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13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02:09:30

点击下载

作者: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

出版社: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13年)

中国农村研究报告(2013年)试读:

前言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自1990年7月成立以来,秉承其前身国务院农村发展研究中心的优良传统,站在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和政策咨询研究的前沿,围绕着我国农村改革与发展中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孜孜以求、大胆探索,不断取得一些新的研究成果。1998年,中心出版了《中国农村研究报告》(共三册),收录了中心研究人员在1990—1998年期间的重要研究成果。同时决定,自1999年起,中心每年出版一本研究报告选集。摆在读者面前的这本书,是中心2013年的研究报告选集,收录了这一年取得的可以公开发表的主要研究成果。

2013年,农研中心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围绕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农业部的重大决策部署,按照农业部党组的要求,立足自身职能,谋划选题,大力开展重大“三农”问题和政策研究咨询工作,取得了一些重要研究成果。本书收录了各类研究报告和论文57篇,内容涉及

专题研究与综述

,产业与技术,农产品市场与贸易,农村改革与农民增收,农业保险、农业可持续发展等5个领域。有些文章已经公开发表过,有些文章则是第一次公开发表。

我们出版本书的目的,不只是在于对过去一年的研究工作进行自我记录和总结,更重要的是要将这些研究成果拿出来和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由于我们自身知识结构和学术水平的限制,本书的一些研究成果还存在着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同仁批评指正。我们衷心希望这本书中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会对推动我国农业和农村的改革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我们愿以这一目标与同仁共勉。

最后,值此本书出版之际,我们要特别感谢对我们的研究工作给予资金支持的有关机构,为我们开展调研活动提供过帮助的地方有关部门的同志和农民朋友们,农业部有关司局的领导和同志们,以及长期关心和支持我们的经济学界同仁!宋洪远2014年2月专题研究与综述

2013年中国农村政策执行报告——在转型升级中促进农村经济稳定发展

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分析小组一、农村经济形势与宏观经济环境

2013年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错综复杂和日趋严峻的国内外环境,风险和挑战明显增多,改革发展任务十分繁重。一方面,世界经济复苏进程依然缓慢。美国经济复苏基础尚不牢固,欧元区经济疲弱,失业率仍居高位,新兴经济体增长继续放缓,国际金融市场波动加大,全球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另一方面,国内经济增速放缓,结构性问题突出,特别是产能相对过剩矛盾加剧,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上升,创新能力不足,金融领域潜在风险凸显,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突出,需要统筹考虑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抗风险的关系。宏观经济面临的复杂形势,更加凸显了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在这种情况下,2013年以来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保持了稳步发展的好势头,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抗风险提供了重要支撑,为实现经济社会稳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一)2013年以来的宏观经济形势

2013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运行总体平稳,并呈现稳中有升、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在预期的目标区间之内,三季度经济出现一些积极变化,宏观经济发展的基本面有所改善。在国家“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政策措施的推动下,国内经济有望继续保持平稳较快运行和稳中向好态势,全年可以实现年初制定的GDP增长7.5%和居民消费价格涨幅控制在3.5%的目标。但我国经济正处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经济运行中不稳定因素仍然不少,经济向好的基础尚不稳固,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任务依然艰巨。

1.经济增速止跌回升,并呈现稳中向好态势。2013年以来,中央牢牢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坚持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实施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的措施,激发和增强市场活力和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经济增长呈现企稳回升趋势。2013年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386762亿元,同比增长7.7%。分季度看,一季度增速为7.7%,二季度回落到7.5%,三季度回升至7.8%。同时,结构调整稳步推进,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继续提高,经济预期有所改善。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速比第二产业快0.6个百分点,三产占GDP的比重比上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1—8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同比增长12.8%,增速比上半年加快1.7个百分点。9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1%,比上月上升0.1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回升。工业生产者价格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同比下降2.1%,降幅比上半年缩小0.1个百分点。前三季度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2.9%,增速比上半年加快0.2个百分点。当前,我国经济环境仍然复杂多变,但具备平稳较快增长的条件,有望保持平稳运行。图1 2008年以来国内生产总值(GDP)逐季度增速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物价指数基本稳定,涨幅继续收窄。201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物价水平基本稳定,2013年继续保持了这一态势。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2.5%,涨幅同比缩小0.3个百分点,除2月和9月略超3%以外,其他各月物价指数都在2%—2.7%区间运行。其中,食品价格上涨4.4%,涨幅同比回落1.1个百分点,猪肉价格略有下降。9月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3.1%,环比上涨0.8%,食品价格上涨成为居民消费价格上涨的主要推动力。房地产价格上涨趋势明显,与去年同期相比,70个大中城市中,价格上涨的城市有69个。一线城市房价涨幅明显,二三线城市房价涨幅趋缓,未来需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调控政策和机制。总体看,尽管后期受季节性因素影响食品价格上涨可能对CPI上涨产生一定压力,但由于粮食等农产品供应充足,工业品价格低位运行,经济增长比较平稳,加上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预计全年物价总水平将保持平稳,涨幅小于上年。图2 2008年以来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各月走势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货币供应量较快增长,人民币汇率小幅升值。2013年以来,国家继续实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前瞻性地进行预调微调,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及合理的社会融资规模,为经济增长提供金融支撑,同时积极推进人民币利率市场化改革,全面放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制,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到9月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同比增长14.2%,增速比上月末回落0.5个百分点,比上年末快0.4个百分点;狭义货币供应量M1余额同比增长8.9%,比上月末回落1.0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余额同比增长5.7%,比上月末回落3.6个百分点。一方面,后期国内货币政策将坚持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增强调控的针对性、协调性,适时适度预调微调,为经济结构调整与转型升级创造稳定的金融环境和货币条件。另一方面,人民币汇率保持稳中有升态势,双向浮动特征明显,汇率弹性明显增强,人民币汇率预期总体平稳。到10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为6.1372,首次突破6.12关口,再创历史新高,比上年末上升1438个基点,升值幅度为2.36%。表1 近年来国内货币供应量变化情况续表

