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家庭医生百科大全(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2 19:25:25

点击下载

作者:赵国东

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新编家庭医生百科大全

新编家庭医生百科大全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新编家庭医生百科大全作者:赵国东排版:KingStar出版社: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1-01ISBN:9787535263872本书由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医学基础知识第一节我们的身体结构1.人体基本结构

人的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和四肢四个部分。头部有眼、耳、口、鼻等器官。颈部把头部和躯干部联系起来。躯干部的前面分为胸部和腹部,后面分为背部和腰部。侧面是左右两胁。

四肢包括上肢和下肢各一对。上肢分为上臂、前臂和手三部分。上臂和前臂合称为臂,即通常所说的胳膊。上臂和前臂相连的部分叫肘。前臂和手相连的部分叫腕。上肢跟躯干相连部分的上面叫肩,下面叫腋。

下肢分为大腿、小腿和足三部分。大腿和小腿相连部分的前面叫膝,后面叫腘。小腿和足相连的部分叫踝。下肢跟躯干相连部分的前面凹沟叫腹股沟。身体背面腰部下方、大腿上方的隆起部分叫臀。臀部的外上部没有大的神经和血管通过,所以常被选作肌肉注射的部位。人体各部分的名称一、前面观 二、后面观

人体表面覆盖着皮肤。皮肤以内是肌肉和骨骼。肌肉附着在骨骼上。在头部和躯干部,由皮肤、肌肉和骨骼围成两个大的腔:颅腔和体腔。腔内有很多重要的器官。

头部的颅腔和脊柱里的椎管相通。颅腔内有脑,脑与椎管内的脊髓相连。脑、脊髓是指挥和调节人体各活动的中枢部分。

躯干部的体腔又由膈(旧称横膈膜,是一层比较厚的肌膜结构)分隔成上、下两个腔,上面的在胸部的腔叫胸腔;下面的在腹部的腔叫腹腔,腹腔的最下部(即骨盆内的部分)又叫盆腔。胸腔内有心、肺等器官。腹腔(包括盆腔)内有胃、肠、肝、脾、肾和膀胱等器官;妇女在盆腔内还有卵巢和子宫等器官。2.人体基本组织

人的生长发育是从一个细胞——受精卵开始的。受精卵经过分裂,形成了种类繁多、功能不同的细胞群,这些细胞群分别组成了各种组织、器官和系统等结构单位。这些结构单位又按照一定的规律组成为一个复杂的完整的人体结构。

细胞 细胞是人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组成。人体内的细胞生活在液体的环境里。细胞和液体之间不断地进行着物质交换:吸取氧和养料,排出二氧化碳等废物。肌肉组织一、平滑肌 二、骨骼肌 三、心肌

组织 人体内由许多形态和功能大致相似的细胞和细胞间质(细胞与细胞之间的物质)组成的基本结构叫组织。人体内的组织有四大类,即: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上皮组织多覆盖在人的体表和体内各种管腔壁的腔面,由排列紧密的上皮细胞和少量细胞间质组成,具有保护和分泌等功能。结缔组织由少量的细胞和大量的细胞间质组成,种类繁多,分布很广,如皮下组织、脂肪组织、软骨组织、骨组织和肌腱、血液等均属于结缔组织,具有支持、联结、营养等功能。肌肉组织主要由肌细胞组成,包括平滑肌、骨骼肌和心肌三种。肌细胞具有收缩的特性,人体各种运动(包括内脏器官的运动)的动力均来自于肌肉的收缩。神经组织主要由神经细胞组成。神经细胞受到刺激后能产生兴奋和传导兴奋,对人体的各种功能具有调节作用。

器官和系统 人体内由多种组织构成的能行使一定功能的结构单位叫做器官,心、肺、胃、肠、脑、脊髓等都是器官。拿其中的胃来说,它是由上皮组织、肌肉组织和结缔组织构成的。胃的有些上皮组织形成的胃腺所分泌的胃液,具有消化食物的作用;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胃蠕动,使胃液跟食物混合并把它推入小肠。胃在人体内行使消化功能,所以叫消化器官。

人体内能够共同完成一种或几种生理功能而组成的多个器官总称为系统。例如,人体对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物质的吸收,直到粪便的排出,是由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以及各种消化腺等器官共同完成的,这些器官就总称为消化系统。人体内除消化系统外,还有运动、循环、呼吸、泌尿、生殖、内分泌和神经等系统。3.皮肤

皮肤覆盖于身体表面,它是人体与外界的屏障,可保护身体内组织和器官免受细菌和有毒物质的侵犯。它还是人体重要的感觉器官,可感受痛、触、压、冷、热等刺激。它也是主要排泄器官,具有排泄废物、调节体温的作用。

皮肤由表皮和真皮组成,真皮下面紧接着皮下组织。皮肤还有毛发、皮脂腺、汗腺、指(趾)甲等附生物。

表皮 表皮位于皮肤的表面,可分为角质层和生发层。角质层在皮肤的最外面,其表层细胞经常脱落,成为皮屑。角质层能耐一定的摩擦和阻止细菌感染,对皮肤有保护作用。生发层中有一些黑色素细胞,能产生黑色素。黑色素能吸收紫外线,可以避免因紫外线穿透皮肤而损伤内部组织。

表皮细胞内含有一种胆固醇(维生素D的前身),经日光照射后能变成维生素D,因此,儿童常晒太阳对预防佝偻病有一定作用。

真皮 真皮比表皮厚,位于表皮的下面,含有大量弹性纤维和胶原纤维,有一定的弹性和韧性,能经受一定的摩擦和压挤,有保护内部组织的作用。真皮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皮肤内血管的收缩和舒张,能影响体内热量的散发。真皮里还有许多可以感受外界刺激的感觉神经末梢,因此,皮肤能感受冷、热、触、痛等刺激。皮肤结构模式图

皮下组织 皮下组织紧接于真皮的下面,主要由疏松结缔组织构成,并含有大量的脂肪组织,具有保温和缓冲机械压力的作用。

皮肤衍生物 皮肤的衍生物有毛发、指(趾)甲、汗腺和皮脂腺等。毛发由毛干和毛根组成,毛根外面包着毛囊。毛发有保护皮肤和保持体温的作用。皮脂腺分泌皮脂,有滋润皮肤和毛发的作用。汗腺有导管开口于皮肤表面,能分泌汗液(大量水分,少量无机盐,尿素等废物),因此,皮肤具有排泄作用。4.神经系统

神经系统分为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两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脑和脊髓。脑发出12对脑神经。脊髓发出31对脊神经。周围神经系统包括脑神经和脊神经。这些神经分布到全身所有的组织和器官。脑和脊髓通过这些神经,就可以支配人体各个部分的生理活动了。

脑 脑位于颅腔内,由大脑、小脑、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组成。中脑、脑桥、延髓和间脑合在一起,被称为脑干。大脑皮层的神经中枢

大脑是中枢神经系统的最高级部分。人的大脑最发达,是进行思维和意识活动的器官。大脑包括左、右两个大脑半球,两者由神经纤维所构成的胼胝体相连。大脑半球表面有许多凹陷的沟和隆起来的回,这些沟、回把大脑表面分成四个叶,即额叶、顶叶、颞叶、枕叶。因为左侧的神经纤维通向身体右侧,右侧的通向身体左侧。所以,左侧大脑半球管理身体右侧;右侧大脑半球管理身体左侧。大脑皮层中比较重要的中枢有:躯体运动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语言中枢、视觉中枢和听觉中枢等。

