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6 21:30:05

点击下载

作者:朱云乔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

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人生总要有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普罗旺斯风情笔记作者:朱云乔排版:汪淼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06-01ISBN:9787511345936本书由北京淘梦时光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

一个人,在普罗旺斯。

漫天遍野的紫色花朵,绚烂的向日葵花,蓝到彻底的天空,无限接近它们,发梢到指尖,都是幽雅的香气。

有人说,普罗旺斯是上帝造物时遗下的伊甸园。如所有人一样,我也曾经将这个令人神往的地方安放在梦里。它在远方,却仿佛可以救赎我的灵魂。并不奢求它能抹去生命的悲伤与痛苦,只是渴望它的美,来再次点亮我清澈的眼眸。

人生总是要面临向左或是向右的选择,无论怎样走,最后都是一身风尘,徒留一腔遗憾。我承认,我是个现实的逃兵,想要从疲惫的都市生活中逃离,想要从失败的感情中逃离。

真的踏上这片土地,走入这个神秘的紫色梦境,触摸那些带着光环的名字:塞尚、莫奈、梵高、毕加索、夏卡尔……那种滋味,就像遇见了天堂。原来之前的千般想象,远比真实的片刻更浅薄。

时光无常。我独自到了这里,只带着灵魂和一口笨拙的学院派法语。在这片干净的土地上,我卸去妆容,脱去高跟鞋,也抛下了过往的迷惘。

既然,那个承诺过会与我同行的人早已离我远去,我便带着薰衣草的花语——等待爱情,栖居在这个诗意的梦境里。PART01邂逅马赛——灵魂是唯一的行囊触摸远方.生活在别处

终于统计完手中最后一份数据,抬起头,准备活动一下那僵硬得快要没了知觉的颈椎时,其他同事的卡位上已经没有人了。站起身时,腰椎对我发出了一声抗议,不过,那抗议我早已经习惯了。对于每一名整日都要坐在电脑边工作的人来说,腰疼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

继续活动着颈椎,缓缓走向巨大的玻璃窗,都说华灯初上时分,这个城市会显得格外神秘和诱惑,而此时,我的眼中看到的只是一幅每日都不会变化的画面。大片的霓虹灯,像是通向另一个世界的路标,像是一串串明晃晃的发着诡异的彩色光芒的灯笼,一路延伸过去,却找不到终点究竟在何方。

人们常说高瞻才能远瞩,却不知远瞩也未必能够看到风景。身处坐落于城市中心繁华地段的写字楼里,白天偶尔抽空环顾四周,看到的是一样冰冷地相望而立却比我所在的写字楼还要高出一些的高楼大厦。向下看,除了川流不息的车辆,也能看到来来往往的行人,只不过那行人都变成了一个个小小的点,有的缓慢,那或许是老人家在蹒跚;有的匆匆,那或许是和我一样为了生活而奔忙的青年人;有的静止在路边,我知道,那一定是路边那些以乞讨为生的流浪者。

对于那些流浪者,我每次路过的时候都会内心搅动,不想去看他们那落魄的样子,想去给予一些温暖与帮助,却有时暗自埋怨他们明明身体健全,却偏偏不去努力拼搏,每天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

到了夜晚,能看见的,便只剩下连成一条红线的车灯,堵车的高峰期仍未结束,交通灯不停地变换着信号,而那红线看上去却并没有缩短分毫。这座城里,汽车是一个移动的囚笼,我宁愿去乘坐地铁。

对这座城市,我已经没有当初那么深的喜爱了,那股刚毕业时的热情,早已在这些年的拼搏中渐渐地消散开来。当初的斗志,当初的天真,当初的激情,也在日复一日的重复生活中渐渐变浅变淡了。

这里,有的是单调,而不是情调。早上在闹钟声的催促中起床,洗脸,刷牙,用粉底遮去皮肤的不完美,用彩妆掩盖满脸的倦意,用眼线液修饰眼中的灰暗,将长发束起盘好,将套装拉得平整,穿上时常令脚踝发痛的高跟鞋,一切看起来都是那么的完美。只是,这完美一旦走出房间,便再也没有任何独特之处。是的,这座城市中,到处是面目相似的人,向左走,向右走,形成一条条浓墨一般厚重的河流。

在路边随手买一份早餐,在地铁站用最快的速度将它吃完。周围弥漫着不同的早餐的香气,却无心也无暇去分辨那些香气是由什么食物发散出来的,只顾吞咽着自己的食物,周围太多这样的人,谁也不会笑谁,因为谁也不会在意谁。

站在电梯门前,偷偷地看着门上映出的自己的影子,提醒着自己要打起精神,要微笑,要端庄,要大方得体。工作时的自己,必然不可以有生活中的影子。用职业化的微笑面对每一个人,努力压下自己内心的感受和情绪,放下心中种种的担虑和不安,这才是一个专业的白领需要具备的职业素养。

有时觉得,这城市怎么可以那样拥挤,有时换个角度想,又觉得其实这是一座空城。一颗心,渐渐变得麻木,不仅仅对工作,还有对生活,对感情,对自己。

远离生长多年的小城,来到这个繁华的都市,同时也远离了那些一同成长的好友,远离了自己的爱好,远离了原本的自己。在那个小城市中的安逸生活早已远去了,在这里,工作才是生活的重心,而生活本身,却成了活着的附属品。

下班后的生活越来越单调,逛街没力气,看电影没心情。有时难得有时间,在家中找出许久未碰的笔墨,润了笔,最后却还是搁置在一边,有时放上音乐,想要随之舒展一下筋骨,最后却只是窝在沙发中,静静地发呆;有时打开电脑,找一部新上映的电影播放,最后的结果却是在枯燥剧情中入睡。

更多的时候,打扫房间,洗衣,沐浴,成了工作之余主要的休闲。从喜欢将房间里堆得满满的,到见不得房间中有一丝杂乱。喜欢在莲蓬头下被水帘冲刷的感觉,那水滴落在身上,感觉是真实的。听着水落在浴室地砖上的声音,感受着自己身上的保护色一点点被冲尽,那是一种难以言语的舒畅,这时的我才是我自己,真正的自己。

只是,在这座城市中,人人都在戴着面具生活,戴着脚镣跳舞,想要在这里生存,我便也要这样去做。

紧张的生活节奏让我不得不压缩自己的生活,将发条拧紧。我让自己忙碌,每天都很忙碌,我以为我的努力可以让我越来越快乐,能够像故事中那些主人公一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建立起自己的家庭,过上幸福快乐的生活。

是的,我得到了不少,可是,也失去了很多。

那些励志大师们的演讲听过许多次了,每个人的理论听起来都有它的道理。有的人说,年轻人不需要在意太多物质,最重要的是人生的积累;有的人说,人生的路很长,不要太过于看重眼前的得失,今天的付出早晚都会为你带来收获;有的人说,只要积极生活,想着生活会变好,生活就一定会变得越来越好……有时,有些不想坚持下去的时候,便会去想他们说的话,用各种理由劝说自己,自己的坚持是有意义的,困难都是暂时的,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可是,我仍然不快乐,而且越来越不快乐。

每当下班回到住的地方,一个人面对空荡荡的房间时,心里都会空得厉害。那种没有生活气息的冷清,那种无人倾诉的寂寞,都会让我感到寒冷。也曾以为工作可以让生活变得充实,让人变得幸福,可是当那个说好一起奋斗的人对我说分手时,心还是沉沉地落了下去。无论怎么工作,都不能驱散那份沉重。

