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串讲与经典题库——中级会计实务(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19 19:12:42

点击下载

作者: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命题研究中心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串讲与经典题库——中级会计实务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串讲与经典题库——中级会计实务试读:

前言

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又称为初、中级会计职称考试)是取得助理会计师,中级会计师职称必须通过的考核。近年来,随着经济发展对会计人才需求的增加,使得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报考人数逐年增加,这也体现了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越来越受到社会认可。

为了帮助广大读者顺利通过考试,我们编写了这套《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考点串讲与经典题库》,本套题库适合在经过第一阶段的复习之后,在第二阶段进行习题训练之用。

本书是以全国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最新考试大纲为依据,结合近几年的考试真题而编写的一本可以全面提高考生学习水平的辅助用书,旨在帮助考生提高应试能力,顺利通过考试。一、专家深度参与

为保证本书的专业性、权威性和实用性,我们组建了一个包括会计实务界人士、会计培训专家和高校教师在内的专家委员会,全程参与了本书的论证、编写和审校全过程,从制度上保证了本书的权威与专业。二、精选海量试题

足量的习题训练是掌握全部考点,提升应试能力最有效的方法。本书以历年考试真题为基础,结合近年考试的最新趋势与要求,编写了近1 000道练习题。这些练习题针对每个考点逐一设计,具有代表性强、数量足、质量高的特点,是帮助广大考生熟悉无纸化考试的命题动态,准确把握考试的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的有效途径。三、覆盖全部考点

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如果习题不能覆盖所有的考点,很容易在复习中遗漏知识点,造成不必要的失分。本书在编写过程,首先对教材进行条分缕析,归纳出所有的考点,然后根据考点进行练习题的设计与编写,这就保证了我们的习题覆盖了所有的考点,读者进行一次全面的习题训练,既可以起到查缺补漏,复习所有考点的作用。四、精彩答案解析

在习题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知道答案错对,更要知道为什么错,这就需要题目不仅要配答案,而且要进行答案的解析。本书对每一道习题均进行了答案解析,通过深入浅出、简明扼要的讲解,帮助考生加深对考点的理解,理清思路,提高考生的应试能力。

本书内容翔实,建议广大读者认真练习本书习题,并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进行归纳总结,加深对考点的理解和把握。真诚预祝各位考生顺利通过考试!

尽管本套丛书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精益求精,但是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纰漏和不足之处,希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第一章总论

»考情分析与考点提示

本章内容是会计准则中的基本准则,是学习后续章节的基础。在考查本章的相关知识时,以客观题的形式考查,分值不大。所以,本章的学习主要是要掌握基本的概念,把握整个会计学的框架体系。

从历年试题分布来看,很少成为考试的重点,只是在2009年考查了两个单项选择题。尽管如此,考生还是应该认真学习本章内容,以便于全局把握会计学的知识体系,为后面学习打下牢固的基础。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注意会计要素的确认条件,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计量属性及应用原则,财务报告目标和会计基本假设等知识点。最近五年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说明:综合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章节的,所涉及的每个章节均统计一次分数。

»考点串讲与经典题库

第一节 财务报告目标考点1 财务报告目标

通常认为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受托责任观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反映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主要是采用历史成本的;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是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的,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

我国企业财务报告的目标是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等有关的会计信息,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有助于财务报告使用者作出经济决策。

财务报告外部使用者主要包括投资者、债权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满足投资者的信息需要是企业财务报告编制的首要出发点,将投资者作为企业财务报告的首要使用者,凸显了投资者的地位,体现了保护投资者利益的要求,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

例1-1(单选题)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会计计量在坚持历史成本之外,也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计量属性。该财务报告目标是定位于( )。

A.受托责任观

B.资产负债观

C.决策有用观

D.收入费用观【答案】C【解析】财务报告目标有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两种。在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可靠性,会计计量采用历史成本。在决策有用观下,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经济决策有用的信息,会计信息更多地强调相关性,如果采用其他计量属性能够提供更加相关信息,会较多地采用除历史成本之外的其他计量属性。所以本题的最佳答案是C选项。

例1-2(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财务报告目标的有( )。

A.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

B.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

C.向财务报告使用者反馈预算执行情况

D.反映企业管理层制定的未来生产经营计划【答案】AB【解析】我国财务报告目标,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2)反映企业管理层受托责任的履行情况。考点2 会计基本假设

