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杨坚传(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05 14:22:28

点击下载

作者:文轩

出版社:内蒙古文化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隋文帝杨坚传

隋文帝杨坚传试读:

前言

浩浩五千年的中华历史长河,涌现出了许多帝王,他们曾经煊赫一时,有的是历史长河中的顺风船,有的是中流石,有的似春汛,有的如冬凌,有的是与水俱下的泥沙,有的是顺流而漂的朽木……总之,浩浩历史千百载,滚滚红尘万古名,史海钩沉,各领风骚,承继着悠久的中华历史。在我国,帝王是皇帝和君王的统称,是封建王朝的最高统治者,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在周朝之前,“帝”与“王”字义相近。而在秦朝以前,帝王是至尊君主,等同“天子”。自秦嬴政称“皇帝”后,“王”与“皇”有了区别,“王”成为地位仅次天子而掌控一方之诸侯的称呼了。在我国历史上,“皇帝”这个名称是由秦嬴政最先确定的,也是他最先使用的。“皇帝”取“德兼三皇、功盖五帝”之意。秦嬴政创建了皇帝制度,并自称第一个皇帝,称为“始皇帝”。皇帝拥有法律制定权、行政决策权和军事指挥权。自此,我国开始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制度。我国从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称帝起,到1911年宣统帝退位止,在2100多年的时间里,共产生了230位皇帝。第一个皇帝是秦始皇,最末一个皇帝是清朝宣统帝。其中,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是清朝康熙帝,在位61年;在位时间最短的皇帝是明朝明光宗,在位仅1个月。当然,关于皇帝数量还存在多种说法。这么多帝王,我们细细思量他们在历史上的价值和分量,还是有轻有重的。他们有的文韬武略兼备,建有盖世奇功,开创了辉煌历史,书写了宏伟的英雄史诗,成为民族的自豪,千古赞颂;有的奸猾狡诈,就是混世枭雄,糟蹋了乾坤历史,留下了千古骂名,永远被人们口诛笔伐;有的资质平平,没有任何建树,在历史上暗淡无光,如过眼云烟,不值一提……但是,无论怎样,帝王是我国古代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最高的当权者,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作为历史的重要角色之一,帝王是当时左右和影响国家、民族命运的关键人物。因此,有人忠从,有人利用,有人艳羡,有人嫉妒,有人觊觎,有人怒斥。他们充满了谜一般的神奇诱惑力,我们能够从他们身上,集中感受到历史的丰富内涵与时代的沧桑变化。特别是历朝皇帝的贤愚仁暴、国运的兴衰更迭、政治的清浊荣枯、民生的安乐艰辛,都能给后世以镜鉴。乃至帝王本人的成长修养、家庭的维系安顿、处世的进退取予、行事的韬略谋断等,我们都可以从中受到震撼,获得巨大的启示。为此,我们根据最新研究资料,在有关专家指导下,特别推出了本套书系,向读者介绍我国历史上多位著名帝王——他们都有运筹帷幄的雄才伟略,曾经叱咤风云,纵横天地,创造着辉煌,书写着历史,不断开创中华民族的辉煌篇章,不断推动我国历史的飞速发展,为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当然,这些帝王作为历史杰出人物也难免具有历史局限性,在他们身上也有许多封建、腐朽、落后、残酷等糟粕,这些都需要广大读者摒弃。而我们在讲述他们的人生事迹时,综合参考了大量史料,尽量挖掘他们优秀、积极、阳光、励志的正能量。因此,我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样难免会出现挂一漏万等现象,也请广大读者理解。总之,我们主要以这些帝王的人生轨迹为线索,并以真实历史事件贯穿,尽量避免对日常琐事的冗长叙述和演绎戏说,而是采用富于启发性的历史故事来讲述他们的人生与时代,尤其着重描写他们所处时代的生活特征和他们建功立业的艰难过程,以便广大读者产生共鸣并有所启迪。

显贵家世

六月暑天,十分炎热,刚刚初生的小孩难以适应这样的环境,所以不易养育。这时,从河东来了一个尼姑,俗家姓刘,法名智仙,在民间颇有名声。她来到杨家对吕氏夫人说:“这个孩子的来历非同一般,生得奇异,不能放在世俗养育。”智仙便提出由她来抚育小杨坚。最后,杨忠决定将儿子交给这位见多识广的女尼来抚养,这也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佛家弟子,从而能够得到佛的庇佑;二是希望智仙能够教给儿子一些知识,从而让作为武将后代的小杨坚能够识文断字,而不只是一介武夫。