资料来源:中国人民银行。(二)2013年以来的农村经济形势

2013年,国家进一步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继续增加“三农”投入,中央财政年初预算安排用于“三农”的支出13799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农业农村经济在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中,保持了稳步发展的良好态势,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亮点。

1.农业生产稳步发展,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丰”。2013年以来,我国先后发生低温春涝和南旱北涝等严重自然灾害,为此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生产的政策措施,部署开展了2013年全国粮食稳定增产行动,全面加大了防灾减灾力度。农业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努力保持农业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粮食生产有望实现“十连丰”。全国夏粮总产量13189万吨,比上年增加196万吨,增长1.5%;早稻总产量3407万吨,比上年增加78.3万吨,增长2.4%;秋粮面积增加,单产提高,丰收已成定局。预计全年粮食总产在高起点、高基数上有望再创历史新高,实现半个世纪以来首次连续十年增产。棉油糖生产总体稳定发展。全年棉花面积继续减少,总产比上年略减;油料面积基本稳定,亩产提高,总产增加;糖料生产继续发展,总产进一步提高。畜牧业生产继续增长。前三季度猪牛羊禽肉产量5803万吨,同比增长1.3%,其中猪肉3831万吨,增长2.1%。生猪存栏47541万头,同比增长1.5%;生猪出栏50259万头,增长1.9%;禽类养殖受H7N9流感疫情影响有所下降,目前正逐步恢复;奶业继续转型升级,规模养殖发展较快,产量基本稳定。水产品产量持续增加。2013年上半年全国水产品产量2530.43万吨,同比增长5.3%。预计全年养殖业继续保持稳中有增的态势。图3 1990年以来全国粮食面积和产量变化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2013年数据为预计数。

2.农产品价格总体稳定,涨幅进一步回落。2013年以来,国内农产品市场运行基本平稳,价格总体继续上涨,但涨幅比上年同期继续回落,其中生猪等部分产品价格下跌。2013年前三季度,全国农产品生产价格同比上涨2.6%,涨幅比上年同期回落0.9个百分点。其中,种植业产品价格上升4.0%,涨幅同比回落1.4个百分点;林产品价格下降1.7%,涨幅回落3.8个百分点;畜产品上涨1.4%,涨幅同比持平;渔业产品上涨4.2%,涨幅回落2.8个百分点。种植业产品中,粮食价格上涨3.9%,其中谷物上涨3.4%,涨幅分别回落1.1和2.5个百分点;油料上涨3.4%,涨幅回落3.5个百分点;蔬菜上涨5.9%,涨幅回落6个百分点;水果上涨4.7%,涨幅上升10个百分点。畜产品中,生猪价格下跌2.2%,但跌幅缩小4.1个百分点;家禽上涨2.2%,涨幅回落1.2个百分点;禽蛋上涨6.9%,涨幅扩大8个百分点。农产品价格平稳运行,为全国物价保持稳定奠定了坚实基础。表2 2012—2013年主要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续表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3.农民工就业规模继续扩大,工资水平进一步提高。2013年以来,农村非农就业形势总体较好,农民工就业规模继续稳步增加,外出务工收入稳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调查,三季度末,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17392万人,同比增加525万人,增长3.1%。农民工就业形势较好,主要得益于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势头较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继续快于东部地区,吸纳就业能力不断加强。据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6月份专项调查,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在中、西部地区就业比重分别达到21.9%和19.4%,比上年同期分别提高1.4个和1.7个百分点。从就业地看,省内就业比重持续提高,其中,乡外县内就业的比重比上年同期提高0.7个百分点,达到32.8%;县外省内就业的比重提高0.9个百分点,达到26.9%;省外就业的比重降低了1.6个百分点,降到40.3%。与此同时,最低工资标准继续提高,农民工工资水平稳步上升。在去年23个省市提高最低工资标准的基础上,2013年以来又有18个省市相继上调了最低工资标准。据国家统计局调查,2013年前三季度,外出务工劳动力月均收入2542元,同比增长13.0%,增速与上年同期持平。

4.农村居民收入保持较快增长,增速继续快于城镇居民。2004—2012年,农民收入增长实现了“九连快”。2013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同比名义增长12.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增速虽比上年同期回落2.7个百分点,但比上半年加快0.4个百分点。其中,家庭经营收入增长8.0%,增速比上年同期回落了5.3个百分点,主要是由于农产品价格涨幅明显缩小,对农民收入增长的拉动作用继续减弱;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17.1%,比上年同期提高0.2个百分点,主要得益于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规模继续扩大和工资水平稳步提高。工资性收入对农民增收的贡献率达到51%,继续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增长17.4%,比上年同期回落5.0个百分点。2013年国家继续增加对农民的补贴资金,但增速下降,中央财政安排的“四补贴”资金为1701亿元,比上年增加72亿元,增长4.2%,增幅下降11.6个百分点;财产性收入增长23.2%,增幅同比提高6.9个百分点。预计全年农民收入仍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人均纯收入可以实现7.5%以上的增长目标。图4 2005年以来各年前三季度城乡居民收入对比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

2013年前三季度,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169元,同比名义增长9.5%,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6.8%,增速比上年同期下降3.0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2.8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由上年同期的2.721缩小到2.641,为近年来同期最低,并连续四年呈缩小态势。城乡收入差距初步呈现持续缩小的态势,表明国家统筹城乡发展、调整收入分配格局、改善农村民生的一系列政策取得了成效,为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打下了良好基础。二、主要农产品生产与供求形势

