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故事100个(1)(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3 22:05:09

点击下载

作者:叶永烈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科学家故事100个(1)

科学家故事100个(1)试读:

鲁班

生卒年代不详

我国古代的建筑工匠。公输氏,名般,春秋时鲁国人。“般”与“班”同音,所以又称鲁班。曾创造攻城的云梯和磨粉的磨子,又相传曾发明木作工具。过去曾被建筑工匠尊为“祖师”。

1.从“班门弄斧”说起

采石江边一堆土,

李白之名高千古,

来来往往一首诗,

鲁班门前弄大斧。

这是明朝诗人梅之涣瞻仰了李白墓之后写的小诗。其中“鲁班门前弄大斧”一句,为后人所传诵,以至有人添了一句,变成对偶句:

鲁班门前弄大斧,

关公面前舞大刀。“鲁班门前弄大斧”,出自成语“班门弄斧”。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不知天高地厚。

这里所说的鲁班,是春秋末年的巧匠,人们尊之为木工的开山鼻祖。

很巧,那时候还有一个巧匠叫公输般。“般”与“班”同音,有的书上也写作公输班。有人认为,鲁班与公输般是一个人,因为公输般是鲁国人,所以叫他鲁班;也有人认为,鲁班与公输般是两个人,但他们都是古代的巧匠。

由于年代久远,关于鲁班的生平,现在知道的很少。但是,关于鲁班的传说却很多。

据传说,锯就是鲁班发明的。

那时候,木工的工具只有斧头。鲁班带着徒弟,上山用斧头砍伐树木,非常吃力,累得满头大汗。有一次,他的手破了,鲜血流了出来。他一看,手不是被斧头碰破的,却是被野草叶子割破的。野草叶子怎么这样厉害呢?鲁班仔细一看,这叶子长长的,边缘上有许多锋利的小齿。

鲁班深受启发,便在铁片上做出许多小齿,发明了锯。用锯锯木头,比用斧头方便、省力多了。

据传说,木工用的刨、钻、铲、曲尺等工具,也是鲁班发明的。至今,有人仍把曲尺称为“鲁班尺”。

起初,鲁班在画墨线的时候,自己拿着一头,他母亲拿着另一头。后来,他发明了墨斗弯钩,这样,画线时就用不着两个人了。至今,墨斗弯钩被人们称为“班母”,意思是说它代替了鲁班的母亲。

据说,磨同样是鲁班发明的。

本来,人们是用石杵在石臼中把米捣成粉的,又慢又费力。鲁班发现人们用手搓米,能把米搓碎。于是,就用两块圆石头来搓米,发明了石磨。

关于鲁班的传说还有很多,甚至有人说赵州桥也是鲁班修的,那是越传越神了。其实,赵州桥是隋朝石匠李春带领工匠建造的。人们为什么把赵州桥也说成是鲁班修的呢?这是因为鲁班在人们的心目中,已经成了聪明、智慧的象征了。

不过,还有一个关于鲁班的传说,是值得记取的。

小时候,鲁班雕刻一只凤凰,结果雕出来却像只鸡,一点也不好看,人们都嘲笑他把凤凰变成了鸡。后来,鲁班不断学习雕刻,手艺不断提高,终于雕出了一只美丽的凤凰,受到人们的赞扬。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熟能生巧。天才出于勤奋。鲁班并不是生下来就心灵手巧的,而是经过了刻苦的努力,才成为一个世所称颂的神匠的。

亚里士多德

Aristotelēs公元前384—前322

古希腊哲学家、科学家。是古希腊学者中最博学的人物,在哲学、美学、教育学、生物学、生理学、医学等方面都有贡献。主要著作有《工具论》《形而上学》《物理学》《伦理学》《政治学》《诗学》等。

2.古代的“博士”

没有一个动物同时具有长牙和角。

反刍动物有一种多重胃,但是牙齿很不行。

长毛的四足动物胎生,有硬棱甲的四足动物卵生。

……

可以看出,上面这些话,只有经过长期的观察、思考,并经过归纳、总结,才能说出来。

使人感到惊讶的是,这些话竟出自一位2300多年前的古人之口!

他是谁呢?

他是著名的古希腊大科学家亚里士多德。

在2300多年前,人类的生产和科学技术还十分落后。然而,就在那样的年代,亚里士多德却酷爱科学,细致地研究了许多自然现象。

为什么“没有一个动物同时具有长牙和角”呢?

