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8 14:50:57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2018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2018年西藏自治区“三支一扶”选拔招募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考点精讲及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常识判断

第一节 地理国情常识

一、考点精讲

(一)我国的地理位置和行政区划

1.资源(1)从资源总量看,我国是一个资源大国,资源种类丰富,一些重要资源拥有量位居世界前列。(2)从人均资源占有量看,我国又是一个“资源小国”,人均资源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2.疆域

陆地领土面积约为960万平方千米,仅次于俄罗斯、加拿大,位居世界第三位。

3.领土

中国领土东西横跨62个经度,约5500千米。南北纵跨49个纬度,约5000千米。

表1-1 中国领土四端

4.邻国

我国的陆地边界全长约2.28万千米,有14个陆上邻国,自东按逆时针方向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不丹、缅甸、老挝、越南。

5.临海(1)主要海域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2)海岸线

中国拥有近300万平方公里的海域与32000公里长的海岸线,其中大陆岸线为18000公里。北部起始点为鸭绿江口,南方终点为北仑河口。(3)与我国隔海相望的国家

①东面:韩国、日本;

②东南面:菲律宾;

③南面: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6.行政区划

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含简称)。

23个省:辽宁(辽)、吉林(吉)、黑龙江(黑)、河北(冀)、山西(晋)、陕西(陕/秦)、山东(鲁)、安徽(皖)、江苏(苏)、浙江(浙)、河南(豫)、湖北(鄂)、湖南(湘)、江西(赣)、福建(闽)、云南(云/滇)、海南(琼)、四川(川/蜀)、贵州(贵/黔)、广东(粤)、甘肃(甘/陇)、青海(青)、台湾(台)。

4个直辖市:北京市(京)、上海市(沪)、重庆市(渝/巴)和天津市(津)。

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西藏自治区(藏)、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宁夏回族自治区(宁)和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2个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港)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二)我国的地形地势

1.我国的地形(1)我国主要的地形特征

①地形类型多种多样

有高原、山岭、平原、丘陵、盆地5种基本地形类型。

②山区面积广大

山区通常是指山地、丘陵和比较崎岖的高原。中国山区面积占全国总面积的2/3。(2)我国的地形种类

①四大高原

表1-2 我国四大高原

②四大盆地

表1-3 我国四大盆地

③三大平原

表1-4 我国三大平原

2.我国的地势

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山地、高原和丘陵约占陆地面积的67%,盆地和平原约占陆地面积的33%。山脉多呈东西和东北—西南走向,主要有阿尔泰山、天山、昆仑山、喀喇昆仑山、喜马拉雅山、阴山、秦岭、南岭、大兴安岭、长白山、太行山、武夷山、台湾山脉和横断山等山脉。

表1-5 我国主要山脉【例】山脉构成我国地形的骨架,山脉延伸的方向称作走向,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南北走向山脉的是(  )。

A.六盘山

B.南岭

C.横断山脉

D.贺兰山脉【答案】B【解析】南岭是中国南部最大山脉和重要自然地理界线,横亘在湘桂、湘粤、赣粤之间,向东延伸至闽南,为东西走向的山脉。

(三)我国主要的自然人文景观

1.我国的自然景观(1)五岳

①中岳嵩山(河南),特点:“俊秀”;

②南岳衡山(湖南),特点:“秀丽”;

③北岳恒山(山西),特点:“幽静”;

④西岳华山(陕西),特点:“险峻”;

⑤东岳泰山(山东),特点:“雄伟”。(2)四大佛教名山

①四川峨眉山,普贤菩萨的道场;

②安徽九华山,地藏菩萨的道场;

③浙江普陀山,观音菩萨的道场;

④山西五台山,文殊菩萨的道场。(3)四大道教名山

①湖北武当山;

②江西龙虎山;

③四川青城山;

④安徽齐云山。

2.我国的人文景观(1)七大古都

①北京;②西安;③南京;④杭州;⑤洛阳;⑥开封;⑦安阳。(2)四大石窟

①甘肃敦煌莫高窟:俗称千佛洞,位于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现存石窟492洞,壁画45000平方米,彩塑雕像2415尊,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目录。

②山西大同云冈石窟:位于山西大同市西郊的武周山南麓,始建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按照开凿的时间可分为早、中、晚三期,存有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000余躯,为中国规模最大的古代石窟群之一,2001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③河南洛阳龙门石窟: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始凿于北魏孝文帝年间,今存有窟龛2345个,造像10万余尊,碑刻题记2800余品。2000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④甘肃天水麦积山石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麦积区,始建于后秦年间,大兴于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时期,存有221座洞窟、10632身泥塑石雕、1300余平方米壁画,被誉为东方雕塑艺术陈列馆,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四)我国的气候特点

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欧亚大陆的东南部,濒临世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由于海洋和陆地热力性质的差异以及太阳辐射随季节的变化,导致冬夏间海洋与陆地上气压的季节变化。夏季大陆形成低气压,海洋形成高气压;冬季则相反,大陆气压高,海洋气压低,于是我国冬季盛行西北风,夏季盛行东南风。冬季风来自高纬度的内陆,因而寒冷干燥;夏季风来自南方海洋,给大陆带来温暖潮湿的空气,并形成降水。因此形成了我国冬冷夏热、冬干夏雨的季风性气候特征。

1.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1)气候复杂多样

中国幅员辽阔,跨纬度较广,距海远近差距较大,加之地势高低不同,地形类型及山脉走向多样,因而气温降水的组合多种多样,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气候。(2)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位于亚欧大陆东部,且东邻太平洋,西南面向印度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3)气温夏季均匀冬季悬殊

