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能主义心理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5 01:43:30

点击下载

作者:[美]威廉·詹姆斯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机能主义心理学

机能主义心理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机能主义心理学作者:[美]威廉·詹姆斯排版:燕子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9-01ISBN:9787535288714本书由北京文达琳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简介

心理学的定义可以在莱德(Ladd)教授的言辞中找到最好的表述,即对意识的状态进行的描述和解释,意识的状态意味着感觉、欲望、感情、认知、推理、决策、意愿,以及诸如此类。它们的解释必然包括对其起因、条件和即时后果的研究,只要这些是可以确定的。

心理学在本书中是作为一门自然科学来探讨的,这需要稍作评论。大多数的思想家都有一个信念,即归根到底,所有事物只有一门科学,而且在一切都得到了解之前,没有任何事情可以单独地得到完美的解释。如果这门科学得以实现,它应该是心理学。但现在这点远未实现,相反,我们还有很多新出现的科学,分散在不同地方,并且由于现实方面的缘故彼此分离,直至出现后来的发展,它们才得以汇联成关于真实(真理)的一个整体,学识的这些短暂的起始我们可以将之用复数形式称之为“诸科学”(理科)。出于避免变得笨拙之目的,每一门这样的科学必须坚守自己所自行选出的问题,并且忽略所有其他者。这样每一门科学都毫无质疑地接受了某些资料,而让哲学的其他分支对其重要性和真理性进行思索。所有自然类的各门科学,举例而言,尽管存在通过进一步的反思得出理想主义的事实,都预定说一个物质的世界完全独立地存在于思考的思想之外。力学科学认为这种物质具有“质量”,并且可以施加“力”,并将这些术语仅仅从现象的角度进行定义,并且从不使自己烦劳于它们在近距离观察下所表现出的不可知性。运动类似地在力学科学中被认为独立存在于思想,尽管在这个假定中存在一些难题。所以,物理学假定原子在一定距离内进行作用,而且不加鉴别;化学毫无例外地采用物理学的所有数据;生理学采用化学的数据。心理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遵循同样的偏颇和暂时性的方式,在具有其他自然科学所认定的不同限定的这个“物质”世界而外,心理学还具有独属于自己的资料,并且将之留给哲学的更加完善的部分来检验其最终的重要性和真实性。这些资料是:

(1)思想和感觉,或者任何意识的状态可以借之被了解的名字。

(2)通过某些一时的状态而了解的其他事物的知识。这些事物可以是物质的客体或事件,或者思想的其他状态。物质客体可以是时间上的切近或遥远者,而且思想的状态可以是其他人的状态,或者是思考者自己在其他时候的状态。

一个事物如何可以了解另一个事物是所谓的知识理论所要解决的问题?此类被称为“思想状态”的东西,如何会成为这样的所谓的理性心理学而不是经验心理学所要解决的问题?思想状态的完全真实只有在知识理论和理性心理学理论都如此说的情况下才可能得以了解。而关于它们的大量的暂时性真实可以汇集在一起,与更大的真实一起发生作用,并且在时机到来时由后者所解释。关于思想状态及其所自诩的认知的假定的这种暂时性集合,就是我所说的被当作自然科学的心理学所意味的。在关于物质 、思想和知识的任何最终理论方面,这样被理解的心理学所体现的知识、事实和原则自然具有它们的价值。如果批评者发现,这种自然科学的观点将事物武断地剪裁,他们绝不应该批评将自己局限在那种观点的本书,而是应该通过自己更加深邃的思考将之完善。不完整的表述经常是实际所必然的,超越当前情况中的一般性“科学的”假定需要的不是一部书,而是一书架的文卷,而对于本作者而言,这一书架的书是不可能完成的。

还要补充的是,这部书所涉及的仅仅是人类的思想。尽管在近些年来对低等生物的心理也有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就,我们此处却没有更多的篇幅来探讨,因而仅能在其对我们的研究产生启示的时候进行附带阐述。

心理事实在它们被认知以外的自然环境中不可能得到恰当的研究。过去的理性心理学的一个大错误是,将灵魂确立为一个具有某些才能的绝对精神存在,并且通过这些才能,一些诸如记忆、想象、推理、意愿等活动得以解释,同时又不涉及这些活动所应对的世界的特殊现象。但是当今更加丰富的探查证明,我们的内在才能在事前已经根据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的特点进行了调整,我是指,其结果是可以保证我们在其中的安全和富裕。不仅我们形成习惯、记住后果、从事实抽象出一般品质、将其一般结果与其相连的能力,即我们在这个纷繁多样的世界中掌舵前行的能力,而且我们的感情和本能也都对这个世界的特殊性做出了适应。简而言之,如果一个现象对于我们的利益而言是重要的,它就会在我们第一次遇到它时就令我们产生兴趣并刺激我们。危险的事物令我们充满了不自觉的恐惧,有毒的事物对应的则是作呕,不可或缺的事物对应的是食欲。思想和世界简言之已经一起发展,其结果是,产生某些互相适应的东西。外部秩序和意识秩序之间的特殊互相作用,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和谐所可能出现者已经成为进化性思考的主题,而且尽管它们不能被结论性地评价,却至少令整个课题丰富和焕然一新,并将各种新问题公诸于世。

所有这些更加现代观点的一个主要结果是,一种信念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即心理生命主要是目的论的;也就是说,我们的感觉和思考的各种各样的方式之所以成为今天这样,是因为它们在塑造我们对外部世界的反应中所具有的实用性。总而言之,近来几乎没有什么公式可以比以前的斯宾塞哲学公式为心理学做出更多的贡献,即,心理生命和身体生命的核心是一个,也就是说,“将内和外的关系进行调节”,这种调节在低等动物和婴儿那里是立即表现出某些客体。当思维的发展越来越高级时,这种客体在时间和空间上就会变得越来越远,而且可以探知它们的推理过程也越来越复杂和确切。

主要而言,也是就基础而言,心理生命是出于某种保留类的行为而存在。其次也是附带性的,它也会做很多其他的事情,甚至当“适应”不佳时,会导致其所有者的毁灭。心理学,就最广泛的意义而言,应该研究每种心理活动,无用的和有害的种类,以及得到“适应性变化”的种类。但是,对心理生命中的有害类的研究已经被列入一个特殊种类的主题,即“精神病学”——关于失去理智的科学,而对无用类的研究被列为“美学”,美学和精神病学在这本书里不是特殊关注的对象。

所有状态(无论它们作为功用性的特点是什么样)都会伴随以某种身体活动,它们会导致呼吸、血液循环、一般性肌肉紧张,以及腺体和其他内脏活动等方面的不明显变化,尽管它们没有导致自发生命中肌肉活动的明显变化。不仅思维的某些特殊状态(如被称为意志的),而且思维状态本身、所有思维状态,甚至单纯的思想和感觉,都在其结果中是发动机。这一点随着我们研究的深入而变得越来越明显,同时,也将这一点作为我们所致力的这门科学中的一个基本事实。