会计基本假设是对会计核算所处时间、空间环境等所作的合理假定,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前提。会计基本假设包括会计主体、持续经营、会计分期和货币计量。(一) 会计主体

会计主体,是指会计工作服务的特定对象,是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明确界定会计主体是开展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工作的重要前提。

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划定会计所要处理的各项交易或事项的范围。明确会计主体,才能将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与会计主体所有者的交易或者事项以及其他会计主体的交易或者事项区分开来。会计主体不同于法律主体。一般来说,法律主体必然是一个会计主体。但是,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二) 持续经营

持续经营,是指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企业将会按当前的规模和状态继续经营下去,不会停业,也不会大规模削减业务。

在持续经营前提下,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企业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为前提。明确这个基本假设,就意味着会计主体将按照既定用途使用资产,按照既定的合约条件清偿债务,会计人员就可以在此基础上选择会计原则和会计方法。

如果判断企业会持续经营,就可以假定企业的固定资产会在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过程中长期发挥作用,并服务于生产经营过程,固定资产就可以根据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采用一定的折旧方法,将历史成本分摊到各个会计期间或相关产品的成本中。(三) 会计分期

会计分期,是指将一个企业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为一个个连续的、长短相同的期间。会计分期的目的,在于通过会计期间的划分,将持续经营的生产经营活动划分成连续、相等的期间,据以结算盈亏,按期编制财务报告,从而及时向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信息。

在会计分期假设下,企业应当划分会计期间,分期结算账目和编制财务报告。会计期间通常分为年度和中期。中期,是指短于一个完整的会计年度的报告期间。(四) 货币计量

货币计量,是指会计主体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以货币计量,反映会计主体的生产经营活动。

在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之所以选择货币为基础进行计量,是由货币的本身属性决定的。货币是商品的一般等价物,是衡量一般商品价值的共同尺度,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和支付手段等特点。其他计量单位,如重量、长度等,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无法在量上进行汇总和比较,不便于会计计量和经营管理,只有选择货币尺度进行计量,才能充分反映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所以,《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规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选择货币作为计量单位。

例1-3(单选题)企业计提固定资产折旧首先是以( )假设为前提的。

A.会计主体

B.会计分期

C.持续经营

D.货币计量【答案】C【解析】如果判断企业不会持续经营,固定资产就不应采用历史成本进行记录并按期计提折旧。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C选项。

例1-4(单选题)下列对会计基本假设的表述中,准确的是( )。

A.持续经营和会计分期确定了会计核算的空间范围

B.一个会计主体必然是一个法律主体

C.货币计量为确认、计量和报告提供了必要的手段

D.会计主体确立了会计核算的时间范围【答案】C【解析】选项A,会计主体确定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选项B,法律主体是会计主体,而会计主体不一定是法律主体;选项D,会计分期确立了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时间范围。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C选项。

例1-5(多选题)下列组织中,可以作为一个会计主体进行核算的有( )。

A.合伙企业

B.单独核算的基金

C.独立核算的车间

D.母公司及其子公司组成的企业集团【答案】ABCD【解析】会计主体是指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的空间范围,是会计信息所反映的特定单位。因此,本题中ABCD选项均可作为会计主体。

例1-6(判断题)由于持续经营假设,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 )【答案】×【解析】由于会计分期假设,产生了当期与以前期间、以后期间的差别,产生了权责发生制和收付实现制的区别。

例1-7(判断题)无论何种情况下,企业都应按照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选择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 ( )【答案】×【解析】如果企业处于破产清算阶段,不能持续经营时,则不能再按照持续经营的基本假设选择会计核算的原则和方法。考点3 会计基础

企业会计的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

权责发生制基础要求,凡是当期已经实现的收入和已经发生或应当负担的费用,无论款项是否收付,都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计入利润表;凡是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在当期收付,也不应当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收付实现制是与权责发生制相对应的一种会计基础,他是以收到或支付的现金及其时点作为确认收入和费用等的依据。

目前,我国的行政单位会计采用收付实现制,事业单位部分经济业务或者事项的核算采用权责发生制,除此之外的业务采用收付实现制。第二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

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对企业财务报告中所提供会计信息质量的基本要求,是使财务报告中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对投资者等信息使用者决策有用应具备的基本特征,他主要包括可靠性、相关性、可理解性、可比性、实质重于形式、重要性、谨慎性和及时性等。考点1 可靠性

