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万个万一:理工男的创新创业上手工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7-30 15:01:58

点击下载

作者:刘昶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万个万一:理工男的创新创业上手工具

一万个万一:理工男的创新创业上手工具试读:

前言

创新创业需要方向正确,长期坚持聚焦,而且需要掌握时间点。年轻人必须知道,创新是一万小时积累加万分之一的成功率。本书提供有关创新创业的理论和思考技巧、模板及案例,说透创新的本质,讲清从来没人告诉过你的有关开发技术和市场、定义需求以及个人准备的多重密码,让创新创业的成功不再神秘而是成为必然。书中提供评价主意的量化标准和系统产生大点子的思考路径,以及开发产品开展科研的选题标准,让人从年轻就轻松释然但是坚忍地做大事。提高你对自己取得技术和商业成功的信心,突破兴趣导向的泥潭和小点子的羁绊纠缠,快速读懂和抓住时代的大风和潜流。本书让你的事业和人生增加胜算。让创新创业为你的人生提高满意度,为世界带来欢笑。不要发明奇巧,不要制造技术,要去制造快乐。引言 本书的用处

什么是创?是创造、创作、创意、创始?

什么是新?是新颖、新奇、全新、新鲜?

什么是创新?发明和创新有什么区别?

什么是业?是立业、事业、产业还是职业?

什么是创业?创新和创业是什么关系?

对个人而言,创新有多难、有多易?是一步步稳扎稳打就可以达到的吗?创新创业和“做平凡人”“参加工作”“做好本职工作”是什么关系?有矛盾吗?是否可以兼顾?

在中国目前环境下,只能做进口替代创新、轻资产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和微创新吗?如何做国际级的原创?如何创建国际品牌?

理工男都读过各种成功故事。哪些适合你?哪些可以复制?需要什么特殊的理念才能走出自己独特的路?怎样才能出名?怎样才能为世界做出贡献?如何证明自己的存在和能力?

如果你正处于从学校到社会的交叉路口,下一步应该怎么走?是读硕士、博士继续深造,还是出国进修抑或是参加工作?年轻人在社会上的生存压力大,冒险成本很高,创新创业这件事与你的幸福和生存有什么关系?

很多人喜欢科研。科研到底是什么?应该怎么做科研?应该选择什么方向去学?

有些读者甚至可能不想进行一般的创业,而是要打造一个硅谷级的技术公司并且拥有很多股份,那么你应该如何选择技术或商业方向?什么样的项目产品和技术容易打动投资者的心?要做到哪一步才能得到投资?

几个博士后问我:“我想创新,可是我怎么知道会不会成功?如果不成功怎么办?我怎么才能确保看准了?有没有好的思路发生器?”

创新需要专注一件事情,十倍的改进,十年的苦功。需要个人一万小时的积累。从知识到赚钱的概率是万分之一。理工男在今天怎样准备和设计事业?怎样开拓自己的创新潜力?坚守和墨守成规有什么区别?空想和大胆突破的界限在哪里?

这本书的目标读者是理工科背景的年轻人。写本书的目的就是让读者问自己一些没有问过的问题,找到属于自己的答案,同时提供思考的工具和模板,提高创新创业活动的胜算。年轻人是创新创业的主力:有时间,有最新的社会视角,没有拖累。但是年轻人成功的概率也很小,因为没有失败的经验教训,很多人对未来充满希望,盼着努力带来成功和幸福,相信成功一定在未来等待,认为只要个人天天向上和勤学苦练就会水到渠成。

对于理工男,事业的成功和个人幸福是独立又关联的话题。大部分人渴望成功但是不知道成功的代价,同时害怕失败,甚至不能承受被别人拒绝。年轻人一方面需要积累和历练,通过失败教训去快速成熟,另一方面还要花时间去找工作谋生存,开始职业生涯。这本书就是希望有技术背景的年轻人能够在时间点、定位和取舍上找到最好的平衡。

创新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事情,而是国家的立命之本。中国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五千年前就赶上新石器时代的农耕这个创新,社会很早就进入了小康和稳定的状态。那时欧洲社会还在茹毛饮血。1750年,英国人的纺织革命带来了工业革命的第一波,让传统的棉纺织业进入了大规模工业化生产,极大地提高了质量、降低了价格,靠机械化创新打造了日不落的不列颠帝国。从此之后,欧美走上了一条持续了数百年的工业革命的创新之路。这些国家从机械化到电气化再到信息化,直到现在领先进入生物医药、数字化和高端制造业,持续领先中国。

历史证明,制造业确实能引领一个国家的富强。最近几十年来制造业的转移为中国提供了机会,与世界的差别达到二百年来前所未有的极小地步。可以说,唯一缺的就是百年的积累和科学的态度,教育的优异,顺应时代的制度和理念。保持制造业的优势是中国的立国之本,但也面临很多挑战。工业革命正在加速:知识爆炸,技术变化极快,人口快速增长。一个国家保持长久的竞争优势越来越难。在劳动力成本不断升高的今天,中国制造的优势必须靠创新设计、品牌提升、提高效率、凝练内功、增加内需、提高供给侧水平来维持。本书的目的就是为尽可能多的人提供系统的思考和执行工具。

2015年,笔者最感到惊讶的就是遍布中国大江南北的咖啡馆!星巴克里面总是人满为患。为什么一个美国人舒尔茨(Howard Schultz)能想起开咖啡连锁店,把一个古老的产品(咖啡)和曾经遍布中国的古老概念(茶馆)变成上市公司(星巴克),变成遍布世界的时尚?这主意不需要技术,多容易呀!下一个这样的主意在哪里?在2015年的中国,到处可见顺丰、EMS、亚马逊、京东的快递小车。这些概念并不是新的,是模仿美国的FedEx和UPS。为什么在美国当年有人能想起用远远超越邮局的价格去做“次日达”快递?为什么这种服务会风靡甚至在三十年后统领世界?

互联网时代,网上卖书的火了,但是卖狗粮的没有火,这是为什么?你现在敢建立一个专卖有机狗粮的网站吗?你在美国互联网泡沫破掉的1999年会进场吗?(百度和谷歌都是那个时候开始的。)你的判断依据是什么?

2010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被授予了两位研究石墨烯材料(二维新材料)的英国教授。为什么这两位年轻科学家能靠一张碰过铅笔芯的胶纸带拿到诺贝尔奖,而有的人坐拥上千万元资金却做不出具有国际影响力和领导力的成果?中国的科技政策应该如何释放科研人员的聪明智慧?文艺复兴和工业革命持续了五百年,中国现在能不能在科技和创新上全面赶超欧美和日本,重新引领世界文明?

