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堪印骨伤科临证经验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04:01:48

点击下载

作者:刘德玉 袁普卫

出版社:人民卫生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李堪印骨伤科临证经验集

李堪印骨伤科临证经验集试读:

版权页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李堪印骨伤科临证经验集/刘德玉,袁普卫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

ISBN 978-7-117-20265-7

Ⅰ.①李… Ⅱ.①刘…②袁… Ⅲ.①中医伤科学-临床医学-经验-中国-现代 Ⅳ.①R274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5)第030466号人卫社官网 www.pmph.com 出版物查询,在线购书人卫医学网 www.ipmph.com 医学考试辅导,医学数据库服务,医学教育资源,大众健康资讯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李堪印骨伤科临证经验集

主  编:刘德玉 袁普卫

出版发行:人民卫生出版社有限公司       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地  址:北京市朝阳区潘家园南里19号

邮  编:100021

E - mail:ipmph@pmph.com

制作单位: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排  版:人民卫生电子音像出版社有限公司

制作时间:2017年5月

版 本 号:V1.0

格  式:mobi

标准书号:ISBN 978-7-117-20265-7

策划编辑:张科

责任编辑:孔雪打击盗版举报电话:010-59787491 E-mail:WQ @ pmph.com注:本电子书不包含增值服务内容,如需阅览,可购买正版纸质图书。前  言

李堪印教授是全国第二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工作指导老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建设传承工作室国家级名老中医之一。先生在成长过程中曾得到了尚天裕、陶甫、郭巨灵等老一辈骨科专家的指导,在50多年的临床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在运用中医药诊治骨退行性疾病、骨代谢性疾病及风湿类骨病方面尤其在治疗骨性关节炎、颈椎病及强直性脊柱炎方面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和学术影响。本书在先生大量临床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近年来先生传承工作室研究项目的最新成果,系统地总结和整理了先生在治疗骨伤科疾病方面独特的诊疗思路、治疗原则和具体方法,以飨读者。

本书共分六章,主要包括先生从医之路、学术思想、临证经验、医案、骨伤科常用方剂及骨伤科医论。该书内容丰富,临床指导性较强,是一部适合各级骨伤科临床医师、本科生及研究生学习的良好工具书。

本书编委会成员均为先生传承工作室的传承人员,由于能力和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疏漏和欠妥之处,欢迎各位同仁及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

本书编写期间,获得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及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传承工作室专项经费资助,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李堪印骨伤科临证经验集》编委会2014年8月

第一章 躬耕杏林 大道岐黄——李堪印教授行医之路

李堪印,男,1938年生,汉族,中共党员,陕西省周至县人。1963年毕业于陕西中医学院中医专业,现任陕西中医学院骨伤科教授,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医师,陕西省名老中医。历任陕西中医学院骨伤教研室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骨伤科主任,陕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医务科科长,陕西中医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陕西中医学院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卫生技术中医高级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陕西省中医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中国中医药文化博览会(1990年)特诊专家等职。1.博古通今,衷中参西

先生认为中医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理论体系、治疗原则和方法,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对疾病难以做出深入细致的说明,现代医学是在近代工业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解剖、生理、物理、化学等现代科学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成就,对疾病的认识比较细致,诊治骨伤科疾病主张中西医结合。先生一生深入研究中医典籍,熟谙中医四大经典等基础理论,精研《医宗金鉴》、《伤科补要》、《医林改错》、《世医得效方》、《仙授理伤续断秘方》等著作,师古而不泥古,锐意探索求新。攻读人体解剖学、生理病理学、骨病学、矫形外科学等现代医学,治学严谨,求实创新,学术上倡导中西医结合,融合新知,并将其运用于骨科临床实践,提出了符合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规律的“辨位施法”理论。在继承中医学的基础上精通现代医学技术,认为中医学与现代医学技术相结合的临床诊治手段,可为临床提供更为可靠的信息,重视运用现代医学技术及设备,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师从陕西中医学院骨伤科名医孙绍良、王树梓教授,后多次赴广东、天津系统学习现代骨科学及中西医结合骨伤科理论,集各家之长,丰泽了自己,为开展中医、中西医结合治疗骨伤疾病树立了信心,铺平了道路,也为后来学术思想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理论基础。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先生坚持务实,以临床疗效为主,不受学科限制,主张中西医汇通,充分发挥两门学科各自的优势,取长补短,对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膝骨关节病、颈椎病、骨关节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缺血性坏死、腰腿痛等疑难病有较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2.辨位施法,彰显特色

中医骨伤科学是中医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数千年来,在减轻和解除患者疾苦、保障人们身体健康方面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历代骨伤大家和骨伤名医的学术经验、正骨手法和临证特色,极大地丰富了中医骨伤科学理论与实践,促进了中医骨伤科事业的繁荣与发展。先生一生勤于实践,勇于探索,形成了自己独到的中医骨伤理论,把骨伤科的诊疗理论和原则确定为:局部与整体兼顾,辨证与辨位相辅相承,手法治疗与药物治疗并重,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根据中医辨证施治的治疗原则结合骨伤科专业的具体特点和发展要求,提出了符合骨伤科疾病诊断治疗规律的“辨位施法”理论。认为骨伤科疾病只讲辨证,难以做出确切的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因为不论骨折、脱位、筋伤,就各自的临床症状而言基本相同,但从病损的位置、病变的深浅来看,却是各式各样。因此,不提辩位,就抓不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只有抓住病位的要害做出的诊断,才是实质性的诊断,只有诊断确切,才能根据病损的具体情况,施行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有效治疗目的。“辨位施法”是辨证施治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符合骨伤科的专业特点和发展要求。“辨位施法”理论在诊断和治疗上既符合现代解剖学观点,又是中医传统理论的延伸。既提出了骨伤科疾病在诊断上要分型、分类,又指导了治疗上应施行不同的、多样的方法。“辨位施法”理论的提出,有可能会为中医骨伤专业的发展指明一点方向,有可能会为中医骨伤专业的弘扬光大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3.精研医道 推陈出新

先生在多年临床实践基础上,总结并提出了骨折治疗方面的一些新观点、新方法。如在运用中西医结合骨牵引法治疗股骨干骨折,提出了三个“一”的方法,即一根针(骨圆针),一个部位(股骨髁上),一个方向(中立位)。克服了胫骨结节牵引法治疗股骨干骨折作用力方向与股骨干成角造成骨折对位困难的问题;以及作用点经过膝,造成力量衰减,需要的牵引力过大,关节不能自主活动,容易出现关节功能障碍等弊端。在其撰写的“股骨干骨折牵引疗效初探”一文中得到了充分地体现,文中详细论述了三个“一”牵引法的优点,并从牵引速度的快慢、引针位置的选定、牵引方向的角度、牵引重量的大小、牵引时间的长短、夹板压垫作用的估价、功能锻炼的要求七个方面对股骨干骨折的治疗进行了探讨,翔实、具体、实用。

