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癌实践录(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3 17:19:46

点击下载

作者:陈炳忠 田应芳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医治癌实践录

中医治癌实践录试读:

前言

你见过乳腺癌患者虽然经过手术和放化疗,癌病仍然扩散至肝、肺和骨骼,西方肿瘤专科医师认为患者只能存活很短时间,经过单纯中医治疗却活了一年又一年吗?

你知道淋巴瘤末期患者癌细胞扩散至脑、肝、骨髓,不能站立行走,未再化疗,用轮椅推来就诊,经中医治疗,至今已存活超过10年,仍然健康,可自己独立行走吗?

你相信胰头癌患者已出现阻塞性黄疸、1个月内体重减少逾9kg,未能手术切除,也未放化疗,经过中医治疗活了9年,因其他原因去世吗?

类似上述情况的例子还很多,这本书记录的便是中医如何治疗37种癌病212例。我们从过去多年亲自治疗过的数千例癌病中选择数据较完整和有代表性的212例,包括了单纯中医治疗、中西医合作治疗和西医治疗无效后停止治疗改为单纯中医治疗等3种情况。分析本书中不少单纯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无效后终止西医治疗改为单纯中医治疗这些实例,足以反映出中医治疗癌病甚有价值,而且较长期服用是安全的。分析本书内中西医合作治疗的病案则显示中西医合作治疗相辅相成,并无冲突。

有人会说这些都只是个案,并非经过统计学分析的大样本随机双盲对照试验,但是,这类案例如此之多,如此之典型,难道可以忽略不顾吗?科学需要开放和探索的头脑,需要尊重事实,而不是狭隘僵化的思维。作为西医医学硕士和博士,从事过中西医临床和研究近50年、包括在大学任教近40年的实际工作者,笔者认同进行临床疗效研究最好用随机双盲对照法,但我们认为以随机双盲对照法作为唯一正确方法会阻碍科学的发展。科学史表明,个案可提供重要线索,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医学史上很多重要的治疗方法当初都没有经过随机双盲对照,例如,1870年William Withering用洋地黄叶治疗心衰,1818年Francois Magendie采用Friedrich Sertürner从植物罂粟提取的吗啡止痛,1798年Jenner接种牛痘预防天花,1753年Torti用金鸡纳树皮治疗疟疾,1885年Pasteur用狂犬病疫苗治疗狂犬病,1941年Florey和Chain用Fleming1929年发现的青霉素治疗细菌感染,当初都始于个案而没有经过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但它们的确切疗效至今无人能否认。假如当初以它们未经随机双盲对照研究为由予以否定封杀,岂不阻碍科学的发展?

中医治疗癌病并非只是调补辅助性质,很多中药有良好的抗癌作用。事实上,不少西医化疗药来自中草药或其衍生物。例如紫杉醇(taxol)、多西他赛(taxotere)、喜树碱(camptothecine)、伊立替康[camptosar(CPT-11)]、三尖杉酯碱(harringtonine)、长春碱(vinblastine)、长春新碱(vincristine)、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依托泊苷[etoposide(VP-16)]、三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trisenox)]均来自中药或草药或其衍生物。

同时,中医治癌非常重视调补身体,提高免疫力,并非只是攻伐杀灭。中医治疗目的是延年益寿和改善生活质量,杀灭癌细胞并非目的,只是达到目的的手段。

香港由于历史因素,中西医之间的沟通、相互了解与合作非常不足,很多西医对中医抱有疑虑,甚者盲目排斥中医,但本书众多实例表明,中医药治疗癌病值得重视和进一步研究。中西医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香港中西医之间应当加强沟通合作,这有利于患者,有利于学术,也有利于中西医双方。我们很荣幸地得到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副院长、香港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所长胡志远教授为本书写序。作为成就卓越的著名西医专家,胡教授对中医开放求实的科学态度令人深为感佩。我们还荣幸地得到香港著名的西医肿瘤专科医师、香港中文大学原临床肿瘤学系荣誉教授、香港养和医院原肿瘤科主任、威尔斯亲王医院顾问医师张文龙博士为本书写序。在此特向胡志远教授和张文龙教授表示深切感谢。

癌症是当今人类健康的主要威胁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报告,2016年全球癌病患者达4200万,2015年全球有880万人死于癌病。在美国,癌症是仅次于心血管疾病的第二号杀手。在香港癌病为头号杀手。根据香港防癌会的最新资料,香港每年癌病新症逾22000例。

著者希望通过本书抛砖引玉,推进癌病诊治的研究,对于本书的不足或疏漏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同道和读者批评指正。陈炳忠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医学院医学博士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中西医结合医学研究所客座教授原香港大学中医药学院创院副教授2018年7月中医治癌总论第一章 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The View of Chinese Medicine about Malignant Tumor一、恶性肿瘤的定义和分类

恶性肿瘤并非仅仅是组织异常增生,它具有下列2个特征:①它是会破坏其周围组织的侵润性增生;②它能够转移。

其他形式的组织异常增生如良性肿瘤、皮脂腺囊肿、前列腺肥大等不具备上述两个特征,不同于恶性肿瘤。

上皮组织的恶性肿瘤亦称为癌(carcinoma),如肺癌,肝癌等。来自间叶组织(如肌肉、脉管、骨、软骨、脂肪)的恶性肿瘤称为肉瘤(sarcoma)。平常所谓“癌症”,泛指所有恶性肿瘤,包括了癌和肉瘤。

