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病先养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01:50:42

点击下载

作者:张艳、朱爱松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万病先养心

万病先养心试读:

前 言

身为一名医生,当自己患者的病情发展到已经无法医治的地步时,那种痛心疾首的感觉别人不会感同身受。每当这个时候,就会想到为何不在疾病未起或者初起的时候就在生活的细节中有所注意,从而抑制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现在人们往往不在乎身体健康,追逐权力和金钱不惜以身体健康作为代价。年轻人啊!看看那些晚年要在医院里度过的老人,是否要重新审视自己的健康观呢?其实,真正的养生没有那么复杂和烦琐,它可能简单到只是一种崇高的生活态度,这种态度会指引人们更加热爱生活、珍惜生命!

我们作为中医大夫,养生的思想根深蒂固,也会经常接受电台、报社的采访,向大众普及一些养生防病的知识,总想将这些点点滴滴的养生知识汇总并进行归类,想来想去还是觉得按照五脏进行分类能体现中医的特色。所以,就萌生了编写此套丛书的想法。

愿此套丛书可以很好地服务于大众,让更多的人愿意养生、喜欢养生、迷上养生、热爱养生、懂得养生、正确养生,成为一个健康长寿、生活质量高的人!张 艳 卢秉久2017年1月

编写说明

按照中医理论,五脏中心脏属火,在主血脉、藏神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心脏是人体内的“君主”——皇帝,换句话讲是统领身体内所有其他器官的。中医的“心”除了有推动血液运行的作用外,更重要的是主神志。所以,所有的神志异常的疾病都和“心脏”有关。这里的神志异常又不单单是平常所说的精神类疾病,心理疾病也归心所管。

而西医学中,心脏是人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流量,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终产物(如二氧化碳等),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正因为如此,患有心脏病十分危险。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脏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成为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而这背后隐藏的是各种各样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心理习惯的不健康。

本书将从各个方面和您一起探讨如何来养护您的心脏,让您拥有健康的心灵!编 者2017年1月第一章养命先养心,中医和您谈心一、西医眼中的心1.心——人体泵血发动机

我们知道,心脏的作用是推动血液流动,向器官、组织提供充足的血液,以供应氧和各种营养物质,并带走代谢的毒物,使细胞维持正常的代谢和功能。体内分泌的各种激素,也要通过血液循环将它们运送到靶细胞,实现机体的体液调节,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生活中老百姓所说的血毒,像一些皮肤病脱屑瘙痒,一方面和“脏毒”有关,内脏功能不好毒素排不出去,一方面还和血液循环不好有关系。此外,血液护卫机能以及体温调节的实现,也都要依赖血液在血管内不断循环流动完成。这就好比是一个循环水空调,全身体表各处血管是管道,心脏是总发动机,推动血液在管道中流动。热的时候毛细血管“打开阀门”可以带走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冷的时候立毛肌收缩,关闭汗孔,从而减少热量的流失。

成年人的心脏重约300克,约自己拳头大小,但它的作用是巨大的。一个人在安静状态下,心脏每分钟约跳70次,每次泵血70毫升,则每分钟约泵5升血,如此推算一个人的心脏一生泵血所做的功,大约相当于将3万公斤重的物体向上举到喜马拉雅山顶峰所做的功。这样一个泵一旦出问题,全身都会有反应。动力不足,血液抽不上来也挤不出去,血液就容易淤积在全身各处,临床上心衰的病人就会出现供血不足的表现,如头晕乏力,以及循环淤血的表现,如喘息不得平卧、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如果泵的节律出问题,应该扩张的时候不扩张,应该收缩的时候不收缩,也会出现全身的血液供应障碍,甚至危及生命。由此可见,泵的作用不可小觑。2.藏于肺间形似桃,两房两室共四间——心脏的位置、结构及功能

心居于胸腔之内,位置在胸腔中部偏左,处于两肺之间,隔膜之上,形如倒垂未开之莲蕊,外有心包护卫。我们老百姓常说的“心口”“心口窝”“左胸”等,这就是心的大概位置。当然,有时因为胚胎发育的原因,出现心脏反位的罕见现象,心脏不在左边而长到了右边。这种情况往往被文学作品拿来大做文章,起到让人意想不到的戏剧效果。然而不论在左还是在右,心脏的功能都是一样的。

人的心脏内部有四个空腔,就是我们常说的左右心房和心室。其中心房接纳来自静脉的回心血,心室则把离心血打入动脉。心脏的外表可以用“一尖,一底,两面,三缘,表面四条沟”来描述。一尖就是心尖,一底是心底,两面是前面的胸肋面和下面的膈面。三缘指下缘、左缘和右缘。表面四条沟实际是四个心腔的分界线,包括冠状沟,前、后室间沟,后房间沟。

前面我们说过心脏是人体泵血发动机,而心脏自身则是由冠脉循环的血液来营养的。左右冠状动脉从主动脉的根部发出,分布走行于心脏的表面。冠状动脉的血流量很大,占心排血量的5%,这就保证了心脏有足够的营养。二、中医眼中的心1.同样一颗“心”,含义大不同

我们平时所说的心脏病是指西医所说的心而言的。在西医学中,心是一种形态器官,有迹可循,从解剖学上讲,心位于胸部左下方,在乳头附近,约为人的拳头般大小。而在中医看来,心不是一个独立的形态器官,在解剖形态上也寻不出一个具体的位置,它是一种功能器官,只有功能没有形态。正所谓心主血脉、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主宰人体生命活动、协调五脏六腑生理功能。

总之,同样一颗心,在中西医眼中含义却大不相同。西医学中的心有形有用,而中医学中的心无形有用;西医学中的心可见,而中医学中的心不可见,却又贯穿于生命活动始终。可以做一个这样一个比喻,中医眼中的心为皇宫中的皇帝,西医眼中的心为在外征战的大将军。皇帝虽不在战场上,可他的灵魂却无处不在,他的一个命令能够决定战场的进与退,战与和,即中医学中的心一旦功能失调,整个身体就会出现功能失常,因为中医讲心主血脉、藏神。而将军在战场上的一个决定也能影响整个战局的胜与败,且将军同其他战士一样是征战的主体部分,是实实在在开辟领域的功臣,相对而言,西医的大脑才是灵魂所在之处,主神,更像一国之君,而且也有迹可循,是身体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可见,中医学的心包括了西医的心与大脑的功能。2.君主之官,五脏之大主

中医认为,心位居上焦,心主血脉,开窍于舌,在体合脉,其华在面,与小肠相表里。心藏神,为五脏六腑之大主,又主血而外合周身之脉。心脏阴阳调和,气血充足,则心神健旺,气血环流周身,洒陈于五脏六腑,灌溉于四肢九窍,使人体各脏腑组织生生不息,以维持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心包络为心之外卫,具有保护心脏、防御外邪的作用。