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野兽有了长牙可以保护自己,何必再长角呢!”

为什么“反刍动物有一种多重胃,但是牙齿很不行”呢?

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正因为它们的牙齿很不行,才要靠多重胃来帮助消化。在自然界中,一贯是从这一部分拿掉后,就会在另一部分加以补偿。”

为什么“长毛的四足动物胎生,有硬棱甲的四足动物卵生”呢?

亚里士多德的回答是:“这说明动物是可分为好多类的。不同类的动物,生育的方法是不同的。如果说雄的是木匠,那么雌的就是木材!”

亚里士多德在公元前384年生于斯塔其拉。他的父亲尼哥马克斯是一位医生。亚里士多德受父亲影响,从小喜爱大自然。后来,他的博学多才的老师,著名的古希腊学者柏拉图(公元前427—前347)给了他良好的教育。

亚里士多德有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喜欢亲自动手做实验,而且具有很敏锐的观察力,并善于进行总结和归纳。

亚里士多德曾解剖过至少50种不同类型的动物,弄清了各种动物的内部构造。人们说,如果不是由于宗教不允许解剖人的尸体的话,亚里士多德一定会在那时候就研究人体的内部构造了。亚里士多德把540种动物按照它们的形状分为11大类,写入他的生物学著作。这是人类第一次对动物进行详细的分类。

亚里士多德曾很详细地观察了鸡蛋孵成小鸡时胚胎的发育过程:“心好像一块红血在蛋白的中间。这一点红跳着跳着,然后伸出两条充满了血的血管,呈旋涡的形状。有一层布满血管的薄皮包围着蛋黄。然后肢体才伸张出来,最初是很小而且是白色的。”这样详细、如实的科学记录,在2300多年前是多么可贵!

亚里士多德根据他的解剖观察,指出“鲸鱼是胎生的,不像产卵的鱼类”。这在人类认识史上,也是首创的。

亚里士多德不懂就问,善于思索。他曾注意到这样的遗传现象:“有一个白种人的女子嫁给一个黑种人,他们子女的皮肤是白色的,但到了孙子那一代之中,又有黑色的。那么,他们白色皮肤的子女中,如何藏着黑色的血统呢?”这个问题,直到2000多年后孟德尔(参看本套书《后花园里的科学实验》一文)创立现代遗传学时,才找到了答案。

亚里士多德的学识非常渊博,写了许多著作。尽管其中的一大部分后来都散失了,但仅从那幸存的一小部分著作看,内容便涉及哲学、逻辑学、动物学、天文学、气象学、解剖学、诗学、修辞学、政治学等许多方面。他不愧是一位古代的“博士”!

当然,由于时代的局限性,亚里士多德的著作中也有许多错误。比如他认为:

重物体比轻物体坠落得快。

人是用心脏思考。

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世界上不存在原子。

一切能自由行动的动物,都是有灵魂的。

亚里士多德死后,起初,人们称他为“学问之神”,遇到不懂的事,总是说“去看看亚里士多德的著作吧”。后来,人们把他捧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他说的所有的话都成了真理。谁反对他的话,就成了“亵渎圣贤”,轻则问罪,重则杀头。

其实,这不能责怪亚里士多德。他在2300多年前,对科学做了那么广泛的研究,是何等难能可贵。即使讲了些错话,也是可以原谅的。应当责怪的,是那些把亚里士多德“神化”了的人。

著名的意大利科学家伽利略在用事实否定了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重物体比轻物体坠落得快”的论断之后,说了一段非常深刻的话:“我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应当倾听亚里士多德的话,相反的,我称赞那些虚心阅读和仔细研究他的人。我所反对的只是那些屈服于亚里士多德的权威之下的倾向,因此盲目赞成他的每一个字,不想去寻求其他的根据,而只是把他的每一个字看成颠扑不破的真理。”

伽利略的话是公允的,恰当的。

亚里士多德是伟大的。人们在他逝世时,曾用这样的话赞扬他:“亚里士多德把科学给予了世界。”

欧几里得

Euclid约公元前330—前275

古希腊数学家。雅典人。著有《几何原本》13卷,是世界上最早公理化的数学著作。欧几里得在这部书中,总结了前人的生产经验和研究成果,从公理和公设出发,用演绎法叙述几何学,其中还包括整数论的许多成果,如求两整数的最大公约数的“辗转相除法”。