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如实反映符合确认和计量要求的会计要素及其他相关信息,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内容完整。

为了贯彻可靠性要求,企业应当做到:(1)以实际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为依据进行确认、计量,将符合会计要素定义及其确认条件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等如实反映在财务报表中。(2)在符合重要性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前提下,保证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其中包括应当编报的报表及其附注内容等应当保持完整,不能随意遗漏或者减少应予披露的信息。(3)在财务报告中的会计信息应当是中立的、无偏的。如果企业在财务报告中为了达到事先设定的结果或效果,通过选择或列示有关会计信息以影响决策和判断的,这样的财务报告信息就不是中立的。考点2 相关性

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

会计信息质量的相关性要求,需要企业在确认、计量和报告会计信息的过程中,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决策模式和信息需要。但是,相关性是以可靠性为基础的,两者之间并不矛盾,不应将两者对立起来。也就是说,会计信息在可靠性前提下,应尽可能地做到相关,以满足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决策需要。

例1-8(单选题)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有助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者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这体现了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中的( )要求。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可理解性

D.可比性【答案】A【解析】相关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的经济决策需要相关,有助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对企业过去、现在或未来的情况作出评价或者预测。考点3 可理解性

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

企业编制财务报告、提供会计信息的目的在于使用,而要想让使用者有效使用会计信息,就应当让其了解会计信息的内涵,弄懂会计信息的内容,这就要求财务报告所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易于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提高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实现财务报告的目标,满足向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提供决策有用信息的要求。

例1-9(单选题)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会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这体现的是( )。

A.相关性

B.可靠性

C.及时性

D.可理解性【答案】D【解析】可理解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考点4 可比性

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一) 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了解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的变化趋势,比较企业在不同时期的财务报告信息,全面、客观地评价过去、预测未来,从而作出决策,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二) 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

为了便于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评价不同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及其变动情况,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

例1-10(单选题)下列说法中,能够保证同一企业会计信息前后各期可比的是( )。

A.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企业所提供的会计信息能够在同一会计期间不同企业之间进行相互比较

B.存货的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改变,如需变更,应在财务报告中说明

C.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

D.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答案】B【解析】可比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相互可比,主要包括两层含义:(1)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一致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2)不同企业相同会计期间可比:会计信息质量的可比性要求不同企业同一会计期间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以使不同企业按照一致的确认、计量和报告要求提供有关会计信息。A选项,体现了不同企业会计信息的可比性要求;C选项,体现了及时性要求;D选项,体现了谨慎性要求。

例1-11(多选题)下列各项关于对可比性要求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者延后

B.同一企业不同时期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不得随意变更

C.不同企业发生的相同或者相似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采用规定的会计政策,确保会计信息口径一致、相互可比

D.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清晰明了,便于财务报告使用者理解和使用【答案】BC【解析】选项A体现的是及时性要求;选项D体现的是可理解性要求。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B、C选项。

例1-12(多选题)某工业企业的下列做法中,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的有( )。

A.鉴于某项固定资产已经改扩建,决定重新确定其折旧年限

B.因预计发生年度亏损,将以前年度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全部予以转回

C.因客户的财务状况好转,将坏账准备的计提比例由应收账款余额的30%降为15%

D.鉴于本期经营亏损,将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的工程借款的利息支出予以资本化【答案】AC【解析】可比性要求强调企业所采用的会计政策应保持前后各期的一致,不得随意改变。因此,B、D选项属于人为调节利润,都是可比性要求所不允许的。选项A固定资产因扩建而重新确定其折旧年限,属于新事项下新的会计估计,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C选项属于会计估计变更,不违背会计核算可比性要求。考点5 实质重于形式

实质重于形式要求企业应当按照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实质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不仅仅以交易或者事项的法律形式为依据。

企业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在多数情况下,其经济实质和法律形式是一致的。但在有些情况下,会出现不一致。例如,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虽然从法律形式来讲企业并不拥有其所有权,但是由于租赁合同中规定的租赁期相当长,往往接近于该资产的使用寿命;租赁期结束时承租企业有优先购买该资产的选择权;在租赁期内承租企业有权支配资产并从中受益等,从其经济实质来看,企业能够控制融资租入资产所创造的未来经济利益,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上就应当将以融资租赁方式租入的资产视为企业的资产,列入企业的资产负债表。

例1-13(单选题)企业将融资租入固定资产按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计提折旧,遵循的是( )要求。

