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1 17:16:54

点击下载

作者:张振香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护理管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护理管理学(第3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护理管理学/张振香主编.—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8

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护理专升本)规划教材

ISBN 978-7-117-26138-8

Ⅰ.①护… Ⅱ.①张… Ⅲ.①护理学-管理学-成人高等教育-升学参考资料 Ⅳ.①R47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8)第039347号人卫智网 www.ipmph.com 医学教育、学术、考试、健康,购书智慧智能综合服务平台人卫官网 www.pmph.com 人卫官方资讯发布平台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护理管理学第3版

主  编:张振香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9年5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6138-8

策划编辑:穆建萍

责任编辑:王洁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编者

纸质版编者名单

数字负责人 刘彦慧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 俊/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马伟光/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孔繁莹/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冯志仙/树兰(杭州)医院    

刘 佳/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刘彦慧/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李 艳/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杨秀木/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

沈 勤/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张振香/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陈 静/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陈翠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周彩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秦元梅/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编写秘书 陈 静/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数字秘书 李 艳/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在线课程编者名单

在线课程负责人 刘彦慧

编 者(以姓氏笔画为序)

马伟光/北京协和医学院护理学院 

孔繁莹/哈尔滨医科大学护理学院 

冯志仙/树兰(杭州)医院    

刘 佳/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刘彦慧/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刘璟莹/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李 艳/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李雅楠/河南省人民医院     

杨秀木/蚌埠医学院护理学院   

杨静雯/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沈 勤/浙江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张振香/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陈 静/郑州大学护理学院

陈翠萍/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周彩峰/河南省妇幼保健院

钟 远/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钟 远/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段 霞/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姜金霞/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贺学敏/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秦元梅/河南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

高 瑜/长治医学院附属和平医院

曾 莉/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

在线课程秘书 李 艳/天津中医药大学护理学院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专本共用)第四轮修订说明

随着我国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和医学教育改革的深入推进,我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机遇。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到的“健康中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实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落实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医教协同深化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改革的意见》等相关文件精神,推进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课程体系及教材体系的改革和创新,探索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教材建设新模式,经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人民卫生出版社共同决定,于2017年3月正式启动本套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专本共用)第四轮修订工作,确定修订原则和要求。

为了深入解读《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中“大力发展继续教育”的精神,创新教学课程、教材编写方法,并贯彻教育部印发《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文件,经评审委员会讨论决定,将“成人学历教育”的名称更替为“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并且就相关联盟的更新和定位、多渠道教学模式、融合教材的具体制作和实施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探讨并达成共识。

本次修订和编写的特点如下:

1.坚持国家级规划教材顶层设计、全程规划、全程质控和“三基、五性、三特定”的编写原则。

2.教材体现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专业特点。坚持了医药学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非零起点性、学历需求性、职业需求性、模式多样性的特点,教材的编写贴近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教学实际,适应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社会需要,满足了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岗位胜任力需求,达到了教师好教、学生好学、实践好用的“三好”教材目标。

3.本轮教材从内容和形式上进行了创新。内容上增加案例及解析,突出临床思维及技能的培养。形式上采用纸数一体的融合编写模式,在传统纸质版教材的基础上配数字化内容,以一书一码的形式展现,包括在线课程、PPT、同步练习、图片等。

4.整体优化,本轮修订增加3个品种,包含我国新兴学科以及护理临床操作技能,以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培养目标与需求。

本次修订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专本共用教材共19种,将于2018年出版。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护理学专业(专科起点升本科、专本共用)第四轮教材目录*注:1.为护理学专业专科、专科起点升本科共用教材2.本套书部分配有在线课程第四届全国高等学历继续教育规划教材评审委员会名单

顾  问 郝 阳 秦怀金 闻德亮

主任委员 赵 杰 胡 炜

副主任委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龙大宏 史文海 刘文艳 刘金国 刘振华 杨 晋

佟 赤 余小惠 张雨生 段东印 黄建强

委   员(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昆华 王爱敏 叶 政 田晓峰 刘 理 刘成玉

江 华 李 刚 李 期 李小寒 杨立勇 杨立群

杨克虎 肖 荣 肖纯凌 沈翠珍 张志远 张美芬

张彩虹 陈亚龙 金昌洙 郑翠红 郝春艳 姜志胜

贺 静 夏立平 夏会林 顾 平 钱士匀 倪少凯

高 东 陶仪声 曹德英 崔香淑 蒋振喜 韩 琳

焦东平 曾庆生 虞建荣 管茶香 漆洪波 翟晓梅

潘庆忠 魏敏杰

秘书长 苏 红 左 巍

秘  书 穆建萍 刘冰冰前 言

海尔首席执行官张瑞敏说:“管理无小事。”任何管理都是这样,护理管理由于直接涉及人的健康与生命,更是如此。因而,护理管理者学习一些管理知识和理论,掌握必需的管理方法和技巧,对于更好地履行自己的职业责任极为重要。本版《护理管理学》应该能为广大护理管理者提供这种帮助。

本教材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十三五”规划教材的编写要求,领会国家教学改革精神,以护理专业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为基础的教材编写修订思路,在第2版《护理管理学》教材使用项目教学任务驱动的编写模式基础上,汲取其他护理管理学教材的精华,结合护理学的发展、高等学历继续教育的特点,以学生实用和够用为主导,增加内容的趣味性,图文结合,并提高案例和实训的比例,尝试数字化资源建设,进行创新修订。与第2版教材相比,本版教材具有如下特点:

1.本书为第2版《护理管理学》教材的再版,本次编写在原有基础上进行了大约30%内容的修订,注重引入新的学科内容,增加PPT、同步练习等数字化资源建设,追踪前沿的理论、方法、技术和数据,体现“新”的时代性。为了启发读者阅读和提高临床分析思维能力,特将案例解析放置于融合部分,扫描二维码即可查看。同时从管理职能的角度出发,将章节顺序和内容进行了重新的调整,本书包括绪论、管理理论与原理、计划、组织、领导、激励、控制、护理人力资源管理、护理质量管理、护理风险管理与危机管理、护理经济管理、护理信息管理、护理工作中的法规与制度共计十三章。

