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学导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09 00:20:24

点击下载

作者:高占玲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护理学导论

护理学导论试读:

前言

模块一认识护理专业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掌握护理学的概念、现代护理学发展阶段的主要特点及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熟悉护理学的任务、护理工作方式。

了解护理学发展史、护理学的性质和范畴、南丁格尔对护理事业的贡献。

案例导入

王某,男,18岁,在家人建议下报考了护理专业,被某专科学校录取,入校后接受了专业教育,对护理专业有了初步认识,但对护理学的实践范畴还不明确。

思考: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如何理解护理学的四个基本概念?

护理学是最古老的艺术,最年轻的专业,其形成和发展与人类社会的进步、文明程度、科学发展等因素密切相关。在长期的抗病害斗争和劳动实践过程中,护理学经历了从简单的清洁卫生到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的发展历程,并在实践、教育、研究中得到充实和完善,逐渐形成了自己特有的理论和实践体系,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011年3月,护理学科成为医学类一级学科。项目一护理学的发展史一、护理学的形成与发展(一)人类早期护理

1.早期护理 自从有人类就有了护理活动,但早期医学及护理并无科学依据。在原始社会中,人类为了谋求生存,在与自然做斗争的过程中,逐渐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和生活经验。如火的使用减少了胃肠道疾病的发生,人们逐渐认识到饮食与胃肠道疾病的关系;腹部不适时,用手抚摸可减轻疼痛,于是就形成了原始的按摩疗法;将烧热的石块置于患处可减轻疼痛,即最原始而简单的热疗,逐渐形成了“自我保护”式的医疗照顾。

2.家庭护理 为了在险恶的环境中求生存,人们逐渐聚居,并按血缘关系组成以家族为中心的部落。这时,人们开始定居组成家庭,进入母系氏族时代,作为母亲,她们凭着慈爱本性和保护家人的责任,借代代相传的经验去照顾家庭中的患者和弱者,常用一些原始的治疗护理方法为伤病者解除痛苦,促进康复,如伤口包扎、止血、热敷、按摩以及饮食调理等,形成了早期的医疗护理活动,并且由自我护理进入“家庭式”医疗照顾模式阶段。

3.宗教护理 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由于当时人类对疾病缺乏科学的认识,常把疾病看成是灾难,因而出现了巫师,他们采用祷告、念咒、放血、冷水泼浇等方法驱除鬼怪以减轻痛苦,治疗疾病。医巫一体和宗教影响是当时护理的重要特征。(二)中世纪护理

中世纪护理主要受宗教和战争的影响。中世纪的欧洲,由于政治、经济、宗教的发展,战争频繁,伤寒、麻风、丹毒等疫病大肆流行,伤病员增多,迫切需要大量的医生、护士和医院,这对护理工作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护理逐渐由“家庭式”转向了“社会化和组织化的服务”,形成了宗教性、民族性及军队性的护理社团。13~14世纪,欧洲各国建立了数以百计的大小医院,当时医院条件很差,担任护理工作的多为修女,她们缺乏护理知识,又无足够的护理设备,更谈不上护理管理,护理工作多限于简单的生活照料。(三)文艺复兴时期护理

约公元1400年,意大利兴起文艺复兴运动,西方国家称之为科学新发现时代,其间建立了许多图书馆、大学、医学院校。从此,近代医学开始走向科学化和专业化,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开始接受部分训练,以专门照顾伤病者。1517年的宗教改革导致社会结构与妇女的地位发生变化,护理工作不再由具有仁慈博爱精神的神职人员担任,而是由那些找不到其他工作的人担任,她们既无护理经验又未经培训,缺乏爱心及工作热情,导致护理质量大大下降,护理发展停滞不前,使护理进入了历史上长达200年的黑暗时期。(四)近代护理学

19世纪,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医学的进步,护理工作者的地位才有所提高。1836年,德国牧师西奥多·弗里德尔(Fliedner)在凯撒斯威斯城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较为正规的护士训练班,招收满18岁、身体健康、品德优良的女性参加护理训练。佛罗伦斯·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1820—1910)(图1-1)曾在此接受训练。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这是护理工作的转折点,也是护理专业化的开始。图1-1 南丁格尔

1.南丁格尔时期 南丁格尔,英国人,1820年5月12日出生于父母旅行之地——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她出生于英国一个名门贵族家庭,受到良好的教育,精通英、法、德、意等多国语言,具有较高的文化修养。她从小受母亲仁慈秉性的影响,少年时代就乐于助人、接济贫困人家。南丁格尔对护理工作有着浓厚的兴趣,长大后经常去看望和照顾附近村庄的穷苦患者和亲友中的病弱者。在从事慈善活动中,她深深体会到社会十分需要训练有素的护士。1850年,她不顾家庭的阻挠和社会舆论的指责,慕名去了当时最好的护士培训基地——德国的凯撒斯威斯城参加护理训练班的学习,并对英、法、德、意等国家的护理工作进行了考察。1853年,她又去法国学习护理组织工作。回国后,她被任命为英国伦敦妇女医院院长,从此,开始了她的护理生涯。

1854年3月,英、法等国与俄国爆发了克里米亚战争,当时英军的医疗设备和条件非常落后,大批伤病员由于得不到合理的照料而死亡,病死率高达42%,这引起了英国民众的极大震惊。南丁格尔获此消息后,立即致函当时的英国陆军大臣,要求自愿率领护士奔赴前线照料伤员。1854年10月,南丁格尔率38名护士克服重重困难,抵达战地医院。用募捐到的3万英镑为医院添置了药物及医疗设备,改善医院环境,清洗患者伤口,消毒物品,消除虫害,以维持清洁;改善伤员膳食,以增加营养;建立阅览室和娱乐室,重整军中邮务,以便士兵与亲人通信,满足伤员身心两个方面的需求。这些措施使战地医院的状况在短短数月得到了迅速改善,半年后,英国前线伤员的死亡率降至2.2%。由于她经常手持油灯巡视伤员,安慰那些受伤和生命垂危的士兵,被前线士兵誉为“提灯女神”“克里米亚天使”。南丁格尔卓有成效的工作,受到前线官兵和英国本土人民的赞赏,她的功绩不仅被传为奇迹,而且使英国朝野改变了对护士的评价。

