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给年轻人的情商课(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7 13:22:46

点击下载

作者:李维斯

出版社:企业管理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佛给年轻人的情商课

哈佛给年轻人的情商课试读:

情商是……

美国哈佛大学,当今世界一流学府,是知识与理想的殿堂,是智慧与成功的象征。

数百年来,从哈佛大学走出了无数牛人,40名诺贝尔奖获得者、30名普利策奖获得者、8位美国总统,大批政界、商界大佬,学术界精英。除了哈佛的知识教育,助力这些牛人成功的,还不能忽略了哈佛特有的“情商教育理念”。

那么,什么是哈佛的“情商教育理念”呢?不急,让我们先来复习一下情商的定义——

情商(Emotion Quotient),简称EQ,主要指人在情绪、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质。总的来讲,人与人之间的情商并无明显的先天差别,更多与后天的培养息息相关。这是近年来心理学家们提出的与智力和智商相对应的概念。

人的智力相差无多,而人与人所取得的成就却为何有云泥之别呢?撇开超乎常人的天才们不说,在正常人每日所处的“社会活动”中,——比如为人处世、修养举止、说话办事、待人接物、情绪控制、抗压能力,等等等等——其实存在着众多或明或暗的“规则”,而人运用和掌握这规则的熟练程度,就是情商在发挥着作用。

哈佛大学重视情商的培养,因为他们明白,对于走上社会的大多数年轻人来说,比起书本上的章句和公式,这些“软实力”对他们的人生要重要得多。

哈佛注重教养,教养不单单是家教的表现,更是年轻人行走社会的名片;哈佛崇尚积极,积极向上的人总会比“拖延症患者”们走得更远;哈佛推崇个性,保持独特的个性才会在芸芸众生中显得卓尔不群;哈佛重视内心的强大,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内功”,才能在艰难的社会临危不惧,化险为夷。

马云曾说:“永远不要低估年轻人的力量。”这是成年人的时代,也是年轻人的时代,但终究会是年轻人的时代。

年轻人应当坚持自我,一个人若失去自我,也就很难获得别人的尊重。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先要清楚地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他人的意见只能成为一个参考,而不能为了迎合别人而改变自己的观点。

面对险恶的世界,年轻人需要强大的内心来面对,强大的内心,需要有坚定的信念来支撑。对于任何人来说,若想让自己取得他人无法取得的成功,就必须不断加强成功的信念,并不断地将自己的信念坚持下去。

年轻人永远都有希望。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希望是无穷的。其实在人生当中,90%的失败者都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他们是失掉了自信,输给了自己。

不管你是否还身处大学的“象牙塔”中,不管你是否曾迈进过哈佛大学的校门,你都可以通过本书,感受哈佛校园的气息,领略哈佛情商课的神奇魔力。让哈佛的精神注入你的体内,你就可以看到10年后更优秀的自己。

第一课 有教养是高情商的表现

哈佛告诉你:西方精英的教养是怎样炼成的

200多年前,美国国父乔治·华盛顿曾经赞叹哈佛大学:“没有一所学校能比这里产生更好的学者和给人以更值得尊重的教养!”

哈佛大学将培养有教养的人置于首位,学生的知识掌握、认知发展、专业能力、创新品质等都从属于教养,课程设置、教学要求、教学活动、校园生活等都服务于培养有教养的人的需要,因此才走出了一批批德才兼备的各界精英。

有没有教养并不一定取决于文化高低、出身贵贱,但它却能体现了人的气场的好坏。所以,当美国总统杰佛逊和孙子面对一个奴隶向他们脱帽鞠躬,总统当即提帽还礼,而不懂事的孙子不愿理睬黑人奴隶时,总统先生就会非常严肃地告诫下一代:“你怎么能够让一个奴隶都比你有教养得多呢?”

可见,教养的本质,是理解和尊重他人。有个年轻人说,他找女朋友,要考察对方的一点,是看她在公交车上会不会主动给老弱病残让座,他认为一个不由自主就想让方便给他人的人,至少是个心地善良的人。以小见大,见微知著,教养就体现在点点滴滴的细节之中。

比如说,饭桌上,你夹菜的动作,你吃饭时发不发声,嘴里嚼着东西时讲不讲话,你面前的桌面清洁度,等等,任何一个细节,都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基本性格和教养。

买单时的细节也可以窥到人之修养一二:有些人不爱买单,一般是能躲则躲,其实买单只是一种姿态,没有人该为你买单。你以为每个人都是傻瓜,那你就大错特错了。几次下来,约你的人就会越来越少。而那些总是抢着买单的人,不是他们多有钱,而是他们知道做人的一些常识和教养。

还有,就是送礼物的习惯。送朋友东西,不管贵贱,一定要用心,有些人送的都是自己不需要的或是自己顺手买的,真的不如不送。“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也是基本的教养。

另外,任何时候都把自己收拾得很体面地出门,也是一种素质和教养。在我们遇到烦心事的时候,往往都没心情注重自己的打扮,但是,如果一碰到事,精气神都乱了,那更麻烦了,本来就是坏事累事,还要吃不好睡不好,把自己搞得憔悴不堪,那不是更不堪了。时时记得收拾自己,保持你的体面不仅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

一个有教养的人,细节组成了他人生的一个个坐标。随时随地,无时无刻不在体现着他的学识、品位和气场。

在社交场合里,他不只是场面上的风度翩翩,而是在日常工作或待人接物中都保持谦和平实的雍容气度。对上不阿谀,对下不苛责。对待为他服务的人,哪怕是门卫、保洁员,他都会由衷感谢。

在家庭中,他会蹲在地上为老母亲细细地洗洗脚,会为了爱人推却可以推掉的应酬,陪着她吃一顿寻常的晚餐。星期天和家人一起到市场上买点排骨鲜虾、萝卜青菜,来到厨房,系上围裙,一样熟练地煎炒烹炸。