肺癌、肝癌等肿瘤属于固体瘤(solid tumor),而白血病(俗称血癌)则为非固体瘤。

一个肿瘤中的肿瘤细胞群,一般由单个肿瘤细胞反复分裂增殖即无性繁殖或称克隆(clone)而来。二、中医对恶性肿瘤的认识

中医学对癌病有癌、瘤、积、结、癥等称谓。“癌”字由古代岩、嵒字转化而来,形容此病肿块如岩石般坚硬和凸凹不平。《仁斋直指附遗方》说:“癌者,上高下深,岩穴之状,颗粒累垂,毒根深藏。”《灵枢·刺节真邪》有“瘤”字,并提到“肠瘤”等病名,描述有一种瘤“以手按之坚”。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提到:“瘤,肿也。”宋代《圣济总录·瘿瘤门》说:“瘤之为义,留滞不去也。”

对于胸腹内的肿块,中医亦称为“积”。《灵枢·五变》说:“人之善病肠中积聚者……皮肤薄而不泽,肉不坚而淖泽。如此则肠胃恶,恶则邪气留止,积聚乃伤。”与《黄帝内经》同期成书的《难经·五十五难》提到:“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

积的另一名称是“结”。《圣济总录·积聚门》说:“结瘕者,积聚之类也。结,伏聚积久不散,谓之结……结之症,形体瘦瘁。”

历代医籍中,积亦称为癥。《圣济总录·积聚门》说:“癥瘕癖结者,积聚之异名也。”

中医学对癌病还可能有其他称谓。例如,清代祁坤《外科大成·论痔漏》说:“锁肛痔,肛门内外如竹节锁紧,形如海蜇,里急后重,便粪细而带扁,时流臭水,此无治法。”上述症状的描述与直肠癌基本相符。“癌”字首见于宋代东轩居士所著的《卫济宝书》(1171年),但早在《卫济宝书》问世一千多年前的中医古籍中,已经有对于一些癌病的临床表现、预后等的论述,如《素问·玉机真脏论》说“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气满,喘息不便,内痛引肩项,身热,脱肉破䐃,真脏见,十月之内死”,所述症状与肺癌晚期临床表现类似。

唐代孙思邈的《备急千金要方》记载“妇人崩中漏下,赤白青黑,腐臭不可近,令人面黑无颜色,皮骨相连”,与现代宫颈癌晚期合并感染的表现一致。

中医认为,癌症一般是正虚邪实、本虚标实的疾病。局部为实,整体为虚。正是指正气,即脏腑阴阳和人体气血功能,包括免疫功能。正气强,则人就不易生病。《素问遗篇·刺法论》指出:“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医学启源》提出:“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外证医案汇编》提出:“正虚则为岩。”《医宗必读·积聚》指出:“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唐代《本草拾遗》的作者陈藏器说:“夫众病积聚,皆起于虚也,虚生百病。积者五脏之所积,聚者六腑之所聚。”

所谓正虚,是指脏腑功能不足或失调,或是阴虚,或是阳虚,或是气虚,或是血虚,或气阴两虚等;所谓邪实,则有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或热毒蕴结等多种不同情况。《诸病源候论·虚劳病诸候》说:“积聚者脏腑之病也……虚劳之人,阴阳伤损,血气凝涩,不能宣通经络,故积聚于内也。”《外科启玄》说:“癌发四十岁以上,血亏气衰,厚味过多所生。”《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提出:“乳房结核坚硬……气郁结滞而成……轻则乳核,重成乳岩。”清代高秉均在《疡科心得集》中说:“癌瘤者,非阴阳正气所结肿块,乃五脏血瘀,浊气痰滞而成。”《丹溪心法》指出:“凡人身上中下,有块物者,多属痰症。”《灵枢·百病始生》认为:“津液涩渗,著而不去,而积皆成矣。”《圣济总录》提出:“热毒内壅,则变为瘀血。”《医林改错·膈下逐瘀汤所治之症目》说:“结块者,必有形之血也。”

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都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很大关系。任何人都有发生癌症的可能,正常人体内就有原癌基因(protooncogene),亦称为细胞癌基因(c-oncogene)。现在已经确定的癌基因有100多种,它们对细胞的正常生长发育起重要调节作用,它们编码的蛋白质存在于细胞核、细胞质及细胞表面,这些基因的突变具有致癌作用,称为原癌基因活化。肿瘤细胞表达正常细胞所没有的蛋白质,这些蛋白质能诱导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免疫系统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不断地寻找并破坏新生癌细胞,一旦免疫系统的监视作用减弱,肿瘤就容易发生。例如器官移植的患者为防排斥反应而需终生服用免疫抑制剂,这类患者的淋巴瘤、白血病、皮肤癌的发病率远高于正常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直接攻击破坏免疫系统,所以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患者的肿瘤发生率也较高。

肝癌、肺癌等多种癌病,患者早期即使睡眠充足、食量如常,也常有不明原因的疲劳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有的患者就是因此就诊检查才发现癌病。这表明癌细胞会产生一些对身体有毒的物质,具体是什么尚待进一步研究。众所周知,癌病通常起病隐袭,发展迅速而凶险,即使治疗缓解后亦常可复发和扩散,晚期癌病患者常极度消瘦和虚弱,称为恶病质(cachexia),这些都是癌病不一般之处。文献上早就有“毒瘤”之说,近年有学者提出“癌毒”概念,认为癌毒是独立于痰、瘀、湿等之外的毒邪,可与其他病邪互相胶结。癌毒具有猛烈、顽固、流窜、隐匿和伤正气的性质。

癌病是正虚邪实的疾病这一认识,是中医治疗癌病的基础。参考文献

1.孟琳升,等. 中医治癌大成[M]. 北京: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5.

2.方药中,邓铁涛,黄星垣,等. 实用中医内科学[M].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

3.凌耀星. 中医治疗疑难病130例纪实[M].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1.

4.程海波,吴勉华. 周仲英教授“癌毒”学术思想探析[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10,25(6):866-868.

