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金融新生态:全面解析互联网金融(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4 22:38:07

点击下载

作者:胡晓军

出版社:北京《电信技术》杂志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金融新生态:全面解析互联网金融

中国金融新生态:全面解析互联网金融试读:

前言

对于中国互联网行业来说,2013年是非比寻常的一年,无论是阿里巴巴以5.85亿美元入股新浪微博,还是百度斥巨资收购PPS,抑或是腾讯试水手机游戏领域等,都是近几年中国互联网行业少见的大动作。而在以往,这种规模的变动往往会被人们炒得沸沸扬扬,甚至会成为年度讨论的话题,但是在2013年,这些“大动作”在互联网金融这个概念面前都显得较为平淡。

让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2013年6月13日,支付宝联手天弘基金上线“余额宝”。

2013年7月18日,新浪发布“微银行”,将通过微银行涉足理财市场。

2013年8月7日,微信5.0上线,增加“微信支付”功能。

2013年10月10日,阿里巴巴出资11.8亿元控股天弘基金。

2013年10月21日,百度金融宣布理财计划“百发”将上线。

2013年11月1日,淘宝开卖基金,多家基金公司的淘宝店铺齐上线。

2013年11月6日,由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中国平安保险(放心保)董事长马明哲、腾讯CEO马化腾联手打造的首家互联网保险公司——众安在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宣布开业。

2013年12月10日,京东“京保贝”融资业务上线。京东个人融资理财业务于2014年1月底前上线。

2013年12月18日,网易宣布正式推出在线理财平台“网易理财”,并于12月25日开售理财“添金计划”。

百度金融、网易理财、余额宝、京保贝……从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中我们不难发现,2013年下半年,似乎只要是在中国互联网行业叫得上号的公司几乎都涌入金融领域。这一年,金融创新的主角不再只是银行、券商和基金公司等老金融面孔,互联网金融这匹“黑马”伴随着阿里巴巴“余额宝”的出现引爆了整个行业。腾讯、百度、易宝支付、盛大等一大批企业先后入局,以颠覆者的姿态向金融行业发出“挑战书”,而传统金融巨擘自然也不甘示弱,纷纷出台新业务与新产品悍然迎战。

总而言之,2013年可以称之为中国互联网金融元年。在前两年,很多人都曾期盼,互联网何时才能轰开金融界的大门,让金融领域彻底平民化、透明化与对等化?现如今,这个机会已然到来,但最终结果究竟是互联网彻底颠覆金融界?还是金融界吸收互联网?抑或是两者相辅相成,形成新的格局与市场?这些已然都还是未知数,因为最终的答案,还需要时间的印证。

当然,尽管互联网金融的未来还不可预见,但是对于互联网的现在,我们却可以把握。本书就是透过层层迷雾,全面、详细地向读者展示互联网金融的前世今生,从世界上第一笔互联网交易到最新的P2P互联网投融资;从虚拟货币的爆红到央行出台的最新政策监管;从保险业的颠覆到对未来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预测……

总而言之,本书的目的就是逐步梳理出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轨迹,再通过分析政策、列举案例、总结趋势等过程,为读者还原一个真实的互联网金融世界。为相关从业人员增加知识储备,引导思考的方向;为研究互联网金融的读者们提供最具价值的信息和案例;为有志进入互联网金融领域的读者提供最实用的方法和技巧。简单来说,本书就是一本互联网金融的百科全书,旨在帮助各位读者深入了解互联网金融,学习相关知识。在获得阅读乐趣的同时还能有所收获,便是本书最大的目的。上篇:互联网金融元年

整个2013年下半年,人们都在热烈讨论着互联网金融,而且似乎只要与互联网金融沾边的事物,总能受到追捧。但是,很多人缺乏一个对互联网金融详细直观的概念,只是简单地认为:“互联网金融就是金融与互联网的结合。”或者:“互联网金融就是互联网公司搞金融。”其实这些解释都非常片面,很容易误导非专业人士。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解答一下互联网金融为何物。

从宏观方面来说,互联网金融就是传统金融业与互联网精神与技术相结合的一个新兴领域。互联网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差别不仅仅在于借助互联网平台去完成金融行为,更重要的是,互联网金融具备“开放、平等、协作、分享”的互联网精神。通过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互联网金融比传统金融业务拥有透明度更强、参与度更高、协作性更好、中间成本更低、操作上更便捷等一系列优势。理论上只要涉及广义金融的互联网应用,都可以算作互联网金融,如第三方支付、在线理财产品销售、金融中介、互联网众筹、信用评价等,都属于典型的互联网金融产品。

值得注意的是,互联网金融并非是互联网业与金融业的简单结合,而是在实现了安全、移动等网络技术的水平之上,在被多数用户接受和熟悉后,自然而然地为适应新需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金融模式。最初,互联网金融的主业务是网上银行,后来随着电商的发展,逐渐又扩展到了第三方支付、个人贷款等业务,而随着2013年的互联网金融爆发,余额宝、定期宝、壹钱包、京东“白条”等各类金融产品层出不穷。如今,互联网金融已然涉及了转账、支付、基金、理财、保险、信用卡、借贷、众筹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新兴金融市场,并且正在逐渐与传统金融进行对抗。第1章互联网巨头蛮横搅局余额宝“逆袭”公募基金

2013年1月16日,农历腊月十六,距离除夕还有14天,全国各地的街头巷尾已然有了过年的气氛。但是对于中国公募基金的从业人员来说,几个小时前天弘基金公布的数据让他们内心五味杂陈。

这一天,天弘基金与支付宝联合宣布,旗下的理财产品“余额宝”的资金规模已经超过了2500亿元人民币。单看这一数字或许并不觉得如何,但是2500亿背后所透露的信息,却是天弘基金终于超过了华夏基金,登上了中国基金规模排行榜的榜首,成为了货币基金行业的“老大”,而此时距离余额宝上线还不到300天。