小儿肱骨髁上骨折是骨伤科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临床治疗上常规采用四块夹板固定,但所用的前面夹板比较短,未能超越骨折线,因而起不到相应的固定效果。先生通过分析夹板固定力的来源,认为“不超越骨折线的夹板放置是不会产生固定力的”,以往固定肱骨髁上骨折的四块夹板,实际起作用的只有内外侧面两块,因为前面夹板在骨折线之上,不会产生固定力,故可弃而不用,利用屈肘后肱三头肌产生的收缩作用,维持整复后的前后位置。这种新型的夹板固定方法,解除了夹板对肘窝的压迫,有利于血液回流;既保证了骨折整复后的稳定性,又大大地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对桡骨远端骨折,特别是老年患者,骨折后往往是远近段相互嵌入,尺倾角明显减小,桡背侧移位不大,往往会引起错觉,传统认为移位不大,不进行复位即行夹板固定,而先生认为此类骨折应该先进行复位,手法以在拔伸牵引的基础上,多次捋骨,尽可能使嵌入的远近段得到矫正,恢复正常的尺倾角,矫正桡背侧移位后,再行夹板固定,疗效才会满意。4.承前启后 遵古从今

先生在骨性关节病的治疗方面独具匠心。骨性关节病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与关节软骨完整性受损有关的一组综合征,是最常见的关节疾病。其发病率与年龄、关节的负重密切相关。骨性关节病的病变由关节软骨面开始,具有两个特征性的病理过程,其一是关节软骨面完整性的变化,早期是纤维化,继而出现蚀损和软骨溃疡(破坏),最终导致关节间隙变窄、丧失;其二是相邻骨组织增生形成骨赘(溃疡面再愈合)。骨性关节病最主要的症状是受累关节疼痛,随着病情的发展可出现关节肿胀、变形、活动受限。X线显示关节间隙变窄,关节边缘骨赘形成,软骨下骨质囊性变或硬化等。先生通过分析研究其病因病机,提出了防治结合,筋骨并重,内外兼治的治疗原则;以及本虚标实,从虚论治,祛风除湿,强筋壮骨治疗方法。强调了“防”的重要性,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先生运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性关节病的方案取得了良好效果,使骨性关节病的治疗走出了“痹证”的迷宫。

先生摸索出了“腰痛病”的诊断规律。腰痛并非一个独立的疾病名称,而作为临床症状,是骨伤科最为常见的病症之一,据统计约占门诊患者的30%以上,由于引起腰痛的病种多,给其临床诊断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先生通过分析研究人体脊柱的解剖结构和功能、致病的原因和临床表现等,认为腰痛是在组织结构病损的基础上发生的,涉及的组织有骨关节、神经、肌肉、韧带、椎间盘以及其他脏器等。概括地讲,腰痛大体上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骨组织为主的腰部骨关节病损,包括炎症破坏、骨折损伤、增生退变,约占30%,如腰椎结核、肿瘤、骨折以及腰椎退变、椎管狭窄、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另一类是以软组织为主的骨关节周围韧带、筋膜、肌肉病损,包括发炎、损伤、肥厚、钙化,约占70%,如棘间韧带损伤、黄韧带肥厚、腰三横突综合征等。先生认为临床上绝大多数腰痛属于第二类,以功能障碍为主,从而提出了腰痛以软组织病变为主,在肌肉、韧带,多由风寒、外伤、劳损所引起;急性发病多为损伤,慢性发病多为劳损;临床表现以下肢症状为主者,多因腰椎间盘脱出,硬膜囊受压所致,以骨关节疼痛、僵硬症状为主的老年患者,多为骨关节退行病变的基本规律。认为腰痛的临床诊断要结合其病因、发病部位、病变组织及现代医学检查。这些念观的提出,抓住了腰痛这一临床症状的本质,使原本十分复杂的腰痛诊断,变得简明扼要,打破了“腰痛是肾虚”的传统认识,对腰痛的临床诊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5.励练专业 打造团队

1964年初,由于骨伤科临床教学的需要,院方组建了骨伤科,先生服从组织安排,开始从事骨伤临床与教学工作,新建科室,一切从零开始,在两位高年资老师孙绍良、张超然的指导下,开展了门诊、病房工作,开设床位20张,收治病种以四肢闭合骨折、关节脱位、软组织伤病、腰腿痛等为主,治疗方法以手法、复位、推拿、按摩、中药内服外用为主。从此走上了中医骨伤科的专业之路,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努力开展骨伤临床医疗、教学与科研工作。1971~1973年支援三线建设,在石泉县举办新医培训班(二期),1975年参加广州中医学院举办的全国骨伤师资提高班学习,1978年参加天津医院举办的全国骨科医师进修班学习,得到了尚天裕、陶甫、郭巨灵等老一辈专家的亲自指导,系统地学习了骨科基础理论和临床专业知识,使掌握的骨科中西医技术得到了飞跃性的提高。学习回来,一方面积极开展业务工作,提高了骨折的整复手法,全面开展了中西医结合治疗四肢骨折、脊柱骨折。一方面购置设备,配备人员,于1980年2月组建了骨科整复室,对四肢骨折从手法整复、夹板固定、定期复查提高了骨折的治疗水平,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也为骨伤专业的长远发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础。1984年2月骨伤科从原来的大外科系统独立出来,骨伤科正式成为一级临床科室,先生被聘为骨伤科主任,作为第一任科主任,从医护人员组成、设备配备、制度建设、业务发展等方面做出了大量工作,开展了开放性骨折、脊柱骨折合并截瘫、骨关节脊柱结核、急性骨髓炎、半月板损伤等的手术治疗业务。1988年任医务科科长、骨伤科教研室主任,参与临床和教学的管理工作,结合临床工作的实际情况,对骨伤科的教学做了大胆的改革,按照个人的特长安排教学任务,充分发挥老师的长处,提高了教学质量,得到了广泛的好评和认可。先生在任骨伤科教研室主任、骨伤科主任期间尽心尽力,带领科室人员总结了骨折手法的治疗经验,主持整理并出版了骨折手法治疗图谱,在国内骨伤科引起了很大的影响。先生重视医学人才的培养,他认为医学事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一代代人的传承和发扬、不断学习,要崇尚理想,讲究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先生毫无保留的将自己几十年的临床经验传授给他们,为骨科人才的培养和贮备、学科的建设和团队的打造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多年来历任学院、附院职称评委,陕西中医学院学报编委,陕西省中医药学会理事,陕西省中华医学会中医、中西医结合学会骨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1997年被聘为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2007年陕西省中华医学会脊柱分会授予脊柱医学杰出贡献奖,2008年陕西省人民政府授予“名老中医”称号,2010年陕西省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成立了“李堪印名老中医工作室”。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立项,成立了“李堪印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传承工作室”。从事医教研工作,成绩显著,多次受到有关部门的嘉奖和表彰。6.言传身教 德高望重

