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海洋与生物(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5 10:48:20

点击下载

作者:读书堂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神秘海洋与生物

神秘海洋与生物试读:

广袤的海洋

科学家曾经预言,21世纪将是海洋的世纪。现在,我们已经跨入了21世纪。海洋是人类未来的希望,正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海洋的真面目是什么,海洋于何时因何原因产生,海与洋的主要区别有哪些,海洋有哪些新的谱系,海洋中有哪些有趣、有意义的现象。本章将给您揭开这些谜底。

海洋真面目

一望无际的海洋时而风平浪静,时而怒涛翻滚,让人望而生畏,难以捉摸。海洋是什么,海洋有多大,海洋由什么组成,海底能建造城市吗?多少年来我们的先辈们曾为揭开这些谜底而苦苦思索,并为之进行了不懈的研究和探险。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海洋对于我们大多数人来讲还是陌生的,对于居住在陆地上的人们来说,了解海洋还是借助世界地图,图上最醒目的就是在黄色陆地周围环绕着大片连绵不断的蓝色海洋;对于生活在海边的人们,即使天天见到大海,也只能看到海边有限的风光,仅为“窥豹一斑”。其实,真正能领略海洋全貌的当属宇航员了,他们驾驶着宇宙飞船,环绕着地球,从遥远的太空俯瞰地球,看到了海洋的真正面目,原来映入宇航员眼帘的是一个蓝白相间、相互缠绕的徐徐转动的球体,那白的是云层,蓝的就是海洋。

据探测计算,地球表面积约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面积约为3.62亿平方千米,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这是一个什么概念,那就是假若把地球表面积分成10份,海洋就占了7份。全球海洋贮存着约13.38亿立方千米的水资源,约占地球所有水量的97%。海洋平均深度3 800米,最大深度11 034米;由于海洋面积远远大于陆地面积,所以人们风趣地将地球称为大水球。

海洋在地球上分布很不均匀。总体来看,大部分陆地落在北半球,大部分海洋则分布在南半球,故北半球又称为陆半球,南半球又称为水半球。

海洋在南北两个半球上都占据着主导地位。世界陆地的67%集中在北半球,但只占北半球总面积的39%,北半球海洋面积约占北半球总面积的61%;世界海洋的57%分布在南半球,约占南半球总面积的81%。

细细观察起来,海洋与陆地的分布很怪,存在着许多对称现象。如南极洲为大陆,与其相对的北极区域则为海洋;南半球环绕南极洲的三大洋与北半球环绕北冰洋的三大洲对称;北半球的大陆部分成环状分布,而南半球的海洋也成环状分布。

海洋的身世

海洋到底在什么年代产生,又因何种原因产生?是人们迫切需要了解的问题。实际上,对于海洋的身世,自古至今,一直是人们苦苦探索和研究的问题。只是由于受到各种研究条件的限制。往往不同的年代有不同的结论。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对海洋的解释就越科学。

远古的人们生活在陆地上,对桀骜不驯、神秘莫测的大海敬而远之,认为海是神灵,是凶险恐惧之地。编造了不少美丽动听的神话。如《圣经》中对海的产生是如此描述的:神灵出现的第一天,带来了光明,形成了白天和黑夜;神灵出现的第二天,塑造了蓝蓝的天空,形成了天与地;神灵出现的第三天,就把地上的水聚集在一起,大叫一声:“陆地,出现吧!”于是陆地就诞生了,海洋也出现了。我国古代人们认为“海为龙世界”,海中有龙王居住的宫殿,海龙王主宰着水的世界。上述迷信思想,反映了在科学技术落后的时代,人们对海洋神秘现象的恐惧感与求助于神灵保佑的美好愿望。

后来,生活在海边的人们,看到水中漂浮的树叶和木头,受这种自然现象的启发,就尝试着用木头制作出了简单的木船和木筏。古人曾有“古者观落叶因以为舟”,“见款木浮而知为舟”的记载。《易经》也曾说过:“刳木为舟,剡木为楫”。有了这些简单的水上航行工具后,一些勇士们便开始在海上进行小规模的探险活动,对海洋的认识逐步深入。另外,一些先哲们也开始了对海洋的研究。如被誉为“自然研究之父”的古希腊哲学家泰勒斯(公元前624~公元前565年)根据水的循环理论,提出了“水是万物之源”的观点。另一位古希腊哲学家恩培多克勒认为:“海洋是如同地球汗水的盐水的集合体”。有“古代海洋学之父”之称的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也指出:“由于太阳的热,从海面蒸发的水蒸气,再次凝结而形成降水,从而形成河川水、喷泉、地下水。这些水流入海中,以此反复循环,但水的总量是不变的”。这些观点完全摒弃了各种迷信思想,渐渐揭开了海洋的神秘面纱,把人们带入了对海洋科学认识的正确轨道。

海洋到底有多大的年龄,多数学者认为距今45~18亿年之间,最大年龄约为45亿年。海洋的形成离不开凸凹不平的地球表面和海水两个基本因素。一方面,地表低洼的部分为洋盆,用来存放海水;另一方面,海水贮存在洋盆之中,有水才能叫海洋。因此,两个基本因素缺一不可。

凸凹不平的地表与地壳的变动分不开。关于这个问题学术界一般有3种观点,即大陆漂移学说、海底扩张学说、板块构造学说。

大陆漂移学说:1912年由德国气象学家首次提出。设想大约在3亿年前,地球上的陆地连在一起,称为“泛大陆”,“泛大陆”周围被海水包围,称为“泛大洋”。到距今约2亿年左右,“泛大陆”开始分裂后漂移,逐步形成了现在我们看到的海洋中水、陆“支离破碎”、交错分布的形式。

海底扩张学说:20世纪60年代初期,由美国学者提出。假定海底本身在运动。由于地球内部蕴藏着大量的放射性元素,放射性元素的衰变,产生了许多热能。地球内部受热很不均衡,靠近地核附近的地幔受热大,温度高,而地壳附近的地幔温度较低。两者的温差在地球内部产生了循环对流。这种缓慢而巨大的对流运动带动了部分较轻的地壳,并形成了大洋脊,海底运动则从中央洋脊开始,逐步向外进行。

现在海洋磁力测量的成果已经证实了海底扩张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海底扩展速度一般为每千年1~5厘米,即1亿年为1 000~5 000米。按照这样的扩展速度来算,大约再过5 000万年的时间,大西洋宽度将增大1 000千米,而太平洋将缩小1 000千米,雄伟的喜马拉雅山将超过1万米。再过6 000万年,美国洛杉矶将潜入阿留申海沟,永远消失在海洋之中。

板块构造学说:20世纪60年代后期,由法国地质学家提出。认为地球由6大板块组成,每个板块的厚度约为150多千米,占据了地壳和地幔的上部。板块是缓慢运动的。当两个板块运动到一起发生碰撞时,就会产生出大的山脉,并将原来分离的板块连接起来,形成两板块的地缝合线。

科学家通过大陆漂移、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等学说解释了地球上海陆变迁的基本情况,使我们了解了海洋遥远的过去与久远的未来。

下面介绍构成海洋的第二个因素——海水。俗话说:“海水不可斗量”。其意言指海水数量之多。海洋海水的总体积到底有多少,很难准确计算,据粗略估算,全球海洋贮存着约13.38亿立方千米的水资源,约占地球所有水量的97%。如此巨大容量的海水是怎样形成的呢?科学界对此也有几种观点。

最早的也是大多数人认同的观点是海水主要来自地球内部。其实在远古时期,海洋中的储水量并不太多,约相当于现代海洋的1/10左右,当时地球上的水主要以岩石结晶水的形式储藏在地球内部。在漫长的地球演化过程中,地球内部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加热了地壳,于是地球内部产生出非常多的水汽,这些气体通过岩浆活动或火山喷发,流“窜”到地球外部,据推断,主要在距今45—25亿年之间排出的,大量的气态水存在于大气之中,凝结后以雨或雪降落到地球表面,使海洋中的水量逐渐增加,另外,陆地上的河流也把水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海洋。经过了大约十几亿乃至几十亿年的漫长积累,才有了现在的海水规模。

近十几年来,少数学者认为海水并非来自地球内部,而是来自宇宙。1983年4月11日;中国无锡市东门区,从天上落下许多冰块,经科学家分析化验,证实这些冰块是来自宇宙的陨冰。美国1996年曾发射过一颗名为“波拉”的卫星,从其所收集的资料证实,宇宙每天都有大量雪球般的小天体陨落到地球上。美国爱德华大学路易斯·福兰克博士研究了大量的卫星观测资料,进一步指出来自宇宙的雪球重量约为20000—40000千克,大小像一间小房屋,在1 000—3000千米的高空分解成云。每天都有几千个这样的雪球来到地球,大约经过1 000—20 000年,地球表面积水可达到3厘米。照此推算,自地球诞生后,每天接收到大量来自太空的“宇宙之雨”,日积月累,形成了现在13多亿立方千米的海水。

这一新观点引起了科学界的注意和争论,对海水来自地球本身的传统观点发起了强烈冲击和挑战。到底谁是谁非,现在还难以下结论,因为真理有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科学实验的验证,海水来源的真相必将大白于天下。

“海”与“洋”的区别

海洋是对地球表面包围大陆和岛屿的广大连续咸水水域的总称。人们习惯将“海”和“洋”合在一起统称。海洋的中心主体部分叫做洋,而边缘附属部分则称为海。海与洋彼此连通,共同组成全球统一的海洋整体。

海与洋在一般人的心目中认为没有什么大的区别,但在海洋学领域则有明显的区别,主要体现在五个方面:

面积差异:洋的面积大,约占海洋总面积的88.4%;海的面积小,约占海洋总面积的11.6%。

深度差异:大洋深度大,一般深于2千米;海的深度小,一般浅于2~3千米,有的只有几十米深。

潮汐与流的差异:大洋有其独特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海中的潮汐和海流则受大洋潮汐系统和洋流的支配,没有自己独立的系统。

海水理化性质差异:大洋离陆地较远,海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受陆地影响较小,水温、盐度等要素比较稳定,水色高,透明度大;海与陆地相接,海水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受陆地影响大,各海区的海水要素随季节、海域而变化,水色较低,透明度较小。

沉积物差异:洋底沉积物为深海特有的钙质软泥、硅质软泥、红黏土和锰结核;海底沉积物多为陆生的,如泥、沙、泥沙、生物碎屑等。

大洋五兄弟

世界大洋传统上被划分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4个大洋,现在又增添了第5个新大洋——南大洋。对于它们的命名都有一段不寻常的来历。

太平洋,(Pacific Ocean)太平洋是地球上最大最深的洋。它位于亚洲、大洋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南北最长约15 900千米,东西最宽约19 990千米。面积17 968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2,地球总面积的1/3,大于大西洋和印度洋面积之和,也大于世界陆地总面积。平均深度4 028米。最大深度位于马里亚纳海沟内,深达11 034米,是目前世界上探测出的海洋最深点。这么大的深度相当于什么概念,有人形象地打个比方,如果把世界上最高的山峰珠穆朗玛峰放在那里,还要没在水下2 000多米。体积约7.071亿立方千米,占世界海洋总体积的52.9%。

太平洋状如椭圆形,通常以赤道为界,分为南、北太平洋;也有以南北回归线为界,分为南、中、北太平洋;还有从面积上考虑,以东经160°为界,分为东、西太平洋。

太平洋中岛屿众多,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区域,是世界上岛屿面积最大的海洋。岛屿总面积440多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岛屿总面积的45%。太平洋中最大岛屿伊里安岛为世界第二大岛。群岛较多,马来群岛横亘于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由约2万多个岛屿组成,东西伸展约4 500千米;阿留申群岛、千岛群岛、日本群岛、琉球群岛、菲律宾群岛纵列于亚洲大陆东部水域,南北伸展9 500千米,甚为壮观。全球约85%的活火山和80%的地震集中在太平洋区。

太平洋底有许多海沟,约占世界海洋里海沟总数的一半以上。世界上深度超过万米的海沟有6条,都在太平洋中;世界海洋中超过6 000米的海沟有33条,其中,就有24条在太平洋。超过万米深的6条海沟是:

马里亚纳海沟,11 034米;

汤加海沟,10 882米;

日本海沟,10680米;

千岛海沟,10 542米;

菲律宾海沟,10497米;

克马德克海沟,10047米。

太平洋表面最低水温在极地处为零下16℃,最高水温在赤道水域为280℃,平均水温19℃左右,是最温暖的大洋。

太平洋中大陆架面积宽广,约938万平方千米;但分布很不均匀。北部和西部十分宽广,其他部分相对狭窄,至南美大陆西岸一带,接近于零。

太平洋中部海面终年平静如镜,是海上船只航行的理想场所。其他边缘水域为台风多发地区。洋流在风的影响下,形成南北两大环流。北部环流由北赤道暖流、黑潮暖流、对马暖流、北太平洋暖流、加利福尼亚寒流组成;南部环流由南赤道暖流、澳大利亚暖流、秘鲁寒流等组成。两大环流之间为赤道逆流。

太平洋海洋资源非常丰富,是世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捕鱼量占世界海洋捕鱼量的1/2以上。海运货运量仅次于大西洋。跨越太平洋的国际航海线较多。但有3条极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它们是:巴拿马运河和马六甲海峡是太平洋通往大西洋和印度洋的主要航运枢纽,白令海峡是太平洋与北冰洋通航的惟一水道。

提起太平洋的命名还有一段小小的插曲。远在1519~1522年期间,著名探险家麦哲伦率领西班牙船队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环球航行。船队自大西洋经过南美洲南端时,进入了一个长达6010千米的海峡(后人称为麦哲伦海峡),海峡两岸岩石陡立,航道水流湍急,礁石星罗棋布,船队劈波斩浪,闯过重重难关,终于驶离了该海峡,进入了当时称做“大南海”的茫茫海洋。时值南半球的最好季节,船队在“大南海”海域航行了3个多月,海面平静如画,气候温暖如春,再没有遇到大风大浪,真是个平安祥和之地,于是,麦哲伦和他的船员们便把“大南海”更名为“太平洋”,一直延续至今。

大西洋(Atlantic Ocean)世界第二大洋。位于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和南极洲之间,通过地中海与亚洲相邻。南北长、东西窄,水平轮廓略成“S”形。东西两侧的海岸几乎互相平行。南北最长约1.6万千米,东西最宽约8000千米,最窄处22万千米。面积约9 165万平方千米,约相当于太平洋面积的一半。最深处位于波多黎各海沟,深达9 218米,平均水深3597米。体积约3.297亿立方千米。

大西洋通常以赤道为界,北部叫北大西洋,南部称南大西洋。

大西洋岛屿总面积107万平方千米。沿岸岛屿主要集中在北大西洋。格陵兰岛介于大西洋和北冰洋之间,是世界上第一大岛。

大西洋底中部有一条宏伟庞大的洋中脊,称为大西洋海岭,与两岸基本平行,从冰岛至布韦岛呈“S”形纵贯南北,长约1.7万千米,宽度一般为1 500~2000千米,海岭的平均深度在3000米左右。大西洋海岭东西两侧是一连串的深海盆地。大西洋西侧有两个深海沟:一个是位于北半球上的波多黎各海沟,长1550千米,平均宽120千米,最深达9 218米,是北大西洋的最深点,也是大西洋的最深点;另一个是位于南半球上的南桑威奇海沟,最深达8428米,是南大西洋的最深点。

大西洋底的另一个地形特点是大陆架面积较大,总面积约921万平方千米,约占大西洋总面积的10.05%,主要分布在欧洲和北美沿岸,因而一些世界著名的渔场也多在这一带海域,海洋渔获量约占世界海洋鱼获量的40%。

大西洋拥有世界上3/4的海港、2/3的货运量和3/5的货物吞吐量,是世界上海运业最发达的海洋。北大西洋航线沟通了经济发达的北美和西欧,占大西洋运输总量的1/2以上,是世界上最繁忙的航线之一。

大西洋中常出现冰山,在纽芬兰以南的欧美航线上,每年都有冰山自纽芬兰南下,影响到舰船航行安全。

大西洋全年气温变化不大,北大西洋气温明显高于南大西洋。海面年均水温,赤道最大,达28℃,向两极递减,海面平均水温为16.9℃。平均盐度35.4‰。在北美洲沿岸,藻类生长很多,故这一带有马尾海之称。

大西洋有一支著名的暖流,叫墨西哥湾暖流,此外,还有巴西暖流、北大西洋暖流、安的列斯暖流等。受气候关系和地形条件的影响,大西洋的汇水量比太平洋多3倍,因此出现大西洋的低盐水流向各大洋的现象。

关于大西洋的名称来历,说法不一。一种说法是罗马人根据非洲西北部的阿特拉斯山的名称命名的;另一种说法是在我国明朝年间,东西洋的分界常以雷州半岛至加里曼丹一线为界,西面(现印度洋)称为“西洋”,郑和下西洋即由此而来,东面则叫做“东洋”,故常把日本人叫做“东洋人”。后来,随着人们对欧洲的了解,把欧洲和非洲以西的大洋称做“大西洋”。

印度洋(1ndianOcean)世界第三大洋。位于亚洲、非洲、大洋洲和南极洲之间。北部封闭,南部开敞。其平面形状略成不规则三角形。面积约为7 617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1/5。平均深度3 711米,最大深度在爪哇海沟,深达7 729米。体积2.826亿立方千米。沿岸有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印度洋岛屿较少,主要分布在北部和西部。较大的岛有马达加斯加岛、斯里兰卡岛、安达曼群岛、尼科巴群岛、塞舌尔群岛等。查戈斯群岛的主岛迪戈加西亚岛位于印度洋中央,战略位置十分重要。留尼汪岛顶峰海拔3069米,为印度洋岛屿最高点。

印度洋中部分布着“人”字形的海岭,由4条彼此相连接的海岭组成,总长度约为16 500千米,一般在水下1 500~4000米之间。另外,在印度洋东北部大体沿东经90°线有一条南北纵贯的东经90°海岭,长约6000千米,宽185~220千米,高出洋底1 000~3 500米。这些海岭被一系列断裂带错开,形成一些深海沟,如韦马海沟、迪亚曼蒂纳海沟等。另外,在岛弧及部分岛屿侧畔有深海沟,如爪哇海沟、阿米兰特海沟、毛里求斯海沟等。

印度洋大陆架较窄,面积约317万平方千米,约占印度洋总面积的4.1%。

印度洋大部分水域位于南半球,具有典型的热带海洋性气候特征,夏季气温普遍较高,至南纬50°以南气温才降至零下,平均气温17℃,故有热带大洋之称。

印度洋表层水温一般在20℃~26℃,最高时超过29℃。南纬55°以南降至零下1℃似下。盐度一般在30‰~43‰之间。印度洋北部有季风暖流,南部有南赤道暖流、莫桑比克暖流、厄加勒斯暖流、西风漂流和西澳大利亚寒流等。

印度洋拥有丰富的石油资源,油气产量约占世界海洋油气产量的40%。印度洋海上运输线较多,其中,有3条世界上最主要的石油运输线,约占世界海上石油总运输量的一半以上。

印度洋的名称来历与印度有关。在中世纪,欧洲人对印度非常向往。著名探险家哥伦布的美洲航行,实际上就是为寻找通往印度的新航线。哥伦布曾把加勒比海中发现的岛屿称为西印度洋群岛。葡萄牙人达·伽马绕过好望角,穿越辽阔的洋面,也为的是寻找印度。因此,人们就把通往印度的大洋叫做印度洋。

北冰洋(Arctic Ocean)世界各大洋中最小、最浅的洋。大致以北极为中心,介于亚、欧、北美三大洲的北岸之间。因终年为冰雪覆盖而得名。北冰洋面积约1 478.8万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约1 200米,最深处格陵兰海东北部5 527米。北冰洋按照自然地理特点又进一步分为北极海区和北欧海区。北极海区位于斯瓦尔巴群岛、亚洲和北美洲北岸之间;北欧海区包括格陵兰海、挪威海、巴伦支海和白海。北冰洋周围国家和地区有6个,它们是俄罗斯、挪威、冰岛、格陵兰(丹)、加拿大和美国。

北冰洋中岛屿众多,岛屿总面积约400万平方千米。主要有格陵兰岛、加拿大伊丽沙白女王群岛、新地岛、新西伯利亚群岛等。

北冰洋中大陆架宽广,其总面积584万平方千米,约占北冰洋总面积的39.6%。洋底地形复杂,主要海岭有3条,主要海盆有6个,这些海岭、海盆和海谷等交互分布。

北冰洋地处高纬区,气候严寒,多暴风雪,因此冰山和冰岛构成了北冰洋最为壮观的景色。北冰洋大部分水域表层覆盖着冰雪,高于北纬75°的洋区存在着永久性的冰盖,在北美洲和欧洲之间搭造了一座天然的“桥梁”。冰盖总面积冬天约1 000~1 100万平方千米,夏季约750~800万平方千米。冰盖平均厚度冬末为2.5~4米,夏季为1.5~3米。

北冰洋各水域表层水温从—1.5℃~12℃,盐度大都在25‰~35‰之间,个别区域小于25‰。洋流系统主要由北大西洋暖流的分支挪威暖流、斯匹次卑尔根暖流、北角暖流和东格陵兰寒流组成。年降雨量一般为100~200毫米,降水形式主要是飘雪,即使在夏季,下雨时也夹带着雪花。

北冰洋的生物资源较其他大洋少,但有大量珍贵的动物,如北极熊、北极狐等。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石油总储量约100亿吨。

北冰洋的通航区域有限,有北方航线和西北航线两条主要的海上运输线。

南大洋(Southern Ocean)20世纪60年代以来,随着海洋学的发展和人类对南极洲考察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认为南极洲周围水域具有独特的自然特征,已具备构成一个独立大洋的条件,因此应增设第5个大洋,即南大洋。这是由海洋学家命名的第五大洋。

南大洋,由南纬50°以南的印度洋、大西洋和南纬55°~62°以南的太平洋等3个大洋的南部水域组成。水域面积约3 800万平方千米。

南大洋中主要岛屿有南设得兰群岛、南奥克尼群岛、南乔治亚岛、罗斯福岛、亚历山大岛等,岛屿总面积约7.6万平方千米。

南大洋中大陆架面积极小。一般深度500米左右。在太平洋一侧南纬60°~70°之间有一长约4 000千米、最浅处不足1 000米的南太平洋海岭。表层水温自北向南降低,大陆沿岸终年结冰,海上漂浮着约X万座冰山。盐度34‰~34.5‰。大洋环流自西向东绕南极大陆运行。

南大洋海洋资源丰富,存有大量石油天然气。鲸、海豹等海洋生物资源也十分丰富。总量达10亿吨特有的磷虾是人类潜在的食品来源之一。

开发南极洲,一直是多少代人的梦想。科学技术的发达,正使这种梦想逐步变为现实。美、俄、中等许多国家已完成对南极洲的多次考察,并在南极洲上建立了多个科学考察站。由于南大洋是通往南极洲的必经之地,因此,世界各国对南大洋的航行、调查和研究也日趋频繁。

大海五姐妹

海是大洋和陆地之间的水域。一般有两种分类方法:一是按照地理形态,海可以分为海、海湾和海峡;二是按照地理位置可将海分为边缘海、陆间海和内陆海。全世界已命名的海有82个。海的分布很不均匀,分布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有62个;占总数的75.6%;分布在欧亚大陆周围的有几个,占总数的71.9%。

边缘海(MargmdSea)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隔开的海。由于其一侧濒临陆地,另一侧连接大洋,海水交换比较自由。外侧水文要素主要受大洋影响,水文状况相对稳定;内侧受到大陆影响,水文状况的季节性变化显著。全球边缘海面积约3050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8.4%。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的周围。各大洋都有自己的边缘海,较著名的边缘海有南海、东海、黄海、日本海、北海、里海、死海、马尾藻海、珊瑚海等50多个。

