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少年(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5 07:38:58

点击下载

作者:金兆言

出版社:人民日报有限责任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风雨少年

风雨少年试读:

金兆言大事记

1982年转业深圳后,历任市委政策研究室正科级干部、副处长、处长、市民政局副局长、市社会工作者协会会长等职,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受过记功奖励。

在军内外、省市级乃至香港、全国性报刊和丛书发表过多篇政治经济论文,担任过《中国深圳经济特区》、《深圳特区十年》、《借鉴、参考》、《开拓、创新》等十余部刊物的编辑及撰稿人,起草撰写过两百余篇报告、文章、文件,出版发行了专业著作《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的发展与思考——深圳30年社会工作发展史话》,创作完成了小说《风雨少年》(原名《湿漉漉的少年》)、电影剧本《英烈火种》上下集、31集电视连续剧本《钱壮飞》、《梅花魂》,与人合编电视连续剧剧本《爱是双人舞》等作品。

自序

人生的道路不会是一马平川。

人生总会有风风雨雨,有各种各样的追求和理想。我觉得,人最重要的追求就是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实现。

如果每个人都能把一生追求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及亲身经历,通过语言交谈、文字交流、作品展示等形式和方法传授于他人及群体社会,让大家共同分享你的失败和成功的苦与乐,给人以启迪,促进社会更文明、更进步,这就是对人类和社会的一种贡献,也是人生的价值所在。

尽管人生活所处的时代不同、环境不同、经历不同,但是可以悟出共同的真谛。

我在职之时,只顾全身心投入工作,无暇回忆往事,而今退下来了,总算有时间可以梳理一下人生了,可是由于过去了几十年的时光,许多事情已想不起来了,尤其是孩提时的光景,已变得很模糊了,然而又觉得少年时期特别重要,俗语称“三岁定八十”,这句话虽不很科学,但从某个角度讲,确实有道理。一个人的少年时期就像一张白纸,可以画最新最美的图画,而家庭、学校、社会的潜移默化的影响及直接的教育,对于一个少年的成长,包括对理想的追求和信念的形成至关重要,在一定程度上是会影响一生的事业和成就的。这就是我下决心写《风雨少年》的缘故。第一章走出小山村上学要拜孔子公

全国解放不久,阿鸣六岁半时,村里办起了小学,一起入学的只有九个学生,学校就设在村子北边的一个祠堂里,唯一的一位教书先生是本村小地主的二儿子李老师。

开学的第一天,阿鸣穿起了妈妈亲手缝的一件新上衣,而裤子还是旧的,脚上也没有鞋子穿,可阿鸣还是高兴地边跳边嚷:“我有新衣服穿喽,我有新衣服穿喽!”

阿鸣的奶奶在忙碌着准备拜孔子公的用品,有香烛、一个竹简、两个煮熟的鸡蛋和一根葱。当她把两个鸡蛋和一根葱装进竹简里的时候,被阿鸣看到了,他便吵着:“我要吃鸡蛋。”

阿鸣奶奶说:“现在不能吃,等拜完孔子公再给你吃。”

阿鸣噘着嘴问:“孔子公是谁?”

奶奶被阿鸣这突然一问,有点儿答不上来,只是应付道:“孔子公是神,他会保佑你读书聪明的,你上学后再去问老师吧。”然后牵着阿鸣的手说,“走了,上学喽。”阿鸣高高兴兴地跟着奶奶出了门。

阿鸣跟着奶奶第一个来到祠堂门口,李老师迎了出来,笑着道:“欢迎,欢迎!”然后拉着阿鸣的手走进祠堂。

祠堂的前厅就是课堂,前厅和后厅之间是天井,两边是连廊,在北边连廊墙壁上挂着孔子画像,前面摆放着一张香案台,上面放着一个香炉。

阿鸣和奶奶跟着李老师来到孔子像前。

阿鸣奶奶把香烛和竹简放在香案台上。

李老师点燃了一对蜡烛插在香炉上,再点燃了三支香交给阿鸣说:“这是孔子公,你跪下拜三拜。”

阿鸣在奶奶的帮忙下做了拜三拜的动作,李老师从阿鸣手中接过三支香插在香炉里,接着把那个竹简交给阿鸣,同样由他奶奶帮忙举起竹简拜了三拜,然后放在地上向前滚动,结果把竹简里的鸡蛋和葱都滚出来了。

李老师连声说:“好好好,蛋和葱都出来了,你一定很聪明,将来会出人头地的,起来吧!”

阿鸣抱着竹简站起来问道:“孔子公是谁?”

李老师说:“孔子公是古时候的第一个最厉害的老师,他教出来的学生都很聪明,有他保佑你就会读好书,识得好多好多字的。”

阿鸣“啊”了一声,心里还是想着那两个鸡蛋,于是把竹简抱得紧紧的。

阿鸣奶奶看透了他的心思说:“阿鸣,把竹简给奶奶带回去,等你中午回家,鸡蛋给你下饭吃。”

阿鸣无可奈何只能松手让奶奶把竹简拿回去。

不久,其他同学都陆陆续续来到学校,跟阿鸣一样都拜了孔子公。我要回家吃奶

同学们拜完孔子公便来到教室上语文课,第一课的课文是“人,一个人两只手,工人做工,农民种地”。全班九个学生都跟着老师用家乡话反复朗读着……

大约过了半个钟头后,李老师开始教同学们学习写字。突然,一个叫阿炳的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要回家。”

老师有些愕然问:“回家做什么?”“我要回家吃奶。”阿炳低着头,不好意思地说。

同学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然而,这在当时的山村里并不是新鲜事。因为村里的妇女们都认为,孩子吃母奶的时间越长身体就越好,据说这还是先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秘诀。只不过许多妇女因生育密集,一个接一个孩子出生,没有机会让孩子延长哺乳期,除非是独生或尾子(最小的儿女)。阿炳就是独子,所以7岁入学时还在吃奶,而阿鸣则不同,他六岁半入学时已添了两个弟弟了,无法享受这种待遇。

阿炳由于奶瘾发作实在忍不了,便放声大哭,李老师只好让他回家了。

从此,阿炳再也没有回学校了,尽管老师几次上门家访请他回来读书,但都没请动,阿炳母亲也以年纪小为由迁就了他。

开学不到一年,陆续又有三位同学辍学,全班仅剩下五位同学了。

第二年,村里开始土地改革,李老师一家作为村里唯一的一户小地主,受到了批斗和管制,李老师再也不能教书了,而村里再也找不到第二个老师,学校不得不停办了。

阿鸣的父亲要阿鸣去邻近的许家村小学上学,而阿鸣虽不想去,但又不敢顶撞父亲。到了晚上阿鸣跟奶奶一起睡觉时,透露了自己的心思,说:“奶奶,我不想去许家村读书。”

奶奶抚摸着阿鸣的头说:“为什么呀?”

阿鸣答道:“阿炳他们都不读了,我也不想读了。”

奶奶说:“你不读书就会受人欺负,受人欺骗。”

阿鸣不解地道:“那怎么会呢?我们家里那么多人,谁敢欺负我们呀!”

奶奶说:“阿鸣啊,你知道你爷爷怎么死的吗?”“不知道。”阿鸣回答得很干脆。

奶奶说:“那是在你出生前,你爷爷跟县城的地主租种几亩稻田,因为看不懂租地契……”

阿鸣接嘴问:“什么叫租地契?”

奶奶说:“因为我们家自己没有田地,要跟地主租用田地种稻子,地主就写了一张字条,写明一块田地租一年要还多少稻谷,这就是租地契。本来一块田租一年还给他们五斗谷子就够了,但地主欺负你爷爷不识字,把五斗写成八斗,而你爷爷没读书看不懂,就随便按了手指模。结果白白的干了一年活,收割的谷子全部交还给了地主,家里的粮食所剩无几,正好第二年又遇到大旱灾,地里的稻谷颗粒无收,发生了大饥荒,连野菜都找不到吃,你爷爷身体也比较弱,就这样活生生饿死了。所以呀,你要好好读书,多认识一点儿字,才不会被人欺骗,懂吗?”

