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夏草木长(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6-27 11:27:51

点击下载

作者:兰芳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孟夏草木长

孟夏草木长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孟夏草木长作者:兰芳排版:辛萌哒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5-01ISBN:9787201132204本书由安徽新儒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不会写散文的她出散文集了(代序)

兰芳说她的书要出版了,我说,别忘了到老陈的坟头上祭奠一下,说一声,以告慰他的在天之灵。

老陈是我多年的知己,和姜兰芳在同一个城市,我和她相识,也是他介绍的。开始时觉得好奇,老陈的性格是不会轻易怜香惜玉的,这次却对一个农村妇女充满同情,话语里也满是惋惜与怜爱,他总是说:“这个娃是个人才,糟蹋了实在可惜,得有人重视她……”我说:“金子总是金子,放到哪里都是金子,总有一天会被人发现的,你多虑了。”

我从《中国妇女报》上的一篇报道中了解到姜兰芳的处境和经历,便开始注意她。她利用农闲之余创作的三部长篇小说都是农村题材,都以女性做主人公。而在她的笔下,三个女性主人公金雁、翠花和白玉洁都作为大美女出现,也都以死亡终结,不知道这种安排是她自觉行为还是有意为之。书中的悲剧之美让人叹服,特别是《婚殇》这本书,曾在我的朋友圈里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赢得很多人的共鸣。

她在没有经济来源且艰苦的环境下写了那么多散文,而且文笔不俗,这是我没想到的。此前她曾说过不会写散文,说只是觉得有些事不记录丢失了可惜。细细品读姜兰芳的散文,发现她写的就是一些家常小事,现实生活的琐碎和一地鸡毛都被提炼加工当成素材,对生活的感受、生活中的人和事随时会进入她的文章,俯拾皆故事,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事件细节描写真实可信,感情真挚、原汁原味,语句朴实感人,文字率真,读罢有妙不可言之感,老道的文字唠家常般讲述着人性中最真实和最感人的东西,非常接地气。她还善于把自己的喜怒哀乐或者一些大道理融入文章中,字里行间体现出的是真诚,传递的是正能量,透出的是扎实的文字功底。

老陈去世前,嘱托我关注姜兰芳,并告知了她的联系方式,于是,我和她的交往多了起来。她作为《黄鹤楼周刊》的特约记者来武汉,凑巧和我相遇,和她谈话,感觉她对朋友的交往尺度拿捏得特别好,不巴结,不排斥,不太近乎也不太疏远,真实自然,不矫揉造作,更不趋势求媚。这是我很少遇到的,她的这种待人方式让人顿生敬佩之感。她的质朴、谦逊、善良、真诚,以及为人处世的达观态度,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姜兰芳是安静的、低调的、耐得住寂寞的,尽管小说连载后受读者喜爱,湖北这边就有很多她的崇拜者。然而,不管外界怎么看她,她始终默默地写文、读书。我曾建议她不妨去凑凑文坛的热闹,她反对,认为那样太累太没意思,“咱干咱喜欢的事与其他何干”,如同深谷幽兰“不以无人而不芳”,她在文章中写道:“我承认我无能,但我对生活的要求也不高,吃喝穿戴我都能凑合,只要饿不死冻不死就行,每月有一百到两百元钱的收入就是我求之不得的事,就足够我生活费了,我就可以衣食无忧安心地写作。”“……这笔钱也许就是我以后的‘写作经费’,我就可以给自己放假,名正言顺光明正大地爱我的文学,安安静静地看书写字,也许能和很多作家一样,高桌子趴着,低板凳坐着,被玻璃窗透过的暖阳照着,来一次和文学的亲密接触、体验一次写作的高级享受……我将不再四处奔忙打工养家,瞬时的写作灵感就不会自生自灭了。更重要的,如果有钱,也许我会安安静静地写质量高一些的文字。”“我真的想有一天能圆自己出书的梦想,我想让文字替我结识那些崇拜但无缘相见的人,想让我的书替我跑路,去我想去却去不了的地方!”“我写的文字也许离文学作品相差甚远,更不懂写完后怎么办。我在写之前根本没有考虑相关的出版规定与销售。不过,我是用心爱写作的,它已经成为我生活的重要支撑。感谢那些被我拒绝的记者朋友。我一向言笨,只有抽空多读书多写东西,用作品替我说话,让大家认识我吧!”

不断阅读了她的文章,为她不俗的文笔叫好,同时一次次被她好学上进的奋斗精神所感动,也终于明白老陈何以如此看重她了。不由自主把关爱的目光投向她,尽全力支持帮助她,希望她早日破茧成蝶,过上无忧无虑的幸福生活。

为她能尽快出书之事,我曾在新浪网上多次呼吁社会给予农民作家大力支持,也给地方相关人士专函推荐,尽一位老编辑的绵薄之力。现在看到自称不会写散文的她写了这么多的散文,得知她遇到好心人,出书梦就要成真,不由得为她高兴,分享她出书的快乐,同时也希望她不言放弃,再接再厉。还是那句话,金子总是金子,相信姜兰芳的文学之路一定会越走越好,祝福她!夏承仁于武汉东湖之滨、南望山下第一辑人生况味巧 合

阿珍三岁的儿子小宝在医院眼科住院,哭闹时将手中的玩具扔了出去,不偏不斜正打在对面床上刘叔的脸上。刘叔当时就疼得龇牙咧嘴,他的脸很快就红肿起来。大伙赶紧叫李医生给他诊治。

消肿以后,刘叔硬是不让阿珍掏医药费,还经常给小宝讲故事,买好吃的。小宝也怪,就爱听刘叔说话。刘叔出院时,阿珍让儿子叫刘叔干爷。刘叔也留下了地址,他把小宝搂在怀里说:“别忘了常去看干爷啊。”

听说我要去北塬,阿珍和儿子都要和我一块去,说是顺便去看看刘叔。

出租车在路上跑着,阿珍和小宝坐在前排,不时扭头和后排的我说话。她说得最多的就是刘叔,说他如何如何好,如何如何爱小宝。我正听得入神,车子猛然加速,我赶紧抓住前边的隔板,避免自己身体撞上去。还未坐稳,又听“砰”的一声,像发生了地震。等我回过神来,才知道是后面追尾了。

阿珍见我呆呆地坐在那里,着急地问我怎么了,我说休息一会儿就好了。阿珍闻言下车和司机在说着什么。没过多久,一辆救护车过来要拉我去医院,我傻了,急急地跳下车向一边跑。阿珍却催促我赶紧上。我说我好着,不去,可司机和阿珍连拖带拉硬是将我弄上了车,说要先检查检查。

在门诊处,大夫问我哪儿不舒服,我照实说:“开始只是有点害怕,现在缓过神来感觉没啥。”

大夫低头不断写着什么,然后抬头看着我说:“住院。”

我拿过病历一看,“头部多处血肿,昏迷半小时”。什么呀?我急了,这分明是胡说。我要和医生理论,阿珍拉住我说:“人家车主都打电话说了,你就尽管看病,啥都不要管。”

有人拿着担架要抬我上楼,我躲开,赶紧撒开腿,一口气跑上三楼。阿珍气得直翻白眼:“你就是好着,也在这儿歇几天,又少不了你的钱。”

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觉得不妥。我好好的一个人,住医院干吗?于是我拒绝医院给我做任何检查和治疗。

甲护士过来对我喊:“一床验血、验尿、验肝功,还要化验。”乙护士拿着血压计、体温表等进来,但她还没走到我身边,我就用语言和行动把她赶了出去。甲护士又让我去做心电图、透视及各种超声波的检查。

甲护士这回手里没拿血压计和体温表,而是拿着一叠纸片,高高地扬着,说:“一床有几十项检查必须赶紧做,这是规定。”

我还没看完单子上名目繁多的检查项目,就有床车接我去B超室。天啊,这不把好人折腾病了才怪!