心脏通于夏,属火,所以每到夏季你可以感觉到心情舒畅,万物一片生机,心里有着美好、欣欣向荣的感觉;每日的11点至1点之间(午时)正值心经当令,每到此时人们常会心情焦虑,或有倦怠感,这时午睡是十分必要的,“子午觉可以养心”是有道理的。人体是与自然相统一的,中医习惯从整体上调节人体生理机能,与自然相联系,把人体看作一个整体。

心在脏腑中是一个最重要的脏器,有“君主之官”皇冠之称。“君主之官”即我们身体的皇帝,一切都是“心”说了算,它主宰着身体的各个脏器和组织,而各脏器和组织好比是心的重臣,心监管着它们的一举一动。如果某一位重臣出现异常等不轨举动,也会对这位皇帝产生影响,甚至是改朝换代一发而不可收!心好似汽车的发动机,是整部车的核心。肺、肾等好似汽车的制冷、过滤等系统,必须与发动机配合才能使车有强劲的动力,若某一部分出了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后果可能就是致命的。我们来举个例子。

心脏是发动机,血管是输送动力的管道,血液是通过燃料转换而来的源源不断供给身体的能量。血液是我们生命的源泉,为生命活动提供营养物质,发挥营养和滋养作用。一个人身体内倘若没有了血液,就算是一分钟都不能生存下去。心脏与血管可以说是我们身体最重要的器官,因为它们负责把血液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如果说心脏是把血液打出去的泵,那么血管便是输送血液的管道,它们互相配合才能使血液循环、流通,我们才有健康的身体。倘若泵发生了异常,比如转动过于快速,那么泵出来的血液就会增加。如此一来,管道将受到来自于大量血液的压力而无法承受,轻则损伤,重则破裂。反过来说,如果管道变得狭窄,也会影响到泵,因为血液通过的管道变得细小或狭窄的话,血液循环就会受到阻碍,这时泵为了使血液能顺利通过管道,便必须增加压缩的力量来冲破阻力,这样一来就会使心脏负担过重。如果泵的功能不足,血液就减少,各脏器的营养和滋润就不好,脏器的功能就发挥不出来。3.面子问题关乎心——心“其华在面”

中医称头为“诸阳之会”,头部是所有阳气聚集的地方,而阳性主热、主动、主充盈。你看看人全身上下哪一块儿暴露在外面时间最长?当然是头了。所以头部最耐冻,也最容易“发烧”,最能反映气血充盈状况。另外,面部的皮肤又比较薄嫩、血络丰富,所以最容易被自己和别人观察到人体气血状况,反映心血的情况。像是平时打招呼,会说“你看上去气色不错啊”,怎么看出来的?当然是从脸上。

在正常情况下,心气旺盛、血脉充盈,则面色多红润光泽,气色好。如果心血不足,那么面色会显得淡白无华,没血色。如果心脉被瘀血所阻,则面色多灰黯青紫、枯晦而无光泽,重的可出现青紫。此时多伴有胸前闷痛,症状轻的少顷即止,重的可剧痛,甚至可导致死亡——前者多见于冠心病心绞痛,而后者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都是很危险的症候,尤其是后者,如有出现,应立即送至医院抢救。心脏不好的人,如果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这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如果脸色呈暗红色,这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如果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4.看舌识病——心“在窍为舌”

中医常“看舌识病”,就是观察舌头的变化情况,来了解身体脏腑病变、寒热虚实的问题。而“舌为心之苗”,所以舌反映心主血脉的功能,也是很自然的了。“心气通于舌,心和,则舌能知五味矣”。心经的经筋和别络,均上系于舌。心的气血通过经脉的流注而上通于舌,以保持舌体的正常色泽形态和发挥其正常的生理功能。而且舌上血管最为丰富而浅表,所以,察舌可以测知心脏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当心气盛、心血足时,则舌质红润光泽、活动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果心火旺盛,则表现为舌头红,尤其是舌尖会变得深红甚至起刺,且破碎疼痛——就是通常人们说的“上火了”;如果心血不足,那么舌色会显得淡白无华,没血色;如果心血瘀滞时,则舌质多紫暗或有瘀点,可出现青紫(即舌上可见紫色瘀斑);如心主神志的功能异常,则可出现舌强(即舌体僵硬)、舌卷、语謇或失语等。5.大汗伤心——心“在液为汗”

时下“请人吃饭不如请人出汗”成了流行,意思就是说,请朋友大吃大喝,不如请朋友打场球或蒸个桑拿,出一身大汗,排毒养颜保健!殊不知,“汗为心之液”,大汗伤身心。“汗为心之液”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出大汗会伤身心呢?

中医认为,汗液是人体内的津液在阳气的蒸腾气化作用下,从汗孔排出体外的液体。由于汗为津液所化生,而血与津液的生成都来源于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即所谓“津血同源”。《医宗金鉴》将其归纳为:“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汗为心之液”,高度概括了“汗”对人体的重要程度。如心气虚损,则可见自汗;心的阳气暴脱,即可见大汗淋漓等;心阴亏虚,阴不内守,则见睡中盗汗、醒后即止。反之,出汗过多或发汗过多,则易损伤津液、耗散心气,而见心悸、气短、神疲、乏力等症,甚至出现肢冷亡阳。“勿逆天时,是谓至治”。运动锻炼一定要适量适度,不宜选择运动量很大、出汗较多的项目,应选择一些相对平缓的项目,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等,运动到微汗即可收到锻炼效果,又不损耗阳气。蒸桑拿也不要太频繁,以免汗液流失过多,有伤身心。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自汗、盗汗,从养心论治,常获良效。6.心的经络——连接生命的网络,运行气血的通路

中医学的经络,现代科学并未明确指出其所在,而现今大多数专家认为,它是一个与神经、淋巴等多系统有关的复杂结构。经络好似电话线,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我们没有察觉的人体内部的异常和疾病,可以通过经络这种特殊的渠道,表现在我们的体表上,我们称其为先兆。像心肌梗死可以有牙痛、小手指痛、胸闷等症状。通过了解手少阴心经在我们身体的分布走行不难发现,牙、小手指、胸口它都悉数经过!所以说经络是我们认识疾病的一扇大门,是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下面介绍与心有关的三条经络。

手少阴心经

心经,起于心中,走出后属心系,向下穿过膈肌,络小肠。

分支:从心系分出,夹食道上行,连于目系。

直行者:从心系出来,退回上行经过肺,向下浅出腋下(极泉穴),沿上肢内侧后缘,过肘中,经掌后锐骨端,进入掌中,沿小指桡侧,出小指桡侧端(少冲穴),交于手太阳小肠经。

以上的话,对于没有一定中医基础的人确实不太好理解,但大家可以把经脉想象成一条条身体中的高速公路,为我们的身体运送着各种物质和生理信息。心经的走行用白话来理解:手少阴心经是从心出发,绕过心后面与心相连的组织,并向腋窝行进,并从腋窝到小手指连线方向,走有肘窝的那一面,向小手指前进。分支也是从心出来沿食道向上,绕过嘴,向上走到眼球后面。

本经腧穴主治心、胸、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心悸、癫狂、肩臂疼痛、胁肋疼痛等。

记得那是许多年以前的事了。我晚上出急诊,一个70多岁的患者来看病,说是牙痛,我问他最近吃饭怎么样,他说不太好!我凭着经验一听就知道没这样简单!叫他去做个心电图,老人比较倔,就认为是牙痛,为什么叫我去做心电图?我解释了老半天,最后说:如果您老没有事,钱我出!老人才肯去,结果就是心梗!多悬啊!所以这里要告诉5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如果您出现上腹部疼痛,或牙痛、咽喉痛、关节痛等症状,平时心脏无论好与不好都要做心电图。有时医生是好意,可一些患者以为一个牙痛、胃痛没什么,甚至怀疑医生是要多开检查。大家仔细想想,如果不是心梗,一个门诊心电图20元左右,如果是心梗,可能是全部生命!全部家产!全部健康!

