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8-21 05:15:21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

萨尔瓦多《国际经济学》(第10版)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1章 绪 论

一、概念题

1.国际收支的调节(adjustment in balance of payments)

答:国际收支调节是指为达到特定目标,编表国家在分析国际收支的基础上,根据本国经济发展的需要调节国际收支各个项目的差额和总额的宏观行为过程。国际收支平衡表是按照会计学的借方与贷方相互平衡的复式簿记原理编制的。国际收支调节的措施一般有:①实行适度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②保持稳定或略有上升的汇率水平;③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同时保持一定规模的外资流入;④加强国际间的协调与合作。

2.反全球化运动(anti-globalization movement)

答:反全球化运动是一种由反全球化人士发起的运动,他们各自从不同层面出发,但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全球化只会为当地社会及全世界带来恶果。该运动认为全球化是造成世界各地大量人权问题和环境问题的根源,并指责其为了跨国公司的利润而牺牲全人类的福利和环境。严格说来,“反全球化”这一词本身并不确切,因为人们并不反对全球化本身,尤其不反对那种作为客观趋势和自然历史进程的全球化。那些强烈抗议全球化的示威人群自己都不大使用“反全球化”一词。准确地说,反全球化运动的人士反对的是西方主要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化,是这种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种种问题尤其是社会问题。

3.国际收支(balance of payments)

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国际收支的定义为:国际收支(BOP)是一种统计报表,是指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全部对外经济往来的系统的货币记录。它包括:①一个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之间的商品、劳务和收益交易;②一个经济体的货币黄金、特别提款权的所有权的变动和其他变动,以及这个经济体和其他经济体的债权债务的变化;③无偿转移以及在会计上需要对上述不能相互抵消的交易和变化加以平衡的对应记录。国际收支有三个特征:①国际收支是一个流量概念;②所反映的内容是经济交易,包括:商品和劳务的买卖、物物交换、金融资产之间的交换、无偿的单向商品和劳务的转移、无偿的单向金融资产的转移;③记载的经济交易是在居民与非居民之间发生的。

4.外汇市场(foreign exchange markets)

答:外汇市场是指在国际间从事外汇买卖、调剂外汇供求的交易场所,是经营外币和以外币计价的票据等有价证券买卖的市场,是金融市场的主要组成部分。它的职能是经营货币商品,即不同国家的货币,实现购买力的国际转移,提供资金融通、外汇保值和投机的机制。根据不同的划分方法,外汇市场有不同的种类:①按有无固定场所划分,可以分为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②根据有无外汇管制划分,可以分为官方市场、自由市场和外汇黑市;③根据交易期限划分,可以分为现汇市场和期汇市场;④按外汇买卖的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外汇批发市场和外汇零售市场。

5.全球化(globalization)

答:全球化还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来说,从物质形态看,全球化是指货物与资本的跨境流动,经历了跨国化、局部的国际化和全球化这几个发展阶段。货物与资本的跨国流动是全球化的最初形态;在此过程中,出现了相应的地区性、国际性的经济管理组织与经济实体,以及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意识形态等精神力量的跨国交流、碰撞、冲突与融合。全球化是一个以经济全球化为核心、包含各国各民族各地区在政治、文化、科技、军事、安全、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多层次、多领域的相互联系、影响、制约的多元概念。“全球化”可概括为科技、经济、政治、法治、管理、组织、文化、思想观念、人际交往、国际关系十个方面的全球化。

6.贸易引力模型(gravity model)

答:引力模型的思想和概念源自物理学中牛顿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两物体之间的相互引力与两个物体的质量大小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的距离远近成反比。早在20世纪50年代初,Isard&Peck和Beckerman即凭直觉发现地理位置上越相近的国家之间贸易流动规模越大的规律。人们普遍认为,最早将引力模型用于研究国际贸易的是Tinbergen(1962)和Pōyhōnen(1963),他们分别独立使用引力模型研究分析了双边贸易流量,并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两国双边贸易规模与它们的经济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Tinbergen的贸易引力模型的基本公式为:

其中,是国向国的总出口,与分别为国与国的GNP,为国与国之间的距离,、为常数,、为参数。该公式表明,国向国出口总量的大小或者国与国之间贸易量的大小与国与国的国民收入总量成正比,与两国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7.相互依存(interdependence)