中国受季风气候的影响,夏季普遍高温;但是冬季,南方温暖,北方寒冷。冬季,受纬度位置的影响,阳光直射在南半球,中国大部处于北温带,由太阳辐射获得的热量少,同时中国南北纬度相差达50度,北方与南方太阳高度差别显著,故北方大部地区气温低,且南北气温差别大;又受蒙古、西伯利亚一带寒冷干燥的冬季风影响,北方更加严寒并使南北气温差增大。(4)降水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

我国降水在空间分布与时间变化上,主要受季风活动影响。发源于西太平洋热带海面的东南季风和赤道附近印度洋上的西南季风把温暖湿润的空气吹送到中国大陆上,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主要水汽来源。因此降水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例】关于我国的气候特点,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B.东南沿海为季风气候,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温带季风和温带沙漠气候

C.气温的日较差和年较差小,春季升温慢,秋季降温也慢,一般秋温高于春温

D.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答案】D【解析】D项正确,显著的季风特色、明显的大陆性气候和多样的气候类型是我国气候的三大特点。A项错误,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属于地中海气候特点,不是我国气候特点。B项错误,我国西北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中的温带草原和温带沙漠气候。C项错误,属于海洋性气候特点,不是我国气候特点。

2.三条等降水量线(1)2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从内蒙古自治区西部经河西走廊西部以及藏北高原一线。此线是我国干旱地区与半干旱地区的自然分界线、草原与荒漠、荒漠草原的自然分界线,也是中国沙漠区与非沙漠区的分界线。(2)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大致经过大兴安岭—阴山山脉—古长城(黄土高原北缘)—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脉,400mm降水量线把我国大致分为东南与西北两大半壁。它是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是我国半湿润和半干旱区的分界线,是森林植被与草原植被的分界线,是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分界线。(2)800毫米等降水量线

沿秦岭—淮河一线向西折向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与我国一月份0℃等温线大体是一致的,此线是我国南方与北方分界线,是北方旱地与南方水田的分界线,是水稻、小麦种植分界线,是暖温带与亚热带的分界线,是湿润地区与半湿润地区的分界线,是亚热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季风气候的分界线,是热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与温带落叶阔叶分界线,是河流结冰与不结冰的分界线。

(五)我国主要的河流湖泊

1.主要河流(1)河流的基本特点

河流众多、水量丰富、水能蕴藏量极大。河流年径流量达27000亿立方米,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居世界第三位;水力资源蕴藏量达6.8亿千瓦,居世界首位。(2)主要大河

①流入太平洋: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海河、辽河、澜沧江(境外称湄公河)。

②流入印度洋:雅鲁藏布江(在印度境内称布拉马普特拉河)、怒江。

③流入北冰洋:额尔齐斯河。

2.主要湖泊(1)青海湖是最大的咸水湖泊;(2)鄱阳湖是我国最大的淡水湖泊;(3)纳木错是我国乃至世界最高的面积超过1000平方千米的咸水湖泊(海拔4718米,面积1920多平方千米,中国第二大咸水湖);(4)艾丁湖是我国最低的湖泊;(5)班公错是我国最长的湖泊;(6)长白山天池是我国最深的湖泊;(7)察尔汉盐湖(最大盐湖)是我国矿化度最高的湖泊。【例】关于我国的湖泊,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海拔最低的湖在四川

B.海拔最高的湖在新疆

C.最大的淡水湖在江西

D.最大的咸水湖在西藏【答案】C【解析】A项错误,海拔最低的湖是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B项错误,海拔最高的咸水湖是位于西藏的纳木错湖;C项正确,最大的淡水湖是位于江西的鄱阳湖;D项错误,最大的咸水湖是位于青海的青海湖。

(六)我国主要的资源

1.土地资源

我国土地资源丰富,类型多样,耕地数量居世界第四位。但土地资源人均量小,按农林牧合计,我国平均每人土地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左右。

我国土地资源总面积为144亿亩,具有如下主要特点:(1)山地多(含丘陵,占土地总面积的三分之二),平地少(占三分之一);(2)较难利用的沙漠、戈壁、高寒荒漠、石山和冰川以及永久积雪地的面积较广,约占土地总面积的18%;(3)在可供农用的土地中,草地比重最大(占土地面积的41.58%,约60亿亩),林地次之(占17.95%,约26亿亩),耕地最少(仅占14.21%,约20亿亩);(4)耕地质量不高(高产田不及三分之一),退化严重,可耕地的后备资源少。【例】关于我国土地资源,在下列选项中,阐述正确的是(  )。

A.我国土地资源绝对数量居于世界前列

B.我国以农业立国,耕地面积比重比较大

C.我国人均土地资源居世界前列,排在俄罗斯、加拿大、澳大利亚和美国之后

D.耕地后备资源多,95%集中在西北和东北地区【答案】A【解析】中国土地资源,总体上有四大特点:①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比重小,其中耕地约占国土总面积的10.4%左右,且有不断减少的趋势;②土地资源绝对量大,人均量少;③土地资源分布不平衡,土地生产力地区差异大;④耕地后备资源少,难利用的土地多。因此答案选A。

2.淡水资源(1)从总量上来说,我国的淡水资源是世界上比较丰富的国家之一。淡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占全球水资源的6%,仅次于巴西、俄罗斯和加拿大,居世界第四位,但人均只有2300立方米,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美国的1/5,在世界上名列121位,是全球13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2)从空间分布看,我国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3)从时间变化看,我国水资源季节变化大,夏秋多、冬春少。【例】以下有关我国水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水力资源丰富,金沙江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B.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中部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为集中的地区