关陇的杨氏家族

那是在西魏大统七年六月的一个夜晚,在关中的冯翊般若寺内,笼罩着一团团紫气。伴随着哇哇的啼哭声,一个男孩儿诞生了。这个孩子降生后,寺内不断闪烁红光,一连三天,整个佛寺连人带物都罩着红光,显得亮堂堂的。这个孩子的父亲叫杨忠,是个经历了许多生死考验的将军。他在三十五岁时才有了这个儿子,自然分外高兴。他为儿子取名为坚,除了希望儿子坚韧不拔外,“坚”也是一百四十年之前统一过北方的大秦皇帝苻坚的名字,父亲也希望儿子将来成为再次统一北方的大英雄。杨忠是弘农杨氏的后代,弘农当时是一个郡,就是后来的陕西华阴。杨氏一族世居高位,是东汉以来著名的世家大族。史载后人杨坚是东汉太尉杨震的十四世孙,其四世祖杨元寿曾被北魏朝廷任命为武川镇司马,因而家居于关陇。杨坚高祖父杨惠嘏为北魏太原郡太守,曾祖父杨烈系北魏龙骧将军、平原郡太守。祖父杨祯以军功被任命为宁远将军。当时正值北魏末年,天下动乱,杨祯避居在中山,聚集部众讨伐鲜于修礼,后战死沙场。杨祯的儿子杨忠,长得一表人才,身材魁梧,武艺绝伦,见识广博,有着将帅的才能与谋略。那是在公元523年,一次大起义改变了杨家人的命运,杨祯的儿子杨忠也参与到战争中。这次大起义被称为“六镇起义”,所谓六镇,就是指沃野、怀朔、武川、抚冥、柔玄和怀荒六个军事重镇,是北魏统治者为了保障首都平城的安全而设立的重要地区。六镇的军事地位极为重要,所以这些地区的武官们都享受着极高的待遇,并且深受北魏皇帝的倚重。但是,自从孝文帝元宏迁都洛阳后,六镇的地位便一落千丈,再也没有往日的风光了。由于官兵将士们守的是塞外城池,所以每日都要忍受着刀割似的烈风,而且经常遭遇敌人的袭击,辛苦自不必说,可是还得不到朝廷的重视,这是他们不能够忍受的。此时,已经汉化了的朝廷对他们这些胡不胡、汉不汉的粗鄙武人越来越轻视,因而也使得六镇的将士们常年得不到升迁的机会,朝廷也只会把一些罪犯、归附的少数民族部落流放到六镇地区来。于是,在六镇中便形成了强烈的不满情绪,以至于终于爆发了起义。在公元523年,柔然部落进行了侵略六镇的行动,六镇的官兵奋起抵抗,但是,朝廷对此却漠然置之。正好在这一年,赶上了饥荒,于是,吃不饱饭还要打仗的官兵们便要求开仓放粮。可是,这一要求却遭到了当地官府冷漠地拒绝。长官要求士兵们继续作战,但不许他们使用粮仓里的粮食。于是,士兵们在愤怒之下杀了长官,并且抢夺了粮仓。紧接着,起义的洪水便席卷了六镇。不幸的是,杨祯在与起义军的对抗中丢掉了性命。而北魏政权也在起义军的冲击下摇摇欲坠,新一轮的北方战乱就要开始了。这一年,杨祯的儿子杨忠十八岁。在混乱的时局中,杨忠离开了家乡武川镇,只身南下,流落到了山东地区。在颠沛的生涯中,他在泰山脚下结识了一吕姓人家的女子苦桃,并且对其一见钟情,后来便向吕家求婚。苦桃的父亲见杨忠相貌端正,身材魁伟,性情沉稳持重,又是出身于将门之家,有着绝伦的家传武艺,便一口答应了这门婚事。在当时,北魏的内乱还没有结束,梁朝想插手北魏的政权。在这个时候,北魏的皇帝去世,于是梁朝便派了一支大军,来护送早年投降梁朝的一个北魏王子,让其重返洛阳,去争夺皇位,以此建立傀儡政权。因而,也使得原本来自北方的杨忠又被编入了这支北方军队。可是,好景不长,梁朝扶植的这个傀儡皇帝还没当几天,就被一支少数民族的军队给杀了,使得杨忠再度成了俘虏。这个时候的北魏,已经出现了各种势力都在拼命争夺地盘的景象,杨忠也辗转于各种军事力量之间,好似水中的浮萍一般,动荡不安。后来,杨忠投靠到了关陇贵族独孤信将军的帐下,深得独孤信的赏识,终于安定下来。永熙三年,东魏荆州刺史辛纂占据穰城,杨忠跟随独孤信前往征讨,辛纂战败逃跑。于是,独孤信命令杨忠与都督康洛儿、元长生担任前锋,驱马直奔穰城。守门的士兵被吓得四散奔逃。杨忠等人乘机进入到城中,辛纂的卫兵一百多人不敢抵挡,结果杀死辛纂示众,城中之人全都畏惧降服。杨忠等人在这里居住了半年。后来,由于东魏军队逼近,杨忠便与独孤信一起投奔了南朝梁。梁武帝萧衍认为杨忠是个难得的奇才,便让他担任了文德主帅,封关外侯。由于北魏已经分裂成了东魏和西魏,此时,出身于武川镇的宇文泰在西魏掌握了大权,使得流落在各地的武川人纷纷向西魏靠拢。后来,在宇文泰政策的吸引下,杨忠又跟随着独孤信来到了西魏。这样,杨忠和丞相宇文泰开始产生交集。有一次,杨忠跟随宇文泰在龙门打猎,突然遇到了一只猛兽。当时,人们都感到十分惊恐,只有杨忠泰然自若,他自告奋勇,只身前往。只见杨忠用左臂勒住了猛兽的腰部,又用右手顺势将猛兽的舌头拔了出来,一副勇猛无敌的样子。由此,杨忠受到了宇文泰的赏识。后来,杨忠跟随宇文泰作战,捉拿窦泰,大破沙苑的敌阵,他因功升任征西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进封襄城县公。在河桥战役时,杨忠与五位壮士奋力作战,守卫桥梁,敌军最终不敢前进。杨忠又以战功授任左光禄大夫、云州刺史,兼任大都督。此后,杨忠又与李远击败了黑水一带的稽胡,并同怡峰解除了玉壁之围,因功又改任了洛州刺史。在邙山之战时,杨忠率先冲锋陷阵,因功授任大都督,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朝廷追封杨忠的母亲盖氏为北海郡君。不久,又授杨忠为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朔州刺史,加任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在东魏包围颍川时,蛮夷主帅田柱清凭借险要发动叛乱,杨忠率军前往征讨并平息叛乱。大统十五年,侯景渡过长江,梁武帝兵败受到重创,南朝梁义阳郡守马伯符献出下溠城并投降西魏。西魏朝廷趁此机会,准备筹划谋取汉水、沔水一带。于是,便任命杨忠为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淅十五州诸军事,镇守穰城。西魏朝廷让马伯符作为向导,攻克了南朝梁的齐兴郡和昌州。南朝梁雍州刺史、岳阳王萧詧虽然向西魏称藩,但仍然怀有二心。于是,杨忠从穰城出发到汉水边,检阅军队,大示兵威,并且命令将士变换旗帜,按照次序前进,其实他只有两千兵马而已。可是,当萧詧登上城楼观望时,误认为其有三万兵马,这才感到震惊并真心顺服。此后,由于在宇文泰执掌国政和宇文觉建立北周的过程中,杨忠功勋卓著,因而被赐姓普六茹氏,这也意味着他已经被这个政权视为自己人了。此外,他位至于柱国、大司空,受封为随公。杨氏家族在杨忠一代,地位骤然显赫起来。

贵族男儿的降生

小杨坚出生在六月暑天,天气十分炎热。这样的天气对于一个刚刚初生的小孩来说,十分不利。这时,从河东来了一个尼姑,俗家姓刘,法名智仙,在民间颇有名声。她来到杨家对吕氏夫人说:“这个孩子的来历非同一般,生得奇异,不能放在世俗养育。”于是,智仙便提出由她来抚育小杨坚。最后,杨忠决定将儿子交给这位见多识广的女尼来抚养,这主要是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希望儿子能够成为佛家弟子,从而能够得到佛的庇佑;二是希望智仙能够教给儿子一些知识,从而让作为武将后代的小杨坚也能够识文断字,而不只是一介武夫。此后,智仙对小杨坚看护、照料得十分精心,也十分细致,她几乎全身心地养育着小杨坚。智仙为小杨坚取名为那罗延,这个名字来源于印度,意为金刚力士。她希望孩子身体强健,逢凶化吉,前途无量,同时还能够受到佛祖的保佑,就像金刚力士一样,健壮坚强,不受外界的损害。智仙对小杨坚有着慈母般的关怀和宠爱,小杨坚也依恋地叫她“阿阇梨”,也就是“导师”,并且对她的养育之恩念念不忘。除了女尼智仙,父亲杨忠的言传身教也对小杨坚产生着影响。因为西魏与东魏的对立,杨忠常年都在战场上。而与强大的东魏比起来,西魏处于守势,因而不得不时时小心谨慎,靠着关中险要的地势勉强自保。严峻的形势,让西魏君臣不敢麻痹大意,贪图享乐。主事者宇文泰是一代明主,他励精图治,不但改革了兵制,加速了民族融合,还清醒地意识到了文化的重要性。宇文泰知道西魏的贵族大多是武川镇的后裔,十个有八个是大字不识一个的粗人,是只知道舞刀弄枪的武夫。而想要治理好国家,必须要有文化素质过硬的大臣。于是,宇文泰在长安兴办太学,令贵族子弟进入官家学校读书,为的是保证未来的西魏能够有更多的人才,从而实现国富兵强、长治久安。小杨坚在一座只有智仙和他居住的佛寺中长大,佛门是个清净之地,暮鼓晨钟、香火缭绕,伴随着女尼的诵佛之声。那声音不疾不徐,不轻不重,单调而平和。在佛庙里有一尊石佛,小杨坚和智仙一样,每日都要虔诚礼佛:点香、跪拜、口中喃喃念着佛的名号。小杨坚成长的佛寺就建在自家的王府中,环境安宁、洁净。小杨坚也曾与家中的长辈、女眷去城中的其他佛寺进香,那些寺庙进香许愿者络绎不绝,人们的信仰在生离死别中也显得愈发坚定,人世的悲苦也让高大寺庙中供奉的佛像显得更加平和慈悲。在那个年代,王侯将相风光一时,却可能在第二天成为他人砧板上的鱼肉,乱世中的普通百姓更是过着朝不保夕的生活。因此,他们会祈求神佛的力量来保佑自己和家人平安,保佑自己能够吃一顿饱饭,保佑自己不在战乱中枉死。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保佑自己能在下一世托生到一个和平喜乐的时代,即使没有大富大贵,也要享受到合家团圆、丰衣足食这样再普通不过的生活,这也许是他们最大的愿望了。小杨坚目睹着信徒们虔诚的面容,聆听着他们口中卑微的祷告。他看到了芸芸众生的潦倒之像,看到了他们拮据的生活,看到了乱世对百姓极大的伤害,这些景象都在他的心中扎下了根。以至于后来,当杨坚高居殿堂之上,穿着金丝银缕的龙袍,住着巍峨壮观的宫殿时,心中却有着难以名状的罪恶感。杨坚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儿时所接触到的普通百姓,他们想求一顿饱饭而不可得的景象历历在目。所以,他总以极其苛刻的标准来要求自己、要求大臣们厉行节约,为的就是要真正地爱民惜民,让百姓们能够彻底地告别旧日的贫苦生活。