先生为人谦逊、诚恳,有严谨的治学风格和诲人不倦的敬业精神,一生辛勤耕耘,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辩证关系,认为知识来源于实践,注重教学与临床相结合,担任了全国第二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老师,多年来,在临床医疗教学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培养了大量的中医骨伤专业人才。拥护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一生刻苦钻研,对技术精益求精,对工作极端负责,始终将救死扶伤放在第一位,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最高准则,无私奉献,廉洁行医,医德高尚。他经常告诫下级医生,医乃仁术,要做一名好医生,必须重视医德修养,要拥有一颗普爱众生的仁人之心,具备精湛的医术,三者缺一不可。五十年的从医生涯,胸怀宽广、顾全大局,严于律己、宽于待人,淡泊名利、勇于开拓,一身正气、光明磊落,实现了自己的崇高理想,也为年轻人树立了榜样。

先生虽年过花甲,仍虚怀若谷,诚以待人,已经退休多年,还一直关心着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仍兢兢业业的工作,让我们祝福他永葆青春,为中医骨伤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第二章 李堪印学术思想一、伤科疾病应辨位施法

先生在骨伤科临床当中,十分重视辨位施法,他认为作为一个骨伤科医生,不仅要运用辨证施治,更应学会辨位施法,因为无论是骨折或软组织伤病,首先要解决复位问题,而不同的部位就应采用不同的复位方法,复位问题解决以后,再辨证用药,方能取得好的效果,以使疾病更早康复。(一)概述

辨证施治,是中医学治疗疾病的根本法则,是将四诊收集的有关疾病各种现象和体征加以分析、综合、概括,判断为某种疾病的证候,再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先生认为,在骨伤科临床治疗中,对于医者,不仅要精通辨证施治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掌握并运用“辨位施法”这个重要手段。

先生精心研究中医骨伤科专业理论,运用辨证施治的规律,结合骨伤科的特点,提出骨伤科治疗重在“辨位施法”这一理论问题。就“骨折”而言,只讲辨证,很难以做出确切诊断,必须深入到辨位。因为凡是骨折,临床症状基本相同,但从骨折移位情况看,却是各式各样。因此,不讲辨位,就抓不住各种骨折发生后移位的实质,只有抓住骨折移位做出诊断,才是实质性诊断,只有诊断确切,才能根据骨折的移位,施行有效的整复方法。先生通过辨证辨位的临床实践,把骨伤科治疗原则确定为:局部与整体兼顾,辨证与辨位结合,手法与药物并重,传统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结合。这是对骨伤科理论的一个新发展。1.“辨位施法”的含义

所谓辨位,一是辨别人体损伤的部位,二是辨别筋骨经脉错乱的位置。施法则是根据人体损伤的不同部位及移位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手法,使损伤的筋骨脉络仍复于旧,使瘀血消散或骨折对位,从而使肢体功能得以恢复。因此,手法是治疗骨折的根本所在。不论骨折、脱位或筋伤,若手法施行得当,复位正确,则为治愈疾病创造了基本条件。2.“辨位施法”与辨证施治、辨病施治的关系

辨位施法,旨在辨明损伤部位的伤情,为施治提供临床依据,它与辨证施治及辨病施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辨证着眼于疾病整体的瞬时状态,辨病着眼于基本病理特点和过程,辨位则着眼于损伤部位的伤情,属于辨病施治的范畴,却又为伤科所独有,因此它是伤科外治法所特有的精华所在。3.辨位施法的价值与意义

手法整复是伤科治疗的关键,正如清《医宗金鉴·正骨心法要旨》手法总论所说:“夫手法者,谓以手安置所伤之筋骨,使仍复于旧也,伤有轻重,而手法各有所宜,其愈可知迟速,及遗留残疾与否,皆关于手法所施得宜,或失其宜,或未尽其法也,盖一身之骨体,既非一致,而十二经筋之罗列序属,又各不同,故必素知体相,识其部位。”体相,就是正常人体的解剖形态,要求骨伤科医师,平素熟知人体各个部位的解剖结构特点,一旦遭受外伤,筋骨错乱的位置改变,才易于辨别。然而古人由于条件限制,对人体解剖结构了解不够详细,对今天的伤科医师来讲,应具有扎实的解剖基础,不能停留在对体相及部位的了解,而要重点熟知骨的形态,大小,长短,关节的连接,肌肉的起止点及有关功能,神经的支配,血管的循行等,熟知这些结构特点,才能辨别伤后的异常改变,为施法打下基础,即古人要求达到知其体相,识其部位的目的。(二)辨位以识伤情1.手摸心会,明悉伤情

对骨伤患者要进行辨位施法,必须明悉伤情,故当详察其体。通过问诊了解病史,要着重了解受伤时暴力的性质(直接、间接),力量的大小,作用的方向,有的与体位关系密切,如从高处跌落,臀部着地,易发生脊柱胸腰段屈曲型压缩骨折。因此,详细了解受伤经过,对病情判断极为重要。通过望诊观察面色及局部情况,有无创口,肿胀,肢体短缩,旋转畸形。如肩部受伤,出现方肩畸形,常是肩关节脱位。儿童不慎跌倒,肘部有靴样畸形,又常是肱骨髁上骨折的表现。可见,局部观察相当重要,且对观察到的情况应翔实记录,最后详细查体,即所谓“手摸心会”,由于伤后肿胀,功能受限,畸形改变明显,但要达到明悉,医者一定要用手触摸,即“触诊”。触摸须先轻后重,先远后近,由表及里,判断所伤的部位,如肱骨干骨折,有上、中、下之分,以手触摸大体可以区分出来。肱骨髁上骨折的,前臂肿胀,桡动脉搏动减弱,为提示判断动脉血管是否损伤受压的凭证,可见,触诊是非常重要的。要特别提出的是,由于X线检查的运用,为骨伤科医师提供了比手摸心会更为明悉的诊断依据,它不仅对骨折的部位类型,移位方向,损伤程度及不全骨折等,在多数情况下一目了然,而且能使术者对骨折损伤的情况在头脑中建立一个立体形象,为施行整复手法奠定基础,作为“手随心转”的施术依据。2.手随心转,法从手出

跌打损伤,在明悉伤情之后,如为骨折、脱位,就应辨位施法。治伤手法,历代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也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最主要是“师徒相承”,经验手法密而不授,方法观点极不统一,给后来学习者带来困难,但若能掌握要领,根据辨位施法原则,手法并不难掌握。

以下是先生总结的几种手法:

(1)顺势牵引,克服重叠:完全骨折的重叠移位或成角畸形,要进行整复,术者与助手握住骨折两端,向相反的方向拔伸,力量相等,方向相反,持续稳准,此即拔伸牵引。对于肌肉力量过于强大的股骨干骨折,则采用牵引方法,克服重叠移位。拔伸牵引,是在骨折早期,应顺着畸形方向顺势牵引,在牵拉过程中,逐步过渡到正常肢体轴线上来,这样则能更好达到克服重叠移位的目的。股骨干骨折,在采用骨牵引的时候,大重量持续牵引,易导致过牵,而致断端分离移位,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因而在牵引中要经常采用测量肢体长度,叩、听诊以及拍片等方法判断牵引是否达到克服重叠移位之效果。往往牵引断端重叠3~4毫米,然后通过折顶方法进行复位。各种骨折脱位整复的基本手法,操作时,不能突然用力,或一松一紧,以免损伤软组织及骨膜。