2.教材编写与修订强调两个方面:一是理论性,本书特别精选并整理了在护理管理中常用的经典管理理论,以及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二是实用性,学生学习《护理管理学》课程之后,不仅掌握护理管理的理论知识,同时具备一定的护理管理能力,教材内容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

3.图文并茂,为了使描述的内容更加清晰,尽量附上图、表,增加内容的直观性。

本教材主要供护理学专业高等学历继续教育专升本层次使用,也可供医疗机构护理管理人员培训以及临床护理管理人员自学使用,并可作为护理管理学教师的参考用书。

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编委们付出了辛勤劳动,编委所在单位给予了大力支持;郑州大学护理学院魏万宏教授在教材编写中给予了大力支持和帮助;人民卫生出版社给予了大力支持和指导。在此,编写团队对所有关心和支持本教材编写的单位、专家和同行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同时,本教材参考和引用了国内外相关文献与最新研究成果,谨向各位作者致以诚挚的谢意!

尽管我们在编写过程中投入了极大的热情和精力,但由于编者水平所限,编写时间紧迫,书中难免有不妥之处,敬请广大读者谅察并指正,以期日臻完善。张振香2018年3月第一章 绪论

学习目标

掌握 管理、管理学、护理管理学的相关概念;管理、护理管理的职能和对象。

熟悉 护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了解 管理思想与理论的发展;护理管理的发展趋势。案例1-1王某是某医院一名护理骨干,从大学毕业到这家医院心内科,一干就是10年,勤勉刻苦,兢兢业业,亲力亲为,从护理组组长到科室总带教,再到病区护士长,她都是科室里业务能力最强、护理工作做得最到位的人。对于科室的危重患者,她总能及时发现患者的病情变化,在组织抢救的过程中她思维敏捷,安排周密,技术过硬,赢得了同事们的一致好评。她坚信技术过硬是护士长最基本的素质,是使属下信服、医生尊重、支持她管理工作的最重要的条件,在她的带领下,她们科室连年被评为优秀科室。鉴于她的优秀表现,最近她被破格提拔为护理部副主任。思考:1.你认为王某当上护理部副主任之后,她的管理职责与过去相比有哪些变化?2.你认为王某要想胜任护理部副主任的工作,哪些管理技能是最重要的?

自从有了人类分工就有了管理活动,进而产生了管理思想。管理活动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管理思想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日臻完善。不同民族尽管生活习惯、文化传统各不相同,但却产生了许多相同或相似的管理思想。为了更好地指导管理实践,管理思想逐渐发展为管理理论,进而形成了管理学科。把管理理论应用于不同的管理实践,便诞生了许多应用性管理学科,护理管理学便是其中之一。第一节 管理与管理学一、管理概述(一)管理的概念

管理活动历史悠久,但究竟什么是管理,中外管理学家在不同的时期,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对管理给出了不同的定义。“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勒(Frederick Winslow Taylor)认为,“管理就是确切地了解你希望工人干些什么,然后设法使他们用最好、最节约的方法完成它”;“管理过程之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管理活动,是指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被誉为“管理理论之母”的管理理论大师玛丽·帕克·福莱特(Mary Parker Follett)把管理描述为“通过其他人来完成工作的艺术”;赫伯特·亚历山大·西蒙(Herbert Alexander Simon)则认为,“管理就是决策”;我国学者周三多等人认为,“管理是指组织中的活动或过程:通过信息获取、决策、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和创新等职能的发挥来分配、协调包括人力资源在内的一切可以调用的资源,以实现单独个人无法实现的目标”。

相关链接 管理的其他定义

沃伦·普伦基特(Warren Plunkett)和雷蒙德·阿特纳(Raymond Attner)认为,管理者就是“对资源的使用进行分配和监督的人员”,而管理就是“一个或多个管理者单独和集体通过行使相关职能和利用各种资源来制订并达到目标的活动。”

管理学教授斯蒂芬·罗宾斯(Stephen Robbins)等人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这一术语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起并且通过其他人来切实有效完成活动的过程。”

现代管理大师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对管理的定义是,“管理就是设计并保持一种良好环境,使人在群体里高效率地完成既定目标的活动。”“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Peter Drucker)认为,“管理就是界定企业的使命,并激励和组织人力资源去实现这个使命。界定使命是企业家的任务,而激励与组织人力资源是领导力的范畴,二者的结合就是管理。”

上述观点对管理的解释实际上都是从不同的角度去认识管理,各自强调了管理的不同侧面,或者是同一意思的不同表达,或者是对管理用不同方式给予解释。综合上述观点,管理(management)是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内部资源进行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控制,促进其协调配合,发挥人的积极性,以取得最大组织效益的动态过程。见图1-1。图1-1 管理过程(二)管理的对象

管理的对象是管理的客体,即管理者实施管理活动的对象。管理的对象主要包括人、财、物、时间、信息、技术、空间等要素,其中人是管理活动中最重要的管理对象,信息是管理的核心要素,时间由于其具有不可逆性,是最稀有珍贵、最特殊的资源。

1.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作为管理对象是指被管理的生产人员、技术人员以及下属管理人员。对人的管理主要涉及人员任用、工作评价、人力开发等,从长远发展来看,还应包括预备劳动力的培养教育。人是社会系统中最基层的子系统,是社会和任何组织的细胞,高效能的管理应该使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人所长。