苹果公司不断地做被世界拥戴的产品——苹果电脑、iPod、iPhone手机。为什么有人说乔布斯是伟大的创新家?他好像什么重要的科技也没有发明,很多主意好像还是基于别人的创意,这也算创新吗?为什么苹果公司能在纷杂的mp3播放器市场上脱颖而出,集成别人的发明就做出了iPod?按照这条路数,还有其他的领域可以被变革吗?

为什么很多中国人到美国的奥特莱斯店扫几百美元的Coach包还说便宜?是什么驱使消费者购买这些看来可有可无的奢侈品?这是欲望还是需求?是简单的“坑人”吗?如何把中国自己的品牌卖到外国去?

这里说一下我为什么要写这本书。作为一个在中国和美国生活过多年的人,我经历了学生、学者、创业人员、科研管理者和教师等多个阶段,对各种人在不同年龄阶段的困惑和问题有深入的了解,对东西方的社会和技术理念有切身的解读,对科技和商业创新的各种元素有多年的体验和教训。这些综合的经验让我知道,年轻人的创新创业有很多问题和困惑,很多基于错误的逻辑和不假思索的假设幻想,有时候又无谓地充满犹豫但是没有人去问和讨论。读完这本书,希望读者都可以轻而易举地回答以上这些问题。理工男应该是创新创业的中坚力量。本书会破除很多容易长久迷惑人的“白日梦”,让年轻人早日体会到创新的珍味,把力气用到刀刃上,尽快进入人生的角色和境界。

这本书收集了我半生的经历和十年的思考。我希望每一个年轻读者都可以少走至少十年的弯路和慢行线,能够快速把握时代赋予你的创新机会。对于喜欢开发技术的理工男,这本书能让你选择最好的方向。对于想开公司或者想赚钱的人,这本书能告诉你如何找到低风险上路的引桥。这本书还可以教你如何在别人之前预料到未来将会刮起的大风并且很早就开始准备。这本书让你更快地读懂时代的窗口和大趋势,而不是跟风附和。这就是这本书的价值定义。

每个人都不一样。你可能是理想主义者加工作狂,每天都想工作,喜欢工作,想做大事。你也可能是现实主义者,想做平凡人,每天都要留些时间来休息和玩儿。这本书对两种人都有用。

如果你是现实主义者,这本书教你:①用最少的时间做最大、最重要的事情,做完之后可以把时间留出来用于消遣;②选择并坚持做一件事情实现个人积累;③最早看到潜藏的属于你的大机会,在别人看懂之前抓住;④了解你的公司和你的竞争对手的想法,升职涨薪。

如果你是理想主义者,这本书教你:①设计人生,尽早知道世界和人生的底细,让你的累值得;②从一开始就选择一件重要、有意义而且感兴趣的事,锁定值得做一辈子而且会让你对人生满意的产品和技术,用大主意去影响世界而不是做很多小事情让世界影响你;③知道每天需要做什么准备和热身;④判断主意好坏,产生好的主意,果断脱离冥思苦想的泥潭和羁绊。

创新创业好像不是必做的事,似乎属于一种另类的工作。如果不去创新创业,其他的选项可以是做普通工作,或者去财经领域赚大钱。但实际上,创新创业不是一个工作,而是世界的一个自然,一种生活方式,一种价值观,一种积极又折中的活法。对于理工男来说,创新甚至事关你自己的幸福。事业的成功和个人的幸福是相辅相成的。首先,你要生活中有爱,就要有时间去和爱你的人分享。俗话说:“你要是爱一个人,就给他(她)时间。”时间不是钱,而是你的资产,比钱要金贵得多。要有时间,就必须用好你的时间,而不是简单地“刻苦”和“拼命”。其次,你的工作好,事业有成,轻松赚大钱,世界观深刻,也会在家庭和个人生活中体会更多的幸福。

本书教读者如何认识时机、抓住机会和创造机会。很多人会说创新需要在正确的地方和正确的时间点(right place, right time),这个很重要。可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1)正确解读现在和你所在的环境并不容易;(2)如果你有科学技术背景,为你的或别人的技术找到属于它的正确的发力时间和市场并不容易;(3)很多人喜欢解决问题,可是找到和定义真正需要解决的问题并不容易;(4)先发制人,在时机到来之前为未来做准备并不容易,不用指望任何人会在乎、会同意、会帮助、会指点。

希望本书能帮助每一个读者更好地找到属于自己的路,在艰苦但充实的创新过程中体会到快乐和充实,在为世界制造愉悦和价值的同时找到自己的满足和幸福。第1章有关创新的重要概念1.1 我们生活的世界是怎么来的

创新不是自由的想象和设计未来,而是对技术—社会—商业的深度摸索和切入。

创新不是一个务虚的口号。创新有特殊的规律,靠模仿别人学不来,靠简单地努力和学习积累不到,靠拍脑袋的求异思维会粉身碎骨,身处“前沿”也不会自动有优势。这个世界存在了很久,大多数熟知的东西都曾经是创新,包括男女同工同酬、周六的休息、大学、透明的玻璃、便宜的T恤衫、内燃机、吸尘器里面的真空泵、没有细菌出没的饮用水,甚至科研人员这个工种。一个简单的磁盘存储器里面的很多部件,包括小马达、磁介质、精细的磁头,都是很多代人前赴后继、呕心沥血的重大发明,但后来人视而不见。相反,很多我们认为明天会改变世界的新鲜事物,比如自动驾驶汽车、3D打印、纳米科学,却有可能在你的有生之年无法实现或不被接受。创新不是“尝鲜”和简单地追逐热词,但也不能鄙视和故意躲避。

创新是基于对时代、市场、人、行业内情和技术的综合判断。分析这些元素确实需要广博的科学、技术、人文和商业知识,内容远远超越传统的大学专业定义。创新是对一个人的大脑软件升级。创新教育远远难于简单的技术教育和商业训练,它需要广泛的背景知识、宽广的视野和深入坚持的能力。大部分知识靠自学,大部分经验靠失败获得。但年轻人习惯在学校学习和成功。这是创新事业对年轻人的挑战。

世界很复杂、很有趣。世界上有很多国家、种族和宗教,有个体和追求。世界上有公司、学校、科研机构、慈善部门,有政府和税收,有各种各样的法规政策。人们有的追求职业,有的追求事业,有的追求安乐,有的追求梦想。世界上人的工作有千万种,有科学、技术、工业、管理、制造和服务。工业有复杂的链条、平台和系统,有核心元件和非核心元件之分,有市场大小和关键与否的区别。世界有历史、有经济、有政治,有起有伏,时好时坏,风水轮流转。看似无序和热闹,其实内部都有规律可循。

