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百科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0 05:14:43

点击下载

作者:陈泰先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婴幼儿百科全书

婴幼儿百科全书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婴幼儿百科全书作者:陈泰先排版:南通出版社:九州出版社出版时间:2006-07-01ISBN:7801954971本书由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第一章科学育儿要点

找一个儿科保健医生

孩子出生后家长应及时与社区保健部门取得联系,由保健医生来到孩子家里进行访视。主要是了解新生婴儿出生后情况,指导护理和喂养,进行简单体检等,并建立起小孩的保健卡。如发现孩子有异常情况,社区医生会及时向家长通报,并提出具体的防范措施。从此,你的宝宝便加入了社区保健的管理范围。

胎儿出世后,由于内、外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一般需要2~3周才能逐步适应。作为父母有责任和义务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为孩子能尽快地适应新的环境创造切实可行的条件,帮助新生儿安全地度过这个时期。因此,对新生儿实行系统的观察和细致的喂养及护理是至关重要的,也是儿童保健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

体格检查安排

孩子出生后,儿保医生要定期进行访视和体格检查,一般要求是:

出生15天内,应访视三次,28天时进行体检,并对孩子做一次健康评价。

2个月访视一次,3个月体检一次。

出生3~12个月:每3个月体检一次,周岁时做一次健康评价。

1~3岁:每半年体检一次,3岁时做一次健康评价。

4~6岁:每年体检一次,6周岁时做一次健康评价。

体格检查的要求

体格检查的内容要求因年龄而异:

新生儿时期 除常规的检查外,重点要注意发现:先天性疾病和畸形,发现产伤,发现新生儿期特有的疾病(如脐炎、硬肿症等),获得体格发育和体格特征的资料。

婴儿期 除常规的体检外,重点要注意发现:营养缺乏性贫血、佝偻病,早期发现运动功能和神经系统功能障碍等。

幼儿及4~6岁期 除常规的体检外,重点发现:体重缓增和营养缺乏症,各类传染病,一些慢性病(如哮喘、癫痫、结核病等)。

体检后的评价指标

体检完毕后,应当对孩子健康做出评价,可能的情况有:

完全健康 发育正常,既无缺点也无疾病。

患有急性病 应立即送医院治疗。

患有慢性病 查明原因,给以治疗、喂养和护理指导,定期随诊。

需随诊待查者 如发现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等,要到专科医院进一步检查,确诊后进行有效治疗。

心脏有杂音者 要进一步随诊,并前往专科医院做详细检查(含辅助治疗),根据检查结果,采用有针对性的治疗。

患有慢性病、需随诊待查及心脏有杂音的小儿应列为专案进行管理,直至病愈为止。

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中不仅各种营养素的含量高,而且各种营养素的比例搭配适宜,因此对婴儿来说,它的营养价值高于其他代乳品。母乳中的蛋白质以乳清蛋白为主,乳清蛋白易被婴儿吸收;乳铁蛋白也是母乳中特有的蛋白质,它能与需要铁的细菌竞争铁,从而抑制肠道中的某些依赖铁生存的细菌,防止发生腹泻;母乳中的乳糖在消化道中经微生物作用可以生成乳酸,对婴儿的消化道亦起到调节和保护作用;母乳中的脂肪颗粒小,含不饱和脂肪酸多,均有利于消化吸收;母乳中钙、磷含量虽不高,但比例适合于吸收,因此母乳喂养发生缺钙的情况较人工喂养少;母乳中多种抗感染因子,使得母乳喂养的婴儿抵抗力强,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明显低于人工喂养儿;母乳中还含有丰富的牛磺酸,对婴儿脑神经系统发育起着重要作用;母乳近乎无菌,而且卫生、方便、经济;特别是产后两天分泌的初乳,特别适合新生婴儿的需要。因此母乳是最好的天然食品,应大力提倡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从出生开始,除特殊情况外,最少应坚持4个月,最好能喂到8个月,而后逐步断奶。

及时添加辅食

随着婴儿的不断增长,单靠母乳喂养已不能完全满足其生长发育的正常需要。因此,及时添加辅食便成为确保孩子智力和体格发育,继续得以健康成长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而言,从出生后第1个月内就应当添加浓缩鱼肝油滴剂(补充维生素D);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添加不同的辅食;到周岁时,每天三顿主辅食和两餐牛奶。

安排平衡膳食

人的食物中必须含有六大营养物质,就是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维生素和水。为小儿安排膳食时,各种营养素的供给,越接近小儿生长发育的需要越好,这样的膳食就是平衡膳食。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含有人体所需要的全部营养素。谁都认为奶类好,但其中缺乏铁。蛋类营养价值优良,但缺乏糖类和维生素C。我们提倡让孩子吃多种多样的食物。目的就是为了使他们得到均衡的营养素。但要注意各种食物中的营养素要分配得当,同时还要适合各年龄组小儿消化系统的特点。蛋白质是六大营养素中最重要的一类,是构成人体组织细胞和体液的主要成分。如果蛋白质供给得多,糖类供给得少时,则热量不足,这时蛋白质也不能很好地被吸收。所以,必须为小儿安排平衡膳食。

为达到这个目的,对婴儿来说关键是要按时添加不同的辅食,在允许的范围内经常更换辅食的品种;对幼儿和4~6岁儿童来说,就应当按营养成分制订每周食谱,力求主食和辅食经常变换花样,以达到平衡膳食,确保孩子的营养需要。

妥善选择强化食品

目前,市面上强化食品的种类较多,为了及时给孩子增添营养,不少家长比较喜欢选购强化食品。选购强化食品的目的是:

1.弥补天然食物的缺乏和不足。

2.弥补食物在制作或贮藏过程中所损失的营养素,因而加入一定营养素,使其恢复原来应有的水平。

3.通过强化使某些营养素的含量超过正常水平,可以达到用少量即可满足需要的目的。也可使某种食物的营养价值更为完善,如婴儿奶粉可用多种维生素强化。

4.通过强化可以获得营养平衡,提高吸收率。

总之,为儿童选择强化食品的目的,是为了保证小儿各个生长发育阶段得到全面合理的营养。选择强化食品的标准,首要的是当儿童缺乏某种营养素时再进行强化。这主要依据膳食调查,并通过体格检查来确定有无营养缺乏病。即使存在问题,首先应考虑改善膳食安排,提高食物的总摄入量,以解决营养素缺乏,绝对不能单纯依靠营养强化来供给营养素,必要时可在改变膳食安排的基础上,采取有计划性的营养强化措施。选择强化食品一定要有针对性,最主要的是合理安排膳食,使小儿吃好每顿饭。

但是,有的家长担心孩子身体不好,一心想给孩子补养补养。因为喜欢给孩子增加点“补药”,当他们从广告上看到介绍什么补品补药好,就给孩子吃什么,或者看到人家的孩子吃,也给自己的孩子吃,这是不妥当的。

人体有个特性,在营养不缺乏时补充营养物质,是不会被吸收的,并不是吃的“营养”越多越好,何况有些补药还可能给孩子带来不良的影响。因此,吃“补药”要慎之又慎,一定要有针对性,最好能向医师咨询,千万不可滥用。

