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3 17:18:12

点击下载

作者:蔡一淮

出版社:河北人民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

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试读:

让民营企业永放光彩序

蔡一淮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清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清河由穷到富、由弱到强的历史进程中,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是功不可没的开拓者、实践者和主力军,为清河发展史刻下了光辉的烙印。所以,我们应该为民营企业家树碑立传,为民营企业歌功颂德!编写《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一书,就是为了客观真实地记载民营企业和企业家发展成长的历程,全面系统地总结他们的创业历程和发展经验,对外集中宣传展示清河县、清河企业、清河企业家的业绩和整体形象,对内相互学习交流,传承企业文化,让当代人得以激励,让后人受到启迪,让清河民营企业精神发扬光大,让清河的事业更加辉煌。

清河县地处冀东南黑龙港流域,东靠京杭运河与山东接壤。县域面积502平方公里,辖6镇1处、322个行政村,耕地51万亩,人口40万。清河是中华张氏起源地,也是《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清河历史上是土地瘠薄、资源匮乏、交通不便的穷乡僻壤。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清河人民在县委、县政府“无工不富、无农不稳”思想的指导下,发扬“敢想敢干、敢闯天下”的武松精神,走出农村,闯入大中城市,进入工厂企业联系业务,寻找加工项目,为国有企业拾遗补缺、充当配角,大力发展社队工副业,实现了社社队队有企业,闯出了“以工补农、农民增收”的致富路。当时清河县社队工副业的兴起闻名全国,1975年在“左”的错误路线影响下,省地工作组对清河县社队工副业进行了整顿,把清河县发展社队工副业当作“资本主义倾向”进行批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的强劲春风吹遍了清河大地,广大干部群众发展企业的热情浴火重生,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突破“左”的思想束缚,以星火燎原之势在全县迅猛发展,闯出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奔小康”、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特色的富民强县之路。在改革开放、发展经济的大潮中,培养、锻炼、造就了一大批思想解放、眼界开阔、有胆有识、能经营、善管理的民营企业家队伍。一个具有庞大规模、较高水平的民营企业群体脱颖而出,形成了在国内外同行业中具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羊绒加工、汽车零部件、金属再利用、耐火材料等特色产业。

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日臻完善,清河民营企业家不断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引导企业不断增投入、扩规模、调结构、促升级,实现了一次次新的突破和跨越,在推动清河经济社会发展中谱写了一曲曲新的篇章。一是壮大了税源,改善了民生。2013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9.5亿元,财政收入实现8.87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4.58亿元,银行各项存款余额124.5亿元,人均3万元,且各项指标90%以上来自民营企业。农民人均纯收入9480元,城镇居民人均收入19171元,汽车保有量达到22000辆。新农合运行良好,参合率达98.7%,养老保险也得到快速发展,人民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二是提升了城镇化水平,搭建了农民就业致富平台。县城建设面积已达23平方公里,而且功能配套比较完善,环境比较优美。在城区内建设省级经济开发区、汽车产业园区、新材料工业集聚区三个园区和一个羊绒制品市场。“三区一场”已成为企业发展的孵化基地、改革开放的桥头堡,推动清河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载体和动力。建成47个居民生活区,总建筑面积达212万平方米,居民的居住条件有了大的改善。交通事业发展迅速,京九铁路、青银高速、308国道和邢清、清临、大连等国家级、省级公路穿境而过,形成纵横交错、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城区内建有四个三星级以上的酒店和三个风景优美的公园,大大提高了县城的吸纳力和承载力。截至2013年,全县登记注册的企业已达2万户,一般纳税人企业1047家,纳税50万元以上的企业232家,其中千万元以上12家,吸纳劳动力近10万人,有力地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三是提升了清河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改革开放初期,清河县被批准为省级综合改革试验县,被国家、省、市各级媒体誉为“北方的小温州”。近年来清河又被批准为省级扩权县,社会进步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先后荣获“全国文明县城”、“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省级园林县城”、“省级卫生城”等荣誉称号,产业水平得到很大提升,被命名为“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纺织名城”、“中国汽摩零部件生产基地”。有6个企业被评为全省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有3个产品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有26个产品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有力地提升了清河县知名度和吸纳力,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四是推动了公益事业和社会全面进步。清河民营企业家自己富了不忘国家,不忘社会,积极参与捐资助教、扶贫济困、改善民生等社会文明进步活动。河北天达万方实业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文勇多次向各类学校捐资助教1450万元,其中一次捐资1000万元创办清河教育基金会,为国家、为清河县教育事业的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一书,共收录了88家企业。这些企业均在清河县域内登记注册,诚信守法,规模、贡献、影响比较大,为清河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发挥了显著作用,是在各行业中具有先进性和代表性的实体企业。《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一书,对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县委、县政府及以上党委政府授予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或称号者、工经联系统开展的评选活动中给予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荣誉或称号者、以及累计纳税贡献千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均进行了收集、记载,以更好地展示民营企业和企业家的风范,提升他们的美誉度,激励更多的企业创业争先。

为了把《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一书编写好,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支持下,县工经联会同县报社以及相关单位成立编辑委员会,在全县组织了三十多名有一定写作水平的同志,分别深入企业调研采访,召开各种座谈会了解企业的全面情况,进行了认真翔实的写作编辑,力求本书文字简练,客观真实,有一定的利用和保存价值。在书的排序上主要依据近几年产业、企业纳税等几项主要指标的贡献大小排序。由于涉及的企业多,工作量大,加之经验不足,水平有限,难免有差错,敬请批评指正。2014年12月

