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6 10:39:12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电子书

出版社:圣才电子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

刘培桐《环境学概论》(第2版)配套题库【名校考研真题+章节题库+模拟试题】试读:

第一部分 名校考研真题

第一章 绪 论

一、名词解释

1环境[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环境是指以人类为主体的外部世界,即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的整体,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规定,本法所称环境,是指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各种天然的和经过人工改造的自然因素的总体,包括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湿地、野生生物、自然遗迹、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乡村等。

2工程环境[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

答:工程环境是指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包括农业工程环境、工业工程环境以及能源工程环境、交通通讯工程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等。它们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但反过来它们又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约束条件。

3环境问题[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从广义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自然力或人力引起生态平衡破坏,最后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客观存在的问题。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是指由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使自然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反过来影响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问题。一般情况下,人们多从狭义上理解环境问题,它可分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类。

4环境污染[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环境污染是指有害物质或因子进入环境,并在环境中扩散、迁移、转化,使环境系统结构和功能发生变化,对人类或其他生物的正常生存和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的现象。环境污染可以是人类活动的结果,也可以是自然活动的结果,或是上述两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5水俣事件和富山事件[西北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水俣事件是指发生在日本水俣镇,由于人通过食用受甲基汞毒害的鱼类而导致甲基汞中毒的严重污染事件。

富山事件是指发生在日本富山县,由于炼锌厂排放含镉废水进入河流污染农田和饮水,导致人们镉中毒的严重污染事件。

二、简答题

1简述环境科学的主要任务。[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环境科学的基本任务,是揭示人类—环境系统的实质,研究人类—环境系统之间的协调关系,掌握它的发展规律,调控人类与环境之间的物质和能量交换过程,以改善环境质量,造福人民,促进人类与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因此,环境科学首先是研究人类活动对环境所引起的较近期的直接影响,并预测较长期的间接影响;在研究中,不仅要考虑人类对环境的利用、改造与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关系,也要考虑生产关系的制约作用。其主要任务包括以下四点:(1)探索全球范围内环境演化的规律,了解人类环境变化的过程、环境的基本特性、环境结构和演化机理等,以便应用这些认识使环境质量向有利于人类的方向发展,避免对人类不利的变化。(2)揭示人类活动同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以便协调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使人类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3)探索环境变化对人类生存的影响,发挥环境科学的社会功能,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机理及环境毒理学研究,为人类正常、健康的生活服务。(4)研究区域环境污染综合防治的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

2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是什么时候在那个国家和城市召开?会上普遍接受了什么样的观点?[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第二次世界环境与发展大会在1992年6月3日至14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

这次环境与发展大会普遍接受了“持续发展战略”的观点,即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走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道路。人类应与自然和谐一致,可持续地发展并为后代提供良好的生存发展空间;人类应珍惜共有的资源环境,有偿地向大自然索取。人类为此应变革现有的生活和消费方式,与自然重修旧好,建立新的“全球伙伴关系”,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人类之间和平共处。

3人类生存环境是由哪些环境组成?[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人类的生存环境是庞大而复杂的大系统,它是由自然环境、工程环境和社会环境组成的。(1)自然环境

自然环境是人类发生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它是由生物和无机环境组成。

①大气、水体和土地以各种不同的组合和偶合方式组成多种多样的生物无机环境,孕育着多种多样的生物。

②生物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总是结合成一定的生物群落而存在着,通常它们是由几个营养级和能量级组成的。

生物群落及无机环境共同组成自然环境的结构单元,由低级单元再组成高级单元,所以自然环境实际上是一个由两阶梯(由组成要素组成结构单元,再由低级结构单元组成高级结构单元)组成的多级谱系。(2)工程环境

工程环境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人工环境。现代人类活动的内容和结构是异常丰富而复杂的,但最基本的、最主要的是生产和消费活动,也就是人类与自然环境间以及人与人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过程。这一活动的全部过程—从资源由自然环境中提出来到以“三废”的形式再排向自然环境,一般可分为提取、加工、调配、消费和排放五个分过程或五个阶段,且每个分过程又都可以再细分下去。正是这些活动过程把原始的生物圈导向技术圈。并在自然环境基础上创造出了工程环境。它包括农业工程环境、工业工程环境以及能源工程环境、交通通讯工程环境、信息工程环境等,它们是人类在利用和改造自然环境中创造出来的,但反过来它们又成了影响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重要因素和约束条件。(3)社会环境

社会环境是由政治、经济和文化等要素构成的,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则是政治和经济的反映。一定的社会有一定经济基础和相应的政治和文化等上层建筑。社会环境是人类活动的产物,但反过来它又成为人类活动的制约条件,也是影响人类与自然环境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第二章 大气环境

一、名词解释

1大气污染源[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大气污染源是指向大气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对大气环境产生有害影响的场所,设备和装置。按污染物质的来源可分为天然污染源和人为污染源。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火山喷发、森林火灾、自然尘、森林植物释放、海浪飞沫等;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包括燃料燃烧、工业生产过程排放、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农业活动排放。

2PM[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2.5

答:细颗粒物(PM)又称细粒、细颗粒,是指大气中空气动2.5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μm的颗粒物。主要来源有天然和人为两种,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带2.5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空气中PM来源主要有土壤扬尘、海洋气溶胶和车辆尾气。2.5

3TSP与PM[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4年10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

答:总悬浮颗粒物(TSP)是指漂浮在空气中各种不同粒径、在重力作用下不易沉降到地面的液体或固体微粒,粒径为0.1~100μm。总悬浮颗粒物是反映环境空气质量好坏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

可吸入粒子(PM)又称可吸入颗粒物,是指漂浮于空气中的10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微米的颗粒物。包括固体、液体微粒或固体吸附液体、气体形成的颗粒物。可吸入粒子的主要来源为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尤其与能源需求和机动车数量增加有关,现在已成为大气质量监测的一个重要指标。