2013年我国重要农产品生产形势总体向好。粮食总产有望实现历史性的十连增,油料、糖料等继续保持增产势头,生猪、禽类和水产品产能充足;奶产量总体稳定,而棉花、大豆面积产量持续下滑。重要农产品继续维持净进口格局,部分品种进口再创新高。受国际市场、国内政策托市、成本上升、自然灾害、疫病等多种因素综合影响,不同品种农产品价格涨跌互现,但市场价格总体保持平稳。

1.稻米:丰收已有基础,价格稳中略跌。2013年全国早稻播种面积8687.8万亩,早籼稻面积8647.1万亩,单产392.2公斤/亩,总产量3407.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加0.5%、1.9%和2.4%。虽然中晚籼稻生产受南方主产区干旱影响,东北粳稻产区部分发生洪涝灾害,但丰收基本已成定局,稻谷产量有望获得历史性的“十连增”。

稻谷连年增产,供给充足,最低收购价、国储拍卖等市场调控政策支撑有力,保持了稻谷市场的总体平稳。9月份,早籼稻、晚籼稻和粳稻收购均价每斤分别为1.30元、1.30元和1.45元,分别比1月份涨0.8%、跌0.8%、跌0.7%,与2012年同期相比分别持平、跌1.5%、跌2.0%。受越南等国的进口大米持续冲击和籼米“镉超标”事件影响,稻米价格上涨动力不足。9月份,早籼米、晚籼米和粳米批发价每斤分别为1.91元、2.01元和2.32元,分别比1月份持平、跌2.4%、涨1.8%,同比分别涨0.5%、跌2.4%、涨0.4%。预计市场调控政策将为后期稻谷价格提供有力支撑,大米价格波动将出现品种分化。图5 2009年以来国内国际大米价格走势

注:国际米价为泰国曼谷离岸价(25%含碎),国内米价为标一晚籼米全国批发均价,2009年1月份以来的美元汇率按当月银行基准价均价计算。

2.小麦:供给较为充足,价格稳中有涨。2013年我国夏粮再获丰收。其中,冬小麦播种面积33660万亩,同比微降0.2%;单产343.6公斤/亩,同比增1.5%;总产量11567万吨,同比增1.3%。

冬小麦再度丰收为稳定国内市场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受最低收购价上调及夏收前后降雨使得部分地区小麦质量下降等因素影响,国内小麦价格呈现稳中有涨态势,尤其是优质麦价格上涨趋势更为明显。9月份,普通小麦平均批发价格每斤为1.26元,比1月份涨3.7%,同比涨14.3%;优质小麦平均批发价格每斤为1.33元,比1月份涨8.6%,同比涨14.4%。随着面粉消费进入传统旺季,预计国内小麦市场购销将趋于活跃。同时考虑国家将2014年小麦的最低收购价提高到每50公斤118元,比2013年提高6元,后期麦价将以高位偏强运行为主。图6 2009年以来国内国际小麦价格走势

注:国内价格为郑州粮食批发市场优质麦价格,国际小麦价格为美国墨西哥湾硬红冬麦价格。

3.玉米:生产稳中有增,价格略有下降。2013年,我国玉米面积继续稳中有增,预计全国播种面积约5.29亿亩,比上年增加1%左右。各主产区玉米长势普遍较好,预计全国玉米产量有望再创新高,总产将达2.1亿吨左右,比上年增产2.1%。

玉米市场运行总体稳中趋弱,价格水平低于上年。一方面,玉米产量连年丰收,国内供给充足。另一方面,受经济增速下滑等影响,国内玉米深加工产品下游需求减少,企业开工率低,消费持续低迷,而H7N9流感疫情使家禽业损失严重,对玉米饲料消费影响较大。供给充足而需求低迷导致玉米价格弱势运行。9月份,玉米产区平均批发价格每吨为2266元,同比跌3.7%。其中,东北产区每吨为2211元,同比跌4.5%;华北黄淮产区每吨为2288元,同比跌1.7%。预计后期供应压力将进一步加大,消费需求仍难有明显起色,市场价格将继续走弱。图7 2008年以来国内国际玉米价格走势

注:国内价格为东北2等黄玉米运到广州黄埔港的平仓价,国际价格为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玉米(蛋白质含量12%)运到黄埔港的到岸税后价。

4.大豆:面积产量继续下降,价格持续下跌。由于大豆种植收益仍明显低于玉米和水稻,主产区农户种植积极性不高,2013年大豆播种面积预计为10500万亩,同比减少2.4%,减幅有所降低。全年大豆总产量预计为1200万吨,同比下降6.2%。1—8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4109万吨,同比增4.5%,预计全年进口量有望突破6000万吨,比2012年增3%。

2013上半年,受国家临时收储政策支撑、南美大豆港口运输拥堵、美国大豆库存吃紧等因素影响,国产大豆价格总体保持平稳态势。下半年以来,南美港口运输恢复,主产国大豆预计增产,推动国际大豆价格持续下跌。8月份,国储大豆竞价交易启动,国产大豆大规模低价抛储。国际国内影响叠加,国内大豆价格持续下跌,9月份,黑龙江国产大豆平均收购价每斤为2.04元,比年初跌8.8%,同比跌7.6%;山东地区国产大豆入厂价格每斤为2.3元,比年初跌6.5%,同比跌3.5%;山东地区中等豆粕出厂价每吨为4198元,比年初涨5.9%,同比涨3.1%。目前全球大豆供给充裕,后期主要受天气变化和南美播种及生长情况影响,预计国际大豆价格难以大幅上涨。国内豆油和豆粕需求好转、国产大豆减产等因素将对国内大豆价格产生支撑,但进口大豆数量居高不下以及国储拍卖等因素将抑制国内大豆价格上涨,后期国内大豆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图8 2009年以来国内国际大豆价格走势

