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信国学大典·鬼谷子(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7 09:22:36

点击下载

作者:饶宗颐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信国学大典·鬼谷子

中信国学大典·鬼谷子试读:

出版说明

为什么要阅读经典?道理其实很简单--经典正是人类智慧的源泉、心灵的故乡。也正因如此,在社会快速发展、急剧转型,也容易令人躁动不安的年代,人们也就更需要接近经典、阅读经典、品味经典。

迈入二十一世纪,随着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不断提高,影响不断扩大,国际社会也越来越关注中国,并希望更多地了解中国、了解中国文化。另外,受全球化浪潮的冲击,各国、各地区、各民族之间文化的交流、碰撞、融合,也都会空前地引人注目,这其中,中国文化无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相应地,对于中国经典的阅读自然也就拥有了不断扩大的潜在市场,值得重视及开发。

于是也就有了这套立足港台、面向海内外的“中信国学大典”的出版。希望通过本套丛书的出版,继续搭建古代经典与现代生活的桥梁,引领读者摩挲经典,感受经典的魅力,进而提升自身品位,塑造美好人生。

中信国学大典收录中国历代经典名著近六十种,涵盖哲学、文学、历史、医学、宗教等各个领域。编写原则大致如下:(一)精选原则。所选著作一定是相关领域最有影响、最具代表性、最值得阅读的经典作品,包括中国第一部哲学元典、被尊为“群经之首”的《周易》,儒家代表作《论语》、《孟子》,道家代表作《老子》、《庄子》,最早、最有代表性的兵书《孙子兵法》,最早、最系统完整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大乘佛教和禅宗最重要的经典《金刚经·心经·坛经》,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第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中国最古老的地理学著作《山海经》,中国古代最著名的游记《徐霞客游记》等等,每一部都是了解中国思想文化不可不知、不可不读的经典名著。而对于篇幅较大、内容较多的作品,则会精选其中最值得阅读的篇章。使每一本都能保持适中的篇幅、适中的定价,让大众都能买得起、读得起。(二)尤重导读的功能。导读包括对每一部经典的总体导读、对所选篇章的分篇(节)导读,以及对名段、金句的赏析与点评。导读除介绍相关作品的作者、主要内容等基本情况外,尤其强调取用广阔的国际视野和当代眼光,将这些经典放在全球范围内、结合当下社会生活,深入挖掘其内容与思想的普世价值,及对现代社会、现实生活的深刻启示与借鉴意义。通过这些富有新意的解读与赏析,真正拉近古代经典与当代社会和当下生活的距离。(三)通俗易读的原则。简明的注释,直白的译文,加上深入浅出的导读与赏析,希望帮助更多的普通读者读懂经典,读懂古人的思想,并能引发更多的思考,获取更多的知识及更多的生活启示。(四)方便实用的原则。关注当下、贴近现实的导读与赏析,相信有助于读者“古为今用”、自我提升;卷尾附录“名句索引”,更有助于读者检索、重温及随时引用。(五)立体互动,无限延伸。配合图书的出版,开设专题网站,增加朗读功能,将图书进一步延展为有声读物,同时增强读者、作者、出版者之间不受时空限制的自由随性的交流互动,在使经典阅读更具立体感、时代感之余,亦能通过读编互动,推动经典阅读的深化与提升。

这些原则可以说都是从读者的角度考虑并努力贯彻的,希望这一良苦用心最终亦能够得到读者的认可、进而达到经典普及的目的。

需要特别提到的是,国学大师饶宗颐先生慨然应允担任本套丛书的名誉主编,除表明先生对出版工作的一贯支持外,更显示出先生对倡导经典阅读、关心文化传承的一片至诚。在此,我们要向饶公表示由衷的敬佩及诚挚的感谢。

倡导经典阅读,普及经典文化,永远都有做不完的工作。期待本套丛书的出版,能够带给读者不一样的感觉。

《鬼谷子》导读

纵横捭阖 神鬼莫测曾财安

一、鬼谷子生平

鬼谷子,是中国历史上极富神秘色彩的传奇人物,据考为战国时人,生于公元前三九〇年左右,卒于公元前三二〇年前后。他是一位活动在战国中期的著名思想家、谋略家、兵家,更是纵横家的鼻祖,精于心理揣摩之谋,深明刚柔相济之势,通晓纵横捭阖之术。《隋书·经籍志》记载:“鬼谷子,楚人也,周世隐于鬼谷。”他常入云梦山(今河南省淇县境内)采药修道,后更隐居云梦山之鬼谷,并在总结政治权谋经验后,潜心治学,开门授徒,教人以纵横捭阖之术。时人皆称之为鬼谷先生,久而久之,他的真实姓名反而被人遗忘。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也只称他为鬼谷先生,其他的历史文献也只以鬼谷子称之,没有留下他的名字,而历史上有关鬼谷子本人的事迹记载亦不多。

据《史记·苏秦列传》和《史记·张仪列传》记载,鬼谷子是苏秦和张仪政治纵横术的老师。苏秦在战国时期成功游说六国 (齐、楚、燕、韩、赵、魏)行合纵之策,联手抗秦,被六国封为相国;张仪则孤身西入秦国,以连横之计,打动秦惠文君,粉碎六国合纵,后被封为秦相国。苏秦和张仪在大争之世,以过人的游说手段和政治技巧,成功令六国和秦国先后采用在当时来说是前无古人的合纵连横奇策,悠然地在复杂多变的战国形势中驰骋,成就旷世功业。苏秦和张仪二人的纵横事迹于当时誉满天下,在历史上则传颂千古,然而二人的纵横术皆师承鬼谷子,鬼谷子学说的实用性,可见一斑。

