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盟国大英雄(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16 18:50:39

点击下载

作者:刘干才,李奎

出版社:团结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二战盟国大英雄

二战盟国大英雄试读:

前言

201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值此之际,我国将与俄罗斯等世界上曾经遭受过法西斯侵略蹂躏的国家和广大爱好和平的人民一起,隆重纪念这场属于中华民族和全人类正义事业的伟大胜利,对于铭记历史、警示后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示我国政府和人民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世界和平的坚定决心,具有重大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1937年7月7日,驻华日军在卢沟桥悍然向中国守军开炮射击,炮轰宛平城,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七七事变”,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全面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正式开始。1945年9月2日,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这是人类社会有史以来规模最大、伤亡最惨重、造成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也是关系人类命运的大决战。这场由德、意、日法西斯国家纳粹分子发动的战争席卷全球,世界当时人口总数的80%的20亿人口受到波及。

这次世界大战把全人类分成了两方,由美国、苏联、中国、英国为主的反法西斯同盟国与由德国、日本、意大利等国组成的法西斯轴心国,进行对垒决战。全世界的人民被拖进了战争深渊,迄今为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绝无仅有的浩劫和灾难,伤亡总数超过1.9亿人。

作为东方主战场的中国,伤亡就达3500多万。在长达14年侵华战争中,日本法西斯军队灭绝人性,他们肆意烧杀奸淫,大量使用毒气和细菌武器,制造了一个个无人区和万人坑,在我国广袤土地上导演了无数惨绝人寰的人间悲剧!仅南京一地,日军就一次屠杀了我手无寸铁的同胞30余万,其残暴兽行令人发指、罄竹难书!

70年前的广大中国人民,经过八年艰苦卓绝的抗战,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中国人民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和人类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

我们伟大的中国人民,在国家和民族处于危难之际,面对凶恶日本侵略者,同仇敌忾,众志成城,前赴后继,英勇斗争,展开了一场波澜壮阔的全民族的伟大抗战,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进步战胜反动的英雄史诗,可谓是可歌可泣。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具有伟大历史意义。我们历史地、辨证地看待这段人类惨痛历史,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的巨大灾难,使人类文明惨遭浩劫。但同时也开创了人类历史新纪元,给战后世界带来了广泛而深远影响。促进了世界进入力量制衡的相对和平时期;促进了一些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促进了许多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促进了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政治和社会改革;促进了世界科学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军事科技和理论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史上的一场伟大革命;促进了世界人民对和平的深刻认识。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成为20世纪人类历史的一个重大转折,它结束了一个战争和动荡的旧时期,迎来了一个和平与发展的新阶段。我们回首历史,不应忘记战争给我们带来的巨大破坏和灾难,以及世界各个国家和人民为了胜利所付出的沉重代价。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南京大屠杀国家公祭仪式上讲话中说:“历史告诉我们,和平是需要争取的,和平是需要维护的。只有人人都珍爱和平、维护和平,只有人人都记取战争的惨痛教训,和平才是有希望的。”

这就是我们编撰这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全纪实》的初衷。本套作品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两大部分,综合了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和最新解密资料。在有关部门和专家指导下,以整个历史进程为线索,贯穿了主要历史时期、主要战场战役和主要军政人物等,全景式全纪实地展现了整个历史的恢宏画卷,以此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PART 1崔可夫

崔可夫,苏联著名的军事家、苏联元帅。苏德战争爆发后,崔可夫于1942年5月被任命为预备队第一集团军副司令,多次出色地完成战斗任务。1943年4月,崔可夫担任近卫第八集团军司令并指挥该军团参加了库尔斯克战役、白俄罗斯战役、明斯克战役、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柏林战役等。在苏德战争中崔可夫两次获得“苏联英雄”称号,并晋升为上将军衔。参加卫国战争抗击外敌侵略

1900年2月12日,崔可夫出生在俄国图拉省一个叫做谢列布里亚内普鲁德村的农民家庭里。12岁那年,他就来到彼得堡挣钱糊口,开始了自食其力的生活。

1917年,崔可夫在喀琅施塔得水雷教导队当见习水兵。1918年春,崔可夫在经历了俄国十月革命这一伟大的历史变革之后,进入红军莫斯科军事教官训练班,成为第一期学员。

1919年,崔可夫加入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国内战争期间,历任连长、团长,并获两枚红旗勋章。

1925年,崔可夫进入伏龙芝军事学院深造。结束学业后,于1927年来到中国,任驻中国军事顾问。1929年回国后任红旗远东特别集团军司令部处长。1932年9月任首长进修班主任。

1936年,崔可夫进入工农红军机械化和摩托化学院速成班学习。毕业后,于同年12月任机械化旅旅长。1938年4月任步兵第五军军长。

1938年7月起,他先后任白俄罗斯特别军区博布鲁伊斯克集团军级集群司令员、第四集团军司令员,并指挥集团军参加了解放西白俄罗斯的战斗。

1940年12月,远东方面的国际局势日益紧张,日本已吞并了大半个中国,并在北上进攻苏联和南下同英美开战之间举棋不定。在这种情况下,熟悉中国情况并在中国工作过的崔可夫再一次被派到中国,任驻中国武官和军事总顾问,直至1942年3月回国。

1941年6月,法西斯德国入侵苏联时,崔可夫正在中国,他密切注意着苏德战场的形势发展。随着德军一路东进,攻陷明斯克,占领基辅,夺取斯摩棱斯克,直逼莫斯科城下,列宁格勒陷入重围,崔可夫的心情十分沉重。

1942年3月,崔可夫结束了在中国的使命,返回莫斯科。崔可夫汇报了在中国的工作之后,便要求上前线,迫切地希望马上参加抗击法西斯侵略者的战斗。

5月,崔可夫被任命为配置在图拉地区的预备队第一集团军副司令员。由于司令员还没被任命,崔可夫负责指挥部队。▲崔可夫将军

7月初,统帅部将崔可夫所在的预备队第一集团军改编为第六十四集团军,戈尔多夫中将任集团军司令;并在顿河或伏尔加河一带迎敌。

7月23日,戈尔多夫被任命为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官,崔可夫开始代行第六十四集团军指挥权。

7月25日,崔可夫在卫国战争中第一次参加了战斗。当日,德军以2个步兵师和1个战车师的强大兵力对第六十四集团军右翼阵地发起攻击,企图在卡拉奇附近强渡顿河,直扑斯大林格勒。

3天过后,第六十四集团军的右翼撤过了奇尔河,德军从下奇尔斯卡亚地区突袭斯大林格勒的企图落空了。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司令官戈尔多夫中将对崔可夫后撤部队的做法不满意,指派舒米洛夫少将担任第六十四集团军司令。

8月1日,德战车第四集团军在突破了苏军第五十一集团军的防线后,攻占列蒙特纳亚并逼近了科捷尔尼科沃;苏军第六十四集团军和整个斯大林格勒方面军的左翼受到德军从南面的包围。

崔可夫迅速赶赴形势最糟的南部地段,于8月3日组成了拥有4个师的“崔可夫战役集群”,并迅速与方面军司令部取得了联系。

8月5日,斯大林格勒方面军命令第六十四集团军在科捷尔尼科沃方向迎击德战车第四集团军,“崔可夫战役集群”则奉命从南面掩护第六十四集团军的行动。

在接下来的几天时间里,崔可夫率部将德军赶回了阿克赛河,取得了反击的胜利。

8月中旬,希特勒调整部署,要从西北和南部两个方向对斯大林格勒发起“钳形攻势”。

8月23日,德军向斯大林格勒派出了大量的轰炸机,进行了近2000架次的轰炸飞行,形势万分危急。

9月12日,方面军军事委员会任命崔可夫为第六十二集团军司令,该集团军的任务是防御斯大林格勒城的中部和工厂区。

崔可夫表示:

斯大林格勒对我们全体苏联人民至关重要,这个城市的失守将挫伤人民的斗志。我发誓决不离开这座城市,我将采取一切办法坚守。我决心要么守住城市,要么就战死在那里!