做好体格发育监测

0~6岁是人的一生中体格发育最重要的阶段。儿童的体格发育对成年后的影响很大。因此,家长对孩子的生长发育应予以足够的重视。孩子定期的体格检查是发现生长发育是否正常的重要手段。如果不正常,就应从他的营养、所在环境、生活方式和有无慢性病等方面进行查找,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加以纠正。

由于儿童处于旺盛的新陈代谢和快速生长阶段,其身体形态和各部分比例的变化较大,所以其生长发育有自身的规律。因此,了解并准确地评价其生长发育情况,对评价孩子的健康状况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1.监测的时间

婴儿期 最好每1~2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测量。

幼儿期 最好每3~4个月进行一次全面测量。

4~6岁 最好每半年进行一次全面测量。

2.监测内容

一般常用的指标有:身长、体重、胸围、头围、前囟、牙齿、皮下脂肪等。必要时还可以检查血压、脉搏、肺活量及相应生化指标。

3.测查及评价方法

家长应将测量结果进行详细记录,以便进行动态比较。

做好预防接种

预防接种目的是控制某种传染病的发生和流行,最终控制或消灭某种传染病。通过接种自动或被动免疫制剂使人体产生自动或被动免疫力,保护人体不受病原微生物的感染。

当前各社区保健站按卫生部制订的免疫程序的要求,承担对儿童进行预防接种的任务。

所谓免疫程序是指各类常用疫苗对接种对象的选择和及时合理的安排。程序包括接种疫苗种类,接种起始年龄、针次、间隔、复种时间等。

1.我国现行的儿童免疫程序

卫生部颁发的免疫程序规定:7岁及7岁以下儿童进行卡介苗(BCG)、麻疹减毒活疫苗(MV)、脊髓灰质炎三价糖丸疫苗(TOPV)、百白破混合制剂(DPT)4种疫苗的基础免疫和以后适时的加强免疫。规定的初免月龄不可提前,针次最短间隔1个月,4种疫苗全程免疫必须在12月龄内完成,使儿童获得对结核、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6种传染病的免疫力。

2.推荐免疫程序

除国家规定的儿童必须接种的4种疫苗外,有些地区结合当地具体情况,把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和乙型肝炎疫苗纳入计划范畴。推荐的免疫程序仅作为现行免疫实施的参考,应随卫生行政部门新的规定执行。

积极预防疾病

小儿时期的疾病种类较多,在现有的基础上,怎样通过采取有效措施,将疾病的发病率稳步地降下来,这完全是可能的。主要应抓住以下五个环节:

1.增强儿童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我们提倡每个儿童从小就锻炼身体,使之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变化,增强抵御疾病的能力。让小儿经常和外界冷空气接触,增强皮肤、呼吸道局部黏膜及神经系统对寒冷刺激的适应能力,当外界气温骤然变化时,就不至于感冒生病。开展各种运动或游戏,能刺激孩子的感官并激发情绪,在跑跳中促进骨骼肌肉的发育,加强内脏器官的代谢和生理活动能力。运动还能促进食欲,增加肺活量和耐久力。总之,从小锻炼身体,是预防疾病最关键、最根本的措施。

2.坚持合理营养,奠定健康基础

由于小儿处在生长发育旺盛时期,又活泼好动,所以要保障他们的身体健康和发育成长,就必须补充足够的营养。为保障充足而合理的营养,应当提倡:母乳喂养;及时添加辅食;逐渐添加蔬菜、水果;注意饮食的烹调和卫生;培养儿童不挑食、不偏食,既吃荤又吃素,少吃零食,少吃糖。既做到各种营养素品种齐全,数量充足,又能够摄入比例协调的食品,为小儿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3.实施计划免疫,控制传染病发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在保障人民健康方面已取得了极大的进步。卫生部制订了预防传染病的计划免疫措施,极大地控制了严重危害人民健康的结核病、麻疹、脊髓灰质炎、百日咳、白喉和破伤风,而且有的卫生行政部门还将乙型脑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肝炎等危害较大的传染性疾病列入了计划免疫的范畴。这些措施对控制诸多传染病的发生,显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

4.注重卫生习惯,防止病菌侵入

常言道“病从口入”,表明许多疾病都与饮食卫生有关。特别是夏、秋两季发生的消化道传染病。最主要预防措施就是要做到四要三不要。四要即:饭前、便后要洗手,生吃瓜果要洗烫,要消灭苍蝇,有病要早治;三不要即:不要随地大小便,不要吃腐烂食品,不要随地吐痰。这是预防肠道传染病,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内容。应让儿童从小熟背并坚持做到。

5.抓好患儿隔离,杜绝交叉传播

在传染性疾病中,最常见的是呼吸道和消化道传染病。在人口稠密的地区,特别是在集体托幼机构一旦发现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风疹、猩红热、腮腺炎、百日咳、白喉、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细菌性痢疾、红眼病等急性传染病的患儿,都应当立即采取严格的隔离措施,防止感染的扩散和传播。在传染病流行季节,应当限制孩子外出活动。此外,有些传染性相对弱一些的疾病(如病毒性感冒、病毒性肺炎、感染性腹泻等)最好也要采取隔离措施,杜绝交叉感染。

重视体格锻炼

为了不把孩子培养成温室里的花朵,必须从小开始体格锻炼。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到大自然中去,通过日光照射、水的刺激、温度变化和全身活动等,提高他们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从中可以增强孩子的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等系统的功能,对孩子的茁壮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1.积极开展“三浴”锻炼

要充分利用日光、空气和水等自然因素来促进宝宝的体质。这是因为:

新鲜空气中氧的含量高,能促进新陈代谢。冷空气可使血管先收缩后扩张,血管扩张的灵活性提高,机体对寒冷的适应能力就强。

日光中有两种光线,对人体健康很重要。一种是红外线,照射人体后,能使血管扩张,增强新陈代谢,使全身感到温暖;另一种是紫外线,照射在人体的皮肤上,可使皮肤中的7—脱氢胆固醇转变为维生素D,可以预防佝偻病。适量的紫外线还可增强全身功能,提高机体的防御能力。

多接触水,主要是利用水的温度和水的机械作用,给人以刺激达到锻炼的目的。水的导热性强,能从体表带走大量的体热。低温的水再加上水流的强度,可使全身体温调节功能反应加强,促进血液循环,增强身体对外界冷热气温的适应能力。

2.开展体操及相关的锻炼

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要根据年龄特点积极开展体格锻炼,这不仅可以促进孩子的体格发育,面且通过锻炼还可增强抵御疾病和改善神经系统活动能力。在锻炼时一定要适度,不可操之过急。

婴儿期 由被动体操开始,继而做主动体操,同时可结合大运动的发育过程进行相关的锻炼。

幼儿期 幼儿期的体育活动包括基本动作和基本体操两大部分。基本动作应结合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走、跑、跳、投掷、钻爬和攀登等动作,以游戏或体育游戏的方式进行,在游戏中熟练了这些动作,使体格碍到锻炼。此外,还可配合进行模仿操、徒手操、轻器械操,以及队列、队形进行训练。

4~6岁 由于这个阶段身体更壮实,体力更充沛,可根据不同年龄进行相应的体操及跑步等体育锻炼。

注重早期智力开发

有人说:“孩子小,吃饱了睡足了就行了,不需要什么教育。”这种观点显然是不对的。要培养人才,必须进行早期教育。早期教育是指从出生到4~6岁期间对小儿进行的有计划、有目的的教育。抓住不同年龄智能发育的关键期,有针对性进行各种教育,以充分开发其智力潜能,这对促进整个0~6岁儿童的智能发育,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为了做好早期智能开发,家长应在保健医生的指导下,做好以下各项工作:

1.做好智能发育监测

新生婴儿满月时,最好能安排一次智能测查,了解孩子的智能发育水平。婴儿期最好每3个月能进行一次智力测验;幼儿期每半年进行一次智力测验;4~6岁期每一年进行一次智力测验。每次测查后,均应做详细的记录,动态地监测孩子的智力发育过程。每次测查后都应根据测查结果,分析大运动、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和社交行为以及整个智能的实际发育情况,并根据结果提出相应的训练措施。

2.早期教育的手段、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

这里需要强调的是:在早期教育中,家庭对孩子的影响极大。过分溺爱和随心所欲的小儿,就很难养成坚强的意志、勤奋的习惯和谦逊的态度。反之,对小孩子要求过严,责备多,启发诱导少,就很难培养孩子的创造性和独立性。因此,教育要从早期开始,要创造良好的环境,要有正确的教育方法。家长既要用父母的感情,使小孩子在爱抚中成长,又要负起时代教育的责任,让教育在小儿的成长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卫生习惯和卫生意识,反映一个国家与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文明的水平。有良好的卫生习惯,可直接减少病菌的侵入,防止疾病发生。

良好的卫生习惯是高尚道德品质的组成部分。要从小要求,及时教育,而且父母和家庭成员、老师以及小孩子周围的人都要身体力行,成为良好卫生习惯的模范执行者。例如,饭前、便后洗手,看起来很简单,但是要求每一个小孩子都做到并坚持下去就不容易了。大家知道,厕所和大便中带有很多致病菌,如便后不洗手,很容易污染食品及其他物品,一不小心,就可将被污染的东西吞入,细菌得以蔓延而发病。

婴幼儿个人卫生习惯的培养是非常细致和多方面的。首先要制订严格科学的生活制度,还要随着小儿智力和运动功能的发育,引导他们逐步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如不拾地上的东西吃,不吮手指和咬指甲,不随地吐痰,不吃零食,不挑食,定时大便等。除了手的卫生之外,还应注意皮肤卫生和口腔卫生。这些都需要从小培养,坚持不懈,养成习惯。这样对孩子健康成长将会好处无穷。

培养生活自理能力

培养良好和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是儿童保育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应当从小就开始训练。当前不少家长对独生子女过度溺爱,事事都怕“累”着孩子,因此,对孩子本应当自己能做的事,大部甚至全部都由父母“包办代替”了。这些举动表面上看是关爱孩子,实际上是大大地阻碍了孩子的正常发展。为了促进宝宝的全面成长,凡生活中应由孩子自己做,并且经过训练和努力可以逐步做到的事,都应当充分发挥孩子的潜力,让他自己来做。即使一时做不好的也不要紧,一定要从小就鼓励他继续练习。经过一段艰苦的磨练,最终一定会养成自理能力的。

生活自理所含的内容较广,主要应包括以下八个方面的能力:

进食 从自扶奶瓶起,经过手拿饼干、手拿奶瓶、小勺喂食、小勺吃饭、自己喝汤、学用筷子、自己夹菜、用碗吃饭、不洒饭粒,直至吃完饭能摆好碗筷等。

睡眠 从大人抱着睡,经过拍着睡、自己睡觉,直到建立起准时睡按时起,不要拍、不要摇、不讲故事、不唱催眠曲、自然入睡、睡时安静等好习惯。

大小便 从无控制的大小便,到开始把小便、把大便、准时大便、白天能控制小便、能完全控制大小便,直到夜间不尿床等。

穿、脱衣、裤、鞋、袜、帽 从1岁以内开始能配合穿衣、穿裤起,到自己能脱帽、戴帽、脱鞋、脱袜、穿鞋、穿袜,至穿衣、穿裤、脱衣、脱裤,直至睡觉前能将脱下的鞋整齐地放在床下,将脱去的衣、裤、袜折好并整齐地放在固定的地方。

洗脸、刷牙、洗脚 从能配合大人进行洗手、洗脸、洗脚、洗澡到自己能用肥皂洗手、用牙刷刷牙、自己洗脸、洗脚,以及在大人的帮助下能自己洗澡等。

收拾和存放玩具 每次玩完玩具后,养成能把玩具收拾起来,并分类和整齐地放在玩具柜内的好习惯。看完图书也要及时整理放进书柜。

清理和摆放衣物 自己的衣物、茶杯、用具等都能清理后整齐地放在固定地方。

配合大人做简单家务 4~6岁儿童在大人的指导下,能够学会拿筷子、擦桌子、摆碗等,也能听从大人的要求,帮助拿些物品。

总之,与生活相关的一些简单的事,孩子都能独立地进行自理。

密切托幼机构的联系

孩子由家庭生活过渡到集体生活,要做好必要的准备,这是家长和托幼机构的共同任务。入托前,家长应将托儿所、幼儿园的情况介绍给孩子,告诉他老师和小朋友们都欢迎他,那里有许多玩具,可以和小朋友们一些玩,一起吃饭,一起睡觉等;老师还会给大家讲故事,教唱歌等,使他对托儿所或幼儿园有个了解。入托后,通常要有一个适应的过程,家长应与托

儿所密切联系。在教育方法上,家长和老师务必一致,老师不许可的,家长也不能同意;反之,老师赞同的,家长更不应反对。

小儿每天生活中的教育内容是丰富的,小孩子进行的每一种活动都是在学习,所以老师和家长都要关心,并有一致的要求和教育方法。如果双方的意见和做法相左,可能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这样良好的习惯和品德就不易形成,教育效果也就不会理想。第二章新生儿的抚育

足月新生儿的特征

新生儿各个器官尚未发育完善,生理功能也不健全,需要经过1个月左右时间的调整,才会正常,因此新生儿有其自己的特点。

凡是胎龄在37周(260天)以上,出生体重超过2500克,身长在45厘米以上的新生儿,为足月(或成熟)新生儿。如果胎龄已足,但体重不足2500克的,只能称为成熟不良儿或低出生体重儿。初到人间的胎儿,身上皮肤粉红、细嫩,头显得很大,呼吸微弱得听不见,四肢屈曲在胸前,似乎还像在子宫里一样,几乎整天都在熟睡之中。其特征为:

1.头部 头比较大,头发多少不一定。头部奇怪的形状,通常是由于分娩过程中的压迫造成的,两周后头部的形状就会变得正常了。在头顶部有一块软的区域,称为囟门。该处的颅骨组织尚未连接在一起。

2.眼睛 两个眼球呈黑褐色,由于分娩的挤压所致,眼睑有些浮肿,数天后即可消退。

3.四肢 四肢较短,取外展和屈曲的姿势,颜色略呈青紫,这是因为婴儿的循环系统尚未充分地发挥作用。待正常呼吸后不久,青紫即消退。指甲较长。

4.乳房 不论男婴还是女婴,出生时两侧乳房都显肿胀,甚至渗出少量乳汁,几天后肿胀可消退。

5.生殖器 男婴和女婴出生时,其生殖器都显得比较大,男性的阴囊大小不等,睾丸可降至阴囊内,也可停留在腹股沟处或摸不清,阴茎、龟头和包头可有松弛的黏膜。女婴的小阴唇相对较大,大阴唇发育好,能遮住小阴唇,处女膜微突出,可有少许分泌物流出。

