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理论与实证(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08 17:35:24

点击下载

作者:黄永斌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理论与实证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理论与实证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理论与实证作者:黄永斌排版:aw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9-01ISBN:9787308079860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内容简介

现代物流业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极具发展前景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信息化是推动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手段,因此也成为物流业的发展趋势。本书以区域物流信息化为研究范围,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物流信息化文献进行梳理评述的基础上,构建了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在此基础上,对区域物流信息化平台的体系结构和平台建模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物流服务链角度深入阐述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机制和实现技术,并从Web服务技术、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Portal技术、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关键支撑技术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以宁波物流信息化为实证对象,在分析宁波市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基础上,分析了宁波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提出了宁波市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并就四方物流市场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本书适合物流管理、物流工程、物流信息管理专业研究人员、高校管理科学与工程及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的教师及学生参考。前 言

近年来,我国许多地区逐渐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根据本地区域经济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快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明确指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将以先进技术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区域物流业的改造升级,以信息服务拓展区域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以区域物流信息化带动区域物流发展。

物流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延伸服务、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的巨大作用将得以充分发挥。作为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步骤,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立足于一个区域整体的物流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通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互联网的优势,使各行业可以通过通用的信息渠道互相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横向整合,能够实现区域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由于它不需要太多的硬件和软件投入,因此,优先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成为我国目前发展物流信息化比较现实的选择。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专业化服务,不仅面向区域内的各类拥有物流需求的生产、流通企业,同时以最快的方式传递政府、行业的信息,高效地对物流市场的运行状况和规范程度做出响应,这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区域物流业的监管和引导做出科学的、联系实际的管理决策。如何正确地认识、合理地分析这种作用,是大多数地区容易忽略的问题。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许多地区的认识和判断还较为主观,缺乏透彻的理解,更是缺乏平台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选择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理论、方法和实证作为研究主题,颇具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书以区域物流信息化为研究范围,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物流信息化文献梳理评述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进而从总体上规划和设计区域物流信息化平台,并从物流服务链角度深入阐述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机制,然后对Web服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Portal、信息集成技术等方面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关键支撑技术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以宁波物流信息化为实证对象,在分析宁波市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基础上,明确宁波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宁波市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并就宁波市四方物流市场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内容如下:(一)理论篇

1.区域物流信息化研交综述

从区域物流信息化国外研究现状入手。以区域物流信息化分析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标准为视角对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文献进行梳理,阐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本书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2.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与路径选择

在梳理国内外区域物流信息化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经验及对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若干启示,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和实施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提供决策参考。(二)构建篇

1.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总体体系结构及实施模式

在分析信息平台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服务管理理念及面向服务计算技术,提出一种面向服务架构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和框架,并从功能视图、过程视图、资源视图、信息视图、组织视图和知识视图的角度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架构进行了剖析。针对物流信息化当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aaS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实施模式,从软件架构和应用实施两个方面建立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理论框架。

2.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模技术

结合面向服务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系统体系结构,借鉴信息系统建模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物流业务驱动的面向服务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模方法,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模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3.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技术及机制

针对区域物流的特点及信息化环境下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流服务链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机制,对物流服务链的构成、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物流服务管理技术、物流任务管理技术及基于BPEL的物流服务链运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若干关键支撑信息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体系框架。(三)实证案例篇

针对宁波市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宁波区域物流发展特点与不足,指出宁波市区域物流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后,在分析宁波宁区域物宁波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优势基础上,以宁波市四方物流平台构建为例,提出宁波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对策建议。

本书在写作过程中得到了浙江万里学院现代物流学院王琦峰博士及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管理分院夏向阳博士的支持和参与,书中的部分内容凝聚了他们多年学习、研究和实践沉淀的成果,在此对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本书的研究和撰写得到宁波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2008A610023)和浙江万里学院商学院学科建设经费的资助,在此,我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理论研究在中国还处于起步阶段,作为一个新的研究领域,尽管本人努力去探求,并为此付出了不少艰辛,但目前取得的成果还只是初步的,有许多问题仍需要深入的研究和探索,再加上本人的学识有限,书中的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恳请各位理论界和企业界的朋友批评指正。作 者  2010年8月10日理论篇第1章 导言随着《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出台与实施,将推动物流业的发展,区域物流将会成为未来发展和研究的重点和热点。2010年,物联网概念出现在普通人们的生活中,由此物流信息化面临出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花朵虽美树难栽,究竟如何进行物流信息化规划与建设,如何让区域内物流在信息化建设带动下充分发挥应有的作用,值得深思。因此,本章将在区域物流发展大背景背下,提出本书研究的问题,阐释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并详细阐述其深远意义和现实价值,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书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框架。1.1 研究背景与问题的提出

近年来,现代物流业在全球范围内发展迅速,越来越成为一国综合实力、维护国家利益和经济安全的战略性产业,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地区、行业、企业和组织科技创新能力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适应经济全球化,提高经济运行质量和效益,改善投资环境,增强综合国力和企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