2.财力资源

财力资源包括经济和财务,是一个组织在一定时期内所掌握和支配的货币数量和物质资料的价值表现。对财力应该按经济规律进行有效管理,使用有限资金,确保组织目标顺利完成。

3.物力资源

物力资源指组织所掌握和支配的设备、仪器、材料、能源、产品及各类物资。高效能的管理应该使物尽其用,提高各类物资的利用率和产出率,提高其在单位时间内创造价值的能力,并尽量降低物资消耗。

4.时间资源

时间是物质存在的一种客观形式,是不可再生的特殊资源。由于时间具有单向性、不可储存性等特点,因而对时间的有效利用和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效能的管理应该努力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做出更多有价值的业绩。

5.信息资源

信息是具有一定价值的新内容、新知识、新消息。在任何管理过程中,信息是不可缺少的要素,是进行正确决策、提高管理效率的基本前提和重要依据。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资源对于管理活动来说意义更为重大。

6.技术资源

技术资源指组织占有的新技术和新方法。技术管理包括新技术和新方法的研发、引进、保管和使用,以及各种技术标准、使用方法的制定与执行等。在知识经济高速发展的社会,技术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组织的核心竞争力,对组织的兴衰成败有直接影响。

7.空间资源

从资源角度来说,空间资源包括高度资源、环境资源和物质资源。空间是运动的存在和表现形式。管理者要重视空间资源的研究对象、范围、内容以及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进行空间控制,节省空间成本,有效利用空间,提高管理效率。(三)管理的职能

管理职能(management functions)是管理或管理者所应发挥的作用或承担的任务,是管理活动内容的理论概括。20世纪50年代中期,美国管理学家哈罗德·孔茨(Harold Koontz)和西里尔·奥唐奈(Cyril ODonnell)提出管理职能包括计划、组织、人力资源管理、领导和控制五个方面。

相关链接 管理职能

1.计划 在管理学中计划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基于组织的现状和管理者的理念和期望,为组织的未来发展设置方向、确定目标、选择方案、制订策略的谋划活动;二是指对组织的未来发展所做出的规划和安排,也就是通过上述谋划活动所形成的结果。

2.组织 在管理学中组织也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从静态方面来说,组织是指由相关人员为了完成预定目标而组成的机构;从动态方面来说,组织是指为了实现预定目标对组织所占有的各类资源进行利用、开发、整合的活动和过程。

3.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管理是管理的核心职能,管理者根据组织管理内部的人力资源需要情况进行合理的选人、育人、用人、评人和留人。目的是确保组织任务的顺利完成。这一职能已经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管理学科分支。

4.领导 领导是指管理者利用组织赋予的权力和自身的影响力,指挥、指导、协调下属及相关人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5.控制 控制是指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实现,根据原有计划和标准对计划实施状况进行监督、检查和调整的管理活动。

计划是实施控制、实现目标的依据,组织和控制是实施计划、实现目标的保证,人力资源管理和领导是实施计划、实现目标的手段。五项职能相互联系、相互影响,互为条件,共同发挥作用。本教材将在后面章节中逐一介绍各项职能。另有学者认为,管理除了具有上述诸项职能以外,信息获取、决策、创新等也是管理的职能。(四)管理的基本特性

1.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管理具有二重性,即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管理的自然属性是指与生产力、社会化大生产相联系的属性;管理的社会属性是指与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相联系的属性。

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相互联系、相互制约。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不可能孤立存在,总是存在于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中;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不可能脱离管理的自然属性而存在,否则,它就成为没有内容的形式。另一方面,管理的自然属性要求具有一定社会属性的组织形式和生产关系与其相适应;同时,管理的社会属性也必然对管理的方法和技术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

2.管理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管理的普遍性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其一,自从有人类分工,人类活动的一切领域都普遍存在着管理活动。其二,管理的基本原理和原则在人类活动的任何领域都普遍适用;管理的特殊性是指在各种管理活动中,不存在一种普遍适用的、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具体的管理方式和方法必然受到组织所处的客观环境的影响。

管理的普遍性寓于管理的特殊性之中,管理的特殊性中包含着管理的普遍性。尽管不同组织、不同时间管理的方式和方法各不相同,但所有的管理活动中都存在着普遍适用的管理原理;尽管所有的管理活动中都蕴含着普遍适用的基本原理和原则,但不同组织、不同时间管理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则各具特色。

3.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管理的科学性是指管理原理、原则和基本方法是人们在实践基础上认识,并经过实践验证的理性认识。同时,人们还可以利用这些原理、原则和基本方法来指导下一步的管理实践;管理的艺术性是指管理者能够灵活、富有创造性地运用管理原理、原则和方法来达到管理目的的才能和技巧。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相互依赖、相辅相成。管理的科学性揭示了管理活动的规律,反映了管理的共性。管理的艺术性则强调了管理方式和方法的丰富多彩,反映了管理的个性;管理的科学性是管理艺术性的前提与基础,管理的艺术性则是管理的科学性在具体管理实践中的应用和表现。

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从不同方面体现出管理的要求,如果仅仅强调管理的科学性或管理的艺术性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管理走向偏颇。最有效的管理应该是将管理的科学性与艺术性有机结合起来。二、管理者(一)管理者的概念

管理者(managers)是管理活动的主体,在管理中起主导作用。他们利用组织制度所赋予的权力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被管理者的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目标。管理者具有三个基本特征:①拥有制度规定的权力;②拥有必要的管理职能;③既是一定职位的代表,又是本组织权力和利益的化身。

相关链接 管理者角色

经理角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加拿大管理学大师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zberg)将管理者角色分为3类10种。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 人际关系角色产生于组织的正式权力,是指管理者在处理与组织成员和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关系时所扮演的角色。该类角色又包括代表人、领导者和联络者3种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 信息传递角色是指为了能够顺利地完成工作,管理者要确保与其一起工作的人具有足够的信息。管理者既是组织的信息传递中心,又是信息传递渠道。该类角色具体又包括监督者、传播者和发言人3种角色。