二、《鬼谷子》基本内容

鬼谷子的著作《鬼谷子》,始见于《隋书·经籍志》,其主体部分大约成书于战国时期,是当时的纵横家唯一流传至今的著作。据文献记载,《鬼谷子》一书曾有四家注本,今仅存陶弘景注本,而现今的《鬼谷子》多源自明代的正统道藏版本。《鬼谷子》书内记载的道理观点建基于简朴的唯物辩证法,其内容涵盖政治、外交、军事、统治等范畴,是一部有很高实用价值的书,一直为历代帝王和经世济民的大臣及学者们所喜爱及研读。南宋时官至通议大夫的方志学家和目录学家高似孙便称赞鬼谷子:“其智谋、其数术、其变谲、其辞谈,盖出战国诸人之表。”不过,因为此书只强调结果至上,鼓吹唯利是图,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绝不标榜忠君爱国,不利于封建王朝的统治,故此从来不为帝王所推崇。而此书的纵横捭阖、权变揣摩之术,因为与儒家所标榜的仁义道德大相径庭,也被长期把持封建王朝政治的儒家学者视为旁门左道、洪水猛兽,极力挞伐。明代官至翰林学士的文学家和史学家宋濂便对《鬼谷子》大加贬斥:“鬼谷所言之捭阖、飞箝、揣摩之术,皆小夫蛇鼠之智。用之于家则家亡,用之于国则偾国,用之于天下则失天下。”因为《鬼谷子》一书在长达两千多年的时间里得不到帝王的提倡,而历代学者对《鬼谷子》这部书的评价又如此参差,毁多誉少,所以《鬼谷子》一书远不如同时期的《孙子兵法》那么广为人知,名气亦没有那么大。不过,在历史长河中出现过的有关策略谋划的书本汗牛充栋,而绝大部分都在无情的岁月中被淘汰湮没,《鬼谷子》一书却不但被保留下来,更是代代相传,必有其中的道理,此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鬼谷子》书中所包含的道理技巧完全顺应世界上万事万物运行的自然规律,谋略的逻辑性非常强,手段非常科学化,用来处理所面对的问题和事物,解决问题能收到直接卓著、立竿见影的效果,故一直是中国历代众多追求实效的军事家、政治家和外交家学习钻研的奇书。西汉的开国元勋,后来拜相封侯、并能得善终的陈平,三国时蜀汉出将入相,以一篇 “隆中对策”名动天下的诸葛亮等人的安邦定国之策,便表现出非常浓厚的《鬼谷子》风格。至于汉以后的各朝重臣名士,也常常能于他们的言谈处事中看到《鬼谷子》的影响,这样的例子就多不胜举了。《鬼谷子》一书开创了中国游说修辞手段的先河,提出了不同于儒、道、法等学派的政治思想。本书所采用的是“光绪纪元夏月湖北崇文书局开雕版本”,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其中

上卷

包括《

捭阖第一

》、《

反应第二

》、《

内揵第三

》、《

抵巇第四

》四篇;

中卷

包括《

飞箝第五

》、《

忤合第六

》、《揣第七》、《摩第八》、《权第九》、《谋第十》、《决第十一》、《符言第十二》八篇,此外中卷还有《转丸第十三》《胠乱第十四》两篇,可惜的是已经亡逸;下卷包括《本经阴符七术第十五》、《持枢第十六》、《中经第十七》三篇,不过,它们与其他十二篇的风格截然不同,内容迥异,经考究后,学者多认为是后人的附会之作。无论如何,这三篇都有一些很有特点的论述,历代学者亦对它们有所注意,所以也把原文收入(稍加点评,未作注译),以作参考之用。

上卷四篇主要是阐述如何向君主进行游说,以获得重用,并在得到重用后,怎样与君主相处,巩固双方的关系,以协助君主治理国家。中卷八篇主要解释在受到君主的信任,得到其重用后,如何使用纵横之术,在国与国之间的交涉斗争中为君主或自己争取最大的政治利益。下卷的《本经阴符七术》、《持枢》、《中经》三篇全部都是讲述内修之术,内容叙说如何才可以提高自己的智慧修为,从而可以在精神及思维上去征服对手。全书的内容虽然是针对春秋战国时期的政治军事形势而孕育出来的,不过,其中的道理手段完全能够在现代世界的日常生活中应用。

三、《鬼谷子》与《孙子兵法》

《鬼谷子》成书比《孙子兵法》晚一百多年,但从书中的内容、思维、逻辑、风格、手段等方面来看,《鬼谷子》堪称《孙子兵法》的姐妹篇。在国与国的政治较量中,外交是属于理性的、温和的手段,而战争则是达成政治目的的激烈手段,是在其他所有办法都失败后所采用的途径。《鬼谷子》中所阐释的纵横捭阖之术主要是外交行为,而《孙子兵法》里所描绘的斗争技巧则基本是战争手段。一个国家有没有条件进行外交活动,能不能以此来达到政治目的,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国家强弱所折射出来的军事实力。弱国无外交,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令对手顾忌的战争能力,它的外交活动必定很难展开,就算勉强展开,也一定是失败的、屈辱的。在这方面,《孙子兵法》便是施展战争手段的瑰宝。但是,一个国家虽然拥有强大的国力,如何去把力量展示出来,争取到与其实力相符的利益,还需要高超的技巧手段,而《鬼谷子》便是外交智慧的源泉。所以,《孙子兵法》里的战争手段的成功实施,为《鬼谷子》的外交智慧的展开制造了条件,反过来说,《鬼谷子》智慧亦为《孙子兵法》手段的实施成就了最大的政治效果和利益,两者互相配合,相得益彰。

在个人的层面上,道理也是一致的。学习《孙子兵法》,使我们拥有与别人激烈斗争的手段,能够在现代大都市生活与工作当中有效地保护自己。不过,这些手段只能是作为备用的手段,否则,我们每天都会疲于奔命,不得安宁。《孙子兵法》一开始便开门见山地指出:“兵者,国之大事。”它更强调:“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鬼谷子》于是便为我们提供了另一种选择。它提倡从人的性格、嗜好、职位等着手,以言语艺术来施展心理学上的技巧,把对象藏在心底里的真意套出来,这样做对内可以巩固自己与上司和同事们的关系,从而获得内部的支持,实施自己的谋划;对外则可以洞悉对手的思维,争取到最大的利益。我们如能使用这个技巧去处理事情,那就会使我们做人圆融,办事和顺,处处广受欢迎,但又不失办事成功的效果。