四周为多座岛屿和海底隆起与大洋隔开的边缘海,也叫做岛间海,如爪哇海、苏禄海等。

边缘海蕴藏着丰富的生物、矿产、化学和动力资源,由于其位于大陆边缘,海水浅,易于开发利用,许多边缘海已成为世界重要渔场、油田及其他资源的重要开采场所。

陆间海(Mediterranean)陆间海是指位于几个大陆之间的海。也叫地中海。面积和深度都较大。通过海峡与毗邻的大洋或海相通。陆间海总面积约891.2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2.5%。水文状况受周围大陆的影响因地而异,与大洋水流交换通畅程度也不同。陆间海是连接各大陆之间的水上交通要道。较著名的陆间海有地中海、加勒比海等。

内陆海(EnclosedSea)深入某个大陆内部的海。也称内海或小地中海。四周几乎被陆地包围,仅有狭窄水道或海峡同大洋、边缘海或陆间海相通,面积较小,深度浅。与临近海域的水体交换,受地形限制较大。水文特征明显受到周围大陆的影响。世界内陆海总面积约289万平方千米,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0.7%。较大的内陆海有哈得孙湾、黑海、波罗的海、波斯湾,较小的有白海、渤海、亚速海、马尔马拉海等。内陆海自然资源丰富,且位于大陆之中,便于开发利用。

海湾(Bay, Gulf)海洋伸入陆地的水域叫海湾。通常以湾口附近两个对应海角的连线为界。由于沿用过去的习惯名称,现在存在着一些海湾名不符实的现象。如墨西哥湾、孟加拉湾实际上是海;而马尔马拉海、亚速海实际上是湾,因此,海与海湾并无大的区别。

海湾的形态千差万别,弯入的程度也各不相同。不少海湾口有岛屿或群岛,形成一条或多条海峡与海或洋相通。有的海湾在两端都有出口。大多数海湾与其相通的海或洋可进行水量自由交换,只有锡瓦什湾海水单向流入,因此,海湾的水文和水生物特征与所属的海或洋的水文和生物状况基本相似。在海湾中,常出现最大潮差,如加拿大东海岸的芬迪湾的潮差在世界上最大,为21米;中国的杭州湾“钱塘潮”潮差达9米。

海湾是人类海上活动最频繁的海域,适宜于水产品养殖、开采石油、航运、停泊、海盐生产、开发旅游业等。

海峡(Strait)位于两块陆地之间、连接两个海域的较窄水道称海峡。有的也叫水道或航门。沟通两个湖或一个湖的两部分的水路,有时也称为海峡。天然形成的海峡叫做天然海峡,人工开凿的则叫人工海峡。海峡大小悬殊,深度从几米到几千米,长度从几百米到一千多千米,宽度从不足1千米到几百千米。非洲东岸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的莫桑比克海峡,长约1 670千米,为世界最长海峡。南美洲南端与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的德雷克海峡,宽900~950千米,深5248米,为世界最宽、最深海峡。

海峡是海上交通的咽喉,具有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价值。世界上的海峡可谓数以千计,真正适于航运的有130多个,航运繁忙的仅40多个。如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马六甲海峡、霍尔木兹海峡、直布罗陀海峡、曼德海峡、麦哲伦海峡等。

多“景”的海洋

海洋世界,包罗万象,无奇不有,有很多有趣之事,有许多奥妙现象。

1.以“色”命名的海

平时我们见到的大海是浅蓝色的。但是,有些海域由于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海水颜色呈其他颜色,如黑、白、红和黄等。

黑海 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属大西洋。因受极地冷空气影响,冬季盛行东北大风,平均每年有一半多时间有降温和雨日;夏季受来自地中海热带气流作用,经常出现阴雨天气,加之时常受欧洲天气影响,多发生暴风雨。因此,一年四季,黑海都受到天色灰暗的映衬,使水色深黑,故称为黑海。东西最长l 150千米,南北最宽611千米,最窄265千米。海岸线总长约3 374千米,面积42.03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1 271米,最深处2 212米。海水体积约55万立方千米。黑海对东欧各国的进出口货物运输和军事行动具有重要的作用。其濒海国家有土耳其、格鲁吉亚、俄罗斯、乌克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等。

白海 位于俄罗斯西北部,介入科拉半岛与卡宁半岛所夹南部封闭海域,北端与北冰洋中的巴伦之海相通。由于一年中约有200多天被雪白的冰层覆盖,故将其叫做白海。

白海中有坎达拉克沙湾、奥涅加湾和德文斯克湾等3个较大的海湾,最大水深332米,中部水深一般70~100米,北部水域一般在20米左右。南部水域分布着索洛韦茨基耶群岛。

红海 位于亚洲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红海海水一般呈蓝绿色;但水中有一种叫束毛藻的海藻,当其大量繁殖并开花时,海水则变成鲜艳的红褐色,非常独特,人们就称其为红海。东南一西北走向,长约2250千米,平均宽290千米,最宽处355千米,面积45万平方千米。水深一般为500~1 000米,最深达3 039米。沿岸有埃及、也门等9个国家。是世界上水温、盐度最高的海区之一。

黄海 位于中国大陆和朝鲜半岛之间,历史上由于黄河携带大量泥沙在江苏省北部沿岸入海,海水含泥沙量高,海水颜色呈黄褐色,故称其为黄海。

2.最封闭的海

里海 是世界上最大的封闭性的内陆海。全长约1 200余千米,面积约40万平方千米,比德国大,接近日本的面积,是北美洲五大湖总面积的1.5倍。形似海豹,位于欧亚大陆之间,其总面积的2/5左右在伊朗境内,其余部分在苏联境内。沿岸有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土库曼斯坦、伊朗和阿塞拜疆等国家。

里海地处一巨大的盆地,深达1 025米,而北部平坦的水底只有5米深左右。伏尔加河接纳北部高地的径流,注入里海,约3/4的里海水量来自于伏尔加河。没有河流从里海流出,里海也没有潮汐。

因用于灌溉等为因素,里海正在逐渐失去其水量。目前其海水面约低于海平面28.5米。

里海的含盐度约为113‰,故过去人们常把里海当做咸水湖看待。据考证,大约1 200万年前,里海曾是古地中海的一部分,原与黑海、地中海和亚速海相通,到后来才逐渐变成封闭性内陆海。因其深处内陆,不与海洋相通,故取名里海。

咸海 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内陆海之一,是世界第四大湖。位于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境内。面积约6.45万平方千米。内有岛屿300多个,大部水深20~25米,最大水深69米。其含盐量较海水的含盐量高,但比死海的含盐量小得多,因此,称其咸海未免有点名不符实。

据最新探测成果,咸海是一个两层海,即在地面海海底300~500米以下又有一层海,这层海的海水与白垩沉积混合在一起,略含有矿物质,有一定量的盐分,地下海每年供给地面海4~5亿立方米的海水而不枯竭。天山山脉有几道暗河直通到咸海的地下海。

由于苏联时期将流经咸海的两条主河道——阿姆河和锡尔河改流,用以灌溉这一地区的棉花,致使咸海的生态环境急剧恶化,水域面积减少,盐碱地和沙漠面积增加,渔业资源出现枯竭。世界银行将提供3.8亿美元贷款,帮助中亚地区治理咸海的生态灾难。

死海 是世界上最封闭的内陆海之一。位于亚洲,是以色列与约旦两国共同拥有的咸水湖。死海又称沥青湖,亚拉巴海和罗得海等。南北全长80千米,东西最宽处约16千米,海拔392米,是地球表面最低点。死海因地势特低而积聚大量矿物质,古代曾称为咸海。死海周围气候炎热干燥,蒸发量大,加上湖面比海平面低,水流不出去,故含盐量高达23‰~25‰,约是一般海水的6倍。由于含盐度太高,没有植物和动物能在那里生存,因此被称为死海。

死海的海水比重较大,约为1.172~1.227,而人的比重比它小,约为1.021~1.097,故人们在死海中不用依附任何漂浮物,手脚不用摆动,也不会下沉海底。

相传公元70年罗马元帅狄杜进军耶路撒冷时,罗马军队曾几次把几个俘虏投入死海,但他们总是漂浮在水面上,淹不死,狄杜以为是“神灵”保佑,就下令赦免了他们。

3.最大、最老的海

最大的海 珊瑚海位于太平洋的西南部,澳大利亚东北岸。面积47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海。平均水深2 394米。海水体积1 147万立方千米,居世界各海之首。最深处位于新赫布里底海沟,深达9174米。珊瑚海地处热带,又受暖洋流的影响,水温高,水质纯净,利于珊瑚生长。海域内分布有大量的各式各样的珊瑚礁。其中,靠近澳大利亚大陆东海岸著名的大堡礁,全长2000多千米,为世界上最大的珊瑚礁群,珊瑚海因此而得名。珊瑚海是澳大利亚东海岸各港口通往亚洲东部的必经航道。

最古老的海 地中海为欧、亚、非三大洲之间的陆间海,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海。按照板块学说,海洋的成长与演化分为若干阶段,地中海是属于终结期海的代表,它是特提斯海(又称古地中海)的残存水域。

地中海东西长4 000千米,南北平均宽800千米,面积约250.5万平方千米。平均水深l 541米,最大水深5121米。海岸线长22530千米。沿岸20多个国家和地区。自古以来就是欧、亚、非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的重要通道。由于地中海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与径流量之和,使地中海的含盐量高达38‰。大西洋海水由直布罗陀海峡上层注入地中海,而地中海的海水则从海峡下层流人大西洋。

4.最著名的洋中之海

马尾藻海是世界上著名的洋中之海。一般情况下,大洋是海洋的中心主体,海为海洋的边缘附属部分,而且海濒临陆地,但惟有马尾藻海例外。它位于北大西洋的中部,是世界上惟一没有陆岸的海。马尾海位于北纬20°~35°、西经40°~75°之间,四周为北大西洋环流所环绕。水深在1 700米左右,域内水流很弱,水温高达18°~23℃,盐度一般为37‰。由于高温高盐以及周围海流的封闭作用,海水交换很慢。海面水位比四周高,整个海区像一个巨大的凸透镜一样扣在北大西洋上。该海域生长漂浮着大量的马尾藻,因而得名。相传1492年著名探险家哥伦布率领船队进入马尾藻海域时,曾把这里大量的海藻误认为是找到了草原和陆地。

5.最富有的海湾

波斯湾位于印度洋北部阿拉伯海西北,在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岛之间,形似月牙状,长约990千米,宽约56~338千米,面积24万平方千米。东北侧水深一般浅于70米,西南侧一般浅于20米,东南端最深处110米,大型轮船和军舰均可通航。沿岸有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等8个国家。

波斯湾地处亚热带,气候干燥炎热,高温少雨,沿岸多沙漠。湾内自然资源丰富,沿岸国家盛产石油,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供应基地,素有“世界石油宝库”之称。已探明石油储量为879.8亿吨,约占世界石油总量的65%。石油产量约占世界总产量的1/3。海湾国家出产的石油大部分出口,出口量约占世界出口量的40%以上。沿岸国家的石油收入占财政入的85%以上。从波斯湾通过印度洋绕道好望角的运输线称为西方的生命线,必经的霍尔木兹海峡被称做石油的总阀门。1990年在该地区发生的海湾战争,实质上就是美国为保护其利益而进行的一场石油争夺战。

6.海水起伏最大的海湾

芬迪湾是世界海潮潮差最大的海湾。位于大西洋西北部,在北美洲加拿大东南沿海,呈东北——西南走向。长约150千米,湾口宽50千米,面积9 30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75米,最大水深214米。芬迪湾名称源于葡萄牙语,有深深的海湾之意。

芬迪湾形状狭长,湾口大,湾顶小,状似喇叭。这种地势便于潮波能量的汇集,在湾顶处集中,水势渲泄不透,隆起而成高潮。其最大潮差21米,成为世界最壮观的涌潮。

7.“海上走廊”趣谈

海峡,又称为“海上走廊”。全球大大小小、各式各样的海峡上千个,适合于航行的有130多个。众多的海峡分布于海洋中,个个“笑傲江湖”,独领风骚。

最长的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是世界上最长的海峡。位于非洲大陆东南岸莫桑比克与马达加斯加岛之间,呈东北——西南走向。全长1 670千米。北端宽960千米,南端最宽1250千米,中部最窄处386千米。大部水深在2 000米以上,最大深度4 250米。是南大西洋与印度洋之间的航运要道,从波斯湾驶往北美、西欧的大型油船,须经该海峡绕过好望角进入大西洋。