4飘尘[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飘尘是指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的悬浮物质,主要是粒径小于10μm的微粒。飘尘粒径小,能被人直接吸入呼吸道内造成危害。它能在大气中长期飘浮,易将污染物带到很远的地方,导致污染范围扩大,同时在大气中还可为化学反应提供反应床。

5雾和霾[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雾是指在水汽充足、微风及大气层稳定的情况下,气温接近零点,相对湿度达到100%时,空气中的水汽凝结成细微的水滴悬浮于空中,使地面水平的能见度下降的天气现象。

霾是指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视野模糊并导致能见度恶化的现象。

6一次污染物[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一次污染物又称原发性污染物或原生污染物,是指由人为污染源或自然过程直接排入环境中,其物理和化学性质未发生变化的污染物。常见的一次污染物有大气中的颗粒物(包括烟尘、火山灰、花粉等)、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一氧化碳及水体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农药和有机物等。

7二次污染物[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研;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二次污染物又称继发性污染物,是指排入环境中的一次污染物在物理、化学因素或生物的作用下发生变化,或与环境中的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形成的物理、化学性状与一次污染物不同的新污染物。常见的二次污染物在大气中有硫酸雾、硫酸盐、硝酸与硝酸盐、光化学氧化剂等,在水体和土壤中有重金属离子的络合物、农药及一些有机物经生物降解、光解、水解及氧化还原等化学作用的产物。

8气溶胶[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气溶胶是指由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分散并悬浮在气体介质中形成的胶体分散体系,又称气体分散体系。其分散相为固体或液体小质点,大小为0.001~100微米,分散介质为气体。

9碳氢化合物[首都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碳氢化合物是指C-C可挥发的所有碳氢化合物,又称烃类。18它是形成光化学烟雾的前体物。碳氢化合物在大气中CH约占80%~485%,甲烷在大多数光化学反应中是惰性的,是一种无害烃。

10光化学反应[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光化学反应是指分子、原子、自由基或离子吸收光子而发生的化学反应。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后可产生光化学反应的初级过程和次级过程,初级过程是指化学物种吸收光量子形成激发态物种,次级过程是指在初级过程中反应物、生成物之间进一步发生的反应。

11SO的间接光氧化(或称SO的自由基氧化)[湖南农业大学222011年研]

答:SO的自由基氧化是指气态SO在光化学反应活跃的大气中22能与强氧化性自由基(如OH基、HO基、RO基、RO基等)反应而22被氧化。这些大气中的自由基,主要来自于大气中一次性污染物N0x和活性炭氢化合物相互作用过程中的中间产物,也来自光化学污染物及产物,如醛、亚硝酸和过氧化氢的光解反应。

12光化学烟雾[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研]

答:光化学烟雾是指含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等一次污染物的大气,在阳光照射下发生光化学反应而产生二次污染物,由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所形成的烟雾污染现象。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是大气中有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存在,大气温度较低,而且有强的阳光照射,多发生在阳光强烈的夏秋季节。

13干绝热递减率(γ)[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d

答:干绝热递减率是指干空气块或未饱和的湿空气块在绝热条件下每升高单位高度(通常取用单位高度为100m)所造成的温度下降数值,以γ表示,其表达式为。d

14逆温[首都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逆温是指空气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增加的现象。逆温是由大气运动所造成的,主要包括辐射逆温、平流逆温、湍流逆温、下沉逆温和锋面逆温。在逆温层中大气向上的对流受到抑制,大气中污染物不易向上扩散。

15Radiation inversion[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

答:辐射逆温(Radiation inversion)是指因地面(雪面或冰面、云层顶部等)的强烈辐射而失去热量,使紧贴其上的气层比上层空气有较大的降温,而形成的温度随高度递增的现象。近地面层的逆温以辐射逆温为主,最有利于辐射逆温发展的条件是平静而晴朗的夜晚。

16城市热岛效应[山东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城市热岛效应是指由于人的活动和工业生产,使得城市温度比周围郊区温度高的现象。一般大城市年平均气温比郊区高0.5~1℃,产生热岛效应的原因包括:①城市蓄热量较大,水的径流快,蒸发量少,失热也少;②燃烧放出的热量多;③人口集中,由人体发出的热量较多。

17酸雨[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酸雨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它可分为“湿沉降”与“干沉降”两大类,湿沉降是指所有气状污染物或粒状污染物,随着雨、雪、雾或雹等降水型态而落到地面,干沉降是指在不降雨的日子,从空中降下来的灰尘所带的一些酸性物质。酸雨出现的主要原因是工业排放大量含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的废气,转化成为硫酸、硝酸,最后随雨雾降落到地面。

18有效源高[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有效源高是指从烟囱排放的烟云距地面的实际高度,它等于烟囱(或排放筒)本身的高度与烟气抬升高度之和。

19惯性除尘装置[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

答:惯性除尘装置是指使含尘气流与挡板相撞,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方向,借助其中粉尘粒子的惯性力使粒子分离并捕集的一种装置。它是干式机械除尘装置的一种。

20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是指以实现大气环境质量标准为目标,对污染源排入大气的污染物容许含量做出限制,是控制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和进行净化装置设计的依据,同时也是环境管理部门的执法依据。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标准。

二、简答题

1我国大气污染特征及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湖南农业大学2013、2012年研]

答: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1)我国大气污染的特征

我国大气污染主要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如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的增加,交通运输等活动使大气加入了各种各样的有害气体和烟尘,造成了大气污染。一般认为大气污染只发生在城市和工业区,那里的大气污染物浓度往往要比农村或郊区高出许多倍,似乎大气污染仅局限于局部地区或是区域性问题。但是,从实际表现大气污染是全球性的问题,因为污染物最终将散布到整个大气层。(2)大气污染主要的污染源和污染物