3.决策方面的角色 决策角色是指管理者要处理各类信息,并得出结论,形成决策。该类角色具体又包括企业家、协调者、资源分配者和谈判者4种角色。(二)管理者的分类

根据管理者在组织中所处的位置不同,管理者可以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3个层次。基层管理者的主要职责是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人员,保证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计划和指令,侧重于作业计划的制订与实施;中层管理者承上启下,主要职责是正确领会高层的指示精神,创造性地结合本部门的工作实际,有效指挥各基层管理者开展工作,侧重于中期计划、内部管理性计划的制订与实施,同时指挥、监督基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高层管理者负责确定组织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战略,侧重于沟通组织与外部的联系,决定组织的大政方针,同时指挥、监督中层管理者的管理工作,考核他们的工作业绩。(三)管理者应具备的技能

美国著名管理学家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于1955年在《高效管理者的三大技能》一文中提出,不同层次的管理者必须具备与之相应的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

技术技能指使用某一专业领域内有关的工作程序、技术和知识来完成组织任务的能力。例如管理工程师、会计师、医师等专业人员的管理者必须掌握相应的技术技能,强调内行领导。技术技能可以通过接受正规教育获得,也可以从工作实践中获得。

2.人际技能

人际技能是与人共事、理解他人、激励他人、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任何管理者都必须与人打交道,都必须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要善于沟通,并能及时避免或化解冲突。

3.概念技能

概念技能是指能够洞察组织与环境相互影响的复杂性,对各种信息进行分析、判断、抽象、概括,并迅速做出决断的能力。概念技能具体包括分析综合能力、识别能力、创新能力、抽象思维能力、战略思考及执行能力等。

不同管理层次对三种技能的要求不同,见图1-2。对于需要直接指导、检查作业人员的基层管理者来说,技术技能非常重要。对于需要把握组织方向、制定组织发展战略、进行重大决策的高层管理者来说,概念技能最为重要。随着管理层次的上升,对技术技能的要求逐渐减弱,而对概念技能的要求逐渐增强。无论是哪个层级的管理者都需要一定的人际技能,但管理者的层级不同,人际技能的侧重点有所不同。基层管理者主要是取得作业小组成员的合作,中层管理者侧重于部门内外的联系与沟通,高层管理者则侧重于组织内外和组织内部门之间人员的沟通与联络。图1-2 各种管理层次所需要的管理技能比较

相关链接 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与时间分配

美国管理学家弗雷德·卢桑斯(Fred Luthans)和他的同事经过对数百名管理者的管理活动进行研究,发现管理者的管理活动一般分为四大类:①传统的管理,即从事计划、组织、决策和控制方面的活动;②人际沟通活动,即处理内部人际关系,进行内部信息沟通;③人力资源管理,即对组织内部人员进行激励、训练和安置等;④社交联络活动,即与组织外部相关人员的社会交往,参与包括政治活动在内的社会活动。

同时,卢桑斯把管理者分为3类,即成功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和一般的管理者。成功的管理者是指在组织中职位晋升较快的管理者;有效的管理者是指工作业绩好,且受下属赞同和支持的管理者;既不是成功的管理者,又不是有效的管理者,则称为一般的管理者。

研究结果发现,3种类型的管理者平均花在传统管理、人际沟通、人力资源管理和社交4项活动中的时间不同,成功的管理者与有效的管理者所关注的工作重点差异也很大,见表1-1。表1-1 管理者的活动时间分配

可见,社交联络活动对成功管理者的贡献最大,人力资源管理贡献最小,说明社交技能对于管理者谋求职位晋升起着重要作用;人际沟通对有效的管理者贡献最大,社交联络贡献最小,说明若想在工作中卓有成效,管理者就必须培养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使自己成为一个开放型的管理者。三、管理学概述(一)管理学的概念

正如前文所述,自从有人类分工就有了管理活动。随着管理活动的逐步深入,人们产生了越来越丰富的管理思想。当管理思想丰富和发展到一定程度,人们就开始对这些思想进行系统分析和理性思考,于是便产生了管理学科。所以,管理学是为了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需要,伴随着管理思想的丰富和发展而诞生的。作为一门学科,管理学形成于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以后逐渐完善,近几十年又进入了快速发展期。

管理学(science ofmanagement)是系统研究管理活动普遍规律、基本原理和一般方法的科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互交叉而产生的边缘性、综合性学科。管理学研究的目的是,如何在现有条件下通过更为合理地组织和配置人、财、物等所能利用的资源,提高劳动效率和生产力水平。

管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特点。管理学综合运用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数学、运筹学、系统论、控制论、统计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和方法,以多个领域的管理实践为基础,因而具有广泛的综合性特点;管理学的理论来源于对多个领域无数管理实践的总结,并在应用于管理实践的过程中不断得以检验、丰富和发展,从而进一步指导管理实践,因而具有典型的实践性特点。(二)管理学的诞生与发展

1.古代管理思想的发展

自古以来,管理活动伴随着人类社会活动的始终。从古巴比伦空中花园、古埃及金字塔、古希腊神庙和雅典卫城、古罗马角斗场,到古代中国的都江堰和万里长城;从古巴比伦、古埃及、古罗马、古希腊的中央集权统治,到中国秦朝的中央集权统治;从巴比伦《汉谟拉比法典》、亚里士多德的理想城邦思想、柏拉图的劳动分工原理,到古代中国的《论语》《周礼》《孙子兵法》等,无不充分体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丰富的管理思想。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后,机器劳动快速代替了手工劳动,社会生产力得到了空前发展。但这场开始于英国、很快影响到西欧乃至世界的工业变革,绝不仅仅是一场工业领域的技术改革,更是一场深刻而广泛的社会变革。它促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企业内部甚至是整个社会的管理问题,使得管理思想更加丰富,并得以快速发展。具有“现代经济学之父”美誉的亚当·斯密(Adam Smith)于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便是这一时期管理思想的标志性论著。