脑干在大脑下面,依次排列着间脑、中脑、脑桥和延髓。延髓下面连接脊髓,背部跟小脑相连。脑干对人体的感觉、运动和植物性功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还不断地把身体受内、外刺激所产生的神经冲动传入大脑皮层,使大脑维持“觉醒”状态,这是人能够产生注意力集中和其他意识活动的基础。

小脑位于脑干背侧,大脑的后下方。小脑表面也有许多凹下去的沟和隆起来的回。小脑有协调人体的运动、保持人体平衡、控制人体肌肉收缩的功能。小脑发生病变时,人走路会摇晃不稳,不能完成精巧的动作。

脊髓 脊髓呈圆柱形,位于脊柱的椎管内,上端和脑的延髓相连,下端到达第一、第二腰椎处。脊髓的功能有两方面,一是反射功能,如膝跳反射、排便反射和排尿反射。另一面是传导功能,既将器官的感觉传送到脑,又将脑的指令传达到器官的双重过程。5.循环系统

人体内所需要的氧和养料要不断地运来,体内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要不断地运出。人体内具有运输作用的是循环系统,循环系统包括血液循环系统和淋巴系统。

血液循环系统包括心脏和各种血管。在这个管道系统里不停地循环流动的液体就是血液。

血液 血液是一种红色的黏稠液体。成年人的血液总量约为体重的7%~8%。血液是由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组成的。血浆的主要功能是运载血细胞,运输养料和废物,使人体内细胞所生活的液体环境保持相对的恒定,有利于细胞进行正常的生理活动。

血细胞又分为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种。

红细胞里的一种主要成分是血红蛋白,它在氧含量高的地方,跟氧容易结合,在氧含量低的地方,又容易跟氧分离。红细胞就是依靠血红蛋白的这种特性来完成运输氧的作用。此外,血红蛋白还可以通过跟二氧化碳的结合和分离来运输二氧化碳。白细胞能吞噬侵入体内的病菌,保护人体的健康。血小板有促进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管 血管分为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三类。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多分布在身体较深的部位。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送回心脏的血管。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小的动脉和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比毛发要细得多,要在显微镜下才能看见。

心脏 心脏位于胸腔内的两肺之间,大部分在正中线的左侧。心脏的大小跟本人的拳头差不多,外形像桃子。心脏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内部被隔成左右不相通的两半。左右两半的中间又由可以开关的瓣膜分别隔成上下两个腔。因此,心脏内部共有四个腔:上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心房和右心房;下面两个腔分别叫左心室和右心室。心房连通的是把血液输入心脏的静脉:左心房连通的是把血液从肺部输入到心脏的肺静脉;右心房连通的是把从身体各部来的血液输入到心脏的上、下腔静脉。心室连通的是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出去的动脉:左心室连接的是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身体各部去的主动脉;右心室连通的是把血液从心脏运输到肺部去的肺动脉。心脏结构一、左心房 二、左心室三、右心房 四、右心室

心房和心室之间有能够开关的瓣膜,叫做房室瓣。左侧房室之间有两个瓣膜,叫二尖瓣;右侧房室之间有三个瓣膜,叫三尖瓣;在心室和动脉之间也有瓣膜,叫做动脉瓣。这些瓣膜的作用是保证血液在心脏内按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血液循环途径 人体的血液循环途径有两条:体循环和肺循环。

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动脉、毛细血管网、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右心房,完成了体循环。

血液由右心室进入肺动脉,流经整个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完成了肺循环。

体循环把氧和养料送给细胞并带走二氧化碳等废物;肺循环进行气体交换,排除二氧化碳,吸收氧气。

血压 血液在血管内向前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叫做血压。

正常人在运动、饭后或情绪激动的时候,血压都会升高,睡眠的时候血压稍有下降。健康成年人收缩压正常值的变动范围为90~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60~90毫米汞柱。如果一个人的舒张压经常超过90毫米汞柱,或者40岁以下的人收缩压经常超过140毫米汞柱,则认为是高血压。如果一个人的收缩压经常低于90毫米汞柱,则认为是低血压。

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是循环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由淋巴管、淋巴结、扁桃体、脾等淋巴器官组成。淋巴管内流动着淋巴。淋巴是由一些组织液渗透到很细小的盲管——毛细淋巴管里而形成的。淋巴管是淋巴流经的管道,最细小的淋巴管叫毛细淋巴管。淋巴结是在淋巴管行程上无数大小不一的形如蚕豆的小体。口腔上壁的后面两侧,有一对大的扁桃体,能产生淋巴细胞,并具有防御功能。淋巴系统

脾是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部,前面为肋骨所遮盖。所以正常人的脾在腹部摸不到。脾能产生某些白细胞(如淋巴细胞)。脾内含有大量的巨噬细胞,能吞食衰老的白细胞、红细胞和血小板,也能吞食异物。脾对贮存血液也有一定的作用。

淋巴由毛细淋巴管开始,流经各级淋巴管(中途还通过淋巴结),最后汇流到总淋巴管,再进入静脉。6.运动系统

人体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它具有运动、支持和保护等功能。

骨骼 人体骨骼分为头骨(又叫颅骨)、躯干骨和四肢骨三部分,共由206块形状不同的骨组成。

骨的结构 骨的结构有骨膜、骨质和骨髓三部分。骨膜内有丰富的血管和神经,对骨有营养作用。骨膜内还有成骨细胞,对骨的生长和再生有重要作用。骨质包括骨松质和骨密质。骨的中央是骨髓腔。骨髓腔和骨松质的空隙内部有骨髓。幼年的骨髓全都是具有造血功能的红骨髓,随着年龄增长,红骨髓逐渐变为由脂肪细胞所构成的黄骨髓,而失去造血功能,如大量失血和患贫血症时,黄骨髓能转化成红骨髓,而恢复造血功能。

骨连结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叫骨连结。骨连结的形式有直接连结和间接连结两种。直接连结是相邻两骨依靠致密结缔组织(如颅骨间的缝)或者软骨(如椎骨间的椎间盘)直接相连。间接连结就是一般所说的关节,如肩关节、肘关节、髋关节和膝关节等。它是体骨连结的主要形式。

关节的基本结构有关节面、关节囊和关节腔三部分。

骨骼肌 全身骨骼肌共有600多块,约占体重的40%。骨骼肌包括肌腱、肌腹两部分。骨骼肌按部位可分为头颈肌、躯干肌和四肢肌三大类。人体的任何一个动作都不是一块骨骼肌独立完成的,而是由多组肌群在神经系统的支配下相互配合共同完成的。长骨的结构7.呼吸系统

呼吸系统分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它的主要功能是吸入氧和呼出二氧化碳。

呼吸道 呼吸道由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组成,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鼻腔内有鼻毛、黏膜,对吸入的空气有温暖、湿润和清洁的作用。

咽是一个前后略扁的管道。咽上部向前通鼻腔,中部向前通口腔,下部向前下方通喉、向下与食道相连,是空气和食物的共同通道。

喉在颈的前上部,是呼吸的通道和发声的器官。它由软骨作为支架,可以使喉腔(喉内的腔)气体通畅。气管和支气管都由“C”形的软骨环做支架,使管腔敞开,气流通畅。管壁里面覆盖着有纤毛的黏膜,能分泌黏液,可以粘住空气里的灰尖和细菌。呼吸系统模式图

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通过气体交换实现动脉血与静脉血的互换。肺位于胸腔内,呈半圆锥形,左、右各一。左肺分二叶,右肺分三叶。8.消化系统

