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我的人生我的路(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2 13:16:20

点击下载

作者:周毅

出版社:宁波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走过——我的人生我的路

走过——我的人生我的路试读:

代序 遇见周毅

沈春松

多年以后,我想,与她相遇与其说是一种缘分,不如说是一种必然。这样一个通体发光的人,在这座小城,这个小圈子里,我是一定会看见她的,一如夜行,总会看见小屋里透出的暖暖灯光。相知瞬间,刹那永恒,我相信,两个友人不会偶然相遇,这相遇里一定有着相知的必然。

人的一生,会邂逅许多人,有些人会让我们惊喜,有些人能让我们有趣;而有些人注定会与我们并肩同行,共同见证人生的花开花落,体会岁月的艰辛与静好,并从此让生命变得美丽丰盈起来。

在我的生命里,她就是这样的一位友人。

走在寻常巷陌,时不时会遇见熟人:学生、家长、亲朋好友,微笑写在每个人的脸上,或喜悦,或敬慕,或感激。绍兴这座小城真如她的家,每个街区,每个单位,几乎都有她亲如姐妹兄弟的朋友,微信上给朋友点赞,你经常会惊喜地发现:哦!原来他们和她也是好友。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座城市因她而温暖而美好。每当谈起她,想起她,总能使我们笑意盈盈,有时会微微激动,甚而至于泪光闪闪;而有时因为她的太投入,太率真,担心着她的健康和平安。

我始终固执地认为,一个人的名字和性格存在着某种神秘的关联。出生命名,文字便一直有着一种魔性的暗示,潜移默化塑造着人的性格、气质;而女人,倘若拥有了男人的名字,这个女人很大的可能兼备了男性和女性的秉性、特质,比如刚毅、豁达、大气与知性、温柔、良善。

人如其名的周毅恰好完美地诠释了我的执念。

既要诅咒黑暗,更要让自己发光,这一定是她的人生信条。要发光就需储备足够的能量,于是,她就像一棵树,一片叶,无论何时何地,只要有一缕阳光,就不停地进行着光合作用。

在朋友的聚会上,我常常诧异于她的单纯甚至于稚拙。此时,在我眼里,她就像清澈的朝露,透明而晶莹。她会突然对一个看似十分简单的问题表达自己的疑惑,这显然和她的身份极不相符,此刻,通常大家会很不好意思起来,回答与否似乎都成了问题。其实,转念一想,她的提问甚至不关乎谦逊与坦诚,只是表露了她的本真。她就是这样的人,纯净澄澈,自在坦荡,不矫饰,不自欺,始终葆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漫溢出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这或许就是她想要的最好的模样,让自己永远处于一种“空杯状态”。想起了《无问西东》里说的“这个时代缺的不是完美的人,缺的是从心里给出的真心、正义、无畏和同情”。在这样一个心里给出真心、真实的周毅面前,常常会榨出我们皮袍下面藏着的“小”来。

让她心心念念的自然是教育,而关于教育,最近她念叨最多的自然是“学习共同体”,如同说到自己的儿子,此刻,她的眼里会刹时充满光亮,脸色也异常的温柔,整个人皆心醉神迷,仿佛眼前有个极好的东西,急切地想和亲人分享。面对此景此情,大家也会知趣地安静下来,“共享”她的“学习共同体”的美好时光。这时候,我相信,如果有天堂,在她心里一定就是这课堂的模样。

我知道,这个过程其实进行得十分艰难,甚至虐人,但她还是那么的甘于自虐,心驰神往,爱如初恋,欲罢不能。这必定关乎她的天命——是她释放光亮的星空,更是吸纳养料的沃土。

在乱花迷眼的“课程改革”困境中,不甘平庸、力求卓越的周毅团队,结合学校的实际,把目光投向了佐藤学教授倡导的“学习共同体”。

一年多了,500多个日子,想尽千方百计,尝尽千辛万苦,先后8次请专家来校指导,16次外派老师培训,其间经历的曲折、退让、无奈、调整难以言说。就像游泳,扑腾,呛水,熟悉水性,直至畅游……

2017年夏至,对她的学校来说,注定是个明亮的日子。“从倾听出发,构建学习共同体”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如期举行。会上周毅校长介绍了学校“学习共同体”的实践历程;在语文焦点课上,她和孩子们一起学习《小青虫的梦》。她用蚂蚁之眼观察孩子,以柔软的身姿,俯身于孩子们中间,和他们一起倾听、质疑、反刍、分享,不断向文本最深处漫溯。孩子们对语文的热爱如文中小青虫对音乐的钟情一样,执着、专注,最终破茧成蝶。

绍兴市语文教研员莫国夫老师评说这堂课带给他巨大的认知冲击:像周毅老师这样怀着谦卑之心俯身到孩子身边,才是真正的“润泽课堂”。“学习共同体”国际联盟主席、前日本教育学会会长佐藤学先生也来到了周毅的学校,他惊讶于学生学习的“蜕变”,对学校在如此短时间内能这样推进“学习共同体”深表赞叹。

我懂得,故我谦卑。只因懂得个人的渺小与知识的无涯,才会如此谦卑地低到尘埃里,然后,骄傲地开出花来,从而获得“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她的“空杯状态”不止在教育,她吸取光能的欲念也几近贪婪,仿佛就是在黑暗里,她也能从容地进行光合作用。

每次听朋友说起有学者从远方来,她总会第一时间发出邀约。达摩西来,仿佛只为她一人。

放弃难得的休假,近几年每年冒酷暑参加问对教育的“第一线”全国校长和教师高级研修班,专注地啃食“桑叶”,逼迫自己作茧自缚,然后自我蜕变,破茧而出。

她说自己最大的不足就是看书太少。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她深知阅读的重要,她告诉老师、学生要懂得阅读,并在南开大学任教授的堂兄周一骑的推荐下,开出了阅读书目。

其中我看到的有《佐贺的超级阿嬷》《苏东坡传》《梵高生活》《傅雷家书》《巨流河》《大江大河》《活出意义来》《用生命爱中国——伯格理传》《史怀哲传》《我是中国人》《中国底层访谈录》《静悄悄的革命》。

她绝不会向老师、学生推荐《弟子规》之类的书,因为她十分认同黄晓丹博士对《弟子规》的评说,“它以强烈的训导口吻和死板规定对你提出种种要求,这使得我们必须歪曲自己的生命经验来凑合这个文本,导致生命体验的虚假化。我实在看不出有什么理由要在千千万万的文本中选择《弟子规》……”

她也读顾准、资中筠,也读刘瑜、柴静、时寒冰……“孩子们回家了,老师们回家了,懒懒地倚在沙发上,读叶芝的诗。”一天,在微信里她这样写。

二十多年前,一个偶然的机会,她遇见了林清玄先生的文字,清雅、灵动、素洁,如沐春风,如见故人,“清欢”一词捕获了她,她写了《童年的清欢》。2008年,她真的与林先生有了一次猝不及防的遇见。于是,大禹陵内的“古越禹风”,夕阳西下,六七个朋友和这位散文大家共进晚餐,漫步八字桥河边,听林老师说,“你是一个很浪漫的人啊,就是浪费时间慢慢过”。林先生喜茶,茶须滚烫的水泡过才有味,先生的人生已然历经无数的热闹和绚烂,渐至平静、平淡。颖悟如斯的她必定悟到了茶道的最高境界,她身上闪现的每临大事的静气、处变不惊的沉稳,就分明留着茶道濡染的印记。