未来就是历史的延续。任何“创造未来”的行为,都是历史流动的某种必然。一个伟大的、改变未来的技术发明,经常就是一个遵循历史规律驱使的必然。很多未来的发明和创新是不可避免的。唯一的区别,就是谁先读懂机会,最后是由谁、由哪个国家去完成这些改变并受益。创新不是创造未来,而是深知历史的轨迹;不是创造科技,而是今天就看清未来十年的技术市场走势和路线。

创新的出发点是什么?是科学技术吗?什么是科学?什么是技术?什么是发明?什么是科研?什么是研发?很多人都可以创新创业。在如下的人类活动里都可以有创新元素:科学,工程,技术,商业。(1)科学(science):发现自然规律,靠的是对自然物体和自然界中偶然事件的观察,靠的是好奇心和提问题,然后回答并解释问题。(2)工程学(engineering):发现人造物体和自然界的规律,靠的也是偶然,也是提问题。(3)技术(technology):技术是通过科学知识引发新的能力。技术是能力的开发,很有趣但是风险很大,是为了证明一个设计材料或加工方法的可行性,或者让一个能力成熟稳定,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者在一个原来不可能的地方找到突破。(4)商业(business):商业包括投资、销售、生产、定价,是为技术能力找到市场,发掘和精准定义未满足的需求。商业是一种艰苦和好奇的社会实验,是对价值诉求的假设和验证。

自然是人类知识的源泉。对自然界的好奇探究叫作科学。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存实践中,慢慢观察发现很多令自己意外的事情并加以解释,靠这些积累逐步揭示自然规律,然后开发利用新的能力,让生活更好、更丰富。技术发展人员和商业人士一起,把知识变成人类的福祉也为从业者制造财富。这是历史发展的主线。比如中国古代偶然发现磁石可以指北,通过这个发展了远航能力。欧洲人的大航海又引发了对磁偏角和磁物质的进一步好奇。终于有一天,从磁现象偶然发现了电和磁现象的关联。这个原理是自然原理,属于科学范畴,后来被进一步发展成系统的电磁学。通过电磁学可以设计发电设备,或者产生机械动力,慢慢实现了我们现在熟悉的电力电子世界。比如通过电磁学,人类发现了远程通信的无线电原理。在无线电发明之后,德国人在“二战”中用机械的编码装置和无线电设计了Enigma密码系统。为了破解这个密码,盟军动用了大量人力物力解决快速破译的问题。这个能力的研究最终产生了电子计算机的原型——图灵机。

计算机本身并不是某一个人发明的,而是通过很多人前赴后继的努力一起发展起来的。曾经有公司拥有过电子计算机的专利,但是1973年美国最高法院推翻了判决,认定任何人都不单独享有计算机的专利。这个裁决开启了微型计算机进入社会的闸门。虽然没有人在1975年可以想象个人计算机会有任何用处,但年轻的盖茨和乔布斯看到了时代的潜流,马上辍学成立了苹果公司和微软公司,抓住了属于自己的历史机会。他们证明年轻的理工男是可以在社会执牛耳前行的。

好奇心是科学创新的驱动力,是与生俱来的。中科院的科学家不一定比小学生更有好奇心,现代的年轻人也不一定比古代人更有好奇心和更有机会。中国虽然有四大发明,但是在科学发现上落后了数百年。一个人要摆脱蒙昧,靠的不仅是教育,还有自身的好奇。中文里面的“发现”一词甚至连定义都不是很确切,很难说是揭示还是探索。按照最常见的翻译,“发现”应该对应英文单词discover,可是这个词的意思是揭开(dis)盖布(cover),也就是揭示露出一个原来就有的事实,一个自然界的本真(truth)。如果这样,那么“发现”就不应该被简单地理解成靠智慧的探索和开拓,而是靠好奇心的观察和实验。(“discover”这个词是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后第一次被发明的,因为那时的人不知道如何报道“一个存在了很久的大洲突然冒了出来”这件事。)

科学是知识的最源头。但是知识也可以在技术、商业、产品层面产生。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并不是唯一的创新中坚力量和知识制造者。这里举个例子,玻璃是大家很熟悉的制品,可以制造容器、镜子、镜头和棱镜等。玻璃不是被发明的,而是一个存在了数百亿年的东西——二氧化硅。现在的土耳其首都伊斯坦布尔曾是东罗马帝国的首都,叫做康斯坦丁堡。1204年,这个城市被穆斯林军队占领,造成很多匠人离开。这些人到了意大利的威尼斯,在那里开始制造玻璃制品。现在社会有硅谷,当年在威尼斯附近有玻璃岛(Murano)。在这个岛上吹玻璃的匠人云集。经过数年商业驱使的研究,有人发现在玻璃熔料中添加从海藻中提取的镁金属,可以一下子让玻璃变得透明无比。海藻是在威尼斯附近海域随处可见的东西。透明玻璃的出现,既是一个百折不挠的刻意尝试,也是一个偶然的发现,类似爱迪生的电灯灯丝发明的过程。

在玻璃里放海藻提炼物引起很多连锁反应:①玻璃加上金属反射面,第一次让便宜的镜子成为可能。也就是镜子第一次普及。这之后开始了个人思想的膨胀,和文艺复兴的艺术品一起造就了一个伟大的时代。到美术馆就会发现,1400年以后的油画才有人物出现。②1440年发明的古滕堡印刷机,第一次让西方人把精美的印书变成每个人都可以负担得起的东西。便宜书的出现让很多人第一次发现自己有视力问题,需要配眼镜。把两个镜片一边一个放在眼睛上可以做成眼镜。如果前后摆放,就意外地发明了显微镜和望远镜,这造成了生物和天文的蓬勃发展。生物学的发展让人们发现了细胞和细菌,从此知道了洗手有多重要,平均寿命一下就长了。望远镜的发现颠覆了地球中心说。这些都是玻璃的功劳,都是偶然一次加了海藻的结果!这个创新的始作俑者不是专业的科学研究人员,而是商人、匠人。因为这些商人对自然(玻璃和海藻)很好奇,他们本身也是科学家。