A.谨慎性

B.实质重于形式

C.可比性

D.重要性【答案】B【解析】企业融资租入的固定资产其所有权不属于租入方,也就是说在法律形式上资产的所有权属于出租方,但从经济实质上看是租入方长期使用并取得经济利益,所以企业应根据实质重于形式要求按照自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对其计提折旧。考点6 重要性

重要性要求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应当反映与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所有重要交易或者事项。

在实务中,如果某会计信息的省略或者错报是会影响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据此作出决策的,该信息就具有重要性。重要性的应用需要依赖职业判断,企业应当根据其所处环境和实际情况,从项目的性质和金额大小两方面加以判断。

例1-14(单选题)我国中期财务报告会计准则规定,对于与理解中期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有关的重要交易或事项,也应当在附注中作相应披露,附注披露的这一要求体现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

A.相关性

B.谨慎性

C.实质重于形式

D.重要性【答案】D【解析】要求在附注中披露重要交易或事项,这样不至于使报告使用者作出错误判断,这体现了重要性的信息质量要求。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D选项。

例1-15(判断题)判断一项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主要取决于会计制度的规定,而不是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同一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在另一企业则也是具有重要性的。( )【答案】×【解析】某一会计事项是否具有重要性,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所以,一个事项在某一企业具有重要性,在另一企业则不一定具有重要性。考点7 谨慎性

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或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

例1-16(2011年判断题)企业为应对市场经济环境下生产经营活动面临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应高估负债和费用,低估资产和收益。( )【答案】×【解析】会计信息质量的谨慎性要求,需要企业在面临不确定性因素的情况下作出职业判断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既不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也不低估负债或者费用。但企业财务信息不能为了谨慎性而牺牲可靠性和相关性,必须真实的、客观的反映企业的财务信息。

例1-17(多选题)下列各项中,体现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有( )。

A.将融资租赁的固定资产作为自有固定资产入账

B.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准备

C.企业设置秘密准备

D.交易性金融资产期末按公允价值计量【答案】BD【解析】谨慎性要求企业对交易后者事项进行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时应当保持应有的谨慎,不应高估资产或者收益、低估负债或者费用。选项B、D体现谨慎性会计信息质量要求。考点8 及时性

及时性要求企业对于已经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应当及时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不得提前或延后。

在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过程中贯彻及时性,一是要求及时收集会计信息,即在经济交易或者事项发生后,及时收集整理各种原始单据或者凭证;二是要求及时处理会计信息,即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及时对经济交易或者事项进行确认或者计量,并编制财务报告;三是要求及时传递会计信息,即按照国家规定的有关时限,及时地将编制的财务报告传递给财务报告使用者,便于其及时使用和决策。

例1-18(单选题)甲企业2009年5月份购入了一批原材料,会计人员在7月份才入账,该事项违背的会计信息质量要求是( )要求。

A.相关性

B.客观性

C.及时性

D.明晰性【答案】C【解析】企业5月份发生的业务应在5月份及时入账,不得提前或延后,这体现的是会计信息质量的及时性要求。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C选项。第三节 会计要素及其确认与计量原则

会计要素是根据交易或者事项的经济特征所确定的财务会计对象和基本分类。会计要素按照其性质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收入、费用和利润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考点1 资产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 资产的定义

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资产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是指资产直接或者间接导致现金和现金等价物流入企业的潜力。

2. 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资产作为一项资源,应当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具体是指企业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或者虽然不享有某项资源的所有权,但该资源能被企业所控制。

3. 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资产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包括购买、生产、建造行为或者其他交易或者事项。(二) 资产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资源确认为资产,需要符合资产的定义,还应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与该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如果根据编制财务报表时所取得的证据,判断与资源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那么就应当将其作为资产予以确认;反之,不能确认为资产。

2. 该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

可计量性是所有会计要素确认的重要前提,资产的确认也是如此。只有当有关资源的成本或者价值能够可靠地计量时,资产才能予以确认。在实务中,企业取得的许多资产都需要付出成本。

例1-19(单选题)根据资产定义,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特征的是( )。

A.资产是企业拥有或控制的经济资源

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资产是由企业过去交易或事项形成的

D.资产能够可靠地计量【答案】D【解析】根据资产的定义,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ABC选项均是资产的特征,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D选项。

例1-20(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符合资产会计要素定义的是( )。

A.发出商品

B.委托加工物资

C.待处理财产损失

D.代加工的半成品【答案】C【解析】“待处理财产损失”预期不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不属于企业的资产。