说到周毅的思想源流,就不能不说周一贯老师。先生已然是她生命中的太阳。我看到过许多她和先生的合影,照片里的周毅更像是先生的女儿,对父亲小鸟般的依赖与明星般的仰慕溢于全身。她总说,熟识先生,是缘,是福。她在《先生周一贯》一文中这样写道:“儒雅沉稳的先生若健步行走在古越的阡陌街巷中,必定是这个千年古城最美丽盈动的景致之一。”聆听先生的专业指导、精神激励、思想引领,耳濡目染中,先生带给她的不只是教育上真气充盈、气定神闲的自信,更是一种宁静潇洒、风流蕴藉的文化气度。

学生自然更是她能量的源泉,爱的归宿。一如她文化T恤上写的文字“在孩子与未来之间问对”。她相信,孩子回报我们的远比我们给予的多。

有一回,周毅因为身体原因,离开孩子们一个多月了。

孩子们会在她的门缝里塞纸条:周老师,我好久没见你了,你去哪里了?拥有百灵鸟一样声音的你,去干吗了?“我们最可爱、最喜欢的周老师回来了,我们兴奋极了,今天的语文课大家都听得非常认真,今天我们课上得好开心。”

因为去美国考察,要暂别学生十几天。

她在微信里这样写到:那一日,孩子们想我了,唱《世上只有妈妈好》给我听,说我是全校孩子的妈妈。我说我已经在儿童博物馆买好了礼物,人人都有的。他们说“你的礼物肯定是书,别买了,你回来是最大的礼物!”“这学期的最后一节课你一定要回来给我们上。”“我现在进步了……”一个个对着视频说。那一刻,除了幸福,我还能有什么?

可以被叫“周奶奶”的女人,就这样甘愿被这些小不点儿那么温柔地哄着,宠着。

夜幕四合,天空却光芒万丈。足球场上,她和孩子一起奔跑,一起踢球,不知疲倦,动力十足。

一个小女子或许改变不了社会,但足以塑造一所学校。“办一所留得住自己孩子的学校”,这是她的教育理想,也是她的教育使命。三年多来,她把秀水小学打造成了教师、学生的精神王国,她就是这个精神王国里的王,统揽全局,运筹帷幄,更是仆人,亲力亲为,辛劳不辍。如今漫步校园,你处处可以窥见周校长的办学理念、文化素养、人文情怀乃至人格魅力。

经过2016年的暑期,当你走进校园,校园五幢楼那鲜亮的颜色让人眼前一亮,有意思的是每幢楼都有了自己的名字。

比如教学楼取名润身屿;行政楼命名治平岛;综合楼就叫时雨洲;体育馆叫作游艺渚;最有趣的是饭堂呼作在焉汀,取自《礼记·大学》中的“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意指修养自身的品性必须要先端正自己的心思,即使在饭厅用餐也要如此,方可品尝出食物的美味。

她为这些美名呕心沥血,请堂兄周一骑出谋划策,又请书法家梁文斌先生免费题写,爱校如子的拳拳之心尽在其中。“泽石成秀,上善若水”,作为秀小人,她一直将“水”作为核心意象,建构“润泽教育”。五个楼名出自《孟子》《礼记》,都源自儒家文化,屿、洲、岛、渚、汀都是水中或水边的陆地,这五幢楼就是秀小人在人生的汪洋中诗意栖息的一块块精神陆地了。

她还在校园里开辟了花圃、“沃园”蔬菜基地、“本草园”中草药基地,让师生留连其间,修艺养性,共同成长。

爱校如家,通常是拿来称道奉献精神的,可在她眼里,似乎无关奉献,学校就是和家一样的可爱,一样的重要,你应该也值得为她憔悴。

因此,她可以为学校的树被人砍了而拍案而起,而寝食不安。

她在微信里说过这样一段话:2015年12月20日上午发生在秀小校园内的情节恶劣的毁树事件,经过长达396天的曝光、沟通、上访、抗争……案件终于在2017年1月19日上午得到圆满解决。追求依法治国的道路漫漫,吾等凡人必守住良知的底线,为保一方人、事、物的平安,而不屈呼号、抗争,绍兴法治天廓气清的一天,终将到来。我知道了,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真的和我有关。只是,我不知道,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是否都能和我们秀小一样遇上一位清明勤政的凌局长、姚大队长。

她的心痛不止是树,她的愤慨不止是为了学校,她奉上的是她的家国情怀。“择一事,终一生”,她如同匠人,沉下心,细细雕琢手中的器物,于是,这座矗立在古老若耶溪畔的小学,像她一样,活力十足,魅力四射。“通体发光”,不只是讲她教育上的追求,事业上的奉献;更说的是她的为人。我总想,她如此待人甚至不关乎友谊与热忱,只呈现了她的本色。朋友有事甚至不用去找她,她也会像阳光洒入每一条缝隙一样,远远地关照到你,无论逆境顺境,她总是在那里。她的侠肝义胆,常令我想起古代为朋友两肋插刀的侠士,她的古道热肠,满足了我关于友谊的所有美好想象。

朱雯大姐伤病初愈,在百年校庆大会上讲话,她忧心着她的身体,为她说话气息不畅、额前的头发遮了眼也不捋一下而心疼不已。

美国之行,几乎给每位好友买了礼物,那几大箱几大袋行李我都无法想象她是怎么提回来的。

她千里迢迢飞去四川,只是为了去见并无深交的教育界的侠客李玉龙最后一面。李老大周年祭,她还在惦念老大在天国是否还在坐而论教育。

说到底,周毅最动人之处,是她的真性情,这是她人格的底色。阅历无数而无半点世故,归来仍是心无尘滓、一派天真。

她会为某些人的无礼言词而摔破手机,她的脱口而出的愤慨,会让你忘了她的身份;但恰恰就在此时,你看到了她的真性情,胸襟磊落如光风霁月。

这几年,经常为她家小狼的渐渐老去而黯然神伤,替小狼写下无数心语。我知道,对狗的喜欢,一定程度上缘于对人心的失望;可她因此更爱身边的人,这里藏着悲悯。

她会为自己的先生白嫩的皮肤开始松弛,浓密的黑发稀疏斑白而心疼;更会为了他遭遇的不公,挺身而出,蹈死不顾。

对儿子,她更是舐犊情深,寄予了一个母亲的全部深情,“望着他,心醉神迷,即使他把自己搞得胖成了国宝”。儿子到外地求学,“今夜我不关心别的,我只

想你

,有你消息的一天,总是极好的一天”。

她在儿子高中毕业典礼上的讲话,是我看见过的最具情怀的致辞。虽时过境迁,但她最后对孩子们的祝愿,现在读来依然备感警醒与温暖。

面对她的文字,不知为何,我总有一种心痛的感觉。字字饱满,元气淋漓,含着的皆是汗水、泪水、血水。如此写作真的一点也不怡情,耗损的全是她的精气神呀!