消化系统由消化腺和消化道组成。

消化腺 消化腺分两类:一类是位于消化道外的大消化腺,如唾液腺、肝脏和胰腺,这类腺体通过导管开口于消化道;另一类是在消化道壁内的小腺体,这类腺体数量甚多,都直接开口于消化道,如胃腺、肠腺等。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消化系统模式图

消化道 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

口腔是消化道的开始部分,里面有牙齿和舌。牙齿的主要功能是切断、撕裂和磨碎食物。舌有搅拌和吞咽食物、辨别食物味道以及辅助发声的作用。食道上接咽,下通胃,食道壁肌肉由上而下的顺序收缩,即蠕动,能将由口腔咽下的食物团逐渐推进入胃。

胃位于左上腹部,是消化道最膨大的部分,呈囊状。胃的上口叫贲门,接食道;下口叫幽门,接十二指肠。

胃的主要功能是暂时贮存食物和对食物进行初步消化,形成食糜,然后借胃的运动将食糜送入十二指肠。

小肠盘曲在腹腔里,长约5~6米。小肠开头的一小段为十二指肠,与幽门相接。小肠也是消化食物和吸收营养成分的主要器官。大肠长约1. 5米,管腔比较大,末端开口于肛门。大肠开始部分叫盲肠,在腹腔的右下部。盲肠上连着一条细小的盲管,叫阑尾。大肠能吸收水、无机盐和部分维生素,并将食物残渣形成粪便,经肛门排出体外。9.泌尿系统

泌尿系统由肾脏、输尿管、膀胱和尿道四部分组成。肾脏是形成尿液的器官,输尿管、膀胱和尿道是排尿的通道,而膀胱还有暂时贮存尿液的作用。

肾脏紧贴于腹后壁脊柱的两旁,左右各一个,外形像蚕豆。输尿管是一对细长的肌性管道,上连肾盂,在腹后壁沿脊柱两侧下行,再斜行插入膀胱壁,开口于膀胱底。膀胱是一个贮尿的肌性囊,位于盆腔内。尿道是尿从膀胱通往体外的管道,起自膀胱,止于尿道外口。男性尿道细长,约20厘米,兼有排精的功能。女性尿道直而短,长约3~5厘米。专门排尿。10.内分泌系统

人体内的腺体有两类。一类是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都通过导管排出去。这类腺体叫外分泌腺。一类是没有导管的腺体,它们的分泌物直接进入腺体内的毛细血管里,随着血液循环输送到全身各处。这类腺体叫内分泌腺。

激素 人体的主要内分泌腺有甲状腺、甲状旁腺、肾上腺、胰岛、胸腺、性腺、松果体和垂体等。这些腺体共同组成内分泌系统。

内分泌腺的腺细胞,能够分泌对身体有特殊作用的化学物质,这种化学物质就叫激素。激素在血液里含量极少,只有百分之几微克(1微克=1/1000毫克),但对人体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和生殖等生理活动却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在此介绍甲状腺、肾上腺、胰岛和垂体。

甲状腺 甲状腺是人体内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颈前部,喉和气管的两侧。它分左右两叶,形似蝴蝶状。甲状腺分泌的激素叫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里面含有碘。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原料。甲状腺激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新陈代谢,加速体内物质的氧化分解过程;促进生长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

肾上腺 肾上腺位于肾脏的上端,左右各一。肾上腺分内外两层,外层叫皮质,内层叫髓质。

皮质分泌的激素有盐皮质激素、糖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统称为肾上腺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主要是调节水盐代谢;糖皮质激素主要是调节糖、脂肪和蛋白质的代谢。性激素一般情况下不起主要作用。

髓质分泌的激素有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它们能使心脏的收缩力量加强,心率加快,对支气管平滑肌和消化道平滑肌有松弛作用。

胰岛 胰岛能分泌胰岛素等激素,胰岛素对糖、蛋白质和脂肪的代谢都有影响,但主要是调节糖的代谢。胰岛素缺乏会导致糖尿病。

垂体 垂体悬垂于脑的底面,呈卵圆形,大小如豌豆。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的生长和发育。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或过多,会造成人侏儒症或肢端肥大症。11.生殖系统

人体的生殖功能是由生殖系统来完成的。人类的生殖系统分为男性生殖系统和女性生殖系统两种。

男性生殖系统 男性生殖系统可以分为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两部分。外生殖器有阴囊和阴茎;内生殖器有睾丸、附睾、输精管、精囊、射精管、前列腺等。

睾丸是男性的性腺(也叫生殖腺),是男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余的器官是附属性器官。睾丸在阴囊内,呈卵圆形,左右各一个,是产生精子和分泌雄性激素的器官。一个精子就是一个雄性生殖细胞。精子的形体很小,肉眼看不见,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精子呈蝌蚪形,有长尾,能游动。

附睾附着在睾丸的背面,左右各一个,有储存精子的功能。此外附睾和输精管也是把精子输送到体外的管道。精囊腺能分泌黏液,便于精子运动。

女性生殖系统 女性生殖系统可以分为外生殖器和内生殖器两部分。外生殖器主要有大阴唇、小阴唇、阴蒂和前庭大腺等。内生殖器主要包括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卵巢是女性的性腺(也叫生殖腺),是女性的主要性器官,其余的器官是附属性器官。

卵巢位于盆腔内子宫的两侧,左右各一个,呈卵圆形,是产生卵子和分泌雌性激素的器官。输卵管是一对形状像喇叭的细长管子,细端与子宫体相通,粗端的喇叭口接近卵巢。输卵管的主要功能是输送卵子。子宫的形状像一个倒放的梨,前后稍扁,位于膀胱与直肠之间,是胚胎发育的地方。阴道呈扁平的管状。阴道的分泌物呈酸性,有防止病菌在阴道内繁殖的作用。

一个卵子就是一个雌性生殖细胞,是人体内最大的细胞,呈球形,几乎用肉眼就可以看得见。卵子的结构分为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三部分。细胞质里含有丰富的卵黄,这是胚胎发育初期需要的营养物质。

精子与卵子结合后,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即开始分裂、发育,形成为胚胎。胚胎在母体子宫里发育的时间一般为280天左右,发育成熟后,胎儿便从母体里生产出来。第二节了解病史与体格检查1.了解病史(1)现病史

①首先知道何时起病,急起或缓起,以及发病的可能原因或诱因。

②起病时,有何症状,抓住主要症状,弄清其特点(如疼痛者应了解部位、性质、程度),根据症状的特点,应初步考虑有哪些病的可能,进一步围绕这些疾病应有的症状逐一了解,综合哪些症状存在、哪些症状不存在,结合其伴随症状进一步缩小鉴别诊断的范围。

③进一步了解疾病的发展经过,病情加重或减轻,作过什么检查,经过什么治疗及治疗效果等。

④最后了解患者食欲、大小便及睡眠是否正常,体重有无增减等。(2)既往史

主要了解与本次疾病有关的病史。过去一般健康状况(强健或虚弱),按发生的先后次序和具体时间询问过去患过什么病(包括各种传染病),并查明治疗情况,有无并发症及后遗症,有无外伤及手术史(查明日期,部位及经过情况),预防接种史(注明种类、注射的年限及有无反应);药物(如磺胺、青霉素等)过敏史等。并了解有无各系统疾病时,可围绕各系统有关症状来询问。