最宽、最深的海峡 德雷克海峡位于南美洲南端与南设得兰群岛之间,南北宽970千米,最大水深5248米,是世界上最宽、最深的海峡。德雷克海峡是各大洲通往南极地区的海上和空中交通要道。海峡内经常有狂风巨浪,海面冰山林立,是航运最危险的通道。

最弯曲的海峡 麦哲伦海峡位于南美大陆南端与火地岛、圣伊内斯岛之间,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因1520年葡萄牙航海学家麦哲伦发现并首次进入该海峡,故称为麦哲伦海峡。海峡东段呈东北——西南走向,中段折为南北走向,西段向西弯曲,变成东南——西北走向,实为海峡曲折弯曲之最。海峡东段平整,中、西段岸壁陡峻,多岛屿和岬角。海峡内风大浪高,不利于航行。在巴拿马运河开通前,该海峡一直是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海上通道。

最年轻的海峡 丹麦的利姆海峡,西起北海,东到卡特加特海峡,横穿于日德兰半岛北部。水道原是一条峡湾,19世纪初期,峡湾东端被海水冲开,与卡特加特海相通形成海峡,距今才有100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最年轻的海峡。

最忙碌的海峡 世界上交通最繁忙的海峡主要有4个:英吉利海峡、多佛尔海峡、马六甲海峡和霍尔木兹海峡。

英吉利海峡位于英国南岸和法国北岸之间,呈东——西走向。长约520千米。东窄西宽成喇叭状,最宽处241千米,最窄处96千米。平均宽度约180千米。水深一般45~120米,最大水深172米。航道水深35米以上,可通航各种舰船,是国际航运要道。

多佛尔海峡位于英国东南部和法国北部之间,呈东北一西南走向。长约40多千米,宽33~40千米。一般永深20~50米,最大水深64米。航道水深30米以上,可通航各种舰船。为欧亚大陆通往英国的最短海上航路,也是重要的国际航运要道。

马六甲海峡位于马来半岛和苏门答腊岛之间,是沟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是最重要的洲际海峡。呈西北一东南走向,西北宽、东南窄,为漏斗状。长约1 066千米,西北口宽370千米,东南口最窄处宽37千米。一般水深25~113米,西北口最深,超过1 500米。助航设备完善,可通航20万吨级舰船。

霍尔木兹海峡位于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吉巴勒角与伊朗拉里斯坦之间,是世界“石油宝库”波斯湾进入印度洋的惟一通道。长约150千米,宽55~95千米。一般水深60~90米,平均水深70米。主航道宽3.3千米,最浅水深50米,可通航大型舰船。

著名的人工海峡 利用人力开凿的连接海与洋的运河,称做人工海峡。最著名的人工海峡有3个,巴拿马运河、苏伊士运河和圣劳伦斯河。

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中部地带,横贯巴拿马海峡,是沟通太平洋和大西洋的重要国际航运水道。是世界上最长的水闸式运河。全长81.6千米。宽152~304米,水深13.5~26.5米。可通行6万吨级以下的舰船。巴拿马运河于1881~1914年开凿,1920年正式通航。该运河的开通,使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间的航程缩短了2 700~7 500海里。

苏伊士运河,位于亚、非两洲的分界线上,是沟通红海与地中海的著名国际通航水道。呈南北走向,总长193.5千米,宽190~365米。一般水深12~19.5米,每年通往船只近2万只,可通航15万吨级满载货轮或55.4万吨级空载巨型油轮,货运量超过20亿吨,是世界上货运量最大的通海运河。苏伊士运河于1859~1869年开凿,1869年11月通航,该运河的开通使西欧到印度洋间的航程比绕道非洲好望角缩短了5 500~8000千米。

圣劳伦斯河,位于北美洲,是利用自然河道和人工整治河道衔接重叠而成,全长960多千米,为世界上最长的人工通海航道。

8.最大的岛屿与群岛之国

最大的岛屿 格陵兰岛是世界上最大的岛屿,属丹麦。位于北美洲的东北,北冰洋和大西洋之间,人口5.5万,面积218万平方千米。全岛85%地面终年为冰雪覆盖,平均厚度近1 500米,是仅次于南极洲的现代大陆冰川。岛上有铅、锌等矿物质和驯鹿、北极熊等耐寒动物,还有海豹、海象、鲸鱼及其他鱼类。岛上居民主要以捕鱼、狩猎和畜牧为生。

最大的群岛之国 印度尼西亚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岛之国。位于亚洲东南部,跨赤道两侧,地处欧亚大陆之间,东濒太平洋,西临印度洋,由13 667个大小岛屿组成,素有“千岛之国”之称。东西延伸约5 100千米,南北绵亘约1 900千米。海岸线总长约3,5万千米,国土面积190多万平方千米。伊里安岛西部的查亚峰海拔5030米,为全国最高点。全国有火山400多座,其中活火山120多座,地震频繁发生,是世界活火山最多和地震多发地区。

美丽的“龙宫”

伟大的中华民族绵亘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是滔滔不息的江河流域和流动不止的大海滋润和养育了世世代代的炎黄子孙。在辽阔的中国海域演绎出了众多美丽的传说和无数的沧桑变迁。时光的飞逝,科技的发展,人们海洋意识的增强,不断给海洋赋予了新的内容和发展空间。现代中国海域的新构成是什么,中国海域有哪些需要知道的知识,我国海岛的经济价值和军事价值有哪些?本章将给您作一介绍。

古代神话

古代,由于探测技术和导航技术的落后,人们无法真正了解海洋,于是就对海洋充满了神秘感,认为大海由神灵主宰。我国最有典型意义的传说当属“龙王之说”和“精卫填海”。“龙王之说”在民间流传甚广。我国古典名著《西游记》和《封神榜》中都有关于“龙王”的故事,尤其是孙悟空到东海龙宫借来定海神针作为横扫一切的“金箍棒”以及东海龙太子变成小白马供唐僧坐骑的情节给大家流下了深刻印象。古人认为龙王掌管着大海,龙王在海中的住处叫“龙宫”,海中的鱼鳖虾蟹等所有海中生物都是龙王的兵卒。龙王的儿子叫龙太子,电影《哪吒闹海》中也曾有东海龙王三太子被哪吒打死并剥皮抽筋的故事情节。我国水域共有四大龙王,有东海龙王,南海龙王,北海龙王,西海龙王,分别掌管着我国东、南、北部水域和西方降水。龙王能呼风唤雨,威力无比。如果哪个区域的百姓得罪了他们,龙王要么把水调过去,倾盆大雨下个不停,使那个地区洪涝成灾;要么多日不下雨,使那个地区干旱。因此,当某个地方久旱不雨时,老百姓就会摆上供品,乞求海龙王降雨。“精卫填海”一词来自东晋大诗人陶渊明的诗句“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相传精卫是上古时代炎帝的女儿,名叫女娃,在随炎帝出巡时不慎掉于东海溺水身亡。后来她的灵魂化作一只大鸟,叫精卫鸟,每天用嘴衔着西山的树枝、石子等去填海,立志把东海填平,让他人免除溺亡之苦。

实际上,中国古代对大海区域的划分跟现在基本相同,如东海龙宫就是指现在的东海,南海龙宫就是指现在的南海,北海龙宫指现在的黄海和渤海。

大海沧桑

据地质学家推算,大约在10万年前,气候从冰期进入了温暖时期,温度上升,冰川融化,大洋里的水量增加,海平面持续上升,最后海水从横亘于我国胶辽之间的峡谷涌入,向古渤海盆地及华北平原流淌。大水淹没了沧州,沧州周围水波荡漾,地质史上叫做沧州海侵。当时,胶辽之地被分割成几大块,因而形成了渤海中的海岛雏形;黄海随之诞生了。那时的黄海海域面积要比现代大得多。

大约7万年前,地球气候变冷,逐渐进入了冰期。海水蒸发后在空中形成的降水,大部分不能流回海洋,而是变成冰雪囤积在陆地,陆地上的冰川越聚越多,海洋中的海水则越来越少,大洋水位下降了100多米。渤海盆地的海水干涸,海中的海岛成为山丘,与陆地连为一体。黄海海水也退到东海东部和太平洋,汹涌澎湃的黄海又成为一马平川。据考证,当时浙江东海海面比现在低70多米。

大约4万5千年前,气候又开始转暖,海水进行第二次大规模海侵。海水向西一直抵达河北献县境内,历史上称做“献县海侵”。聚集在东海东部的海水,重新流入黄海平原,黄海又呈现出一派水波涛涛的景象。水漫黄海持续了l万多年。之后,又进入了第二个冰期,海平面又出现大幅度下降,下降值比现在海面约低150米。大约1万8千年前,黄海完全断水变成陆地,古黄河、古长江在平原上纵横奔泻,形成了巨大的三角洲。东海海岸线向海部后退了几百米。沿海岛屿如台湾、海南岛等都与大陆相连,形成广阔的滨海平原。珠江等大河在下游也冲积出古三角洲。

大约1万年前,气候又开始变暖,冰川又开始融化,海平面第三次上升,海侵再次发生,称为“黄骅海侵”。干涸的渤海和黄海又变成了波澜壮阔的美丽景象。此后,海面不断上升,约在8 500年前,达到了现在海平面以下14米处。大约到6 800年前,海平面才上升到现在海面的位置。之后,海面还继续增长,海水沿长江古河道逆流而上,进入了杭州湾、上海、南通一带地区。大约据今7000年左右,南海海面比现在高出10多米,从而使台湾岛、海南岛等与大陆分离,成为被海峡分开的大陆岛。

大约在5 500~3 300年前,地球出现了短暂的低温期,海平面开始下降,平均下降2~4米。在3 000~2 000年间,气温略增,海面也有所回升,长江三角洲缓慢东移。

最近2 000年来海平面也始终处在不停地变化之中。一段时期的气候寒冷之后又会出现气候变暖,然后再寒冷一再温暖的不断交替,同时也带来了海平面的下降→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交错变化。正是遵循着这样的规律,10多万年以来,中国海域饱经沧桑,经受了无数次的“洗礼”。

濒临的海域

中国海域是指濒临中国大陆东南边缘的水域。由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和台东海区(指台湾以东海域)5部分组成。其范围为:北、西面濒临中国大陆和中南半岛、马来半岛,最北端在辽东湾北部约北纬410处,最西端接马来半岛附近的马六甲海峡约东经99°10′处;东面连接朝鲜半岛、九州岛、琉球群岛和菲律宾群岛,最东端至九州岛南侧约东经130°40′处;南面以大巽他群岛为界,最南端抵达邦加岛和勿里洞岛附近约南纬2.5°处。横跨经度31.5°,纵跨纬度约44°,南北延伸约4 800多千米。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千米。

1、渤海(BoHai)

渤海是中国大陆东部惟一半封闭的内陆海,也是我国惟一的内海。古称沧海、北海。位于中国海区最北部,周围濒临辽宁、河北、山东和天津市海岸,东部以渤海海峡与黄海相通。东北至西南纵长约480千米,东西向最宽约300千米,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是中国海区面积最小海区。它由辽东湾、渤海湾、莱州湾、中央浅海盆地和渤海海峡5部分构成。渤海沿岸有营口港、葫芦岛港、秦皇岛港、天津新港等重要港口。

渤海沿岸有黄河、海河、辽河等20多条河流注入,造成海域泥沙淤积,致使海底地势平坦。渤海水浅,平均水深18米,大部分海域水深不足30米,最大深度位于渤海海峡北部的老铁山水道,深达86米。陆地海岸线总长2 700多千米。共有岛屿400多个,著名的岛屿有庙岛群岛、长兴岛、西中岛、风鸣岛、菊花岛、蛇岛等。其中,庙岛群岛纵向排列在渤海海峡中,由32个岛屿组成,是守卫渤海的天然屏障,具有重要的军事价值。蛇岛是我国最早的蛇类自然保护区。