手太阳小肠经

心与小肠相表里,小肠经起于小指外侧端(少泽穴),沿手背、上肢外侧后缘,过肘部,到肩关节后面,绕肩胛部,交肩上(大椎穴),前行入缺盆,深入体腔,络心,沿食道,穿过膈肌,到达胃部,下行,属小肠。

其中一支分支从缺盆出来,沿颈部上行到面颊,至目外眦后,退行进入耳中(听宫穴)。另一支分支从面颊部分出,向上行于眼下,至目内眦(睛明穴),交于足太阳膀胱经。

缺盆:在身体的锁骨上窝中央。

膈肌:膈,为向上膨隆呈穹隆形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说白了就是一块分开胸腔和腹腔的隔板。还可以起到风箱或老百姓说的风匣子的作用——帮助我们呼吸!

目外眦就是外眼角,目内眦那就是内眼角了。

本经腧穴主治头、项、耳、目、咽喉病、热病、神经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少腹痛、腰脊痛引睾丸、耳聋、目黄、颊肿、咽喉肿痛、肩臂外侧后缘痛等。

手厥阴心包经

心包是心的外围,心包经,起于胸中,出属心包络,向下穿过膈肌,依次络于上、中、下三焦。

其中一支分支从胸中分出,沿胸浅出胁部当腋下三寸处(天池穴),向上至腋窝下,沿上肢内侧中线入肘,过腕部,入掌中(劳宫穴),沿中指桡侧,出中指桡侧端(中冲穴)。另一支分支从掌中分出,沿无名指出其尺侧端(关冲穴)。交于手少阳三焦经。

再说明一下桡侧和尺侧,小手指的一侧是尺侧,大拇指那一侧是桡侧。本经腧穴主治心、胸、胃、神志病以及经脉循行部位的其他病证,如心痛、胸闷、心悸、心烦、癫狂、腋肿、肘臂挛急等证。

手厥阴心包经和手少阳三焦经,手少阴心经和手太阳小肠经是两对表里经。每一对都像一对龙凤胎,两条经脉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

平时我们可以敲敲心经、心包经养养心,让“心”更健康。根据经络的走行来敲打,用力适中,感觉好为原则。睡眠不好、心里难受、心烦、胸闷气短、心前区不适等都可以敲敲心经、心包经。7.心主血脉——水到万物生,血畅百病消

心主血脉包括主脉和主血两个方面。脉,即血脉,又称经脉,为血之府,即血液的居所。脉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全身的血液,都在脉中运行,依赖心脏的搏动而输送到全身,川流不息,循环无端,发挥其濡养作用。脉道的通利与否,直接影响到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脏的正常搏动,中医理论认为是依赖心气。心气充沛,才能维持心力、心率和心律,血液才能在脉中正常运行,而见面色红润,脉象和缓有力。血液的正常运行,也有赖血液本身的充盈;如血液衰少,脉络空虚,同样会直接影响心脏的正常搏动。所以血液的正常运行,必须以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为前提。如心气不足、血液亏虚、脉道不利,势必形成血流不畅,而见面色苍白,脉细弱无力,甚则发生气滞血瘀,而见面色灰暗,唇舌青紫,心前区憋闷、刺痛等。

我们平时可以通过运动、敲打经脉、按压经脉循行部位穴位来通血脉,调理身体,也可以服用活血化瘀药物,像三七、丹参等以通血脉,从而少得病或不得病。中医的刮痧、温灸等方法都有通血脉、畅气血的作用,可以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8.脉与生脉治病——脉充则荣,脉枯则死

心脏有规律地跳动,与心脏相通的脉管亦随之产生有规律的搏动,称之为“脉搏”。在人体的某些部位,可以直接触及脉搏的跳动,例如在颈侧部(人迎脉)、腕部(寸口脉)、足背部(趺阳脉)均可触及脉跳。中医通过触摸这些部位脉搏的跳动,来了解全身气血的盛衰,作为临床诊断疾病的依据,称之为“诊脉”。心脏的搏动,还可以在左乳下触及,中医将此部位称之为“虚里”。触摸虚里跳动,有助于对心脏疾病的诊断。虚里,男性在左乳头下或左或右0.5cm,女性在左乳下或左或右0.5cm处寻找。

临床上,虚里动甚(其跳得快可以感觉得到)常出现于高热、喘咳、心悸、肢体水肿等病,为危、急、重证的表现,诊察虚里可以判断人的生死。具体分析,虚里动甚,如症见高热、喘咳、心悸、呼吸急促、鼻翼扇动,为邪热壅肺,心气被耗,心力亢奋,说明人的正气强盛,自身抵抗力很强。如高热、腹胀、便秘、谵妄,前胸呼吸起伏很大,又虚里动甚的,中医认为是阳明火炽、邪扰心舍致心气外逸,说明人身体比较虚弱了。正常人是感觉不到自己心跳的,也看不到虚里脉动甚的。

如血虚或心神过劳,天天吃不好睡不香,天天总是琢磨事,导致心悸、惊惕不安,心前区虚里动甚,则为血虚心失所养,心气不敛,治疗当重在补血养心了。如虚里动甚见面色白、身体冰冷、口唇手指青紫、冷汗淋漓、气短息促、脉疾数而散乱,或伴心痛,则为心阳暴脱、心气欲绝之险证,人这时就很危险了!