我们是在工作中认识的。他喜欢我,因为我的努力,因为我的认真。我们交往了三年,在这三年中,我们一起努力地工作着,工作之余,便一起吃饭,谈天,规划我们未来的家。交往的第二年,我们的工作职位都有了提升,他从组长升为了部门经理,而我也从一个小小的职员升为了组长,于是,我们的工作越来越忙碌,顾及彼此的时间也越来越少了。

我以为,为了以后的幸福,现在的辛苦是值得的,我以为他也会理解我所付出的努力,所以当他几次委婉地劝我不要太辛苦时,我只当成他的体贴,而没有发现他心中悄悄发出的一声叹息。

直到他明确向我提出分手,我看着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侧脸,心在瞬间碎成了粉末。分手的理由,是他想要一个温顺的,能够多抽出时间关心家庭,能够多体谅他的辛苦的妻子,而不是一个工作至上的工作伙伴。这时,我才意识到自己之前错了,而且错过了。

那一刻,我仿佛被现实狠狠地抽了一个耳光。竭尽全力去追求的,可能并不是心底最想要的。最残酷的是,这个答案却要别人来揭晓。

打击接踵而来,焦躁的情绪影响到了我的休息,工作也开始不顺利。领导在例会上点名指出了我的失误,我没有为自己辩解,因为我知道,辩解没有丝毫意义。

高薪、体面的工作不再对我有那么强大的吸引力。开始不确定自己来这里的目的究竟是为什么。开始怀疑曾经,对这座城市的向往,不过是一种冲动,一种激情,而冲动过后,激情过后,心中残留的只有那点点的空虚。开始怀疑,来到这里,究竟是为了实现自己心中的抱负,还是仅仅为了过上令人羡慕的生活?

一个人的城市,已经没有了两个人的烟火,成为了空洞之城,记忆之城,谋生之城,伤心之城,迷失之城。

带着被爱情遗弃的灵魂,开始想要离开,离开这座拥挤繁忙的都市,换一个可以让我喘息的地方,好好地松一口气。寻找一个地方,能够让我静下心来好好地思考,从故乡到异乡,想要的到底是什么。

且行且止,载悲载欢。

概念普罗旺斯.梦中的薰衣草庄园

想要寻找一个地方,让心灵得到休息,去过一段不一样的生活。想要离开,可是,又可以去哪里呢?是时尚之都巴黎?或是遥远而神秘的埃及?是充满宗教气息的曼谷?又或是让人疯狂放纵的拉斯维加斯?头脑中不断地跳出一个又一个城市的名字,它们绞在一起,让我捉不到头绪。

想着,想着,我在街头失了神。盲目地穿梭于繁华的商业街中,我感受不到自己的存在。站在一家百货商店的橱窗前,看着那闪闪发光的玻璃窗中映出的自己的影像,衣着鲜亮,一副成熟都市白领的派头,眼神却是空空的,丝毫光彩都没有。

走进商场,一边看着,一边走着,无意中停在了精油柜台前,售货小姐非常热情地走上前,向我推荐新上架的精油,介绍着每一种精油的功效,然而,那美好的微笑,那动人的声音和那熟练的介绍,却没有任何让我触动的地方。正想移走脚步,却被突然间钻进鼻腔的芬芳牵住了魂。

那是我熟悉的味道,是我曾经钟爱,却许久未曾碰触过的味道——薰衣草的味道。一瞬间,我想起了许多事情,想起十几岁时的自己,那个青春灿烂,天真无邪的女孩,内心单纯而透明,不含丝毫虚伪,笑容自然而明媚,不带半点忧伤。

那时的自己,最爱的便是薰衣草的香气,当时还不懂它的传说,更不懂它的药性,只是单单地喜欢那种味道,那种淡淡的味道,仿佛能够钻入小小的心境里,让整颗心都不由得放松下来。成年后,我渐渐地了解到关于薰衣草的动人传说,了解到薰衣草的种种功效,对它的喜爱,便越来越深了。

若不是认识了他,或许,薰衣草的香气会一辈子伴随着我吧。工作后的我喜欢在薰衣草的香气中放松,喜欢让自己的衣物也沾上这种香气,有它的陪伴,我的心就会变得格外平静。只是,他不喜欢这种味道,每次闻到我身上带有的薰衣草香气,他都会皱眉。于是为了他,忍痛割爱,已经数年。

渐渐地,那个单纯爱幻想的女孩子睡去了,她睡得那么轻,那么安静,安静到让我忘记了她的存在。那份对薰衣草特有的眷恋也渐渐地变淡了,与他一起的时候,我们的身边最常萦绕的是咖啡的香气,浓重且深沉。我的衣物上沾有的,更多的是提神的柠檬香或薄荷凉,而非那份让心情轻松的薰衣草香了。

日子一天天重复,越来越枯燥,越来越沉重,我们的天空也越来越昏暗。我们没有时间静静地坐下来谈天,没有时间安静地窝在沙发中看电影,没有时间悠闲地在公园里散步,甚至没有时间去看一看对方是否已经离自己越来越远。直到那天,他提出分手,我才明白,我们之间再多的美好都成为了回忆,而我还在用这些回忆撑着自己,麻醉着自己,让自己以为我们会有美好的未来,会有幸福的明天。

麻木,是唯一减轻痛楚的办法,我想。于是我更加用力地工作,让自己在沉重的工作中忘却感情,忘却心痛,忘却想念,每天生活在一个个排得紧密的小格子里,喘不过气。如果不是今天的偶然,让我记起曾经的自己,记起曾经的期望,或许,我会一直让自己陷进那种旋转于洗衣机甩干桶之中一般的情绪中。

薰衣草的芳香让我想起自己最初的希望,最原本的心情,也让我想到了它生活的地方——普罗旺斯。

是的,就是那里了。突然间,我很想去那里看一看,想漫步在那看不到边际的薰衣草田里,静静地从中间穿过,感受着每一朵花朵轻轻地碰触我的衣衫,嗅着它浓郁的芬芳,忘掉那所有的烦恼。

想在金色的露台上喝一杯下午茶,慢慢地喝,细细地品,让茶香从舌尖浸入身体,整个人也变得清透了起来。没有车马喧嚣,没有闹市争吵,没有争强好胜,没有钩心斗角。一颗心,就在这样纯净的氛围中变得平静下来,变得平和下来。

我想,我一定会爱上这样的氛围,爱上这样的空气,爱上这样的自己。这样想着,心中竟不觉产生了一种异样的感觉,那感觉是那样熟悉,那样亲切,像是见到了一位多年未见的老友一般舒服。我的眼前,竟然出现了一片紫色的花海,阳光下,海浪随着微风轻轻起伏,海浪之上,一位穿着白色长裙的少女轻盈地行走着,跳跃着,起舞着。

这样的画面为何如此熟悉?我先是感到诧异,随后恍然大悟。是的,我想起来了,那不正是青春时期的我常常做的梦吗?那样的生活,不正是青春时期的我一心想要过的生活吗?