时代造英雄,而不是英雄造时代。世界上其实没有任何一个人可以独立创造新或者刻意地制造新意。世界存在了很久,要产生真正新的东西就意味着世界不可逆地发生变化,这样的机会是不多的。要想创新,就需要了解和顺应时代的规律。1453年,奥斯曼帝国占领了土耳其,封闭了丝绸之路,大航海和科学发展就此开始。40年后,1492年美洲就被“碰巧”发现了。1830年左右照相机发明后,油画作为肖像留影的功能就衰落了,而印象派绘画就开始了;电报和火车发明后,就有了电话和留声机;苏联的卫星一上天,发明GPS系统和互联网的努力当天就开始了。这些都不是偶然,而是必然和自然的天意。即使刻意的发明,如电灯和数字音乐,也都是在一个很多人、很多代人组成的大网上织成的,最开始的启发都来自偶然。每个人的作用,既伟大又渺小。世界的变化不是靠哪个人的灵机一动和巧思。创新创业者必须首先树立平凡意识,必须知道自己生下来以前世界上发生了什么,通过了解未来的技术和社会蓝图找到自己的位置。学生不仅要学如何做事和完成任务,还要了解很多事情为什么是现在这样做。这样才能创新。创新是顺着历史的纹路发现和开拓。另辟蹊径的效率很低。比如说生物医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心电图,还要知道心电图是怎么来的,为什么心磁图不行,心脏起搏器是怎么发明的,等等。

人类社会的历史,就是一个知识流动的过程。知识发现从科学的制高点产生,引领、启发人们用新的方法解决旧的问题,这就是技术的产生土壤和成熟过程。这些知识和技术的能力像水一样流向商业。有时候这种流动被阻住,有时候又会被不相关的事件突然疏通而产生商业社会影响(比如真空泵的发明带来电灯和电照明)。科学家的作用是产生上游的知识,技术人员和商业人员的作用就是疏通知识通往社会应用的水流——开通河道或者挪开障碍(都叫发明)。

技术创新不是发明没有过的东西,而是把知识和商业联系起来。技术创新和发明不是创造历史,而是疏通河道。至于疏通哪一段是最重要的和现实可能的,就需要丰富的知识和视野。创新不是“开启”未来,而是“辅助”知识的流动为人类造福。创新必须存在于社会和历史的主旋律下。创新者要学会观察社会的潜流,而不是使用蛮力(比如“开发新功能”)或者异想天开(比如“创造未来”“出奇制胜”),自以为是地靠个人英雄主义去创造未来、制造奇异。

知识和技术有自己的性子。该被发现的迟早会被发现;该被提出的迟早会被提出;该被开发的迟早会被开发。对于世界和宇宙而言,未来早已被写好,只是我们还不知道。对于个人和国家来讲,是否创新创业可以影响到一些财富的产生和分配。在现代社会,科学和技术的勇敢先行者可以在很多工业上占据先机。这是创新创业的本征目的。创新就是对先机的抢攻。不是比谁聪明刻苦,而是比谁有眼光,有视野和前瞻力,有定力,有勇气。1.2 大主意需要你来拿

大主意是概念,不是点子。

大主意是世界需要你做什么,不是你要做什么。

每个人都平凡但是不甘于平凡。世界到底需要你做什么?你能做什么?有一句话叫作“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有人调侃说这是一种推卸责任。每个人都有责任,也就是每个人都可以没有责任。如果说“天下兴亡”,世界到底面临哪些危险和问题?不是每个问题都可以解决,也不是每个问题都事关重大。不是每个事情都需要现在解决,或者可以被解决。

一个人的时间有限。如果只做一件大事情,你选择哪个责任去担负?理工男对自己的未来路径要有深入的思考和更详尽的解读与计划,基于读书客观了解技术和历史的过去,不是简单的“好好学习,天天向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去”的积累。既不要依靠“奇异思维”,也不要以为世界上已经有人给你铺好了路、定好了预案,等着你去慢慢努力登顶,证明自己。

未来世界会极度细分,会有七种人和职业:设计者,制造者,销售者,管理者,市场开发者,技术开发者,职业服务人士(包括律师、医生等)。在每一个范畴之内都有公司、资产拥有者和劳力的区分。最高层的产业做品牌,其次做服务和产品。世界不缺劳动者,你不做贡献别人也会补缺。世界也不缺知识。很多年轻人希望的完美世界不是现实。你热衷解决的问题不能靠嘴皮子功夫。

世界需要你:①好奇;②去照亮世界,创造新知识;③为别人创造价值;④实际地解决疑难问题;⑤顺应历史,为未来铺路。

世界不缺主意。你想到的主意中有很多别人已经想过了。主意无所谓好不好,只在乎大不大和时机对不对。很多人选点子,好像选对了才能开始。其实世界上根本没有绝对不好和不可行的主意,只是缺有大主意的人。每个人都担心自己的主意不够好,但是也可以反着想。读者可以做如下大胆的假设:①我想做什么就一定能成;②我的任何主意都能实现;③现在社会的热点都会变成未来发展的引擎。如果这样的话,你必须选一件大事做,拿一个大主意。一个人一生只能做一件事,同一个时间只能做一件事。世界不在乎你会做什么,只在乎你选择做哪一件事。俗话说“大心脏”“大视野”“大计划”,就是有大主意。“雄心”和“壮志”不是大主意。不可能的大主意就是“拍脑袋”和“异想天开”。靠你一个人不能开始实施的主意不是好主意。

大主意,乃大影响之谓也。不能赚钱的主意,很难有大影响的主意。技术无所谓可能不可能。一切都可能,关键在于别人在不在乎,在于给多少人创造价值。创新的目的是给别人提供价值和愉悦,为世界提供影响。赚钱就是一个副产品而已。(创新就要考虑赚钱,但不能为了赚钱去创新。)

大主意值得你做一辈子。人做一件事情需要很多积累。不仅是积累成功和奖状,而且也积累失败教训和经历。失败乃成功之母,失败是真正的老师。积累需要时间,所以一个人只能拿一次大主意,同时大主意最好需要能够让你做十年,不是一两年就可以做完的。你必须拿一个大主意,从此专注,从一而终。不出大主意的话,你会不断去追逐小主意,被小事分心,一事无成。不明确告诉世界你要做什么,世界和别人就会牵着你的鼻子走。

创新包括开发技术(独特的新能力)和开发市场(把能力介绍和传递给最需要的受众)两方面。对理工男而言,创新活动基本分为如下三种:①开发能力;②为已有的能力开发市场;③在市场中发现问题,然后马上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开发技术的人和开发市场的人一样重要。技术人员在创新创业上并不占上风,也不是自动地主导。大主意不是有关技术的主意,而是有关市场的主意。