阿鸣听着听着仿佛长大了许多,爬起来坐着说:“奶奶,我要读书学会看租地契。”

奶奶道:“这就对了,睡吧!”

阿鸣睡下后,又略有所思地说:“不过……我一个人不敢去外村读书,我害怕。”

奶奶问:“你害怕什么?”

阿鸣回答:“我怕许家村的小孩欺负我,还有我一个人不敢经过村外的那片树林。”

奶奶道:“明天我们去你几个同学的家里,找他们的父母谈谈,让他们跟你一起去上学。”

阿鸣一听心情开朗了许多,学着大人的口气说:“那个阿炳他要吃奶的,我们就不用找他了,知道吗?奶奶。”

奶奶一听笑了:“知道了,睡觉吧。”

第二天,阿鸣跟着奶奶到几个同学家里串门,动员他们到许家村小学上学,结果有三位同学的家长同意了,阿鸣高兴极了。唱《东方红》就不会害怕了

从陇西村到许家村,中间要经过一片让小孩生畏的灌木丛林,那里常常有狐狸出没,也曾有野狼出来觅食。更可怕的是听村里老人说,树林里的两颗大榕树上,经常有一男一女的吊死鬼现身,七窍流血,还伸着一尺多长的舌头。阿鸣和他的三个同学都听过这个传说,因此他们上学时都不敢单独行动,总是约定好在村口集合后,才一起通过树林。

有一天早上下大雨,阿鸣打着油纸伞,照常来到村口等其他的三个同学,但等了许久都没等到他们,他急得哭着回家,在半路碰上他叔叔。“阿鸣怎么哭了?”他叔叔问。“他们都不上学了,我自己不敢去。”阿鸣哭得很伤心。

他叔叔安慰说:“别哭,我送你去。”

阿鸣抹干眼泪,跟着叔叔走了。

叔侄俩走到大榕树下,阿鸣对叔叔说:“他们说这树上有吊死鬼,我怕。”

叔叔道:“那是吓唬小孩子的,世上没有鬼的。”

阿鸣说:“村里大人小孩都说有,老人也说有。”

叔叔道:“好了,好了,一时说不清的,等你读好书,长大后就明白了,但我现在告诉你一个办法,你就不害怕了。”

阿鸣好奇地问:“什么办法?”

叔叔道:“我听说,鬼最怕毛泽东。”

叔侄俩一边走一边谈。

阿鸣问:“毛泽东是谁?”

叔叔道:“毛泽东是我们中国的主席,他是天上的一颗星星,野鬼听到他的名字就不敢出来了,你不是会唱《东方红》嘛!”

阿鸣答道:“会呀!啊,我想起来了,歌里说,‘毛泽东是人民的大救星’。”

叔叔道:“对呀,歌里第一句就是‘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后面还有一句是,‘他是人民的大救星’,他就是一颗星,当你走过这里时就唱《东方红》,鬼也就不敢出来了,你就不用怕啦。”

阿鸣说:“真的吗?”

叔叔道:“真的,不信你放学回来经过这里时试试看。”

阿鸣学着大人的口气说:“好,我知道了。”

阿鸣叔叔送阿鸣走出树林路段就回去了,阿鸣自己去了学校。

放学回家时,雨也停了,阿鸣经过树林路段时壮着胆子、挥舞着油纸伞,大声高唱《东方红》,越唱越大声,额头上还冒出了汗珠。果真灵验,鬼魂没有出现,从此阿鸣再不害怕了。打双草鞋过新年

阿鸣自出生以来,就没有穿过鞋子,冬天也照样打光脚,尽管南方的冬天没有下雪,不是特别冷,但双脚还是被冻得通红,也许是习惯了,或许是麻木了,别人问阿鸣脚冷不冷,他总是说“不冷”。

更令人心疼的是,他的双脚经常被乱石和玻璃刺破流血,别人问他“痛不痛”,阿鸣说:“不要紧,用水洗一洗,放点儿草木灰上去就好了。”

这年春节将至,阿鸣的大伯给全家男人打草鞋过新年,叫阿鸣帮忙递“咸水草”(生长在咸水和淡水混合的低洼处的一种野草)。“阿鸣呀,你以前的脚太小、也太嫩,穿不了草鞋,今年你的脚长大了一点儿可以穿草鞋了,大伯先给你打一双漂亮的草鞋,好不好?”大伯对阿鸣说。“好呀,好呀,我有鞋子穿喽。”阿鸣拍着手掌道。

阿鸣的草鞋打好了,大伯还特意用红头绳做成一朵小花结在鞋尖上。大伯叫阿鸣试一试。阿鸣穿上了草鞋,笑得合不拢嘴,在屋里走来走去。

大伯道:“好了,脱下吧,等大年三十下午洗好澡,再穿。”

阿鸣有点儿舍不得脱,大伯看穿了他的心思说:“再穿多一会儿,快点儿帮我递咸草,等打完全部草鞋再脱吧!”“好。”阿鸣高高兴兴地递着咸草。

大伯边打草鞋边对阿鸣说:“阿鸣啊,你要好好读书,如果不读书,不识字,你就一辈子也穿不上布鞋,只能穿草鞋,也永远离不开这个小山村的。大伯以前曾经想离开我们小山村,也去过香港码头当搬运工,但由于没有读过书,大字不识一个,连12345都看不懂,也不会写自己的名字,没有办法在香港生活,只好返回来。可是当时身上连吃饭钱都没有,只好放砵子回来。”

阿鸣问:“什么叫放砵子?”

大伯说:“放砵子,就是做乞丐,即把一个砵子放在路边,向过路人讨饭吃。所以呀,你一定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有出息,懂吗?”

阿鸣静静地听着,微微地点着头。

奶奶和大伯的话,在阿鸣幼小的心灵打下了一个“不读书就离不开小山村”的烙印。尤其是奶奶讲述的,他爷爷因不识字看不懂地契,遭地主欺骗而饿死的惨剧,给了他震撼性的触动,从而“要好好读书”五个字已深深地铭刻在他的心坎上。

阿鸣听完大伯讲完后说:“我懂了,我一定要读好书,现在不穿鞋子也不要紧,等将来读好书有出息了,就有鞋子穿了。”

大伯说:“对呀,从前我们穷,买不起鞋子,现在土地改革分到了田地,我们很快会富起来的,等你到县城读书时,就买双布鞋给你穿。”“我一定要到县城读书。”阿鸣像发誓似的说。饭厅吊一块肥猪肉

阿鸣的家可以说是一个大家庭,奶奶是全家的掌门人。大伯父和大伯母养有一女,阿鸣叫她姐姐。小叔比阿鸣大十多岁,尚未娶亲。阿鸣父母生了阿鸣三兄弟,全家共十口人,在村里算是兵强马壮的大户人家之一,但在解放前,这样的大户,一年到头拼死拼活的种地,也不够向地主交租还债,全家过着吃不饱穿不暖的日子。如今,解放了,村里搞土地改革,阿鸣家分到8亩田地,全家高兴至极。

在农村,哪家壮劳力多,哪家就会富裕。村里人都羡慕阿鸣家有三个壮劳力,都说阿鸣家生活好,一日三餐有鱼肉。可有谁知,阿鸣家还是过着节衣缩食的日子。

阿鸣奶奶经常对儿子和儿媳说:“我们不能未胖先喘,什么时候都要省吃俭用,现在分了田地了,最要紧的是要买头牛,不能再向别人借牛耕地了。”

后来果然买了头牛,可那都是从全家人嘴里抠出来的呀!

