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装系统设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19 20:33:39

点击下载

作者:肖颖喆 主编

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包装系统设计

包装系统设计试读:

前言

前 言

包装产业具有鲜明的“制造+服务”属性,2016年的《工业和信息化部 商务部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将包装产业定位为“服务型制造业”。而长期以来,包装行业一直重制造、轻服务,包装类专业人才在近年来虽然数量较多,但极度缺乏符合行业“制造+服务”需求的专业人才。

包装系统设计是普通高等学校本科包装工程专业的主干专业课程,在包装教育与包装设计实践中具有重要地位。

包装系统设计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本书的编写是以教学实践的资料积累、教案讲义为基础的,更多的知识来源于生产实际和市场设计需求。参编的教师们精诚协作、倾力而为,在调研考察、资料整理和书稿撰写的过程中都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本书主要论述包装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包装系统方案的设计方法、常用材料、容器、器具的包装适性、包装系统的分析方法与设计方法、包装系统方案的性能评价与优化方法。可提高学生对包装任务的系统设计能力,树立“系统设计”“大设计”的观念,有效地完成包装工业体系中的各种设计、检测、管理、评估任务。

本书将系统的观点和系统论的分析方法与包装工程设计相结合,提出包装系统设计的概念。其核心内容是运用两个基本理论和观点来界定包装系统设计。

其一,整体包装解决方案 (Complete Packaging Solution,简称CPS),从包装产品的性能、流通环境、包装材料的特性、包装产品测试以及回收再利用等多个方面入手,为客户提供系统化的服务,该系统包括包装设计、产品生产、包装测试、仓储运输及其回收管理等环节,涵盖了整体方案设计及优化、包装制品加工及打包、产品包装运输及仓储等多个方面。

其二,绿色包装的生命周期评价。将产品的包装贯穿在产品的生命周期中,把产品包装对产品所创造新价值过程中各个节点贯穿成产品包装价值链。

本书在包装系统设计的核心理论的基础上,辐射包装工程类其他专业课程的理论与实践知识,如包装材料、包装造型、包装结构、包装装潢、包装工艺与制造、包装物流等。

本书根据包装工业“十三五”规划的要求,特别强调了“绿色”“安全”“智能”的设计思想。

本书中的案例分析没有选择常见的日用品包装类别,而是选取在包装系统中需要格外注意防护的生鲜食品、有易损件需要局部保护的电子产品、常规专业课程中忽视的危险品包装,最后加入了非常规设计的极限防护案例,针对20m以下低空无伞空投的救灾物资包装设计,都是对专业课程内容的有益补充。

本书由肖颖喆担任主编。参加编写的人员及具体写作分工如下:赵德坚完成第2章的第2.3节;李贞完成第4章的第4.4节;邓靖完成第5章的第5.1节;其他部分均由肖颖喆完成。肖颖喆负责全书的统稿工作。

本书由谢勇教授主审。

感谢谢勇教授在本书编写过程中给予悉心指导并提出宝贵意见。感谢滑广军副教授、曾欧副教授对本书编写工作的关注与关心。感谢研究生蒙惠文、杨佳玉、张诗浩、高亚芳、白海龙等为书稿校对、改错、编排等所做的工作。

本书由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61170101)和湖南工业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特此鸣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编 者第1章 概述1.1 系统的概念1.1.1 系统

系统是指将零散的东西进行有序整理、编排形成的具有整体性的整体。系统是由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结合而成的,是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且这个有机整体又是它从属的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

尽管系统一词频繁出现在社会生活和学术领域中,但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场合往往赋予它不同的含义。长期以来,对于系统概念的定义和其特征的描述没有统一规范的定论,而一般系统论则试图给出一个系统定义来描述各种系统间的共同特征,通常定义系统的概念为:一个具有某种特定功能并由若干种要素通过一定结构形式联结构成的有机整体。

一个系统可以包括若干子系统,但它本身往往又从属于另一个更大的系统。在这种概念定义中,不仅体现了要素、结构、功能、环境四者的关联,也强调出了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系统与环境三个层面的联系。(1)系统是由若干要素(部分)组成的 所谓要素,就是系统内部相互作用的各个组成部分。要素是系统的基础,是系统各种结构关系的组成单元。这些要素可能是一些个体、元件、零件,也可能其本身就是一个系统(或称为子系统)。正是由于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才使得系统所具有的特征得以产生并得到保证。要素在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具有不平衡性,系统中各个要素处于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中。(2)系统有一定的结构 一个系统是其构成要素有序的集合,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对稳定有序的联系方式、组织秩序及失控关系的内在表现形式,就是系统的结构。任何系统的要素都是按照一定的次序排列组合,彼此相互联结,相互作用,构成一定的形式,并由此形成结构。例如,钟表是由齿轮、发条、指针等零部件按一定的方式装配而成的,但一堆齿轮、发条、指针随意放在一起却不能构成钟表;人体是由各个器官组成的,而各个器官简单拼凑在一起不能称其为一个有行为能力的人。结构是任何系统都具有的,是研究系统所不可缺少的基本概念之一,具有稳定性、变异性和多样性等特性。(3)系统有一定的功能(目的性) 系统的功能是指系统在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中表现出来的性质、能力和功效等。系统的功能是一个与结构相对应的范畴,结构着眼于研究内部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功能则着眼于研究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它是系统与外部环境作用的表现形式。例如,信息系统的功能是进行信息的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护和使用,辅助决策者进行决策,帮助企业实现目标。系统功能具有非叠加性、秩序性、协调性和隶属性等特性。(4)系统处于一定的环境中 任何系统都不能孤立地存在,而是处于与其他系统的特定的相互联系之中,处于一定的环境之中。而环境就是一个由某些不属于所研究系统的组成成分构成的集合。与此同时,组成成分与系统状态存在着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关系:组成成分的变化状态影响系统状态的变化,相反,系统的状态变化也同样作用于环境中某些组成成分的变化。能量、物质、信息的流通与交换是环境与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基本形式,环境作为影响系统性质的重要因素,其中的组成成分作用于系统的形式也是不平衡的、多样的。因此,所谓系统设计与研究,不仅要设计与研究系统本身,而且必须同时对其所处的环境进行设计与研究。