上面谈的就是意识状态的“条件”必须得到研究。一种意识状态的最邻近的条件是在大脑半球中的某种行动,这个宣断得到了如此之多的病理学事实的支持,并且被心理学家置于其众多推理的基础地位,以至于对经过医学教育的头脑来说,这似乎已经成为一个公理。但是,为心理活动无条件地依赖于神经的变化的这个论调找到一个简短而不容置疑的证据是很困难的。的确,存在一般性的通常程度的依赖,这一点不应该被忽视。一个人只需要考虑意识可能会多快(到目前所知)丧失,仅仅因头上的一击、血液的快速流失、发作的癫痫,或者足剂量的酒精、鸦片、乙醚、一氧化二氮——或者它会多么容易因为较小量的一些或其他媒质,或一次发烧而改变性质就可以看到在身体状况下我们的精神会是什么样。将胆管进行稍微的阻隔、吞咽泻药、在恰当的时间喝一杯咖啡,都会一度完全翻转人们对生命的观点。我们的情绪和决心更多是由血液循环的状况而不是逻辑基础而决定,一个人是否会成为一个英雄或懦夫,是他的暂时性“神经”的事情。在很多种失去理智的情况,尽管不是所有情况中,都发现了脑组织的明显改变 。脑半球的某些特定部分的损毁都涉及丧失记忆或丧失某些特定后天才能“发动机”,我们将在失语症中重新回来探讨。将所有这些事实综合起来,简单而根本性的概念产生在人们的头脑中,即心理活动可能一致并绝对的是大脑活动的一种功能,随着后者的变化而变化,与大脑活动之间的关系犹如结果和起因。

这个概念是近年来所有“生理心理学”所遵循的“实际假设”,也是本书所遵循的实际假设。虽然被如此绝对认可,它可能仅仅是一个过于盛行的表述,其内容只是部分真实。确定其不够令人满意的唯一方法是严禁地将其运用在每一个可以出现的事例中,将一个假设“就其价值”完全运用是真实的,通常也是唯一可以证明其不足的方式。我将因此毫不疑惑地在一开始就认定,大脑——状态与思想——状态之间统一的关联是一个自然法则,对于该法则的详细解读将可以最好地显示其方便之处和困难之处在哪里。对于某些读者来说,这样一个认定似乎是一个最不公平的先验唯物主义。从一种意义上说,它无疑是唯物主义:它令高级的置于低级的控制之下。但是尽管我们坚持认为,思想的“出现并过去”是机械原则的一个结果——因为,根据另一个“实际假设”,即心理学假设,大脑——行动原则处于机械原则的底部——我们没有通过确认这种依赖关系来解释思想的本质,而就此后一种意义而言,我们提出的设想不是唯物主义。最无条件地确称我们的思想依赖于大脑是一个事实的作者们通常也是最大声的疾呼者:他们坚持事实是不可解释的,意识的隐秘精髓从来不可通过任何物质起因来解释。的确,需要经过几代心理学家的努力在精细的层级上检验依赖性假设,推崇这种假设的书籍在某种程度上都是基于猜测的基础之上。但是学生们将会记得,科学总是要接受冒险的,并且习惯上弯弯曲曲地前行,从一个绝对公式到在不同方向上走得很远并修正它的另一个绝对公式。目前,心理学处于唯物主义的航道上,就最终成功的意义而言,应该被允许完全前进,即便对于那些确定如果它不再一次放弃掌舵就永远不会找到港口的人而言也应如此。唯一一个完全确定的事情是,当置于哲学的全体中时,心理学的公式将出现的含义非常不同于它们通过抽象和截短的“自然科学”的角度被研究时所显示的,无论从暂时角度进行的这些研究在实际上是如何必须和不可或缺的。

心理学的分支——在目前可能的范围内,我们将研究意识状态和与其可能的神经条件之间的关系。现在,神经系统已经很好地被理解为仅仅是为某个体或类属接受印象和释放反应的机器——关于心理学的这些内容,读者当然应该知晓。自然而然地,神经系统分为三个主要的分支,包括:带入的纤维、将其进行中心再定向的器官、带出的纤维就功能而言,我们有感觉、中枢(中心)反应,还有感情,与这些解剖学的分支对应。在心理学中,我们可以根据类似的机制分割我们的工作,并且接连地处理三个基本的意识过程和它们的条件。第一个是感觉,第二个是大脑活动和智力活动,第三个是进行行为的趋向。这种分支方法产生了很多模糊之处,但是对于本书而言,这也有实际的方便之处,它们可以被允许超越任何提出的反对意见。第二章一般感觉

进入的神经电流是正常影响大脑的唯一介质。人类的神经中枢有很多浓密的包裹物质,其效果是为了保护它们免受外部世界力量的直接影响。头发、头皮上的厚皮肤、头骨,还有至少两层隔膜,其中一个为坚硬质地,这些围绕着大脑;这个器官,如同脊髓,受到浆状流体的浸渍,并在其中悬浮。在这些情况下,大脑可能发生的是:

(1)最不活跃、最脆弱的机械容罐;

(2)血液供应质量和数量上的变化;

(3)通过所谓的传入向或向心神经而导入的电流。

机械容罐通常效力低下,血液变化的效果通常是短暂的,而神经电流与此相反,无论在到达还是继后的时间里都会通过它们植入器官物质的不可见逃逸通道产生最为重要的结果,而且如我们相信的,这些通道都或多或少地成为其结构中的持久特征,在所有未来的时间里对其作用进行修改。

每个向心神经都来自其周围的某一特定部分,并且受到外部世界某种力的作用和刺激产生向内的活动。通常,它不能感觉到其他的力:因而视觉神经不会被空气波影响,皮肤的神经也不会受到光波的影响,舌神经不会被恶臭的气味所刺激,听觉神经也不会被热所影响,每一种都从外部世界的振动中选择出某种频率,单独对之发生反应。结果是,我们的感觉形成一个不连贯的系列,被巨大的间隔所打断。没有理由可以假定,外部世界的振动顺序会和我们的感觉被打断的顺序一样。在最快的可听气波(在外部为每秒4万次振动)和最慢的可感知的热波(数字大约为数十亿)之间,自然一定形成了大量的中间数字的频率,而我们没有神经可以感受到它们。在神经-纤维中的过程很可能是一样的,或基本一样,无论是何种不同的神经。这是一种所谓的“电流”,但在视网膜中,电流是由外部振动的一种顺序所激起的;而在耳朵中,是由另一种振动所引起。这是由于不同的终端器官的原因,这些器官具有几种不同的输入性神经。如同我们需要使用勺子来舀起汤,使用叉子来插住肉,我们的神经纤维也令我们具有一种终端器官来拾起空气波,具有另一种设备拾起以太(ether)波。终端器官总是包含有经过修正的上皮细胞,可以令纤维持续不断,纤维自身不会受到影响终端器官外部介质的直接刺激。视觉纤维不在直接的太阳光下受到影响,皮肤的神经干可能会被冰所触动而同时又不会感到冷(在这个实验中,主体可能感到疼痛;必须要承认,任一类型的神经纤维,如终端器官一样,会在某种程度上受到机械振动和电流的刺激)。纤维仅仅是传输者,终端器官是为数众多的不完美的电话,物质世界对之进行讲话,而每个电话都只是听到所说的内容的一部分,处于纤维中枢端的大脑细胞如同许多其他者一样,思想头脑在这里听着远方的呼叫。