6.皮肤 皮肤细嫩而有弹性,呈粉红,外覆有一层奶油样的胎脂。在鼻尖、两鼻翼和鼻与颊之间,常有因皮脂增积而形成的黄白色小点。胎毛于出生时已大部分脱落,但在面部、肩上、背上及骶尾骨部仍留有较少的一些胎毛。斑点及皮疹是很常见的,几天后会自动消失。在一些新生儿身上常见胎痣,如红色斑点、莓状痣、青斑等,但不久会消失。

7.粪便 新生儿第一次排出的粪便为黑色、粘稠状物,几乎无臭味,称为“胎粪”。一旦开始喂奶,粪便颜色就会改变。

新生儿的正常身高

身高是反映骨骼发育的一个重要指标。新生儿出生时平均身高为50厘米,其中头长占身长的1/4。新生儿出生后前半年每月平均长2.5厘米,后半年每月平均长1.5厘米,一岁的可达75厘米。

新生儿的正常体重

体重是反映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是判断小儿营养状况、计算药量、补充液体的重要依据。

新生儿出生时平均体重为2000克。正常范围为2500~4000克。在新生儿出生3~5天内,体重会一时下降3%~9%,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孩子出生后要排泄粪便和小便,还会呕出一些出生过程中吸入的羊水,经肺呼吸和皮肤也会散发一些水分,刚出生的新生儿食量很小,母亲的授乳量又往往不足,因此就造成了体重下降。一般只要哺乳得当,3~4天后体重开始回升,通常7~10天后即可逐渐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新生儿的正常呼吸

新生儿的肺容量较小,但新陈代谢所需要的氧气量并不低,故只能加快每分钟呼吸的次数来满足需要。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35~45次。新生儿呼吸中枢不健全,常有呼吸深浅、速率快慢不等的现象,表现为呼吸浅快、不匀,这也是正常的表现。

新生儿的正常体温

新生儿的体温中枢发育是不完善的,而且皮下脂肪薄,保温能力差,加上散热快,体温常常不稳定。特别是初生时,新生儿从温度恒定的母体来到温度较低的体外,体温往往要下降2℃左右,以后可逐渐回升,一般12~24小时内稳定在36℃~37℃之间。

有一种值得注意的情况是:新生儿出生后第2~4天,体温可很快上升到39℃~40℃,往往可持续几个小时,多则可达1~2天,医学上称作“脱水热”或“一次性发热”。这可能是室温过高,新生儿通过增加皮肤水分来蒸发散热,如果水分不足,可使得血液浓缩,体温骤然升高。

新生儿的头围和胸围

头围:从枕后结节经眉间绕头一周的长度即为头围。出生时头围平均值为34厘米(32~36厘米);出生后前半年增加8~10厘米;后半年增加2~4厘米;1岁时平均为46厘米;2岁时可达48厘米;5岁时50厘米;15岁时接近成年人,约为54~58厘米。

胸围:沿乳头下缘绕胸围一周的长度为胸围。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平均为32.4厘米;1岁时胸围和头围接近相等;2岁后胸围超过头围。

新生儿的感觉能力

新生儿出生后便用他的视、听、味、嗅、触、温度等感觉器官来感触外界的各种刺激,这就促进他的感觉器官迅速发育,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环境,熟悉新环境。如出生婴儿已有光感反应,照以强光可引起眨眼,但眼的运动尚不协调,可有一时性斜视及眼球震颤,生后2~4周即消失。第2个月开始能协调地注视物体,3个月就能追寻移动的玩具。出生时由于中耳鼓室充盈空气并有部分羊水滞留,妨碍声音的传导,故听觉不太灵敏。但对大的声音有眨眼、震颤等反应。2周左右即可把头、眼转向声源。其他味、嗅、触觉也都在迅速发育。

新生儿的皮肤问题

刚刚出生的新生儿皮肤呈浅玫瑰色。在关节的屈曲部、臀部被胎脂覆盖着,在出生后的3~4天左右,新生儿的全身皮肤可变得干燥,这是由于在此以前小儿一直生活在羊水里。当他来到新的世界后,皮肤就开始干燥,表皮逐渐脱落,一周以后就可以自然落净,不要硬往下揭。由于新生儿皮肤的角质层比较薄,皮肤下的毛细血管丰富,因此,新生儿“落屑”以后,他的皮肤呈粉红色,非常柔软光滑。

1.新生儿胎脂要清除 你的新生婴儿的皮肤也许会被白色的脂质覆盖。有些婴儿胎脂遍布他们的脸部和身体,而另一些婴儿只分别分布于他们的脸部和手。医院对于胎脂的处理方法各不相同。有的医院予以保留,因为胎脂提供了一道抵抗轻度皮肤感染的天然屏障。而另一些医院则在婴儿娩出后就细心地将胎脂清除掉。目前人们普遍认为不必清除胎脂,这不仅因为胎脂具有保护性,而且,也因为它在2~3天之内就自然地被皮肤所吸收。但是,如果在婴儿皮肤的皱褶内有大量胎脂堆积并可能引起刺激时,就应把它擦拭干净。

2.新生儿皮肤会干燥、脱屑 你的婴儿出生时也许皮肤干燥、脱屑(最常见在手掌与脚底)。这既不是湿疹,也并不意味着你的婴儿永久是干燥性质皮肤。在大多数的情况下,这种干燥性质皮肤在几天内便会迅速消失。

3.新生儿皮肤颜色的特殊性 你的婴儿的身体上半部也许是苍白色的,而下半部则是红色的。这是由于婴儿的血液循环未发育完善导致血液汇集在下肢的缘故。这种上、下身颜色各异的现象可以通过移动婴儿的体位而很容易得到矫正。

婴儿的手或脚会出现变蓝的现象,特别是当他躺下的时候。这同样是由于婴儿的血液循环相对不足所造成的。如果你将婴儿抱起或移动他的体位,这种皮肤颜色就可以改变。婴儿的房间室温要保持在19~21℃左右。蓝点(亦称“蒙古蓝斑”)看来像挫伤,常出现在婴儿背部的下方并带有黑色的皮肤色调(几乎所有非洲和亚洲的婴儿都有上述斑点),这些斑点是无害的,并会自然地消褪。

4.勿需为新生儿胎痣担心 在婴儿的皮肤,特别是在眼睑、前额和颈后出现小红斑点。这是接近皮肤表面的微曲管扩张所造成的。这种小红点传统上称为“鹳喙斑”。通常在6个月内可以消失,而有些婴儿可延至18个月才消失。

另一种常见的胎痣即所谓“杨莓状痣”,于娩出后两天出现,而于若干年内逐渐消褪(它应在婴儿3岁时消失)。如果你为这些胎痣而担心的话,可以请教医生以消除疑虑。

5.新生儿鼻梁上的小白斑点 婴儿的鼻梁上有小白斑点,称为“粟粒疹”。这些斑点并不是异常的。因此,千万不要挤压它。粟粒疹是由于汗腺和皮脂腺(产生皮脂以润滑皮肤)短暂阻塞所造成的。粟粒疹一般在数日后消失。