总之,系统的概念是明确的,并不是任何一种事物都能称为系统;同时,系统的概念也是相对的,它取决于人们看待事物的角度和认识事物的方法。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理解系统的概念不是告诉我们世界本身是什么,而是要告诉我们应该怎样去看待和认识世界。1.1.2 系统思想对现代包装设计的指导意义

系统思想是一般系统论的认识基础,是对系统的本质属性的根本认识。系统思想的核心问题是如何根据系统的本质属性使系统最优化。

系统思想在人类思想发展史中占有重要位置,并在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无论是中国古代的“阴阳五行”学说、《黄帝内经》及《孙子兵法》所体现出的系统思想、都江堰水利工程、系列化的汉代漆器(见图1-1),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观点、古罗马的翻模制陶,还是现代的系统工程、机构的改革等都无不浸透着系统思想的痕迹。图1-1 马王堆西汉漆器

对于现代包装设计而言,系统思想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在均衡的国际市场消失的背景下,针对设计本身,设计战略的多样性被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在设计多元化的大趋势局面下,遵从以设计科学为基础的理性主义仍占据主导地位;伴随着技术的更新发展,设计也被要求更具专业化,这种趋势下,设计往往不是一个人完成的,而是由跨学科多知识领域的专家共同组成的设计团队完成的。随着设计管理的产生和不断发展,很多企业都建立了自己的长期设计政策。所以设计师在思考和处理设计问题的时候,以往那种凭借直觉和主观性进行设计的方法受到了很大挑战,而仅凭传统的经验和片面的做法也很难实现设计。在复杂的设计对象面前,如果没有纵观全局的系统思维和系统分析及综合方法,就难以迅速、全面、科学地把握设计对象,也不利于提高设计的理性水平,而将系统思想引入现代设计则使得设计所面临的诸多问题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因此,将系统思想整合到包装设计教育和包装生产实践的体系当中,借鉴和引用系统论的一些有益的思想和方法,并与现代包装设计的具体特点结合起来以形成新的现代包装设计的理论与方法,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应用系统论思想和方法的情况是十分普遍的,比如从对设计问题的系统认识、设计观念的系统思考,到构建系统的设计方法、形成现代包装的系统化特征,以及对包装学科发展的系统思考等,系统思想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系统论的设计思想的核心,是把设计对象及有关的设计问题视为系统,然后用系统论和系统分析及系统综合的方法加以处理和解决。

而所谓“系统方法”则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将研究对象作为系统加以考察的科学方法”,即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于在整体与部分、整体对象与外部环境间的双向作用关系中精确地、综合地考察对象,从而使问题得到最佳处理的方法。同时,最优化、综合性、整体性是其显著特点。

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在解决设计问题上也提供了指导思想和原则。放眼整体及局部之间的相互联系来研究设计对象及相关问题,实现设计总体以及达到目标过程和方式的最优化。

系统论主要是一种观念,是一种设计哲学观。从根本上说,它的意义并不在于着重说明事物本身是什么,而是强调我们应该如何科学地认识和创造事物。

因此,我们绝不能把系统论的设计思想和系统方法简单地理解为设计的技术,系统论思想应该成为现代设计的先导和灵魂。同时,在应用系统论思想与设计方法时一定要和创造性的发散思维与直觉判断、感性的构思方法与表现形式相结合,以丰富和完善系统论的实用价值,科学地将理性与感性相结合,由此推动设计的进步。1.2 系统的组织与功能1.2.1 系统的组织

系统的组织由系统中的组成要素通过系统结构有机形成,其组织体系主要包括系统要素、结构及特性、子系统等。1.2.1.1 系统要素(1)系统由要素组成 系统是由要素组成的,要素是系统的最基本的成分,因此要素是系统存在的基础。

例如:由电池、电动轮箍、自行车车架、链条、飞轮、手闸、车座、车把等零部件组装就构造出了电动自行车。

在系统中,有些要素处于中心地位,支配和决定整个系统的行为,这就是中心要素;还有一些要素处于非中心、被支配的地位,称之为非中心要素。(2)系统的性质由要素决定 系统的性质是由要素决定的,有什么样的要素,就有什么样的系统。

当一个包装产品的外观组成大量采用相对柔性的“曲线”和“曲面”要素时,包装的造型就表现出流畅、华丽、高贵、柔美的流线造型风格特征,如图1-2所示。当一个包装产品的外观组成大量采用相对硬朗的“直线”和“平面”要素时,包装的造型便表现出阳刚、硬朗、有力的造型风格特征,如图1-3所示。图1-2 柔美、华丽的包装造型风格图1-3 阳刚、硬朗的包装造型风格1.2.1.2 系统结构及其特性(1)系统结构 系统结构是指系统内部各组成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即各要素在时间或空间上排列和组合的具体形式。结构是对系统内在关系的综合反映,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结构的好坏是由要素之间的协调作用直接体现出来的。优质的要素如果协调得不好,形成的结构可能不是最优的;但是,质量差一些的要素,如果协调得好,则可能形成优异的结构,从而决定出质量较优的系统。

例如树有4个组成部分,即树根、树干、树枝、树叶,自下而上按有机生长规律排列。再如现在的移动通信系统,包含了各个要素,其中包括手机、中继站、卫星传送等。将这些要素连接起来,形成网络,便构成了一个完整的通信系统,这个无形的网络,就是这个系统的结构。因此,了解系统的结构有着关键性的意义。

认识产品(包装)系统结构的办法之一是分解与组装产品(包装),如图1-4所示的结构解剖。图1-4 某高度可调节的铅笔包装盒包装结构解剖示意图(自有专利)

所以,处理好要素与要素、要素与系统之间的结构关系,对于系统的功能和性质至关重要。这就体现出系统设计的重要意义。(2)系统结构特性 系统结构具有3个基本特性:有序性、协调性、稳定性。