但最是知己是文字,教书、读书、写书,她便心满意足。在繁杂的工作之余,她会觅得一刻清静,在键盘上放飞自己的心灵。融入自然,细数阳光,且听风吟,对每一朵花微笑,对一片水、一座山、一只鸟、一棵树获得真正的欢喜,咏怀风物的变迁,对自然的多样性与和谐产生深深的敬畏和感激;直面社会,她时而愤世嫉俗,时而悲天悯人,而我们感到的分明是她以天下为己任的责任感和忧患意识;与自己对话,她常严厉地剖析自己,总说自己是个糊涂的女人,但她的自省却让我们感动于生命个体的博大与深邃。然而,在她眼里,这世上最最可爱的还是人,她说,朋友是宝。因此,我们读到更多的是她与人的交流,在人群中,她静静地体验人世的温情,沐浴人性的光辉,并更懂得感恩与回报。《无问西东》的首尾有句意味深长的台词:“如果提前了解了你们要面对的人生,不知你们是否还会有勇气前来。”假如周毅遇到这样的拷问,我想,她一定会引用她喜欢的罗曼·罗兰的金句:“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看清了世界的全部真相之后,还能够依然热爱生活。”

古城的青石板路上留下了她三十个春秋的生活履痕。三十年前,因机缘巧合而闯入了绍兴的这位浣江女子,我知道,给这座江南小城平添了多少的温度。有人说,因为喜欢一个人而喜欢一座城市,我想,她曾经让、将来也一定会使许多人因她而爱上她的城市。

岁月不饶人,照片上那个青涩朝气的周毅,脸上也开始写上了沧桑;可她也从未曾饶过岁月,“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和时间赛跑,把一天过成两三天,对自由、尊严、高贵的英雄情结心存向往,对生活永远保持热情与好奇。然后,通体发光,光彩照人。

幸遇如此友人,胜却人间无数。落笔于2018年1月31日

寂寞的先生寂寞的墓——凭吊先人王阳明、黄宗羲先生有感

初识王阳明、黄宗羲两位学者大概是1998年的暑假吧。那几日,与在南开大学工作的同是“教书匠”的大哥一起躲进一个有绿林碧水的幽静处读书。朗月清风相伴的晚上,两人纳凉闲聊时,大哥情不自禁地讲起了他心目中非常敬仰的王、黄两位大学者。那一晚,我庆幸自己走近了两位“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大师。前几日,大哥来到丹桂飘香的西子湖畔参加一个学术年会,顺便想去凭吊两位先生的墓地。我欣然应允。

从《姚江文化史》中了解到阳明先生长眠于绍兴兰亭乡洪溪,经打听才知先生的墓地可能在宛委山上。那一日,没有秋阳,也没有秋雨,只有迷离厚重的秋色伴我们一路上山。经过了贺知章的《龙瑞宫记》石刻处,路过了葛仙翁葛洪的炼丹井,绕过了年代久远的摩崖石刻,已经在半山腰了,还是不见先生安息处,我们都有些茫茫然了。而路边一块写有“王阳明读书处”的木牌给了我们继续拾级而上的信心。不久,一间不算小的深红色木房让我们更欣喜地认为该不会是守墓人的住处吧。于是,在议论着怎样的守墓人会为怎样的人守墓时,路边一处似是人工堆砌的土包引起了我们的注意,都快要到山顶了,我坚定地认为这该是我们要找的先生的墓,而大哥则不想接受这乱石堆砌、杂草丛生、连一块碑都没有的土包会是他心中这位圣贤的长眠之处。我说,我守在这里,你再上去找找。一米八几的他毫不犹豫地迈开长腿往山上走去。然而,在我等得快不耐烦的时候,看到一脸失望的大哥出现在了我面前,他说上面只有几个年久失修的破亭子。山上有很多的人经过,他们去干什么?我说,再往前走就是香炉峰,那里终年人气很旺,香火不断。这些人大概就是去那儿祈求平安幸福的。大哥有些激愤了:“如今的人们会对几个腹中空空的泥塑菩萨顶礼膜拜,并奉为神圣,而对这些真正地在人类的文明史上立下了不朽功绩,作出了不灭贡献的一代圣贤却置若罔闻,连为他们立一块碑的兴趣都没有。我们这个民族要弘扬的到底是什么?”我悻悻然地说:“如今除了搞政史研究做学问的,不会有太多的人知道阳明先生了!”“那么,我们要让后代了解的究竟该是什么?”大哥的话使生于越地、长于越地的我不禁哑然。是啊,我们这个有着厚重人文积淀的一方山水是否太冷落了这位文武兼备、在奉命平息了一方暴乱后病死于班师回朝途中的一代圣人?大哥说,古时圣人去世,丧事皆由弟子操办,何况当时阳明先生的孩子尚幼,先生的大弟子钱德洪、王畿从南昌把先生的灵柩运至绍兴安葬。因为先生曾在绍兴辟稽山书院讲学,还曾在宛委山上一天然洞穴静心读书,并常与弟子在此间高谈阔论。让一生征战、辗转讲学、忧国忧民的疲惫的先生长眠于这有山有水、有过他深深足迹的地方,他会安息的。我说,像先生这样的大彻大悟之人其实也不希望有太多的人来打扰他,他们生前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才学富五车、成就一世功名。与寂寞相伴、静养生息该是他生前的夙愿。大哥沉默了。

面对这座隐没在郁郁葱葱的山林中的孤坟,我们不再言语,任思绪飘向四五百年前的那个明清时代,与那个时代的那位先哲默默对话。

下山的路上,我们跨过了一条清清的小溪,大哥说,背山面水好风水,能在这样的地方长眠,先生也有福了。

由此,我们又想起了前一日去余姚凭吊的另一位明末清初的大学者黄宗羲先生。寻到先生的墓也一样颇费了一番周折。因为在山坳口,首先扑入我们眼帘的是一处由琉璃瓦、白瓷砖拼贴的颇具皇家气派的方圆十几亩的墓地,拾级而上,半山腰处一个圆形的坟墓中间写着一个大大的“陆”字。正如我们所猜想:这样张扬、奢华的墓绝不会是一个心气平和,著述了“儒林巨海”的先哲安息的地方,再一路往山坳深处寻去还是不见。同行的父亲因时间有限已催我们打道回府。不甘心的我忽然发现参差的树木间有一个雅致的小亭探出,细心的二伯连忙疾步寻去。“噢,在那儿。”是的,先生就静静地躺在那儿,躺在他曾著述隐居的橘林环绕的“龙虎草堂”边上。只见墓地坐北朝南,背靠绵延起伏的群山,面临潺潺流淌的山泉,“好一处修身养性的绝妙佳境!”大哥忍不住说。

梨洲先生的墓倒是修葺过,坟前还写有“黄公梨洲先生墓”几个字。然而遗憾的是再也找不到有一字介绍先生生平的墓志铭。不过先生毕竟是安息在自己的生养之地上,还有后人惦记,比起客葬他乡的阳明先生有福多了。而最让我们欣慰的是在这寂寥的墓前我们还碰到了几个也是慕名前来凭吊的中学生,想想后一辈中还有人记得先生,心中涌起一种莫名的欣慰。

有的人因为生前有钱有势,显赫一世,死后也想光宗耀祖,于是用钱把自己的墓地圈得大大的,把自己的名字写得大大的,一厢情愿地想把自己刻进后人的心里;有的人生前为国为民操劳一生,却从没想过让自己流芳百世,只想把自己曾经耗尽毕生心血铸就的思想珍宝、学术精髓,留给后人解读。前者因为苍白得只剩下钱,他的名字只会如过眼烟云,让人瞬间遗忘;而后者,因为他的完美人格,他的浩瀚精神,他的深邃思想,而赢得人们的敬仰和尊重,他们的名字铭刻在人们心中,很深,且永世不灭。