我找到医生,坚决要求回家,医生只好答应我。

阿珍坐在一边生气,嘴里直嘟囔:“你真是个榆木疙瘩,能把人气死。”

刚准备走出病房,就听见门外有人说话,接着出租车司机走了进来,他后面还跟着一个人。“就是这娃!”司机指着我说,然后又指着来人对我说,“这就是肇事车车主。”

来人赶紧将手中的大包小包朝我手上塞:“娃,要紧不?我那儿子大学刚毕业,没经验,头一次开车出去就出了这事……”

还未说完,只见阿珍突然跑到那人身边,拉住他的手,说:“刘叔,咋是您呀?您怎么,”说完她又转向我,“小芳,这就是我说的小宝他干爷呀!”

我笑着问阿珍:“咱还住院不?”

阿珍看看我,又看看刘叔,红着脸,不好意思地笑了。红装英姿 鼓舞人生——记沣东办北槐村巾英艺术锣鼓队

三月二日,春阳暖暖,笔者来到书画家钟明善先生的家乡,位于渭河南世纪大道东段的秦都民俗文化村——北槐村,老远就看见写有“沣东办北槐村巾英艺术锣鼓队”的条幅在春风里荡漾,像在使劲欢迎每个进村的人。“咚咚呛咚咚呛”忽闻鼓声阵阵,村民告诉笔者,那是村里的女子锣鼓队在表演。循声望去,只见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一群女子击鼓跳舞,红装粉黛纤手绿袖,鼓槌翻腾锣镲齐奏,边鼓边舞英姿飒爽,一个几十人组成的女鼓手方阵被围观的群众围在中央,鼓点多变,鼓槌跟着节奏上下翻飞,槌樱晃动;钹饰鲜艳,鼓声铿锵激昂,队形千变万化,舞姿千姿百态,闪转腾挪,整齐协调,气势恢宏。这边欢蹦跳跃热烈奔放,那边是凤凰展翅婀娜多姿。先敲一个“喜庆丰收曲”“万民齐欢送盛世”,再舞一段“三秦儿女展风采”“莺歌燕舞构和谐”……好一个热爱生活,乐观向上的风景!好一派“祥和盛世太平年,喜悦在人间”的画面!

“平时这个时候都在打牌,要不就是围在一起东家长西家短地拉是非,现在戳事闹非都没时间了。”村民说。

北槐村锣鼓队是2015年元月群众自发自建的。地被征了,闲时间多了,村里麻将风盛行。看到这种情况,徐仙琴和王亚亚等牵头组建了锣鼓队,村主任董永锋更是全力支持,王亚亚个人也是费心费力投入全部精力,购买了服装、锣鼓等家伙,还从兴平聘请教练段权耀,以凝聚大众信心。现有人数八十多人,徐仙琴和王娟为队长。

这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创新的艺术锣鼓,以鼓、舞结合,混入时代风采,将表演、武术、杂技、舞蹈相融合,既有打击乐器之阳刚,又有舞蹈艺术之柔美。

教练段权耀说:“大家的热情还是很高的,有时为了一个动作要练很多遍,很多妇女没事就琢磨,刻苦训练,把我都感动了。”

村里有位姓王的大嫂,过去因为喜欢闲逛和打牌,导致家庭不和,后来加入锣鼓队,竟爱上了敲鼓,再也不打牌了,夫妻关系也得到改善。还有位退休回乡的樊大妈,适应不了无所事事的现实,整天愁云满脸,疾病缠身。爱上敲鼓后,身心愉悦,疾病痊愈,人也变得开朗豁达,连过去婆媳不和的现象也改变了,有段时间下雨不能训练,她说她就在肚子上敲,晚上做梦都梦见敲鼓呢!

徐仙琴说:“我们每天都要抽两个多小时的时间训练,现在技艺提高了,逢喜庆佳节,商场开业典礼,希望我们的锣鼓能给大家助兴。”

喜庆的锣鼓敲起来!这是激情澎湃狂欢无限的时刻,这是催人奋进令人鼓舞的场面!这是慷慨有力粗犷雄奇的鼓点!这就是我们北槐村的农人,这就是我们北槐女子的飒爽英姿!这就是淳朴的乡风民情!这就是民间艺术的古色古韵!敲吧,敲出快乐,敲出三秦儿女的风采吧!

真是:

北槐巾英锣鼓团,秦风秦韵永承传。

千锤百炼出真果,西咸新区新罗汉。冬日暖阳

我的手里拿着书,就像怀里抱着娃。书是我的小说《婚殇》,这是2003年就已经完成了的,放了整整十年。十年间为出书我吃尽了苦头,十年后多亏陕西文学基金会出面,我的书才得以正式出版!

刚才朋友来电,说让写写出书的那些事。一下子像打开了话匣子,摊开纸,拿起笔,一吐为快吧。

我喜欢看书写字,起初,在村里成了人们嘲笑的对象,他们说写那个不挣钱,家人为此也和我闹别扭。亲友们劝我别写了,但我无论如何就是放不下。也怪,人都说写作是件苦差事,但我一旦投入写作,就忘了所有的烦恼和不快,写作是我最快乐的事。让我放弃写作,就是让我放弃快乐,我怎么能心甘情愿呢?

2003年,我完成了三部所谓的长篇小说。一位编辑看了,说要给我登连载,但说字数要删掉一半。我问怎样才不会删掉这么多,他说那就出书吧。

书不是一般人随随便便说出就能出的东西,以前看到人家出书,我只有羡慕和向往。出书虽然普遍,作家也很多,但对我这个土命的庄稼人来说却非同寻常。我开始发愁,愁我的“庄稼”烂了一地,愁我的“娃”没安顿,愁没法腾地栽新苗。我就这样愁肠百结,整日闷闷不乐,茶饭不思,加上好多烦心事,竟然得了严重的胃病,一位不负责任的医生误诊我得了癌,我当时心里唯一放不下的竟然是那些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字!

随后的日子,我便开始为出书伤脑筋,想办法了。

为了挣出书的钱,我抱着儿子摆地摊。有时候,儿子哭我也哭;我去外地打工,拉石头、和水泥,手上磨出血泡;我四处奔波,给工地做饭,去市场装菜……

然而,两年下来,还是没有挣够出书的费用。我不知道该去找谁,一时间老虎吃天无法下爪。

好多人以给我出书为名,却另有所图,我退了他们的钱,断然拒绝了;有人只说不做,给媒体说要资助我出书,却等了七八年依然杳无音讯;有钱的闺蜜说她一定帮我,约去外地见面,谁料骗我进了传销组织。

几年下来,家里的积蓄被我折腾光了,花了两万多元钱,却连一本正规的书也没有出版。

村人闲聊说:“钱总归都有个去处,人挣的钱都有个葬送的地方,老张家葬送到公检法(俩儿子常犯事),老王家葬送给大夫家(都是病人),兰芳家葬送到出书上。”

处处碰壁,加上村人讽刺,我一筹莫展,心凉到了极点!