5.王三虎. 中医抗癌临证新识[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

6.林洪生. 中国癌症研究进展(第9卷)——中医药防治肿瘤[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8.第二章 中医治疗恶性肿瘤的四大原则和疗效评价The Four Principles of Chinese Medicine in the Treatment of Cancer and the Effect Evaluation

如前所述,癌病是正虚邪实的疾病这一认识,是中医治疗癌病的基础。中医治疗癌病强调攻补兼施,扶正祛邪。扶正主要是用调补的药物,很多调补扶正的药物能增强免疫功能,而很多祛邪的药物具有抗癌作用。除了调补和抗癌外,还要针对症状如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呕吐、失眠等加以对症治疗。另外,我们体会到,较为长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以上中医治疗癌病的方法可以归纳为四大原则,即调补、抗癌、对症治疗和长期治疗。以下详细讨论这四大原则。一、调补

正如前一章所言,癌病是正虚邪实的疾病,因此,扶正是必须的。所谓扶正就是扶助正气,是用调补的方法增强和协调脏腑的功能,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分别补养阴阳气血脏腑。

临床实践经验中,患者常常告诉我们,经过调补后,疲劳减轻了,精力增强了,过去行山不到半小时就疲惫不堪,现在可以行山1~2小时也不累。过去每个月都感冒,现在已经很多个月没有感冒了。曾经有人做了以下动物实验,从中我们也可看到调补中药的效力[中药药理与临床,1992,8(3):31]:用6组雄性昆明小鼠(体重18g±2g),每组15只,全部小鼠除饲以同样的食物外,试验组小鼠饲以调补中药益元回春丹(含人参、枸杞、巴戟天等),而对照组小鼠仅饲以水,17天后,分组进行3种试验——攀爬时间试验、游泳时间试验和缺氧耐受试验。在攀爬试验中,小鼠在最后一次喂食后0.5小时,被放置到高于地面50cm、长150cm的悬绳上直至其坠地,记录其攀爬时间(分钟);在游泳试验中,小鼠于最后一次喂食后0.5小时,在其尾部加上1.5g重物,将其置于水中(水深45cm,水温30℃±1℃),记录其游泳至溺水的时间(分钟);在缺氧耐受试验中,小鼠于最后一次喂食后0.5小时,被置于缺氧环境中,记录其耐受至昏迷的时间(秒)。试验结果表明,调补中药可使耐受时间成倍延长(表2-1)。表2-1 调补中药的强壮效果

这个实验充分表明了中药的强壮作用。第四章将会介绍,现代研究表明,很多调补扶正的药物能增强免疫功能。既然中医认为癌症是正虚邪实的疾病,“壮人无积,虚则有之”,“正虚则为岩”,现代医学研究也表明,肿瘤的发生、发展、治疗和预后都与免疫系统功能有很大关系。因此中医治疗癌病强调扶正,即增强和协调脏腑功能和人体阴阳气血,包括免疫功能,这对于癌病患者的治疗是很有帮助的。而化疗和放疗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均有较峻猛的杀灭或抑制作用,常使免疫功能严重受损,而且不少联合化疗方案中均使用糖皮质激素,使免疫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这必然会影响到抗癌的疗效。事实上,笔者从事过西医临床诊疗多年,在中国内地和西方国家都常见到放化疗的严重毒副作用。不少抗癌化疗药往往引起脱发,严重恶心呕吐,无食欲,虚弱,肝肾功能损害,而更为严重的是骨髓抑制,当白细胞减少到一定程度,化疗常被迫中止,否则患者可因粒细胞缺乏而发生严重感染,导致死亡;或者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导致颅内出血或其他部位出血而死亡。中医治疗癌病强调扶正,不是单一的攻伐杀戮,这是中医的特色和优势。二、抗癌

如上所述,中医治疗癌病强调扶正,不是单一的攻伐杀戮,但是,中医也强调祛邪。中医把癌块视为病邪,并认为有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或热毒蕴结等多种不同情况,祛邪是根据患者个体情况的不同,分别用理气解郁、活血化瘀、化痰除湿、清热解毒、软坚化结、以毒攻毒等方法,去除多种不同病邪。现代研究表明,很多这类的中医祛邪药物具有抗癌作用(详见第四章)。

但是,癌病有其特殊之处,中医辨证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癌块本身能产生毒性物质,所以癌病患者即使睡眠充足、食量如常,也常有疲劳和体重减轻等症状,有的患者就是因此就诊检查才发现癌病。晚期癌病患者常极度消瘦和虚弱,即所谓恶病质,这些都是癌病不一般之处。举例而言,急性细菌性痢疾和乙状结肠癌二者都可有腹痛腹泻、下利黏液脓血、里急后重等湿热表现,但后者有贫血、较快的体重减轻和较严重的疲劳等,而前者则多有发热;众所周知,急性细菌性痢疾和结肠癌二者病程发展的快慢和预后结局也是不同的。因此,在治疗上,二者也不尽相同。例如,黄连、黄芩等清热燥湿药和土茯苓、半枝莲等清热解毒药均有抗癌作用,但急性细菌性痢疾宜用黄连、黄芩、白头翁等清热燥湿药加延胡索、木香等理气活血之品,一般不用土茯苓、败酱草、半枝莲等;而结肠癌则须加用土茯苓、败酱草、半枝莲等抗癌。可见急性细菌性痢疾的湿热与乙状结肠癌的湿热是有所不同的。换言之,癌病的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或热毒蕴结等与非癌病的气滞血瘀、痰湿凝聚或热毒蕴结等有所不同。另一个例子是脑瘤和非脑瘤的头痛,在中医辨证时可能同属痰浊为患,但非癌病的痰浊头痛一般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半夏、陈皮、茯苓、甘草、白术、天麻、生姜、大枣)即可,而临床实践表明,辨证属于痰浊头痛的脑瘤仅用半夏白术天麻汤就不行,须加用土茯苓等抗脑瘤的药物。这就要求我们辨证论治时不仅要知道事物的共性,还要能分辨事物的个性。这就是为什么中医辨证要与西医辨病相结合。事实上,虽然古代中医文献大量疾病的记载与现代的多种癌病的临床表现相一致,但肺癌、白血病、淋巴瘤等等癌病病名都是西医名词,因此癌病诊断必然需要西医检查辨病。尽管如此,辨病选药必须符合中医的辨证论治。假如只根据西医药理学方法对传统中药的研究来选用中药,是收不到疗效甚至会导致不适的。例如,现代医学研究表明黄芩、夏枯草等中药具有降压作用,但高血压患者的头痛辨证属于肾虚头痛时,就应当用大补元煎(熟地、山药、山萸肉、枸杞、当归、人参、杜仲、甘草),不宜用与肾虚头痛的辨证不符的黄芩、夏枯草。否则,不仅不能降压,患者还会感到不适。