阿鸣奶奶和大伯父都会勤俭持家,但又爱面子,总怕被村里人说,家里有三个壮劳力,生活还过得那么艰苦,所以全家都做足了“富裕”的表面功夫,因此,村里都流传着蔡婆(阿鸣奶奶)家,一日三餐有鱼肉的美誉。对于这个美誉,阿鸣家的大人都感到乐滋滋的,其实,全家一个月都吃不上一次肉,菜还是无油的。

有一天,阿鸣奶奶吩咐阿鸣母亲去集市买一块带皮的肥猪肉回来,炒菜的时候把锅烧热,再用那块肥肉在锅里涂一涂就拿起来,这样炒菜就不粘锅了,而那一块涂锅的肥肉用一根长长的绳子,吊在饭厅偏旁猫和老鼠都咬不着的地方。凡吃完饭要出门的人,都要用那块肥肉在上下嘴唇抹一下,显得油光闪闪。抹完后,大人嘴里还要含一支小竹签,边走路边剔牙,让村里人一看,就好像是吃了好多猪肉而塞牙似的。

阿鸣个子矮够不着那块猪肉,他小叔就把他抱起来帮他抹嘴,没想到阿鸣忍不住张开嘴巴把猪肉咬了一口,他小叔大吼一声“不能吃!”还揍了他两下屁股,把他放了下来。

阿鸣噘起嘴说:“不能吃要抹嘴做什么?”

小叔道:“你嘴上抹了油别人就会问你:‘你们家又吃猪肉了?’你就要说:‘是啊。' ”

阿鸣说:“没吃就没吃,为什么还要撒谎呢?”

小叔连忙道:“对对对,小孩是不能撒谎的。”

阿鸣得意地说:“大人更不能说假话。”

小叔哭笑不得地说:“行!我们阿鸣长大了、懂事了,等你读了大书,赚了大钱,我们家就天天有肉吃了,就不用再抹嘴给别人看了,也不用撒谎了。”

阿鸣天真地说:“今天如果有人问我是不是吃猪肉了,我就可以说吃了,不过只咬了一口。”

小叔和全家都被逗得哈哈大笑,唯独阿鸣母亲觉得这孩子可爱又可怜,便不作声回房去了。爱读书,不肯去放牛也不对

一个星期天,阿鸣父亲接到了土改工作队的通知,县农业局决定调他去参加县示范农场的筹建工作,限3天内报到,可他家的番薯还未种下去,碰巧阿鸣的大伯父病倒了,时间紧迫。

下午,阿鸣父亲叫上阿鸣小叔和阿鸣姐姐一起出动去种番薯,同时也叫阿鸣去看牛,但阿鸣不肯去,噘起嘴说:“我要读书做作业。”“不行,一定要去。”阿鸣父亲大声道。“我就是不去。”阿鸣边说边向小巷跑。

阿鸣父亲发火了,去柴草间找了一根小竹枝,追上去朝他小腿便打。阿鸣穿着“半筒裤”(比短裤长比长裤短的裤子)小腿被打得起了几道垄,便放声大哭。

阿鸣母亲看着有些心疼,赶过来护着阿鸣说:“算了算了,我去。”接着又对阿鸣说,“今天不给你饭吃。”

就在这时候,阿鸣的班主任李老师(女)来家访,看到了这一幕,说:“怎么啦,阿鸣不听话了?”“李老师请进家里坐。”阿鸣母亲十分客气地说。

阿鸣父亲说:“李老师好!这样的,今天要种番薯,叫他去看牛,他不肯去。”

李老师牵着阿鸣朝屋里走,问:“你怎么不肯去呀?”

阿鸣哭着说:“我要读书做作业嘛,为什么要打我?”

李老师微笑着道:“你肯读书是对的,你爸不是打你爱读书,而是打你不肯去放牛,对吧?当然打小孩是不对的,但农忙时,你不肯帮忙去放牛也是不对的哟!这样吧,我陪你去看牛,回来我再教你做作业好不好?”

阿鸣点了点头,不哭了。

阿鸣父亲说:“不好意思,不能麻烦李老师。”“没关系,我是城里人没有耕过地,正想看看怎么种番薯的,走!”李老师牵着阿鸣出了门。

众人来到地里,阿鸣父亲套上牛开始犁地,小叔去拌土杂肥,阿鸣姐姐去番薯苗地剪番薯苗,李老师和阿鸣坐在田埂上看着他们干活。

李老师问阿鸣:“种地是不是很辛苦啊?”“是啊!”阿鸣边玩着泥巴边回答。

李老师又问:“大人为什么要种地呀?”“不种地就没饭吃呗!”阿鸣答道。“是呀,不种地就没饭吃,上课的时候也教过你们了,不劳动不得食。大人不种地你能读书吗?”李老师继续问。

阿鸣抬起头来,好像有很多话说,但说不清楚。“啊,不种番薯就不能卖钱,没钱就不能买书,也就没书读了,听奶奶说开学的时候,那买书的钱是向别人借的呢!因为番薯还没有种出来,不能卖钱。”

李老师笑着说:“对呀,那你要不要帮家人做点儿农活呀,比如看牛也是农活啊。”

阿鸣开心地说:“老师,我懂了,只爱读书而不肯放牛也不对。”

李老师微笑着点了点头。

不久,阿鸣父亲犁完了地,把牛牵到一块荒地让它吃草,吩咐阿鸣要牵好牛绳,不能让牛去吃庄稼。

阿鸣父亲和小叔开始培番薯垄,培好垄后开始栽种番薯苗。

阿鸣父亲用锄头打栽薯苗洞,小叔负责施放肥料,阿鸣姐姐跟着插番薯苗,三个人熟练地配合着,很快就种完了一垄。

李老师对阿鸣说:“你看,如果你不帮忙看牛,就要你姐姐放牛,也就没有人插番薯苗了,今天就种不完番薯了。现在你帮忙看牛,也就是帮了大人的忙。”

阿鸣看得入迷了,可能没有完全听懂李老师的话,突然把牛绳交给李老师说:“老师,你帮我牵着牛,我去帮忙种番薯。”

李老师道:“你能帮什么忙?”“我帮小叔放肥料。”阿鸣边说边跑,很快来到小叔跟前说,“我帮你放肥料。”

阿鸣父亲喝道:“去去去,不要捣乱。”

小叔却笑着说:“好呀,来吧,我提着粪筐,你用手抓一把放进去,不过那肥料有猪屎鸡屎的,你不怕臭吗?”

阿鸣说:“你都不怕我也不怕。”说着抓了一把肥料放进父亲打的番薯洞里。

小叔说:“没错,将来番薯长大了,吃起来会特别香。”

阿鸣不解地问:“为什么?”

小叔道:“因为是你亲手下的肥料呀!”

阿鸣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种完了番薯回家后,全家热情地挽留李老师一起吃晚饭。晚饭后,在煤油灯下,李老师细心地指导阿鸣做作业。求学的欲望催醒了他

这年的夏天特别酷热,阿鸣放学回家吃过午饭后,跟阿雄和小星两个同学到村边大榕树下乘凉。由于天气十分闷热,他们依然满头大汗,于是阿雄提议去池塘游水。

阿鸣说:“我不会游水,你们去吧!”

阿雄说:“我会一点儿,可以教你。”

阿鸣犹豫不决,而阿雄心意已决,硬拉着阿鸣说:“走,你不学,永远不会游。”

三个小同学跑步来到了池塘边,脱衣服下水了。

这个池塘就像一口大锅,塘边的水很浅,但随着斜坡往下,水就越来越深了,最深处2米多,在一般情况下,小孩子如果没有大人的陪伴是不敢在此游泳戏水的。

他们三人下水后,唯独阿鸣蹲在池塘边,用手撩水淋身,不敢挪动。

阿雄开始像狗崽爬似的游了一圈后,回到阿鸣跟前说:“来,我教你游。”边说边拉着他向前挪动。

阿雄教阿鸣游水,先是用两只小手托着阿鸣的下巴,然后说:“你两只手同时往后扒水。”他自己一步一步往后退去。

阿鸣另一位同学小星在浅滩上偷着乐。

阿鸣很吃力地游了一会儿就呛了几口水,急忙说:“不学了,不学了。”

阿雄说:“你学得很快嘛,我相信你不用学几次就会游了,也就像你读书一样,一定比我强。”

阿鸣受到阿雄的表扬,心里甜滋滋的,也就激发了他下决心学会游水的热情和勇气,便挺起胸膛说:“继续吧!”