①有序性。有序性是客观事物存在和运动中表现出来的稳定性、规则性、重复性和相互的因果关联性;不规则性、不稳定性、随机性和结构间的相互独立性是无序性的特点表现。人类理性的功能主要在于抓取对象世界中的有序性以形成关于世界的规律性的认识,而无序性的特点导致了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复杂和难以对付。科学世界观认为系统结构的无序性(偶然事件)属于表面现象,而有序性(必然规律)被认为是构成世界的本质。从而使有序性和无序性相互对立起来。

例如矩阵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有序性。矩阵结构是在整个系统内部关系不明确的情况下,只单纯表示单位与单位之间的关系(见图1-5)。图1-5 矩阵结构

在技术活动中,这种组织结构是一种业务活动和功能相结合的形式。也就是说,在同一个组织内部,纵向报告关系的多个职能部门还建立了一些具有横向报告关系的产品部门(或项目团队),形成一个纵向和横向管理系统相结合的矩阵式组织结构。

又如,树形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有序性。树形结构指的是系统元素之间存在着“一对多”的树形关系的系统结构。树形结构(见图1-6)是将各单位按级别分层,构成体系,表示为概括性的形态,最下层的单位即要素,分别独立,每上一层级的单位必须包含若干下一级单位,构成该层级的体系,即子系统。树形结构在许多方面都有应用,可表示从属关系、并列关系。图1-6 树形结构

此外,还有网络结构所表现出来的有序性。网络结构是单位之间仅存在概念性的相互关系,表示集团或群体的存在(见图1-7)。图1-7 网络结构

②协调性。协调性是一种运动、动作连续变化的平衡艺术。系统结构在时空上的有序性,使系统诸要素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形成了一个有机的、协调的整体。它使系统中各要素之间形成了相互依存的动态平衡关系。系统的性质取决于要素的结构,结构的好坏是由要素之间的协调作用直接体现出来的。

例如自行车(见图1-8)刹车系统的动作:手刹—闸把—闸线—闸皮—抱紧轮圈—停车,反映了自行车刹车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控制整个自行车系统的正常运行。

又如,自行车与健身车的构成要素基本相同,但由于结构组成方式不同,其产品的功能、性能大不相同(见图1-9)。图1-8 自行车图1-9 健身车

③稳定性。系统结构的有序性和整体性,会使系统内部诸要素之间的作用与依存关系产生惯性,即显现出动态平衡,维持着系统的稳定性。当稳定性被破坏,系统的功能就无法正常发挥。

例如移动通信系统,在网络的作用下,系统中各要素按某种秩序形成一个整体,并且各要素保持着稳定的、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关系。伴随手机需求量的增加,系统就面临扩容,这时负载能力的增强相反地就会促进系统结构的优化升级。系统内部不断通过涨落来保持稳定,无论哪个环节发生变化,其他环节就会必然适应环节变化。1.2.1.3 子系统

复杂大系统的分系统称为子系统。子系统具有局域性,它只是整个系统的一部分。子系统不是系统的任意部分,必须具有某种系统性。(1)子系统是一种模块要素 子系统是一种模块要素,它既可以包含其他模块要素,也具有自己的功能。子系统的功能由它所包含的要素和模块结构提供。

系统的每个部分都应尽可能独立于系统的其他部分。从理论上说,应该可以用新的部分替换,前提是新部分必须支持相同的接口。系统中的不同部分应该可以独立地演进,而不受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

例如,包装系统中的包装结构设计就是包装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在某个产品的包装设计需求中,委托方可以只委托设计师针对包装结构做出设计方案或改进方案,而不涉及包装设计中的其他方面。

又如,包装系统中的物流环节设计也是包装系统中一个相对独立的子系统,甚至这个子系统的独立性比包装结构子系统还要强。我们甚至可以抛开产品的所有包装设计环节,针对已有包装的某个商品在物流管理环节中做出合适的设计。(2)子系统设计规则 为确保子系统在模型中是可互换的要素,设计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条规则:

①子系统所包含的要素不应有“公有”的可见性;

②子系统外部的要素都不应依赖于子系统内部特定要素的存在;

③子系统不直接依赖于子系统外部的任何特定模型要素。

例如,包装系统中的原材料子系统、打样子系统、制造子系统、物流子系统就是包装系统的几个子系统(见图1-10)。图1-10 包装系统的子系统(3)大系统分为子系统的条件 一种最简单的情形是,由于系统规模太大,必须对要素“分片”管理,因而把整系统或母系统分为若干分系统或子系统。在系统要素较少且彼此差异不大的情况下,系统可以按照单一模式对要素进行整合。然而在相反的情况下,系统要素较多且无法忽略彼此差异,这时就不能按照单一模式进行整合,需要将要素划分为不同的部分,然后分别通过各自的模式组织整合,形成若干下属子系统,再通过组织整合这些子系统成为整个系统。(4)子系统与要素的差异 我们需要了解并区分子系统与要素之间的差异。要素从属于系统,是系统的组成部分,具有基元性的特征,但不具备系统性,不讨论其相关结构问题,它是系统中不能也无需再细分的最小组成单元。而子系统相对于要素来说具备系统性、可分性,能够研究讨论其结构问题。有些子系统可以只有一个要素,子系统与母系统具有相对的独立性。1.2.2 系统功能与系统环境1.2.2.1 系统功能

功能是指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所具有的效用和表现出的能力,效用指用途,能力一般包含性能指标。

如果把系统内部各要素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方式或秩序称为系统的结构,那么与之相对应,把系统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作用过程的秩序及能力称为系统的功能。

对于产品的功能来说,当顾客询问一件商品能做什么用时,回答的则是产品的功能。产品只有具备某种特定的功能时才有可能进行生产和销售。功能减弱、功能不足、功能过时都会促使产品淘汰。失去了功能,产品就成了废品。

功能是由系统整体表现的一个体现系统外部作用能力的过程,它是由系统内部结构决定的一种系统内部固有能力的外部体现。而环境的变化制约以及系统内部结构的制约都会影响系统功能的发挥。1.2.2.2 系统环境