我国自从1978年引入物流概念以来,物流业一直发展迅速,短短30多年时间里诞生了众多服务于各行各业的物流企业。2009年《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正式颁布,使得我国物流业的发展迎来了一个崭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据国家发改委、国家统计局、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2010年3月份发布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96.65万亿元,同比增长7.4%。其中,工业品物流总额87.41万亿元,同比增长9.4%,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90.4%,同比提高1.7个百分点,是带动社会物流总额增长的主要因素;进口物流总额6.86万亿元,同比下降12.8%,占社会物流总额的比重为7.1%,同比下降1.6个百分点;农产品物流总额、再生资源物流总额和单位与居民物品物流总额同比分别增长4.3%、12.3%和16.4%。2009年全国社会物流总费用6.08万亿元,同比增长7.2%,与GDP的比率为18.1%,同比持平[1]。反映出物流需求在经济增长的带动下,企稳回升步伐有所加快。

毋庸置疑,物流业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重要的基础和支撑力量。但是,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的今天,我国现代物流业仍面临着社会物流总费用居高不下、物流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企业难以提供专业化的物流服务等诸多问题。有关专家指出,我国物流业的进一步发展将更加依赖于信息技术的创新应用。一方面,信息技术创新不断走在物流实践的前面,将为现代物流的发展开辟各种可能的途径,创造新的市场机会;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信息技术在支撑和引领现代物流发展中的作用,可以迅速提升我国物流企业的竞争力。2009年国务院公布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更是明确提出,以先进技术支撑现代物流业的发展,以信息化为抓手推动区域物流业的改造升级,以信息服务拓展区域物流业的发展空间,以区域物流信息化带动区域物流发展[2]。

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可以实现区域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区域物资流动进行协调、达到整合区域资源的作用,从而实现区域物流各个要素的系统最优目标。因此,我国许多地区开始认识到物流信息化的重要性,开始根据本地经济发展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来加快区域物流信息化进程。而作为实现现代物流信息化的必要步骤,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立足于一个区域整体的物流建设,能够为企业提供一个有效的通用服务平台,充分利用网络技术的优势,使各行业可以通过通用的信息渠道互相沟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区域间、区域内物流园区、配送中心、物流中心、交易中心、物流企业等之间的横向整合,能够实现区域物流资源信息的共享,最大限度地优化配置社会物流资源、降低社会物流成本,提升物流全过程的整体运作水平。由于它不需要太多的硬件和软件投入,优先建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我国目前发展物流信息化比较现实的选择。《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指出未来一段时期将推动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鼓励城市间物流平台的信息共享。尤其是要加快构建商务、金融、税务、海关、邮政、检验检疫、交通运输、铁路运输、航空运输和工商管理等政府部门的物流管理与服务公共信息平台,扶持一批物流信息服务企业成长[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专业化服务,不仅面向区域内的各类拥有物流需求的生产、流通企业,同时以最快的方式传递政府、行业的信息,高效地对物流市场的运行状况和规范程度作出显示,这有利于管理部门对区域物流业的监管和引导做出科学的、联系实际的管理决策。如何正确认识、合理分析这种作用,是大多数地区容易忽略的问题。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影响,许多地区的认识和判断还较为主观,缺乏深入的理解,更是缺乏平台构建的理论与方法指导。正是在此背景下,本书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理论、方法和实证作为研究主题,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深远的现实意义。1.2 研究目的与意义1.2.1 研究目的

本书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为研究主题,从理论、方法和实证角度入手,通过对区域物流信息化和信息平台构建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分析和梳理的基础上,针对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现状,分析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战略和选择路径;然后,就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提出总体规划设计,设计运行机制和保障机制,最后以宁波区域物流信息化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旨在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提供有益的决策参考。1.2.2 研究意义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可以提高制造业生产力水平,加快电子商务的实施,提高物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国民经济发展起到有力的推动作用;

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为现代物流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技术环境保障,它不仅对完善现代物流功能具有重要且现实的意义,而且是发展跨行业、跨地区、跨国界现代化物流的迫切需要;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解决了行业间信息互通、企业间信息沟通、以及企业与客户之间的交流问题,使区域物流信息增值服务成为可能;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有效整合物流资源,避免重复投资,提高社会物流资源的利用率,实现最简单、准确、快捷的物流流动过程,实现供应链的优化,从根本上提升整体物流服务水平。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已成为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的核心,引领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向新的方向快速发展。1.3 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发展通道,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延伸服务、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区域物流受到物流信息平台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机构、物流企业、物流客户、相关行业都从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中获益不少。1.3.1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

宏观物流活动整体优化并不是微观物流企业运作优化的简单叠加。物流业因为其基础产业地位和复合产业特点,衡量物流业发展水平的标准是其运作是否能提高国民经济整体运行质量和降低社会流通总成本,而不是对物流业的利润、资产收益率等指标的考核评价。因此,政府有义务实现这样的物流产业定位,从而促进地区经济的健康发展,搭建一个通用信息平台,使物流产业能够和其他经济产业有机地结合起来协调发展,通过优化信息流来改进物流产业的发展格局。1.3.2 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现代物流业的运行基础和信息环境

由于公共物流信息平台是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规划和建设公共物流信息平台对规划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起着重要的作用。公共物流信息平台以其跨行业、跨地域、技术密集、多方参与、扩展性强、开放性好等特点对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构成了有利支撑。公共物流信息网络包含多种开放式信息系统和接口,企业利用平台的硬件设施、数据信息库和安全可靠的商务功能实现企业自身的信息交流、数据交换、业务交易、决策支持等的信息化管理。物流企业信息系统通过与公共物流信息网络联接,可以支持货物运送的准时性、货物与车辆跟踪实时性,提高交货的可靠性和对用户需求的响应性。真正实现信息共享、过程同步、交货准时、响应敏捷、服务满意、合作互利的现代物流之目标。1.3.3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政府宏观调控的重要手段