(2)顺轴旋转,纠其过偏:骨折后,骨折远端受肢体重力或暴力影响,远端发生外旋或内旋移位可在助手的配合下,术者手握骨折远端在拔伸状态下,围绕肢体纵轴,外旋或内旋,以恢复肢体的生理轴线,此即旋转法。

(3)曲径通幽,巧使回旋:对于背向移位的短斜面骨折(背靠背移位),虽大力量牵引亦不能使断端分离,必须依据受伤机制,判断造成背向移位的路径,以骨折移位的相反方向,施行手法,即回旋法。使用回旋法时在一个方向回绕困难,可改变方向,再行回绕。一般情况远端先从后侧回绕,若失败,再从前侧绕。但使用此法操作时,必须谨慎,以免损伤血管神经。

(4)相位借势,巧用屈伸:靠近关节部位的骨折,如伸直型肱骨髁上骨折,单纯牵引,可造成成角畸形加大,只有将远骨折段连同与之形成的一个整体的关节远端肢体,共同牵向骨折近端所指的方向,成角畸形才能矫正,重叠移位也能较省力克服,此即屈伸法。而屈曲型肱骨髁上骨折,采用相反手法,称伸直法。

(5)借力使力,巧用折顶:部分横断骨折,断端犬齿交错,或肌肉痉挛,重叠难以纠正,对于这种骨折,可以使用折顶法,即先加大成角,使直线变曲线,纠正重叠移位,利用接触点的支点,使用杠杆力折顶,常能较省力复位。该法亦可用于横断骨折的残余移位。

整复骨折的其他手法还有:前后移拉的提按,侧方移位的端挤,并列骨折的分离,粉碎骨折的捏合等。

总之,骨折的移位不同,手法各异,应按移位施行手法,本文不在赘述。3.以子求母,端端相对

一切骨折的复位手法,都要以远端靠拢近端这一处理原则。这是因为:近端肢体是相对固定的,所以有的医家把近端称为“母骨”,把远端称为“子骨”。在股骨上1/3骨折,由于近端受强大的屈肌、外展外旋肌群影响,所以骨折后常出现近端屈曲,外展,外旋畸形,远端因内收肌群的作用而向上、向内移位,形成骨折后的屈曲畸形。根据上述原则,股骨上1/3骨折的复位手法,应将远端肢体抬高,外展并轻度外旋,抬高与外展的程度以能达到与近端的断面相吻合,并使远近段骨干形成一条轴线为度,用支架维持位置。但近年来,也有人采用调整近端的移位,如在近端外侧加垫,限制其外展外旋,半坐位牵引以克服远端屈曲,临床效果满意。因此,骨折整复,在远端与近端的关系上,应灵活变通,以达到端端相对。(三)施法以复旧1.法使骤然人不觉,患者知痛骨已拢

骨折整复,是治疗骨折的重要步骤,应在不增加患者痛苦,不加重局部损伤的情况下,使骨折尽早正确对位,施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制定方案,有章可循:骨折整复是一个集体协同动作,并且整复动作的完成,往往是在瞬间完成的。因此,施法者必须有一个比较成熟的施述方案,这就需要术者在术前对伤情有一个全面细致的认识,结合X线改变,在术者心中对伤情形成一个立体形象,同时,施术者应依据损伤的局部解剖特点,肌肉分布情况,选择有利于肌肉放松,有利于整复固定,有利于手法操作的原则选择合理的位置和体位,然后对助手讲清具体手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经过讨论,统一认识,共同遵循,协同动作,密切配合。

(2)整复步骤,先后有序:一般来讲,骨折的移位往往经过成角、侧方、旋转的过程,在整复时,要根据骨折的具体情况,先纠正重叠及旋转,再纠正侧方移位,最后纠正成角移位,而使骨折得到整复。如股骨干横断骨折,先拔伸牵引,纠正重叠移位,在牵引中,通过旋转肢体远端,纠正旋转畸形,最后折顶拉直纠正成角畸形,才能使骨折对合接近解剖复位。

(3)整复时间,以早为好:骨折整复,越早越好,及时整复比较容易,也可获得正确对位,但当患者有昏厥及其他合并损伤时,必须待全身情况稳定后,才能进行整复。

(4)对位对线,力争解剖:骨骼是人体的支架,骨折发生移位,肢体就失去骨骼的支架作用而不能正常活动,把移位的骨折段重新对位,以恢复骨骼的支架作用,骨折对位越好,支架作用越稳定,骨折也能顺利愈合,肢体功能也可较快恢复。因此,对每一个骨折,都应认真整复,争取达到解剖或接近解剖复位。对某些骨折,不能达到解剖对位,经过整复、重叠移位、旋转及成角畸形得到矫正,肢体力线正常,长短相等,骨折愈合后肢体功能有望恢复到相当程度,生活上无大影响,也称满意,此亦称之为功能对位。2.统筹兼顾,突出重点

对于双骨折,如前臂和小腿,应先视其为一个整体,按单骨折整复其中较稳定的一根骨,再整复另一根骨,较为容易,对于骨折与脱位同时存在如孟氏骨折,应先整复尺骨骨折,尺骨复位后,桡骨头亦较易复位。3.合理使用X线检查

X线检查为骨折的诊断治疗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必须合理应用,不要过分依赖。实践证明,X线下整复不仅危害患者及术者的健康,且难以得心应手,往往顾此失彼,很难获得满意复位,故术者必须提高整复技术水平,术者对X线片骨折移位情况周密考虑,细心研究,订好整复计划,在助手的密切协作下,徒手整复。认为骨折整复满意后,夹板固定,进行透视,达到复位满意为止。4.恰当固定,谨防错位

骨折整复后,要采取一定措施来维持复位,夹板外固定是中医常用的方法,不同的部位选用不同的夹板,配合纸压垫和扎带,纠正残余移位和防止再移位,捆扎夹板,松紧度要适宜,以上下移动0.5cm为宜,并随时观察伤肢血运及调整扎带。特别应当指出的是,先生对小儿肱骨髁上骨折的固定,总结推出一种新型夹板固定方法,他分析了夹板固定力的来源,认为“不超越骨折线的夹板放置是不会产生固定力的”,以往肱骨髁上骨折四块夹板,实际上起作用的只有内外侧两块,因为前后侧夹板在骨折线之上,故弃而不用,这样就解除了夹板对肘窝的压迫,有利于血液回流,利用屈肘后,肱三头肌的收缩作用,维持整复后的前后位置,大大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临床实践证实,效果良好。(四)筋伤病的辨位施法