当然,通过细节也可以了解许多缺乏教养的人。比如,在公共场合随意脱掉鞋子;开会时不停地接打手机;对上司毕恭毕敬,对下属则爱理不理;还在动物园中乱扔垃圾、追赶动物、惊吓动物;在火车或飞机上打牌,在地铁上吃东西;还有,工作环境中坦胸露背,公共场所高声喧哗,社交场合姗姗来迟等等,不一而足。

教养是良好的社会规范的表现,不是随心所欲,更不是惟我独尊,比方乘坐公车,大部分城市都制订了赤膊、赤脚、衣着污秽、患传染病者,以及醉酒者和精神病患者无人护送的,不准乘车的规定。教养使你在善待他人的同时也善待了自己。

孔子说:“以约失之者鲜矣”。真正的教养源自一颗热爱自己和热爱他人的心灵,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发自内心的。有教养的人不会纵容自己,而是不断的反省,让约束这把剪刀不断修整着自己不完美的曲线,在世人面前彰显谦谦君子风度和树立窈窕淑女形象。人们应该在现实生活中注意从一点一滴的小事情做起,做一个有教养的人。

教养的好坏决定别人对你的第一印象

哈佛大学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人们对一个人的评价,以百分比而言,“55%”是指第一印象分,如果能在第一印象中取得会见对方的好感,便能提高信赖度,才有机会展露自己的专业能力,由此看来第一印象何其重要!

第一印象在人的社会活动中起着重大的作用,但常常被人们忽视,如果你不想失去任何成功的机会,别忘记第一印象的作用。记住,人们普遍喜欢那些穿着得体,为人热情、友好、宽厚、祥和的人,而厌恶那些穿着破衣烂衫,表现得缺乏修养,尖刻、好战、征服欲望强烈、自私自利的人。哈佛大学一位系主任在谈到一位讲师时说:“从她一进门,我就感到她是我所渴望的人。她身上散发着某种精神,被她那庄重的外表衬托得越发迷人。因为只有一个有高度素养、可信、正直、勤奋的人才有这样的光芒。30分钟之后,我就让她第二天来系里报到。她没有让我失望,至今她是最优秀的讲师。”这个激烈角逐的位置就这样由于一个迷人的第一印象落到了这位年轻女博士的手中。

第一印象是一种直感。你的服饰、你的视线、你的态度,以及你讲话的模样、嗓音、频率和速度等,这些能够用眼睛看到、用耳朵能够听到的信息往往要比你所说的内容更让人印象深刻。心理学家鲁钦斯研究认为,先出现的信息对总印象的形成具有较大的决定力,初次见面时对方的仪表、风度所给我们的最初印象,往往形成日后交往时的依据。

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让别人只见一面,就能将自己牢牢记住呢?记住下面的话,会让所有人对你“一见钟情”。一、适当修饰自己的衣着仪表。

虽然说从外表衡量人是一种肤浅和愚蠢的观念,但事实是人们往往根据你的外在印象来判断着你。你的形象,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你自尊和自信的气场。

很多人平时不注意自己的形象,而且认为这是自己的私事,与他人无关。其实,每到一个新环境里,别人对你还不完全了解,邋遢的穿着有可能引起误解,产生不良的第一印象。而且,有调查证明,在工作中,穿着更讲究的人,其工作的起始薪金比不大注意形象的人要高出8%~20%。

所以,与人第一次见面一定要穿着整洁、合体的服装,这不仅是代表了自己的形象,更重要的是对别人的尊重。当然,衣着仪表得体并不是非要用名牌服饰包装自己,更不是过分地修饰,因为这样反而会给人一种轻浮浅薄的印象。二、让自己看起来很优秀。

有时候,“看起来就像个”什么人会让你更加接近那种人。领导提拔人才的时候,会因为你“看起来像个”可塑之才,而考虑提拔你;跟客户谈判的时候,对方会因为你“看起来像个”可靠的人,而考虑跟你合作。

英国反对党领袖威廉姆被英国人戏称为“小老头”,他只有40多岁,却像个走入暮年的老人,神色、语气缺乏朝气和自信。而劳动党领袖布莱尔则总是满面春风,浑身都散发着朝气和热情,看起来就像个出色的领袖。也难怪很多英国选民虽然不支持劳动党的政策,却投给了托尼·布莱尔一票,至少从领袖的外在魅力上托尼还值得这一票。

因此,任何时候你都要把自己装扮成个成功者,让自己早点进入状态。当然,做到“看起来就像个成功者”并不仅仅是穿衣打扮以及生活细节上的优雅、有品味,更多的应该是像成功者一样有信心、有能力、有魄力和内在魅力。三、做几个让人印象深刻的表情。“好莱坞交际花”茱莉亚·罗伯茨之所以给人深刻印象,是因为她有几个谁也模仿不了的大笑表情!尽管人眼接受的是动态的视觉信号,但这种视觉信号存入大脑后,只能留下平面图。因此几个只属于你的经典表情,能让别人脑海中关于你的记忆增色不少。这种表情不一定是微笑或大笑,你可以经常在镜前练习,找到一个自认为最好看的表情,在重要场合不经意地做出来。比如女性轻轻地咬住下唇、做思考状的样子,就被称为最惹美国面试官喜爱的经典表情!四、尽量让对方多说话。

第一次见面时,永远留给对方说话时间。没人喜欢滔滔不绝的“话匣子”,社会心理研究发现,27%的不成功相亲都源于一方话多、另一方无语的尴尬局面!在生活中,性格截然相反的人也可成为情侣、闺密,或者蓝颜知己,但对于第一次见面而言,双方并不熟悉,你在对话时就应该尽量留出对方说话的时间,让人感觉到你的体贴和平等。

第一印象往往决定未来的发展关系。如果在初次见面时,留下的是负面的第一印象,那么,即使你的专业再强,你的个性或能力再好,也很难有机会再证明了。所以为了接下来的交往顺利,也为了自己的才华能得到最好的施展,请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吧!

