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岁之前,你凭什么脱颖而出(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1 19:30:55

点击下载

作者:高轶飞

出版社:中国华侨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35岁之前,你凭什么脱颖而出

35岁之前,你凭什么脱颖而出试读:

前言

一直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成功这码事似乎都是极不寻常的。如果有人言辞凿凿地当众宣布,35岁之前自己一定能够脱颖而出,多数人可能都会觉得:这个人不是太幼稚就是爱吹牛。但事实上,这是我们把成功想象得太复杂了,这种错误的认知对人生的影响非常大。尤其是对那些初入社会、意气风发的年轻人而言,这种意识上的打击是很沉重的。

那么,想在35岁之前获得成功到底难不难?难!但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难!我们一次次地被阻挡在成功之外,只是我们还不明白成功的真相!成功的真相到底是什么?大家先来听听这段“骇人听闻”的往事吧。

多年前,有一位韩国学生到剑桥大学进修心理学课程。在喝下午茶的时候,他常到学校的咖啡厅或茶座室听一些成功人士聊天。这些成功人士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某一些领域的学术权威以及一些创造了经济神话的人,这些人幽默风趣,举重若轻,都把自己的成功看得非常自然和顺理成章。久而久之他发现,在韩国国内时,他被一些成功人士欺骗了。那些人为了让正在奋斗的人知难而退,普遍把自己创业时的艰辛夸大了,也就是说,他们在用自己的成功经历吓唬那些还没有取得成功的人。

作为心理系的学生,他认为很有必要对韩国成功人士的心态加以研究。于是,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象的那么难》作为毕业论文,提交给现代经济心理学的创始人威尔·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阅读以后,大为惊喜,他认为这是个新发现,这种现象虽然在东方甚至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还没有一个人大胆地提出来并加以研究。惊喜之余,他写信给他的剑桥校友——当时韩国政坛第一人——朴正熙。他在信中说:“我不敢说这部著作对你有多么大的帮助,但我敢肯定它比你的任何一个政令都能产生震动。”

后来这本书果然伴随着韩国的经济起飞了。这本书鼓舞了许多人,因为它从一个新的角度告诉人们:成功与艰难困苦联系不大,上帝赋予你的时间和智慧足够你圆满地做完一件事情。后来,这位青年在35岁之前也获得了成功,他成了韩国泛业汽车公司的总裁。

这就是成功的真相:它的确有难度,但绝非不可突破。成功的秘诀,在于养成成功的习惯。成功虽然没有一定之规,但一定有迹可循。

本书对以往的、现在的成功人物进行了细致、客观的分析,从他们身上总结出十二条成功必备的黄金条件:一个目标,两个基本点,三大技巧,四项安身立命的理念,五大黄金品质,六种必要的创造思维,七项学习要领,八条交友原则,九步骤抓住机遇,十分自信在心中,十一个必须踢开的成功障碍,十二分韧性与努力。本书有理念,有案例,又逐步强调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叙述简单明了,富含哲理,客观地揭示了成功的基本内涵,对激励奋斗精神、争取在35岁以前获得成功,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或许看过本书以后你就会明白,其实人生中的许多事,只要想做我们都能做到,该克服的困难就去克服,想克服就能克服,用不着什么心思或谋略,只要你仍旧实际却又不乏激情地活着,你终会发现,努力过后,很多事情都是自然而然的。

一个目标 没有航标的船,任何方向都是逆风

1.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起点

每个人,一开始都可能对未来抱有较高期望,但只有极少数人能够实现期望,其他大多数人都是黯然收场。于是一部分人选择了愤愤不平,在各种场合都能听到他们高分贝的啸叫,他们用这种方式宣泄心中的失落,表达自己的不满。但毕竟,只有极少数人能像李白那样叫得好,为历史所挽留,更多的人则郁郁而终,籍籍无名。

还有一部分人选择了麻木不仁。也就是说,当寻常生活给了这些人不寻常的压力之后,他们放弃了不寻常的梦想,转而去做一个寻常得不能再寻常的人,当然这是个人的选择权利,但多少有那么一点自甘堕落的意味。

是的,这种生活是毫无目标的,所以我们说它“堕落”,因为甚至连他们自己都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走,就那样浑浑噩噩着。

路易斯·卡罗尔的《爱丽丝漫游仙境》中有这样一个场景:

爱丽丝问猫:“请你告诉我,我该走哪条路?”“那要看你想去哪里?”猫说。“去哪儿都无所谓。”爱丽丝说。“那么走哪条路也就无所谓了。”猫说。

因为去哪儿都无所谓,所以走哪条路都无所谓,这是很多人的生活写照,因为没有目标,所以索性走一步算一步,自己不知道该怎样做,别人也帮不了他们,而且就算别人说得再好,那也是别人的观点,不能转化成他们的有效行动。

我们看看那些壮丽的人生,他们的生命轨迹都是异常跳跃和曲折反复的,这里面有苦难,有折磨,有痛苦,也有血泪,但他们最终挺了过来,并把这些转化成为成就人生的财富,而这一切都源于对异乎寻常目标的异常追求。

美国汽车大王亨利·福特在12岁那一年,随着父亲驾着马车到城里,偶然间见到一部以蒸汽做动力的车子,他觉得十分新奇,并在心中想着:既然可以用蒸汽做动力,那么用汽油应该也可以,我要试试!

虽然是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但是从那时候起,他便为自己立下了10年内完成一辆以汽油做动力的车子。

他告诉父亲说:“我不想留在农场里当一辈子的农民,我要当发明家。”

然后他离开家乡到工业大城底特律去,当一名最基本的机械学徒,逐渐对机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工作之余,他一直没有忘记他的梦想,每天劳累地从工厂下班后,仍孜孜不倦地从事他的研发工作。

29岁那年,他终于成功了。在试车大会上,有记者问他:“你成功的要诀是什么?”福特想了一下说:“因为我有远大的目标,所以成功。”

那么回到我们的生活中,看看我们的生命曲线。

首先回想一下我们走过的路,然后把那些事情列在生命的坐标系上:技能、财富、权利、声誉、朋友甚至爱情,都可以按实现程度在头脑中标示出或高或低的点,用你走过的人生轨迹将这些点连接,这个曲线可以反映出你的生命质量。

回答自己:你是不是一直生活在低价值的目标区里?