例1-21(多选题)在企业会计实务中,下列事项中能够引起资产总额增加的有( )。

A.分配生产工人职工薪酬

B.转让交易性金融资产确认的净收益

C.计提未到期持有至到期债券投资的利息

D.长期股权投资权益法下实际收到的现金股利【答案】ABC【解析】D选项,应是借记“银行存款”,贷记“应收股利”,属于资产内部的一增一减,不会引起资产总额的增加。考点2 负债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 负债的定义

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负债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

负债必须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这里的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这里所指的义务可以是法定义务,也可以是推定义务。

2. 负债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

在履行现时义务清偿负债时,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形式多种多样,例如,用现金偿还或以实物资产形式偿还;以提供劳务形式偿还;部分转移资产、部分提供劳务形式偿还;将负债转为资本等。

3. 负债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负债应当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所形成。换句话说,只有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才形成负债,企业将在未来发生的承诺、签订的合同等交易或者事项,不形成负债。(二) 负债的确认条件

将一项现时义务确认为负债,需要符合负债的定义,还需要同时满足以下两个条件:

1. 与该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

负债的确认应当与经济利益流出的不确定性程度的判断结合起来,如果有确凿证据表明,与现时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企业,就应当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反之,如果企业承担了现时义务,但是导致企业经济利益流出的可能性很小,就不符合负债的确认条件,不应将其作为负债予以确认。

2. 未来流出的经济利益的金额能够可靠地计量

对于与法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通常可以根据合同或者法律规定的金额予以确定,考虑到经济利益流出的金额通常在未来期间,有时未来期间较长,有关金额的计量需要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等因素的影响;对于与推定义务有关的经济利益流出金额,企业应当根据履行相关义务所需支出的最佳估计数进行估计,并综合考虑有关货币时间价值、风险等因素的影响。

例1-22(多选题)下列项目中不应作为负债确认的有( )。

A.因购买货物而暂欠外单位的货款

B.按照购货合同约定以赊购方式购进货物的货款

C.计划向银行借款100万元

D.因经济纠纷导致的法院尚未判决且金额无法合理估计的赔偿【答案】CD【解析】负债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现时义务。选项C属于计划中的行为,选项D属于或有负债, CD都不符合确认负债的条件,均不应作为负债确认。因此,本体的最佳答案是C、D选项。考点3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 所有者权益的定义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公司的所有者权益又称为股东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所有者对企业资产的剩余索取权,他是企业的资产扣除债权人权益后应由所有者享有的部分,既可反映所有者投入资本的保值增值情况,又体现了保护债权人权益的理念。(二)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构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通常由股本(或实收资本)、资本公积(含股本溢价或资本溢价、其他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等构成。

所有者投入的资本是指所有者所有投入企业的资本部分,他既包括构成企业注册资本或者股本的金额,也包括投入资本超过注册资本或股本部分的金额,即资本溢价或股本溢价,这部分投入资本作为资本公积(资本溢价)反映。

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是指不应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损失。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主要包括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额、现金流量套期中套期工具公允价值变动额(有效套期部分)等。

留存收益是企业历年实现的净利润留存于企业的部分,主要包括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三) 所有者权益的确认条件

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例1-23(2012年判断题)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其确认和计量主要依赖于资产、负债等其他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答案】√【解析】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和计量依赖于资产、负债等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

例1-24(单选题)下列项目中,能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的是( )。

A.溢价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

B.摊销无形资产价值

C.计提持有至到期投资利息

D.发放股票股利【答案】A【解析】选项A,可转换公司债券在初始确认时需要将其包含的负债成分和权益成分进行分拆,将负债成分确认为应付债券,将权益成分确认为资本公积,据此判断其会引起负债和所有者权益同时发生变动。

例1-25(多选题)下列项目中属于所有者权益的有( )。

A.盈余公积

B.商誉

C.未分配利润

D.本年利润【答案】ACD【解析】所有者权益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本年利润、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等。商誉属于企业的资产,不属于所有者权益。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A、C、D选项。

例1-26(判断题)在企业负债金额一定的情况下,企业当期净资产的增加额一定是企业当期获得的利润数额,净资产的减少额一定是企业当期发生的亏损数额。 ( )【答案】×【解析】净资产就是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主要包括实收资本(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所以,净资产的增减变动的影响额还可能是实收资本(股本)和资本公积的变动。考点4 收入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 收入的定义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收入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 收入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日常活动是指企业为完成其经营目标所从事的经常性活动以及与之相关的活动。明确界定日常活动是为了将收入与利得相区分,因为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能确认为收入,而应当计入利得。