3.几何学之父

说出来也许会使你感到惊奇:原来,今天你所读的几何课本中的大部分内容,来自2200多年前的一部数学著作——《几何原本》(又称《几何学原理》)。这部书的作者,便是被誉为“几何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数学家欧几里得。《几何原本》在过去的2000多年间,一直被沿用作为几何学的课本。欧几里得是第一个把几何学系统化、条理化、科学化的人。

欧几里得是希腊亚历山大大学的数学教授。著名的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是他“学生的学生”——卡农是阿基米德的老师,而欧几里得是卡农的老师。

关于欧几里得的生平,没有详细的记载。然而,却流传着许多关于他的有趣的故事……

那时候,人们建造了高大的金字塔,可是谁也不知道金字塔究竟有多高。有人这么说:“要想测量金字塔有多高,比登天还难!”

这话传到欧几里得的耳朵里。他笑着告诉别人:“这有什么难的呢?当你的影子跟你的身体一样长的时候,你去量一下金字塔的影子有多长,那长度便等于金字塔的高度。”

欧几里得的名声越来越大,以至连亚历山大国王多禄米也想赶时髦,学点几何学。于是,国王便把欧几里得请进王宫,讲授几何学。谁知刚学了一点,国王就显得很不耐烦,觉得太吃力了。国王问欧几里得:“学习几何学,有没有便当一点的途径,一学就会?”

欧几里得笑道:“陛下,很抱歉,在学习科学的时候,国王与普通百姓是一样的。科学上没有专供国王行走的捷径。学习几何,人人都要独立思考。就像种庄稼一样,不耕耘,就不会有收获的。”

前来拜欧几里得为师,学习几何的人越来越多。有的人是来凑热闹的,看到别人学几何,他也学几何。一位学生曾这样问欧几里得:“老师,学习几何会使我得到什么好处?”欧几里得思索了一下,请仆人拿点钱给这位学生,冷冷地说道:“看来,你拿不到钱,是不肯学习几何学的!”

欧几里得沉醉于他的几何学。他对做官、赚钱之类事情,没有多大兴趣。他认为,科学与权势、金钱无缘。正因为这样,他把毕生的精力献给了几何学。如今,人们还把他所研究的几何学称为“欧氏几何”,它是现代几何学的一门学科。

阿基米德Archimedes公元前287—前212

古希腊学者。生于叙拉古。曾发现杠杆定律和阿基米德定律,确定许多物体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并设计了多种机械和建筑物。罗马进犯叙拉古时,他应用机械技术来帮助防御,城破时被害。

4.“等一下杀我的头”

在公元前212年的一天黎明,古罗马的军队偷袭了一个小国——叙拉古王国。

罗马军队悄悄地打开一扇城门,闯进叙拉古城。他们不急于进攻王宫,却直奔著名科学家阿基米德的住处。这是因为他们惧怕阿基米德,胜过惧怕叙拉古国王亥厄洛。他们知道,阿基米德足智多谋,又富有爱国热情,不把他杀掉,休想征服叙拉古王国。

当罗马军队的士兵一脚踢开阿基米德的房门时,里面居然静悄悄的,毫无反应。罗马士兵以为阿基米德还在酣睡,仔细一瞧,床上空荡荡的,只见地上一动不动地蹲着一个两腮长着长长花白胡子的人。

啊,是他,是阿基米德!他在干什么呢?原来,这位75岁高龄的老科学家,通宵未眠,正用双手托着下巴,聚精会神地看着画在地上的几何图形,以至连罗马士兵站在他眼前都未发觉。

当罗马士兵把寒光闪闪的利剑碰到阿基米德的鼻尖时,这位老科学家才从数学的迷梦中惊醒,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阿基米德毫无惧色,用手推开了剑,十分平静地说道:“等一下杀我的头,再给我一会儿工夫,让我把这条几何定律证明完毕。可不能给后人留下一道还没有求解出来的难题呀!”他刚说完,又沉思起来,继续研究着地上的几何图形。残暴的罗马士兵不由分说,一剑砍死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

阿基米德在数学、物理学等许多方面,有过重大的贡献。他发现的浮力定律,被命名为“阿基米德定律”。阿基米德酷爱科学,常常废寝忘食。有时,阿基米德一边吃饭,一边在火盆的灰烬中画着各种几何图形,思索着求解难题的方法,以至连饭冷了都不觉得。那时候,人们有一种用油擦身的习惯,阿基米德擦着擦着,竟用油在身上画起三角形来。著名的阿基米德定律,是阿基米德在洗澡时觉得身体在水中轻了许多,从中受到启发而发现的。阿基米德的杰出的成就,是与他的勤奋、专心、坚韧分不开的。