癌病无论在早期或晚期,都应扶正祛邪,攻补兼施。并非早期以攻为主,晚期以补为主。这是因为扶正与祛邪是相辅相成的。若正气虚弱,难以祛邪,则癌瘤会发展、扩散;另一方面,不祛邪则难以扶正,癌瘤会不断耗损气血,使正气日虚,出现恶病质。不破不立,若不抗癌,补养扶正难以见效。癌症患者常有突出的贫血、消瘦、气短、疲乏,不少医者因而给予健脾益气,滋阴养血,而忽视攻癌,结果治疗失败,而改用攻补兼施则甚为成功。

西医通常不用单一化疗药,而用联合化疗,有利于提高疗效和防止癌细胞形成耐药性。基于同样的道理,我们亦主张中药抗癌药联合使用,不用单味药。而且,我们认为,攻邪抗癌药物组应当每1~2个月轮换1次,不要老是用同一组抗癌中药,但一般而言扶正药则应较长时间守而不变。三、对症治疗

针对症状如食欲不振、便秘或腹泻、呕吐、咳嗽咯血、失眠、疼痛、气短无力等加以对症治疗也是十分必要的。对症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强患者的信心。

有时候对症治疗无论在药物选用上还是效果上,都与上述调补和抗癌药物是相关联的,不是截然分开的。例如,大黄既作为泻下药治疗便秘,也对于肺癌、胰腺癌、前列腺癌有抗癌作用。四、长期治疗

我们体会到,较为长期的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很多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常常需要终身治疗。癌病患者应当有长达数年的治疗。大量事例表明,尽早和正确的治疗有可能使生存期明显延长并且生活质量大为改善,甚至得到根治。只要还有幸存活,癌病患者就应当坚持较长期的治疗。这一点已经越来越多地成为医学界的共识。乳腺癌患者被要求服用他莫昔芬(tamoxifen)5年就是一个例子。

为什么癌病患者需要较长期的治疗呢?其原因是所有癌病都有复发的危险,尤其是最初的5年。例如,乳腺癌复发50%出现于确诊之后2~3年内(Martin D.Abeloff等,1995)。我们在临床上多次遇到所谓原位癌,没有扩散,据说已经切除干净,手术后无需化疗,其后仍然复发并扩散。因此较长期的抗癌治疗和调补身体、增强免疫力是必要的(正常的免疫功能可以识别和清除癌变细胞)。临床上有很多例子也表明长期治疗的重要性。一位70多岁的肺癌患者2000年4月明确诊断后,拒绝手术和化疗,仅仅服用中药,咯血、疲劳、消瘦和声音嘶哑等症状数月内消失,继续服药3年,情况良好,一如常人,患者认为不必继续服药了,自停中药,仅仅4个月就出现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再度中药治疗效果欠佳,2004年6月27日去世,存活4年多。一位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进行放化疗,2002年2月出现肝、肺和骨转移,负责其诊疗的澳洲肿瘤专科医生认为她只能存活很短时间。她放弃化疗回到香港,从2002年10月转用中药,食欲、精神好转,体重增加,咳嗽、气短、背痛等症状消失。1年后回到澳洲一如常人,该医生大吃一惊,来电邮说“absolutely speechless at how well she is(对她状况之好绝对无话可说)”。又过了1年,依然情况良好,可惜此后她认为没问题了,自停中药,情况恶化,于2005年2月去世。类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很多。

那么,为什么癌病会复发呢?这是因为:

1.无论手术治疗还是化疗、放疗,没有人能保证所有癌细胞都被完全清除。残存的癌细胞或转移的癌细胞会成为癌病复发的根源。人的细胞直径一般在10~100µm。一个肿瘤长到1cm(1g)时,大约含910亿(10)个细胞,从单个癌变细胞经过30次倍增可发展成这样的大小;而从1g长到1kg,只需要10次倍增(Martin D.Abeloff等,Clinical Oncology)。小到只有1g的癌块,如果治疗后99.99%的癌细胞都死亡了,仅有0.01%的癌细胞残存,以致CT或血液化验都查不到。那是多少癌细胞呢?10万个!这些癌细胞以几何级数增长,很快会再度形成癌块。

2.癌病的原因还不完全清楚,但是已经知道与环境污染、病毒感染和一些物理因素如辐射导致的体内癌基因活化有关。现在已经知道任何人体内都有癌基因,即使癌瘤已经被完全切除或癌细胞被化疗完全杀灭,上述导致细胞癌变的癌基因活化依然存在,还可以继续导致细胞癌变。我们曾经见到乳腺癌患者有的在第7年、有的在第9年、有的在第10年复发扩散。还见过1例鼻咽癌患者(病案0001902)在32年后复发。