D.受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暴雨洪水频发【答案】C【解析】C项,我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据统计,西部地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5.10%,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57.05%。

3.矿产资源

矿产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非可再生自然资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或缺的物质基础。

我国矿产资源的特点:(1)矿产资源总量大,种类多;(2)分布广泛,相对集中;(3)伴生矿多,某些重要矿种(例如铁矿)贫矿多、富矿少,增加了开采运输和分选冶炼的难度;(4)矿产资源形势严峻:①人均占有量少;②采富弃贫,滥采滥挖,破坏环境、破坏矿山,浪费严重,利用率低。

4.森林资源(1)古树名木

我国是世界公认的“世界树木宝库”,保留了一批古老和稀有的孑遗树种,如被列为世界三大“活化石”的水杉、鹅掌楸、银杏。我国一级保护植物共有三十种:

①蕨类植物:玉龙蕨、中华水韭、光叶蕨。

②被子植物:革苞菊、长蕊木兰、藤枣、萼翅藤、膝柄木、珙桐属、狭叶坡垒、望天树、普陀鹅耳枥、掌叶木、异形玉叶金花、天目铁木、坡垒、合柱金莲木、伯乐树、东京龙脑香。

③裸子植物:长白松、银杏、银杉、资源冷杉、苏铁属、红豆杉属、云南穗花杉、百山祖冷杉、水松、水杉、梵净山冷杉、巨柏、元宝山冷杉。(2)种类

根据树种结构和外貌特征,可把我国的天然森林分为五种自然结构类型:

①寒温带落叶针叶林;

②中温带针阔叶混交林;

③暖温带落叶阔叶林;

④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⑤热带雨林、热带季雨林。(3)分布

中国的天然森林主要分布在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西南的横断山地和藏东南,以及长江上中游的山地丘陵地区。

5.海洋资源

海洋资源是蕴藏在海洋中人类可能利用的一切物质和能量的统称。主要包括海洋生物、海洋矿物、海水化合物、海洋能和海洋空间等自然资源。(1)我国四大渔场

①黄渤海渔场(主要分布在渤海、黄海);

②舟山渔场(舟山群岛附近);

③南部沿海渔场(分布在广东沿海);

④北部湾渔场(北部湾海域)。(2)我国四大盐场

我国是世界第一大海盐生产国,有四大盐场:

①长芦盐区;②辽东湾盐区;③莱州湾盐区;④淮盐产区。

其中长芦盐场是我国最大的盐场。(3)我国近海石油丰富,目前已在渤海、东海、南海等部分海域开采出海底石油。采用国际招标是海底油气开发的可行性方式。此外,海洋水的淡化、海洋能源资源开发、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利用的前景也十分广阔。

(七)我国的人口民族概况

1.人口(1)人口的数量

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全国总人口为1370536875人。(2)人口分布的特点

①空间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

②城乡分布是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③国外分布是海外约有3000多万华侨和华人,侨胞的原籍以广东、福建两省最多。

2.民族(1)民族构成

中国共有56个民族,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社会主义国家。其中汉族人口最多,占92%。其他55个民族被称为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最多,有1600多万人。超过400万的少数民族还有满、回、苗、维吾尔、藏、彝、土家、蒙古族。(2)民族分布特点

大杂居、小聚居、相互交错居住。(3)各民族的地区分布状况

①汉族的分布遍及全国,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

②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等边疆地区。云南省是我国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4)民族政策

我国实行平等、团结、互助的民族政策,各民族不论大小,一律平等。国家尊重少数民族的文化、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等,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如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民族乡等)的政策。

3.宗教概况及政策

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三大宗教是佛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这三大宗教先后传入我国,和我国本土的道教,并称中国的四大宗教。

汉族宗教信仰的特点:(1)兼容并蓄;(2)外来宗教民族化;(3)明显的务实性。

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任何国家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不得强制公民信仰宗教或者不信仰宗教,不得歧视信仰宗教的公民和不信仰宗教的公民。

4.基本国策(1)计划生育:提倡晚婚、晚育、少生、优生,从而有计划地控制人口(2016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2)此外,还有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对外开放、男女平等。

(八)我国主要的工程建设

1.三峡工程(世界最大水利工程)

1924年,孙中山首倡三峡工程;1992年,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通过了建设三峡工程的决议;1994年12月,三峡工程正式上马。

三峡工程坝址位于湖北省宜昌市三斗坪中堡岛,三峡水电站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水电站,也是中国有史以来建设最大型的工程项目。

2.南水北调工程

南水北调是缓解中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局面的战略性工程。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我国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促进南北方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1)东线工程

从扬州江都抽水站引长江水,基本沿京杭运河输水到华北地区。(2)中线工程

从长江三峡水库引水,出丹江口水库,沿伏牛山、太行山东麓送水到北京、天津。(3)西线工程

从长江上游引入到黄河上游。

3.西气东输工程

我国距离最长、口径最大的输气管道,西起塔里木盆地的轮南,东至上海,线路总长近4000公里,途经新、甘、宁、陕、晋、豫、徽、苏、浙、沪10省区市。2000年2月国务院第一次会议批准启动“西气东输”工程,这是仅次于长江三峡工程的又一重大投资项目,是拉开西部大开发序幕的标志性建设工程。于2002年7月4日开工;2004年1月1日正式向上海商业供气;2004年10月1日全线建成投产;2004年12月30日全线投入商业运营。