2.管理学的诞生

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美国机械工程师泰勒开始研究如何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并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标志着管理学学科的正式诞生。同时,法国工程师法约尔也在研究组织管理活动的普遍性和规律性,并于1916年出版了论著《工业管理和一般管理》,形成了较为系统的管理理论。这一时期的管理理论称为古典管理理论。

3.管理学的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期以后,美国哈佛大学教授乔治·艾顿·梅奥(George Elton Mayo)通过霍桑实验提出了著名的人际关系学说,从而奠定了行为科学理论的基础。1954年,美国管理大师德鲁克首次提出了“管理学”概念。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新成果层出不穷,许多学科也得以快速发展,不少学者从不同角度审视古典管理理论,并于20世纪60年代形成了现代管理的众多派别,孔茨将这种现象称为“管理理论丛林”。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信息化、全球化、经济一体化等新的形势,以及企业之间竞争的日益加剧,都为管理学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形成了诸如战略管理、企业再造、学习型组织、文化管理等管理理论。

至此,管理学经历了古典管理阶段、行为科学管理阶段、现代管理阶段以后,又进入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教材将在第二章介绍上述各种管理理论,以及这些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三)管理学的研究对象和研究内容

1.管理学的研究对象

管理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学研究的客体,包括管理活动、管理过程和管理规律。管理活动是指管理者通过对组织拥有的各种资源的合理利用,带领被管理者共同完成组织目标的活动。管理过程是指管理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管理职能,实施管理活动的过程。管理规律是管理活动和管理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是人类在管理过程中获得的真理性认识。

2.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任何管理活动都离不开一定的社会生产方式,而生产方式与生产力、生产关系以及建立在生产关系之上的上层建筑密不可分,所以,管理学的研究内容可以从生产力、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3个方面来概括。(1)生产力方面:

管理学主要研究生产力的合理组织问题,即研究管理者如何根据组织目标和社会需要,合理地使用和协调组织内的人、财、物等各种资源来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管理目的。(2)生产关系方面:

管理学主要研究如何正确处理管理系统内部人与人的关系(包括领导和员工的关系、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员工之间的关系等),如何建立和完善组织机构和分工协作关系,如何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达到最大的工作效益等。(3)上层建筑方面:

管理学主要研究组织的管理体制、规章制度的建立和完善、组织的意识形态(价值观、经营哲学、理念等)等内部环境与社会的政治、法律、道德等外部环境相适应,组织文化的塑造和落实,组织的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以维持组织内正常的生产关系,适应和促进组织生产力的发展。(四)管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

1.观察总结法

观察总结法也叫归纳法,是指通过观察管理实践,总结管理经验,并进行归纳概括和理性思考,使其上升为管理理论的方法。在人们丰富的管理实践,特别是众多优秀管理者的管理实践中,总是蕴藏着深刻的管理哲理,表现出相同或类似的基本管理原则和方法。人们通过观察、总结、归纳、抽象等方法,形成了系统的管理理论,进而用理论指导管理实践。

2.比较研究法

世界各国的管理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管理学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各有特色的管理理论。在研究管理学时,要通过比较分辨出哪些是一般性的原理、原则和基本方法,哪些是特殊性的具体方式、方法和手段。各国应从其国情出发,在考虑到社会制度、生产力发展水平、自然条件、民族习惯和传统文化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他人先进的研究成果和实践经验,建立具有本国特色的管理科学体系。

3.历史研究法

历史研究法是指要考察管理活动、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的起源和历史演变,寻求具有普遍意义的管理原理、管理原则、管理方式和管理方法,从中发现并揭示管理规律。历史研究法的一个重要内容是通过文化典籍研究重大历史事件中蕴含的管理思想,从管理角度分析其兴衰成败的原因,总结其经验教训。

4.实验研究法

实验研究法是指通过有目的地设定环境,改变实验条件,反复观察研究对象的行为特征,从而揭示出管理的一般规律、原则和艺术的方法。在管理学发展史上,泰勒的“时间-动作”实验、梅奥的“霍桑实验”就是运用实验研究方法研究管理学的典范。他们通过实验性研究,分别提出了著名的科学管理理论和人际关系学说。

5.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指通过典型案例分析,发现该案例中可借鉴的管理经验、管理方式和方法,或吸取案例中失败教训,从而加强对管理理论的正确理解与管理方法的具体运用。案例分析法是发达国家在管理学教学和研究中广为使用的方法,效果良好。如哈佛商学院因其成功的案例教学,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企业家。第二节 护理管理与护理管理学一、护理管理概述(一)护理管理的概念

护理管理(nursing management)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以提高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为主要目的的管理活动。科学的护理管理是促进护理学科发展,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在护理实践中,护理管理者必须采取科学的管理方法,正确高效地组织护士履行护理职责、完成各项护理任务。(二)护理管理的职能

1.计划

护理管理中的计划职能是指在护理工作中为实现组织管理目标而对未来行动方案做出选择和安排的工作过程。例如对患者健康状况进行全面评估,预测患者可能出现的问题,并提出应对措施,制定恰当的护士排班计划,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等。

2.组织

护理管理中的组织职能是指在护理工作中按照护理计划进行安排、设计、维持,以及优化组织结构及职责范围的过程。该职能具体包括确定护理组织结构,划分不同部门和层次的职能,明确不同岗位护理管理者和护士的职责、奖惩措施等。

3.人力资源管理

护理管理中的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是指护理管理者为实现组织目标,对组织结构所规定的所有岗位需要进行恰当有效地人员选拔、培训、使用和评价的活动过程。例如在医院,护理部参与护士的招聘、选拔、使用和培训等工作。

4.领导

护理管理中的领导职能是指管理者带领和指挥护士同心协力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领导工作成功的关键在于创造和保持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激励广大护士努力工作,提高护理单元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5.控制