另一方面,《鬼谷子》与《孙子兵法》这两本书当中的价值观和道理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利益是它们考虑的唯一因素:《鬼谷子·抵巇第四》说:“世可以治则抵而塞之,不可以治则抵而得之。”《鬼谷子·忤合第六》又说:“世无常贵,事无常师。”《孙子兵法·九地第十一》则说:“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两书同样提倡要不择手段地去取得成功:《鬼谷子·谋第十》说:“圣人之制道,在隐与匿。非独忠、信、仁、义也,中正而已矣。”《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则说:“兵者,诡道也。”同时,两书对事物的认知是完全建立于科学化的观察和分析之上,并不依靠唯心辩证,更不托于鬼神:《鬼谷子·反应第二》说:“反以观往,复以验今;反以知古,复以知今;反以知彼,复以知己。”《鬼谷子·飞箝第五》又说:“将欲用之于天下,必度权量能,见天时之盛衰,制地形之广狭,岨崄之难易,人民货财之多少,诸侯之交孰亲孰疏、孰爱孰憎,心意之虑怀,审其意知其所好恶。”《孙子兵法·始计第一》则说:“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总的来说,《鬼谷子》应当与《孙子兵法》一起来研读,把两本书里面的智慧技巧吸收后加以融会贯通,再在日常生活当中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地制宜地去灵活使用,那我们就是掌握了一件威力强大的工具,可以在现代的大争之世中纵横驰骋,无往而不利。

四、国内外研究成果

近一二十年以来,国内外学界掀起一股研究鬼谷子的热潮。在大陆,军事理论界、史学界、经济学者、外交界对鬼谷子的研究方兴未艾,鬼谷子的学术思想更被广泛运用于社会生活的诸多领域。为了更有组织更有系统地研究及交流《鬼谷子》理论,近十几年中,各地纷纷成立鬼谷子文化学术研究会,定期举行研讨会,发表于各种报刊的鬼谷子研究文章达数千篇,其中包括大学里的研究论文,研究的范围越来越广,层次越来越深。

在台湾,鬼谷子的影响也非常之大,在20世纪五十年代,学者陈英略就出版了《鬼谷子的心理作战方法与理论》一书,引起了台湾各界的广泛注意,此书后来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当时的美国驻台湾军事顾问团团长蔡斯为此书作序,继后又有台湾大学教授萧登福以及杨极东、黄春枝等学者对鬼谷子加以研究。台湾的学术界也成立了鬼谷子学术研究会,现在有会员六千多人,主要关注鬼谷子智慧在企业管理经营等方面的应用,经常在台北、台中、高雄等地举办各种活动,并定期与大陆的鬼谷子文化学术研究会交流心得,影响所及达数十万人。

二〇一一年,世界鬼谷子学术研究会在香港注册成立,这是一个有志于传承和弘扬中国鬼谷子文化的组织,会员不受地域限制,来自世界各地,主要包括鬼谷子学术研究专家和社会各界鬼谷子文化研究爱好者。研究会内部定期举行鬼谷子学术资料交流活动,并派出会员参加有关的国际交流会议。

德国著名历史哲学家奥斯瓦尔德·斯宾格勒的理论为他本国的军政决策人所重视,对德国的政治军事影响很大,他在自己的著作《西方的没落》中高度评价鬼谷子智谋:“鬼谷子的察人之明,对历史可能性的洞察以及对当时外交技巧(合纵连横的艺术)的掌握,必然使他成为当时最有影响的人物之一。”出生于德国的美国著名外交家基辛格,是斯宾格勒的学生,深受其影响,推崇中国纵横家的智慧,因此有人说斯宾格勒是现代的鬼谷子,基辛格则是现代的苏秦、张仪。

在日本东京,成立了一所“纵横研究院”,介绍纵横家思想,研究鬼谷子智谋,并曾请中国学者前去讲授鬼谷子学说。日本学者、东洋精工钟表公司的重建人大桥武夫不但研究鬼谷子,并著作了《鬼谷子与经营谋略》一书,又主办“兵法与经营学校”,阐述鬼谷子智谋在现代企业管理与商业竞争中的应用。

五、现代应用价值

鬼谷子的诞生年代是距离现在两千多年的东周战国时代。东周自平王东迁雒邑,享受了不到五十年的短暂政治安定后,周天子的天下共主地位,便随着其迅速没落的政治和军事实力而式微。在春秋时期,见于史书的诸侯国有一百二十八个,当中先后崛起的有五位诸侯(齐桓公、秦穆公、晋文公、楚庄王、宋襄公),他们因在封国内推行政治经济变革成功,力量骤然增强,为了加大自己的政治影响力和地位,遂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号,对内代替周天子排难解纷,维持国与国之间的秩序,对外则领导其他的诸侯,驱除夷狄,史称春秋五霸。这些霸主的成就不是因为继承了其先祖的政治地位,而是纯粹倚仗自己国家的经济与军事实力。这些成功的例子使孔孟之学说不再受到重视,代之而兴起的是可以快速见效的强国经世手段,有关的学说注重摒弃仁义道德,以功利主义为信条,讲究的是实用成效,其中对当时的时局影响最大的莫如兵家、法家和纵横家。