这个答案最好是否定的!但如果截然相反,说明你一直在以种种原因为借口,原谅了自己生命的平庸,这是思想上深刻的堕落。

在这种浑浑噩噩的日子中,你主动忽略了很多目标,在这些目标中,有相当一部分出现的很自然,如果你愿意去争取,那么实现起来不是难事,对于提高你的生命质量也是意义非常,但你并没有这样做,因为你思想上的堕落和懒惰。

我们来看看哈佛大学历时25年进行的一项跟踪调查,这个课题的题目就是“目标对人生的影响”,调查结果是这样的:

在一群各方面条件相差无几的大学生中,有27%的人缺乏目标;有60%的人目标不够清晰;有10%的人有目标,且清晰,但只是短期目标;而只有3%的人,具有清晰的长期目标。

25年以后,那3%具有清晰的长期目标的人几乎都成了社会精英,其中包括创业成功者、行业领袖等等;10%具有短期目标的人一直生活在社会中上层,生活相对惬意;60%目标模糊者生活在社会中下层,衣食无忧,仅此而已;而27%没有目标者,则一直处于社会最底层,生活状况极不如意。

这已经说明了问题:一个明确的目标是所有成就的起点。

那么接下来,我们需要做一个关于“完整目标设定”的思考,因为你只有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以及用什么样的方法得到,才有机会获得成功。

在头脑中思考:

目标设定的意义:

①指明奋斗的方向;

②激发潜力;

③提高自身素养;

④增强克服困难的决心;

⑤专心致志,不被外界因素所侵扰。

缺乏目标会犯的错误:

①不知道自己应该追求什么;

②缺乏思考的主观能动性;

③做事三分钟热度;

④容易自我满足;

⑤缺乏主见;

⑥容易妥协;

⑦生活穷极无聊;

⑧喜欢空想,期待不劳而获;

⑨没有目标,二十年后你拿什么养活自己?

设定适合自己的目标:

①你的短期目标是什么?

②你的中期目标是什么?

③你的最终目标是什么?

详细计划:

①每天、每月、每年的工作计划;

②每天、每月、每年的学习计划;

③个人时间安排计划;

④每一阶段的人脉培养计划;

⑤每天的信息收集计划;

⑥然后思考如何将这些计划付之于实践。

通过这些思考,我们会在头脑中清晰地勾画出一张未来的蓝图,你将知道“该走哪条路”,以及这条路该怎么走。

(1)制定成功的目标,不能靠凭空想象

确定目标最为重要的,是对自身实力有个正确的评估。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人,在确立目标之时,必须首先考虑目标的可行性,认清实现目标的基础,分析这样的基础自己目前是否已经具备,衡量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客观判断凭借自己的能力是否可以消除这种差距。只有这样,我们才能避免滑铁卢式的失败。

在一堂推销员培训课上,有个同学举手问老师:“老师,我的目标是在一年内赚100万!请问我应该如何计划我的目标呢?”

老师问他:“你相不相信你能达成?”他说:“我相信!”老师又问:“那你知不知道要通过哪个行业来达成?”他说:“我现在从事保险行业。”老师接着又问他:“你认为保险业能不能帮你达成这个目标?”他说:“只要我努力,就一定能达成。”“我们来看看,你要为实现自己的目标做出多大的努力,根据保险业的提成比例:100万的佣金大概要做300万的业绩。一年:300万业绩。一个月:25万业绩。每一天:8300元业绩。”老师说。“每一天:8300元业绩。大概要拜访多少客户?”老师接着问他。“大概要50个人。”“那么一天要50人,一个月要1500人;一年呢?就需要拜访18000个客户。”

这时老师又问他:“请问你现在有没有18000个A类客户?”他说:“没有。”“如果没有的话,就要靠陌生拜访。你平均一个人要谈上多长时间呢?”他说:“至少20分钟。”老师说:“每个人要谈20分钟,一天要谈50个人,也就是说你每天要花16个多小时在与客户交谈上,还不算路途时间。请问你能不能做到?”他说:“不能。老师,我懂了。这个目标不是凭空想象的,是需要凭着一个能达成的计划而定的。”

梦想不是幻想,目标要看得见摸得着,且必须与计划相辅相成。否则目标定得越高,失望也就越大。

那么,怎样制定目标才切实可行呢?在这里给大家提点建议:

①思维导图具体化

当你开始思考目标时,你的头脑中可能会出现这样的画面:

我要有钱,用钱砸倒那些看不起我的人;

我要住海景别墅,和心爱的女人一起看潮起潮落;

我要成为这个世界上最强大的人,至少要像亚历山大大帝一样;

……

那么可以肯定,你的目标几乎不存在实现的可能,因为它太抽象、太空泛,而且又是极易摇摆的目标。目标最重要的是具体可行,比如:你以什么为起点,要争取得到什么样的成绩,等等。而且你必须衡量,对于这个目标你有多大的把握成功?几率有没有达到一半?如果没有,请降低你的期望值,当你有了实现的资本以后,再把它调高。

②时间约定具体化

要实现整个目标,你需要与时间来一个约定,即在某个期限内把它完成,你要设计好完成过程中的每一个步骤,而且这每一个步骤都要完成在约定的期限内。

③目标行程具体化

即,你必须明白,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要做好哪些准备。一般来说,目标的实现是一个复杂、长期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你不可避免地会遭遇一些痛苦和障碍,甚至会使你远离或脱离目标路线。所以,你必须对此有个基本的预判,然后加以分析,评估风险,并想办法将其解决掉。

天上的星星固然美丽,但如果我们想要把它摘下来,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制定成功的目标,不能凭空想象,也不能好大喜功,不要把某种不切实际的欲望当成要付诸行动的目标。否则,你只会徒劳无功。

(2)目标太分散,很难谈明天

在人生的竞赛场上,没有明确的目标不行,目标太多也不容易成功。正如一位百步穿杨的神射手,如果他漫无目标地胡乱射击,是绝对不可能在比赛中获得胜利的。

其实这个道理连动物都懂。在自然界,那些大型猫科动物捕猎时,通常是先通过潜伏选定目标,然后突然展开攻击,成群的猎物四处逃窜、尖叫,但在它们眼中,就只有最开始认定的那个目标。它们紧追不放、疯狂扑击,死死咬住猎物的咽喉直到其死亡,然后开始美滋滋地享受自己的战利品。

面对成群的猎物,这些猫科动物完全可以中途改道,去抓一只离自己最近的,为什么它们只盯着一个目标不放呢?这是一种在残酷竞争中总结出来的生存智慧。动物们懂得:再优秀的猎手也不能同时攻击跑向两个不同方向的猎物,只有把精力集中在一个目标上,才有可能得到大快朵颐的机会。这是它们生存下去的唯一正确方式。

不过很遗憾,动物们都懂的道理,很多人不懂!我们常看到一些人,在很多行业里滑进滑出,今天觉得销售能挣钱,就去卖保险,明天觉得写作也不错,又去爬格子。结果呢?一样都没有做好,倒是落下了个多才多艺的名声,却又都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

还有一些人,看起来是有雄心大志,列出一大堆看似很不错的目标,也很努力,甚至加班加点,但就是无法做到从一而终,今天为这个目标奋斗几许,明天为那个目标努力一下,都是浅尝辄止,结果分散了精力和时间,最后没有一件事做得出彩。

这世上的路有千万条,但我们只有一双脚!想要到达一个终点,只能沿着一条线路走。如果我们能够将目标集中起来,在一个领域里心无旁骛地修炼10年、20年,还怕成不了“精”?