2. 收入是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收入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总流入,从而导致资产的增加。在实务中,经济利益的流入有时是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所导致的,所有者投入资本的增加不应当确认为收入,而应当将其直接确认为所有者权益。

3. 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

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流入不符合收入的定义,不应确认为收入。企业对于因借入款项所导致的经济利益的增加,不应将其确认为收入,应当确认为一项负债。(二) 收入的确认条件

企业收入的来源渠道多种多样,不同收入来源的特征有所不同。一般而言,收入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增加或者负债减少,且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收入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收入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入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入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增加或者负债的减少;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入额能够可靠计量。

例1-27(单选题)下列各项中,不属于企业收入要素范围的是( )。

A.销售商品收入

B.出租无形资产收入

C.转让投资性房地产收入

D.接受现金捐赠收入【答案】D【解析】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选项D,应计入到营业外收入,属于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利得。考点5 费用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 费用的定义

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费用具有以下几方面的特征:

1. 费用是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费用必须是企业在其日常活动中所形成的,这些日常活动的界定与收入定义中涉及的日常活动的界定相一致。日常活动所产生的费用通常包括销售成本(营业成本)、职工薪酬、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等。

2. 费用是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

费用的发生应当会导致经济利益的总流出,从而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其表现形式包括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流出,存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等的流出或者消耗等。

3. 费用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

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应当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减少,不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不符合费用的定义,不应确认为费用。(二) 费用的确认条件

费用的确认除了应当符合定义外,还应当满足严格的条件,即费用只有在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出从而导致企业资产减少或者负债增加,且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时才能予以确认。

因此,费用的确认至少应当符合以下条件:一是与费用相关的经济利益应当很可能流出企业;二是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结果会导致资产的减少或者负债的增加;三是经济利益的流出额能够可靠计量。

例1-28(多选题)根据现行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A公司下列( )支出不能作为费用要素确认。

A.销售原材料的成本50万元

B.采用经营租赁方式出租固定资产计提折旧20万元

C.水灾导致一批商品发生霉烂的损失30万元

D.用银行存款40万元购买工程物资【答案】CD【解析】选项C,应计入营业外支出,属于损失;选项D,属于资产要素,并不是费用要素。

例1-29(判断题)企业发生的办公费和业务招待费,不会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因此应于发生时直接确认为费用,计入当期损益。 ( )【答案】√【解析】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考点6 利润的定义及其确认条件(一) 利润的定义

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通常情况下,如果企业实现了利润,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增加;反之,如果企业发生亏损(即利润为负数),表明企业的所有者权益将减少。利润往往是评价企业管理层业绩的一项重要指标,也是投资者等财务报告使用者进行决策时的重要参考。(二) 利润的来源构成

利润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其中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反映的是企业日常活动的业绩。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最终会引起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三) 利润的确认条件

利润反映的是收入减去费用、利得减去损失后净额的概念。因此,利润的确认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和损失金额的计量。

例1-30(2009年单选题)下列关于会计要素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负债的特征之一是企业承担潜在义务

B.资产的特征之一是预期能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C.利润是企业一定期间内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

D.收入是所有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答案】B【解析】选项A,负债是企业承担的现时义务;选项B,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选项C,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包括收入减去费用后的净额、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等;选项D,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B选项。

例1-31(单选题)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下列有关收入和利得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也可能源于日常活动

B.收入会影响利润,利得也一定会影响利润

C.收入源于日常活动,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

D.收入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利得不一定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答案】C【解析】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利得可能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选项A,利得源于非日常活动;选项B,利得不一定会影响利润,比如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选项D,不管是直接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还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最终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的增加。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C选项。

例1-32(单选题)关于损失,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损失是指由企业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B.损失只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不能计入当期损益

C.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

D.损失只能计入当期损益,不能计入所有者权益项目【答案】C【解析】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损失分为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营业外支出)的损失和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损失两类。

例1-33(多选题)关于利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有( )。

A.利润是指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

B.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是指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增减变动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者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利得或者损失