自从知道薰衣草的故乡在普罗旺斯后,我便对这个地方有了魂牵梦萦的期盼,时常做一些有关那座城市的梦,梦中的普罗旺斯,是一个薰衣草满地的仙境,那是满目的紫,紫得让人心醉、让人沉迷。那里没有急切的心情,没有紧迫的生活,没有让人心烦的工作,有的,只是轻描淡写的舒适的安闲。

芬芳的花田中,一座欧式的庄园娴静地矗立着,我就住在那大大的房子里,每天早起,打开卧室的落地窗,走上大大的阳台,环视着四周那无边无际的淡紫,在无限的芬芳中开始一天的生活。

我可以简单地梳洗,随意地打扮,我可以素面朝天,不需要任何胭脂水粉。我可以坐在阳台上,让阳光洒满我的心扉,静静地在花香的怀抱中,写着心中想记录的事情,在文字的世界中徜徉。

累了,抬起头,看一看那大片的花田,想着那里是否有可爱的精灵在舞蹈。我想,应该是有的吧。她们穿着轻薄的纱衣,在花间跳跃着,若不是心地纯净的人,一定看不到她们。她们小心地擦拭掉每一枚花朵上的浮尘,点亮每一朵花的心,让花朵绽放在阳光下,摇曳在微风中。

或走下楼去,与她们一并在花间舞蹈,踏着不太熟练的舞步,摆着不太柔美的腰肢。跳着跳着,人便变得轻了许多,仿佛浮在一大片紫色的云朵上,那么轻盈,那么自在。花间的簌簌响动,便是世上最美好的音乐了。

只是,这样的想象,这样的期望,在工作后就不再有了。我将它们收在了心里最隐蔽的角落里,不让任何人看见。起初,还会在无人之时,偷偷地将它释放出来,透上一口气。后来,心里积压的东西越来越多,它也被压得越来越深,深到我已快要忘记。

人们常说,成长的代价便是让自己变得圆滑世故,变得八面玲珑,学会做一个不一样的自己,这样才能够左右逢源。步入社会后,我便开始学习,学习克制自己内心最真实的渴望,压抑自己最真实的声音,放弃内心深处真正想要的生活。为了逢迎他人的喜好,为了获得工作中的便利,我真的让自己成为了另一个人,一个看上去年轻干练的白领女性,一个衣着光鲜、一丝不苟的都市丽人。

白天,我会对身边所有人露出谦和自然的微笑,会优雅而严谨地对待每一项工作,而晚上,回到家中,我却如何都无法继续笑出来。白天挂在嘴角的微笑太沉重,所以,我累了。看着镜子里那个面无表情的自己,听着自己有气无力的声音和深夜中孤寂无援的心跳,我真的好累,好累。

单纯的自己是快乐的,虽然没有值得羡慕的收入,没有出人头地的工作,但是内心的那份真实感,那份踏实感,却是没有什么能够取代的。既然如今的梦想和生活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既然如今已经想起了真正想过的生活,为什么不去让它变成现实呢?

决定了,于是回到家,买了到巴黎的机票。带着那个梦,带着对新的生活的期望,带着对唤醒内心深处那个自己的渴望,出发!马赛机场.脚尖指向未知

巴黎的早晨很美,清风微凉,金黄的叶子随意飘落在地上。一位佝偻着身子的白发老妇人缓缓走来,衣服的质地极好,款式极简单,黑色皮鞋上没有一丝灰尘。远远望过去,像是一个优雅冗长的电影镜头,也像是某位画家笔下的风景作品。

路的两侧,最多的是咖啡馆,此时都紧闭着大门,酣睡在街边。这是一座有魔力的城市,梵高们也曾迷失在这个精致的秩序里,不过,内心那个清醒的声音在告诉我,最后,他们都逃离了这里。

太阳渐渐升起,公寓里面开始走出精致衣装的姑娘, T台上的时尚元素早已被她们炼成生活化的配饰,披挂在身上,骄傲在脸上。看着她们,我在想,假如我没有离开那里,此刻的状态也正是一个山寨版本的她们。

巴黎的美,已经并非我心中所要追逐的。这里是去普罗旺斯的必经之地,而我,对这里并无半点留恋。我看着数不清的新款名牌包和夸张眼线从面前走过,那些正是我要告别的。我清楚自己脚尖的方向,尽管此刻它仍然指向未知。

我带着行李,拦下出租车,目标直奔机场。沿路上,有些咖啡馆已经渐渐开门,挂上了“open”的牌子,一些穿着西装的人推门而入,他们翻阅着报纸等待一杯咖啡,他们关心股市与花边新闻,他们安静而没有交流。我在想,莫非这个城市已经遗忘了波伏娃和萨特,他们曾经坐在那里热烈地谈论存在主义。

走入机场大厅,换完登机牌的一瞬间,我的心跳开始加速起来。马上就要飞向那个令我魂牵梦绕的地方,可是这种类似“近乡情更怯”的复杂心情,总是有些纠结和不知所措。

飞机缓缓起飞,飞过大片大片的农田,空气里也携带着农作物的甜香。慢慢地,地面化为地图上的抽象线条,再大的城市,也只不过是宇宙里的一颗尘埃。

从巴黎飞到普罗旺斯的马赛近郊,只有一个多小时,这时间实在太快,仿佛还来不及整理自己的思绪,我竟已经来到了它的上空。是的,看到蔚蓝的地中海,就意味着普罗旺斯到了。

在马赛机场,这个十分靠近马赛小镇的地方,我的脚尖第一次触到了这片梦幻的土地。这种感觉,既陌生,又熟悉。

沿着指示牌,我拉着行李走出了马赛机场,每一个步伐都充满了期待,亢奋得快要飘起来。但也有那么几个瞬间,我有些糊涂,我所选择的,究竟是冒险,还是回归?

走出机场,我嗅到了风的味道,也感受到了它的柔软。它轻轻拂过我的耳边,仿佛在低语:“你来了,这里等你很久了。”

打电话给汽车租赁公司,用我还不流利的法语,租来了一辆车子。在这里,租车的价格区间很大。人们可以按照自己的实际需求,租到各种品牌的各种车子,比如标志、雪铁龙、雷诺,和其他国家的经典品牌,等等。而且车的后备厢尺寸,有一些实在大得惊人。

为了订到一辆称心如意的车子,我做了不少提前的功课准备。在这里,租车公司都会十分重视个人主张,服务比较细致,所以我必须整理出所有自己想要的需求和性能,清晰地表达出去,最后才能找到一辆最合心意的车子。

顺利搞定了车子,将行李全部堆进去,我去路边买了很多份米其林地图,因为害怕丢失,我必须要多买几份备用。

行驶在普罗旺斯的路上,我的心情还没有平复下来,在开始的几分钟里,头脑空白,只是盲目地向前开着。18世纪法国大革命之前,法国贵族的马车靠左行驶,而徒步行走的平民走在路的右侧。在受尽压迫的底层人民看来,“靠左行”意味着贵族与特权,而“靠右行”则带有“革命”的意义。所以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将“左行”改成了“右行”。

路上,美丽的风景渐渐征服了我的眼球。原来普罗旺斯的美不仅是翻腾的紫色,更多元,更丰富。在没有薰衣草的地方,依然处处都是难忘的景象。

从机场到马赛,路线复杂,一不留神就会迷路。所以我打起了十二分的精神,一路畅行。在巴黎的短暂经历告诉我,下车问路总是一件尴尬的事情,尤其是着急的时候,我总是会脱口而出英文,而有些当地人会疑惑地回应:“English?”然后沉默着走开。

