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导读.八年级.上册(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29 21:04:58

点击下载

作者:《国学经典导读》课题组

出版社:陕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国学经典导读.八年级.上册

国学经典导读.八年级.上册试读:

前言

为帮助广大青少年了解和熟悉国学经典,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教育部、国家语委、中央文明办决定从2010年起共同实施“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并由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在学校开展“中华诵·经典诵读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根据通知精神,我们特地组织一批专家编写了本套中小学助学系列丛书——《国学经典导读》。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灿烂的文化,中华国学经典中孕育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经世价值取向,弘扬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精神,宣扬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无私奉献情操,张扬着“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它们都是中华民族文化的宝贵财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中国的国学经典文化底蕴丰厚,蕴藏着丰富的为人处事的经验和做人的道理。例如《论语》中所记载的孔子的许多循循善诱之言,至今仍被世人奉为至理。诵读经典,用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孩子,使他们变得聪慧、守仪,学到许多做人的道理和学习方法,体味国学的魅力。

博大精深的“国学经典”在世界享有盛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仁爱道德风范,不仅成为我们炎黄子孙待人接物、安身立命的价值取向,而且成为联合国处理国际事务争端的一个准则。

弘扬民族优秀文化、传承民族精神是我们的神圣使命,尤其是在当前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大背景下,这项使命在中小学阶段显得更为重要。在新的形势下,坚持“传承国学经典,培育笃学厚德之才”,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载体,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既为贯彻教育部的有关精神,又为让孩子们博古通今、懂事明理,我们编写了此书,真诚地期望广大中小学生朋友能够抓住这一大好时机,诵读经典,并长期坚持下去,为自己的人生奠定一块成功基石——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打开这扇拥有中华古典灿烂文明的大门;让我们带着学习的态度开启这扇启迪炎黄子孙智慧良知的大门;走进这个门槛,我们将深刻感受中华五千年的风霜雨雪,亲眼目睹中华五千年的历史画卷;走进这个门槛,我们将聆听到圣人的谆谆教诲,亲手触摸到先贤哲人的脉搏。我们把历经岁月风沙洗涤与提炼而流传至今的这些文字叫做经典;我们把胸怀大志、谦谨善良并始终身体力行践行道德的人叫做圣贤。让我们一起阅读,与经典同行,与圣贤为友!让我们一起读圣贤书,立君子品,做尚德人!

真诚地希望国学经典教育之花能在孩子们身上绽放,也期望更多的孩子和家长能够领略到国学的魅力……编者2011年1月

第1课 《大学》第一章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

【原文】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治其国:治,动词,作“使……安定”讲,后面的“齐”“修”“正”等词的用法与这里相同,均有“使……”之意。国,奴隶社会中诸侯统治的地方叫“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主宰人的行为的思想。】;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诚其意:诚,形容词活用作动词,作“使……充实”。意,形成“心”的本原。这一句话的意思是:想使主宰人的行为的思想端正,就要充实这个思想的本原,使它专一于善而不自欺。】;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致知:推究知识的极致。格物:探究事物的本原之理。这一句意为扩展自己的知识,使它达到无所不至的程度,目的在于穷究事物发展变化的原理。】。【译文】古代想要使天下的人都明了各种事物发展变化的本原道理,以用来应对万事万物的变化,要先使他的国家安定;要想使国家安定,就要先使他自己的家族有秩序;要使他自己的家族有秩序,就要先提高自身的修养;要提高自身的修养,就要先端正主宰自己行为的思想;要端正主宰自己行为的思想,就先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就先要扩充他的知识。扩展充实知识的终极目的,在于穷究事物发展变化的至理。【师说】

儒家向来推崇由个人思想品德修养扩展到家族、他人、社会、国家的道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是许多儒家士人人生的基本准则,因而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千百年来一直被推崇为儒家的人生理想。他们特别强调个人修养,而且是发自自己本心的个人修养,这在实现“平天下”的宏伟蓝图中有重要的作用。这一段文字从逆向,即“治国—齐家—修身—正心—诚实”,阐释了使天下人“明德”的必由之路。使天下人都能“明德”,以维护儒家认为的正常的社会秩序,这正是孔子和他的追随者们毕生以求的社会理想,在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中也成为统治者所提供的社会主流价值,并在不同的历史年代赋予了它不同的思想内涵。即使在今天,如果我们能赋予它以适应今天社会发展形势的新内涵,仍然能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分为“经”和“传”两个部分。【故事链接】曾国藩修身曾国藩是清朝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他六岁就进私塾读书,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四书五经;14岁时,他就能阅读《周礼》《史记》等书;27岁时,他考中了进士,开始入朝做官。曾国藩并没有因为做官而放弃学习。他利用一切时间,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并把五个字作为自己修身的座右铭。这五个字是:诚、敬、静、谨、恒。他要求自己做人要诚实,对朋友要真诚;他告诉自己要在内心有所畏惧,才能够不存邪念;面对物质享受和金钱利诱,要时时保持内心世界的安宁;说话做事要言行谨慎;实在;生活要有规律,在饮食物欲方面都要有所节制。为了做到这些,他坚持每天写日记,在日记中检查自己的言行,对每天的生活进行反省。他曾在日记中写了这样一件事:一天夜里,他做了一个梦,梦见有人给了自己一笔钱,他非常高兴。梦醒之后,他开始指责自己的名利之心。后来,他去一个朋友家吃饭,在酒席上,看见有人得到一笔意外之财,他心里非常羡慕,回到家后,他再次反省、谴责自己,认为自己不断犯这样的错误,不是君子的作为。在数十年的宦海生涯中,曾国藩从没放弃过读书和修身。即使带兵打仗,他也仍然坚持每天写日记,反省自己。