阿雄依旧用他的办法教阿鸣练习游水,不过这次他提高了难度,托着阿鸣下巴一步一步退向更深处,但没有想到脚下的沙子往下滑,这一滑,水已淹过他的头顶,阿雄站不住了,只好放开双手,本能地向浅处爬游,阿鸣开始挣扎着往下沉……

阿鸣沉下水底,但他始终睁大着眼睛,看见了塘底金黄色的沙子,周围的塘水也变成了金黄色,仿佛处在水晶宫里,他拼命挣扎着往前爬,幸运的是他爬向了浅处,爬呀爬,大约挣扎了十几秒钟的时间,他的头露出了水面,正好被岸边的一个小伙子发现了,他急忙下水把阿鸣拖了上来,但已不省人事了。

阿雄一口气跑到阿鸣家,上气不接下气说:“阿鸣掉进池塘了。”

阿鸣家只有奶奶、母亲和两个小弟弟在家。阿鸣母亲一听,大惊失色,即刻冲出家门口,阿鸣奶奶和两个小弟也跟着出了门。当她们跑到池塘前时,村里已有很多人围在阿鸣跟前。阿鸣母亲挤进人群,只见阿鸣趴在一口底朝天的小锅上,一个小伙子正在轻压他的后背,挤出肚子里的水。不久阿鸣“哇”的一声吐出了黄水。众人松了一口气,有人说:“好了,救过来了。”

阿鸣母亲脸色苍白对小伙子说了声:“感谢,感谢!”把阿鸣抱回家,放在床上,盖上被子,但阿鸣还是昏迷不醒。阿鸣的奶奶马上出门去找草药。

在小山村里没有医疗所也没有医生,村民的大小毛病只能靠祖辈传下来的草药治疗。

奶奶找回草药煎好后,给阿鸣喂下,但阿鸣还是昏迷不醒,而且发高烧了。阿鸣母亲急得哭了,坐在床边直流眼泪。

奶奶带上银锭(拜神用的纸钱)、香烛和阿鸣的一件上衣来到池塘边,为阿鸣“招魂”。奶奶点燃蜡烛插在地上,手里拿着三支香,面向池塘下跪,磕了三个头,口里念念有词,大意是,求求水仙爷(天神)放过我小孙子阿鸣,保佑他平安无事,之后又拿起阿鸣的一件上衣,走到池塘边挥舞着说:“阿鸣的灵魂回来吧,回来吧!”

家里,阿鸣母亲站在床头,用热毛巾敷在阿鸣额头上,突然,阿鸣醒过来了,睁大眼睛坐起来说:“我梦见李老师叫我上课,我怎么啦?”

阿鸣母亲高兴地抹去了泪花说:“你掉水里了,不要起来,快躺下休息。”

阿鸣说:“我刚才梦见李老师站在面前问我,为什么不去上学。”

阿鸣奶奶“招魂”回来,见到阿鸣已醒,高兴地说:“好了好了,水仙爷显灵了。”

其实,阿鸣这么快醒来,并不是水仙爷显灵,而是阿鸣强烈的求学欲望催醒了他。因为他是一个好学的孩子,满脑子里装的都是“读书”二字。我家有肉吃,就要送点儿给邻居

放暑假的那天早晨,阿鸣一家特别忙碌,尤其是阿鸣大伯父和小叔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因为今天要办两件大事,一是要赶集卖猪,二是要车水灌田,一切准备工作都要在早饭前完成。

早饭后开始行动了,连阿鸣都被派上用场。

阿鸣大伯父对阿鸣说:“阿鸣,今天大伯教你蹬水车好不好?”

阿鸣惊讶地问道:“蹬水车?我不懂。”

大伯说:“我教你嘛。”“去吧,跟大伯做个伴也好。”阿鸣母亲说。

小叔也开口了:“等你下午蹬水车回来,就有猪肉吃了。”

阿鸣眼睛发亮了,问道:“什么,有猪肉吃?”

小叔指着天井那头被捆绑着的大肥猪说:“你看,等下我把它卖了,就有猪肉吃了。”

阿鸣高兴得拍着手掌大声说:“太好了,有猪肉吃喽。”转身又对大伯说,“大伯,我跟你去蹬水车。”

全家人都按照分工忙开了。

阿鸣跟着大伯和小叔先把水车抬到地里,小叔再返回家中和大嫂两人把猪抬到集市去卖。

阿鸣奶奶负责带两个小孙儿。

阿鸣母亲负责做家务和准备午餐。

阿鸣姐姐到菜地摘菜,同时准备中午送饭到地里。

在地里,阿鸣大伯先安装好水车,搭上架子。因为阿鸣个子矮小,够不着大人用的扶手,所以他大伯特地在架子中间绑一根大竹竿,供阿鸣学蹬水车时扶手之用。水车头的两边各有一个十字架的蹬键,酷似交叉着四把大木槌。

阿鸣大伯之所以教阿鸣学蹬水车,一是为了培养他养成劳动的习惯,让他懂得课本上说的“一粒粮食一滴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实际道理。二是有个伴说说话,不孤单。三是可以起到“四两拨千斤”省点儿力气的作用。

开始车水了,阿鸣大伯先爬上水车控制住蹬车轮,让阿鸣爬上来,可阿鸣刚爬上水车时,根本就蹬不着圆木键,只是两只手死死抓住竹竿,像猴子吊在树枝上似的惊叫着。

大伯说:“阿鸣,你要抓紧就不会掉下来了,再把脚移上蹬键,眼睛要往前看,不要往下看。”

但是阿鸣蹬上木键后,眼睛还是不由自主地盯着双脚,屁股又往下坠,还没有转一圈,双脚又掉下蹬键了,而且小腿骨被移动的蹬键打得又肿又痛。

大伯鼓励说:“你很勇敢,很快就学会了。”

阿鸣咬着牙,一次又一次地练习着,慢慢地就学会了。

中午时分,阿鸣小叔卖猪回来后,便到地里接替阿鸣蹬水车。

阿鸣最关心的是猪肉,当小叔一来,就急忙问:“小叔,猪肉买回来了吗?”

小叔道:“买了好多,等一下就有猪肉吃了。”

阿鸣本来已经很累了,可一听到有猪肉吃时已忘了疲劳,说:“小叔你先休息一会儿,我再蹬几下。”

小叔说:“好了,你下来吧!”

阿鸣答道:“那好吧。”慢慢地下了水车。

不久,阿鸣姐姐送饭来了。

开饭时,阿鸣一见到猪肉就急忙用手抓了一块塞进嘴里。

小叔说:“不用急,慢慢吃,不要噎着了,晚上还有一餐呢,今天让你吃个够。”

阿鸣开心地笑了。

晌午后,稻田灌满了水,他们才收兵回营。

在回家的路上,阿鸣一马当先跑得可快啦!

阿鸣一到家就一屁股坐在大厅门槛上,一边喘着气一边大声叫着:“哎呀,痛死我了。”

阿鸣母亲端着一盆水从火房走出来,放下脸盆走到阿鸣跟前蹲下,紧张地说:“怎么啦?我看看。”

阿鸣说:“就是那水车的四块木头打的喽!”