那日上宛委山前,询问路边忙农活的村人,竟无一人知晓阳明先生的墓,想必更无人知晓先生其人其事了。风景处的老李也告诉我们,半山腰上那处孤坟不见得一定就是先生的坟。于是我和大哥一起感慨:梨洲先生的墓寻着了,阳明先生的墓没寻着,其实不管两位先生魂归何处,这些都不怎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先生们刚正不阿的民族气节留下了,浩如烟海的思想宝库留下了,博大精深的学术巨著留下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后人别毁先人之德,别忘先人之功,别丢先人之言,应用先人之志来振兴我们的民族和国家。那么,两位先哲泉下有知,也会真正安息了。

凭吊两位先生不久后的一天,我带孩子们就近秋游了学校旁边的府山,我们去看了越王殿,寻了文种墓……2001年11月3日晨于抱一斋(后经朋友指点,我们终于知道了阳明先生的墓在兰亭镇花街村东南的鲜虾山南坡,并前去拜谒多次。)

朋友是宝

十月的古城,那一个有零星雨点的秋夜,城东的露天体育馆,一个敦实憨厚的汉子又向人们唱起了他那首经久不衰的《朋友》,只是最后一句歌词改成了:如果你找到了新的、新的彼岸,请你不要,请你不要,不要离开我……于是优雅的人群不再优雅,共鸣的喧叫声此起彼伏。

确实常有人感叹,知音难觅,朋友难寻。而活得太装模作样、身心疲惫的现代人又是多么需要一个可以宣泄、释怀、放纵自己的地方,一个可以不再正经、不用伪装、不必看眼色行事的地方,一个可以说点烦恼、唠点家常、发点感慨的地方,一个可以开怀大笑、放声大哭的地方,一个可以谈古论今、说长道短的地方……这样的一个地方可以在除了家以外的哪儿找到?——朋友,是的,朋友那儿。

说起朋友,就想起已经久远了的伯牙和子期、李白和杜甫,他们之间的那份高山流水似的、至善至美的高贵友情,使我暗生羡慕;也让我想起了另一个国度里的马克思和恩格斯,他俩的那份同甘共苦、荣辱与共的伟大友情,同样使我敬仰不已。友情在这些先哲、伟人的眼里不关功利,没有契约,更不会被“患难见真情”一类的俗语来刻意地考验。友情只是友情,因为它的单纯而高洁,因为它的无求而深刻。诚如英国诗人赫巴德所说:“一个不是我们有所求的朋友,才是真正的朋友。”由此,又想起了许多位现如今已身陷囹圄的贪官污吏,在他们的忏悔书上流露得最多的是:一些貌似知己的朋友害了我。是的,正是这些对他们有所求的“朋友”伪装成知己,投其所好,用各种很难抗拒的东西作诱饵,使原来还有一些自制力的列位官员放松了警惕,掩耳盗铃式地一步步走向了一个个粉红的陷阱、甜蜜的深渊。当这些已经霉变的心灵面对铁窗镣铐时,才幡然醒悟:为了所谓的友情,容忍了邪恶,放纵了自己,真是悔不当初。于是一夜白发,形如枯槁。这就是:一个恶友让人顿失所有,包括失去人最应拥有的自由和尊严。

由此,朋友是需要梳理的。随着光阴的逝去,岁月的冲刷,友情的真伪总会显山露水、经络尽现。留下良友、益友,远离损友、恶友。会发现被益友慰藉过的你变得更温暖丰盈,被恶友践踏过的你变得更成熟理智。

现代人越来越崇尚精神的独立,也有人会以为友情是可有可无的,或者还潇洒地来一句“君子之交淡如水”。诚然,我们毫无必要如饥似渴地去企求友情。真正的友情不是你刻意可以求得的,也不是任何东西可以换得的,它是水到渠成地悄悄来到你身边的。所以它是世间最真实纯净的,又是最让人舒坦自在的。一个兼济天下苍生的人会拥有这样的友情;一个有独特人格魅力的人会拥有这样的友情;一个真实、纯净的平凡人也会拥有这样的友情。而这样一份真正的没有杂质的友情,又需要我们倾情、真诚地用生命来濡养。

就我自己来说,朋友给予我的,实在是过于丰厚了。深夜里的一顿“电话粥”,茶壶边的一席促膝长谈;一句“我们有点想你了”,一声“注意身体呵”;一捧星星点点的银柳,一块素雅别致的围巾,一本心仪已久的好书……都丝丝入扣地温暖着我,感动着我,愉悦着我,使我独而不孤,忙而不枯。友人中有耄耋之年的长者,他们的睿智、深刻和平和,总会使幼稚的我茅塞顿开;也有“曾经沧海”的不惑友人,他们丰富的阅历和对人生的彻悟,使年轻的我深厚许多,但我依然清醒地拥有属于我的那份纯净;而那些与我同龄或更年轻的朋友,我们一起成长,一起快乐,一起享受人生的无穷甜美。

所以,朋友对于我来说是宝,是玉,是值得我一生挚守和珍藏的。我们来世间一遭,转瞬即逝,又不可重来,那么,在苍茫宇宙间,济济人群中觅一个心灵契合的朋友,寻一个有修竹茂林的精神小村落,多美!2001年12月8日晨于抱一斋

童年的清欢

童年,对于一个早过了而立之年的人来说,已变得有些遥远而朦胧了。然而,再提起童年,撩拨开记忆的薄纱,童年的小背篓里装盛的东西实在是拾掇不尽的。

我的童年是在灵秀的大山、旷达的田野中丰盈而快乐地闪过的。说它“闪过”,是因为它太过美好而短暂,以至于它匆匆而过时,不禁叹惜再也无法回到那么纯净自由、回味无穷的从前了。于是,一种扼腕的无奈便在心尖微微震颤。

那时候的我,放下书包后照例便是邀上几个小伙伴,小小的肩上背着一个大竹篮,去一个前一天已约好的人烟稀少、绿草丰茂的地方拔兔草。一路上,听林间的各种鸟儿清亮婉转地歌唱,任软软凉凉的泥从赤裸的趾间滑滑地溜出,更有数不清的美丽的红蜻蜓默契地在身边低旋,引领着我们一路心旷神怡地来到目的地。眼前是一畦又一畦泛着柔波的紫云英,一色的浪漫的紫色小花灿烂地迎风怒放着。而那些兔子们最爱吃的罗叶也争先恐后地开着小黄花夹杂在中间。我们总是先分头用草刀挑上一会儿,再把挑好的草集中在一起匀成几堆,接着便兴高采烈地玩起“掷草刀”的游戏:谁用刀掷中哪堆草,这堆草便归谁了。那种得胜后的喜悦至今想起仍会在心里弥漫开来。其间,两边山林里的小动物也似乎被我们的快乐感染了。长尾雉鸡悄悄地从树丛里探出头来,睁大好奇的眼不停地朝我们张望,小松鼠拖着大尾巴在松树间上蹿下跳,而那些机灵胆小的野兔更是忍不住从灌木丛中跑出来,从我们眼前飞驰而过,算是和我们打了个招呼吧。暮色氤氲的山野,因为有我们童稚的笑声、嬉闹声而变得清灵透亮了,空气中流动着一种爽爽甜甜的、沁人心脾的东西。