物流系统是一个大而复杂的系统。由于政府相关部门的传统宏观调控难以掌握物流运行的真实情况,因此政府管理和各职能部门难以发挥其管理作用和实现政策层面的有效支持、引导和规范。这是我国物流业长期处于滞后的重要原因。引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机制以后,通过对物流业运行基本数据实时、准确地掌握、统计、分析,通过对电子物流交易市场的规范、引导和监督,改进信息平台功能而直接支持现代物流业发展和体现政策导向,建立健全物流相关的法律法规,使物流市场竞争建立在完善的运行机制基础上,提高宏观物流管理的效果,真正落实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通过规划和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将所有的物流资源和物流业务历史数据存放到数据仓库中。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决策支持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为政府宏观管理部门的宏观决策提供决策支持,减少决策失误。1.3.4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是国家战略布局的需要“大力推进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是覆盖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战略举措。要紧紧抓住信息化发展的机遇,进一步增强加快信息化进程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是温家宝总理在国家信息化领导小组第四次会议中的重要讲话。可见,规划和建设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加速我国区域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另外,《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指出未来的重点推进工程将着重加快建设有利于信息资源共享的行业和区域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项目,重点建设电子口岸、综合运输信息平台、物流资源交易平台和大宗商品交易平台。鼓励企业开展信息发布和信息系统外包等服务业务,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物流信息服务平台。1.4 研究内容与方法1.4.1 研究内容

本研究以区域物流信息化为研究范围,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为研究对象,在对区域物流信息化文献进行梳理评述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框架和实施路径,进而从总体上规划和设计区域物流信息化平台,并从物流服务链角度深入阐述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机制,然后对WEB服务技术、云计算、物联网技术、Portal、标准化和信息安全等方面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关键支撑技术进行深入剖析。最后以宁波物流信息化为实证对象,在分析宁波市区域经济与区域物流的基础上,明确宁波市物流信息化建设的优势与不足,提出宁波市进一步提升物流信息化水平的对策与建议,并就宁波市四方物流市场为案例进行深入分析。

主要内容如下:(一)理论篇

1.区域物流信息化研究综述

从区域物流信息化国外研究现状入手。以区域物流信息化分析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实施、物流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标准,为视角对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文献进行梳理,阐释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进一步明确本书的研究方向和问题。

2.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与路径选择

在梳理国内外区域物流信息化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总结其发展经验及对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的若干启示,从宏观层面上提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和实施路径,以期能够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提供决策参考。(二)构建篇

1.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总体体系结构及实施模式

在分析信息平台软件体系结构的基础上,结合现代服务管理理念及面向服务计算技术,提出一种面向服务架构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和框架,并从功能视图、过程视图、资源视图、信息视图、组织视图和知识视图的角度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架构进行了剖析。针对物流信息化当前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SaaS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实施模式,从软件架构和应用实施两个方面建立了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理论框架。

2.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模技术

结合面向服务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系统体系结构,借鉴信息系统建模的最新研究成果,提出了一种以体系结构为中心,物流业务驱动的面向服务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模方法,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建模提供了理论的指导。

3.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技术及机制

针对区域物流的特点及信息化环境下现代物流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种基于物流服务链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运作机制,对物流服务链的构成、构建方法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在此基础上,对物流服务管理技术、物流任务管理技术及基于BPEL的物流服务链运作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若干关键支撑信息技术进行了介绍,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运作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体系框架。(三)实证案例篇

针对宁波市区域经济和区域物流发展的现状,分析宁波区域物流发展特点与不足,指出宁波市区域物流信息化的紧迫性和必要性。然后,在分析宁波宁区域物宁波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优势基础上,以宁波市四方物流平台构建为例,提出宁波市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对策建议。1.4.2 研究方法

本书研究的范畴属于多学科交叉研究,所采用的研究方法可归纳为文献分析法、社会调查研究以及理论研究等,具体如下:(一)文献分析

借助高校内及宁波市的在线数据资源及图书馆实体资源,以及通过外部多种途径,获取大量相关文献及内部资料,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与分析,探索宁波市物流信息化水平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和评价路径。(二)社会调查研究

社会调查研究是本文获取区域市物流信息化发展数据的重要途径和方法。通过实地调研和专家访谈,获取宁波市物流信息化发展、物流信息化资源禀赋相关数据,识别有效提升区域物流信息化的条件,为本研究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依据。(三)理论研究