时常微笑的人情商往往不简单

一位曾在哈佛做访问学者的作家曾这样描述:在哈佛校园,无论是在教室、餐厅、图书馆或是在林荫小道,到处都是英姿俊朗、神釆飞扬的年轻人和气定神闲、步履轻快的教授。他们每个人都显得那么自豪、那么洒脱。一张张精神焕发的脸上流露着发自内心的微笑——那微笑,分明蕴含着自信与亲切的不俗气场。

英国诗人雪莱说:“微笑,实在是仁爱的象征,快乐的源泉,亲近别人的媒介。有了笑,人类的感情就沟通了。”微笑是改变气场的入门训练,一个不会微笑的人,会给人以拒人于千里之外的感觉。只有经常微笑的人,才能让人不自觉地心生好感。

一个售货员的心情很好,于是,她给了顾客一个亲切的微笑,顾客的心情也变好了;顾客回到家,给了儿子一个微笑,儿子的心情也变好了;儿子回到学校,给了所有的同学一个微笑,微笑就这样一直传下去了。一个微笑,就是一个和善的信号,可以缩短心灵之间的距离,消除误解、疑虑和不安,这就是微笑的力量。汤姆·威利斯与妻子结婚已有10年,在这段漫长的时光里,他很少对自己的太太微笑,也很少说开心的话题。同样,太太也很少向他微笑,也不常和他聊天。汤姆觉得,自己的生活简直毫无乐趣。后来,他业余时间去参加了一个心理疗伤的课程。一天,老师给每个学员布置了一份作业,要求他们做一个“微笑实验”,在一周的时间里坚持对每个身边的人微笑,之后写出自己的体验。汤姆严格执行了老师的要求,尽管刚开始的时候不是太适应。每天早晨去上班前,他会对太太微笑着说:“再见,祝你今天过得快乐!”路上,他对地铁售票员微笑着说:“谢谢!”到了办公地点,他会微笑着对大厦的电梯管理员问好,“早安,安娜小姐。”在公司,汤姆以一种愉悦的态度,以开朗真诚的自由自在对那些满腹牢骚的人,他一面听着别人的抱怨,一面微笑着,于是问题就容易解决了。很快汤姆就发现,每一个人也对他报以微笑。跟汤姆合用一间办公室的同事郑重地告诉他:“最初跟您共事的时候,我认为您是一个非常枯燥乏味的人。直到最近,我才改变看法──当您微笑的时候,你的脸上充满了幽默和活力。”一周过去了,汤姆的微笑不仅给自己带来了更多的快乐,还带来了更多的收入。

很多时候,微笑比语言更能够表达心境,它甚至是最好的交流工具。一些不懂得利用微笑价值的人,实在是很不幸的。要知道,微笑在交往中能发挥极大的效果,无论在家里,在办公室,甚至在途中遇见朋友,只要你不吝微笑,立刻就会显示出你最有亲和力的气场来。

微笑还有利于促进个人的身心健康,因为它可以克服抑郁寡欢、空虚紧张、萎靡不振等不良情绪。因为“笑口常开”的人,往往会给自己一种心理暗示,并产生积极的反馈,使自己活得开心快乐。

国外曾有一句处世格言:“一个人的微笑价值百万美元。”这足以说明一张笑脸对人际交往、对个人事业来说有多么重要。

原一平是日本的一位保险推销员,虽然他的身高只有1.53米,刚开始从事保险推销员这项工作时,原一平连一份保单都没有拉到。然而,每天他依然精神抖擞,一路上,不断地用微笑和那些擦肩而过的行人打招呼。原一平的微笑总能感染别人,后来,他成为了日本历史上最出色的保险推销员。

原一平的微笑如此神奇,不仅能给顾客带来欢乐与温暖,还给自己带来了巨额财富和一世英名。其实,对于我们来说,每一个发自内心的微笑,都具有神奇的力量。威尔科克斯说:“当生活像一首歌那样轻快流畅时,笑颜常开乃易事,而在一切事都不妙时仍能微笑的人,才活得有价值。”

或许有人会说:生活中有那么多的烦心事,我还怎么能笑得出来呢?不错,不尽如人意的事情难免会发生,但大可不必把所有的事都放在心上,不要因此让自己的心蒙上尘埃,而是要积极调整自己的心态,无论什么情况,都应该微笑以对。

比如,你可以多想一些诸如此类的高兴事:今天我的上司表扬了我;昨天我生日,朋友送了我一瓶香水;这段时间,我又看了几本喜欢的书;……想着这些事,你自然而然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这种自然的笑容更能展现你的魅力,令人倾心。

不怕“抢眼”,秀出你的主角气场

高尔基说:一个做主角的非有天才不可。天才在于自信,一个人拥有自信,就是拥有战胜一切的勇气,自信是霸气的外露,拿破仑就曾经宣称:“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字眼。”