渤海水域冬季多偏北风,夏季多偏南风。1月份平均气温8.1℃~1.5℃,8月份为24℃~26℃。冬季表层最低水温—1℃~2℃,夏季最高26℃~28℃。表层盐度年平均值为29‰~30‰。冬季部分海域出现结冰现象。

渤海内资源丰富,经勘探得知,含油气的盆地面积约占海域总面积的2/3。渤海沿岸年产盐量达400多万吨,约占全国海盐总产量的1/3,是中国最大、最集中的海盐产区。鱼类众多,以盛产对虾、毛虾最为出名。

2.黄海(HuangHai, YellowSea)

黄海位于渤海海峡外侧,中国大陆与朝鲜半岛之间。西临山东半岛和苏北平原,东濒朝鲜半岛,北端是辽东半岛,南部以长江口与济州岛连线同东海相接。南北长800多千米,东西最宽约650千米,面积约38万平方千米。习惯上人们以山东半岛的成山角与朝鲜龙渊半岛的长山串连线为界,将黄海划分为南、北黄海两部分,其中,南黄海面积约30万平方千米,北黄海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海区内大的海湾不多,在我国一侧主要有胶州湾、海州湾,在朝鲜半岛西侧有西朝鲜湾、江华湾等。重要的港口有我国的大连、旅顺、烟台、威海、青岛、日照、连云港,朝鲜的南浦,韩国的仁川、木浦等。

注入黄海的河流较多,主要有中国的淮河、大洋河、射阳河、灌河,朝鲜的大同江,韩国的汉江、锦江,以及中、朝两国界河鸭绿江。黄海平均水深44米,其中北黄海平均水深38米,南黄海46米,最深处100多米。在中国海域内的海岸线长约4000多千米。位于我国沿岸的岛屿约500个,较大的有长山群岛、刘公岛、莫邪岛、灵山岛、东西连岛等,朝鲜有身弥岛、椒岛等,韩国有大青群岛、江华岛、古群山群岛、黑山诸岛、济州岛等。

气候受大陆影响较大。冬季,北部平均气温约—2℃~2℃,南部2℃~7℃;夏季,北部平均气温23℃~24℃,南部为24℃~26℃。年平均表层水温12.36℃。表层盐度年平均值为31.27‰。

黄海资源丰富。南黄海内储油气盆地面积约9万平方千米。盛产对虾、黄鱼、带鱼等。沿岸盐田较多,最大的盐田是江苏淮北盐场,为我国四大盐场之一。

由于黄海周边涉及到中、朝、韩等3个国家,又是海上进入渤海的必经水域,因此,其战略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曾在该海域多次发生过海战,较著名的有中日甲午海战,日俄海战等。

3.东海(DongHai, EastChinaSea)

东海是我国大陆东侧的太平洋边缘海。位于我国大陆东部,故称为东海,也叫东中国海。它北部以长江口与济州岛连线同黄海接壤,南以福建、广东两省交界处至台湾岛南端的猫鼻头连线与南海为界,东邻琉球群岛与太平洋相隔,西依上海、浙江、福建海岸。东北至西南长约1 300千米,东西最宽约740千米,面积约77万平方千米。东海港湾众多。著名的海湾有我国的杭州湾、象山港、三门湾、台州湾、乐清湾、三都澳、兴化湾、湄州湾、厦门湾、东山湾及日本的岛原湾、鹿儿岛湾等,其中,杭州湾为最大。重要港口有我国的上海、宁波、舟山、温州、福州、泉州、厦门、基隆、高雄和日本的长崎、鹿儿岛、那霸等。

注入东海的河流有长江、钱塘江、甬江、椒江、瓯江、闽江、晋江、九龙江、淡水河、浊水溪、高屏溪等。东海平均水深370米,最大水深位于东海海槽内,深达2 719米。岸线总长约5700多千米。东海岛屿繁多,在我国境内约有4 600多个岛屿,多以群岛或列岛的形式出现,主要有舟山群岛、南日群岛、台湾岛、鱼山列岛、马祖列岛等。其中,舟山群岛为我国第一大群岛,台湾岛为我国第一大岛。另外,台湾海峡为我国第一大海峡。

东海水域冬季盛行偏北风,夏季盛行偏南风,7~9月常遭热带气旋侵袭。冬季平均气温,北部为8℃~12℃,南部10℃~20℃;夏季平均气温,全区为26℃~29℃。表层年平均水温,冬季西部为7℃~14℃,东部19℃~23℃;夏季全区为27℃~29℃。表层年平均盐度为33.06‰。

东海海域资源丰富多样。石油、天然气储量可观,仅西部的“浙江长垣”构造带,面积约5 000平方千米,是一个巨大的油气蕴藏带。潮汐能储存量大,闽、浙沿岸潮汐能约有8 800万千瓦,约占全国潮能总量的1/2。经济鱼类有近百种。舟山群岛周围海域是世界闻名的渔场。

东海是我国苏、沪、浙、闽的门户,是东北亚与东南亚海上联系的纽带,战略位置非常重要。历史上在东海海域曾多次发生海战。较大的海战有1840年中英鸦片战争,英军自海上进犯闽浙沿海,攻占上海,胁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1884~1885年,中法马尾海战;1932年,日军舰队侵犯上海;1945年3~6月,美航空母舰编队在该海域发起对日冲绳岛登陆战役。

4.南海(NanHai, SouthChinaSea)

南海是太平洋西部亚洲东南最大的边缘海。是仅次于珊瑚海和阿拉伯海的世界第三大海。因位于我国大陆的南方而得名,也叫南中国海。它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深海盆地,四周几乎被大陆、半岛和群岛所包围。其北面为中国大陆,东部濒邻菲律宾群岛,西面紧靠中南半岛和马来群岛,南部与加里曼丹和苏门答腊群岛相连。南北长3000多千米,东西宽约1 700千米,面积约350万平方千米。濒临南海的国家有9个,它们是中国、越南、柬埔寨、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度尼西亚、文莱和菲律宾。南海内港湾众多,其中,北部湾和泰国湾为南海最大海湾。较大的港口有中国的广州、湛江、汕头、防城、北海、香港,菲律宾的马尼拉,越南的胡志明市、海防,柬埔寨的磅逊,泰国的曼谷,新加坡的新加坡港等。南海与其他海区有10多条海峡相通,其中较著名的有台湾海峡、巴士海峡、巴林塘海峡、巴布延海峡、马六甲海峡等。

注入南海的河流主要有珠江、韩江、红河、湄公河、湄南河等。这些河流一般含沙量少,因此南海水域碧波滚滚,水清色秀。南海水深,平均水深1 212米,最大水深为5 559米。大陆海岸线总长约为5 800千米。南海岛屿众多,位于我国沿岸和广阔水域上的岛屿约有1 800多个,多数为珊瑚岛。其中重要的岛屿有南奥岛、万山群岛、川山群岛、海南岛、涠洲岛和南海诸岛等,以海南岛为最大。南海诸岛包括东沙、西沙、中沙和南沙四个群岛,是我国领土的一部分。越南沿岸有拜子龙群岛、广东群岛等。海区南部有印尼的纳土纳群岛、亚南巴斯群岛等。

南海属于热带气候,夏季盛行西南风,冬季盛行东北风。一年气温大都在14℃~27℃之间。表层水温年平均为23.3℃。表层盐度为33.7‰。

南海海洋资源丰富。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极为充足。我国已与其他国家在南海联合开采石油。矿产资源也很多,如含有锡、钛、铁、铜、金红石、海绿石等矿产。波能资源丰富,可发电3 830亿千瓦。海洋生物种类繁多,有2 000多种鱼类,还有龙虾、梅花参等著名海产品。

南海是沟通太平洋、印度洋和连接亚洲、大洋洲的海上通道,素有“远东十字路口”之称,军事地位特别重要。多少年来,为兵家必争之地。1840~1842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时期,英军从南海海域进攻中国,先侵占香港,后攻入广州。1856~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出动军舰攻打广州。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南海成为重要的海战场,日军曾先后多次在中国华南沿海实施登陆作战,还攻占了菲律宾群岛。1964~1973年间,美国在越南战争中,美军在南海以航空母舰为海上基地对越南北方进行疯狂轰炸,并在越南港口布设水雷,实施海上封锁。20世纪70年代以后,围绕南海海域划分与岛屿主权问题,相邻国家多次发生冲突。

5.台东海区(Taidong SeaArea)

台东海区也叫台湾东侧海区,位于台湾东侧海域。北连东海,与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相邻;南至巴士海峡,沟通南海;东与太平洋洋区相连。过去,台东海区屑于东海的范围。现在,不少学者建议将台湾东部海域单独列出,突出了台湾以东海域的地位,进一步明确我国东部海域的界线,对维护中国海洋权益具有重要意义。

海域纵览

中国有漫长的海岸线,有辽阔的海域,有星罗棋布的岛屿,有丰富的海洋资源,有悲壮的海战史,有“哪吒闹海”和“精卫填海”的故事,有海市幻景的传说,有三国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王者气概,有唐代诗人李白“海客说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的不朽佳句。多少年来,滔滔流水,时间飞逝,惟有中国海域的辽阔和美丽不变。

1.中国的海洋国土与疆域面积

我国周边海域总面积约为480万平方千米,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有关规定,中国有领海海域面积38万平方千米,可划归中国管辖的海域近知万平方千米。因为国家管辖海域具有国土的基本属性,所以又称“海洋国土”或“蓝色国土”,即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千米面积的海洋国土。

依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濒海国家的领土面积,或称为疆域,应是陆地国土面积与海洋国土面积的总和。因此,我国的疆域应是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与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面积之和,即为1260万平方千米。现在,很多人根本没有海洋国土的概念,据一些海洋专家对部分中小学和大专院校学生的问卷调查,绝大多数中小学生仍然把960万平方千米的陆地面积作为我国疆域面积来回答;很多大学生还不知道有300万平方千米的海洋国土。本应属于自己的土地,本国的国民都不知道,真是令人费解!江泽民主席号召我们:“开发蓝色国土”。看来,还得从深入普及“蓝色国土”教育开始。

2.中国海岸类型与长度

中国海岸类型主要有平原海岸、山地丘陵海岸和生物海岸三大类。在江河入海口处,如黄河、长江等附近地势低平,坡小开阔,为河口平原海岸。辽东半岛、山东半岛、杭州湾以南沿海及中南半岛沿海,山地丘陵逼近沿海,岸线曲折,为山地丘陵海岸。在中国华南沿海,有珊瑚礁和红树林生长,形成了生物海岸。

中国是一个临海大国,从北到南,海岸线蜿蜒漫长,跨越我国大陆的辽宁、河北、山东、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海南等9个省区和天津、上海2个直辖市,以及大陆之外的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中国大陆海岸线呈弧状轮廓,长约1.8万多千米;岛屿岸线长约1.4万余千米,两者累计总长约为3.2万多千米。

3.中国5大海区的分界线

渤海与黄海分界线:以辽东半岛南端的老铁山西角至山东半岛北端的蓬莱角连线为界,西为渤海,东为黄海。

黄海与东海分界线:以长江口北岸的北角至韩国济州岛西南角的连线为界,北为黄海,南为东海。

东海与南海分界线:以福建、广东两省大陆海岸交界处,至台湾岛南端猫鼻头连线为界,北为东海,南为南海。

台东海区界线:北连东海,与日本琉球群岛西南部相临;南至巴士海峡,沟通南海;东与太平洋毗邻。

4.中国的三大海峡

中国水域有三大海峡,它们是台湾海峡、琼州海峡和渤海海峡。(1)台湾海峡

台湾海峡位于台湾岛与福建海岸之间。属东海海区,南边与南海相通。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呈北东一南西走向,长约370千米。北窄南宽,北口宽约200千米,南口宽约410千米,最窄处约130千米。

海峡大部分水深小于10米,平均水深约60米。有两处较大浅滩,一处是位于海峡南口的台湾浅滩,由900多个水下沙丘组成,呈椭圆状散列分布,东西长约140千米,南北宽约75千米,水深10~20米,最浅水深仅8.6米;另一处是位于台湾岛台中以西的台中浅滩,东西长100千米,南北宽18~15千米,最浅水深9.6米。两浅滩中间是澎湖列岛,由许多岛屿、礁石和水下岩礁组成,南北长约70千米,东西宽约46千米。