6.新生儿荨麻疹会自行消失 许多婴儿出现一种皮肤症状,看起来很像荨麻疹,称为“新生儿荨麻疹”。婴儿的皮肤出现红色斑块,并伴有很快出现接着又很快消失的白色小斑点。整个出疹过程只持续几天并无须治疗而消褪。

新生儿的血液循环

新生儿呼吸开始后,肺部扩张,血液从心脏急速流入肺部血管,寻求刚吸入的氧气。因为血流多集中于躯干,四肢血流较少,故新生儿手脚容易发冷,出现青紫。新生儿心跳很快,每分钟120~140次左右,几乎比成年人快1倍。新生儿进行一次完整的血液循环只需约12秒钟,而成年人则需约32秒。

新生儿的消化特点

新生儿的胃容量小,胃呈横位,容易发生溢乳及吐奶。新生儿吃奶后,即使打了嗝,有时也会从嘴里流出乳汁。这是一种正常生理现象。如果持续吐奶,有时像喷泉似的大吐一番,且呕吐物中有似黑色咖啡的东西,应立即送医院检查治疗。另外,新生儿肝糖元储备少,应警惕其发生低血糖。

新生儿的排泄特点

出生后12小时左右,新生儿开始排胎粪,其粪呈墨绿色或黑色粘稠状。48小时左右后,变为混着胎便的乳便,这叫过渡粪。3~4天内,大便变成没有胎便混合的棕黄色大便。用母乳喂养孩子,大便呈金黄色;喂牛奶的新生儿,大便呈淡黄色。其排便次数因人而异,一般每天在3~4次左右。

如果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仍无大便排出,应检查有无肠道畸形,如直肠闭锁、无肛等。

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会排尿,每天大约为10余次。如果出生一月左右,小便出现茶色结晶物,这也是正常的,待肝脏充分发挥功能后,这些症状会自然消除的。如果出生后24小时,新生儿仍无小便,应检查有无尿道畸形。

新生儿的体温不稳定

新生儿的体温,在肛门测量为37℃左右,腋下温度稍低些。但是,这种体温很不稳定,它对外界温度的变化反应非常敏感。因此,要特别注意根据气温的高低来护理新生儿。

新生儿的神经功能

新生儿的脑相对较大,约为全身的12%~14%,其神经髓鞘还没有完全形成,对外来的刺激常出现泛化反应(即反射运动),由于大脑皮质尚未发育成熟,睡眠中不自觉手足运动、皱眉、微笑等是正常的,是一种未经大脑过滤的本能反应。

新生儿有免疫力

因从母体内获得某些抗体和免疫球蛋白,故出生6个月内对风疹、麻疹、猩红热和白喉等有被动免疫力,不会患这些病。但免疫球蛋白合成能力差,所以对其他感染的防御力差,病后容易扩散,使病情加重。

新生儿的身体比例

看起来,你的婴儿的身体比例是很奇怪的。他的腹部呈圆形,甚至显得膨胀,他的头部和身体其他部分相比显得很大。与此对比,他的双臂和双腿显得好像棍子一般,但这些比例实属正常。

出生时,其头部为躯干大小的1/4,2岁时为1/5,18岁时仅为1/8。

新生儿的头部形状

婴儿的头部在出生后不可能是完全圆形的,尽管看起来凹凸不平或肿胀,但是,其大脑并未受到损害。这是由于头骨的结构特殊,能够在出生时移动,互相重叠,从而使头部能顺利地通过产道。

有时,婴儿头部的一侧或两侧出现大的坚韧的肿块,持续不消。这种肿块称为“头颅血肿”,是分娩时子宫肌肉收缩的自然压力所造成的。它是头皮大的挫伤,在颅骨外部,对婴儿的大脑不产生压力,在几周以内不需治疗即可自行消退。

用产钳分娩,常有挫伤现象,表现为可在头部任何一侧有浅的凹痕,这些凹痕会在数日内消失。

新生儿的前囟门

前囟是新生婴儿头顶的柔软部位,是头颅骨尚未连接的间隙。前囟要到婴儿2岁左右才闭合。婴儿的头皮覆盖着这个间隙,它确实是十分坚韧的,但是你千万当心不要让婴儿的前囟受重压。不必对前囟作特别的照顾,但是,如果一旦发现覆盖其上的头皮绷紧或出现隆起(膨胀凸出),或在前囟部位出现不正常的萎陷(异常的凹陷)时,就应立刻请医生诊查。

新生儿眼睛浮肿

由于分娩时的自然压力,大多数婴儿出生时眼睛都较为浮肿。通常这种浮肿在数天内便可消退。

不要认为你的婴儿的眼睛分泌物是正常的。婴儿在分娩时,几乎都因血液或羊水进入眼睛而造成轻度感染,称为“湿热眼”,这种疾病是极为常见的。

但是,湿热眼也有可能是由于一些细菌感染所致,因此,应请医生诊查,看看是否需用抗生素治疗。通常只需用小棉签(棉花棒)在无菌水中沾湿后细心地加以清洁即可。当给婴儿洗眼时应该将棉签从靠鼻端的内侧眼角(内眦)向外侧眼角(外眦)轻拭,然后把棉签丢掉。两眼必须分别使用各自的棉签。切忌使用眼药水和眼药膏。当你把婴儿放下睡觉时,切勿将婴儿向患湿热眼一侧躺卧,因为当你的婴儿翻身的时候那只未被感染的眼睛会受到浓液的污染。

新生儿会集中两眼看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也许你会发现很难使你的婴儿张开眼睛,不过,你千万不要硬逼婴儿张开眼睛。

当你的婴儿真正张开眼睛的时候,你也许会注意到他好像斜视。你不用为此担心,你的婴儿还没有学会同时用两只眼睛集中看东西。当他长到1~2个月大的时候,由于学会了两眼集中看东西,斜视就会逐渐消失。如果你的婴儿在3个月之后仍有斜视,你应去请教医生,并应同时请眼科专家诊治,早期治疗是重要的。