鉴于以上原因,请切记,只要还有幸活着,癌病患者就应当坚持较长期的抗癌和调补免疫力的治疗。

此外,要鼓励患者明智和正面思考,不要悲观、紧张和消极,要与癌症作顽强斗争。经验和研究都表明,紧张、悲观会降低免疫功能,使疾病恶化。

中国中医科学院李春生教授在《宫廷养生与美容》一书中分析归纳过古代较成功的帝后有良好的生活起居,包括生活简朴、起居有常、爱好广博、寓情诗书。这是很有道理的。我们常常对癌病患者推荐我们的保健四要素:心情开朗,睡眠充足,每天运动,饮食健康。

癌症的发生与情志失调密切相关,对此中医历代文献多有记载。例如《素问·通评虚实论》指噎膈(食管癌、胃癌)“隔塞闭绝,上下不通,则暴忧之病也”;宋代名医张锐在《鸡峰普济方·噎膈》说:“(噎膈)多缘忧思恚怒,动气伤神……乃神思间病……”张景岳在《类经》中明确说:“噎膈一证,必以忧愁思虑,积郁而成。”元代朱震亨《格致余论》说:“……忧怒抑郁,朝夕积累,脾气消阻。肝气积滞,遂成隐核……又名乳岩。”清代王维德《外科证治全生集》记载乳岩是“阴寒结痰,此因哀哭忧愁,患难惊恐所致”。

中医古籍所载情志失调因素在致癌中的作用,已被现代医学研究证实。如美国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与罗彻斯特大学(Rochester University)1996年以729名平均年龄约44岁的人为研究对象,进行问卷访谈,了解其压抑情绪的程度。追踪观察12年后,结果发现经常压抑负面情绪的人,罹患癌症概率比起时常将内心情绪表达出来的人高出70%。我们在临床工作中观察到许多癌症患者发病前曾有过失亲、丧偶、失业、离婚、工作压力、人际关系恶化等际遇。可见剧烈持久的情志失调,能降低人体的免疫能力,在现今已认识到的众多化学、物理、生物、遗传致癌因素和尚未知的致癌因素的作用下导致了癌症的发生。

我们在临床中观察到情志因素与癌症治疗效果也相关。医生在诊治癌症患者时,除用心辨病辨证论治外,还应根据患者个体不同情况给予适当心理疏导和帮助,使药物在患者正向情绪下发挥最佳作用。16年前曾有一位香港移民到澳洲的40余岁中年男子石先生因患癌来我们诊所求治并间断服中药。某周四晚,石先生突然来诊,诉下周一要化疗,但当天血象已至不宜承受下次化疗的地步。石先生对可按时持续化疗抱极大希望,求我们想办法帮他。在仅有3天1夜的有限治疗时间里,给他开了4剂助升血细胞的中药,嘱咐他除服药外,在家赡养,避免接触感冒患者,并静心想象自己的造血功能很好。结果石先生如愿完成该次化疗。

要告诉患者,悲观、紧张是没有用的,只有害处。每天起床不要想我还能活多久、是不是病情在加重,而是想想今天弄什么好吃的、有什么好看的电影。即使有病痛,也开开玩笑,听听音乐,游览欣赏风景等,这对战胜癌病是很有帮助的。五、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评价

治疗癌病当然希望消灭体内所有癌细胞,但是,评价疗效并不仅仅是癌块缩小或消失,更不仅仅是癌的血清标志物降低。

长期以来,世界各国普遍采用WHO颁布的实体瘤近期疗效评价标准,把癌病疗效分为以下4级:1.完全缓解(complete response,CR)

癌瘤消失并维持至少4周,相关异常得到纠正,无新病灶出现。2.部分缓解(partial response,PR)

全部癌瘤灶缩小逾50%并维持至少4周,此期间内无新病灶出现。3.稳定(stable disease,SD)或无变化(no change,NC)

癌瘤缩小介于25%~50%或无变化并且8周之内无出现新病灶。4.恶化(progressive disease,PD)

癌瘤增大或出现新的癌灶。

但是,临床实践表明,这个标准是有局限性的。癌瘤的明显缩小有时并不等于患者有良好的最终结局。仅仅追求癌块缩小或消失很可能导致过分治疗。化疗引起的骨髓抑制、粒细胞缺乏而发生严重感染,导致死亡,或者血小板计数严重下降而发生严重内出血如颅内出血而导致死亡,即属于此种情况。

至于血清癌标志物(所谓“癌指数”),用于疗效评价更是价值有限。癌标志物并不具有特异性,一些非癌病原因也可导致血液癌标志物升高,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升高还可见于前列腺炎或前列腺肥大;CA125升高也可见于经期和非癌性疾病如肝病、子宫内膜异位症、输卵管炎、心包炎等;癌胚抗原(CEA)在感染、肠炎、肝硬化等非癌病情况下也可升高,而有20%~30%的患者结肠癌复发甚至远处转移者却无CEA升高。不同实验室的不同测定方法和质量控制也都需要考虑。癌标志物作为细胞合成的化学物,最终通过肾脏排出或者在肝脏代谢,因此,非癌病状况肝肾功能不良也会导致其血液浓度升高。我们遇到过癌病患者治疗后,病情明显改善,包括症状明显减轻,精神增强,食欲改善,体重增加,但是所谓“癌指数”升高,患者很紧张。但医学影像学检查却表明癌块缩小,患者情况是改善而非恶化。而且,临床上还有癌病恶化而癌指数正常的情况。2008年新版的Cecil Medicine就直言,虽然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CA15-3和CA27-29用于监测乳腺癌,但是这种指标几乎没有什么临床应用价值(原文是“Although CA15-3 and CA27-29 are approved by FDA for monitoring the breast cancer,they are not specific for breast cancer and are of little value in patient management”)。