第2课 《孟子》卷七 离娄章句上 离娄之明

【原文】

孟子曰:“离娄【离娄:相传为黄帝时人,目力极强,能于百步之外望见秋毫之末。】之明、公输子【公输子:即公输班(“班”也被写成“般”“盘”),鲁国人,所以又叫鲁班,古代著名的巧匠。约生活于鲁定公或者哀公的时代,年岁比孔子小,比墨子大。事迹见于《礼记·檀弓》《战国策》《墨子》等书。】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师旷:春秋时晋国的乐师,古代极有名的音乐家。事迹见于《左传》《礼记》《国语》等。】之聪,不以六律【六律:中国古代将音律分为阴律、阳律两部分,各有六种音,六律即阳律的六音,分别是太簇、姑洗、获宾、夷则、无射、黄钟。】,不能正五音【五音:中国古代音阶名称,即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简谱中的1、2、3、5、6这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今有仁心仁闻【闻:名声。】而民不被其泽,不可法于后世者,不行先王之道也。故曰,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译文】孟子说:“即使有离娄那样好的视力,公输子那样好的技巧,如果不用圆规和曲尺,也不能准确地画出方形和圆形;即使有师旷样好的审音力,如果不用六律,也不能校正五音;即使有尧舜的学说,如果不实施仁政,也不能治理好天下。现在有些诸侯,虽然有仁爱的心和仁爱的名声,但老百姓却受不到他的恩泽,不能成为后世效法的楷模,这是因为他没有实施前代圣王的仁政的缘故。所以说,只有好心,不足以治理政治;只有好办法,不能够自己实行起来。”【师说】

施行仁政不是心里想着、嘴上说着,而是要像古代的圣王那样能让黎民百姓沐浴恩泽。就如当今人们常说的:“心动不如行动。”孟子运用类比论证的方法来劝告君王实行仁政,爱护百姓,因而表现出一定的人民性,与今天创建和谐社会是统一的。“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的说法,今天已经成了常用的格言警句。面对日益紧张激烈的竞争,新事物新现象层出不穷,是与非,正与邪,往往使人感到困惑,感到难以评说。这时候,人们就需要立以规矩了。【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师旷,名旷,字子野,晋国著名音乐家,当时地位最高的音乐家名字前常冠以“师”字。师旷生而无目,故自称盲臣,又称瞑臣。【故事链接】师旷撞晋平公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更快乐的了!他的话没有谁敢违背!”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把这件事(或“师旷讲的话”)当作一个警告。”

第3课 《孟子》卷九 万章章句上 人少

【原文】

人少,则慕【慕:爱慕,依恋。】父母;知好色,则慕少艾【少艾:指年轻美貌的人。】;有妻子,则慕妻子;仕则慕君,不得于君则热中【热中:焦急得心中发热。】。大孝终身慕父母。五十而慕者,予于大舜见之矣。【译文】人在年幼的时候,爱慕父母;懂得喜欢女子的时候,就爱慕年轻漂亮的姑娘。有了妻子以后,便爱慕妻子;做了官便爱慕君王,得不到君王的赏识便内心焦急得发热。不过,最孝顺的人却是终身都爱慕父母。到了五十岁还爱慕父母的,我在伟大的舜身上见到了。【师说】

孟子的这段话是通过对大舜作心理分析后引出的。大舜由于没有得到父母的喜爱,所以即使获得了绝色美女和妻子,甚至自己已做了君王,达到了权力和财富的顶峰以后,也仍然郁郁寡欢,思慕父母之爱。所以,如果我们要做到“大孝”,那就应该既“终身慕父母”,又爱少艾和妻子,这才是健康正常的心态。而儿女和美幸福的家庭、健康安宁的生活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敬。【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万章,孟子高足弟子。一生追随孟子,为孟子所喜爱。万章对整理、编著《孟子》一书有一定贡献。【故事链接】闻雷泣墓魏晋时代的王裒,字伟元,晋城阳营(今山东昌乐阳郡)人。他的祖父王修,是魏国的名士,官至大司农郎中令;其父王仪,为司马昭的司马,因讨伐东吴失败,直言得罪了司马昭而被杀害。王裒就携其母,将父的灵柩运回家乡,自己隐居起来,自耕自食,并以教授为生。他身长八尺四寸,容貌绝异,博学多能,德操高尚,言行必遵礼法,侍奉亲人至孝。他的母亲性极胆小,畏惧打雷。其母死后,葬于山林中,每次遇到风雨,听到雷声,王裒就即刻奔向母亲的墓地,跪拜哭泣,并诉说:我王裒在此,母亲不要畏惧!其诗描写得很生动:慈母怕闻雷,冰魂宿夜台。阿香时一震,到墓绕千回。(冰魂,形容梅花、莲花等清白纯净的品质。这里另有意思,指因夜宿坟墓,有侵骨之冷。夜台,指坟墓、墓穴。阿香,是神话传说中的推雷车的女神;又有阿香车之说,指雷神之车,或雷声。)他终生不面向西而坐,表示绝不做晋朝之臣。司马炎建立晋朝后,知王裒贤德有才,不仅给其父王仪平反,并多次邀请王裒做官,但王裒坚辞不就。

第4课 《孟子》卷十 万章章句下 仕非为贫也

【原文】

孟子曰:“仕非为贫也,而有时乎为贫。娶妻非为养也,而有时乎为养。为贫者,辞尊居卑,辞富居贫。辞尊居卑,辞富居贫,恶乎宜乎?抱关【抱关:守门的小卒。】击柝【击柝(tuò):打更;柝指打更用的梆子。】。孔子尝为委吏【委吏:管仓库的小史。】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尝为乘田【乘田:管苑囿的小吏,负责牲畜的饲养和放牧.】矣,曰:‘牛羊茁壮长而已矣。’位卑而言高,罪也。立乎人之本朝【本朝:朝廷。】而道不行,耻也。”【译文】孟子说:“做官不是因为贫穷,但有时候也因为贫穷。娶妻子不是为着孝顺父母,但有时候也为着孝顺父母。因为贫穷而做官的,便拒绝高官,居于卑位;拒绝厚禄,只受薄俸。‘拒高居卑,拒厚受薄’,那该居于什么位置才合宜呢?做门卫、打更的小吏都行。孔子也曾经做过管理仓库的小吏,他说,‘出入的数目都对了。’也曾经做过管理牲畜的小吏,他说,‘牛羊都壮实长大了。’位置低下,而议论朝廷大事,这是罪过;在君主的朝廷里做官,而自己的正义主张不能实现,这是耻辱。”【师说】