做大事不靠知识丰富的发散思维,而是靠产品导向的大胆收敛思维。大主意永远不是坐着想出来的,而是做实验做出来的,是跑出来的,是在一丝不苟动手做产品的过程中发现的。创新靠在正确的时间去别人没去过的地方。别人没去过的地方不是没有人的地方。大主意是把不可能的变成可能,不是简单地凭空想象新的可能;是啃别人不敢啃的硬骨头,而不是幻想得到新的骨头。

世界需要每个年轻人去做真正激动人心(fascinating)的事情。不是简单的有趣,而是漂亮、优美、让你迷恋的事情(glamorous, seductive, alluring, intriguing)。这些事情吸引你,令人激动,才能让你流连忘返,反反复复地失败和试验。只有这样,你才能耐住寂寞和诱惑。年轻人一定要尽早找到这件事情。这是为你自己的人生定义基调和发现幸福。

大的主意,是别人不认可的主意。不要寻求别人的赞同。都赞同了,就不是新的主意了,就不是大的主意了。别人百分之百不同意,而你百分之百同意并且锲而不舍地执行,就是大主意。大主意不一定是别人没想到的,而是别人想到但不敢做的。大主意是你要给世界的礼物,是必须超深度努力和舍弃其他才能“搞定”的。成功的东西看起来很简单,但背后都有不为人知的艰苦故事。

让年轻人拿大主意并不容易。大多数人追求的不是成功和影响,而是“不失败”“实现自我”。但俗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相信你自己,不要花太多时间和精力证明给别人看!任何梦想都会实现,就怕梦做得太小,就怕做不值得默默坚持的大梦。对于理工男,你现在就可以产生大主意。你如果看这本书,就说明你的准备早已结束,必须马上开始运用你的知识,在实践中寻找真知。你现在就可以花时间去执行你的大主意,让世界因为你的主意变得更好。在没有结束学业前开公司也可以不是轻狂,仅靠高中知识同样可以进行高科技创新。拿到博士学位再进行创新也可能是跟风和追赶。

世界和人生是公平的。生命短暂,大主意只能拿一次。不要试图一箭三雕,也不要指望好主意一蹴而就。每件事情都要专心、全时、亲力亲为,多动手少动口,一时一事地做而且做完!创新有各种目的,不要混淆而且只能选一个。如果目的是赚钱,就要考虑赚钱。创业就是创业,做产品就是做产品,出名就是出名(虽然你出名并不是创新),做科研就是做科研,做公司就是做公司。这些事情是不一样的,虽然听起来好像都很关联。不要贪图不凡的目标而不断地更换。每一件平凡的事情都可以做到不平凡。1.3 创新的风险和回报

不冒险,本身就是冒险。不冒风险的风险,超过风险本身。

风险和回报并存而且成正比。任何人不论创新创业与否,都要知道风险和回报的关系:任何有风险的担当才有可能带来更大的回报(但不是每一次一定会)。这是没有例外的。创新创业是个人所能追求的重大回报。“新”和“业”,都是大事情,是大的宣言,是重要的个人回报和重要的影响,都是需要冒险才能得到的。

创业者的英文词汇是entrepreneur,来自法语,冒险者的意思。创新就是冒险。不冒险就不是创新。(但是冒险要向法国人学:冒险是做和做完,不是一个人绞尽脑汁找可能“别人没想到过”的主意,不是“奇思妙想”。)冒险不是想象什么可以去试试,而是冒险把别人或自己认为不可能的事情变成可能。

拿主意做事情无非有两种情况:一是做别人看得到而且都了解、都看好的事情;二是做别人看不到、看不懂的事情。创新是后面一种。创新是一次不知道对岸是不是存在的不准备回头的远征。有些人认为找到好主意才可以去创新创业。其实一个人必须创新创业,去担风险,才能找到好主意。“好主意”本身就是一个“回报”。中国人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欧洲人说:“你只有彻底看不见你启程的海岸线,才能发现新大陆”。创新者要担负很多的风险,比如:(1)技术风险。科研能不能得到满意的结果,会不会陷入死胡同?你所要开发的技术是不是现在还不成熟,技术路线会不会走错,会不会被别人殊途同归地先到一步?(2)市场风险。客户是谁?找到他们需要多少钱?他们会不会买,会不会反复买?会不会有人恶性竞争?(3)资金风险。能说服别人投资吗?能把别人的投资成倍地返还吗?(4)商业和运营风险。比如说,是不是能收回成本?是不是能做大抗住“山寨”?你的产品或公司能不能找到足够的称职的员工?

投资人、运营商、消费者都有自己认定的风险。年轻人、理工男胆子大,但大多没有经过风雨和挫折,也看不见风险。这既是好事也是坏事。但是觉得没有风险并不代表确实没有风险。会创新创业的人不会对风险视而不见,而是知难而上。创新是两个人的事情

创新要两个人做,不是一个人。我们可以算一下,创新创业对时间和金钱的要求底线。试想开一个最基本的门店,比如小区门口的水果分销店,成功的概率算是够大了。这个店起码需要一个人全时打理,一个人进货、收账、付税,一个人照顾客户,每月还要付出大约数千元的租金、上万元的水果预付款。这样一个低技术的小店让一个人开都是不可能的,更何况是一个需要开发新技术的公司啊?如果需要制作产品,销售到中国或世界,服务上百上万的客户,那初创的难度起码要增加两三倍或更多。

一个人创新创业,能力范围十分有限。大部分情况需要两个人。谷歌是两个人创办的;微软是两个人创办的;惠普公司是两个人创办的(H和P);英特尔的主要创办人是两个:摩尔和诺耶斯;苹果公司是两个人创办的;互联网的第一个浏览器是两个人坐在办公室里搞出来的。创新者必须找到同伴。爱迪生都有一个实验室和志同道合的帮手。这个其实比创业者自己下海跳槽还要难。风险不是加法,而是要用概率的乘法,因为这个时候,另外一个人也需要承担风险。这种风险的承担是不可能凭意气、凭热情、凭朋友的友情的。请客吃饭热情寒暄之后往往是变脸和真正的斟酌。参加创业大赛热闹一场是一回事,放弃工作,搬家或者经常出差,或者要自己出钱垫资就是另一个层次了。

投资者也是另一个合伙人,要付出钱财拿出资源。这些资源需要多少回报呢?如果一个人放弃工作和你创办公司,花了三年时间,这个人的正常工资是每年15万元,同时这个人拿出20万元投资,那他的财政支出起码是65万元。你的创新事业提供的可能回报,包括精神层面的和物质层面的,都必须足够大。因此,找创新创业同伴和投资者的难度很大。不仅要有好主意,还要有大主意,大概念。好的风险一定要去冒