记忆中最畅快的一件事发生在一个夏日的傍晚。那天,目送着小弟和小伙伴们拿着衣裤神采飞扬地朝山脚下的七岭子水库飞奔而去,我一脸落寞,村子里的大人是从不许女孩去水库游泳的。极疼我的父亲细心地察觉到了我眼里的羡慕,背着母亲悄悄地对我说:“毅,等天黑了,爹带你去。”我在惊喜和期待中细细密密地盼着天黑。终于捱到夜幕完全降临,便雀跃着随父亲来到已寂寥无人的水库边,我前所未有地放肆地亲近着水,任清澈透凉的它洗濯着我的身心。于是,一种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惬意在心底一圈又一圈地荡漾开来。此时的月色温和得像一位婉约的少女,柔柔地揽着整个水面,调皮的星星远远地躲在云层里,俯瞰着这宁静的夜。草丛里,一只不知名的夏虫不甘寂寞地轻吟了一声,继而,更多被唤开了嗓子的虫儿便此起彼伏地互相应和起来。我屏住呼吸,张开全身的毛孔,享受着这朗月、清风、澄水、醒鸟、鸣虫、香草、甜花营造的如诗境地,小小的心变得晶莹、活泼而温暖了。

转瞬即逝的童年带给我的欢愉又何止是这些。炎炎的盛夏,浸泡在长长的渠道里摸螺蛳、捉大虾、采莲蓬;飘雪的寒冬,躲闪在宽宽的道地一角煨年糕、烤番薯、烧玉米;而那高高的群山更是热情地敞开宽厚的胸膛,无数的映山红、七里香、栀子花、萝卜丝花、打碗碗花等着你去采,无数的红山楂、地橘子、野草莓、酸刺果、老鸦米饭等着你去摘……

随着年岁渐增,这一切是一去不复返了,任你怎么遮挽都是徒劳,但久居都市的我却一直心存感恩。是故乡的童年,这一段清纯朗净的真情岁月清秀了我,丰盈了我,使身处奔逐的人流、闪亮的霓虹、炫目的幕墙中的我,依然拥有一颗翠绿活泼的心灵,一种纯真逍遥的情怀。久已蒙尘的心也依然会感动于一些看似平淡无奇的东西:草尖上一颗清露的滚动,庭院里一朵小花的绽放,小路边一枚蝴蝶的折翅,秋风中一片落叶的飘逝……而这一切都源于心中有一座用童年垒起的悠闲不为人知的有情的圣殿。

许多前尘往事已成云烟随风逝去,而童年,每每忆起,心头总是甜甜的,香香的,嫩嫩的,纯纯的。2002年3月15日于抱一斋想你

凌晨,窗下,独自背对着苍穹,轻声而剧烈地啜泣,忍了五百多个日夜的泪,终于无法阻拦地、决堤似的狂泻而下,曾经坚硬的心锥刺般的痛……

如果,眼泪能唤醒早已长眠黑土的你,我愿一直垂泪,虔诚而又真挚地等你缓缓醒来;

如果,眼泪能冲洗心中无尽而悲悼的思念,我愿一直垂泪,因为,想你的时候太过痛楚;

如果,眼泪能告诉我,其实,你在天国过得很好,不再劳碌,不用奔忙,且日日有美丽可爱的天使相伴,闲适而安然,快乐而幸福,我愿一直垂泪,给你一个在俗世不可能拥有的清悠的来生。

只是,我清晰地知道,上苍怎么也不会赐我一个真实的如果。

无语。泪流。

那个不堪回眸的正月初二,那个阴冷潮湿的寒冬的夜,那个本该喜庆热闹的特殊时辰,在某个街角转弯处,你毫无防备地和某些无情冷酷的东西相撞,顷刻间骤然倒下,没有挥手,没有作别,凄厉的声音以后,你头也不回地悄无声息地撇下我们,所有的一切,断然地,走了。

急救室里的你,面颊绯红,双目微开,我不住地唤你,你竟残忍地、面无表情地毫不作声,我不敢再去抚摸那张曾经热情生动、笑意盈盈的脸,不敢再去紧握那双曾经为我驱过蚊子、织过围巾的手,更不敢再去深拥那个曾经在无数个夜晚无数次陪伴过幼小的我的身躯。我只是奢侈地想让你再睁眼看看下午还和你俏皮地通过电话的、久未回乡的内疚的我。只是,你仍然坚持不再看我、不再微笑、不再言语,更不再嗔怪长久不去你家玩的我。是啊,我为什么要这么忙呢?忙得无暇去看看忙碌但仍想着我的你,忙得无暇去和你聊聊家长里短,忙得无暇去瞎评一下你身上新买的衣服,忙得无暇听你说说爱子非非的学习……我真的要那么忙吗?我真的有那么忙吗?我不住地叩问自己。

医生平静地说,你的所有生命体征都已消失。

急救室不允许久留,木然地从那儿出来,毫无知觉地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心已沉到不能再沉。同样悲痛的亲朋好友们开始陆续离开医院,理智的他们已无奈地接受了这个惨痛的事实。而我却不想也不能离开你太远,你明明还在呼吸,虽然医生说那不是自主的,可我坚信你会在那些仪器的帮助下慢慢苏醒,开始自主呼吸的。你不会那么绝情地丢下那么多你不该、不会、不能丢下的一切。你一定不舍的。

于是我依然坚持坐在离你不远的地方,陪着你,更等着你。

父亲一次次地让我回家,我在心里告诉自己,我们都走了,你会冷清孤单的。

父亲说,没什么用了,没什么意思了。

是吗?

真的,走吧,妮。

望着父亲凄然的神情,听着父亲真实的话语,我缓缓起身,同样木然地一步步离开熟睡了的你,只是心出奇地平静。

接下来的日子,便是如何将这不争的噩耗瞒住本已年迈体弱的大姨夫、大姨娘。按理,年刚过的这些日子,最孝顺的你总会迫不及待地早早去拜望惦你念你的双亲。可如今,你再也无力尽这个最起码的孝道了。所有的人都在焦灼心痛而又装作若无其事地做着同一件事。而年内还刚吸过氧气的大姨夫,更是让大家担忧是否能顶住这个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世间最惨烈的悲痛。

然而,瞒总归是瞒不过的。

出事后的第三天,二舅家的迪飞哥哥在饭店吃饭时,抑制不住失去小燕姐的哀痛独自失声哭泣,这一哭竟让我们请到了休假在家的上海华山医院的一位脑外科专家。我们像遇到了救星似的用虔诚而又欣喜的目光护送他走入急救室,而等他的身影再一次出现在我们眼前时,从他冷峻的脸上我们读到的却是又一次的失望。尽管我是那么细致执拗地向他问询着我想知道的一切,他依然告诉我们,一切都已回天无力了,几年前他的阿姐亦是如此离开他们的。

这以后的第三天,我们接你回家了。

聪明敏感的大姨夫、大姨娘早就从人们脸上掩饰不住的闪烁神情中猜到了些什么,他们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你只是受了点轻伤,于是一次次固执地坚持要去你的婆家看看心爱的你。在所有的劝说都失去效果后,人们只能满足两位老人对女儿最后的奢求。

