

C.儿童的年龄特征

D.教师实际水平

5.在教育起源问题上,认为教育的产生完全来自动物本能的观点是( )。

A.生物起源说

B.神话起源说

C.心理起源说

D.劳动起源说

6.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理论著作是( )。

A.《论语》

B.《理想国》

C.《学记》

D.《大教学论》

7.人民教师职业道德法的核心是( )。

A.热爱学生

B.为人师表

C.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

D.团结互助

8.从以下几种活动中,挑选出教学过程的活动( )。

A.备课

B.排课表

C.批改作业

D.教研活动

9.课的类型是根据( )来确定的。

A.教学目的

B.课的具体任务

C.学科特点

D.教学内容

10.学校教学工作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电化教学

B.复式教学

C.课堂教学

D.现场教学

四、名词解释(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教育目的

2.教学大纲

3.集体舆论

4.德育目标

五、简答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学校教育产生的主要条件是什么?

2.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3.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4.如何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本题共13分)

班主任如何去建设一个良好的班级集体?

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四)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是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 )。

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 )

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 )。

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C.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

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 )。

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的三个特征是( )。

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 )。

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 )。

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 )。

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 )。

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 )。

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种德育模式所强调的?( )

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 )。

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 )。

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本题共15个空,每空1分,共15分)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___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___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___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___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___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___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___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___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___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与学生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___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_______。

三、判断说明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先判断正误,再改错;判断错误不得分)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伯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以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简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本题共15分)

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中学《教育学》考试真题试题(五)

满分:100分

一、填空题(本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

1.杨贤江写的《》,是我国第一本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

2.教育的本质是_______。

3.我国封建社会的教育内容是_______和_______。

4.我国现阶段的教育方针是_______。

5._______的教学组织形式是由夸美纽斯正式提出并推行的,1862年我国在_______首先执行了这个制度。

6.1903年颁布的_______,是中国最早实行的近代学制。

7.普通教育学是研究教育的一般原理和中、小学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是师范学校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是_______相结合的学科。

8.义务教育,也称_______,是由国家用立法形式确定下来强制实行的国民基础教育。

9.教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

10.教学手段就是指教师和学生进行_______以及相互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体或设备。

11.现场教学和个别指导是中小学教学的_______。

12.教学工作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四个基本环节组成。

13.学校德育工作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渗透德育。

14.我国中小学的教学内容,具体体现在中小学各类_______和各科课程标准、教科书之中。

15.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3小题,每小题2分,共26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长善救失”、“教学相长”的教学思想是在( )中首先提出的。

A.《论语》

B.《孟子》

C.《学记》

D.《劝学篇》

2.西欧最早出现的教育专著是( )。

A.《大教学论》

B.《论演说家的教育》

C.《普通教育学》

D.《我的教育信条》

3.“教学过程最优化”的教学思想是由( )提出的。

A.赞可夫

B.巴班斯基

C.苏霍姆林斯基

D.凯洛夫

4.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思想是( )。

A.和谐教育思想

B.教学过程最优化

C.教学发展观

D.全面发展观

5.我国最早的学校教育机构是( )。

A.庠

B.序

C.校

D.学

6.讲授法的基本方式包括( )。

A.讲述、讲解、讲读、讲演

B.讲述、讲解、报告、讲演

C.讲读、讲演、讲评、讲述

D.讲述、讲解、讲评、报告

7.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 )。

A.教育的性质

B.教育的方法

C.教育的效益

D.教育的规模

8.普通中小学教育的性质是( )。

A.做人教育

B.职业教育

C.基础教育

D.专业教育

9.中小学的“双基”教学是指( )。

A.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B.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

C.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D.基础理论和基本原理

10.德育在青少年学生的发展中具有( )。

A.积极作用

B.影响作用

C.制约作用

D.导向作用

11.班主任在班集体的发展中起( )。

A.主导作用

B.主动作用

C.领导作用

D.能动作用

12.良好班集体形成的重要标志是( )。

A.有明确的奋斗目标

B.有健全的组织系统和领导核心

C.形成了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

D.有严格的规章制度与纪律

13.教师的劳动价值主要体现在教育劳动的( )。

A.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

B.主体价值

C.创造价值

D.教育价值

三、简答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为什么说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

2.简述教育对发展生产力的作用。

3.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

4.评价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基本因素有哪些。

5.什么是教学?教学的任务是什么?