为鼓舞士气,崔可夫在到任伊始就发布命令∶

斯大林格勒是我们最后的战场;未经我和参谋长同意,任何部队严禁擅自撤离现有阵地;集团军司令部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向后撤。

崔可夫在作战会议上指出:“我们不能仅限于防守,而应该抓住一个有利战机去打反击,把我们的意志强加给德军,并用我们的积极行动破坏德军的计划。”

9月14日凌晨3时,崔可夫指挥第六十二集团军从马马耶夫岗向德军发起了攻击,但遭到德军的强力抵抗和反击,进展极不顺利。

9月15日,德军对第六十二集团军实施强攻,双方在马马耶夫岗等城郊地区展开激烈的城区街巷战斗。

9月16日和17日两天的战斗尤为残酷。崔可夫说:“我们的部队在这里经受了从残酷和顽强程度来说都是历史上绝无仅有的恶战。”

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巷战,崔可夫摸索出了一些规律。他告诫属下的各级指挥官,不要束缚于既定的战斗条例条令,要相信士兵们并给他们充分的战斗自由,要多化整为零地组织突击小组,甚至可将“单人堡垒”作为新的战术单位。这些措施都收到了明显的成效。

在接下来的残酷战斗中,崔可夫及其司令部一直坚守着自己的防御阵地,从未撤离到伏尔加河的对岸。

在10月中旬,德军甚至攻至距离第六十二集团军司令部仅400米之处,而崔可夫和参谋长克雷洛夫都镇定自若地表示:“我们将一起清洗好自己的手枪,把最后一粒子弹留给自己的脑袋。”

10月底的战斗,对斯大林格勒的保卫者来说是更为艰苦的日子,但胜利的曙光已经显现。

11月13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于11月19日在斯大林格勒发动全面反攻行动以围歼该地域的德军部队。

12月17日,第六十二集团军从一块块漂来的巨大浮冰上步行渡过了伏尔加河,与德军展开激战。

1943年1月10日,苏军部队对被围德军发起攻击行动。顿河方面军司令罗科索夫斯基中将在视察第六十二集团军时告诉崔可夫的任务是:“以积极的行动,从东边将更多的德军吸引过来。如果德军企图越过结冰的伏尔加河突围,就坚决地把它堵住。”

崔可夫向罗科索夫斯基保证:坚决完成任务,在顿河方面军主力发起主攻之前,第六十二集团军决不让保卢斯的德军部队撤走一兵一卒。

随后,崔可夫指挥部队由东向西推进,对德军发起了强劲的攻势。▲苏军发动反攻

1月26日,第六十二集团军与自西向东进攻的第二十一集团军在马马耶夫岗胜利会师。

1月31日,刚刚被希特勒授予元帅军阶的第六集团军司令官保卢斯及其手下的步兵第四军军长普费尔、第五十一军军长库尔茨巴赫、第二九五师师长科尔费斯等德军高级将领都成为了第六十二集团军的战俘。

2月2日,崔可夫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向负隅顽抗的德军部队实施最后的攻击,俘获德军第十一军军长施特雷克尔。当天16时整,顿河方面军终于彻底完成了歼灭斯大林格勒被围德军集团的使命,历时200多天的斯大林格勒会战终于以苏军的彻底胜利宣告结束。

在斯大林格勒会战中,崔可夫指挥的第六十二集团军在市区防御作战中,一次又一次地击退了数倍于己的德军部队,完成了苏联最高统帅部“不许后退一步”的任务。

苏军的《红星报》在社论中说:“第六十二集团军震惊世界的顽强精神,使我统帅部有可能集结兵力,转入反攻,重创庞大的德国法西斯部队。”

为表彰第六十二集团军的战功,苏联最高统帅部将第六十二集团军改为近卫军,而崔可夫则获得了苏联最高荣誉称号——“苏联英雄”。指挥大兵团夜战取得辉煌战果

1943年3月底,苏联最高统帅部将第六十二集团军调入西南方面军,从斯大林格勒附近换防到北顿涅茨河的库皮扬斯克和斯瓦托沃地域。

4月16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把第六十二集团军改编为近卫第八集团军。

4月中旬,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崔可夫利用休整时机,使所属部队做好实施进攻和突破敌防御地带的准备,并深入研究诸兵种协同作战、近战、夜战、反战车战等进攻作战中常见作战样式。

崔可夫在与沃罗涅日方面军司令瓦杜丁大将、近卫第一集团军司令库兹涅佐夫上将、战车第三集团军司令雷巴尔科夫将军、战车第六集团军司令哈里托诺夫将军等著名战将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之后,获得了诸多宝贵的意见。

为了报斯大林格勒城下惨败之仇以及重新夺取战略主动权,德军统帅部又拟定了代号为“堡垒”的进攻计划。

希特勒于1943年4月15日发布了第六号命令,其战役企图是:

从北面奥廖尔和南面别尔哥罗德向库尔斯克突出部的根部实施向心突击,围歼苏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攻占库尔斯克,继而再向苏西南方面军后方实施突击。

苏联最高统帅部在察觉了德军的这一企图后,计划在库尔斯克弧形地带与德军交战,并立即部署了这次交战的兵器和兵力。

7月4日,苏军掌握了德军将于次日凌晨发起进攻的准确情报。

7月5日,苏中央方面军和沃罗涅日方面军抢在德军之前发起了强大炮火反击行动;德军阵脚大乱,被迫在原计划两小时后发起进攻。

7月7日,崔可夫和近卫第一集团军司令员库兹涅佐夫应召到西南方面军的司令部,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向他们传达了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意图,利用德军主力部队被牵制在库尔斯克方向的时机,向顿巴斯发动攻击行动。强渡北顿涅茨河,协同正由米乌斯河向斯大林诺进攻的南方方面军,突破巴尔文科沃地域之敌的防线,歼灭德军顿巴斯集团并前出至第聂伯河。