①头颅五官:有无视力障碍、耳聋、耳鸣、眩晕、鼻出血、牙痛、牙龈出血、咽喉痛、声音嘶哑等病史。

②呼吸系统:有无咳嗽、咳痰、咯血、胸痛、潮热、盗汗及气促史。

③心血管系统:有无劳累后心悸、气促、端坐呼吸、下肢水肿、心前区疼痛、头痛、头昏及晕厥史。

④消化系统:有无食欲减退、腹痛、腹胀、腹泻、便秘、恶心、呕吐、黄疸,呕血、黑便、便血及吞咽困难史。

⑤泌尿生殖系统:有无颜面水肿、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等病史。

⑥代谢和内分泌系统:有无多饮、多尿、多食、怕热、多汗、乏力、肥胖、色素沉着、闭经等病史。

⑦造血系统:有无头昏眼花、皮肤苍白、皮肤出血、淋巴结肿大等病史。

⑧肌肉与关节系统:有无关节痛及红肿、畸形及运动受限、骨折、肌肉萎缩、肢体乏力史。

⑨神经精神系统:有无头痛、失眠、记忆力减退、惊厥及瘫痪、语言障碍、感觉异常史。

⑩精神状态:幻觉、妄想、定向力障碍、情绪异常等。(3)个人史

①社会经历:包括出生地、疫源地及地方病流行区居留情况及时间、受教育程度、经济生活与业余爱好等。

②职业与工作条件:包括工种、劳动环境、是否接触有毒物质。

③习惯与爱好:起居、饮食卫生与规律、烟酒嗜好情况。

④有无不洁性交史。(4)婚姻史

包括结婚年龄、配偶健康情况、夫妻关系等。

月经及生育史,询问月经初潮年龄,月经周期和经期天数、经量、色、有无痛经及末次月经日期、绝经年龄等。对已婚者,应询问妊娠次数、产次,有无流产、难产、死产等情况。(5)家族史

主要了解父母、兄弟姐妹等直系亲属健康状况。有无结核病、传染病或与病人相似的疾病(包括某些遗传性疾病,如血友病、糖尿病等)。腰痛、尿频、尿急、尿痛、血尿及排尿困难等病史。2.头部器官检查(1)眼:如眼睑水肿可见于肾炎,结膜苍白可见于贫血,出血点可见于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巩膜黄染可见于黄疸。眼球双侧凸出伴睑裂增宽常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眼球凹陷多见于脱水。瞳孔正常直径为2~5毫米,瞳孔缩小可见于有机磷农药中毒,瞳孔扩大见于外伤、颈交感神经受刺激、阿托品反应等。双侧瞳孔大小不等,常提示颅内病变。瞳孔对光反射:正常人当眼受到手电筒光直接照射,该侧瞳孔立即缩小,称直接对光反射;而另一侧瞳孔缩小,称间接对光反射。对光反射消失时,见于昏迷病人。(2)鼻:有无鼻翼扇动(见于各种呼吸困难时),有无出血,鼻窦区有无压痛。(3)耳:外耳道有无分泌物,乳突有无压痛。(4)口腔:口唇颜色,有无苍白或发绀,齿龈有无肿胀或出血、流脓,齿龈缘有无铅线,口腔黏膜有无出血点、溃疡、黏膜斑,舌苔的色泽及厚薄。(5)咽及扁桃体:咽部黏膜有无充血,扁桃体及其周围有无充血、肿大、脓性分泌物或白膜形成,能否拭去。3.颈部检查

注意有无颈项强直(如脑膜炎、破伤风及颈部类风湿性关节炎等)。颈动脉搏动有无增强(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颈静脉有无充盈(检查时患者应取30°~45°半卧位,右心衰竭、心包疾患及纵隔肿瘤压迫上腔静脉时可出现颈静脉充盈)。气管位置是否居中(慢性肺纤维病变、广泛胸膜粘连及肺不张时,气管拉向患侧,大量胸腔积液及气胸时,气管推向健侧)。甲状腺有无肿大(检查者站在患者右后侧,两手触摸甲状腺部位,正常甲状腺摸不到,如摸到肿块则嘱患者作吞咽动作,如肿块随吞咽而向上移动,则为甲状腺肿大,可见于单纯性甲状腺肿、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或甲状腺肿瘤等)。甲状腺肿大时,须进一步检查甲状腺大小、是弥漫性肿大或结节性肿大、质地软硬、有无压痛、震颤及杂音等。4.胸部检查(1)桶状胸:前后径增加,呈桶状,可见于肺气肿患者。(2)佝偻病胸:胸骨显著向前凸出,状如“鸡胸”。胸骨两侧各肋软骨与肋骨交界处增大,称为佝偻病串珠。膈肌附着处的胸部发生内陷,形成凹陷的沟状带,称肋膈沟。(3)脊柱后凸:多见于脊柱结核(呈角形驼背)、类风湿性关节炎(呈弓背畸形)和老年人,显著的后凸可引起心肺移位与心、肺功能障碍。(4)胸廓局部下陷和凸出:一侧下陷可见于胸膜增厚所产生的粘连性收缩、肺纤维性病变等。一侧凸出可见于胸膜腔大量积液与气胸。心脏扩大(特别是小儿)、心包积液均可引起心前区隆起。5.肺部检查

肺部正常时可听到三种呼吸音:①肺泡呼吸音:声音柔和,类似吹风样的“fu—fu”声,吸气音较呼气音强,音调较高,时间较长,除支气管附近外肺部均可听到。②支气管呼吸音:此音很像将舌尖抬高张口呼气,与试图发出“ha”相似,在喉部、胸骨上窝、背部第6、7颈椎和第1、2胸椎附近可以听到,其余部位出现支气管呼吸音一般应为异常,提示该区有实变情况。③支气管肺泡呼吸音:为肺泡呼吸音和支气管呼吸音的混合,音调较高,在肺泡组织遮盖大支气管的部位如胸骨两侧第1、2肋间、肺尖前后部和背部肩胛间区可听到。

呼吸音的病理变化:(1)肺泡呼吸音减弱:见于胸腔积液、气胸、胸膜增厚、肺气肿、肺部炎症早期和呼吸道不通畅等。(2)支气管呼吸音:又称管状呼吸音,除正常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的部位外,其他部位如听到支气管呼吸音即为异常,大叶性肺炎、肺结核和肺空洞等时可听到支气管呼吸音。(3)支气管肺泡呼吸音:除肺泡组织遮盖大支气管的部位外,在其他部位昕到支气管肺泡呼吸音即为异常,说明肺实变部分与正常肺组织掺杂存在,见于病变轻微或病变早期,如大叶性肺炎早期和肺结核等。(4)啰音:是附加在呼吸音上的杂音,分为两大类,即干啰音,亦称哮鸣音,为空气通过痉挛或狭窄的支气管时,或支气管内有黏稠的分泌物时产生的啰音,多见于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哮喘等;湿啰音,又称水泡音,为支气管腔内积蓄液体分泌物,空气通过时产生的啰音,细湿啰音发生于小支气管,见于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肺结核等,粗湿啰音出现于大支气管,说明大支气管内有分泌物存留。(5)胸膜摩擦音:见于干性胸膜炎或积液性胸膜炎液体较少时,多出现在腋下部,吸气和呼气时均可听到,听诊器紧压胸壁摩擦音增强,细者如丝织物的摩擦声,粗者如皮革面的摩擦声。(6)语音震颤:检查时嘱患者重复发“yi”长音,听诊器在胸廓两侧对称部位听诊,正常时听起来不清楚,肺实变者如大叶性肺炎时语音震颤增强。6.心血管检查