顺利走上仕途

在智仙悉心教育下,小杨坚在佛寺中成长得很快,直到十三岁时才离开,这是他人生当中重要的十三年。单调、清静、安宁的童年使他养成了严肃老成的性格。在和平年代的人看来,杨坚的童年似乎少了孩子们应当有的玩耍与喧闹。但在当时的战乱年代,在这样一成不变的环境中成长,已经是极其难得的幸运了。杨坚虽然生于贵族之家,但是他的母亲是贫寒出身,缺少文化上的修养。因此,她不可能在这方面给予儿子良好的影响。作为关陇贵族家庭的子弟,习武是流行的风尚。因此,杨坚在青少年时代便练就了一身骑射的本领。同时,杨坚也因其贵族子弟的身份,得以入京城太学读书。杨坚性格颇为内向,他举止庄重,加上相貌非凡,不苟言笑,同学们对他都十分尊重。有些和杨坚比较亲近的朋友,也不敢同他随意地开玩笑。那个时候的杨坚只喜欢与他的姐夫窦定荣聊天,因为窦定荣这个人为人稳重,从无轻薄无聊的言辞。进入太学,对杨坚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他必须融入其他学生中去,与他们做朋友,为的是自己的家族未来的前途。在这一点上,杨坚做得很好,结识了许多伙伴,其中当然也有日后对他很有帮助的人。杨坚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喜爱音乐,少年时期时常怀抱着琵琶自弹自唱,他还曾自编了两首歌曲,名为《天高》、《地厚》。杨坚的出生,给父亲带来了自信和福气。自杨坚出生后,杨忠的官阶与爵位不断晋升。大统九年,也就是杨坚三岁时,杨忠在邙山之战中,因“先登陷阵”有功,被委任为大都督,晋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散骑常侍。不久,杨忠又被委任为都督朔、燕、显、蔚四州诸军事,加侍中、骡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杨坚用整个童年见证了杨氏一门的崛起,凭借着父亲杨忠的势力,从小便接受了贵族的精英教育,使他早早地放下了自己的青涩与幼稚,取而代之的便是沉稳与谨慎。大统十五年,也就是杨坚九岁时。杨忠被委任都督三荆、二襄、二广、南雍、平信、随江、二郢、浙十五州军事,镇守穰城。冬十一月,杨忠受命率兵与行台仆射长孙俭讨伐柳仲礼叛乱,并俘虏了其全部兵众,晋爵为陈留郡公。大统十七年,也就是杨坚十一岁时,西魏文帝崩,皇太子嗣位,是为魏废帝。宇文泰以“冢宰”总揽朝政。梁朝邵陵王萧纶入侵安陆,宇文泰派大将军杨忠前往讨伐。杨忠凌晨攻城,下午攻克,生擒了萧纶,汉水以东尽为西魏占有。魏恭帝元年,杨坚十四岁。朝廷赐杨忠姓普六茹氏,行同州事。十一月,杨忠和柱国于谨、中山公宇文护、韦孝宽等人率步骑兵五万讨伐江陵。同月,大军渡过汉水,中山公宇文护与杨忠为前锋,率锐骑抵达并扎营在江陵城下。丙申日,于谨率大军到达江陵,列营围城。辛亥日,魏军攻城,当日攻克,生擒梁元帝萧绎,并杀之。同时,还俘虏了百官及士民北归,没为奴婢者十余万人,免者仅二百余家。立梁元帝第九子萧方智为帝,也就是梁敬帝。在攻克江陵的战役中,杨忠驻守江津,负责断绝梁军的退路。梁军把利刃束缚在大象的鼻子上,用其冲锋陷阵,杨忠以箭射之。江陵攻克之后,杨忠又受命镇守穰城。魏恭帝三年十月,宇文泰死了。魏恭帝被迫禅位,宇文觉登上宝座,并改国号为周,也就是孝闵帝,史称北周。这一年,杨坚十六岁。杨坚的贵族世家背景和父亲杨忠的加官晋爵,为他在以后的仕途中能够平步青云提供了优越的政治条件。十四岁那年,杨坚从太学毕业后,被任命为京兆功曹。这个官职虽然只是长官征召,而不是政府任命,不算是正式的官员,但是,从这个岗位上,杨坚毕竟迈出了他仕途的第一步,成为他不平凡一生中的起始点。十五岁时,杨坚由于父亲杨忠的功勋,被授予散骑常侍、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成纪县公。十六岁时,杨坚又被晋升为骠骑大将军,加开府。杨坚在刚刚步入仕途的青少年时代,便依靠父亲的功勋获得了如此之高的官爵,这既是宇文泰笼络关陇军人的一种方法,同时也表现出了宇文泰对杨坚的极大赏识。杨坚全身上下都散发出了一种威慑力,年纪不大,性格却是非常沉稳,做事也是非常有条理,其言谈举止大气、得体,已经完全超出了他的年龄,为人处世也自有威仪和高贵,隐隐有一种领袖的风范,就连宇文泰看到杨坚时,都不禁对杨忠说:“你的儿子,可一点都不像是从武川镇出来的人。”杨忠也为有这样一个儿子而感到非常自豪。杨坚十七岁时,晋国公宇文护以大冢宰的身份专断国家大权。后来,孝闵帝在密谋诛杀宇文护时因事情泄露而大败,并被逼逊位,过了不久便被杀害。此后,宇文泰长子宇文毓被立为帝,也就是周明帝。周明帝即位后,杨坚被晋封为大兴郡公。可是,杨坚的举止以及宇文泰对杨坚的评价,使明帝产生了极大的戒心。于是,周明帝便委派善于相面的赵昭为杨坚看相。当赵昭看到杨坚的相貌时,大为惊讶,认为是真龙天子的骨相。赵昭对于自己看相,是深信不疑的,这就使他有些为难了,他深知明帝令他给杨坚看相的用意,如果如实回禀的话,杨坚必将招致明帝的迫害,而真龙天子又是不可以迫害的。为了应付眼前的情况,又有一个好的未来,善于明哲保身的赵昭当即作出了抉择。首先,他向周明帝汇报说:“臣观看杨坚的相貌,不过是做个柱国而已。”以此消除了明帝对杨坚的戒心。随后,赵昭又在私下对杨坚说:“以相公的骨相,当做天下的君主,必定在大诛杀之后始能安定。请您留心记住鄙人的这句话。”杨坚二十一岁时,被调任左小宫伯,进位大将军。后来,他又被征召回长安。在母亲吕氏得病之时,杨坚昼夜守护,不离左右,在母亲身边侍候了三年,被世人称为“纯孝之人”。这时,掌握北周大权的宇文护对杨坚也是十分猜忌,他认为杨坚是北周政权的一大威胁,所以多次要加害杨坚。后来,由于大将军侯伏、侯寿等人的保护,杨坚才免于祸难。杨坚的非凡相貌以及入仕以来极佳的表现,得到了鲜卑族大贵族、柱国大将军、卫国公独孤信的赏识,对他赞不绝口。独孤信认为杨坚前途无量,于是将自己最爱的女儿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为妻。独孤信不仅在关陇军人集团很早就享有了显赫的地位,而且还是西魏、北周朝廷的重臣,他的长女又是周明帝的皇后,可见,他的地位是非同一般的。独孤家的地位远远高过杨家,娶了这样一位儿媳,杨忠喜出望外。杨坚也听过独孤小姐的芳名,因此对这桩婚事也十分满意。西魏的贵族们都知道,独孤信家的女儿各个貌美优秀。独孤信本人就是个美男子,他优良的基因传到了女儿身上,她们不但容貌姣好,更在父亲的教育下颇有智慧,加上西北女性的独立刚强,实在是难得的优秀女性。宇文泰为他的儿子宇文毓娶了独孤家的一个女儿,独孤家的另一个女儿嫁给了李渊的父亲李昞,加上杨坚娶到的独孤伽罗,独孤家有三个女儿后来成了皇后。由于独孤信在北周政权中所享有的特殊地位,因而这门姻亲的缔结,对于杨坚日后的显赫有着重要的作用。杨坚的妻子独孤伽罗是一位聪颖的女性,她不但貌美,还有着由父亲独孤信培养出来的非凡的政治眼光。当初,父亲将自己嫁给杨坚时,独孤伽罗便对这个不苟言笑的丈夫倾心以待。独孤家的地位大大超过杨家,因此,独孤伽罗嫁给杨坚也算是下嫁,但是,独孤伽罗相信父亲的眼光,也相信自己的丈夫肯定是人中之龙。新婚之夜,面对貌美如花的妻子,杨坚很是欣喜。喝过了交杯酒后,独孤伽罗对他说:“你我今日结为夫妻,从此,我会一心一意地对待你,不论你是高官厚禄,还是仕途坎坷,或者是落魄贫穷,我都不会离开你。我将我唯一的心意付给你,希望你也能和我一样,不然,这一生真是毫无滋味可言。”杨坚没有想到妻子会提出这样的要求。在古代,男子以多子为贵,良妻美妾也是不能少的。但是,杨坚一来不能得罪有权势的独孤家,二来对如此有个性的独孤伽罗也是心生爱慕,于是答应了她的要求,并且发誓只与伽罗生儿育女。独孤伽罗大胆的要求,使她成了那个时代的异类。杨坚说到做到,一辈子只让独孤伽罗生育了他的孩子,他对这位夫人又爱又敬。独孤伽罗的确不是一般的妇人,她不但为杨坚料理家事,还是杨坚在政事上的左右手。即使后来杨坚被“雪藏”多年,她也没有因此数落丈夫,反而会时时帮助丈夫开解心结,鼓励丈夫要沉住气。杨坚有了这样一位贤内助,使得他在最低谷的岁月里依然可以保持着心境上的平和。等到自己的女儿、儿子相继诞生后,他觉得人生有了新的欢乐、新的希望。虽然外面依然还是风风雨雨,可是,在杨坚的小家庭中却是和和美美。杨坚娶妻后的第二年,父亲杨忠病死,杨坚袭爵随国公,时年二十八岁。杨坚借着父亲杨忠的功勋,平步青云,在父亲死后承袭随国公爵位,在周武帝时又因军功进封柱国,出任定州总管、亳州总管。杨坚所处地位的骤然上升,曾引起周武帝、周宣帝的一度猜忌。由于杨坚善于韬晦,遇事懂得谨慎小心,因此得以多次渡过危机,从而保全了自己的地位和权势。