及至战国时代,诸侯国的数目已因彼此之间互相攻伐兼并而迅速减少,其中有七个国家国土较大,实力较强,并存于当时,史称战国七雄。七雄之间没了众多小国作为缓冲,每个国家都与邻国紧密接壤,而且因为驰道的兴建,国与国之间的交通实际距离大为缩短,使相互之间的人流与物流比起从前大为改善,消息往来更加畅通无阻。而随着教育的普及和平民化,学问不再是少数贵族的特权,大量的优秀学者在民间涌现,成百家争鸣之态。这时,七雄相互之间的残酷厮杀,弱肉强食的行为却是无国无之,无日无之。七雄的君主们在面对如此沉重的存亡压力时,心中的考虑只有一个,就是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强邦兴国。他们深刻地体会到,如果国家不能变得强大,很快就会被别国吞并。这就使他们对拥有富国强兵学问的人士求之若渴,许以高官厚禄。在这样的背景下,天下有识之士纷纷提出不同的学说,不断向众多诸侯游说推销。每一种被成功推销的学说都会立即被投入严酷的现实考验和测试,若能够有效地在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帮助君主振兴国力,战胜敌人的话,有关的学者立即会被重用,封侯拜相,其学说当然亦受到天下人的重视和追捧;否则的话,它们很快便被淘汰,湮没在历史的滚滚洪流中。鬼谷子的纵横学说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及受到考验。鬼谷子本人虽然没有建立什么样的赫赫功业,但门下弟子苏秦、张仪两人,雄辩滔滔,谋略过人,驰骋于险恶的战国政治环境中,不但如入无人之境,更能把诸国的君主玩弄于股掌之间,建立前无古人的功业,赢得令人目眩的政治地位和富贵荣华。换句话说,《鬼谷子》一书所包含的理论、谋略与手段,其威力直接而强大的效果,在历史上已经通过了最严厉的验证。

一七八三年,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了双向联动式蒸汽机,标志着人类的工业革命在英国正式开始。时至二十世纪的中后期,全球的主要国家基本上已完成了工业革命,人类的各种科学知识和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现代交通和通讯设备的发明及出现,把国与国、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进一步大幅度地缩短;世界各地大部分地区之间可以朝发夕至,而在地球上任何一个角落发生的事情,分秒之间便可被电子仪器传遍全球。在这些新环境中,世界各国不但在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短兵相接,毫无缓冲的空间,而在经济上、贸易上、文化上、民生上也是直接交锋,惨烈竞争,这种局面可说是与鬼谷子在两千多年前所处的战国时代如出一辙,胜者为王,败者则只能沦为被操控、被淘汰的一方。在如此复杂多变的当代,《鬼谷子》一书所提倡的《捭阖》、《反应》、《抵巇》,《飞箝》、《揣》、《摩》等篇的技巧手段在国与国之间的政治交往、外交斡旋、军事对峙、国际会议、商贸纠纷谈判等等场合不但有用武之地,简直是大派用场。而在国家的内政上,《内揵》、《忤合》、《权》、《谋》、《决》、《符言》等篇则是当权者在统治及管理方面必须融会贯通的纲目。

随着人口高度密集的现代化大城市的出现,自耕自足的农业社会生活方式已不复存在,现代化的经济体系和社会生活模式意味着人与人的关系是非常的密切,相互之间空间是前所未有的紧逼,每一个人时刻都要努力去投入竞争来争取生活资源,赢取更好的生存优势。竞争能力欠佳的人,就会被压在社会的底层,每天辛劳地工作,却只能获得仅堪糊口的回报,困难地挣扎求存。从这个角度看来,《鬼谷子》一书中所包含的权变谋略,在今天也可以应用在提升个人的生存能力上,只要能够吸收并灵活地应用书中的道理技巧,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个人的应变能力,更能改善个人的工作效能,拓展个人的生存空间。《鬼谷子》序里面的两句,“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很能贴切地概括这层意思。

笔者曾于香港警务处服务三十年,在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祖国前后时期担任首席边境联络工作,负责粤港两地政府海陆边境联络和陆路边境警务指挥,为了众多的过渡安排和双方在边境的运作配合事宜,每天需要和内地有关官员联系交涉,任务独一无二,亦无先例可援,困难可谓不少。不过,笔者在工作上灵活变通地运用《鬼谷子》一书中的权变谋略、沟通手段、言语技巧、反应揣摩、抵巇飞箝等技巧,所达成的效果非常之理想,既能在各为其主的情况下把任务完成,也可以在香港回归前后的敏感时期适当地保持粤港边境双方的融洽合作关系。有见及此,笔者特别在此处与诸位分享书中的智慧和应用。

概括地说,鬼谷子学说在全世界的范围内愈来愈受到重视,人们除了把它应用在政治、外交、经济等国际领域之外,更将之引申至商业运营、企业管理、金融操控、司法诉讼等各种活动之中,其谋略技巧也逐渐被广泛应用于现实生活,实在是一部不可不读的智谋之书。

原序(佚名)

按鬼谷子,无姓名里俗,战国时隐居颍川阳城之鬼谷,因以自号。长于养性治身,苏秦张仪师之,受捭阖之术十三章,晚乃益出七术,险盭峭薄,言益奇而道益陿,使人狂徂失守而易于陷坠。柳子厚尝辨之,刘向、班固录书无鬼谷子,隋志始列之纵横家。唐志以为苏秦之书,大抵皆捭、阖、钩、钓、钳、揣、摩之术,观秦仪二子之言略尽矣。昔仓颉作文字,鬼为之哭,不知鬼谷作是书,鬼何哭邪?今考其言,有曰:人动我静,人言我听;知性则寡累,知命则不忧。至盛神养志诸论,所谓中稽道德之祖,散入神明之赜者,殆亦几乎。