其实在往年,货币型基金只是基金公司在年底冲规模、争排名的一种工具,因为它的基金管理费只有0.33%,而股票型基金的管理费是它的5倍有余,所以基金界的大佬们只是把货币基金冲量行为当做一种人人都会参与,却又十分无聊的排名游戏。但是在2013年,大多数基金公司已经没有了参与这项游戏的冲动,因为即使砸入数百万的营销费用,在短期内换来的一些面子数据,或许还比不上余额宝日均12亿元的净入流量。这好比一群小孩子在攀比自己的玩具汽车有多棒,突然一天来了一位成年人开着一辆兰博基尼与他们攀比,这种差距会让所有游戏参与者失去兴趣。

余额宝的逆袭,如图1-1所示,彻底颠覆了中国基金排名的游戏规则,让众多基金机构彻底放弃了这十余年来一直持续的面子游戏,而这便是互联网金融的力量。图1-1 余额宝官方宣传图

当然,互联网金融的力量还远不止于此,被改变的不仅仅是无聊的排名游戏,那些原本被认为既定事实、固定盈利的金融模式和发展路径也纷纷受到挑战,很多从业人员甚至开始迷茫,“难道经营多年的基金行业真的如此不堪一击吗?一家无名基金机构与互联网公司的结合就能颠覆整个行业?”的确,这是如今很多公募基金从业人员的真实想法,但是他们仅仅看到了自己被颠覆,而忽略了在这种颠覆的背后,是互联网行业多少年来积累的成果与付出的努力。

天弘基金与支付宝的结合,尤其是其被支付宝收购之后,几乎是零成本地享受到了阿里巴巴发展十余年来的用户积累与技术成果。如今的天弘基金与其说是一家基金公司,不如说是阿里巴巴的金融部门。或许天弘基金在业内可以说毫不显眼,但是有了互联网三巨头之一的阿里巴巴的协助,再加上货币基金的利好,一股互联网金融飓风就这么浩浩荡荡的席卷而来。

在刚刚过去的2013年下半年——电商人才在基金行业中愈发受宠,薪水更是节节攀高。一位BAT(百度、阿里、腾讯)的产品经理在被挖到基金公司后获得的报酬甚至超过了许多金融行业的研究员。要知道,金融行业研究员曾是被认为是最赚钱的职业,从这一点,我们便可以从侧面看出互联网金融对基金业的冲击究竟到了何其强大的地步。

当然,如果只是单纯提及互联网金融的强大是很难让我们产生直观印象的。那么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互联网金融的力量究竟能为基金业带来哪些质的改变。

还是以天弘基金与阿里巴巴为例。

阿里巴巴,拥有全球排名前三的服务器。2013年9月,天弘基金成功挂靠进了“阿里云”技术系统,凭借着阿里巴巴顶级的技术与设备,余额宝3亿笔交易的清算可以在140分钟内全部完成,这是大多数仍在使用老式交易系统的基金公司无法想象的。

除此之外,天弘基金还凭借着余额宝直接享受到了阿里巴巴在移动互联网中探索近10年的研究成果,毫不费力地就在中国移动互联网领域占据了一席之地,如果单靠基金公司的力量,要达到这一步或许要走上10~20年。而这也就是我们上文所说的质变——一次从技术与用户群层面的彻底飞跃。

不过,面对互联网金融风暴,其实天弘基金不过是一名配角。在互联网平台的冲击下,只有亲身参与才知道,他们面对的是一场多么激烈的争夺与颠覆。

2013年6月,余额宝低调面世。此后没过多久,基金业中的几家龙头机构开始奋起直追,华夏基金、汇添富、易方达、广发基金纷纷开始与支付宝接触,在屡屡碰壁之后,他们将目标转向了淘宝、京东、苏宁等电商平台,以及百度与腾讯两大互联网巨头。尔后,南方、嘉实、华安等基金公司也加入竞争,寻求与各大小互联网平台合作的机会。

就在天弘基金宣布余额宝规模突破2500亿元的这一天,华夏基金牵手腾讯旗下的微信平台,低调推出了理财产品——“微信理财通”,可能只有华夏基金的人知道,为了这次上线,他们付出了多少努力。

2014年1月15日一早,“微信理财通”拿到批文,华夏基金与腾讯即刻便启动上线程序,直至晚上9点,经过反复测试后,该产品终于成功上线。但是就在当天上午,与腾讯同时达成合作协议的几家基金公司(易方达、汇添富、广发基金)对此还毫不知情,并且都大呼“震惊”,因为他们还在等待“同步上线”,结果却被华夏基金抢先一步。

这一步是华夏基金吃尽苦头后换来的成功。在最初失去与支付宝的合作机会后,华夏基金迅速与百度达成了合作,但是只是稍一松懈,与百度的二期合作便被另外一家基金公司抢去。对于华夏基金来说,这样的“教训”绝对不能再有第二次,因此这次他们几乎动用了所有的资源,付出了高昂的代价,最终才能与腾讯先一步推出“理财通”,把其他基金公司甩在身后。

其实华夏基金的这种紧急运作恰好是当时整个中国基金界的一个缩影。在余额宝推出后不久,无论大小基金公司都在问这样几个问题:“央行有关系吗?”“腾讯有朋友吗?”“阿里巴巴有没有渠道?”整个基金界由上至下都开始动用各种力量试图挤进互联网金融的大门,但是此时,这道门的门槛已经高到让很多公司触之不及了。

尽管很多基金从业人员对于是否发展互联网金融还有着很大的争议。部分人认为货币基金其实并不赚钱,互联网也只不过是一种销售渠道;更多的人则认为,互联网如今已经渗透到了社会的各个领域,而基金公司目前无疑也在接受这种渗透,如果不重视,那么只能坐以待毙,甚至等待毁灭。但是进则无门、退则深渊的尴尬境地让无数基金机构苦恼不堪,而这也正是互联网金融侵袭下整个中国基金业的迷茫所在。