屠刀只能砍下阿基米德的脑袋,无法砍掉他在科学上的功绩。在阿基米德死后,人们整理出版了《阿基米德遗著全集》,以纪念这位不幸遭难的科学巨人。

张衡

78—139

东汉科学家、文学家。字平子。河南南阳西鄂(今南阳石桥镇)人。曾两度担任执管天文的太史令。精通天文历算,创制世界上最早利用水力转动的浑象(也叫“浑天仪”)和测定地震的地动仪。他第一次正确解释了月食的成因。天文著作有《灵宪》。文学作品有《二京赋》《归田赋》《四愁诗》《同声歌》等。

5.龙嘴里吐出了铜球

公元138年,东汉京都洛阳传开了惊人的消息:“发生地震啦!”“京都西面发生地震啦!”

这消息是从太史令(专管天文和地震工作)张衡那里传出来的。

然而,在京都,谁也没觉察发生过地震。

几天过去了,谁也没听说哪儿发生过地震。“张衡吹牛!”“张衡瞎说!”

京都议论纷纷。

正在这时,从洛阳西面的陇西来人说,那里前几天发生了大地震!这下子,人们既震惊,又佩服。

陇西位于今甘肃省西南部,离洛阳很远。张衡怎么会知道那里发生了地震呢?

原来,在张衡生活的年代,地震十分频繁。光是从公元96年到125年这30年间,就有23年发生过大地震,有好几次就发生在洛阳附近。正因为这样,地震引起了张衡的注意。

张衡经过多年的摸索,在132年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测定地震的仪器,叫作“地动仪”。

地动仪是铜做的,直径约3米,样子像酒坛。在这个“酒坛”的外壁上,倒挂着8条龙。每条龙的嘴里都含有一个铜球。每条龙下面,蹲着一只铜蛤蟆。蛤蟆仰着头,张大嘴巴。8条龙的龙头,分别朝着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哪个方向发生地震,哪个方向的龙嘴里的铜球就震落下来,正好落在正对着它的铜蛤蟆嘴里,发出“当啷”一声。

那天,朝西面的龙嘴里的铜球落下来了,于是,张衡断定是京都西面发生了地震。

地动仪是根据惯性原理设计的。发生地震之后,地震波传来,地动仪中间的“都柱”(类似于惯性运动的摆)就受到震动,朝那个方向偏动,通过杠杆,使那个方向的龙嘴张开,铜球坠落。

在1800多年前,张衡能够制造出这样的精巧、灵敏、准确、造型美观的仪器,实在令人叹服!

张衡的祖父张堪,曾当过蜀郡太守。到张衡出生时,家道已经衰落,生活贫苦。但是张衡有志气,他说过:“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不耻禄之不伙,而耻智之不博。”

意思是说:“不担心自己的地位不高,而担心自己的道德不高尚;不应当为收入菲薄而害羞,而应当为知识不广博而害臊。”

张衡为人正直,知识渊博。他当过太史令、侍中等官职,在皇宫里工作过,但受人排挤,郁郁不得志。

张衡在科学上的另一大贡献是于117年制成了浑天仪。这是一种观测天象的天文仪器。什么是“浑天”呢?原来,在那时候,人们以为大地是平的(一说像覆着的盘),天像一只巨大的碗反扣在大地上面,这叫“盖天说”。张衡根据自己对天文学的研究,认为地好像蛋黄,天好像蛋壳,包在地的外面,叫作“浑天说”。“浑天说”比“盖天说”进步多了。浑天仪是用铜做的,内有几层圆圈可以转动,上面刻着日、月和各种星辰。这个大铜球可用水力使它慢慢转动,转动一周的速度跟地球自转一周的速度一样。人们从浑天仪上可以看出星辰日月是怎样运动的。这在当时,是天文学上的一大创造。

张衡用肉眼观测星星,曾把观测结果画成一幅星图。当时,他看到的星星有2500多颗。现在天文学上观测到的六等以上的星(即可用肉眼看见的星)为3000颗左右,只多500来颗。可见张衡在1800多年前研究天文是多么细心。