新生儿没有眼泪

婴儿是不流眼泪的。当你的婴儿啼哭时你就会发现这一点了。一般婴儿要在4或5个月大时才会产生眼泪。

新生儿唇疱无害

唇疱通常位于口的中央部分,它是由于婴儿的吸吮造成的。唇疱无害并会自行消失。

新生儿的舌头附着于口腔底部

你的婴儿的舌头或许几乎完全附着于他的口腔底部。你不必为此担心,因为婴儿的舌头在第一年中主要是从舌尖生长的。

新生儿运动、情绪、语言方面的能力

新生儿运动、情绪和语言能力的发育有其特点,为了使婴儿长得健康、聪明,父母应大概有所了解。

1.运动 在移动运动方面,新生儿仰卧时能把头转向左右;而手的运动,则表现为能把碰到手的东西抓着。

2.情绪 新生儿的基本习惯是,空腹时抱起他,他会把脸转向抱者的乳房方向,表示要吃奶;对人亦有反应,如当婴儿哭时,被大人抱起即会停止哭声。

3.语言 在发音方面主要是哭声很有力气,而语言理解则表示为对巨大的声音有所反应。

过期产儿

有早产儿也有过期产儿(过熟产儿)。过期产儿是指超过预产期2周(胎期42周)以上出生的婴儿。

在过期产儿中,有发育及哺乳状况良好的婴儿,也有胎盘功能不全综合症所出生的婴儿。

胎盘功能不全所出生的过期产儿,身体瘦长,皮肤松弛、干燥,有时干皱脱皮,有龟裂。而且,有的婴儿指甲、皮肤以及脐带呈黄绿色。

婴儿在胎内是通过胎盘吸收营养和氧气的,超过预产期后,胎盘就开始退化,不能吸取足够的营养和氧气,使胎儿逐渐消瘦。

这样出生的婴儿,常会引起呼吸障碍、呕吐、脱水等症状。经产科医生检查后,如有必要可利用专门设施护理治疗。

具有这种病症的过期产儿多见于初产妇。但是,现在可以利用药物催产和剖腹产,产妇不必过分担心。虽然超过预产期,也不必惊慌,最重要的是要遵照医嘱。

巨大儿

巨大儿与其在胎内的周数并无关系,出生时体重超过4000克的婴儿视为巨大儿,4500克以上的婴儿为超巨大儿。

巨大儿多数是健康的婴儿。母亲患有糖尿病或具有类似情况的,易产巨大儿。

出生时,因婴儿过大,往往出现难产、产伤麻痹、骨折等。有的出生后因患有低血糖症引起痉挛、严重黄疸等。

小样儿

小样儿是指足月出生的瘦小婴儿。

出现小样儿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胎儿营养失调(胎儿期没有得到足够的营养);二是胎儿发育不全(体质的因素或者先天性异常)。

胎儿营养失调症的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从已掌握的情况看,多数是由于母体妊娠中毒症引起的。其他还有母体营养不良、抽烟、酒精中毒、多胎、胎盘功能不全、并发症等。

胎儿发育不全,应考虑为先天性畸形及胎儿体质本身的问题。

这种婴儿应采用和早产儿一样的方法哺养。但是,胎儿营养失调症,易发生新生儿窒息、新生儿低血糖症,有的也会出现肺出血,应特别注意。发育、成长与早产儿大致相似。

新生儿脐带残端脱落的时间

婴儿的脐带从其离腹壁7.5~10厘米处无痛的剪断,然后用一条弹性带或卡夹压紧脐部断端,残端约于10天左右萎缩脱落。有些婴儿发展为脐疝(靠近脐部有一小肿块),它在1岁以内几乎都可以自然地消除。如果你的婴儿患有脐疝并且继续扩大或持续存在的话,就要求诊于医生了。

新生儿的生殖器异常

男婴和女婴在出生时他们的生殖器都自然地显得比他们身体的其余部分大。阴囊或外阴甚至呈现较红色和发炎的现象,这是一种自然现象,这是由于母亲激素的缘故。这种激素同时可以引起女婴有清澈透明的或白色的分泌物,甚至可有少量的阴道出血。再强调一次,这种现象是完全正常的,并且数日之后可消失。

新生儿呼吸时会有鼻音

新生儿的肺是小的,其呼吸较成人浅。当你首次接触你的婴儿时,你也许不能察觉他们在呼吸。请不要担心,他的呼吸会日渐变得强有力。

所有新生儿在呼吸时都发出奇怪的声音。有时候,呼吸是快速和嘈杂的,有时又呈现不规则。你的婴儿可能在每次呼吸过程中都发出鼻音,这种声音很大以致你以为他得了感冒。无须为此担心。大多数婴儿由于他们的鼻梁低,鼻音乃由于空气通过很小的鼻通道造成的。当你的婴儿大一点的时候,他的鼻梁就会长高一些,你就会发现在几周之内他的鼻声就会逐渐地停止了。另一方面,如果鼻塞音影响到你的婴儿顺利吸吮时,你就应该去看医生,因为他可能需要在喂奶前使用滴鼻药治疗。滴鼻药应按医生指导使用。

但是,你应该注意婴儿的呼吸,如呼吸一直很吃力,特别是每次呼吸时胸部都急速地拉缩,呼吸率上升到每分钟60次或更多,在你的婴儿出现任何上述现象时应立即求医诊治。

新生儿打喷嚏的原因

婴儿对光线是十分敏感的,有时候,当他们娩出后头几天张开眼睛时都会打喷嚏,这是由于光线刺激鼻子和眼睛的神经的缘故。甚至你的婴儿打很多喷嚏,都不必认为他患了感冒。婴儿鼻腔黏膜是敏感的,打喷嚏可以清除鼻通道。

新生儿本能的反射

1.新生儿觅食反射 如果你用手指轻触你婴儿的面颊,他会把头转向你的手指并把口张开。他的这种动作是为了寻找你的乳房觅食。

2.新生儿吸吮反射 每个婴儿出生时都具有吸吮反射。只要放点东西在婴儿的口内或者按压紧靠齿龈后面的上腭部位,你的新生儿就会开始吸吮。吸吮运动极其强烈,而且甚至在手指或乳头等的吸吮刺激已经移开之后仍会继续很长时间。如果你想用母乳喂养婴儿的话,重要的是你应在产后尽快把婴儿贴近你的乳房,这样他就会习惯于吸食母乳。

3.新生儿吞咽反射 所有婴儿刚一出生就有吞咽能力。这就是说他们可以立刻吞咽初乳或乳汁。

4.新生儿“步行”反射 当你扶持着新生儿的双臂下面使之处于直立状态,并让他的双脚接触坚实的表面时,他会移动他的双腿作出走路或跨步动作。这并不是一种促进婴儿直立和步行的反射。所谓“步行”反射是指如果你扶持婴儿直立并让他双腿的前部轻轻地接触硬物边缘,他就会自动抬起一只脚作出向前跨步运动。

5.新生儿的运动反射 新生儿出生不久,手、脚都会自由运动。最初几天,他还是保持出生前的姿势,双臂蜷缩在胸前,双腿向腹部蜷曲。此外,新生儿对外界的刺激有较强的反射运动,这些运动一般与大脑作用无关,完全是身体内外刺激引起的下意识运动,如拥抱反射(遇到响声,双手就会做拥抱状)、吸吮反射(靠近嘴边的东西都要吸吮一番)、握持反射(碰到手上的东西都要抓握一阵)等。这些反射运动随着大脑的逐渐发育,到脖子开始挺起的3~4个月会自动消失。

6.新生儿的眼部反射 宝宝的眼睛会随着周遭发生的事情而闭眼、眨眼或从一侧移至另一侧。

不管宝宝的眼睛是否张开,一旦强光照到他的眼睛时,他就会眨眼(但您不应让强光照在他的脸上)。

如果您轻触他的鼻梁,或对着他的眼睛轻轻吹口气,或是他突然受到一阵噪音的惊吓,宝宝都会眨眨眼。

如果您举起宝宝,他的头会左右转动,但他的眼睛并不会随着左右移动,只会固定在某个方向。这就是所谓的“娃娃眼反应”,通常10天之后就会自然消失。

7.新生儿“爬行”反射 当你的新生儿被置于腹部朝下即俯卧姿势时,他就会呈现出“爬行”反射。这是因为他的双腿就像在子宫里面一样仍然朝向他的躯体蜷曲。当他踢他的双腿的时候,他或许能够以不明确爬行姿势慢慢挪动,实际上只是在小床上作轻微的向上移动。一旦他的双腿不再屈曲且能躺平,这种“反射”即行消失。