阿鸣母亲看了看阿鸣的小腿后,微笑着说:“啊!你刚学踏水车就是这样的,不要紧,用热毛巾敷一敷就好啦。”

这时,阿鸣小叔回来了,一进门便说:“阿鸣今天表现不错,晚上多奖励几块猪肉给他吃。”

阿鸣一听又来精神了,站起来说:“猪肉煮好了吗?”

阿鸣母亲说:“煮好了。”“给我看看。”阿鸣急着走进伙房。

阿鸣母亲跟着进去,打开锅盖。“哇!这么一大锅呀!”阿鸣一看连口水都流下来了。

阿鸣母亲说:“你先去洗个脸,洗完了帮我送碗猪肉给对面的阿四婆。”

山村历来有个传统习惯和规矩,即谁家卖了猪,就要给邻居送点儿猪肉。所以上午小叔赶集时,卖了猪后,就买了七八斤猪肉回来,除了中午吃了一小块外,其余的都被阿鸣母亲做成了红烧肉,准备送一些给邻居。

阿鸣在天井洗完脸后,走进大厅,他母亲已装了一大碗红烧肉放在八仙桌上,说:“阿鸣啊,你把这碗猪肉送给对面的阿四婆,你说我家今天卖了大猪,这点儿猪肉给你尝尝。”

阿鸣有点儿好奇又有点儿舍不得地问道:“为什么要把猪肉送给邻居?”

阿鸣母亲说:“我们家有肉吃,就要送点儿给没有肉吃的邻居。我们有好东西吃的时候,能想到邻居,邻居也会想到我们。你要记住,长大后不能只顾自己好,还要想别人好,知道吗?”

阿鸣似懂非懂地“啊”了一声,端着猪肉走出去了。

阿鸣来到阿四婆家,大声喊道:“阿四婆,我家卖大猪了,我妈说这碗猪肉给你尝尝。”

阿四婆从房里出来,连忙接过猪肉说:“阿鸣太乖了,感谢了!”说着拿起一个空碗把猪肉倒了过去,但还留了一块在碗底,交回给阿鸣。

阿鸣接过碗一看,说:“阿四婆,还有一块呢!”

阿四婆道:“这一块是留给你家发财的,以后年年都有大猪卖。”

阿鸣不解其意,但心里记住了,有礼貌地说:“阿四婆我回去了。”

阿四婆微笑着道:“回去吧,要好好读书。”“知道了。”阿鸣说。

当阿鸣走出阿四婆家门口时,恰遇奶奶带着阿鸣的两个小弟弟玩耍回来。

阿鸣叫了一声“奶奶”,接着说:“我给阿四婆送了猪肉。”

奶奶说:“好好!”

阿鸣大弟弟发现碗里还有一块肉,便伸手去拿:“大哥,还有一块肉,给我吃吧!”

阿鸣把碗举高起来说:“不行,阿四婆说这一块是留给我们家发财的。”

这时,阿四婆走出来说:“大娘,你这大孙子懂事了,你有福啊!”

奶奶道:“希望如此喽。”说完带着三个孙子回家了。爱听读书的故事

陇西村前面有几个紧密相连的晒谷场,从村头连到村尾,形成一个大广场,它是全村集体活动的唯一场所。

村民们迎亲喜庆、祭天祭祖祭奠、唱戏舞狮,各种活动都在这里举行,也是孩子们嬉戏玩耍的地方。

盛夏的夜晚,广场更是热闹非凡,孩子们三三两两在场上玩捉迷藏和跳木屐游戏。玩跳木屐时,孩子们都把自己脚上穿的木屐脱下来,按照一步的间隔,一字行排列开来,然后,轮流用单脚跳过木屐,谁踩到木屐就算谁输了,输的人就要被大家每人打一下手掌,这是山村孩子们夜晚最常玩的两种游戏之一,第二种游戏就是捉迷藏。

在夜幕降临之前,各家各户就要叫小孩拿上凉席到晒谷场上去霸位,以便选择一个供晚上乘凉的好位置。

话说四百多年前,陇西村的先祖来到这个小山村定居后,各家房屋都是挨户而建,不敢相隔太远,巷子也很狭窄。为何如此呢?据说原因之一,是怕山贼劫舍,各户离得近时可以相互照应。原因之二,是为节省耕地。而且所建的每幢房屋只有临巷一面开个小窗户透气,小窗户大约三四十厘米见方,窗户中间竖一根木杆,可供家猫进出。冬天防风时,用两小捆稻草一塞即可。不难想象,这样房屋在夏天有多么闷热。所以村里人一到夜晚都要到晒谷场上乘凉,直至下半夜天气凉爽些才回家睡觉。

阿鸣跳完木屐后,跟奶奶睡在一张草席上乘凉,他望着满天闪烁的星斗若有所思:“奶奶,你再给我讲个故事吧,但不要再讲牛郎织女的故事了。”“那你要听什么故事?”奶奶问道。“讲读书的故事。”阿鸣毫不犹豫地说。

奶奶有些为难道:“奶奶没读过书,哪会讲读书的故事呀!”“讲别人读书的故事也行。”阿鸣答道。

奶奶犹豫了一会儿说:“奶奶小时候是听村里的一位教书先生说过几个故事。”

阿鸣道:“那就讲给我听嘛!”

奶奶说:“我听那教书先生说,从前有个小孩子特别喜欢读书,白天要帮家里干活,没时间看书……”“那就晚上看嘛!”阿鸣插嘴道。“是呀,但由于他家里很穷,买不起油灯和蜡烛,看不了书。不过他有办法。”奶奶故意停住不往下讲,吊一吊阿鸣的胃口。

阿鸣着急了,说:“奶奶说呀,他有什么办法?”“你说呢?”奶奶反问道。“不知道,你快说嘛!”阿鸣更急了。“他呀,在墙壁上挖了个洞,偷隔壁邻居家的蜡烛光。”奶奶说。

阿鸣惊讶地说:“他敢偷人家的蜡烛?”

奶奶继续说:“不是偷蜡烛,而是蜡烛的光,隔壁邻居的烛光透过那个洞,就射进了这个小孩的家,小孩在洞口就可以看书了。”“啊!原来是这样。”阿鸣恍然大悟。

奶奶接着说:“还有一个小孩,他家也很穷,晚上也点不起灯,看不了书,他就去捉了很多萤火虫,把它放在玻璃瓶里,用来照亮课本,这样也可以读书了。”“这两个小孩太厉害了,我也要学他们。”阿鸣感触地说。

奶奶道:“我们家还点得起油灯,用不着像他们那样,你好好读书就行了。”

阿鸣“嗯”了一声,转身睡觉了。我长大了能做举人吗

又是一个星期天的早晨,天刚蒙蒙亮,山村里已冒起了缕缕炊烟,雄鸡最后一轮报晓啼鸣声,此起彼伏。

妇女挑着水桶到村前水井边打水,男人挑着粪桶匆匆赶往村外小河沟取水淋菜。

不知是谁家的雄鸡最后一次长长的啼鸣,仿佛是一声结尾的晨曲,伴随着晨风轻轻地拂过脸庞,好像是在向早起的人们请早安,也似乎是在提醒新的一天又开始了。

村里村外活动的人渐渐多了起来,整个小山村和往常那样充满着一片紧张、忙碌而又快乐、和谐的景象,这也是一幅山村人的劳动和生活画卷。

太阳出来了,淋菜的男人都回家吃早饭,阿鸣大伯回到家里,看见阿鸣正蹲在天井边洗脸。

大伯说:“阿鸣,你洗完脸先去牛棚把牛牵到祠堂前,绑在石条上,让它吹吹风,早饭后你牵上它跟我去犁地。”

阿鸣爽快答道:“好的。”

不一会儿,阿鸣把牛牵出去了绑好后又回到家里。

大伯问:“阿鸣牛绑好了吗?”“是的,绑好了。”阿鸣答道。

大伯又问:“绑在哪里?”