我突然想起一个方剂——生脉散(饮),现在很多人用它作为升压药,治疗或辅助治疗像上面提到的心阳暴脱、心气欲绝之险证。我见过一位身体从小就不好的大爷,70年了,每次流感,从没落下他。一到冬天每天咳嗽,心脏也不好,冠心病、心绞痛,半夜憋醒还一身汗,经朋友推荐来看中医。中医有“内科不治咳,外科不治癣”之说,马三立不就有个相声叫《偏方》,说有个人咳嗽好多年了,江湖郎中给一个偏方就是叫人家回去等死!再说这位老爷子,三剂生脉散下去,不咳了,心绞痛也不发作了。老爷子高兴极了!我告诉老爷子,药可以不吃了,但降压药要吃、饭要吃好,再打打太极拳。三个月下来老爷子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自己都说现在是返老还童了。回过头来看看生脉散,就三味药:人参、麦门冬、五味子。人参是甘温的,在方中可以泻心火益元气;麦门冬苦寒,可以滋润肺金、滋肾水之源;五味子酸温泻心火、补肺金。简单地说这个方好比把我们的血管看成一个水管,人参是水管中的压力,麦门冬是水管的放水闸门,五味子是水管的闭水闸门。如果气虚时这方起到的作用是把水管闭紧些,气太过了放水闸门就打开些,起到双向调节的作用。

身体虚弱的人可以常服用生脉散,可把上述三味药泡水当茶服用。对防病治病有一定作用,还可以预防感冒,大家不妨试试。9.心主神志——神清气爽,以养心

心藏神,又称心主神明,或心主神志,是指心具有主宰脏腑组织和主管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神是生命力的体现,其具体表现为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神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神是指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如人的形象、表情、眼神、语言、动作等,它们反映人体生命活动的情况,是对人体生命活动的高度概括。《黄帝内经》所说的“得神者昌,失神者亡”就是指的这种广义的神。狭义的神,是指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

心主神志,即指狭义的神。如果心主神明的生理功能正常,则意识清楚,思维敏捷,情志正常,精神饱满。反之,如心藏神之功能异常,则可出现精神思维活动障碍,如失眠、多梦、健忘、精神不振,甚则癫狂和意识模糊,不省人事等。心神志疾病发作初期,不影响正常生活,多隐藏于内心深处,平时外人不易察觉,只是会在空余之时感叹,或开心,或郁闷;严重时,茶饭不思,食寝不安。人的精神精力充沛,心情舒畅,也有利于心脏功能的发挥,起到养心的作用。10.任物者谓之心——思虑伤心,万病之源

现代生理学认为,人的精神思维活动,是大脑的功能,即大脑对客观外界事物的反映。但中医学认为“心主神志”。《黄帝内经》中说:“任物者谓之心。”也就是说,负责反映客观事物这种功能活动的是心脏。这一认识,几千年来被人们广泛接受,所以才有心情、心意、心思、心愿等词语。平常生活中经常遇到,两个人有矛盾或两个人有事情需要谈谈,就说我们谈谈“心”吧,不可能说谈谈“脑”吧。而心所营运的血液,又是神志活动的物质基础。《黄帝内经》中说:“心藏脉,脉舍神。”脉,就是血脉。可见心主神志的功能,与它营运血液的作用是分不开的,心所主管的血脉充盈,则神志清晰,思考敏捷,精神旺盛。心主神志的功能与心主阳气、心主血脉的功能密不可分。心脏具有充分的阳气,才能营运血脉;有足够的血脉,才能蕴蓄阳气,安神定志;只有具备宁静的神志,才能较好地支配阳气和血脉的正常生理功能。

心是想事情的。在百年前人们多是这样认为的,因为近代医学的发展,现在人们认为大脑是想事情的。随着科学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心也有决定思想的能力。因为科学技术的全面发展,人类可以做心脏移植手术,在美国有人对心脏移植成功的人做了病后随访意外发现,每一位心脏移植成功者都性情大变,都变成与心脏捐献者一般不二的性格了。在法国发现一位大脑实质如纸一样薄的人,大脑都是被脑脊液填充,如同我们常说的“这人没大脑”。可这个人智商基本正常,已经娶妻生子,并且是当地政府的公务员。这是一个奇迹,也提示我们,对心的功能我们要重新认识。

美国卫生组织调查显示,有5〇%的冠心病是情绪引起的。我们常说“气大伤身”,其实伤的是心!重者心脏病发作,轻者闹心、郁闷,日积月累,最后大多数患者都有心脏不同程度的受累,所以,心病是万病之源。我们经常看到周围有生气“气死的”,有高兴“笑死的”,都是心出了问题。影响生命的因素第二章脏和谐,延年益寿一、心与肺——由杀菌空调所想到的

心与肺的关系,就是气和血的关系。主要是心主血和肺主气,心主行血和肺主呼吸之间的关系。“诸血者,皆属于心”“诸气者,皆属于肺”,心主血和肺主气的关系,实际上是气和血相互依存、相互为用的关系。

肺主宣发肃降和朝百脉,能促进心行血的作用,因此是血液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符合“气为血之帅”的一般规律。反之,只有正常的血液循环,方能维持肺呼吸功能的正常进行,故又有“血为气之母”之说。但是,连接心和肺两者之间的中心环节,主要是积于胸中的“宗气”。由于宗气具有贯心脉和司呼吸的生理功能,从而强化了血液循环与呼吸之间的协调平衡。无论是肺气虚或肺失宣肃,均可影响心的行血功能,而导致血液的运行失常、涩迟,而出现胸闷、心率改变,甚则唇青、舌紫等血瘀之病理表现。反之,若心气不足、心阳不振、瘀阻心脉等导致血行异常时,也会影响肺的宣发和肃降,从而出现咳嗽、气促等肺气上逆的病理现象。这即是心肺之间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心与肺联合起来组成了一个有杀菌净化功能的空调。心脏推动血液流经身体各部分,将组织细胞产生的二氧化碳等废物带走,血液流经肺部时,发生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血液由含氧较少的静脉血变成了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如果这个净化器出了问题,许多疾病乘虚而入,小到一个感冒,大的可就不敢想了!

上面我们谈过生脉散,现在来说说泻白散。泻白就是泻肺,五行中白为肺。这方有四味药,地骨皮、桑白皮、甘草和粳米。桑白皮质清而味辛,清以润燥,辛以泻肺;地骨皮质清而性寒,清以去实,寒以胜热;粳米、甘草可养阴和中、护肺胃之气,使肺清气肃而喘嗽可平。地骨皮、桑白皮好像是空调净化器的洗涤剂,清泻肺中的灰尘和异物,甘草可以起到润滑的作用,不叫其在清洗空调净化器的过程中损伤到空调。我曾遇到一位患者,总是咳嗽、气喘,心中憋闷,胸中像有块大石头压着,并有肢体浮肿。在切脉后见脉细数,舌红苔黄,这是与他的病很不相符的舌脉表现。中医看病不是光看其表面,而是要以内见外,排除假象。这位患者是虚实夹杂,用泻白散泻肺实而又补其虚,标本兼治,攻守平衡。7天下来只花1〇多元钱药钱,困扰患者的病痛好了大半。不是我有什么过人之处,而是中医的博大精深,把人看成是个小宇宙,从整体上观察和治疗疾病。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全面调整,整体治疗,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二、心与脾——你的发动机加油了吗