以经济学、管理学、信息学、地理学等为基础,以区域经济理论、战略管理理论、物流理论、交通学理论等为支撑,对区域物流信息化及平台构建进行理论架构。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本研究的总体思路框架如图1-1所示。图1-1 本书研究框架体系◆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出台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现状出发,揭示令人热血澎湃的数据背后的隐忧——我国物流业发展仍然面临诸多问题,而要解决这些问题,一个有效的途径就是利用信息技术武装物流业,特别是针对各个区域的现状的特色,进行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其中,一个方向,同时也是国家对区域物流信息化的推动,那就是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在这个方向上,目前人们接触较少,相关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不多,因此确立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为本书研究主题。然后,阐述该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并从多个视角阐释该研究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接下来,根据研究主题的需要,设定本书研究范围、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最后构建出本书的研究框架体系。主要参考文献[1]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我国物流运行一季度回升步伐加快[EB/OL].URL: http://www.chinawuliu.com.cn/,2010.3.[2]中国政府网.国务院关于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的通知[EB/OL].URL: http://www.gov.cn/zwgk/2009-03/13/content_1259194.htm,2009.3.13.第2章 区域物流信息化研究综述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在正式展开本书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研究之前,本书将对国内外有关区域物流信息化的文献进行梳理和分析,以期能够从浩瀚的文献中寻找到本书研究的侧重点。2.1 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从区域物流视角下进行的相关研究,多从跨国公司的角度来研究物流基础设施、市场竞争机制以及供应链运作机制等问题。而真正涉及信息化建设的并不多见。PH Ketikidis Metal.(2008)通过应用物流供应链管理的信息系统来调查物流发展现状和预测未来发展趋势。Eiichi、Taniguchi等(2004)从城市信息化建设和保护环境等角度论述城市物流系统的规划。Massimo florio和Sam Colautti从政府角度出发,研究政府在物流发展中承担的角色和效用在其文章中通过研究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5个国家1870年到1990年的公共开支,指出政府物流投资的增长和公共开支的增长是一致的。还有从跨国公司角度研究全球性物流资源配置和协调问题,具体包括物流基础设施、市场竞争机制及物流供应链运行等问题。[1]2.2 国内研究现状

从2001年开始,中国的物流专家学者开始关注并研究区域物流信息化的问题,区域物流信息化研究文献开始明显呈上升趋势。2.2.1 区域物流信息化分析

李子成(2001)紧扣西部大开发中物流行业的信息化问题,分析了西部物流行业的现状及特点,并针对西部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西部物流信息化的相应对策[2]。但该文有待更好地体现西部物流信息化自身的特点。

陈韬(2002)对近年来物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作了阐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与国际先进水平在操作和理念上存在较大的差距,说明了我国目前在信息化设施发展水平、与电子商务的结合以及信息平台的建设等方面的问题,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3]。但该文献对促进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措施的论述相对简单,缺乏实际的可操作性。

何燕子(2003)以湖南省为例论述了区域物流信息化中的一些具体问题。它首先阐述了物流信息化建设在湖南经济发展的地位和作用,并在分析湖南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强全省物流信息化的若干措施。但该文献对论述的内容挖掘得不够,缺乏一定的数据分析[4]。

赵振峰(2004)从公司战略角度阐述了物流信息技术有助于提高服务水平,物流信息化是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必然途径[5]。

黄文成(2004)认为我国物流信息化尚处在起步阶段,差距还很明显,这势必会影响到对客户的服务水平。鉴于目前我国物流信息化的需求仍以基础信息化为主,所以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必须以客户需求为中心,注重实效,走循序渐进的信息化之路[6]。

李劲松(2004)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和当前的形势,认为加快交通信息化,是目前交通运输业重点发展方向。该文献介绍了我国交通运输业信息化的发展现状,阐述了加快交通运输业信息化的意义,并从四个主要方案提出了加快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发展的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7]。

高树亭(2005)阐述了物流信息技术对公司市场行为和整个供应链的作用[8]。

马荣飞(2005)首先介绍韩国国内的物流信息化实践,然后叙述了韩国为实现一体化的物流信息系统而进行的一些努力,并提出了一些有效的方案措施[9]。

董千里、朱长征(2005)认为对中小型物流企业而言,在向大企业迈进的过程中,计算机信息处理将越来越多。文章中提出了建立一种虚拟的物流网络来加强中小物流企业间的协作。即通过建立信息网络来连接孤立的各中小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从而达到联合与协作的目的[10]。

董雷(2005)阐述了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现状,分析了现阶段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基本途径[11]。

杨德坤(2005)明确了物流信息化的内涵,分析了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提出以物流信息资源的挖掘开发、物流信息的网络化传播、物流信息传播的支撑技术以及政府的外部大力推动等措施实现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12]。但该文的探讨的实施措施相对简单,大多是宏观上的,缺乏具体的可操作化的措施。

冷梅(2008)在对南宁信息化现状分析基础上,提出南宁市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进而明确南宁市物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任务: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提高物流信息技术应用水平;加大物流信息标准化工作力度;加快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口岸通关服务水平;促进物流信息化人才培养,最后从政府、行业协会、企业、资金、人才、安全和氛围营造等方面提出保障措施[13]。2.2.2 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实施

近年来,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步入快速通道,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提升企业物流信息处理能力、加快市场响应速度、延伸服务、提高物流运作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区域物流受到物流信息平台的影响越来越大,政府机构、物流企业、物流客户、相关行业都从物流信息平台的应用中获益不少。围绕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设计和实施,国内外的学者和产业界的同仁开展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实践,取得了大量的研究成果,其中物流信息平台方向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有:

综合物流公用信息平台规划研究。(杨东援等,2001)[14],对综合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体系结构框架和数据组织进行了研究,强调应优先构筑共用信息平台,推动政府与企业信息系统接入策略,完成了上海城市现代物流信息平台建设规划的研究(刘兴景等,2002)在分析物流信息系统、结合信息共享交流和共用信息平台需求特点的基础上,界定了物流信息平台的基本功能[15]。(董千里,2002)将物流信息平台划分为微观(企业)和宏观(区域)两个层次。研究指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是不同主体对整个区域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可共享数据组织结构和传输形式的一种规范以及一个对可共享数据进行组织、存储、查询、通讯等管理服务的数据仓库系统。由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可以将供应链涉及的企业、单位、部门连接起来,其中包括货物运输企业、加工贸易企业、流通企业,以及银行、税务、海事、检验、检疫、商检、海关等。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共用信息采集工作主要依靠政府行业管理部门的信息系统来完成,如铁路、公路、民航、水运、远洋等物流信息主要通过交通控制与管理信息等[16]。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特定物流信息一般包含具体物流企业物流业务活动中所产生的合同信息、票据信息、运输仓储配送信息、货物跟踪信息等内容,为了实现政府部门的协同工作机制,信息平台同时向这些企业系统提供相关数据、数据加工及增值服务(董千里,袁毅,2002)[17]。论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肖三亮,杨家,2001),强调区域物流平台是保证区域物流活动有效协调发展的基础条件。该文综合现代物流理论与当前国内物流实践的现状,对区域物流平台的构成要素、构建原则及其系统化与评价进行了理论探讨,并结合我国物流实践,提出了构建物流平台应解决的问题,包括管理体制上的分割给物流系统协调发展带来的困境、物流平台的非标准化设施构件带来的各物流环节兼容性问题和积极做好区域物流资产的整合工作[18]。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施先亮,2002),提出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几点建议,内容包括:服从物流整体规划、统一规划,分步实施、政府推动,第三方实施,市场化运作、加快物流信息标准化建设、制定政策法规和配套措施和加快物流信息人才的培养,认为物流信息平台是通过对共用数据的采集,为物流企业的信息系统提供基础支撑信息,满足企业信息系统对公用信息的需求,支撑企业信息系统各种功能的实现同时,通过共享信息支撑政府部门间行业管理与市场规范化管理方面协同工作机制的建立[19]。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难题并不在技术上,而是在商业模式上,所以一个公共信息平台是否成功,最终取决于应用。实践的结果是既有有形的网站提供信息、交互服务,又不是唯一的、垄断的。平台的功能主要是标准化和信息共享使得多个网站均能提供一站式服务(戴定一,2003)[20]。

吴青(2004)在分析湖北省交通运输信息平台需求的基础上,构造了湖北省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的层次结构,提出了建立物流共享信息平台的思路,从硬件平台、网络平台和数据库等3个层次设计了交通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结构,实现了交通运输业的物流信息统一交换平台的系统设计。但该设计只是从构架上对信息平台进行的探讨,对信息平台的具体包含的内容还缺乏一定的研究[21]。

曾宇容等(2007)在详细分析物流相关政府职能部门、物流企业和工商企业对物流信息的需求的基础上,指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不仅要能够实现物流共享信息的组织与发布,而且能够支持企业物流核心业务的实现。同时分析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整合区域物流资源的四个途径[22]。

徐伟等(2008)针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需求,设计了包括基础信息、数据交换、数据仓库和对外服务四个层次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总体结构,尝试对四个层次的体系结构结合功能需求进行详细分析,以能确保信息平台的更切合实际[23]。

唐成伟(2009)在客观分析南京都市圈现代物流业发展现状基础上探讨了物流发展对信息化的需求,从提高区域物流信息化水平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南京都市圈物流信息平台规划模型[24]。

孔丽娟、高文海(2009)借鉴国内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建设的经验和教训,在对河北省区域物流信息化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制约发展的关键问题,积极推动河北省区域物流信息化的发展,并提出相关政策及建议[25]。

赵晓云、王耀球(2009)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业的影响力出发,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模型,对这种影响力进行量化的分析,以此来直观理解影响力的作用和大小[26]。

何明等(2009)以江苏省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为例,分析了江苏省物流业信息化的现状,论证了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的必要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需求分析,提出了物流信息平台的总体框架结构,分析了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机制及运营策略,最后提出了江苏省物流信息平台的建设时序[27]。

郭晓魁、魏超飞(2010)根据增长极理论的原理,围绕怀来的总体发展战略、按照行业规划相协调的原则,在现状调查分析的基础上,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提出信息平台的系统设计、功能分析,最终实现降低车辆运营成本,提高用户效益,为行业管理提供辅助决策服务,使运输系统发挥最大效益[28]。2.2.3 物流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标准研究

在物流信息化建设思路上,学者们从不同层面和视角进行了广泛研究。金庆江、郝洪文(2002)在《论加强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中,从企业层面对物流数、物流流程信息化建设和物流自动化建设等进行了介绍分析[29]。

戴定一(2007)对近年来物流业向信息化发展的趋势作了阐述与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物流信息化建设主要包括基础环境建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企业(或机构)的内部信息系统建设三方面内容,并就今后的发展方向和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建议[30]。

杨静(2008)在《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中对我国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的基本状况、基本特点进行了阐述,指出了我国目前物流信息化发展中的不足,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物流信息化未来的发展提出了个人的看法[31]。