有两条主要水道:一是澎湖水道,位于澎湖岛和台湾岛之间,南北长约65千米,宽约46千米,北浅南深,最深处1 000多米,是台湾岛西岸南北之间和台澎之间联系的必经水上通道;二是八罩水道,东西走向,宽约10千米,水深70多米,分澎湖列岛为南北两部分,是通过澎湖列岛的常用通道。(2)琼州海峡

位于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呈东西走向,东连南海,西接北部湾,长100余千米,宽19~40千米,面积2 400平方千米。曾称海南海峡,因明初海南岛属琼州府而得名。是大陆与海南岛海上交通要道,也是北部湾沿岸各港口来往湛江、广州和香港的水路捷径。

海峡平均水深44米,最大水深120米,海峡中部有80~1000米的深槽。西口处有海底三角洲,宽约50千米,航道宽阔,航行障碍物少,非常适应于舰船航行。东口多处有浅滩,有中水道、外罗水道、北水道和南水道等4条水道,其中,中水道为主航道,水深10米,舰船可昼夜通行。(3)渤海海峡

位于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之间,介于黄海和渤海毗连处,为黄、渤海间的惟一通道。它北起辽东半岛南端老铁山西南角,南至山东半岛北端蓬莱角,宽约106千米,水深一般15~86米。海峡中南部海面上南北纵列着庙岛群岛,把海峡分割为大小11条水道,其中最宽的水道为老铁山水道,宽42千米,最深86米,也是海峡的最大水深。只有老铁山水道、长山水道和登州水道准予鱼船、商船通行,其他水道因军事原因规定为禁航区。渤海海峡内部及其周围的港口锚地众多,有长山港、烟台港、蓬莱港、大连港、旅顺港等重要的军用和民用港口。由于渤海海峡的特殊地理位置,历有“渤海咽喉”、“京津门户”之称。一百多年来,外国侵略者曾多次从海峡进入,直逼京津地区。

5.中国岛屿的数量与分布

中国是一个岛屿众多的国家,当你站在中国地图前浏览蓝色的海域时,沿岸密密麻麻的岛屿会令你眼花缭乱。据不完全统计,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大小岛屿7372个(该数字还不包括海南岛本岛、台湾、香港、澳门及其所属岛屿),其中,有居民的岛屿约450个,总面积约8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陆地面积的0.8%。

中国海域岛屿分布很不均匀,按所属海区分,东海海区内的岛屿最多,约4600多个,约占全国海岛总数的66%以上,比较重要的有舟山群岛、台湾岛、崇明岛、以及台山列岛、渔山列岛、东矶列岛、台州列岛、南、北麂山列岛、南日群岛、澎湖列岛、马祖列岛、钓鱼列岛、东山岛、金门岛等。南海次之,约有岛屿1 600多个,占全国岛屿总数的24%,比较重要的海岛有南澳岛、勒门列岛、南澎列岛、沱泞列岛、万山群岛、香港岛、川山群岛、涠洲岛及南海诸岛。南海诸岛包括西沙、中沙、东沙和南沙,其中以南沙群岛的岛屿为最多,曾母暗沙位于最南端。黄、渤海的岛屿最少,仅有700多个,占全国海岛总数的10%左右,一般集中在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沿岸。重要的岛屿有长山群岛,庙岛群岛,大、小三山岛,蛇岛,芝罘岛,刘公岛,东西连岛,莫邪岛等。

按行政级别分,全国有县级海岛16个,乡级海岛112个。

按成因分,全国有大陆岛近6 500个,海洋岛60多个,冲积岛400多个,陆连岛如多个。

按离岸远近距离分,有离我国大陆最近距离小于飞0千米的沿岸岛近4 800个,10~100千米的近岸岛2 000多个。

按由内到外的位置分,有河口岛230多个,湾内岛近1 300个,海外岛近600个。

按形态分,有群岛10个,列岛45个,岛7000多个。

按面积分,有面积大于2 500平方千米的台湾岛和海南岛等特大岛2个,面积介于100~2 500平方千米的大岛13个,面积在5~99平方千米的中岛近120个,面积0.0005~4.9平方千米的小岛6 800多个。

6.中国最大的岛屿——台湾岛

台湾岛位于东海南部,西依台湾海峡,距福建省海岸75~220海里;东濒太平洋;东北与日本琉球群岛为邻,距冲绳岛约335海里;南隔巴士海峡与菲律宾相望,距离宋岛约195海里。岛形狭长,约394千米;最宽处约144千米。面积3.58万平方千米,列世界岛屿第38位。人口约2 121万(1995)。历史上曾被荷兰、西班牙和日本侵略者占领统治过,1949年由国民党退踞至今。

岛上多山,山地和丘陵占全岛面积2/3。海岸较为平缓,岸线长约1 139千米。岛上河流较多,大小河流共151条,其中,中部的浊水溪长186千米,为全岛最长河流。天然湖泊较少,最著名的是日月潭。

7.中国的五大群岛

中国较大的群岛有长山群岛、庙岛群岛、舟山群岛、万山群岛和南海诸岛。其中舟山群岛是我国海域最大的群岛。

长山群岛:位于黄海北部海面上,由50多个岛屿组成,是我国东北的海防要塞,该群岛中的海洋岛,是这一前沿阵地的最前哨,其军事价值非常突出。

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及多礁石组成,位于辽东半岛与山东半岛之间,是保卫京津地区的海上长城。

舟山群岛:由1 339个岛屿组成,面积1 300多平方千米,北起花鸟山,南至西磨盘,跨海域约80海里,是我国沿海最大的群岛。位于杭州湾正东方,扼长江入海之咽喉,背倚上海、浙江海岸,是军事上的“沪杭宁的海上屏障”,也是我国最重要的海空军基地之一。群岛鱼产丰富,年渔获量在50万吨以上,占全国的1/10,素有“中国渔都”的美称。

万山群岛:由100多个岛屿组成,北起虎门,南至蚊尾洲,西起大襟岛,东至担杆岛。位于珠江口,守卫着我国华南最大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是珠江口的天然屏障,在保卫我国华南地区安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南海诸岛:由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组成,拥有大小岛屿、沙洲、暗礁、暗滩和暗沙等近300个。北起北卫滩,南达曾母暗沙附近海域,绵延约1 810千米;西起万安滩,东至黄岩岛,伸展约900千米。南海诸岛广布于南海,扼太平洋和印度洋航线之要冲,为东北亚与东南亚空中航线的必经之地,是我国南海海防最前哨,也是保卫我国华南地区安全的海上堡垒,战略地位相当重要。

8.岛与礁的区别

岛与礁有什么区别,世界上没有统一的标准,各国都采用自定的标准。如有的国家根据面积来划分岛、礁,有的国家根据有无人口居住来划分岛、礁。我国将海洋中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陆地区域称为岛,而面积小于500平方米的叫做礁或岩。

9.奇妙的“建筑”——珊瑚礁

在我国南海海域分布着无数大大小小的珊瑚礁,这些岛礁由成千上万个色泽美丽、形体细小的珊瑚虫建造而成。娇小玲珑的珊瑚虫,像“伟大的建筑师”,在碧波荡漾的大海里,建造出一座座“城堡”。我国南海诸岛就是由珊瑚虫长年累月建造起来的。

看到造型优美的珊瑚,很多人往往以为它是海洋里的一种植物,其实不然,它们是生活在热带海洋中的小动物。我们日常见到的珊瑚礁,都是由无数个珊瑚虫死后留下来的骨骼堆积起来的艺术珍品。为什么只在南海中有珊瑚礁,珊瑚虫是怎样制造珊瑚礁的呢?

原来珊瑚虫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微小腔肠原始动物,它与海藻共生,属水母的亲族。珊瑚虫的生长必须具备一定的环境条件,首先,海水要有较高的温度,一般25℃~30℃为宜,因此,珊瑚虫只能在热带海域存在;第二,要有充足的阳光,珊瑚虫一般在浅于40米的水深范围内生活,最深不超过60米,否则由于光线和热量不足,珊瑚虫无法生存;第三,要求海水具有较高的盐分,珊瑚虫生长在含盐量27‰~40‰之间的海水中最为适宜;第四,要有合适的基础,珊瑚虫只有附着在岩石的基底上才能生长。

我国的南海海域,海底有过多次火山活动,形成了许多海底突起的火山锥,它们都未露出水面,加上深度合适,为珊瑚虫的生长提供了最适宜的场所。成群的珊瑚虫,在洁净的海底火山锥上定居后,便开始进行宏伟的建筑工程。它们从海水中猎取食物,吸取营养,并不断分泌出一种石灰质物质,以形成其外骨骼和外壳。当珊瑚虫死亡后,它们的骨骼就积聚在一起,而它们的子孙后代又在祖先积聚起来的骨骼上成长繁殖。这样年复一年,逐年积累,最终形成珊瑚礁。

珊瑚礁的特点比较低平,最高也不过几十米,面积也不大,但下面的礁盘却很大。珊瑚礁的结构和形态千差万别,一般将它分为岸礁、堡礁、环礁、浅渴湖礁、珊瑚浅滩、礁斑等六种。紧紧镶嵌在岸边的就叫做岸礁。离开岸边,像长堤一样环绕在海中的,称为堡礁。在海中呈环状或马蹄状的,就是环礁,从空中俯视环礁,就会看到在碧波万顷的海面上散布着一朵朵白花组成的“花环”。在每朵花环中央,都荡漾着一个平静的微波湖面,叫做礁湖。礁湖内水深一般在60米左右,周围有环岛作屏障,因此湖内风平浪静,是舰船良好的避风锚泊地和水上飞机场。规模很小且中间渴湖很浅的有时叫做浅渴湖礁。由珊瑚构成的面积较大的海中高地,顶部平坦,接近水面,称为珊瑚浅滩。孤立于海中且无固定形状的就叫做礁斑。

海岛的奇特景观

我国的海岛美丽富饶,它们像一颗颗晶莹剔透的翡翠,光彩夺目。有的峰峦叠嶂、原野广阔,有的风景秀丽、物产丰富,既是极为重要的资源宝库,同时展示着海中陆地的奇特景观。

东海渔场 提到渔场,人们首先想到的是舟山群岛。它主要包括吕泗、嵊山等大渔场,总面积约15万平方千米。舟山群岛上的沈家门渔港最为有名。在这里,盛产大、小黄鱼,带鱼,墨鱼,海蛰等。特别是冬天为鱼汛期,全国各地的渔船纷纷扬帆前往舟山渔场。舟山渔场的年产量可达几十万吨,它不仅是我国的渔业水产基地,也是驰名世界的大渔场。

舟山群岛鱼类资源丰富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有关。一是舟山群岛位于大陆架浅海,水比较浅,阳光充足,水温较高,非常适合鱼类生长;二是舟山群岛地处我国沿岸寒流与台湾暖流的交汇地,暖水性鱼类与冷水性鱼类经常聚集在这里;三是舟山群岛渔场处在长江、涌江、钱塘江的入海口,这三条河流一泻千里奔腾入海,从上游带来了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养分,为鱼类提供了营养丰富的饵料;四是舟山群岛沿岸有许多风平浪静的港湾,便于鱼类的栖息和繁殖。

热带雨林 美丽富饶的海南岛,地处“天涯海角”,是我国丰富的热带资源宝库。各种热带作物分布广泛,可谓应有尽有。这里有原始的热带雨林,有号称“世界油王”的油棕,有芳香美味的可可豆,有人工栽培的咖啡、椰子、菠萝、槟榔,另外还有橡胶、剑麻、海岛棉、胡椒、香茅草、金鸡钠等。

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海南岛的中部偏东南的局部地区。在热带雨林中,植物生长茂密,四季常青,种类很多。有用木材达800多种以上,占全国木本树种的20%。除热带雨林外,海南岛还有大片的原始森林,面积约占全岛面积的1/4。主要以出产珍贵林木而著名,如坡垒、青梅、子京木、花梨木等,适用于造船、制作名贵家具、美术工艺等。