1856年战争结束,南丁格尔返回英国。1907年,英国国王授予南丁格尔最高国民荣誉勋章,她是英国妇女中第一位受此殊荣者。她毕生献身于护理事业,终身未嫁。1910年8月13日南丁格尔逝世,享年90岁。为纪念她对护理事业做出的丰功伟绩,1912年国际护士会成立了南丁格尔国际基金会,向各国优秀护士颁发奖学金供进修学习之用,并将她的生日5月12日定为国际护士节。国际红十字会设立了南丁格尔奖章,作为各国护士的最高荣誉奖,每两年颁发一次。

2.南丁格尔对护理学的主要贡献(1)著书立说奠定专业理论基础:南丁格尔一生写了大量的笔记、书信、报告和论著等。著名代表作是《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医院札记》主要阐述对改进医院管理及建筑方面的构思、意见及建议。而《护理札记》则阐明自己的护理思想及对护理的建议,尤其是环境、个人卫生及饮食等因素对病人健康的影响。该书被认为是护理工作的经典著作,曾作为当时护士学校的教科书被广泛应用。此外,她的关于福利、卫生统计、社会学等方面的著作,迄今仍有指导意义。(2)致力于创办护士学校:克里米亚战场的实践,使南丁格尔更加深信护理是科学的事业,护士必须接受严格的科学训练。1860年,南丁格尔在英国的圣托马斯医院创办了世界上第一所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训练学校,使护理由学徒式的教导成为一种正式的学校教育,为护理教育奠定了基础。南丁格尔认为护理是一门科学的职业,她尝试采用新的护理教育体制和方法来培养护士。1860~1890年,学校共培养学生1005名,她们遍布英国本土及殖民地和欧洲各国,促进了护理事业的迅速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护理发展史上的“南丁格尔时代”。(3)开创了科学的护理专业:她认为护理是科学和艺术的结合。她指出:护理使千差万别的患者都能达到治疗和康复需要的最佳身心状态,这本身就是一项最精细的艺术。她还提出了公共卫生的护理思想,重视患者的身心护理,并发表了自己独特的护理环境学说。她的护理理念确立了护理的专业地位和学科地位,推动护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为现代护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4)创立了护理管理制度:南丁格尔首先提出护理系统化的管理方式,强调必须确定相应的政策和适当授权,以使护理人员担负起责任,才能充分发挥护理人员的潜能;在医院护理行政组织机构设立上,要求设立护理部,由护理部主任负责全面的护理管理工作;在医院设备及环境等方面管理上制定相应的管理要求,以促进护理工作效率和护理质量的提高。(5)强调伦理职业道德修养:南丁格尔注重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强调护理伦理及人道主义观念。,她认为患者没有高低贵贱之分,要求护士不分民族、种族、信仰、贫富,平等对待每一位患者,为患者提供平等的护理服务。(五)现代护理学

自南丁格尔首创科学的护理专业以来,护理学科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护理学的实践和理论研究来看,现代护理学的发展经历了3个阶段。

1.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此阶段是现代护理学发展的初期。当时人们虽然逐渐摆脱了宗教和神学的影响,但对健康的认识停留在“健康就是没有疾病,有病就是不健康”的阶段,认为疾病是细菌或外伤引起的机体结构改变或功能异常,因此一切医疗行为都围绕着疾病进行,以消除病灶为根本目标,从而形成了“以疾病为中心”的医学指导思想。受这一思想的影响,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疾病就成为这一时期指导和支配护理工作的基本理论观点。

此阶段护理特点:①护士必须经过专门的训练,护理已成为专门的职业;②护理从属于医疗,护士是医生的助手;③护理工作的主要内容是执行医嘱和进行各项护理技术操作;④护理忽视了人的整体性,只关注人体局部病灶;⑤护理教育课程类同于医学教育,未体现护理专业特征。

2.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有了新的发展,人的基本需要层次论、系统论等相继提出和确立,为人们重新认识健康与疾病提供了基础。护理理论家罗杰斯提出了“人是一个整体”的观点。1977年,美国医学家恩格尔提出“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这一新的医学模式引起了健康科学领域认识观的根本变革,护理从“以疾病为中心”开始转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模式。

此阶段护理特点:①强调护理是一个专业,逐步建立了自己的理论知识体系;②护士与医生为合作伙伴关系;③护理工作的内容是应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身、心、社会等全方位的整体护理,解决患者的健康问题,满足患者的健康需求;④护理教育课程设置摆脱了雷同医学教育课程的模式,形成了自己的理论体系;⑤护士的工作场所局限在医院,护理的服务对象局限在患者,护理研究内容仍局限于患者的康复,尚未涉及群体保健和全民健康。

3.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阶段 随着社会的发展,疾病谱发生了很大变化。过去威胁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得到了很好的控制,而与人们生活方式、生活习惯相关的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意外伤害等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问题。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的健康需求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医疗护理服务重点局限在医院患者的现状已很难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卫生保健的需求,同时,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战略目标,使“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护理”成为广大护理人员工作的中心和努力的方向。

此阶段护理特点:①护理学发展成为现代科学体系中一门综合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知识,应用护理程序独立地为人类健康服务的综合性、应用性学科;②护士的工作场所从医院扩展到了社区、家庭、工厂、幼儿园、老人院或临终关怀医院等所有有人的地方;③护理对象由个体扩展到群体,护理工作的范畴从对患者的护理扩展到对人的生命全过程的护理;④护士角色多元化,护士不仅是医生的合作伙伴,还是健康的教育者、管理者、咨询者、照顾者、患者的代言人等;⑤护理教育有完善的教育体制,有雄厚的护理理论基础,有良好的科研体系,并有专业自主性。二、中国护理学的发展(一)中医学与护理