孟子认为如果你是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做了高官,就应该关心国家大事,发表自己的政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就是说要在其位谋其政。不然的话,“道不行”,就是耻辱。要担任什么角色就做什么样的事,说什么样的话,尽什么样的力。即便圣人如孔子,不也是管账就说管账,放羊就说放羊吗?每个人能在自己平凡的岗位上做好本职工作,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孟子(前372—前289):姬姓,孟氏,名轲。战国时期鲁国人,鲁国庆父后裔。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故事链接】知人善任的曹操公元215年,孙权统兵攻曹,曹操派张辽、乐进、李典固守合肥与之抗衡。曹守军仅7000余人,而吴军则有10万之众,但张辽等依据曹操“若孙权至者,张、李将军出战,乐将军护军,勿得与战”的指示,取得了反围城的胜利,这其中的秘诀就在于曹操善于用人。据《三国志》载:张辽“武力过人”,李典“有雄气”,善于与人协同作战,“不与诸将争攻”;而乐进虽然“容貌短小”,但有胆略,他与张辽、李典“统御师旅,抚众则合,奉令无犯,当敌制决,靡有遗失”。曹操根据他们各自的长处授以任务,对谁应出战,谁应守城进行了合理的安排,因而,在力量对比如此悬殊的情况下,曹军守将不仅能够使合肥固若金汤,而且取得了反围城的胜利。

第5课 《孙子兵法》虚实篇第六(节选) 凡先处战地

【原文】

孙子曰:凡先处【处:到达】战地而待敌者佚【佚:沉稳、安逸。】,后处战地而趋【趋:疾行奔赴。】战者劳【劳:劳顿,疲劳。】,故善战者,致人【致人:调动敌人。】而不致于人【致于人:为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

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微乎【微乎:微妙啊。】微乎,至于无形;神乎神乎,至于无声,故能为敌之司命【司命:命运的主宰者。】。进而不可御者,冲其虚也;退而不可追者,速而不可及也。故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乘其所之也。【译文】孙子说:大凡先到达战地而等待敌人到来就沉稳、安逸,后到达战地而疾行奔赴应战就紧张、劳顿。因而,善于指挥作战的人,总是设法调动敌人而自己不为敌人所调动。能使敌人主动来上钩的,是诱敌以利;能使敌人不得前来的,是相逼以害。因而,敌若闲逸,可使它劳倦;敌若饱食,可使它饥饿;敌若安稳,可使它动乱。在敌人无法紧急救援的地方出击,在敌人意想不到的条件下进攻。行军千里而不劳顿的原因,是行进在敌人无设防的地方。进攻而必取的原因,是进攻敌人不能固守的地方;防守而一定稳固,是在敌人不可能进攻的地方防守。因而,善于进攻的人,敌人不知该于何处设防;善于防守的人,敌人不知该于何处进攻。微妙啊,微妙啊,达到了无形可窥的境界;神奇啊,神奇啊,以至于不露一丝声息的程度,因而能成为敌人命运的主宰者。进攻而敌方不可抵御,那是冲击在敌人的薄弱环节;撤退而敌人不可追及,那是行动神速,敌人追之不及。我想与敌交战,虽然敌人高筑防御工事也不得不出来与我交战,是因为我攻击它必然要救援的地方;我不想同敌交战,只要在地上画个界线便可守住,敌人无法与我交锋,是因为我设法调动它,使它背离所要进攻的方向。【师说】

本篇是讲如何集中自己的优势兵力突击敌人的薄弱环节。开篇便说:“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这是极其重要的战争主动权问题,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争取主动,先发制人”。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如此呢?要做生活的主人,做生活的强者,就必须懂得珍惜时间争取主动的重要意义。因为我们的生命就是由每一分钟组成的。【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本篇名为《虚实篇》,把这对矛盾提到标题地位,是因为“虚”与“实”是解决用兵问题的要害。【故事链接】班超先发制人建奇功公元13年,汉明帝派班超率领36名将士出使西域,想跟西域各国建立友好关系。班超首先到了鄯善国,国王热情接待了他们。可是没几天,国王突然对他们冷淡起来。班超想:准是匈奴使者也到了鄯善国,匈奴人多势众,国王惧怕匈奴人,当然就冷淡我们了。恰在此时,鄯善国侍者来送饭,班超突然问道:“匈奴使者住在哪?”鄯善国本来对这件事瞒得很严,不料被班超一语说破,侍者以为班超早已知道此事,只好如实奉告。班超立即把侍者扣留起来,对随行的36人说道:“匈奴人刚到这里,国王的态度就变了,如果他派兵把我们抓起来交给匈奴人,那还有活命吗?”众人都道:“事到如今,只有同舟共济,生死关头,一切听从将军指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班超愤然说,“我们只有杀了匈奴使者,才能断绝鄯善国王投靠匈奴人的念头。”当晚,气温骤降,飞沙走石,班超率30余轻骑,顶着寒风,直奔匈奴人驻地。接近营寨之时,班超命十人持鼓,绕到营寨后面,叮嘱他们见前面火起,就击鼓呼喊,虚张声势;又命20人各持弓箭、刀枪,摸到敌营前埋伏。一切布置停当,班超率领数骑冲进敌营,顺风放火。霎时,火光四起,战鼓声,喊杀声响成一片。匈奴人从梦中惊醒,惊慌失措,顿时乱作一团。班超一马当先,连杀三人,部下一拥而上,匈奴使者和30多随从当场被砍死,余下的100多名匈奴士卒全部葬身火海,班超部下无一人伤亡。第二天,班超将匈奴使者的头扔在鄯善国王的脚下,鄯善国王吓得面如土色。班超趁机向他宣传汉朝的威德,劝他与汉和好。鄯善国王本来对匈奴经常来勒索财物不满,又见汉使者有勇有谋,当即答应与汉朝建立友好关系。