行驶沿路,看见很多商铺店面挂着用网兜装好的大蒜。这景象让我大吃一惊,完全出乎意料。了解这里的饮食习惯之后才知道,原来大蒜还真的是主角。

不论是加入了辣椒的大蒜辣椒酱,还是大蒜、罗勒、橄榄油、奶酪制成的蔬菜蒜泥浓汤,几乎在人们所钟爱的料理和调料中,都离不开大蒜的身影。

看得久了,洁白饱满的大蒜倒也有了几分喜气或是丰收的味道,让人油然而生出一种满足感。我的眼睛,带领我率先走进了马赛的民俗,这一刻起,我真正走进了普罗旺斯的生活。

作为普罗旺斯的首府,马赛是它的心脏,它被写进法国国歌《马赛曲》,这里一定牵动着一个国家的灵魂和命脉。

我走下车,站在海港旁,闭上眼睛深深呼吸着这里的空气,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某一部分的过往,被悄悄抽离了。

港口码头.大蒜与香草的气息《马赛曲》的发源地马赛,是法国最大的港口城市。它有着两座港口,新港和旧港。旧港位于马赛市中心,如今已经成了大量游艇的停泊之港,而新港位于城市的西面,由马赛港区、拉沃拉和贝尔港区、卡隆特港区、圣路易港区和福斯港区5个港区组成。如今法国人口中的马赛港,主要指的是新港,那“欧洲第二大港口”的美誉,也是针对新港而说的。

出发前,一位同事一听说我会去马赛,便不停地摇头,仿佛那是一个极其糟糕的城市一般。那人说,马赛是一座肮脏的城市,城市里充满了混乱、无趣甚至无处不在的危险,如果我非要去那里,唯一一个值得我去看一下的地方只有马赛的新港,那不但是法国最大的商业港口,同时也是地中海最大的商业港口,那里的繁华让许多人看过后都感到羡慕和赞叹。

他也提到,马赛还有一个旧港,不过那里现在已经只剩下乱糟糟的鱼市,被涂鸦的雕像,到处充满着颓废生活的气息,没什么值得看的。可是,不知怎的,当他这样对我说的时候,我竟然瞬间对新港没了兴趣,相反地,对旧港的兴趣却不由得增加了。我想,或许是因为他口中所述的新港沾染了太多商业化的东西吧。

有人说,一个人在生活中经历过一些特别的事后,性格会发生变化,喜好也会发生变化,也许会变得面目全非,也许会在几次改变后回归最初的自我,或许,此时的我便是如此吧。

若是早两年,听到身边的同事这样说,我一定会采纳他的建议,去繁华的马赛新港游览,以港口那些忙碌的船只为背景拍上几张照片,上传到微信的朋友圈,然后等着看大家羡慕的评论。毕竟那时,旅游对于我来说是一种开阔眼界的方式,我认为,只有不断让自己看到更好的、更闪耀的,才能让自己更有斗志,更努力地去争取,去向着那些还不属于自己的地方前进。

而现在的我,又开始怀念那些自然的、简单的生活,怀念那些悠然自得的心情,所以才会想要离开工作多年的那座城市,远离那片商业化过重的氛围,远离那些被金钱利益熏蒸得变了颜色和味道的景观,想要回归自然平淡的生活。既然旧港是那样充满生活气氛的地方,那么我有什么理由不去那里看一看呢?

我先去了新港,去看了那些坚实而冷漠的起重臂将一个个巨大的集装箱吊上吊下,那些箱子中,有的装着原油,有的装着成品油,有的装着各种化学制品,有的装着干散货,有的装着各种杂货,还有的装着汽车……看着起重臂上上下下地忙碌着,我默默地向它们打了个招呼,简单地拍了几张照片,便离开了,我知道,这里不是我此刻最想参观的地方。

刚一靠近旧港,一股特别的气味就将我包围了起来,有一点点咸味,还有一点点的腥味,让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幅画面,一位刚刚从海中走上岸的少女,棕色的头发湿漉漉的,眼中是透明的蓝色,她的怀中抱着一条大鱼,脸颊上透着一点点的粉红,长裙上散发着海洋的味道。

我知道,这味道一定来自于马赛旧港的鱼市。每天早上,渔民们都会把清晨打到的鱼拿到鱼市上来卖,所以早上的时间总是鱼市最为热闹的时候。我到达那里的时候,虽然已经错过了早上,但是鱼市还没有完全散去,一些卖完鱼的摊主已经离开了,只剩下地面湿湿的水印和还未散尽的鱼腥味;而那些没有卖完鱼的摊主中,有些已经开始收拾,另一些则仍然守着他们的摊子,想要再卖出一些。

闻着空气中弥漫的海洋的味道,我想,如果再早一些到达这里,眼前一定会是满目的鱼摊,不知小小的旧港码头上同时聚集着无数的人和鱼的时候,会是怎样的一幅场景呢?

虽然我的行李并不多,不过带着行李闲逛可不是一个好主意。将行李送到附近的旅馆,简单地安顿一下,再出来时已接近中午,鱼市也已经散去了,此时我才看到码头旁停泊着的各种各样的小艇和渔船,那些小艇和渔船紧密地停在一起,在阳光的照耀下,那林立着的桅杆的最尖处闪着光,像是在接收来自天空的讯号一般。

旧港的周围开着许多家商铺,有小餐厅,有咖啡馆,还有一些出售纪念品的小店,这些建筑都是马赛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建起的。那场战争使世界上许多国家的许多座城市都遭受了一场罕见的灾难,就连这个可怜的小港也没能幸免。第二次世界大战过后,除了极少数的古迹在战争中得以幸存,这里几乎变成了一片废墟,后来,当地的人们对这里进行了重建,便有了今天的马赛旧港。

漫步在旧港码头,紧随而至的,是在这座城市中几乎随处都可以闻到的味道,有一点点的香味,轻轻凉凉的,那是香草的味道;有一点点的浓郁,厚厚的,但却软软的,那是大蒜的味道。这两种味道与那份海洋的味道混合在一起,让我感到自己的面前好像正摆放着一碗别具风味的海鲜浓汤。

提到海鲜浓汤,不由得想起在网上看到的一篇文章中说,在普罗旺斯,最著名的一种美食便是被称为马赛鱼汤的一种马赛海鲜汤。这种汤不但在法国非常出名,在国际上也是享有盛名的,就连许多文学作品中都频频出现它的名字,既然到了马赛,自然没有不去尝一尝的道理。

在旧港码头我一边散着步,一边思量着哪家店里可以尝到最正宗的马赛鱼汤。恰好遇到一家三口,手中提着一些鱼,脸上洋溢着幸福且自然的笑容,那笑容和地中海的阳光一般明媚,让人看了心中就觉得安心和温暖。看他们的穿着,应该是一早打完鱼便去了鱼市,刚刚从鱼市上收摊。他们发现我在看他们,友好地对我笑了笑,那笑容让我不由得放下了犹豫,走上前,向他们打听关于马赛鱼汤的事。

这家的父亲是土生土长的马赛人,他听过我的话,爽朗地笑了起来。他告诉我,马赛鱼汤其实并没有绝对正宗或不正宗这种说法,因为这种汤最初是由当地的渔民们制作的,而制作的原因,只是因为有时打的鱼卖不完,扔掉太浪费,烹饪又太麻烦,最后想出一个办法,就是用这些鱼加上海鲜和各种作料来煮汤。

如今,由于不同的店里所用的鱼不同,所以每一道马赛鱼汤味道也都不同,不过,虽然没有人规定马赛鱼汤中必须要放入的鱼的种类和数量,但是所使用的鱼却一定要是生活在地中海的,而且至少要有6种。另外,橄榄油、洋葱、番茄、大蒜、西洋芹、茴香、百里香、葱、桂叶、番红花和柳橙皮这些香料也都是必须要加入的,无论哪一家饭店,在这一点上绝对不可以含糊。