羊绒产业篇

羊绒产业概述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羊绒是清河经济的首要支柱产业。山羊绒主要产自内蒙古、西藏和新疆等高寒地区,是非常珍贵的动物纤维,用它生产的纺织品具有轻、柔、保暖等特点,品质优良,价格昂贵,有“软黄金”、“纤维钻石”之称。清河县羊绒产业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三十多年来这个产业的发展壮大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一是从无到有,变废为宝。1978年,桥东办事处戴屯村农民业务员代子禄赴内蒙古东胜绒毛厂为社队工副业购买退役机械时,发现一垛垛堆积如山、作为垃圾处理的废料中含有短绒,便拉回清河大胆研究,反复实践,终于用梳棉机改造的盖板梳绒机在废料中梳出了羊绒。改造成功的盖板梳绒机能分梳各种原绒,还具有分级提取、不截绒和提取率高的特点。这一成功创举,成为“点燃”羊绒产业在清河蔓延燎原的火种。二是从小到大,由分梳废料到分梳原绒。随着资本积累的增加,羊绒业户由主要分梳废料转移到分梳原绒上来,扩大了生产经营空间,市场销售由国内延伸到国外,羊绒业户迅猛增加。到1988年,全县梳绒机达到1.5万多台,生产量占全国市场的50%以上,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柱。三是从“初”到“深”,由分梳原料到生产制品。资源的有限性、生产技能的提高以及市场的需求,促使那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追求效益的最大化,由羊绒初加工向精深加工延伸。为了顺应和促进产业的发展,县委、县政府适时决策,自1994年起每年举办一次中国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会。创建了省级羊绒科技园区和颇具规模的羊绒制品市场。“一会一区一场”的成功举办和创建,集中宣传展示了清河羊绒产业的规模和产品水平,同时也展示了清河人民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环境等领域创造的辉煌业绩,为羊绒产业的发展搭建了大舞台,为清河的改革开放、招商引资、经济发展注入了活力,提升了清河的吸纳力和美誉度。到目前,全县拥有梳绒机2万多台,年羊绒分梳量达到5000余吨。纺纱生产线140条,精纺、半精纺5万锭,每年纺纱产量达到7000吨,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35%。拥有电脑横机2300台,羊绒制成品的年销售量达到550万件,占到全国市场份额的18%。2013年销售额150亿元,上缴国家税金17353.8万元。有自营出口权企业69家。羊绒注册商标数量达到900余个,省级著名商标达到7个,行业和区域名牌产品达到18个,地方品牌和清河籍企业家争创的“皮皮狗”、“兆君”等驰名商标不断涌现。清河县已发展成为全国最大的无毛绒加工销售集散地、全国最大的纺纱基地和主要的羊绒制品生产基地,先后被国家有关部门授予“中国羊绒之都”、“中国羊绒纺织名城”等称号。《清河县民营企业集萃》选录的33家羊绒企业,在羊绒产业中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代表性,在清河经济发展史上作出了显著贡献。

聚力开放创新创羊绒产业奇迹——记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

冯子宏,男,1954年出生,清河县张二庄村人,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董事长。先后荣获“中国毛针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风云人物”、“羊绒产业明星企业家”、“邢台市项目建设功臣”、“清河县创业功臣”、“清河县企业十大领军人物”等荣誉称号。

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创建于1983年,现位于清河县经济开发区,占地198亩。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现有员工500名,累计投资5.6亿元。建有羊绒分梳、绒条、染色、精纺、粗纺、织衫等大型车间,具有年产无毛绒8000吨、羊绒条300吨、精纺羊绒纱200吨、粗纺羊绒纱500吨、织衫200万件的能力。向国家累计缴纳税金6800万元,公司生产的各种羊绒及羊绒制品远销日本、韩国和欧美。现已成为清河乃至全国在羊绒产业中规模大、贡献大、影响大的规模龙头企业。

冯子宏是一位思想解放、意志坚强、不畏艰难风险、创业敬业、舍得付出的企业家,在他的带领下,河北宏业不断发展壮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他本人也先后荣获“中国毛针织服装行业十大年度风云人物”、“羊绒产业明星企业家”、“邢台市项目建设功臣”、“清河县创业功臣”、“清河县企业十大领军人物”、“清河县优秀企业家”等荣誉称号,曾当选为河北省第十一届人大代表。

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30年的发展历程,实施了三次转变,实现了四大提升。同时,也影响带动了清河羊绒产业的健康发展壮大。三次转变

由就业到自主创业的转变。1983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羊绒产业的兴起,思想开放、胆大有识的冯子宏看到致富的时机已到,决心辞去邢台印染厂的工作,回家自己购置梳绒机6台,办起了家庭梳绒厂。为了保证羊绒质量,冯子宏让妻子孙月霞也辞掉乡里的工作,去上海麻毛研究所专门学习羊绒检验技术,学成回来后购置了检测设备,负责检测羊绒质量。由于羊绒质量好,很快得到广州、深圳、中土畜产、内蒙土畜产等外贸企业的认可,使加工的成品绒有了销路,从而实现了第一次转变。

由家庭企业到规模企业的转变。1989年,冯子宏认识到一家一户的生产,企业不会有大的发展和好的效益,决定走出家庭与县畜产品公司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企业规模、经济效益得到快速发展和提高,梳绒机增加到60多台。为了掌握企业发展的主动权,于1994年收购了县畜产公司,由合作关系改制成了自主经营的民营企业——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并取得自营进出口权,把生产加工的大批无毛绒直接出口到日韩、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了极大的提高。

由简单的初加工到深加工转型升级的转变。2001年,冯子宏体会到企业只简单梳绒、卖绒,不过是个羊绒贩子,企业不稳定,羊绒产业在清河也扎不下根,不会有大的发展。于是,他决定投巨资在清河经济开发区征地198亩,建大厂房,上先进设备,走深加工的路子。四大提升

一是改进工艺,创造了精品绒“白中白”,使羊绒质量实现了大提升。在国际羊绒市场上,提起中国羊绒精品“白中白”,那些国际羊绒制品大腕们都会翘起大拇指:“White White,Good!Good!”因为,“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出产世界最好的羊绒原料,而羊绒“白中白”又是中国羊绒最好的产品。创立“白中白”精品绒的就是宏业公司。

1991年,在国际羊绒市场上,国内出口商们竞相杀价,恶性竞争,导致无利可图。要想走出这种经营怪圈,就必须改进工艺,创造高质量、有竞争力的品牌。精选优质原料是做好羊绒品牌的基础,公司通过考察,内蒙古阿拉善地区出产的山羊绒最细、最长、最优,决定在阿拉善购置20台梳绒机,建成了有较大规模的羊绒分梳厂,能够及时收购生产该地区的原料,生产“白中白”精品绒有了可靠原料的保障。

为了真正生产出“白中白”精品绒,宏业公司改变了传统分梳使用滑石粉造成的羊绒鳞片损伤的作法,采用先水洗后分梳的新工艺。为了保证羊绒质量,提高检测水平,宏业公司又投巨资引进国际最先进的检测设备。优质的原料,先进的工艺,严格的管理,宏业的“白中白”精品绒以高质量占领了市场高端,畅销欧美国家和日本、韩国等市场。时任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纪委副书记何勇(左三)到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调研