在物流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信息化标准的构建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一环。李敏、姚大红、曹彬(2007)在《构建现代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研究》中重点研究了现代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的3个标准,即基础标准、业务标准、相关标准,最后论述了信息标准化体系的构建应与国际相接轨,以此来推进现代物流国际标准化进程[32]。夏训嘉、廖馨、单圣涤(2008)《对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中指出,我国要尽快开展物流术语、计量、设施技术标准、数据传输标准、物流运作模式与管理标准的普及工作,积极推动通用性较强的物流技术和装备的标准化,提高我国现代物流业标准化作业水平和与国际接轨的能力[33]。刘桂云、包雄关等(2008)在《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一文中提出了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的框架和构建方法[34]。2.3 现有区域物流信息化研究评述

从上述研究情况来看:(1)区域物流信息化研究文献多数为宏观政策方面的探讨,真正对区域层面的物流信息化理论和方法研究还较为鲜见。因此,本研究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理论和方法进行深入研究,借此对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工作提供有益的帮助;(2)目前对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主要还停留在建设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的探讨和分析,真正付诸于平台的构建设计较为缺乏,因此本研究以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中的平台构建、运作机制及其支撑技术进行系统地研究;(3)目前尚没有有关于区域物流信息平台集理论、方法和实证于一体的专著出现,因此本书试图做出有益的尝试和探索。◆本章小结

本章主要从区域物流信息化、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与实施、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思路与标准研究等方面对国内外有关区域物流信息化研究进行梳理和评述。梳理过程中发现,虽然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研究从2001年逐渐进入国内学界的研究视野,但是自从2009年《物流业调整与振兴规划》出台后,对区域物流信息化尤其是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规划与建设方面的文献出现井喷现象,充分说明政府导向对研究有着巨大的引导作用。但从中也可以发现,多数文献主要从宏观方面进行分析和研究,能够集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于一体进行研究的文献较少,基于此确立本书的研究主题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构建理论、方法和实践研究。主要参考文献[1]徐青青,缪立新.区域物流发展及研究综述[J].物流技术,2006(4):2—3.[2]李子成.在西部开发中努力推进陕西交通信息化[J].交通与计算机,2001(6):59-60.[3]陈韬.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J],物流技术.2002(10):18-21.[4]何燕子.湖南现代物流信息化建设初探[J].湖南经济科学,2003,(1):85-86.[5]赵振峰.区域公共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定位及运行机制研究[J].物流科技,2004(4):63-66.[6]黄文成.城市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建设研究[J].厦门科技,2004(4):24-28.[7]李劲松.浅议加快交通运输业信息化建设进程[J].内蒙古交通科技,2004(8):16-17.[8]高树亭.物流园区信息平台系统规划框架探讨[J].交通标准化,2005(6):62-66.[9]马荣飞.物流园区信息平台规划与设计[J].现代计算机,2005(8).[10]董千里,朱长征.产业供应链及其物流信息化问题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138-141.[11]董雷.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构建研究[J].物流科技,2005(28):71-74.[12]杨德坤.论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的有效途径[J].重庆工学院学报,2005(9):55-57.[13]冷梅.南宁市物流信息化发展研究[J].广西轻工业,2008(7):109-111.[14]杨东援,刘兴景,戴禾.物流信息系统体系结构分析[J].管理现代化,2001(2):25~27.[15]刘兴景,戴禾,杨东援.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模块设计[J].交通科技,2002.[16]董千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与资源整合[J].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002.[17]董干里,袁毅.区域综合物流信息平台的功能与构建研究[J].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2.[18]肖三亮,杨家.论区域物流平台的构建[J].武汉理工大学社科版学报,2001(6):572—574.[19]施先亮.建设物流信息平台促进现代物流发展[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2.[20]戴定一.物流信息化,中国物流年鉴2003[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21]吴青.湖北省交通运输业物流信息平台的系统实现[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2004,28(5):717-720.[22]曾宇容,王林,袁泽沛.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与区域物流资源整合[J],科技管理研究,2007(4):125-127.[23]徐伟,赵嵩正,蒋维杨.基于功能的区域物流信息平台体系结构研究[J],情报杂志,2008(7):9-12.[24]唐成伟,王华,董昕灵.南京都市圈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Vol.31(180),2009(6):33-35[25]孔丽娟,高文海.河北省构建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的政策与建议[J].科技创新导报,2009(9):188-188.[26]赵晓云,王耀球.区域物流信息平台对区域物流的影响力研究[J],物流工程与管理,2009(2):16-19.[27]郭晓魁,魏超飞.基于增长极理论的怀来区域物流信息平台研究[J],河北工业大学学报,2010(2):108-111.[28]何明,过秀成,金凌.区域物流信息平台规划研究[J],交通信息与安.2009(6):132-135.[29]金庆江,郝洪文.论加强企业物流的信息化建设[J].经济与管理,2002(12):28—29.[30]戴定一.我国物流信息化建设情况分析与建议[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7(5):447.[31]杨静.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概况[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8(11):47—49.[32]李敏,姚大红,曹彬.构建现代物流信息标准化体系研究[J]-商品储运与护,2007(1):38—39.[33]夏训嘉,廖馨,单圣涤.对我国物流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J].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08(2):57—58.[34]刘桂云,包雄关,张玉松等.物流信息化标准体系构建[J].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6):72—73.第3章 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与路径选择我国引入物流概念较晚,加之幅员辽阔、经济发展不平衡,每个地域物流发展各具特色,因此在推进物流信息化的进程中,需要根据区域的特点进行有目的、有步骤、有选择地进行。而在特色发展进程中,首先要对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明晰他们发展过程的经验教训和好的做法,加以批判性地借鉴,从而有效缩短构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及其路径的时间。基于此种考虑,本章首先对国内外先进国家和地区的物流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现状进行梳理分析,揭示其发展中的问题和经验,然后构建出我国区域物流信息化战略及其实施路径。3.1 国外区域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现状