一位有志青年去某公司应聘广告设计,公司录用他之后,这位青年表现得很出色!总监分给他一天的任务,他用一上午的时间就能完成。时间一久,青年有点闲不住了,就利用剩余的时间搞写作,总监发现了几次都没有说什么。青年并没有觉察到总监对他的宽容,依旧做着自己的事情。最终,这位青年被总监叫到了办公室去谈话。总监问他喜欢做什么?青年回答说:喜欢设计,喜欢写作,喜欢摄影,等等。总监先给他讲了一个故事,故事是这样的:

一天,森林里来了三只猎狗,正看到一只土拨鼠,于是三只猎狗就拼命地追那只土拨鼠,然后土拨鼠钻进一个树洞底下。要知道,这个树洞只有一个洞口,于是这三只猎狗就死守在这个洞口边上。不一会儿,一只兔子从这个洞口猛地冲出去!这三只猎狗看见了就去追那只兔子,这时这只兔子就爬到一棵大树上,这只兔子在树上嘲笑树下的三只猎狗,谁知道这只兔子得意忘形。从树上掉下来砸晕了这三只猎狗,趁机逃了!

故事结束了,总监问青年:“你发现这个故事有什么问题了吗?”青年回答说:“第一,兔子不会爬树,怎么可能上树?第二,小小的兔子怎么可能一下子砸晕三只猎狗呢?”总监说:“你很细心,分析的不错!但是你有没有注意到那只土拨鼠哪去了?”这时,青年才想起那只土拨鼠。总监说:“你到公司来,目的是什么?人的目标不能太多,至于你的写作,等等。只能当作你的业余爱好!”从那以后,青年精益求精,努力把设计做得比以前更好,两年之后,他被提拔为经理!

在欲望的驱使下,我们想要的东西很多,但是,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这辈子没法做太多的事情,也没法实现太多的梦想,事实上这并不是什么遗憾,听听乔布斯的忠告:“人生苦短,你明白吗?因此,我们必须为自己的人生作出选择。我们可以在日本某个地方的某座寺庙里打坐,可以扬帆远航去环游世界,(苹果公司)管理层可以去打打高尔夫,也可以去掌管其他的公司,但我们全都选择了在这辈子来做这样的一件事情。因为同时做很多事情,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件事情也做不好。”的确是这样,这个世界很精彩,但人生苦短,只有用有限的时间和精力将有限的事情做出彩来,我们才算得上是在用正确的方式度过人生。

(3)梦想这东西,需要接地气

有些欲望是自然的,另一些欲望则是无益的,苦恼或源于恐惧,或源于无益的毫无节制的欲望。然而,倘若一个人能克制欲望,他便为自己赢得了彻悟人生的至福,若是填补欲壑,纵然是万贯家财,所带来的也不是富有,而是贫困。你之所以困难重重,乃因为忘却天性,是你为自己设置了无穷的恐惧与欲望。与其锦衣玉食却忧心忡忡,不如粗茶淡饭却无忧无虑。

人有大志,固然值得肯定,但空想不是志向,只是白日做梦而已。生活中那些崇尚空想、脱离实际、好高骛远、志大才疏的人未免可怜可叹。

看过一篇报道:一个15岁的少年为了实现自己当歌星的“梦”,以割腕自杀为要挟逼迫父母拿钱出来送他去北京学音乐,继而离家出走,最后流落到收容站,彻底中断了学业。

有位邻居,四十几岁的模样,每天日出而歌,日落而息。与那个少年一样,多年以来他的心里始终藏着一个美丽的音乐梦。不同的是,这一路走来,他将自己的梦想融入到了平凡的生活中,在他洗漱完毕高歌那首《我的太阳》时,在他心里自己俨然就是帕瓦罗蒂。而少年,却已被自己的“梦想”所戕害。

还有一处很大的不同:中年男人的音乐梦只是为歌而歌;而少年,恐怕他的梦想并不在于艺术,而是明星身上那令人炫目的光环、粉丝那山呼海啸的呐喊,以及随之而来的无边名利。

所幸,少年还只是少年,还有机会从黄粱梦中醒来,而又有多少人迷失已久,待迷途知返时,才发现,积重已然难返。

诚然,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迅速到达成功的最高峰,这是人之常情,无可厚非。可是理想再高远,如果不是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迈,那这个理想再美好、再远大,也不过是海市蜃楼,只能空想罢了。

从哲学的角度上说,梦想未必需要伟大,更与名利无关,它应该是心灵寄托出的一种美好,人们从中能够得到的,不只是形式上的愉悦,更是灵魂上的满足。

还记得多年前央视曾报道过一个陕北女人的故事。那个30岁的女人很小时就梦想着能够走出大山,像电视中那些职业女子一样去生活。可彼时的她,有疾病缠身的老公要照顾,有咿呀学语的孩子要抚养,这个家需要她来支撑。走出大山的梦,对于一个文化程度不高、家庭负担沉重的山里女人来说,不仅遥不可及,而且也不现实。

十年之后的这个女人,满脸都是骄傲和满足。不过,她并没有走出大山,而是在离村子几十公里的县城做了一名销售员。成为都市白领的梦想,恐怕这一生都无法实现了,但取而代之的却是更贴近生活、更具现实感的圆梦的风景——她终于看到了山外的风景,也终于有了自强自立的平台。

很多时候,我们无法改变所处的客观环境,但可以改变自己,可以变通自己的思维方式和价值观念。只有敢于改变自己,不断接受新的挑战的人,才能从一个成功走向另一个成功,从一个辉煌走向另一个辉煌。有时候,一个人纵然有浩然气魄,却脱离了生活的实际,那么他的梦想也不过就是美梦一场。

梦想就像那高高飞起的风筝,你可以把它放得很高,但不要让它脱离你的掌控,有时还要尽可能地拉回奢望的线,让梦想接点地气,具有踏踏实实的烟火感。这样的人生才更具有生气和活力,这样的梦想才能得到实现的机遇。

(4)只有行动,才能决定价值

目标明确的人,知道自己想要什么;

追求实际的人,知道为什么去要;

能够将“要什么”和“为什么要”连在一起,并知道“如何要”的人,肯定是有想法、有思路,且有实际行动力的。

世上的一些事,当我们没有走近它时,往往觉得神秘莫测,因此会感到困惑、迷茫甚至充满敬畏。所以很多时候,我们选择能避则避,即便硬着头皮去接受,往往也是胆战心惊,在心理的作用下越发感到力不从心。其实,阻力并没有那么大。

这个时候,你首先应该考虑的是,能否用行动来检验它的难度,而不是用臆想将阻碍无限放大。

世界上牵引力最大的火车头停在铁轨上,为了防止它滑车,铁路工人只需在8个驱动轮前各塞一块1英寸见方的小木块,这个“大家伙”就会乖乖地原地待命。然而,一旦它开始启动,世界上就很少有东西能够阻挡它了。当它的时速达到100英里每小时时,即使是一堵5英尺厚的钢筋水泥墙,也会被它在瞬息之间撞穿。