一般定义系统环境就是指系统之外的所有事物,环境是系统存在的外部条件,环境对系统的性质起着一定的支配作用。系统的整体性是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中体现出来的。系统和它所在的环境之间,通常都有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因此,一个系统不是孤立存在的,它总要与周围的其他事物发生关系。

在现代包装设计中,环境包括自然环境、社会环境、技术环境。(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包括资源环境、生态环境和地理环境。

从包装制品向自然界提取原材料起,直到报废的全部生命周期中,自然环境不断地输入所需的物质与能量资源,并不断地接受包装制品的排放物与废弃物。人与产品(包装物)的共同行为将作用于包括人自身在内的生态环境,对生态平衡发生影响,而地理条件如气候、温度、湿度、风沙、日照、地形等,将直接影响包装制品的运行和人的劳动条件。(2)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包括民族、文化背景、社会制度、政府政策、国际关系等方面。

由于现代产品(包装)大量参与国际大市场的竞争,因此市场环境成为包装设计与开发的重要因素;由于包装物的服务对象是商品、使用对象是人,因此商品的设计开发与人的消费观念始终对包装的发展起导向作用。(3)技术环境 技术环境包括设施环境和协作环境。

现代化生产要求高度文明的劳动环境,它将由相应技术设施来实现。现代产品常常把群体的共性功能转交给公共的设施来承担,如包装系统中的物流系统,船舶、飞机等的卫星定位系统等。而像高速公路、加油站之类,则成为今天汽车运行的基础设施。现代产品(包装)的运作还需要大量的周边技术协作,如材料与燃料的供给,废弃物的回收等。1.3 系统的属性与特征1.3.1 系统的属性

系统的属性主要表现为:整体属性、规模属性、结构属性、层次属性。1.3.1.1 系统的整体属性

系统整体中的某些个体不具有其总体具有的特性,称为系统的整体性。

例如,单个物质分子没有温度、压强可言,大量分子聚集为热力学系统,就具有可以用温度、压强表示的整体属性。1.3.1.2 系统的规模属性

组成系统要素的数目和结构复杂程度细分多少代表系统的规模。规模大小不同所带来的系统性质的差异,称为规模属性。

规模属性在经济学上称为规模效益。因为任何生产都是有成本的,要达到盈利,必须使得销售收入大于生产成本,而这其中的固定成本是不变的,所以生产得越多,分摊到单个产品中的固定成本就越少,盈利就越多。1.3.1.3 系统的结构属性

不同的结构方式,即组分之间不同的相互激发、相互制约方式,产生不同的整体属性。例如同样的食材按照不同的烹饪方式就会产生不一样的味觉体验效果;一定的组分属性是整体属性的基础,同时组分的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系统的整体属性。1.3.1.4 系统的层次属性

复杂系统不可能一次完成从要素性质到系统整体性质的体现,需要通过一系列中间等级的整合而逐步表现出来,每经过一次整体属性体现形成一个新的层次,从要素层次开始,由低层次到高层次逐步整合、发展,最终形成系统的整体层次。用系统层次属性可以将复杂事物按层次分解为若干简单事物的组合。

例如,对包装设计对象的系统进行划分就可以得到如下的层次:(1)包装容器的外观设计 以包装外观形态的整体造型及容器表面的线条、图案、色彩、装饰设计为主。(2)包装容器的造型设计 以包装的内在结构和外在造型为研究对象,提出比较全面的包装设计方案。(3)对包装的功能、结构、造型、材料性能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 对功能给出明确的定义,对结构提出更加合理的配置方案,对造型提出符合功能要求和消费倾向的便于使用的形式,对包装提出新的系统的设计方案。(4)对包装件提出新的设计方案 对商品的保护、包装的商标及销售展示提出富有创意的新的设计方案。(5)广义的包装设计 对产品、商品销售、传媒、企业形象、产品品牌、产品策划提出全面的富有创意的新的设计方案。(6)人造物的设计 应对人类的各种需要进行研究,对人类的环境、居住、生活、学习、工作、服务、娱乐、体育、旅游、休闲、盛会提出全面的富有创意的新的设计方案。1.3.2 系统的基本特征

从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分类中已大致能够了解到系统的特征。1.3.2.1 系统的整体性

整体由部分组成,但这种组成方式不是各部分的随意相加,而是有机的结合,整体内各部分之间的联系是有机的联系。系统的本质是整体与部分的统一,构成系统的整体特性只有在运动过程中才得以体现。1.3.2.2 系统的目的性

系统必须完成一种特定的功能,各要素、各子系统都是为达到系统的一定目的而相互协同运作的,系统要走向稳定的有序结构,从而体现系统的整体功能,这就是它的目的性。1.3.2.3 系统的动态性

系统总是处于相对的稳定状态,而绝对地处于运动状态中,随时随地在各种正常或不正常输入与干扰信号下运动。1.3.2.4 系统的相对独立性

一方面,这种独立性表现为:①具有特定的质和量的规定性,从而能区别于环境和周围事物;②具有排他性;③具有稳定性,在一定时期内或一定条件下,系统的基本结构、功能不变,以保持内在特有的稳定状态。

另一方面,这种独立性是相对的,任何一个系统都存在于环境和周围事物之中,并与之有密切的联系。世界上根本不存在绝对独立于环境和周围事物的东西,不存在完全独立的孤立的系统。1.3.2.5 系统的环境适应性

任何系统都处在一定的物质环境之中,并与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主要表现在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方面。与此同时,我们常说的1+1>2的概念在系统与部件之间的关系中也有体现,部件构成系统并处于运动之中;各部件之间互相联系;而在贡献量的比较上,系统各要素之和要大于各要素之和。

人们生活中常听到的类似医疗系统、教育系统、消化系统的概念是系统以特定形式在实际应用中的体现,在这种名称概念下,类似“消化”等修饰词描述的是研究对象“物性”的物质特点,而后缀“系统”表现的是研究对象的整体性。对物性和系统性的描述是在对具体对象的研究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

对于设计而言,关键问题不在于对系统做出严密的定义,而在于对系统内涵及特征的深入理解,以利于正确掌握和领会系统论设计思想和方法,更有效地指导设计实践。1.4 包装系统设计的概念1.4.1 包装系统设计的基本概念