大脑不同部分的“特定能量”——从某种程度上说,解剖学者在感觉经纤维进入中心后确定无疑地追随着它们所遵循的路径,直至它们在脑回的灰色物质中的终点(这样,视觉神经纤维被追随着直至枕叶,嗅束到达颞叶的下部,即海马回,听觉神经纤维首先通过到达小脑,很可能从那里到达海马回的上部。这一章中使用的这些解剖学术语在后来会得到进一步的解释,回中的皮质是指灰白色的表皮部分)。在下面的论述中将显示,伴随着这个灰色物质的刺激意识在其中的一个部分与另一个部分不同。在枕叶部分参与到刺激时是意识到看到的东西,而在颞叶的下部参与到刺激时是意识到听到的东西。大脑皮质的每一个区域都对其入向纤维带来的刺激进行回应,使某种独特的感觉质量似乎不可避免地互相关联,这就是神经系统中所谓的“特定能量”原则,当然,我们对于这样一个定律的基础甚至没有一个猜测出的解释。心理学家(如同刘易斯、 冯特、罗森塔尔、戈德沙伊德)都进行过大量的讨论,希望能够找到感觉的特定质量是否仅仅依赖于皮质中受刺激的区域,或者依赖于神经所倾入的电流的种类。毫无疑问,外部力如果不断刺激末端器官就会逐渐改变该末端器官,从末端器官收到的那类躁动改变纤维,如此经过修改的纤维注入皮质中心的电流会改变中心,该中心的改变继而(尽管没有人猜到如何及为什么)似乎会改变处于结果端的意识。但是,这些适应性修改必然非常缓慢,根据成年人实际表现出的情况看,可以安全地说,在皮质中受到刺激的位置会决定他的感觉。我们压住视网膜,或刺、割、掐或刺激活的视觉神经,主体总会感到光的闪现,因为我们行为的最终结果是刺激他的枕骨区域的皮质。这样,我们对外部事物的感觉的方式一般都取决于哪个回恰好与某个此类外力作用的末端器官相连。我们看到太阳光和火光,是因为周边的唯一末端器官易于接受这些客体放射出的以太波,并刺激了那些通入视觉中心的特定纤维。如果我们可以将内向连接进行互换,就会以完全不同的方式感觉到外部世界。如果,例如,我们可以将视觉神经的外部边缘粘接入耳朵中,将我们的听觉神经介入眼睛中,就会听到闪电、看到雷鸣,看到交响乐和听到指挥的动作,这种假设为那些意识形态哲学的新人提供了很好的训练。

感觉与感知不同——为感觉做一个定义是几乎不可能的;在意识的现实生活中,一般所称的感觉与感知以无法感到的程度互相融合在一起。我们能说的只是,我们的感觉是通过意识获得的第一事物,它们是神经电流进入大脑时所意识到的最初结果,出现在唤醒任何暗示或产生与过去经验的任何联系之前。但明显的是,这样的最初感觉仅仅在生命的早期可以实现,这对于具有记忆和大量后天联想的成年人来说是不可能的。在感觉器官造成印象之前,大脑会出现深度睡眠,意识几乎不复存在。出生后的最初若干个星期,人类婴儿都是通过几乎不间断的睡眠度过的,打断这种熟睡需要从感觉器官接收到很强的信息,在新生的大脑中这回产生一个纯粹的感觉。但是经验将其“难以想象的印记”留在回物质中,而感觉器官所传输的下一个印象在大脑中产生了反应,而被唤醒的前一个印象的遗迹也在其中扮演了某个角色。另外一种感觉和更高的认知是其结果,对于客体的“观念”与对其简单的可感觉到的存在的意识混在一起,我们对之进行命名、分类、比较,做出与其相关的假设,而且入向电流可能激起的意识上的混乱也将一直持续到生命的最后。总体而言,对于事物这种更高的意识被称为感知,对其存在的难以表述的感受是感觉,只要我们还可以拥有这些过程。某种能程度上说,我们在注意力被完全分散的时候,似乎可以不自觉地进入这种难以表述的感受。

感觉是认知的——这样,感觉是自身很少能够实现的一种抽象;感觉所知道的客体是抽象的客体,不能够单独存在。“可感觉到的性质”是感知的客体,眼睛的感觉是意识到事物的颜色,耳朵的感觉是熟识事物的声音,皮肤的感觉是知道事物的可以触碰的重量、尖锐程度、温暖或冷凉,等等。电流可能从身体的各个器官传来,向我们揭示疼痛的品质,或者在某种程度上揭示快乐的品质。

如黏着、坚硬等的品质,被认为是肌肉感觉和皮肤感觉共同作用的结果。事物的几何品质,另一方面,如形状、大小、距离等(按照我们现在对它们的定义和确认而言),被大多数心理学家认为必然与过去记忆的召唤相连,因而这些品质的认知被认为超越了单纯和简单的感觉的力量。“从熟悉而得来的知识”和“了解什么”——被这样认为的感觉,在与感知之间的差别方面,仅仅在于客体或内容的极端简单性上。感觉的客体,作为一种简单的品质,是显而可感觉到的同类品质,而其功能仅仅是与这种同类的表面事实的熟识。感知的功能,从另一方面而言,是知道关于事实的某种东西,但是我们必须知道我们意味的是什么事实,而且不同种的“什么”是感觉所给出的。我们最初的想法几乎完全是感觉上的,它们给我们一系列的“什么”,或者“那”,或者“其”,换言之是谈话的主题,二者之间的关系尚没有确定。我们第一次看见光,尽管我们在那个第一时刻会被刺瞎,但是我们在这个主题上的学识感觉在我们记忆存在的时段内都不会缺少对其基本品质的认识。在盲人训练机构中,他们教给学生关于光的知识不亚于普通学校,如反射、折射、光谱、以太理论等。但是这些机构中天生致盲的学生即便学得再好,也缺少学得最少的可以看见的婴儿所知道的。他们无法向这些学生展示“第一感觉”中的光是什么,而这方面知识的缺失是任何书本都无法弥补的。所有这些都明显地告诉我们,我们经常发现感觉被作为经验的一个要素,即使那些最不愿意看中或尊重它带来的知识的哲学家也是这样宣称的。