①天然污染源

自然界中某些自然现象向环境排放有害物质或造成有害影响的场所,是大气污染物的一个很重要的来源。尽管与人为源相比,由自然现象所产生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少,浓度低,在局部地区某一时段可能形成严重影响,但从全球角度看,天然源还是很重要的,尤其在清洁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天然源主要有以下几种:

a.火山喷发。排放出SO、HS、CO、CO、HF及火山灰等颗222粒物。

b.森林火灾。排放出CO、CO、SO、NO、HC等。222

c.自然尘。风砂、土壤尘等。

d.森林植物释放。主要为萜烯类碳氢化合物。

e.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

②人为污染源

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活动是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通常所说的大气污染源是指由人类活动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发生源。大气的人为污染源可概括为四方面。

a.燃料燃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

b.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c.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等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内燃机燃烧排放的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含氧有机化合物、硫氧化物和铅的化合物等多种有害物质。由于交通工具数量庞大,来往频繁.故排放污染物的量也非常可观。

d.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活动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

2什么叫做二次污染物?SO、HSO、NO和O中哪些是二次22423污染物?[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二次污染物是指由一次污染物在大气中互相作用经化学反应或光化学反应形成的与一次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完全不同的新的大气污染物,其毒性比一次污染物还强。

SO、HSO、NO和O中HSO、NO、O是二次污染物。224232423

3简述大气中CO的来源。[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2

答:CO是一种无毒的气体,对人体无显著危害作用。在大气污2染问题中,CO所以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原因在于它能引起全球性2环境的演变。其来源分为天然源和人为源。(1)CO的天然源2

①海洋脱气

大气圈与水圈具有强烈的交换CO的作用,海水中CO通常比大221411气圈高60余倍,约为1.3×10t,据估计大约有1×10t的CO在海洋2和大气圈之间不停地交换。

②甲烷转化

甲烷在平流层与OH自由基反应,最终被氧化为CO。2

③动植物呼吸

植物从大气中摄取的CO约有1/3~1/2经光合作用转化为有机2物(CHO),其余则经呼吸作用排入大气。另外,当自然界中的植2x物体如森林、农业废弃物等作为燃料燃烧或腐败而自然氧化时,即从大气中吸收氧气,并将产生的CO排入大气。其反应方程式如下:2(2)CO的人为源2

CO的人为源主要是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据估计,化石矿物燃28料燃烧排放到大气中CO的量。19世纪60年代平均每年约5.4×10t/288a,20世纪初为41×10t/a,到1970年增加到154×10t/a,这几乎相当于大气CO总量的0.6%。2

4简述大气颗粒物的危害。[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大气颗粒物是指分散在大气中的固态或液态颗粒状物质,根据其粒径大小,又可分为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0μm的总悬浮颗粒物(TSP)和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μm的可吸入颗粒物(PM)。可吸入颗粒物又可细分为细粒PM(空气动力学直径小102.5于或等于2.5μm)和粗粒(空气动力学直径介于2.5μm至10μm)。

大气颗粒物的危害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对人体的危害

PM可以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而PM还可以呼吸进入人体的肺102.5泡里,这两种颗粒物对人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尤其是对呼吸系统和心肺功能的影响。生物颗粒物由于携带了大量细菌和病毒,对人体的危害也是非常大的。(2)对气候的影响

①对能见度的影响

大气颗粒物的天气效应主要体现在对能见度的影响上,大气颗粒物和气体污染物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减弱了光的强度,导致了能见度降低。

②对温度的影响

颗粒物具有“原伞效应”,它能反射和吸收太阳辐射,减少紫外线,使地面的辐射减少,降低温度,而被吸收的辐射会导致冰雪融化,造成进一步危害。

③对降水的影响

大气中颗粒物较多时,更容易产生降水,这是城市降雨量比郊区大的原因。(3)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大气颗粒物会影响植物对太阳光的吸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颗粒物随着降水进入水体和土壤会造成二次污染。

5还原型大气污染(伦敦型烟雾)与氧化型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区别。[山东师范大学2011年研;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还原型大气污染(伦敦型烟雾)与氧化型大气污染(洛杉矶光化学烟雾)的主要区别如表2-1所示。

表2-1  还原型大气污染与氧化型大气污染的区别项目还原型(伦敦型烟雾)氧化型(洛杉矶型)污染源 污染工厂、家庭取暖、燃烧煤炭汽车排气为主 碳氢化合、CO颗粒物、O、醛、酮、物   燃料 反应时的排放 SO物、NO22x3类型 化学作用和硫酸雾、硫酸盐类气溶PAN 汽油、煤气、石油 光胶 煤、燃料油 热反应 催化化学反应、热反应 光化学作用氧化作用气象气温-1~4℃ 85以上 辐射性逆24~32℃ 70以下 沉降性条件(℃) 湿温 静风逆温 22m/s以下度(%) 逆温状况 风速发生季节 出现12~1月(冬季) 白天夜间8~9月(早秋) 白天 时间 视野 毒连续 0.8~1.6km以内 对呼<100m 对眼睛和呼吸道有性吸道有刺激作用,严重时可刺激作用,臭氧化作用强致死亡

6阐述酸雨的形成与危害及其防治对策。[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酸雨正式的名称是为酸性沉降,是指pH值小于5.6的雨、雪、雾、雹等大气降水。(1)酸雨的形成

酸雨中含有多种无机酸和有机酸,其中绝大部分是硫酸和硝酸,多数情况下以硫酸为主。从污染源排放出来的SO和NO是形成酸雨2x的主要起始物,其形成过程为

SO+[O]→SO23

SO+HO→HSO3224

SO+HO→HSO2223

HSO+[O]→HSO2324

NO+[O]→NO2

2NO+HO→HNO+HNO2232

式中,[O]为各种氧化剂。(2)酸雨的危害

①使土壤贫瘠化;

②抑制土壤中有机物的分解和氮的固定,淋洗与土壤粒子结合的钙、镁、钾等营养元素;