我们可以预见,在不远的未来,还会有一大批中小公募基金机构消失在人们的视野里,因为他们没有服务、没有渠道,更没有投资品牌,他们只能依靠自身积累的人脉来维护少得可怜的资金与客户,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冲击,这些机构终将成片倒下,沦为“炮灰”,而要想避免这种命运,只能静观其变,择机而动。

总而言之,由余额宝牵头引发的互联网金融风暴席卷的第一站便来到了基金业,无论这个行业以往有多么风光,此时剩下的只有一地狼藉。其实从宏观角度来说,推倒重建更有助于行业发展,但是对于当下的基金领域的从业者来说,这无疑将是一场灾难。首次降低的银行储蓄额

2014年2月15日,农历正月十六,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我国2014年1月的金融统计数据。数据显示,在1月,我国社会融资的规模高达2.58万亿元人民币,刷新了过往数据,创历史新高;同时,新增的人民币贷款也高达1.32万亿元人民币,同样创造了2010年以来的最好成绩。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却是1月我国银行存款数额减少了9402亿元人民币,同比负增长2.05亿元人民币,这是往年从未出现过的情况。

9000亿元去哪了?这是很多金融业人士都在讨论的问题,对银行来说,新年伊始正是吸收储蓄的最佳时间,但在2014年,储蓄量不增反降的形势让许多银行从业人员都神经紧绷,而这一切,都与“互联网金融”的理财产品息息相关。

马云曾放出豪言:“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来改变银行。”这句话在余额宝上线之前,所有的金融家都不屑一顾,他们那时的普遍观点是:“马云一个玩电子商务的,有什么资格能撼动银行?”但是,余额宝的出现,却让这群人彻底哑口无言。自从2013年6月余额宝上线后,各种“宝宝”基金层出不穷,或许一个余额宝所吸收的资金量对银行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当无数个余额宝累积起来后所发挥出的能量却是惊人的。

以腾讯为例,春节期间,通过微信平台上线的“财富宝”货币基金年化收益率高于7%,在1月26日当天的日年化收益率更是达到了惊人的7.9%。虽然其主要竞争对手余额宝的收益均值只有6.41%,但是比起银行所提供的收益率,“宝宝团”理财基金给出的利率已然高出太多太多了。

除了最显眼的货币型基金产品,其他互联网金融产品在2014年也开始逐渐发力。以保险理财产品“珠江汇赢1号”和“天安安心盈B款”为例,这两款产品靠着保底收益2%,最高收益7%的噱头,在元宵节短短半天的时间内便销售了近9亿元人民币。而与保险型金融产品相比,股票型指数基金产品显得更为诱人,银河基金公司在2013年推出了跟踪中证腾安价值100指数的基金产品“定投宝”,根据其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年底,“定投宝”的绝对收益率已经高达15.87%,超过了同期的上证指数。

如果说,在余额宝刚刚上市的几个月内,互联网金融产品还只是依靠单纯的货币基金去抢夺用户活期储蓄的话,那么如今以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为首,网易、360、京东等网站为辅的“宝宝”军团,将要争夺的无疑是银行的定期储蓄。有业内人士说,互联网金融的产品多元化意味着银行与互联网金融之间的存款攻坚战将会从“短平快”的平面战争,升级为“广久多”的全方位战争,随着时间的推移,互联网金融型产品必然会对银行的存款形成分流之势,同时这也代表着,全国46万亿元人民币储蓄市场不再只是银行的天下,互联网金融正携着数以亿计的用户浩浩荡荡席卷而来。

目前来看,互联网金融吸收的资金量对于银行来说还只是九牛一毛,但是如今出现的苗头已经足够让银行紧张,因为目前互联网金融的主要用户群多为80后、90后,而这些人是未来储蓄的中坚力量,如果银行拿不出应对措施,在未来必然会被打得“头破血流”甚至被整体颠覆。

其实,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飞速发展,甚至拥有颠覆银行业的潜力,其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降低了金融服务业的门槛,让金融服务更加平民化、大众化。

以购买门槛来说,在以往,基金购买的最低限额普遍都在1000元以上,但是在互联网金融产品出现后,购买门槛降低到了1元,这使得原本那些被传统金融业拒之门外的闲散资金,如今在迅速地朝互联网金融聚集。

其实无论是货币型、保险型还是股票型的“宝宝”基金,在本质上来说都是借助互联网资源来完成金融运作的一种工具或渠道。这种工具本身并不能产生价值,甚至有些产品还会用“贴息”的手段作为噱头,吸引公众眼球。但是恰恰是这种简单的工具,如今已经彻底打破了金融业规则,让人们重新认识“理财”“金融”等概念。

那么,这些互联网金融产品是如何运作的呢?它们的风险又该如何控制?未来的发展空间有多大?下面我们还是以余额宝为例,看看在超高收益率的背后,真正的金融运作是如何进行的。

根据天弘基金和支付宝公布的数据,截止到2013年年底,余额宝共投资了1903亿元人民币,其中1755亿元投给了银行存款以及结算备付金,占据了总资金的92.21%,还有不到7%的资金投给了债券投资。这就意味着,余额宝把90%以上的资金其实又投给了银行协议存款。

所谓的协议存款是商业银行根据中国人民银行或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的规定,针对部分特殊性质的中资资金,如保险资金、社保资金、养老保险基金等开办的存款期限较长、起存金额较大,利率、期限、结息付息方式、违约处罚标准等由双方商定的人民币存款品种。该存款可作为存款类金融机构的长期资金来源,不属于同业存款,应计入存贷比指标。协议存款可以提前支取,其协议存款凭证可用作融资质押物。

协议存款有两大特点,那就是“收益高、稳定性强”。但是一般最低起存金额为3000万元人民币,而且必须是一次性存入,所以协议存款一般不对散户和网民开放。余额宝的出现却间接地打破了这一框框。

依托支付宝平台,余额宝吸引了大量的“散户资金”,之后再将这些散户资金聚集在一起,形成了大额的协议存款,从而获得了高额收益。简而言之,余额宝就是搭建了一个数千万人共同投资的平台,完成了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其他的互联网金融产品本质上与余额宝是同样的运作原理——聚少成多,由量变到质变。