除骨折而外,对于脊柱伤病,先生亦强调辨位施法,并结合现代医学的各种检查,施以相应治疗手法,往往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1.颈部整复,巧用寸劲

对于颈椎病的手法治疗,先生亦常采用俯卧位整复法,先找出颈部阳性反应点,然后结合颈椎五位片,采用相应推扳方法,以寰枢椎为例,如齿状左偏,则用左手抵枢椎右侧,右手从左颌下绕过,抓下颌左侧,两手相向用力,听到弹响及手下有滑动感,即告复位成功。先生强调,在推扳复位当中,一定要巧施寸劲,手下有滑动感即可,不能一味追求弹响声。颈椎其他椎体复位,利用拇指抵病变椎体疼痛侧,同时强调,颈椎推扳的患者,一定要有颈椎X线片,尤其颈椎张口位片,以防意外发生。2.腰部推扳,坐卧更便

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推扳治疗,腰3以上先生一般采坐卧推扳法,即患者坐位,术者站于偏歪棘突侧,用一手拇指抵住偏歪棘突,另一手从后侧入腋下绕到患侧颈后。摇转腰部及上方,同时抵住棘突拇指向对侧用力推顶听到有弹响及拇指下有滑动感为复位成功。对腰4-5,腰5-骶1椎间盘突出症,先生一般采用卧位复位法,即患者健侧卧,健侧腿部伸直,患侧下肢屈曲,术者站于患者腹侧,以一上肢肘部抵住上侧肩前,另一肘部抵住上侧髂嵴后部,拇指抵住偏歪的棘突,前后相向用力,听到弹响声或指下有滑动感,即告复位成功。二、骨关节病的诊治应辨病、辨证与辨位结合

辨证是中医的基础,是学术,是中医认识疾病病因病机的方法;辨位、辨病是临床,是实践,是中医诊断治疗疾病的方法与目的。辨证施治、辨位施法、辨病施治即为三辨法。(一)辨证施治

辨证施治是中医认识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和根本法则,对中医骨伤科亦不例外。先生在几十年从医的过程中提出“中医骨伤科疾病同内科疾病不同,病邪所侵犯的脏器较特殊,病变部位不同,程度不同,病位亦不相同”,因为不论骨折、脱位、筋伤、骨关节疾病等,相当部分病例临床证候、症状类似,但从病损的部位、累及的脏腑、病变深浅却各不相同。先生在临证过程中将四诊(望诊、问诊、闻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体征及现代医学辅助检查部分,通过综合、分析、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根据证进行论治(施治),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辨证是临床治疗的前提和依据,论治是治疗疾病的手段和方法。

先生的骨伤科辨证特点:骨伤科疾病涵盖了“伤”和“病”两大部分。在骨科日常应诊中大多医家认为伤比病多,而损伤又分为骨骼关节、软骨、肌腱、筋膜、脉络(包括周围神经与血管)等结构,因此在损伤中出现了骨折与伤筋两大部分。

1.辨证施治是中医治疗疾病的理论核心,骨折的治疗亦不例外,先生在治疗过程中以辨证施治为基础,贯彻固定与活动(动静结合)、骨与软组织并重、局部与整体兼顾(内外兼治)、医生的治疗措施与患者的主观能动性密切结合(医患合作)的骨折中西医结合治疗原则,在此原则的基础上,在先生的指导下,我们在医疗实践中,针对闭合性骨折提出并采用“四动”“五步法”进行治疗。“四动”即骨折在动中整复、动中固定、动中愈合、动中康复。“五步法”即手法整复、夹缚固定、中药内服、中药外用与功能锻炼。

(1)骨折的辨证施治原则

1)“四动”是手法治疗骨折的原则:①骨折在动中整复:骨折发生后,整复骨折移位,应灵活应用生物力学原理使骨折复位,先生指出,骨折整复过程中的力是一个变化的力,在借助外力的同时,必须顺应内力的变化规律而变化,在二力的变化中巧妙的施行手法作用于骨折断端,使骨折达到理想对位。②骨折在动中固定:对骨的生物力学发现,坚强固定存在应力遮挡是不合理的,而动静结合、夹板固定是一种微动的弹性固定形式。它是通过:a.布带对夹板的约束力; b.夹板对伤肢的杠杆力; c.纸垫对骨折端的效应力来维持骨折的整复效果;d.在充分利用肢体内部活动因骨折所致的不平衡重新恢复平衡。固定后的科学练功不但有利于骨折断端的稳定和固定,还有利于整复后残余移位的矫正。③骨折在动中愈合:传统观念骨折后应绝对固定,但绝对固定存在着骨折部位邻近的关节功能恢复差的弊病,针对这一缺陷,提出并强调骨折治疗中练功的重要性,即骨折应在动中愈合。通过在科学方法指导下的功能锻炼,使骨折断端获得增大肌肉的“稳定分量”,提高骨的生理载荷及生理应力,来改善骨折断端的血运,从而加速骨折的愈合速度和质量,确保骨折的愈合与关节功能同时得到康复。④骨折在动中康复:骨折的愈合和肢体功能的康复是一个较长的治疗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贯彻一个“动”字,是缩短骨折治疗时间和促进肢体功能康复的关键。

2)“五步法”是手法治疗骨折的核心内容和特点:“五步法”是手法治疗骨折的五个具体步骤和操作方法。“五步法”中关键的第一步是手法整复。早期良好的整复是后四步的基础,是促进骨折愈合的前提。夹缚固定主要是指夹板固定,固定与功能相结合,是骨折早日获得痊愈的必然保证。中药内服、外用是中医骨伤科的特色所在,它能够改善全身与局部的血液循环而有利于骨折的愈合。

(2)骨折的辨证用药

先生在骨折用药的过程中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与经验。骨折整复固定后中药的应用:遵从古训,按骨折三期辨证(早期、中期、后期)用药原则进行治疗,先生尊古而不泥古,根据患者个体情况与局部体征进行辨证施治,如患肢局部肿胀,疼痛明显,骨折端容易发生再移位,筋骨脉络因复位挫伤等因素可反复损伤,血离经脉壅塞于经道,血瘀气滞针对这一时期瘀血的病理病机,方用桃红四物汤。除此之外,这一时期特别重视患者局部骨折对全身的整体影响,肢体损伤于外,则气血伤于内,营卫有所不贯,脏腑由之不和,在临证中,我们观察到躯干部及下肢骨折后,患者处于卧床状态,两三日后,多数患者出现腹胀、腹痛、便闭、纳呆,甚至不进饮食,舌红苔黄,脉数等明显里实热证的表现,有些患者腹部胀痛的痛苦超过了骨折原发病的症状而被患者关注,主治医生采用灌肠及肛门放药,可暂时收效,但患者腹胀腹痛反复发作对骨折治疗影响较大,先生对此倡导大家“中医治病务必求治其本”的基本原则。先生在临床中常用阳明腑实的大承气汤,大黄、厚朴、枳实、芒硝(大黄后下,芒硝冲服)内服,大多一两剂见效,便通,腹胀痛消,食纳可,极大地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屡用屡效,但也提醒中病即可,不宜久服。对年老体弱、失血过多气血亏虚、妊娠反应期间慎用或禁用。