橡胶是海南岛最重要的热带作物,自1902年开始从马来西亚引进橡胶苗栽培,逐步发展为许多橡胶种植园。年产干胶片几万吨,为全国最大的橡胶生产基地。

椰子是海南岛的一宝,为多年生长绿乔木,是一种典型的热带代表树,在海南岛分布非常普遍。椰子树从上到下,全身都是宝,可用于建筑材料、工业原料、制糖、肥皂原料、食用油、饮料、药材等,故人们称椰树为“宝树”。

海南岛地处低纬度区,终年高温,雨量丰富,土层深厚,土质肥沃,为各种热带雨林和作物的生长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使海南岛成为我国热带资源中的一个天然宝库。

蝮蛇王国 在我国渤海湾口,靠近辽东半岛南端的西侧,距旅顺港约25千米处,有一个孤立于海中的狭长小岛,呈西北——东南走向。别看这个面积不满一平方千米的小岛,其貌不扬,但在世界上却赫赫有名,它就是我国的小龙山岛——蛇岛。

当你来到蛇岛时,大有蛇的王国和“草木皆蛇”之感。树干上、草丛中、岩洞里、石缝内,随地可见,触目皆是。它们有的蜷曲,有的爬行,有的张口吐舌,有的伺机等待。岛上主要以蝮蛇为主,最少时也有5~6万条,最多时竟有50多万条。

受海浪冲击,蛇岛沿岸有许多海蚀洞、穴,岛上的岩石因风化影响,出现许多裂缝,为蝮蛇的穴居生活提供了良好场所。岛上土壤深厚,土质松软,水分丰富,适合蝮蛇打洞穴居。

蛇岛气候温,阴凉湿润,有利于植物的生长和昆虫与鸟类的繁殖,全岛几乎布满了灌木和杂草。南来北往的候鸟多在此地歇脚,这就为蝮蛇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来源。在岛上,蛇与鸟搏斗的场面经常出现,真是惊心动魄、蔚为壮观。蛇岛远离大陆,人迹罕至,没有刺猬等蛇的天敌,对蝮蛇的繁衍十分有利,使蛇岛变成了蝮蛇的“天堂”。

蝮蛇是一种毒蛇,体长不到一米,头呈三角形,眼到口角间有条黑褐色的宽阔条纹,腹面灰白,有白色斑点。别看蝮蛇丑陋,但蛇毒、蛇胆、蛇粉、蛇蜕等都是宝贵的药材,能治疗多种疾病。医学界利用以毒攻毒的方法,在治疗人类结核病、风湿性关节炎、麻风病、癌症等疑难杂症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海鸟天下 南海诸岛,自然资源非常丰富。凡到过西沙的人们,无不对这里的海岛留下深刻的印象。特别是在那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成群结队的海鸟展翅飞翔、叫声不断、遮天蔽日、声传万里,素有“海鸟天下”之美誉。

西沙群岛上的海鸟,数量和种类十分可观,比较常见的是黑头鸥、风头燕鸥、乌燕鸥和鲣鸟。鲣鸟除黑褐色的翅膀外,全身皆呈乳白色。它们落在树上,犹如千万朵绽开的棉桃。每当朝霞冉冉升起,鲣鸟便成群结队地飞往海上寻觅食物;每当夕阳西下,又飞回岛上过夜。当地渔民白天经常跟着鸟群扬帆出航,并在鲣鸟觅食的地方下网捕鱼;傍晚,顺着鸟群飞回的方向把鱼船驶回海岛停泊。因此,渔民便把鲣鸟叫做海上的“侦察兵”、“引路人”和“导航鸟”。

海鸟给南海诸岛带来一种稀有的特产——鸟粪。这是一种极为宝贵的天然有机肥料,含有丰富的磷质,不但对农作物有很高的肥效,而且还是一种制药的原料。在一些岛屿上,鸟粪的储藏量都相当丰富,几乎整个岛屿都被1~2米厚的鸟粪所覆盖。

南海诸岛还是海龟、贝壳、珊瑚(海石花)的主要产地。它们既是制作工艺品的原料,又是贵重的药材。

水果之乡 在我国大陆东南100多千米的茫茫大海中,有一座美丽的宝岛——台湾。台湾岛上山青、水秀、林密,是我国著名的风景区,有阿里山的林涛、云海、日出和日月潭等美景,具有很高的旅游价值。

台湾不仅风光旖旎,而且物产丰富,素以“水果之乡”、“天然植物园”等美称驰名中外。

台湾的水果十分丰盛,共有80多种。其中年产量较大的有香蕉、菠萝、柑桔、荔枝、龙眼、木瓜、枇杷、芒果、甘蔗、杨梅、橄榄等20多种。尤其是香蕉、甘蔗等产量较高。香蕉一年四季都有收获,秋冬两季产量最多,最高年产量曾达到近200万吨,按世界50亿人口计算,几乎每人每年都可以吃到近一斤台湾产的香蕉。甘蔗,年产量约在1 000万吨左右,含糖量最高可达15%,所以制糖工业是台湾的主要工业之一,每年有数十万吨甘蔗销往岛外。

台湾的森林资源也很丰富,森林面积占全岛面积的一半以上,是我国重要的木材产地之一。台湾树木的种类繁多,约有3 900多种,除了盛产红杉、扁杨、合欢、相思树外,最引人入胜的是那巨大的榕树。一棵大榕树就像一片树林,苍绿碧翠,浓荫蔽日。生长最普遍的是樟树,樟树是提炼樟脑的重要原料。

台湾地跨北回归线,具有热带、亚热带的气候特点,高温多雨,上分适合热带水果的生长,尤其是香蕉,一年四季都有生产,可称得上是“水果之乡”中的“水果之王”。又因为台湾境内多高山峻岭,山上山下温差较大,所以寒带、温带和热带的树木都有,类型多达4000多种,真不愧为是“岛上林海”。

海岛的军事价值

我国的岛屿虎踞龙盘,像一群群叱咤风云的勇士,日夜守卫着祖国的万里海疆。自古至今,素有大陆门户、京津咽喉、东海屏障、珠江锁钥、南疆哨卡之称,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

1.大陆门户

我国的海岛,地处海防最前哨,军事价值极其重要,常被称做中国大陆的门户。它不仅成为防御敌人从海上进攻的要塞,而且为军舰提供许多优良的港湾和避风锚地,成为海军舰艇之家。在海战中,它还能为小型舰艇提供十分隐蔽的待机点。同时,孤立在惊涛骇浪中的海岛视野开阔,是设置雷达观通站和设置灯塔等助航设备的好地方。从黄海到南海,海岛星罗棋布,有的合而为群,有的各自为战,像一艘艘永不消沉的“航空母舰”。

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外国侵略者入侵我国的战争接连不断,入侵者的魔爪首先伸向我国的海岛,然后从海上向我国内陆发动进攻。

2.京津咽喉

渤海海峡介入辽东半岛的老铁山与山东半岛的蓬莱头之间,宽约106千米,是出入渤海的惟一通道。位于海峡中的庙岛群岛,把渤海海峡分隔成11条通往渤海的水道,历来被称为咽喉要地,坚守这个要地,就可保护京津。

庙岛群岛,为丘陵山地,起伏不平,沿岸多陡壁,战时可以固守。岛与岛之间相距较近,便于火力相互支援。同时海岸曲折,海湾锚地较多,多数岛屿建有码头,平时可供舰船驻泊避风,战时则供舰艇隐蔽待机。另外,凭借山东半岛和辽东半岛沿岸港湾的支援和依托,成为一个天然的要塞区。

辽东半岛位于渤海海峡北侧,半岛上多丘陵山地,向西环抱渤海,向东控制着黄海北部,是京津门户的左翼。半岛南部沿岸多良好的港湾锚地,其中旅顺港位于半岛南端,形势险要,历来为重要军港。大连港港阔水深,驻泊、补给条件良好,是我国著名大港。沿岸还有不少的港湾可供舰艇驻泊和待机,因此,辽东半岛是守卫渤海海峡北侧的主要支撑点。历史上大连港和旅顺港曾被日本、俄国占领过。

山东半岛位于渤海海峡南端,东面与朝鲜、日本隔海相望,半岛东端的成山角,成为渤海海峡南侧的主要支撑点。半岛北部沿岸,有多处供舰艇驻泊和待机的港湾锚地。其中蓬莱港,是庙岛群岛的补给基地。烟台港位于半岛北岸,是我国有名的海港。威海港位于半岛东部,历来为海军军港。威海港外的刘公岛,三面悬崖峭壁,水深流急,它东临碧波万顷的黄海,背靠群山环抱的威海,远远望去,犹如一只威武的雄狮立于威海港之前,两侧的日岛和黄岛,恰似两只幼狮相伴,虎视眈眈地守护着威海港。清光绪年间,北洋水师在岛上修建北洋水师提督衙门,制造局水师公所等,并在岛上修筑多处炮台,使刘公岛成为海上军事重地。在1894年中日甲午海战中,刘公岛上洒满了北洋水师的斑斑血泪。

在历史上,外国列强多次通过庙岛群岛这个门户长驱直入,进攻天津,威胁北京。如1858年的第二次鸦片战争、1900年的八国联军以及1937年日军侵略华北等。

3.东海屏障

舟山群岛位于长江口以南,杭州湾以东。北起花鸟山,南至西磨盘,南北长达肋海里,东西宽约50海里,共有岛屿1 300多个。其中以舟山岛为最大,面积400多平方千米,是整个群岛的军政和经济中心。岛与岛之间有可通航的水道、航门几十条,水深宽敞,礁石少,便于中小型舰艇的隐蔽和机动,同时也是各种舰船出入东海的必经之道。

由于舟山群岛地处我国海岸的中部,和上海、杭州唇齿相依,是敌人进犯沪、杭地区的海上必经之路。历史上,外国列强曾多次把舟山群岛作为进攻我国大陆的跳板。1840年鸦片战争中,英法联军首先侵占舟山群岛的定海港,然后进攻镇海、宁波、乍浦等地,并以舟山群岛为基地,集结军舰北上,经渤海入侵京津地区。1937年,日军在侵占华北的同时,为在杭州湾实施登陆,也首先占领了舟山群岛中的嵊泗和马鞍等列岛。

舟山群岛周围岛屿众多,分布较广,海区航泊和隐蔽条件良好,对组织沿海防御和舰艇集结待机极为有利,故历来是我国东南沿海的军事基地。

定海港的港外,水道纵横,出入十分方便。定海港为中心,配合周围的海港,可以组成一个舰艇驻泊体系和防御体系,对保卫长江口和杭州湾具有重要的意义。

早在我国宋代,舟山岛上的定海港就有军防。清朝也驻有陆军和海军。民国初期,有巡洋舰等战斗舰艇驻泊。在定海港周围岛屿上都建造有海岸炮台。现在是我东海舰队某海军基地所在地。

4.珠江锁钥

珠江口东临台湾海峡,西面是琼州海峡,是我国华南的重要海军基地。珠江口的虎门,素有“金锁铜关”之称。江口外面,岛屿密布,水道纵横,其中万山群岛环绕整个珠江口,是广州港的多层海上屏障。依托这些岛屿,可以控制珠江口和香港,成为珠江口的锁钥。

万山群岛由担杆列岛、佳蓬列岛、万山列岛、高栏列岛、三灶岛、桂山岛等组成。担杆列岛横列于香港南方海面,为保卫香港地区和珠江口的重要海上支撑点。佳蓬列岛位于珠江口最前哨,与周围各列岛可构成火力网,控制珠江口东部和香港西部各水道入口。万山列岛是万山群岛中最大的列岛,位于珠江口正南方,控制着珠江口诸水道的入口,是保卫珠江口和广州地区最重要的海上屏障。大万山岛为万山列岛的主岛,地势险要,位置突出,历来是重要设防地,140多年前,林则徐曾在此修筑炮台,抗击英军入侵。高栏列岛位于万山群岛最西边,控制着内河通往广州的水路。三灶岛是万山群岛中最大的岛屿,距大陆很近,对守卫珠江口和三角洲地区意义重大。桂山岛位于珠江口东侧,是广州、黄埔及珠江各港口的出海门户,又处香港至澳门海空航线要道,位置十分重要。历史上,日军和国民党曾在该岛设防守备。1950年,我军在解放万山群岛战役中,曾首先攻占了该岛,把国民党守岛部队一举歼灭。