这是崔可夫第一次参加指挥大规模的进攻行动。在进攻前的最后几个小时里,崔可夫一遍又一遍地审定着整个进攻作战计划,给各兵团指挥员下指示。

7月17日4时50分,在长达90分钟的炮火准备之后,近卫第八、第一集团军在北顿涅茨河右岸对德军发起了强劲的进攻,西南方面军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亲临崔可夫的集团军观察所督战。

第一波攻击部队及其战车和火炮迅速从先遣工兵营临时架设的舟桥上渡过了北顿涅茨河,但在扩大登陆场时,不仅德军的抵抗越来越强,而且德国航空兵也加紧了行动。德国航空兵对渡口实施了猛烈的航空轰炸,使崔可夫部队的进攻行动受到严重阻滞,其原定的进攻计划全部落了空。这是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之后集团军实施的第一次进攻。受领的任务,没有一项得以完成。对崔可夫来讲,这是相当困难的时期。

可是,苏军牵制德军的目的已收到了明显的成效。在接下来几天的激烈战斗中,近卫第八集团军虽顽强作战,但进展不大,西南方面军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命令损失较大的近卫第八集团军暂时撤为第二梯队,改由第六、第十二集团军接替,准备在北顿涅茨河右岸的登陆场发动新的攻势。

鉴于首轮进攻的失利,崔可夫向上级请求以观察员的身份参与第六、第十二集团军组织实施进攻的全过程,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批准了他的这一请求。

8月17日,新一轮进攻开始,崔可夫来到第六集团军进攻地带的中心,观察进攻的发展情况。但此次进攻也未达到既定的目的。

在8小时激战之后,第六集团军只向前推进了不足两千米;此后就难以继续向前推进。方面军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只得再命令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进入第六、第十二集团军之间的接合部,准备参加进攻行动。

崔可夫对3个集团军进攻行动的连续失利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他认为失利的最大原因是苏军的进攻行动没有达成突然性。于是,他拟订了一份实施机动、改变突击方向以达成进攻突然性的新作战计划——将突击集中在一个狭窄地段上,楔入德军防御纵深8千米至10千米,为机械化部队投入战斗创造条件;同时请求允许自己的集团军进行适度的休整。

8月22日清晨,崔可夫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向德军发起了猛烈攻势,强大的航空轰炸和炮火准备使德军阵地立即陷入一片火海之中;德军万万没有料到苏军会在两次连续失利后再度发起第三次强大的进攻行动,德军部队被打得措手不及,纷纷溃退。

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此次终于为西南方面军在浴血奋战一个多月后赢得了首次胜利。紧接着,崔可夫指挥部队加强攻势;但德军也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他们首次使用了防战车地雷,使苏军的战车部队受到很大损失。

尽管如此,西南方面军的进攻还是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草原方面军则在沃罗涅日方面军的协同下,攻占了哈尔科夫城,从而为下一步收复左岸乌克兰并前出到第聂伯河奠定了基础。

至此,库尔斯克会战以苏军的最后胜利宣告结束。之后,德军统帅部不得不放弃进攻战略,转而采取防御战略。在取得库尔斯克会战胜利后,苏军在从大卢基至黑海长达1500千米的战线上对德军展开攻击行动,以歼灭德“南方”集团军群的主力,并解放顿巴斯工业区和乌克兰的农业区。而德国陆军总部于1943年8月中旬发布了希特勒的第十号命令,企图在苏德战场构筑起一道代号为“东方壁垒”的新防线来阻挡苏军的进攻行动。

通过八、九两个月的浩大攻势,苏军几乎收复了第聂伯河左岸乌克兰的全部领土,而德军撤到第聂伯河右岸的“东方壁垒”后面继续坚守。

苏联最高统帅部命令西南方面军不迟于10月3日全部肃清位于第聂伯河左岸扎波罗热登陆场的德军,并在该方向上出击至第聂伯河。▲苏军进行炮火准备

9月16日,根据大本营的命令,近卫第八集团军将调到中央方向上,而朱可夫坚持要将其转隶于草原方面军,以便支援科涅夫实施的大规模战役。但是,西南方面军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认为,没有近卫第八集团军,他无法占领扎波罗热登陆场。

9月23日,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命令崔可夫率他的近卫第八集团军立即在第十二集团军和近卫第三集团军的接合部集结并替换这两个集团军的部队。

德军统帅部在扎波罗热登陆场建有防御外廓及大量中间支撑点的纵深梯次防御阵地系统。登陆场整个外围前沿均筑设有一道深4米,宽6米的梯形截面防战车堑壕,堑壕内灌有1米深的水以阻挡苏军步兵的进攻,此外还建有4排防战车雷场。

德军用于防守扎波罗热登陆场的部队为步兵第一二五师、第三〇四师、第一二三师,战车第四十军。

10月1日,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与其左翼的近卫第三集团军、右翼的第十二集团军一同向德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崔可夫指挥炮兵对德军部队实施了巧妙的推进式打击,近卫第八集团军在当天上午就突破了德军的第一道防战车堑壕。但德军利用苏军炮兵因弹药锐减而不能对步兵和战车提供支援的时机,迅速用精良的“虎”式战车部队实施反击,挡住了苏军的攻势。

10月2日夜,苏军暂停进攻行动。西南方面军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在近卫第八集团军司令部召开指挥会议,决定由崔可夫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承担主要突击任务。

10月10日晨,崔可夫命令近卫第八集团军的部队发起了又一次强攻行动,直到中午在德军的防线上撕开了一个口子,使整个方面军的进攻战线全面推进了3千米,德国士兵已纷纷丢弃战壕逃到各支撑点。

10月11日,苏军进攻的任务仍未改变,在预定的各个方向上突破德军防御,继续开展歼灭德军坦克的斗争。

10月12日夜23时,崔可夫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发起了夜间进攻,猝不及防的德军被击溃了。在战斗过程中,崔可夫不顾个人安危,带领自己的司令部人员亲赴前线各处督察战况。

10月13日上午,马利诺夫斯基来到崔可夫指挥所,决定集中整个方面军的部队暂停攻击,准备对扎波罗热实施夜袭行动。

10月13日夜,西南方面军集中全部炮火对德军实施了毁灭性的轰击,进攻部队随即发起攻击行动,德军一触即溃,纷纷败逃。

10月14日13时,苏军终于攻占了扎波罗热。在这一夜的进攻战斗中,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八集团军取得了骄人的战绩。苏联最高统帅部在广播中对崔可夫近卫第八集团军的辉煌战绩表示了祝贺。

攻占了扎波罗热后,西南方面军利用战场的短暂间歇进行休整。此时的崔可夫由于连续征战,已身心疲惫,便被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和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勒令返回莫斯科住院休养,由马斯连尼科夫上将临时代任近卫第八集团军司令一职。随即,原属于第十二集团军的近卫步兵第四军就近被编入近卫第八集团军。

尽管崔可夫在莫斯科,但无时无刻不牵挂第八集团军。

十月革命节过后没多久,崔可夫便返回前线,重新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告诉崔可夫:“进攻阿波斯托洛沃!大本营将根据向阿波斯托洛沃进军的情况来判断近卫第八集团军的作战行动,哪怕一天前进5千米至10千米,也是在前进。”