③损害农作物和林木生长。使土壤变酸,伤害植物的新生芽叶,干扰光合作用,影响其发育生长;

④污染饮用水源。使河流、湖泊等地表水酸化,使流域土壤和水体底泥中的金属(例如铝)可被溶解进入水中;

⑤危害渔业生产,毒害鱼类,pH值小于4.8时鱼类消失;

⑥腐蚀建筑材料。腐蚀建筑材料、腐蚀建筑物、金属结构、油漆、工厂设备和名胜古迹等。

⑦危害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对于农业生产的危害,不仅是经济问题,还直接威胁13亿人口的吃饭问题。(3)酸雨的防治对策

①减少SO、NO气体的排放;22

②开发新能源;

③使用固硫技术;

④汽车尾气进行处理。

7简述二氧化氮在大气发生主要的光化学反应。[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NO在大气环境中的化学反应主要是光解反应,它是大气中2O生成的引发反应,是O唯一的人为来源。此外,NO能与一系列2223的自由基,如OH、O(P)、HO、RO和RO等反应,也能与O和223NO反应。其中,比较重要的是与OH以及与NO和O的反应。333(1)NO与OH的反应2

此反应是大气中气态HNO的主要来源,这反应主要是在白天发3生,因白天OH浓度比较高时.此反应会有效地进行。(2)NO与O的反应23

此反应在对流层大气中也是一个重要的反应,尤其是在NO和O23浓度都较高时,它是大气中NO的主要来源。3(3)NO与NO的反应23

生成的NO又可解离为NO和NO。当夜间OH和NO浓度不高,2532而O有一定浓度时,会发生NO与NO反应,然后生成NO。32325

8简述光化学烟雾形成机制与形成条件及其对人体的危害。[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研;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含有氮氧化物和烃类的大气,在阳光中紫外线照射下发生反应所产生的产物及反应物的混合物被称为光化学烟雾。(1)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机制

光化学烟雾的形成过程可以用12个反应概括。

①引发反应

②基传递反应

③终止反应(2)光化学烟雾的形成条件

①“烟雾”形成的地理条件

由于“烟雾”的形成与NO的光分解有直接关系,而NO的光分22解又必须有290~430nm波长辐射作用才有可能。在近地层中太阳辐射到达地面的强度受天顶角的影响,一般太阳天顶角(θ)越小,太阳辐射就越强。对于θ>60℃时,由于入射角较大,光线通过大气层时路程加长,受到的大气微粒散射也较大,致使小于430nm波长的光很难到达地面,所以不易发生光化学烟雾。从季节而言,夏季在北半球太阳入射角比冬天小,所以夏天发生光化学烟雾的可能性较冬季大。尤其夏季中午前后光线最强时出现“烟雾”的可能性较大。当天气晴朗、高温低湿和有逆温风力不大时,有利大气污染物在地面附近的聚积,易于产生这种光化学烟雾。因此,在副热高压控制地区的夏季和早秋季节常成为光化学烟雾发生的有利时节。

②污染源条件“烟雾”的形成是和大气中NO、碳氢化合物等污染物的存在分2不开的。所以,以石油为原料的工厂排气和汽车排气等污染源的存在是“烟雾”形成的前提。在一些发达国家城市大气污染中氮氧化物约有47%来自汽车排气等污染源,约50%左右来自燃料燃烧的固定污染源,加以适宜的发生条件,而形成光化学烟雾,成为大气污染问题。(3)光化学烟雾对人体的危害

①对深部呼吸道粘膜的急性刺激;

②对眼睛的直接刺激催泪、头痛;

③对肺功能的损害;

④对免疫系统的影响;

⑤加速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9逆温形成过程及其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西北师范大学2014年研]

答: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但是在某些特定情况下,会出现气温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现象称为逆温。(1)逆温的形成过程

根据逆温生成的过程,可将逆温分为辐射逆温、下沉逆温、平流逆温、锋面逆温及湍流。

①辐射逆温形成的条件是在晴空无云(或少云)的夜间,当风速较小(<3m/s)时,地面因强烈的有效辐射而很快冷却,近地面气层冷却最为强烈,较高的气层冷却较慢,所以形成了自地要开始逐渐向上发展的逆温层。

②下沉逆温又称压缩逆温。当高压区内某一层空气发生强度较大的气团下沉运动,常可使原来具有稳定层结的空气层压缩成逆温层结。

③平流逆温由暖空气平流到冷地表面上而形成的,原因是低层空气受地表面影响大、降温多、上层空气降温少。

④湍流逆温是由于低层空气湍流混合而形成的。

⑤在对流层中的冷空气团与暖空气团相遇时,暖空气团因其密度小就会爬到冷空气上面去,形成一个倾斜的过渡区,称为锋面。在锋面上,如果冷暖空气的温差较大,也可以出现逆温,这是锋面逆温的形成原因。锋面逆温仅在冷空气一边可以看到。(2)逆温对大气污染物扩散的影响

根据对大气稳定度的分析,当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的,所以逆温层(等温层可视为逆温层的一个特例)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流的垂直运动,所以又将逆温层称为阻挡层。若逆温层存在于空中某高度,由于上升的污染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积聚在它的下面,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

10简述漫烟型的烟流产生的原因。[湖南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漫烟型烟流是指烟云上侧边缘清晰,呈平直状,下部有较强的湍流扩散,烟云上方有逆温层的烟流。其产生的原因如下:

漫烟型烟流常出现在日出后,由于地面增温,低层空气被加热,使逆温从地面向上逐渐消失,即不稳定大气从地面向上逐渐发展,当发展到烟流的下边缘或更高一点时,烟流便发生了向下的强烈扩散,而上边缘仍处于逆温层中,漫烟型烟流便发生了。这时烟流下部γ-γ>0,上部γ-γ<-1。这种烟流多发生在上午8~10时,持续时间很短。dd

11简述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湖南农业大学2011年研;江西农业大学2014年研]