注:国内价格为山东国产大豆入厂价,国际价格为美国墨西哥湾2号黄大豆运到青岛港口的到岸税后价。

5.棉花:面积产量下降,价格平稳运行。受2012年棉花价格低迷、人工成本上升、植棉比较效益下降等因素影响,2013年植棉面积和产量均下滑,预计全国棉花种植面积7020万亩,同比下降4.4%,产量约670万吨。由于本年度实施了棉花进口滑准税配额与国储棉竞拍按13比例发放的政策,棉花进口大幅下降。2013年1—8月,我国累计进口棉花302.5万吨,同比减19.7%。

2013年以来,国家继续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和储备棉投放政策,满足市场需求,保障了国内棉花价格平稳运行。9月份328级棉花月均市场价每吨19151元,较1月略降0.6%,同比涨2.7%; 9月份新上市的3级籽棉月均收购价格为每斤4.3元,同比涨3.4%。未来,受国内外宏观经济形势未明显改善、消费需求总体平淡、全球及中国棉花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等因素影响,国内棉花价格面临一定下行压力。但由于国家继续实施棉花临时收储政策,对价格形成有力支撑,预计未来一段时期国内棉花价格仍维持较为平稳的格局。图9 2007年以来国内国际棉花价格走势

注:国内价格为国内328级棉花销售价格,进口价格为进口M级棉花到岸税后价(滑准税下)。

6.油料:产量增加,价格同比回落。2013年全年油料呈增产态势。长江流域主产区秋播油菜籽面积约1亿亩,总产量1348万吨,比上年增加45万吨,增幅3.4%;预计北方春播油菜籽产量100万吨左右,同比增1%;花生面积约7030万亩,比上年增1%,预计总产量1730万吨,同比增3.6%。2013年国内油料和食用油进口继续增加,1—8月进口食用油籽4393.2万吨,同比增5.0%;进口食用植物油616.5万吨,同比增14.8%。

受临储价格支撑,油菜籽价格基本平稳。随着新花生陆续上市,供给增加,收购价格大幅低于2012年。2013年9月份湖北油菜籽进厂价、山东二级花生仁批发价分别为2.55元/斤和3.72元/斤,同比分别持平和低25.4%。国内油料食用油进口增加,库存居高不下,需求放缓,呈现供大于求局面,食用油价格持续走低。9月份山东四级豆油、山东一级花生油和湖北四级菜油出厂价每吨分别为7180元、15800元和9480元,同比分别低26.2%、21.8%和15.5%。预计后期食用油库存充足,需求增长空间有限,国内油脂市场价格将维持弱势运行。图10 2007年以来国内国际油菜籽价格走势

注:国内价格为湖北油菜籽进厂价,进口价格为加拿大进口油菜籽到岸税后价。

7.糖料:产量继续增长,食糖价格持续下跌。2012/2013榨季(2012年10月1日—2013年9月30日)我国食糖连续第二年增产,食糖总产量1307万吨,增幅13.5%;食糖消费1400万吨左右,产不足需近100万吨。2012/2013榨季食糖净进口366万吨,超过全年进口配额量(194.5万吨)的88.2%;净进口361万吨,比上榨季减少60万吨,减幅14.3%。

2012/2013榨季全球糖市继续供大于求,国际糖价跌至四年来最低,每磅在18美分上下波动,进口糖压力加大。在国内食糖增产和国际糖市低迷影响下,2012/2013榨季国内糖价大体呈稳步下跌态势,榨季均价每吨5513元,比上年跌964元,跌幅14.9%。由于糖价大部分时间在制糖成本线下徘徊,一半以上国内制糖企业出现亏损。为了稳定市场,国家共收储180万吨食糖。

目前糖料作物长势良好,后期如果不出现异常天气,2013/2014榨季食糖产量将继续增长,国内糖价仍将维持弱势震荡格局。图11 2009年以来国内与国际食糖价格走势

注:国内价格为云南昆明、云南甸尾、广东湛江、广西南宁、广西柳州5大批发市场蔗糖平均价,国际价格为泰国白糖到珠江三角洲的到岸税后价。

8.生猪:产能充足,价格先降后升。2012年9月以来,能繁母猪存栏量几乎连续一年维持在5000万头的较高水平以上,加上后期养殖户积极补栏,生猪总存栏量继续保持高位。2013年9月份生猪存栏46481万头,同比下降0.20%;能繁母猪存栏5008万头,同比下降1.00%,占生猪存栏总数的10.77%。

春节后国内猪价一路下滑,创2010年8月中旬以来最低水平。受政府收储等影响,猪价5—6月份期间出现反弹,至“中秋”节,价格连续上涨三成。市场流通领域的猪肉供应(含鲜肉和政府投放的冷冻储备肉)充裕,“十一”前猪价弱势回调。截至10月30日,生猪价格15.80元/公斤,环比下跌0.25%,同比上涨7.41%;猪粮比价为6.53,环比下跌1.06%,同比上涨6.53%。生猪价格连续回落6周,猪粮比价弱势波动,处于微盈利阶段。目前,立冬已过,天气转冷,南方开始制作腊肉,猪肉消费旺季来临,生猪价格将会反弹进入年内最后一次上涨通道,但市场供应充足,春节前肉价及猪价出现暴涨的可能性较小。图12 2009年以来生猪出场价格、仔猪价格、白条肉出厂价格变化

数据来源:中国政府网。

9.奶业:生产总体稳定,价格出现普涨。2013年奶牛养殖业继续转型升级,随着普通小规模散户逐渐退出奶牛养殖行业以及异常天气影响,奶牛存栏量稳中略降,生鲜乳产量基本稳定,部分地区奶源紧张。乳制品行业保持平稳运行,生产持续增长,消费需求有所回暖,生产经营的各项指标稳定增长,行业运行渐趋常态。一季度乳制品产量为649.2万吨,同比增14.0%;二季度乳制品产量为662.3万吨,同比增8.7%。