护理管理中的控制职能是指通过对护理活动的有效监督,及时发现并纠正工作偏差,以确保正确计划的实施与工作目标实现的护理管理活动。护理质量控制是护理控制的核心。良好的质量控制系统和措施可促使护士各司其职,保证各项护理工作持续、高效、顺利完成。此外,成本控制、目标控制、护士行为控制等也是护理控制的重要内容。(三)护理管理的对象

1.护理人力资源

护理人力资源是医院人力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确保护理质量的基础,是构成医院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元素之一。护理人力资源包括护士的数量和质量两类因素。

2.护理财力资源

护理财力资源主要是指在医院内发生的与护理工作有关的经济资源的总称,例如护理管理组织在实际工作中可支配的用于采购的资金、各种护理专项经费、护士奖励资金等。

3.护理物力资源

护理物资是医疗卫生工作开展必不可少的物质基础,加强护理物资的管理可以有效地避免积压,减少浪费,使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潜能。护理物力资源主要包括各种与护理工作相关的设施、设备、仪器、消耗品及文件材料等。

4.护理时间资源

护理时间资源主要是指护理工作所涉及的一种客观存在、抽象形式的各种时间总和。例如护理管理者通过改进排班方式、实施责任组长查房制、明确分工等,可保证时间的有效、高效利用。

5.护理信息资源

护理信息资源主要包括护理科技、护理业务、护理教育及护理管理等方面的信息。护理管理者一方面要及时捕捉护理信息,促进护理队伍内部信息共享与更新;另一方面要掌握一定的信息管理技术,促进护理信息高效利用,例如加快医院护士移动工作站、护理电子病历等信息化建设步伐以推动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提高护士工作效率。

6.护理技术资源

护理技术资源是指护理工作中的新技术和新方法,具体包括三方面内容:一是新技术和新方法所蕴含的知识性资源,二是新技术和新方法所依托的物质性资源,三是掌握新技术和新方法的人才资源。尽管人才资源属于人力资源范畴,但由于这类人才掌握了核心的技术与方法,因而也属于技术资源的一部分。(四)护理管理的基本方法

1.行政方法

行政方法是最基本、最传统的管理方法。护理行政管理是依靠护理组织或领导者的权力与权威,采用命令、指示、规定、规章制度等行政手段对护士发生影响和进行控制的管理方法。护理行政管理机构包括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护理管理机构和医疗机构内部的护理管理机构。行政管理具有强制性、直接性、无偿性、实效性等特点。

2.思想教育方法

思想教育方法是护理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方法。护理是关注人类健康的专业,护理专业思想的基本要求是热爱护理事业、有崇高的护理道德和奉献精神、树立救死扶伤的伦理观等。护理管理者可通过认知教育和行为规范教育引导护士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思想教育方法具有隐蔽性、渗透性、层次性、连续性、实践性与社会性等特点。

3.社会心理方法

社会心理方法是指运用社会学、心理学知识,按照群体和个人的社会心理活动特点及其规律进行管理的方法。例如在护理管理中恰当地运用需要层次理论、授权管理理论、组织承诺理论,健全激励机制,落实激励政策,充分调动护士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护理工作不断创新和持续改进。

4.法律方法

依照相关法律法规实施护理管理,可以显著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和规范化意识。我国护理相关法律法规主要包括《医疗机构管理条例》《护士条例》《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等。例如依据《护士条例》制定护士职业标准和护理行为规范,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实施围产期保健等护理工作,依据《医疗事故处理办法》界定护理事故,规范护士行为等。

5.经济方法

经济方法是指护理管理者运用经济手段,对护理的经济活动进行计划、组织、实施、指导与监督,合理使用人、财、物等资源,力求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大的效益。具体包括护理成本、护理效益、护理价格、护理市场、护理供给、护理消费以及护理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等。

6.数量分析法

数量分析法是指在一定的理论指导下,遵照数学和统计学原理,对有关数据进行数量关系、数量特征和数量界限研究、分析和决策的量化管理方法。该方法主要包括工作效率法、业务分析法、预算控制法、行业比例法及标杆对照法。在临床护理工作中常用于护理资源的需求预测和评估、年度工作质量分析、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等。二、护理管理学概述(一)护理管理学的概念

护理管理学(science of nursing management)是将管理学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应用于护理管理实践,探讨护理管理活动中的普遍规律与一般方法的应用性学科。护理管理学既属于管理学“家族”,也属于护理学领域,其任务是研究如何有效利用各种管理职能和资源,发现并利用护理管理活动的规律,进而实施科学的管理,以提高护理工作效率和质量。(二)护理管理学的起源与发展

1.护理管理学理论基础的逐步建立

弗洛伦萨·南丁格尔(Florence Nightingale)被誉为近代护理学的创始人,她在1854—1856年克里米亚战争期间,通过科学护理和科学管理,极大地提高了护理质量,使伤员死亡率从50%下降到2.2%。在她撰写的《医院札记》和《护理札记》中提出了“环境理论”,即护理工作中生物、社会和精神等因素对身体的影响,并提出了人、环境、护理和健康4个要素之间的关系,成为现代护理管理理论的基础。

20世纪60年代,美国护理理论家约瑟芬·帕特森(Josephine Paterson)和洛丽塔·兹拉德(Loretta Zderad)对共同关注的护理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并发展了人性化护理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应用于护理管理实践中。当护士在工作、生活及心理方面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护理管理者帮助他们进行心理调适。人性化护理理论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有助于为护士创造良好的职业环境,提供更人性化的管理策略。

随着护理学和管理学的不断发展与融合,各种管理理论在护理管理工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和验证。法约尔和马克斯·韦伯(Max Weber)的古典组织理论使医院护理组织管理得到了迅速发展;在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基础上提出了小组制护理分工方式;现代管理理论中的创新理论、效率理论等为护理绩效管理工作提供了借鉴。因此,管理学理论的发展对护理管理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2.护理管理学科的形成与发展