感觉与影像不同——感觉和感知,尽管存在很多不同,仍然很相像,因为它们的客体似乎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和现在存在。仅仅被想到、回忆起或想象出的客体,相反,相对较为虚弱,并且缺少这种犀利性,或者强烈性,这种真实存在的品性,而这些是感觉得客体所拥有的。皮层中大脑的过程,即感觉所连接者是因为从身体的外围部分进入的电流的结果——外部的客体在感觉到来之前一定已经刺激了眼睛、耳朵等。那些皮层中的过程,在另一方面,即仅仅有念头或影像与之联系者,是来自于其他回的电流相连的可能性的结果。似乎是从周边器官来的电流唤醒了某种大脑活动,而来自于其他回的电流不足以做出这样的呼唤。对于这种活动——也许是更加深层的分裂,似乎是产生的意识中客体的形象性的品质,存在性和现实性与此相连。

感觉的客体的外在性——任何感受到的事物或品质都是在外部空间感受到的,如果不是认为延伸出或存在于身体之外就不可能想象一种光明或一种颜色,声音也是在空间中出现的。与身体的表面做反向触碰,疼痛总会占据某个器官。在心理学中很受推崇的一个观点是,可以感觉到的品质首先是被认为在思想中理解的,然后被二级智力或超感觉得知,而心理活动从中“弹射”或者“驱逐”出去。对于这种观点没有任何根据,似乎有助于这个的唯一事实可以以另一种方式得到解释,我们在后面会看到。一个婴儿所得到的最初的感觉,对于他而言是外部的世界,而他在后来的实践中所了解的世界仅仅是那个最初的简单胚胎的扩展,一方面通过增加,另一方面通过摄取积累,并且变得如此之大、复杂和明显,以至于最初的状态已经无法被记起。在他的对那时的某些东西的苏醒中,如一个简单的 “这个”(或者某种甚至像“这个”这样的词语也会太过显示差别性的东西,或者对其产生的智力认知会通过一个简单的叹词“噢”更好地表达),会遇到一个客体(尽管可以在单纯的感觉中给出),其中包含了“理解涉及的所有种类”。它具有外在性、客观性、统一性、实质性和起因性,即所有后来的客体或客体体系在具有它们时所具有的完全含义。这里年轻的认知者遇到并欢迎了他的世界,知识的奇迹迸发而出,如同伏尔泰所说,婴儿最低级的感觉中具有牛顿的大脑中最高级的成就。

此最初的感觉经历的生理条件很可能是很多神经电流从不同的外围器官一下子进入,但是器官条件的这种量性不会阻碍众多意识成为一种意识。随着进展我们会看到它可以成为一种意识,尽管可能是众多的器官共同作用和许多事情在一起的意识。婴儿时众多入向电流带给意识的客体是一个巨大的、不断成长的混乱体,这种混乱是婴儿的世界,我们所有人的世界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这样一个混乱,它潜在上是可以解决的,并且需要解决,但是还没有解释成各个部分。情况似乎是,从始至终都是一个占据空间的事物,只要它还没有得到分析和解决,我们就可以说知识在感觉上了解;但是随着其各个部分都被分解开,并且我们意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我们的知识就开始变得感性,或者甚至是概念化,这一点在本章中不加讨论。

感觉的强度——一束光线可能非常暗淡到不足以去除黑暗,一个声音可能非常低弱到不足以被听到,一个触碰可能非常轻微到不足以被注意到,换言之,外在的刺激物需要具有一定的量才可以让人们对它产生注意。这一点被费希纳称为“界值”(门槛)原则——必须跨越某个东西才可以令客体进入思想意识,一个刚刚跨过界值的意象被称为可视、可听等的最低量。从这个观点出发,随着产生印象的力不断增加,感觉也不断增加,尽管速度较慢,直至最终达到峰值,即外来刺激物无法继续做出可以感觉到的扩展。通常,在最高峰值以前,疼痛开始于某种特殊的感觉混合。这一点在较大压力的情况下必然可以看到,如强烈的热、冷、光亮和声音;在嗅觉和味觉中,情况较为不明显,因为我们不太容易增加此处刺激物的力度。另一方面,所有感觉,无论在变得强烈时会如何令人不悦,都会在最低的程度时更加令人感到舒适,淡淡的苦味或臭味,可能会较为有趣。

韦伯(Weber)定律——我说过,感觉的强度以较为缓慢的速度增加,慢于其刺激物增加的速度。如果没有界值,如果外来刺激物每一次相等的增加都产生感觉上相等的增加,那么一条直线可以以图示的方法表明二者之间关系的“曲线”(见图2.1)。令水平方向的直线代表客观刺激物的强度级别,从而在0时不存在任何强度,在1时强度为1,等等。令斜线上垂下的直线代表被激起的感觉,在0处没有感觉,在1处的感觉用垂线S1的长度表示,在2处感觉用S2表示,等等。线Ss会平稳上升,因为假定的前提是垂直线(感觉)的增加速度与水平线(刺激物)一致。但在自然中,如前所述,它们增加的速度较慢。图2.1感觉与刺激物之间的关系