夺权登基

一转眼,天就蒙蒙发亮了,杨坚想到马上就要启程回长安了,不禁有些沮丧。这个时候,庞晃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兄长你的长相极其尊贵,相信将来定能成就大业,有朝一日,兄长登上帝位,还请不要忘记小弟啊!”杨坚听了庞晃的话,瞠目结舌,他没想到庞晃会对一个人生跌入谷底的官宦子弟说这样一番话。但是,他一向处事不惊,此时,他只是笑了笑,对庞晃说:“别胡说。”庞晃也没有反驳,这时,听到外面的雄鸡报晓,杨坚就对庞晃说:“你拿箭射一下这只鸡,如果射中了,你说的话就能够应验。到时,你拿着这支箭去找我。”听到这番话,庞晃立即搭弓射箭,雄鸡应声而倒。杨坚大喜,拍了下手说:“看来这是天意吧。”他十分感激庞晃的“慧眼”。

仕途的艰难与坎坷

在杨坚十七岁这一年,宇文护为了拉拢杨家,给杨坚加官晋爵,还将一份右小宫伯的美差送上了门。可是,接到命令的杨坚却是哭笑不得。杨坚从小就有深思熟虑的习惯,从宇文护给他的这份差事来看,他就知道右小宫伯这份差事不好做。岂止是不好做,简直就是不能做。依照北周的官制,右小宫伯隶属于大冢宰,大冢宰也就是北周的最高行政长官,如今正在由宇文护担任。杨坚知道,如果成为宇文护的直属官员,只要做事做得好,升迁的机会也是指日可待的。但是,右小宫伯又是皇帝的近身侍从,很容易成为皇帝的心腹。这时,如果被皇帝所器重,那么反过来又会成为宇文护的眼中钉。因此,这份差事的背后其实隐藏着更加深层次的意味。杨坚知道宇文护给自己这个官职,是想在皇帝身边埋伏一个眼线,可以随时了解皇帝的一举一动。可是,谁都知道皇帝与宇文护之间的危险关系,去做这份差事也注定会得罪于某一方。在杨坚从小受到的教育中,其实他并不想跟随权臣去凌驾于皇帝。但是,出于北周的实际情况,又有谁敢去招惹奸诈、狡猾、凶狠的宇文护呢?毕竟杨坚的阅历有限,在这个时候,他只能去请教自己的父亲杨忠了。此时的杨忠也正在为儿子的前途感到担忧,杨忠深知官场如战场,走错一步都有可能陷入危险。他可以给儿子铺一条道路,却不能代替儿子决定他的人生。经过一番思索后,杨忠语重心长地对儿子说:“夹在两个地位高的人之间做人是最艰难的,既然难推掉官职,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谁也不投靠,谁也不得罪。”杨坚听了这句话,连连点头,表示赞同。但是,势同水火的两方人,最讨厌想要独善其身的中立派,一旦拉拢不过来,就很容易被视为仇敌。杨坚是宇文护派来的“眼线”,与皇帝并不亲近,皇帝自然不会把他当成心腹;而杨坚又不肯对宇文护效忠站在皇帝的对立面,宇文护自然也对他大为不满。于是,杨坚的仕途道路被彻底地封锁了。宇文护不再理会杨坚,使得他在右小宫伯这一官职上待了八年,始终都没有任何晋升的希望。这八年,对于一个初出茅庐的少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考验的是他的耐力与毅力,定力与能力。在位的皇帝对杨坚是不冷不热。宇文护最初对杨坚还算亲切,可是,当他发现杨坚不肯合作后,就时不时地给他找些麻烦。杨坚在两股势力的夹缝中艰难地生活着,他将个人的愤怒情绪全部收敛在他那副端正严肃的外表下。在任何人看来,杨坚只是一个无心政治,一心做好本职工作的皇家侍卫。渐渐地,宇文护放弃了拉拢他的打算,而皇帝也不理会这个一言不发、没有什么威胁的“眼线”了。在那些无人理会的日子里,杨坚心里有难以名状的煎熬。但是,他深知此时此刻的重要性,他是杨忠的儿子,从小就是一个心怀大志的人,他也相信自己注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是即使是这样想着,在杨坚内心中,还会有巨大的失落感。如今的他,虽然风华正茂,但是却在原地踏步,在皇帝身边做着一个不被任何人重视的侍卫,虽然有不错的俸禄,也有让人羡慕的体面生活,但是,这与他想象的未来有着巨大的落差。时间像一把刀,切割着杨坚的心,他甚至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飞黄腾达的一天。这样的日子让杨坚觉得过得极为痛苦,但是他依然咬牙坚持着,他那本来就不苟言笑的脸上渐渐增添了冷峻与威严,尽管只有二十几岁的年纪,却犹如饱经沧桑之人,越发让人望而生畏了。谁也不知道在这张严肃的脸孔下有着怎样的心思,人们也只是凭借杨坚的所作所为来判断他的个性。大臣们见杨坚虽是功臣之后,却没有任何争权夺利之心,更不对宇文护趋炎附势,不由得高看他几分,就连当时的皇帝周武帝也对这个侍卫印象深刻。其实,不管经历了什么,都将成为一笔财富。在杨坚咬着牙坚持,默默无闻的时候,他给人们留下的印象越来越好,这竟然在无形之中给自己带来了不错的口碑,也为他日后的行事带来了诸多的便利。所有的人都认为他是个能当大事,又无心于权势的人。不过,此时的杨坚,对这一切并不清楚,只知道未来的路还很漫长,至少现在的他,还看不到任何峰回路转的可能。为此,他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继续在薄冰之上战战兢兢地走着他的官宦之路。事情终于有了转机,一直在周武帝和宇文护之间两面为难的杨坚,听到了一个真正的好消息。由于宇文护心情好,竟然任命杨坚为随州刺史,并将他晋升为大将军。杨家人都以为苦尽甘来了,因此还在家中庆贺了一番。然后,杨坚意气风发地辞别了妻子,走出京城前去位于湖北的随州赴任。一路上,好不容易能喘口气的杨坚不禁对未来有了诸多设想。随州位置偏远,却是个军事重地,占据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也是个建功立业的好地方。可是,随州刺史的上级长官,是周武帝的弟弟宇文直。