2012年11月12日,天气特别寒冷,来要账的人在门外喊还他的水泥钱;爱人骂我想出书想疯了,连传销都信,把买摩托车的钱都葬送了;妹妹来电问我拿父母的两万多元啥时还……

我心烦意乱,坐在窗前,心比天气更冷。听着玻璃被风吹得砰砰直响,看到外边一切在我的泪眼里朦胧着,扭曲着,回想近十年寻求出书的遭遇,从没砸过东西的我竟然想都不想就一拳砸在窗玻璃上,玻璃碎片扎得我鲜血直流。我开始哭泣,开始对自己失去信心,开始绝望……

两万多元啊,对你们挣工资的人来说不算啥,对我却是巨额资产,这是血汗钱啊。我没有用它修漏雨的房子,没有用它给父母看病,给父亲买轮椅,买大点的床和好吃的,父母如今睡的还是几张小床拼成的咯吱响的床。说过很多次要给他们买,带他们去玩,然而,我把钱和心思全用在出书上了,没尽孝心,就让人连哄带骗了个光!爸,妈,狠劲抽你这个女子几巴掌吧!

唉,人家纳鞋底子都能卖钱,村妇做的绣花鞋都抢手,焊大铁门的都赚了,难道我的文字就没人要,就这么样不值钱?

天黑了,天亮了,起风了,有雾了,我就那么呆呆地坐着想,第一次对文学产生了怀疑。我在犹豫,自己是不是错爱了写作,是不是不应该如此坚持?

也许我根本就不是这块料!

我决定放弃了,决定混日子,像有些人一样行尸走肉般生活,进入等死模式。就在这时,我的手机响了,陕西青年作协的负责同志打来电话,说让我发稿子过去申报,有免费出版的机会。接着王芳闻老师、杨焕亭主席、王海宁、颖芳等作协领导陆续打来电话向我介绍相关情况,动员我快速报送稿件。咸阳作协主席杨焕亭老师说,得知省文学基金会将资助业余作者出书,他找不到我的联系办法,急得给好几个人打电话询问。

犹如一股暖流注入我的全身,希望的祥云笼罩着我,我惊喜异常,不再烦躁,不再绝望,不再颓废。

难处给一口,胜过平日给一斗!此时,阳光正好穿过雾霾透过碎了玻璃的窗洒进室内,那么明媚,那么灿烂,我的心被暖阳照得很亮很暖。

拥抱着令人陶醉的阳光,我知道自己遇到了贵人!

不久后的一次文学活动中,李春光老师叫来王芳闻老师,并介绍我们认识。那是我第一次见王老师。女人的直觉告诉我,这是一位与众不同的女人,她着装得体,举手投足间显出一种优雅高贵和清新大气,浑身上下透着一种书香气质和一种强大的气场,有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她拉着我的手,看着我,目光和微笑中,带着一种温和宁静与慈善悲悯交融的东西,说不清,却感觉很亲切。她的手很好看,我粗糙的手被她握着,如同被暖壶暖着。她说,经过专家组认真评审,严格筛选,我的书稿通过了!

她的声音不大,柔柔的,话语却如涓涓细流般滋润着我,一直温暖到我的心窝里,让我重新看到了希望,鼓起了理想的风帆,点亮了我梦想的灯塔!

2013年12月25日,我接到通知,告知我,因为基金会给省慈善协会的推荐,我和其他几位作家的书将要正式出版,26日《婚殇》将在西安正式签约!

王老师怕我误了行程,一再电话说明日期和路线,就连发言稿她也没忘告诉我应该怎么写,鼓励我大胆发言,言语里的关爱俨然就像我的亲姐!

去签约那晚住在酒店,文学基金会一位老师夜晚来短信,嘱咐我用心把事办好。王芳闻老师更是非常关注,操心着我的安全,问我到了没有,应该和谁联系,和谁住一房间,是否习惯酒店的饮食等。

在她和陕西文学基金会其他老师的帮助下,我放置了十年的书稿终于付梓出版!

不要说这是区区小事,试问一下,哪省文学基金会的领导会如此关怀一个普通的农民,能做到如此细致入微,为业余作者考虑这般详细呢?

慈善不仅能温暖人心,也可以让生命升华……是省文学基金会四年来的全力支持,反复协调省上各部门,我的书才能出版,如果没有遇见陕西文学基金会,没有他们的教导指引,以及殷殷关爱与鼓励,我出书的心愿也不知何时才能实现。

你们的支持是我前进的动力与坚持的理由……感激、感动、感谢,一个最底层的农家妇女,竟然得到如此关心,我真的是热泪盈眶了!

写作给我带来了快乐,给了我人生的尊严,让我活得滋润饱满。同时,也让我收获了这么多感动,我觉得值了。

前几天见到一位同学,她说:“你如今不一样了,基金会给你出了书,人家都知道你了。”可不是吗,由于基金会和作协领导的大力推荐宣传,很快,《中国妇女报》等几十家媒体报道了我写作的事,每天都有读者寄来买书款,全国各地都有。很多读者多出书款几倍甚至几十倍,我觉得这已经不仅仅是钱了,是对我的认可和支持。我把他们的名字记在“爱心书款”里,也记在心里。我用爱心书款给自己买了电脑、手机等,我感谢社会各界把关爱的目光投向我。

在这里,让我再次感谢帮我圆梦的人,是你们教会我对人生价值观的重新认可,让我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继续走下去。生在这样广袤深厚的文学沃土之上,我是幸运的。我不会辜负基金会老师的好心,我用一颗感恩的心感受阳光,用爱心做事,用感恩心做人,用好作品回报各位领导和各界人士,为陕西文学的繁荣和发展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壮壮和狗

壮壮是我的同学,印象里他喜欢唱歌,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音乐天赋。在公社举办的一次音乐演唱会上,他的二胡独奏还获过奖。他上学时成绩很好,然而,高考时却因四分之差落榜;第二次再考时,由于父亲突发疾病,他迟到了,路上还被小偷偷了包。准考证的不翼而飞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十年寒窗苦读竟然换来这样的结果,要强的壮壮想不通,从此,他患了精神分裂症。

病愈后壮壮变了,彻底变了,从内到外都变了。他一改先前的优秀品行,开始欺弱霸女,甚至打母亲、砸路灯、推墙、毁庄稼、拔苗、点麦秸、烧房,整日蓬头逅面邋里邋遢。如果谁家地里的塑料大棚被戳了一个又一个窟窿,准是他干的。

从害怕到憎恶,从憎恶到疏远,每遇红白喜事吃饭时,他常常被挤到一边,有的人还偷偷向他吐口水。

村支书李安却一直很同情壮壮,送他衣服,给他饭吃,还一次次带他去检查身体。也许是真情打动了壮壮,先前那个善良的壮壮又回来了,看见老人和小孩他会主动上去帮忙,扶老携幼助人为乐,谁家水龙头忘记关了他看见会帮忙关,谁家垃圾袋满了他会帮忙倒。

他也没忘记回家,屋里有他瘫痪在床的老娘。他给他娘捶背、洗脚、擦屎、倒尿,用卖破烂挣的钱给老娘买好吃的。娘俩泪眼相望,相拥而泣。娘哽咽难语:“可怜的儿啊!没考上大学你咋就这样了呢?”

壮壮哭:“可怜的娘,考上了我咋能少吃没喝的忍饥挨饿?都怪大学的门不给我开!”