以前,乌克兰几乎无人知道阿波斯托洛沃,但阿波斯托洛沃小城对于西南方面军攻打尼科波尔具有重要的战略价值,可以切断尼科波尔德军的退路。

为使部队减少伤亡,崔可夫对阿波斯托洛沃发起了避实就虚的攻击。崔可夫规定各部队绕过德军构筑在各大车站的强大支撑点,沿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尼古拉耶夫卡—阿波斯托洛沃前进。

德军投入大量战车实施连续有效的反冲击,使缺乏反战车武器的崔可夫部队损失严重。苏军在秋雨连绵的泥泞道路上的进攻行动受挫,6天才向前推进了10千米。

在此作战的紧要关头,崔可夫向所属部队发出命令指出,此刻决定战斗胜负的关键已非兵力和兵器,而是部队的意志、耐力和决心,各部队要坚决对疲惫不堪的德军实施连续不断的攻击。

崔可夫的果断指挥收到了明显的成效,26日,近卫第八集团军攻占科什卡诺夫卡,27日向前推进了12千米。为守住尼科波尔和锰矿区,德军收缩防线,用主力部队抗击近卫第八集团军,崔可夫部队的进攻受到了遏制,战事陷入暂时的相持状态。

1944年年初,苏德战场两军之间的战线,从北往南自拉多加湖南岸经斯摩棱斯克南下,以第聂伯河为界,德军在西,苏军在东。但苏军的实力已明显高于德军。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在西南战区实施主攻突击,收复乌克兰和克里米亚。

1月10日,在冰雪严寒之中,崔可夫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所属近卫步兵第四军在肖洛霍沃方向发起攻击,几乎没有遭受任何损失便前进到索菲耶夫卡—尼古拉耶夫卡公路。

1月15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华西列夫斯基和方面军司令员马利诺夫斯基在西南方面军司令部召开作战会议,要求该方面军各集团军加紧攻击行动,尽快拿下尼科波尔。

崔可夫针对战场情况,向方面军司令官马利诺夫斯基提出了一份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局部突破的作战计划,获采纳。根据这一计划,苏军兵力做了调整,近卫第八集团军的进攻正面缩短了整整60千米。

2月1日,近卫第八集团军向德军阵地发起了进攻,突破了德军的防线。2月2日中午,崔可夫带领集团军司令部人员亲临前线了解敌情,要求部队继续加强攻势。

2月5日,近卫第八集团军和第四十六集团军会合,开始集中兵力猛攻阿波斯托洛沃。至3月10日,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完成了对因古茨河当面德军部队的合围。

德军为了解除困境,向崔可夫的部队发起了猛烈的反击。对此,崔可夫镇定自若,指挥自己的近卫第八集团军调整兵力部署,坚决挫败了德军的反冲击企图。

3月19日,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强渡了南布格河,将克里米亚半岛上的德军完全孤立起来,并打开了通向德涅斯特和敖德萨的道路。为表彰崔可夫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取得的辉煌战绩,苏联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于3月21日再次授予崔可夫“苏联英雄”称号。

6月5日,近卫第八集团军被调为乌克兰第三方面军的预备队,随后根据大本营的决定,被编为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

此时的德军已根据苏军的进攻特点,采取了一套全新的“弹性防御”战术。一旦受到苏军的进攻威胁,德军即撤离受威胁地带以保存实力,待苏军突入后再发起突然反击给苏军以大量杀伤。

针对德军的这一新战术,崔可夫技高一筹,他决定将通常在进攻前一两天实施的战斗侦察改在进攻前两三小时内进行,以使德军无法及时判明苏军的进攻企图。

为防止德军脱身,崔可夫决定以不断投入新的攻击兵力来实施突击的“添油”战术,使德军无法及时躲避苏军的打击,丧失其防御的“弹性”。

崔可夫的上述想法受到方面军司令部一些人的质疑,却得到了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元帅和方面军司令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的大力支持。

7月20日,崔可夫的部队和友邻部队越过苏联与波兰的国境线。

7月23日,近卫第八集团军攻克卢布林。

7月27日,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下一步进攻计划。崔可夫奉命率近卫第八集团军在华沙以南强渡维斯瓦河并夺取登陆场。崔可夫向方面军司令部大胆提出了自己计划的攻击地点和攻击发起时间,并向有些犹豫的罗科索夫斯基元帅立下军令状:如果进攻失败,自己甘愿被革职送交军事法庭论处。

8月1日,崔可夫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沿用由战斗侦察迅速转为主力进攻的战术,在自己亲临一线选定的攻击地段发起了攻击行动。

8月2日,崔可夫的部队在德军猛烈的航空轰炸下强渡了维斯瓦河,占领并扩大了登陆场。在紧接着的几天时间里,崔可夫指挥近卫第八集团军对德军的疯狂反扑,实施了坚决而顽强的抗击。在艰难的时刻,崔可夫亲自率领集团军司令部指挥人员渡过河去,在战事最激烈的马格努舍夫实施战地指挥。

最终,经过集团军全体官兵们的浴血奋战,崔可夫终于实现了自己许下的军令状,牢牢地将维斯瓦河登陆场控制在自己的手中。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在维斯瓦河登陆场之战的胜利,为苏军下一步实施维斯瓦河—奥得河战役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最高统帅部大本营代表朱可夫元帅盛赞崔可夫“以高度的指挥艺术和决心,赢得了在维斯瓦河上夺取和扼守登陆场的交战”;方面军司令官罗科索夫斯基元帅则明确指出“崔可夫的斯大林格勒保卫者们善于保卫维斯瓦河登陆场的一小块土地”。

尽管取得如此骄人战绩,崔可夫本人却谦虚地表示说:

这些指挥官善于鼓舞和引导士兵们去建立功勋,他们的主动精神和大无畏精神,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促使战役取得了成功。

崔可夫努力为近卫第八集团军的各级勇士们向上司争取到了包括“苏联英雄”、“一级光荣勋章”、“一级卫国战争勋章”、“列宁勋章”等在内的大量荣誉表彰,并亲自前往近卫第八集团军所属各部队,向获得奖励的英雄们授勋。挺进法西斯老巢打败入侵之敌

1945年年初,苏军已将德军全部赶出苏联国土,并攻入东普鲁士境内。已陷入四面楚歌境地的希特勒妄想与节节进逼的苏军进行破釜沉舟的决战,他在维斯瓦河与奥得河之间构筑了7道防御阵地。

为突破德军的最后防线,苏联最高统帅部调集了庞大的部队,配备了大量武器,准备在华沙—柏林方向上实施新一轮强劲攻势。白俄罗斯第一方面军领受的作战任务是从崔可夫所部驻守的维斯瓦河马格努舍夫登陆场向库特诺、波兹南方向实施主要突击。

后来,英美联军在阿登战役中严重受挫,为了缓解西线盟军的压力,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将原定1月20日的进攻行动提前至1月14日进行。