我们认为,癌病治疗的疗效评价应当是综合性的,包括医学影像学、血液化验、体重、精神和体力、食欲、症状等,绝非简单地凭所谓癌指数甚至仅依赖癌指数来决定是否做化疗。首要的疗效评价指标应当是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这也是癌病治疗的追求目标,而消灭癌细胞并非追求目标,而只是达到改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这一目标的手段之一。不能简单片面地仅仅追求癌块缩小或消失,否则很可能导致过分治疗,反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缩短患者的生存期。

本书各论部分介绍的病案表明,中医治疗的癌病患者,的确有不少是癌块未缩小或消失但生活质量改善并较长期带瘤生存的,也有一些是末期癌病转移而寻求中医治疗得到数年改善甚至治愈的。癌瘤的明显缩小有时并不等于患者有良好的最终结局。参考文献

1.BZ Chen. Chinese herbal medicine[J]. Qi,1995,5(1):16,19-23.

2.C. R. W. Edwards,I. A. D. Bouchier. Davidson’s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Medicine[M]. 17th ed. Edinburgh:Churchill Livingstone,1995.

3.Dennis L. Kasper,Anthony S. Fauci,Stephen L. Hauser,et al. Harrison’s Principles of Internal Medicine[M]. 19th ed. New York:McGraw-Hill,2015.

4.Martin D. Abeloff,James O. Armitage,John E. Niederhuber,et al. Abeloff’s Clinical Oncology[M]. 4th ed. Philadelphia:Churchill Livingstone,2008.

5.Lee Goldman,Dennis Ausiello. Cecil Medicine[M]. 23th ed. Philadelphia:Saunders Elsevier,2008.

6.陈炳忠,童瑶. 姜黄抗癌作用及机制最新进展[J].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5,7(24):568-572.

7.陈炳忠,田应芳. 中医治疗癌症的体会[J]. 中医杂志,2006,47(增刊):191-192.

8.陈炳忠,田应芳. 中药抗癌作用的现代实验研究方法[J]. 香港中医杂志,2007,2(4):26-31.

9.陈炳忠. 结肠癌的中医药治疗[C]//香港中西医学术交流大会论文集. 香港:2008.

10.陈炳忠. 胰腺癌33例的临床表现和中医药治疗[J]. 香港中医杂志,2008,3(4):34-38.

11.陈炳忠. 中医治疗香港癌症患者1192例的体会[J]. 世界中医药,2008,3(增刊):51-52.

12.陈炳忠,田应芳. 癌病患者长期中药治疗对血象和肝肾功能的影响[J]. 香港中医杂志,2011,6(1):47-51.

13.田应芳,陈炳忠. 乳腺癌研究进展和中医治疗探讨[J]. 香港中医杂志,2012,7(1):45-49.

14.李春生. 宫廷养生与美容[M].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9.

15.刘碧凤. 香港陈炳忠博士治疗胰腺癌的临证经验[J]. 香港中医杂志,2012,7(2):11-14.

16.袁绍良. 香港陈炳忠教授对乳腺癌中医证治的论析[J]. 香港中医杂志,2015,10(4):15-17.

17.Shoemaker M,Hamilton B,Dairkee SH,et al. In vitro anticancer activity of twelve Chinese medicinal herbs[J]. Phytotherapy Research Ptr,2005,19(7):649-651.第三章 抗癌中药研究The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e Against Cancer

哪些中药有抗癌作用?抗哪种癌?如何搭配联用?怎样知道它们有抗癌作用?其抗癌机制是什么?其有效剂量和药物代谢动力学如何?安全性如何?这些都是我们必须知道的问题。传统的文献记载和实践经验是宝贵和值得重视的,然而也是远远不够的。近几十年来,中国和其他许多国家包括西方国家都对中药的抗癌作用做了大量研究,但是,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实验室研究和临床研究,特别是随机对照的双盲法临床研究来进一步探讨上述问题的答案。一、如何确定药物是否具有抗癌作用的实验研究方法

在众多声称有抗癌作用的植物药中如何选定值得研究的对象?通常是根据历史文献记载和临床报道提供的线索,进行分析,或根据民间经验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筛选研究对象。例如近年欧美医学家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分析发现姜黄可能有预防和治疗癌症的作用,因而兴起了姜黄研究热。

一个药物(无论西药或中药)是否有杀灭或抑制癌细胞的作用,常用下列方法确定:(一)MTT法

MTT(5-diphenyl tetrazolium bromide)为黄色物质,可被细胞中与辅酶Ⅱ(NADP)相关的脱氢酶还原为紫蓝色的不溶性甲(formazan)。癌细胞死亡则此酶消失,MTT不被还原。用二甲基亚砜(dimethyl sulfoxide,DMSO)溶解甲,可用酶标仪在550nm波长处检测光密度(OD),测知MTT被还原的量。据此反映细胞死亡的量。例如培养癌细胞经姜黄素处理过后,与未经姜黄处理的培养癌细胞相比,MTT被还原量明显减少,反映姜黄素使大量癌细胞死亡。MTT法还被用于中药复方抗癌作用的研究。(二)SRB法