迄今为止,传统物流业的发展已逾百年历史。相比之下,真正现代意义上的物流是在上世纪90年代随着信息通信技术的飞速发展而发展起来的,仅有短短二十年时间。在发达的美国,传统物流真正走向现代物流也只是在1988年,日本则更晚一些——1992年。尽管历史短暂,经济全球化、信息一体化的迅速发展,物流意识的进一步提升,以及伴随着信息化进程的现代交通体系的建立已经足够激发出现代物流的活力,使其完全走向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指日可待。[1]3.1.1 美国物流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信息通信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成为美国经济持续稳定增长的直接推动力。1991年,美国在全国建立一个以光缆为主干线的智能通讯网,通过利用电子购物、电子货币等方式,意欲在全国构建一个联结制造到流通等诸多环节的网络信息一体化的电子信息网络。EDI、多媒体电子邮件、视频会议、远程办公,为异地、异时或同时办公提供了无限可能;个人通讯系统和个人数据助理则可以使处于移动状态下的信息流动保持畅通;电子公告牌等提供了方便的信息查询。

所有这些信息化手段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美国现代物流业的快速发展。目前,美国包括以运输、仓储、货代、咨询等为主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百家,美国的联邦快递(Fedex)、美国联合包裹服务公司(UPS)就是现代物流企业的典范。以UPS为例,UPS是美国最大的物流公司,虽然创造了每个工作日投递1300万个邮包的创举,但却感到还不能正常地迈向全球化、知识化的物流市场竞争,为此,早在20世纪80年代,UPS就决定创立一个强有力的物流信息系统。一直以来,每年都不断投入资源进行系统的升级换代。在最近10年中,该公司在技术方面投入110亿美元,配置主机、PC机、手提电脑、无线调制解调器、蜂窝通讯系统等,并网罗了4000名程序工程师及技术人员。这种投入不仅使UPS实现了与99%的美国公司和96%居民之间的电子联系,同时也实现了对每件货物运输即时状况的跟踪。目前,UPS可向顾客和供应商提供瞬间电子介入服务,以便查阅有关包裹运输和传递过程的信息。例如,在外的销售人员在某地等待某些样品的到达,他可以通过UPS安排的3COM网络系统中输入UPS运单跟踪号码,即可知道货物在哪里。当需要将货物送达另一个目的地时,可再次通过网络以及附近的蜂窝式塔台,找出货物的位置,并指引到最近的投递点。UPS的司机是公司大型电子跟踪系统中的关键人物,他们携带一块电子操作板(LAD,运送信息获取装置),可同时捕捉和发送运货信息,一旦用户在LAD上签收了包裹,信息就会在网络中传播。寄件人可以登陆UPS网站了解货物情况。同时,司机可以了解行驶路线的塞车情况,或用户需及时提货等信息也可传送给LAD。UPS的成功来自于UPS在数字时代来临时紧紧抓住了发展电子商务这一良机,实现了由传统物流企业向电子物流企业的跨越发展。

目前,步UPS后尘的物流企业不计其数,每个企业都要在信息化时代武装自己,抢占更多的市场份额。物流企业如此,企业物流也不甘落后。总的来讲,美国的物流信息化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一)企业物流信息化

企业物流信息化的主要做法有:(1)普遍采用条形码技术(Bar—Coding)和无线射频识别技术(RFID),提高信息采集效率和准确性;采用基于互联网的电子数据交换技术(Web-Based EDI)进行企业内外的信息传输,实现订单录入、处理、跟踪、结算等业务处理的无纸化。(2)广泛应用仓库管理系统(WMS)和运输管理系统(TMS)来提高运输与仓储效率。如沃尔玛同休斯公司合作发射了专用卫星,用于全球店铺的信息传送与运输车辆的定位及联络,公司5500辆运输卡车全部装备了卫星定位系统(GPS),每辆车在什么位置、装载什么货物、目的地是什么地方,总部一目了然,更利于合理安排运量和路程,最大限度地发挥运输潜力。(3)通过与供应商和客户的信息共享,实现供应链的透明化。运用JIT、CPFR、VMI、SMI等供应链管理技术,实现供应链伙伴之间的协同商务,以便“用信息替代库存”,降低供应链的物流总成本,提高供应链的整体竞争力。如戴尔通过网站向供应商提供实时数据,使供应商了解零部件库存、需求预测及其他客户信息,更好地根据戴尔的需求组织生产并按JIT配送。同时,戴尔的客户在网上按指令配置PC,下订单5分钟后就可以得到确认,36小时以内客户订购的PC就会下生产线装上配送车。(4)通过网上采购辅助材料、网上销售多余库存以及通过电子物流服务商进行仓储与运输等手段,借助电子商务来降低物流成本。(二)物流企业信息化