支书李安把壮壮拉进农场,说:“你给咱看大门,有狗帮你呢,这狗是狼儿子,猛得很,你的活不重。”

农场在村外,离村六里远,过一段公路就到了。

狗是黑狼狗,不大,却凶猛异常。据烧饼店老掌柜说它是母狗与狼交配所生,一生下来就显出狼性,支书曾想带回家养,可不行,没几日就送这里来了。它常常被粗大的铁链拴在树上。

见壮壮进来,狗狂吠不已,跳着,蹦着,疯狂挣扎。壮壮看着,真想替黑狼狗打开锁链。因为他在发病时,也被村民们用铁链绑过,他们把他拴在街口的电线杆上,所以他知道狗很难受。

和狗相处了一段时间,壮壮觉得它也有温顺听话的时候,有时喂吃食,还可以用手摸摸它光滑的皮毛,狗也很可爱呢。

这一日,壮壮将铁锁打开,但还没等他松手,狼狗一溜烟奔出农场,果真像狼一样咬人伤人,庄稼、衣物、门窗等均惨遭破坏。街上大人哭小孩叫,家家不安。

第二天,几个壮小伙怒气冲冲地闯入农场,举刀欲杀小狼狗。壮壮抱着人家的腿奋力夺刀,又跪下道歉,泪水流了一脸,哭说再也不会让黑狗伤人,甘愿剁指头发誓,情急之中真的剁下了左手小拇指。

最终,小狼狗幸免一死,但又被锁在几条粗壮的铁锁中。

壮壮很爱狗,没事时就和狗说话,狗像能听懂似的,真的变得温顺多了。关了农场的铁闸门,壮壮小心翼翼地放了黑狗,但竟然与上次不同了,黑狗再也不那么疯狂了。壮壮就给狗去掉铁索链,换上柔软的绳子。有空还给它吹唢呐,优美的声音在农场上空飘荡,狗也随着音乐跳跃翻滚,撒欢一般……

用情来感化,“凶狠”也能变成“温顺”!

也许太兴奋了,也许劳累过度,壮壮突发脑溢血,狗在他跟前焦急地跑着叫着,舔他的手、腿和脸。发现壮壮没反应,狗急了,开始像人哭一样呜咽,把它的爪子放在壮壮的手上。黑黑的爪子似乎是根救命稻草,壮壮像跟人握手一样握着它,他终于体力不支,昏倒在农场的大门里了。黑狗见状,急得嗷嗷大叫,上蹦下跳,左突右扑,扯断绳子撞开大门冲向门外。

黑狗发疯般向村支书家的方向跑去,因为它跑太快,被迎面开来的一辆小汽车撞倒,狗躺在地上颤抖,它一颤抖,又滚了一下,猛地站起来,越过小汽车继续往前跑。前边又来一辆大车,虽慌忙躲避,但已逃避不及,车压上了狗的后臀,狗挣扎着奋力向前挪动,一点点地挪,一滴滴鲜红的血洒在地上,狗一跛又一跛,一颠再一跳,只管朝村里挪去,身后长长的血印触目惊心。

它在支书家门口倒下了,一会儿又挣扎起身,狠劲地抠门抓门,号叫不止。

明白过来,支书和乡党们一起朝农场跑去,医生来了,壮壮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

狗艰难地走到壮壮身边,舔他的手和身子,不住地嗷嗷哀鸣,声音凄惨悲绝,催人泪下。

狗就这样不吃不喝,虚弱地卧在壮壮身边,哀鸣着,喘息着,直到死亡。没有一个人能看出它是狼的后代!朋友,祝你快乐

送走中秋佳节,国庆节又翩然而至,祝福的话语就又在我们耳边响起。丈夫问:“祝你快乐,真的就能快乐吗?”

我说:“能!”

十八岁,花一般的季节、编织梦的年龄,我却在这时走进婚姻的殿堂。没有任何心理准备,似乎不知不觉被人推入围城了。只是感觉婚后的一切都不是自己想要的,于是总是郁郁寡欢。而最让我烦闷的,是周围竟然没有一个人支持我写作,虽然我那样渴望与有文化的人交流。

没有朋友,当然也就没有人送祝福给我。节日对我来说只是比平时更忙碌罢了,至于生日,那更是只能从文学作品和影视里有关生日的场景中去体会。久而久之,那个日期的颜色仿佛慢慢地被淡化了。

但我却始终没有淡忘自己的文学梦想,2006年,我相继走进省、市广播电台,述说我对文学的追求。从那以后,我便有了很多朋友,过节和过生日都会有祝福纷至沓来,快乐也会随之而至。

2006年,我的生日那天凌晨,躺在床上就听到座机铃声清脆地响起,一位蓝田的文友在电话那端大声祝我生日快乐。紧接着手机也响了,无数个祝福、无数条短信将我包围,让我感动得无以复加,心也变成一片幸福的海洋。

丈夫帮我接完电话,朝我直乐:“咱家的电话都快成热线了,没想到还有人关注我媳妇的生日!今天你轻松轻松,去玩麻将。”

我被丈夫拉进了牌场,虽不大情愿,但不想扫他的兴。谁知几圈下来,居然都是我赢。后来我索性胡乱出牌,邪牌犟色子,结果又是杠上开花。

我有点不好意思,我说:“今天这牌邪门儿!我赢了大家这么多,牌还兴得不得了,我实在不能再赢你们了,可不想和牌却老是自摸。这牌我不能玩了。今儿是我的生日,我请客,行不?”

大伙齐声赞同,其他牌桌上的人也都停止码牌,有的去买肉和菜,有的摆盘摆酒。我惊讶地发现,竟然有人买回了大大的生日蛋糕!

爱听戏的婆婆说:“兰,你开了音响唱段戏,甭害怕!”

我放开嗓子就唱了段秦腔《花亭相会》,音准不准、声亮不亮已无所谓。谁料唱罢好多人夸我:“唱得好,还有张宁的味道呢!”嗨,管他呢,唱着开心,开心就好!

那一天我很幸福,快乐成了我的主色调,而这绝不是因为我赢了钱!

2007年,生日那天我照样在大家的祝福中快乐地度过。就连三秦百花诗社几位年长的老师也给我发了生日祝福的短信。下午三点多,我打开广播,正好听到文友苦果在朗诵诗歌祝福我,他刚说完,主持人李宏就说:“是吗?我也祝姜兰芳生日快乐!”

我感动得热泪盈眶。因为感动,所以幸福;因为幸福,所以快乐!也难怪,有这么多人祝福我,我能不快乐吗?

有朋友祝福的日子真好!

也许你一直都很快乐,那正是因为有朋友的祝福,因为有朋友在牵挂!不要不理不睬,那祝福是朋友一颗真诚的心啊!