由此可见,在互联网金融产品的背后,其实并没有多么复杂的金融运作,它们只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搭建了一个金融工具,在拥有用户量后就能轻松地完成高收益率。最终钱虽然还在银行,但是银行所支付的利息却迅速攀高,提高了银行的资金成本,直接抢了银行的饭碗。

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的兴起,原本高高在上的金融门槛被踏破。互联网金融具备鲜明的“普惠”特点,通过互联网金融,普通用户可以享受到比以往更优质的体验。以往的金融“弱势群体”可以借助互联网金融这一平台获得相较于以往高出数倍的收益率。不仅如此,互联网金融的出现也成为了利率市场化的先锋军,无论是四大国有银行还是普通的农村信用社、商业银行,如今都已经感受到了利率上升的压力,如果不改变,那么等待他们的或许只有失败。电商巨头逐步到位

说起电子商务,我们并不陌生,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人们已经逐渐改变了自己的购物习惯,开始接受且乐于在网上挑选与购买商品。据统计,2013年,我国人均网购消费额高达5203元,同比增长了25%,并且已经连续5年保持增长势头,预计2015年便能超越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网购大国。

虽然市场在增长,但是竞争也在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电商平台的崛起让电商界的消费转化率与用户转化度越来越低。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数据显示,在2009年,电子商务企业获得一位新用户的平均成本是20元;而随着竞争者的增加,在2014年,电商平台想要获得一位新用户的成本已经高达120元,是5年前的6倍。

转化率降低,营销成本升高,就意味着生存空间和利润率的降低。虽然靠着巨大的市场和庞大的用户群,目前我国的电商企业还能保持不错的发展势头,但是如果不能居安思危,及时开辟新型业务,那么未来将很容易被竞争者取而代之。而恰好是在这样的环境下,互联网金融横空出世,给了各位电商巨头们一个契机与希望。

从本质上来说,电子商务就是一个买卖与交易的过程,而交易的本质就是货币与商品所有权的一种互换。目前,大多数电商平台都只是在商品端下功夫,如果没有货币(金融)的支撑,交易就难以拓展和延续。而马云,就是因为早早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10年前就开始构建支付宝平台,并且培养用户习惯。也正是基于此,阿里巴巴于2013年6月推出了余额宝,从而一鸣惊人,彻底成为互联网金融型企业的“领头羊”,分到了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第一杯羹。

在阿里巴巴的余额宝火爆上市后,同为电商企业的各大巨头自然是第一批坐不住的人。在以往,天猫、京东、苏宁、易迅等电商平台都是在争用户、抢流量、打价格战、拼物流,但是如今,他们纷纷把目光放在了金融领域,谁也不甘落后,因为对于电商业来说,互联网金融这一仗是绝不甘心输掉、也绝对不能输掉的一仗。

那么,这些电商巨头把目光主要放在了哪些金融业务领域呢?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如图1-2所示。图1-2 电商平台的金融业务领域

第三方支付平台

即使在互联网信用系统已经十分成熟的今天,如果我们在上网购物时没有了类似支付宝、财付通之类的平台担保,那么你还敢放心大胆进行网购吗?

电子商务拥有第三方支付平台,是它与线下贸易的最大区别。因为电子商务把市场放在了互联网上,买卖双方不能面对面交流,只能通过阿里旺旺、QQ等工具完成沟通。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缺少第三方担保,那么买家就会担心付了钱卖家不肯发货,而卖家又会担心发了货收不到钱,最终导致双方僵持不下,谁也不肯先付钱或者先发货,最后导致交易失败。

一次公平的交易,需要双方同时完成货币与商品的互换。然而电子商务具有突破空间限制的特点,虽然方便了买卖,但是给同步交易带来了困难。因此必须要有某一安全可信的平台或机制进行担保才能实现交易,也正是为了解决这一困难,第三方支付平台应运而生。

在最初,第三方支付平台所发挥的功能的确只是一个担保交易、资金托管代付的过程,随着互联网金融和电子商务的日渐发展成熟,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今已经成为了一种资金沉淀的工具,只要利用妥当,完全可以成为企业的盈利工具,现在不仅仅是电商企业,各个互联网企业都开始打造自己的支付工具,力求成为第二个“支付宝”。

无抵押担保电商信贷

融资难、贷款难一直是阻碍我国小微企业发展的主要瓶颈。而在电子商务领域,资金问题同样是影响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命脉。如果资金短缺,就会极大程度地限制企业的生产、采购与销售进度。此时,企业就只能依靠贷款,但是众所周知,银行对于小微企业的贷款门槛一向很高,因为对于银行来说,或许一万笔小微企业的贷款额还比不上一家大型企业的一笔贷款,所以他们宁愿主动上门给大企业贷款,也不愿意给小微企业放贷。在这种背景下,互联网小微信贷就有了足够的生存空间。

在互联网小微信贷体系中,电商企业可以通过商家平日里的电子商务交易行为、平台信用记录作为贷款依据和考核标准。以阿里巴巴金融为例,该平台就是通过搜集阿里巴巴、淘宝网、天猫和支付宝四大平台的多重大数据,根据云计算来算出贷款企业是否具备贷款资格以及可以审批的额度,然后再根据企业的贷款需求来审核放款,最终在获得大量利息收益的同时还能够增加客户对平台的忠诚度以及依赖度,可以说是一种有百利而无一害的互联网金融运作行为。

大额供应链金融

从本质上来说,只要是在网上完成全部交易流程的交易行为就可以称之为电子商务。但是我们要知道的是,目前电子商务绝大多数都处于B2C领域,交易的商品也主要集中在服装、电器、数码产品、化妆品、食品等小型交易,而类似于汽车、钢铁耗材等大额交易却很少出现。

究其根本,问题的症结依旧在于资金不足。对于小微企业来说,进行大额交易时很有可能一次就会掏空所有现金流,如果此时资金链出现问题,那么这家企业就会面临破产倒闭的风险,而这也是为何大额交易不在网上进行的主要原因之一。

虽然通过小微信贷,电商企业可以向企业提供无需担保和抵押的纯信用贷款,但是这一条件也决定了小微信贷所提供的贷款额度较低的现状。如阿里金融的最高授信额只有100万元,这对于那些一笔交易就动辄数百上千万元人民币的B2B企业无疑是杯水车薪。那么遇到这种情况,B2B企业该如何生存呢?