答: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主要有以下四点:(1)地形和地物的影响

①地面是一个凹凸不平的粗糙曲面,当气流沿地面流过时,必然要同各种地形地物发生摩擦作用,使风向风速同时发生变化,其影响程度与各障碍物的体积、形状、高低有密切关系。

②山脉的阻滞作用,对风速也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封闭的山谷盆地,因四周群山的屏障影响,往往是静风、小风频率占很大比重,不利于大气污染物的扩散。

③城市中的高层建筑物、体形大的建筑物和构筑物,都能造成气流在小范围内产生涡流,阻碍气流运动,减小平均风速,降低了近地层风速梯度,并使风向摆动很大,近地层风场变得很不规则。一般规律是建筑物背风区风速下降,在局部地区产生涡流,不利于气体扩散。(2)山谷风

①成因

它发生在山区,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局地环流。在山区最为常见,它主要是由于山坡和谷地受热不均而产生的。在白天,太阳先照射到山坡上,使山坡上大气比谷地上同高度的大气温度高,形成了由谷地吹向山坡的风,称为谷风。在高空形成了由山坡吹向山谷的反谷风。它们同山坡上升气流和谷地下降气流一起形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在夜间,山坡和山顶比谷地冷却得快,使山坡和山顶的冷空气顺山坡下滑到谷底,形成了山风。在高空则形成了自山谷向山顶吹的反山风。它们同山坡下降气流和谷地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了山谷风局地环流。

②污染原因

山风和谷风的方向是相反的,但比较稳定。在山风与谷风的转换期,风方向是不稳定的,山风和谷风均有机会出现,时而山风,时而谷风。这时若有大量污染物排入山谷中,由于风向的摆动,污染物不易扩散,在山谷中停留时间很长,有可能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3)海陆风

①成因

它发生在海陆交界地带,是以24小时为周期的一种大气局地环流。海陆风是由于陆地和海洋的热力性质的差异而引起的。在白天,由于太阳辐射,陆地升温比海洋快,在海陆大气之间产生了温度差、气压差,使低空大气由海洋流向陆地,形成海风,高空大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反海风,它们和陆地上的上升气流和海洋上的下降气流一起形成了海陆风局地环流。在夜晚,由于有效辐射发生了变化,陆地比海洋降温快,在海陆之间产生了与白天相反的温度差、气压差,使低空大气从陆地流向海洋,形成陆风,高空大气从海洋流向陆地,形成反陆风。它们同陆地下降气流和海面上升气流一起构成了海陆风局地环流。在大湖泊、江河的水陆交界地带也会产生水陆风局地环流,称为水陆风。但水陆风的活动范围和强度比海陆风要小。

②污染原因

建在海边地区的工厂所排放的污染物必须考虑海陆风的影响,因为有可能出现在夜间随陆风吹到海面上的污染物,在白天又随海风吹回来,或者进入海陆风局地环流中,使污染物不能充分的扩散稀释而造成严重的污染。(4)城市热岛环流

①成因

城市热岛环流是由城乡温度差引起的局地风。产生城乡温度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城市人口密集、工业集中,使得能耗水平高;b.城市的覆盖物(如建筑、水泥路面等)热容量大,白天吸收太阳辐射热,夜间放热缓慢,使低层空气变暖;c.城市上空笼罩着一层烟雾和CO,使地面有效辐射减弱。因此,使城市市区净热量收入比2周围乡村多,故平均气温比周围乡村高(特别是夜间),于是形成了城市热岛。

②污染原因

城市热岛环流在市区汇合就会产生上升气流。因此,若城市周围有较多产生污染物的工厂,就会使污染物在夜间向市中心输送,造成严重污染,特别是夜间城市上空有逆温层存在时。

12主要机械除尘装置及其原理。[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不用水或其他液体作润湿剂,仅利用重力、惯性力及离心力等沉降作用去除气体中粉尘粒子的装置称为干式机械除尘装置。主要的类型有重力沉降室,离心力除尘器,惯性力除尘器。(1)沉降室除尘

沉降室除尘是使含尘气体中的粉尘粒子借助重力作用而达到除尘目的的一种除尘装置。含尘气流通过横断面积比管道大得多的沉降室时,由于含尘气流水平流速大大降低,致使其中较大的粒子在沉降室中有足够的时间受重力作用而沉降。这种沉降室往往安装在其他收集设备之前,作为除去较大粒径尘粒的预处理装置。(2)旋风除尘器

旋风除尘器是利用旋转气流产生的离心力使尘粒从气流中分离的装置。它是由进气管、筒体、锥体和排气管等组成。含尘气流进入除尘器后,沿外壁由上向下作旋转运动,同时有少量气体沿径向运动到中心区域。气流作旋转运动时,尘粒在离心力作用下逐步移向外壁,到达外壁的尘粒在气流和重力共同作用下沿壁面落入灰斗。净化的气体达到锥体底部后,转而向上沿轴心旋转,最后经排管排出。这种分离方式使5μm以下的尘粒去除效率达到50%。(3)惯性除尘装置

惯性除尘装置是使含尘气流与挡板相撞,或使气流急剧地改变方向,借助其中粉尘粒子的惯性力使粒子分离并捕集的一种装置。

13简述大气二氧化硫污染的控制途径。[湖南农业大学2014、2011年研]

答:二氧化硫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其本身毒性不大,但是SO在大气中,尤其在污染大气中易被氧化形成SO,再与水分23子结合生成硫酸分子,经过均相或非均相成核作用,形成硫酸气溶胶,并同时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硫酸盐。硫酸和硫酸盐可形成硫酸烟雾和酸性降水,造成较大的危害。目前控制燃烧生成的SO,主要方法有燃2料脱硫,燃烧过程中脱硫或烟气脱硫。(1)燃料脱硫