1946年,美国波士顿大学护理系开设了护理管理课程,培养护士的行政管理能力。此后,许多国家医学院、护理学院相继开设了该课程,专门培养护理管理人才。1969年,美国护理学会规定,护理管理者最低为学士学位,此举进一步促进了护理管理学科的发展。

1946年,国内革命形势促使战地医院成立了护士办公室,标志着我国护理管理工作逐步趋于规范化。1981年,梅祖懿和林菊英主编出版了《医院护理管理》,标志着国内护理管理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之后,我国护理高等院校逐步开设了护理管理学课程,国内护理管理类专著与教材也随之大量出版。同时,护理管理者针对管理中各项问题进行了大量实证研究,并发表了许多相关论文,充实和完善了护理管理理论和方法。这些都反映了护理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在逐步发展和完善。

相关链接 宋代医疗慈善机构中的护理工作

安济坊:由政府找地方、官绅出资建设病坊,收容穷困无靠的患者给予医疗照顾,初现“医院”雏形。安济坊中设有专门从事护理工作的人员,辅助医生工作。

养济院:由地方官绅创立,容留疾病无依之人,设有专职护理人员。

居养院:收养鳏寡孤独困苦不能自存者,月给口粮,病者给医药。其中所谈及的“乳母”“女使”“火头”分别担任儿科护理员、生活护理员和饮食护理员,由政府出资雇佣。尤其是“女使”是中国记载最早的专职医院护理人员。

慈幼局:由政府建立,收养被遗弃的新生儿。其中的乳母是早期专职儿科护理人员。

保寿粹和馆:掖庭宫人养病之处。属于皇家内部的养老居所,宫廷医生和宫中侍女承担护理工作,尤其是相互之间的照护为主要的护理工作方式。(三)护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

美国护理专家巴伯拉·史蒂文斯(Barbara·Stevens)博士提出的护理管理模型中,护理教育、护理科研、护理理论及护理实践部分都属于护理管理学的研究内容。现代护理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具体包括护理工作中的人员、资金、设备、物资、技术以及与护理工作有关的法律、法规、政策、方针及环境等相关要素。例如护理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护理管理组织及体制模式的优化、护理质量管理方法与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护理质量管理效果评价、护理经济管理、护理信息管理、护理文化管理以及护理管理学科自身的发展史、发展趋势、护患关系、病房陈设与空间管理等,都应该是护理管理学研究的内容和范畴。(四)护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

护理管理学的研究方法主要采用管理学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并根据护理管理的特点,借助流行病学的方法,运用卫生统计学技术及有关社会科学理论进行研究。

1.定量研究

定量研究又称为量化研究,是采用数据来研究现象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包括观察性研究、实验性研究和理论性研究3种类型。其中观察性研究包括描述性研究和分析性研究,描述性研究中以横断面调查研究为主,多采用问卷调查法,主要为描述某一种现象或研究对象某一方面的资料状况。分析性研究包括探究变量之间关系、影响因素分析及队列研究等。实验性研究是指研究者采用随机分组、设立对照及控制或干预某些因素的研究方法。理论性研究是指采用某种“数学模型方法”描述事物特征和规律。

2.定性研究

定性研究又称为质性研究或者质的研究,是以研究者本人为工具,资料收集多通过访谈和观察。定性研究的主要研究工具包括现象学研究法、扎根理论法、人种学方法、历史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等,其共同目的都是为了探索事物的实质和意义。这一过程可帮助护理管理者了解事情本质,有助于构建护理管理知识体系和发展护理管理理论。

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

在护理管理领域,许多管理现象和行为需要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同一研究中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助于研究者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来认识同一问题,促使研究结论更具全面性、精确性。定量研究可用于验证定性研究结果,而定性研究有助于解释定量研究。

理论与实践 护理管理相关研究举例

1.定量研究 ①描述性研究及分析性研究,例如:《护理人员组织公平感与工作满意度的相关性研究》,该研究属于描述性研究,横断面调查了护理人员的组织公平感和工作满意度的状况,并分析了两者的相关性;②实验性研究,例如:《护士职业获益感的认知干预研究》,该研究通过实验法探讨了认知干预方案对护士职业获益感及职业倦怠的影响。

2.定性研究 ①现象学分析法,例如:《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应对方式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该研究采用现象学研究方法对选取的调查对象进行访谈并提炼主题,分析出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常见的应对方式和心理体验;②扎根理论法,例如:《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感知及理论框架的扎根理论研究》,该研究采用格拉泽传统扎根理论方法论原则,构建了患者参与患者安全的理论框架。

3.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方法相结合 例如:《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该研究首先采用量性研究方法,横断面调查了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的感知现状,分析了人口学资料、护理实践环境和不良事件上报对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影响。之后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半结构访谈,进一步挖掘患者安全文化内涵及影响护士对患者安全文化感知的深层次原因,以期为管理者客观、准确测评及改善护士的患者安全文化感知提供参考。第三节 护理管理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尽管护理管理具有自身的规律性,但任何时期的护理管理都要受当时的社会物质基础、经济基础、社会环境、卫生政策、疾病谱、科技发展等因素的影响。近年来,资源配置方式的转变、医学和护理模式的转变、护理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人们健康观念的转变、疾病谱的变化等因素,使得护理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给护理管理的发展带来新的机遇。一、市场经济体制给护理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市场经济不仅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资源配置方式,同时也使人们的价值观念和利益主体产生了多元性特征。护理管理不仅涉及护士与患者,还涉及政府、医保部门、保险公司、药品和器械制造商以及各种流通环节等许多利益相关者。这些因素会对医院的护理组织和护士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自然也会对护理管理产生影响。(一)市场经济体制给护理管理带来的机遇

1.成本-效益观念增强

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显著特点是灵活性强、效率高。护理资源中的人、财、物、技术等资源的配置同样由市场决定,这就使得护理行业必然更加重视服务意识、服务数量、服务质量、成本控制和效益获取。