宇文直虽然是宇文泰的儿子,却与叔叔宇文护关系密切,是宇文护的亲信,他掌管着湖北一代的军事,在他的手下任职,被重用的可能性并不大,想到这里,杨坚又有些泄气了。但是,能够离开令人烦闷的长安,杨坚仍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和兴奋。到了随州后,杨坚带着礼物去拜见宇文直,希望能够给对方留下一个好印象,以便今后和睦相处。可是,没想到,宇文直并不把杨坚放在眼里,只说了几句场面话后就命他回去休息了。杨坚见现实是如此的黑暗,感到十分郁闷。直到三天后,宇文直才想起按照礼节,他应该回访杨坚。于是,他叫自己的部下庞晃去看望了杨坚。骠骑大将军庞晃是卫王宇文直的亲信,很受宇文直的器重。他曾在战斗中被敌人俘虏,宇文直特意备下财物将他赎了回来。庞晃虽然被宇文直当成了心腹,却并不欣赏宇文直的能力,只是尽忠职守,不逾本分。他一见到杨坚,就觉得眼前一亮,觉得杨坚是一个气度不凡、非常人能比之人。杨坚见到庞晃也顿生好感。两个人经过一番倾谈后,更是坚定了自己的看法。于是,二人推杯换盏,一顿饭就成了知己。能够在苦闷之时得到庞晃的推重,杨坚也觉得有了几分自信,他决定要做好这份工作。就在杨坚刚刚上任没多久,正准备开展工作之时,在京城的宇文护却后悔了。宇文护左思右想,觉得杨坚对自己并不忠心,将他放在重要的边镇,万一他形成自己的羽翼,岂不是会对自己造成极大的威胁?宇文护越想越担心,于是,他干脆命杨坚火速回京,随州刺史一职,他会另选其他合适的人。这次的打击对杨坚来说非同小可,看来宇文护对自己并没有一丝一毫的信任,甚至不准备给他任何机会。杨坚心中的苦闷真是难以形容,但是权臣当道,即使像父亲那样劳苦功高的人,都要小心谨慎地做人做事。于是,他命人收拾好行装,即刻回京。不过,杨坚没想到的是,在回程路过宇文直所在的襄州时,竟然有人前来迎接杨坚。来的人正是庞晃,他预备了丰盛的酒席,将杨坚接到了自己的住处热情地招待了他。杨坚的心情本处在最低谷,突然有人在中途接待自己,不由心生感激。两个人在庞晃的住处喝了一夜的酒,倾心相谈,更为对方的不俗之处所倾倒。俗话说:酒逢知己千杯少。一转眼,天就蒙蒙发亮了,杨坚想到马上就要启程回长安了,不禁有些沮丧。这个时候,庞晃在他耳边低声说道:“兄长你的长相极其尊贵,相信将来定能成就大业,有朝一日,兄长登上帝位,还请不要忘记小弟啊!”杨坚听了庞晃的话,瞠目结舌,他没想到庞晃会对一个人生跌入谷底的官宦子弟说这样一番话。但是,他一向处事不惊,此时,他只是笑了笑,对庞晃说:“别胡说。”庞晃也没有反驳,这时,听到外面的雄鸡报晓,杨坚就对庞晃说:“你拿箭射一下这只鸡,如果射中了,你说的话就能够应验,到时,你拿着这支箭去找我。”听到这番话,庞晃立即搭弓射箭,雄鸡应声而倒。杨坚大喜,拍了下手说:“看来这是天意吧。”他十分感激庞晃的“慧眼”。接下来的路程不再苦闷,杨坚心中充满了新的希望。在北方混乱时局中长大的杨坚,原本就没有太多的忠君观念,何况身处乱世之中,今天权臣杀害主君,明日军阀自立为王,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了。换言之,今天有了大权的人,明天就可能当皇帝。既然宇文家的人能够取代西魏,我杨坚难道就没有可能取代北周吗?再想到庞晃的言之凿凿,杨坚更有底气和自信了。回到长安后,杨坚的官职仍是大将军,可是却连武帝身边的位置也丢了。宇文护再也不给他任何实际工作,他的雄心壮志再一次遭到了无情的打击,杨坚不知道这种日子何时才能熬到头。从随州回到长安后,杨坚得不到任何差事,只能在家里等待着宇文护能够给他一点职务。可是,这一等又是三年,宇文护就好像是忘了杨坚这个人似的。这时,杨坚的母亲苦桃得了大病,杨坚就在家中侍奉着母亲。苦桃见儿子如此孝顺,也是满怀欣慰。苦桃病得很重,杨坚端茶送水,又向朝廷上书,希望能够在家里专心侍奉母亲。这封上书不但引起了宇文护的注意,也引来了群臣的夸奖,大家见杨坚放着大将军不做,却要在家里侍奉老母,不觉又对杨坚增加了几分好感,大家认为他秉性淳朴、淡泊名利、至孝至仁。其实,宇文护本来已经忘记了杨坚,忽然见群臣都在称颂杨坚,不禁大为恼怒,于是更加不给杨坚好脸色。杨坚本以为上书后可以暂时避开外面的时局,可以安心在家韬光养晦。可是,杨坚没有想到,事情竟然会适得其反,又引来了宇文护的敌视。杨坚已经很低调地做人了,竟然还能得罪人,他可真是为难到了极点。这时,祸不单行,就在宇文护对杨坚虎视眈眈的时候,另一条噩耗传来:北周随国公杨忠病逝。杨忠作为武川镇出身的小人物,在经历了一系列的挫折与苦难之后,靠着自己的智慧和忠勇,在乱世之中占据了一席之地,成了北周的贵族,这是他个人的成功,也是杨家人的幸运。可是,自己的幸运,似乎并没有给儿子杨坚带来想象中的帮助。而且,在宇文护的专政之下,儿子的处境十分危险,这让杨忠死不瞑目。但是,谁也不能抗拒死亡,杨忠也只能在担忧之中撒手人寰。对于杨坚而言,父亲的离世无疑是最大的打击,慈爱的智仙师父和沉稳有智慧的父亲,是杨坚心灵的两大支柱,而父亲的地位更为重要。在纷扰不清的危局之中,父亲的良言给了他深刻的教导,每每都会给他有益的启示。不仅如此,在宇文护的敌视下,父亲的功勋与地位如同保护伞一样,给了杨坚强大的庇护。此外,杨坚的朋友并不多,能够信任的亲人也不多,唯有父亲和妻子,能让他无条件地信任。杨忠的离世,让杨坚彻底暴露在暴风骤雨中,他少了能够保护他的有力双手,也少了能够劝慰他的智囊,更少了这世间最坚固的情感支撑。这个巨大打击,让杨坚几近崩溃,他每天都过得心惊肉跳。于是,杨坚开始频繁地算命,想用术士们的吉言来麻痹自己的神经,从而建立起那一点点的信心。后来,经过妻子经常地劝慰,他终于渡过了这次最强烈的“精神危机”。因为杨坚知道,他还要打起精神来,去对付宇文护的刁难。