面对这一困境,B2B供应链金融应运而生。

所谓的B2B供应链金融,就是金融机构围绕着核心企业,通过统一管理,协调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流与物流,把以往单个企业无法掌控的风险分摊到整个供应链企业上,通过各类信息的共享,将风险降到最低的一种互联网金融服务。简单来说,就是电商企业为其平台下的企业提供担保,帮助他们从银行获得贷款,然后通过资源整合,全程控制,保证这笔贷款获得最高的利用率。

与传统的贸易融资不同,B2B供应链金融是基于电商平台之下核心企业的资质,而后捆绑上下游企业,并且在交易时接受监督与管理的一种金融模式。

那么,B2B供应链金融有什么独特之处呢?

首先,B2B供应链金融的融资对象必须是在电商平台内有贸易往来的注册会员,与传统贸易融资相比具有很强的排他性。其次,通过B2B供应链金融获得的融资必须在特定的电商平台内交易与使用,具有定向性。最后,并非是任何电商企业都有构建B2B供应链金融的能力,只有那些规模较大、资质较深的电商平台才有资格,具有一定的入门标准。

截止到2014年3月,京东商城、苏宁易购、易钢在线、金银岛、钢联等电商巨头都已经逐步开展B2B供应链金融业务。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以B2C为主的平台主要发展方向为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融资、信托计划等。而像金银岛、生意社、钢联、易钢在线等以B2B为主的平台主打代采购托盘、现货抵押、仓单质押、统购分销和保理等服务。

其实,B2B供应链金融业务是一种三方共赢的互联网金融服务。

首先,各个电商平台的客户可以通过电商平台所提供的渠道获得更多的融资机会,并且能降低自己的融资成本,用更灵活的方式获得银行的授信,迅速解决自身资金不足的问题,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与高效运作。与此同时,通过电商平台的融资渠道可以促进客户在该电商平台进行更多的交易,并且获得更高的信用,形成良性运转。

其次,对于银行来说,最需要的就是优质并且可靠的客户,而电商平台通过交易记录和信用记录作为考察标准经过层层筛选出的企业,无疑可以达到这一标准,而且通过电商平台的金融供应链获得的资金只能在平台内部进行交易与使用,这一点同时也保证了资金的安全,对于银行来说,何乐而不为呢?

最后,电商平台通过B2B供应链金融,除了能够为自己的平台带来十分可观的融资佣金之外,还能更为深入地参与到客户的经营过程中去,进一步与客户建立紧密的合作关系,确保平台能够与客户进行无缝对接,增强客户对平台的依赖性。除此之外,当大笔资金注入平台后,交易活动无疑会更加频繁,而此时企业对资金的需求量也会更大,也就能带动更多的客户进行融资,最终可以获得更多的银行授信额度,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服务更多的客户。

以上就是目前国内电商巨头已经进入或是准备进入的三大领域。从本质上来说,无论是第三方支付还是小微信贷抑或是B2B供应链金融,它们都是通过平台促进交易,再通过交易(商品)带动金融(货币),最终让交易与金融相辅相成,共同发展。

不难预见,随着时间的推移,在不久的未来,电商与金融的结合将会更加多元与紧密。金融能够促使用户更好地体验电商平台,而电商平台也将促进金融更好地服务于客户,这就是互联网金融最具特色的一点——普世与共赢。京东“白条”VS信用卡

谈起京东商城,大多数人的第一印象就是“务实”。的确,京东商城就如同其CEO刘强东一样,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踏实”“务实”。有人说,刘强东就像一头老黄牛,兢兢业业地拉着京东开垦着中国的电子商务市场,他给人的感觉不像一家电子商务企业的CEO,更像是一个朴实的“农民”。近期,京东于2014年5月22日正式在纳斯达克证交所挂牌上市,交易代码为JD。

其实,早在2011年,在那个电商跑马圈地,价格战、优惠战满天飞的日子里,在那个大家都急于上市、套现的年代中,刘强东就曾发表过一番他自己的“十开荒”理论。他说:“如果说电子商务是简单的平台,我想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证明它不是。首先,很多人以为做电子商务就是弄几台电脑,给员工做一些图片,上传一些产品的说明资料就行了,接着是发货,最后是赚钱。其实,如果真正想把电子商务做好,投入非常巨大。可以这么说,电子商务是一个典型的高技术加劳动密集型、资本密集型行业。”“先说高技术,做电子商务至少做好三个准备:研发的投入、大量的时间和大量的技术。有人问我你们公司有多少研发人员,我说1000人。我们再来说资本密集,这个行业是新的,要想做电子商务你首先就要花5000万买一个ICP和一个财务软件,这只是初期的投资。”“再来说物流,物流业发展了几百年了,为什么做电子商务还要写一个B2C?像沃尔玛、家乐福、神州数码都是典型的B2C。国内也有几家公司在做。从全球来看,做得好的就一家公司,甚至沃尔玛做得也不好。本质上也是基于B2C,客户下订单,运到门面,门面接货。销售额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客户少了在店里闲逛的时间。由于电子商务需要全新的B2C物流体系,比之前的物流体系更难。物流不是很简单吗?就是一个包裹,派一个员工走一圈,取回来。刚开始可能是这么简单,一天几箱订单,但是当订单增多时就会面临一个难题。所有提供物流服务的都是基于B2B,没有人针对B2C。日本40%的企业物流都外包了。我告诉日本人,一天一万个订单可以做到,一天十万个还可以做到吗?如果要做到,就要做大量的研发投入。”“第二,电子商务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现在京东已经超过8000名员工,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第三,资本。如果电子商务是一个非常简单的业务则不需要投资。但是如果真把它做成事业的话,需要很多钱。我说做出一个像样的电子商务企业需要10亿的资金,用10年的时间。很多人都笑话我,说只有你老刘需要10年,我们只需要1年的时间。到了2008年的时候,怀疑的人已经很少了;到了2009年70%的人都相信。为什么需要时间呢?因为需要大量的知识积累,电子商务是全新的体系。刚才说的物流、研发都是体系,没有现成的道路可以借鉴,完全就是摸着石头过河。另外,研发的投入、物流的投入非常高。我们今年算下来大概需要1300多名研发人员花费将近3亿元才能把京东的交易成本再次降低20%。再加上带宽、服务器,今年我们要投入4亿元左右能够保障今年的业务规模增长速度和交易成本的维持。如果有朋友想做电子商务就要做好准备:拥有10个亿,用10年的时间做这个事情。千万不要把电子商务放到快捷、爆发的项目分类,做好10年熬的准备,有这个心态才有基础。”