我国医学历史悠久,早期医、药、护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中医学理论中“三分治,七分养”中的“养”,实质指的就是护理。在历代的医学书籍中记载了许多与护理相关的知识和技术。如《黄帝内经》记载了疾病与饮食调节、精神因素、自然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关系,如“肾病勿食盐”“病热少愈,食肉则复,多食则遗,此其禁也”;并提出要“扶正祛邪”,即要加强自身的抵抗力以防御疾病;同时也提出了“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预防观点。孙思邈所著《备急千金要方》中宣传了不可与人通用衣服、巾、枕的预防观点,并创造了以细葱管导尿的导尿法。宋朝陈自明所著《妇女大全良方》记载了不少妇女产前、产后护理的资料。(二)中国近代护理

1.西方护理的传入及影响 中国近代护理始于鸦片战争前后,随着各国军队、宗教和西方医学的进入,中国的护理事业渐渐起步。1835年,英国传教士巴克尔(P.Parker)在广州开设了第一所西医院,这所医院以短训班的形式开始培训护理人员。 1887年,美国护士麦克奇尼(E.Mckechnie)在上海西门妇孺医院开办护士训练班。1888年,美国护士约翰逊女士(E.Johnson)在福州医院创办了中国第一所护士学校。

2.中国近代护理的发展  1909年,中国护理界的群众性学术团体——中华护士会在江西牯岭成立(1936年改名为中华护士学会,1964年改名为中华护理学会)。1920年,护士会创刊《护士季报》。1920年,北京协和医学院开办高等护理教育,学制4~5年,毕业学生授予理学学士学位。1922年,中华护士会加入国际护士会,成为国际护士会第11个会员国。1931年,在江西开办了“中央红色护士学校”。

1934年,教育部成立护理教育专门委员会,将护理教育改为高级护士职业教育,招收高中毕业生,护理教育纳入国家正式教育体系。1941年,在延安成立了“中华护士学会延安分会”。毛泽东同志于1941年和1942年两次为护士题词:“尊重护士、爱护护士”“护理工作有很大的政治重要性”。

至1949年,全国共有183所护士学校,3万多名护士,当时的人口为6亿,护士的数量远远不能满足医疗保健及人民健康的需要。(二)中国现代护理(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中国卫生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护理事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1.护理教育体制逐步完善(1)中等护理教育:1950年在北京召开了全国第一届卫生工作会议,将护理专业教育列为中级专业教育之一,制定了全国统一的教学计划,并编写统一教材,为国家培养了大批中等专业护士。1966~1976年“文革”期间护理教育基本停滞。直到1978年,护士学校才开始陆续恢复招生。(2)高等护理教育:1980年南京医学院率先开办高级护理专修班。1983年,教育部和卫生部(现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召开会议,决定恢复高等护理教育,同年天津医学院(现天津医科大学)首先开设了五年制本科护理专业,学生毕业后获得学士学位。1985年,全国11所高等医学院校设立了护理本科教育。此后其他院校也纷纷开设了四年制或五年制的本科护理专业,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1年中国本科护理院系有200多所,高职高专教育院校有400多所。(3)硕士护理教育:1992年,北京、上海等地开始了护理硕士研究生教育。1994年在美国中华医学基金会的资助下,国内多所大学与泰国清迈大学联合举办了护理研究生班,为我国各院校培养硕士毕业护理人才123名。目前全国已有百余个护理硕士学位授予点。2011年教育部批准开设护理专业研究生教育,目的是为中国培养更多的应用型高级护理人才。(4)博士护理教育:2003年第二军医大学成为我国第一个护理学博士学位授予点,2004年首届招收护理学博士研究生。(5)岗位教育及继续教育:自1979年起,各医疗单位陆续对护士进行了岗位教育,教育手段采取邀请国内外护理专家讲课,选派护理骨干到国内先进的医院进修学习及组织编写相关材料供护理人员学习。1997年,卫生部继续教育委员会护理学组的成立,标志着我国护理学继续教育正式纳入了国家规范化的管理。

2.护理管理体制逐步健全(1)建立健全护理行政管理体系:1950年,各医院实行科主任负责制,曾一度取消了护理部,使护理质量下降,1960年又恢复护理部对医院护理工作的管理。但“文革”期间,又再次取消了护理部,取消了医护分工,提倡“医护一条龙”等错误做法,使护理质量下降,护理管理水平下降。

从1979年开始,卫生部加强了对护理工作的管理,1986年卫生部召开了全国首届护理工作会议,会后公布了《关于加强护理工作领导,理顺管理体制的意见》,其中对各级医院护理部的设置做了具体而明确的规定。各级医院健全及完善了护理管理体制,由护理部负责护士的培训、调动、任免、考核、晋升及奖励等,提高了护理人员的素质,保障了护理质量。(2)建立健全晋升考核制度:1979年,卫生部颁布了《卫生技术职称及晋升条例(试行)》,明确规定了护理专业技术人员的技术职称分为护士、护师、主管护师、副主任护师、主任护师五级,使护理专业具有完善的护士晋升考试制度。(3)建立护士执业注册制度 :1993年3月,卫生部公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国开始有了完善的护士注册及考试制度。1995年6月25日全国举行了首次护士执业考试,考试合格者方可获执业证书并申请注册。护理管理工作正式进入了法制化的轨道。2008年1月23日,国务院第206次常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条例》,自2008年5月12日起开始施行。