我们注意到,无论在教学或教室的各种聚会中,后排的座位总是先被坐满的,这是因为大部分占据后排座的人,都希望自己不会“太显眼”,而他们怕受人注目的原因就是缺乏信心。坐前面会比较显眼,但要记住,有关成功的一切都是显眼的。当撒切尔夫人才5岁时,父亲就给她灌输这样的观点:无论做什么事情都要力争一流,永远走在别人前头,而不能落后于人,不允许说“我不能”或者“太难了”之类的话,“即使坐公共汽车,你也要永远坐在前排。”对于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可能太高了,但她所受到的教育在以后的年代里被证明是非常宝贵的。正是因为从小就受到父亲的“残酷教育”,才培养了玛格丽特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在以后的学习、生活和工作中,她时时牢记父亲的教导,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必胜的信念,尽自己最大努力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情,事事必争一流,以自己的行动实践着“永远坐在前排”的誓言。玛格丽特上大学时,学校要求每个学生要用5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她凭着自己顽强的毅力和拼搏精神,硬是在一年内全部学完了。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的考试成绩竟然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单是学业上出类拔萃,在体育、音乐、演讲及学校的其他活动方面也都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正因为如此,40多年后,英国乃至整个欧洲政坛上才出现了一颗耀眼的明星,她就是连续四届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于1979年成为英国第一位女首相,雄踞政坛长达11年之久,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一位哲人说过:“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着你的高度。”实际上,再有自信的人,也会顾忌他人的眼光。要敢为人先,敢上人前,敢于将自己置于众目睽睽之下,就必须有足够的勇气和胆量。

有句话说得好:“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牛顿的老师认为他笨,但他对自己非常有信心,下定决心要比别人做得更好;拿破仑要翻越阿尔卑斯山时,英国人和奥地利人都嘲笑他是疯子,但拿破仑做到了,因为他相信自己。只要有自信,潜藏在你内心深处中的智慧和勇气才会被调动起来,即使你不能和那些名人站在一起,你可以成为平凡人中的佼佼者。

那么,如何让自己成为众所瞩目的主角呢?

首先,学会向别人展示自己。

许多人在内心深处一直坚信“是金子总会发光”、“酒香不怕巷子深”,认为只要具备了出色的能力,总有一天会有伯乐来赏识自己,能够飞黄腾达。可是为什么总会有那么多怀才不遇的人呢?并不是他们不够有才,而是“埋”得太深。其实有时候做事需要你的“高调”,才华需要你自己去展露,你才能获得成功。

向别人秀出自己,是你的气场得到证明的前提,也是在人际关系中站稳脚跟的基础,所以你要有自我推销的意识和勇气。一定要主动出击,不可坐等别人的青睐。世界上有太多优秀的人,别指望别人能发现缩在房中的那个默默无闻的你!

其次,大胆说“我很重要”。

在这个现实的世界,如果你毫无价值,没有人会理睬你。在实现“我是主角”之前,你必须要先证明自己对别人来说很重要。做到了这一步,你就已掌握了人际交往的主动权,你的气场已经开始闪闪发光,吸引着对方主动向你靠拢!

第三,走出去,融入人群。

调查发现,即使是喜欢交际的美国人,他们在初次接到邀请时,心中有时也会忐忑不安。他们会担心自己到那里不能受重视,或是自己无法做到完美无缺。如果没有足够的信心,他们有时就会选择推托或者草草应付。

其实,这种心理障碍,正是许多人始终找不到主角的“中心”感觉的原因。总是待在一个小圈子里,每天面对亲友的客套话,你就会慢慢失去对自己的真实判断,最后当你面对残酷的现实社会,你将惊讶地发现,原来自己只是边缘角落的一只小虫子,连做配角的资格都没有!因此,利用一切机会,多参加集体活动,与更多的人接触,是培育主角气场的最好方法。

一个总能站到中心位置的“主角”,身上会产生一种无比自信的气场。当你一出现在某个场合,就会立即吸引别人的目光,他们不由自主地被你俘获,愿意听你说话,向你表达真实的观点,并且非常欣喜地接受你的名片,与你建立长期关系!

保持完美体态,给人正面印象

站立是人最基本的姿势,“站如松”,就是指人在站立时要像挺拨的青松,这样会给人一种强烈的美感。在人际交往过程中,“站有站相”是对一个人礼仪修养的基本要求,良好的站姿能将美好的气质和风度烘托出来。

妮可·基德曼之所以被人公认为高情商的女星,除了她的演技与内在气质,还与她所表现出来的仪态和教养密不可分。无论何时,她都能做到挺胸翘臀,自然地突出优势,用最闪亮的部位去征服公众的眼球。

好的姿势不仅可以改变人的外表,还可以改变其心境、气质。当我们昂起头并尽量挺直身躯时,一个无形的暗示作用于自己说:“你信心十足,是个有作为的人。”这时其他人也一定会想:“哦,如果他自认为是个贵人,那他一定就是。”那天劳拉在商店里买东西的时候,正好看到一位中年男子在旁边柜台结账,她当时就想:“他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虽然他的相貌并非特别出众,身材也不高大,且只穿了一套朴素的普通运动服。但是却给别人一种器宇轩昂的感觉。因为他一直都昂头挺胸,显得精神气十足。相比之下,周围的人跟他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个给他结账的店员失神地呆望着,其他顾客则都萎靡不振地提着购物篮,而劳拉则对面的玻璃中,看到自己疲乏不堪的家庭妇女形象。忽然,她想起了儿时妈妈唠叨了成百遍的话:“直起腰来!挺起身子,就像有根绳子扯住你往上拉一样。”于是劳拉不自觉地就听挺起身来,当她走在路上时,觉得自己比以往变得高了些。晚饭后,她穿上新衣服,对着镜子审视自己。“直起腰来!”她命令自己。她想像有根绳子在向上拉自己,尽量挺胸、抬头、收腹,就这样走进了以前从不愿意参加的舞会。

俗话说:相由心生,境由心造。每个人的外在都反映着其相对应的身体和心理的状态。

同样,一个人若总是弯腰驼背,懒散缓慢,你自己就会越来越没有自信心;你若抬头挺胸,你就会感到自信心在滋长。

挺直、均衡、优美、典雅的站姿是发展人的不同质感动态美的起点和基础。如果站姿不标准,其他姿势的优美则无从谈起。如何站立才能体现出这种美呢?首先,要了解规范的站姿要求。

站姿的基本要领是:摆正头部,双眼平视前方,嘴角微闭,下颌微收,呼吸自然,面容平和;躯干挺直,挺胸收腹;双肩放松、下沉,人整体有向上的感觉;双腿并拢,脚跟相靠,两脚尖张开成锐角,身体重心落于两脚正中。