二是引进世界先进技术和一流设备,使羊绒深加工水平实现了大提升。2002年,宏业公司为了借用意大利国际知名羊绒制品企业——哥伦布公司的资金、市场、人才等优势,与其合资经营,从此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2006年引进了意大利生产的国际最先进的羊绒精纺生产线5000锭,并配套德国自动络筒机、Savio细纱机、倍捻机,使生产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同一年,宏业公司与意大利哥伦布公司又在深加工方面进行了合作,合资成立了针织厂,生产意大利哥伦布品牌的羊绒衫,不仅织衫设备为同行业最高水平,更重要的是引进了国际最先进的从织造到后整理一整套完整的先进工艺流程和质量保证体系。

2007年,宏业公司投资1.2亿元,从意大利和德国引进具有性能稳定、世界领先的7梳7纺粗纺生产线,包括Octir梳毛机、Bigagli细纱机以及Schlafhorst络筒机、电脑控制系统和最先进的低温染色工艺,并配备了国内一流的化验设备,建立了自己的染色厂,产品质量达到国际生态纺织品出口标准。这不仅使企业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而且带动了清河羊绒产业向深加工的方向转变。

三是实施品牌战略,与世界名企合作,使宏业公司、乃至清河县的知名度和吸纳力在国际上实现了大的提升。品牌是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力的集中体现。多年来,公司高度重视质量信誉和品牌建设,先后荣获“河北省著名商标”、“中国服装成长型品牌”、“中国纺织服装商业价值百强企业”、“中国羊绒行业十强企业”、“全国毛针织服装优质产品”、“全国毛针织服装精品”、“河北十大民营出口企业”、“河北纺织服装业排头兵企业”、“河北省诚信企业”、“羊绒产业十大突出贡献企业”、“河北省十大民营创汇企业”、“河北省重点行业排头兵企业”、“邢台市市长联系企业”等荣誉称号。

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冯子宏深刻认识到要保证企业健康发展,必须要把目光瞄准国际高端品牌,实施质量品牌兴企战略,用名企名品提高竞争力。做名品就要从原料采购、分梳、染色到纺织,每一个环节,都有一套严格规范的运行机制和具体要求。因此,宏业公司生产的纱线,用的原料好、色牢度好、挑杆均匀、抗起球,得到了国际知名品牌企业的青睐,纷纷与宏业签单。世界公认顶级品牌路易威登(LV)、德国著名服装品牌BOSS、台湾服装品牌哥弟等,都与宏业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

2013年,法国爱马仕公司事业部总经理Patrick Bonnefond、产品研发经理Thierry Lanier等一行4人来宏业公司考察,在哥伦布公司中方代表李建文、宏业公司总经理马增华、副总经理赵华的陪同下,深入车间,从粗纺厂、分梳厂、染色厂到洗毛厂、精纺厂,深入了解每一个生产环节,对公司的生产环境及产品全面考察。他们对宏业公司生产的羊绒纱线很满意,对公司一丝不苟的产品质量管理表示赞赏,然后,宏业公司与法国爱马仕公司签订合作协议,成为爱马仕国际大公司的供货商,标志着宏业公司羊绒纱线已达到世界一流水平。

四是山羊绒(宏业)在渤商所挂牌交易,使羊绒的交易水平实现了大提升。2013年6月6日,清河县县长李国印与河北宏业羊绒有限公司董事长冯子宏一同鸣锣,山羊绒(宏业)正式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由宏业羊绒和渤商所共同打造的羊绒现货电子交易平台实行对外开放。主要规定和要求,从牧民到生产商,任何想通过山羊绒(宏业)进行挂牌交易的企业或个人,只需出具羊绒质检合格证即可进入。质量检测环节由宏业完成,如交易者对检验结果有疑问,可向指定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求证。此种做法可以杜绝掺杂、掺假羊绒的进入,以确保交易的公平、公正。检验合格后,羊绒一旦进入平台交易,价格以进入当日交易指数为准,所有者将收到羊绒交易全款的70%,由银行在48小时之内支付到账。每天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CCTV—2)动态发布价格指数。山羊绒(宏业)品种在渤海商品交易所挂牌交易,打破了羊绒传统的交易模式,搭建了羊绒新的交易大平台,改进了交易方式,提升了交易水平,也为清河羊绒的市场交易争取了主动权,有力地巩固和提升了清河羊绒产业的基础地位。清河县长李国印(右二)与冯子宏(右一)在渤交所鸣锣

总结宏业羊绒有限公司的成功关键是有一位知人善任、能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好领头人——董事长冯子宏;有一支素质高、团结协调、责任明确、务实真干、长期稳定优化组合的企业管理团队。总经理马增华,男,清河西高庄村人。他年纪不大,在这企业从事管理工作20多年,对羊绒原料的采购非常精通,在原料产地有很高的知名度和信誉度,每年能够把上千吨的原绒及时购置到清河,保证了原料的供应。赵华,2010年高薪招聘的执行总经理,内蒙古人,高级工程师,曾在国内多家毛纺企业负责企业管理,有一套适合实际的管理经验。冯雷,男,清河县张二庄村人,美国乔治梅森大学毕业,商业学士学位,精通金融、外贸、英语,负责纺织品对外销售。拓宽了国际市场,能够把生产的产品销往国外,保证了企业满负荷生产。领导班子的优化结合,为企业的顺利发展起到了保证作用。

总结以往,经验丰富,成绩卓著;展望未来,前途光明,信心百倍。随着羊绒产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在生产精品绒、好纱线的基础上,再引进先进的设备和技术,生产出更多更好的产品,打造成中国驰名商标,同时积极做好公司股权上市工作,融入更多的资金,加快企业发展,为羊绒产业的发展,为清河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贡献。(清河报社 罗桂兰)

发迹清河地辉煌上海滩——记河北华运公司与上海皮皮狗公司

谢灵山,男,1958年出生,清河县张吕坡村人,中共党员,河北华运公司、上海皮皮狗公司董事长。上海河北商会会长、江浙沪蒙清河商会顾问。

河北华运绒毛有限公司位于清河国际羊绒科技园区,占地100亩,拥有分梳羊绒设备100台套,年生产高品质山羊绒600余吨。上海皮皮狗股份有限公司位于上海青浦区,占地40亩,拥有纺纱、织造等先进的设备和工艺。年销售羊绒纱500吨、羊绒衫300万件、羊绒围巾60万条,产品畅销国内以及欧美市场,年销售额超10亿元,累计上缴税金5500多万元,创立的“皮皮狗”商标被评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十多年来,华运公司与皮皮狗公司之所以能在羊绒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势下,始终保持稳健的发展势头、良好的经营业绩与快人一步的发展,最为重要的一条在于董事长谢灵山和他的同事们善于谋划、务实创新、善做善成,用实践书写了一篇篇企业优势互补、协同发展,引人启发、学习、借鉴的好文章。聚集要素优势——互助协作起大业