3.护理学术活动日益繁荣 中华护理学会是我国最权威的护理学术组织,经常召开护理学术经验交流会、专题学习班、研讨会等,还成立了学术委员会和各专科委员会。1954年创办了《护理杂志》,1981年改名为《中华护理杂志》。此外向全国发行的还有《中华护理教育杂志》《实用护理杂志》等十余种专业学术刊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护理专家纷纷来华讲学或进行学术交流,国家及各地每年也选派一定数量的优秀护理人员赴国外进修或攻读学位。各国学术交流的开展活跃了学术气氛,开阔了眼界,缩短了我国护理与国外护理的差距,提高了我国的护理教育水平和护理质量。

4.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 随着护理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护理人员学术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我国的护理专业水平不断提高。大面积烧伤、器官移植、肿瘤护理、重症护理等专科护理开始出现,护理人员也不再局限于医院护理,开始走进社区和其他医疗机构开展护理服务,护理的内容和范围逐渐扩大,加上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人员开始积极探讨以人的健康为中心的整体护理。三、护理学术团体介绍

学术团体是以从事科学研究,推动科学技术发展为目的的组织,是以知识的继承与创新为目标而进行合理的管理与协调的具有高度自主性的社会实体。具有学术交流主导、技术论证、引荐技术服务、技术开发、沟通信息等功能。(一)国际护士会

国际护士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Nurse ,ICN)于1899年在英国伦敦成立,总部设在日内瓦,是世界各国自治的护士协会代表组织的国际护士群众团体,参加的代表有美、英、加拿大、新西兰、芬兰、荷兰、丹麦等国的护士,第一任会长为毕业于英国皇家医院护士学校的芬威客。

国际护士会是国际组织中最早的组织之一,其宗旨为:①推动各国的健康服务,提高护理学术标准;②改革护理教育的设施,扩大护理服务的范围;③通过改善护士的职业、社会及经济条件以提高护士的地位;④与相关的卫生机构及组织合作;⑤强调护士应尽自己公民的职责;⑥发展护士间的国际合作及友谊。(二)美国护理协会

美国护理协会(American Nursing Association ,ANA)于1896年成立,总部设在华盛顿,ANA是美国护士的最高学术组织机构,是非政府组织,是私人企业性质的学术组织,不接受美国政府的经费支持。ANA的职能部门有:护理政策和实践部、政府关系部、护士工作安全部和护理教育部。

ANA的作用:①全国护士工会的作用;②护士的咽喉,目的是为护理的利益而工作,与美国政府、媒体及患者进行沟通与对话;③ 维护护士道德标准,并定期修改不断完善;④修订护士专业实践中的各类标准。(三)中华护理学会

中华护理学会(Chinese Nursing Association ,CNA)于1909年8月19日在江西牯岭成立,原名中华护士会,1964年更名为中华护理学会。第一届会长是盖仪贞,此后8届会长均为外籍护士,1928年第9届理事会由中国护士伍哲英任会长。中华护理学会是中国建立最早的专业学术团体之一,自成立至今,走过了漫长而不平坦的路程,经历了旧社会初创、坎坷四十年,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前三十年进步、起伏和近二十年繁荣、发展三个主要阶段。2013年5月8日,中华护理学会终于完成和实现了中国几代护理人的梦想,正式成为国际护士会的成员。加入国际护士会标志着中国的护理事业真正迈向了国际舞台,为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平台。

中华护理学会的宗旨是:①遵守国家宪法、刑法等法律和法规,执行国家发展护理科技事业的方针和政策;②崇尚护理道德,坚持民主办会原则;③提高护理科技工作者的业务水平,促进护理学科的繁荣和发展;④充分发扬学术民主,依法维护护理工作者的合法权益。项目二护理学概述

护理学(nursing science)是一门以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为理论基础,研究有关预防保健、治疗疾病及康复过程中护理理论、知识、技能及其发展规律的综合性应用科学。其涉及的自然科学内容有生物学、解剖学、生理学、化学等;涉及的社会及人文科学内容有心理学、美学、伦理学、社会学等。它以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护理对象进行整体的研究,揭示护理服务过程中各种护理现象的本质及发展规律。护理学是生命科学中综合了自然、社会及人文科学的一门应用科学。一、护理学的基本概念

任何一门学科都是建立在一定的理论基础之上,而理论则由相关的概念来表述。现代护理学包含四个最基本的概念——人、健康、环境和护理。对这四个概念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护理学的研究领域、护理工作的范围和内容。(一)人

护理服务对象是人,一切护理活动都是围绕人的健康而进行的。护理中的人包括个体的人和群体的人,包含个人、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

1.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 人不仅是一个由各种器官、系统组成的受自然和生物学规律支配的生物有机体,更是一个有意识、有思维、有情感、有复杂的心理活动、有创造性的社会的人。因此,人具有生物和社会的双重属性,是由生理、心理、社会、精神、文化等要素组成的统一整体。构成人统一整体的各个要素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其中任何一个要素的功能变化均可在一定程度上引起其他要素功能的变化,从而对整体造成影响,而整体各个要素功能的正常运转,又能有力地促进人体整体功能的最大限度发挥,使人获得最佳的健康状态。

2.人是一个开放的系统 不仅人体内部各个系统之间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同时作为整体的人,还不断地与周围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如环境污染造成人类呼吸系统疾病增加,生活压力使人的心理健康受到影响。同时人类的一些活动既可破坏生态平衡,导致环境污染,也可保护野生动物、治理荒漠、控制环境污染,促进生态平衡。所以,人是一个无时无刻不在与周围环境发生着关系的开放系统。人的基本目标是维持人体内外环境的协调和平衡,护理的主要功能就是帮助个体调整其内环境,去适应外环境的不断变化,以获得并维持身心的平衡及健康状态。

3.人的基本需求 人的基本需求是指个体为了维持身心平衡及求得生存、成长与发展,在生理和心理上的最低限度的需求。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Maslow)将人的基本需要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当人的需要得到满足时,个体就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健康状态,反之个体就会因失衡影响其生理功能或导致疾病。护理人员应满足护理对象的基本需要,使其处于最佳身心状态。