从被几个小木块卡住到轻松撞穿一堵钢筋水泥墙,火车头何以变得如此威力无穷?因为它开动了起来。

其实,人也能够迸发出无比巨大的威力,许多看似厚重的障碍也能够轻松突破,但前提是:你必须让自己启动起来,否则,如果只是凭空想象,就会像停在铁轨上的火车头,连些许小木块也无法推开。

你可能想到过无数个好点子,但很遗憾,你没有把它们落实到实处,所以现在的你和之前的你并没有什么两样。这个时代并不缺乏有头脑的人,但缺乏能把智慧付诸实践的人。有时候,你抢先一步,就能比别人多获得无数的好处。

三个旅行者徒步穿越森林,他们一边走一边讨论励志课上讲到的“行动的重要性”。他们聊得很入神,以至于没有意识到天色已晚,等到肚子抗议之时才发现,所带的食物仅剩下了一块面包。

这是三位虔诚的信徒,他们决定不去争论该由谁来吃这块面包,而是把这个问题交给上帝决定。当晚,他们在祈祷声中入睡,希望上帝能发一个信号过来,指示谁能享用这份食物。

翌日一早,三个人被温暖的阳光唤醒,又聊了起来。“我做了一个梦,”旅行者甲说,“在梦里,我到了一个从未去过的地方,那里充满了平静与和谐,这时上帝出现了,他对我说:‘亲爱的孩子,你是我选择的人,你从不追求奢侈,总是奉献快乐,为了表示我对你的欣赏,我想让你去品尝这块面包。’”“真是奇怪,”旅行者乙接过话来,“我也做了一个梦,梦到了自己光辉的过去和伟大的未来,当我凝视这即将到来的美好时,上帝出现了,他说:‘亲爱的孩子,你比你的朋友更需要食物,因为你要领导许多人,需要力量和能量。’”“你们真的太有思想了!”旅行者丙说,“昨天,我就在这里,见到了上帝,他对我说‘你还记得行动的重要性吗?’然后我就吃掉了那块面包。真要感谢上帝,在我饿得快要死去的时候及时提醒了我。”

不要只是当作笑话来看,去冥想它幽默背后的深意:纵然你有一千个理由成功,但如果不去行动,那也不过就是一个梦。

人,有梦想,起码表示自己在精神层次上有所追求,但如果一直只让它停留在脑海中,对你人生的提升则不起丝毫作用。“你已经写下了你的目标,用肯定、确实的词句表达,也已经预定好了达成的时间表,以及为什么要达到目标的原因。现在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你知道自己要什么,为什么要它,以及什么时候要达成目标,可是还不知道下一步该怎么做?”

给心灵一些激励吧!在心中反复默念这句话:“立于现实,始于决断,成于行动;绝不疏忽,绝不松懈,绝不动摇,绝不畏惧,一往无前!”

这前半句是行动的指南:“立于现实”就是告诫我们不要凭空想象,此意在前文已经做过细致讲解,不再赘述;“始于决断”是说不要畏首畏尾、迟疑不决,当目标确立以后,应该迅速权衡、果断决策,接下来就应该马上行动了;

而有了行动,起码你等于已经成功了一半。

这后半句是行动的强大精神支撑,我们将其拓展开来即:

决策绝不疏忽,努力绝不松懈,信念绝不动摇,内心绝不畏惧,不管前面的路有多难走,不要退缩,不要空想,先行动起来再说。

是的,先行动起来再说,只有行动起来,才能了解事物的确切真相,才能把握事情的真切走向。我们所谓的障碍,其实不过是些小木块,你没有行动,它便永远是你的阻碍。火车头只有在启动以后,才会爆发出惊世骇俗的力量,人只有在行动以后才能石破天惊。困难出现,呆坐着发愁,找理由回头,这是最容易摧毁心智的。所以,别被自己想象出来的困难吓倒,黎明前总会有一段黑暗,你穿越了黑暗,光明随之即来。

(5)认清现实,才能实现

如果卢浮宫失火,只能抢救出一幅画,你会选择哪一幅?——这是法国一家知名报纸,面向公众发表的有奖竞答题。对此,人们各抒己见,绝大多数人认为,应该抢救达芬·奇的《蒙娜丽莎》。毋庸置疑,这些人是在抢救自己认为最有价值的那幅画。

然而,著名作家贝纳尔却给出了一个与众不同的答案——“我抢救距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这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回答!在茫茫火海中,要找到最有价值的那幅画谈何容易?也许还没有成功,就被火焰吞噬了。退一步说,即便可以全身而退,但谁又能保证那幅画没有被大火毁坏呢?相对而言,距门口最近的那幅画,虽然未必最有价值,但抢救它绝对是最有把握的。

其实在对目标追求的过程中,我们也常常会犯下“绝大多数人”的错误。我们壮志满怀、激情澎湃,却往往忽略了目标现阶段的可行性,最终只是徒费精力,事倍而功半。

捷克有一位名叫齐克的年轻人,他在18岁时,已与同伴一起登上了堪称“欧洲第一高峰”的“勃朗峰”。此后,他们毫不停歇,先后登上9座海拔在4000米以上的欧洲高峰。此时,欧洲已经不能满足他们的攀登欲望了。于是,这群小伙子将目标锁定在了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之上。

攀登珠穆朗玛峰要走很多程序,首先要有签证,其次还要到相关部门申请批文,而且审核人员对登山运动员的条件要求也相当“苛刻”。于是,齐克只得向自己的父亲——一位国际登山者协会的常务理事求助。他在信中对父亲说道:“身为一名登山运动员,若没有征服珠穆朗玛峰,就永远不能说是成功。”

不久,父亲即回信给齐克,他在信中讲述了“贝纳尔巧答卢浮宫失火竞猜题”的故事。看着父亲的回信,齐克沉思良久,他体会到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是想提醒他——获得成功的最佳目标,不一定是最有价值的那个,而是最容易实现的那个。

在经过理智、客观的分析以后,齐克不得不承认,以他们现有的装备和素质要去征服珠峰,确实是激情大于实力,失望大于希望。既如此,与其徒劳无功,不如脚踏实地的从最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始。于是,齐克对其他三名队友说道:“一口气吞不下个胖子,现在我们不一定非要一步登天,不如先尝试征服乞力马扎罗山。”

对此,三个队友嗤之以鼻,他们鄙视齐克,认为他是“胆小鬼”、“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结果,大家始终没有达成共识,最终不欢而散、各奔东西。

在此后几年的时间里,齐克一直谨遵父亲教导,以自身实力为标准,从最容易实现的目标开始。他先后登上了海拔5895及6893米的乞力马扎罗山和盐泉山,凭借不俗的成绩,被国际登山者协会吸纳为理事会员,并受到捷克国家登山队邀请,担任副教练一职。