华运公司前身只是一个家庭企业。20世纪80年代初,面对全国农村改革开放大潮,在邢台砖厂当工人的谢灵山,辞去合同工的“美差”,回家做起了羊绒生意。一年多的经营实践,使这位具有高中文化程度、脑筋灵光、干事总能超人一筹的小伙子意识到:做生意如果仅靠一家一户的实力“滚雪球”很难出人头地,只有众家联合才能实现快速发展。从80年代末开始,他先是与许长友、张松鹤、史洪荣等协作经营,为了更好更快发展,又利用县二轻局印刷厂诸多的优势开展嫁接合作,实现了优势互补,合作共赢。几年下来资金、市场、人力等生产要素规模越来越大,大大超出私营企业单打独斗不可比拟的发展速度。1994、1995两年实现累计纳税就达到328.3万元。谢灵山1995年注册资金1500万元,建立河北恒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为了让企业上规模、上水平、提高竞争力,2002年又投资5000万元在清河经济开发区成立华运公司。不断发展壮大的华运公司先后被评为“河北省百强民营企业”、“邢台市龙虎企业”、“清河县二十强企业”、“年纳税超百万模范企业”等。自此,河北华运公司从最初的家庭作坊,发展到规模化生产的羊绒分梳企业。打造营销优势——谋求发展创品牌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羊绒企业生产能力的不断扩张和羊绒资源的有限性的矛盾日益突出,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董事长谢灵山意识到,企业如果仅停步于初加工阶段,难以再有大的发展,甚至被淘汰。华运要生存,要发展,前景在于向深加工发展。同时,公司也具备了上深加工的条件,一方面自身有资金和原料基础;另一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有了一定的资本积累,建立了可靠的市场网络和质量信誉。1995年,公司投资8000万元,在上海青浦区建设了占地40亩,具有年产羊绒纱240吨、羊绒衫50万件生产能力的上海皮皮狗羊绒服饰有限公司。

发展深加工的关键是品牌。他们不惜重金培养和聘请十几名国内外著名设计师,组建了羊绒服饰设计机构,有了一支高素质的科研队伍,不断推出不同层次,不同时节的款式多样、令消费者喜闻乐见的羊绒制品。经过十几年的打拼,“皮皮狗”在国际时尚之都的上海站稳了脚跟,完成了品牌构建,实现了稳中有升的良性发展。2002年,皮皮狗荣获国家质检局颁发的“产品质量国家免检证书”,并被中国服装协会评为中国服装行业“产品销售收入”和“利税总额”两项指标名列前茅的百强企业之一;2005年被评为“中国名牌”;2007年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皮皮狗羊绒服饰因产品款式新颖,工艺精湛,赢得了“羊绒衫风向标”的美誉。创新机制优势——龙型企业现活力

和其他羊绒企业相比,华运的成功不仅在于多年来稳扎稳打、以质取胜的营销战略,更在于华运在企业经营上创建了一套完备的、符合产业发展和市场竞争的优越经营机制——“龙型”模式。相对于整个企业来讲皮皮狗是龙头,华运是龙身。华运作为清河羊绒原料基地,拥有羊绒原料购进、加工的优势,为皮皮狗提供精品原料保障;皮皮狗公司则依靠上海这一国际时尚之都的前沿优势,以皮皮狗品牌优势占领国内、外市场。二者互相支持,相互依存,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呈现出强劲的发展之势。

华运不仅是羊绒产业发展先行者,也是奉献社会的楷模。2008年四川发生强烈地震后,华运公司率先向灾区捐款30万元。在董事长谢灵山看来,扶危济困、勇于担当是企业家当仁不让的社会责任。这年11月,皮皮狗公司又发起参与了“冬日暖阳——关注灾后第一个冬天”的专项义拍活动,公司将价值200多万元的精品羊绒服饰捐赠灾区。并通过义拍以及捐赠等形式,呼吁全社会关注支持灾区人民过好灾后第一个冬天。

华运和皮皮狗的昨天充满神奇,他们的未来更令人充满期待。目前,谢灵山正在清河经济开发区筹建占地100亩、总投资3亿元、以高端设备生产高品质羊绒制品为定位的河北百川纺织有限公司项目。企业建成后将拥有20台纺纱设备、100台电脑横机,可实现年纺纱800吨,织品200万件,引领清河羊绒产业向更高水平发展。(清河县纪委 于纪红)

巨轮劈波远航商海——记河北宇联羊绒集团

许长友,男,1954年9月出生,大专学历,清河县王吕坡村人,现任河北宇联羊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曾当选清河县十三、十四届人大副主任、清河县工商联会长、邢台市人大常委会常委、河北省政协委员,被评为“邢台市劳动模范”。

河北宇联羊绒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实力雄厚、技术先进的羊绒深加工规模企业。该集团占地66000平方米,企业现有员工900名,总资产达25000万元。下辖分梳、粗纺、精纺及织衫四个公司,年分梳羊绒200吨、精纺绒纱250吨、粗纺绒纱180吨、织衫50万件,年创产值5.7亿元,累计纳税5500多万元,与美国、日本、韩国等十几个国家及国内一些知名大企业保持着密切联系,成为清河羊绒产业的一艘巨轮。一

20世纪80年代初期,清河羊绒行业渐成气候。依靠异于常人商业敏感,许长友清醒地认识到,羊绒产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将开出美丽的花朵。许长友开始往返霸县运送毛渣,正式涉足羊绒行业。然而,万事开头难,刚刚接触羊绒行业,他便把从亲戚朋友那里借来的一万元赔了个精光。面对失败与打击,拿得起放得下的许长友带领家人种了14亩棉花,还清债款,这种胸怀坦荡、能屈能伸的性格,为他日后成就大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80年代中期,清河羊绒已显示出迅猛发展的势头。凭着多年的经验和永不服输的个性,许长友与邻村的几个好友联谊结盟,开始在羊绒行业纵横驰骋。1986年,许长友同县印刷厂联营创建“清河县毛绒有限公司”。作为经营方的代表,他煞费苦心,四处奔跑,在南方购来了梳绒机,从北方买来了原料,并到东北学习技术。同时,他吸取以前的经验教训,进行了多方面的周密思考和精心准备。经过数月努力,喷涌而出的洁净的羊绒,如同他事业蓝天上的片片白云,点亮了梦想的光焰。一年下来,“清河县毛绒有限公司”销售精梳山羊绒几十吨,企业赚取百万元。这百万元的效益,在当时成了奇迹,一举轰动全县。