4.护理学中人的范围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其专业服务对象与服务范畴都在不断地扩展,护理服务对象已从单纯的患者扩大到了健康的人。护理服务范畴扩展到了个体、家庭、社区和社会四个层面。护理的最终目标不仅是维持和促进个人高水平的健康,更重要的是面向家庭和社区,最终达到提高整个人类社会健康水平的目标。(二)健康

拥有适当的健康状态既是人类的责任,又是人类的基本要求和权利。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是护理人员的天职,对健康和疾病的认识直接影响到护理人员的护理行为。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取代了生物医学模式,现代健康观发生了巨大变化。

世界卫生组织( WHO)在1948年给健康下的定义是:“健康不但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况与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一定义揭示了健康的本质。与以前的健康定义相比,它有以下几大优点:①指出了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②正确指出健康包括生理健康和心理健康两方面;③健康也包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把健康与人们充实而富有创造性的生活联系起来,即将健康放入人类社会的广阔背景中。可见健康已不仅是医务工作者的目标,而且是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1990年,WHO关于健康又提出了新概念,即“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而且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良好和道德健康”。健康不再是单纯的没有生理上的病痛与伤残,它涵盖了生理、心理、社会及道德健康。这一定义反映了人们对健康的认识已逐步超越生物医学模式的界限,并促进了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形成,也给现代护理学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三)环境

人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环境,环境与人相互作用,与人类的健康息息相关。

1.环境的定义与范围 人类赖以生存的周围一切事物称为环境。分内环境(包括生理环境和心理环境)和外环境(包括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1)内环境:内环境是指人体细胞所处的环境,包括人的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生理方面主要指人体的各个系统,如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心理方面则是指由于个体的先天遗传和后天成长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的心理状态。(2)外环境:外环境是指人体所处的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人类周围由阳光、空气、水、土壤及其他生物等因素组成的客观物质条件。社会环境是指人类在生活、生产和社会交往活动中形成的由政治、经济、文化、卫生服务以及生活方式等因素构成的各种关系和条件。

2.环境与人相互依存、相互作用 环境与人息息相关,、相互依存、相互作用,任何人都无法脱离环境而生存。随着现代社会高科技的发明和利用,人类对环境的开发、利用和控制能力大大提高。与此同时,资源的过度开发、生态失衡、空气与水污染、噪声污染、化学制剂的滥用等对人的健康造成了损害。在人类所患疾病当中,不少与环境中的致病因素有关。保护和改善环境是人类为生存和健康而奋斗的主要目标,早在19世纪南丁格尔就提出了护理与环境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因此,护理人员应掌握有关环境与健康的知识,为服务对象创造良好的休养环境以恢复和增进健康,并广泛宣传,做好环境保护的卫士。(四)护理

对护理的认识随着医学模式的发展以及社会所赋予护理的任务而不断变化。

1859年南丁格尔提出“护理的独特功能在于协助患者置身于自然而良好的环境下,恢复身心健康”。

1966年美国护理学家弗吉尼亚· 韩德森指出“护理的独特功能是协助个体(患病者或健康人)执行各项有利于健康或恢复健康(或安详死去)的活动。这些活动,在个人拥有体力、意愿与知识时,是可以独立完成的,护理也就是协助个人尽早不必依靠他人来执行这些活动”。

美国护士协会在1980年提出:“护理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现存的和潜在的健康问题的反应。”这个定义的内涵:①明确提出护理学是研究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限定了护理学是为人的健康服务的一门科学。②明确指出护理重视的是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而不是健康和疾病本身,这就明确了医疗专业和护理专业之间的区别。③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是多方面的,包括生理、心理、情感、社会等方面的反应,它是发生在整体人的身上。因此确定了护理的对象不是单纯的疾病,而是整体的人。④护理的任务是“诊断”和“处理”人类对健康问题的反应,因此,护士必须掌握护理程序这一工作方法。这个定义突出了护理的独立性和专业性,护理贯穿于人的整个生命过程。护士运用护理程序的科学方法来实现“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这四项基本职责,帮助生活在各种环境中的人与环境保持平衡,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五)四个基本概念的相互关系

人、环境、健康和护理四个基本概念是密切相关的,缺少其中的任何一个概念,都使护理不能成为独立的学科,且不能成为专业。人是四个概念的核心,其存在于环境中并与环境相互影响,当人的内外环境处于平衡,多层次需要得到满足时,人即呈现健康状态,而护理实践是围绕人的健康开展的活动,护理的任务就是帮助健康不佳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者维持健康。二、护理学的任务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类生活水平的提高,护理学的任务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965年6月修订的《护士伦理国际法》中规定:护士的权利与义务是保护生命,减轻痛苦,促进健康;护士的唯一任务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提高健康水平。会议明确规定了护理学的任务。1978年WHO也指出“护士作为护理的专业工作者,其唯一的任务就是帮助患者恢复健康,帮助健康人促进健康”。护理学的最终目标是保护全人类的健康,提高整个人类健康水平。

1.促进健康 促进健康就是帮助个体、家庭和社区发展维持和增强自身健康和安适的资源。这类护理实践活动包括教育人们对自己的健康负责、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解释改善营养和加强锻炼的意义、鼓励戒烟、预防物质成瘾、预防意外伤害和提供信息以帮助人们利用健康资源等。

2.预防疾病 预防疾病的目标是通过预防疾病达到最佳的健康状态。预防疾病的护理实践活动包括:开展妇幼保健的健康教育,增强免疫力,预防各种传染病,提供疾病自我监测的技术、评估机构及临床和社区的保健设施等。