阿鸣说:“绑在祠堂前那两块耸立的石头柱子上。”“不行,那是古迹,不能损坏的,快去把牛绑在旁边的石条上。”大伯十分紧张地说。

阿鸣十分不解地问:“什么古迹?”

大伯道:“你快去,等一下再慢慢告诉你。”

阿鸣“哦”了一声走了。

早饭后,大伯从农具房扛着犁耙出来,阿鸣去祠堂前牵牛。

大伯指着那两块耸立的石头柱子,对阿鸣说:“这是一副旗杆夹,你看,对面还有一副。”

阿鸣边解开拴在石条上的牛绳边问:“旗杆夹是做什么用的?”“你把牛牵上,走吧!路上跟你说。”大伯道。

阿鸣赶着牛上路了,大伯跟在阿鸣身后说:“那两副旗杆夹,是几百年前我们村里有两位老祖宗先后中了举人,村里人就为他们两人分别立了一副旗杆夹,每逢过年过节和祭祖先时,就在旗杆上升起一面旗帜纪念他们,这是我们村的荣耀。”

阿鸣似懂非懂地问:“举人是什么?”

大伯也不十分清楚举人的来历和含义,只是说:“大伯没读过书,不太懂,但我知道,举人是读了很多书,认得很多字,懂得很多道理的人。听村里老人说,举人是要通过乡里考试、县城考试最后还要到省城考试,考中了才能算举人,考中了举人就可以做官。”

阿鸣有点儿明白了,于是问道:“大伯,我长大了能做举人吗?”

大伯兴奋地说:“能,只要你好好读书,一定能。我们村里呀,已经有两三百年没出过举人喽!本来我们的老祖宗,一位风水先生早有预言,说我们这个村是‘千人一举’村,就是说一千个人就会出一个举人,可是两三百年都没出过了。我是指望我们家的阿鸣,将来能考上举人啊。”

阿鸣毅然答道:“我会好好读书的。”

大伯说:“对了,做不做举人都要读好书,大伯没有读过书,你要替大伯补回来,我们家再穷都要让你读书。”

阿鸣“嗯”了一声。

伯侄俩谈着谈着,不知不觉到了地里,大伯放下犁耙开始套牛犁地、耙田。

阿鸣到周边番薯地里拔草,以备犁地中途休息时喂牛。

阿鸣跟大伯在地里忙了一整天,直到太阳下山了才回家。大伯用沙子下酒

晚饭后,家里人洗涮完毕都出去乘凉了,只有大伯坐在八仙桌旁看着阿鸣在煤油灯下读书。阿鸣读了一遍语文课文后,便把课本递给大伯说:“大伯,你看着书,我来背诵,看我背对了没有。”

阿鸣忘记了大伯不识字,可大伯还是接着课本道:“好,你背吧!”

阿鸣背完了课文,大伯说“好,好,好”并把课本交还给了阿鸣。

就在这时,阿鸣发现大伯一只手在不停地捶着腰,于是机灵地说:“大伯,你腰痛呀,我帮你捶一锤。”

大伯道:“不用,今天犁地实在太累了,有点儿腰酸,要不你去村口小店帮我买3两白酒喝,通通血气就好了。”

阿鸣很痛快地说:“好,这就去。”接过钱就走了。

阿鸣走后,大伯去伙房取出以前用过的粗沙子,洗干净后放进锅里炒干,加一点儿油和盐,再炒一炒,铲起来放在碟子上。

阿鸣买酒回来,刚进门就喊:“大伯,买回来了。”

大伯在厨房里答道:“好,放在桌上。”

阿鸣把酒放桌上时,发现一碟金黄色的东西,口水流了出来,迫不及待地抓了一粒放嘴里使劲一咬,顿时“哎哟”一声,捂住嘴蹲在地上。

大伯急忙从厨房跑出来问:“怎么啦?”

阿鸣捂着嘴,用手指了指桌上,大伯明白了,笑着说:“那是沙子。”

阿鸣站起来说:“沙子怎么能吃呢?”

大伯道:“我是用来下酒的,沙子在嘴里含一含再吐出来,这样有点儿咸味就可以下酒了。”大伯又接着说,“现在我们家还不富裕,没有下酒菜,等你读好书,长大了,赚了钱,给我买下酒菜,那时大伯就不用沙子下酒了。”

阿鸣说:“我长大了,一定买好多好多酒,好多好多菜给你下酒。”

大伯笑着道:“好好,大伯就等着这一天,现在你就要好好读书,长大了才有出息,也才有钱买酒菜给大伯享用。”“我知道了。”阿鸣如是说。番薯窑前谈读书

光阴似箭,一转眼阿鸣已进入了四年级第二学期,很快就要初小毕业了。

这天是星期天,阿鸣约阿雄、小星、大福和阿炳四个小伙伴去放牛。他们陆续来到一块开阔旱地,时值春耕前夕,稻田地已经过翻土晒田,番薯地里的番薯已被挖掘完了,牛可以进入田埂地边自由吃草,阿鸣这班放牛娃也可以尽情地玩耍。他们五人中,阿雄年长两岁,个头也大一些,是这班放牛娃的领头人,他提议:“今天我们焗番薯吃好吗?”

大家异口同声地说:“好!”

于是他们按照分工,两人去番薯地里捡别人漏捡的番薯,两人去搬土块垒番薯窑,一人去找火柴。人人都尽力尽责,很快完成了任务之后,大家围聚在番薯前开始烧火。不久把窑墙的土块烧红了,然后将番薯一个一个放进窑洞中,放完后便把土窑砸碎,再培上土保温,让番薯在热土中焖熟。大家围坐旁边等待着……

阿雄说:“我们这次焗番薯,可能是今年的最后一次了,因为春耕开始后,就没有番薯了。”

阿雄的话引起了阿鸣的深思,他说:“也可能是这辈子最后一次了,以后我们几个人再也没机会在一起焗番薯了。”

大家有些愕然,齐声问:“为什么?”

阿鸣说:“因为阿雄、大福、小星和我很快就初小毕业了,而高小要到城里去读,星期天就不能回来放牛了,等到放寒暑假时地里又没有番薯了,所以说,以后可能再也没机会在一起烧番薯了。”

阿鸣的话引来了不同的声音。

阿雄说:“我不会再去读高小了,我爸说,能记番薯账就行了,不用读那么多书。”“我也不会读了,我爹说,没有钱读不起,再说家里没有人可以放牛。”大福接着说。

阿炳开口了,说:“我是自己不想读书,因为读不懂,也不好玩。”

小星接着说:“你当时是想吃奶,有奶瘾才不读的,现在不吃奶了,就可以读了嘛。”

大家哈哈大笑。

阿炳有些不好意思:“才不是呢!”

小星接着说:“其实我也不想读书,因为没有自由。在课堂上讲讲话,老师就要罚站圆圈;读不懂时,老师就要打手掌;跟同学吵吵架,就被留堂听老师训话。何苦呢,一点儿自由都没有。”

阿鸣道:“小星读书很聪明,比我强,就是调皮、爱动。其实只要不违反学校纪律就好了嘛,也不会被老师罚了。我感到没有什么不自由的。我家里人都要我好好读书,我大伯说再穷也要给我读书。”

这时,阿雄“哦”了一声说:“番薯熟了。”于是大家七手八脚地用树枝扒开窑土,挑出番薯,用手拍去泥土,堆放在一起,然后开始慢慢享用。城里的玻璃会着火,脸盆会讲话

星期六,小山村下了一整天雨,把山沟、稻田、水塘都灌满了水,直到晚饭时分才雨过天晴。

吃过晚饭,月亮也露出了笑脸,这正是农村人去河沟、水塘捕鱼的好时机。

阿鸣大伯忙着准备捕鱼的大网和配套工具,同时对阿鸣说:“阿鸣,你明天不用上学,晚上跟我去捕鱼吧!”