牛刀初试,喜获成功,许长友信心倍增,如虎添翼。自此,他以敏锐的眼光、果敢的气魄和干练沉稳的公众形象跻身于清河羊绒行业的前列。

1990年,他与合作伙伴租赁承包县二轻经理部,成立了“二轻供销公司”。这一时期,他一方面巩固壮大发展实力,不断将经营触角伸向更广更远的领域空间,与呼市三毛、上海联毛、麓苑、联川、百乐等一些国内知名羊绒企业建立起长期的业务联系;另一方面积极为周围的经商人群提供技术和信息,扶持帮助他们涉足绒界。在他的带动下,仅他的家乡王吕坡村,几年间便安上了100多台梳绒机,让一些靠天、靠地吃饭的农户从此走上了致富的道路。

1992年,他与亲戚张松坡合资,投资150万元在县城工业区创建了占地9亩的“河北宇联羊绒分梳厂”,引进先进技术设备,规范企业内部管理,利用良好的经营使企业规模迅速扩张,秉承“高科技、外向型、名优特”的发展理念,在把产品逐步推向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1994年,许长友在业务往来中结识了内蒙鄂尔多斯集团一位副总经理,他敏锐地意识到与大集团联姻将是清河企业做大做强的必由之路。他通过积极做工作,促使这一国内绒业大亨落户清河,为清河引来第一个著名品牌。同时,作为清河方代表,他毅然出资400万元率先入股,带动了县内8家企业投资加盟,以良好的示范带动作用问鼎纺织,在全县随即开通的羊绒深加工发展道路上先行了一步。

企业做大了,许长友不骄不躁,依然是一幅温文尔雅的形象。他的节俭习性和平易近人的谦让作风,倍受同行和朋友的称道,赢得清河工商界人士的普遍尊敬。20世纪末,他当选为清河县人大副主任。进入新世纪之后,他又被推举为清河县工商联(商会)会长,真正成为清河县工商企业界的领头雁、带头人。

2002年,随着清河经济的繁荣发展和羊绒产业的跨越升级,他在羊绒科技园区征地100亩,组建了“河北宇联羊绒集团有限公司”,许长友任董事长,张松坡任总经理,志同道合者以挥大手笔、上大项目、求大发展的宏伟气势扬帆商海,引领重量级的集团巨轮,开始了更大意义上的起航远征。二

征帆高挑,劈波远航。除了英明卓越的掌控舵手,宇联集团究竟靠什么赢得了羊绒行业无硝烟战争的胜利?靠什么使其在烽烟弥漫的市场竞争中屹立不倒?1998年,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前右一)视察清河县。图为参观宇联羊绒制品公司

牢固的质量意识是该集团取得持续健康发展的法宝。宇联集团经过国际招标采购,引进了4台套全新的粗纺羊绒纱生产线,包括4台全新意大利OCTIR梳毛机,4台全新BIGAGLI-6型走锭细纱机,以及全新日本并线、倍捻和中国香港产染色设备。利用先进的生产设备、质量检测设备,严格的检测程序,科学的管理模式和一丝不苟的质量检验监督手段,使每一件产品的质量都能达到客户的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实行技术跟班监督,从原料到制成品每道工序严格把关,不允许一件不符合要求的产品进入下一流程,确保合格率达到100%。过硬的质量和良好的信誉使宇联集团拥有了稳定的客户群体,在把产品逐步推向国内、国际大市场的进程中迈出了可喜的步伐,公司的产品出口到日本、美国等国家和地区,并全部集中在LORO、PIANA等国际知名公司,占领了高端市场,为企业赢得了良好的销售业绩。

将订单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启动器”,甘于花钱买无形,大力度开拓国际市场。当2008年我国大型羊绒企业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纷纷将销售转到国内的时候,董事长许长友意识到大型企业在国际市场的“退”,恰好为中小企业抢占国际市场让出了空间。为此,企业果断作出了进军国际市场的决策,先后投资数百万元参加各种国际展会,积极与国外潜在客户交流、接洽,还高薪聘请美国的营销专家做公司的营销顾问。通过参加展会,企业获得了信息和经验,提高了知名度。2009年,公司新上电脑横机30台、半自动手摇横机60台,新建厂房4000平方米,以大生产规模的扩大赢得发展步伐的加快,当很多羊绒深加工企业纷纷减产或停产的时候,公司的订单达到50多万件,实现了逆市上扬。“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企业唯一的真正资源是人,管理就是充分开发人力资源。”宇联集团为了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大力实施人才战略。在公司快速发展过程中,一次次上台阶、上规模,实现更高层次的飞跃时,人力资源短缺成为木桶效应中的短板,制约了“企业木桶”水平线的提高。为解决人力资源问题,宇联集团从百年发展需要出发,积极实施人才高地战略,建立健全用人机制,用情感、用事业、用待遇、有计划、有步骤地吸纳各类优秀人才,使其引得来,留得住,以企业为家,与企业休戚与共。宇联集团采取的初加工和深加工并举,内销与外销相结合的发展策略,使企业不再有淡季、旺季之分,保持了工人队伍的稳定。通过积极引进和培训人才,宇联集团拥有了一支责任心强、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企业进入了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

凭借先进的技术设备、科学的管理模式、完整的产品结构、稳定卓越的产品质量和良好的信誉,宇联集团赢得了国内外羊绒界的广泛好评。2005年通过了ISO9001-2000认证。并多次被各级政府和质量管理部门授予“优秀私营企业”、“质量信得过单位”等称号。

宇联集团面对风云变幻、浪险风高的商海,一直持重坚守,不冒进,扎扎实实地做好每一个环节每一个链条,如同一艘巨轮,征帆高挑,劈波远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成为清河经济发展的中流砥柱,为整个羊绒行业起到了积极的示范、带动作用。(清河县志办 李玉佳)

品德+品质+品牌=成功——记河北宇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

马江涛,男,1976年1月8日出生,清河县葛仙庄村人,中共党员,本科学历,2008年担任河北宇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总经理。

他曾是一名普通的公职人员,却勇敢地下海弄潮,开拓出自己的人生版图;他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加工作坊,打造成纳税超千万的羊绒精细加工企业,缔造了羊绒业界的又一传奇;他创造了不凡的业绩,身上有许多感人事迹,却处事低调,只愿埋头做事,踏踏实实把企业做大做强。一