2008年初,齐克再一次打破了自己的成绩,他在不配备后援人员的情况下,成功征服了世界第七高峰——海拔8172米的道拉吉里峰。

回到家中以后,齐克手拿起放在桌上的报纸,报纸上大幅刊载着有关他此次登山的图文报道。齐克对此早已司空见惯,但是《捷克探险报》上的一则消息却令他顿时呆若木鸡——“在齐克征服道拉吉里峰的同时,另三名登山队员,在珠穆朗玛峰海拔8300米处失足坠崖,不幸罹难,他们的名字是……”他们,正是齐克以前的三名队友……

2008年6月,齐克迎来了他实现梦想的日子,他来到珠穆朗玛峰脚下,凭借多年来积累的娴熟技巧及丰富经验,一步步攀到了海拔8844.43米处。站在珠峰之上,齐克感慨万千,此时他不禁想起了葬身峰底的队友——他一度是他们眼中的“胆小鬼”,是“鼠目寸光”、“胸无大志”的人,但今天,他却站在了他们所未能达到的高度上。

人生就像登山一样,每向上一步都要脚踏实地,谁也别想一步就跨上巅峰。实现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对自己现阶段的能力有个正确的评估,认清实现目标的基础,分析这样的基础自己目前是否已经具备,预判目标与基础有多大的距离,凭自己的能力能否消除这种距离。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实现自己的目标,否则的话多半是难以如愿的。

我们完全没有必要也不应该在一开始就去追求目标价值的最大化,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先抢救离门口最近的那幅画,从最易实现的目标做起,由浅入深,一路探索、一路攀登、一路追逐,那么总有一天你会达到自己心目中的高度。这时你就会明白,唯有顺理才能成章,只有水到才能渠成。

(6)将目标具体细化,分阶段进行

很多时候,我们之所以会半途而废,往往不是因为目标难度较大,而是觉得成功离我们太远,确切地说,我们未因为失败而放弃,而是因为倦怠而失败。人生需要激励,需要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来刺激自己。当我们成功、成功、再成功之时,人生就会进入良性循环,我们才不会因为倦怠而失败,才能够时刻保持足够的激情,时刻焕发旺盛的斗志。

从这个角度上说,我们必须在“远大目标”与现实之间找到一些“接力点”。这些接力点虽然不是最终目标,却是最近、到达最快的“终点”。到达这些“接力点”于我们的能力而言,应该不需花费太大力气,通过它们,我们可以逐步实现自己的目标。

这个观点不是我们别出心裁,事实上它早已有了事实的佐证。

1984年,日本马拉松选手山田本一在“东京国际马拉松邀请赛”上,一举夺冠,一战成名。赛后,记者在采访时问道:“请问,您是怎样取得这样好的成绩的?”山田本一笑了笑,答道:“我用智慧战胜对手!”对于这种回答,人们当然“不感冒”,谁都知道马拉松比赛较量的是体力与耐力,这与智慧又有何关?

1986年,山田本一在米兰又一次摘金,赛后的记者招待会上,他还是同一番话语。这令大多数人产生一种“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

直至10余年以后,已经退役的两届马拉松世界冠军才在自传中道出真相,他写道:每一次比赛之前,我都会骑上山地车把比赛路线仔细观察一遍,并将途中的醒目标志记录下来。例如,第一个标志是某家银行,第二个标志是一棵树木……比赛时,我会将整个赛程分成几段,首先冲向第一个目标,然后是第二个……这样,跑完40多公里的赛程,我也不会感觉有多累。而很多人则不一样,他们心里只有终点,结果还没跑上一半,就会觉得目标遥不可及,就觉得累了,就泄气了。

分阶段实现自己的目标是一种智慧的做法,富含深刻的哲理。终极目标的实现,必须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将每一阶段的任务做实、做好,用“小成功”不断为自己打气,为下一个目标奠定基础。如此一来,不仅能够有效驱除急功近利之心,消解懈怠心理,同时又能激发自信,锻造抗挫折能力,培养做事能力,可谓是一举多得。当你把这些小目标都做好时,大目标就不远了。

那天去朋友的图文公司,偶然听到这样一段对话,那是一位年轻的求职者,要打印几张简历,因为不是很忙,工作人员便和他搭讪:“工作找的怎么样?”“还可以吧,一会儿还要去一家公司应聘。”他笑着说。“准备应聘什么职位?”

求职者笑而不语。工作人员有些好奇,复印的时候就多看了几眼他的简历——哇,竟然是副总经理!抬头再看过去,年纪和自己不相上下,不由得感叹:“你真不简单。”

他又笑一下,“这没什么,在工厂里待了5年了,大多数职位都干过,有过半年的总经理特别助理经验,今天与这家单位的老总谈得也还可以。”

这时,工作人员已经把他的简历看完。真的不简单!做过人事行政主管、财务主管、生产主管,离职前是一家3000多人港资企业的总经理特别助理。

工作人员再次赞叹:“你的确是不简单,短短5年工夫就能在这些大企业的重要部门做了主管,是不是有很高的学历或者留洋背景?”“我的学历也不是很高,只是一个普通的本科生而已。”“那你的目标为什么能实现得这么快呢?”

他笑了笑,“其实也没什么,我只是把目标具体细化,再分段实现而已。”

原来,他一直渴望做一个成功的金领。刚出校门的时候,那叫一个心比天高,只盯着高级职位不放,可是无论他说得多么有条有理,表现得多么足以胜任,人家就是不买账。因为没经验,又是一个毛头小子,难免让人产生“嘴上没毛办事不牢”的感觉。慢慢地,他改变了对目标的看法——“再远大的目标,也是由一个个小的、具体的目标组合而成的,先把小目标一个个实现,大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他说,“上学时我学的是财务,就先做统计,由于谨慎认真,深得老板认可,又调去搞财务,一步一步干到了财务主管的位置上。做财务主管的时候,时间相对宽裕,我就常去给人事主管帮忙,慢慢地人事这块也弄熟了。在做人事主管时,我与车间的接触比较多,就对生产管理知识和工作流程格外留心,特别是能运用财务专业知识分析成本、控制品质。于是在换了一家公司以后,我又当上了生产部门的主管。现在,对于人事、财务、生产这三大块我总算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做个副总经理应该不成问题,等以后攒足本钱,我就开一家公司,自己做老板。”他十分自信地说。“再远大的目标,也是由一个个小的、具体的目标组合而成的,先把小目标一个个实现,大目标自然也就实现了。”我们都需要这种智慧。例如,我们希望在35岁之前拥有属于自己的房子、车子,或者只是挖到人生之中的第一桶金,这些愿望对于现阶段“身无分文”的我们而言未免有种可望不可及的意味。但是,如果我们能够将目标具体细化,使之成为一个又一个可望可及的“接力点”,比如首先设定目标,为找到一份适合自己的工作,然后在某个合理时间内完全适应工作,在某个可能的时间内实现升职、加薪……那么我们每年、每月甚至是每一天,就都有可能实现一个具体目标。长此以往,聚沙成塔,还有什么样的目标不能实现呢?