4.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当今世界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的高原铁路,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标志性工程。青藏铁路格拉段东起青海格尔木,西至西藏拉萨,全长1142公里,其中新建线路1110公里,于2001年6月29日正式开工,2006年7月1日9:00正式通车。

5.京港高铁

又称京港客运专线、京港客专、京港高铁,由京石、石武、武广、广深港四线组成,全长2440公里,是目前世界运营里程最长的高铁。纵贯北京到深圳,全长2439公里的京深高铁已于2012年12月26日全线贯通。深港段预计2018年前贯通。

(九)西藏区情

1.自然地理(1)地理位置

西藏自治区位于青藏高原西南部,地处北纬26°50′至36°53′,东经78°25′至99°06′之间的广大地区,北邻新疆,东连四川,东北紧靠青海,东南连接云南,南与缅甸、印度、不丹、锡金、尼泊尔等国毗邻,西与克什米尔地区接壤。全区面积120.223万平方千米,约占全国总面积的1/8,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仅次于新疆。陆地国界线4000多千米,南北最宽900多千米,东西最长达2000多千米,是我国西南边陲的重要门户。(2)地势地形

西藏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境内海拔在7000米以上的高峰有50多座,其中8000米以上的有11座,被称为除南极、北极以外的“地球第三极”。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地形复杂多样。全区为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和唐古拉山脉所环抱。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可分为四个地带:

①藏北高原

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和冈底斯—念青唐古拉山脉之间,长约2400千米,宽约700千米,占自治区总面积的1/3,为一系列浑圆而平缓的山丘,其间夹着许多盆地,低处长年积水成湖,是西藏主要的牧业区。

②藏南谷地

海拔平均在3500米左右,在雅鲁藏布江及其支流流经的地方,有许多宽窄不一的河谷平地,谷宽一般7至8千米,长70至100千米,地形平坦,土质肥沃,是西藏主要的农业区。

③藏东高山峡谷

即藏东南横断山脉、三江流域地区,为一系列由东西走向逐渐转为南北走向的高山深谷,北部海拔5200米左右,山顶平缓,南部海拔4000米左右,山势较陡峻,山顶与谷底落差可达2500米,山顶终年积雪,山腰森林茂密,山麓有四季常青的田园,景色奇特。

④喜马拉雅山地

分布在我国与印度、尼泊尔、不丹、锡金等国接壤的地区,由几条大致东西走向的山脉构成,平均海拔6000米左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脉,山区内西部海拔较高,气候干燥寒冷,东部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森林茂密。(3)气候特征

①气候分布

西藏的气候独特而复杂多样,气候总的特点是:日照时间长,辐射强烈;气温较低,温差大;干湿分明,多夜雨;冬春干燥,多大风;气压低,氧气含量少。地域上具有西北严寒、东南温暖湿润的特点,呈现出由东南向西北的带状分布,即热带→亚热带→温带→亚寒带→寒带;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由于地形复杂,还有多种多样的区域气候及明显的垂直气候带。

②日照

西藏由于海拔高,空气稀薄,水汽、尘埃含量少,纬度又低,是我国太阳辐射总量最多的地区,日照时数也是全国的高值中心,并呈现出由藏东南向藏西北逐渐增多的特点。太阳辐射的年变程,以12月最小,5月或6月最大。全区年均日照时数达1475.8至3554.7小时之间,西部地区则多在3000小时以上。

③气温

西藏地区平均气温由东南向西北逐渐递减,全区年均温度在2.8℃到11.9℃之间,温差较大。最温暖的东南地区年均温度约10℃左右,雅鲁藏布江河谷地带年均温度在5℃至9℃之间,东部横断山脉地带,月均温度在10℃以上的时间有4个月左右,藏北高原大部分地方年均温度在0℃以下,喜马拉雅山脉及其北麓山地年均温度在3℃以下。

④降水

西藏年降水量在74.8至901.5毫米之间,地区分布极为不均,由东南向西北递减。总的分布趋势是东多西少,南多北少,迎风坡多于背风坡,东南湿润,西北干燥,雨季分明。雨量集中在6至9月,可占全年降水量的80%至90%。(4)自然资源

①土地资源

西藏自治区土地面积为120.223万平方千米。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大致分为六个区域:

a.藏东高山峡谷农林牧区,为西藏土地开发利用历史最悠久的地区之一。

b.西藏边境高山深谷林农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南部边境地带,境内山高、谷深、河窄,气候、植被、水、热、土壤等条件优越,森林资源丰富,农产品种类较多,是西藏独特的热带、亚热带经济植物区。

c.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该地区包括拉萨市、日喀则和山南地区各一部分,人口稠密,经济相对发达,是西藏自治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产业结构较齐全产值比重最大。

d.高山湖泊盆地农牧区,位于西藏中南部高山宽谷农业区以南,喜马拉雅山脉主脊线以北,是一个东西狭长的地区。本区多夜雨,属高原温带半干旱气候区。主要灾害性天气有干旱、霜冻,冬、春季多大风、沙暴等,农作物主要有青稞、小麦、豌豆、油菜等。

e.藏北高原湖泊盆地牧区,位于西藏自治区北部,该区地势高旷、地形复杂、气候干旱、草原辽阔,大部分为纯牧区,是西藏最大的牧业区。

f.藏北高原未利用区,位于西藏北部,该区高寒、干旱、荒凉,局部草地初步开发为临时性牧场。

②矿产资源

西藏目前已发现101种矿产资源,查明矿产资源储量的有41种,勘查矿床100余处,发现矿点2000余处,已开发利用的矿种有22种。西藏优势矿种有铜、铬、硼、锂、铅、锌、金、锑、铁,以及地热、矿泉水等,部分矿产在全国占重要地位,矿产资源潜在价值万亿元以上。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前5位的有铬、工艺水晶、刚玉、高温地热、铜、高岭土、菱镁矿、硼、自然硫、云母、砷、矿泉水等12种。石油资源目前也有很好的找矿远景。