根据心脏心音的变化可知病理变化:(1)心音增强或减弱:心音普遍增强,可见于体形消瘦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心音普遍减弱,可见于体形肥胖、肺气肿、左侧胸膜腔积液和心包积液等。第一心音增强,通常见于二尖瓣狭窄;第一心音减弱,可见于房室瓣关闭不全和心肌病变。主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见于高血压和主动脉粥样硬化。肺动脉瓣区第二心音亢进,可见于肺循环压力增高,如二尖瓣狭窄、二尖瓣关闭不全、左心衰竭、肺气肿或其他慢性肺部疾病。第二心音减弱,见于肺动脉瓣及主动脉瓣狭窄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2)舒张期奔马律:为第二心音之后出现的一个附加音,音调低沉,如马奔跑时的蹄声,可见于左心室衰竭,通常提示心肌受损严重。(3)心音分裂:主要是左右两侧相对应的瓣膜不能同时关闭所致,可见于二尖瓣狭窄、房间隔缺损的患者。心脏位置(4)杂音:收缩期杂音发生于心脏收缩时,在第一心音和第二心音之间,听起来类似吹风样,通常分为6级:一级为须仔细才能听到的极轻微杂音;二级为较易听到的轻微杂音;三级为中等响亮的杂音;四级为响亮的杂音;五级为很响亮的震耳杂音;六级为极响亮的、听诊器稍离胸壁也能听到的杂音。一般认为三级或以上的杂音多为器质性病变,见于瓣膜口狭窄、心内膜炎、大血管先天性狭窄等。有时杂音属于功能性的,功能性杂音是指心脏和大血管无明显器质性变化,主要为血流加速等因素产生的杂音,多见于发热、贫血等患者,亦可见于正常人,尤其是年轻人。舒张期杂音发生于心脏舒张时,在第二心音与下一次搏动的第一心音之间,二尖瓣狭窄时心尖区可听到舒张期隆隆样杂音;主动脉瓣关闭不全时主动脉瓣区可听到舒张期柔和的杂音。7.腹部检查(1)压痛:表示腹腔内有炎症性疾病,剑突下或上腹部压痛见于胃或胰腺疾病;右锁骨中线与肋缘交界处为胆囊压痛点,左手掌平放于右肋下,拇指尖压于该处,患者深吸气时出现疼痛称墨菲氏征阳性,常见于胆囊炎;脐与右髂前上棘连线中、外1/3交界处压痛,称麦氏征阳性,常为阑尾炎所致。(2)反跳痛:当腹部出现压痛后,手指于原处稍停片刻,使压痛感觉趋于稳定,然后将手指突然撤离,疼痛反而加重,患者伴有痛苦表情,称为反跳痛,表示有腹膜刺激现象,见于急性腹膜炎等。(3)腹肌紧张:腹肌紧张、强直或呈木板样,多见于胃或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外伤后内脏损伤破裂、化脓性阑尾炎穿孔等所致的急性腹膜炎。(4)肿块:摸到腹部肿块时应根据其大小、形态、硬度、有无压痛、表面状态和移动性等,利用解剖知识确定肿块源自何系统、何器官,属于炎症性肿块还是肿瘤或其他疾病。注意正常人尤其体格瘦弱者第4、5椎体、骶骨岬、腹主动脉及右肾下极等可被触及,切不可误为腹部肿块。(5)肝脏肿大:检查者右手四指并列放于腹壁上,在脐下相当于右锁骨中线位置,自下而上进行触诊,随患者深呼气运动手指顺势压向深部,吸气时手指浮起,逐渐向肋缘移动,直到右肋弓下。急性肝炎时肝脏轻度肿大、质软,表面光滑、边缘钝、有压痛。慢性肝炎时肝脏常呈中等硬度,扪之如鼻尖样感觉。肝癌时肝脏肿大、质硬、有压痛,表面有大小不等的结节。(6)脾脏肿大:正常时脾脏摸不到,一旦触及即说明有脾脏肿大的情况,应注意其大小、硬度、有无压痛、移动性如何等。脾脏肿大可见于单纯性脾肿大、门静脉高压症等。(7)肾脏肿大:正常人深吸气时,有时可在肋弓下触及肾脏下极,肾脏下垂时更易摸到,并应判定其下移程度。肾脏肿大可见于肾囊肿、肾积水、肾肿瘤等。8.脊柱和四肢检查

检查脊柱时嘱患者直立或端坐位,观察脊柱有无前凸、后凸或侧弯,并让其做各种运动,如前屈、后仰、左右侧弯和旋转等。然后自上而下用手指仔细检查脊柱有无畸形和压痛,并可用中指或叩诊锤轻轻叩击脊柱棘突,疼痛处常为病变所在部位。人体内的腔

检查四肢时注意两侧是否对称,有无畸形,局部有无红肿,运动度如何,有无肌肉萎缩,有无瘫痪。如患者为轻度昏迷状态,可用下法检查有无偏瘫:检查者提起两侧肢体,然后松手放下,瘫痪侧沉重而迅速落下。注意四肢关节有无红、肿、热、痛和畸形或运动受限,如指关节呈梭形肿大畸形,可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杵状指常见于慢性肺部疾病、肺癌、先天性心脏病等。膝、踝关节肿大或积液可见于风湿性关节炎等。9.小儿体格检查

在进行小儿体格检查前,尽量取得患儿合作,消除其恐惧心理和紧张情绪。检查时动作要轻柔,速度要快,尽可能地减少不适刺激。检查顺序可灵活掌握,小儿安静时,可先检查呼吸、脉搏、心脏听诊等。一般把对小儿刺激较大、容易引起哭闹的项目,如检查咽部、肛门直肠指诊等,放在最后进行。小儿哭闹有时利于某些检查的进行,如趁其张口哭的机会可迅速观察咽部,吸气时听诊肺部,腹部起伏时触诊肝脏等。

一般状况 注意营养、发育情况、精神状态,对周围环境的反应、面色、表情、体位、姿势、呼吸状况等。一般测量包括:身长、体重、头围、胸围、腹围、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测小儿血压时,血压计袖带的宽度,应以上臂长度的2/3为宜,过宽测值低,过窄测值高。血压推算的公式为:收缩压(mmHg)=80+(岁×2);舒张压(mmHg)=收缩压×2/3。

头部检查 注意头围大小、头颅形态、骨缝是否闭合、颅骨有无软化,囟门是否关闭。囟门未闭者应测其大小,并检查是否隆起或凹陷。根据不同年龄和病情,注意有无枕后秃发、血肿等。口腔检查时要注意咽部有无充血、扁桃体是否肿大、口腔黏膜有无溃疡、麻疹斑等,并注意牙齿的数目等。

胸部检查 注意胸廓外形,有无鸡胸、漏斗胸、肋骨串珠、肋膈沟、肋骨外翻等。吸气时有无“三凹征”出现(即当吸气时,胸骨上窝、肋间隙、剑突下向内凹陷)。

心脏检查 婴幼儿期心率较快,年龄越小心率越快,一岁以内110~130次/分,五岁时约为80~100次/分,肺动脉瓣区第二音比主动脉瓣区第二音为强。健康小儿可有窦性心律不齐,甚至有功能性收缩期杂音,不应误认为心脏病的特征。