时值国庆,我在此感谢那些给予我温暖的朋友们,谢谢你们一直以来的鼓励,也顺祝所有的朋友节日快乐。胖 嫂

胖嫂是老胡的老婆,老胡其实也不老,也就刚五十出头,但他常年病卧在床,靠胖嫂照顾。胖嫂比老胡小一岁,但体格比老胡魁梧多了,五大三粗的,腰部肌肉太过丰满,腰围过了三尺,磨盘一样大的屁股用我们方言说简直就是能抡盆!满月脸又圆又胖,下巴处的肉一嘟噜一嘟噜的,像马上要掉下来似的,胖嫂的称呼就是因了这个叫起来的。

家里有病人,儿子上学也要花钱,平时,胖嫂就在村口经营一个烟酒店。

那天早晨,胖嫂打扫了店里的卫生,拿着笤帚立在门口看东头的酒鬼打老婆。她刚准备上去“拉架”,这时,来了一群穿制服的人,都是一脸严肃的表情,看见打架也不拉,有一位说:“打,看谁能打过谁!”说完就走进胖嫂的店里。

胖嫂被这些冷面孔吓住了,她有些紧张,手都抖了,不知道把笤帚放哪儿好。记得去年有穿制服的来,要胖嫂交卫生费和管理费,胖嫂说村里没地了,村里超市多,店里也没生意,能否少交一些,自己家实在有困难。“制服”就说:“谁能证明?叫村干部来!”谁知村干部来了,却让那些制服收取的费用更多。

胖嫂很生气,之后问村干部:“街上的卫生谁打扫呢?上次有人来闹事都没人管,还收什么管理费、卫生费?我家那情况你怎么还说不错呢?你……”

村干部摆手不让胖嫂再说了,他看着货架上那几瓶高档酒,说:“你吃得白胖胖的,我说你家穷谁相信呢?”说完拿了几瓶酒就走了出去。

事后有人告诉胖嫂,村里有几家店没有缴费,说看见有村干部跟着……胖嫂就去另一家店问了,那店主红和胖嫂关系比较好,就说了实话:“你送烟送酒给村干部,没准就不用交费了。”

那晚,胖嫂就用一个黑袋子装了好烟好酒给村干部送去了。村干部眉开眼笑,当时就说:“明年的费用没人敢收你家的,交不交费村上说了算,谁收都得他同意。”

可是,今年怎么?胖嫂刚才分明看见这些人没去别的店啊,莫非村干部忘了自己的烟和酒?

当“制服”催款时,胖嫂狠狠地丢了手里的笤帚,笤帚弹了一下,差一些抽在“制服”身上。

胖嫂说:“等一会儿,我叫村主任来。”

村主任没来,他在电话里说:“就不收其他店,只收你的,今年过年给你家敲家伙你给了多少钱?人家店都是上千上万的拿呢,你不支持我吗?这费你得交了,要不人家把你店里的货拉走你可别怪我。”

每年春节,村里都要组织锣鼓队挨家挨户敲打一通,说是拜年,其实谁都知道那是来要钱要物的。说是锣鼓队,其实也没有鼓,就是一种恰啪,实际也就十来个人,村干部也在内。村干部不进家门,只在门口看着谁给得多,有时也掏本子记数,大家就害怕没给钱也被记了。敲谁门口谁不给能行?不说面子丢不起,就是村干部看着,你能让村干部不高兴?那除非不想在村里混了。村主任跟着,到谁家门前谁家就得好烟好酒奉上,随后一沓钱交到村主任手上。

锣鼓声远去了,大家私下就骂村主任,干脆说交钱不就得了,难道还不比卖唱来得直接?卖唱逢年过节在门口咿咿呀呀地唱,完了就几块钱还说些祝福词,临了千恩万谢,村干部借拜年只收钱连个好脸色都不见……

过去老胡好着,胖嫂就送钱送物。今年老胡病着,说让那锣鼓不要敲了,赶紧走,他听了心口疼。胖嫂就只好递了五十元钱上去,当时就听见村主任不满地嘟囔:“哼,五十元,打发要饭的!把你吃得白胖的……”

没想到这就得罪村主任了,没把他们巴结好,如今……“赶紧交了吧,再磨蹭还得交,这么胖没钱谁相信呢?”

胖嫂在店里翻腾,她实在凑不够那不算小的一笔钱,她想了一会,说去红那儿借点,说完就跑了出去。

天阴着,看不见蓝天白云,胖嫂的心情和天气一样阴云密布,看什么都不顺眼,尤其自己的胖身子,这时候令她讨厌至极!她没有像以前那样叫红,而是一声不吭地进了红的店。

到了后面,胖嫂惊呆了,只见红正把一条条烟朝锅里放,直到放不下了,这才盖上锅盖。抬头看见胖嫂,她有点惊讶,随后着急地说:“一会村主任要来,这些肯定都要招祸,村南超市都把烟藏在炕洞里呢……我已经明白了,村干部都是白眼狼,拿了好烟好酒明年咱照样还得付‘敲鼓费’,免不了的,不如省点‘酒钱’出来去交‘敲鼓费’。”

胖嫂说:“就是,我就是因为‘敲鼓费’给得少,唉!人家这会儿要钱,我才向你借的。”

红说:“谁让你富态得像个有钱人呢?”

胖嫂拿着钱往店里赶,两条腿费力地支撑着笨重的身子。她骂自己胖,她想如果瘦成一根蒜苗或者瘦成豆芽菜,脸不圆,腰不粗,下巴底下没肉了,“制服”能不相信自己的话,能不发发善心吗?

她想自己一定要减肥。对,减肥!她咬了一下肥厚的嘴唇!邮政局里这“俩牛”——记陕西省咸阳市南郊邮政支局牛渭舟、牛景杰

南郊邮政支局位于陕西省咸阳市世纪大道中段,周围村寨众多,来此寄发邮件、储蓄的客户大部分是村民。也有曾经受到过牛渭舟和牛景杰两位的热心服务,村民们提起他们就赞不绝口,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邮政所里那俩牛嘹扎咧!”爱岗尽职的局长牛渭舟

不满四十岁的牛渭舟,穿着一身标准的制服,精神抖擞地在客户跟前一站,一脸微笑马上就拉近了与客户的距离。一晃牛渭舟进入邮政行业已经十七年了,他几乎将自己的青春年华都贡献给了邮政行业。

他的父亲牛智敏曾经就是一名绿衣使者,那个年代父亲用自行车送邮件,两边放着两个大挎包,整日风里来雨里去,跑遍了周围村村寨寨的大街小巷。那种兢兢业业的精神深深地影响了牛渭舟,牛渭舟不知不觉就爱上了象征着和平与友好的邮政绿。部队复员后,牛渭舟就和父亲一样成了一名邮政人,他立足于本职工作,任劳任怨,不怕麻烦,真诚地为用户服务,不久被推选为支局局长。

我认识牛渭舟是在他刚进邮政局不久。我需要订一本文学刊物,因为视力不好,就让家人代为订阅,谁知去了两次均说订不成。我就急了:“邮局就是订书的地方,邮局连书都订不成那到哪儿可以订呢?”由于不知道他们不办理报刊征订业务,误以为是故意拒绝,我气冲冲地找上门去,接待我的就是牛渭舟。我大发脾气,大吵大闹,说他看不起穷人,看不起农民。牛渭舟耐心地跟我解释,让我不要急,把地址留下。

当他第二天把征订票据给我送来时,我被他的真诚打动了。

在牛渭舟住处的墙上,挂着一幅字:“急用户所急,想用户所想。”他告诫员工,责任心是金,要求员工一定要有责任心和正确的工作态度。他就是用这种服务理念引导大家走过一个个障碍,克服了一个个困难,取得了一个个成绩。