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毫无目标的人并不存在,但还有一个事实就是,一直无法实现目标的人也确实不在少数。他们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其中一项就是“眼里只有最终目标”。他们在起跑伊始,心中也是充满激情、充满斗志,然而“行百里者半九十”,或许就在距目标不远处,他们被漫长的路程所吓倒了,他们感到畏惧、感到疲惫,他们没有信心再坚持下去,最终只能遗憾地与成功失之交臂。试想一下,倘若他们能够拥有这种智慧,将目标具体细化,是不是实现起来就容易很多呢?所以,在人生这条马拉松赛场上,我们不仅要有夺冠的目标,还要考虑它的长期性、艰巨性,将其具体细化成若干个切实可行的阶段性目标。这样,每走一步我们都会心中有数,每完成一个目标,我们都会知道下一个终点的距离;这样,我们就不会再被“遥远”吓倒,不会退缩、不会动摇;这样,我们才能步步为营、坚实有力地冲向终极目标。

两个成功基本点 定位决定地位,思想决定状态

1.好的定位,意味着好的开始

(1)自知之明是最难得的见识

人生是一个不可逆转与重复的过程,要提高人的社会价值,使人生更有意义,就必须善于认识自己、设计自己、控制自己,使个人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相协调、相匹配。精神层面的提升源于不断的思考、认知、体验和调节,并决定了以怎样的姿态存活于世,正如于身前置一面镜子,你看到的,就是你所选择要表达的。“自知”这个词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人对自己的了解。人常说“贵在有自知之明”,一个“贵”字,足以见得自知是何其不易;又一个“明”字,更可见自知是何其的智慧。其实,多数人都是不自知的,这就像“目不见睫”——人眼可以看到百尺以外的东西,却看不到自己的睫毛,又或可以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人不自知,归根结底还是自我意识太重、主观性太强。我们都认为自己不错,也喜欢听别人夸赞自己,而对于自己的缺陷,我们会本能地去掩饰,对于别人的批评,我们会本能地去排斥。于是久而久之,我们心中的眼睛蒙了尘,便会越发地看不清自己。

不自知最常见的行为表现便是自恋,就像我们之中的一些人,总是觉得自己万般皆好,真是怎么看怎么顺眼,亦如唐人郑谷所说的那样——“举世何人肯自知,须逢精鉴定妍媸。若教嫫母临明镜,也道不劳红粉施。”嫫母是谁大家想必知道,黄帝的妻子,贤良淑德,但其相貌确实不敢恭维,郑谷以此为喻,倒是将世人的自恋情结描绘得淋漓尽致。在古典名著《西游记》中也有这样一段,老猪去会自己的情人,曾自言道:“今日赴佳期去,对着月色,照着水影,是一表好人物。”这样看来,老猪还是有点自知之明的,“对着月色,照着水影”,一片朦胧,若不细看他倒也是“一表好人物”。不过,这若是换在光天化日之下,对着水棱明镜,想必老猪也是知道害羞的吧。

倒是生活中有些人物,或许比老猪还不如,他们什么样呢?——自以为是、自以为明、自骄自满……听到些许夸赞,便以为自己完美无缺;有了些许成绩,便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有点声名地位,便开始目中无人……不可否认,我们之中的确有这样的人存在,而且绝不是少数,不管你现在是否到了这种地步,至少,我们应该在心里给自己拉响一个警钟,别让自己掉入“不自知”的陷阱之中。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则寓言,很有启示意义,与大家一起分享一下:说是有只山羊突然来到栅栏外,它很想吃园内的白菜,可缝隙太小,它根本无法进入。这时,它不经意间瞥见了自己的影子,在阳光的斜射下,它的影子显得很长、很长……“原来我竟如此高大,何必非要吃这白菜呢?我可以去吃树上的果子。”

小山羊奔向远方的一片果园,尚未到达目的地,日已近午,阳光照在头上,它的影子缩成了很小的一团。“唉,我这么矮小,看来是没法吃到果子了,不如回去吃白菜吧。”但片刻之后,它又转悲为喜:“我现在这么苗条,钻进栅栏肯定不成问题!”

待回到栅栏外时,日已偏西,小山羊的影子再度被拉长。“我为什么要回来?我不比长颈鹿矮,吃树上的果子毫不费力!”

就这样,小山羊往返于果园——栅栏之间,直至天黑仍然饿着肚子……

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就和这只小山羊一样,我们的意识是会受到不同环境的影响,因而失去了对于自己的准确判断,于是,心中的那个“我”会诱使我们做出很多错误的举动。如果我们真心希望对自己有一个客观公正的了解,那么就必须换一个角度,跳出“自我”的怪圈,就像照镜子一样,不光要看正面,也要看反面,甚至对于自己的身高、体重、美丑都要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一个人,只有客观地看待自己,才能对事物作出准确的判断。反之,若是脱离基本事实,过高或过低地评估自己,为自己确立一个不合实际的定位,就只能重复着错误的选择,到头来自食苦果。也可以这样说,我们的心中都有一杆秤,若是称轻了自己,那就很容易自卑;若是称重了自己,那就难免要自负,唯有称得恰如其分,我们才能实事求是地认知自己,知道自己的斤两,才能给自己一个准确的定位。不过事实是,我们称轻的时候有,但称重的时候更多,所以不免有些不知轻重,给自己带来了不少不必要的尴尬和痛苦。

美国大文学家马克·吐温就曾犯过这种错误。他年轻时和我们之中的很多人一样,每日做着发财梦,一心想在资本投资上捞一笔。但事实上,这个人有文学头脑却无经济头脑,于是乎输得一塌糊涂。一直到了58岁那年,穷困潦倒的马克·吐温才认清自己,开始一心致力于写作。然后你猜怎么样?他仅仅用了3年的时间便还清了所有债务,最终成为举世闻名的大文豪。

这真的不由你不服气。一个人无论才能有多大,如果认不清自己,找不到适合自己发挥的场所,那就注定与成功无缘。

如今,站在纷扰复杂的世界上,前途迷茫,有时我们难免内心惶惶,对于生活抛给我们的选择题,我们若想选定一个正确答案,首先必须对自己形成一个正确的认知,及时纠正自己偏离的目标和行动步骤,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少走弯路。

(2)认清自己的优势与劣势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很有趣,也很有寓意:

说是有一只狐狸,总是百般掩饰自己的短处。它想抓野鸭,但野鸭飞走了,它说:“我看它太瘦,等以后养肥了再说。”它到河边捉鱼,被鲤鱼扫了一尾巴,它说:“我根本不想捉它,捉它还不容易?我只是想利用它的尾巴来洗洗脸。”话没说完,它脚下一滑,掉进了河里,同伴见状打算救它,它说:“你们以为我遇到危险了吗?不,我是在游泳……”说着说着,它便沉了下去。这时同伴们说,“走吧,它又在表演潜水了。”

大家或许觉得这只狐狸很可笑又很可悲,但我们有没有发现,其实它和我们之中的一些人颇为相似。我们有时也是这样自欺欺人,生活在自我构造的“完美”世界之中,认为自己的缺点见不得光,不敢去面对,于是极力掩饰。