3.恢复健康  恢复健康的护理实践活动是护理人员的传统职责,帮助的是患病的人,并从疾病的早期一直延伸到康复期。这类护理实践活动包括:为患者提供直接护理,如执行药物治疗、生活护理等;进行护理评估,如测血压、留取标本做各类实验室检查等;和其他卫生保健专业人员共同研讨患者的问题;教育患者如何进行康复活动;帮助疾病康复期的患者达到最佳功能水平。

4.减轻痛苦 这方面的护理实践活动涉及对各种疾病患者、各年龄段临终者的安慰和照护。包括帮助患者尽可能舒适地带病生活,提供支持以帮助人们应对功能减退、丧失,直到安宁的死亡。护理人员可以在医院、患者家中和其他卫生保健机构如临终关怀中心开展这些护理实践活动。三、护理学的性质与范畴

护理学属于生命科学,其研究范畴广泛,涵盖了人类健康与疾病的各个领域,包含理论和实践两大体系。(一)护理学的理论范畴

1.护理学的研究对象 护理学研究的对象随学科的发展而不断变化。从研究局部病灶到整体的患者,从研究患者到健康的人,从研究个体的人到群体的人。

2.护理学专业知识体系与理论架构 自20世纪60年代后,护理界开始致力于发展护理理论与概念模式,如1961年奥兰多(Orlando IJ)提出了科学的护理工作方法——护理程序,奥瑞姆提出了自护模式,纽曼提出了健康系统模式,罗伊提出了适应模式等。这些理论用于指导临床护理实践,对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护理服务起到了积极作用。

3.护理学与社会发展的关系 纵观护理学的发展史,社会对护理学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护理的服务对象、服务范围以及目标均发生了巨大变化,如由于社会、医学科学的发展,老年人口增多、慢性病患者增加,使社区护理迅速发展,护理学从一门从属学科成为医学科学领域独立的学科。计算机的应用,使护理工作的效率得到提高,使护理管理自动化、,护理专业网络化。

4.护理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的形成 护理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等多学科相互渗透,在理论上相互借鉴,在技术上相互促进,在方法上相互启迪,形成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如护理社会学、护理心理学、护理伦理学、口腔护理学、外科护理学等。随着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护理学科必将进一步分化和发展,产生更多的交叉学科和分支学科,从而在更大范围内促进护理学科的发展。(二)护理学的实践范畴

1.临床护理 临床护理以患者为对象,其内容包括基础护理和专科护理。(1)基础护理:是专科护理的基础,是指应用护理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结合患者的要求,来满足患者的基本需要。如饮食护理、排泄护理、病情观察等基本护理技能。(2)专科护理:以护理学和相关学科理论为基础,结合临床各专科患者的特点和诊疗要求,为患者提供身心整体护理。如重症护理、急救护理、康复护理及各专科护理等。

2.社区护理 社区护理的对象是一定范围内的居民和社会群体,其主要工作场所包括卫生所、学校、工厂及各种民间团体等。通过社区卫生服务、心理卫生服务及与预防保健活动有关的活动等,直接对社区内的个体、家庭和群体进行护理,以改变人们对健康的态度,帮助人们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全民健康水平的提高。

3.护理管理 通过运用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护理工作的诸多要素——人、财、物、时间、信息进行科学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以培养护理人员良好的护理品质,提高护理工作的效率和效果,让患者得到更优质的服务。

4.护理教育 以护理学和教育学理论为基础,有目的地培养护理人才,以适应医疗卫生服务和护理学科发展的需要。护理教育一般分为基础护理教育、毕业后护理教育和继续护理教育。基础护理教育包括中专教育、大专教育和本科教育;毕业后护理教育包括规范化培训、研究生教育;继续护理教育是对从事实践工作的护理人员,提供以学习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为目的的终生性在职教育。

5.护理科研 护理科研即用科学的方法探索未知,回答和解决护理领域的问题,直接或间接地指导护理实践的过程。运用观察、科学实验、调查分析等方法揭示护理学的内在规律,促进护理理论、知识、技能的更新。四、护理工作方式

护理工作方式,即在护理实践过程中,护理人员的组织形式和工作任务的分配方式。常用的护理工作方式包括以下五种。(一)个案护理(case nursing)

个案护理是指由专人负责实施个体化护理,即一名护理人员负责一位患者全部护理的工作方式。护士负责完成其全部护理内容,责任明确,能全面掌握患者情况,及时发现并满足患者需要。这种方式主要用于病情严重、病情变化较快、护理服务需要量较大,需要24小时监护的患者,如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冠心病监护治疗病房(CCU)等护理单元的患者及多器官功能障碍、器官移植、大手术后或危重抢救的患者等。但对护士要求较高,耗费人力,不适合所有患者的护理。(二)功能制护理(functional nursing)

功能制护理是一种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模式,以完成各项医嘱和常规的基础护理为主要工作内容,将日常工作任务依工作性质机械地分配给护理人员,护士被分为“巡回护士”“治疗护士”“办公室护士”“生活护理护士”等班次来完成护理服务。这是一种流水作业的工作方法,护士分工明确,易于组织管理,节省人力;以完成医嘱和执行常规为主要工作内容,以工作内容为中心分配其任务。但护士工作机械,与患者交流少,较少考虑患者心理、社会需求,对患者的全面情况也难以掌握。(三)小组护理(team nursing)

小组护理是以分组护理的方式对患者进行整体护理。护士分为小组进行护理活动,一般每个护理组(3~5位护士)分管一组患者(10~20位)。小组成员由不同级别的护理人员构成,组长制定护理计划和措施,由其他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患者的护理。各级护士各负其责,病房护理小组的成员可以同心协力,有较好的工作气氛;护理工作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有条理性;新护士分配到病房工作时不至于因不熟悉而引起情绪紧张。但由于每个护理人员没有确定的护理对象,会影响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整个小组的护理工作质量受小组长的能力、水平和经验的影响较大;也可能因对患者护理过程的不连续以及护理人员交替过程中的脱节,而影响护理质量。(四)责任制护理(primary nursing)