腹部检查 检查者手要温暖,手法轻柔。正常婴幼儿肝脏可在肋下触及1~2厘米,6~7岁以后即不应触到。注意腹部皮下脂肪厚度,以判断其营养状况。

脊柱和四肢检查 检查脊柱时注意观察发育是否正常,有无脊椎缺损畸形,有无骶尾部肿瘤。检查四肢时注意有无先天性发育畸形,可双侧对比进行。

外生殖器和肛门直肠检查 检查外生殖器时注意有无阴茎和睾丸发育异常,有无肛门直肠闭锁或狭窄,女性患儿有无阴道直肠瘘等。如需进行肛门直肠指诊,可用小指进行检查。注意直肠内有无息肉、有无肛管直肠狭窄等。肠套叠时注意盆腔内是否空虚,有无肿块,并注意指套上有无血迹。第三节常用治疗护理技术1.怎样测量体温

测量体温的方法通常有三种:①口测法:将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嘴唇,测5分钟;②肛测法:将体温表水银端涂以少许润滑剂后插入肛门,深达肛表长度的一半为止,测5分钟,适用于小儿及昏迷病人使用;③腋测法:将体温表放在腋窝深处,以上臂紧贴胸部夹持之,须测10分钟。正常口温36. 3℃~37. 2℃,正常腋温36℃~37℃,肛温正常值36. 5℃~37. 7℃。口温超过37. 3℃,一日间的体温变异超出1℃时则多为发热(腋温与肛温可推)。

体温表有口表与肛表两种,肛表的水银球部较粗钝。每次用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浸泡在75%的酒精或络合碘中消毒。测体温前,用清水冲洗后并将水银柱甩至36℃以下。测口温时须在进食或饮水20分钟以后才能测量。2.怎样鉴别脉搏异常

注意脉搏的强弱、快慢及节律是否规则,有无异常的脉象等有助于对疾病的判断。成人脉搏为60~100次/分,节律整齐。小儿脉搏可稍快。

脉搏超过100次/分者,称心动过速,少于60次/分者,称心动过缓。如脉搏快慢不匀、强弱不等,为脉律不齐。脉率少于心率者称为脉搏短绌,见于多发性期前收缩或心房颤动。此外,还应注意血管壁的硬度。正常管壁柔软,动脉管壁变硬呈索状弯曲者,见于动脉硬化。

几种异常的脉象:(1)交替脉:脉搏强弱交替出现,但节律正常,称交替脉,为左室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常见于高血压性心脏病、急性心肌梗死和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等。(2)水冲脉:检查者以手掌贴在患者桡动脉部,并将患者的前臂高举超过头部,可感觉到患者脉搏骤起骤落,犹如潮水涨落,称为水冲脉。常见于脉压增大,如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甲状腺功能亢进症、先心病动脉导管未闭和严重贫血。(3)奇脉:又称吸停脉,嘱患者作深呼吸,脉搏在吸气末期显著减弱。见于心包积液或缩窄性心包炎。3.怎样测量血压(1)被检者半小时内禁烟,并在安静环境下休息5~10分钟,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通常测右上肢。右上肢裸露并轻度外展,肘部置于心脏同一水平。(2)用血压计的橡皮袖带均匀地捆在患者上臂,使其下缘在肘窝以上约3厘米,气袖之中央位于肱动脉表面。检查者用手触知肱动脉的搏动后,然后将听诊器放在肱动脉的搏动上。(3)向袖带内充气,直至桡动脉的脉搏消失,再继续打气,使汞柱再升高20~30毫米。(4)慢慢放气(约使每秒钟降低2毫米汞柱),当第一次听到“笃、笃”的声音时,记下汞柱所示的压力,即为收缩压。(5)继续放气,此时声音渐加强变粗。声音的强度和性质经过一系列变化后,突然转变为一种微弱、低钝的“嗒、嗒”声时,最后声音消失,声音消失时的压力即为舒张压。(6)通常血压应测两次,取其最低值。

需要注意的事项:

①测量前应将橡皮袖带内的气体完全放出,并检查血压计汞柱的水平是否在零点。

②测量时听诊器不应压在橡皮袖带下进行听诊。

记录方法:若收缩压为120毫米汞柱,舒张压为70毫米汞柱者,则写为120/70毫米汞柱。凡血压低于90/60~50毫米汞柱时称为低血压(部分正常人血压可偏低)。4.怎样进行输液看护

不能住院又需静脉输液的病人,可请医务人员帮助输液,再由家属负责看护。看护静脉输液时应注意如下几点:(1)注射部位是否有药液外溢:如有应拔除针头,停止输液。局部溢液肿胀,可行热敷或请医生处理。(2)输液过程中严防空气栓塞:要及时更换溶液瓶,溶液滴尽前要及时拔针。如下段输液管中出现空气,可轻弹输液管排出管内气体。(3)观察滴注是否通畅:不通畅的常见原因:输液开关过紧;输液管扭曲受压;输液瓶位置过低;针头斜面紧贴血管壁(调整针头或输液肢体位置);针头阻塞、脱出(拔出重打)。(4)输液滴数应适宜:按医嘱输液,一般成人每分钟输40~60滴,儿童每分钟输20~40滴。年老、体弱、婴幼儿、心肺功能疾患者输液速度宜慢;高渗盐水、含钾药物、升压药输入速度也宜慢。(5)严密观察输液反应:如病人诉有不适,出现发冷、发热、心慌等不良反应时,应先减慢滴速,观察数分钟仍无好转,则立即停止输液。反应严重时,及时请医生处理。(6)更换液体时,要严格消毒瓶盖。5.皮内注射法

适用于各种药物过敏试验及预防接种。(1)操作方法:

①备1毫升注射器,4%号针头做皮内注射。

②选定注射部位,用75%酒精消毒皮肤,待干。

③核对药物,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④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角刺入真皮与表皮之间,放平注射器,左手拇指固定针栓,准确注射药液0. 1毫升,局部即形成一圆形隆起皮丘,直径不大于0. 5厘米。皮内注射

⑤注射完毕,迅速拔针,切勿按揉。嘱病人留观15~20分钟后观察反应结果。(2)注意事项:

①皮内注射必须用1毫升注射器,4%号针头,注入药液剂量必须准确(为0. 1毫升),操作熟练,如做皮内试验,忌用碘酊消毒,以免影响观察。

②注射各种过敏药物时,必须向病人说明目的,询问病人有无过敏史,如有过敏史,则不能用过敏药物做皮试。

③试验结果可疑或为阳性者,应更换注射器及针头,用生理盐水0. 1毫升做对照试验,20分钟后观察结果。确为阳性者,应用红笔划上阳性标记,并告诉医生及病人。

④皮内注射的部位(皮内试验),取前臂掌侧下1/3处。预防接种,最好选用上臂三角肌下缘部位。

⑤各种皮肤试验液必须新鲜配制,使用期不超过4~6小时。

青霉素皮试液注入剂量20~50单位,链霉素250单位,破伤风抗毒素15单位,细胞色素C0. 75毫克,普鲁卡因取0. 25%液0. 1毫升做皮内试验,碘造影剂取0. 1毫升做皮内注射。

⑥做过敏试验前,应备好抢救药0. 1%盐酸肾上腺素,有心脏病的病人应慎用。6.皮下注射法

适用于下列情况:

①需迅速达到药效或不宜经口服给药者;②预防接种。(1)操作方法:

①取出注射器接上针头,检查注射器是否合适,然后置于无菌容器内。

②吸取药液:A.安瓿药液吸取法:用安瓿锯锯安瓿颈段,用乙醇棉签擦拭颈段后折断。左手食、中指夹住安瓿,右手持注射器,将针头插入安瓿,左手拇指与无名指扶住注射器的下端,右手抽动活塞,将药液抽入针筒内。B.密闭药液吸取法:将药瓶的铝盖中心部分取下,用酒精棉签消毒瓶盖,用注射器向瓶内注入适量空气,此时应避免活塞脱落,吸取所需药液量。如为混悬液,应摇匀后吸取,粉剂则应溶解后吸取。