①煤炭的洗选。广泛采用的工艺主要是重力分选法,分选后原煤含硫量降低40%~90%。净化效率取决于煤中无机和有机硫的含量。其他正在研究的脱硫方法有浮选法、氧化脱硫法、化学浸出法、化学破碎法、细菌脱硫法等多种方法,但尚无工业实用的价值。

②煤炭的转化。主要是煤的气化或液化,即对煤进行脱碳或加氢改变其原有的碳氢比,将煤料变成清洁的二次燃料。

a.煤气主要是氢、一氧化碳和甲烷等可燃混合气。煤气中的硫主要以HS形式存在,可用湿法脱除大部分HS,再用干法除去其余22部分。

b.煤的液化方法分为二类,直接法(如SRC-Ⅱ法)和间接法(如鲁齐气化、弗托合成法)。因方法工艺耗水量大,废水污染严重,成本较高等因素影响该方法的普及。

③重油脱硫。常用的脱硫方法是在钼、钴和镍等的金属氧化物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高压加氢反应、切断C-S的化合键,以氢置换出碳,同时氢与硫作用形成硫化氢,从重油中分离出来而除去。目前发展了直接脱硫和间接脱硫两种工艺。

a.直接脱硫是选用抗中毒性能较好的催化剂,将重油直接引入装有催化剂的反应塔加氢脱硫。这种方法效果好,可使脱硫重油含硫量下降到1%。

b.间接脱硫,是先将重油减压蒸馏,分成馏出油和残油。单独将馏出油进行高压加氢脱硫,然后与残油相混合;或以液化丙烷(或丁烷)作溶剂,对残油进行处理,分离出沥青后,再与馏出油混合进行加氢处理。(2)燃烧脱硫

烟气中SO浓度一般低于0.5%,给脱硫技术带来不少困难,合2理地选择烟气脱硫工艺必须考虑环境、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烟气脱硫方法一般可分为湿法和干法两大类。

①石灰/石灰石洗涤

烟气由含亚硫酸钙和硫酸钙的石灰/石灰石浆液洗涤,SO与浆2液中的碱性物质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亚硫酸盐和硫酸盐。浆液中的固体(包括燃煤飞厌)连续地从浆液中分离出来。

②氨法

以氨作SO吸收剂,与其他碱类相比,氨可以保留在吸收产物中2制成含氮肥料。以氨溶液吸收SO时,其化学反应迅速,质量传递主2要受气相阻力控制,吸收效率可达90%以上。

③喷雾干燥吸收法烟气脱硫

当SO被雾化了的Ca(OH)浆液或NaCO溶液吸收,同时,2223温度较高的烟气使液滴干燥脱水,形成干固体废物。干废物(由亚硫酸盐、硫酸盐、未反应的吸收剂和飞灰组成)由袋式除尘器或电除尘器捕集,这是目前唯一工业化的干法烟气脱硫技术,并逐渐替代传统的湿式洗涤器。(3)流化床燃烧脱硫

流化床燃烧本质上是一种低温燃烧过程,炉内存有局部还原气氛,因而NO的发生量减少,常用的脱硫剂系石灰石或白云石。将它x们粉碎成与煤同样的粒度即粒径在2mm左右,与煤同时加入炉内,在1073~1173K下燃烧,石灰石受热分解析出CO,形成多孔的氧化2钙并进而与SO作用,生成硫酸盐,以达到固硫的目的。目前流化床2燃烧脱硫技术只适用于中小容量的工业锅炉和炉窑。(4)低浓度SO的吸附净化2

一般采用活性炭作吸附剂。当烟气中含有足量的水蒸气和氧时,SO伴随着发生化学吸附,在活性炭表面上发生化学反应,SO氧化22成SO,并与HO反应生成稀硫酸。用金属盐浸渍吸附剂可以增加对32SO的吸着率。这种方法的脱硫率可达90%。2

14简述雾霾的形成与危害及其防治对策。[江西师范大学2015年研;首都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雾霾是雾和霾的混合物,雾霾是对大气中各种悬浮颗粒物含量超标的笼统表述,尤其是PM(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小于等于2.5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1)雾霾的形成

①大气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是主要因素。由于空气的不流动,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

②地面灰尘大,空气湿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

③汽车尾气是主要的污染物排放,近年来城市的汽车越来越多,排放的汽车尾气是雾霾的一个形成因素。

④工厂制造出的二次污染。

⑤冬季取暖排放的CO等污染物。2(2)雾霾的危害

①对人体的危害

a.对呼吸系统的影响

霾的组成成分非常复杂,包括数百种大气化学颗粒物质。其进入人体后会引起急性鼻炎和急性支气管炎等病症。对于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阻塞性肺气肿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雾霾天气可使病情急性发作或急性加重。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环境还会诱发肺癌。

b.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雾霾会阻碍正常的血液循环,导致心血管病、高血压、冠心病、脑溢血,可能诱发心绞痛、心肌梗塞、心力衰竭等,使慢性支气管炎出现肺源性心脏病等。

c.对紫外线的影响

雾霾天气还可导致近地层紫外线的减弱,使空气中的传染性病菌的活性增强,传染病增多;另外还会导致儿童体内维生素D生成不足,对钙的吸收大大减少,严重的会导致婴儿佝偻病、生长缓慢等。

②对天气的影响

雾霾的存在也对大气能见度有着巨大的影响。出现雾霾天气时,视野能见度降低,容易造成交通堵塞或交通事故等。

③对生态系统的危害

雾霾会影响植物对太阳光的吸收,不利于植物的生长发育;其中的污染物还会随着降水进入水体和土壤会造成二次污染。(3)雾霾的防治对策

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已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优化方案。因此,做好区域大气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危害,并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情况下,发挥区域最大的生产潜力。

②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排放方式不同,烟气扩散的效果也不一样。采用高烟囱扩散稀释的方法,可以使大气污染物向更高、更广的范围扩散,可减轻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因为即使是采用最好的气体净化装置,其排气中总会含有少量的有害物质,所以不能直接排到地面上。