由于男女之间的性别差异,男性要有稳健的立姿,讲求“站如松”,这样可以显示出男性的强壮、刚健、潇洒、英武;女性的立姿则要将女性的妩媚轻锦、典雅娴静充分地体现出来。

女子在站立之时,双脚应该并拢或呈“v”字形,双手交叉于下体,通常放在前面:男子站立之时,双脚可以收拢,双脚又可以叉开,双手在下体自然交叉放后,也可放前。站立时间如若较长,可一腿义撑,另一条腿稍微弯曲,但上身必须保持直挺。与别人站立交谈时,双臂可以随着谈话的内容做一些有节奏的手势,切不可将手插在口袋中或交叉于胸前。其次,注意改掉不雅的站姿。

在生活中有一些不雅的站姿,不论男女都要注意。一般来说,站姿切忌歪头晃脑、颈部收缩、耸肩、含胸、哈腰、撅臀;切忌身躯歪斜、浑身抖动、驼背躬腰、倚靠扒扶;切忌手位不当,如抱在脑后、手扶下巴、抱于胸前、插入衣袋、游离不定等;切忌腿姿不雅,如双腿的距离叉开的幅度过宽、双腿搅和在一起、双腿弯曲等;切忌脚位不妥,如独脚式、蹬踩式等。不能下意识地做小动作,如玩弄打火机、香烟盒,拨弄发辫、咬手指甲等,这样不仅显得过于拘谨,还容易给人一种没有自信和缺乏教养的感觉。第三,不同场合需要不同的站姿。

1.正式场合。直立:身体直立,双臂自然下垂置于腹部。肃立:身体立直,双手置于身体两侧,双腿自然并拢,脚跟靠紧,脚掌分开呈“V”字型;面部表情严肃、庄重、自然。

2.非正式场合。应该避免呆板的站姿,双脚的位置既可以选择并拢,也可以一前一后,可做灵活变动,但是上身要保持挺直。

3.向人问候或作介绍时,不论握手或鞠躬,重心应当在中间,膝盖要挺直。

当然,具体情况应当具体分析,具体采取哪一种站姿应当根据时间、地点、场合的变化而有所改变。但不论哪种站姿,只有身体保持挺直,站姿才能显得自然轻松、优美得体。

好的站姿能给人一种静态美,很多时候你做出什么样的姿势就会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得体的站姿不仅会给别人留下一种优雅的印象,自己也会变得神采奕奕,进而提升你的气场,赢得别人的尊重。

成为“绅士”的六个习惯

我们在称赞某人举止得体大方时经常会用到“绅士风度”一词。它大概起源于法国一带,然后兴盛于整个西方社会,并且作为一种高贵的行为准则一直流行到今天,深刻而潜移默化地地影响了西方文明。

所谓的“绅士风度”是指考究的着装,文雅的举止,尊重女性,尊重人格,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扬,对生活质量的追求与建造,它处处彰显男人的刚毅、坚韧、含蓄、深沉与宽宏大量的人格之美。1912年,号称“永不沉没”的豪华邮轮“泰坦尼克”号首航时因撞上冰山而沉没,就在要沉下去的时候,船长爱德华·约翰·史密斯大喊着提醒人们注意风度:“男人们,别忘了我们是英国人!”在这样的生死关头,许多人仍然坚守“妇女和儿童优先”的理念,把生的机会让给别人。有一名非常富有的绅士,把妻子送上救生艇后,他竟然又回到船舱,穿上自己的燕尾服,再回到甲板上,吸起烟来,即使要死,也要象绅士一样体面地离去。

所谓的绅士风度从礼仪的角度来看,并没有一定的具体可指的法规,但这些行为举止和礼仪很值得我们借鉴并加以认真学习。讲究“绅士风度”一般有下列习惯:1.仪表堂堂,讲究卫生。

衣服要清洁笔挺,不使之出现褶皱,钮扣均应整齐,特别是裤扣,决不能在室内或当着众人的面整理。衬衣一般以白色为主,一般为硬领,袖与下摆不得长于外套,下摆放入裤内。按交际场所或集会的性质着适宜的服装,穿礼服时领带或领花应结好,佩戴端正,衣袋内备有洁净手绢和梳子。

头发、胡须不宜过长也不宜过短,修剪整齐有型,须发不整是失礼的。指甲要经常修剪,不可留很长且内存污垢,要保持手部清洁,如果手部有疾症或有不雅斑疤时要戴手套。皮靴要擦亮,尽可能一尘不染。不在他人前做一些不雅的小动作,比如打哈欠、伸懒腰等。2.举止得体。

交际中要注意言行检点,站有站姿、坐有坐形、走有走相,举止合乎常规礼仪,表情略带严肃。不要畏畏缩缩,仪态上需挺胸正颈、精神饱满,任何失礼或不合礼仪的举止言行都被认为是有失体面的。3.温文尔雅,说话客气,不做任何越礼之事。

和人交谈时态度不卑不亢,始终面带微笑,神情矜持和蔼,对初次相逢的人一般不轻易开口搭讪,一定要有人介绍才可交谈,因为随便与人攀谈被认为是不高尚的行为。也正因如此,所谓“绅士”总会给人一种稍嫌冷漠、古板的感觉。4.尊重妇女。