带兵参与灭亡北齐

那是公元547年,东魏权臣高欢去世,他的儿子高洋废掉了东魏皇帝称帝,建立北齐。北齐建立初期,国力异常强大,如果统治者能够励精图治,势必会在当时三足鼎立的格局中脱颖而出,成为佼佼者。高欢的儿子高洋,在继位之初显出了一派英明君主的架势,淘汰冗员、修筑长城、训练士兵,北齐举国上下都很有干劲。当时在世的宇文泰听说高欢去世,以为攻齐的机会到了,于是便带着大军来到边境,结果看到北齐的军队兵甲夺目,阵容严整,沿着山谷发出嘹亮地呐喊,他被这场景震慑住了,只能带兵回到了西魏。但是,好景不长,高洋在做了几年的英明君主后,开始沉溺于享乐之中,生活也越来越奢侈,做事也越来越出格,还变成了一个杀人不眨眼的暴君,简直就像换了一个人似的。太子高殷性情温顺,爱好读书,年纪不大却能注意国计民生,因此很受百姓的称赞。高洋不喜欢儿子这样,说他的性子像汉人,不像自己,于是想找机会废掉高殷。一天,高洋审讯囚犯,召见太子,指着囚犯对太子说:“来,把刀拿上,砍下这家伙的头,只砍一下,不许砍两次!”太子很难过,很害怕,三刀都没能砍断。高洋大怒,抓起马鞭就打。太子突然受惊,胸口憋闷,说话口吃,从此变得呆头呆脑。高洋很得意,公开扬言要废掉太子,幸好被杨侍中劝住了。宰相高德政爱提意见,惹恼了高洋,于是装病,不想上朝。高洋亲自召见高德政说:“听说你生了病,我来帮你针灸吧!”说完,拿上小刀就朝高德政身上捅。随后,高洋又叫武士刘桃枝砍断高德政的三个脚趾,还不解恨,又把他绑在前殿,血流满地。夜里才许其家人用车子将他拖回去。高德政的夫人非常恐慌,准备把家里的珍宝寄存到别处去,正在装箱时,高洋突然带人闯来:“哈,我在宫里也没见到过这么好的东西呀!”立时拷问,原来是东魏皇帝赏赐的。于是,高洋不由分说,把宰相一家人全部杀死。高洋崇信佛教,他说:“佛家和道家门类不同,只要一家就行了,何必并存呢?”他召集两教的代表人物公开辩论。佛教辩赢了,高洋命令道士一律剃光头,改做和尚。道士想不通,不愿剃发,高洋连杀了四个老道士,道士们只好都做了和尚。从此以后,北齐就没有道士了。一天,高洋在甘露寺打坐参禅。忽然听说三朝元老崔暹病死,马上赶到崔家哭丧。崔夫人李氏出来拜见。高洋问她:“思念尚书公吗?”李氏哭得伤心:“我好思念的。”高洋亲切地安慰她:“别太难过了,你就亲自去会见尚书公吧。”话才落音,手起刀落,李氏的脑袋就滚了下来,他抓起便掷出墙外。不久,太史令报告说:“今年齐国要除旧布新,出大事情。”高洋很担心,问到大臣元韶:“汉朝的光武帝怎么中兴的?”这时,元韶说了一句带着杀机的话:“这是因为王莽没有把姓刘的人杀绝。”高洋心想:“我也没有杀绝东魏皇族姓元的人呀。今年既然要除旧布新,把旧的杀光,不就是除旧吗?”于是将活着的元氏族人全部关起来,杀死二十五家,囚死十九家,包括元韶在内。元韶关在地牢里,没有饭吃,没有水喝,动弹不得,连衣袖也撕咬下来吞进肚里,最后竟活活地饿死了。这一次,死去好几千人。为了彻底消灭东魏皇族的遗民,高洋把晋阳的元氏后代全都搜查出来,共七百二十一人,押到邺城,杀死后丢进漳河。婴儿抛向空中,用矛头接住,穿肠破肚,惨不忍睹。百姓网起漳河里的鱼,有的鱼腹中竟有人的指甲,弄得邺城人好久不敢吃鱼。高洋爱喝酒,三杯下肚,大发酒疯,什么怪事都干得出。经常脱光身子,涂脂抹粉,叫武士把他扛上,穿街过巷,拜访大臣的家宅,把人都吓跑了。高洋曾在路上碰到一位妇女,问她:“天子怎么样?”妇人不知他就是,于是便说了实话:“疯疯癫癫,哪里像天子?!”结果被一刀砍死了。母亲娄太后看他发酒疯,举杖就打。高洋骂道:“我要把你这个老太婆嫁给胡人!”母亲从此怄气,不说不笑。高洋想逗母亲笑,爬到她的坐榻下面,扛起来打转,又把老人摔伤了。酒醒后,很难过,烧一堆大火,要跳进去,太后着了慌,才勉强地笑了笑。高洋又跪下,脱光衣服,叫侍卫用棒打,并说:“打不出血,就杀死你!”太后苦苦劝导,才改成打五十鞭,皮开肉绽,还发誓戒酒。过了两天,依然如故。每当酒醉之后,高洋就要杀人,而且要亲自动手,先剁下四肢丢进火里烧,再用碓舂、锯截、锉断,让人慢慢地死。每当这时,他特别兴奋,狂呼大叫。丞相杨侍中想了个办法,从牢狱中挑选一批死囚,在殿上当差,称为“供御囚”。高洋想杀人,随意挑选,挑出来的任凭摆布。如果三个月没被挑到,这个死囚便被赦免释放了。高洋造了三座几十丈高的台,想搞飞行实验。他叫死囚在身上扎草席翅,从台上飞下,跌不死的就释放。元氏家族中有好几个人就是这样活下来的。用现在的话说,高洋有着强烈的“逆反心理”,什么事都要“对着干”。参军裴谓之劝他别喝酒,高洋对杨侍中说:“裴谓之是个傻子,怎么敢来说我呢?”杨侍中看他又要杀人,便说:“他想请陛下杀死他,好做忠臣,流芳万世呢!”高洋大笑道:“这小子好奸,我偏不杀,看他成得了名吗?”裴谓之才逃脱灾难。高洋外出巡视,文武官员在紫陌告别。他突然下令,让骑兵将文武官员团团围住,并叫道:“我扬起马鞭,你们就杀!”说罢,醉歪歪地走了。有个侍卫告诉高洋:“陛下的命令把大家吓坏了!”“是吗?都害怕了?我就不杀了!”高洋提起马鞭,扬长而去。秋天,黄河两岸大旱,发生蝗灾。高洋问魏郡郡丞:“蝗虫是怎么来的?”郡丞说:“《五行志》里说过,天子大兴土木,不顾农忙时节,蝗虫就会成灾。如今,外面修长城,国内建三台,大概就是蝗虫发生的原因吧。”高洋大怒,一手抓住他的头发,连头皮也揭掉了,叫人用大粪汁淋在他头上,拖着双脚丢出门外,将其活活折磨致死。上党王高涣在兄弟中排行第七,高洋派武士把他抓来,连同另一位弟弟高浚,关入地牢。有一天,高洋去视察,在地牢边大声唱歌,要囚犯兄弟一起唱。两人心里发慌,声音发抖,高洋忽然良心发现,不禁流泪悲伤。