骨折中期,指骨折后3~4周,骨折处疼痛减轻,肿胀消退,一般软组织损伤已修复,骨折断端部较稳定,原始骨痂逐渐形成,传统治疗后则为接骨续筋立法,常用接骨丹。先生通过临床观察,骨折的愈合与局部血运和年龄密切相关。在临床上,新生儿骨折两周既能愈合,年轻的患者愈合快,老年患者愈合较差,人体三个部位,如腕部舟状骨、股骨颈、胫骨下1/3处等骨折难以愈合,都是因为解剖因素、供血不足导致,由此悟出,改善局部血运,保持局部供血,调动全身整体能量,以益气养血,促进骨折新生,方药:西洋参、当归、川芎、白芍、熟地、生黄芪、白术、茯苓、三七、没药、骨碎补,食纳差加陈皮、半夏、砂仁,制成丸药内服,每次7克,每日两次,骨折完痊愈合停服。

骨折后期指骨折6~8周以后,骨折断端较稳定,骨痂已生成,全身脏腑气血趋于平和,为促进骨痂不断生长改建,肢体功能很快恢复,故后期治疗以调理补养为主,损伤日久,正气必虚,按《素问》虚者补之的治则,又分为补益气血、补益脾胃、补益肺胃,补益肝肾,强筋健骨,分别选方用药。先生特别重视骨折后期服用促进骨折生长愈合的中药,如接骨丹、接骨续筋丸等,以防止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发生。对损伤之后,瘀血凝结,筋肌粘连,复感风寒湿邪外侵,关节酸痛,屈伸不利,舒筋活络法常用。方药:麻桂温经汤内服。

骨折后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骨折断端愈合了,不等于肢体功能正常了,还有很多医疗方面的问题需要医生耐心的去做工作,为患者教会主动地功能锻炼、怎样锻炼、时间长短、锻炼后出现哪些情况,不仅要给予教,还要详细说明,关节部位的功能锻炼活动,常会有初次活动关节部位的疼痛肿胀加重,患者不能坚持继续活动,这样的反复,延长肢体功能恢复的时间,遇到这种情况,先生给患者的解释是,坚持活动,这种肿痛是祛病,不是添病,患者马上心里开朗,将功能锻炼落到实处,一天一个样的恢复起来。

骨折愈合后,功能恢复,除主动功能锻炼外,以温通血脉,疏导筋络、活血止痛的中药,先熏蒸后再洗患处,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有简便廉验的优点,服务于患者,最早命名为26洗剂,取毛主席把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简称626指示,药物:二枝二草艾二花,川乌草乌刘奴瓜,水煎外用。

近几十年来,先生对老年体弱者,骨折后骨干关节固定时间较长,造成骨折局部、相邻关节骨质废用性丢失,造成骨质疏松的患者,又是关注的重点。为骨折后期治疗增添了新的内容,按继发性骨质疏松论治,用补肾强骨立法,方药:熟地、山药、山萸肉、鹿角胶、淫羊藿、菟丝子、补骨脂、生黄芪,随证加减,内服。对病情较重者,骨质丢失严重者,可配合服用西药,如阿仑膦酸钠等。

骨折一个月以上,骨痂已生成,骨折断端较稳定,为使脏腑气血趋于平和,促进骨折部骨痂不断生长改建,故后期治疗以补养为主。

2.软组织伤病是人体骨关节及软组织在损伤(外伤、内伤)的作用下致组织、器官受累引起的脏腑器官、筋腱、肌肉、关节软骨等病变。中医学对软组织伤病认识与论述早有记载,如早在《内经》中就指出“坠堕”、“跌仆”、“举重用力”、“五劳所伤”等是损伤的致病因素。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说“千般疢难,不越三条:一者,经络受邪,为脏腑内因也;二者,四肢九窍,血脉相结,壅塞不通,为外皮肤所中也;三者,病重、金刃、虫兽所伤。以此祥之,病由都尽。”晋·陶弘景《肘后备急方·三因论》中将病因分为三类:“一为内疾,二为外发,三为他犯”。宋·陈无择《三因极一病证方论·三因论》提出了“三因学说”,认为六淫邪毒侵袭为外因,情志所伤为内因,而饮食劳损、跌仆损伤为不内外因。

先生将伤筋患者归纳为急性与慢性损伤两大类,在临床实践中,根据病因、病机、症状、体征、证候不同,采用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气血辨证、筋骨辨证、经络辨证等,根据证型不同而采用相应的治法。

(1)急性闭合性损伤

1)扭伤(病位以关节为主,多为旋转外力):急性损伤(俗称岔气)、腰部扭伤、踝部扭伤、腕部扭伤、骶髂部损伤、髋膝指踝关节损伤等,此类损伤一般是指在无外力直接打击的情况下,损伤部位周围的肌肉突然的急骤的收缩运动导致肌肉起点处或止点处或肌肉纤维部分或肌筋膜撕裂,甚至断裂,是动力系统突然作用于静力系统。例如腰部在伸直位、髋部双下肢固定、腰部骤然的前屈旋转、肌肉韧带配合不协调而至闪腰。闪腰是从受伤病史而言,但病变部位固定,以腰骶关节为主,病机应是以外力致伤,症状以局部剧痛为主。腰骶关节伸屈活动可使疼痛加重,绝对腰伸直位制动,可使疼痛缓解,故在治疗上,强调平卧制动休息,以缓解其痛,促使局部损伤修复,先生治以内服活血止痛,舒筋通络立法,方药:三七、没药、赤芍、生草、桃仁、川牛膝、鸡血藤,水煎400ml,分早晚服。云南白药止痛膏外贴痛点,痛甚者可给予封闭治疗。早期不宜热敷,卧床休息一般一周为宜,两周即可康复。临床特点,损伤部分的疼痛伤后立即出现,局部痛甚,伸屈活动受限(胀痛、随之肿胀但不伴受伤部位远端神经症状),病程短且易于恢复。另一种情况是受伤时患者可听到咔嚓的响声,伤后即出现肿痛、受伤部分关节运动受限,如腰部僵硬、伸直困难、失力、不能带动下肢、弯腰慢步活动等。常伴在某一个椎旁有清楚的、固定的压痛点,但不放散。《金匮要略》载:“瘀血腰痛者,闪挫及强力负重得之,盖腰者,一身之要,后伸俯仰,无不由之,若一有损伤,则血脉凝涩,经络壅滞,令人卒痛不能转侧,其腑涩日轻夜重者是也”。