该局现有营业员十多名,负责片区不算小。在信息快速发展的今天,信件被短信、电脑、微信等取代,储蓄业务也就应运而生了,周围有很多家其他储蓄所,加上个别村子的拆迁,局势严峻。经支局开会讨论,牛渭舟带领部分员工负责外围村子存款揽收,每天起早贪黑,跑业务,一门心思谋发展,几乎没有一个完整的休息日。他经常利用早晚和双休日等业余时间走街串巷,积极宣传邮政储蓄业务,也动员身边的亲戚、朋友及拆迁办打听在拆迁村的其他朋友等,做到一传十、十传百。有时为了一笔业务上门动员近百次。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和员工们的努力宣传下,2014年,个人宣传揽收邮政储蓄现金八百余万,拆迁款揽储达到三千五百万元,南郊储蓄所走上了良性发展的快车道,受到了上级领导的肯定,得到了广大员工的认可。文明员工牛景杰

和牛景杰交谈,由不得想夸他几句。他嘿嘿地乐:“没啥,咱就爱这一身邮政绿。”

牛景杰是南郊邮政支局一名普通的投递员。他投送的这个段是西咸新区,城市规划改造,让这里的住户地址变动很大,为了找到收件人,他往往要跑上大半天。拆迁户邹明迁了两次家,上海寄来的邮件可没少让牛景杰受艰辛。那一天,他从郊区到市里往返了四回,邹明一家过意不去,硬要留他吃饭,见他不肯,索性把一双鞋偷偷放在邮车里。事后邹明说:“说个媒跑上一回咱都给买鞋,更不用说他跑我姐家,跑城东、城西找我几回了,不表示一下我们心里过意不去。”

为了搞好邮政投递工作,夏天一身汗,冬天一身土,非常辛苦。但牛景杰心中有用户,想尽办法把邮件送到用户手中。

2015年9月的一天,他和往常一样投递邮件,在投递到沣东办渔王村时,遇见一位行动十分不便的老大爷,说要到邮局领取他儿子从浙江寄回的三件邮包。牛景杰说:“大爷,我帮你把这三件邮包送到村里来,你腿脚不方便。”大爷不相信地看了他半天。牛景杰拿上包单让老大爷取出证件,帮老人把相关内容填写清楚,第二天就把邮包送到老大爷家中。老人家十分感谢,倒水,递香烟都被他谢绝。

老人说:“小伙子你这么好,我让儿子回来谢承你。”

在数十年的邮政投递工作中,牛景杰一直以诚待人,坚持“人民邮政为人民”为服务宗旨,在投递工作间隙大力宣传邮政传统业、邮政储蓄业务和各种代理业务,包括机票、电费等,积极完成分局下达的各项任务,在报刊收订中进社区宣传报刊业务和邮政储蓄金融业务,在日常投递工作中发现有拆迁情况第一时间上报。有学生放假离校的要收寄校园邮包业务,在部队有复员军人收寄军包,他都认真办理。

2014年,牛景杰积极配合收寄校园邮包和退伍军包一千余件,发展航空机票两百余张,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身为邮政一员,牛渭舟和牛景杰都没有轰轰烈烈的壮举,也没有什么豪言壮语,然而,他们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着,以一颗真诚的心塑造邮政工作者的动人形象,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进!渴望和文化人交往

我自己没文化,不到十九岁就从闺房里走出,早早地做了母亲。爱人和我一样都没文化,周围乡亲也没有几个会写自己的名字。

平时,乡村文化生活并不丰富。农闲时除了打牌,就是围在一起闲聊,听得最多的自然是那些因念错字引出的笑话了。

小张的媳妇过去因为家穷,只念过几年书,字就认得几个,但她就喜欢大声念字。一次和小张出门,沿路上,墙体广告、电杆上的标语,反正只要能瞅得见的,她几乎都要念,认不得的字就用“啥”来代替。小张实在听不下去,就说:“咱不认得就甭念了,免得人家文化人听见笑话咱。”

她一听来气了:“怎么了?文化人咋?我非要念!”

那次,她和小张坐公交车,车一停,往窗外一看她就高兴了,说墙上有一排字她都认识,不用“啥”替也能读,随后高声念道:“生育耍计划,经济耍发展。”

有人听到就笑了,说:“那念yao,不念shua。”

小张也笑着说:“咱这地方把生娃叫要娃,照这样说,要娃都成耍娃了。咱生了个娃就是耍了个娃吗?”

小张媳妇淡然一笑,走到银行门口,又听她念:“中国人民很行。”

这一出,差点没把人笑死。

乡亲们爱看秦腔戏,戏名念错是常事。老李看戏回来,老母亲问:“看的啥戏?”

老李张口就答:“火烧狗。”

母亲愣了,想了半天,就说她看了一辈子戏,从没看过也没听过有个叫火烧狗的戏。后来得知是老李把《火焰驹》错念成了火烧狗,母亲就说:“你认不得‘火焰驹’三个字也逮个音啊,咋就是火烧狗哩?”

逮音!其实乡下人最喜欢逮音,认不得字或没听准就靠逮音。就是人家说啥没听清就干脆凭听来的音确定。可光听音难免出错。有出戏叫《朱春登放饭》,乡里人逮音都叫他“《猪吹灯放饭》”;有个电影叫《归心似箭》,那回在我们村里放映,我去迟了,一位老者告诉我演的是“浑身是电”……

没文化的人自有没文化人的活法。婚后,我就在村里开了个小卖部,这下,念错字和别字引出的笑话更是层出不穷了。比如,把“麦熟一片割一片”念成“麦热一片割一片”,“颠倒”念成“镇倒”,“患者”念成“串者”,“黔之驴”念成“默之驴”,“尴尬”念成“监介”,“跌倒了爬起来”念成“失倒了爬起来”,“神圣”念成“神怪”,“狠抓”念成“狼抓”等。

有一天,一位大爷来我的店里,张口就说:“买一瓶白猪洗洁精。”

我愣了半天,说:“没有。”

大爷急了,手指货架上的白猫洗洁精就喊开了:“咋?不卖?那不是摆得好好的吗?”“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我知道自己没文化,平日里就不放过一切学习的机会,为此我还订了书报杂志,闲了就翻阅。

这天,报纸送来时我正忙着,就随手放在柜台上。过了一会儿,就听见一位翻报纸的村民大声地说:“呀!怪了!一个马下了两个狗!”

旁边顾客凑近去看,有人就感叹:“真是大千世界,无奇不有,这年头啥怪事都能发生。”

还有人说:“这马绝对是和狗杂交了的。”

拿过报纸一看,我也急了:“你们好好看看,这马下了两驹都是少见,怎还下了俩狗呢?”

呵呵,这样的事很多,归纳起来真能出一本笑话集呢。不是我们不想多学知识,是过去压根儿就没有条件。

不说别人,单说我吧,过去当学生时成绩也不错,中学时的一次学区统考,我五门课得了489分,其中四门满分,只有英语89分。班主任刘会会老师总说我的智力水平和她过去的学生李丹妮相当,说李丹妮是博士生,能出国留学,我最次也能考上大学。王校长也说我的一只脚已经跨进大学的门了,让同学们学习我。然而,最终我连大学门朝哪开都不知道。

两个姐姐相继出嫁,我成了家里最大的孩子。为了不让弟弟和妹妹辍学,我决定回家帮体弱多病的父母种责任田。

我丢下书本,拿起了铁锹。我用架子车将麦子一车一车往家里拉,那路难走呀,那车子沉啊,再没有比那一车麦子更沉的东西了!它几乎要将我压倒了!

……

几年后,我抱着孩子去县城看病,路上遇见李兴斌老师,可能是我当时瘦得太厉害了吧,李老师七尺男儿竟然满眼泪水,他哽咽着说:“可惜你了,你王老师、邹老师他们都说可惜你了……”

后来,一直到现在,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老师们见了我几乎都要说:“可惜你了!真的把你可惜了!”