第6课 《孙子兵法》军事篇第七(节选) 交和而舍

【原文】

孙子曰:凡【凡:一般。】用兵之法【法:规律。】,将【将:将帅。】受命于君,合军【合军:组编军队。】聚众,交和而舍,莫难于军争。军争之难者,以迂为直,以患为利。故迂【迂:迂回。】其途,而诱之以利,后人发,先人至,此知迂直之计【计:谋略。】者也。

故军争为利,军争为危。举【举:全部。】军而争利,则不及【不及:赶不上。】;委【委:舍弃。】军而争利,则辎重【辎重:(zī zhòng)装载于车运输的军用物资,如军械、粮草、被服等。】捐【捐:(juān),舍弃。】。是故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百里而争利,则擒三将军【三将军:三军将领。】;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十一:十分之一。】而至;五十里而争利,则蹶【蹶:(jué)跌倒,比喻失败或受挫。】上将军,其法半至;三十里而争利,则三分之二至。是故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委积:指储备之粮草。】则亡。【译文】孙子说:根据一般战争规律,将帅向君主领受命令,聚集民众,组编军队,到与敌军两相对垒,没有什么比两军相对争夺制胜条件更难的了。两军相对争利之所以难,就难在以迂回的手段达到直接的目的,就难在化祸患为有利。采取迂回的途径,但引诱凝滞敌人,后于敌人发动,却先于敌人达到目的,这便是懂得变迂为直谋略的人。所以军争是有利的,军争也是危险的。全军带着全部辎重去争利,就会行动迟缓而赶不上;全军舍弃笨重器械去争利,那么辎车又损失了。卷起铠甲,轻装快跑,日夜不停,以加倍的速度兼程行进,奔袭百里去争利的话,那么,三军将领都可能被擒;精悍的士卒在前面,疲弱的士卒在后面,按通常规律只有十分之一的人能到达;像这样奔赴五十里去争利的话,那么前军将领必然受挫,按通常规律只有一半人能到达;像这样急行三十里去争利的话,也只有三分之二的人能到达。所以,军队没有辎重就会灭亡,军队没有粮食就会灭亡,军队没有物资储备就会灭亡。【师说】

本篇名为《军争篇》。讲的是战役过程中军队的组织、建设与调动。它的特点不是在于如何打与战,而是治与训。突出的是如何组织军队与号令军队去作战。并对军队的战斗力作出了“其疾如风,其徐如林,侵掠如火,不动如山”的总结。我们的学习也是这样,分数和名次固然重要,但学习的目的并不是考试,考试只是为了检测我们学习的状况,学习却是为了增长才干发展能力,获取生存的本领。【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孙子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他认为,战争是关系到军民生死、国家存亡的大事,用兵之前,必先审己量敌,计其胜负之情。【故事链接】汉中之战齐建武二年(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三月,北魏仇池镇都大将、梁州刺史拓跋英在魏孝文帝拓跋宏率军攻南齐钟离(今安徽凤阳东北)之际,奉命率兵会同平南将军刘藻进攻汉中。南齐梁州刺史萧懿派部将尹绍祖、梁季群等领兵2万占领险要,抗击魏军。拓跋英与部将采取集中兵力攻其一营再及其余的方针,随即发起进攻,果然克齐军一营垒,其他四营也溃,俘梁季群以下700余人,斩杀3000余人。魏军乘胜进抵南郑(今陕西汉中东郊)城下。齐将萧懿复派部将反攻又被拓跋英大败。魏军收兵之际,萧懿派出的另一支部队抵达战场。魏军疲惫,欲遁走。拓跋英见齐军来攻,故意放松缰绳,驱马缓行,而后登高瞭望,指指画画,如布置阵势状,等各军行到齐,整列后才命前进。萧懿疑心魏军设有伏兵,徘徊不前。魏军乘机反击,大破齐军,遂包围南郑。萧懿据城固守,军主范先领兵3000增援,亦被北魏军击败。魏军围攻数十日未克。时守城士卒惊恐,南齐录事参军庾域把数十座空仓库加封后指给将士说,这里面全是粟米,足以支持两年,你们只管放心守城。城内守军才安定下来。就在这时,魏帝下诏班师。拓跋英遂命老弱将士先行撤退,自率精锐部队殿后,还派人向萧懿告别。萧懿认为其中有诈,不敢追击,魏军得以安全撤返。

第7课 《孙子兵法》九变篇第八(节选) 圮地无舍

【原文】

孙子曰:凡用兵之法,将【将:主将】受命于君,合军聚众。圮地【圮(pǐ)地:难于通行之地。圮,如《孙子兵法》九地篇所述的山林、险阻、沮泽等地。】无舍,衢【衢(qú):分岔的道路。】地交合,绝地无留,围地则谋,死地则战。涂有所不由【涂:通“途”,指道路。不由:不走。】,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