先生辨证论治经验,遇到第一种情况,先生认为患者闪腰岔气,则为气滞血瘀,外用行气活血止痛药膏,内服以复元活血汤加行气之味,嘱患者休息,很快可康复。

如遇到损伤局部有弹响,伤后活动严重受限者,先生首先倡导采用手法调整、整脊,通常采用坐位或卧位旋转推扳牵引等法,腰椎推扳时可听到明显的弹响声,使其错乱或紊乱的小关节复位,离经的肌腱复位,恢复患病部位的正常解剖位置,局部用药,活血止痛膏外敷,内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药物,方药:赤芍、桃仁、延胡索、台乌、香附、川牛膝。如果骶髂关节半脱位患者,一定要判断局部伤情,病变痛点固定于一侧骶髂关节处,双下肢是否等长,明确诊断,手法调整则成为主要的治疗方法。

2)外力直接损伤:外来暴力直接作用于躯干、胸腹腔、四肢,且暴力撞击迅速,如车辆撞击、异物的打击、骤然的挤压等。此类损伤的特点是外源性的暴力直接击打人体的软组织、器官,击打物接触人体一般多为钝性损伤。损伤的特点是局部皮肤可完整,但机体内部组织器官损伤较重,如肌腱、肌肉、内脏器官,可挫伤、水肿、瘀血,甚至撕裂、断裂、胸腹腔器官破裂等。骨骼裂纹甚至断裂形成严重的骨折,关节软骨损伤,关节内软骨破裂,半月板损伤。

对于此类患者,先生认为病理病机上以血瘀气滞为主,且瘀血在先,血瘀为重,因此在立法上倡导活血化瘀、行气止痛。方用复元活血汤加减。常用药物:赤芍、桃仁、红花、牛膝、当归、延胡索、台乌、香附、三七粉、木香等,内服药物的同时,对损伤局部的处置应当引起重视,局部冷敷继而外敷消肿止痛膏,达到消肿止痛的目的。对于伴有骨折的,常见肋骨、前臂、脊柱、胫腓骨、指趾骨等处骨折,先生在临床上嘱大家在第一时间对骨折进行积极处置,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的骨折采用牵引、手法整复、复位、固定等方法急诊处理,有手术适应证的应积极手术治疗。对因骨折引起的疼痛应高度重视,因为疼痛能引起许多并发症,甚至休克。对于骨折引起的内脏器官、血管、神经的损伤,先生告诫大家一定要急诊手术探查,以免引起不可逆转的损害,给患者造成残疾或生命危险。

(2)慢性损伤:该类损伤的患者多为中老年,终生劳作,积劳成疾,中青年患者多因工作需要或者是不良生活习惯,如久坐、久站、长时间弯腰而造成,常见于司机、电脑操作者。因风、寒、湿邪侵袭等,如常见的颈肩部无菌性炎症(枕大神经炎、肩周炎、肩周滑囊炎)、胸背部的肌筋膜炎、棘上韧带或棘间韧带炎、肩胛区滑囊炎、腰肌劳损、腰3横突综合征、腰椎棘上或棘间韧带慢性劳损、腰骶关节劳损、骶髂关节慢性炎症、臀肌筋膜炎、臀上皮神经炎、大腿部的肌筋膜炎、膝关节滑膜炎、半月板退变损伤、踝关节周围慢性肌筋膜或滑膜炎等。

先生在临床对此类患者,一定详询病史,问清致病原因、发病时间、以往治疗过程,认真查体,精准明确病变的具体位置,根据四诊收集的资料辨寒热虚实、脏腑关系、病位浅深、受累筋骨、侵犯的脉络是否伤及气血。对于慢性劳损类疾病总体认为是机体气血运行不畅,或气血亏虚者又感受风寒湿邪外侵,内服以温补气血兼除外邪立法,方药:黄芪、白芍、桂枝、当归、甘草,上肢痛加羌活,下肢痛加独活,全身痛加秦艽。除内服药物外,亦非常重视此类患者的局部治疗、功能锻炼、预防这些疾病的早期中医学方法的干预。告知患者关注该类疾病的防治重点,首先向患者讲清致病原因,然后要求患者不断改变生活、工作中应注意的防治方法,指导患者如何改变这些不良习惯和不良姿势,防病求治,药物不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例如肩周炎重视局部中药外贴或外敷、手法按摩、舒经通络、理筋止痛或局部封闭,局部封闭非常重视药物的配比,激素量严格控制到治疗量,不可滥用。对于肌腱粘连严重、痛甚,肩关节严重障碍者,在定位精确的情况下,可采用局麻下小针刀剥离式松解粘连的肌腱,在给患者治疗的同时,注重调动患者配合治疗的主观能动性,教会患者功能锻炼,如早期的手法到中期的运动,患肢抬高、教会患侧做划弧运动,特别强调患者自身作好划弧运动的重要性,肩周炎是以肩关节活动受限为主的慢性疾病,而发现以外展上举、内旋、外旋受限为特点,前后伸屈影响不大,分析机制,外展上举内旋外旋活动时,肱骨头需要在关节内旋转时才能完成,因此肩周炎的活动,应以旋转为主,划弧运动就是一种旋转活动,对肩周炎的患者,从始至终,强调这种锻炼及运动方式,循序渐进,坚持不懈,直至痊愈。爬墙锻炼、嘱患者局部的保暖等。又如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先生除了按辨证用药外,告诫大家该病病位在筋骨、受累的是经络,临床上应告知患者卧床休息、重视手法调整、局部舒筋活络、整脊、推扳、复位,累及的下肢、适时牵引、局部热敷、神经根部位的封闭阻滞,对于病程早的椎间盘突出症局部无粘连的坚持用手法推扳复位。将患者自身的治疗性运动视作治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双手抓单杠,自身牵引法。仰卧的五点式(拱桥式)、俯卧位的飞燕式、双下肢固定臀部规律的旋转摆动、指导下的倒步行走等,先生在教给患者方法的同时,亲自给患者示范,教会患者进行运动锻炼达到治疗的目的。对于椎间盘突出较大的、病程较长的、神经症状严重的、CT或MRI合并有椎管狭窄的或腰椎滑脱的,亦果断的建议患者采用手术的治疗方法。再如膝关节损伤导致半月板损伤的患者,一经确认,在早期按辨证,内服药物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立法,方药:赤芍、川断、牛膝、没药、延胡索、生草、鸡血藤内服,关节外局部用药外贴或外敷,痛点按摩、局部封闭等法治疗。慢性损伤患者,重视内外兼治、局部用药、中药外敷,患者在不负重的情况下屈伸、摆动、活动锻炼,膝部的手法按摩,如髌骨推拿按摩、关节周围相关肌腱推拿理筋、局部的保暖均为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年纪较轻的、影像提示半月板损伤严重的,亦会给患者反复讲明情况,采用手术方法治疗并且向患者讲清关节镜手术与切开手术各自的适应证与优缺点。软组织伤病牵涉部位广泛、病种繁多,在此不一一列举,先生临床经验丰富,临床疗效甚佳,但常常告诫我们对于具体的患者一定要结合实际情况,给予个体化的治疗,中医的、中西医结合的、西医的,哪一种方法对患者的疾病疗效最佳就采用哪种方法治疗。医生在临床上,一定要树立疗效是硬道理的治疗理念。(二)辨位施法