包装系统设计是将被包装产品和包装件当作一个整体的系统,进行有机的、动态的认识研究和形象性表达;从全局出发,将其各组成部分看作是子系统或要素,通过整合,建立起互相之间的有机联系及系统与外界环境之间的有机联系。包装系统设计是一种综合性的包装方法设计系统。

包装系统设计中各个要素之间环环相扣,层层相连,构成有机的设计方法系统。其系统内部相互制约、相互作用,且协调统一。系统设计是基于系统结构和功能的深入分析和理解,从整体上把握过程中各要素之间的关系,通过一定的结构形式,使包装系统达到既定的功能。

数字化时代中,新的设计语言和表现手法的出现、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虚拟化的设计方案更加贴近生活;包装制品是一种人造物,人造物设计与使用者都需要在逼真的氛围中使设计完善与具体;网络技术的发展与运用,使世界上更多的人连接起来,设计师通过网络将设计方案迅速传递给目标消费者,消费者则通过网络将信息反馈回来,从而使包装制品在设计初期即可实现最优化。这种有效的合作,是一种完全意义上的设计与生产、市场、消费的多向交流,毫无疑问是数字化时代的高新技术实现了这种合作。

系统设计是在分析和掌握信息时代特征的前提下,融合包装工程学科和系统工程学科的一项探索新的设计理论与实践方法的研究课题。

系统概念在现代包装设计中有下列几层含义:

第一,系统概念被用于包装设计后,就不再把设计对象看成是孤立的个体,而是将其置于系统之中,使结构设计、造型设计、功能设计等不再局限于单一的设计对象,而且考虑它与其他因素之间的关系,考虑在系统环境中被包装产品的需要和人(消费者)的整体需要,这样的设计更符合实际的使用情况。例如,从物流系统角度来考虑包装的安全性设计,从整体包装系统角度来设计产品包装的各个组成部分。在这样的大前提下包装系统概念应运而生。

包装设计开始既考虑设计对象自身各组成元素所构成的基础系统,即功能、结构、材料、造型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各自所组成的统一体的关系,同时又将设计对象整体作为要素或子系统,将其放在社会、经济、技术这样大的宏观系统中去考虑,从而更好地实施设计。

第二,从系统概念出发,将设计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设计开发。从系统的角度出发,从三维立体系统扩展到四维持续的发展系统,既要从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考虑问题,又要用发展的思维去把握整体。

第三,考虑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从系统的角度考虑感性工程因素对设计对象的影响,把握系统结构。例如,设计单一的包装容器时,往往不会考虑两个或更多个包装容器之间的关系,但当许多个包装容器放在一起时就构成一个系统,它提醒设计师要考虑它们怎么组合在一起,怎么使用等问题。1.4.2 包装系统设计的思路

面对产品需求和设计手段的快速发展和迅速变化,现代包装设计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包装设计了,而是要适应市场的发展,同时更要引导市场的发展。要适应新时代的要求就要有新的系统设计思路。

①具有有机关系的相关事物通过共同实现特定的目标和功能并通过系统行为的整体协调行为来实现系统功能而形成的集合我们称之为系统。系统整体设计,可以理解为在发掘某种潜在商业目的的条件下,为了达成目标而进行跨行业的统一宏观调配或者跨学科的多元系统的创造与组合,这是在现代设计大背景下的先导趋势。

②形成形态语义的统一,要通过强烈制式化的关于人造物系列的创造。

③在包装设计与开发领域中,系统设计强调产品(包装)必须与市场的销售状况保持协调与平衡。以商品附加值形成的最优达成商品总价值的全体优化,从而增加产品的竞争力。设计活动不再是一种单一的产品活动,而是在市场竞争中和设计互相联系的开发活动。它要求设计部门在包装的开发过程中就要与销售及生产部门密切配合,以便得到既有良好性能又能适应市场的、便于制造销售的优良包装制品。

④包装设计在不断开放变化的时代大环境中,其全过程都将受高科技的影响,在包装设计中的设计-生产-市场三者间的时空观念也不再成为障碍,并能真正地实现“个性化”。

⑤在对系统设计理论的全面了解下,才能实现将包装作为系统而研究的优化设计。1.4.3 包装系统设计的内涵与范畴

系统是一个外延甚广的概念,它可以被视为一切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事物的集合。在系统设计关键问题的讨论上,我们需要进一步理解系统的内涵及其特性来帮助我们更加准确地领会和掌握系统设计思想和方法从而指导设计实践,而不是在系统的严格定义上。

根据我们对“系统是由相互作用且相互有机联系的事物构成的一种有序的具有特定功能的集合体”概念的领会,包装系统设计的内涵可理解为:包装系统设计是运用系统思想、方法及原理同时集合相关信息与能力要素,处理与研究其局部-整体-环境间动态关系来满足人与产品对包装的特定需求而提出问题解决方案的活动;它是一种形象性的、综合的创造性活动。

这里所指的系统设计是指运用系统论的有关原理和方法,对设计的全过程进行整体、全面的把握;从系统的角度分析设计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有条理、有步骤、系统地开展设计的全过程。

系统论的思想和方法能为设计创造提供必要的理性分析依据,并能在初步设计后从技术与各方面的联系中使设计具体化,进一步完善。从设计的意义上讲,为创造更合理的生存与发展方式的行为,应以包装物所服务的产品和使用包装物的人为核心,形成保护产品、方便消费者、适应现代商品社会的系统。设计的手段包含了系统中人的因素、物质因素和相关联的处理方式,以设计的具体对象为出发点进行各种资源的组织、调配、布置,从组织形式上形成系统。

包装设计的系统思维方式及其系统行为在当今日益复杂化的“人-社会-自然”的系统关系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系统设计是维护生态平衡,寻求人-社会-自然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保证。包装设计的最终目的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让人有更舒适的生活方式,而生活方式必须依赖于一定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只有协调自然、社会和人相互作用的方式,人类才能实现和谐发展。