故将通于九【九:多种。】变之利者,知用兵矣;将不通九变之利,虽知地形,不能得地之利矣;治【治:指挥。】兵不知九变之术,虽知五利,不能得人之用矣。

是故智者之虑,必杂【杂:兼顾。】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可信:可以提高信心。】也,杂于害而患【患:祸患。】可解也。是故屈【屈:臣服,屈服。】诸侯者以害,役【役:驱使。】诸侯者以业,趋【趋:奔赴,归附。】诸侯者以利。【译文】孙子说:用兵的法则是:主将接受国君的命令,动员组织民众编制成军队出征,在难以行军的地段内不可建造营地,在四通八达的地区应结交诸侯,在不具备生活条件的地区不可停留,遇到道路狭窄进退两难的地段就要巧出计谋,陷入不迅速奋战就只有死亡的地区就要坚决奋战。道路有的虽可走而不走,敌军有的虽可打而不打,城堡有的虽可攻而不攻,地方有的虽可争而不争,国君有的命令虽可受而不受。所以将帅能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运用,就是懂得用兵了。将帅不精通以上各种机变的应用,虽然了解地形,也不能得到地利。指挥军队不知道各种机变的方法,虽然知道“五利”,也不能充分发挥军队的战斗力。聪明的将帅的思考,必须兼顾到利害两个方面,在不利情况中要同时看到有利条件,才能提高胜利信心;在顺利情况中要同时看到不利条件,才能解除可能发生的祸患。要使各国诸侯的力量不能伸展,就要用计谋去伤害它;要使各国诸侯忙于应付,就要用它不得不做的事业驱使它;要使各国诸侯疲于奔命,就要用小利去引诱它。【师说】

为了防止将帅墨守成规,孙子论述了如何灵活变换作战的问题,即“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的主张,指出将帅在指挥作战时,应根据实地情况,随机应变,积极灵活地改变作战方案。战争瞬息万变,战机稍纵即逝,如果我们像赵括一样只会“纸上谈兵”,最后只能一败涂地。而“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的重要思想又要求将帅应全面看问题,既应看到有利的一面,也应该看到不利的一面,以达到防患于未然的目的。所谓“两害相权取其轻,两利相权取其重”,不仅是为将之道,也是我们的生存之道。权衡利弊得失,舍害取利,我们才可能规避风险,取得成功。【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孙子兵法》像《周易》《论语》一样,是传统经典文化的精髓,它是活的,是灵动的,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文化积淀。《孙子兵法》不仅是一部兵书,还是一部讲智慧的书,更是一部讲生存的书。【故事链接】赵括与长平之战赵括从小就学习兵法,谈论兵事,认为天下没有比得上他的。曾经和他的父亲赵奢谈论兵事,赵奢都难不倒他,但并不称赞他。赵括的母亲问赵奢其中的原因,赵奢说:“打仗,是生死攸关的大事,而赵括太轻率地讨论它了。如果赵王不让他当将军就罢了,如果一定要让他当将军,打败赵军的人一定是赵括自己。”赵括代替了廉颇以后,变更了全部军法,轻率地任用军官。秦国的将军白起听说以后,指挥奇兵,假装打败撤退,而断绝赵军的粮道,把赵军一分为二,围困40多天,赵军非常饥饿,士气大减。赵括亲自指挥精兵搏战也无济于事,最后赵括死于秦军之箭。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赵军投降了秦国。从此,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第8课 《诗经》小雅·鹿鸣

【原诗】

呦呦鹿鸣【呦(yōu)呦:鹿的叫声。】,食野之苹【苹: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承筐是将【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将:送,献。】。人之好我,示我周行【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我有嘉宾,德音孔【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昭。视民不恌【视:同“示”。恌:同“佻”。】,君子是则【则:法则,楷模,此作动词。】是效。我有旨【旨:甘美。】酒,嘉宾式燕以敖【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我有嘉宾,鼓瑟鼓琴。鼓瑟鼓琴,和乐且湛【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译文】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苹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师说】

这首诗为我们描绘了古代贵族盛宴宾客、歌功颂德的场面。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都以鹿鸣起兴。在空旷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发出呦呦的鸣声,此起彼应,十分和谐悦耳。诗以此起兴,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在君臣之宴上,那种本已存在的拘谨和紧张的关系,马上因它而宽松下来。也就是说君臣之间限于一定的礼数,等级森严,形成思想上的隔阂,通过宴会,可以沟通感情,使君王能够听到群臣的心里话。以鹿鸣起兴,一开始就奠定了和谐愉悦的基调,给嘉宾以强烈的感染。【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鹿鸣》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朱熹《诗集传》云:“此燕(宴)飨宾客之诗也。”又云“岂本为燕(宴)群臣嘉宾而作,其后乃推而用之乡人也与?”【故事链接】曹操与《短歌行》曹操平定了北方割据势力,控制了朝政。他又亲率83万大军,直达长江北岸,准备渡江消灭孙权和刘备,进而统一全中国。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十一月十五日,天气晴朗,风平浪静,曹操下令在大船上摆酒设乐,款待众将。到了晚上,天空的月亮非常明亮,长江宛如横飘的一条素带。再看船上众将,个个锦衣绣袄,好不威风。曹操告诉众将官:“我自起兵以来,为国除害,扫平四海,使天下太平。现在只有南方我还没得到,今天请你们来,为我统一中国同心协力,日后天下太平,我们共享荣华富贵。”文武们都站起来道谢,曹操非常高兴,先以酒奠长江,随后满饮三大杯。并横槊告诉众将说:“我拿此槊破黄巾、擒吕布、灭袁术、收袁绍,深入塞北,直达辽东,纵横天下,颇不负大丈夫之志,在此良辰美景之时,我作歌,你们跟着唱和。”接着,他唱道:“对酒当歌,人生几何……绕树三匝,何枝可依,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以礼贤下士的周公自勉,号召天下贤才前来归附,共同开创一个“天下归心”的大好局面。这就是著名的《短歌行》。

第9课 《诗经》小雅·南有嘉鱼

【原诗】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烝(zhēng):众多。罩罩:义同“掉掉”,游鱼摇尾貌。】。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式:语助词。燕:同“宴”。】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汕汕:《说文解字》:“鱼游水貌。”】。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衎(kàn):快乐。】。

南有樛木【樛(jiū):树木向下弯曲。】,甘瓠累之【瓠(hù):葫芦。累:缠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绥:安。】之。