知道风险和回报的关系,就可以很容易地得出如下结论:(1)主意当然要好好想,要会想。但要知道,低成本、低风险的事一定是低回报的东西,不论你多聪明。很多人对创新的理解是,想出一个点子,有人给钱投资,招兵买马指点江山,然后产品就做出来了,就不费劲地卖出去了,就被别人感激地接受了、点赞了,是一种有知识、有智慧的人对世界的一种“给予”。这个过程风险很低,几乎没有个人的付出,显然是不对的。(2)创新需要你冒险地舍弃其他机会去聚焦一个。如果一个人想降低风险,选择三个目标去试,每个目标有百分之五十的成功率,那么最后成功的概率不是百分之百,而是零。即使风险真的被降低了,回报也不会很大。聪明人尤其主意多,要舍100个主意才能聚焦一个主意。这很痛苦,但却是必须的。(3)小的改进,谁都会想会做,肯定不会有大回报,肯定不是创新。(4)风险在某种意义上说是创新创业者的保护伞,因为敢于担风险的人更强大,而且甩开了一些只会空想的人,而不是更危险。很多人想躲和想避免风险。意识到风险是人生的一部分,反而是一种解脱。聪明的人、智慧的人能够愉快地接受风险的挑战,要做一次即使输了也值得的事情,要做一个精准定义的被别人不看好的大事;不要只想“做输了怎么办”,而是要想“不这样做一次好可惜”。

懂得创新规律的人对技术、商业、社会有正确的理解,知道潜流和趋势(见第6章)。很多事情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但实际上风险是很小的。这就是所谓的“好的风险”。

风险大就是可能失败的意思。幸福观和失败观有很多关联。要全心全意准备做一件有可能输的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勇气,更需要人生观的树立。学生都想当第一,得满分。理工男要创新创业,是把失败的结局当成一种可能,把证明风险当成一次享受,当成一次为社会的尽职尽责。(担风险从年轻时候开始最容易,要从小准备)。

我们常常问别人:“这个你舍得吗?”言外之意是“你愿意扔下吗?还是先不做决定,留着等明天继续试试?”其实“舍得”这个词很有意思和哲理,就是“只有舍”才能“得”的意思。现代社会竞争激烈,即使一个人需要的只是顺风顺水的幸福,也需要懂得创新的规律和乐趣,不断在实践中学习。可以说,“吃苦”“舍”“担风险”以后将是一个重要的人才素质,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英文有一句谚语:“Take some chances.Otherwise, good fortunes will pass you by without you knowing it.”也就是说“人一生一定要冒一次险,否则的话,好运气和你擦身而过你都不知道。”1.4 什么是创、什么是新

创新创业用别人的主意是可以的,但不是拷贝别人的结果。

创新创业中的“创”字到底是什么意思?创不是在一个人的脑子里产生一个意念,也不是做出一个样品或物体,这样创的东西只有创者本人知道,没人看得见。创必须是能够呈现在大庭广众之前,让别人自由获取、购买或评判的东西。创必须是造一个东西并且这个东西能够在世界上“立得住”,能够有持久存在的理由。俗话说“存在的就是合理的”,但是你必须先证明存在。如果你做了一个东西免费给别人用,不计成本地制造,或者只能做出几个送人,这些就是某种作品,不可持续,不叫创。一个东西既然要花钱去打造,就要能够按照成本核算去赚钱生存。这才叫创,才有可持续性。也就是说,创必须是搭建一个产品出来,是真实存在的可以在市场上点评买卖的东西。创的东西必须不能只是昙花一现。

在市场上短期内不会消亡的东西,才叫被创。“创”必须同时满足两个条件:商业合理和结果独特。有独特结果的东西才能有新的生命力。创是一个独特的结果。既不是一个一样的拷贝,也不是一个奇异的趋同的替代。你做出的东西和别人的一样,不叫创,只能叫复制,叫作品、仿品,或叫商业竞争。创的结果不是一个有趣的物体、手段和工具,而是全新的能力和独特的价值。创的是结果,不是手段

手段和结果是两个概念。创新不是创一个新的手段,做一个东西没有用,而必须做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工具,给别人一个新的能力。没有人会买一个物件,没人在乎物件的功能,只关心可以取得的结果。很多理工男喜欢知识,喜欢掌握技能,具备某种个人能力,接受一个培训,考上这个那个证书,“丰富知识,培养能力”“艺多不压身”,其实都是在谈自己掌握某种手段,比如谋生手段和解决问题的手段。

手段本身没有用,只是为了产生结果。创新是不是有用,是不是有影响,最终的裁决是社会提供的。世界只在乎结果,不在乎手段,不在乎你提供的工具、努力和帮助,不在乎技术的独特和有趣,这个只有技术开发人员关心。如果别人说你的技术有用,是因为包含你技术的一个产品被别人当作工具用,让这个人具备了独特的能力,取得了独特的效果,从而让这个人感受到了独特的价值。手段和技术本身对于用户来说必须是透明的,必须是使用者不在乎、不担心甚至可以忘却的。

这里举一个例子。布莱叶盲文是一个发明,但它的原始发明者不是法国人布莱叶。为什么?布莱叶原来是一个盲人学校/寄养院的孩子。在拿破仑时代,法国和其他国家有很多次战争。在战场上士兵们需要用隐蔽的手段进行通信,不能用言语或者灯火。于是士兵们就发明了一种方法,在纸上戳上一些凸起代表发音的音节。最初的方法是用十二个点子构成阵列,阵列的行和列代表法语中的元音和辅音组合,共有六六三十六种组合。每一个这样的阵列可以发一个读音,一系列阵列组合起来就可以靠发音形成一句话。后来一个法国士兵退伍回来,把这种通信方式教给了布莱叶所在的盲人学校。布莱叶学习之后觉得这个系统太复杂、太冗长,不适合大众。于是他开始试验其他的点阵方式,最后采取了一种2×3的点阵,每个代表一个字母(而不是发音单元)或者数字(0到9)。这种系统由于简单好记(实用)被广为传播,而以前最原始的军事系统反而被人忘记了,也就是没有被创立。这个例子很好地诠释了“创”字的意思。

距离“立”还有无穷小的距离也不是“创”。无穷小的距离就等于无穷大的距离。科研人员经常说“很接近了,没问题,一定成功”,很自信,但这种感觉是错的。中文“行百里者半九十”说的就是这个意思。但技术创新更为极端,一个创新百分之九十的难度可能都藏在最后的百分之五或者百分之一里面。创新不是学知识,是造知识