而两位老人终于和你相见时的那一幕是我永远不想再忆及的。

我只是非常惊讶于本已垂暮的大姨夫,在如此沉重的打击下,竟不像人们预料的那样需要吸氧,早就备着的长长的氧气瓶一直静静地、孤寂地躺在屋角,坚强的他始终都没让它发挥作用。表哥说,该不会因他是有几十年党龄的老党员?抑或生活的磨难和变故早已将他的心变得非常坚硬?然而,我想,八十多岁的他心头的痛和悲绝不是我们所能感受和想象得到的。躺椅上的他脸色青黄,目光黯淡,面颊愈发清瘦,也不见他说一句话或叹一声气。很久,他才悠悠地对我说了一句,老天爷割走了我心头的一块肉啊。这句话痛得我心如刀割。而一旁,早已哭干了泪的大姨娘一直不住地呢喃着,伊是伢格心肝宝贝嗟。是的,44岁的女儿依然是爹娘心中永远的心肝宝贝,可如今,这个最让他们疼爱的心肝宝贝再也不会给风烛残年的他们送温道暖了,哪怕一回也不能了。大姨娘的穿着大姨夫的烟,两老一年四季的生活料理,操心最多也最熨帖的都是你。大姨夫说,年前你还跟他说,“爹,你脖子上的围巾还是六十岁生日时我买的,有空我该给你换块新的了。”听着老人凄然的话,我默默地解下脖子上那块我极喜欢的厚实温软的天蓝色的新围巾,轻轻地系在大姨夫的脖子上,愿它能温暖大姨夫冰凉哀伤的心,虽然我知道有些东西是永远无法弥补、无法替代的。

你的人品和能干在邻近四乡是有口皆碑的。嫁入同村的婆家后,你克勤克俭,毫无怨言地里外操持着这个家。颖悟而又好人缘的你很早就办起了袜机,不久,又在大唐镇中心地段造了五层楼房,这几年已先后购进了几十台大电脑袜机。离世前不久还和人合买了地皮,打算把事业搞得更大些。姐夫是一个忠厚寡言、爱在家捣鼓机器的好男人。因而这个家的大多事务,包括进原料、销袜子、资金周转、人际交往等事,都是你在忙进忙出。而你的为人,不管是乡里的还是镇里的,不管是普通百姓还是袜业城里管事的,没有一个人不称道的。热情淳朴、善良乐助、勤劳聪颖、大度豁达,正因为如此,你有不少的贴心朋友,其中许多是已经有三十多年交情的老朋友。你的婆婆也痛惜自己失去了这样一个贤惠的好媳妇,竟说宁愿离去的是自己的儿而不是自己的媳。是的,没有人能平静地面对你用这样的方式进行自己人生的谢幕。我清晰地记得那天在急救室外,远从外地赶来会你的几位闺中密友是如何抱在一起失声痛哭的,“小燕,你好狠心,竟送给我这样的生日礼物,我到哪儿再去寻你这样的朋友?”

这哀痛而悲怆的声音该是所有爱你怜你的人们内心泣血的呼喊。

凭着自己的为人和学识,大舅是这个家族中最德高望重的长者,他在平辈和小辈中常常是一言九鼎的。你在世间的最后那个晚上,他让我们所有的小辈都伴守着你。

道士们在灵前吹拉着时而凄厉激越时而哀婉低回时而又说不上什么的乐声,其中一位还不断地调换着不同的乐器,且极娴熟自信摇头晃脑地眯缝着眼投入地演奏着,倾诉着,很是陶醉。间或又见一道士手中挥着一剑,口中念念有词地唱着一些我听不懂的像绍剧腔调似的话,亦是婉转高昂,韵味十足,这些乡间的艺术家竟让人一时忘了身处何时何境,更冲淡了心中阴郁悲伤的情绪。我想,敬业的道士们定是在帮将要踏上新旅途的你清除恶魔,驱散鬼魅,护佑一心向善的你一路平安地走向天国。他们或许并不认识今天的工作对象,也无关乎那儿躺着的究竟是个怎样的人,他们只是知道又有一个凡人要告别人世间的一切喜乐哀愁,走向另一个他们心中希望着的但从未真正到过的,没有纷争劳苦、没有欺诈伪善、没有丑陋人性的、清净安宁幸福甜美的天国。见多了人间生离死别的他们,只是虔诚地用自己独有的方式护送着今晚的又一个“幸运儿”静静地作别俗世,走向净界。

然而,对于我来说,一时还无法如此超脱地面对眼前发生的这突如其来的一切。隆冬的寒冷和头痛的发作,我都可以忍受,而你那在拔掉点滴后不久便变得毫无血色的蜡黄苍白的脸和眼前这静无声息的覆盖着锦被的模样却使我怎么都不忍面对。于是未至清晨,我便随父亲回家了。而一早火化时,极疼我的父亲又不忍唤醒还在小寐的我和先生,使我没有送你化为洁净袅袅的一缕青烟升上碧天净空。

这样也好。

少了一个亲人的泪水和哭声相伴,你会走得更轻松自在、了无牵挂些。

我这样安慰着自己。

你要上山前的一切仪式在你的骨灰回乡后不一会儿便开始了。

再上堂屋走一次,买水,舞幡,过仙桥……这些程序的先后我已记不清了。只是这期间,你唯一的儿子非非真是让人心痛,身上穿着你刚换下的新衣,手中捧着你微微笑着的遗像,木然地任道士们摆布着,生平第一次经历这些让他懵懂酸楚、无法逃避的程序。不知幼小的他此刻心里会想些什么,抑或什么都不去想也什么都想不好了。几个月后就要面对中考的他,受得了这样猝不及防的打击吗?这几日,他一直无言,一直是同一个让人不忍相看的表情。最疼他爱他关心他的妈妈不和他说一声就走了,让还不识愁滋味的他怎堪面对。没有了妈妈温情柔和、坚强有力的搀扶和支撑,将要进行的这一次重要的考试,他要如何面对?以后的他又会有一条怎样不一般的人生路?更何况家庭的另一个顶梁柱——父亲,还头裹纱布静静地闭着眼睛躺在医院,同样不能不想也不敢面对这样的一个使人最最不忍面对的事实。

阿姐,我知道,无论天国有多清闲舒适、无忧无虑,良善而又充满爱心、尽责而又处处操心的你,一定不忍就这样抛下你的白发双亲、稚嫩幼子、淳厚伴侣和至朋亲友。我知道,你怎么都不忍的!