责任制护理是以疾病为中心的护理转向了以患者为中心的护理,由责任护士和辅助护士按照护理程序的工作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护理。要求责任护士从患者入院到出院均实行8小时在班,24小时负责。由责任护士评估患者情况、制定护理计划、实施护理措施及评价护理效果,辅助护士按责任护士的计划实施护理。这种护理方式使护士增强了责任感,真正把患者作为“我的患者”,能以患者为中心,掌握患者的全面情况。患者增加了安全感,具有护士是“我的护士”的归属感,使护患关系更加密切了。但这种护理方式文字记录书写任务多,人员需要也多,要求对患者24小时负责难以实现。(五)综合护理(modular nursing)

综合护理是一种通过最有效地利用人力资源、最恰当地选择并综合应用上述几种工作方式,为服务对象提供既节约成本,又高效率、高质量的护理服务方式。它是针对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责任制护理存在要求合格护理人员的数量较多和经费开支较大的特点而改进的一种新的护理方式。这种护理方式在20世纪90年代传进我国,在美国护理专家的帮助下形成了整体护理(synthesis nursing)的新方式。整体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以护理程序为基本框架,根据患者身心、社会、文化的需要,提供适合患者需要的最佳护理。

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各医疗机构可根据机构特点和资源配备情况,选择符合自身特点的护理工作方法和流程,最终目标是促进患者康复,维持其最佳健康状态;根据患者需要,加强对护理人员的培训;要求明确不同层次人员与机构的职责与角色;既考虑了成本效益,又为护士的个人发展提供了空间和机会。但这种方式在我国目前的医疗卫生管理体制下,很难真正实施。

以上各种护理工作方式是有继承性的,新的工作方式是在原有工作方式基础上的改进和提高。每一种护理工作方式,在护理学的发展历程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复习思考

1.护理学基本概念的内容?

2.结合健康与疾病的关系,说明人应该如何保持最佳的健康状态?

3.比较各种护理工作方式的优缺点。扫一扫,知答案模块二护士与患者扫一扫,看课件【学习目标】

掌握护士和患者的权利和义务、患者在角色适应中的问题、建立良好护患关系对护士的要求。

熟悉现代护士应具备的素质和行为规范、影响患者角色适应的因素、护患关系的性质和类型。

了解护士和患者角色特征、护患关系的发展过程、影响护患关系的因素。

案例导入

病人李某,男,70岁,因患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呼吸困难、发绀入院。作为责任护士的小李立即安排床位,并将床头抬高70°~80°为其安置端坐卧位,并给以吸氧。待李某病情缓解后为其介绍住院环境及同室病友,讲解哮喘发作的原因及主要注意事项,为其制定护理计划。

思考:护士小李体现了护士的哪些角色功能?该患者在住院治疗期间有何权利及义务?项目一角色一、角色的基本概念

角色原为戏剧舞台上演出用语,指剧本中的人物。后被广泛应用于分析个体心理、行为与社会规范之间的相互关系中,成为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个专业术语,其含义是指社会关系中不同位置上的行为类型和行为模式,是对某特定位置的行为期待与行为要求,是一个人在多层面、多方位的人际关系中的身份和地位。(一)角色概念

角色是一个人在某种特定场合下的义务、权利和行为标准。角色是人们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社会地位、身份。每个角色的体现都是在同与之相关的角色伙伴发生互动关系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例如:护士角色只有在与之相关的医生、病人的角色伙伴发生互动关系中体现出护士角色的权利和义务。(二)角色扮演

1.角色期待 又称角色期望,社会期望或要求其中某一角色做出的某些应有的行为方式。即社会对处于一定社会地位的角色的权利和义务的规范,是角色行为的依据。其内涵包括信仰、期望、主观的可能性、权利与义务的行使等。角色期待的主要功用在于使角色行使者明白其权利与义务,也即角色的学习。

2.角色领悟 也称角色认知,角色认知是指角色扮演者对社会地位、作用及行为规范的实际认识和对社会其他角色关系的认识。角色认知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角色规范的认知,二是对角色评价的认知。

3.角色行为 又称为角色实践,是指在角色概念、角色期望基础上,实现自己所扮演的角色的行为。角色实现的过程,也就是主体对环境的适应过程。由于个体不同表现出来的角色行为也不同。

4.角色转变 不同的角色对个体有不同的体力、心理要求和社会需求,而这些不同对多同时担任几种角色或即将担任新角色的个体来说,需要角色转变的过程。个体承担并发展一种新角色的过程就是角色转变。它是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在此过程中个体必须改变个人的情感、行为以符合社会对个体的角色期望,最终有效地完成角色转变。

5.角色紧张 在现代社会中,由于社会结构和社会分工的复杂,使得人们要同时扮演好几个角色。例如,一位男士,在家中是丈夫、父亲,在医院是医生,是其他医生的同事,在其他时间,他还有好多朋友,是医师协会的成员,还是某电大的学员等。这样,众多角色就集中在他一个人身上,构成了一个角色丛。在这个角色丛中,每个角色都有一套行为规范,要求角色者去履行,于是这位男士就可能出现顾此失彼的现象,他就会在时间和精力上感到紧张,这就是所谓的角色紧张(也称角色超载)。角色紧张是由许多角色同时对一个人提出各自的角色要求造成的。