在这位热情的马赛大叔的指点下,我找到了一家供应马赛鱼汤的饭店,尝到了心念已久的马赛鱼汤。当鱼汤端上来的时候,我被震惊了,很大的一碗,汤是金黄色的,散发着浓浓的香气,鱼的香气,混合香料的香气,如此丰富的内容和如此大气的分量,和印象中以精致著称的法国菜很是不同。

与汤一并端上桌的,还有一盘干硬的脆面包片、一碗金黄黏稠的酱料、一碗切成细碎丝状的起司和一些蒜头。我正诧异着要如何吃下这些东西,恰好看到邻桌的客人也点了这道菜,于是小心地观察起来。

先将大蒜在面包片上来回摩擦几次,干干的面包便沾染了大蒜的香气,然后,用酱为面包片涂一层金黄色的外衣,再撒上起司丝,最后放到汤中泡一泡,就可以吃了。不知为什么,看到这一系列略带孩子气的吃法,我的脑海中竟然浮现出了国内一个有名的饼干广告。

我模仿着他们的样子吃了起来,因为一向比较喜欢起司的味道,于是便多撒了一些在面包片上。将面包泡入汤中,看着干硬的面包片一点点地吸入汤汁,最后变得柔软,仿佛能够听到那面包片在大口大口畅饮汤汁时发出的畅快的叹息。

优雅地吃着面包片,喝着马赛鱼汤,面包的味道,大蒜的味道,酱料的味道,香草的味道,海鲜的味道,一波又一波冲击着我的味蕾,让我的舌头应接不暇。

喝过汤,刚想着让味蕾休息片刻,却看到侍者端上来一大盘鱼肉、海鲜和配菜,并在上面浇上了我刚刚喝过的那种鱼汤。这时我才知道,原来马赛鱼汤不只有汤,还有主菜,只不过主菜和汤并不是同时上桌而已。看着这一大盘美味,我不由得吞了吞口水,再也顾不得之前的矜持,放开肚子吃了起来。

已经有多久没有这样开心地吃东西?我记不清了。工作后,在外吃饭的机会多了,应酬的机会多了,却不再有品尝美食的心情,餐桌上的各种礼仪和规矩约束着我的嘴、我的心、我的胃,多少次食不知味,多少次不得不勉强说服自己放下筷子,端起酒杯。

一顿马赛鱼汤,让我想起了自己最初的那份感动,那份单纯和自在,它带给我的,不但有味觉上的享受,也有内心的舒适和放松。细细地品味着其中的美妙,我的心,也随之变得坦然了。茴香酒.怎奈回忆斑驳

在马赛吃海鲜,有一样东西是不可错过的,那便是茴香酒。无论是高档的酒店,或是简约的小酒馆,都为顾客准备了茴香酒,用以佐鱼、贝类、猪肉和鸡肉等菜肴。

第一次听说“茴香”这个词,是在中学课本里一篇名为《孔乙己》的课文中。当时,文中那位老先生一边吃着茴香豆,一边故作高深地向人讲述“茴”字有四种写法的片段令我记忆深刻。听说,因为这段描写,茴香豆这种零食的名气大增,很多去那里旅游的人都会慕名而尝,并且带一些回去馈赠亲友。我也因为读了这段文章后,对茴香豆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不过,直到大学时遇到家乡在那边的同学,让他们帮我带了些回来,才真正地尝到了它的味道。

在烹制茴香豆的过程中,茴香并不是最主要的香料,所以在喝到茴香酒之前,我以为茴香酒中的茴香也只占有极微小的比例,用来使酒中略微带有茴香的香气而已,却不曾想到,一口茴香酒入口,一股浓郁且有些苦涩的香气在身体里乱撞,向上直冲上我的额头,向下压入我的胃部,令我许久都没有缓过神来。

好心的侍者为我端来清水,告诉我茴香酒在饮用之前需要用水稀释,或者兑入饮料,我按照他的提示将酒稀释后再慢慢地品尝,感觉果然好了许多。淡淡的香气萦绕在口中,缓缓随着呼吸游走于身体之中,仿佛每个细胞都浸在这香气之中了。

原来,在马赛,没有人会直接饮用茴香酒。即使是口感较为清淡甘甜的新型茴香酒,也会习惯性地兑入清水后再饮用。我刚刚喝下的,恰好是味道较为浓重的一种,那苦苦的味道,不同于醇厚的黑咖啡,却有些类似小时候在爷爷杯中偷偷尝到的苦茶,我一瞬间仿佛看到了清瘦的爷爷端着茶杯,慢慢地呷上一小口,然后坐在老旧的藤椅上,翻阅着一本不知哪一年出版的旧书。

这种特殊的酒是如何制成的?我饶有兴趣地与当地酒馆的老板攀谈,从他口中得到了答案。原来茴香酒是一种经过调制而成的蒸馏酒,其中的茴香气味来自含有大量苦艾素的茴香油。由于使用的场合和效果不同,茴香酒也可分为许多种,其中作为开胃酒的茴香酒使用的是从八角茴香中提炼出的茴香油,而作为利口酒的茴香酒使用的是从青茴香中提炼出的茴香油。另外,制酒商们还在酒中加入了色素和焦糖,用于使茴香酒的口感变得更好。

有许多种美酒的诞生都与意外有关,比如葡萄酒的传说之一,是一位失宠的妃子误把发酵的葡萄当成毒药,想用它来寻死,却意外发现了葡萄发酵后能成为美味的葡萄酒;又比如绍兴的女儿红,本是一位父亲因为得了女儿心灰意恼,将酒埋入了桂花树下,却没想到女儿出嫁那天,这些酒都变成了格外香甜的美酒。

关于茴香酒也有一个故事。很久以前,普罗旺斯最为有名的酒并不是茴香酒,而是由苦艾调制的苦艾酒。苦艾酒的主要原料是茴芹、茴香和苦艾,原本是一种法国军队中使用的药酒,由于酒精度数超过了50度,所以不宜多喝。19世纪中叶,法国的一些贵族开始将这种酒加入冰水和方糖,作为餐前开胃酒使用,随后,许多艺术家也开始对其浓郁的芳香和略苦的口感欲罢不能,将这种酒作为自己每日必饮之物。

这种苦艾酒对饮酒的人会产生很大的危害,有些人因为饮用这种酒过多而失明,还有一些人因为喝过这种酒而产生幻觉,失去理智,最后沉迷在这种幻觉中不能自拨。据说,著名的画家梵高正是因为喝了这种酒,才会将自己的耳朵割下。一时之间,苦艾酒成了“罪恶之酒”,如同罂粟花一样背负了许多的骂名,不过即使如此,仍然有许多人痴迷于这种酒,直到“禁酒运动”席卷整个欧洲时,苦艾酒才销声匿迹。

没有了苦艾酒的陪伴,许多喜欢喝酒的法国人的心中顿时感到空空的,仿佛有什么东西被抽走了一般。幸好,这种感受没有持续太久,很快便有人用茴香酿制出了一种名为茴香酒的新酒,这种酒与苦艾酒有着相似的香味,却不会像苦艾酒那样具有太多危害。