③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区密集的矮烟囱是大气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尤其是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耗煤量的增加,使烟尘含量大为增加。采取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即在城市的郊区设立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代替分散的锅炉,这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

④改变燃料构成

我国燃料构成中以煤炭为主,应逐步扩大煤的气化设施和供应人工煤气,在有条件的城市要逐步实现燃料气化,这不仅可以改进工业生产状况,而且对于改变城市居民千家万户的炉灶污染也是很有必要的;实现电气化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另外,应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代替煤炭燃料,减轻污染。

⑤绿化造林

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及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风防沙,而且在净化大气、减低噪声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严格生产工艺操作,选配合适的原材料,有利于减轻污染或对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安装废气的净化装置,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标准。

三、论述题

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以及影响其扩散和输送的因素。[西北师范大学2015年研]

答:大气污染是指大气中一些物质的含量达到有害的程度,以至破坏人和生态系统的正常生存和发展,对人体、生态和材料造成危害的现象。(1)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①天然污染源

a.火山喷发。排放出SO、HS、CO、CO、HF及火山灰等颗222粒物。b.森林火灾。排放出CO、CO、SO、NO、HC等。c.自222然尘。风砂、土壤尘等。d.森林植物释放。主要为萜烯类碳氢化合物。e.海浪飞沫。颗粒物主要为硫酸盐与亚硫酸盐。

②人为污染源

a.燃料燃烧。燃料(煤、石油、天然气等)的燃烧过程是向大气输送污染物的重要发生源。煤是主要的工业和民用燃料,它的主要成分是碳,并含有氢、氧、氮、硫及金属化合物。煤燃烧时除产生大量烟尘外,在燃烧过程中还会形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有机化合物及烟尘等有害物质。

b.工业生产过程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到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多,数量大,是城市或工业区大气的主要污染源。

c.交通运输过程中排放。现代化交通运输工具如汽车、飞机、船舶等排放的尾气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d.农业活动排放。农药及化肥的使用,对提高农业产量起着重大的作用,但也给环境带来了不利影响,致使施用农药和化肥的农业活动成为大气的重要污染源。(2)影响大气污染扩散和输送的因素

①大气边界层的温度场

在对流层内,气温垂直变化的总趋势是随着高度的增加气温逐渐降低。气温沿垂直高度的分布的曲线称为气温沿高度分布曲线或温度层结曲线,简称温度层结。

污染物在大气中的扩散与大气稳定度有密切的关系,大气稳定度是指在垂直方向上大气稳定的程度。

一般将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的气层称为逆温层。根据对大气稳定度的分析,当发生等温或逆温时,大气是稳定的,所以逆温层的存在,大大阻碍了气流的垂直运动,所以也将逆温层称为阻挡层。若逆温层存在于空中某高度,由于上升的污染气流不能穿过逆温层而积聚在它的下面,则会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现象。

②大气水平运动和湍流

大气的运动是在各种力的作用下产生的。作用于大气上的力有气压梯度力、重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即粘滞力)和惯性离心力。这些力之间的不同结合,构成了不同形式的大气运动和风。

大气的无规则运动称为大气湍流。风速的脉动(或涨落)和风向的摆动就是湍流作用的结果。湍流有极强的扩散能力,但是在风场运动的主风方向上,由于平均风速比脉动风速大得多,所以在主导风方向上风的平流输送作用是主要的。风速越大,湍流越强,污染物的扩散速度就越快,污染物的浓度就越低。风和湍流是决定污染物在大气中扩散稀释的最直接最本质的因素,其他一切气象因素都是通过风和湍流的作用来影响扩散稀释的。

③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

影响大气污染的地理因素主要有地形和地物的影响,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环流等。

④影响大气污染的其他因素

a.污染物的性质和成分。不同的化学成分在大气中造成的化学反应和清除过程不同。粒径大小不同的固体颗粒在大气中的沉降速度及清除过程是不同的,因而对浓度分布的影响也不同。

b.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和排放方式。按污染源的几何形状分类,可分为点源、线源、面源;按释放污染物的持续时间分类,有瞬时源和连续源;按排放源的高度分类可分为地面源、高架源等。不同类别的源有不同的排放方式,污染物进入大气的初始状态也不一样,因而其浓度分布就不同。

2阐述当今大气污染发生的主要类型及特点。[首都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当今大气污染发生的主要类型有两种划分方式,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划分为还原型和氧化型,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无的组成划分可分为煤炭型、石油型、混合型和特殊型,特点如下。(1)根据污染物的性质划分

①还原型(煤炭型)。常发生在以使用煤炭和石油为燃料的地区。主要污染物是SO、CO和颗粒物,在低温、高湿度的阴天、风速很2小,并伴有逆温存在的情况下,一次性污染物在低空聚积,生成还原性烟雾,如“伦敦烟雾”事件发生时的大气污染类型。所以人们也称之为伦敦烟雾型。

②氧化型(汽车尾气型)。这种类型大多发生在以使用石油为燃料的地区,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汽车排气、燃油锅炉以及石油化工生产。主要的一次性污染物是一氧化碳、氮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这些大气污染物在阳光照射下能引起光化学反应,并生成二次性污染物—臭氧、醛类、酮类、过氧乙酰硝酸酯等物质。由于它们具有强氧化性质,对人眼睛等粘膜能引起强烈刺激,如洛杉矶的光化学烟雾就属于这种类型。(2)根据燃料性质和大气污染物的组成划分

①煤炭型。代表性污染物是由煤炭燃烧时放出的烟气、粉尘、二氧化硫等所构成的一次污染物,以及由这些污染物发生化学反应而生成的硫酸、硫酸盐类气溶胶等二次污染物。主要污染源为工业企业烟气排放。其次,家庭炉灶的排放物也起重要作用。