心主血,脾统血,脾又为气血生化之源,故心与脾的关系至为密切。脾的运化功能正常,则化生血液的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脾气健旺,脾的统血功能正常,则血行脉中,而不逸出于脉外。因此,心与脾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血液的生成和运行方面。在病理上,心脾两脏亦常互为影响,如思虑过度,不仅暗耗心血,且可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若脾气虚弱,运化失职,则气血生化无源,则可导致血虚而心无所主;若脾不统血而致血液妄行,也会造成心血不足。以上种种,均可形成以心悸、失眠、多梦、腹胀、食少、体倦、面色无华等为主要见症的“心脾两虚”之病理变化。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有这样的体会:如果有一件很不顺心的事叫自己很烦心又不知所措,比如像自己的包丢了,里面有钱、有证件、又有很重要的资料等东西,我们常常会因此吃不下饭,吃下的东西没滋没味,这样短时间还可以,长时间这样五脏六腑可就受不了了。这就像一家企业因为开工不足,企业利润少了,工人的工资也就少了。长此以往,工人便没了干劲,谁都没心情干活了,最后企业只能破产关门。人体这个大工厂要破产了,那生命就到了尽头。

各国学者研究都发现,在普通人群中功能性胃肠病的发生率达23.5%~74%。所谓功能性胃肠病,是指具有腹胀、腹痛、腹泻及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但缺乏器质性疾病(如胃炎、肠炎等)或能解释病症证据的一组疾病。患者常规药物治疗无效,频繁就诊。在胃肠门诊的功能性胃肠病患者中,42%~61%存在心理障碍,常表现为焦虑障碍、抑郁障碍和躯体形式障碍等,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对于这类胃肠病患者的治疗,病情较轻者,应立足于调整患者心态,改变生活方式,必要时加用调节胃肠道动力和感觉的药物,而心理方面以认知疗法为主。对重度患者,一方面需积极调整胃肠运动和感觉功能,同时需选择心理认知、行为治疗以及放松、催眠、生物反馈治疗等,必要时加用抗焦虑或抗抑郁药物。

心行血,以养脾。若思虑过度,耗伤心血,血虚无以滋养于脾,影响脾之健运,又会导致脾虚气弱,健运失司,从而导致既有心血不足之症,又有脾气虚衰之状。可以出现食少、腹胀,心血不足而心悸,心神失养而失眠、多梦,以及全身气血双虚而眩晕、面色不华、体倦等症状。所以很多心血管病人脾胃功能多是不好的,而当心脾功能失常时,则又会出现血行方面的病理改变,这是我们应该在生活中特别注意的问题。“得谷则昌,失谷则亡。”有许多心脏病人表现脾胃的症状,有胃痛、腹痛的人也要注意心脏的变化了。三、心与肝——不要让你的部下茫然

心行血,肝藏血。人体的血液,化生于脾,贮藏于肝,通过心的作用运行全身。心之行血功能正常,则血运正常,肝有所藏。若肝不藏血,则心无所主,血液的运行必致失常。正是由于心和肝在血行方面密切相关,故在临床上“心肝血虚”亦常常同时出现。

中医认为,神魂意识责心肝。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人的精神、意识和思维活动,虽由心所主,但与肝的疏泄功能亦密切相关。“肝藏魂”主气机。由于情志所伤,肝郁日久,多化火伤阴,因而导致心肝阴虚、心肝火旺,常相互影响或同时并见,且伴有神志精神的改变。

打个比喻,心就像领导,肝脏就像社区干部。社区干部把“心”这个“领导”的精神传达给身体这个“群众”。如果领导有病了,不能工作、无法安排下属的工作或做出了错误的决定,会使社区干部茫然,无法向群众传达领导的正确思想和意图,无法带领群众更好地工作,造成群众的不满和心情的抑郁。如果社区干部不能履行其职责,就不能向领导反馈正确的信息,领导也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产生不良的影响。

我有一位老患者,因治好了他的病,所以很信任我。他的孙女有痛经,找我帮她调调。女孩是那种完美主义者,平时做什么事都比较认真,因为这个也没少与他人发生争执。另外,女孩平素喜欢吃肉,但消化又不是很好。女孩是那种挺漂亮的姑娘,脸上长了不少小痘痘,嘴周围尤甚,可见她心火不小。在略加思索后我下了一剂痛泻要方,四味药:炒白术、白芍、陈皮、防风。半个月后,女孩月经来潮,痛经症状消失了,脸上的痘痘也明显减少了。有人就要说了,痛泻要方不是治腹痛、大便泄泻的吗?没错,但别忘了这方的功用是泻肝实脾!爱生气,泻其肝,脾胃不好实其脾,肝气不亢,心火自灭,她能不好吗?

中医还认为肝主藏魂,心主神志,睡眠不好或做恶梦、半夜喊叫等与心肝有关。平时在治疗有睡眠问题的患者时,我常常加养肝血补心血的药物,疗效亦十分显著。我们能说心、肝、脾之间的关系不密切吗?四、心与肾——水开了!记得要拿下来

心在五行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从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来说,位于下者,以上升为顺;位于上者,以下降为和。《素问·六微旨大论》说的“升已而降,降者为天;降已而升,升者为地;天气下降,气流于地;地气上升,气腾于天”,即是从宇宙的范围来说明阴阳、水火的升降。所以,中医理论认为,心火必须下降于肾,肾水必须上济于心,这样,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才能协调,而称为“心肾相交”,也即“水火既济”。反之,若心火不能下降于肾而上亢,肾水不能上济于心而下泄,那么,心肾之间的生理功能就会失去协调,而出现一系列的病理表现,即称为“心肾不交”,也就是“火水未济”。例如:在临床上出现的以失眠为主症的心悸、怔忡、心烦、腰膝酸软,或见男子梦遗、女子梦交等症,多属“心肾不交”。

此外,由于心肾的阴阳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在心或肾发生病变时,亦能相互影响。例如:肾的阳虚水泛,能上凌于心,而见水肿、惊悸等“水气凌心”之证候;心的阴虚,亦能下及肾阴,而致阴虚火旺之证。

根据五行理论,心为火、肾为水,我们的身体就像水壶,肾阴就像水壶中的水,心火就像烧水的火。心这团火大了就会把水烧干,也容易把壶烧坏了;火小了,水又烧不开,壶也会被小火熏黑、氧化。水要多了,既容易溢出,又不容易烧开;水少了就容易被烧干。这就是我们中医常说的一种病态:“肾水无以上济于心火,心火无以下滋肾水。”

西医研究也发现心血管疾病与肾脏功能好坏有很大的关系。如高血压会使肾动脉硬化,人的动脉好像塑料胶管,在长时间高压下使用对其就是一种破坏!时间一长就硬化了,没有弹性了,变硬了。另外,在高压下血管因为没有弹性,血管没有缓冲的余地,其阻力就变大了。心脏要是想和以前一样把血液输送到肾脏就要用更大的压力,血管在高压下会越来越硬,心脏要用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五、心与脑——我们是战友

从组织联系上看,手少阴心经“其支者,从心系上夹咽,系目系”,手少阴心之别络“名曰通里,去腕一寸半,别而上行,循经入心中,系舌本,属目系”。目系是指我们眼球后的组织,眼球后不就是我们的大脑吗?故脑与心之间是有直接的经脉联系的。所以古人说“从心至囟,丝丝相贯”,囟的本义是指连合胎儿或新生儿颅顶盖各骨间的膜质部,可以理解为我们的脑顶,并且还有“思则心气上通于囟”的说法。