译文

鬼谷子,没有留下姓名和其他个人资料,战国时期隐居于颍川阳城附近的鬼谷,因此以鬼谷作为自己的名号。擅长于修养性情,治理学问,苏秦及张仪都拜他为老师,学习捭阖之术一共十三章,到晚年再写出七章之术,内容凶险、乖戾、晦涩、凉薄,言语越来越出人意料而且道德观越来越狭窄,能令人狂妄失去控制而且容易陷于下作。柳子厚(即唐代柳宗元)曾尝试辨别《鬼谷子》的真假,刘向、班固编录古籍时没有把《鬼谷子》收录,到《隋书·经籍志》时才开始收列为纵横家。唐志以为它是苏秦所作的书,大概都是捭、阖、钩、钓、钳、揣、摩的方法及手段,观看苏秦和张仪两人的言论便差不多可以看到其全部内容了。从前仓颉创作文字,鬼神哭泣,不知道鬼谷子写出《鬼谷子》,鬼神又会如何去哭泣呢?现在考究它的言论,有这样的说法:别人动我则静,别人说话我则听;知道事物的性质则少劳累,知道天命则不会忧虑。至于盛神养志的各种理论,诸如中心思想是考核道德的根源,再渗入神明的奥妙等,差不多就是这样了。上卷捭阖第一本篇导读《捭阖》是《鬼谷子》的首篇,主要论述如何使用捭(言语拨弄)和阖(不置可否)这两种言语方法从不同性格的人身上套取他们隐藏在心中的实情,进而有效地掌控事情演变的关键,懂得去遵循事情变化的规律,从而像圣人(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一样,拥有成为平民大众先驱导师的能力。

本篇内容可以分为六个部分。鬼谷子首先以圣人为例子,介绍他们之所以能够成为平民大众的先驱导师,乃是因为他们能够有效地掌控事情演变的关键,善于遵循事情变化的规律。

第二部分指出,人的性格分为不同类别,在套取实情时需要根据不同性格的人来使用两种不同的谈话技巧,那就是捭和阖。

第三部分详细剖析捭和阖在不同环境中的应用技巧和其能够达到的效果。

第四部分把谈话内容涉及的事物分为阴和阳两大类别,指出如何相应地使用捭与阖两种技巧。并列出每一个类别的细分类,指出在使用捭和阖时提到它们的次序和变化。

第五部分强调一定要依据不同的情况去向不同性格的人发挥捭和阖这两种言语技巧。在进行游说时,不要受到道德或外部因素的制约。这样的话,便可以无往而不利。

最后一部分则从战略高度指出,捭和阖两种技巧与阴和阳两种状况有机结合之后所能达到的道德与实际效果,为本书的学说背书,奠定后续篇章的理论基础。[1][2][3]

粤若稽古,圣人之在天地间也,为众生之先。观阴阳之开阖以命物,知存亡之门户,筹策万类之终始,达人心之理,见变化之

[4][5]朕焉,而守司其门户。故圣人之在天下也,自古至今,其道一也[6][7],变化无穷,各有所归,或阴或阳,或柔或刚,或开或闭,或弛或张。

[1]稽:考察。

[2]圣人: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

[3]众生:平民大众。

[4]见变化之朕焉:观察到事物变化的征兆。

[5]而守司其门户:从而有效地掌控事情演变的关键。

[6]其道一也:都是始终遵循着同一个事情演变的规律。

[7]各有所归:各自归纳到这个演变的规律。译文

若考察历史便可知道,在天地之间,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是平民大众的先驱导师。他们观察阴和阳两类事物产生和消失的缘由以判断事情的本质,知晓生存或死亡的关键,有策略地去筹划所有事物的开始以至终结,了解人们思想情绪的运行道理,观察到事物变化的征兆,从而有效地掌控事情演变的关键。而世界上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由古至今,都是遵循同一个事情演变的规律。看上去,事情千变万化,其实都可以各自归纳到这个演变的规律;这个演变的规律是暗中的也是能看见的,是柔弱的也是刚猛的,是明说出来的也是故意不表达的,是节奏散漫的也是雷厉风行的。赏析与点评一个人想要先知先觉,什么事情都走在别人的前头,就必须观察事物产生和消失的缘由,以判断事情的本质,从而归纳出其中的规律,有效地掌控事情演变的关键。[1]

是故圣人一守司其门户,审察其所先后,度权量能,校其伎巧[2][3][4]短长。夫贤不肖、智愚、勇怯、仁义有差,乃可捭,乃可阖,乃可进,乃可退,乃可贱,乃可贵,无为以牧之。审定有无,以其实[5]虚,随其嗜欲,以见其志意;微排其所言,而捭反之,以求其实。贵得其指,阖而捭之,以求其利。或开而示之,或阖而闭之。开而示[6][7]之者,同其情也;阖而闭之者,异其诚也。可与不可,审明其计谋,以原其同异。离合有守,先从其志。

[1]度权量能:审度人的权变能力,衡量其才能。

[2]校其伎巧短长:比较其处理事物的技巧的长处及短处。

[3]捭(bǎi):言语拨弄。

[4]阖:不置可否。

[5]微排:稍微排斥。

[6]同其情也:表示赞同他的感受。

[7]异其诚也:表现出不赞同他所说的话。译文

因此,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由始至终都有效地掌控事情演变的关键,审察事情发生的先后次序,审度人的权变能力和衡量其才能,比较其处理事物技巧的长处及短处。人在贤良、不肖、智慧、愚蠢、勇敢、怯懦、仁义等方面都有差别,所以对待不同性格的人可以采用言语拨弄、不置可否、立刻举荐、直接摒弃、态度轻贱、予以重视等手法,随着对方的性格反应而灵活地加以掌控。审察确定对方所谈论的事物是真是假,以判断对方所说的话是虚构的或者是真实的,再跟随着对方的嗜好和欲望,去查看他的志向及意欲;稍微排斥对方的话,再用相反论调的语言去拨弄他,以探求出对方心中的实情。要好好地利用这样得来的线索,继续交替使用言语拨弄或不置可否的手法,以获得对自己有利的资料。或者打开话题直接告知对方,又或者不置可否地去压抑对方的情绪。打开话题直接告知对方时,应当是表示赞同他的感受;不置可否地去压抑对方的情绪时,应当是表现出不赞同他所说的话。对方所提出可以和不可以做的看法时,要细心去审察明了对方的计策谋略,把自己与对方的谋划相同和有异的因素弄清楚。当双方的意见有差异也有一致的时候,可首先表面上顺从对方的意志。赏析与点评若要由始至终都有效地掌控事情演变的关键,那就要确切了解相关人物的能力和意志。因为人的性格有很多类别,灵活地使用各种不同的方法去审察不同性格的人便至关重要。但是,无论使用何种方法,基本上都是交替使用捭及阖两种技巧,来审察对方所说的话是虚是实,是假是真,再以对方的嗜好和欲望去查究他的志向及意愿,探求出对方心中的实情,获得对自己有利的信息。[1][2]