这就是刘强东著名的“十开荒”理论。通过这个理论,我们不难看出刘强东是一个多么耐得住性子和多么踏实的一个人。就是这样一个人,在互联网金融的大潮下却一反常态地率先推出虚拟信用类互联网金融产品——京东“白条”。

如今的互联网金融市场其实与14年前的电子商务市场非常相像: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而且最先过河的都是马云。而谁也没想到的是,在互联网金融市场即马云之后,放开手脚大干一场的竟然是刘强东这个“老实人”。

2014年2月13日,在外界都以为京东正在紧锣密鼓地准备IPO相关事宜时,京东商城突然高调宣布上线公测一项名为“白条”的业务。所谓的“白条”是涉足个人消费的一种在线消费金:用户可以先消费,后付钱,由京东垫资,拥有30天的免息期,而且可以选择分期付款,相当于一种只能在京东商城消费的虚拟信用卡。

京东“白条”首次公测共推出了50万个公测名额,其中最高的授信金额为15000元。为了这次试水,刘强东撬动了75亿元人民币的担保资金,而且完全由京东独立承担,不涉及银行,也不影响供应商的账款周期,这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冒险与尝试,但是对于京东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在京东“白条”上线之初,5 0万个公测名额便引发了网民的疯抢,虽然大多数用户都被京东报以“Sorry,您是土豪不差钱”而不通过用户申请,但是这丝毫不影响人们的热情,因为网络虚拟信用卡在中国毕竟还是第一次出现。

与余额宝、百发、微信理财通等互联网金融业务不同,京东“白条”开辟了一块新兴互联网金融领域,让用户在享受京东消费时,可以体验“先消费、后付款”的信用赊购服务,那么,京东又是如何评定用户的信用等级、合理授信的呢?如图1-3所示。图1-3 京东“白条”申请页面

经过10年的埋头发展,京东已累积了大量高质量的用户数据与消费数据。通过对用户消费行为与数据的分析与计算,京东构建了一套对用户信用、消费数据的评级系统和信用体系。用户只需要登录自己的京东账户,就可以申请“白条”信用额度,在1分钟内就可以在线实时完成申请与授信的过程,十分方便快捷;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京东“白条”的服务费仅为银行类似业务的50%。

自古至今,“先消费,后付款”的赊账模式总是能有效地刺激消费。而京东的“白条”业务,无疑可以让用户在京东购物时出手更加大方,消费更加频繁,从而能大幅度地提高京东的交易额。不过,面对坏账风险,京东又该如何处理呢?

对此,刘强东表示,京东在对用户授信时,会根据其在京东的消费记录、退货记录、配送信息、购物评价等多方面的数据来进行风险控制。除此之外,京东已经具备了接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体系的条件,具有查询、上报客户违约信息的能力。由此可见,刘强东和京东为这次“白条”的推出下足了功夫,而这恰恰说明了互联网金融的魅力有多大。

事实上,除了这次一鸣惊人的京东“白条”之外,京东商城在2013年年末还推出了B2B供应链金融服务“京保贝”,抛出了“3分钟融资到账”的噱头。在上线短短一个月内便放贷超过10亿元,十分引人注目。不过,京东商城在互联网金融领域虽然发展迅速,但其他竞争对手同样也不甘示弱。

阿里巴巴以“阿里小贷+余额宝”的组合狂揽用户;腾讯借助微信理财通日进1亿元人民币,苏宁也在加紧实验线下门店与线上商城相结合的金融理财业务,在2014年将陆续推出对公、对私的金融理财与信贷业务。不难预见, 2014年,将会是金融产品混战的一年,而谁能脱颖而出,还有待时间的考证。第2章传统金融力量抢滩登陆自我革命抑或是等待颠覆?

2013年被人们称作互联网金融元年。随着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愈发成熟, P2P、众筹等新兴金融模式的逐渐发展,互联网金融让传统金融的边界变得日渐模糊;小微贷款、虚拟货币、理财APP、网销保险等业务也都在不同程度地冲击金融业。传统金融的积弊已久,为互联网提供了创新发展的基础,目前摆在传统金融企业面前的只有两条路——自我革命或是等待颠覆。

如今,第三方支付、移动互联网支付、电子钱包、众筹融资等新兴互联网金融产品,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互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已在逐渐代替传统金融的支付、存贷款、证券等业务。而在新的竞争环境下,到底是互联网金融彻底替代传统的金融业务,还是传统金融吸纳互联网技术以强大自身,最终取决于传统金融企业的变革能力与互联网金融业的风控能力。

下面,我们先来细数一下目前传统金融正在被互联网金融逐渐代替的业务:

传统的支付业务被第三方支付业务所代替

随着我国移动互联网的逐渐发展,移动通信设备的渗透率如今已经远远超过了金融机构的网店与自助设备之和。随着互联网与金融的相结合,全球移动支付的交易总额也在以每年近50%的高增长率增加。预计到2016年,全球移动支付的交易总额将突破6000亿美元。而在美国,手机支付系统M-Pesa在肯尼亚州的汇款业务已经超过了美国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而且该系统覆盖了存贷款、理财基金等金融服务,并且不是由银行运营。而在中国,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发展也同样惊人,根据艾瑞咨询集团的数据,仅2013年第三季度,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到14205.8亿元人民币,环比增长26.7%,同比增速回升至50.8%。毋庸置疑,第三方支付系统所创造的交易额是从传统金融领域“抢”来的,如图2-1所示。图2-1 2012Q3~2013Q3中国第三方互联网支付业务交易规模

网络信贷业务替代传统存贷业务

所谓的网络信贷,顾名思义就是在互联网上完成的信用贷款。在我国,中小微企业融资难一直是一个问题。而互联网的用户聚合与高速传播的特点大大降低了企业融资的成本,可以直接跳过银行这一环,通过平台完成用户对用户的融资,换句话说就是投融资双方都是个人,而非公对私或者私对公,完成了信息透明化与对等化,彻底改变了以往的金融架构。

在美国,最大的网络信贷公司名为“Lending Club”。该公司自2007年创建至今共完成了10万次交易,涉及金额超过20亿美元。美国第一家网络信贷公司“Prosper”同样完成了8万次交易,涉及金额8亿美元,并且连续保持了每年一倍的增速,利息的浮动空间为6.3%~37.2%,违约率为1.9%~10%。

在中国,网络信贷的诞生和发展与世界几乎同步。中国第一家网络信贷公司“拍拍贷”成立于2007年。截至2013年年底,我国网络信贷公司超过了600家,交易总量高达500亿元人民币,其中排名前十的网络信贷网站总交易额占据了行业总交易额的半壁江山,目前正在蓬勃发展。

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

众筹,就是集众人的力量(资金、能力、渠道),为某个个体或者某家企业进行的某项活动等提供必要援助。众筹是目前国内外都很流行的一个创业方向。2012年4月中旬,美国政府通过了Jumpstart Our Business Startups Act(创业企业扶持法),允许美国的中小企业通过众筹融资的方式获得股权资本,而这也使得众筹融资替代传统证券业务成为了可能。

根据《福布斯》杂志所公布的数据,截至2013年年底,全球共有近2000家众筹网站,其中中国占据了10%,处于高速发展状态。以“51资金项目网”为例,虽然“51资金项目网”并非是我国最早的众筹概念网站,但是截至目前,已经为1200家中小企业成功融资,融资总金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我们可以把“51资金”看成国内众筹行业的一个缩影,众筹的蓬勃发展虽然目前还没有影响到证券业,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一切都是未知数。

从以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互联网金融正在高速发展,是一片前景广阔的蓝海,然而面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传统金融业要想巩固自身的地位自然不能坐以待毙,那么,传统金融的变革趋向又在哪里呢?

首先,传统金融业必须改变自身的经营理念,完成由“以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互联网金融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从本质上来说就是因为其继承了互联网思维中“用户体验至上”的特点。新金融模式正是凭借着互联网平台的优势能够创新性地针对客户需求推出优秀的产品,余额宝、京东“白条”、微信理财通能等都是最佳代表,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互联网金融才会受到人们的追捧。因此,传统金融业要想变革,就要加快转变服务意识,摒弃原有的推销式的经营模式,而是应根据客户的需求去定制产品,解决用户的实际需求,让用户主动、自发购买,把用户体验做到极致。

其次,传统金融业要学会从经营方式上求变,进一步拓展自己的服务渠道。不仅要重视线下物理营销渠道,还要重视线上互联网虚拟营销渠道,并且让两者相辅相成,有机结合。除此之外,传统金融业还可以借鉴互联网金融的模式,整合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金融的核心业务,跳出以往的前后台分离、集约化管理,将客户营销、产品研发、风险控制、财务处理等集中到IT层面进行统一设计,逐步向一体化运营发展。当然,传统金融业如今依然实力雄厚,客户对其的认知度较高,基础设施也比较完善,这些都是互联网金融目前无法超越的优势,但是,如何利用好这些优势,是传统金融界应该仔细思考的。

再次,传统金融业还要从业务体系上进行自我革命。如今,互联网中已经出现了多种多样的金融服务,从保险到理财、从贷款到透支,互联网金融的创新能力能够使它在短时间内切入到某一具体的金融领域,但是由于经验匮乏,互联网金融在短期内尚不能与各类金融产品进行交错组合,而互联网金融的这一短板恰好是传统金融业长久以来的优势。因此,传统金融业必须敢于创新,敢于将现有的业务与在线金融、移动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电子支付平台等新兴模式进行整合,以满足客户多元化需求,实现“一站式综合金融服务”。

最后,传统金融业还要从战略层面求变革,避免与互联网金融出现恶性竞争。传统金融业应该正视互联网金融企业与自身的关系,不要把互联网金融当作敌人,而应看作是一个竞争伙伴、一个学习对象。如在京东“白条”这个成功案例上,传统金融业完全可以感受到大数据的力量,而在大数据整合与云计算层面,传统金融业始终处于弱势,所以传统金融业不妨一边推进自身数据驱动的发展,一边引进互联网新兴技术加强自身,并且做好风险把控,从而实现两者互利共存的关系。

从宏观层面来看,虽然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产生了冲击,但是传统金融与互联网金融之间没有绝对的胜负,因为双方都有另一方所不具备的条件与优势,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未来最大的可能就是两者会逐渐融合,互为补充,形成新的金融体系。信托——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信托,即受人之托,代人管理财物,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照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委托人)的利益或其他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处分的行为。

根据维基百科的解释:信托就是信用委托。信托业务是一种以信用为基础的法律行为,一般涉及三方面当事人,即投入信用的委托人,受信于人的受托人,以及受益于人的受益人。信托业务是由委托人依照契约或遗嘱的规定,为自己或第三者(即受益人)的利益,将财产上的权利转给受托人(自然人或法人),受托人按规定条件和范围,占有、管理、使用信托财产,并处理其收益。