C.利润反映企业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

D.利润金额的确定主要取决于收入和费用的计量,不考虑利得和损失金额的影响【答案】AB【解析】利润反映企业在一定会计期间的经营成果,利润的确定主要依赖于收入和费用以及利得和损失的确认,其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收入、费用、利得、损失金额的计量。

例1-34(判断题)利得和损失一定会影响当期损益。 ( )【答案】×【解析】利得和损失还包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以不一定会影响当期损益。考点7 会计要素计量属性

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会计的计量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一) 历史成本

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负债按照其因承担现时义务而实际收到的款项或者资产的金额,或者承担现时义务的合同金额,或者按照日常活动中为偿还负债预期需要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

例1-35(2014年单选题)企业取得或生产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属于( )。

A.现值

B.重置成本

C.历史成本

D.可变现净值【答案】C【解析】历史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

例1-36(单选题)下列计价方法中,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是( )。

A.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先进先出法

B.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期末采用公允价值计价

C.固定资产计提折旧

D.发出存货计价所使用的移动加权平均法【答案】B【解析】历史成本又称实际成本,是指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的现金或者其他等价物。在历史成本计量下,资产按照其购置时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或者按照购置资产时所付出的对价的公允价值计量。本题B选项,采用公允价值计价,不符合历史成本计量属性,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B选项。(二) 重置成本

重置成本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金额。在重置成本下,资产按照现在购买相同或者相似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负债按照现在偿付该项债务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计量。(三) 可变现净值

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的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

例1-37(2009年单选题)下列关于存货可变现净值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可变现净值等于存货的市场销售价格

B.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的现金流入

C.可变现净值等于销售存货产生现金流入的现值

D.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一章和第二章的相关内容。可变现净值,是指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销售所必需的预计税金、费用后的净值。在可变现净值计量下,资产按照其正常对外销售的所能收到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的金额扣减该资产至完工时估计将要发生的成本、估计的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金后的金额计量。资产负债表日,企业将每个存货项目的成本与其可变现净值逐一进行比较,按较低者计量存货。其中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的,两者的差额即为应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也就是说,可变现净值是确认存货跌价准备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D选项。(四) 现值

现值,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负债按预计期限内需要偿还的未来现金流出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例1-38(单选题)如果资产按照持续使用带来的现金流量的折现值进行计量,则该计量属性是( )。

A.公允价值

B.现值

C.可变现净值

D.摊余成本【答案】B【解析】在现值计量下,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现值常用于长期资产的计量。(五) 公允价值

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

例1-39(2014年判断题)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 )【答案】√【解析】本题考核“会计计量”知识点。会计计量是为了将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财务报表而确定其金额的过程。企业应当按照规定的会计计量属性进行计量,确定相关金额。会计的计量反映的是会计要素金额的确定基础,主要包括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等。

例1-40(单选题)下列有关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六要素和会计计量属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融资租赁当作自有资产入账,体现了谨慎性的质量要求

B.出售无形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属于收入,应计入其他业务收入

C.采用公允价值计量,就是资产按照预计从其持续使用和最终处置中所产生的未来净现金流入量的折现金额计量

D.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答案】D【解析】融资租赁当作自有资产入账,体现了实质重于形式的质量要求;出售无形资产导致经济利益流入企业属于利得,应计入营业外收入;在公允价值计量下,资产和负债按照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者债务清偿的金额计量;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上述选项中,只有D选项属于参考答案。

例1-41(判断题)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既可采用历史成本计量属性,也可采用其他计量属性。( )。【答案】×【解析】企业在对会计要素进行计量时,一般应当采用历史成本。在某些情况下,为了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实现财务报告目标,准则允许采用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和公允价值的,应当保证所确定的会计要素金额能够取得并可靠计量,否则,不允许采用其他计量属性。因此,本题的说法错误。

第二章存货

»考情分析与考点提示

本章主要涉及存货的确认和计量,与债务重组、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和会计差错等章节相关。本章考察的内容客观题、主观题均有涉及,因此,需要全面掌握,要既能应付一般的客观题,也能应付综合分析题。

从历年试题分布来看,主要还是以客观题为主,有时会涉及主观题,作为综合题中的一部分来进行考查。学习本章内容时,需要掌握存货的确认条件,存货初始计量的核算,存货可变现净值的确认方法,存货期末计量的核算;熟悉存货发出的计价方法。最近五年考试题型、分值分布

说明:综合题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章节的,所涉及的每个章节均统计一次分数。»考点串讲与经典题库第一节 存货的确认和初始计量考点1 存货的概念与确认条件