其次,系统设计是保证产品包装功能意义实现的有效方法。只有从产品包装的生命周期出发,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市场与生活方式中挖掘包装与外部环境作用的意义,才能进行合理的包装设计定位,使产品的价值体现达到最优。

最后,系统设计是形成有效产品包装的合理方式。设计定位对包装的最终形式作了有限的概括和定义,但通过系统分析、系统要素和结构的协调可以创造出多样化的设计方案。在多种设计方案之间通过系统综合和系统优化,寻求最佳方案,这是形成最合理包装的有效方式。1.4.4 包装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

在理解系统的结构特性、系统的基本特征的基础上,我们在运用系统论的有关原理、规律和方法进行包装系统设计时,需要遵循以下几个基本原则:1.4.4.1 整体性原则

整体性是指各要素一旦组成了有机整体,这个整体就具有独立的要素所不具有的性质和功能,我们不能将各要素功能及性质的简单相加等同于整体的性质和功能。

在包装系统中观察、处理问题,整体性原则作为重要参考原则,它把研究对象看作由各个要素按照一定方式组织构成的有机整体,要素构成整体,其与环境、整体三者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关系,在这种关系条件作用下,系统整体呈现出了各独立元素所不具备的性质,从而系统整体形成各组成要素在独立状态下所不具备的功能的规律性;这种理论可以被称为非加和性,即各要素的总和不等同于整体。

着眼于整体观,产品及其包装的存在是以一定的社会、自然、人文环境为基础的,失去其存在的环境,任何产品都没有意义,自然其包装也就没有存在的必要了。产品(包装)的物质和生命是由大环境系统的“存在”决定的,所以整个包装系统设计的完成不是单独的产品包装本身,而是人-物(产品)-环境综合构成的整体形象;从一体化的全局观念出发统筹整个设计过程,由上而下,由总而细,合理安排步骤,合理地处理设计过程中每个部门、每个细节、整体与局部、系统与元素之间的关系,从而正确把握整个设计过程的准确性。在设计包装的每个独立要素的同时,要考虑最终的可行性与整体性。

包装系统的整体性是包装系统设计的基本出发点,即把包装的整体作为研究对象。包装设计的目的既包括人也包括被包装产品,包装件作为实现生活方式的一种手段,它必须在一定的时空环境、文化氛围和特定人群组成的生活方式中通过系统的过程,在各种相互联系的要素的整体作用下,才能实现包装系统的功能意义。因此,在设计之前明确包装设计的系统过程和整体目标,即设计定位,是十分必要的,包装系统的设计将围绕包装的设计定位展开。1.4.4.2 开放性原则

开放性是指任何系统不断地保持自身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从而能够通过抗拒外界带来的侵犯来维持自己的动态稳定的能力。开放性越高系统的适应能力和发展水平就越强。开放性原则的这一特点在系统设计中被运用到观察和处理问题上。

例如自然界的动植物就是开放性的经典体现,他们就是一个不断与外界进行能量、物质、信息交换的系统。植物通过外界获取自己所需的水分、空气和阳光,再通过排放废物来维持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此外,太阳系也是一个开放系统,它不仅从其他天体中不断地获得能量和物质来维持自身稳定,同时还会向外界释放、抛射出能量与物质。

人类社会也是一样,我们必须不断地保持与自然界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否则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交流是很难得以维持和发展的。

包装设计也是如此,设计前期,设计师新的设计方案是通过大量的调研和信息资料收集带给大脑的信息输入和新旧信息重组产生的。所以,设计人员需要具备捕捉信息的敏感度和对新信息的吸纳能力,这样才能在开放的环境中创新,而不是闭门造车。1.4.4.3 目的性原则

所谓目的性是指系统与外部环境以及内部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具有趋向于某种预先确定状态的特点。这种目的性代表事物运动状态可能会达到的某一种状态。而目的在未确定前,事物的发展可能存在各种状态,而最终能达到怎样的状态,要视各种因素确定。

事物间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运动结果是目的性,目的性选择其他事物作为参照,是一种将两者运动差异性趋小为零的运动状态。通常将目的限于人的行为,与意识相联系。而这里的目的性原理是广义性质的。用这一观点观察和处理事物开展设计,称为目的性原则。在现代包装设计领域,包装设计的开始阶段,都有设计分析和定位的过程,这就是目的性原则的运用。

包装系统设计中,科学地确定目标是实现目标的重要前提。对不同的被包装产品进行设计分析所要解决的问题是不同的,即使是相同的被包装产品,由于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也必须进行不同的分析,拟定不同的解决方案。设计必须有明确的针对性,要着眼于特定问题和目标,致力于寻求最佳策略,达到最优结果。如图1-11和图1-12所示,专为残疾人及儿童设计的各种产品包装就是目的性很强的成功设计。图1-11 盲人适用的产品包装图1-12 儿童安全包装1.4.4.4 分层秩序性原则

任何系统都是多级别、多层次的有机结构,层次性是指系统中存在的各要素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和所处的地位是不同的。若干要素或子系统构成了系统,而系统内的各要素又是由若干个子系统或子要素组成。要素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于其组成子要素来说又可被看作成一个系统,上升到更高层次,这种子要素构成的系统在某种意义上,又是组成更大系统的要素。要素与系统之间存在的相对性决定了系统的层次性。这种层次性呈现了不断变得高级的层级式系统。而分层秩序性原则正是运用这一特性步骤性地完成系统设计。

犹如每一座高楼大厦,它都是由多种层次逐阶组织起来的,层次的累积使它成为更高级更庞大的系统。不论在自然界的非生命或生命系统,还是在社会系统中都存在着这样等级森严的关系。比如,自然界中的生物界就是由生物大分子—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群体—生态群组成的一个多层次系统。在整个生物界中有一百多万种动植物包含其中,又可以按照其亲缘关系划分为门、纲、目、科、属、种等不同等级和不同层次的结构。1.4.4.5 关联性原则

它强调从事物的普遍联系中把握设计行为,正确处理包装内部及与产品、与环境间的内在联系,以确保包装系统的整体性。包装与外部环境有双向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包装与内装产品也存在双向的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有相应的输入和输出及量的增减。包装系统设计就建立在这种开放性与关联性的基础之上。