答:相互依存是指国际社会中不同角色之间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这种互动的影响和制约关系可以是对称的或不对称的,其程度取决于角色对外部的“敏感性”和“脆弱性”的大小。如,A方对B方的原料,B方对A方的制成品,可能表现出相互依赖的关系。双方都对对方的有关政策表现出某种敏感性,但由于双方依赖程度可能不同,各自的敏感程度也有异。A方的有关政策若不利B方,就会暴露其脆弱性。又由于双方的应变能力不一,它们表现出的脆弱性也有差异。如果双方敏感性和脆弱性相同或接近,那么它们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呈对称情况,否则即呈不对称情况。

8.国际金融(international finance)

答:国际金融是指因政治、经济、文化等联系而产生的国家与地区之间货币资金的周转与运动。国际金融由国际收支、国际汇兑、国际结算、国际信用、国际投资和国际货币体系构成,它们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例如,国际收支必然产生国际汇兑和国际结算;国际汇兑中的货币汇率对国际收支又有重大影响;国际收支的许多重要项目同国际信用和国际投资直接相关,等等。国际金融与一国的国内金融既有密切联系,又有很大区别。国内金融主要受一国金融法令、条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而国际金融则受到各个国家互不相同的法令、条例以及国际通用的惯例和通过各国协商制订的各种条约或协定的约束。由于各国的历史、社会制度、经济发展水平各不相同,它们在对外经济、金融领域采取的方针政策有很大差异,这些差异有时会导致十分激烈的矛盾和冲突。

9.国际贸易政策(international trade policy)

答:国际贸易政策是指一国政府在其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总目标下,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对对外贸易活动进行管理和调节的行为。它体现一国对外经济和政治关系的总政策,属于上层建筑的一部分。对外,它服务于一国的对外经济和政治的总政策;对内,它为发展经济服务,并随着国内外的经济基础和政治关系的变化而变化。

10.国际贸易理论(international trade theory)

答:国际贸易理论试图解释为什么有国际贸易,以及作为一个国家应当如何对待国际贸易。国际贸易理论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新古典、新贸易理论以及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四大阶段。古典和新古典国际贸易理论以完全竞争市场等假设为前提,强调贸易的互利性,主要解释了产业间贸易。二战后,以全球贸易的新态势为契机,新贸易理论应运而生,从不完全竞争、规模经济、技术进步等角度解释了新的贸易现象。 新兴古典国际贸易理论则以专业化分工来解释贸易,力图将传统贸易理论和新贸易理论统一在新兴古典贸易理论的框架之内。

11.宏观经济学(macroeconomics)

答: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是社会总体的经济行为及其后果,即对经济运行的整体,包括整个社会的产量、收入、价格水平和就业水平进行分析。测量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最重要指标有国内生产总值及其增长率、失业率、物价水平及其变动即通货膨胀率。其他比较重要的指标还有政府财政预算赤字及贸易赤字的变动、利率等。

12.微观经济学(microeconomics)

答:微观经济学研究的是个别经济单位(如消费者、工人、投资者、资源拥有者和厂商)所作的决策,也研究构成市场与行业的消费者和厂商的相互影响。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论证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原理。在国际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国际贸易理论和政策属于微观经济部分,因为它们把单个国家看作基本单位,并研究单个商品的(相对)价格。

13.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答: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指的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经济部分的内容。由于国际收支涉及总收入和总支出,以及影响国家收入水平和价格总指数的调整政策和其他经济政策,因而它们是国际经济学的宏观经济部分,这些内容常被称为开放经济宏观经济学或国际金融。

二、练习题

1.翻阅当天的报纸并做下列题目:(1)找出7~8条有关国际经济学的新闻。(2)找出每条新闻对美国经济的重要性或影响。(3)找出每条新闻对你个人有何影响。

答:略。

2.这个问题要求你测度一些国家之间的经济依存程度:(1)找出没有列在(教材中)图1.1内的任何5个工业化国家。(2)到校图书馆找到最新版的《国际金融统计》,画一张表显示你选择的这些国家的经济依存程度。每组中的较小国家的依存程度是否大于较大国家的依存程度?

答:略。

3.找出没有列入(教材中)图1.1的任何5个发展中国家,做与第2题相同的题目。

答:略。

4.美国与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贸易是否符合贸易引力模型的假设?