其实,这个世界上没有人一无是处,更没有人会十全十美。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人有缺点,也必有优点。很多人自卑,觉得自己这也不好、那也不好,什么都不如人家,恰恰是因为他们在看自己时,眼中就只有缺陷,那么拿自己的缺陷去比较人家的长处,当然相形见绌;又有一些人很是自负,觉得自己简直无可挑剔,就是因为他们只能看到自己的优点,而看别人时又只看缺点,于是便开始飘飘然不知所以;还有一些人便如故事中的狐狸一样,明知自己有短板,却死不肯承认,到头来还不是欲盖弥彰?这种人很虚荣,也很累。

显而易见,上述种种心态都是极不可取的。在人生这条路上,如果说我们还想有几分作为,那么就一定要做到自知、自信,这样才能对自己的人生坐标作出准确的定位。

能自知,我们才能在遇事之时量己之长短,不自以为是、亦不妄自菲薄,扬己之所长、避己之所短,趋利而避害,则事有所成。于是乎,自信油然而生。

想当年,毛遂先生能够一荐成名,靠的不就是这份自信?但事实上,毛遂的自知则更令人钦佩。“毛遂自荐”的故事相信大家早已耳熟能详,这里就不多做赘述。那么大家想想,为什么毛遂在以善识人著称的平原君门下三年而籍籍无名?为何使楚之事一出,毛遂便不再低调、脱颖而出?

很显然,毛先生对于自己的特点了然于心,想必他知道自己不是“韬略之臣”,因而不该表现的时候便不张扬,于是毛先生被“埋没”了。不过,当能够一展所长的机会来临之际,毛先生不再沉默,他知道自己在言辞谈判方面有过人之处,知道自己是个外交人才。而正是这种自知使得他在平原君轻视的态度面前不卑不亢,最终脱颖而出,成就了自己。

在毛遂凭借一番慷慨陈词解了赵国邯郸之围的第二年,燕国趁赵国大战方停喘气不赢之机,派遣大将栗腹攻打赵国。由谁挂帅出征以御强敌?赵王这一次又想起了敢于自荐的毛遂先生,准备提拔他为帅,统兵御燕。毛遂先生听到这个消息以后,大吃一惊,连忙跑到赵王面前,不过这一次他不是去“推荐”自己,而是去“推辞”自己。他是这样说的:“不是我毛遂怕死,实在是我德薄能低,不堪此任,我可披坚当马前卒,不能挂袍任帅,如是,则上可保国之江山社稷,中可保您知人之明,下可保我毛遂不为国家罪人。”当年自荐,意气风发!此时力辞,一个毛遂,判若两人,简直让人难以置信。赵王对此很是不解,问道:“先生去年自荐,才情高迈,真伟丈夫;如今脱颖而出,正是建功立业之时,怎么忸怩如小女子?”毛遂回答:“尺有所短,寸有所长,骐骥一日千里,捕捉老鼠不如蛇猫。逞三寸之舌我当仁不让,仗三尺之剑实非我能,岂敢以家国安危来试验我之不才之处。”按说,毛遂这番话说得入情入理,但赵王为了显示自己求贤若渴,根本油盐不进,硬是要他挂帅迎敌。正如毛遂先生所言,他只是个外交人才,而非统率千军的将才,昌都一战赵军被燕军杀得片甲不留,毛遂先生面对一败涂地的惨状,羞愤万分,自刎身亡。

能知己长短,扬长而避短,毛遂先生的高明显然不仅仅在口舌之上,只是赵王太过刚愎自用,令毛先生及数万赵兵枉死昌都,这个教训倒是很值得做管理者的朋友引以为戒,其实我们若能在自知的基础上再知人善任,那便更高明了。

言归正传,还是那句话,扬长避短,最关键的就是认清自己的优势与缺陷,把精力与汗水抛洒在对的地方。如果是一只兔子,那就应该去赛跑而不是去游泳,如果是一只百灵鸟那就应该去歌唱而不是去搏击长空。如果说我们体魄强健、天赋异禀,但在成为艺人的道路上屡屡碰壁,那么不妨停下脚步审视一下自己,看看自己更适合演艺场还是运动场。其实,只要我们能够找准自己的角色定位,营造自己的优势以弥补本身的缺陷,那么我们就能成为那个领域的强者。

我们常会羡慕生活中的那些成功者,甚至会认为他们是那样完美。其实成功者与我们一样,也存在着某一方面的短板。成功者之成功,就在于他们懂得扬长避短,能够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规避生活风险,规划好人生方向,一步一个脚印地朝着既定的人生目标迈进。

其实你我都可以是成功者,只要我们对现状做出一些改变:

第一,正视我们的缺陷,但不要让缺陷成为你的困惑,不要让它影响你的成功;

第二,定位好自己的人生角色,挖掘并发挥自己的特长,扬长避短,形成优势。

在此基础上,倘若我们再能做到知己知彼,面对对手,以长击短,那么人生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这就好比田忌赛马一样,以我们的上等马对他们的中等马,以我们的中等马对他们的下等马,那么人生岂不是赢定胜局?

其实,我们根本不必为自己的缺陷耿耿于怀,更不可因自己的优势扬扬得意。人生就在于一个把握,把握自己的劣势,尽量去弥补它;把握自己的优势,让它继续“发扬光大”。或许我们的优势不够强悍,但总有胜过对手的地方,只要我们善于利用,它就会成为我们成功的利器。

(3)贫穷并不可怕

如果真的想改变平庸的命运,那么就放手去做,你不去做,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少潜力,只有做了,你才晓得行动对你来讲意味着什么。畏首畏尾的人永远得不到机遇的青睐,不敢正视贫穷的人永远无法完成对贫穷的逆袭,就算所有人用难看的白眼翻你,就算他们用恶毒的语言嘲笑你,就算整个世界都在鄙视你,但假如你能因此激发出勇气,积极地去迎接,大胆地去尝试,全身心地去开拓,去美化自己的人生,你就很可能将那些轻视的眼光转化成献媚的仰视,但如果你连这点勇气都没有,你就会错过很多上天原本想要赐予你的东西。

这里有一个故事,会给我们很多的感触和启发,大家一起去看一下:

故事里的主人公一家人不太富裕,在经过了几年的省吃俭用之后,积攒够了购买去往澳大利亚的下等舱船票的钱,他们打算到富足的澳大利亚去谋求发财的机会!