6.角色冲突  当一个人扮演一个角色或同时扮演几个不同的角色时,由于不能胜任,造成不合时宜而发生的矛盾和冲突,称角色冲突。角色冲突大体可以分为两类:角色间冲突和角色内冲突。(1)角色间冲突:是指一个人所担任的不同角色之间发生的冲突,是由于角色紧张造成的。例如:一个男人在家对父母要尽孝道,要照顾妻儿,在外是公司的主管,要对上司对下属负责。当父母生病需要在身边照顾,儿子需要学业上的辅导,公司又有紧急任务时,就产生了角色冲突。(2)角色内冲突:是指同一个角色,由于社会上人们对于其期望与要求的不一致,或者角色承担者对这个角色的理解不一致,而在角色承担者内心产生的一种矛盾与冲突。角色内冲突往往是由角色自身所包含的矛盾造成的。例如:作为母亲,更多的是关心照顾子女,但是当子女有过失又必须管教,这就出现了角色内冲突。二、角色的特征

1.角色是由个体完成的 角色是人们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地位、身份,例如:护士、医生、工人、农民。只有个体存在的情况下,才会拥有某一角色。而社会对每一个角色都有角色期待,如学生要有学生行为准则,医生有医生的形象。

2.角色是通过互动得以实现的 任何角色在社会活动中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是在同与之相关的角色伙伴发生互动关系过程中产生的。例如护士的角色,必须在与医生、病人、病人家属等角色发生互动关系的过程中才能表现护士的角色义务、权利和行为。

3.角色是可以互相转换的 角色的获得是个体社会化的结果。每个人在社会上的一切行为都与各自特定的角色联系,社会要求每个人履行自己的角色行为。例如:母亲要照顾婴儿。每个人在一生中会获得很多的角色,在不同的时间、空间里会同时扮演很多不同的角色。一个人可能担任过儿子(女儿)、学生、父亲(母亲)、上司、下属等角色。项目二护士角色

护士角色是社会所期望的适于护士的行为,是指从事护理职业的个体所应具有的角色人格和职业行为模式。由于科技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对健康的重视,护士的角色及功能范围不断扩大及延伸,对护士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一、历史上护士的角色

护士最初的民间角色,就像慈祥、无微不至的“母亲”对孩子的呵护。中世纪时期由于宗教的兴起,护理工作从家庭开始走向社会,从事照顾患者的人多为宗教的教徒,其中修女是从事护理工作的主体。16~19世纪是护理发展的黑暗时期,从事护理的人往往是出身低微、道德不好的妇女,这些人地位低下,收入菲薄,如同仆人。从母亲、修女到仆人的形象,这种看法至今仍影响着人们对护士的认识和理解,同时也反映了护理早期的发展状况,此时护士的职业形象尚未形成。直到19世纪中叶南丁格尔首创护理专业开始,护士的角色形象才逐渐清晰起来。护士作为一种社会角色,要能够运用护理程序履行“促进健康、预防疾病、恢复健康、减轻痛苦”的基本职能,以满足社会对护士的角色期待。二、现代护士的角色

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科学技术、医学与护理学的发展,护士的角色不断扩展而且发生着根本的变化。护士的专业角色可概括如下。

1.照顾者(care-giver) 这是护士最基本又最重要的角色,当人们因疾病等原因不能自行满足基本需要时,护士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如维持呼吸、供给营养、协助排泄、心理疏导、健康教育等,帮助护理对象满足基本需要。

2.计划者(planner) 护士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收集护理对象的生理、心理、社会等相关资料,评估其健康状况,找出其健康问题,为其制定系统、全面、整体的护理计划并实施,促进护理对象尽快康复。在这个过程中要求护士具有敏锐的观察分析能力和果断的决策能力。

3.管理者(manager) 为了更好地开展护理工作,护士需对日常工作进行有计划的组织、协调与控制,以合理利用各种资源,提高工作效率,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同时,护理管理人员还需与医院的其他管理人员共同完成医院的管理工作。

4.代言人(advocate) 护士是患者权益的维护者,有责任解释并维护患者的权益不受损害或侵犯,是患者的代言人。同时,护士还需评估有碍全民健康的问题和事件,提供给医院或卫生行政部门作决策时参考,此时,护士又成为全民健康利益的代言人。

5.教育者(educator) 护士的教育者角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对护理对象健康知识的教育和指导,提供有关信息,促进和改善人们的健康态度和健康行为;二是对实习护士生和新护士的教育培养,帮助他们进入护理工作领域,发挥其护理专长。培养新一代护士也是护理事业延续和发展的需要。

6.协调者(coordinator) 护士在工作中需要与有关人员进行联系与协调,维持一个有效的沟通网,使诊断、治疗、护理工作得以协调进行,保证护理对象获得最适宜的整体医护照顾。在社区护理中,卫生保健工作的涉及面更广,护士更需加强与社会各机构及相关人员的协调与配合。

7.咨询者(counselor) 护士通过解答患者的问题,提供有关信息,给予情感支持、健康指导等,解除患者对疾病及健康问题的疑虑,使患者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健康状况,并采取有效的措施。

8.研究者(researcher) 护理事业的发展、质量的提高都与护理科研密不可分。护士在临床护理工作中,针对护理工作相关的一系列问题和现象,要善于发现问题,以系统的方法解决问题,验证和提炼现有的知识及产生新知识,并总结和推广研究成果,从而指导实际工作。

当今社会对护士的角色需要越来越多。为实现角色期待,护士应该加强角色学习,更好地完成角色功能。

知识链接高级实践护士

国际护理协会定义高级实践护士(Advanced Practice Nurse,APN)为一名注册护士,他/她拥有深厚的专科知识、复杂的决策能力及扩展临床实务的才能。他/她的特征受他/她所处的国家或地区执业条件的影响。美国护士协会认为APN应有研究生学历,这些APN为受照顾者进行全面健康评估,显示高度的自主,拥有专家型知识及技巧,能诊断和处理个人、家庭及社区存在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三、护士的权利与义务(一)护士的权利

1.享有获得物质报酬的权利 护士执业,有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取工资报酬、享受福利待遇、参加社会保险的权利。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克扣护士工资、降低或者取消护士福利。

2.享有安全执业的权利 护士执业,有获得与其所从事的护理工作相适应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服务的权利。从事直接接触有毒有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