由于仓储、运输管理和基于互联网的通讯技术与实施能力已成为进入第三方物流企业的门槛,因此物流企业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企业信息化建设呈现以下特点:(1)物流信息服务包括预先发货通知、送达签收反馈、订单跟踪查询、库存状态查询、货物在途跟踪、运行绩效监测、管理报告等,这已成为第三方物流服务的基本内容。如UPS SCS的供应商管理可以使客户通过UPS的信息系统对国外供应商的订单履行状态进行在线跟踪。(2)物流企业在客户的财务、库存、技术和数据管理方面承担着越来越大的责任,并在客户供应链管理中发挥着战略性作用。物流外包影响供应链管理的最大因素是数据管理,因为用企业及其供应链伙伴广泛接受的方式维护与提取数据以实现供应链的可视化是一个巨大的挑战,物流企业不仅在技术方面投入较大,而且还要具备持续改进例外管理和流程再造能力。所以,对技术人才和信息基础设施的投入已成为物流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手段。(3)随着一体化物流服务需求的提高和物流企业信息服务能力的增强,出现了基于物流信息平台,而且通过整合和管理自身以及其他服务提供商补充的资源、能力和技术,提供全面的供应链解决方案的第四方物流服务。如APLL为戴尔提供管理供应商及其承运人的第四方物流服务,使戴尔可以更好地控制零配件库存和进厂运输周期及运费,同时可以通过APLL的SeeChange信息系统从供应商处开始对进厂物流资源进行全程跟踪。(4)物流企业大都采用面向客户自主开发物流信息系统的方式来实现物流信息化。一方面,购买一套大型物流软件的价格很高,所以物流企业可以先制定信息结构的总体规划,根据实际需要购买或研制部分软件,然后随着业务的发展不断完善信息系统;另一方面,物流企业开发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满足客户需求、提高客户服务水平,物流企业在信息系统中融入自己优化的流程和技术诀窍,所以一般只会与软件商在数据库、运输管理、仓储管理等方面进行合作。(三)物流信息服务业

物流信息化需要物流信息技术的支撑,同时,物流信息化的发展也带动了物流信息服务业的发展。目前,美国物流信息服务业大致可分为三类:(1)供应链软件提供商。美国的供应链软件提供商大致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提供WMS、TMS等物流功能管理的软件商,如EXE、Provia。第二类是提供供应链管理计划与执行系统(SCP、SCE)的软件商,如i2、Manugistics。第三类是在提供ERP的基础上扩展到企业资源管理(ERM)的软件商,如SAP、Oracle、Peoplesoft。这些软件商将行业标准、优化的流程和商业智能融入软件系统中,客户既可以选择成套的行业解决方案,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先选择一部分模块。(2)信息中间商。物流服务商要和客户之间实现供应链一体化,又没有办法自己来做这么大的信息平台,因此需要信息中间商。信息中间商就是专门提供这样的信息平台,通过会员制来提供服务。由于全球供应链最难的或者说信息最容易脱节的地方,就是跨国物流,因而这一服务有一定的市场需求,当然这种服务平台对宽带技术以及网上平台技术的要求也比较高。(3)网上市场。随着电子商务的兴起,网上交易不断涌现,其中物流特别是运输网上交易日益活跃。运输网上交易形式多样,包括合并第三方提供商,也包括管理现场交易等各种运输交易形式,以增加交易的灵活性,创造专门、定向的交易市场,并为客户提供一个客户化运输管理系统(TMS)软件包。3.1.2 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现状(一)法国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法国的物流业在国家经济发展中地位举足轻重。据有关资料表明,法国目前共有物流企业5400家,2002年全法物流市场规模大约为1200亿欧元,占其GDP的9%。法国的物流专业化程度比较高,物流外包占全国物流营业额的38%,在欧洲各国仅次于英国,居第二位[1]。法国在地理上处于欧洲的中心位置,拥有欧洲最大的公路网(90万公里,其中1.1万公里的高速公路),连接欧洲所有国家和主要城市;拥有8500公里的河流运输网络,与欧洲其他国家的内陆河相连;拥有27个空港,其中7个国际机场,每年可以运载120万吨的货物。可见,法国物流业发展具备较好的基础条件。当然,法国物流业的发展,与法国经济的发展、政府的积极支持与统筹推动企业外包物流业务,以及物流企业不断改善业务流程、提高运作效率、满足市场需求所做出的努力分不开。特别是近几年来,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对法国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二)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

法国物流信息化发展总体处于世界中等水平,特别是信息化应用和普及程度还不是很高。据有关统计数据表明,法国仓储领域中运用信息管理系统的不到5%,与国内水平差不多,与物流先进国家美国、日本等国相比还有较大差距。但近几年来,法国物流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很快。法国的物流业年均增长速度在5%左右,而物流信息化发展速度年均达到10%。物流信息化应用程度比较高的行业主要集中在汽车制造业与部分专业物流企业。法国物流信息化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物流信息化的目标模式是以提高效率为核心,而不仅仅是追求单纯的效益。最为典型的例子,就是雷诺汽车公司正在设计的物流系统。它把目标定位在,通过信息化管理,将对客户的供货期由现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