③水资源

西藏的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地表水资源、地下水资源、冰川水资源和大气降水。

a.地表水资源

西藏境内流域面积大于10000平方千米的河流有20余条,大小河流数百条,加上季节性流水的间歇河流在千条以上,年均径流量为4482亿立方米。西藏的湖泊面积约250多万公顷,占全国湖泊面积的30%。主要湖泊有:巴松错、然乌错、羊卓雍错、玛旁雍错、纳木错、色林错、扎日南木错、班公错。大于10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个,大于20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24个,大于50平方千米的湖泊有103个,大于1平方千米的湖泊有819个。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雅鲁藏布江等大河都流经西藏,其中,怒江、雅鲁藏布江发源于西藏。亚洲著名的恒河、印度河、布拉马普特拉河、湄公河、萨尔温江、伊洛瓦底江等河流都发源或流经西藏。全区地表水资源总量约4482亿立方米。

b.冰川水资源

西藏的冰川面积约2.74万平方千米,占全国冰川总面积的46.7%,冰川水资源总量为332亿立方米,分为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两大类。其中75%的冰川为外流水系,25%为藏北内流水系。冰川融水是西藏河流、湖泊的重要补给来源。如帕隆藏布冰川融水补给量可占年径流量的60%,朗钦藏布、森格藏布其冰川融水补给量也达49.8%。

c.地下水资源

总量约1107亿立方米。(5)能源资源

西藏水能、地热能以及太阳能、风能蕴藏量丰富。西藏水能资源富集。有1万千瓦以上的河流358条;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为2.01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9%,居全国第一;技术可开发装机容量1.1亿千瓦,占全国总量的20.3%,居全国第二。(6)野生动植物资源

①植物

西藏植物区系丰富,森林类型复杂多样。有高等植物6400多种,其中:苔藓植物700余种,维管束植物(蕨类和种子植物)5700余种。还有藻类植物2376种,真菌878种。有木本植物1700余种,药用植物1000余种,油脂、油料植物100余种,芳香油、香料植物180余种,工业原料植物(含鞣质、树脂、树胶、纤维)300余种,可代食品、饲料的淀粉、野果植物300余种,绿化观赏花卉植物达2000余种。可食用菌,如松茸等415种,药用菌,如灵芝等238种,已知有抗癌作用的真菌,如丝膜菌、虫草等有168种。有300余种植物被列为国家重点保护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CITES)附录。

②动物

西藏有脊椎动物798种,其中两栖类45种,爬行类55种,鸟类488种,兽类142种,鱼类68种,昆虫近4000种,大中型野生动物数量居全国第一位。特别是藏羚羊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0%以上;黑颈鹤越冬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80%;野牦牛数量占世界上整个种群数量的78%。

现有野生动物中被列为国家和自治区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147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滇金丝猴、虎、野牦牛、藏羚羊、赤斑羚、羚牛、黑颈鹤、棕尾虹雉、蟒等41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动物有盘羊、岩羊、麝类、马鹿、藏雪鸡、藏马鸡、墨脱缺翅虫等84种;西藏自治区增加的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狐狸、斑头雁、赤麻鸭等16种。(7)旅游资源

①自然风光旅游资源

西藏现有世界级国家自然保护区3处:珠峰自然保护区、藏北羌塘自然保护区、藏东南雅鲁藏布大峡谷自然保护区。国家级名胜风景区1处:雅砻国家级风景名胜区。

自然风光主要有:以喜马拉雅山脉为主的雪山风光区域、藏北羌塘草原为主的草原风光区域、藏东南森林峡谷为主的自然生态风光区域、阿里神山圣湖为主的高原湖光山色风光区域。湖泊类有阿里神山圣湖为代表的高原雪山湖泊,纳木错为代表的草原湖泊和以巴松错为代表的高原森林湖泊等不同类型的湖泊。现已开辟了拉萨—林芝—山南拉萨生态旅游环线;拉萨—喀则—阿里朝圣观光旅游线;拉萨—日喀则—定日—樟木观光旅游线;拉萨—那曲—青海草原风光旅游线。

②人文旅游资源

西藏现有名胜古迹大多被列入了各级文物保护范围,目前,全区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251处,其中,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7处,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5处,地(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69处。西藏现有1700多座保护完好、管理有序的寺庙,形成了独特的人文景观。主要有:

a.以拉萨布达拉宫、大昭寺为代表的藏民族政治、经济、宗教、历史、文化中心人文景观区;

b.以山南雍布拉康、桑耶寺、昌珠寺、藏王墓群为代表的藏文化发祥地人文景观区;

c.以日喀则扎什伦布寺、萨迦寺为代表的后藏宗教文化人文景观区;

d.以藏北“古格王朝古都遗址”为主的文物古迹人文景观区;

e.以昌都康区文化为代表的“茶马古道”历史文化人文景观区等。

全区现有国家优秀旅游城市1座:拉萨市;世界文化遗产1处:布达拉宫及其扩展项目大昭寺、罗布林卡;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3座:拉萨日喀则、江孜;一年有14个风俗各异的民间重大节日。