存货,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持有以备出售的产成品或商品、处在生产过程中的在产品、在生产过程或提供劳务过程中耗用的材料和物料等。存货区别于固定资产等非流动资产的最基本的特征是,企业持有存货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出售,包括可供直接销售的产成品、商品,以及需经过进一步加工后出售的原材料等。

存货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的,才能予以确认:(一)与该存货有关的经济利益很可能流入企业

企业在确认存货时,需要判断与该项存货相关的经济利益是否很可能流入企业。在实务中,主要通过判断与该项存货所有权相关的风险和报酬是否转移到了企业来确定。(二) 该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

存货的成本能够可靠地计量必须以取得确凿、可靠的证据为依据,并且具有可验证性。考点2 外购存货的初始计量

原材料、商品、低值易耗品等通过购买而取得的存货的初始成本由采购成本构成。存货的采购成本,包括购买价款、相关税费、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

1. 购买价款,是指企业购入材料或商品的发票账单上列明的价款,但不包括按规定可以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

2. 相关税费,是指企业购买、自制或委托加工存货所发生的消费税、资源税和不能从增值税销项税额中抵扣的进项税额等。

3. 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即采购成本中除上述各项以外的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如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

但是,对于采购过程中发生的物资毁损、短缺等,除合理的损耗应作为存货的“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计入采购成本外,应区别不同情况进行会计处理:①应从供货单位、外部运输机构等收回的物资短缺或其他赔款,冲减物资的采购成本;②因遭受意外灾害发生的损失和尚待查明原因的途中损耗,不得增加物资的采购成本,应暂作为待处理财产损溢进行核算,在查明原因后再作处理。

商品流通企业在采购商品过程中发生的运输费、装卸费、保险费以及其他可归属于存货采购成本的费用等,应当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也可以先进行归集,期末再根据所购商品的存销情况进行分摊。对于已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当期损益;对于未售商品的进货费用,计入期末存货成本。企业采购商品的进货费用金额较小的,可以在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例2-1(单选题)某企业为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从外地购入原材料 6 000 吨,收到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售价为每吨 1 200 元,增值税税款为1 224 000 元,另发生运输费 60 000 元(可按 7%抵扣增值税),装卸费 10 000 元,途中保险费为18 000元。原材料运到后验收数量为5 996吨,短缺4吨为合理损耗,则该原材料的入账价值为( )元。

A.7 068 000

B.7 088 000

C.7 283 800

D.7 079 000【答案】C【解析】企业在存货采购过程中发生的仓储费、包装费、运输途中的合理损耗、入库前的挑选整理费用等,应直接计入存货的采购成本。因此,原材料的入账价值=1 200×6 000+60 000×(1-7%)+10 000+18 000=7 283 800(元)。因此,本题的最佳答案是C选项。

例2-2(单选题)某商品流通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采购甲商品200件,每件售价2万元,取得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增值税为68万元,另支付采购费用20万元。该企业采购的该批商品的单位成本为( )万元。

A.1

B.2.1

C.1.34

D.2.44【答案】B【解析】单位成本=(200×2+20)÷200=2.1 (万元)。注意,采购费用应当计入采购商品的成本。

例2-3(单选题)某一般纳税人企业收购免税农产品一批,支付购买价款300万元,另发生保险费10万元,装卸费10万元,途中发生10%的合理损耗,按照税法规定,购入的该批农产品按照买价的13%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该批农产品的入账价值为( )万元。

A.281

B.290

C.261

D.210【答案】A【解析】一般纳税人企业购入免税农产品,其买价的13%可作为增值税进项税额抵扣,因此其入账价值为:300×(1-13%)+10+10=281(万元)。

例2-4(判断题)经确认为小规模纳税企业,其采购货物支付的增值税,无论是否在发票上单独列明,一律计入所购货物的采购成本。 ( )【答案】√【解析】按制度规定,小规模纳税企业,其采购货物支付的增值税,不作为进项税额抵扣,一律计入所购货物的采购成本。考点3 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初始计量

通过进一步加工而取得的存货的成本由采购成本、加工成本以及为使存货达到目前场所和状态所发生的其他成本构成。(一)委托外单位加工的存货

委托外单位加工完成的存货,以实际耗用的原材料或者半成品、加工费、运输费、装卸费等费用以及按规定应计入成本的税金,作为实际成本。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