阿鸣一听高兴极了,马上说:“太好了,太好了。”

其实即使大伯不先开口,他也会要求去的,因为他太喜欢捕鱼和钓鱼了。

大伯扛着渔网,阿鸣背着鱼篓,拿着捞鱼网勺跟在后头。

他俩踏着月光来到大河沟的出水口,突然阿鸣惊叫了一声“有蛇”,果真一条三尺多长的蛇从草丛里钻出来。

大伯沉着地叫阿鸣:“你站住,不要动。”

阿鸣战战兢兢地站着不动,那条蛇慢悠悠地从阿鸣脚边溜过去了。

大伯接着说:“你以后遇到蛇时,只要不踩到它,不要惊动它,也不要打它,它就不会咬你的。今天你能看到这么长的蛇是难得的,以后你到了城里读书,你想看也看不到蛇喽!”

大伯边说边张开渔网,慢慢地放下水,然后牵着绳子蹲着等鱼进网。阿鸣则蹲在旁边睁大眼睛地盯着水面。

十几分钟过去了,大伯还未举网,阿鸣却又想起大伯刚才提到的“去城里读书”的话,于是问道:“大伯呀,我同学说他奶奶告诉他,城里的玻璃会着火、脸盆会说话,是真的吗?”

大伯微笑着说:“那不是玻璃着火,是用玻璃做的电灯泡,接上电就会亮起来,这叫作电灯。我去香港打工的时候就看过了,大街小巷都有,各家各户也有。”

阿鸣好奇地问:“那不用火柴点火吗?”“当然不用点喽,一按开关就亮起来了。”大伯道。

阿鸣又问:“哪怕不怕被风吹灭呢?”

大伯说:“风吹不灭的。”

阿鸣又问道:“那脸盆怎么会说话?”

大伯说:“那不是脸盆,叫作喇叭头,口圆圆大大的跟脸盆差不多,也叫广播器,用电线连着讲话筒和留声机。人一讲话或放留声机,就会传到喇叭头,响起很大的讲话声和歌声,叫作广播。”

阿鸣静静地听着,心里已十分向往城里的这些新鲜事,于是说:“我要去城里读书,可以看电灯,听广播的声音。”

这时,水里的鱼儿在网中间泛起了水花,大伯马上站起来慢慢地举网,当渔网离开水面时,鲤鱼、鲫鱼、鲢鱼、鲮鱼,小蟹、小虾乱蹦乱跳。那些鲤鱼、鲫鱼、鲢鱼、鲮鱼的鳞光在朦胧的月光下并不十分耀眼,但它那微弱的闪光足以使捕鱼人赏心悦目,它那蹦跶的声音在宁静的旷野中十分清脆,令人心旷神怡。

阿鸣乐坏了,十分紧张地拿起捞鱼网勺乱捞乱铲。

大伯说:“不要紧张慢慢来,它跑不了啦。”

他俩一直忙到下半夜,捕了大半篓鱼,才收网回家。

在回家的路上阿鸣仍然兴奋不已,说:“大伯,我到城里读书后,放假的时候,我还要回来跟你捕鱼啊。”

大伯道:“好哇,但你要把书读好,考个好成绩,我才会带你捕鱼啊!”

阿鸣答道:“大伯你放心,我会读好书的。”牛肚子下死里逃生

这年六七月,阿鸣初小(四年级)毕业,准备升高小(五六年级)。可是这个村小学没有办高小,周围十几个村也都没有开设高小班。想要读高小,就得到县城去读,但必须经过考试合格,才能入学。而山村离县城还有二十几里地,没有公路,没有汽车,连单车(自行车)路也不通,只能靠步行。再说也不一定能考上,就算考上了,学校也不会收留住校生,吃住都无法解决。因此,全班二十几个同学,唯有阿鸣一人想去县城读高小,但他也没有十足的把握能考上,心里犹豫不决。

班主任李青春老师早已看透了阿鸣的心思,多次鼓励他一定要到县城去报考,可是阿鸣还有一个顾虑,就是他母亲不放心他一个人去县城读书。李老师鼓励阿鸣说:“你母亲的工作我去做,你自己一定要下定决心,我相信你能考上的。”

李老师的鼓励仿佛给阿鸣打了一支强心针,他点了点头。

不久,李老师来到阿鸣家里探访。

果然阿鸣母亲说:“阿鸣年纪小,今年还不满11岁,个子小身体弱,一个人去县城读书,来回要跑四五十里地,我实在不放心。”还说,“阿鸣的父辈都没读过书,阿鸣现在初小毕业了,可以看书写字了,比他父辈强就行啦,再说,我们村里几个同学都不读了,我阿鸣不去读书也不会丢脸的。”

李老师说:“阿鸣不同,他是学校的优秀学生,读书非常认真,考试成绩全班一流,又能遵守纪律,敬重老师,爱帮同学,是一块好料子,将来会有出息的,如果不让他读书就浪费人才了。不过,你说的去县城读书每天要走四五十里路,这确实是个问题。”李老师停顿了一下又说,“你想想,在县城有没有亲戚朋友可以让阿鸣寄宿呢?”

阿鸣母亲毫不犹豫地说:“我想过了,阿鸣只有一个姑妈在县城,但他们的生活也很艰难,全家三代四口人住在一间小屋里,只能打两张小床铺,根本就不可能给阿鸣睡觉的地方。我们不好意思提出让阿鸣去寄宿,即使提了,他们也不会同意的。”

李老师说:“这就有一线希望了,我家是县城的,我回去找阿鸣姑妈商量商量,想想办法。”

阿鸣母亲有些动摇了,道:“看看再说吧。”

过了几天,李老师又来到阿鸣家。

李老师对阿鸣母亲说:“我跟阿鸣姑妈商量过了,她已同意阿鸣去寄宿,阿鸣姑妈说,她们邻居家的住房比较大,又有一个小男孩也在读小学,可以跟他搭铺睡觉。”

阿鸣母亲感动地说:“李老师如此费心,我非常感激,我们全家都感谢您!那就让阿鸣去报考吧,看看他自己有没有读书的命了。”

一个晴朗的早晨,阿鸣准备跟着大伯去县城报考高小,他的心情格外兴奋和紧张。刚吃过早饭,就急急忙忙要出门了,他母亲和家人都再三吩咐要小心。

阿鸣蹦蹦跳跳地走在前面,他大伯跟在后头。当阿鸣走出小巷口时,谁知祸从天降。

他家的公牛,突然横冲过来撞倒了阿鸣,对面另一头公牛也横冲过来,两头公牛顶着角对峙着。

阿鸣躺在他家公牛的肚子下,昏过去了。

也许他家的公牛,因阿鸣曾喂养过它,而产生亲情似的人性,不管对方那头公牛如何用角撞击它,它都岿然不动。

村民们都围过来了,而且人越围越多。

阿鸣的家人全跑过来了,个个额头都渗出了汗水。

大家都知道,无论他家公牛斗赢而前进半步,或斗输而后退半步,阿鸣都会被踩成肉酱。

众人的心情已紧张到了极点,有几个妇女都吓呆了,张开大口,说不出话。阿鸣的家人都急哭了,但大家都束手无策,只能无可奈何地眼睁睁看着,心里祈祷着上天保佑,谁也不敢冲上前去救人,因为任何的行动都有可能惊动公牛,怎么办?怎么办?整个现场死一般的寂静。

就在这时,阿鸣的大伯,凭着他对自家公牛喂养的经验,以及熟知它的习性,蹑手蹑脚地走到公牛旁,以敏捷的动作一下子把阿鸣从牛肚子下面拖了出来,众人齐齐发出一声长长的“啊”,许多人都不自主地抹了抹额头上的汗水,终于松了一口气。

阿鸣被大伯从死神手里拉回来了,但已受伤昏迷不醒……校长破格录取这个山村学生

阿鸣苏醒后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我要去考试”,但由于伤势较重无力挣扎起来,全家都围在床头安慰他“好好休息,等养好伤后再去考试”。

阿鸣心里明白,考试时间已过,再也不能参加考试了,因而常常是暗自流泪。

李老师得知阿鸣受伤的消息后,从县城赶来看望。李老师的到来,不言而喻又是再一次给阿鸣打了一支强心针,使他心中又燃起了考试的希望。当李老师安慰他:“先安心养伤,等伤好了再去考试”时,阿鸣突然兴奋地说:“我养好伤真的还能去考试吗?”