乳品价格整体呈现上涨趋势。据农业部对全国480个集贸市场畜禽产品和饲料价格定点监测,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呈平缓“台阶式”增长,1月稳定在3.4元/公斤,到10月第一周价格达到3.75元/公斤,比1月涨10.3%,同比涨13.6%。相比之下,乳制品的价格上涨趋势较为平稳,涨幅较小。10月第一周,牛奶零售价为9.81元/升,比1月涨5.8%,同比涨7.7%;国产品牌奶粉零售价格为157.47元/公斤,比1月涨2.4%,同比涨3.3%;国外品牌奶粉零售价格为202.4元/公斤,比1月涨0.8%,同比涨1.5%。预计后期受市场消费需求旺盛和生鲜乳产量增长有限的影响,乳品价格将出现全面上涨。图13 2009年以来生鲜乳收购价格走势

数据来源:农业部。

10.肉鸡:生产受损,价格逐渐回升。受2013年3月底H7N9流感疫情的影响,家禽市场受到严重冲击,各地肉鸡价格持续下跌,波及生产供给。后随着国家扶持家禽业发展政策利好刺激,养殖积极性逐步回升。综合各方面信息预计,1—9月全国禽肉产量1270万吨,同比增长1.3%,增幅减缓。

总体来看,2013上半年肉鸡市场普遍低迷。5月份活鸡、白条鸡集市价格每公斤分别为14.6元和15.3元,同比分别跌10.4%和8.4%,为近年来的最低点。9月份活鸡和白条鸡价格每公斤分别回升至16.9元和17.3元,但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受饲养成本上升、禽流感疫情等影响,养殖行业总体处于亏损状态。1—9月份鸡粮比价为6.741,低于盈亏平衡点(7.51)。截至2013年6月底,禽流感疫情已给行业造成超过600亿元损失。

后期由于节日效应,肉鸡消费量会有所回升,肉鸡价格走势可能呈现稳中有升的趋势。肉鸡养殖发展势头逐渐好转,预计整个行业亏损的局面会有所好转。图14 2009年以来我国鸡肉集市价格变化情况

数据来源:农业部。

11.水产品:生产稳定增长,价格同比回落。2013年国务院高度重视渔业发展,接连出台了多个文件,对渔业的扶持力度不断加大,渔业生产保持了平稳发展态势。1—6月全国水产品产量2530.43万吨,同比增5.33%。其中,水产养殖产量1944.36万吨,同比增6.65%;捕捞产量586.07万吨,同比增1.15%。

水产品市场供应充足,价格平稳回落。2013年1—9月重点监测的30种水产品成交总量为95.48万吨,每公斤均价15.98元,同比分别增长12.61%和下降4.10%。由于鱼粉等饲料原料价格持续高位运行,各类水产饲料价格均出现上涨,养殖户盈利空间缩小,水产养殖业的微利时代或已到来。图15 2009年以来水产品批发市场价格走势

注:数据来源于中国农业信息网批发市场监测系统,根据30个水产品种的加权平均价计算所得。三、农村主要政策措施落实情况

2013年9月,对全国15个省的140个县和1700个农户进行了问卷调查,重点了解财政投入、农业支持、农村公益事业和社会发展、扩大农村消费、推进农村各项改革等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调查表明,2013年政策措施的执行情况总体较好,但也存在着县级财政对部分领域的农业投入进一步弱化、地区之间政策执行情况不平衡、一些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问题。(一)各项补贴政策

1.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有所增加,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的补贴力度继续加大。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有所增加。2013年138个有效调查县中有41个县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增加,占29.7%;有14个县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减少,占10.1%;有83个县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与上年持平,占60.1%。103个有效调查县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额增加了3858万元,县均37.5万元。分品种对种粮农民的补贴标准依次为:水稻28.5元/亩,玉米25元/亩,小麦23.8元/亩。农户调查数据显示,获得种粮补贴的农户比重为88.3%。获得粮食直接补贴的农户比例在各省之间有一定差异。辽宁、吉林、安徽、贵州等省90%以上的调查农户获得了粮食直接补贴,江苏省的比例最低,不足63.3%。2013年户均补贴金额为371.4元,比上年增长2.5%。

不同地区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计算依据有差异。137个有效调查县中,有71个县依据种植面积进行补贴,占51.8%;有58个县依据税费改革时核定的计税面积进行补贴,占42.3%;有5个县按二轮延包面积进行补贴,占3.6%;有1个县按收购量进行补贴。农户调查数据显示,种粮补贴金额的计算依据主要是按种植面积或按税费改革时核定的耕地面积计算,回答按种植面积计算的农户占总农户数的39.3%,回答按耕地面积计算的农户占56.9%。

部分地区执行种粮补贴政策时继续试行差别对待。122个有效调查县中,有24个县在对种粮农民进行补贴时区分农民类型,对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的补贴标准高于普通农户,占19.7%;有98个县不区分农户类型,对所有农民种粮补贴标准相同,占80.3%。

2.农作物良种补贴范围有所扩大,补贴金额有所增加。2013年81个有效调查县农作物良种补贴总额为9.4亿元,县均为1158万元;其中国家补贴总额9.3亿元,县均从国家获得良种补贴1148万元,比上年增加20万元;地方良种补贴额为0.1亿元,县均为12.3万元。104个有效调查县中,有9.6%的县扩大了良种补贴范围,比上年提高5个百分点;有2.9%的县减少了良种补贴范围;有87.5%的县良种补贴范围维持不变,比上年减少了8个百分点。140个调查县中,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油菜、大豆进行良种补贴的县分别有103个、90个、131个、56个、53个和26个;有18个县对花生进行良种补贴,最低每亩补贴10元,最高每亩补贴140元;有2个县对马铃薯进行补贴,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亩10元和60元。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有85.4%的农户获得了良种补贴,9.4%的农户表示“没有获得补贴金,补贴金是给种子公司”,5.1%的农户表示“本地没听说有良种补贴”。2013年户均获得补贴147.3元,比2012年增长2.1%。