女士优先这一原则起源于西方中世纪的骑士之风,那时为了表示对妇女的尊重,人们在公众场合,处处都自觉遵守女士优先的原则。

比如妇女下车,旁边的男人马上就会帮她打开车门,进门时也会有个男人主动开门;如果女士示意要求帮助时,任何一个男人无论身份高低都有义务给予热情的帮助;女士入座时男人要帮女士拉开椅子、脱大衣,即使是打招呼问好这样的小节,也是遵守女士优先原则,要先向女士问候;在公共汽车或火车上,男人要给女士让座,并让其先上、先下,上楼梯、乘电梯时也要让女士先行;进餐时应让妇女先入座,敬酒、送菜也是先女宾后男宾;如果一个男人与妇女发生了争执,任何绅士都会挺身而出保护女士,男人当众与妇女争吵被看做是非常有失体面的事情,等等。这些习惯一直延续至今。5.遵守时间。

一个人失约超时是极不礼貌的行为,允诺别人的事不能忘记,必须按时做好,与人约会必须严格守时,不能失约或超时,失信或失约的人是很没面子的,而且有损自己的人格。6.遵守公共秩序。

不给别人造成麻烦或不便,不打搅别人、不干扰影响别人,尊重别人,不随意指责别人。爱发议论、爱指责别人被认为是没有教养的。无论时代怎样变迁,绅士风度所表现出的礼仪行为一直被有识之士奉为高贵的品质,被大家津津乐道,很值得现代人借鉴学习。

肢体动作最容易“破功”

哈佛大学的一项实验发现,一个人要向外界传达完整的信息,单纯的语言成分只占7%,声调占38%,另外55%的信息都需要由非语言的体态语言来传达。这一结果足以表明身体语言的重要作用。

培根说:“行为举止是心灵的外衣”。你的一举一动,反映着你的态度和涵养,反过来它们也会提升你的情商,形成独有的个人风格,如果你还未形成温文儒雅的习惯,就一定要时刻注意自己的仪态动作,千万别让一个低俗的小动作“破了功”。詹姆斯·邦德之所以那么酷,伊丽莎白女王之所以那么高贵,共同点在于他们懂得审慎地使用肢体语言,而不总是溢于言表地手舞足蹈,从而显露出强大的气场。一次上流社会的晚宴上,一位刚获得一笔巨额遗产的女士花费不菲,把自己从头到脚装饰得十分华丽,想博得众人的好感。然而很不幸的是,她却有着一副冷漠得像铁板一样的脸孔,显得盛气凌人,结果可想而知,她的华服并未换来人们的青睐。刚毕业的大学生文森特是个聪明又上进的小伙子。第一次参加公司的商务活动,他谨遵礼仪,对于到场的客户,一律以礼相待,尤其是女士,更是如此,在对方伸出手后,总是轻柔地与之握手。可是各位女士对于他的温文尔雅并没有表示出特别的喜欢。百思不得其解的文森特偷偷询问公司的秘书。秘书让文森特再次示范握手的动作,然后告诉他:你握手用力太轻了,她们会认为你根本不在意她们,或者缺乏自信!”

无论你是在会议室还是宴会厅,你的身体语言就已经悄然地和别人进行交流了。通过你的站姿、表情、目光、仪态,你已经无声地告诉别人,你是充满自信的成功者,还是消极对待人生的失败者。因此,在人际交往中,如能恰当地使用身体语言,就可以起到无声胜有声的效果。如果你想让自己很快就被接纳,甚至是广受欢迎,那就别放过每一个用身体说话的机会!

首先,善用眼神。目光是最富于表现力的一种身体语言。正如诗人泰戈尔说的:“眼睛的语言,在表情上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往往通过眼神来判断别人是否真诚并值得信任,所以我们很难对戴墨镜的人吐露心声。

一个法国商人向他的中国朋友抱怨:“我的中国合作伙伴和我谈话的时候,总是眼神游移不定,我简直不知道他在想什么,这常令我感到担心和不知所措。”

虽然主动控制瞳孔的大小几乎不太可能,但是你可以通过调整你的心态,比如充分调动起内心对听者的好奇来起到类似的效果。最好在介绍自己的过程中用眼神扫过每一个人脸庞,把目光投在对方的小三角区,即鼻子至唇部之间为佳,但是切忌死盯着某一个人。扫描完毕后可以把焦点设定在人群的中部,并不时照顾一下前后左右的人。

其次,展露微笑。微笑是全世界通行的语言,只要是发自内心且非不合时宜的几乎都会得到肯定的回馈。微笑会让你显得更加美丽而有亲和力。别人可不想看到你愁眉苦脸的样子,如果你不时地施以真诚的微笑,就可能感染他,使之愉悦并更愿意与你相处。

微笑的时候,往往需要其他部位的辅助。比如,当微笑的时候,眼睛也要“微笑”,否则给人的感觉只能是更糟糕的“皮笑肉不笑”。“一条缝的眼睛”一定是大笑时的结果,而正常状况下至少应该是眼睛微眯,这样会令你的微笑更传神、更亲切;微笑的同时附带着说“您好”、“是啊”、“我同意”等礼貌用语会让你更有亲和力。

第三,多用开放性的身体语言。当双臂交叉在前胸的时候,无论在任何文化中都是一种明显的自我保护暗示,这一姿势提示感到不够确定或者不够安全。这样的防御性姿势也会引发听众的戒备心理,这显然不会让你受欢迎。当然双手交叉在背后会显得比较有信心和气势,不过在东方文化中这种领导讲话式的姿势显得有些不够谦虚谨慎。

比较而言,开放性的肢体语言比较放松,容易让人亲近,例如双臂自然下垂或者在适当的时候微屈前臂伸出双手,有谁会拒绝一个接纳的怀抱呢?不过,如果你实在是觉得开放的姿势比较困难,不妨双手交叉在腰以下,不过即使天再冷也不要搓来搓去,否则同样是不自信的表现。

第四,做个好听众。善于倾听比善于交谈更重要。美国著名政治家本杰明·富兰克林说:“与人交谈取得成功的秘诀是多听。”

倾听要专心。如果你在听的同时东张西望或是做小动作,像摆弄手中物品、搔痒痒、抓头皮等,都会让别人觉得你不尊重他;而打哈欠、伸懒腰、看手表则更会给人不耐烦和厌倦的印象。