崔可夫在接到提前进攻的命令之后,立即组织集团军司令部制订了相应的进攻战役计划。

当波兹南城激战正酣时,崔可夫近卫第八集团军和卡图科夫的近卫战车第一集团军的主力部队也不断向西挺进。

1月28日,近卫第八集团军攻入德国境内;方面军司令官朱可夫元帅命令崔可夫近卫第八集团军及其友邻部队由奥得河向西继续进攻。

崔可夫将近卫第八集团军的司令部西迁至普涅维,他本人在普涅维与波兹南城两地之间往返穿梭实施指挥。

1月31日,仅用一天时间,近卫第八集团军几乎就彻底攻克了梅塞里茨筑垒地域。

自2月1日起,近卫第八集团军开始进入森林地带,逼近了奥得河。奥得河是德国首都柏林的大门,为守住这一生死之地,德军在此调集了重兵进行防守,并出动航空兵对苏军实施了疯狂的轰炸,崔可夫的部队遭受了较大损失。

崔可夫亲临作战第一线指挥部队实施强攻,于2月3日攻占了渡河的登陆场,近卫第八集团军的攻击部队随即强渡了奥得河。但随着战线的不断拉长,苏军攻击部队的弹药补给出现了严重问题,使得部队的攻击力受到削弱。▲进入德境的苏军

鉴于形势的变化,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暂缓对柏林的不间断攻击行动,命令各集团军扩大奥得河的各个登陆场并使之连成一体,以便下一步对柏林实施大规模的进攻。

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任务是与别尔扎林将军的突击第五集团军一同攻占德军的科斯钦要塞。经过一系列的联合攻击行动,近卫第八集团军和突击第五集团军于3月29日攻克了科斯钦要塞核心堡,使两个集团军的登陆场完全连成了一片,围攻德国柏林已是指日可待。

至1945年4月中旬,在德国东线战场,苏军已在宽大正面上前出到奥得河和尼斯河并占领了登陆场,攻占了维也纳,从东、南两面包围了柏林。在西线战场,盟军合围了鲁尔德军集团,进抵易北河,并向汉堡、莱比锡和布拉格方向发出攻势。

但是,希特勒并不甘心失败,他又纠集了大量德军和国民突击营精心设置了防务,在奥得河—尼斯河地区,构筑了纵深达20千米至40千米的3道防御地带。

在柏林地区,德军也精心构筑了3层防御阵地体系。在柏林城内还设置了大量的街垒防御阵地,甚至在临街的房屋的窗户上都修筑了坚固的射击孔,使整个柏林城变成了一座巨型掩体和射击阵地。

为给守军打气,希特勒声称:

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战斗下去,正如腓特烈大帝所说,要一直打到那些该死的敌人每一个都精疲力竭不能再战为止。

为尽快攻克柏林,苏联最高统帅部决定从1945年4月中旬对柏林德军发起总攻。由朱可夫元帅指挥的白俄罗斯第一集团军群承担突击并攻占柏林的任务,朱可夫决定由崔可夫指挥的近卫第八集团军和第四十七、第三集团军及突击第五集团军从科斯钦登陆场实施主要突击行动。

4月12日,朱可夫元帅向崔可夫发布作战命令,要求近卫第八集团军在霍尔措夫铁路车站和萨克森多夫村之间实施突击行动,突破德军的防线。

4月16日莫斯科时间5时整,崔可夫下达了攻击命令。苏军的炮弹呼啸着倾泻到德军的防御阵地上,整个大地都在可怕的颤抖之中,苏军进攻部队随即发起了强大的攻势。但泥泞的道路、纵横交错的沟渠以及德军的顽强抵抗,大大减缓了苏军的进攻速度,使崔可夫当天攻占泽洛夫高地的计划落了空。针对战场的不利情况,崔可夫当即决定利用夜色掩护来秘密转移炮兵阵地,变更兵力部署,以便对德军实施突袭。

此一战术果然收到了奇效,近卫第八集团军于4月17日就突破了德军的第二道防线,夺取了泽洛夫高地。此后,苏军部队就有了将所有战车部队投入攻击行动的便利条件。

4月20日晚,崔可夫的近卫第八集团军已突破了德军的第四道防线,前出到加尔岑—金巴姆—爱尼肯多夫一线,其友邻进攻部队也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4月21日,近卫第八集团军迅速转向柏林的东南郊和南郊,从南面收住了对柏林的合围圈,并于次日开辟了通向柏林东郊的进攻道路。

4月23日,崔可夫近卫第八集团军的进攻部队开始在达米河以西的柏林城区与德军守城部队展开激战。

4月24日,近卫第八集团军以强劲的攻势向柏林市中心地带发起了攻击。此时,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心里明白,柏林城的失陷已是几天内无法避免的事情了。

但疯狂的希特勒还不死心,他命令负责指挥作战的约德尔将西线德军全部撤回柏林,命令海军总司令邓尼茨立即放弃海军的战斗任务而迅速调运部队回柏林,妄想战局出现戏剧性的转机。

但此时强大的苏军部队已开始对柏林德军发起了势不可当的向心突击,希特勒的幻想逃脱不了破灭的命运。

在强击柏林的作战中,亲临一线的崔可夫将军命令战车部队改变过去单兵作战的战术,以步兵、战车、炮兵和工兵的密切协同,全力弥补战车在巷战中容易暴露翼侧的弱点。这样一来,近卫第八集团军减少了战车的损失,大大加快了在巷战中的推进速度。

4月27日,崔可夫的部队逼近希特勒的最后一个堡垒——集中了帝国办公厅、国会大厦和希特勒大本营的蒂尔花园区。困守在此的德军仍然在进行最后的抵抗。

5月1日凌晨3时55分,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克莱勃斯打着白旗钻出帝国办公厅的地下掩蔽部,前往苏近卫第八集团军的前线指挥所来谈判。崔可夫接见了他。

克莱勃斯故作神秘地对崔可夫说∶“我想告诉您一件绝对机密的事,您是我通报此事的第一位外国人,希特勒已于4月30日自杀了。”

听到这个令人吃惊的消息,拥有丰富外交经验的崔可夫以一副早已知情的模样,淡淡地回答说:“这消息我们已经知道了。”

崔可夫立即到另一间房子里,用电话将情况向朱可夫作了报告。根据苏联最高统帅部的指示,崔可夫立即向克莱勃斯严正指出:“我要直截了当地问你,你们的抵抗有什么意义呢?你们的军队已经在投降,你们的官兵成千上万地成了俘虏,而此时此刻你还在提什么停战和谈判?”