马江涛原是县农业局的一名正式工作人员,有一份稳定体面的工作,但他却一直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打造属于自己的羊绒企业。为此,他积极积蓄力量,时刻准备着放手一搏。2008年,马江涛响应县委、县政府“帮办、创办企业”的号召,进入河北宇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担任总经理。上任伊始,他便以饱满的工作热情,高昂的进取精神,超常规的发展思路,不断推动企业跨越式发展。公司先后在内蒙、辽宁、青海等地开设了原料分公司,企业版图迅速扩张。马江涛认为,质量决定价值,只有高品质的产品,才有高价值的回报。宇腾公司正是凭借优质的山羊绒原料资源,为客户提供高品质无毛绒、粗纺羊绒纱、精纺羊绒纱,而成为国内外一线品牌精纺山羊绒纱的主要供货商。

近些年来,由于羊绒初加工本大利薄,而且时常赊欠,许多个体加工户不得不被迫停产,梳绒机闲置,造成大量社会资源浪费。马江涛敏锐地意识到了这一点,怎样将这部分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呢?他决定将这些个体户组织起来,统购统销,这样既壮大了自己的力量,又能安置一部分人就业,帮助带动大家共同致富。于是,经过与众多羊绒业户协商,将三十多家160多台梳绒机组织起来为宇腾搞分梳,每年可精梳原绒1500吨,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充分利用。二

在马江涛办公室的墙上,有六个鎏金大字:“品德 品质 品牌”。马江涛是这样解释的:一个人只有具备了良好的品德,才能制造出高品质的产品,也才能拥有占领市场的品牌。它们之间表面看是并列关系,其实既是递进关系,更是因果关系。也就是说,德是一个人成功的基石,是一切事业兴衰的关键。马江涛出身教师家庭,父母对他的影响根深蒂固,那就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做事先做人,立业先立德。马江涛知道,最终赢得客户的是“最好的品质,最低的价格”,因为无论如何,还是企业的产品拥有最后的发言权。因此,他提出了“追求卓越品质,创造世界品牌”和“做一流产品,创一流尚美”的口号,努力打造羊绒精梳行业高端品牌。正因为宇腾诚信经营,质量过硬,所以不仅赢得了客户,也赢得了良好的口碑。河北宇腾羊绒制品有限公司荣获“中国质量诚信企业”称号。据介绍,企业通过申报、检验检疫协会审核、检验检疫部门认可等程序,方能被认定为“中国质量诚信企业”。获得这一称号,是企业在检验监管、品牌宣传、政策申请、贸易征信、市场准入、融资授信等方面重要的质量诚信证明,意味着企业具备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人才是企业决胜市场的关键因素。在企业转型过程中,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人才的挑战。如何充分发挥人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自身优势,处于不败之地,是他要破解的难题。

在公司发展过程中,马江涛一直注重发现、培养和使用人才,先后引进各类人才60多名,为公司的长远发展储备了力量。在宇腾,从部门经理到车间主任,都是有着高学历的专业人士。宇腾每年还派出多名员工赴外地参加培训学习,提高他们的思想水平和业务能力,为公司快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马江涛十分注重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奉献精神、进取精神,使公司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日益加强,推动了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在他的大胆推动下,一大批能驾驭复杂局面、业绩突出、受员工拥护的基层人员被重用,一个精干、创新、充满活力的精英团队迅速形成。

在马江涛的人生信条中,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用更多的爱心和善心去帮助别人,用更多的精力去为他人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他规定,公司员工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大学,公司给予2000元奖励。谁家有红白喜事或身处困境,他都全力以赴地帮助解决,该出钱的出钱,该出力的出力,毫不吝啬,员工在这里能够受到无微不至的关怀,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我们有理由相信,有马江涛这样一个领队,有这样一支精英队伍,宇腾做大做强是毋庸置疑的必然结果。

马江涛上任几年来,宇腾公司实现了令人震惊的发展,公司连续六年纳税位居同行业前列,已然跻身羊绒精细加工行业的高端。到2013年公司实现销售收入2亿元,纳税1300多万元,在清河同行业居首位。公司被中国畜产品流通协会评为“全国羊绒行业三十强”,荣获“中国羊绒行业百强企业”称号;被县政府评为“行业龙头企业”、“纳税模范企业”、“重点保护企业”。他个人也被评为“清河优秀企业家”。

虽然取得了如此优异的业绩,但马江涛并没有自足自满,而是把目光投向更高更远。2011年初,他在清河经济开发区征地80亩,投资2.2亿元,成立了河北尚美羊绒纺织有限公司,开始建设新工厂。新公司包括纺纱车间、分梳车间、染色车间、洗毛车间。另外,为员工贴心打造了休息室、娱乐室、篮球场、餐厅及五层的员工宿舍楼。形成年产300吨羊绒纱、50万件羊绒衫的生产能力。

尽管在外人看来,他已经是一名年轻的成功人士,但他仍然表示,自己的企业还没有做强,自己的产品还没有太大的知名度,今后要做的事还有很多。这种谦虚而不事张扬的品质,贯穿于他的整个人生,也融入到他的每一件产品中。品德—品质—品牌,这是宇腾的发展轨迹,也是马江涛的成功之路。(清河报社 冯增岭)

谁持彩练当空舞——记河北奥莱克绒毛制品有限公司

刘英,男,1977年2月出生,清河县武宋庄村人,河北奥莱克绒毛制品有限公司董事长。

在每年的中国清河羊绒制品交易会上,河北奥莱克绒毛制品有限公司总要精心挑选两个位置比较好的展位,用来展示公司最新开发的羊绒产品,向中外来宾展现奥莱克公司的风采,把最好的产品放到博览会的展位上进行集中展示。

近年来,公司生产的羊绒面料突破130万米,产品销往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韩国、土耳其、丹麦、俄罗斯、香港、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受到广大客户的赞赏和信赖。公司成立以来累计纳税达到3300多万元,为清河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河北奥莱克已从昔日的家庭小作坊发展成为河北省乃至全国较大型的纺织企业,小舢板打造成了大航母。市场先导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奥莱克公司把发展深加工作为新的经营领域。经过细致考察,把羊绒面料作为进军的领域。明确了发展方向,公司开始了对这一市场的开拓。先建工厂再找市场似乎是生产企业的惯例,但公司领导通过缜密的思考,却走了与别的企业截然不同的道路。公司没有急于建造厂房、引进设备,而是一开始就把触角伸向了销售终端。公司领导多次赴宁波、上海等地考察纺纱、织衫等羊绒深加工企业,并先后在青岛、深圳、上海等地设立了办事处。同时,公司把参加各种布料展会当作结识客户、打开市场的“钥匙”,在积极参加清河羊绒交易会的同时,公司通过互联网络和各种新闻媒介时刻关注有关会展的情况,并精心筹备参加每一次会展。会展上,公司不惜重金聘请专业的设计公司对展台布展、对销售人员进行精心包装,对“奥莱克”公司的形象进行宣传,从而吸引了大批的中外面料客商的目光,通过会展,奥莱克羊绒制品公司的名气大大提升,虽然当时的奥莱克面料生产车间还未落成,但很多中外客商都知道“奥莱克”的名字,并纷纷与之洽谈商讨建立业务关系,订单如雪片一样飞来。借船出海