即欲捭之贵周,即欲阖之贵密。周密之贵,微而与道相追。捭之者,料其情也;阖之者,结其诚也。皆见其权衡轻重,乃为之度数,圣人因而为之虑。其不中权衡度数,圣人因而自为之虑。故捭者,或捭而出之,或捭而纳之;阖者,或阖而取之,或阖而去之。捭阖者,[3]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4][5][6]、 反复反忤,必由此矣。捭阖者,道之大化,说之变也,必预审其变化。口者,心之门户也;心者,神之主也。志意、喜欲、思虑、智谋,此皆由门户出入。故关之以捭阖,制之以出入。

[1]周:周详。

[2]密:隐秘。

[3]纵横:不受约束地说。

[4]反出:如何说或说多少。

[5]反复:完全不说或重复地说。

[6]反忤:顺着来说或逆着来说。译文

如果想用言语来拨弄(捭)对方的心神,最重要是说话的内容要周详;如果想以不置可否(阖)的态度来搅乱对方的情绪,一定要把意图保持隐秘。能令内容周详与意图隐秘这两点发挥最大效果的关键,就是令它们微妙地追随事物变化的规律。用言语来拨弄对方,是为了探求对方心中的实情;表现出不置可否的态度来搅乱对方的情绪,是要获取对方的诚意。两者都是为了弄清楚对方心中如何权衡轻重,从而揣测到对方谋略的结构和细节,最高才能和品德的人便能够依据这些信息来考虑事情。但如不能弄清楚对方如何权衡轻重及其谋略的结构和细节的话,最高才能和品德的人自己仍然可以依据当时已知的情形来谋划。所以,用言语来拨弄对方的心神,探得对方心中的实情后,可以立即使用,或者收纳备用;使用不置可否的态度来搅乱对方的情绪,探求到对方的虚实后,也可以加以应用,或弃置不理。捭与阖这两种形式,就是天地间事物变化的规律。捭和阖这两种方法,可以变动世上阴阳两类事物以至四季的规律来跟随自己的意思变化去影响万物。纵横、出入、去复、顺逆组成不同方向的言语技巧,必定由捭和阖来发挥。捭与阖这两种方法,遵循天地变化的根本规律,游说时的机变必得先察知捭与阖的运用。口是透露思想情绪的途径,思想情绪则是意欲行为的主宰。意志、喜欲、思虑、智谋等都是经此途径出入。所以用捭和阖来掌握,以说话与不说话来控制。赏析与点评若要有效地去使用捭和阖这两种言语技巧,先决条件是要注重说话内容周详并把意图保持隐秘,而且需要令它们微妙地追随事物变化的规律。这段后接着详细地描述各种捭与阖的应用方法,从而探得别人心中的实情。[1][2]

捭之者,开也、言也、阳也;阖之者,闭也、默也、 阴也。阴阳其和,终始其义。故言长生、安乐、富贵、尊荣、显名、爱好、[3]财利、 得意、喜欲为阳,曰『始﹄。故言死亡、忧患、贫贱、苦辱、[4]弃损、亡利、失意、 有害、刑戮、诛罚为阴,曰『终﹄。诸言法阳之类者,皆曰『始﹄,言善以始其事者;诸言法阴之类者,皆曰『终﹄,言恶以终为谋。

[1]阳:公开的,说出来的。

[2]阴:收藏起来的,不说出来的。

[3]始:开始。

[4]终:终结。译文

用言语拨弄心神,是开启对话、是交谈、性质是阳的;摆出不置可否的态度,是封闭对话、是保持沉默、性质是阴的。把阴与阳两种形式和顺地交替使用,就可以把捭与阖恰当地发挥。因此说长生、安乐、富贵、尊荣、著名、爱好、财利、得意、喜欲,是阳的事物,交谈时应该以这些事物作为开始。因此说死亡、忧患、贫贱、苦辱、损失、亡利、失意、有害、刑戮、诛罚,是阴的事物,应该在谈话终结时才提到。所有游说言辞,只要是提及阳这一类的事物,都应该作为开始,要说起其有利的一面作为游说的开始;所有游说言辞,只要是提及阴这一类的事物,都应该是终结,以说到其不利的一面作为谋略的终结。赏析与点评这段指出谈话内容所提到的事物可以根据其性质分为阴和阳两大类,并把阳和阴的事物分别列出,还进一步强调阳的事物和其有利的一面只应该在谈话开始时提出,而阴的事物和其不利的一面则应该用来终结谈话。[1]

捭阖之道,以阴阳试之。故与阳言者依崇高,与阴言者依卑小[2],以下求小,以高求大。由此言之,无所不出,无所不入,无所不言可。可以说人,可以说家,可以说国,可以说天下。为小无内,为[3][4][5]大无外。益损、去就、倍反,皆以阴阳御其事。阳动而行,阴止而藏;阳动而出,阴随而入。阳还终始,阴极反阳。