创新的“新”至少有两层意思:第一个是知识,是被证明的新事实,一句放在任何地方都绝对正确的话。另一层意思是新的独特的有影响的(也就是可以商业存在的)结果,至于这个结果是用全新技术还是组合现有技术,使用自己发明的技术还是用别人的技术和主意,并不重要。一个新的结果,甚至商业成功,本身就是一种知识。乔布斯不是做了iPod,而是证明了“iPod很贵,但是很受欢迎、很有用”这个社会和商业知识。

山寨是复制别人的结果和物体。一个人借用别人的主意和手段但是达到不同的结果还是叫原创。很多中国的山寨被认为不是创新,主要是因为山寨产品复制的是别人的结果。乔布斯是很典型的“偷技术者”。他甚至说“二流的发明家抄技术,一流的发明家偷技术”。很多苹果设备中的技术都不是乔布斯发明的,但是乔布斯用同样的偷来的技术做出了和别人不同的独特结果,仍然被认作是创新。乔布斯的贡献在于舍,在于组合和设计,在于创造价值,在于打开市场。他知道,在别人的路上走得更远也是发明,不一定要自己闯新路。(对开始的年轻理工男,甚至可以说“一定不要自己闯新路”。)山寨和原创,只有一层窗户纸。

知识是一种普适的真理,是一句“对的话”,无论在哪里、什么场合、任何时间。知识必须是经过验证和严格证明的。可以说知识在宇宙产生的第一时间就已经存在。人们是发现知识,不是“发明知识”。

对于个人而言,知识有三种:你知道你知道的,你知道你不知道的,还有你不知道你不知道的。可以说,只要是人,都有偏见和某种偏执,都认为自己正确。但是越没有知识的人,越认为自己知识丰富和正确。(也就是说,越觉得自己知识多的人,可能知识越少。但其实比较知识的多寡没有意义——每个人知道的都只是一点点而已,关键是你怎么用。)

创新的目的不是学习知识,不是发明技术。这些都是无所谓的。对于世界来说,知识每天都被制造,不是任何人可以学得完的。知识被制造的速度远远超过人的学习能力。

历史是有很多重复的。但是“新”对于整个宇宙和人类来说,是一个不可逆的历史事件。创新不是一个“你不做别人也会做的事情”,不是一个“可做可不做”的问题。创新的结果不是改变未来,而是不可逆地影响人类历史,所以是一件大事!1.5 什么是业和创业

作坊和产业的区别,就在于作坊里强调“做”,而产业强调“产”。

什么是业?这个定义必须明确。是职业、就业、家业、业绩,还是别的?中国人常说“三十而立”。我们的语言里还有“立业”这个词。我的“本职工作”是业吗?这个业是非要等三十岁才能立吗?为什么要三十?如果三十要立,我什么时候需要开始准备,还是只要努力就可以达到,到了时候一定发生?我聪明,我的业就会比别人好,是这样吗?

万众创新万众创业里面的“业”字,我们这里定义为“产业”,就是有生产能力的企业。生产是一个增值的过程,比如把原材料变成可以有价值的产品(餐馆把原材料做成饭菜,洗衣机厂把元器件组装成洗衣机)。世界就是个增值的链条,每个人在这个链条上可以有自己的位置,结果就是更有效地产生独特价值。职业的目的是挣钱和提升自己。产业的目的是资产聚集和价值创造,通过产品影响世界。产业要为社会增值。

创业可以有不同的种类。按照公司的大小,“产业”起码有以下几种:(1)大公司,有董事会、董事长、执行长官。这些公司即使创始人离开也可以运营,可以是上市公司(如苹果),也可以是私人拥有的公司(如华为)。其主要特点就是这些公司有团队,有管理者和所有者的区分,有职业经理人。(2)小公司,服务一个城市或一个特定的人群。这类公司的英文叫boutique,生意不会特别大,但是也不愁现金流水。很多专业人员组成的公司,如律师事务所和牙医诊所,都是这个类型。这些公司一般有数个合伙人,如果做得成功,也可能变成上市公司。但是服务类公司一般很少上市,主要是因为服务业不产生产品,只是产生作品。(3)还有一种小公司在英文中有个昵称叫“life style company”,即一个人开的公司,规模不大但是对特定群体很重要,别人也很难替代。这种公司会提高创始人和所有者的生活品质(life style)。比如笔者一个朋友的公司,专门为大公司制备碳纳米管做小批量试产。他们在产品链条上占据一个独特的地位,业务总量一般不大。(4)有些公司的存在和创始人是息息相关的。没有了创始人,这个公司就会发生巨大的变化甚至不复存在,也就是还没有职业化。这类公司,如果只有一个人,比如一个老板同时做很多方面的事情,很少依赖别人,那就是“职业替代”,也就是老板自己给自己创造一个职业和位置。至于这个叫不叫“业”,可以留给读者自己去判断。

一个公司产业本身就是一个赚钱机器,既是一个有效的机构,也是一个可以被买卖的实体产品。公司可以有产品,但公司本身也是一个产品。不论是不是上市公司,公司的一个重要衡量标准就是市值(market valuation),也就是一个公司的股票价格和总股票流通量的乘积。公司的价值可以按每股的价值,也叫股票价格衡量(stock price)。股票价格和每股收益(利润)的比例叫作市盈率(price earning ratio)。公司的股票价格只是公司好坏的一个表征,市盈率才是真正的未来晴雨表。

业,就是一个离开你也能活着,能够为别人提供价值,解决独特问题的商业机构。常说的“做生意”“跑买卖”可能是一种职业替代,很辛苦但并不是创业。创业不是靠自己个人努力去帮助别人,而是生产产品,靠产品去制造价值,通过设计制造产品去帮助别人。1.6 创新和创业的关系