张衡不仅是一个科学家,而且还是一个文学家、画家。他29岁的时候,写过《东京赋》《西京赋》。这两篇散文深受人们欢迎。据说,张衡写这两篇散文,前后花了10年时间。他著有诗、赋等32篇。张衡画画、书法也很不错。他还喜欢数学,算出圆周率为10,即3.16。

就在张衡用地动仪测出陇西地震的第二年,他不幸病逝,终年61岁。

1956年,河南南阳县重修了张衡墓,深切怀念这位中国古代杰出的科学家。郭沫若为张衡墓碑题词:“如此全面发展之人物,在世界史中亦所罕见。”

华佗

?—208

东汉末医学家。又名旉〔fū〕,字元化,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精通内、外、妇、儿、针灸各科,尤其擅长外科。曾创用麻沸散给患者麻醉后施行腹部手术。他还创五禽戏,强调锻炼身体。后来因不服从曹操的征召,被曹操所杀。

6.妙手神医

在《三国演义》第七十五回,有一个脍炙人口的故事《关云长刮骨疗毒》。

关云长的右臂被曹仁的弓弩手射中一箭,“箭头有药,毒已入骨,右臂青肿,不能运动”。

这时,名医华佗坐了小船,专程赶来给关云长治疗。关云长一边与马良下棋,一边伸臂让华佗刮骨疗毒。这时,“佗乃下刀,割开皮肉,直至于骨,骨上已青;佗用刀刮骨,悉悉有声。帐上帐下见者,皆掩面失色。公饮酒食肉,谈笑弈棋,全无痛苦之色”。没一会儿,华佗刮尽毒药,关云长马上“臂伸舒如故,并无痛矣”。人们惊佩关云长的英雄风度,也惊佩华佗的神医妙手。

这段故事只是一种传说,它的真实性并不可靠。但是,在历史上,华佗确有其人,而且确实是古代一位妙手回春的神医。如今,人们还常常用“华佗再世”之类的词句来形容高明的医生,可见华佗的影响之深。

在史书上,记载着许多关于这位名医的动人故事。

有一次,一个人的肚子痛得非常厉害。华佗检查了一下,断定是“肠痈”(即盲肠炎),必须开刀治疗。于是,华佗便用酒配制了麻醉药“麻沸散”,让病人喝下。没一会儿,病人就昏昏沉沉,不省人事。这时,华佗用煮沸过的小刀划开病人的右下腹,切掉溃烂的盲肠,再用消毒过的线缝合。过了一个月,病人就痊愈了。

据考证,华佗是历史上第一个使用全身麻醉的人。过了1700年之后,欧洲人才开始使用麻醉药。另外,在三国时期能够施行这样的开刀手术,也是很难得的。

华佗很注意收集民间单方。有一次,他在路上遇见一个人在车中呻吟,一问,说是咽喉阻塞。华佗嘱咐他只消到前面的饼店里买个大饼,加上三两蒜泥和半碗醋,调和着吃下去,就会好的。那人按照华佗的吩咐去做了。不久,竟吐出一条长长的蛔虫。原来,华佗曾多次遇上这样的病人,采用这种民间单方,又简单又见效,药到病除。

华佗除了给人治病之外,还常常劝人加强锻炼,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他模仿虎、鹿、熊、猿和鸟这五种动物的动作,创造了一种医疗体操——五禽戏。华佗曾教许多人做五禽戏。他自己也每天坚持做五禽戏,所以50来岁时,还能翻山越岭,健步如飞,身体很好,牙齿也一颗未掉。他的学生吴普,每天做五禽戏,竟活到90多岁。

华佗不仅医术高明,热心助人,更可贵的是,他刚正不阿,不畏权势。

曹操在东汉末年时,当上了丞相。他常患偏头风。听说华佗是神医,请他治病。华佗用毫针刺在曹操的“鱼腰”“攒竹”两个穴位上,治好了曹操的病。曹操要留他在身边做侍医,华佗不愿光为他一个人服务,就借口妻子有病,回家乡去了。

不久,曹操的偏头风又发作了,派人到乡下找华佗。结果发现华佗正忙着给乡亲们看病,而他的妻子压根儿没有病。

曹操大怒,要处死华佗。曹操的谋士荀彧连忙请求曹操宽恕华佗:“华佗的医术确实高明,关系别人的生命,应该加以宽容,留他的性命。”曹操不听。

华佗曾写过一部医学著作《青囊经》,他在狱中,想把这部书稿交给一个姓吴的牢头,以便将来有机会印成书,造福后代。可惜,这位牢头害怕自己受牵连,不敢接受。华佗在悲愤之中,用火烧掉了这部宝贵的著作。