①产品包装与人和社会的多种不同关系,影响到包装形态的构成。形态是由材料、结构、外观组成的整体。包装与生产者、使用者、流通环节等的各种关系,涉及包装的使用、保护、销售、安全、宜人等性能要求。它们都会成为设计时确定包装形态的因素。

②因为任何产品包装与其他产品包装可能共处同一空间区域,所以,在设计中就要考虑到包装件之间在性能、形态、色彩、人因等方面的关系,以及它们给人造成的情绪状态。

③产品包装与自然的关系,一方面使设计注意气候、温湿度等条件;另一方面可以开拓仿生学设计,例如荷叶表面的疏水性对防水包装的启示,生物的各种功能形态为包装形态提供丰富的启示和联想。

④包装设计又与时代、民族、地域特点相关。法律、伦理、管理、风俗、习惯、礼仪、价值观、生活准则、审美思潮等因素,对包装设计都有影响。1.4.4.6 分解-协调原则

分解-协调原则就是系统的可分解性和可协调性原则。是指人们为了使系统功能达到最优,会在认识和构造系统的过程中,将研究对象的组成结构或活动过程拆解为若干个相互关联、相互衔接的部分,并且不断研究和协调部分的结构和关系。

一般来说,系统的结构决定了系统的功能,当然系统的结构与系统各部分相关联、相协调;在结构确定的条件下,系统功能的强弱受系统各个部分间的协调程度与关系影响。而不能使系统的功能发生质的变化。即系统各部分间的协调程度只能起到量的影响,而不能引起质的变化,同时,系统各部分间的协调受制于控制系统。

如一个纸箱厂,它的生产结构已定,当对各个车间和工段的生产过程进行协调,使其配合很好,只会增加纸箱的产量,而不可能由于协调好而生产出木箱来。如果要改变生产对象,则要对工厂的生产结构进行调整。由此可见,分解-协调原则不能根本改变系统的功能,这种分解-协调原则中的协调是指基于系统定性的保持上,优化和调整系统内各部分的关系;而其中的分解强调的是系统结构内的可区分性。

调整总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优化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分解-协调的目的所在。为了达到这样的目的就会经历一个反复协调的过程,通过这样的协调过程优化各个子系统(局部),它和整体最优化正是设计过程中最艰难的部分。1.4.4.7 动态原则

这是系统设计方法的历时性原则。系统由于内部构成要素(或子系统)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及系统与外部环境不断地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交换,构成自身的动态系统。系统要维持稳定的状态同时向前发展就需要在内外环境交互作用的过程中进行。在设计人员进行设计工作时,应当学会将设计研究对象看成动态的“活系统”而不是静态的“死系统”。

对于设计系统,物质、能量、信息的联系与流通既存在于其内外环境之间,也存在于其内环境各要素(子系统)之间。而人们又通常选用理想化的“闭合系统”或“孤立系统”应用于设计过程中。

因此,设计对象所涉及的系统时刻处于运动变化之中,永远是动态的。设计人员应当把系统发展和设计过程的各个阶段统一加以研究,强调要素间相互作用及在时间、空间中的相互转化。

产品包装形式是材质、结构、外观的总和,产品包装形式与内容的相互转化是设计推陈出新的内驱力。动态原则首先表现为创造性地寻求适合内容的形式,促使抽象功能转化为与之相应的特定形式,即包装的实体或形、色的有序组合。同时,新的概念设计往往可以在包装的造型和结构功能方面推动包装的更新与发展,比较其原有的形式或结构必然有较大的飞跃。

应用系统设计方法的动态原则,要求我们既要把握设计变化的动力、原因和规律,也要研究设计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以把握其过程与未来趋势。1.4.4.8 优化原则

优化原则是使用系统设计方法的目的和要求。在研究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这一原则就要求设计人员在进行综合优化和系统筛选时要本着“多利相衡取其重,多害相衡取其轻”的思想,运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决策论”“博弈论”等有效方法,从而达到整体优化目的。

优化原则是用科学方法解决复杂问题。它的重点在于分析、设计与其成分全然不同的整体,它坚持多极优化、满意原则、全面地看待问题,考虑一切可变因素和所有的侧立面。

系统的目标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目标的。对于多目标系统,往往要求功能、资金、时间及可靠性等同时达到目标。以企业进行新产品包装开发为例,当企业将某一新的包装技术用于被包装产品,它必须设立新产品包装改进这一项目,考虑到新的包装技术应用前市场没有此类包装的产品,对于包装的使用方式、成本控制以及包装内部结构设计安排都成为其目标,并且相互矛盾的方面也存在于目标之间,例如结构重组以及相应配件的增减因技术的使用而导致与成本之间产生矛盾,又比如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与新技术运用的进程之间的矛盾等。当这种目标较多而又相互矛盾时,往往需要在确定准则下找出一个合理的折中方案,即优化——通过优化使系统目标实现。

优化原则是系统设计方法的主观出发点或所要达到的总体目标。包装设计的核心是满足被包装产品的需求和使用人群的需求,而需求随时间、空间相应地发展变化,是一个无休止的进程。评价设计的标准自然是相对的,无最佳可言,只有较佳。这就要求设计师从总体出发,研究系统内的人力、物质、设备、资金、技术、信息和任务目标等要素的较佳效果。高质量的设计,反映的是一个企业乃至国家整体的经济、技术、文化、道德和综合管理水平。

在包装设计中,一个新设计的产生涉及功能性、经济性、审美价值等多方面内容,采用系统分析、系统综合和系统优化的方法进行包装设计,就是把诸因素的层次关系及相互联系等了解清楚,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按预定的包装设计定位综合整理出对设计问题的最佳解决方案。