5月1日9时45分,苏联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德军必须彻底投降,否则苏军将在10时40分对德军实施最后的猛烈炮击。在未得到回应的情况下,苏军按时发起了最后的强攻行动。

5月2日早晨,德军柏林城防司令官魏德林前往崔可夫的前沿指挥所,签署了投降书。中午,柏林守军全部投降。

5月9日,德军最高统帅部代表凯特尔、什图姆普弗、弗雷德堡在无条件投降书上签上了各自的名字。

崔可夫作为历史见证人,参加了德国无条件投降的签字仪式。

旷日持久的苏德战争终于落下了战幕。崔可夫以出色的指挥才能,为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很大的贡献。而崔可夫所统率的近卫第八集团军也一同成为伟大的英雄部队,有233人荣获“苏联英雄”称号,10多万人次获得各种勋章和奖章,145个作战单位获得集体勋章。

6月10日,驻德苏军部队统编为苏驻德占领军集群,朱可夫元帅出任总司令,崔可夫上将任副总司;11月,索科洛夫斯基元帅接替了朱可夫的职务,崔可夫升任第一副总司令。在此期间,崔可夫协助总司令采取各种措施对苏占区实施管制,为后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政治及经济的基础。

1949年3月,崔可夫上将继任苏驻德占领军集群总司令,兼任驻德军管局总指挥官。

5月,崔可夫宣布取消自上年3月起对柏林与西占区及德国东占区与西占区之间的交通及贸易封锁。此后,崔可夫致力于东德的筹建工作。

9月21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西德)政府成立。10月7日,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东德)诞生。11月6日,苏联部长会议任命崔可夫上将出任新成立的德境管制委员会主席,将原来苏联军政府的行政权力移交给东德政府。

1952年,崔可夫上将在苏共十九大上当选为苏共中央候补委员。

1953年5月底,苏联政府取消了德境管制委员会,崔可夫被调回国,担任基辅军区司令。

1955年,时年55岁的崔可夫获晋元帅军阶。

1960年4月,崔可夫调任国防部副部长兼陆军总司令。同年7月,兼任苏联民防司令。

1961年,崔可夫元帅当选为苏共中央委员,成为苏联武装力量的高层中坚人物。

1972年,72岁高龄的崔可夫元帅改任国防部总监小组组长,仍然着力研究军事理论问题,总结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在自己的晚年中,崔可夫勤于笔耕,以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和非凡的军事指挥生涯,撰写了《在战火中锤炼青春》和《在华使命》两部回忆录。他还出版了《集体英雄主义的集团军》《斯大林格勒:经验与教训》《战火中的180天》《空前的功绩》《从斯大林格勒到柏林》《斯大林格勒近卫军西进》《在乌克兰的战斗》《本世纪之战》等8部很有分量的战史著作。

1982年3月18日,戎马一生的崔可夫安详地闭上了双眼,享年82岁。他在自己漫长的军事生涯中,以大胆的独创精神屡建战功,先后荣获了9枚列宁勋章、1枚十月革命勋章、4枚红旗勋章、3枚一级苏沃洛夫勋章、1枚红星勋章。PART 2库兹涅佐夫

库兹涅佐夫,二战时期的苏联海军总司令,军事家,苏联海军元帅。“苏联英雄”称号获得者。1919年参加红军,1932年毕业于海军学院。1939年至1946年担任苏联海军人民委员和海军总司令。苏德战争中指挥海军对德作战,是苏联杰出将领之一。为了纪念他,1991年服役的俄罗斯航母被命名为“库兹涅佐夫海军元帅”号。战争爆发领导海军顽强抵抗

1902年7月11日,尼古拉·格拉西莫维奇·库兹涅佐夫出生于俄罗斯德维纳河流域的麦德维德卡村的一个农民家庭。他小时就失去了父亲,因家贫只在教会学校读了3年书。1919年秋天,库兹涅佐夫报名参加了红军,被分配在红海军北德维纳河区舰队。

1920年春天,在部队表现优异的库兹涅佐夫被选拔进入伏龙芝海军学校学习。在校期间,他学习刻苦,表现突出。1925年,库兹涅佐夫加入苏联共产党(布尔什维克)。

1926年,库兹涅佐夫从海军学校毕业后加入黑海舰队,在“红色乌克兰”号巡洋舰上担任值班长、司炉连连长。1929年7月29日,斯大林登舰视察,对这个年仅27岁的值班军官记忆深刻,不久,库兹涅佐夫进入海军学院深造。1932年,他毕业后回到塞瓦斯托波尔的“红色高加索”号巡洋舰担任大副,次年升任舰长。

1936年7月18日,西班牙法西斯分子掀起旨在扼杀西班牙共和国的反革命叛乱并得到德国的支持。但共和派也得到苏联的援助,各国的共产主义者和社会主义者纷纷前往西班牙,组成了闻名世界的国际纵队。

苏联是西班牙共和国政府主要的援助者,他们提供给共和军约800余架飞机、360余辆坦克和1500多门大炮,其中有如T-26战车、BT-5快速战车、I-15、I-16战斗机等当时世界一流水平的装备。8月,库兹涅佐夫奉命出任苏联驻西班牙共和国大使馆海军武官兼西班牙海军总顾问,主要任务是协同西班牙海军护运来自苏联的武器装备和志愿人员。

1937年8月,库兹涅佐夫调任太平洋舰队第一副司令。1937年年底,苏联成立单独的海军人民委员部。1938年1月,库兹涅佐夫升任太平洋舰队司令,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

1938年7月,日军在张鼓峰一带向苏联发起挑衅。库兹涅佐夫领导的太平洋舰队也参与了反击战斗,为陆军运送物资和人员。8月中旬战事结束。

12月,库兹涅佐夫来到莫斯科参加海军总委员会会议,讨论海军理论和海军发展问题。▲库兹涅佐夫元帅

1939年2月,库兹涅佐夫出席苏共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会议期间,海军人民委员弗里诺夫宣布辞职,库兹涅佐夫则就海军问题发言,引起了斯大林的特别注意。

同月,库兹涅佐夫升任海军第一副人民委员,一个月后出任海军人民委员兼海军总司令。时年不足37岁。为制止法西斯发动战争,英法苏开始谈判。库兹涅佐夫作为苏联海军代表也参加了谈判。由于英法两国对谈判缺乏应有的诚意,谈判未能成功。为了自身的安全,苏联和德国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在欧洲爆发。苏联先后强迫合并波罗的海沿岸各国,取得了更多的海军基地。随后又发动“冬季战争”。苏联海军在对芬兰战争中有所贡献,但也暴露出许多弱点。

库兹涅佐夫担负海军领导工作后,苏联海军有长足的进步。他在回忆录里写道:“1941年前,我们有将近600艘战舰。在各个海区里有3艘战列舰、7艘巡洋舰、59艘驱逐舰、28艘潜艇。”此外,还有近270艘鱼雷艇和2500多架飞机。

战前苏联海军情报系统就拿到德军攻苏的情报,库兹涅佐夫客观地上报给上级。1941年3月3日,在库兹涅佐夫的提议下,海军总司令部发出指示各舰队对来犯者无须警告即可开炮的训令。6月19日和20日,海军人民委员部命令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转入二级战备状态。