翩翩者【鸟(zhuī):鸟名,即鹁鸠,也叫鹁鸪,天将雨或初晴时常在树上咕咕地叫。】,烝然来思【思:句尾助词,下同。】。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又:通“侑”,劝酒。】思。【译文】南国鱼儿美,群游把尾摇。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乐陶陶。南国鱼儿美,群游随水流。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乐悠悠。南国树弯弯,葫芦藤蔓紧相缠。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乐平安。鹁鸠飞翩翩,群飞来这边。君子有好酒,宴饮嘉宾频相劝。【师说】

这是一首古代宴饮诗,全诗四章,每章四句。前两章都是用游鱼起兴,用鱼、水象征宾主之间融洽的关系,婉转地表达出主人的深情厚谊,使全诗处在和睦、欢愉的气氛中。两章的开首两句用重章叠唱反复咏叹,又加强了这一氛围。让读者仿佛看到四面八方的宾客们聚集在厅堂,大排筵宴,席间觥筹交错,笑语盈盈。鱼乐,人也乐,二者交相感应,一虚一实,宴饮时的欢乐场面与主宾绸缪之情顿现。短短数句,婉曲含蓄,意在言外,回味无穷。【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诗经》宴饮诗是上层奴隶主阶层集会或娱乐的方式,一般都有伴奏、伴舞,并且等级制度比较森严。宴饮诗是描述当时情景、记录事件的东西。而礼乐文化也是讲究等级的,以礼乐实现统治。【故事链接】“酒仙”李白与他的宴饮诗《将进酒》李白自称“酒中仙”,一生不仅爱喝酒,而且还写下了无数篇与酒有关的诗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下独酌》)“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客中作》)“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李白既是“酒仙”,又是“诗仙”,不知是诗成就了李白的“酒名”,还是酒成就了李白的“诗名”,酒与诗,成了李白的生命。其中《将进酒》就是他宴饮诗的杰出代表。唐玄宗天宝十一年,李白和他的两位朋友岑勋、元丹丘相聚于嵩山,煮酒论时世、谈人生,在酒酣耳热、胸胆开张之时,写下了传诵千古的《将进酒》。这一年,李白被“赐金放还”,远离政治中心已有八年多了。八年来,李白忧国忧民的心情一直未变,可是又无用武之地,52岁的他,只能寄情于山水之间,放浪于形骸之外。得朋友岑勋相邀,“登岭宴碧霄”,然而席间“对酒忽思我”,不由得使诗人涕泪纵横、长啸嗟叹。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时光流逝,功业无成,英雄老去,世多纷扰。诗人借《将进酒》之调,吟出了这千古绝唱。

第10课 《诗经》小雅·鸿雁

【原诗】

鸿雁【鸿雁:水鸟名,即大雁;或谓大者叫鸿,小者叫雁。】于飞,肃肃【肃肃:鸟飞时扇动翅膀的声音。】其羽。之子【之子:那人,指服劳役的人。征:远行。】于征,劬劳【劬(qú)劳:勤劳辛苦。】于野。爰及矜人【爰:语助词。矜人:穷苦的人。】,哀此鳏寡【鳏(guān):老而无妻者。寡:老而无夫者。】。

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于垣:筑墙。】,百堵皆作【堵:长、高各一丈的墙叫一堵。作:筑起】。虽则劬劳,其究安宅【究:终。宅:居住】?

鸿雁于飞,哀鸣嗷嗷【嗷嗷:鸿雁的哀鸣声。】。维此哲人【哲人:通情达理的人。】,谓我劬劳。维彼愚人,谓我宣骄【宣骄:骄奢。】。【译文】鸿雁翩翩空中飞,扇动双翅嗖嗖响。那人离家出远门,野外奔波苦尽尝。可怜都是穷苦人,鳏寡孤独心悲伤。鸿雁翩翩空中飞,聚在沼泽的中央。那人筑墙服苦役,先后筑起百堵墙。虽然辛苦又劳累,不知安身在何方。鸿雁翩翩空中飞,阵阵哀鸣声嗷嗷。惟有那些明白人,知我作歌唱辛劳。惟有那些糊涂虫,说我闲暇发牢骚。【师说】

这是一首“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的现实主义诗作,具有国风民歌的特点。全诗三章,每章均以“鸿雁”起兴,并借“哀鸿”“鸿雁”自喻,揭露了繁重的徭役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大雁一声声的哀叫引起了流民凄苦的共鸣,他们就情不自禁地唱出了这首歌,表达了心中的怨愤。诗歌感情深沉,语言质朴,虽有哀怨,但不怒,用哲人与愚人对比,又兼有叙事、议论的成分。【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小雅》为《诗经》的一部分,其中一部分诗歌与《国风》类似,最突出的是关于战争和劳役的作品。鸿雁:水鸟名,即大雁;大者叫鸿,小者叫雁。【故事链接】唐玄宗和杨玉环晚年的唐玄宗不仅重用坏人,而且特别贪恋女色。他最宠爱的妃子武惠妃在天宝三年死了,他就把他儿子寿王的妃子杨氏霸占过来,取名太真,封为贵妃。接着又给杨贵妃的父亲、叔父、两个堂兄都升了大官,把杨贵妃的三个姐姐接到京城长安居住。有了杨贵妃陪伴,唐玄宗更加纵情享乐,过着异常奢侈豪华的生活。杨贵妃想要什么东西,玄宗一声令下,就得想尽一切办法弄来。有一年夏初,杨贵妃忽然想吃鲜荔枝。但荔枝产在岭南(今广东省)和川东(今四川省东部),离长安几千里,只能靠那时候最快的运输工具马来传递。这命令一传下去,地方官员就派出最善于骑马的人,骑上最快的马,从生产地带着荔枝,一站一站地换人换马,接力传送。鲜荔枝很快被送进了长安皇宫里面,剥开一尝,颜色和味道都还保持着新鲜,一点没变。至于浪费了多少钱财,累坏了多少人,跑坏了多少马,唐玄宗自然不会计较的。

第11课 《诗经》小雅·节南山

【原诗】

节彼【节:通“巀”,即嵯峨。】南山,维石岩岩【岩岩:山崖高峻的样子。】。赫赫师尹【师尹:太师和史尹。太师,西周掌军事大权的长官;史尹,西周文职大臣,卿士之首。】,民具【具:通“俱”。】尔瞻。忧心如惔【惔(tán):“炎”的误字,火烧。】,不敢戏谈。国既卒斩【卒:终,全。】,何用不监【何用:何以.何因。】!