②石油型。主要污染物来自汽车排气、石油冶炼及石油化工厂的排放。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烯烃等碳氢化合物,它们在大气中形成臭氧,各种自由基及其反应生成的一系列中间产物与最终产物。

③混合型。包括以煤为燃料的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以石油为燃料的污染源排出的污染物;从工厂企业排出的各种化学物质等。

④特殊型。指有关工业企业生产排放的特殊气体所造成的局部小范围的污染,如生产磷肥的工厂造成周围大气的氟污染等。

3试述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与大气质量改善措施与技术。[首都师范大学2011年研]

答:(1)我国大气环境质量现状

①污染类型

由于煤是我国的主要能源,燃煤会产生大量污染气体,因而我国大气污染属煤烟型污染。此外,汽车消费量的快速增加,燃油消耗的增加也使得大气污染情况加重。

②空间分布

中国污染最重的城市位于北部和西北部,中南和东北地区次之;最清洁的地区是南部,随后是东南部。北方城市比南方城市污染严重,其主要由于北方有较高浓度的颗粒物污染,并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③时间分布

夏、秋季节因大气扩散条件较好、降雨等原因,降低了空气污染物特别是颗粒物的浓度,这两个季节是北方空气最为洁净的季节。而冬季则是污染最为严重的季节。

④主要污染物

在众多污染物中,以粉尘和酸雨危害最大,污染程度在加重。(2)大气质量改善措施与技术

①全面规划、合理布局

区域大气污染防治规划是区域总体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从协调经济发展和保护环境之间的关系出发,对已造成的大气环境污染问题提出改善和控制污染的优化方案。因此,做好区域大气环境规划,采取区域性综合防治措施,是控制大气环境污染的重要途径。

生产布局是人类生产活动存在和发展的空间形式,它对区域大气环境产生直接的影响。合理的生产布局能够最大限度地减轻对区域大气环境的危害,并在有限的大气环境容量情况 下,发挥区域最大的生产潜力。

②选择有利污染物扩散的排放方式

排放方式不同,烟气扩散的效果也不一样。采用高烟囱扩散稀释的方法,可以使大气污染物向更高、更广的范围扩散,可减轻局部地区大气污染。因为即使是采用最好的气体净化装置,其排气中总会含有少量的有害物质,所以不能直接排到地面上。

③区域集中供暖、供热

分散于千家万户的炉灶和市区密集的矮烟囱是大气烟尘的主要污染源,尤其是我国北方城市冬季采暖耗煤量的增加,使烟尘含量大为增加。采取区域集中供暖、供热,即在城市的郊区设立大的热电厂和供热站,以代替分散的锅炉,这是消除烟尘的有效措施。

④改变燃料构成

我国燃料构成中以煤炭为主,应逐步扩大煤的气化设施和供应人工煤气。在有条件的城市要逐步实现燃料气化,这不仅可以改进工业生产状况,而且对于改变城市居民千家万户的炉灶污染也是很有必要的;实现电气化也是一个发展方向;另外,应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研究,以代替煤炭燃料,减轻污染。

⑤绿化造林

绿化造林,不仅能美化环境,调节空气温度、湿度及城市小气候、保持水土、防风防沙,而且在净化大气、减低噪声方面也有显著作用。

⑥大气污染控制技术

改革生产工艺,优先采用无污染或少污染的工艺,是防治大气环境污染的根本途径。严格生产工艺操作,选配合适的原材料,有利于减轻污染或对所产生的污染物进行处理。安装废气的净化装置,对污染源进行治理,使大气环境质量达到标准。

第三章 水体环境

一、名词解释

1水体污染[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水体污染是指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农业回流水和其他废弃物,直接或间接排入江河湖海,超过水体的自净能力,造成地表水和地下水水质恶化,从而降低水体使用价值和使用功能的现象。水污染会造成鱼类死亡,破坏风景区的环境,影响人们的健康。

2水体污染源[湖南农业大学2012年研]

答:水体污染源是指向水体排放污染物的场所、设备和装置等。通常也包括污染物进入水体的途径。人类活动造成水体污染的来源包括:①工业废水,是指各种工业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出的废水;②生活污水,是指人们日常生活中产生的各种污水的混合液;③农业退水,是指农作物栽培、牲畜饲养、食品加工等过程中排出的污水和液态废物。

3总有机碳(TOC)[湖南农业大学2015年研]

答:总有机碳是指水中溶解性和悬浮性有机物中存在的全部碳量,是评价水体需氧有机物的一个综合指标。但它不能反映水中有机物的种类和组成,因而不能反映总量相同的总有机碳所造成的不同污染后果。

4COD与BOD[江西师范大学2014年研;山东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化学需氧量(COD)又称化学耗氧量,是指在规定条件下,用化学氧化剂氧化水中有机污染物时所需的氧量。COD可以反映水体受有机物污染的程度,COD越高,说明有机物质越多,受有机物的污染越严重。通常用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测定。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需氧条件下,微生物分解水体中有机物质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所需溶解氧的量。BOD是反应水体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指标之一,通常采用20℃培养5天的生物化学过程需要氧的量为指标,记为BOD,单位为mg/L。5

5PAH[湖南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PAHs即多环芳烃,是指两个以上苯环连在一起的有机化合物。多环芳烃是一大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有机污染物,最常见的是苯并(a)芘。多环芳烃的污染源有自然源和人为源两种。自然源主要是火山爆发、森林火灾和生物合成等自然因素;人为源包括各种矿物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等)、木材、纸以及其他含碳氢化合物的不完全燃烧或在还原状态下热解而形成的有毒物质。

6氧垂曲线[山东师范大学2013年研]

答:氧垂曲线是指水体中的溶解氧沿程变化的曲线。在排放口附近,水体中溶解氧含量急剧下降,因为此时排入的有机物较多,耗氧速度大于复氧速度;随着有机污染物的不断分解氧化,耗氧速度不断降低,在排放口下游的某点出现了耗氧速度与复氧速度相等的情况,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