如果水平向每一个向前的步骤与前一个相等,则每一个垂直方向上向上的步骤都会必然比前者稍微短一点;感觉的直线在顶部必然是曲线而不是直线。图2.2感觉与刺激物的关系  

图2.2表现了事物的这种实际的状态,0是刺激物的0点,意识感觉由一条曲线代表,在达到“界值”之前不会开始,即图1.2中的3值。从此向上,感觉不断增加,但是每一次都程度更小,然后达到“顶点”,感觉线变平。这种延缓定律即被称为“韦伯定律”,因为他首先是在重量的情况中观察到,我将引用冯特对此定律及其背后的事实基础的解释。“每个人都知道,在寂静的夜晚我们可以听到在吵闹的白昼无法听到的东西。钟表轻微的嘀嗒声、烟囱中的空气流通,或屋子里椅子的吱吱声,都可以对我们的耳朵形成压力。同时可以知道的是,在街道上混乱的嘈杂声,或铁路的轰鸣声中,我们可能听不到旁边的人所说的话,甚至是自己的说话声。黑夜里最亮的星星在白天也无法看到,尽管我们可以看到月亮,但它也比夜晚苍白很多。每一个与重量打交道的人都知道如果在手中的已有的1磅基础上再加入1磅,二者的不同会马上感觉到,而如果在100磅的基础上加入1磅,我们可能根本不会感觉到差别……“钟表的声音、星辰的光亮、磅数的压力,所有这些都是对我们感觉的刺激物,这些刺激物的外向量都是一样的。那么这些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显然只有这个:一个同样的刺激物,根据其发生作用的情况而言,可以或多或少地被感觉到,或者完全不能够被感觉到。那么,感觉上的变化所依赖的条件的变化是什么呢?进一步思考这个问题之后,我们发现是同一种情况在各处发生。钟表的嘀嗒声对于我们的听觉神经而言是微弱的,我们在其单独时可以明显地听到,但是如果加入马车的车轮声或其他嘈杂的声音,则无法听到。星辰的光亮对于眼睛而言是一个刺激物,但是如果这个光亮是叠加在白日的光亮之上的,我们就无法感受到它,尽管我们可以在微弱的光线中明显地看到它。磅数对于我们的皮肤而言是一种刺激,如果它叠加在等同的磅数上,但是如果与1000倍的磅数叠加,则会令我们毫无直觉。“因而我们可以如此定下一个规则,一种刺激物,如果被感觉到,可能会应该与其前已经存在的小型刺激物一样小,或者与其前已经存在的大型刺激物一样大……最简单的关系显然应该是,感觉应该与刺激物的增加比率等同增加……但是如果这个最简单的关系成立……那么星辰的光亮,例如,对于白天光亮所产生的亮度增加应该等同于它对黑夜光亮所产生的亮度增加,而这不是实际情况……所以,显然,感觉到的强度不是与刺激物的量的增加成正比,而是更慢。这样就出现了一个问题,感觉慢速增加与刺激物变强之间的比例关系怎样?回答这个问题,日常的经验显得力不能及,我们需要确切的测量,不同刺激物的量的测量,以及感觉本身的轻度的测量。“但如何进行这些测量是日常经验可以提示的。测量感觉的强度,如同我们所看到的,是不可能的,我们只能测量不同的感觉。经验告诉我们,感觉不相等的不同可能来源于外来刺激物相等的不同,但是所有这些经验都在一种事实中得以体现,即刺激物同样的不同可能在一种情况中被感受到,在另一种情况无法被感受到——1磅如果被加入另外1磅中可以被感到,但是如果被加入另外100磅中则无法被感觉到……我们可以最快地得到观察的结果,如果我们以刺激物的随意一个强度开始,可以注意到它所给我们的感觉,并且看到在多大程度上能够增加刺激物而同时不引起感觉上的变化。如果用不同的绝对量的刺激物进行这种观察,我们将不得不以同样的量的增加方式选择造成仅仅能感到变化的刺激物的增加量。晨曦中刚刚可以看到的光亮不必与星光一样,它在白天中被看到时需要的光亮要强得多。如果现在对所有可能的刺激物进行如此观察,并且对每个强度的量的增加使之可以达到刚好能够被感觉捕捉的程度,我们将会有一系列的数字,其中可以体现根据次级增加时感觉变化的规律……”

根据这种方法进行的观察非常简单,可以适用于光亮、声音和压力。如后一种情况:“我们发现了令人吃惊的简单结果,刚刚可以感到重量的增加完全是与存在重量的增加是同样的比例值,是其同样的分数值,无论进行试验的重量的绝对值是什么……作为众多实验的的平均值,这个分数被发现大概是13;也就是说,无论已经施加在皮肤上的重量有多大,如果一个增加量或减小量被感到,它必然是该已经存在重量的13。”

冯特接着描述了在肌肉感觉中可以被观察到的差异,如对热、光和声音的感觉,他做出结论说:“我们发现,可以令我们准确测量的对感觉的刺激物都遵循一个统一的定律,无论其差别的微妙程度有多么不同,这一点都是一致的,即刺激物的增加,如果产生可以感觉的增加,必然与总刺激物呈现恒定的比率。表达这种比率的这些数字可以通过下面的数据看到: 

光的感觉………………… 1/100

肌肉感觉………………… 1/ 17

压力的感觉…………………1/3 

湿度的硬度…………………1/3 

声音的感觉…………………1/3  “这些数字远不是可以给出一个所希望的准确的测量,但是至少它们可以为关于不同感觉的相对区分性的接受性传递一个一般的概念……以如此简单的形式给出的感觉和产生此感觉的刺激物之间的关系的重要定律首先是由恩斯特·海克尔·韦伯在特定的事例中发现的。”

费克那定律——表达韦伯定律的另一种方法是说,为了得到对感觉相等的正增加,我们必须对刺激物进行同等的相关增加。莱比锡的费克那教授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对感觉进行数字化测量的理论,并由此激起了激烈的形而上学方面的讨论。当我们逐渐增加刺激物时出现的刚好可以感到的感觉上的增加都被他认作感觉的单位,而且这些单位在他看来是相等的,尽管可以等同感到的增加在它们被感觉到时完全不需要似乎是同等的巨大。对于1英担(50千克)产生可以刚好感觉到的变化所增加的磅数,与对于1磅的重量产生的刚好感觉到的变化所需增加的盎司数相比,前者的感觉比后者更大。费克那无视了这个事实。他认为,如果从界值(门槛)值开始逐渐增加刺激物,直至强度S出现需要n个不同的可以感觉到的步骤,那么对于S 的感觉就包含n个单位,并且在直线上呈现同样的值[换言之,S代表一般感觉,d代表可以感到的增加,我们就有一个等式dS=常数。产生关于dS(称为dR)所需的刺激物的增加同时发生变化,费克那称之为“差别界值”;而且由于其对于R的相对值总是不变,我们就有等式dRR=常数]。当感觉一旦通过数字来进行表达,心理学就会变成,在费克那看来,一种“确切的”科学,可以进行数学处理。他的关于获得任何感觉中的单位数量一般公式是,S=ClogR,其中S代表感觉,R代表对刺激物的数字估算,C代表一个常数,该常数在以感觉的每一个特定顺序进行的实验中单独进行确定。感觉与刺激物的对数成正比,以单位形式存在的任何感觉系列的绝对值可以从图1.2的纵坐标曲线中获得,只要它是正确画出的关于对数的曲线,并且临界值为从试验中正确获得者。

费克那的心理——医学(物理学)公式,如他所称的,被从各个方面抨击,而且的确从中没有得出任何使用的结果,因此不再赘述。他的书的主要成果是刺激了对韦伯定律的有效性进行实验探查(该定律仅仅提到了刚刚可以感到的增加,而对于感觉整体的测量只字未提),以及促进了对数据方法进行讨论。韦伯定律,如同当我们逐一进行感觉所出现的,仅仅是大致得到验证的。关于数据方法的讨论,由于我们的敏感力从一个时刻到另一个时刻会出现超常波动而变得十分必要。当两种感觉的差别接近分辨力界限时,得到的发现是,有时我们可以分辨,有时不能分辨。不断发生的偶然的内在变化使我们如果不考虑大量评估的平均值就无法说出感觉的最低可识别增加,这些偶然的错误可能会同样增加或减少我们的敏感力,并且会在此平均值中被删除,因为线上者和线下者会在汇总中彼此中和掉,从而正常的敏感力(由于不变起因存在的敏感力,即与由于偶然因素存在的敏感力相区别者)如果存在,就会得到解释。得到平均值的方法都有自身的困难和陷阱,并且关于它们的争论一致非常细微。其中某些数据方法的艰难程度,以及德国探究者的耐心程度,可以从一个例子看出;我可以说,费克那自己在通过所谓的“正确和错误事例的方法”来测试韦伯的重量定律时,曾列出并计算了至少24567个不同的判断。