高洋本想马上放掉两兄弟。可是,另一位老弟高湛一向和高浚不和,乘机挑拨:“老虎出了洞,可不是好玩的。”高洋也害怕两兄弟的才能,立即改变主意,举矛直刺高涣,又叫武士刘桃枝向地牢里乱刺。长矛每次刺到,兄弟俩本能地出手去抓,矛杆也折断了。高洋叫人乱投柴草放火,把两兄弟烧死在地牢中。第二天挖开地牢,尸体好像焦炭一般。百姓听到消息,无不切齿痛骂。这还不算,高洋又把两位弟媳赏给动手放火的奴仆,完全丧失了人性。高洋也自知活不长久,找到兄弟高演说:“我快死了,帝位任凭你去抢,只是千万别杀我的儿子啊!”不久,残忍刻毒的高洋死了,那时他才三十一岁。高洋死后,高演继位。高演死后,弟弟高湛当政。著作郎祖珽,文学才华很高,占卜星相、医药建筑,都懂一点,是位多才多艺的人。可是,他的品性不端,作风也十分鄙陋。在高湛还是亲王时,祖珽曾把自己特制的胡桃油赠送给他。胡桃油是一种绘画的涂料。借此机会,祖珽要给高湛画像,说他骨相异常,将来要当皇帝,又说自己做梦,看见高湛乘龙飞上天空。高湛当时向祖珽许愿:“真有那么一天,我要让老兄大富大贵。”如今高湛果然当了皇帝,立即把祖珽升为侍郎,跟另一位奸人和士开搭档二人阿谀奉承,名声很糟。祖珽的诡计很多,有一天,他跟侍中和士开谈起:“你受皇帝宠信,可说天下无比。不过,皇帝一旦去世,你将如何保持富贵呢?”和士开似乎从来不曾想过,便向祖珽问计。祖珽故意装得很神秘,说:“你可以提醒皇帝:‘高澄、高洋和高演,三兄弟的儿子都没成材,无法继承帝位。皇帝应该趁早把皇位传给太子,定出君臣的名分,就不怕将来突然事变了。’这事如果办成,老少两代人都会感激你的,那才保险呢。不过,你说话时,要隐约含蓄,不可太明显。我另外向皇帝上书,有意配合你,把事情搞得自然大方,就会成功。”和士开连连鼓掌,大呼妙计。不久,天上出现彗星,太史官报告:“彗星拖一把扫帚,要除旧布新,恐怕帝王的位置有变动。”祖珽便抓住了这个机会,向皇帝上书说:“陛下要考虑得深远才好呢。我想,只有传位给东宫太子,才能上应天命。”同时举出北魏献文帝拓跋弘禅位给太子元宏的事例,劝高湛效法。和士开与祖珽内外配合,果然达到了目的。高湛竟然相信了这种鬼话,把皇位传给了只有九岁的儿子高纬,自己专心吃喝玩乐。祖珽得势后,首先向死去的高洋开刀,要报遭受打击的仇。因为高洋讨厌祖珽的偷盗作风,公开喊他为“贼”,常常拿鞭子揍他。由于高湛也恨高洋,祖珽便对高湛说:“高洋怎么能封为文宣帝呢?他性情狂暴,如何称‘文’?再说,他的庙号称显祖,也不恰当,没有开创国家的基业,怎能称‘祖’?要是高洋也称‘祖’,陛下,您在万岁之后,又该称什么呢?”高湛便下令改了高洋的谥号,称为景烈皇帝,庙号威宗。此后,祖珽的胃口变得越来越大,他想当宰相。可是,要想往上爬,就需要立功;平时无功可立,只有玩弄权术,整倒别人作台阶。于是祖珽把几位老朋友的隐私收集起来,写成罪状,托付给新交的朋友刘逖转给太上皇高湛。刘逖看到罪状中有夸张、不切实际的说法,就没有呈递上去。不久,和士开发现祖珽在背后向自己捅刀子,便主动向太上皇解释。高湛大怒,找祖珽质问。祖珽一五一十地陈述和士开等人朋党勾结、弄权卖官的事实,其中不少情况都牵涉到高湛本人了。高湛发起脾气来:“你不是在诽谤我吗?”祖珽却硬邦邦地回答:“我哪敢诽谤陛下!比如,陛下占取百姓的女子,我就没敢说嘛!”高湛曾收留过不少穷人家的少女做宫人,都是和士开帮他干的。祖珽突然点明,他不免心中犯鬼,硬着头皮辩解:“地方上发生灾荒,老百姓挨饿,我可怜她们,才收下这些女子,你有什么好说的?”祖珽毫不退让:“可怜百姓,何不开仓救济,却要买入后宫呢?”高湛被堵得无言可答,恼羞成怒,抓起刀环,杵祖珽的嘴巴,又使鞭杖乱捶,想杀死他。祖珽痛得哇哇大叫:“陛下杀我不得,给你配的金丹还没炼成呢。”高湛在服药求长生,正请祖珽帮他制药,一句话点醒了他,才停下手。祖珽的脑子转得特别快,又长了一张油嘴,本已没事,他却无端挑起话头来:“陛下若有一个范增也不能用啊。”高湛又冒火:“你自比范增,我就是项羽了?”祖珽说:“项羽是个老百姓,带领一批乌合之众,五年之内在中国称霸。陛下你呢?依靠父兄的基业,才搞成今天的样子。我看项羽并不简单呐!”高湛更加气恼,叫人用泥土堵他的口。祖珽一边吐一边骂着,绝不示弱。高湛便将他打了两百鞭,交到甲坊做工。几天以后,又将其流放到光州,同时通知州官将其“牢掌”。光州别驾张奉福是个酷吏,最喜欢整人,而且还特别地严酷。看到“牢掌”二字,望文生义,说:“牢者,地牢也。”便将祖珽投入地牢,套着枷锁,日夜不解。夜晚,张奉福用芜菁子点灯,烧出来的烟雾熏得祖珽直流眼泪,几个月后,他竟然变成了瞎子。芜菁是萝卜一类的植物,如何能把眼睛熏瞎,就不知是怎么回事了。祖珽在人品上有重大缺陷,但也敢于说些实话,竟落得如此悲惨下场,是高湛迫害造成的。再说和士开,他因为受高湛的亲宠,经常出入宫廷,竟和高湛的胡太后扯上了关系。后来,高湛突然发急病,身边没人,只有和士开陪着。他拉住和士开的手,哭道:“我想不到死得这样快!你就不要辜负我的希望啊。”很快躺在和士开的怀里死了。这样,年仅十二岁的高纬挑起了北齐大梁。高纬改元“天统”。他从小就缺少教育,只信任他的奶妈陆令萱和奶妈的儿子穆提婆。陆令萱在北齐的宫廷中掌握极大的权力。她的丈夫本是汉阳郡的一名普通百姓,因犯谋叛罪被杀,连累妻儿,她被送到掖庭做女奴。陆令萱带着儿子提婆,谨慎小心地过着漫长的苦日子。后来,高湛的胡妃生了儿子高纬,叫陆令萱当了他的奶妈。陆令萱机灵乖巧,总会讨好胡妃,爱护婴儿,哄得胡妃视她如同家人一般。高纬当了皇帝后,胡妃成了皇太后,这位奶妈也当上了女侍中,在宫廷中颇有一些地位,慢慢地便与和士开、祖珽等人拉成团伙,势力也就大起来了。