在普罗旺斯,几乎家家都能酿制出茴香酒,因为在这里,茴香实在太常见了。然而不同于那些对外销售的茴香酒,这些家酿茴香酒的酒精浓度都非常高,非常容易喝醉,不夸张地说,即使是一位酒量非常好的人,只要随便从哪一家中取出一杯自酿的茴香酒喝下,都能醉上一天一夜。本来我对自家酿制的茴香酒抱有不小的兴趣,可是听人这样介绍后,我便不敢贸然去尝试了。

由于太多法国人太沉醉于传统的苦艾酒的味道,所以茴香酒一登上法国众多餐馆和酒店的酒架后,就再也没有从酒架上下来过。如今,不但各家餐厅中都摆有不同种类的茴香酒,就连许多描写法国的文学作品中也随处可见茴香酒的身影。由此可见茴香酒的名气之大。

我在不同的酒馆品尝到了不同种类的茴香酒,对这类酒的了解也渐渐多了。这种法国销量最大的酒不仅包含许多品牌,如Pernod(彼诺)、Ricard(里卡)、Casanis(卡萨尼)、Janot(加诺)、Granier(卡尼尔)、Pastis(巴斯的士)、Berger Blanc(白羊倌)等,也包含许多种口味。

当一些制酒商们极力模仿着传统苦艾酒的风味调制着茴香酒时,另一些制酒商们则在努力进行创新,极力想要调制出一种既不失传统又富有新风味的茴香酒。在众多茴香酒的品牌中,Pernod和Ricard这两个品牌所占有的地位是不可小觑的,它们如今已经成为了法国茴香酒的代名词,人们只要一提到茴香酒,就会自然而然地想到这两个牌子。

Pernod牌茴香酒相对于其他几种茴香酒来说,酒精含量相对较低,口味也比较甘甜,尝不到太多苦艾的苦味。而Ricard也被称为真正的马赛茴香酒,它是一位名为Paul Ricard的蒸馏师调制成的。为了调制出一种近于完美的马赛茴香酒,这位调酒师不断进行试验,并且将自己每一次试调的酒带到各种酒吧中,请酒吧的客人们品尝,然后记下客人们对酒的评价。经过不断的试验,1932年,他终于调制出了最符合大众口味的茴香酒,并为其命名为Ricard。

普罗旺斯对于许多人而言,是一个无忧的地方,这里的人们生活节奏缓慢,每日悠闲的神情让见到他们的人都会不由得感到一种平静。一如这里的人一般,茴香酒中也沾染了不少悠闲的情致。坐在酒馆里,点上一杯茴香酒,看着那些或淡黄,或黄,或绿莹莹的颜色在遇到水后,突然之间凝结出一片云朵一般的乳白色,那简直是一场惊艳绝美的舞蹈。最后,那朵白云静止下来,停留在杯子中间,那样静,那样美,仅仅是观看这一过程,就能够让人的心情舒缓而平和下来。

这也是茴香酒格外吸引人的一个特点。一边喝着味道独特的茴香酒,一边看着杯中上演的这一幕,谁的心中还能够容得下那些混乱的愁绪?谁的心中还能够存得住那些繁杂的忧伤呢?那些沉重,早已被那团轻飘飘的云朵吞噬并消化了。

品尝茴香酒的过程,是一种自我放松的过程,不同于那些清心的经文,需要不断地诵读或默念,也不同于那些催眠的咒语,需要用心倾听。或者说,茴香酒本身就是一种被写下了咒语的酒,能够让喝下它的人不自觉地进入一个不一样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不需要约束,不需要克制,不需要勉强,不需要做作,不需要逞强,只要自然而然地让那酒在身体里徘徊游荡,整个人就会坠入一种无忧无虑的状态中。

有些人会醉得放弃了自己的身份和地位,不顾自己的形象,顺势倒在路边的长椅上酣然入睡,有些人会醉得拿起电话,拨出平日里没有勇气或刻意去逃避的那个号码。而只是小醉的我,则选择踏着轻飘飘的脚步出门,在街头缓缓地游荡。此时,我不再是那个整日为了工作奔忙的白领,不再是那个故作镇定和坚强的女强人,我只是一个孤单而简单的女孩。

出马赛的小餐馆,迎面而来的是地中海的阳光。那阳光温暖而坦率,明亮而直白。独特的地理位置使这里长年阳光充足,无论夏季还是冬季,都可以随时与明媚的阳光邂逅,在阳光中尽情地沐浴,展开一段浪漫而惬意的畅想。为了不浪费这得天独厚的赏赐,旧港附近的咖啡店都设置了许多露天的咖啡座,使客人在品尝咖啡的同时,也不会错过那阳光的抚慰。

温暖的阳光,烘干了衣架上的衣服,烘干了不小心碰翻玻璃杯洒出的柠檬水,也烘干了人的心情。紫杉堡.基督山伯爵

梦游般回到旅店,将自己丢在床上,一觉睡去。第二天醒来,又是阳光明媚的一天。简单洗漱完毕,涂一点防晒霜,在旅店随意地吃了点早饭,便带着相机出门了。看着湛蓝的天空,和空中浮着的丝丝白云,心情格外地好。随手拍下几张早晨的街景和天空,便收了相机,向码头走去。

今天要去的地方,是位于马赛西南方的紫杉堡,一个原本寂静无声,却因《基督山伯爵》一书而驰名于世的地方。

紫杉堡又名伊夫堡,虽然伊夫堡才是它正式的名字,但是对于许多人来说,伊夫堡的名气远远不如紫杉堡这个名字响亮。紫杉堡与马赛的陆地并不相连,它位于马赛西南方的一个小岛上,需要乘船才能够到达。这座小岛虽然是马赛面积最小的岛,却因为紫杉堡的存在而成为了最吸引游客的小岛。

紫杉堡距旧港的码头并不算太远,站在码头上便可以隐约地看到它的轮廓,在一座如放置过久的石膏一般灰白色的小岛上,一座有着三个塔楼的城堡孤单地、安静地站在那里,遥望着旧港的码头,仿佛一只孤独的忠犬想要回到主人的身边,却又不得不坚守着自己的岗位。

旧港的码头停泊着许多的船只,这是我来的第一天便注意到的。那些小型的游艇基本上都是私人拥有,只有那些较大的游轮才是供游客们乘坐的。然而这些游轮所行驶的路线却并不相同,时间也不相同,自然价格也是不相同的。

有些是环着海岸线行驶的,路程较长,时间较长,价格也较贵;有些是往返行驶的,路程较短,时间较短,价格也相对便宜一些;还有一些是专门将游客送至某一地点的,我所要乘坐的,便是每天早上9点出发的,专门将游客送至紫杉堡的游轮。当我到达码头时,已有不少人正在排队等待,于是我加入了他们的行列。

我去的时间刚好,只等了十几分钟,游轮就到了。付了10欧元的往返船费,登上游轮,找了一个靠近船沿的露天位置坐了下来,闻着海水的气息,感受着阳光的温暖,心情格外地舒坦。在小孩子的欢笑声与老人们的交谈中,游轮一点点地离开了码头,只留下艇下一串串洁白的水花。

游轮驶出港口后便加快了速度,海风迎面而来,凉爽而清新。近岸的海风不是很大,却很调皮,那海风不断钻入我的头发中间,然后挑起一缕缕的发丝,让我的头发顿时有了蓬松感。海风吻上我的额头,冰冰凉凉的,昨夜最后的一丝醉意随风而去,人也精神了许多。