答:在最简单的形式上,贸易引力模型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两国间的双边贸易与这两个国家的GDP的乘积是成比例的或至少是正相关的,同时,两国间的距离越远,贸易额越低。也就是说,两国的GDP越高(彼此间的规模越相近),距离越近,则预期两国间的贸易额越高。

相对于阿根廷,巴西的GDP更高,地理上离美国更近,理论上与美国的贸易额应更高,这与现实相吻合。所以,美国与巴西和阿根廷之间的贸易符合贸易引力模型的假设。

5.拿出你的经济学原理课本(即使你已经学习了中级经济学理论),然后从目录中:(1)找到书中有关微观经济学部分的标题。(2)将你的经济学原理课本中的微观经济学内容与本书第1部分和第2部分的内容做一比较。(3)找到书中关于宏观经济学部分的标题。(4)将书中宏观经济学部分的内容与本书第3部分和第4部分的内容做一比较。

答:略。

6.(1)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其他条件不变时,一种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税率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2)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一种进口商品价格的提高(如由于进口关税的上浮所致),会带来需求量的什么变化?

答:(1)消费者需求理论揭示,当一种商品价格上升时,对该商品的需求量会减少。(2)根据消费者需求理论,当一种进口商品价格提高时,该商品的进口需求量将会减少。

7.(1)一国政府如何能消除或减少预算赤字?(2)一个国家如何能消除或减少贸易逆差?

答:(1)一国政府可以通过减少政府支出和(或)增加税收来消除或减少预算赤字。(2)一国可通过对进口商品征税和(或)对出口补贴,增加国外借款或减少国外贷款,以及降低国民收入水平来消除或减少贸易逆差。

8.(1)国际经济关系与地区经济关系有何区别?(2)它们在哪些方面相似?

答:(1)国际经济关系不同于地区间的经济关系(例如,同一国家内不同地区间的经济关系),国家经常对商品、劳务和生产要素在国际间的流动施加某些限制,而一般不限制其在国内各地区间的流动。此外,国际间的流动也因语言、风俗习惯和法律的不同而受到某些限制;国际间商品、劳务及资源的流动亦增加了外汇收入及支出额,并常常引起外汇价格的变动。(2)国际经济关系与地区经济关系都克服了空间和距离带来的障碍,使参与方的经济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9.我们如何推断自愿性的国际贸易给一国带来的利益?

答:如果一个国家无法从自愿性的国际贸易中获利(甚至带来损失),它可以直接拒绝进行国际贸易。所以,当一个国家在进行自愿性的国际贸易时,它一定是获利的。

10.如果说一个国家可以从国际贸易中获益,那么你如何解释为什么许多国家又要对国际贸易施加某些限制?

答:国际贸易给消费者带来了商品的低价格,但是损害了国内竞争厂商的利益。通常,那些厂商会联合起来对政府施加压力,要求限制进口。通常消费者数量多但缺乏组织,并且每个人只会从进口限制中遭受到很小的损失,因而政府往往屈服于厂商的压力而对进口施加限制。

11.你能否想出一些方法可以使一国从使其他国家受损失的贸易限制中获益?

答:一国可以向其他国家大量低价倾销一种商品以挤垮它们国内的相关公司从而获得垄断地位,继而可以提高价格以获取高额利润。

12.当美元价值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下跌时,美国的进出口会有什么变化?

答:当美元价值相对于其他国家货币下跌时,美国的商品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变得更为便宜,带动美国出口的增加;而其他国家的商品相比美国的而言显得更为昂贵,使得美国进口量减少。

第1部分 国际贸易理论

第2章 比较优势原理

一、概念题

1.绝对优势(absolute advantage)

答:根据亚当·斯密的绝对优势原理,当两个国家生产两种商品,使用一种生产要素——劳动时,如果刚好A国家在一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高,B国家在这种商品上劳动生产率低,则A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具有绝对优势。两国按各自的绝对优势进行专业生产分工并参与贸易,则两国都能从贸易中得到利益。这种贸易利益来自专业化分工促进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2.贸易基础(basis for trade)

答:贸易基础是指国家之间进行贸易往来的条件,解释为什么能够产生国际贸易。不同的贸易理论对贸易基础的认识不同。绝对优势理论认为国家之间进行商品交换的基础是各国在商品生产上具有不同的绝对优势,而比较优势理论则认为是由于各国在不同商品生产上机会成本的差异而产生国际贸易。相比较而言,后者更具有实际意义。

3.完全专业化(complete specialization)

答:完全专业化指的是各国由于生产效率的不同而各自完全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专业化分为完全专业化和部分专业化,一般来说,受生产要素流动性、要素边际递减规律及其他因素的影响,完全专业化比较少见,更多的是部分专业化。各国不仅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优势的产品,还会将一定的资源要素用来生产本国优势不明显或者是处于劣势的产品。

4.固定的机会成本(constant opportunity costs)