在生理上,脑为髓海主元神,心主血脉而藏神。而髓、血可以互相转化,脑中元神主宰心神,故二者存在着密切的生理关系。脑髓需心血的不断充养,方能髓海足而元神旺,而心神对心本体感知的神明活动则需脑中元神的统御。心脑都主精神思维活动。

在病理上,若心血不足,则不能充养于脑,“上气不足”,髓海失养而见头晕、神疲、思维迟钝、记忆力差等症,故从心论治,养心血常可收效。若脑神失常,则不能正常统御心神,而见心本体感觉异常之病。如邪热上扰,脑神错乱,可见心烦以致狂妄。此类病症,则又当兼从心脑而治,方获良效。

脑髓需心血的不断充养,脑髓足而心神旺,心与大脑是相互配合、相互照顾,是为了同一个目标,并肩作战的战友。如果两者相互猜疑、互不配合、相互拆台,到最后只能落得思维迟钝、记忆力差、脑神错乱、心烦以致癫狂了。

大多数脑血栓后遗症患者会出现肢体不利或身体感觉上的障碍,而我有一位患者,他在脑血栓后却仅是鼻子闻不到气味。看了很多西医都不见好,西医大夫告诉他还是看看中医吧!中医对这种怪病可能有奇招,所以就把这位同志推荐给我。鼻子嗅气不灵,是神志不明,气血不畅而起,治以醒神,通脉,行气血,则鼻窍自通也。就一味药——羚羊角丝!此药有清热醒神的作用,但现在很少有人知道它还有通窍这个作用。其实很好理解,鼻子嗅觉不通是某个地方堵了。用清热醒神的药物使气血通畅,心脏的血液可以滋养鼻子了,有“营养”和“能量”之后,鼻子自然也就开始工作了。六、心与小肠——表里相通,肠好心好1.导赤散:泻心火以保心

心的经脉属心而络小肠,小肠的经脉属小肠而络心,二者通过经脉的相互络属而构成了表里关系。表现在病理方面,如心有火热,可向下移于小肠,引起尿少、尿热赤、尿痛等症。反之,如小肠有热,亦可循经上炎于心,可见心烦、舌赤、口舌生疮等症。

想起一个很有感触的病案,有一位年轻的女性情绪很低落,并且总是感到心口处憋闷,西医检查一切都正常。来到我这里,按中医的规矩是一问寒热、二问便。她说自己是一个白领,天天在办公室对着电脑,也不运动,还时常在感到自己“胖”了的时候,减一下肥。检查她的心脏没什么问题,我给她开了个导赤散和麻仁润肠丸,就吃三天。并叮嘱她以后多喝水,上下班多走走,粗细粮搭配着吃,再吃些水果。并且以后千万不要再减肥了!后来病果真就好了!

其实道理很简单,这位女士平时工作压力大,郁久化火,我们以导赤散泻其心经之火,辅以麻仁润肠丸滋润肠道。便通、心经通,而火消、心舒,自然心口处就不憋闷了。但这是一时之法,她的生活习惯没有改变是无法治愈的。多喝水,便有水分就不干,肠有水分就不涩,也就通了。多运动、多吃些粗粮道理也是这样。所以大便通了,心也就好了!这好比是一个下水道,下水管堵了,能不向上反味吗?还有不让她减肥就是叫她的胃肠别学会偷懒。胃肠总是在开工不足的情况下工作,胃肠机能就会下降,最后可以发展到厌食症,有许多明星都是因为减肥得了厌食症而死!现在临床见到的很多年轻女孩因为减肥,最后闭经而终身无法生育!多可怜啊!所以饭一定要好好吃!

另外,减肥药对心脏特别不利,我遇到十几例病人都是因为吃减肥药造成心脏早搏,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其中有一位36岁的女病人,服减肥药一星期,心脏不适,时有恶心,每天有晕倒情况,后背痛等。检查发现有Ⅲ度房室传导阻滞。多么危险啊!我嘱咐她立即停用减肥药,服中药麻黄附子细辛汤六剂,一周后明显好转。

我们做过实验,把动物的小肠结扎,心脏就有明显的缺血表现。平时我们可以按揉腹部,晨起一次,睡前一次,每次顺时针按揉30次,有助于防治心脏病。2.便通全身气血通,养心重视通便

便秘的发生有多种原因,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人的情绪。长期精神紧张不安,忧郁焦虑,沮丧恐惧等,都能通过神经系统影响胃肠道的运动和分泌功能,引起胃肠动力性疾病和功能紊乱,如肠道激惹综合征就是常见的一种,过去称之为“过敏性肠炎”。便秘是一种看似很小,但危害很大的病症。简单地说垃圾和毒素长期排不出来,就会再次被机体吸收。这是一种慢性中毒!很多便秘的人都怕上洗手间,在这种暗示下很难有所“作为”。所以上洗手间要有快乐的心情,想着:我现在是排毒。

要是出现较长时间的便秘,首先要建立战胜便秘的信心!之后我们每天定时去排便,没有便感也要去!就是要建立一个条件反射,使自己一到这个时间就想去洗手间。这样一到这个时候自然就不会痛苦了。不要小瞧便秘,我在临床中常常看到因为小小的便秘失去生命的例子。心血管疾病的人最怕便秘,我有三位因为心肌梗死住院的病人,本来抢救过来了,由于便秘,大便时用力过度,腹腔压力增大,心脏负担加重当场就死亡了,这是我们的教训啊!预防便秘以养心

①清早喝水:早上起床后,喝下2杯冷开水(约500毫升)。此时,喝下的水分80%被小肠吸收,10%被大肠吸收,能有效促进排便。不爱喝清水的人,也可以尝试喝牛奶、果汁等口感好的饮料。另外,冷水更能刺激肠道,因此也更有助于排便。

②每天摄取食物纤维:不溶性的食物纤维,有很强的吸水作用,吸收大肠内的废弃物、水分和致癌物质,像海绵一样膨胀,促进软便的形成。少吃精白米和精白面粉,多食用糙米和胚芽精米,以及玉米、小米、大麦、小麦皮(米糠)和麦粉(黑面包的材料)等杂粮。此外,根菜类和海藻类中食物纤维较多,如牛蒡、胡萝卜、四季豆、红豆、豌豆、薯类和裙带菜等,这类食物既可供给人体丰富的维生素C,又能提供足够的食物残渣,刺激肠壁,促使肠蠕动加快,使粪便易于排出体外。

③必要时还可用些能产生气体的食物:如洋葱、黄豆、萝卜等来刺激肠道蠕动。如果由于进食过少形成少量大便,不足以形成对直肠黏膜的机械性刺激,则需鼓励患者多参加文体活动和体力劳动,以提高食欲,增加进食量。

④体重正常,血脂也不高的便秘患者,可多吃含油脂食物:血脂不高的人,可在烹调时多加点植物油。或者吃些黑芝麻、核桃仁等富含油脂的坚果。此外,蜂蜜、决明子也有润肠通便的作用。辣椒、浓茶、酒类等刺激性食品不利于大便的通下,不宜食用。