感觉不是合成物。对于费克那整体尝试的一个基本反驳是,尽管我们感觉得外部起因可能有很多部分,感觉自身的每一个可以辨别的层次,以及每一个可以辨别的品质,都似乎是意识的一个独特的事实。每一种感觉是一个完整的整数。“强大的一个”,如同明斯特伯格博士所说:“不是微弱那个的倍数,或者很多微弱的这种组合,而是某种全新的东西,并且由于不可比较,因而在清冽和微弱的声觉、光线或热量感觉之间寻求一个可测量的不同,乍一看似乎毫无意义,就如同数学计算头疼和牙疼、咸和酸之间的区别一样。显然,如果在对光亮的强烈感受中,微弱的感受并不存在其中,那么,说前者与后者之间存在某种增量的差别是不符合心理学科学的。”当然,我们对于猩红的感觉不是对于粉红加上大量粉红的感觉,而是与粉红不同的某种东西。类似的还有我们对电弧光的感觉:它自身不存在很多烟雾腾腾的脂类蜡烛。每一种感觉都将自己呈现为不可分割的单位,非常不可能的是,将任何清晰的意义解读为它们是众多单位杂乱混合体的观念。

这个陈述和事实,即从一个弱的感觉开始,逐渐增加,随着增加的继续我们不断感到越来越多,两者之间并无不和之处。并不是同样的东西得到了更多的增加,而是从我们所感到的起点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不同和越来越多的距离。在有关辨别的一章中,我们将看到不同可以在简单的事物间被感知到。我们还将看到,这些不同本身也存在差别——关于不同存在各种指向,根据其中的任何一个都可以对各个系列的事物进行安排,从而在那个方向上出现增加。每一种此类系列,结尾都比过程中间更与起始不同。“强度”的不同形成了对可能的增加的一个此类的指向——我们关于更大强度的判断可以得以表述,而无须进行假设,即不断增加的总量中加入了更多的单位。

所谓的“相对性原则”——韦伯定律似乎是不断变得宽泛的定律的唯一事例,我们对这些定律越注意,就越不能够注意到任何细节。当情况在种类上变得不同时,定律就变得越发明显。当谈话越来越热烈时,我们是多么容易就可以忘记身体上的不适;当我们沉浸在工作中时,我们是多么容易忽视屋内的嘈杂!人们可能现在补充说,我们所注意的事物的同类性不会改变结果,而是具有此前存在的同类的两种强烈感觉的头脑,会因为该感觉的量而变得无法注意到此两种感觉之间的细节不同,而该不同恰是头脑首先收到的刺激,只要感觉本身较为微弱并且因此具有较少的分散注意力的能力。

这种观点可以被认为具有自己的价值,而且公认无疑的普遍事实是,入向电流的心理效果的确取决于其他电流可能输入的东西。不仅电流带给头脑客体的可见性,而且该客体的质量也会被其他的电流所改变,“同时的感觉彼此修改(前后电流也一样,但此处之考察同时的电流,为简单起见)”是这个规则的简单表达。“我们觉得,所有事物都彼此有关”是冯特关于此一般的“相对性原则”的更加模糊的公式,并且自从霍布斯时代以来在心理学中以一种或另一种形态获得追捧。它产生了很多难解之谜,但是尽管我们理所当然地无视所设计的更加隐秘的过程,似乎没有理由可以怀疑它们是哲学性的,并且来自于一个电流和另一个电流之间的相互干涉,一个受到干扰的电流可能自然地产生被修改的感觉。

问题中所说的修改的实例可以很容易地找到(极端的例子是绿灯和红灯,例如,同时落入视网膜的光会产生黄色的感觉。但是我不太使用之,因为尚无法确证,进入的电流会影响到视觉神经的不同纤维)。在和弦中,音符使彼此变得更加甜美,同样颜色在和谐地混合时也会这样的效果。一定量的皮肤点入热水会产生某种热的感觉,更多的皮肤进入其中会使热更加强烈,尽管水的热度是同样的。类似地,在客体的体积中存在颜色的最小值,它们投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必须要刺激足够多的纤维,否则将无法形成任何颜色的感觉。韦伯观察说,泰勒(德国15~19世纪使用的银币)放在前额上,当冷却时产生的感觉比温暖时要重。厄班茨奇发现,我们所有的感觉器官会影响彼此的感觉,相互远到足以无法认出的颜色片的色调,在他的病人那里,会立即被认出,只要音叉在耳朵近前听到。太远以至于无法阅读的字母可以被读到,同样只要音叉被听到,等等。此类事情的最令人熟识的例子似乎是由噪音或光线造成疼痛的增加,以及由各种共存的感觉所造成的恶心感觉的增加。

对比的效果——一种神经电流修改另一种的方式最广为人知的例子是被认作 “同时颜色对比”的现象。取一些鲜艳的不同颜色的纸张,在其中每一个上面放点同样的灰色纸,然后将每一张用透明的白色纸覆盖,使灰白纸和颜色背景的外观软化。灰白片会显得被与背景互补的颜色所浸染,而且几张之间会显得如此不同,以至于没有任何观察者在透明纸揭起之前会相信它们是从同样的灰白颜色中切割出的。赫尔姆霍茨将这些结果解释为出于错误地应用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也就是说,顾及事物透过之可以看到的媒质的颜色。同样的事物,在晴朗天空的蓝光中,在蜡烛的红黄光中,在可以反射影像抛光的赤褐色餐桌的暗棕色光中,总会被判断出自身恰当的光,因为头脑出于自己的知识在外观上加入了这种影像,从而纠正了错误的媒质。在纸的例子中,根据赫尔姆霍茨的说法,头脑相信背景的颜色,在透明纸的抑制下会模糊地散布在灰白片上面,但是通过此类有颜色的薄膜看起来灰白的片会真的与薄膜的互补颜色同类。因此,我们认为,它属于补充颜色,并且进而看它是那种颜色。

这个理论由赫林显示为站不住,关于事实的讨论太过细微,不适于在此重述,但足以说它证明了现象是生理性的——一种情况中的方式是,当感觉神经电流一起进入时,每一个对意识产生的效果都不同于它单独进入时的效果。“接续对比”与同时性差异不同,并且被认为是由于疲劳的原因。事实会在题为“余像”的部分讨论,在视觉一章。但是必须记住,过去感觉的余像可能会与现在的感觉共存,而且两者可能会彼此修改,正如共存的感觉过程一样。