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布达拉宫,西藏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堡建筑群,解放前是达赖的冬宫,位于拉萨市中心,1995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大昭寺,位于拉萨市中心。扎什伦布寺,位于日喀则市,是历代班禅驻锡寺。藏王墓,吐蕃王朝时期藏王的墓葬群,位于琼结县。罗布林卡,位于拉萨市西郊,解放前是达赖的夏宫,现为人民公园。桑耶寺,位于扎囊县,是西藏的第一座寺院。

2.人文地理(1)行政区划

截至2015年底,西藏有4个地级市、3个地区,即拉萨市、日喀则市、山南地区(地改市已获国务院批复)、林芝市、昌都市、那曲地区、阿里地区;74个县(区)695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其中乡545个、镇140个、街道办事处10个;5467个行政村(居委会),其中,行政村5259个、居委会208个。(2)人口与民族

①人口

截至2015年底,全区常住人口为323.97万人,其中,城镇人口89.87万人,占总人口的25.97万人,其89%;乡村人口240.1万人,占总人口的74.11%。人口出生率为15.75‰,死亡率为5.1‰,自然增长率为10.65‰。

②民族

西藏是以藏族为主体的少数民族自治区,全区还有汉族、门巴族、珞巴族、回族、纳西族等45个民族及未识别民族成分的僜人、夏尔巴人,其中藏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91.83%。(3)历史沿革

①远古时期

远古时期,形成了西藏古人氏族。从古人氏族逐渐演变成西藏的四大氏族:赛、穆、顿、东,在此基础的增加“惹”和“柱”两氏族,通称为“六大氏族”。

②隋唐两宋

公元7世纪初,强大的唐朝在中原地区建立,结束了中国内地长达300多年的混乱分裂局面。与此同时,崛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雅隆的悉勃野部渐次征服各地部族,建立了有史以来首次统一青藏高原各部族的政权——吐蕃王朝。

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仰慕中原文明,几次向唐求婚。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文成公主入吐蕃,密切了唐蕃经济文化交流,增进了汉藏之间的友好关系。

8世纪初,唐朝又将金城公主嫁到吐蕃。吐蕃和唐朝“和同为一家”。

伴随着吐蕃王朝与唐朝两次联姻,双方往来频繁,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广泛而深入,民间往来全面发展,藏族与中国其他民族之间的关系达到前所未有的密切程度。唐蕃双方曾八次会盟,至今仍屹立于拉萨大昭寺正门前的“唐蕃会盟碑”(也叫“长庆会盟碑”、“甥舅会盟碑”,就是第八次会盟后所立)。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

③元朝时期

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乌思藏(今西藏中部、西部及其迤西地区)、朵甘等地成为统一的多民族的大元帝国的一部分,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

元朝统一中国后,根据藏族地区的实际情况,采取了一系列影响深远的施政措施:

a.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

b.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

c.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乌思藏、朵甘等地行政机构之设裁及官员的任免、升降、赏罚,皆听命于中央。

d.划分西藏地方行政区域。元朝中央在藏族地区设了三个不相统属的宣慰使司,均直属宣政院管理,这就是藏文史书中所说的“三区喀”。就今西藏自治区的地域而言,当时分归其中两个宣慰使司管辖——今拉萨、山南、日喀则、阿里等地归乌斯藏宣慰司管辖;今昌都一带及那曲地区东部归朵甘宣慰司管辖。元朝在乌思藏等地清查户口,确立差役,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派驻军队,镇守边疆。乌思藏宣慰司设在萨斯迦(今西藏萨迦),下设13个万户府和若干个千户所,并征收赋税。其中,元代对于行政区域的划置,成为此后西藏行政区划沿革的基础。

④明朝时期

明朝没有沿用元朝的职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领人物,明朝均赐封以不同的名号,颁给他们印章和封浩,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其职位的承袭须经皇帝批准,皆可直通名号于天子。

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在元代乌思藏宣慰司、朵甘宣慰司故地,明朝设立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和俄力思军民元帅府。后来,又将乌思藏、朵甘两个卫指挥使司升格为行都指挥使司,其下设指挥使司、宣慰司、招讨司、万户府、千户所等机构。各级军政机构的官员,均封委当地的僧俗首领出任。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

⑤清朝时期

1652年,藏传佛教格鲁派五世达赖喇嘛应召到北京觐见清世祖顺治皇帝,次年受到清朝正式册封。达赖喇嘛和班禅额尔德尼的封号和他们在西藏的政治宗教地位由此被正式确立,此后历世达赖、班禅须经中央政府册封遂成定制。确定了金瓶掣签制度。勘定今西藏与青海、四川、云南间的界线。

1727年,雍正皇帝正式设立驻藏大臣处理西藏事务。规定达赖喇嘛、班禅额尔德尼的辖区及权限,划分了驻藏大臣直辖区。

⑥中华民国时期

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次年建立了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明文规定:西藏是中华民国22行省之一。

1912年7月,民国政府设立管理蒙藏事务的中央机构——蒙藏事务局(1914年5月改称蒙藏院),并任命中央驻藏办事长官,直属国务总理,例行清朝驻藏大臣职权。

1929年蒙藏院改制为蒙藏委员会。

1940年4月,蒙藏委员会在拉萨设立驻藏办事处,作为中央政府在西藏的派出机构。第十四世达赖喇嘛本人的认定、坐床也是经当时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批准的。

⑦新中国成立以后

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在北京签订了《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实现和平解放。