用市场做先导使企业摸清了市场脉络,赢得了主动,公司开始寻找生产厂家。在接受订单前,公司便与自己有长期业务往来的浙江宁波远东面料公司签定了带料加工协议,由自己出原料和加工费,让对方为其生产加工布料,这样一方面扩大了自己的原料销售,另一方面也使自己以最小的成本和最快的时间进入了羊绒面料的经营领域。在自己的公司接到订单后,产品生产全部交由远东面料公司来做。由于远东公司有多年的生产经验以及先进的管理模式和良好的设计开发能力,再加上奥莱克对质量一丝不苟的要求,“奥莱克”面料逐渐在市场做大,一家企业难以满足生产要求,于是公司又用同样的经营策略,先后与山东菏泽及我省的张家口等地数家毛纺织企业达成了合作协议,在实现了双方共赢的基础上,也大大加快了在深加工领域的前进步伐。通过与外部的合作,也使公司对于羊绒面料的生产流程和企业管理模式摸了个一清二楚,更加坚定了把毛纺织业作为自己终生奋斗的事业的决心。栽桐引凤

通过几年的市场探索,奥莱克公司在借别人之“船”求得发展的同时,发现缺乏自己的工厂导致产量和质量难以把握,特别是在销售旺季的时候,企业往往先生产自己的产品,然后进行来料加工,使自己不敢接大订单,导致客户流失。公司发现了不足,便立即开始了行动——抓紧建造自己的“船”。于是,公司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河北奥莱克绒毛制品有限公司。厂房落成后,又从意大利进口梳、洗、染、纺、织全套设备,形成了产品生产的“一条龙”格局。“栽上梧桐树,引得金凤来”,和公司有业务往来的日本、韩国、英国客商先后前来对企业进行考察参观,在看到了现代化的厂区和设备后,对公司的实力不再怀疑,很快就签下订货合同。现代化的厂房、先进的生产设备为企业树立了良好的外在形象,也为企业争取到了更多的客户。粗纺精做

市场营销是手段,产品质量是根本。如何把公司的产品做优做精,是公司负责人经常思考的问题。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占领高端市场,把粗纺做精是公司的“战略战术”。为了把产品做精,企业从原料的购进到纱线的纺制以及面料的织造,层层把关,一丝不苟。公司还成立了技术研发中心,不惜重金从北京纺织科学院、河北经贸大学聘请了懂纺织技术和贸易技术的数名专家,并从内蒙古、浙江、山东等地的企业及科研部门聘请了10余名纺织工艺、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技术人员前来该企业就职。现在,公司每年都开发出上百个品种,生产的面料具有克重轻、手感好、质量高等特点,公司被北京顺美、山东新郎、河北昊宝等名牌企业作为生产布料指定厂家,产品占据了高端市场。

思考是行动的先导,行动是思考的实践。作为羊绒面料的领军者,公司领导从未停止对企业发展的思考和前行的脚步。“我在修建厂房之初就已把下一步的发展空间预留出来了。服装成衣是产品的终端,也是利润最丰厚的一环。现我正在积极寻求合作伙伴,准备上马服装项目。”谈到未来的发展,公司负责人踌躇满志。(清河报社 裴海潮)

三力合一联合共赢——记河北华联羊绒集团有限公司

赵宝林,男,1958年6月出生,清河县武宋庄村人,河北华联羊绒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北华联羊绒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86年,总公司位于河北省清河县杨二庄工业区,占地面积50亩,总资产1亿元人民币,年生产和经销无毛绒200余吨,产品畅销日本、美国、尼泊尔、意大利、香港、上海、北京、杭州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销售收入达1.4亿元,累计上缴税金3600万元。下设两个分公司:上海冀清纺织品有限公司,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10余亩,购置了先进的纺纱和织衫设备,主要生产羊绒衫等制品,年产量达20万件;北京依莎丹妮羊绒服饰有限公司,位于朝阳区CBD中心,毗邻国贸,专业从事纺织品原料和半成品及成衣等各种国际和国内贸易业务。主要依托雪莲羊绒制品有限公司加工,开展品牌运作和商贸流通,注册商标有:“依莎丹妮”、“芦迪亚娜”、“四季暖”、“歪歪猫”、“羊力巍”、“雪冬暖”等。其主要产品有羊绒衫、羊绒裤、羊绒披肩等。产品除内销外,还出口到美国、日本、意大利、德国、韩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

华联集团的谛造者是河北省清河县武宋庄赵氏八兄弟。20世纪80年代初,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祖国大江南北,清河县委、县政府制定出一系列解放农民思想、搞活农村经济的政策,鼓励农民务工经商,小村庄也洋溢着创业求变的气息。赵家兄弟八人中的老六赵宝林首先行动,上马羊绒分梳项目,开拓上海市场,凭借真诚的合作与良好的信誉,与当时的上海联川毛纺织有限公司建立了稳固的供货关系。有了良好的销路,赵宝林联合八兄弟在家乡购地建厂,睿智而有韬略的赵宝林做总指挥,其他在家的四兄弟也各自有明确的分工,不论年龄长幼,均量才量力使用,各自负责不同的环节程序,从财务管理到安全保卫,层层相接,环环相扣。30多年来,华联集团就是依靠着兄弟联袂的方式,齐心协力打理着共同的企业。虽说站在现代企业发展的角度,家族企业有其管理上的短板,但俗话说“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血缘关系、手足情义为一个经营群体带来的凝聚力和由此产生的效应,是其他结构形式所无法比拟的。赵氏家族企业经过数十年心血付出,打造了清河羊绒产业的明星企业——华联羊绒集团。华联集团一度作为清河的羊绒产业领军企业、排头雁,为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只满足于在清河初加工已阻碍了企业的发展。2002年,华联集团看到北京、上海等繁华大都市所具有的市场、信息、技术等诸多优势,决定在北京、上海创办分支机构,设立了分公司。根据每个人特长,重新分工,实行了独立核算。老五赵宝顺和老七赵宝森在家负责羊绒原料的加工和采购,要做到价格合理、保证质量、及时供应;上海分公司主要由老八赵宝山管理运营。他通过向不同地区的同类企业学习,把现代化管理元素引入华联,注重信息沟通,密切市场联系,在全国各地派驻信息联络员,设立办事处,建立起灵敏的信息网络。公司拥有自营进出口权,生产、销售羊绒纱、衫等高端羊绒制品,利用上海的技术、人才、信息等优势,加之清河羊绒原料做坚强后盾,不断开拓国内外市场,产品畅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北京分公司由老六赵宝林负责,他因地制宜,利用拥有先进设备、雄厚经济技术实力的北京雪莲公司作为加工制品基地,利用清河公司加工采购质量可靠的羊绒原料,根据市场需求,经过精心设计,生产质量上乘的羊绒制品,占领国内外市场,保持了骄人的贸易业绩。