例如,在对速溶咖啡包装进行设计时,首先要根据产品的外部环境(使用者、使用环境等)确定产品包装规格定位——一次冲泡一杯,尽量避免包装容器反复开启造成咖啡颗粒受潮结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确定实现目标的手段——咖啡包装的内外结构和设计要素。采用哪种结构和设计要素来实现该功能,这就是设计方案,基于设计定位限定的方案来说所要考虑的因素很多很复杂,作为包装来讲,通常有造型、构造、连接等结构关系以及材料、色彩、人因学、价格等要素特征,这种将功能转化为结构、要素的过程就是系统分析的过程;结构和要素的变化都能够使方案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在很多设计方案中,需要在多种结构错综复杂的要素中寻找一种最优的有序结构——特定的“方式”来组合各个要素,用最贴近设计定位的设计方案形成新型包装,这个过程就是系统综合以及系统优化。整个系统设计行为是通过“功能-(结构-要素)”的系统分析和“(要素-结构)-功能”的系统综合和系统优化,形成新型包装的过程。1.5 包装系统组成1.5.1 中国包装工业体系

中国包装产业伴随着改革开放,逐渐从无到有,从小变大,但在一段时间内,对包装在产业体系中的类属一直未能明确界定。业界对于包装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通常的表述是“配套产业”“重要支撑”等。这种对产业角色和其价值的模糊认识,直接导致包装产业建立30年后才被当作是一个独立的行业体系。2011年3月14日,包装行业第一次被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而且其中明确提出:“包装行业要加快发展先进包装装备、包装新材料和高端包装制品”。这意味着包装行业的制造业“身份”正式得到国家政府层面的承认。

事实上,包装产业包括包装材料、包装装备、包装制品三个大类,无论哪个大类,均以制造为基本特征。《关于加快我国包装产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首次明确将包装产业定位为“服务型制造业”,解决了长期以来产业属性模糊导致行业定位不准、方向不定、发展失衡等问题。《指导意见》作为国家出台的包装产业发展战略性文件,这一定位将更有利于引导包装产业整体按照制造业的发展方向完善体系、优化布局、提升品质。1.5.2 包装产业属性新定位1.5.2.1 服务型制造业的概念

按照《中国制造2025》的部署,服务型制造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三个重要方向之一。制造业服务化的发展对中国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意义深远。

一种新的制造业发展模式“制造业服务化”在20世纪80 年代末90 年代初在发达国家兴起。如IBM 的咨询业务,GE 的财务公司业务,XEROX 的文档管理业务等都属于制造业服务化的范畴,在制造业内部自发演化出服务业务是其显著特点,并逐步地成为企业的重要价值来源。服务化的概念即是从制造业单纯提供物品到提供物品的同时增加服务所构成的“产品”转变。1.5.2.2 包装产业的属性

包装产业具有鲜明的“制造+服务”属性。(1)从包装的定义看 中国国家标准GB/T 4122.1—2008《包装术语 第1部分:基础》中对包装的定义是:“为在流通过程中保护产品、方便贮运、促进销售,按一定技术方法而采用的容器、材料及辅助物等的总体名称。也指为了达到上述目的而采用容器、材料和辅助物的过程中施加一定技术方法等的操作活动”。尽管其他国家、国际组织和包装学术界对包装的含义有不同的表述和理解,但基本意思是一致的,都以包装功能和作用为其核心内容,均包括两层意思:①关于盛装产品的材料、容器及辅助物品,即包装物;②关于实施盛装和封缄、包扎等的技术活动。包装 = 包 + 装Packaging=Packing+Loading包装物设计          包装件盛装工艺

显然,“包装物”是由包装制造装备加工而来的一种产品;“技术活动”则是由人或人与包装工艺装备共同对商品(内装物)实施包裹与装填活动所达成的一种服务。

因此,包装产业是为国民经济各行业的商品或其组件提供包装制品和/或包装解决方案的服务型制造业。(2)从包装的功能看 包装的自然功能和社会功能共同作用于商品时,将直接影响该商品的市场竞争力。

一方面,保护商品所使用的包装材料和包装器具,需借助包装装备通过一定的加工过程制造出来;同样的,促进商品销售所采用的装潢设计(包括平面的和立体的),需借助包装印刷设备和成型装置以一定的实体形态表现出来,这些都是包装制造业属性的体现。另一方面,包装促销的实际效果(关注度、购买率等),反映的正是包装服务的质量好坏。包装强大的社会功能(商品促销服务),往往导致人们对其自然功能的忽视,比如彩色纸盒包装,在其装潢设计营造的效果或气氛下,消费者很少关注纸盒结构究竟提供了怎样的保护功能。这种忽视,可能导致一种误解,即误认为包装产业属于生产性服务业。(3)从包装的种类看 包装产品的品种繁多,但概括起来可分为包装材料、包装制品、包装装备三大类。这三类产品均为工业制造过程的产物,其产品的职能和生产目的均为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提供商品包装服务。包装产业的产品构成体系及其社会化服务职能,客观上决定了包装产业“制造+服务”的属性。(4)从包装的发展趋势看 在物联网技术的支撑下,伴随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场产业供应链重组的变革也将随之而来。由于供应链天然的社会化协作属性,生产商将与供应商、物流商、零售商等一起,以无缝协作的服务型网络化生产模式,共同完成产品的生产、分销和售后服务。这种新形态供应链体系中,包装的社会功能属性将会得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掘和有效利用,包装的作用和地位将得到极大的提升。包装将从产品的概念设计开始,在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中,全程参与产品设计、加工、储藏、分销、维护和回收过程。在为产品提供全方位服务的同时,包装自身也成为产品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换言之,未来的包装产业将以深度集成制造模式,为生产商提供商品包装定制化服务整体解决方案。

包装产业的服务型制造属性既是其本质所决定的,也是整个制造业体系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对包装产业的必然要求。随着包装信息传达功能的不断增强,包装将成为制造业延伸服务的重要而有效的工具。1.5.3 中国包装产业的发展目标

中国包装产业至2020年的奋斗目标,一是“技术创新”,二是“绿色生产”。即围绕绿色包装、安全包装、智能包装,构建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围绕清洁生产和绿色发展,形成覆盖包装全生命周期的绿色生产体系。1.5.3.1 持续发展绿色包装

包装产业为国民经济提供支撑并贡献巨大财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消耗了大量资源,给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压力,进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对包装企业而言,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制造体系,进而推动企业生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