这位神医死于曹操刀下,终年才50多岁。

就在华佗被处死之后不久,曹操也病重而亡。

人民深深怀念这位不屈的神医。至今,徐州城内还保存着华佗墓。在华佗的故乡亳县,建有华祖庙。

祖冲之

429—500

南北朝时期科学家。字文远,范阳遒〔qiú〕(今河北涞水县)人。他推算出圆周率π的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并提出了π的约率22/7和密率355/113,密率值要比欧洲早1000多年。在天文方面,他编制了《大明历》。又曾改造指南车,做水碓磨、千里船等。数学著作有《缀术》等,已失传。

7.月球上有他的名字

随着人类飞上太空,人们对月球的了解也越来越详细。如今,人们已经绘制出详细的“月图”。在月亮背面的月图上,你可以看到一座环形山标明“祖冲之山”。

祖冲之是我国南北朝时的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享有很高的国际声誉。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他的名字命名,就是一种象征。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重要贡献是求得了圆周率的七位小数的精确值。他所提出的圆周率的密率,比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早了1000年。因此,日本数学家三上义夫建议,把原来以安托尼兹命名的圆周率的密率,改为“祖率”,以纪念祖冲之。

所谓圆周率,就是圆周长与直径长之比。圆周率通用希腊字母π表示,因为希腊文中“周围”一词的开头字母是π。求算π的值是数学上一个耐人寻味的问题,许多数学家为求算π的值花费了多年的精力。

我国的数学家们研究π,很早就开始了。

在公元前100多年的一部《周髀算经》里,就有“周三径一”的记载,也就是π=3。

东汉时,张衡认为,π==3.16。

三国时,刘徽算出,π==3.14;后来又算出,π==3.1416。

祖冲之又远远超过了刘徽,算出π为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是世界上最早的七位小数精确值。

直到1000年后,15世纪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16世纪法国数学家维叶特,才超过了他。

祖冲之还用两个分数值来表示圆周率:

约率π=22/7=3.14

密率π==3.1415929

直到1000年后,法国数学家奥托和荷兰工程师安托尼兹才得出与祖冲之相同的密率。

这就是说,祖冲之不论是对π的计算,或π的密率的提出,都比外国科学家早了1000多年——这正是祖冲之对数学的卓越贡献。

祖冲之是用什么方法推算π的值的,史书上没有记载。如果用一般的方法计算,算出π的小数点后七位数,一定要运算130次以上,其中包括开方运算在内,是很不容易的。

祖冲之的祖父、父亲,都对数学很喜爱,对天文历法也很有研究,给了祖冲之很大的影响。

祖冲之曾当过县令、长水校尉等。他的另一重要贡献是在天文历法方面,计算出在391年中要有114个闰年。

祖冲之的著作很多,除数学著作《缀术》外,还有《易》《老》《庄义》等数十篇,可惜大都散失了。

也许使你感到意外,祖冲之还是一位文学家,写过10卷小说呢!他对音乐也相当精通。

喻皓

生卒年代不详

生于五代末、北宋初。又称预浩、预皓、喻浩。建筑家。浙东人,曾任杭州都料匠。擅长营造,尤善建塔。在建造开封开宝寺塔时先做模型,然后施工,历时8年建成(宋太宗端拱二年,也即公元989年竣工)。杭州建梵天寺塔时,他科学地解释了木塔的稳定问题。所著《木经》3卷,是我国古代重要的建筑专著,已佚。

8.“活鲁班”

北宋端拱二年(公元989年),东京(即开封)建成了一座13层的塔。这塔呈八角形,塔上安放菩萨,塔下作为“天宫”——人们朝拜菩萨的地方。这塔名叫“灵感塔”。

负责设计、施工的,是特地从杭州调来的名匠喻皓,人称“活鲁班”。

灵感塔建成之后,人们觉得这一次“活鲁班”似乎太粗心了,那塔身明显地朝西北方向倾斜。

听到别人的议论,喻皓笑了,说道:“这是我特地设计的。这里土质比较松,加上常年吹西北风。这塔建成之后,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塔身会向下陷落一些,经西北风不断地吹,正好会慢慢矫正过来。”

人们听了非常佩服,夸他到底是“活鲁班”。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