知你懂你的几位挚友买了一大车鞭炮,沿着你要上山的路密密铺放着,想让喜欢热闹的你同样热热闹闹地一路大胆走好。于是,此起彼伏、铺天盖地的噼里啪啦声便在你起程伊始就毫不遮掩、震耳欲聋地鸣响起来。这声音穿过人们心坎,穿过厚厚云层,从嘹亮转为遥远,却都充满了无可挽救的悲怆。但愿这响彻长空的热闹声音,能真正穿越一切,穿越那永远的悲悼。

远处,另一座山的脚下,道地边,竹园旁。两位耄耋老人倚坐在两把竹椅上,面向女儿将要长眠的青山,一动不动。心已碎,泪已干。花白枯干的发更如芦花般在寒风中无声而又寂寥地飘曳着……这一幕,真正撕扯着每一个见到的人的心。

旗幡,歌一般地长哭;寒风,刀一般地割痛。长长的送行队伍蜿蜒数华里,在乡间小道上缓慢沉重、哀伤悲切而又凄清浩荡地挪动着。曾在《读者》上读到过一篇感人至深的怀念母亲的文章,其中有一句我至今记忆犹新:倘若想知道一个人生前的为人,看看他(她)离世时送行的队伍有多长就行了。想着这句话,回望着这支由太多的人组成的悠长得一下子见不到尾的队伍,我蓦然悟到,逝去的这个善良而又值得尊敬的女人已经永恒了。她已用她的平凡、真诚书写了人生的辉煌和不朽。而还留在尘世的我们在若干年后终于要作别一切时,也能如她一般拥有如此清亮永恒的光辉吗?但愿。

也许,也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欣然地以灵魂永生的信仰,坦然地去赴那一生只有一次才能接近的极地,并且,并不感伤”。

这样的鞭炮声,这样的队伍,这样的人们,要送别的又是这样一位让人崇敬和永记心间的人,谁又能说这不是一个奢华美丽的葬礼呢?

阿姐,你走后的这一年多时间里,除了常去外婆家看看大姨夫、大姨娘,常问问表姐夫和非非的近况外,我也会去你的新家走走。第一次带了一束我最爱的栀子花,洁白,清香,放在你独自住着的家门口。想必香味一定能通过小窗飘进屋子,让同样深爱栀子花的你闻香识小妹。第二次再去看你,带了一捧红玫瑰,娇艳欲滴,幽香阵阵,我想用它告诉姐姐,我们对你的爱仍如这红玫瑰一样热烈真切而又浓郁。

那一处新居极清雅静谧。周围树木葱茏,早晚鸟语花香。门前还有各种时蔬,更有充满灵性的蜂儿蝶儿在花间或轻盈舞蹈,或嬉戏追逐。不远处的山脚下,农人们悠闲地在田间劳作耕种,偶尔还望得见自己的亲人们在干着些什么。

多好的居住之地呀!

阿姐真是有福之人。

大姨夫、大姨娘的身体又健朗起来了,非非已顺利地在草塔高中就读了,姐夫也重新开动了袜机,亲人们一切都挺好的。

只是我偶尔打电话给大舅舅,他会以为又是你打给他的,他说我和你的声音极像。其实我知道并不一定如是。只是他太思念阿姐罢了。他一直都以为像阿姐这样能干贤惠的人在小辈中找不出第二个了。我们听了都有些汗颜。

阿姐,每次回大唐,都觉得你依然在那儿生活着,忙碌着,从不曾离开,从不曾远行。

这样挺好,你是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的,永远。你的妮妮于2005年盛夏

先生周一贯

先生姓周,名一贯,字道源,“一贯”源于《论语》中的一句“吾道一以贯之”。这个名字是他任过县府幕僚的外祖父取的。

先生的一生绝不是风平浪静、安乐顺达的。因为特殊的时代背景,他在那个荒唐的年月里所受的苦痛和压抑不是我们这辈在蜜罐里泡大的人所能体悟的,但他又很少忆及那些日子,即使偶尔说到了,亦是淡淡的一句:那也是对人的一种磨砺吧,或许没有那些经历,也不会有日后对光阴的倍加珍惜,对人生的特别善待。

先生是外圆而内方的。生于越地长于越地的他,身上有着越文化浸润过的特有品性。处世圆融通达、开合有度;处事刚直不阿、自有准则。他常说低调是一种聪明的做人方式,是最好的自我保护,是一种大智慧。他说自己这辈子就得益于“生活简单、为人低调”这八个字,他从来不哀叹自己被边缘化,他认为边缘化恰恰是一种难得的幸福,一个人没必要成为某些中心,既庸俗又浪费生命。而对身边的人,先生总有一份绵柔恒久、细密周到的爱护。见到停滞不前、懒散拖沓的弟子,他常会及时抽一鞭子,让他在羞愧中警醒反思,重整行装。可只要看到弟子有哪怕一点点细小的进步,他在一声声“好咯”中显得比谁都欣喜。每每与先生座谈,总强烈地感受到他对社会、对教育、对语文的那份赤子般的热忱和好奇,这是最让人佩服和敬仰的语文教育家的纯真品质。正因为看得高远和直言相谏的可爱秉性,总能听到他对当下语文教育的肺腑真言。他如炬的目光总是穿过表象、鞭辟入里,看到常人无法企及的东西。

先生是睿智而勤奋的。已过古稀之年的先生,思维之敏捷远超于他那些年轻的弟子。他对于小学语文的思考,常常成为这个领域最前沿的研究话题。与先生对晤,他思想的深度和力度,总使晚辈在汗颜之余顿时启悟,确实让人有“胜读十年书”之感。常年巡回各地作讲座的他,三四个小时的讲话从不需要稿子。他常说,讲几天也可以,东西都在心里。因为有平日的积累,讲台前声若洪钟、底气十足的先生总是那样从容自如,妙语连珠,见解独到。此时的他让人感觉更像蚕儿吐丝,那丝又是那样闪亮、绵长、吐之不尽。著作等身、让人望尘莫及的先生从不认为自己有今天,源于他有一个硕大聪慧的大脑。他说他最欣赏自己的是勤勉、肯吃苦。对产生不了什么有益思想的闲聊,应时通俗的酒宴应酬,复杂无聊的人际交往,他极少投入宝贵的时间。教书、买书、读书、写书,朝朝暮暮、集腋成裘,概是他此生最大的乐趣;帮弟子看教案、听课、改论文、搞课题,他总乐此不疲;不顾舟车劳顿赴各地作讲座,主持各类研讨活动并作精彩点评,他更是从不言累。也只有在这样忘我地工作着的时候,先生才最精神抖擞、意气风发,才最风度翩翩、挥洒自如,才最让人仰止、自叹弗如,才最显年轻、活力和魅力。

先生是寂寞而时尚的。他曾对我说,你有那么多朋友,真好。我说,你的朋友才遍天下吧。那么多全国小语界的专家名师,那么多教育界的领导,那么多出色的弟子,你怎么会少了朋友?“噢,这些是我的同志、同仁、同事。”也许,六七十年代的先生,不可能有很多朋友,也不敢和人交朋友,那个泯灭了人性的年代,或许正是一些引为知己的人才最容易害得你体无完肤,伤得你痛彻心扉。八九十年代,又见阳光和春天的先生,惜时如金,他可能没有时间交朋友,他最贴心的精神知己就是书了。他用书来营养自己,洒扫自己,也便有了现如今这个厚实深邃、名扬小语界的他。先生常说,寂寞是沉潜之道,一个在思想深处行走的人常常孤独。而一个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孤独的人才可能有超于常人的韧性和爆发力。细细品味这些话,实在是先生自己的人生的写照。怪不得拥有寂寞和孤独的先生是如此潇洒和美丽。常年守着容膝斋的先生却总给人时尚前卫之感。日常阅读、视听时,一些在常人眼里稍纵即过的时尚语汇,他却能特别敏感地和自己最钟爱的语文挂起钩来,反刍、融会、深悟、提升:对牢牢掌控课堂话语权的老师,他会代表孩子高喊《谁动了我的奶酪》;对无视孩子童年要求、轻视童心童情的老师,他又会替孩子轻诉一句《其实你不懂我的心》;……