1956年成立西藏自治区筹备委员会。

1959年3月10日,西藏地方政府和上层反动集团公开撕毁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十七条协议》,在拉萨举行武装叛乱;3月17日,达赖逃离拉萨;3月22日,拉萨战役胜利结束,拉萨市区的叛乱被彻底粉碎。

1965年9月1日,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自治区首府设在拉萨。(4)社会经济

①农业“十二五”期间财政支农资金累计投入787.2亿元,农牧业基础地位显著增强。建成高标准农田137万亩,新增高寒牧区牲畜棚圈15.2万座,改良黄牛60万头,粮食产量突破100万吨、创历史新高。设施农业、生态林果业蓬勃兴起,青稞、牦牛、藏香猪等高原种养加加快发展。娘亚牦牛、岗巴羊、林芝松茸等24个特色产品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农牧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达到4624个、比“十一五”末增长11倍。2015年,自治区级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总产值增长62.3%,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40%。

②工业

2015全年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69.88 亿元,比上年增长13.3%。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6.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轻工业实现增加值 21.44亿元,增长11.6%;重工业实现增加值 34.75亿元,增长16.5%。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总额 6.36亿元,比上年下降49.5%。国有控股企业亏损8.61亿元,亏损额比上年增长87.6%。

③商贸

2015全年进出口总额56.55亿元,比上年下降59.2%。其中出口总额36.24亿元,下降71.9%;进口总额20.32亿元,增长114.4%。在进出口贸易中,边境小额贸易实现进出口总额30.23亿元,比上年下降75.1%,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53.5%。全年与77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双边贸易,其中与尼泊尔的贸易总值为31.41亿元,下降74.2%,占外贸进出口总值的55.5%,超过其它76个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值总量,是西藏自治区最主要贸易伙伴。除尼泊尔外,西藏外贸前三位伙伴国分别为德国、比利时和美国,双边贸易额分别为6.57亿元、4.84亿元和3.91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78.3%、112.8%、67.6%。

④交通运输

a.铁路

青藏铁路东起青海省会西宁市,西至格尔木市南山口站,全长846.9公里,全线平均海拔3000米以上,轨顶面最高点海拔3700米。

b.公路

川藏公路、青藏公路、新藏公路、滇藏公路和中尼国际公路是主要干线。以拉萨为中心的公路交通网已经形成。青藏公路由青海西宁到拉萨,全线长2122公里;川藏公路由四川成都到拉萨,全长2413公里;新藏公路由新疆叶城县到阿里地区噶大克,全长1179公里;滇藏公路由云南省下关市至芒康县,全长315公里;中尼国际公路由拉萨至日喀则地区樟木口岸,全长736公里。

c.航空

拉萨已开通至北京、成都、上海、广州、重庆等地的国内航线和至尼泊尔王国首都加德满都的国际航线。拉萨贡噶机场经过改建,可以起降波音767大型客机。投资2.5亿元修建的世界海拔最高的邦达机场,也于1994年9月竣工。2006年林芝机场正式通航。

二、典型题(含历年真题)详解

说明:因三支一扶考试真题很难收集齐全,且题型与地方公务员考试存在一定程度的相似性,故此部分真题中包含部分最新地考真题,敬请考生知悉并谅解,如收集到最新真题,编者会在第一时间补充更新,届时学员免费升级软件即可阅读!在此统一说明,后面不再单独批注。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最符题意)

1.关于我国地理,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2015年真题]

A.泰山、华山、恒山、衡山和庐山被称为“五岳”

B.南海有东沙、西沙、中沙、南沙四个群岛

C.西藏自治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

D.华北平原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平原【答案】B【解析】A项,“五岳”分别是东岳泰山、南岳衡山、西岳华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C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占中国国土总面积六分之一,是中国陆地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D项,东北平原的面积达35万平方公里,是中国最大的平原。

2.四川青城山、江西龙虎山、安徽齐云山与湖北武当山合称道教四大名山。四大名山中属于中国丹霞地貌,且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是(  )。[2014年真题]

A.青城山

B.龙虎山

C.齐云山

D.武当山【答案】B【解析】江西龙虎山具有典型的丹霞地貌特征,自然景观主要沿泸溪河两岸展开,因“丹峰环碧水,密林藏怪石,苍山挂飞瀑,候鸟映湖光”的景色吸引了大批游客。同时,龙虎山也是江西唯一拥有世界地质公园和世界自然遗产的“双冠”景区。因此答案选B。

3.与我国接壤的金砖国家有(  )。[2013年真题]

A.1个

B.2个

C.3个

D.4个【答案】B【解析】金砖国家包括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和南非,其中和我国接壤的有俄罗斯与印度这两个国家。因此答案选B。

4.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下列关于稀土的表述,错误的是(  )。[2013年真题]

A.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稀土的得名是因为很稀少

B.美国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目前中国出口的稀土数量居全球之首

C.我国是稀土资源储藏大国,也是稀土产品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D.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稀土储量的百分比近年来因开发已经下降【答案】B【解析】我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36%,却承担着全球市场需求量97%的供应,出口量居全球之首。在全球范围内,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

5.关于世界地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里海是世界上最大的内陆湖

B.刚果盆地是世界上最大的盆地

C.巴西高原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

D.安第斯山脉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答案】C【解析】A项,里海南北长约1200公里,东西平均宽度320公里,面积约386400平方公里,为世界最大的内陆湖泊。B项,刚果盆地面积约337万平方千米,是非洲也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盆地。C项,巴西高原面积500多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第一大的高原(除了南极的冰雪高原外),海拔在600~800米之间。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000~5000米,有“世界屋脊”和“第三极”之称,为世界上最高的高原。D项,安第斯山脉从北到南全长8900余千米,是世界上最长的山脉。