四、论述题(1、3两题任选一题,2题为必做题,共24分)

1.学习教育学有何意义?(11分)

2.为什么说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科学地解决了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的矛盾?(13分)

3.在教学中如何贯彻启发性原则?(11分)

要求:(1)论述观点要正确,论据充分,条理清楚;(2)论述要理论联系实际;(3)字数不得少于200字。

中学《教育学》命题预测试卷(一)

满分:100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下列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字母标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

1.( )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书中赫尔巴特强调必须有“一种教育者自身所需要的科学,有科学与思考力”并与相邻学科取长补短。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民主主义与教育》

D.《康德论教育》

2.教育学萌芽的标志是( )的提出。

A.教育价值

B.教育规律

C.教育问题

D.教育现象

3.学校培养人才的数量与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 )。

A.办学水平高低

B.学校硬件环境优劣

C.师资水平高低

D.全校各个班级管理成功与否

4.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际活动即( )。

A.教育

B.教学

C.德育

D.智商

5.“今天的教育是明天的经济,教育的消费是明显的消费,潜在的生产,是有限的消费,扩大的生产,是今日的消费,明日的生产。”这一认识表明现代教育具有( )的特征。

A.科学性

B.价值性

C.生产性

D.未来性

6.评价学校绩效以办学思想、组织健全程度,制度完备程度和领导机构决策领导能力为衡量标准的,属于( )。

A.目标模式

B.需求满足模式

C.环境适应模式

D.学校内质优化模式

7.下列方法不属于家校教育相互配合的是( )。

A.教育教学督导委员会

B.互访

C.家长会

D.家长委员会

8.儿童身心发展有高速发展期,某一时期特别迅速而其他阶段相对平稳,这一现象体现了儿童身心发展的( )特征。

A.不平衡性

B.顺序性

C.阶段性

D.个别差异性

9.与学生主体性内涵不相一致的特点是( )。

A.自主性

B.长期性

C.主动性

D.创造性

10.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 )。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1.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称为( )。

A.德育

B.智育

C.美育

D.体育

12.在1988年改革之前,( )既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标准,也没有统一的国家课程计划,实行导向式管理。

A.美国

B.英国

C.日本

D.俄罗斯

13.被称为课程论经典的学术著作是泰勒的( )。

A.《课程与教育的基本原理》

B.《教育目标分类学》

C.《教育过程》

D.《教学与一般发展》

14.( )是最自觉、清醒地论证了直接经验在个人成长中的意义,并将儿童个体的直接经验加以规范和具体化为课程并且付诸实践的教育家。

A.泰勒

B.桑代克

C.斯金纳

D.杜威

15.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

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

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

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

16.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分组教学

B.个别教学

C.班级授课制

D.复式教学

17.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及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其侵犯权益的行为,依《教师法》向主管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是( )。

A.教师申诉制度

B.学生申诉制度

C.学校事故

D.法律救济

18.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 )很高。

A.难度

B.信度

C.效度

D.区分度

19.让患者自我放松,减轻焦虑、恐惧,用放松反应代替焦虑反应,通过练习消除焦虑和恐惧的做法即为( )。

A.深入共感法

B.系统脱敏法

C.行为契约法

D.模仿学习法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任务是( )。

A.组建良好的班集体

B.促进班集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C.指导本班班委

D.评定学生操行

二、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教育影响

2.课程教学

3.教学模式

三、简答题(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教师专业化的条件有哪些?

2.我国中学德育的任务与主要内容。

3.中小学教评评价的改革策略。

四、论述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1分,共22分)

1.联系实际,论述教师应具备哪些基本素养。

2.试论述教师怎样才能上好一堂课。

五、案例分析题(本题共8分)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二年级二班的学生真笨,这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师的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发挥主导作用了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