答:固定的机会成本是指商品之间的机会成本固定不变,表现在几何图形上是以不同商品为坐标轴的生产可能性曲线为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换句话说,也就是为多生产一单位产品A,所必须放弃的B产品的数量是不变的。

5.贸易所得(gains from trade)

答:贸易所得是指一国因行业间相对劳动生产率不同而在不同的产品生产中进行专业化分工,并且把产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而获得的利益。

6.劳动价值论(labor theory of value)

答:劳动价值论是关于商品价值由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抽象劳动所创造的理论。劳动决定价值这一思想最初由英国经济学家配第提出,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也对劳动价值论做出了巨大贡献。商品价值决定于体现和物化在商品中的社会必要劳动量。这意味着①劳动是惟一的生产要素,或者是在所有商品的生产中劳动均占一个固定的比重;②劳动是同质的。

7.自由放任(laissez-faire)

答:自由放任又称为自由放任主义或无干涉主义,主张让自由市场自行其道是更适当且更迅速的方法,将能省去任何由政府运作所造成的低效率。该理论主张政府对于民间经济如价格、生产、消费、产品分配和服务等的干预越少,将能使经济运作得更好(更有效率)。

8.比较优势原理(law of comparative advantage)

答:比较优势原理由李嘉图提出,他认为国家间应按“两优取其重,两劣取其轻”的比较优势原则进行分工。如果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有利地位,但有利的程度不同,而另一个国家在两种商品的生产上都处于绝对不利的地位,但不利的程度也不同。在此情况下,前者应专门生产相对最有利(即有利程度最大)的商品,后者应专门生产其不利程度最小的商品,通过对外贸易,双方都能取得比自己以等量劳动所能生产的更多的产品,从而实现社会劳动的节约,给贸易双方都带来利益。

9.重商主义(mercantilism)

答:重商主义也称作“商业本位”,它建立在这样的信念上:即一国的国力基于通过贸易的顺差——即出口额大于进口额——所能获得的财富。它是封建主义解体之后的16-17世纪西欧资本原始积累时期的一种经济理论或经济体系,反映资本原始积累时期商业资产阶级利益的经济理论和政策体系。重商主义者认为国家富强的方法应当是尽量使出口大于进口。出超的结果是金银等贵重金属的流入,而一个国家拥有越多的金银,就会越富有、越强大。因此,政府应当竭尽所能鼓励出口,不主张甚至限制商品(尤其是奢侈类消费品)的进口。然而,由于不可能所有贸易国同时出超,而且任一时点上金银总量是固定的,一个国家的获利总是基于其他国家的损失,即国际贸易是一种“零和博弈”。因此,重商主义者鼓吹经济民族主义,认为国家利益在根本上是冲突的。

10.机会成本理论(opportunity cost theory)

答:机会成本理论认为,一种商品的成本是额外生产一单位此种商品所必须放弃的另一种商品的生产量。这里没有做出劳动是惟一的投入要素或者劳动是同质的假设,也没有假定劳动是决定商品价格的惟一要素。结论是当一国在一种商品生产上有较低的机会成本,则该国在该商品生产上就有比较优势(在另一种商品上有比较劣势)。

11.贸易模式(pattern of trade)

答:贸易模式指的是对每个国家而言,在国际贸易活动中,将会有哪些商品被用来交易,每个国家该进口、出口何种商品。根据比较优势理论,贸易模式决定于不同国家之间生产不同商品的相对成本。

12.生产可能性曲线(production possibility frontier)

答:生产可能性曲线(也称为转换曲线)是指一国使用其所有资源和最佳技术时所能生产的两种商品的各种组合,可以用来解释机会成本。

13.相对商品的价格(relative commodity prices)

答:相对商品的价格是商品之间价格关系的动态反映,专指两种或多种商品之间由供给与需求作用所形成的价格比例关系。相对价格的计算方式是:以某国出口粮食、进口照相机为例,两者的比例关系为:照相机的相对价格=照相机价格/粮食价格(均按同一货币折算)。它反映出购买一台照相机而必须放弃的粮食数量。如果这种比率关系在一段时间内发生变化,那就说明它们在利益分配上发生了变化。

14.小国情况(small-country case)

答:小国情况指的是由于小国比较优势不明显而导致的国际贸易中,该国能够完全专业化生产本国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而大国由于小国不能生产本国所需产品的所有数量,不得不同时生产各种商品的情况。

二、练习题

1.表2.1列出了在4种假定情形下,美、英两国1小时劳动可生产小麦与布匹的数量。指出每种情况下,美、英两国具有绝对优势或劣势的商品。表2.1  在美国和英国的生产可能性组合