视觉以外的感觉显示出对比的现象,但是它们非常不明显,因而我们不会在这里进行讨论,我们可以对细节讨论的不同感觉进行一个非常简短的概览。第三章视觉

眼睛的结构在所有骨骼学书籍中都有描述,我在这里将仅仅探讨与心理学有关的几点。学生们可以非常简单地验证一只牛眼在解剖后所表现出的较为粗糙的结构,这是每一个屠夫都能够提供的素材。首先将脂肪和肌肉从中清除,然后研究其形状等,然后,根据戈尔丁·伯德(Golding Bird)的方法,用带尖的手术刀在巩膜的一半从眼角膜边缘切入1英寸,从而可以看到黑色脉络膜的薄膜。接下来,用插入这个工具的剪子的一边刃切过巩膜、脉络膜和视网膜,但不要伤害玻璃质的薄膜,整个过程沿着与眼角膜平行的眼球进行。

这样,眼球就被分为两部分,前面的部分包括虹膜、晶体、玻璃体等,而后面的部分则连带视觉神经。将分离出来的此后面的帽部漂浮在水中,可以看到精密的视网膜散布在脉络膜上,在牛身上此为部分虹膜体;然后通过将帽部里外翻开并在水下使用骆驼毛刷,眼球上的血管和神经都可以被探测到。

现在眼球的前面的部分可以进行操作。用镊子在两边夹住巩膜和脉络膜的边缘,但不包括视网膜,然后保持原状态用镊子将眼球提起,然后轻微摇动,直至玻璃体、晶体、囊状物、韧带由于自身重量掉落,之后从仍在镊子中的虹膜、睫状突、眼角膜、巩膜中分离。检验后面的这些部分,在用骆驼毛刷和手术刀将脉络膜薄膜尽可能地从巩膜分离时看一看睫状肌,转向附着在玻璃体的部分,观察晶体周围的透明环,以及由睫状突在被从悬韧带撕离之前造成的在其周围成放射状的痕迹。现在也许可以使用一个精密毛细管来吹入透明环,直至图3.1中的字母p,这样可以揭开悬韧带。

所有这些部分都可以在冰冻或酒精中变硬的眼球中按部分看到,这是有些扁平的球体,由坚硬的白色薄膜(巩膜)组成,后者包围着一个神经反应表面和某些折射媒质(晶体和眼房水),它们能够将外部世界的图像进行投射。这实际上是一个小的照相机暗盒,其核心部分是一个感觉盘。图3.1眼球结构

视网膜与此感觉盘对应。视觉神经刺入巩膜壳,然后将其纤维放射状地在其内部向各个方向散布,形成一个薄薄的透明薄膜(见图3.1)。纤维穿过进入一个由细胞、小颗粒和枝杈状物构成的复杂结构(见图3.2),并最终结束于所谓的视杆和视锥部位(见图3.2、图3.3),即接收光波影响的特殊器官。奇怪的是,这些终端器官在穿过瞳孔时没有向前指向光亮,而是向后指向巩膜薄膜本身,从而光波穿过半透明的神经纤维和视网膜的细胞和颗粒层,然后触碰视杆和视锥。图3.2视网膜图3.3眼睛结构

盲点——这样,视觉神经纤维必然不能被光线直接产生印记。事实上,神经进入的地方完全是盲区,因为只有纤维在那里存在,视网膜的其他层面仅仅在入口处呈现圆形。证明这个盲点的存在是再简单不过的事情了,闭上右眼,注视图3.4中左边的十字,将书垂直地放在面前,前后移动。可以发现,大约在一英尺的地方黑盘子消失了;但是当书页离近或离远时,又可以看见它。在实验中,类似的目光必须固定在十字上。通过测量可以简单地显示出,这个盲点位于视觉神经进入的地方。图3.4盲点的产生

视网膜的中间凹——在盲点的外面,视网膜的敏感性发生变化。在视网膜中间的凹处最表现最为敏感,这是视觉神经的入口处往外方向上的一个小坑,在其周围神经纤维发生弯折,没有在其上通过。其他各层也在该凹处消失,仅仅留下锥形体代表视网膜。视网膜的敏感性在向着周围的方向上不断递减,并且因此使得颜色、形状、印象的数量难于被区分开来。

当我们正常使用两眼时,眼球会转动,令进入注意的任何物体的两个印象落在两个凹处上,成为最明晰的影像点,这是在不经意间发生的,任何人都可以知道。事实上,“不翻动眼睛”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此时的确有任意一种外部物体吸引了我们的注意,翻动眼睛仅仅是另一种说法,代替眼球的转动,并将凹处置于物体的影像之下。图3.5眼球的部分结构

适应——对影像的聚焦或强化是由一个专门的器官进行的。在每一个照相机中,物体距离眼睛越远,它的影像就会被投射得越向前;物体距离眼睛的距离越近,它的影像就会被投射得越向后。在摄像者的照相机中,背影可以滑动,当投射出影像的物体近时,就可以从镜头拉开,当远时,就可以向前推进,这样图像总会保持清晰。但这种长度的变化在眼球中是不可能的,同样的效果是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获得的。也就是说,晶体在看到的物体较近时会变得更加凸出,在物体后退时会变得较为平坦,这个变化是由于晶体悬浮其中的圆形韧带和睫状肌之间的对立造成的。当睫状肌出于静止时,韧带会出现突出的形状,从而保持晶体比较平。但是晶体非常具有弹性,会弹射成更加凸出的形式,这是当睫状肌由于收缩导致韧带缓解自己的压力时晶体的自然反应。肌肉的收缩,由此会令晶体更加具有折射性,会令眼睛更加适应近处的物体(使与之“适应”,我们所说);而肌肉的缓解,即通过使晶体减少折射性,令眼睛与远处的视野适应。这样,与近处相适应是唯一更加积极的变化,因为它涉及了睫状肌的收缩。当向远处看时,我们仅仅令眼睛变得被动。当我们努力将变化的两种感觉进行比较时,就可以感到这种不同。

趋同伴随适应——两个眼睛作为一个器官发生作用;也就是说,当一个物体获得注意,两个眼球都会翻转,从而其影响可能落在视网膜的中间凹处。当物体近时,这自然要求它们向内翻转,或者趋同,同时会发生适应的过程,因此,趋同和适应两个动作会形成一个自然互相联系的对组,而其中任何一个单独发生作用都是非常困难的。瞳孔的收缩也与适应性活动相适应,在立体视觉时,情况似乎是,通过这种行为,我们可以学会通过缓解的适应来进行趋同,并且通过视觉的平行轴来进行适应,这些是心理视觉学的学生将发现的非常有用的东西。