离紫杉堡越来越近,看得就越来越清晰,那灰白色的城堡和灰白色的小岛几乎合为了一体,与其说那是一座城堡,不如说它更像是一尊雕塑,城堡的底座有着分明的棱角,像是用刀子切割过,而圆柱形的塔楼又是那样的圆滑,像是用细砂纸精心打磨过。小岛岸边的岩石像是用石膏雕刻出的云朵,看上去很蓬松,很慵懒,却同样坚实。

我的想象还没有结束,游轮便已经靠岸了,从上船到下船,不过20分钟左右。大批的人流走下游轮,登上这座方圆不足四万平方米的石灰岩小岛,那曾作为军事用地而存在、后用于囚禁政治重犯的城堡便实实在在地站在我头顶了。面前的隧道中好像有一种古老的声音从中传出,对我发出召唤。

游轮靠岸的地方距离岛上的平台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而这条路的起点,便是我面前的这条隧道,或者也可以称它为回廊,这条回廊非常曲折,每攀爬一段台阶,就会遇到一层阻碍,或是高大的墙垛,或是坚固的大门,只有不停地转弯,绕过它们,才能够继续前行。

刚一进入回廊,阳光便暂时与我们分别了,空气也显得阴冷了许多,仿佛穿行在幽深的深谷中一般,两侧高高的墙壁和阴暗的光线让我无形中感到一股强大的压力,压得我喘不过气来,这让本就害怕黑暗和寒冷的我不由得加快了脚步,想要快些离开这地方。幸好,这样的路只有最开始那一小段,剩下的回廊都是露天的,我的心情也就轻松了许多。

走了好久,没有去细数究竟爬了多少级的台阶,总之,终于走完了回廊,到达了平台,我稳定了一下心绪,准备继续前行。在进入古堡之前,要经过一座古老的木制吊桥,桥并不是很长,只有五六米长,桥下约两米深,是一条壕沟,如果将桥吊起,外来的人便无论如何都不可能进入这座城堡了。

先有曲折复杂的“九曲回廊”,又有古老的木制吊桥和壕沟,可见想要进出紫杉堡有多么的不容易。而事实上,在16世纪的马赛,走进这座城堡的人几乎没有机会去感受出来的不容易,因为当初走进紫杉堡的人,都是一些重要的政治犯,等待他们的,除了终身监禁,还会有什么呢?

花五欧元购买了一张门票,从抬起的铁闸门下走过,突然冒出一个念头,若是这扇沉重的大门突然因故障而落下,无法开启,不知是否还有其他的办法能让我走出去。如果我真的被困在这样的城堡里,是不是就可以彻底远离世间那些纷乱,安静地度过余生。这突如其来的念头把我吓了一跳,我甩了甩头,拿过检票处的简介,走了进去。

紫杉堡并不大。如今的紫杉堡早已没有了作为驻守之堡时的那份战争和硝烟气息,事实上,虽然当初它是为了防御而建,却并没有真正地发挥多久的作用。在早期那些年,它由于其险要的地理位置,曾在战争防御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同时成为许多外来入侵者争相抢夺的阵地。然而当攻击力更高的舰艇和大炮问世后,它的使用价值也随之下降了。

1658年,路易十四将这座城堡变成了囚禁政治犯的监狱,从此,孤独便笼罩了它,也笼罩了这座小岛。传说,当年路易十四将他的孪生兄弟戴上铁面后,也将他囚禁在这里过,不过那只是传说,真实的情况是什么样的,没有人说得清楚。

1953年,法国政府将紫杉堡定为国家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并对其进行了维修和管理,但是这些维修都是建立在保护它原有面貌的基础之上的,这一点,从它原汁原味的古老气息上便可以看出来。

当我真正接近紫杉堡的时候,我才发现,它并不是我最初看到的那种如贫血的少女脸色一般灰白的颜色,而是微微地泛着土黄色。四周的围墙都是用碎石垒起的,更加使整座城堡透着古老的气息。碎石砌成的围墙看起来有些像超市里卖的那种碎米制成的点心,但事实上它并不脆弱,数百年来,它们一成不变地守卫着这座城堡,也同时守卫着马赛城。

城堡上的三个塔楼有着各自的名字,分别是克里斯多福1号塔、圣尧姆2号塔和莫高维3号塔。这三个塔楼分别建立在城墙的三个角上,其中,克里斯多福1号塔最高,它位于西北侧,也就是当我在远处看时,感觉像是小狗的头的那座塔楼。由于最初是用于防御的建筑,每一座塔楼上都有一个宽而大的炮孔。

紫杉堡并不高,总共只有三层,一进入城堡的大门,便到达了第一层。第一层没有窗户,在作为防御堡垒时,这里曾是驻守士兵的休息间、储物间和厨房,改为监狱后,这里则成为了地牢。现在,这里成了介绍紫杉堡历史的展厅。其中一面墙上挂着一幅由德国著名油画家丢勒创作的《犀牛》版画,这是因为曾经有一头犀牛在这座小岛上停留过一段时间,很可惜的是,这头犀牛在离开这座小岛的途中遇难,最后只剩下这张版画还留在古老的墙壁上。

城堡的中间有一个天井,呈四方形,很小,站在天井向上看,只能看到四周的高墙和头顶那块四方形的天空。这让我想起某年我受伤在家里看到的景象,那时的我不能走路,每天只能坐在床上,看着窗外那块四方形的天空和对面的屋顶,等待着偶尔有鸟雀飞过。

那时我住的地方也是一个有类似天井的地方,四周的楼房将我的视野挡得严严实实,想要多看一点其他的景色都是不可能的。虽然只在家修养了两个月,对于我来说,那段日子却是再也不想经历的,空荡荡的房间里,每天都只有我一个人,看到的永远是那一块天空,那种感觉就像被囚禁一般令人压抑。

穿过天井,看到两扇厚重的大铁门,那便是地牢的大门,一进地牢,便感到一股阴森的寒气,这让我不由得打了个冷战。地牢里大部分地方是不见天日的,只有一面墙上有一个小小的透气窗,虽然很小,却也用手指般粗细的铁条焊了一面栅栏,以防止犯人逃跑。地牢最里面那间密不透风的,便是小说《基督山伯爵》中的主人公埃德蒙.邓蒂斯的关押地。或许是为了烘托气氛,监狱的管理者还特意按照书中的描写,在隔壁设计了一个与这间牢房相连的牢房,并在两间牢房之间开设了一条秘密通道。墙角的小电视里反复播放着《基督山伯爵》的电影,提醒着来往的游客,这里便是那最为著名的牢房。

四周砌有一条条的石阶,那些石阶通往的地方,便是监狱的第二层,也就是那些炮孔所在的位置。沿着石阶向上走,每走几步就会看到墙壁上的铁栅栏和洞孔,那些洞孔的后面也都是牢房。原本作为安放防御设施的第二层,自从被改作监狱后,便成了关押要犯的地方,这些炮孔则被里面的犯人当成了精神寄托,他们会透过这些炮孔去看外面的世界,想象着外面的世界是多么美好,外面的空气是多么清新。

走进塔楼,会看到一个旋转楼梯,楼梯很狭窄,蜿蜒地通向塔楼的顶端,也就是第三层。小心地爬上楼梯,推开面前的一个小门,一个宽广的平台便出现在我的眼前,呼吸也顿时顺畅了许多。是的,紫杉堡的第三层是一整个平台,这里可以说是整个城堡最宽阔的地方了。站在上面,不但能够看到小岛的全貌,可以欣赏到地中海的风貌,还能够看到与其一海之隔的马赛。根据手册上的介绍,我在西南方找到一处笔直矗立的岩石,我知道,那下面是许多来到岛上的犯人最后的归宿,他们在那里沉睡,并且再也没有醒过来。只是在小说中,大仲马将它变成了邓蒂斯重生的地方。