⑤吃苹果:实验证明,苹果的果胶能增加肠内的乳酸菌,因此能够清洁肠道。苹果中含有俗称为“果胶”的水溶性纤维,这种物质有很强的持水能力,能吸收相当于纤维本身重量30倍的水分。果胶大多聚集在皮内,以及果肉和皮相连的部分。因此便秘时,不妨吃不削皮的苹果。

治疗便秘以保心

平时有便秘的毛病,要注意保持大便的通畅,大便通畅能起到保护心脏的作用。不妨试试下列食物。

①麻油拌菠菜:新鲜菠菜250克,食盐、麻油少许。将菠菜洗净,待锅中水煮沸,放入食盐,再把菠菜放入沸水中烫约3分钟取出,加入麻油拌匀即成。常食有效。

②芝麻粥:黑芝麻适量,粳米100克。将黑芝麻淘洗干净,晾干炒熟研碎,每次取30克,与粳米100克同煮成粥即成。常食有效。

③北杏炖雪梨:北杏10克,雪梨1个,白砂糖30~50克。将材料同放碗中,加适量清水,隔水蒸熟(1小时)即成。喝汤吃梨,常食有效。

④无花果蜜糖粥:大米50克,无花果30克。将大米洗净,放入锅中,加水适量,待粥沸后放入无花果即成。喝粥时调入蜂蜜。常食有效。

另外,还可以通过简单的按摩手法治疗便秘。

①腹部按摩法:对于习惯性便秘,除上述食疗方法外,最好配以每天早晚各按摩腹部一次。方法是:以脐周为中心,双手以适当的力度,顺时针由内到外环绕脐部按摩30次,注意用力不要过猛,以防肠扭转。此法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对治疗便秘有很大帮助。

②穴位按摩法:对排便不爽者,可按摩气海穴(脐下1.5寸处)、关元穴(脐下3寸处),便意产生很快。

便秘,不仅会引起排泄时的生理痛苦,还会直接危害到身体健康,是诱发心肌梗死、脑出血的重要因素之一。改变生活和饮食习惯,才是预防和治疗便秘的根本解决之道。第三章病察颜观色早发现一、注意您的心变化——知人、知面、要知心

据资料统计,约有70%的冠心病患者就医时并无症状,甚至有30%的病人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居然不曾有任何明显症状。但实际上病人不是真正的“无痛”,而是他们忽视了与心血管疾病有关的症状!生活中出现下列情况时,建议您做一次心脏检查,以便早期发现心脏病,从而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

①时有心悸、疲劳、气急等不适,活动后尤甚,上二楼或走路就喘、气短、憋气等;劳累或紧张时,突然出现胸骨后疼痛或胸闷压迫感。

②左胸部疼痛伴有出汗,或疼痛放射到肩、手臂及颈部,有的人可能有牙痛,胃痛,后背部痛,腹痛等;出现脉搏过速、过慢、短促或不规则。

③熟睡或做恶梦过程中突然惊醒,感到心悸、胸闷、呼吸不畅,需要坐起来一会儿才好转。

④性生活时感到呼吸困难,胸闷或胸痛,或心悸等。

⑤饱餐、寒冷、吸烟、看情节紧张的电影或电视时,感到心悸、胸闷或胸痛。

⑥在公共场所中,容易感到胸闷、呼吸不畅;上楼时比以前或比别人容易出现心悸和气急。

⑦突然出现一阵心悸、头晕、眼前发黑,有要跌倒的感觉,或有突然晕厥的情况。

⑧儿童的活动能力比同龄差,活动时感觉心悸、气急、乏力、口唇青紫,或手足发青,可能是小儿先天性心脏病。

⑨感冒后轻微劳动即感到心悸、疲乏,或走路稍快就觉气急;突然胸部不适而昏倒在地上,或有马上要“死去”的感觉。

⑩晚间睡觉枕头低时感到呼吸困难,需要高枕而睡。

⑪手指或足趾末端出现肥大、变形;脸、口唇和指甲出现青紫、暗红等异常颜色;左肩痛长期不愈或肩后背疼痛。

⑫静息时自觉心跳有异常声音,或手掌触前胸壁心脏部位时有震颤感。

⑬妊娠期出现心悸、胸痛、头晕、气急、浮肿。

出现上述情况之一,要及时去医院做详细检查,避免突发心脏病事件。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是没有问题的。千万不可大意,一旦造成生命危险,是无法弥补的。曾遇到一位50岁的男子找我看病,说他最近胸闷憋气,时有心前区不适。我当时让他做个心电图,备些心脏药物,他说没有事。由于工作忙,也不看病,也不休息。有一天工作忙完了,又打麻将又喝酒,早晨就猝死在家里,让人扼腕叹息。二、心病察颜观体能发现

心脏疾病的预防与治疗关键是“早”。那么如何在早期发现心脏病呢?察颜观体是十分简单而有效的办法之一。心脏病除常见的心悸、心前区疼痛等大家都知道的症状外,常常还有一些体表征兆。注意观察这些先兆症状,就能早发现,早治疗。

呼吸:进行轻微活动后,或者处于安静状态时,出现呼吸短促现象,但不伴咳嗽、咳痰。这种情况很可能是左心功能不全的表现。

皮肤:慢性心力衰竭、晚期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皮肤可呈深褐色或暗紫色,这与机体组织长期缺氧、肾上腺皮质功能下降有关。皮肤黏膜和肢端呈青紫色,说明心脏缺氧,血液中的还原血红蛋白增多。

脸色:脸色灰白而发紫,表情淡漠,是心脏病晚期的病危面容。脸色呈暗红色,是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的特征。面部呈苍白色,则有可能是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征象。

鼻子:如果鼻子硬邦邦的,这表明心脏脂肪累积太多。红鼻子也常预示心脏有病。

耳朵:心脏病人在早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耳鸣症状,这是因为内耳的微细血管动力异常。如果耳垂出现一条连贯的皱褶,很有可能是冠状动脉硬化所致。

头颈:如果由锁骨上延伸到耳垂方向凸起一条青筋,如小指粗,很可能是右心功能不全。

肩膀:虽然不是阴天,左肩、左手臂内侧却有阵阵酸痛,这有可能是冠心病。

手脚:手指末端或脚趾端明显粗大,并且甲面凸起如鼓槌状,常见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或先天性青紫型心脏病。

下肢:中老年人下肢水肿,往往是心脏功能不全导致静脉血回流受阻的表现。三、冠心病十大蛛丝马迹

冠心病可防可治,不必害怕。要密切关注自己身体的微小变化,及时发现,及时就医。

疼痛

在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也有很多时候会出现异位疼痛,这是冠心病症状的重要表现形式,因其疼痛部位远离心脏常被忽视。这类疼痛可出现在咽喉、手指、牙床、左前臂、颈项部、腹背部,甚至会放射到下肢,乍看是和心脏病不相干,实则可能是冠心病的相关症状。这类疼痛虽然部位各异,但诱因明显呈阵发性,服用硝酸甘油能缓解。对这类疼痛,中老年人不可只注意疼痛部位,而忽视作必要的专科检查,这是很危险的。心绞痛放射部位