3.农机具购置补贴范围继续扩大。从农机具购置补贴看,2013年135个有效调查县中,有132个县对购置农机具进行补贴,占97.8%。132个县农机具购置补贴总额为16.9亿元,县均1278万元,其中县均国家补贴额1239万元,占总补贴额的97%,县均国家补贴比上年增加203万元。113个进行农机具购置补贴的调查县中,有64个县享受补贴的农机种类比2012年扩大了,占56.6%。62个扩大农机补贴范围的县中,分别有48、31、51和51个县分别将畜牧业机械、林业机械、抗旱与节水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纳入农机补贴范围,占有效调查县的比例分别为77%、50%、82%和82%。

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有35个农户表示获得了农机具购置补贴,占调查农户的2.1%,购买农机时获得的补贴份额平均为23.4%。补贴的农机具主要包括种植业机械、林业机械、抗旱节水机械和农产品加工机械。获得种植业机械补贴的农户占获得农机补贴农户的73.8%,获得林业机械补贴的农户占7.1%,获得抗旱节水机械补贴的农户占11.9%,获得农产品加工机械补贴的农户占7.1%。

4.农资综合补贴金额有所增加。从农资综合补贴来看,在118个有效调查县中,有111个县开展农资综合补贴,占94%,比2012年提高了4个百分点。98个开展农资综合补贴的县中,有28个县在开展农资综合补贴时向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倾斜,占28.6%,比2012年提高了2.2个百分点。2013年105个有效调查县共发放农资综合补贴66.4亿元,县均6325万元;其中国家补贴总额60.7亿元,县均6136万元,比上年增加420万元;亩均补贴82元。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有71.2%的农户获得了农资综合补贴。户均获得农资综合补贴653元,比上年增长了15.5%。

5.农业保险补贴额有所增加。从农业保险的保费补贴看,122个有效调查县中,有106个县开展农业保险保费补贴,占86.9%,比2012年提高14.2个百分点。2013年77个有效调查县保费补贴总额为7.7亿元,县均1000万元,其中国家补贴4.8亿元,县均623万元,比2012年增加106万元,增长20.5%。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有19.0%的调查户获得了农业保费补贴,平均获得的保费补贴为155.5元。(二)农业投入政策

1.农林水事务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大幅下降。2013年99个有效调查县农林水事务预算支出占全县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重为20.3%,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99个有效调查县中,只有15个县的农林水事务预算支出占财政预算总支出的比重高于上年实际支出所占比重,占15%;其他84个县的预算支出比重均低于2012年实际支出所占比重。

2.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的比重下降。2013年32个有效调查县,预算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由上年的25.6%下降到20.4%,下降5.2个百分点。有22个县预算内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占预算内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下降了,占69%。

3.国债资金数额大幅增加,投入农业比重大幅下降。2013年19个使用国债的调查县,预计县均使用国债资金2.1亿元,比2012年高出1.5倍。2013年县均用于农业的国债资金为0.46亿元,比2012年0.45亿元略高。2013年19个县国债资金用于农业的比重为21.6%,比2012年的53.3%下降了31.7个百分点。

4.耕地占用税收入和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的比重都有不同程度的上升。2013年56个有效调查县中,县均耕地占用税收入8123万元,比2012年提高5.2%;2013年耕地占用税用于农业投入的金额县均为5430万元,比2012年提高9.9%;2013年耕地占用税用于农业投入的比重为67%,比2012年的64%提高3个百分点。2013年56个有效调查县中,有21个县耕地占用税用于农业的投入比重上升了。

2013年77个有效调查县,县均土地出让收入5.3亿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的投入额为县均4950万元,比2012年的4329万元增长14%;2013年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的投入比重为9.3%,比2012年提高1.2个百分点。77个有效调查县中,有45个县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的投入比重上升了。(三)农业基础设施和生态补偿政策

2013年108个有效调查县水利基建投资额度总计142.8亿元,县均1.3亿元,县均水利基建完成建设面积12.6万亩,县均田间灌溉渠系改造和排涝设施控制面积18.4万亩,县均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面积7.9万亩,县均大中型重点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9处。

49个有效调查县有保护性耕作工程建设项目,占全部调查县总数的35%;49个县共配置保护耕作专用机具28.7万台,县均5862台;示范样机10792台,县均234台;保护性耕作区工程6140处,县均146处;平整土地面积8万亩,亩均2374亩;保护性耕作面积占项目县总耕地面积的比重为19%。

71个有效调查县共有中低产田1700万亩,县均23.5万亩;全年共获得中低产田改造资金19亿元,县均2680万元;共改造中低产田177万亩,县均2.5万亩,亩均中低产田获得改造资金1072元。

92个有效调查县共为762.6万农户免费提供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服务,县均8.3万户,县均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85.3万亩,县均施用配方肥面积达53.5万亩。

37个有效调查县实施商品有机肥项目补贴,补贴总面积达288万亩,县均7.8万亩;补贴标准为亩均补贴26元,最高每亩200元,最低每亩9元。

截至2013年8月,101个有效调查县累计规划退耕还林面积940万亩,县均9.3万亩;县均已实施退耕还林面积8万亩,占规划面积的86%;退耕还林共涉及224万户农户,县均2.2万户。

118个有效调查县共有生态公益林面积6400万亩,县均54.2万亩,其中国家级生态公益林3000万亩,县均25.7万亩,集体生态公益林3400万亩,县均28.8万亩。2013年国家生态公益林补贴标准为每亩10.8元,与2012年基本持平;集体生态公益林每亩补偿标准为12.8元,比2012年(12.4元/亩)略有提高。(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政策