6月21日(星期六)晚上11点,铁木辛哥元帅召见库兹涅佐夫,命令苏军进入完全战备状态。库兹涅佐夫立即通过电话向波罗的海舰队和黑海舰队传达命令。

6月22日凌晨,德军向苏联发动突然袭击。

事实上,德国海军对苏军波罗的海舰队采取行动在战争爆发的前几天就已开始了。法西斯的潜艇至少在两天以前就进入了靠近苏联海岸的阵位。6月21日,德国和芬兰的舰艇就开始在芬兰湾口苏联舰艇可能经过的航道上布设了水雷。

从6月19日起,已进入二级战备的苏军波罗的海舰队,通过侦察发现了几艘不能识别的可疑舰艇,它们究竟在干什么没有查清楚。至于德军飞机入侵苏联领空、舰艇频繁来往于芬兰和德国的港口和基地之间这类事则早已引起了舰队司令部的不安。舰队首长向海军总司令部报告了这些情况,甚至还请求批准布设防御性水雷障碍。

6月21日23时35分,库兹涅佐夫命令:“转入一级战备。一旦遭到袭击,即可使用武器。”

利巴瓦(利耶帕亚)海军基地司令员克列文斯基接到命令后,把这项命令通报了自己的作战首长——波罗的海滨海军区司令员兼步兵第六十七师的师长杰达耶夫将军,他们将要协同作战。

舰队下达提高战备等级的命令后,估计德军可能从利巴瓦地区发动进攻。因为这个地区的陆上边界和海上边界都直接毗连德国。果然,对波罗的海舰队来说,战争正是在利巴瓦地段开始的。

6月22日4时,希特勒的军队开始对波拉恩根纳,即帕兰加地区发动进攻。同时,他们的飞机开始轰炸利巴瓦的飞机场。德军步兵二九一师以强行军沿着海边道路向利巴瓦市推进。

当时,还没有按战时体制展开的苏军步兵第六十七师和海军基地的部队进行了英勇的抵抗。从6月22日早上开始,波罗的海海军舰艇开始在基地入口附近布雷,潜艇也受令进入预定阵位,而部分舰艇则调到温次匹尔斯和乌斯季德文斯克。

傍晚,德军对塞瓦斯托波尔的空袭已被苏联海军击退。黑海舰队也开始对航道进行检查性扫雷,以消除德国飞机投下水雷引起的危害。多瑙河区舰队有组织、有准备地以比德军更加猛烈的舰炮火力回击了德军从罗马尼亚海岸来的暴风雨般的疯狂射击。

至于波罗的海舰队方面,德国飞机在喀琅施塔得附近投下的水雷已被观察哨发现,因此没有构成多大的危险。

6月22日晚上,库兹涅佐夫听取了海军参谋长伊萨科夫海军上将的汇报,他刚从塞瓦斯托波尔回来。在这次汇报中库兹涅佐夫才获悉,德军已向利巴瓦长驱直进。

虽然苏军步兵第六十七师的战士们在海岸炮兵的支援下,击退了德军的第一次强攻。但是,希特勒的军队仍然在6月25日日终时突入到“托马拉”造船厂。“列宁”号驱逐舰舰长阿法纳西耶夫海军大尉,当时是厂修舰组组长,他下令炸毁那些不能出海的舰艇。同时还炸毁了弹药仓库和油库。

6月25、26日两天,保卫城市和基地的战斗仍在继续。6月26日黄昏,师长和基地指挥员接到撤退的命令。但这项命令已只能部分执行,因为通向温次匹尔斯的几条道路都已被德军占领。苏军在利巴瓦的各据点的抵抗又持续了5天,直到第六天才停止了射击。

抵抗德军向利巴瓦发动第一次疯狂强攻的部队,除了步兵第六十七师和岸防炮兵外,还有海军的分队:位于利巴瓦的防空学校、海军近程侦察机大队和其他一些部队。由于利巴瓦保卫者们的英勇作战,德军的闪电式进攻没有得逞,并遭受了重大损失。

7月3日晨,斯大林发表演说,指出了将如何展开对敌斗争。斯大林号召人民投入这场无情的神圣战争,不要幻想轻而易举地很快取得胜利。▲海上反击

斯大林说:

由于强加于我们的战争,我国已经同最凶恶而阴险的敌人——德国法西斯主义展开了殊死的搏斗。我国军队正在同以坦克和飞机武装到牙齿的敌人英勇作战。红军和红海军正在克服重重困难、为保卫每一寸苏联国土而奋不顾身地战斗。……用我们的一切力量来支援我们英勇的红军和我们光荣的红海军!用人民的一切力量来粉碎敌人!

斯大林的讲话,极大地激发了苏联军民战胜侵略者的决心。战争初期,尽管德军对苏联海军基地的空袭十分频繁,但苏联海军并没有被比自己强大的法西斯军队吓倒。

为了回应德军对利巴瓦残酷的空袭,库兹涅佐夫指示波罗的海舰队的航空兵在战争开始不久就袭击了梅梅尔,根据航空照片判断,这次空袭使该地遭受了巨大损失。此外,苏联航空兵在黑海也有效地突击了普洛耶什蒂。黑海舰队的舰艇还做好了袭击康斯坦萨的准备。主动出击袭击德军石油基地

战事急速发展,使战前制订的所有作战计划都变得不切实际了。库兹涅佐夫只好指示苏联海军舰队针对暂时对自己不利的形势,去完成与计划完全无关的其他一些任务。

苏联海军是一支防御性力量,不是用于单独和敌国舰队作战,而是用于护航和保卫交通线,配合陆空军完成各种任务的。库兹涅佐夫的海军总司令部下辖参谋部、政治部、航道测量部、海军航空兵司令部、海防炮兵司令部等职能部门,以及北方、波罗的海、黑海、太平洋4个舰队和平斯克等5个区舰队。

在战争最初几个星期中,由于情况紧急,库兹涅佐夫给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司令员萨莫欣将军下达命令经常是“直线下达”,未通知波罗的海舰队司令员。在这种情况下,纯属海军的任务对波罗的海舰队航空兵来说已放在次要地位。

舰队司令员特里布茨将军据理多次报告了这种不正常的状况,而库兹涅佐夫那时给他答复的总是千篇一律的要求:“对塔林、汉科、厄塞尔岛以及达格岛要坚守到最后一分力量。”

当时,苏军所面对的是强大的、经验丰富的德军,他们为了发动进攻已做了精心的准备。苏军不惜一切力量阻住德军,但是战斗经验不多,要取得经验,还需要时间,而这段时间又要付出很大的努力和巨大的牺牲。然而,努力不是徒劳的,牺牲也不是没有意义的。如果没有在利巴瓦和爱沙尼亚领土上进行顽强的斗争,也许塔林也就不可能在围困中坚持近一个月时间。如果没有保卫塔林、厄塞尔岛、达格岛及汉科的战斗,那么在危急的1941年的9至10月份,也许就很难守住列宁格勒。

尽管苏军有种种失算,但海军在保障陆军翼侧方面所起到的作用还是非常重要的。无论是在战争初期,还是在以后的作战中,苏联陆军的后方从未受到过德军从海上登陆的干扰,这不能认为是一种偶然现象,也不能认为是德军指挥部的失算,而是处于翼侧的海军基地的坚强防御。