为了节省开支,妻子在上船之前准备了许多干粮,因为船要在海上航行十几天才能到达目的地。孩子们看到船上豪华餐厅的美食都忍不住向父母哀求,希望能够吃上一点,哪怕是残羹冷饭也行。

可是父母不希望被那些用餐的人看不起,就守住自己所在的下等舱门口,不让孩子们出去。于是,孩子们就只能和父母一样在整个旅途中都吃自己带的干粮。

其实父母和孩子一样渴望吃到美食,不过他们一想到自己空空的口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旅途还有两天就要结束了,可是这家人带的干粮已经吃光了。实在被逼无奈,父亲只好去求服务员给他们一家人一些剩饭。听到父亲的哀求,服务员吃惊地说:“为什么你们不到餐厅去用餐呢?”父亲回答说:“我们根本没有钱。”“可是只要是船上的客人,都可以免费享用餐厅的所有食物呀!”听了服务员的回答,父亲大吃一惊,几乎要跳起来了。

如果说,他们肯在上船时问一问,也就不必一路上如此狼狈了。那么为何他们不去问问船上的就餐情况呢?显而易见,他们没有勇气,因为他们的脑子里早就为自己设了一个限——我们没钱去豪华餐厅享用美食,于是他们错过了本应属于自己的待遇。

事实上,在生活中,我们因为没有勇气尝试而错失良机的事情又何止这些!也许就算你尝试了,也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连尝试的勇气都没有,那就只能一如既往地落魄和平庸。今天的你可能很穷,你抱怨上天不给你成功的机会,感慨命运一直在捉弄你,其实机会可能就在你身边,只是因为你为自己设了限,你觉得自己只能做穷人做的事情,于是你把机会自行放弃了,而机会一旦溜走,就很难再重新拥有。这也是很多穷人无法逆袭的一大原因。

财富这东西,它只会往有头脑的人的口袋里钻,一个人如果脑袋空空,那么必然也会口袋空空。如果说一个人立意坚定,要永远地摆脱贫困,要从各个方面拭去贫困的痕迹,要一往无前地去争取“富裕”与“成功”,那么财富都不好意思不去找他;如果一个人安于命运,视贫困为生命常态,没有挣脱贫困的欲望,那么他身体中原本所潜伏的能量也会失去效能,他的一生将永远无法告别贫穷。

其实贫穷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认为自己注定贫穷,必将死于贫贱的错误观念。这着实是我们人生中绝大的谬误。所以,不要一面埋怨自己贫穷,一面却安于现状,你必须时时告诉自己:“我想富有!我要富有!”同时身体力行,朝着切实可行的目标努力,唯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摆脱贫穷。

所以记住了!每个人成功的机会都是相等的,只不过那些有想法、具备胆识、勇于挑战的人比平常人更容易抓住罢了。你或许有过梦想,甚至有过机遇,有过行动,但你为什么还没能成功?因为你没勇气像富人一样地做事!

(4)先建立好的自己,才能建立好的将来

在这个社会中,人们的生存结构就像是一个金字塔,只有相对少数的一些人生存在金字塔的顶端,蒸蒸日上,繁荣兴旺,而我们大部分人则一直处在金字塔的底部,每天只能收支相抵,量入为出,勉强活着而已。但事实上,那些处于金字塔顶端的人每天并不比你多拥有一分钟时间,那为什么他们就能在同样的时间内,创造出你只能仰视的成就?问题的根本就在于你的思想没有达到他们的高度。

我们之所以仍在为了衣食住行发愁,仍旧因为拿不出像样的彩礼惨遭抛弃,仍然看着别人的脸色过日子,关键就在于我们总是觉得“自己不行”,这种心态会令我们将主观性的“心理界限”当成是无能为力的“生理界限”,于是干劲和斗志都丧失殆尽,那么也就真的不行了。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塞里格曼曾做过一个经典实验:他将狗关在笼子中,然后对狗进行电击,我们这里暂不对他的虐狗事件进行评论。言归正传,塞里格曼事先做好了设置,每次电击之前都会有一个蜂鸣器响起。开始的时候,那只狗东冲西撞、上蹿下跳,试图逃出笼子避免电击。但一次次的尝试失败以后,狗发现自己根本逃不出笼子。于是,只要蜂鸣器一响,它就安静地趴在那里等待电击。后来,塞里格曼将笼门打开,然后开启蜂鸣器。你猜结果怎样?那只狗非但没有抓住机会逃出笼子,反而条件反射地躺在地上呻吟、颤抖。

想一想,有些时候我们是不是和动物一样,当遭遇一种自以为无法改变的客观状况时,心中就塞上了满满的无助感,然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逆来顺受便成了习惯,即使客观条件有所改变,我们仍然无法从已形成的无助和恐惧中摆脱出来,因而错失了许多改变命运的机会,同时也就注定了一生的无为。然而更悲催的是,有些人索性就把这当成了生命的一种常态,就心甘情愿地那么萎靡着,连起码的惭愧心都没有!

看看李嘉诚先生在长江商学院成立十周年庆典上的讲话,相信你应该知道接下来要怎么做了:“我十四岁那年,一位会看相的同乡对我母亲说:‘你儿子眼眸无神,骨架瘦弱,未来恐难成大器。他安分守己,终日乾乾,勉强谋生是可以的,但飞黄腾达,怕没有他的福分!’”

我妈妈刚刚失去丈夫不久,这番话令她多心酸。妈妈把失望放在一旁,安慰和鼓励我说‘阿诚!天命难算,上天一定会厚待善良、努力的人。再艰难,只要一家人相依一起就不错啦。’我当然相信母亲,但我更相信我自己!我请妈妈放心,我内心相信,只有自己双手创造的未来,才是唯一能信任的命运。

当年我们一家生活在战乱、父亲病故、贫穷三重合奏的悲歌中。抬头白云悠悠,前景一片黯愁,仰啸问天,人情茫如风影,四方没有回应。我唯一的信念——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建立更好的未来。

在我眼中,未来跟明天是两回事,天命和命运是不同的。明天只是新的一天,而未来是自己在一生各种偶然性中,不断选择的结果。追求自我,努力改善自己是一股正面的驱动力,当你把思维、想象和行动谱成乐章,在科技、人文、商业无限机会中实现自我;知识、责任感和目标融汇成智慧,天命不一定是命运的蓝图。

你成功追求自我,前途光明远大,你下一阶段的追求是什么?你的价值取向,你的理想是什么?我们活着又是为了什么?世界上千千万万的人,今天依然活在悲惨、孤寂、贫病的绝望之谷,承担社会的责任,是不是我们的义务?

……

有能力的人,要为人类谋幸福,这是任务。历史中有很多具有创意、有抱负的人和群体,同心合力,在追求无我中,推动社会改革进步。天地之间有一不可衡量、永恒价值的元素,只有具使命感的人才能享有的。这不是秘密,可惜,三岁小孩知道的事,不是人人做得到。回想过往,人生似梦非梦,七十年匆匆而去,那个同乡看不起、瘦弱、无神的少年,一直凭努力和自信建立自我,追求无我。“各位同学,你们活在机遇的时代,在这片充满机会的大地上,我深信你们的成就一定比我更高、更好,能量一定比我更大,我们不一定是拯救世界的英雄,但我们谨守正知、正行、正念,应该可以高声回应社会:我们一生未曾不仁不义、不善不正。我盼望,为下一代建立和守望未来,是每一位长江商学院同学的承诺,让我们一起共勉,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