呼吸困难

饱餐、寒冷或看惊险片时出现胸痛、心悸;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如果出现呼吸困难,影响睡眠,不能平卧,咳嗽,甚则咯粉红色泡沫样痰,提示是急性左心衰竭,应当立即就医),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有些冠心病患者尤其是老年患者,除了常见的症状外,还会在平时出现呼吸急促、呼吸拉长或呼吸困难。在静坐几分钟后,呼吸可恢复正常,但当患者重新开始走动时,喘息又立刻出现。

阳痿

性生活用力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美国医学研究者发现,阳痿可能是心脏病的早期信号之一。心脏病患者中阳痿发生率比健康人高,其中完全阳痿发生率就达21%,男性如发生一两次阳痿问题时,应到医院检查一下心脏功能,以早期发现和治疗可能存在的心脏病。

噪声、耳鸣

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美国一位学者,曾用老鼠进行观察研究发现,当用一些有害条件(高脂饮食、长期噪音等)刺激老鼠时,其耳蜗中出现的缺血性病理变化要比心肌改变早得多。临床实践也证明,一些中老年冠心病患者在发病前会出现进行性加重的耳鸣。可见,出现耳鸣常常预示着冠心病的发生。

腹痛与胃部不适

不典型心绞痛常表现为上腹痛,容易误诊为胆绞痛、胰腺炎、胃肠病,按此类病久治不愈时应当看心内科医生以及早确诊。但与一般的胃病不同的是,冠心病引起的胃部不适是一种憋闷、胀满的感觉,有时还可伴有钝痛、灼热及恶心、呕吐、打嗝。在大便后可能会有所缓解,但多不会完全消失。

不明原因疲乏

既往身体健康,最近体力或脑力劳动后感觉疲惫不堪,胸部发闷,提示心功能不全,可能是由冠心病引起。临床研究表明,疲乏是心肌缺血的又一表现形式。患者多表现为无任何原因可解释的疲倦、精力不足,在活动后甚至连伸直身体的力量都没有。

心口发热

如进餐后或劳累后心口发热频繁出现,多提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需及时看心内科医生。

异样感觉

很多心梗幸存者都曾感到,在发作前的几个小时、几天甚至几个星期,身体就有异样的感觉,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分散、精神恍惚、梦中惊醒等。中老年人如果出现以上症状,应高度警惕患有冠心病的可能,必须及时去医院检查,以便及早采取防治措施。

角膜老年环

一些老年人的眼球角膜(俗称黑眼珠)靠近巩膜(俗称白眼球)的边缘部分有一圈灰白色或白色的混浊环,宽约1至2毫米,医学称为角膜老年环,简称老年环。近年来研究发现,老年环是老年人动脉硬化的信号,可作为临床诊断动脉硬化的体征之一。老年环的有无及其程度轻重往往与动脉硬化的程度有一定的关系。

耳垂皱褶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发现,罹患冠心病的人,耳垂上几乎都有一条皱褶,俗称“冠状沟”。耳垂作为末端部位,是一种既无软骨又无韧带的纤维蜂窝状组织,易受缺血缺氧的影响,产生局部收缩,导致皱褶出现。中老年人如果发现耳垂处有一条条连贯的、有明显皱褶的纹路,同时伴有胸闷、心悸、心前区疼痛等症状时,就应警惕冠心病的可能性,要及时去医院检查。四、高血压的早期常见表现

我的两位朋友都是四十多岁,有高血压自己就是不在意,平时我总劝他们吃降血压的药物,可就是不听,认为自己身体好着呢,没有什么感觉。其中一位在单位是个小领导,平时总是说上句,不听别人劝说,一年后得了脑出血,抢救及时生命保住了,留下半身不遂,上不了班。每次见到我都非常的后悔,说早听我的就不会这样了,世上就是没有卖后悔药的,说什么都晚了。另外一个就更惨了,在洗桑拿浴时,突然昏迷,大面积脑出血,经过三天抢救无效死亡。

高血压的危害如此严重,我们在生活中应该早发现早治疗。下面就说说高血压有哪些早期表现。

午后头痛

从时间上讲,人体的血压有这样一个特点,每天晨起以及上午血压较平稳,一般比下午的血压要低,而午后,人体由于疲劳、脑力活动较多等原因,血压往往比上午要高。因此早期高血压病人,由于上午血压较低,故可不出现症状,而到了下午,随着血压的上升可出现头痛、头昏等一系列症状。如果你在一段时间里,午后经常出现不明原因的头痛,那么就应当及时去医院检测一下血压,以利于早期发现,早期治疗。

头痛、头晕

某些头痛是高血压的早期信号。其特点是有跳动性或搏动样的头痛;疼痛的部位常在脑后部和两侧太阳穴;疼痛的时间以在白天为多,许多病人在早晨起床时常感头痛,洗完脸或吃完早饭后又好一些,当精神疲劳或活动较多及剧烈运动后头痛会加重。有的人会感到头部沉重或有压迫感,或有颈后部拉紧感,有人还可有颈后搏动感。头晕也是高血压症的早期症状,常伴有头重及耳鸣、失眠等症状。

肥胖、打鼾

肥胖、打鼾者要警惕高血压。如出现头昏、头痛、颈部发紧,要考虑是高血压的问题了,应及时测定血压。胖人打鼾提示患高血压、高血脂、心脏病。睡眠打鼾是心脏处于紧张状态的表现,是高血压和心脏病的危险信号。

心悸

高血压病人在初期血压升高时,神经调节失去平衡,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交感神经过度兴奋会引起心率加快、心脏收缩力加强,这时可能会感到心悸。一般认为,高血压早期或轻型高血压,心律失常的发生主要是功能性的。与交感神经兴奋性有关,不必过分紧张(疾病可分为功能性和器质性。功能性是指出现症状,但靠现在的科学技术没能查出病因,查出来了就是器质性的。因科学技术有局限性,所以现在定义为功能性,将来找到原因也就成为器质性的了)。但伴随高血压性心脏病的发展可使心脏结构改变,产生心肌肥厚和心肌缺血,从而改变心肌细胞的电活动而产生心律失常。伴有心律失常的高血压病人属于容易发生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人群,严重室性心律失常可导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脑卒中,可诱发心绞痛甚至猝死,因此高血压病人若自觉心悸发作时应作心电图检查及早诊断,以利于及早治疗。

肢麻

高血压病人可出现手足麻木和僵硬的感觉,也可出现蚁行感,这些现象多数是由于高血压病血管舒缩功能紊乱或动脉硬化等原因引起的肢体局部供血不足所致,即通常人们所讲的“气血不和”。通过控制血压和对症治疗,一般均可逐步缓解和消失。

恶心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