创新和创业是紧密相关的。没有钱的人,必须先创业再创新。

创新和创业是密不可分的,有很多联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创新和创业都是商业行为。创业是一种商业行为,不论是“创造职业”、自我就业,还是创造一个新的跨国公司,都是商业行为。创新是创造“新”,是一个很大的事情,不是随便说说的。“新”是否被“创”必须通过商业事件才能证明。可以说,真正的创新必须通过创业实现,即使是公司内部创业。(2)前面说过,创新不是为了赚钱,赚钱是有用的副产品。创新的目的不是钱,但是创新要想产生影响必须需要钱,从而证明一个工具有用,一个产品可以产生价值、解决问题。要让创新有影响、有规模,常常需要借用别人的资源,去找别人借钱。正因如此,创新成功了必须为自己和投资人带来商业回报,要还钱回本,必须通过“业”才行。(3)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创新最好的主意是从实践中来的。这些主意需要一个人去实践,去做产品,而企业是产品的载体。也就是说,先创业才能找到主意,才能真正创新上路。(4)大部分创业都是创新。创业是要证明自己能够赚到钱,或者可以说目的就是赚钱或提供具有商业价值的创新。创业是要冒风险的。大部分商业运作都是某种冒险和创新。相反,如果你在象牙塔中做阳春白雪的前沿科研,但是做低水平无风险的重复,也只是求异,不算创新。新不是异。(5)先创业再创新,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有的时候,有些人可能要先创业,先赚钱,不能一开始就先想创新的事情和做梦。在这里,创业和做生意的目的不是为了积攒财富,而是为了让自己可以获得财政自由(后面会再次提到)。一个人要赚钱,就必须没有掩饰地去挣钱、去做生意,不要在乎是否革新、是否有技术含量。通过技术创新成功的途径挣钱是很艰难的小概率事件。(6)公司是一个做事的平台,是两个人或者几个人合作的平台。没有公司,合作很难落到实处。创新必须通过“业”来实现。企业是创新的主体。公司是创新人员的载体,因此也就是创新的主体。1.7 科研、发明和创新的关系

科研是预发明,发明是预创新,创新是在市场上证明你的发明成熟而且有用。

很多理工男喜欢科研人生,但不真正理解什么是科研。科研行为包括探索、验证、改进、发展,不是自动的创新行为。从科研到市场的全过程分成三部分:原理验证,成熟设计,成熟加工。更细地可以分成七个部分:科学发现、可行性验证、技术催生、技术成熟、设计优化、加工可行性(量产)和市场开发,如图1.1所示。知识变成生产力要经历很多步、很多试验。有了技术,还要找到用处;找到用处,还要找到最合适的受益人群;找到受益人群,还要想办法让他们知道;让他们知道以后,还要想办法消除他们的顾虑;消除顾虑之后,还要卖给他们连他们自己可能都不知道是否需要的东西,而且最好让他们求你。这才完成从试验台到创新的全过程。科学家津津乐道的发现和创意只是第一步。图1.1 科研到市场的过程

任何一个科学概念都必须走完如下四个发展和完善阶段才可以叫技术:(1)可能(possible);(2)可行(feasible);(3)可靠(controllable),稳定,可控制,设计和加工的分离;(4)实用(practical),包括一个技术的成熟加工、价格控制、市场受众接受等。

第一阶段(有关可能性的科学研究)最容易引起注意和轰动,一般是在大学、科研院所完成的。第三阶段和第一阶段一样重要,只是这些后续工作很少变成论文,一般都是隐姓埋名的团队或个人的实际工作,非常艰深,但因为是商业秘密,一般不被发表和公开。商业研发和市场开发并不是低水平科研。很炫的高科技也不一定比“下里巴人”看起来“土得掉渣”的产品开发技术含量高。

很多技术开发是走不通的,或者现在走不通。任何主意都是好的,任何技术都是可能的,但只有很小一部分主意是现实的。不仅技术现实,而且社会接受,商业可以走通。技术创新必须把可能的东西做到可行。可行和有用要靠产品在市场上证明。

如果你是一名研究人员,在产生了一个主意以后必须验证这个主意的可行性而不仅是可能性。当这个主意还有一两个缺陷或不甚明了时,不要凭空想象这些缺陷是可以改进和提升的,很多时候此路完全不通,因为关键在最后一步和临门一脚。技术人员可能只知道他的技术“无人机上有用”或者“生物医疗检测有用”,但并不知道到底有什么用。比如只是觉得在无人机市场有用,但是不知道对哪个无人机企业提供什么他们自己不能自制的价值,那么这一技术就是没用的。有时候一个主意的重复性差,每次都有一个器件不明不白地就停止工作。这些都是离产品很远的表象。科研样品→实用技术→成熟技术→产品,是一条漫长的路;产品→市场→用途→用处,还需要更多的历程。科研离创新成功很远很远。

距离产品无穷近,等同于距离产品无穷远。Infinitely small distance to a product is an infinite gap。任何人主观的“相信”“没错”都是错误的思考习惯。研究是问问题和回答问题,是好奇和怀疑自己,不是证明自己。但研究是预发明,发明是预创新,创新是证明一个发明有用,能被别人现在接受。1.8 创新的死亡谷和投资

风险投资不会冒风险让你证明技术成熟。

技术必须被证明成熟之后才能拿到投资。

风险投资担当的是产业的风险,不是技术的风险。

创新不仅是创新者的事,也是投资者的事。创新需要多级火箭的助推,开始时靠政府资助或个人资金,但这些钱迟早会用完。(按照笔者在中国和美国的经验,百分之九十的科研项目在结题时候就无疾而终了。研究人员就开始“转向”或者奔赴新的热点。)如果继续走下去,可能是研究人员自己投资或者找钱,让这个项目不中断。如果有运气,可能是天使或者企业投资,继续探讨这个主意的可行性。再以后,可能就是风险投资人介入,把一个项目送上更高的轨道,试图产生大的社会影响,产生经济效益和投资回报。距离消费者或者终端用户再近一些,企业就会直接出资合作。

做技术的科研人员总是抱怨,为什么投资人看不到也不在乎我的技术潜力?为什么别人对我天花乱坠的精彩描述总是莞尔一笑?这没有什么好抱怨的。这是因为你的工作还没有做到家,还没有证明你的技术可以帮人独特而有效地解决问题,你还没有真正“拥有”你自己的主意。只是有一个主意远远不够,还需要将其培育成一个工具和一种可以交给别人的独特的能力。

很多技术人员不知道自己的技术离市场究竟有多远,认为慢慢前行就到了。事实上,科学技术人员在创新的道路上一定会面临一个巨大的鸿沟,这个鸿沟在英文中有一个专门的术语——valley of death,中文直译就是“死亡谷”,如图1.2所示。

创新者有时候想推一个概念、一个产品,很多在实验室可以做的简单试验已经完成,政府的资助也用完了,但是有关技术的未知数仍然很大,这时需要更多的资金进一步地试验以降低风险,包括可靠性、稳定性、一致性、适产性等。可是投资者的兴趣不在于此。鸿沟的对面是商业和资金,包括投资者和企业。从商业方面考虑,一般会感觉技术上风险太大,不能接受,从而不敢投入资金。有些技术人员很欣赏的理想化的技术需要很长的时间进行开发和验证,而投资人却会认为为时过早。有时候技术有了,但市场习惯没有培养好,比如需要新的销售渠道。这些都是风险。投资者不太在乎你的技术有多好,更在乎一个关键的东西是否合适或者时间是否恰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