这是美国癌症研究所采用的方法。磺酰罗丹明B(Sulforhodamine B,SRB)是溶于水的粉红色染料,可与生物大分子中的碱性氨基酸结合,在515nm的OD读数与细胞数呈良好线性关系。以此比较加药前后的细胞数,可知细胞生长有无受到抑制。通过测定对照组细胞、加药组细胞的光密度(OD)值和加药时的OD值,可计算岀药物有无抗癌作用及50%生长抑制所需的药物浓度(GI)50和杀死50%癌细胞所需药物浓度(LC)。近年,加利福尼亚大学外50科系Shoemaker和Hamilton等用这种方法发现12种中药具有抗癌作用。这种方法也被用于中药复方的研究。(三)胸腺嘧啶核苷渗入法

胸腺嘧啶核苷是DNA合成的原料之一。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胸腺嘧啶核苷,测知胸腺嘧啶核苷渗入DNA的量,可反映细胞增殖的情况。3例如用H标记的胸腺嘧啶核苷加入癌细胞培养液,测定细胞DNA合成时胸腺嘧啶核苷渗入的量,亦发现经姜黄素处理可使胸腺嘧啶核苷渗入量明显减少,反映姜黄素使DNA合成障碍,癌细胞大量死亡。(四)细胞凋亡的观察

药物能否引起癌细胞凋亡可通过光学显微镜观察、核小体间DNA裂解检测或流式细胞仪检查发现。

作为细胞死亡的形式之一,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点是细胞核固缩,染色体DNA广泛断裂,沿核膜浓聚成多形性高密度颗粒区,核膜皱缩;核膜崩解后包裹染色体片段形成凋亡小体散布于细胞质。这些变化可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发现。

核小体间DNA裂解检测的原理是凋亡细胞的DNA断裂形成大小不等的DNA片段(核小体单位),在琼脂糖凝胶电泳上呈现间隔180~200碱基对的特征性“DNA梯”(图3-1A泳道2),而细胞坏死则不会有这样的DNA梯(图3-1A泳道3)。图3-1 经姜黄素处理的黑色素瘤细胞(B16-R)DNA分析(OdotJ等,2004)6细胞(2×10)在姜黄素处理前培养12小时。从细胞提取的DNA(20µg/well)用1.8%琼脂凝胶作电泳分析A.DNA分子量用碱基对(bp)标示(泳道1)。泳道3为对照组细胞的DNA。泳道2和泳道4分别为经100µmol和200µmol姜黄素处理24小时的B16-R细胞的DNA。B.泳道1和4为DNA分子量标示。泳道2和3分别为经100µM和200µM姜黄素处理48小时的B16-R细胞DNA

由于凋亡细胞DNA广泛岀现许多不对称断裂点,利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erminal 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TdT)在众多游离3′-OH端引入与荧光素偶联的dUTP作标记,可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未凋亡的细胞因为没有暴露的3′端,所以不会被检出。这个方法称为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表示法(TdT mediated-dUTP nick end labeling,TUNEL)。西方医学界在研究中药抗癌作用时也用了这种方法观察中药能否引起癌细胞凋亡(图3-2)。图3-2 用流式细胞仪和TUNEL法检测中药复方SPES或(和)阿霉素引起的胰腺癌细胞凋亡(Schwarz RE等,2003)。横坐标为TUNEL-阳性的百分比二、抗癌药物作用机制的研究

若以上方法确定某种中药有抗癌作用后,进一步就是探求其抗癌作用的机制。抗癌作用的靶点很多。有的阻碍核酸合成,如甲氨蝶呤抑制二氢叶酸还原酶,使四氢叶酸生成不足,因而脱氧胸嘧啶核苷酸生成障碍;氟尿嘧啶与尿嘧啶相似,故可竞争性抑制胸苷酸合成酶,使DNA合成受阻;巯嘌呤干扰嘌呤代谢,阻碍嘌呤核苷酸合成;羟基脲阻止胞苷酸还原为脱氧胞苷酸,抑制DNA合成;阿糖胞苷抑制DNA聚合酶。有的抗癌药破坏DNA结构和功能,如烷化剂与DNA和蛋白分子中的氨基、巯基、羧基、羟基和磷酸基起烷化反应,以烷基取代上述基团中的氢原子,破坏DNA和蛋白质的正常结构与功能;博来霉素在腺嘌呤与胸腺嘧啶配对处与DNA结合,引起DNA链断裂;喜树碱类干扰DNA拓扑异构酶,抑制DNA复制。有的药物嵌入DNA而干扰RNA转录,如放线菌素D等能插入到G-C碱基对,与双链DNA牢固结合,抑制所有形式的DNA依赖性RNA转录。有的抗癌药作用于蛋白质,影响纺锤丝形成和功能(如长春新碱),或干扰核蛋白体功能(如三尖杉酯碱),或影响氨基酸的供应(如L-门冬酰胺酶降解门冬氨酸为天冬氨酸和氨,使肿瘤缺乏门冬酰胺而蛋白合成障碍)。此外,还有激素类和影响激素平衡而抑制肿瘤的药物。

中药的抗癌作用可能是多靶点的。例如姜黄素有抗炎、抑制血管生成、抗氧化等作用,抑制细胞周期中的几种信号转导路径,包括与蛋白激酶C有关的转导和转录因子NF-κB。目前发现姜黄可以上调22种基因和下调17种基因的表达,其中包括原癌基因。这些基因与细胞增殖周期、细胞凋亡等有关。

以下介绍几种抗癌靶点及其研究方法:(一)用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探讨中药对基因表达的影响

基因表达的产物是蛋白质,而蛋白质可用蛋白质印迹法来分析。一种药物是否影响细胞基因表达可以利用蛋白质印迹法显示其蛋白产物量来分析。以下用姜黄素下调癌基因cyclin D1的表达为例来介绍这种方法。