5.南疆哨卡

在海南岛以南和以东广阔的海面上,有许多珊瑚礁构成的岛屿,主要有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南沙群岛,统称南海诸岛。

东沙群岛位于南海诸岛最北端,由东沙岛、东沙礁、南、北卫滩等几个珊瑚礁组成。东沙岛的环礁东半部露出水面,形似新月。东沙群岛面积随小,但所处位置十分重要,可钳制我国东南沿海与台湾及菲律宾间的海上交通,战时可作为情报前哨。

西沙群岛有宣德、永乐群岛等30多个岛、洲、礁、沙、滩等。在东北部宣德群岛中的永兴岛,面积约1.85平方千米,是西沙群岛中最大的珊瑚岛,也是南海诸岛中面积最大的一个岛。在西南部的永乐群岛中,以珊瑚岛、甘泉岛、中建岛等比较有名,其中中建岛面积约1.5平方千米,为我国南海海防前哨。西沙群岛是香港、广州通往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地的海上航线的必经之地。

中沙群岛全部由隐伏在水下的珊瑚礁组成,珊瑚礁顶部与海面距离平均约20米。共有中沙大环礁、黄岩岛、宪法暗沙、中南暗沙、一统暗沙和神狐暗沙等33个已命名的岛、礁、暗沙和暗滩,其中黄岩岛孤立于中沙群岛东南约300千米处。

南沙群岛位于南海诸岛最南端,是范围最广、岛礁最多的岛屿。主要有太平岛、南威岛、中业岛、南子岛、北子岛、鸿庥岛、景宏岛、费信岛、马欢岛、安波沙洲、永暑礁、曾母暗沙等岛礁和沙洲。1988年中国在永暑礁上建有8 080平方米的人工岛,上面建有海洋观测站,附近赤瓜礁等5个岛礁上也有我海军守驻。

南海诸岛,散布在广阔的南海腹部,在航运上,是太平洋和印度洋的咽喉,扼两洋海运的要冲,是亚洲和太平洋的中继站。明代,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船队七下西洋,曾多次经过南海诸岛。

南海诸岛环立于中国南疆,犹如无数个碉堡群,控制着南海的广阔海面,平时可作为海洋生产基地,补给舰船淡水和提供气象情报。在战时可作为舰艇、飞机活动的基地和中继站,能有效地控制和封锁南海的海、空通道,保卫着祖国大陆的安全。

海洋的“呼吸”

生活在海边的人或者平时注意观察海水运动的人都会发现,海面每天都在发生着周期性的升降运动,就好像地球宽敞的胸怀在“呼吸”,这种形似“呼吸”的海洋现象,我们称之为潮汐。潮汐是怎样产生的,潮汐的预报方法有哪些,风暴潮到底有多可怕,涌潮有多么壮观,潮汐有哪些用途?这是本章聚焦的问题。

海与洋

地球上被称为生物圈的空间约97%由海洋构成。不是巧合,作为地球上生命之源的水,97%也蕴藏在蔚蓝色的大海中。我们通常所说的海洋主要指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四大洋以及连接洋与陆的海。粗略地说,近陆为海,远陆为洋。它们的水体相互沟通,均称为海水。大洋海水深,面积广阔,形态不受大陆直接影响;海洋水浅,范围局限,形态受陆地轮廓直接影响。海水总体积达13.7亿立方千米,占地球总水量的97%,海水中溶解有近80种元素,陆地上的天然元素在海水中不仅都存在,而且有17种元素是陆地上所稀少的。地球上80%的生物生活栖息于海洋,海产品目前为人类提供2%的食用蛋白质。

来去匆匆的潮汐,大洋中激荡的海流,惊人的海浪都提醒着人们,地球上的海水是永远不会静止下来的。海水做大规模的定向流动称为洋流或海流,它既见于海水表面,也能形成于海水深部;既发生在近海地带,也分布于远海水域;定期到来的信风是引起洋流的主要原因。风对水面的拖曳力及施加于波浪迎风面的压力能使海水缓慢前进。赤道地区温度较高的海水流向高纬度地区,是为暖流;高纬度地区的寒冷海水流向赤道地区是为寒流。两者构成表层海水的循环。深部洋流的循环是受海水密度的控制。如高纬度地区表面海水结冰,所含盐分向下移动,从而提高了下层海水的密度,这种温度低,密度大的海水一面下沉,一面向赤道方向流动,相应地促使低纬度地区的海水上升并向高纬度方向流动,构成大规模海水的深部循环。

潮汐的起因

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们没有涉猎到一个课题就是潮汐(即每天海水的涨落)。在中国和冰岛这样相距万里之遥的不同地方,古代海的观察家们都对这个问题绞尽脑汁。希腊人的观察力很敏锐,但他们凑巧都住在一个几乎没有潮汐的内陆海边。在沿海地区发展起来的文明社会中,人们对每一天海水的涨落司空见惯并受其影响。虽然人们很早就弄清了月亮的位置和月象、潮汐的高度以及每天水位到达最高点的时间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但直到17世纪艾萨克·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时,人们才弄清潮汐是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洋的引力所产生的结果。

地球和月亮通过万有引力强烈地互相吸引,引力在两个星球相对的一面要大一些。月亮对地球任何点的净引力,是两个球体之间巨大的恒定力的矢量和(大小加方向)。我们认为,这个巨大的恒定引力是由地球所有的质量集中在球心产生的。在地球表面各点所受的力,与该点到月球的距离有关,故各点所受的力有微小差异。这差异即是产生潮汐的力。这种力在固态的地球、海洋和大气中引起了微小的变化(月球亦然),固态地球的变形很弱,除很灵敏的仪器外不易觉察。但是,海水体积的膨胀要明显得多,所以很容易通过潮汐看出来。面对月球的海水所受的纯引力最大,而背离月球的那部分海水受到的纯引力最小。当地球自转时潮汐也环绕着地球移动,因而海潮有一次始终面对月亮,而另一次则恰恰相反。

太阳虽然离地球远得多,但它的质量非常大,因而也会引起潮汐。太阳潮汐的高度不到月亮潮汐高度的一半。两种潮汐是不同步的,太阳潮每24小时(即一个“太阳日”)发生一次。由于月亮绕地球转,地球相对月亮转动的时间比“太阳日”稍长,为24小时50分,在这24小时50分(即一个“月亮日”中),有两次潮汐和两次低潮。

当月亮、地球和太阳在一条直线上时,太阳和月亮的共同引力相互增强,从而引起了很高的潮汐——大潮。这样的高潮每隔两周(即满月和新月时)发生一次。最低的潮叫小潮,发生在上弦月和下弦月之间,这时太阳和月亮相对于地球互为直角。

上面描述的是平衡海潮,即假定地球是均匀的条件下理论计算出来的潮汐。实际潮汐的高度随海洋位置的不同而各异,因为海洋的形态和大小各异,所以潮水的变化方式也相应很复杂。在夏威夷,高潮和低潮之间的高差只有0.5米左右,然而在西雅图,则约为3米,少数地区有异乎寻常的情况,如芳迪湾的海潮,高度可达12米以上;内陆湖泊,如大湖区则根本没有潮汐现象。世界上许多地区的海岸,尤其是那些具有重要商业海运和修建海港价值的海岸,已借助计算精确推算出未来若干年潮汐活动的资料。

沿着浅海岸一带,潮汐运动通过水和海底的摩擦释放出能量。这些能量最终必定来自地球和月亮的转动。摩擦作用损失的能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减缓地球转动的速率。据计算,白天的平均长度在过100年中已增长了0.001秒。这个数字看来似乎可以忽略不计,但是经过千百万年的地质时代之后,减慢程度就相当可观。虽然地球绕太阳的时间未受影响,但地球的自转速率曾经一度要快得多。月亮绕地球旋转的速度也曾经一度比较快,而且月亮一度更接近地球。这意味着当时的潮汐一般要高得多,一年中的天数也要多一些,而且一天也较短。化石提供的证据强有力地证实了这一设想。珊瑚虫是一种能分泌碳酸钙以及建造碛代珊瑚礁的海栖无脊椎动物。它每天都要分泌薄薄的一层碳酸钙,一般夏天比冬天要厚些,仔细数一数这些化石珊瑚中的碳酸钙层数就可使许多古生物学家相信,在4亿年前,一年大约有400天。有关较强潮汐的证据还不那么完善,但一些研究过去古代潮汐沉积物的地质学家认为他们能够弄清较强潮流(即海洋浅处海水的迅速流动)的影响。

潮汐是怎么回事

大海永远不会平静。除了大风、地震、海底火山爆发以及气压骤变等原因会引起海水临时涨落外,主要原因则是月亮与太阳等天体的引力作用,使海水每天都能产生周期性的运动。人们习惯上把海面垂直方向的涨落称为潮汐(Tide),而把水平方向的流动称为潮流(Tidal current)。本章主要介绍潮汐的有关问题。

潮汐现象比较难理解,表示某地的海面高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纵坐标是潮位高度,横坐标是时间。在一个周期内,海面升到最高位置时称为高潮;而降到最低位置时则称为低潮。海面从低潮逐渐升到高潮的过程叫涨潮;而海面从高潮逐渐降落到低潮的过程叫落潮。海面上升到高潮或下降到低潮时,有一段时间海面不升也不降,称之为平潮或停潮。平潮的持续时间各地有所不同,从几分钟到几十分钟不等。高潮的平潮时刻叫高潮潮时,低潮的平潮时刻叫低潮潮时,一个地点的潮时是随日期而逐渐改变的。两次相邻的高潮或低潮之间的时间间隔叫做周期,不同海区的周期有时是不一样的,有的海区的周期是24小时50分(一个太阴日),有的海区的周期是12小时25分(半个太阴日)。在潮汐涨落的过程中,从海图深度基准面到海面的高度叫潮高,海面上涨到最高位置时的高度叫做高潮高,而下落到最低位置时的高度叫低潮高,相邻的高潮高与低潮高之差称为潮差。

我们再补充一个平均海面的概念。平均海面是测定大陆高度的基准面,它是根据潮汐观测记录算出来的。某个时期内海面的平均高度,是该时期内每小时海面高度的平均值。由于水位受气象条件的影响很大,随季节也有明显的变化,所以求某地的平均海面一般采用多年观测值的算术平均值。例如,我国一直采用的全国大地高度起算面“黄海平均海水面”,就是采用青岛1950~1956年共7年的平均海面值;而从1987年5月26日开始启用的“1985国家高程基准”则是根据青岛验潮站1952~1971年的潮汐资料组成10组19年平均海面的均值而得到。海图或地图上标注的某地点的海拔高度,就是指距离上述的某一平均海面的高度。

由于天体公转的原因,月球、太阳和地球的相对位置不断变化,月球与太阳等天体对地球的引力也在不断变化。其中月球由于离地球更近,它对地球的引潮力比太阳对地球的引潮力更大,其大小约为2.17倍。这样,海洋潮汐变化主要是随月球绕地球运行的变化而形成的,准确地说,海水受到月球的引力和地球绕“公有重心”(月球与地球公有重心在距离地球中心0.73个地球半径的地方)旋转所产生的惯性离心力的联合作用而形成了海洋的潮汐现象。潮汐的月变化与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相对位置在一个月内周期性的变化有关,在朔(新月,农历初一)或望(满月,农历十五)日、太阳、月球和地球的位置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这时太阳引潮力和月球引潮力几乎作用于同一方向,最大程度地相互加强,因而这两天出现一个月中最高的高潮和最低的低潮,形成最大潮差,叫做大潮。在上弦(农历初八)或下弦(农历二十三)日,太阳、月球和地球三者的位置几乎成直角,这时太阳引潮力的方向与月球引潮力的方向互相垂直,最大程度地相互削弱;因而这两天出现一个月中最低的高潮和最高的低潮,形成最小潮差,叫做小潮。但实际上大潮出现的时间要比上述理论分析滞后1~3天。同样,对于一天中某地高、低潮也不是出现在理论上的月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