库兹涅佐夫在战争之初就对海军几个舰队下了死命令,要求他们协助陆空军保卫祖国的每一寸土地,并相机袭击侵略者。

波罗的海舰队在1941年经历了几个月的艰难日子,它被迫从利巴瓦撤到喀琅施塔得。正是在这几个月内,波罗的海舰队受到了严峻的考验。但他们勇敢地经受住了这种考验。

黑海舰队从战争的第一天起就把主动权掌握在自己手里。舰队航空兵首先对罗马尼亚境内的重要目标实施了突击,然后又击退了来自罗马尼亚海岸的第一次袭击,并把登陆兵遣送到罗马尼亚海岸登陆。潜艇还出动到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海岸附近去搜索和攻击德军的舰艇。

黑海舰队当时已拥有1艘战列舰、5艘巡洋舰、16艘驱逐领舰和驱逐舰、2艘护卫舰、47艘潜艇、84艘鱼雷艇和许多辅助船只。舰队航空兵计有625架飞机。舰队的主要任务是保障和掌握黑海的制海权。

同其他舰队一样,保障陆军翼侧也是黑海舰队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战争越迫近,舰队与敖德萨边疆军区的陆军部队的协同作战就越受到重视。正是为了操练这种协同作战而在战争爆发的前夕举行了一次最后的演习。演习取得的成绩在战争的头几个月就已反映出来。

德军“南方”集团军群在向东推进的同时,接连占领了苏联的几座沿海城市。德军吹牛说,苏联的黑海舰队失去自己的一切基地后,很快就会在“陆上枯竭,自行灭亡”。但是,黑海舰队仍在战斗,而且日益加强突击的力量。

在罗马尼亚成了法西斯德国的同盟国后,库兹涅佐夫要求黑海舰队指挥部突击罗马尼亚舰队的主要基地——康斯坦萨。

早在6月22日夜间,黑海舰队航空兵就已对康斯坦萨的军事目标实施了第一次空袭。6月23日又连续进行了5次空袭:3次空袭康斯坦萨,2次空袭苏利纳。

此后不久,航空兵又对普洛耶什蒂实施了突击。苏联最高统帅部认为,普洛耶什蒂是具有特殊意义的目标,因为它是罗马尼亚的石油生产基地,而石油是法西斯德国非常需要的。

轰炸前,斯大林曾问库兹涅佐夫:“英国能否轰炸普洛耶什蒂?”当得到否定的回答后,斯大林要求库兹涅佐夫联合陆军航空兵实施行动。▲苏军舰艇

库兹涅佐夫立即与黑海舰队司令奥克佳布里斯基中将研究了详细的作战计划。从7月份开始,黑海舰队航空兵联合陆军航空兵对普洛耶什蒂进行了多次轰炸。两个月间炸毁了这里的几十万吨石油,而此地的石油开采在一段时间内也几乎降到了零。

希特勒在得知苏军轰炸普洛耶什蒂后,在给纳粹德国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的信中强调:必须尽快夺取黑海沿岸和克里木以及这一带的飞机场,这样,我们就可以永远掌握油井了。希特勒接着指出,如果俄国飞机对我们唯一的石油来源长期实施这样的空袭,就很难想象,战争的进程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库兹涅佐夫在得知普洛耶什蒂的德军加强戒备后,并没有停止对德军的袭击,而是在获取德军的情报后,又派出两艘驱逐领舰“莫斯科”号和“哈尔科夫”号前去炮击德军的又一个石油基地康斯坦萨。这个突击群由“伏罗希洛夫”号巡洋舰和两艘驱逐舰担任掩护。这些军舰在夜间完成了航渡,拂晓突然出现在康斯坦萨附近。早晨5时,两艘驱逐领舰开始射击。

整个编队的指挥员诺维科夫海军少将和驱逐领舰突击群的指挥员罗曼诺夫海军中校一共向指定的目标发射了350发炮弹,炮弹击中了石油库,引起了熊熊大火。但为这次胜利,苏军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

舰上的炮兵顺利地击中目标后,舰艇撤出时采用高航速——30节,并进行曲折机动,结果丢失了“破雷卫”(一种用于对付水雷的装置),致使驱逐领舰“莫斯科”号触雷炸毁。“哈尔科夫”号想帮助正在下沉的“莫斯科”号,但自己也遭到岸炮的射击而受了伤,只好放弃救助,随舰队后撤。

舰队在驶出塞瓦斯托波尔时,黑海舰队的“快速”号驱逐舰又被德军设计出的新式电磁水雷击沉。

库兹涅佐夫接到战报后,心情非常沉重。他立即要求海军水鱼雷研究所尽快揭开德国这种新式武器的秘密。库兹涅佐夫还致电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请求协助找出破解电磁水雷的方法。

1941年8月份,以亚历山德罗夫为首的列宁格勒物理技术研究所的研究员小组——库尔恰托夫、列格利、斯捷潘诺夫、谢尔巴一行五人来到了黑海舰队。

科学家们与舰队的水雷专业人员一道,冒着生命危险拆卸德国水雷的引爆装置,探索这种新武器的秘密,研究对策。黑海舰队的水雷专业人员奥赫里缅科、马洛夫、伊万诺夫和克瓦索夫也同专家们一起小心翼翼地琢磨着他们未曾见过的仪器,寻求安全处理这些奥秘的、稍有不慎便会随时爆炸的机械装置的方法。

不久,这个任务便完成了。扫雷舰艇装备了专门的新式扫雷具,而大型舰艇则逐步装备了专门的消磁线圈。最先采取这种防水雷设施的是苏联海军的“C”级潜艇。

后来,黑海海域又出现了一批德军的新型水雷:声引信水雷、磁声引信水雷,以及水压引信水雷。为了确保舰艇和战士们的生命安全,库兹涅佐夫又从莫斯科调来了一些经验丰富、精通业务的科学家,专门组成由专家领导的研究小组,最终找到了破解德军新型水雷的方法。

随着战争的形势逐步明朗化,为了便于指挥和协调,库兹涅佐夫命令将多瑙河区舰队编入黑海舰队。

多瑙河区舰队编入黑海舰队后,位于对德斗争的最前沿。不久,北摩尔达维亚前线的局势恶化了。多瑙河区舰队奉命将主力派去与步兵第十四军协同作战,而多瑙河口只留下少量兵力进行掩护。

后来,由于苏陆军部队陆续撤退,区舰队的多瑙河上游支队的舰艇也且战且退,向伊兹梅尔突围。多瑙河区舰队司令员阿布拉莫夫后来对库兹涅佐夫说,战争初期,区舰队作战顺利,而在这样的情况下,向伊兹梅尔的撤退使他非常伤心。

在以后的战争中,重新组建的多瑙河区舰队在戈尔什科夫海军少将和霍洛斯佳科夫海军少将的指挥下,与陆军兵团协同作战,陆续扭转了被动局面,开始在战场上赢得胜利。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