当海鸥的鸣叫清丽地响起,当海浪以不变的节奏拍打着沙滩,当海风呼呼地吹响心中的那只号角,小说《基督山伯爵》中的那些片段又一次浮现在了我的眼前。我仿佛看到了被困于牢房中的邓蒂斯,看到他的悲伤,看到他的痛苦,看到他的委屈和愤怒,而后,我看到了我自己,看到自己在一个无形的牢房中苦苦挣扎,打转,却找不到解脱的出口。邓蒂斯在这里获得了重生。那么我呢?一连串的想象冲进我的脑海,我又有些迷茫了。

不过,当我回过神,再次去眺望那波光粼粼的海面,去眺望那洋溢着和平安宁的马赛城时,我的心又变得明朗了。那些激烈的战争最后都成了过去,这座小岛曾充满的阴森和恐怖也都已经散去,不快乐的事情都有结束的一天,我那些不快乐也一定会过去。这样想着,我的心又一次轻松了。南部陶器.细节中绽放的美

陶器,一种能够汲取岁月精华的工艺品。

小时候从电视剧中看到的一些陶碗和陶罐构成了我对陶器的第一印象,于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提到陶器,我头脑中最先浮现出的,便是那些泛着棕色和土色、散发着古老韵味、脆弱不堪的器皿。长大后,我才知道,陶器其实有很多种,并不是所有的陶器都是出土文物,也并不是所有的陶器都只有黑、灰、棕等深暗的颜色。

渐渐地,我爱上了陶制品,陶器在我的心中不再仅仅是一种带有岁月痕迹的物件,还是一种能够清净人心的宝物。用一根细细的竹筷轻轻敲打着它们的边缘,听它们发出的清脆声响,心也不由得随之变得清净了。

陶器也是有年龄的,上了年纪的人会在一言一行中透出沧桑感,上了年纪的陶器也有着其特有的沧桑感,那种沧桑感是天然的,年纪越大的陶器,越是有味道。那些上了年纪的陶器多出现于法国南部,它们的色彩偏暗,即使是平日里最新鲜的黄色和绿色,到了这里,也显得深沉了许多。然而,虽然色彩上不是那么的明亮,它们却仍然能够散发出诱人的光泽。

陶器对于自小就爱好传统工艺品的我来说有着很大的吸引力,早听说法国南部的陶器有着它们独特的味道和魅力,于是早在到达马赛之前,我便早已将欣赏当地的陶器、参观制陶的小店的计划列入了我的行程。

想要见识一下普通的陶器很容易,因为在马赛,陶器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生活用品。许多人家的餐桌上都摆着陶制的碗碟,这些传统的普罗旺斯陶器无一不拥有自然的色彩,给人以简单稳健的感觉。这些略带古色的器皿让当中盛放的食物看起来更加美味,也让一顿普通的家庭用餐显得更加温馨。此外,陶制的牛奶罐,陶制的咖啡壶,陶制的水壶等都是马赛家庭中常见的陶器,它们的身上沾染了浓郁的家庭气息,代代相传。

古朴和平实的陶器却并不是马赛陶器的全部,我也在一些具有浓郁文艺气息的陶器小店中看到了许多别具特色的陶制品。

有一家小店中摆满的竟然全部都是用陶土制成的小猪,有的憨态可掬,有的幽默俏皮,有的害羞腼腆,那一只只小猪表情生动,让人一见就喜欢。店里有一位亲和力十足的女孩,看起来只有20岁左右,我以为她是这家店的店员,与她交谈后才知道,她正是这家店的店主,因为自己特别喜欢猪,于是才开了这样一家小店。她说,她喜欢小猪那种安然知足的生活方式,也喜欢小猪那种单纯的性格,她在说这些的时候,眼中闪烁着对生活感到幸福和知足的光彩。听着她自然的讲述,看着她安然的神情,让我不由得也产生了一种轻松舒适的感觉。

从这家小店中走出,进入另一家小店,店主同样是一位20岁左右的女孩子,却相对腼腆。当我走进店内时,她正在专注地为手中的盘子上色,听到有人光临,她抬起头,礼貌地向我微笑,便又继续为盘子上色了。我环顾小店,看到许多色泽鲜亮的餐具,神态各异的陶像和风情各异的灯。我一件一件小心拿起,看过后再放下,亮丽的颜色映入我的眼帘,光滑的触感滑过指尖,像外面晴朗的天气一般令人舒畅。

又逛过几家小店,发现这些小店无一不充满着生活的情趣。每家小店都有其独特的主题,有的店以植物为主题,有的店以动物为主题,有的店中主要出售陶制的人物雕像,有的店中主要出售具有创意的生活用品……

逛完这里的所有小店,我发现这里的店主都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对顾客热情却不殷勤,客气却不冷淡,不会像我在国内许多小店中遇到的那些店主一般,或是对顾客过于热情,一步一跟随,让人不得喘息,或是对顾客完全不理睬,自顾自地玩游戏或看电视剧。

参观过了富有现代气息的陶器小街,我打算去几个充满传统气息的地方看一看,首先去的便是位于马赛南郊的陶器美术馆。这家美术馆中存放的普罗旺斯陶器都是在时代的变迁中有幸得以保存下来的。

我喜欢陶器,不仅仅是因为它那诱人的光泽,光滑的手感,那一件件陶瓷制品中包含的情致和它们背后的故事也是吸引我的原因之一。由于久经年月,想要看到一些完好无损的古朴陶器是一件不容易的事,但我却仍然欣喜,并非我的心中抱有对残缺的美的喜好,而是那些陶器上的每一条细细的裂痕,每一个粗糙的缺口,都象征着一个年代,象征着一段经历,定睛观察着它们,仿佛能够听到它们在向我讲述着它们的故事,诉说着马赛的过去。

那些高亮度绿色的坛子曾用来存放葡萄酒;那些布满小孔的盘子曾用来盛放刚洗过的水果和蔬菜;那像烧杯一样形状,却带有一个小小的手柄的杯子其实是一个咖啡壶;那身材宽大的盘子不仅可以用来盛装食物,也可以用来洗菜,它已经在无数次清洗中失去了一些颜色,那上面的点点斑驳,仿佛在告诉人们它曾经的用途。

参观完这些古香古色的陶器后,我又去了位于解放广场的毕加索博物馆,在那里,存放着许多由毕加索亲自制作并绘制图案的陶器作品。

那些陶器上绘制着的每一笔都那么细致,哪怕只是一个小小的装饰。一只名为《栖息的黑猫头鹰》的盘子从正面看,能看到抽象的图案,从背面看,却能看到一系列彩色的花纹。在一只名为《亚维农少女》的罐子上,不仅能够看到毕加索最为著名的画风,还能够看到他利用陶罐本身的曲线展示出的少女的身姿。

大约在1946年,已是著名画家和雕塑家的毕加索被瓦洛锡出产的陶器所吸引,那些色泽美丽、形状各异的陶器让他怦然心动,而陶土的可塑性和可着色性也深深地吸引了他,让他不由得想要将自己的艺术感受力和创造力融入制陶的过程中。于是,打算从事制陶工艺的毕加索来到了瓦洛锡,准备开始他的新生活和创作。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