先生在骨伤科临床中认为,骨伤科疾病以辨证施治为纲,但骨伤科疾病同内科疾病不同,病变程度、病理阶段不同、病变部位不同。因此,不论骨折、脱位、筋伤等伤科疾病,临床症状类似,但从病损的部位、病变的深浅看,却是各不相同。因此,不辨位,就抓不住骨伤科疾病的实质,只有抓住病位要害做出的诊断,才是实质性的诊断。只有诊断确切,才能根据病损的具体情况,施行有效的治疗方法,从而达到有效的治疗目的。先生认为对于骨伤科医生,不仅要精通辨证施治的规律,在辨证清楚、精准的情况下,更重要的是根据患者损伤的不同部位及损伤轻重程度等基础上,掌握并应用“辨位施法”这个主要手段,先生倡导辨位施法是中医辨证施法理论的补充和发展,是中西医结合的具体体现,符合骨伤科专科特点和发展要求。辨位施法在诊断与治疗上既符合现代解剖学观点,又是中医传统理疗的延伸,并提出骨伤科疾病在诊断上要分型、分类,治疗上应施行不同的方法,从而把骨伤科的治疗原则确定为:局部与整体兼顾,辨证与辨位、辨病相结合,手法与药物治疗并重,中医学理论与现代医学技术紧密结合、融会贯通。

所谓辨位,一是辨别损伤的部位,二是辨别筋骨筋脉错乱的位置,如骨折所在具体部位、骨折线的形态、骨折的类型、骨折断端移位的方向、程度、粉碎性、骨折分离程度、游离骨块的方向、远近、骨折部位肌肉的走行方向及肌肉收缩力对骨折骨牵拉的生理作用、骨折线相邻两个关节的形态及生理功能等,必须辨别清楚,因为只有将以上问题辨清楚,才能施以手法。三是辨别疾病的具体病位,如骨伤疾病辨别损伤部位,腰痛有外伤史,闪挫所致腰骶关节压痛者诊断为腰骶关节损伤,损伤定位是最主要诊断依据,辨别筋骨经脉错乱的位置,手指屈指腱鞘炎,痛点在掌侧近节指掌关节处,且理筋时在滑动成为诊断的要点,有些疾病的诊断,痛点成为关键的依据,强直性脊柱炎早期痛点在骶髂部位;膝关节骨性关节炎痛点在内侧关节间隙;腰椎间盘突出症,椎旁压痛与椎间隙定位相结合,是诊断重要手段,辨位不仅有助于诊断,且又方便于施法治疗,手法按摩、药物外敷、局部封闭皆需辨出准确部位,施法治疗。1.“辨位施法”与辨证施法、辨病施治的关系

辨位施法,旨在辨别损伤部位的伤情,为施治提供临床依据,辨位施法与辨证施治、辨病施治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辨证着眼于疾病整体的瞬时状态,辨病着眼于基本病理特点与过程,辨位则着眼于损伤部位的伤情,居于辨病施治的范畴,却又为伤科所独有。因此它是伤科外治法特有的精华所在。2.闭合性骨折的辨位治疗

先生提出辨位施法的手法观点主要是体现在骨折的诊断与手法治疗两方面。诊断一定详询病史、受伤机制、详查局部肿胀、畸形、活动、皮肤颜色、受伤肢体远端的运动及感觉情况、血循情况应详加记录。认真仔细阅读X线片,有些特殊部位应拍特殊X线片,如斜位、轴位等,在X线片上十分清楚的确定骨折部位,骨折处的形态、骨折断端的移位方向、移位分离程度、粉碎的程度、有无游离的骨折块,相邻重要器官结构者,如颅骨、脊椎骨、肋骨,较大关节的骨骼如髋膝踝等关节尚需作CT或MRI检查,长管状骨或邻近关节的骨折,必须清楚骨折周围肌肉的起止走形、肌肉收缩的力学作用。

先生治疗在对闭合性骨折的整复中有着丰富的经验与独特的辨位施治理念。例如肱骨髁上骨折,该骨折是肘部最常见的骨折,多见于儿童,处置不当并发症与后遗症发生率较高。肱骨髁上解剖特点,骨质结构位于松质骨与密质骨的交界处,前有冠状窝,后有鹰嘴窝,而窝间仅有一层极薄的骨质存在。形态上此处是肱骨由圆柱状结构变为三棱状的改变部位,力学特点为应力上的薄弱点。前后薄弱,两侧较坚固。

(1)肱骨髁上相邻的主要结构有:

肱动脉、肱静脉,正中神经紧贴骨肘前方经过,桡神经在肘窝前方分深浅两支进入前臂。尺神经紧贴肱骨内上髁后方的尺神经沟进入前臂。

(2)肱骨髁上骨折的类型:

从X线片上骨折的形态分为两大类,伸直型较多见,骨折远端向后上移位(图2-1),根据骨折远端移位又分为尺偏型与桡偏型。屈曲型,临床上较少见,骨折远端向前上移位(图2-2)。

(3)肱骨髁上骨折的辨位手法治疗:

先生在治疗上反复强调一定要判断骨折移位程度的大小、是否合并有神经血管的损伤、肢体远端感觉与血液循环等情况,以预防严重并发症发生。图2-1图2-2

(4)辨位整复:

该骨折的复位要求较高,但必须获得正确的复位。骨折的侧方移位旋转,移位必须矫正,尺偏型骨折则易引起肘内翻畸形,因此,复位应特别矫正尺偏畸形,尺侧倾斜嵌插及内旋移位,纠正尺偏移位宁可有轻度桡偏也不可有尺偏,尤其是倾斜,一定要纠正,保持一定程度的桡偏,使骨折远端略呈外旋位,防止发生肘内翻。

(5)伸直型骨折:

患者仰卧,由两助手分别握住患者上臂与前臂做顺势牵引,矫正短缩重叠移位。若骨折远端旋前(或旋后),应首先矫正旋转移位,使前臂旋前或旋后。术者一手握骨折近端,另一手握骨折远端,相对横向挤压,矫正侧方移位,移位矫正后,术后以两拇指从肘后尺骨鹰嘴处推骨折远端向前,两手其余手指重叠环抱骨折近端向后拉,同时让两助手在下徐徐屈肘关节,常可感到骨折复位的骨擦音。尺偏型骨折复位后,术者一手固定骨折部,另一手握住前臂略伸直肘关节,并将前臂向桡侧伸展,使骨折桡侧骨皮质嵌插并稍有桡倾,以防肘内翻发生。尺偏型骨折一定纠正,视具体情况可做矫枉过正复位,桡偏型骨折的远端桡侧移位则无需矫正,轻度桡偏可不整复(图2-3~图2-5)。图2-3图2-4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