节彼南山,有实【有实:实实,广大的样子。】其猗。赫赫师尹,不平谓何。天方荐瘥【荐:再次发生饥馑。瘥:疫病。】,丧乱弘多。民言无嘉,憯【憯(cǎn):曾,乃。】莫惩嗟。

尹氏大师,维周之氐【氐:借为“榰(zhī)”,屋柱的石磉。】;秉国之钧【均:通“钧”,制陶器的模具下端的转轮盘。】,四方是维。天子是毗【毗:犹“裨”,辅助。】,俾民不迷。不吊昊天【吊:通“叔”,借为“淑”,善。昊天:犹言皇天。】,不宜空我师【空:穷。师:众民。】。

弗躬弗亲,庶民弗信。弗问弗仕,勿罔君子。式夷式已【式:应,当。夷:平。已:依全诗前后及此处文义,今理校为“己”,义为以身作则。】,无小人殆【殆:及,接近。】。琐琐姻亚【琐琐:互相连结成串。姻亚:统指襟带关系。姻,儿女亲家;亚,通“娅”,姐妹之夫的互称。】,则无仕【(wǔ)仕:厚任,高官厚禄,今世所谓“肥缺”。】。

昊天不佣【佣:通“融”,明。】,降此鞠讻【鞠讻:极乱。讻,祸乱,昏乱。】。昊天不惠【惠:通“慧”。】,降此大戾【戾:暴戾,灾难。】。君子如届【届:临。】,俾民心阕【阕:息。】。君子如夷,恶怒是违。

不吊昊天,乱靡有定。式月斯生【式月斯生:应月乃生。】,俾民不宁。忧心如酲,谁秉国成【成:平。】?不自为政,卒劳百姓【卒:通“悴”。】。

驾彼四牡【牡:公牛,引申为雄性禽兽,此指公马。】,四牡项领【项领:肥大的脖颈。】。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蹙蹙:局促的样子。】。

方茂尔恶【茂:盛。恶:憎恶。】,相尔矛矣【矛:长矛,义为侮。】。既夷既怿【怿:悦。】,如相酬矣。

昊天不平,我王不宁。不惩其心,覆怨其正【覆:反。正:规劝纠正。】。

家父作诵【家父:本诗作者,周大夫。诵:诗。】,以究王讻。式讹尔心【讹:改变。】,以畜万邦【畜:养。】。【译文】那嵯峨终南山上,巨石高峻而耸巅。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民众都唯你俩是看。忧国之心如火炎炎,谁也不敢随口乱谈。国脉眼看已全然斩断,为何平时竟不予察监!那嵯峨终南山上,丘陵地多么广阔。权势显赫的太师史尹,执政不平究竟为何。苍天正又一次降下饥疫,死丧和祸乱实在太多。民众言论中不再有好话,你们竟还不惩戒自我!你们史尹和太师二人,原该是咱周室的柱石。掌握了国枢的钧轮,四方诸侯靠你们维系,大周天子靠你们辅佐,也使人民踏实心不迷。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不该断绝人民的生机。处事不诚心不亲自办理,百姓对你们就不相信。不咨询耆宿不晋用少俊,岂不是欺罔了君子,正人施政应当平等应当躬亲,不应该与那些小人接近;瓜葛不断的裙带姻亲,不应该偏袒而委以重任!老天爷真是不光明,降下如此的大祸乱。老天爷实在不聪慧,降下如此的大灾难。君子执政如临渊履冰,才能使民众心安。君子执政如碗水持平,憎恶愤怒才能被弃捐。老天爷实在太不良善,祸乱从此再无法平定。一月连着一月竞相发生,使庶民从此无法安宁。忧国之心如醉酒般难受,有谁能掌好权平理朝政?如不能躬亲去施政,悴劳的仍是众百姓。驾上那四匹久羁的公马,这四马都有肥大的脖颈。我举目四望到处是祸乱,局促狭小无处可以驰骋。当你们之间恶感正烈,你们彼此就倾轧不歇。既已怒火平息回嗔作喜,又像宾主般互相酬酢。老天以灾祸显示不平,我王天子也不得康宁。太师史尹不自惩邪心,反而怨怒人们对其规正。我家父作此一篇诗诵,以追究王朝祸乱的元凶。该改变改变你们的邪心,以求德被四方万邦齐同。【师说】《节南山》描写了周幽王时代国家祸乱频繁,百姓遭受灾难,天下不平的政治局面。诗虽直接讽刺了太师尹氏任人唯亲,使朝政昏乱,百姓遭殃,其实是旁敲侧击,谴责的是周朝天子。揭露了权臣的嚣张气焰,表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情怀,更对统治阶级奉为最神圣的“天”发出了一连串责难。诗以高峻的终南山起兴,象征尹氏身居高位,执掌大权,多处以怒“昊天”不善的方式,实际也是对幽王的诅咒,同时也看出诗人对上天的大胆讽刺。【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