[1]崇高:令人尊崇及高尚的。

[2]卑小:卑下及低小的。

[3]益损:益处或损害。

[4]去就:离职或投靠。

[5]倍反:反叛或复归。译文

用言语拨弄心神与摆出不置可否态度的规律,就是要以阴或者阳的事物来进行试探。因而,游说性格是阳的人就要依据令人尊崇及高尚的事物作为主题,游说性格为阴的人则要依据卑下及低小的事物,以卑下的言辞来描绘低小的前景,以令人尊崇及高尚的事物来描绘美好的前景。以这样的方法来进行游说,没有什么事情不能试探出来,没有什么事情不能探索进去,没有什么事情是不能说的。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游说人,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游说家族,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游说国家,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游说整个世界。为了达到卑下结果,内心不应该有道德的限制;为求达到崇高的目标,不应该考虑外部因素的制约。无论是游说对方可以得到益处或受到损害、离职或投靠、反叛或复归,都应该使用阴阳两种形式来驾驭事情。阳的事物可以打动对方的话,就继续游说,但如果使用阴的事物也不能打动对方的话,就要把自己的意图收藏起来;阳的事物能够打动对方的话便立即全部提出,随后,便要把阴的事物纳入交谈之中。阳的事物要在开始和终结时都使用,因为,阴的事物发挥尽时就需要反过来使用阳的事物。赏析与点评这段继续指出说话时如何依据不同的事物去向不同性格的人发挥捭和阖这两种言语技巧,这就是游说性格是阳的人就要依据令人尊崇及高尚的事物作为主题,游说性格是阴的人则要依据卑下及低小的事物。在进行游说时,不要受到道德或外部因素的制约。这样的话,无论是在个人、家族、国家或者是世界等层面,进行游说时都可以无往而不利。[1]

以阳动者,德相生也;以阴静者,形相成也。以阳求阴,苞以[2]德也;以阴结阳,施以力也。阴阳相求,由捭阖也。此天地阴阳之[3]道,而说人之法也。为万事之先,是谓『圆方﹄之门户。

[1]苞:包着花蕾的小叶,此处解作包装。

[2]力:有力的威胁。

[3]圆方:天圆地方,此处解作世界。译文

用阳的事物来说动对方的话,便能因而产生道德的感觉;用阴的事物来令对方沉静下来的话,有利的形势便已经形成了。发挥阳的事物来追求到施行阴的事物的契机,是以道德作为包装;用阴的事物和阳的事物相结合,是因为可以借此施以有力的威胁。阴阳两种东西之所以能够互相追求,是由于使用了捭和阖这两种技巧。此是天地之间阴阳两种事物的规律,而且是游说别人的方法。是世上所有事物的前提,也称为世界演变的关键。赏析与点评这里解释在游说时,阴和阳两种事物如何能互为掎角之势,从而发挥捭和阖这两种言语方法的巨大威力。反应第二本篇导读《反应篇》上接《捭阖篇》,主要论述在谈话时,当对方透露了一些事情后,如何去依托历史及往事去施行捭阖的方法,测试并观察对方的反应,求证对方心中的欲念和感情,进而准确地衡量他的能力,锁定他的真实意图。这样一来,便可以依据事物变化的规律,不露痕迹地掌控对方。

本篇内容可以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一开始便强调,古代通晓大道理及其变化的人,是不会依据特定的形式来处理事情的。另一方面,任何事情都是需要通过反观历史,比对现今的状况,才能获得真相,这是不可以不留意的。

第二部分指出,如果想要在与别人谈话当中获得真情,基本策略是以静制动。应该尽量把说话的机会先让给对方,然后再以各种谈话技巧来促使对方做出反应,再比对其说的话,找出其心中的实情。

第三部分进一步详细分析和解释在使用反应术时,要营造怎么样的气氛来进行交谈,当中应当如何去变动捭阖的技巧来促使对方做出反应,从而掌握对方的内心世界、衡量他的能力、准确地锁定他的真实意图。

最后一部分强调一定要做到知己知彼。了解别人必先从自己开始,因为了解自己才能够了解别人,才能不露痕迹地去掌控对方。[1][2]

古之大化者,乃与无形俱生。反以观往,覆以验今;反以知古,覆以知今;反以知彼,覆以知己。动静、虚实之理,不合来今,反古而求之。事有反而得覆者,圣人之意也,不可不察。

[1]大化:通晓大道理及其变化的人。

[2]无形:没有特定的形式。译文

古代通晓大道理及其变化的人,是不会依据特定的形式来处理事情的。反观过往,并以此来检验现今;反看历史,并以此来认识现今的事情;反观对方的过去以了解他,又回过头来以此获知自己所处的位置。对方所表现出的动静、虚实,如果其逻辑道理与现在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相符合的话,就要反观历史去探求其中的原委。事情是需要通过反观历史才能获得现在的真相,此乃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的主张,不可以不留意。赏析与点评古代通晓大道理及其变化的人,是不会依据特定的形式来处理事情的。换句话说,一定要灵活变通地去反观历史,再弹性机动地找出对方的言行与说话的逻辑轨迹。当发现它们与正在发生的事情不相符合的话,就要反观过往的事情和历史来比对现今的事情,才能获得真相。[1][2]

人言者动也,己默者静也。因其言听其辞,言有不合者,反[3][4]而求之,其应必出。言有象,事有比。其有象比,以观其次。象[5]者象其事,比者比其辞也。以无形求有声,其钓语合事,得人实也。其犹张罝网而取兽也,多张其会而司之。道合其事,彼自出之,此钓人之网也。常持其网驱之,其方无比,乃为之变,以象动之,以报其心、见其情,随而牧之。已反往,彼覆来,言有象比,因而定基。重[6][7]之袭之,反之覆之,万事不失其辞。圣人所诱愚智,事皆不疑。