以清河羊绒原料的优势,和北京、上海市场、信息、技术、人才、工艺优势,实现了“优势互补、三力合一、协同发展”之势。这正是华联集团在新形势下从实际出发独创的一种发展模式。这一模式不但使自己的企业得到大的发展,而且带动了清河羊绒产业的发展,也为羊绒产业的发展开拓了思路、积累了经验。华联集团通过多年的改革创新、发展贡献,也为企业赢得了很多荣誉,先后获得“中国羊绒行业百强企业”、“改革开放30年羊绒行业纳税贡献排头兵”、“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会员单位”、“清河县二十强企业”等荣誉称号;赵保山也获得“羊绒产业明星企业家”、“清河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

华联集团通过30年的拼搏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创造了宝贵的经验,积累了大量的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等重要资源,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强的基础。现在正在谋划在清河开发区征地60亩,投资上亿元,上梳绒、纺纱、织衫一体化的深加工项目,为羊绒产业的提升、为清河经济社会的发展再作新贡献。(清河县纪委 于纪红)

智慧成就市场强者——记河北中联羊绒织造有限公司

石成福,男,1954年8月出生,清河县赵楼庄村人,河北中联羊绒织造有限公司董事长。

河北中联羊绒制造有限公司,位于清河县羊绒科技园区,占地30亩,年生产无毛绒500吨,各类纱线200吨,织布50万米,织衫30万件。强大的生产能力和优良的产品质量,使其在全县乃至整个羊绒行业中都处于领先地位。公司先后被评为清河县“改革开放三十年羊绒行业纳税贡献排头兵”、“中国羊绒行业三十强企业”。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于董事长石成福智慧稳健,经营有方。

石成福思想开放,胆大心细。早年从事教育事业,获得过先进工作者等多种荣誉称号,历练出丰富的人生经验、敏锐的行事风格和缜密细致的前瞻眼光。1985年,当改革开放发展市场经济的大潮来临时,睿智的石成福看到了施展人生才华的商机到来,果敢下海,弄潮从商。起初,石成福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辽宁朝阳市畜产品公司出售羊毛原料,与清河已经涌起的羊绒大潮有对接的渠道,他立即抓住这次机会,不辞辛苦地来往奔波,通过切磋协商,最终买下了几顿羊毛原料,并几经周转、连夜装车送往常州,经水洗加工后,销售到当地的一家毛纺厂。石成福一算账,净获利润2.4万元。这在当时可不是个小数目,别人梦寐以求的万元户,他就这样轻易实现了。丰厚的回报鼓起了石成福的创业热情,而聪慧果断、善于经营的灵活头脑则为他开辟了广阔商路,加之讲诚信、重情义,这些优秀品质为他赢得了良好口碑和稳定的客户。加之当地经济蓬勃发展的天时,地利,人和,石成福的生意做得顺风顺水,仅用了七八年的时间,就一跃成为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羊毛原料供应商。

商海多险阻,漉尽黄沙始见金。20世纪90年代初,国内羊毛产业发展遇阻,眼看着同批成长起来的企业在巨浪中沉浮、风雨中飘摇,石成福的内心亦如波涛翻滚。同行的教训是他宝贵的经验,在谨慎求稳的同时,他也在努力寻找着乘风破浪、开拓更大市场的途径。

上帝的天窗总是开给那些有所准备的人,过去良好的口碑和信誉成为了他攀向天窗的梯子。1994年,在生意伙伴常州侨联毛纺厂总经理陈德甫的带动下,石成福将触角伸入羊绒领域,自5月2日开始投产至当年年底,仅7个月的时间就获利超百万元,这是他自创业以来最大的一笔收入。石成福于是舍弃了从事九年的水洗毛行业,一个华丽的转身,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羊绒原料的生产加工。

转型之初的赵楼绒毛加工厂,年产无毛绒仅在二三十吨,短短3年时间,这一数字便飞升至200余吨。看似平凡的一组数字,却无不饱含着一位商业奇才的的智慧与谋略。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1997年,石成福正式注册成立了河北中联羊绒织造有限公司。此后,他的业务触角不断向更大的空间延展,相继设立了上海中联办事处,注册了香港中联羊绒织造有限公司,并先后投资建成了上海根隆毛纺织有限公司、东莞鑫联毛纺织有限公司,并将产业链条从水洗、分梳无毛绒逐渐延伸到染色、纺纱、织布和织衫,形成了流畅的一条龙式生产体系。

从源头把控质量,将产品做到最优,是石成福始终坚持的生产理念。从中联出产的各类羊绒及制品被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全国各地和日本、德国、美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优秀的品质不但受到了国内客户的广泛赞誉,更得到国际著名奢侈品牌的青睐。订单纷至沓来,让石成福应接不暇。为尽全力满足客户订单需求。2001年,石成福投资在清河羊绒科技园区建成了占地30亩的新厂房,使河北中联的形象地标稳固地矗立在中国羊绒之都。

昂首引路,俯首耕耘。30年风雨砥砺,作为企业的掌舵者,石成福从未停歇。2008年,在经济危机的阴影笼罩下,大家都表现得小心翼翼,而他却坚持投巨资对分梳设备进行改造升级。经改造后的设备,不但降低了企业的生产成本,同时使产品质量得到了大幅提升。这一形象事例,反映出一个高站位、远谋略的企业家超常的经营魅力,使中联人在市场风云间连战连捷,乘风直上,如日中天。(清河报社 史长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