2.人才素质全面提升

市场经济为护理人才的合理竞争提供了体制性前提,护士可以有更多的机会进修、学习、晋升和流动。由于护士群体素质的全面提升,使得医疗机构乃至全社会更加重视护理职业和护理人才,护士的合法利益得到更好的保护,护士的自身价值得到更为全面的体现。

3.管理水平快速提高

市场经济是开放型经济,而开放的环境必然为各种信息的横向传递提供更多的机会。因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大护理管理者有更多机会和更大动机从发达国家借鉴先进的护理管理理念、经验、方法和手段,来提高自身的管理水平,从而推动国内护理事业的发展。(二)市场经济体制对护理管理的挑战

计划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往往受义务论、公益论影响较大,不计报酬、无私奉献意识较强。而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价值观更多地受功利论、权利论、效益论、价值论等理论的影响,追求回报和个人权益,从物质层面体现个人价值的意识较强,护士理想中的患者权益最优化与现实中的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往往产生激烈的冲突,进而对护理管理产生挑战。

1.交换原则对护士职业情操和奉献精神的挑战

市场经济强调交换原则,而奉献精神则不以任何回报为前提。两者的矛盾无论是对护理组织,还是对护士都会产生冲击。如何在两者之间做好平衡,处理好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物质回报与精神追求的关系,是当前护理管理者面临的重大问题。

2.人才流动的便利性对护理队伍稳定性的挑战

人力资源配置是资源配置的最重要因素,而市场经济体制则为人才的流动提供了极大的方便。同时,随着国际医疗市场对护理人才需求量的激增和国内劳务输出政策的宽松,越来越多的优秀护理人才流向国外医疗和护理机构。工作环境、编制、身份、待遇、社会地位及自身价值观念等因素是造成护理人才流动的主要原因。护理人才流动有两个去向,一是在护理行业范围内不同的护理组织之间流动,二是护士流向其他行业,即“转行”。对于每个护理组织来说,两者都对护理队伍的稳定性带来了挑战。二、科技发展给护理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高新技术不断应用于医疗护理领域,护理手段和设备逐步趋于自动化、信息化和远程化。但是,科技发展在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给护理管理带来发展机遇的同时,也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挑战。(一)科技发展给护理管理带来的机遇

1.促进护理信息管理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在医疗卫生领域的广泛应用,护理信息化管理正在成为现实。传统的靠人工实施的护理信息登记、保管、分类、检索、应用等方式和方法正在被计算机和网络取代,而且开发了护理情报检索系统、护理专家系统等各类护理管理系统,为护理信息管理带来新的机遇。

2.方便护理临床监护

计算机和网络技术在护理领域的运用,可以更加方便地实施护理临床监护,及时有效地发现患者的各种生理指征和病情变化,并可以随时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还可以节约护士的工作时间,减少护士的重复性劳动,从而节约护理人力资源。(二)科技发展对护理管理的挑战

1.对护患关系的挑战

科技发展在给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的同时,也强化了单纯技术主义的意识和思维方式。护士可能会一味追求技术的成功,从而过分依赖仪器、设备,造成了护患关系的物化倾向。通过视、触、叩、听等手段获得患者资料和各种信息的传统逐步被淡化甚至遗弃,弱化了对患者心理变化的关注和对患者情感的慰藉,忽视患者的众多社会需求,加大了护患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继而导致护理成本增加,患者经济负担加重。在此情况下,护士更加关注患者客观的躯体和生理问题,忽视患者的主诉、情感、感受等主观问题。护患关系由“人(护)—人(患)”模式向“人(护)—机—人(患)”模式转变,人际关系被人机关系阻隔或替代,导致护患关系疏远,自然给护理管理带来新的挑战。

2.对护士素质的挑战

随着大量高精尖仪器设备和技术应用于医疗、护理领域,要求护士不但要掌握医学、护理学的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术,还必须及时学习并掌握计算机应用、网络及程序应用、新业务和新技术的原理和方法,避免由于使用仪器和设备而给患者带来负面心理问题。但我国目前的护理教育在这些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欠缺,这就给护理管理者在护理队伍素质管理方面提出了一大挑战。

3.对护士职业道德的挑战

尽管新业务和新技术会给许多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机会和更佳的治疗效果,但是,并非所有患者、所有疾病的护理都需要使用新业务和新技术。不少情况下,传统的护理方式和方法也可以取得非常好的效果,且可以降低医疗成本和患者的医疗费用。毫无疑问,在我国当前医院管理体制和分配机制下,大量地使用新业务、新技术会给医院及其医护人员带来更多的经济收入,这一原因有可能导致新业务和新技术的过度使用、盲目使用,甚至滥用。如何在必需的情况下使用新业务和新技术,避免其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和经济负担,是对护士能否恪守职业道德的又一挑战。三、新健康观给护理管理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健康是人类永恒的追求。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健康不单纯是躯体上的无痛无病,还与精神、心理状态等多种因素有着密切联系。健康概念由过去单一的强调生理健康(一维),发展到注重生理、心理两个方面(二维)的健康。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中首次提出健康概念:健康是指身心没有疾病,而且“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上处于完好状态”。1978年世界卫生组织阿拉木图会议再次强调,健康乃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上的完满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这就是三维的健康观。1990年,世界卫生组织又提出了新的健康观,即在原来三维健康观的基础上增加了“道德完善”因素。至此,人类的健康观由三维发展到四维。

人类在尽享现代物质文明带来的种种裨益的同时,许多新的身心疾病、社会疾病和道德疾病也相伴而生。人类的生理、心理、社会和道德疾病不仅没有因为物质文明的进步而减少,反而有增加的趋势,特别是道德滑坡现象已极为明显。显然,新健康观标准和社会人群的实际健康状况,既给护理管理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新的挑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