[1]动:处于动的状态。

[2]静:处于静的状态。

[3]象:实质形象。

[4]比:类似的事情来比较。

[5]钓语:诱导出来的话。

[6]重之:重复探求。

[7]袭之:突然探求。译文

对方发言,是处于动的状态,自己沉默,是处于静的状态。因应对方的言辞来探听他所表达的思考逻辑,两者如果有矛盾和不吻合的话,就反过来用过往的事情向对方探求,则对方必然会有应对的话。说话的内容会包含有事情的实质形象,而事情亦会有另外一些类似的事情来比较。既然有形象可以比较,就能以此观察对方下一步的反应。校量事情要与另外一些类似的事情来进行,比对就要比对对方所表达的思考逻辑。以不表态来促使对方发声,所诱导出来的话与事实符合的话,就代表获得了对方的实情。这就如同把网张开来捕捉野兽,要在野兽的会聚点多张开几张网来控制对方。事物变化的规律与当时的事情符合的话,对方自然会流露实情,这就是诱导别人的网。但如果很多次使用这方法来驱动对方,对方的言辞仍然没有表露什么,无法进行比较的话,那就要改变方法,要以相似的事情来拨动对方,打动他的心思、了解其心中实情,跟随着实情来加以掌控。自己基于以往的事情来探求,他自会相应地回复,其回复的说法可用类似的事情来比较,因此可以断定基本的事实。使用以上的方法去重复探求、突然探求、反复探求,绝不能错失对方对所有事情所表达的思考逻辑。最高才能及品德的人都使用此种方法,诱导无论是愚笨或有智慧的人来透露心中实情,所以对所有事情都没有疑惑。赏析与点评如果要在与别人谈话当中获得真情,基本策略是以静制动,后发制人。尽量把说话的机会先让给对方,再检验他所说出来的事情与其背后的思考逻辑,如果发觉当中有矛盾的话,就用过往的事情来向对方探求,则对方必然会有应对的说法。这时候便要灵活地变换各种捭阖的技巧来探求对方的反应,以断定基本的事实。这样的话,无论是愚笨或有智慧的人都会透露心中实情。此种谈话方式乃是一门非常科学化的应用心理学技巧,若运用纯熟的话,非常有效。[1]

古善反听者,乃变鬼神以得其情,其变当也,而牧之审也。牧之不审,得情不明。得情不明,定基不审。变象比,必有反辞,以还[2]听之。欲闻其声反默,欲张反睑,欲高反下,欲取反与。欲开情者,象而比之,以牧其辞,同声相呼,实理同归。或因此,或因彼;或以[3][4]事上,或以牧下。此听真伪,知同异,得其情诈也。动作言默,与此出入,喜怒由此,以见其式。皆以先定为之法则。以反求覆,观其所托,故用此者。己欲平静,以听其辞,察其事,论万物,别雄雌[5][6]。虽非其事,见微知类。若探人而居其内,量其能,射其意也。[7][8][9]符应不失,如螣蛇之所指,若羿之引矢。

[1]变鬼神:在不知不觉之间玄妙神奇地改变形势。

[2]睑(jiǎn):眼睑,即眼皮;这里解作收敛。

[3]事上:侍奉上级。

[4]牧下:掌控下属。

[5]雄雌:此处指事情的本质。

[6]射:锁定。

[7]符:古代作为凭证的东西。

[8]螣(ténɡ)蛇:传说中一种能飞的蛇,咬物必中。

[9]羿:即神话故事“后羿射日”中的神射手,曾以九支箭射下天上九个太阳,只留下一个。译文

古代善于反观历史来向对方探听的人,实在是可以在不知不觉之间玄妙神奇地改变形势以获得对方心中的实情,在谈论过程中察觉到一些适当可用的形势变化的话,要加以掌控并审察其中的道理。掌控这些形势变化但并不审察其中的道理,所得到的情况就是不明确的。得到的情况不明确的话,以此奠定的言谈基调就是未经审察而不可靠的。当对方所说出的事物实质形象在比较中显露出改变的话,他必会有言辞来解释,应该让对方先说,自己则静听他的言辞。想要听对方说话自己要反过来沉默,想要对方敞开心思自己要反过来收敛,想要对方情绪高昂自己要反过来低调,想要套取对方的实情自己则要先给予他一些相关的情况。想要打开对方心中的实情,便要用相像的事物来比较,以引导对方说出实情,因为相同的事物是会互相呼应的,真实的道理是会回归到同一处的。或者从这里开始,也能从那里开始;或者是从如何侍奉上级开始,也能从掌控下级开始。以此来审定所听到的事情是真的还是假的,知道哪些是相同的哪些是相异的,弄清楚情况有否欺诈。自己如何去行动、作为、说话、保持沉默,都是以这个方法来决定,自己表现出来的欢喜愤怒,也以此作为根据,以看出对方的做事方式。以后所有的发展,都是以这些已经首先判定了的事情作为法则。反查往事以获得现在的实情,观察对方所依托的事情,都是用这种方法。自己要把控达到目的的欲念,让心保持平静,这样才能聆听对方的言辞,审察他所说出的事情,谈论世上各种事物,分清事情的本质。有时候所谈及的事情虽然不是跟自己想谈论的事情直接有关,从谈论中所观察到的微妙细节便可以知晓相类似的事情。就像探求对方实情而能掌握他的内心世界,就能衡量他的能力,准确地锁定他的真实意图。像依据凭证去检验一样,不会有差失,如同螣蛇一样,咬物必中,像后羿指向目标一样,一矢中的。赏析与点评这一段进一步详细分析和解释在使用反应术时,要首先在谈论过程中察觉一些适当可用的形势变化,将其掌控并审察其中的道理,以此来找出对方言语中的破绽。当对方试图解释这些破绽时,自己要低调沉默,营造气氛来让对方说话,适当时候则要用相像的事物来比较,引导对方说出实情,作为以后所有发展的法则。在聆听对方的言辞时,要把自己探求实情的欲望控制,保持平静。有时候所谈及的事情虽然不是跟自己想谈论的事情直接有关,但从中所披露出来的微妙细节也能有助于掌握对方的内心世界、衡量他的能力、准确地锁定他的真实意图,分毫不差。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