另外,一个好的听众仅呆呆地听是不够的,还需要作一些恰当的反应,表示你对谈话的兴趣和理解。当对方讲到高兴或伤心之处,最得体的反应是点头表示赞同,这会使谈话更投机、更融洽,还会给对方遇上知音的感觉。

肢体语言专家朱迪·詹姆斯教授说:“人类在交谈时表现出来的肢体语言内涵非常丰富,有着伟大的影响力。”强有力的肢体语言可以为我们塑造强大的气场,而强大的气场又有利于吸引对方视线和注意,达到更好的交际效果。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根据不同的场合以及自己不同的目的,使自己的肢体语言更加丰富多彩。

第二课 年轻不怕火炼,就怕没燃烧过

年轻没有个性,就像商品没有“品牌”

哈佛大学商学院国际知名战略大师麦克·波特教授,平常十分重视企业的创新和差异化战略。在一次对话活动中,他说到正是基于自己对战略研究的创新和与众不同的关注,因此决定建立以个人名字为品牌的战略,才获得了成功。

其实,“个人品牌”的建立,往往是个人风格与文化的一种象征。一个人从第一份工作开始,再到追求属于自己的职业,继而发展到创建个人品牌的标志,这些都是打造自我“知名度”的一个过程。要想从“平凡”之中“突围”,吸引他人的注意,那么首先就得树立“个人品牌”意识。在全球著名连锁超市沃尔玛的著名TMAP计划(目标管理者加速培养计划)中,有一次峰会的主题为“打造品牌”。因为沃尔玛相关人力资源部的某负责人认为,只有使大多数女性管理人员具备专业的思维,打造出个人品牌,才能通过员工个人专业品牌的建立及提升进一步提升公司的整体品牌形象。培训讲座一开始,讲师首先拿出了一张当时还是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的照片,然后询问学员们看到赖斯时想到的是什么?学员们几乎异口同声地回答道:“权力。”接着讲师又放出了一张时任惠普全球CEO卡莉的照片,学员也是没有考虑地回答道:“智慧、强硬。”几个问题问下来,大家就完全理解了“打造品牌”的意义。讲师告诉学员:“首先要发现自己、了解自己,清楚自己在沟通交流中应该是什么样的形象,然后制定一个计划,恰当地表现自己,并一直这样做下去,勇于坚持,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自己就是这样的人。之所以采用这样的模式,是因为‘女性管理者通常在这方面不太自信,鼓励她们不要怕,勇敢地站出来,在实际行动中表现自己的风格,并且不要变来变去,这样才能形成一个品牌’。”

被誉为“现代营销学之父”的菲利普·科特勒曾经说过:“品牌就是一个名字、名词、符号或设计,或是上述的总和,其目的是要使自己的产品或服务有别于其他竞争者。”的确,在如今这个竞争日益激烈的社会中,人们的品牌意识越来越强,无论是吃的,还是用的,大家都只认准“牌子”。

很多时候,品牌向人们传达的,不光是一种信息,还包含了信任。例如,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品牌”往往意味着产品质量和售后服务。而对于一名职场人士来说,“品牌”则往往意味着学识与能力。因此,一个企业要想从众多的公司中脱颖而出,一个人要想在人才济济的职场中取胜,那么就必须重视开始打造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

美国著名管理学者彼得斯说:“21世纪的工作生存法则就是建立个人品牌。”在他看来,不论在什么样的组织里,要想让他人认识你、接受你,首先你要充分表现自己的能力,否则任你做的再如何杰出,也会被外界铺天盖地、日新月异的信息所淹没。因此,个体的价值被认知比什么都重要。2009年,美国首次登上“国家品牌指数”榜首,国家品牌价值一年增长2万亿美元,美国《外交政策》杂志报道说,这种奇迹主要归功于美国总统奥巴马强大的个人品牌魅力。事实上,在如今经济与信息全球一体化的情势下,历届美国总统的登台,往往都有着极其鲜明的独特魅力,他们往往都有着属于自己的“个人品牌”。例如前美国总统布什的个人品牌代名词是“唯我独尊”。而作为美国历史上第一个黑人总统奥巴马则明白“唯我独尊”已然不能再深得人心,因此他将自己的新品牌定位于“变革”,并且给自己打上了“希望”牌、“变革”牌。奥巴马的这一颇具新意的“个人品牌”一经打出,立刻受到了民众的好评与爱戴。另外,奥巴马还将“个人品牌”呈现于网络中,利用网络推销自己,渐渐的,民众心中信息量最高的便是奥巴马的“变革”与“希望”,最终奥巴马通过自己颇具个性的包装与推销,让自己成功当选。美国著名的《品牌发展潜力》杂志评论说:奥巴马的个人品牌价值,超过了本世纪的两个标志性品牌:谷歌(Google)和iPhone。奥巴马的个人品牌创造了奇迹!同时也是美国历史上运作最成功的个人品牌案例之一!