8.新生儿握紧反射 任何东西按压在新生儿的手掌心,他都用手指握紧。他能够把东西握得很紧。婴儿出生后不久,这种反射就如此强而有力,甚至他紧握着你的手指就可以支持他本身的重量。这种反射一般约在3个月左右消失。如果你轻触婴儿的双脚底时,你也会发现他的脚趾向下弯曲,好像想抓握(握持)住什么似的。

9.新生儿莫罗氏反射 如果你的婴儿听到一种靠近他的大声响或受到粗糙的触摸时,他就会举起他的双臂和双腿,手指外伸,力图抓住任何东西。他会慢慢地朝着他的身体的方向放下肢体,然后弯曲双膝和紧握双拳。这是对刺激的一种大的或“巨大的”应答反应,新生儿的许多反应都与此相似。例如,当你的幼婴看见你的时候,他用整个身体去迎接你。直到他大约8~9个月大时才能作简单的微笑,并向你伸出双臂表示出更为成熟的欢迎动作。

10.新生儿扶起反射 把在睡眠中的婴儿两手张开,将上半身扶起来看看。把两手张开保持现有的动作,只是一点点的感觉,婴儿也会有自己想要起来的样子,手腕会用力,肘部会弯曲,而后头部也会有抬起来的反应。

这就是扶起反应的表现,同时这个动作也是检查头部是否正常发育的方法。

11.新生儿背的反射 把婴儿弄成俯卧的状态从背中压下去时,身体就会挺起胸来,感觉把脊椎拉直,这就是背反射。健康的婴儿必然有这样的反射动作,所以请务必确认一下。如果没有这样的反射动作时,可能是脊椎受到伤害,请找医生诊断一下。

新生儿的体重会突然降低

婴儿的成长是很惊人的,但并不是说从一出生开始体重就会呈直线增加。如果婴儿刚开始不太会喝牛奶,当水分与尿、粪便等同时排出体外时,婴儿的生理可能会产生变化,其体重会突然的降低。

但是过了2周之后体重就会开始增加,所以出生后体重好像没有什么增加时,不用太担心。如果经过2周之后还是没有增加体重的情况出现,有可能是母乳不足或是生病的原因,因此要请医生诊断。

新生儿黄疸现象

1.新生儿皮肤会变黄 婴儿在出生后2~3天一般都会有黄疸现象出现。在酸素很少的妈妈肚子里的这段时间,婴儿为了吸取酸素而生存,因此需要更多的红血球来帮助呼吸。而当他离开母亲的肚子时,这种程度的需求就不必要了。所以红血球的三成很自然地会因为用不到而被破坏掉了。之后被破坏掉的红血球就会变成一种化学式黄疸色素,婴儿的皮肤看起来就会呈现黄色。

2.新生儿母乳黄疸症状 婴儿很健康很顺利地成长,但是黄疸却持久不退,并且持续1~2个月。这种情形在只喂母乳的婴儿身上比较容易发生,这是因为母乳之中所含的激素使肝脏酵素的运转变弱所引起的。

刚出生的婴儿原本肝脏的功能就还没有发育完全,再加上喝母乳的原因,所以与喝牛乳的婴儿比较起来,只喝母乳的婴儿比较容易有黄疸的状态出现,但是若婴儿很健康并快速地成长,就设有必要把母乳减少。

3.新生儿溶血性黄疸溶血性黄疸 大部分是由于母子血型不合,致使过多的红血球破坏而引起的黄疸。血型不合者有Rh和ABO两种。

除此之外,天生红血球即异常者,由于红血球容易被破坏,故不会引起黄疸。

若有异常的黄疸,请将婴儿送到医院让医生诊断,医生们会施以光线疗法或是换血的措施,故不用太担心。

4.新生儿肝性黄疸 肝性黄疸主要的原因是新生儿肝炎与先天性胆道闭锁造成的。

因新生儿肝炎引起的,从新生儿生理的黄疸继续到使黄疸加长,1~2个月后才出现的情形也有。数个月之后才消失的也有不少。

先天性胆道闭锁症是一种一出生胆管就闭塞的毛病。黄疸没有办法消失,而且变得更加厉害,大便的颜色呈灰白色,这个时候就必须开刀治疗。

5.新生儿病理性黄疸 黄疸在生后24小时内出现并迅速加重,若2周仍未消退甚至加重,此时又有发热、拒奶、吐奶、精神不好等现象,就应想到病理性黄疸,并应及时去医院诊治。

6.新生儿黄疸的危险性 在新生儿时期,任何原因导致血清间接胆红素增高达342微摩/升(20毫克%)以上时,间接胆红素可进入脑组织,使脑组织受损而发生核黄疸。所以有严重黄疸的新生儿应警惕核黄疸的发生,特别是未成熟儿,月龄越小发病率越高。一般可于重度黄疸发生后12~48小时之内出现精神萎靡、嗜睡、吮奶无力、肌张力减低、呕吐、不吃奶等症状,此时如及时治疗,可以完全恢复。如果黄疸持续加重,可出现发热、高声尖叫、抽搐甚至角弓反张,出现呼吸衰竭而死亡。经治疗存活者,多遗留有严重的智力低下、手足不自主乱动或伴有眼球活动障碍、听力减退、牙釉质发育不全等后遗症。

新生儿的睡眠

婴儿的工作主要就是好好的睡觉。因为在睡觉的时候成长激素会大量的分泌,所以说小孩是“在睡眠中长大的”。因而睡眠生活的规律是非常重要的。

刚出生的婴儿整天都处在睡眠中。这时候的睡觉不完全是熟睡状态,如果说他熟睡不如说是昏昏沉沉地睡较正确。当您看着睡觉中的婴儿时,有些时候他的嘴会动,就像是在喝牛奶的样子。眼皮虽然是闭着的,但是眼皮下的眼睛会稍微的动一动,这就是昏昏沉沉睡觉的证明。因此当婴儿在睡觉的时候不要妨碍他,给他一个安静的的环境让他睡觉。

这个时候的婴儿,在白天也好,平均1小时只有3分钟左右的时间是眼睛张开的,以后张开眼睛的时间慢慢地就比较长了。

新生儿的“胎毛”是正常

婴儿出生时都有数量不等的毛发,叫做“胎毛”。有些婴儿只在头上长有软毛,有些婴儿在双肩和脊柱部位都覆盖有粗毛。这些都是十分正常的。这些体毛在出生后很快就会被摩擦掉。

新生儿打嗝的原因

新生儿相当容易打嗝,尤其是在喂过奶之后。很多妈妈担心宝宝打嗝是因为消化不良,但这种情况很少会发生。打嗝是因为胸腔和腹腔肌肉的横膈膜控制不良所致,待宝宝控制横膈膜的神经系统成熟后,这种现象自然就会消失。

新生儿健康检查的内容

不论您是在医院或是在家生产,医生或助产士都会细心地照顾宝宝直到他的呼吸稳定为止。这时若有任何问题都必须立刻解决,因此如果有任何需要特别照顾的都可立刻提出。宝宝一生出,医护人员会对他的基本健康情形做各种简单的测试以作评估,即所谓阿普珈指数。这套系统是由知名的麻醉医生维吉尼亚·阿普珈所设计的,主要是用来评估您的婴儿是否需要特别照顾。然后医生或助产士会检查宝宝,评估一般的健康状况。医生所做的检查包括:

1.确定宝宝的五官和身体比例是否正常。

2.将宝宝翻过身去检查背部,看看是否有脊柱裂的情况。

3.检查其肛门、腿部、手指及脚趾。

4.记录脐带内的血管数目,通常有3条动脉及1条静脉。

5.测量宝宝的体重。

6.测量宝宝的头围和身长。

7.以肛温计测量宝宝的体温,必要时须为他保温。

有经验的医生或助产士进行初步检查所需的时间不超过1分钟。当您知道宝宝很健康时,就可以松一口气。

对新生儿进行细致的检查

1.头部和颈部 医生通常检查颅骨及囟门,并确定头部在分娩时未受到任何饬害。然后检查眼睛、耳朵和鼻子,再检查口腔,看是否有唇颚裂开,或牙齿部分有无问题。有些新生儿一出世就有牙齿,但这种情况非常少见。如果这些牙齿松动或长歪了,医生会立即拔掉,以免将来掉落而误吞了。另外,医生还会检查宝宝的颈部,看是否有胞囊。

2.心肺 医生会用听诊器检查宝宝的心肺部。肺部应呈扩张状态,并且运作正常。宝宝在出世之后即开始使用心脏负责全身的血液循环,因此心脏的负荷量增加,而出现一些心的杂音,但这些杂音很快就会自动消失。宝宝在产后复检时,医生会注意心的杂音是否还存在。

3.手臂和手部 医生会检查宝宝的手臂,看脉搏跳动、运动与力量是否正常。通常还会检查宝宝手指的指纹和手掌的掌纹。几乎所有新生儿的掌心处均有两条主要的掌纹,如果只有一条,医生还会继续检查,看看是否有其他生理的缺陷。

4.腹部和外阴部 医生会用手轻压宝宝的腹部检查肝脏和脾脏的大小及形状。新生儿的肝、脾可能会稍微肿大。如果是男婴,医生会检查睾丸是否已降人阴囊中;如果是女婴,医生会检查阴唇是否分开,并检查阴蒂大小是否正常。医生还会检查宝宝的下半身的脊柱和肛门是否有先天性的异常。

5.臀部、腿部和足部 医生会紧握宝宝的大腿,并移动双腿以确定大腿骨的根部很稳固地固定在髋关节中,此项检查是用来确定宝宝的髋关节是否先天性脱臼。检查臀部并不会痛,但宝宝这时候很可能会哭。医生会检查宝宝的双腿和双足是否一样长。如果足踝仍像在子宫内时一样内弯,您的宝宝可能患有O型腿。这种情况可以用人工矫正或打石膏。

6.神经与肌肉 医生会伸展宝宝的双腿或双臂,以确定这些部位的肌肉不会太柔软或太僵硬。这项检查可以了解宝宝肌肉神经的健康状况。另外,还会检查宝宝的各种反射,如握持反射、踏步反射和拥抱反射,并检查宝宝头部控制的情形。

胎记的种类

如果您找不到宝宝身上有任何斑点,那可能是因为您还没有仔细看。

几乎每个小宝宝的身上都有胎记,只是有些可能较小。有些胎记在幼儿3岁前会逐渐消失,但有些却会随年龄增长而变大。

新生儿开始第一次呼吸

在子宫里,胎儿透过胎盘获得氧气,因此他的肺部在那时并没有用处。

新生儿呼吸第一口气时,肺部会膨胀,肺中增加的压力会关闭心脏外的瓣膜。因此,本来要流入胎盘交换携氧的血液将直接流入肺部。这两个简单的步骤让宝宝跨出重要的第一步,确定了宝宝不需要母体就能生存,就在片刻之间,宝宝成为一个独立的生命体。

医生和助产士会立刻帮新生儿清理呼吸道,如果他的第一口气延迟了,医护人员会设法让宝宝苏醒过来,不应让任何事干扰了宝宝呼吸第一口气。

早产儿的特点

在英国,每18个婴儿中便有一个是早产儿。早产儿在医学上定义为妊娠未满37周即出世的婴儿。这些婴儿均需在加护病房中度过一段时间。

当我们称这个小宝宝是早产儿时,即是意味着他尚未成熟,难以适应子宫外的生活。虽然医疗科技的进步已大大提升了早产儿存活的机率,但产后眼睁睁看着自己的宝宝住进加护病房也着实令人忧心。一旦您了解为何小宝宝需要住在加护病房中几天或几周之后,相信必能减轻您的忧虑。早产儿的肌肉仍然相当无力,因此不会有太大的运动,通常他们体内还缺乏钙、铁,并且血糖过低。由于早产,他们的双眼仍紧闭着,皮肤相当红皱,头部与全身的比例异常的大,而且颅骨仍相当柔软。他们出现黄疸的几率也较高。

早产儿需要更多的喂食次数

由于早产儿消耗热量的速度较快,因此他们比足月的小宝宝需要喂食更多的次数。如果您把早产儿想像成鸟巢中嗷嗷待哺的小鸟,就不难理解为何宝宝需要如此多次的喂食了。因为他们的体重相对于体积太轻,所以需要不断地进食补充能量维持体温。因此,宝宝愈小,需要的喂食次数愈多,相对地他们花在睡眠上的时间亦较短。对早产儿而言,生存在子宫外的环境无疑是一个很大的挑战。由于早产儿住在保温箱中而且活动的能力不大,因此,除了进食之外,他们多半的时间都在睡觉。

早产儿会面临的呼吸问题

如果宝宝有呼吸窘迫症候群(RDS),他可能会出现呼吸暂停的症状。虽然听起来很可怕,但这种现象并不罕见,大部分的宝宝只要稍微拍拍他,给他一点刺激即会恢复呼吸。

其他常见的呼吸问题可能源自于呼吸道吸入液体,或缺乏表面张力剂(它可维持肺部的表面张力以避免肺泡塌陷)。如果宝宝的肺部没有足够的表面张力剂附着,肺部便不能完整地扩张,导致肺泡向内塌陷。这种现象常发生于未满31周便出世的宝宝身上,即所谓的玻璃样膜症。

患有这些症状的小宝宝可以借着氧气罩,或让氧气直接插入呼吸道以供应氧气。

早产儿存在的健康问题

1.呼吸 由于肺部尚未发育成熟,所以大部分早产的宝宝会出现所谓的呼吸窘迫症候群(BDS)。

2.免疫系统 早产儿由于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正常,因此对疾病的抵抗力不及足月的婴儿强。

3.温度调节 早产儿的体温调节效率较差,所以经常不是太冷就是太热。另外由于皮下脂肪较少,故皮肤隔热的功能也不及足月大的婴儿。

4.反射 反射发育不全,尤其是吸吮反射不足,会造成喂食上的困难。早产儿通常需要各种管道喂食。

5.消化 早产儿的胃很小且很敏感,这意味着宝宝不太能够把食物保持在消化道中,也很容易呕吐。消化系统的不成熟使他很难消化必需的蛋白质,因此必须给他已处理好且不需再消化的营养素。

早产儿能顺利发育成长吗

早产儿的发育相当缓慢且速度不一。通常您会被早产儿这个又小又脆弱的生命的强烈求生意念吓一跳。

对早产儿而言,每天的生活就像上坡一样辛苦。宝宝的情况可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