两个视网膜的单一视象——我们通过两个耳朵、听到单一的声音,通过两个鼻孔闻到单一的气味,同样,也通过两个眼睛看到单一的景象,区别在于,我们还可以在特定条件下看到双重影像,而嗅觉和听觉则从不会有这种可能。单一影像的主要条件可以简单进行描述如下:

首先,在两个视网膜中心凹的印象总是似乎出现在同一个位置,无论用任何灵巧手段都不会令它们彼此并列。结果是,没有任何物体,只要将自己的影像投射在两个趋同的眼球的中心凹上,都不一定总会显现为本身的样子,即一个物体。而且,如果眼球不是趋同,而是保持平行,而且两个类似的物体,一个在另一个前面,都将各自的影像投射在凹处,那么它们也会显现为同一物体,或者(用通常言语表示)它们的影像会融合。为了证明这一点,读者可以注视,好像穿过放在两个眼睛前的画有图3.6中黑点无限远的一张纸。他会看到,两个黑点游到一起,并且合并为一个,似乎位于两个原始位置之间,并且与鼻根部相反,这个合在一起的点是两个与眼睛相对的点在同一位置被同时看到的结果。但是除合在一起的点之外,每个眼睛还可以看到与另外一个眼睛相对的一个点。图3.6单一视像的产生

对于右眼来说,这似乎是在合并点的左边,而对于左眼来说,则似乎是在右边,因而看到的是三个点,其中中间的一个是两个眼睛都看到的,并且与另外两个点在侧面相接,一个眼睛各看到一个。这个事实可以这样测试,将一些小的模糊的物体插入,从而将对图中任意一点的视觉与另一个眼睛分开,对中间平面进行垂直分割,从纸到鼻子,可以最终将每个眼睛的视野局限在前面的点上,然后合并点就是出现的唯一的物体(此平分被引入立体镜,以避免看到三个图像)。

如果不是两个完全相同的点,我们使用的是两个不同的数字,或不同个颜色的点,作为两个凹处看到的物体,它们还会被在同样的地方被看到;但是,既然它们不能显示为单一的物体,它们会在那里显示为交替将对方从视野中去除,这就是被称为“视网膜竞争”的现象。

至于在环绕在凹处的视网膜,存在着类似的对应。在每个视网膜的上半部分留下的印象会令眼中的物体呈现为在下面,而如果留在下半部分则呈现为在上面,以水平为准;如果在每个视网膜的右半部分,该印象会令物体呈现在左面,如果在左半部分则呈现在右面,以中线为准,这样一个视网膜的每一个四分之一都在整体上都与另一个的几何类似图的四分之一对应。在两个类似的四分之一中,如图3.7中的al和ar,如果这种对应是具体的,则应该有几何类似的点,这些点如果同时被同样的物体中发射出的光形成印象,应该使这个物体显示为在与另一只眼睛同一方向上。实验验证了这个猜测,如果我们用平行的眼光看不满星光的穹顶,所有的星星似乎都是单一的,并且视角规则显示,在这种情况下,从每个星星发出的平行光线必然在每个视网膜中触动点,而视网膜彼此几何类似。另外,一副镜片如果距离眼睛大约一英寸,似乎像一个大的中线。或者我们可以做一个类似点的实验,如果我们拿两个完全类似的图画,大小不超过普通立体镜镜片,如果我们用每个眼睛看其中的一个(一条中线分隔限制视野),我们会只看到一个平的画面,其中的每一个的各个部分都是单一的。“同一视网膜点”被刺激,两个眼睛都在同一方向上看到自己的物体,两个物体因而合成一个。3.7视网膜竞争现象的产生

这里再一次出现视网膜竞争现象,如果两个图画不同。应该注意到的是,当实验第一次进行时,合并的图画总是不会太清晰。这是因为前面所提到的困难:对如同纸的表面一样近的东西进行适应,而同时集合为每个眼睛能够看到自己前面的图画而进行缓解作用。

双图像——“落在几何位置类似的两个图像出现在同一位置”的规律产生一个结果,即落在两个视网膜的几何位置差异的的两个点上的图像应该在差异的方向上被看到,并且它们的客体应该在两个位置出现,或者说看起来呈现双影。如图3.8所示,从一个星体发出的两道平行光线,落在交会于附近物体O的两个眼睛的视觉上,而不是继续平行的方向。两个视网膜中心凹会收得到来自O的影像,当然看起来是单一的。如果图3.8中的SL和SR是两道平行的光线,其中每一个都会落在自己所刺激的视网膜鼻侧的一半。但两个鼻侧的半部分是分离的,呈几何对称,非几何类似。星体在左眼上的形象因而会看起来似乎位于O点的左边,而在右眼上的形象会看起来在这一点的右边。这样,简单地说,该星体就会看起来呈双相——“同向性”双相。图3.8双图像的产生

反过来,如果星体通过平行的轴被直接看到,那么任何类似于O附近的物体都会看起来成为双影,因为它的影像还会影响到两个视网膜的外层或颊部的半边。影像的位置此时会与前面的情况中的位置颠倒,右眼的影像会看起来在左边,左眼的在右边,这样双影像会(视平行线焦点外)形成“影像交叉”。

同样的推理和结果还适用于其他的情况,即与两个视轴的方向相关的物体的位置是,令其影像落在非类似的视网膜半边上,而不是落在视网膜的类似半边的非类似部分上。这里,当然,所看到的位置远不比其他情况中的差异那么大,因而双影像看起来也没有分离的那么大。

很多研究人根据这个所谓的视轴测定法所做的严谨实验都证明了上述规律,并且显示出,单一体视觉方向的相应点在两个视网膜上都存在。相关的具体的细节,请查阅专门著作。

固态视觉——关于双目视觉的描述来源于所谓的对合点理论,总而言之,它对事实进行了正确的规范。唯一古怪的东西是,对于比所看到的点更近或更远的物体必然不断产生的双影像,我们应该几乎不会感到麻烦。这一点的答案是,我们已经在双影像问题上对自己进行了训练,从而产生了漫不经心的习惯。只要事物令我们感兴趣,我们就会将视网膜中央凹转向它,它就必然被看作单一影像,因而,如果一个物体对分离的点形成刺激,它就会被看作证据,即它对我们而言如此微不足道,我们不必注意它是不是在一个位置或两个位置。通过长期的练习,人们可以获得探测双影像方面的巨大的专熟性,尽管有些人说,这不是在一两年内可以完全学到的技艺。

当影像的差异非常细小,则几乎不可能将它们视为双影,它们更是给出了一个感觉,即固体的物体在那里。为了修正我们的观念,以图3.9为例。假设我们看到直线a和直线b上的点,如同我们看到图3.6上的点,我们会得到同样的结果——例如,它们会在中间线上结合。但是整条线不会结合,因为由于它们的倾斜度,它们的顶部会落在视网膜半边的颞部,底部会落在视网膜的中部。我们所看到到的会是两条在中部交叉的线,如图3.10所示。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