由于信托是一种法律行为,因此在采用不同法系的国家,其定义有较大的差别。历史上出现过多种不同的信托定义,不过时至今日,人们也没有对信托的定义达成完全的共识。

我国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法律制度的进一步完善,于2001年出台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对信托的概念进行了完整的定义:“信托是指委托人基于对受托人的信任,将其财产权委托给受托人,由受托人按委托人的意愿以自己的名义,为受益人的利益或者特定目的进行管理或者处分的行为。”

上述定义基本体现了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权利主体与利益主体相分离、责任有限性和信托管理连续性这几个基本法理和观念。

信托起源于数千年前的古埃及的遗嘱托孤,但那时的信托只是一种无偿民事财产转赠,后来随着不断的发展变化才最终形成了如今的信托形式。在以往,信托的门槛较高,收益率也比较高,所以选择信托的客户一般多为身家殷实、注重理财的优质客户。前几年,靠着高回报率和庞大的优质客户群,信托业的发展可以说是顺风顺水,但是自2013年以来,随着互联网金融不断创新,推出的产品越来越多,信托业受到了冲击,信托业如今却越来越不好做了。

在过去的几年里,信托业8%~10%的收益率在很多客户看来已然是“超高回报”,但是随着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增多,7%~10%收益率的理财产品屡见不鲜,而且门槛更低,更方便存取,这让信托产品的收益率优势越来越不明显。而且其最低100万元人民币的认购门槛也把众多投资者拦在了门外。

其实,信托产品与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客户定位是有一定差别的。信托公司的目标客户群更优质也更高端,因为起点门槛就是100万元人民币。但是由于收益率还不如“屌丝”级产品,所以信托产品如今也越来越难以维持之前的地位。

相较于信托产品,互联网金融产品就显得更加“接地气”,正如我们上文说到的,从2013年下半年开始,就有很多互联网公司开始了“理财产品收益率大PK”。前有百度推出的约定收益率8%的“百度百发”以及新浪联合多家基金公司推出的“预期收益率高达10%的产品”。后有东方财富网推出的约定年化收益率10%~11%的产品和中国平安推出的1000元投资年化收益7%的组合式投资产品。各种各样的理财投资产品让人眼花缭乱。

理财市场上的群雄争霸让信托业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越来越多的客户开始转向那些互联网金融产品。以我的一位朋友白先生为例,白先生就职于一家保险公司投资部,他目前把账户中所有的闲置资金转入了余额宝(约100万元人民币)。我问他为什么不选择信托产品,他这样回答道:“余额宝流动性好,收益较高,而且没什么风险,我有任何需要都可以把钱取出来,但是如果我选择信托,那么资金提取麻烦,流动性也太差。”

的确,他的一番话道出了信托产品目前最大的弊端——“流动性差”,仅这一点就把那些有一定的闲置资金,但是对资金流动性有一定要求的客户拒之门外。在互联网金融产品没有出现时,或许这部分客户还会因为收益率较高而选择信托,但是在当下的环境中,这无疑不太可能。

那么,此时的信托业真的就没有希望了吗?换句话说,信托业的明天又该何去何从?

事实上,信托业自然不会坐以待毙,面对互联网金融的侵袭,他们也做出了一系列应对举措,如图2-2所示。图2-2 信托领域的转型与突破

与保险公司合作

2013年,平安公司推出了一款名为“富盈人生”的理财产品。事实上,该产品在本质上属于一种委托理财产品,是保险资金与信托公司的一种合作。

该产品预期年化收益率高达7%,而且投保门槛非常低,只需要1000元,产品的存续期为370天,存取灵活。该产品的主要投资方向是信托公司旗下的资金信托计划,其中会适当参与一些商业银行的理财产品以及银行业金融机构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证券公司专项资产管理计划、债券、存款、货币基金等领域。

总之,该产品的盈利与投资模式与之前的信托产品相差不远,但是销售渠道换成了保险公司为主要的推介方,而且降低了门槛,比以往更灵活,也更受欢迎,而这也是信托公司目前的主要方向。

自媒体营销

互联网金融产品的一大优势就是推广迅速,营销精准。随着互联网企业对大数据运用的愈发成熟,一些大型互联网企业甚至可以凭借大数据分析出用户的具体消费水平,然后可以根据不同的等级向用户推广不同的理财产品,而这种优势是信托公司无法比拟的。

因此,如今有些信托公司开始了“自媒体”营销,比如建立微信公众账号、开通官方微博等,逐渐从以往“广撒网”式的硬性营销转变为“互动式营销”。凭借着自媒体,信托公司在与客户互动的过程中销售产品,还能使用户加深对自己的了解,何乐而不为呢?

与互联网公司合作

互联网金融是基于互联网与金融两个概念之上的新兴领域,而信托机构自然属于金融领域的老牌强者,既然互联网金融如此火爆,信托公司为什么不能放下身段去与互联网企业合作呢?

当然,信托机构由于自身门槛高的特点,即使选择与互联网公司合作也会挑选一些“定位较为高端”的互联网企业,以此来维持自己“定位高端”的形象。但这也不失为一条好出路,甚至在未来会成为信托公司的主要出路。

与第三方理财公司合作

如今有很多信托公司为了降低100万元人民币的门槛,会通过与第三方理财公司合作,把那些资金不够买信托产品的“散户”用“凑份子”的形式集合起来。如有一家第三方理财公司便想出了“信托团购”的办法,把几位甚至十几位投资者的资金集合到一个人或者一家机构的名下,在达到100万元的认购起点后,再购买信托产品,获得高额回报。

当然,这种方法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如果一旦其中一位投资人想撤资就很容易引起纠纷。这具体要结合信托项目的风险情况,拥有多少投资人并非是决定信托项目风险的关键因素。

互联网金融给信托业带来了改变,从长远的角度来说,这未必不是一件好事。改变促进发展,创新带来利润,只有心怀未来,敢于创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