周期蛋白(cyclin)分别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程序性地表达。目前发现的周期蛋白有8个成员(A~H),在G期表达的cyclin D1~D3、1cyclin E是原癌基因,在多种癌细胞中都有过度表达。Cyclin D1表达产生的蛋白质称为cyclin D1蛋白。有一些磷酸激酶的活化是依赖这种蛋白的,称为cyclin D1蛋白依赖性激酶(cyclin-dependent kinases,CDK)。激酶利用ATP的能量和磷酸使一些蛋白质包括酶蛋白磷酸化,如蛋白激酶C能磷酸化相当多的蛋白质,包括:①代谢途径中的关键酶类,如糖原合成酶、磷酸化酶激酶、HMG CoA还原酶等;②与信息转导有关的蛋白质,如GTP酶活化蛋白、Raf蛋白激酶;③调控基因表达的转录因子或与翻译有关的因子,如c-fos,nuclear factor-kappaB(NF-κB),与DNA合成有关的拓扑异构酶Ⅰ等。由蛋白激酶C调控的基因中有一段序列TGAGTCA,称为TPA反应组件(TPA response element,TRE)。TPA是12-O-tetradecanoyl phorbol-13 acetate的缩写,有促癌作用,能直接启动蛋白激酶C而磷酸化核内磷酸酶,磷酸酶启动后,水解掉核内蛋白Jun的几个磷酸基,Jun即可与TRE结合而促进基因表达,这可能是TPA的促癌机制。

研究发现,姜黄素能下调cyclin D1的表达。方法是将两组等量的癌细胞进行培养,其中一组培养液中加姜黄素,然后制备细胞提取物,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后,进行电转移,用抗cyclin D1蛋白的抗体(1∶1000稀释)做探针处理2小时,分离得到与该抗体结合的cyclin D1蛋白,用光化学物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作为第二抗体与上述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而显示cyclin D1蛋白的量。为了确保各份标本中加入的第二抗体量相等,用抗β-肌动蛋白(β-actin)的抗体作对比。比较未经姜黄素处理的培养细胞和经姜黄素处理的培养细胞的cyclin D1蛋白的量,结果显示姜黄素以剂量依赖方式和时间依赖方式下调原癌基因cyclin D1的表达(图3-3)。图3-3 用前列腺癌细胞进行培养,用Western blot法作蛋白分析,以抗cyclin D1蛋白的抗体作探针,用光化学物标记的抗免疫球蛋白作为第二抗体,显示姜黄素以剂量依赖方式和时间依赖方式下调原癌基因cyclin D1的表达(Asok Mukhopadhyay等,2002)(二)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被磷酸化的Rb蛋白的量

视网膜母细胞瘤基因(retinoblastoma gene,Rb)是最早发现的肿瘤抑制基因。其表达产物视网膜母细胞瘤蛋白(Rb蛋白)与转录启动因子E-2F形成复合物,使E-2F处于非活化状态。Cyclin D-依赖性蛋白激酶(CDK4)使Rb蛋白磷酸化而与E-2F解离,E-2F因而活化,促使细胞从G期向S期转化,导致DNA合成增加,细胞增殖。1

中药若下调原癌基因的表达,减少cyclin蛋白的产生,影响cyclin蛋白依赖性激酶的活性,可使Rb蛋白的磷酸化减少,抑制DNA合成和癌细胞增殖。研究方法是:经中药处理的培养癌细胞被溶解,细胞碎片被离心,取一定量的细胞蛋白与抗CDK4的抗体做免疫沉淀反应,32离心,用缓冲液洗涤,得到CDK4,与底物Rb蛋白在加有P标记的ATP的环境中孵化,然后用10%SDSPAG分离蛋白,用放射性自显影检测被磷酸化的Rb蛋白的量(图3-4)。图3-4 姜黄素抑制CDK4的作用(Asok Mukhopadhyay等,2002)(三)用PCR法研究中药对cyclin D1、cyclin D2、cyclin D3和cyclin E转录的影响

研究方法是:从经中药处理的培养癌细胞中提取mRNA,逆转录成cDNA,经一定循环次数的PCR扩增,用溴化乙啶作荧光标记显示PCR产物量,以反映mRNA转录量,从而检测cyclin D1、cyclin D2、cyclin D3和cyclin E的转录(图3-5)。图3-5 姜黄素抑制cyclin D1转录的影响(Asok Mukhopadhyay等,2002)

Cyclin D1 cDNA的PCR扩增所用引物是5′-CGGGATCCCCAGCCATGGAAC ACCAGC-3′和5′-CGGAATTCGCGCCCTCAGATGTCCACG。(四)中药对微管的作用

微管也是抗癌药的作用靶点之一。如长春新碱(vincristine)、鬼臼毒素(podophyllotoxin)能与微管蛋白相结合,抑制微管聚合而阻碍纺锤丝的形成,抑制细胞分裂,是作用于M期的周期特异性药物。紫杉醇(paclitaxel)促进微管蛋白聚合而抑制其解聚,从而影响纺锤体的功能,使癌细胞分裂中止于G/M期。微管蛋白在0~4℃是无色透2明溶液。当温度升高并恒温于37℃时,微管蛋白聚合,溶液浊度逐渐增加,在350nm波长的OD值增大并在37℃恒温时趋于稳定。而当温度由37℃降至0℃的过程中,微管蛋白解聚,溶液浊度下降,光密度减少并在0℃恒温时趋于稳定。根据微管这一特性,比较对照管和加药处理管,可测试药物有无促进微管聚合或解聚作用。(五)生长阻滞与DNA损伤诱导基因(growth arrest and DNA damageinducible gene,GADD)

GADD是抗癌作用的又一靶点。GADD34、GADD45和GADD153在缺乏营养如葡萄糖、亮氨酸、锌或细胞暴露于紫外线、抗癌药等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