我总是不说什么的。我知道,我对不起老师们的关心,我亏了老师们爱我的心,我辜负了老师们的希望。我忘不了自己的第一个书包、第一个文具盒都是老师给买的;我忘不了,读的第一本课外读物是老师送的;我更忘不了,那一次生病,是两位老师送我去医院,我不愿意吃药,他们在办公室里给我晾着糖水,站在一边看着我把药喝下,那样子简直就像我的父母……

多少年来,我不止一次看着老师们送的纪念品泪流满面,为他们的期望落泪,为自己的梦想遗落忧伤。

有些事一旦错过就永远错过。我的“大学梦”像泡沫一般破碎了。“啥人配啥人,烂锅盖配草盆。”我的对象也只能在没文化的人里面找了!三锤两棒子,我把自己嫁了出去。“贵人吃贵物,烂烂人泡恰铬。”我开始强迫自己适应眼前的生活。

我喜欢交朋友,在农村,牌友容易找,说闲话的人也容易找。常有人约我打牌,我也很快学会了各种牌的玩法,而且越玩越精,并拥有了一大帮牌友。偶尔,牌打累了,我们也出去散步,令我不愉快的是,总有人要在这家地里拔根葱、那家地里掐把菜或偷些玉米棒子什么再回去,把别人好端端的庄稼糟蹋得一片狼藉,我看不惯,也觉得自己打牌不好,赢了心里也难受。我开始远离牌友,却没有人理解,我很孤立。

日子久了,我觉得生活在他们中间很累很累,有一种窒息的感觉。

村民们大部分一天不着家,整天打牌,甚至梦都在牌桌上,他们的孩子也不学好,不是逃学,就是打架,自小养成一身坏毛病,小偷小摸,好吃懒做。父母不闻不问,任其发展。好多孩子早早辍学,不读书了,成了社会上的混混,做一些乱七八糟的事,被警车抓去一次又一次,成了派出所的常客,最终进了黑房子。

我真的不打牌了,于是就渴望和文化人交往,渴望与他们在晚霞中散步。我想,文化人不会趁地里没人去偷菜;不会说“等等,我偷几个苞谷来”;不会夹着纸烟打牌,一脚踹倒来叫他吃饭的儿子……我想,能和文化人做朋友,也不枉来世上一趟,活着就不再是一件辛苦的事情了。

一次,一位不负责任的医生误诊我生了癌,没有几天活头了,我当时唯一感到遗憾和难受的竟是此生没有和文化人做朋友!

2003年5月,有人介绍我认识了一个城里人刘某,说他是一个有知识的人。刘某也说他原先教过书,但总是不发工资,现在想与我合伙做长途贩菜生意。在我眼里,城里人似乎就是文化人,再说刘某说话慢声细气,听惯了街头巷尾狗叫声和乡野女人粗喉咙大嗓门笑骂声的我,心里自然很是高兴。后来得知他对做生意一窍不通,我心里只想他是文化人,对他很是尊重,让他在我家休息,我自己叫上妹妹和弟弟去外地拉菜,然后再一车车去西安发掉。最后分钱时,我将大半分给了他,弟弟妹妹都责怪我,我还说:“文化人谁会做生意?我从学校回来不是连自家的菜都卖不了吗?咱对菜生意懂些,就帮帮他。”

几年后,我仍隔三岔五送菜给他,他也不客气,常带父母来我家逛,我变着花样做好吃的招待他们。逢年过节还去他家送礼。有段时间他突然消失了,他父母倒是经常来我家。一天,他来了,“扑通”跪在我面前,说他有了难事,急需钱,让我借给他。我给他父母打电话,他父母说他说的是真的,确有其事,于是,我就将仅有的五百元钱借给了他。

谁知从那以后他就永远消失了。我去他住的小区一问,他的邻居说:“他小学都没念完,大烟鬼一个!”虽然受了骗,但这并不影响我渴望与文化人交往的心情。

去作协办手续,我羡慕旁边开门店的;去广电中心,那些保安、门卫都是我羡慕的对象——能看到文化人在自己面前进进出出,甚至还能说上一两句话,谁说不是幸福的事呢?反正我去那里,身上就有活力,觉得那地方的空气都是有文化的,吸一口就滋养人,就能让人快活起来!“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想通过和他们的交往来提高自己的文化素质。

想来想去,我之所以能够坚持写作,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来结识有文化的人。我总觉得和他们交流不费力,和他们交往很幸福,也许整日生活在文化人堆里的您体会不到那种特别的舒心与快乐,但我能!子不孝非你过

今天去看朋友琴,琴很能干,十年前和丈夫离婚后就开始打零工,之后又做了些小生意,现在已经是一家公司的老板了。

闲聊间,琴的女儿娟闯了进来,一进门就劈头盖脸地训斥母亲:“你都啥年纪了,今儿见这个,明儿会那个,用人光拣朋友用,连李东你也重用,你人老了,眼也瞎了……”

“你!”琴直流眼泪,两肩剧烈抖动,不知道是不是太气愤,她嘴唇哆嗦着,瘫倒在沙发上。

这是那个指挥百来号人的琴吗?这是那个曾经坚强得令人咂舌的琴吗?她没有被艰难困苦击倒,却被辛苦养了二十五年的女儿伤得痛苦不堪。

我惊呆了,站起来指着娟说:“你咋能这样说话?你妈再有错,也不是你在这种场合以这种口气可以说的!也许你到她这个年龄还不如她呢!”

紧随而来的公司员工拉走了娟,又返回来对我说:“她老是这样对她妈说话,我们也看不惯。”

我说:“她要是我的女儿,我非抽几巴掌不可!”我没有再说下去,因为我的女儿也伤过我的心,只不过没有这样厉害罢了。

琴止住哭泣,说:“没有人这样对我,只有她!我被她一次次当众数落,真想打她,可我下不了手……轻不得重不得,每次这样我都想死!”琴哽咽着说完这些,眼泪挂在她的脸上,快五十岁的她有一种独特的、高贵的美。她勤勉、坚强、善良,为什么她的女儿看不到呢?为女儿她能舍弃一切,她曾经感动了很多人,为什么就感动不了女儿呢?

我告别琴后往家走,路上遇见邻村张生两口子赶集回去,知道他的母亲是我中学时的一位老师,就向他打听老师的状况,谁知他们竟像听到仇人名字一般厌恶:“唉,别提了,把人脸都丢完了!”

我赶紧说:“不会吧?我听市里的一位同学说她用退休金资助贫困大学生,还一直有文章发表呢!”

张生压低声音说:“你知道吗?我妈是神经病,想出名呢!没几天活头了,还想着找老伴?呸!把咱先人的脸都丢了!”

走了一段路,张生的媳妇指着远处的一间小屋让我看:“看见了没?这就是他妈租的房,专门丢他儿子的脸,咋叫都不回家住。”

儿子说:“管她呢!咱就看她死了谁管!”