113个有效调查县平均有57.2%的调查村饮用水经过集中净化处理,有13个县所辖所有行政村饮用水都经过集中净化处理,占11.5%。

126个有效调查县共有1200万农户实现了饮用水安全,县均9.2万户,实现饮用水安全农户占调查县总农户的平均比例为67.5%,有13个县所有农户都实现了饮用水安全。

92个有效调查县共有镇村道路16.4万公里,县均1783公里。135个有效调查县县均有97.6%的建制村通公路,其中有113个县实现了100%建制村通公路,占83.7%,有1个县建制村通公路率仅为36%。

134个有效调查县平均乡村通电率为99.9%,基本上实现了村村通电;户通电率为99.9%,基本上实现了户户通电。123个有效调查县村电网改造率平均达83%,有67个县农村电网改造率达100%,占54.5%;到户电网改造率平均达83%,有64个县到户电网改造率达到100%,占52%。

127个有效调查县共有农村沼气用户197万户,县均1.55万户,县均沼气集中工程用户1万户。101个有效调查县有大中型沼气工程数累计1342处,县均13处。44个有效调查县共有生物质集中供气工程507处,县均11.5处。

123个有效调查县中,有63个是上级确定的农村危房改造试点县,占51.2%。2013年上级对57个危房改造试点县共投入资金7.4亿元,县均1303万元,县均到位资金876万元,资金到位率为67%;县均改造危房1274户,户均获得改造资金6875元。(五)农村社会保障政策

1.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有所提高。137个有效调查县均实施了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13年农村低保标准平均为每人每年1802元,比2012年的1598元增加了204元,农村低保标准提高了12.8%;农村低保实际补助水平为每人每年1228元,比2012年的1091元增加138元,农村低保实际补助水平提高了12.7%。2013年中央和省级政府对有效调查县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县均补助额为2464万元,比2012年的县均755万元增加1709万元,中央和省级财政补助增长了2.3倍。农户调查数据显示,在全部调查户中,有138个低保户,占调查户的8.2%,每年户均获得的补助为1590元。

2.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134个有效调查县中,有125个县是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县,占93.3%。2013年110个有效调查县当年参加新农保人数为1600万人,县均14.7万人;累计参加新农保人数为7100万人,县均64.5万人。政府对参加新农保个人缴费补贴额平均为每人每年77元。截至2013年8月,108个有效调查县共有806万人领取农村养老保险金,县均7.5万人,人均领取养老金427元,其中中央补助379元。农户调查数据显示,有86.7%的农户参加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有41.9%的农户有领取养老金的农村老年居民。截至2013年8月,人均领取的养老金为1017.1元。地区之间人均领取养老金的数额有较大的差别,江苏省最高,人均为2276元,其他省份在500—1100元之间。

3.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落实较好。123个有效调查县共有5300万人口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县均44.2万人,新农合参保率达98%,有28个县实行了100%全覆盖;新农合县均累计受益人次达65.4万人;新农合人均筹资311元。2013年新农合农民自筹资金标准为每人每年66元,政府补助标准为每人每年274元。

农户调查数据显示,参加新农合的农户比重高达98.3%,河南省的农户参合比例较低,为91.4%,其他省份的农户的参合比例均在97%以上。户均缴纳的保险金总额为250元,人均66元,人均保费比上年增加17.8%。各地区调查农户人均缴纳的保费差别不是很大,大部分省人均在50—70元之间,江苏省的标准最高,人均为100元。2013年,户均花费的医疗费用为1418.5元,新农合报销了648.5元,报销比例为45.7%。(六)农村社会化服务政策

2013年,全部调查县的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3136个、动植物疫病防治机构1916个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1372个。相对于传统的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县乡两级动植物防治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数量偏少。

2013年全部调查县的县乡两级农业服务机构人员38459人,其中县级农业服务机构13809人,占县乡两级人员的36%;乡级农业服务机构24650人,占64%。县乡两级农业服务机构人员中,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服务人员占65%,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人员占24.6%,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占10.5%。从县乡两级农业服务机构人员学历构成看,大学及以上人员占25.5%,大专占36.2%,中专占26.3%,中专以下占12%。分不同机构看,县乡两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学历构成差异不大,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31.2%,比乡级同类人员比例高9个百分点;县乡两级动植物疫病防控人员学历构成差异较大,县级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38.2%,比乡级同类人员比例高出23.8个百分点;县乡两级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人员学历构成差异也很大,县级人员中大学以上学历人员占45.2%,比乡级同类人员比例高16个百分点。

在县级农业服务机构中,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比例为92%,差额拨款单位比例为6%,自收自支单位比例为2%。分机构看,县级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实行差额和自收自支单位的比例高于动植物疫病防控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在县级农业服务机构中,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中有充足经费保证的比例分别为21%、19.5%和20.8%,即绝大多数县级农业服务机构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局面。

在乡级农业服务机构中,财政全额拨款的单位比例为85%,差额拨款单位比例为8%,自收自支单位比例为7%。在乡级农业服务机构中,农业技术推广机构、动植物疫病防控机构和农产品质量监管机构中有充足经费保证的比例分别为15.7%、18.2%和18.9%,即绝大多数乡级农业服务机构面临经费不足的困难局面,相对于县级农业服务机构而言,乡级农业服务机构经费更没有保证。

县乡两级农业服务机构的基本工作条件满足程度较低,其中仪器设备、示范基地和办公用房的满足程度均低于65%,交通工具满足程度最低,有60%以上的单位交通工具满足不了其工作需要。四、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政策建议(一)趋势与挑战