师尹,毛传以来都解作“大师尹氏”,到王国维开始辨析其为二人,即首掌军职的太师和首掌文职的史尹。【故事链接】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周幽王昏庸无道,到处寻找美女。大夫越叔带劝他多理朝政。周幽王恼羞成怒,革去了越叔带的官职,把他撵出去了。这引起了大臣褒响的不满。褒响来劝周幽王,但被周幽王一怒之下关进监狱。褒响在监狱里被关了三年。其子将美女褒姒献给周幽王,周幽王才释放褒响。周幽王一见褒姒,喜欢得不得了。褒姒却老皱着眉头,连笑都没有笑过一回。周幽王想尽法子引她发笑,她却怎么也笑不出来。虢石父对周幽王说:“从前为了防备西戎侵犯我们的京城,建造了二十多座烽火台。万一敌人打进来,就一连串地放起烽火来,让邻近的诸侯瞧见,好出兵来救。这时候天下太平,烽火台早没用了。不如把烽火点着,叫诸侯们上个大当。娘娘见了这些兵马一会儿跑过来,一会儿跑过去,就会笑的。您说我这个办法好不好?”周幽王眯着眼睛,拍手称好。烽火一点起来,半夜里满天全是火光。邻近的诸侯看见了烽火,赶紧带着兵马跑到京城。听说大王在细山,又急忙赶到细山。没想到一个敌人也没看见,也不像打仗的样子,只听见奏乐和唱歌的声音。大家我看你,你看我,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周幽王叫人去对他们说:“辛苦了,各位,没有敌人,你们回去吧!”诸侯们这才知道上了大王的当,十分愤怒,各自带兵回去了。褒姒瞧见这么多兵马忙来忙去,于是笑了。周幽王很高兴,赏赐了虢石父。隔了没多久,西戎真的打到京城来了。周幽王赶紧把烽火点了起来。这些诸侯上回上了当,这回又当是在开玩笑,全都不理睬,没有一个救兵来。京城里的兵马本来就不多,只有一个郑伯友出去抵挡了一阵。可是他的人马太少,最后给敌人围住,被乱箭射死了。周幽王和虢石父都被西戎杀了,褒姒被掳走。

第12课 《诗经》小雅·谷风

【原诗】

习习【习习:大风声。】谷风,维【维:是。】风及雨。将恐将惧【将:方,正当。】,维予与女【与:助。女:同“汝”,你。】。将安将乐,女转【转:反而。】弃予。

习习谷风,维风及颓【颓:自上而下的旋风。】。将恐将惧,寞【寞:同“置”。】予于怀。将安将乐,弃予如遗【遗:遗忘。】。

习习谷风,维山崔嵬【崔嵬(wéi):山高峻的样子。】。无草不死,无木不萎。忘我大德,思我小怨。【译文】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夹带阵阵雨。当年担惊受怕时,唯我帮你分忧虑。如今富裕又安乐,你却弃我掉头去。谷口呼呼刮大风,大风旋转不停息。当年担惊受怕时,你搂我在怀抱里。如今富裕又安乐,将我抛开全忘记。谷口呼呼风不停,刮过巍巍高山岭。刮得百草全枯死,刮得树木都凋零。我的好处你全忘,专门记我小毛病。【师说】

诗中的女主人公被丈夫遗弃,她满腔幽怨地回忆旧日家境贫困时,她辛勤操劳,帮助丈夫克服困难,丈夫对她也体贴疼爱;但后来生活安定富裕了,丈夫就变了心,忘恩负义地将她一脚踢开。因此她唱出这首诗谴责那个只可共患难、不能同安乐的负心丈夫。诗歌用风雨起兴,这一手法同《邶风》中的那篇《谷风》如出一辙,两诗的主题也完全相同,这大概是在风雨交加的时候最容易触发人们的凄苦之情吧。【感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知识卡片】《风》包括15部分,大部分是黄河流域的民间乐歌,称作“十五国风”共160篇。“风”的意义就是声调,它是相对于“王畿”——周王朝直接统治地区——而言的。它是带有地方色彩的音乐,古人所谓秦风、魏风、郑风,就如现在我们说陕西调、山西调、河南调。【故事链接】人面桃花博陵名士崔护考进士落第,心情郁闷。清明节这天,他独自到城南踏青,见到一所庄宅,四周桃花环绕,景色宜人。恰逢口渴,他便敲门要水喝。不一会儿,一个美丽女郎打开了门。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他怅然若失,便在门上题诗一首:“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几天后他又途经此地,只听屋内哭声一片,原来少女因为思念他抑郁而死了,崔护万分伤心。桃花成了这段动人爱情的见证。以后,人们便以“人面桃花”来形容女子的美貌,或用来表达爱恋的情思。

第13课 《诗经》小雅·甫田

【原诗】

倬彼甫田【倬:广阔。甫:大。】,岁取十千【十千:言其多。】。我取其陈,食我农人。自古有年【有年:丰收年。】,今适【适:去,至。】南亩。或耘或耔【耘:锄草。耔(zǐ):培土。】,黍稷薿薿【黍稷:谷类作物。薿(nǐ)薿:茂盛的样子。】。攸介攸止【攸:乃,就。介:长大。止:至。】,烝我髦士【烝:进呈。髦士:英俊人士。】。

以我齐明【齐(zī)明:即粢盛,祭祀用的谷物。】,与我牺【牺:祭祀用的纯毛牲口。】羊,以社以方【以:用作。社:祭土地神。方:祭四方神。】,我田既臧【臧:好,此指丰收。】。农夫之庆,琴瑟击鼓,以御田祖【御(yà):同“迓”,迎接。田祖:指神农氏。】。以祈甘雨【祈:祈祷求告。】。以介我稷黍,以穀我士女【穀:养活。士女:贵族男女。】。

曾孙来止【曾孙:周王自称,相对神灵和祖先而言。止:语助词。】,以其妇子。馌彼【馌(yè):送饭。】南亩,田畯【田畯:农官。】至喜。攘其左右,尝其旨【旨:美味。】否。禾易【易:治理。】长亩,终善且有【终:既。有:富足。】。曾孙不怒,农夫克敏【克:能。敏:勤快。】。

曾孙之稼,如茨如梁【茨:茅屋顶。梁:桥梁。】。曾孙之庾【庾:粮仓。】,如坻如京【坻(chí):小丘。京:冈峦。】。乃求千斯仓,乃求万斯箱【箱:车厢。】。黍稷稻粱,农夫之庆。报以介福【介福:大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