回家后,我跟别的老师了解情况,才知张老师退休后回到家里,没想到五个儿女却为分她的工资而吵架,最后还让她以后必须将退休工资交给儿女保管,她一气之下在外面租房住。市里的一位领导说:“张老师是个公认的好人,也许只有她的儿子儿媳会那样恶语中伤她。”

很早就听到一句话:“没有不合格的孩子,只有不合格的父母。”其实我不大赞成。过去,我一直埋怨父母把我管得太严,觉得他们这不好那不好,同学们穿高档衣服我却只能穿粗大布,有时候竟然非常仇恨他们。结婚以后,我很少回娘家,好吃的放坏也不给他们,甚至写文章直击自己的父母。而如今岁月流逝,已近知天命之年的我才知道父母在艰难环境下将我养大是多么不易。父母是最了不起的人,是最爱我的人,是世界上最合格的父母。不合格的却是我这个女儿。

美国一般将儿女养到十八岁就让其自立,中国却不同,养到二十八甚至更高的都有。有一项调查是,评选你最尊重的人,美国的孩子最尊重的人首选是父母,而中国孩子最尊重的人却不是父母,父亲仅排在第十位,母亲被挤出十位之列。看来给孩子的爱多并不能让他们爱你。

最后我想对琴说:“别伤心,不管女儿怎样看待你,你都是个好母亲,她没出息,不是你的错!”

不要太指望儿女,多爱自己一点点,不要让所谓的“孝子”真的成了要孝顺子女的意思。都是在玩

看到一户人家在举行葬礼,扫墓、迎祭、披红。不由得想起小时候玩的游戏来。

那时候,我们还没有电视看,整天就知道疯玩。我们“埋死人”,用手在地上刨一个小土堆,就是“坟”了。然后去周围捡碎纸和小棍。碎纸用土疙瘩压到“坟”顶。接着排成队,每人拄一根小棍,弯着腰,低头“妈呀妈呀”地“哭”,还装模作样地用手抹眼泪。

我们的“扫墓”很特别,不仅清扫坟墓四周,还要用笤帚在通向“坟堆”方向扫一条路出来,好方便前行。哦,家里一般不准拿扫帚出来玩的,因为知道“埋了死人”,那笤帚会被我们折腾“死”的。

一般是大家分头行动,去田间地头捡大叶树或扫帚草,把“坟堆”四周扫上一圈,算是真的扫了墓。然后搀着“媳妇”去“坟”头“哭”。遇到大人来,大家不约而同地停下,因为大人们总会说:“你妈还没死呢,哭啥哩?”

那时的我们很会玩,玩的花样别出心裁。不光玩“埋死人”,也玩“娶媳妇”“医生看病”“过家家”,特别是那个“选干部”和“队长派活”更有意思,总会惹得大人们哈哈大笑。

忽然感觉到眼前的葬礼很像我们玩过的游戏。不只是葬礼像,很多事都像,“都是在玩”,我也常常这样想人和事。

所以跟自己说“不必较真”。世间的事,大可不必较真!时间、婚姻、生活、朋友之间。有些事一旦较真,反倒让自己不舒服,较真实际上是跟自己过不去。

世间的人,不管你伟大还是渺小,最终归宿都是一样的,所以一切不必较真,活出自我就好,随遇而安就行!糊涂一些,从某种角度讲,也算是一种智慧。做了五天亏本的买卖

我曾经开过饭馆,卖过书报,做过服装和长途贩运瓜果蔬菜的生意。虽然都是小打小闹,但也小有成绩,让我那个吃了上顿无下顿的家渐渐脱掉了贫穷的帽子。我也因此受到大伙称赞,说我有经济头脑,有做生意的才能,甚至还说我从来只赚不赔,是个能行媳妇。

其实大伙不知道,我呀,也做过亏本的买卖呢。

那是前年夏天的事了。病后初愈的我躺在炕上休息。桑拿天,热得人喘不过气来,即使在屋里被风扇吹着,也能感受到强烈的热浪。偶尔朝外面看,眼睛立刻被灼人的大太阳刺得睁不开,听着知了的叫声,看着外面那一树被太阳烤卷了的叶子,我就更不想出门了,心想就是谁给我一万元钱都休想让我出去!

电话响了,妹妹的声音传了过来,说母亲已经生病住院十多天了,做了肿瘤切除手术,还不知道是恶性还是良性的,她很害怕,就背着家人偷偷跟我说了。我急了,从炕上一跃而起:“为什么不告诉我?……我马上来!”不顾丈夫的劝阻,来不及吃饭,我火急火燎地就往县城医院赶。

烈日似火,没有一点风,汗很快就湿了我的全身,但我顾不上擦,只想赶紧见到母亲。

父母、兄弟和姐姐们看见我,都问是谁给我透露了消息,埋怨我不该丢下店里的生意来医院,说我身体不好就不要来了。看见母亲因病越发憔悴的脸,我哭了,反过来责怪他们不及时告诉我母亲生病的消息,并强烈要求留在医院照顾母亲。我的要求遭到拒绝,大家坚决反对,一致让我回家休息。但哪能动摇我的决心?见拗不过,只好依了我。

谁知仅仅一天一夜,我就吃不消了,腰酸背疼,头晕眼花。母亲说我已经尽了孝心,化验结果已经出来,是良性,让我放心回去。哥哥和姐姐们于是争着抢着要留下照顾母亲。哥哥说,他是老大他该留下,姐姐和妹妹说,女儿细心应该留下。最后还是父亲作了安排。

我被父亲“赶”出了医院,但我怎能安心在家?医院门口热闹的农贸市场吸引了我的注意力,我忽然有了办法——何不拉菜去那里卖,这样就可以每天看到母亲了。

前不久因为我生病,我家责任田已是荒草一片,哪有菜?我只得去附近批发市场贩菜去卖。中午十二点刚过,市场上人少了以后,我就将车子放在市场,去医院里给母亲洗脚、喂饭、擦身子,尽一个女儿的孝心。

知道我没耽误“过日子”,父母终于不再强行赶我走了。其实我心思根本不在卖菜上,不是价钱记不下,就是收了假钱或干脆多找了钱,好几次还被人偷了菜,要不就是一车菜被太阳晒焉了,或者卖不完腐烂发臭了,回家一算总是赔进去很多。

直到五天后母亲出院,我才不再汗流浃背地朝县城奔了。

尽管做了赔本买卖,但我一点也不后悔,心里反倒有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我明白,比起伟大的母爱,我的孝心是那样渺小苍白。是啊!父母给儿女的爱儿女是永远无法超越的。尽了一份孝心就是尽了一份责任,谁还会去衡量该不该、值不值、亏不亏呢?忘不了那年的农高会

常听杨凌的表姐说杨凌蘸水面如何的好吃、空气多么的好。后来知道它是我国唯一的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被称为中国的农业硅谷,便心向往之。

2011年11月8日,正值第十八届农高会在杨凌农科城隆重举行,应省广播电视台农村广播之约,我有幸赶赴杨凌农高会现场,随主持人小康、董丽萍一起报道农高会盛况。

我是坐村民的小车去的,同行的还有两位乡党和一位小报记者。初冬天气,早起凉风习习,我们到达时,已是阳光明媚,温暖如春,举目四望,仿若春姑娘已缓步而来。

楼高、树挺、路宽直、街道净洁,很舒服的小城,这是我对杨凌的第一印象。走近看,人挨人,车挤车,不禁异口同声:“啊,人这么多!”

董老师打电话问我到了没,我便急急地与大家分手,赶去与董老师和记者小芳相见。开始时我很胆怯,很自卑,毕竟自己是一名农妇,人家是博学多才的“人尖子”,然而他们待我却万分亲密,握手拉家常,如同自家姐妹一般,这让我觉得很亲切,先前的拘束忐忑一下子消失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