作为一个俗常的女人,朋友聚会、逛街购物是我的家常爱好,先生说,这些爱好给你带来的可能只是浅层次的短暂的愉悦,不持久。而事业应是你人生最忠实的伴侣,它对你最是不离不弃、温柔体贴,工作中找到的快乐是真正的快乐,它能带给人深层次的幸福和享受。一个人应该常思考自己人生的核心价值是什么。从事的事业应该对社会、对人类作出应有的贡献。权力是不可靠的,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而实力却是你生命的一部分,它是最可靠的,是别人拿不走的,积蓄实力很重要……常能近距离地聆听先生的专业指导、精神激励、思想引领,实在是人生的一大幸事。

儒雅沉稳的先生若健步行走在古越的阡陌街巷中,就是这个千年古城最美丽盈动的景致之一。气定神闲的他身上所折射出的极有层次和深度的文化气息,实在和这个积淀深厚、人文荟萃的城市有着太多的契合和融洽。正因为真气内充,先生总给人气韵生动、蕴藉入味之感。很少见先生笑,若笑了,鹤发童颜的他笑得是那么轻松、健康、达观。更多时候,他是个冷静的智者,默默地固守着岁月给予的淡然和尊严。不见苍老和疲惫的他,总有一种宁静的文化风度。不再追求年轻时误以为灿烂的东西,已臻于一种超凡绝尘之境中的他,静静地体会着人生的厚味。

他说不久后的一天,会彻底告别同志、同仁、同事,告别现在忙碌着的一切,把他的余生交还给他曾经钟爱又忍痛放弃的书法、国画、篆刻,给自己一个安静、闲适的晚年。看着他对别人的求助之事总是慨然应允,从不推托,不分朝夕地“为人作嫁衣”,实在有些心疼,也不知“这一天”何时才能翩然而至。

容膝斋南首的墙上挂着一幅先生自己书写的竹匾:清茶代酒养性情,安步当车阅世事。相信热情而宁静、执着而淡泊的先生,会将自己华彩的生命乐章演奏出一个更清雅空灵、恬淡悠然的意境。

熟识先生,是缘,是福。2007年8月11日于抱一斋

龙虎山踏青

上周六,约上徐大、老何、鸿鸣、彩彩、咪咪,加上儿子,在鉴湖镇张老师的带领下,去坡塘的龙虎山水库踏青。在鉴湖工作时曾去过龙虎山,实在算得上是好山好水好风光,正因为记忆深处一直对它念念不忘,因而想趁休息日,带上辛苦忙碌了一周的这几位“孺子牛”去山水间徜徉一番,舒活舒活筋骨,放松放松心情。

一路上,想到又要醉身于心仪已久的自然了,心头总有一阵窃喜涌上。当汽车开始驶入一段只容一辆车子通过的泥石小道时,两年未见的龙虎山水库就隐约可见了,窃喜便转为欣喜了。登上大坝,四周依旧是让人心旷神怡的山青水碧,我们一行人禁不住这美景的诱惑,冲上水库边的一排竹筏,戏水、拍照,一个个像孩子似的乐不可支。调皮的儿子更是露出了赤子的天性,拿出钟爱的小鞭炮开始噼里啪啦地狂放起来,把我们几个大人吓得一惊一乍的,他却在一旁大笑不已。

趁着兴致,我们沿着水库右边的山路继续向山坳深处前行。一阵阵清新湿润的山气迎面拂来,而其间更有儿时就熟悉喜爱的七里香的芬芳徐徐飘过。水库边、山坡上,一簇簇,一丛丛,到处都是它雪白纤细的身影,明知摘下它不久就会枯萎,还是私心占了上风,忍不住轻轻取下一小枝,在鼻尖一放,那淡淡的幽香便径直沁入心脾了。再看我们这群人,一发现树丛掩映下碧如翡翠的水面,惊喜之余不禁又想起自己的老本行来,大声说着,什么是“湛蓝”,什么是“清澈”,学这些词时,要是带上学生来这里看看就用不着在课堂上费力解释了。大家觉着,要是不多拍几张玉照,真是可惜了这样澄净清明的山水。老何因为记着我的“嘱咐”,今天特意穿了挺上照的衣服,穿外套的,着内衫的,当然还有半穿半脱的,正立的,侧站的,留下倩影一张张;徐大更是比平日里年轻精神许多,有保持一贯招牌微笑的,有率性捧花舞蹈的,也有极目远眺的;小美女咪咪除了忙于做摄影师,也不忘“搔首弄姿”地在镜头前美上一回;阿鸣和彩彩总是辛苦地替我们拎包拿瓶,少拍了几张,阿鸣到底是大美人,不多的几张照片张张像明星似的光彩夺目,站在一旁的我们就相形见“丑”了;一贯厚道低调的阿彩在镜头前也很显羞涩,摆姿势时也是老老实实、本本分分的,当然也有被我们偷偷逮着正在开怀大笑的。

就这样一路嬉闹着,陶醉着,不知不觉眼前出现了一大片茶园,几位采茶的农妇零星地分立其间,娴熟地采摘着茶树上小小的嫩芽,都说清明前采的茶特别清香诱人,四斤新鲜茶叶才能炒制出一斤成品茶,价格自然也高出许多。我们几个见状开始手痒了,索性也采起来。脑海中不禁回忆起童年的阳春三月,一放学便甩下书包,奔向茶山和家人一起采茶,记忆中一斤鲜茶也就卖上几角钱吧,可那采摘过程中的乐趣却断断不是能用金钱衡量得了的。肚子已经开始唱空城计了,远远地见着父亲手拿着什么急速奔来的身影,心头便有了蜜一样甜滋滋的期待。照例,父亲一定是给我们送吃的来了,五分钱一个的芝麻饼,一角钱一瓶的汽水都是那个时候的我们最馋的,常常只有在帮助大人劳动以后才可以得到,那份啃着芝麻饼就着汽水的享受,忆及仍是回味无穷的,现在的任何一样零食都无法和它们相提并论。

清明的山野间,不时有蝴蝶、蜻蜓在身边低回曼舞,这些自然的精灵是春的尤物,从容自如地生活在自然——这间宽敞明亮的无顶大宅子里,实在让我们这些在钢筋森林里疲倦奔忙的人类羡慕不已。

茶园上是一个茂密的竹园,修竹在微风中轻盈地摇曳着。大家顾不及欣赏它们的绰约风姿,只惦记着哪块泥土有开裂的痕迹,稍稍一刨,嫩嫩的笋尖便豁然出现在眼前,又是一声声欣喜若狂的大叫。有拿出剪刀猛挖的,有寻根枯枝不停地掏泥的,虽然战战兢兢地担心着会不会被笋园主人训斥,但那偷窃中的手丝毫没有要停止的意思。彩彩和阿鸣是最积极的两位,其余的便是十足的“帮凶”了,有帮着寻找“猎物”的,有提供“作案工具”的,更有在一旁指指点点“教唆”的,一切有照片为证……

天色渐渐变得苍茫,时候不早了,儿子和张老师也捧着满怀的映山红和七里香从山上下来了,我们正打算离开水库,可路边的那些青嫩的马兰头、艾草、野胡葱又拽住了我们贪婪的心。于是,又停下脚步开始新一轮忘情的采撷,直到暮色不允许我们再作逗留,才意犹未尽地离开了这一方澄明醉人的天地。

厌倦了忙碌的人们,希望生活中有放慢节奏的日子,让自己远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