1.农产品进口快速增长,贸易逆差保持高位。入世以来,我国农产品进口增势强劲,年均增长率达22%左右,农产品贸易逆差逐步拉大。当前,随着国内生产成本上升和人民币升值,国内外农产品价格差距将进一步拉大,进口动力不断增强,进口对产业的影响日益显著。2013年1—8月,我国农产品进出口额1199.6亿美元,其中,出口430.0亿美元,进口769.6亿美元,贸易逆差339.6亿美元,农业对外贸易依存度达20%以上,部分产品达到了80%以上,我国净进口产品范围已扩大到粮棉油糖所有主要大宗农产品,未来国际市场对中国的影响将更加全面直接深刻。

2.农业生产不确定因素增多,农业发展面临多重风险。受极端气候、疫病、质量安全事件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农业面临的自然风险、市场风险、质量风险相互叠加,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不利影响。2013年以来,我国极端气候呈多发频发重发态势,东北春涝和夏伏旱,南方夏季干旱、台风洪涝和早霜等灾害覆盖范围广、影响程度深,给粮食生产造成了很大压力。受黄浦江漂浮死猪事件影响,生猪价格持续低迷;受H7N9流感疫情的影响,家禽业和饲料行业遭受重创,损失超400亿元。此外,“镉大米”、“速生鸡”、“毒生姜”、“假羊肉”等一系列质量安全事件,也给相关行业带来了巨大冲击。

3.资源约束持续加大,农业可持续发展面临挑战。目前,我国农业生产方式依然粗放,资源有效利用率低,农业环境污染严重。我国水资源极度紧缺,农业用水量占全社会用水量的70%以上,但有效利用率只有40%;化肥、农药利用率仅在30%—40%,单位面积化肥使用量是美国的2倍多。随着农业生产持续高强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膜等投入,土壤盐渍日趋严重,耕地质量显著下降。此外,水体富营养化、畜禽粪便污染、秸秆焚烧、草原生态退化等环境问题也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很多地方的农业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

4.农民收入增速下滑,收入倍增压力加大。党的十八大提出2020年城乡居民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意味着农民人均纯收入每年需实际增长7%左右。当前,我国农民收入尽管保持较快增长,但增速已出现明显下降的趋势。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3年前三季度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7627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比去年同期下降了2.7个百分点,比2011年同期下降4个百分点。其中,受农业生产成本提高和农产品价格比较低迷的影响,占农民收入一半以上的家庭经营性收入增幅大幅下降,2013年前三季度实际增幅仅为5.1%,比去年同期下降了5.1个百分点;受宏观经济形势不稳定的影响,未来农民工资性收入增长也存在不确定性,农村居民收入倍增面临着很大的挑战。

5.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迫切要求创新农业经营体制。当前,随着农村分工分业的不断深化,家庭农场、专业大户、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不断发展,规模经营快速推进。在这一背景下,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土地承包经营权还没有确权登记,农民承包土地还存在着面积不准、四至不清的问题,在推进土地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方面农民还存在着一些后顾之忧;二是工商企业进入农业的准入、监管和规范制度还没有建立,工商企业在农业领域存在着一定的非农化、非粮化倾向,保障粮食安全存在着一定的隐患;三是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发展滞后,特别是农业生产领域的经营性服务组织发育不充分,还不能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四是农民的组织化程度比较低,各类农业经营主体间的利益联结机制还不完善,还没有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利益联结关系。

6.城乡一体化要求迫切,城乡二元体制亟待破解。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近年来,随着国家对农业农村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统筹城乡发展进程逐步加快,但仍存在一些体制机制性障碍制约了城乡一体化发展。一是户籍制度改革滞后,农民工进城落户仍存在诸多制度性障碍,农民工在子女就学、住房、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仍与城市居民有很大差距,特别是针对新生代农民工进城落户还缺乏系统的制度安排。二是对农村的投入严重不足,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仍存在较大的差距,推动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体制机制还没有建立。三是城乡要素平等交换机制还不健全,农村土地、资金、劳动力等资源要素大量流入城市,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严重的“失血”状态。(二)主要政策建议

1.完善农业经营体制机制。要在保护好农民土地承包权益的基础上,着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机制,促进农业生产经营的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一是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完善农村土地政策,通过明晰产权、完善权能、规范流转,建立健全土地要素向规模经营主体流转的有效机制。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制度,全面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强化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尽快建立工商企业租赁农户承包耕地准入和监管制度,着重对企业资质、经营项目、流转合同、土地用途等进行审核,对项目投资进度、租金兑付情况、耕地资源保护等加强监管。二是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因地制宜明确界定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龙头企业等新型经营主体的规范标准、认定方式和登记办法。抓紧制定支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措施,围绕当前制约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的瓶颈障碍,在税务登记、农业补贴、资金奖补、项目建设、融资服务和农业保险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建立健全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的政策体系,明确将各类新型主体纳入到政策支持范围中。三是构建农业社会化服务新机制。继续强化公共服务机构,引导其转变职能,逐步从经营性领域退出,主要在具有较强公益性、外部性、基础性的领域,以及那些经营性服务机构不愿干、干不来的领域开展服务,如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推广、土壤环境监测、农作物统防统治、区域疫病防控、产品质量监管等。大力培育农业经营性服务组织,制定引导经营性服务组织参与农业公益性服务的扶持政策,积极拓展服务领域,探索发展多种类型的服务模式。四是探索农业经营组织模式创新。提高小农户的组织化程度,增强话语权,特别要重视农民合作社的规范发展,使之成为农民真正的合作社。完善利益联结关系,推动龙头企业与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推广“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专业协会、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组织带动模式,鼓励农民以承包土地入股合作社或龙头企业,鼓励龙头企业开展利润返还、股份分红等多种方式,带动农民增加收入。

2.加强对农业的支持保护。立足于提高务农效益和农产品竞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