6.中国是世界上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下列关于稀土的表述,错误的是(  )。

A.稀土一般是以氧化物状态分离出来的,稀土的得名是因为很稀少

B.美国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目前中国出口的稀土数量居全球之首

C.我国是稀土资源储藏大国,也是稀土产品生产、应用和出口大国

D.我国的稀土储量占世界稀土储量的百分比近年来因开发已经下降【答案】B【解析】我国稀土储量约占全球储量的36%,却承担着全球市场需求量97%的供应,出口量居全球之首。而在全球范围内,日本是稀土的主要使用国。

7.将我国①第一高峰;②第一大湖;③第一大岛;④第一大经济特区,按从南到北的顺序排列,依次是(  )。

A.③②④①

B.④③②①

C.④③①②

D.③④①②【答案】C【解析】第一高峰是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尼泊尔交界的喜马拉雅山脉之上。第一大湖是青海湖,它位于青海省东北部的青海湖盆地内,既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咸水湖。第一大岛是台湾岛,位于东海南部。第一大经济特区是海南省。故按自南到北的顺序排列,依次是为④③①②。因此答案选C。

8.下列国家属于我国陆上邻国的是(  )。

A.阿富汗

B.白俄罗斯

C.伊朗

D.日本【答案】A【解析】我国的陆上邻国共有14个,分别是:朝鲜、俄罗斯、蒙古、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不丹、尼泊尔、缅甸、老挝和越南;海上邻国有6个:韩国、日本、菲律宾、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因此答案选A。

9.丹霞地貌是指由陆相红色砂砾岩构成的具有陡峭坡面的各种地貌形态。以下景观属于丹霞地貌的是(  )。

A.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

B.江西龙虎山

C.广东肇庆七星岩

D.湖南张家界【答案】B【解析】B项正确,江西龙虎山属于丹霞地貌,指由产状水平或平缓的层状铁钙质混合不均匀胶结而成的红色碎屑岩(主要是砾岩和砂岩),受垂直或高角度解理切割,并在差异风化、重力崩塌、流水溶蚀、风力侵蚀等综合作用下形成的有陡崖的城堡状、宝塔状、针状、柱状、棒状、方山状或峰林状的地形。A项错误,新疆克拉玛依魔鬼城属于雅丹地貌,雅丹地貌是指由于风的磨蚀作用,小山包的下部遭受较强的剥蚀,逐渐向里凹,上部在重力作用下垮塌形成的陡壁。C项错误,广东肇庆七星岩属于喀斯特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指具有溶蚀力的水对可溶性岩石进行溶蚀作用所形成的地表和地下形态的总称。D项错误,属于张家界地貌。张家界地貌是指,张家界特征鲜明、规模巨大的独特砂岩地貌。

10.以下有关我国水情的表述,错误的是(  )。

A.我国水力资源丰富,金沙江是我国水力资源最丰富的河流

B.我国的基本水情是人多水少,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C.我国水土流失严重,水生态环境脆弱,中部地区是水土流失最为集中的地区

D.受季风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雨热同期,暴雨洪水频发【答案】C【解析】我国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区,据统计,西部地区水力侵蚀和风力侵蚀的面积占土地总面积的35.10%,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57.05%。

11.下列地理界线中,属于我国季风区与非季区的分界线是:(  )。

A.昆仑山—阿尔金—祁连山—横断山

B.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C.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D.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秦岭—淮河【答案】B【解析】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是400mm等降水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因此答案选B。

12.土地作为一个国家的生命线,在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下列关于我国土地资源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我国土地资源的特点是“一多三少”,即总量多,人均耕地少,高质量的耕地少,可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少

B.我国土地面积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面积仅及世界人均的1/3

C.为了保护土地,国务院把每年的6月25日定为我国的土地日

D.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类型多。总的来说,平地多,山地少【答案】D【解析】我国地形复杂多样,地貌类型多,山地约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33%,高原占26%,盆地占19%,平原占12%,丘陵占10%,因此山地多,平地少。

13.下列关于气象和地质灾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火山喷发能形成地热、矿产等资源

B.泥石流的活动周期与暴雨、洪水的活动周期大体一致

C.沙尘天气形成和变化的主要因素是低层大气环流的变化

D.我国一般只在春夏季的长江淮河流域发生洪涝灾害【答案】D【解析】我国洪涝灾害一般发生在夏秋季节,尤其是夏季。发生地区一般为东南沿海、淮河流域、长江中下游地区等。

1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渤海是我国的内海

B.雅鲁藏布江注入太平洋

C.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咸水湖

D.塔里木河是我国最长的内流河【答案】B【解析】雅鲁藏布江在西藏,进入印度后称为布拉马普特拉河,进入孟加拉国后称为贾木纳河,在孟加拉国与恒河相汇,最后流入印度洋,不是太平洋。

15.我国的能源条件可以概括为:(  )。

A.缺煤、富油、少气

B.富煤、缺油、少气

C.缺煤、缺油、多气

D.富煤、富油、多气【答案】B【解析】我国能源总特点:总量丰富、人均贫乏;分布不均,耗能量大;污染严重、效率低下。主要能源构成的态势是富煤、缺油、少气。因此答案选B。

16.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黎族同胞说:“我们每年举行盛大的赛马会。”

B.朝鲜族同胞说:“我们种的莲雾又获得丰收。”

C.傣族同胞说:“泼水节是我们传统的盛大节日。”

D.高山族同胞说:“我们用青稞酒招待远方来客。”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