李老师说:“能,我带你去补考。”其实,李老师也没把握能让他补考,这只是为了稳定他情绪,让他安心养伤而已。

阿鸣听到李老师能带他去补考,伤痛仿佛减轻了八分,高兴地叫他母亲:“快拿药来给我喝,喝好了,我就可以去考试了。”

此后,李老师经常来看望,而阿鸣在病床上一躺就是一个多月,待到他伤愈下床时,学校已经开始注册入学了。可李老师为了讲诚信,也为了满足阿鸣的心愿,更是为了推荐她任教的小学里唯一的敢于报考县城小学的学生,于是她很早就来到阿鸣家。

阿鸣见到李老师格外兴奋,不等李老师坐下就拉着她的手说:“老师,我们走吧!”

阿鸣母亲说:“你这孩子没礼貌,老师还未喝口茶,就拉着走。”

李老师笑着道:“没关系,阿鸣心急了,我知道,好吧,我们走吧!”

阿鸣穿着一件他母亲亲手缝的新上衣,而这件上衣还来不及缝上口袋。因此,阿鸣只能把备考用的半截铅笔夹在耳朵上,头上戴了一顶竹笠,脚穿一双新布鞋,这也是他第一次穿布鞋,心里高兴极了。

阿鸣拉着李老师的手蹦蹦跳跳出门了,这是阿鸣第一次走出小山村,心里异常激动。

全家都兴奋万分,老老少少全部出动,一直送到村口,奶奶和母亲不停地吩咐:“要小心,要小心。”

李老师、阿鸣和他大伯三人踏上了通往县城的小路,阿鸣不时地回头望望小山村和送别的亲人。

两个多钟头后,他们三人来到县城中心小学。这所小学是全县规模最大、教学质量最好的高级小学。这天,学校已经开学了,学生们正在领取课本,打扫课室,整个校区一片忙碌。

李老师向学校连校长表明了来意,并详细介绍了阿鸣的情况,请求给他补考的机会。

连校长看了看这个从山村走出来的瘦小的学生说:“这个学生的情况很特殊,令人感动,可以破例让他补考,看看他的成绩如何再定吧。”

在一间课室里一位老师发给阿鸣一份语文试卷和一份算术试卷,说:“你叫什么名字?”

阿鸣答道:“李伟鸣。”

老师说:“好名字,你好好考试吧!”说完关上门就出去了。

阿鸣很沉着地从耳朵边取出那半截铅笔开始答题。

李老师和大伯上街去了。

两个钟头后,李老师和大伯回到学校时,阿鸣已考完试,老师也已改完试卷交给了校长审阅。

李老师、阿鸣和大伯坐在教室里等待消息,一会儿连校长亲自拿着试卷走进来说:“考得不错,我破格录取你这个山村学生。”

阿鸣高兴得跳了起来说:“太好了,太好了。”

李老师和大伯齐声说:“谢谢校长,谢谢校长。”

连校长说:“现在就可以去报名入学了。”

大伯连声说:“好好。”

李老师摸着阿鸣的头说:“阿鸣,高兴了吧!”

阿鸣“嗯”了一声说:“太高兴了。”

李老师继续道:“好好读书,你会有出息的。我就先走了,你要听校长和老师的话哦!”

阿鸣又点了点头说:“李老师我会的,谢谢您,再见了!”

报完名后,大伯带着阿鸣上街去吃米粉小食,这是阿鸣第一次进县城下小馆,有点儿像《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进大观园的味道,一切都感到很新鲜,加上他考上了县城中心小学,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因此,一碗汤米粉一下子就被他搞掂了,真实地表演了狼吞虎咽的一幕。

吃过饭后大伯说:“阿鸣,学校已开学了,你就别回家了,我现在带你去姑妈家,明天我再把你的衣服送来,同时拿些大米和番薯给你姑妈,你就安心上学吧!

阿鸣答道:“好的。”但他想到,现在真的要离开山村,离开自己的家了,心里酸溜溜的,眼珠里闪着泪花。

这也难怪,他毕竟还不满11岁呀!第二章夜来风雨声小偷呀小偷,你太可恶了

第二天,阿鸣上学时,心里还是惦记着昨晚的事,自然再不敢跟公公睡觉了,怎么办?只能他自己想办法了。

下午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阿鸣主动凑近他的同学小强,说:“小强,今晚我跟你一块睡觉好不好?”

小强犹豫了一会儿说:“我是跟我爷爷一块睡的。”

阿鸣有些失望地说:“那就算了。”

小强说:“你真的没有地方睡觉?”

阿鸣道:“我真的没有地方睡觉。”

小强想了一会儿,说:“这样吧,我们俩人睡窗台。”

阿鸣转忧为喜,说:“好,只要有地方睡就行。”

晚饭后,阿鸣来到了小强家。

小强家是开茶叶铺的,有一幢临街的两层小楼,一楼摆卖茶叶,二楼住家。一楼大门左侧开了一个大窗口,安装着两扇可以上下翻动的窗门板,白天把上窗板吊起来,把下窗板放下来,还安上两条立地的木脚,就成了摆卖茶叶的窗台。县城的商铺多数都是如此设计的,而且都会充分利用这个窗台,白天是货架,晚上则是睡觉的床铺。

阿鸣来到小强家里,小强征得他父母的同意后,他和阿鸣先一起做作业,做完了作业后,才在窗台上整理铺盖睡觉。

阿鸣对这样的生活环境已十分满足,心情特别愉快,但好景并不长。

阿鸣在小强家睡了几天后的一个晚上,阿鸣和小强一起睡到半夜,小强还是不习惯睡窗台,于是悄悄地跑上楼去跟他爷爷一块睡了,留下阿鸣一个人睡。

不久,一个可恶的小偷从窗台爬进店里,偷走了一罐上等的茶叶。这事阿鸣当然不知晓,早上起床后照常和小强一起去学校做早操、上早读课。

早饭后上学时,小强告诉阿鸣说:“昨晚被贼偷走了一罐好茶叶,我爸说,我们不能在窗台上睡觉了。”

阿鸣一听十分愕然,他知道茶叶被偷是因他而起的,同时也明白刚高兴几天的好日子就要结束了。因此,心里暗暗地骂道:“小偷啊小偷,你太可恶了。”他无可奈何地对小强说:“对不起了,我也不去你家睡了。”心里也在流泪

下午放学了,同学们涌出了校门,阿鸣愁容满面地低着头,迈着沉重的步伐跟在后头。班主任陈老师(女)和班长阿辉聊着天从后面赶了上来,陈老师发现阿鸣的情绪不对头,于是停下来把他拉在一边问道:“阿鸣是不是有什么心事?”

阿鸣低着头咬着下嘴唇不说话。

陈老师追问道:“有什么事?说嘛,没关系。”

阿鸣还是低着头,小声说:“我今晚没地方睡觉。”

陈老师有些吃惊地问:“那你以前在哪儿睡?”

阿鸣抬起头小声说:“前几天我跟小强在他家卖茶叶的窗台上睡的,但昨晚我睡得太死了,不知道小偷爬进来,被偷走了一罐茶叶,他爸说不能再去他家里睡了,我也不敢去了。”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