答:A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小麦,英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布;

B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布和小麦,英国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C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小麦,英国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D情况下,美国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是布和小麦,英国不存在具有绝对优势的商品。

2.指出表2.1中每个国家有比较优势与比较劣势的商品。

答:A情况下,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小麦,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是布,英国则相反;

B情况下,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小麦,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是布,英国则相反;

C情况下,美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是小麦,具有比较劣势的商品是布,英国则相反;

D情况下,由于两种商品的两国生产率之比相同,两国不存在具有比较优势或比较劣势的商品。

3.指出表2.1中每种情况下,贸易的可能性及贸易基础。

答:A情况下,美国用小麦交换英国的布,贸易基础是绝对优势;

B情况下,美国用小麦交换英国的布,贸易基础是比较优势;

C情况下,美国用小麦交换英国的布,贸易基础是比较优势;

D情况下,两国之间不存在贸易的可能性,因为美国相对英国在小麦和布上所拥有的绝对优势相同,两国均不存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商品。

4.假设在表2.1中的B情形下,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的4单位布交换:(1)美国获利多少?(2)英国获利多少?(3)互惠贸易的范围有多大?(4)如果改用4单位小麦与6单位布交换,两国分别获利多少?

答:(1)美国生产4单位小麦所需劳动时间为1小时,同样时间可生产3单位布,如果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的4单位布交换,则美国获利1单位布;(2)英国生产4单位布所需劳动时间为2小时,同样时间可以生产2单位小麦,如果用4单位布与美国4单位小麦交换,则英国获利2单位小麦;(3)美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为3/4单位布,而英国生产小麦的机会成本为2单位布,双方机会成本的差异奠定了互惠贸易的基础,互惠贸易的范围应该是使得小麦的相对价格位于3/4~2之间,也就是美国用4单位小麦与英国交换3~8单位之间的布匹;(4)美国获利3单位布,英国获利1单位小麦。

5.用表2.1中的B情形,假设劳动是惟一生产要素而且是同质的(即只有一种类型)。(1)用劳动测度,美、英两国生产小麦和布的成本是多少?(2)如果工资率为6美元,则小麦和布在美国的价格各是多少?(3)如果工资率为1英镑,则小麦和布在英国的价格各是多少?

答:(1)美国生产小麦的成本是1/4小时的劳动,生产布的成本是1/3小时的劳动;英国生产小麦的成本是1小时的劳动,生产布的成本是1/2小时的劳动。(2)小麦的价格是1.5美元,布的价格是2美元。(3)小麦的价格是1英镑,布的价格是0.5英镑。

6.参考第5题回答下列问题:(1)若美元、英镑的外汇比价为1英镑=2美元,则小麦与布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多少?在此汇率下,美国会向英国出口小麦吗?在此汇率下,英国会向美国出口布吗?(2)当汇率为1英镑=4美元时情况如何?(3)若汇率为1英镑=1美元时情况如何?(4)允许美国向英国出口小麦和允许英国向美国出口布的汇率范围是什么?

答:(1)小麦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2美元,布是1美元。在此汇率下,美国会向英国出口小麦,英国会向美国出口布。(2)小麦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4美元,布是2美元。在此汇率下,美国会向英国出口小麦,但是英国不会向美国出口布。(3)小麦在英国的美元价格是1美元,布是0.5美元。在此汇率下,美国不会向英国出口小麦,英国会向美国出口布。(4)允许美国向英国出口小麦,即要求英国小麦的美元价格大于1.5美元:1英镑>1.5美元;允许英国向美国出口布,即要求英国的布的美元价格小于2美元:0.5英镑<2美元。故英镑兑美元的汇率范围为:1.5美元<1英镑<4美元。

7.假设表2.1中的B情形的数据单位是百万蒲式耳小麦和百万码布:(1)画出美、英两国生产可能性曲线。(2)美、英两国的小麦相对价格为多少(即)?(3)美、英两国的布匹相对价格为多少(即)?

答:(1)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如图2.1所示。图2.1  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2)美国的,英国的。(3)美国的,英国的。

8.使用练习题7中美、英两国的生产可能性曲线,假设无贸易或自给自足点对美国而言是3单位小麦和3/4单位布(百万单位),对英国而言是1/2单位小麦和1单位布,另假设有贸易时美国用1单位小麦与英国1单位布交换。绘图表明英、美两国自给自足(无贸易)时的生产与消费点,有贸易时的生产与消费点,以及贸易所得。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