③携清洁盘(盛药物、消毒用品等)至床侧,作好三查七对(三查:服药、注射及各种治疗前、中、后各查对1次),七对(对床号、姓名、药名、剂量、浓度、时间、方法)。

④选择注射部位,一般以上臂外侧三角肌下缘为宜,进行皮肤消毒,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

⑤左手绷紧注射部位的皮肤,右手持注射器,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20°~30°角,过瘦者可捏起注射部位皮肤,迅速刺入针头2/3(注意勿刺入太深)。用左手固定针筒,抽吸无回血,即可推注药液。

⑥注射完毕,用干棉签轻按针刺处,快速拔出针头,按压至无液渗出。(2)注意事项:

①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及查对制度。

②必须用1~2毫升注射器抽吸药液,以保证注入的药液剂量准确。

③对经常做皮下注射的患者,应注意有计划地更换注射部位。如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必须建立轮换交替注射部位的计划,以免局部组织萎缩,影响药液的吸收。

④瞩患者勿用手揉擦注射部位。7.肌内注射法

适宜于注射刺激性较强或药量较大的药物。不宜或不能做静脉注射、要求比皮下注射更迅速产生疗效者。(1)操作方法:

①与皮下注射法1~3相同。并向病人解释清楚,取得合作。

②协助病人取正确姿势,以放松肌肉为原则。选择注射部位,一般常选臀部外上1/4的区域,亦可选股外侧、上臂三角肌等处。

③常规消毒皮肤,待干。排尽注射器内空气,左手绷紧皮肤,右手持针,垂直快速刺入,进针2. 5~3厘米(刺入针体的2/3),按病人胖瘦适当掌握。

④抽吸注射器无回血,固定针头,缓慢注入药液后,以干棉签按压针眼处,迅速拔针。

⑤注药过程中和注射后,应观察病人反应。(2)注意事项:

①切勿将针体全部刺入,以防针体从根部折断。万一针头拆断,应保持局部与肢体不动,速用血管钳夹住断端拔出,如全部埋入肌肉内,需外科手术取出。

②需两种药物同时注射时,要注意配伍禁忌,并根据药液量选择合适的注射器和针头。

③2岁以下婴幼儿,不宜选用后臀注射,有损伤坐骨神经的危险。以选用臀中、臀小肌处注射为宜。成人臀部注射部位也需选定适当,勿伤及神经、血管及髂骨。

④避免在瘢痕、硬结、发炎、皮肤病及原针眼部位进行注射。瘀血及血肿部位,也不宜注射。8.青霉素皮肤过敏试验

青霉素有时能引起过敏反应,轻者表现为荨麻疹、过敏性皮炎、发热等,严重者可出现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过敏休克可在皮试当时、皮试阴性过后肌注、划痕试验、滴眼及局部应用等情况下发生。表现为恶心、呕吐、头昏、烦躁不安、胸闷、气促、发绀、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脉搏快而弱,严重者可出现抽搐、昏迷、呼吸停止或心脏骤停而死亡。因此,使用青霉素前,必须认真做好皮肤过敏试验。

试验方法如下:(1)试液配制法 常用的浓度为每毫升溶液中含青霉素200单位。按下法配制:①用1毫升注射器取每毫升含20万单位的青霉素溶液0. 1毫升,加注射用水或生理盐水至1毫升(含青霉素2万单位),摇匀;②取上清液0. 1毫升如上法稀释至1毫升(含青霉素2000单位),摇匀;③取②液0. 1毫升,再如上法稀释至1毫升(含青霉素200单位),摇均即成。(2)以75%酒精消毒前臂曲侧中部皮肤。(3)取0. 1毫升(20单位)皮试液作皮内注射。(4)20分钟后,局部出现红肿,直径大于1厘米或局部红晕并有小水泡者为阳性。

少数高度过敏者,皮试时也会发生胸闷、气急、面色苍白、出冷汗甚至休克,应立即让病人平卧,针强刺人中、十宣、涌泉等穴。同时,皮下注射肾上腺素0. 5~1毫升,必要时静注肾上腺素0. 5毫升并密切观察。9.输血和输血反应

输血,是一种重要治疗方法,广泛用于临床医疗,对改善病情、挽救生命具有重要意义。输血包括自体输血,即输入自己预先储存的或失血回收的血液;异体输血,即输入与患者相同血型的他人血液或血液成分。输全血,为传统方法,主要补充红细胞及血浆,但是库存血血小板、粒细胞、某些凝血因子几乎全部降解失去作用。成分输血,是指单纯输入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白蛋白、球蛋白、纤维蛋白原等,针对性强、效率高、节约血源,是目前的发展方向。(1)输血需要的程序:

①申请输血:主管医师开写“临床输血申请单”。

②供血:地方血站或血液中心提供血液。

③核血:医院输血科接受供血后,核对血液质、量、包装、血袋封闭、标签填写、储存时间、运送方式等是否符合国家规定,是否符合“临床输血申请单”要求,进行供、受者血型鉴定,交叉配血等。确信各项指标正常,方可向临床科室发血。

④输血:临床科室人员去输血科领血时,与输血科人员共同核查,签字。到临床科室后2名医护人员再次核查各项,治疗护士到床头再次核对受血者姓名、年龄、性别、血型、疾病诊断、科室床号、住院号等。各项无误后开始输入。输入过程中观察神志、体温、呼吸、脉搏、血压等变化,如有异常,立即停输,查明原因并处理,保存余血,记录异常情况,并报输血科及医务科。动脉输血装置

⑤输血后评价:护士填写有关情况,防止延迟发生的不良反应。(2)输血适应证:

①替代治疗:各种失血、贫血、低蛋白血症、血小板缺乏等。

②免疫治疗:某些疾病静脉输入人血丙种球蛋白治疗有效。

③置换治疗:某些血中成分过多或出现异常,可采用边去除、边输入的输血方法。

④移植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即特定的成分输血。(3)输血不良反应:

①溶血反应:a.急性溶血反应:原因为血型不合、保存不当等,输血中或输血后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发生溶血,出现高热、寒战、心悸、气短、腰背疼痛、血红蛋白尿或尿闭、急性肾衰或DIC形成。处理方法:立即停止输血,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碱化尿液、应用利尿剂、纠正低血压、防止急性肾衰竭和DIC形成,必要时透析疗法或换血疗法。b.慢性溶血反应:原因为稀有血型不合。输血后数日出现黄疸、网织红细胞增多等。处理方法:基本同急性溶血反应。

②非溶血不良反应:a.发热:原因为血中有致热源,或受血者多次受后产生同种白细胞和血小板抗体,表现为患者体温升高、头痛等。处理方法:暂时停止输血,给以解热、糖皮质激素等治疗。b.过敏反应:血液含有过敏原或患者为高敏体质,可有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喉头水肿、气管痉挛等症状。处理方法:减慢或停止输血,抗过敏治疗。c.传播疾病:肝炎、艾滋病等。处理方法:重在预防,酌情处理。d.其他:心衰、肺血等。一旦发生,对症处理。10.鼻饲法(1)适用于下列患者:

①长期昏迷,有口腔疾患及口腔手术后的病人或不能张口者。②拒绝进食的病人。③早产儿和病情危重的婴幼儿。(2)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①备胃管(耍幼儿用硅胶管),流质饮食及温开水(温度为38℃~40℃), 50毫升注射器,润滑油等。

②协助病人取坐位或卧位,颌下铺治疗巾,清洁鼻腔。

③检查胃管是否通畅,用石蜡油润滑胃管前段。测量自鼻尖经耳垂到剑突的长度(正常50~55厘米),左手持纱布托住胃管,右手持镊子夹住胃管前段,沿一侧鼻孔缓缓插入,到咽喉部时(14~16厘米),嘱病人做吞咽动作,同时将胃管徐徐送下,插下深度为45~55厘米。插管中若病人出现恶心。应停片刻,嘱病人做深呼吸或吞咽动作,随后迅速将管插入,以减轻不适。插入不畅时应检查胃管是否盘在口中。插管过程中如发现呛咳、呼吸困难、发绀等情况,表示误入气管,应立即拔出,休息片刻后重插。

④昏迷病人因吞咽和咳嗽反射消失,不能合作,为提高插管成功率,插管时应将病人后仰。当胃管插至15厘米(会厌部)时,用左手将病人头部托起,使下颌靠近胸骨柄,以增大咽喉部通道的弧度,便于管端沿后壁滑行,徐徐插入至预定长度。

⑤用胶布固定胃管于鼻翼两侧,开口端接注射器,回抽见有胃液,即注入少量温开水,再注入流质或药液。注毕,再注入少量温开水以冲净胃管,避免食物积存、变质、堵塞管腔。每次鼻饲量不超过200毫升,间隔时间不少于2小时,做好记录。

⑥饲毕,将胃管抬高反折管口,用纱布包好,夹紧,固定于病人枕套上。注射器用温开水洗净,放入治疗碗内,盖好纱布备用,用物每日消毒1次。(3)注意事项:

①插管前应先检查鼻腔、口腔、食管有无异常。有假牙者应先取出,食管静脉曲张严重者不宜插管。

②如插管后未抽出胃液,可将听诊器放在剑突下,用注射器向胃管内注入10毫升空气,然后听到气过水声,表示管在胃中。

③将胃管开口处放入盛水碗内。如有大量气体溢出,表示误插入气管,应抽出胃管重插。

④鼻饲者需用药物时,应将药物研碎,溶解后再灌入。

⑤长期鼻饲者,应每天进行口腔护理,胃管应每周更换,再由另一鼻孔插入。11.酒精浴

酒精浴对高热或高热惊厥病人,能起到较快的散热降温作用。

操作方法如下:(1)备大浴巾、小毛巾各2条,25%~35%酒精100~200毫升,热水袋、冰袋及套。(2)将用物携至床旁,向病人作好解释。(3)脱去上衣,松开裤带。冰袋置于前额或立于头顶处,足底部置放热水袋以免寒战。(4)露出近侧手臂及半侧胸部,将大浴巾垫于擦浴部位下面,将浸有酒精的小毛巾拧至半干,缠于操作者手上,以离心方向边擦边按摩。从颈部开始,沿上臂外侧至手背,再从胸侧向上经腋窝沿上臂内侧擦至手心,在血管丰富处停留片刻,用大浴巾轻按擦干,共3分钟,依同法擦对侧手臂及胸侧。(5)协助病人侧卧,背向工作人员。垫大浴巾,背部分左、中、右3部分向上擦拭并按摩骨隆突处。全背共擦3分钟,用大浴巾擦干,撤出浴巾,助病人穿衣仰卧。(6)脱裤露出近侧大腿,垫上浴巾,以髋部沿大腿外侧擦至足背,再沿腹股沟、大腿内侧擦至内踝。然后自股下经腘窝擦至足根,共3分钟。同法擦拭另一侧。擦毕,穿好裤,半小时后测量体温,做好记录。

注意事项:(1)擦浴过程中如发现病人寒战,面色苍白,脉搏、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2)擦浴腋下、掌心、腹股沟、腘窝等部位时,应停留数秒钟,才能达到散热的目的。(3)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因这些部位对冷的刺激较敏感,以免引起不良反应。(4)如体温下降至39℃以下,应取消头部冰袋。12.人工呼吸术

人工呼吸术对于抢救呼吸停止或呼吸衰竭的患者是一种及时有效的方法。

操作方法如下:(1)口对口呼吸法:病人仰卧,术者一手托起病人的下颌,尽量使其头部后仰,并用托下颌手的拇指张开病人的口唇,以利吹气。在病人口周可盖一纱布或手绢(也可不用)。另一手捏紧病人鼻孔。术者深吸气后,将口紧贴病人口上,用力吹气,直到见到病人胸廓升起为止。吹气完毕后,松开鼻孔,让病人胸廓及肺依弹性自动回缩,出现呼气动作,使肺内二氧化碳自行排出体外。反复如此进行,每分钟14~16次。直接的口对口人工呼吸法(2)口对鼻呼吸法:病人仰卧位,术者位于其头端,左手置病人颈项部,并将头部略抬起使之后仰,右手捏住病人口唇使其闭紧,深吸一口气,将口对着病人的鼻孔吹气;吹气毕,术者将头抬起并侧转深吸气,松开病人口唇,让其出现自然呼气动作。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3)举臂压胸法:病人仰卧,头略偏向一侧,肩下垫一枕头。术者位于病人头前,双手握住病人的两前臂近肘关节处,将上臂拉直过头,使胸廓被动性扩大形成吸气,2~3秒后,再弯曲其两臂并将其肘放回于胸廓下半部,同时压迫胸廓下部前侧方肋弓约2秒,使胸廓缩小,形成呼气。如此反复进行,每分钟14~16次。

注意事项:(1)呼气压力应均匀,不可过猛,以免在气道内形成涡流,增加阻力;压力亦不可过大,否则可使肺泡破裂,或将气体吹入胃内。(2)病人口腔及呼吸道如有分泌物,应及时清除,以免影响效果或将分泌物带入呼吸道深部。(3)举臂压胸时,应松开病人衣物,以免影响操作效果。压胸力量不可过大,以免引起肋骨骨折。(4)病人如有微弱呼吸,人工呼吸应与病人自主呼吸同步。13.吸氧疗法

适用于治疗下列疾病:

①呼吸衰竭、低氧血症。②心血管病、心力衰竭、心包积液、心肌缺血等。③急性脑出血、缺血性疾病。

④其他,如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药物中毒、一氧化碳中毒、酸碱中毒等。

操作方法如下:(1)鼻导管法:用生理盐水棉签清洗鼻孔,轻轻插入鼻导管至鼻咽部(长度为鼻尖至耳垂距离的2/3),用胶布将导管固定在面颊部,导管与氧气装置的湿化瓶相接。调节氧气筒总开关压力为2~32千克/厘米,根据病情需要将流量适当调节(一般用1~5升/分)以维持一定吸氧浓度。停用氧气时,关闭总开关和流量开关,取下鼻导管。(2)鼻塞法:用特制的鼻塞,塞入鼻孔以代替鼻导管插入鼻腔深部,可减少对鼻黏膜的刺激。吸氧浓度和效果与“导管法”相同。尤适合于低浓度吸氧。(3)面罩法:将吸氧面罩放于病人口鼻部,用松紧带固定。面罩的氧气进孔与给氧装置的湿化瓶连接,一般需氧流量6~8升/分,吸氧浓度可达60%以上。(4)氧气帐法:将病人头部送入氧气帐中,其顶端的氧气喷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