高纬本来感念和士开建议立他为皇帝的情义,现在更加信任他了。朝中的权贵大臣共有八人,和士开为首,号称“八贵”。可是,“八贵”中的多数人知道和士开为人奸险,想把他挤出朝廷。尤其是太尉高睿,他资格老,地位高,经验丰富,几次当着胡太后指责和士开:“此人是先帝的弄臣、只供驱使玩乐的小丑、国家的奸贼,贪污受贿、淫乱后宫,应当立刻把他赶出去!”太后听到“淫乱后宫”的话后,不由得脸上发烧,大为恼怒,反问高睿:“先帝在时,你为什么不说呢?现在想来欺负孤儿寡妇吗?喝你的酒去吧,以后少开口为好!”一天早朝,仪同三司安吐根很直率地说:“我家祖上本是安息国的商人,很幸运,能够在诸位勋贵的后面排上名字,深受国家的恩惠,我是非常感激的。为了国家,岂敢爱惜生命?我要说的是,和士开一天不走,朝廷一天不安宁。”胡太后极不耐烦,挥挥手:“大家回去吧,有事以后再说。”高睿把官帽抓下来丢得老远,其他几位大臣也气哼哼地拂袖而出,弄得不欢而散。胡太后和皇帝把和士开叫来,问他为什么如此讨人厌。和士开的眼圈一红,哭了起来:“先帝待我恩重如山,大臣们早就嫉妒得要死;现在,陛下待我同样好,我就成了他们的眼中钉。我若离开陛下,这些人自然高兴,只是那时陛下身边还有可信的人吗?”太后跟和士开的关系一向暧昧,听了这话,决意将他留下。可是大臣们硬要把他调走,高睿尤甚,连太后请酒也不来。没法子,太后只得让和士开去当兖州刺史。和士开是不甘心认输的,他用马车载着两名美女,一副珠帘,求见禁卫军的头子娄定远,没头没脑地致谢赔礼说:“许多人都想杀我,妒恨我,要把我置于死地,全都倚仗着大王用心保护,才救了我的性命,还让我当上了刺史。今天特来告辞,谨向大王献上两名奴婢,一副帘子,请大王不要推辞,给我一个面子。”娄定远也是“八贵”之一,被封为郡王,也是主张排斥和士开的人。只是听不得花言巧语,真以为对和士开有恩,人家厚礼卑辞,高帽子一戴,很得意,心就变了。他问和士开:“你还想回来吗?”和士开装得很坚决,说道:“我在朝廷,心里不安,调去外地正合心意,不想再回来了。大王能够多加关照,刺史做得长久,也就心满意足了。”娄定远听得很真。临别时,和士开又可怜巴巴地说:“明天一早要上路,能够跟太后皇帝见上一面,也不枉服侍他们这些年啊。”娄定远主管宫廷警卫,当即满口答允,带他进宫。和士开见到胡太后母子,放声大哭:“我真后悔没跟先帝一起走。如今,我要离开京城,有些人是巴不得的。他们想搞阴谋,要废掉皇帝,如果发生这种事,我又有何面目去见先帝?”胡太后一听吓坏了,问他怎么办。和士开这才转悲为喜说:“我既然在太后身边,就有办法对付,只要几张诏书就能解决问题。”于是立刻磨墨展纸,写成诏令,把娄定远调出当青州刺史,责备高睿傲慢无礼,判处“不臣”的罪名。刚才带他进宫的娄定远,转眼就被整垮了。第二天早晨,高睿上朝,刚走到永巷,一群侍卫突然下手,把他绑住,押到华林园,武士刘桃枝抓住他的头和脚,活活把他拉死了。和士开重新神气起来,他想起祖珽的才智胆略,想要他帮衬,便怂恿皇帝召他回来。高纬也着实感激祖珽当初的恩德,马上传诏,放祖珽出地牢,任命为海州刺史。可是祖珽眼睛瞎了无法上任,只得再回朝廷重任秘书监。娄定远做梦也没想到,一个晚上变成落水狗,怎么办呢?反复思量,只好转头求见和士开,退回两名美女和珠帘,再搭上一百斤金子,总算留在京师,保住了原来的爵位。和士开当了中领军和尚书令,受赐淮阳王的官爵,有权有势。贵族官僚都来逢迎,有些自命为知书识礼的士大夫和读书人,也来巴结。还有不少富商大贾,混进混出,把个尚书府闹得乌烟瘴气。有钱的送财礼,没钱的穷书生也送名帖,争着叫干爹,丑态百出。一天,有个士人来叩问和士开的病,在客厅里坐了老半天,不敢进内室。刚巧医生从里面出来,当着“嗡嗡嗡”的宾客们宣布:“淮阳王害了伤寒症,生命有危险,要吃黄龙汤才有希望获救。”其实,医生早就开出药方,劝和士开吃。可是和士开知道黄龙汤的厉害,拒绝服用。医生没法子,才向关心病人的宾客求助。黄龙汤是什么呢?人粪装在瓶子里,堵死不透气,埋上几年后,滤出汁水,又黑又苦,据说治疗瘟疫最有效。可一想到大粪,怎么入口?何况是权势赫赫的大官僚呢?和士开的干儿义子们听了医生的话,大眼瞪小眼,作声不得。这位士人却灵机一动,心想,马屁要在关键的时候拍,才有最佳的效果,现在不就是机会吗?到底读的书多心眼多,这位士人立刻抢着嚷起来:“这种药最好喝,我就喝过好几次,请大王放心,我先喝给你看看。”说完,走进内室,撩开了帐布。原来客厅和病室只隔一层布帘,和士开早就听到了。他很感动,请这位好心的士人进来,看他喝的样子。士人果然端起大粪汁,“咕嘟噜”,一口气喝光,没皱眉头,也不漱口,就像喝蜜糖!和士开受到鼓励,居然也捏紧鼻子,勉强喝了一盅黄龙汤。他没吸气,一股脑儿倒进喉咙,马上漱口,并不觉得太难受。不久,他的病情好转,特别感激这位士人,随即接受叩拜,收其为干儿子。物极必反,事情总要起变化的。琅琊王高俨,是胡太后的小儿子,皇帝的兄弟,他讨厌和士开与穆提婆两人。当高俨与他们碰面时,就会眼睛鼓起,表现出咄咄逼人的神情。和士开见到高俨这个样子,不觉心寒,于是常跟别人说:“琅琊王眼光奕奕,精气射人,要是跟他对着看,身上不觉要出汗。我见到太后和皇帝,也没这种感觉。”因此特别妒恨,把高俨派到北宫,五天上朝一次,平时不许回来。高俨经过谋划,叫侍御史王子宜收集和士开的罪行,写成揭发信,交给侍中冯子琮,夹在了一叠上报皇帝的奏章里。皇帝面对大量奏章,看了半天,很不耐烦,剩下的懒得看,顺手批了个“准”字,发给下面,转到有关部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