我们经常会在报纸或者电视上看到,某某人身价多少,这就是指的个人品牌价值。事实上,这个评估出来的数字虽然有时候和其本身的财富并不成正比,但是却代表着一个人在相关领域的影响力的大小。价值越高,影响力越大,取得的成功也就越大。所以说,个人品牌实则是一种无形的资产。

要想推动个人成功,每个人都需要像那些明星一样,建立起自己鲜明个性的“个人品牌”,这样才能让大家都真正理解并完全认可,只有这样,才能拥有持续发展的事业。当你成功地创建出个人品牌之后,你会发现,你在业内的影响力也会随之变得越来越大。

在职场最重要的是“不可替代性”

刊登于《哈佛商业评论》期刊上一篇名为《企业的核心能力》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企业竞争优势来源于具有异质性特征的企业核心资源,所谓的异质性主要包括价值性、稀缺性、难模仿性和不可替代性”。“不可替代性”不仅是企业竞争的优势,同样也是职员在职场中竞争的优势。当然,要想成为他人眼中不可替代的“红人”,那么首先要学会创造出不可替代的价值,这样才会抬高身价,从而以“黑马”之势靓丽突围。在所有大公司的CEO中,微软的史蒂夫·鲍尔默可以说是最有个性的一位,他不仅能力出众,同样也是比尔·盖茨公认的“最不可被替代”的搭档与朋友。18岁那年,史蒂夫·鲍尔默在哈佛大学与比尔·盖茨相识。由于两人都对自然科学兴趣浓厚,很快就成了好朋友。可是第二年,比尔·盖茨便从哈佛退学了,并自己创办了名叫“微软”的小公司。同时,在比尔·盖茨的一再游说下,鲍尔默也终于答应退学并加入微软,成了微软的第11名员工。当时其他员工有些不服气,而且不能理解:“为什么老板比尔·盖茨给鲍尔默这么高的薪水,还有5%的股份?”然而不久,鲍尔默就用事实证明了自己。他的激情、学识,对于微软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虽然为了让鲍尔默进入微软,比尔·盖茨很费了一番口舌,但鲍尔默一旦成为了微软的一员,就把自己全部的热情奉献给了这家公司。2000年1月,比尔·盖茨被垄断案搞得身心憔悴,于是决定闭门搞研发。对于任命谁接替自己CEO的位置,比尔·盖茨第一时间便想到了鲍尔默,并将公司的大小事务全部交给了鲍尔默。从此,鲍尔默正式从幕后走到台前,也发挥了他在微软中“不可替代性”的作用。担任CEO期间,史蒂夫·鲍尔默不仅将微软公司的整个运作流程维系良好,而且还创造出了更多的效益。可以说,史蒂夫·鲍尔默用自己的学识与能力,向他人证明了自己是“独一无二”与“不可替代”的。

要想让自己成为企业中最不可替代的员工,那么首先我们就要显现出自己的价值。当你在抱怨为什么别人不给自己机会时,请你想一想,你是老板身边不可或缺、不可替代的那一个吗?你有不同于他人的价值存在吗?如果没有,那么请停止抱怨,事实上并不是老板没有给你机会,而是你的表现根本无法达到企业中不可多得的“人才”的标准。

在美国众多的著名大学中,哈佛大学之所以能够在大多数学生心中保持“不可被替代”的梦想大学,正是因为它始终不遗余力地引导学生为理想、为实现人生价值进行不懈的追求和奋斗。正是在这种生生不息的精神熏陶下,哈佛才得以在美国的名牌大学中始终保持着独一无二的特色,成为不少精英学子当中“不可替代”梦寐以求的大学。

如今的职场,是一个长江后浪推前浪的过程,一不留神就有可能被淘汰或替代,正因为如此,我们更应该不断学习以提升自己的价值,以维护自己在职场上的一席之地。查尔斯·施瓦伯,生于宾夕法尼亚州的一个山村里。18岁那年,施瓦伯来到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一个建筑工地打工。他和其他的打工者不一样,在别人因薪水低而消极怠工的时候,他依然在拼命地工作,并且利用休息的时间自学建筑学知识。一天,施瓦伯正在利用休息时间看书的时候,正好被前来工地视察的经理看到。第二天,经理把施瓦伯叫进办公室问:“你学那些东西干什么?”施瓦伯说:“我想,咱们公司缺的不是泥水工,而是既有工作经验、又有专业知识的技术人员或管理者,是吗?”经理点了点头。没过多久,施瓦伯就被提升为技师,后来又一步步成为公司的工程师。25岁那年,他成了这家建筑公司的总经理。不久,施瓦伯遇到了卡耐基的合伙人琼斯。琼斯发现这个建筑公司的总经理总是第一个来到建筑工地,于是就问他为什么来这么早。施瓦伯回答说:“我早点来,要有什么急事的话,就不至于被耽搁了。”琼斯很欣赏施瓦伯,提拔他做了自己的副手。后来,琼斯在一场事故中去世,施瓦伯成了钢铁大王卡耐基的得力助手,成为了钢铁集团的总经理。

在职场上,能够做个优秀员工已经十分不容易,而要让自己的优秀成为一种“不可替代”,那么自然要达到更高的高度。而要达到这个高度,必然需要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汗水,比他人付出更多的智慧。

那么一个人成为公司“不可替代”的员工的标准是什么呢?首先,我们必须确保自己的离开会造成公司运转的瘫痪,其次,我们要保证没有人能够替代我们的位置,任何人接替我们的位置,都很难力挽狂澜。如果能做到这两点,那么恭喜你,至少你的位置暂时是安全的。

公司追寻利益最大化,必然会选择最能够给他带来利润的员工,只要公司发现了比我们要好的员工,自然就会把我们换下来。因此,为了自身发展,也一定不要放松对自己的要求,更不要停止学习。只有保证自己奔跑的速度遥遥领先,不断创造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我们在职场的地位才会牢固,才能脱颖而出!

找对手,就要找最厉害的

哈佛商学院名牌教授、竞争战略大师迈克尔·波特曾有篇文章专门论述竞争对手带来的战略好处。在他看来,竞争对手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带来好处,即:增加企业竞争优势、改善当前产业结构、协助市场开发以及扼制新竞争对手进入。

一个企业如果拥有一个优秀的竞争对手,那么这个企业就将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一个人如果有一个优秀的对手,那么这个人也将被激励而充满正能量。优秀的对手,往往有着催人上进的力量,找个优秀的对手PK,可能会带给你不一样的效果。海湾战争之后,美国军方提出了战争状态下士兵的“生存能力”比“作战能力”更为重要的全新理念。于是一种被称之为“艾布拉姆”式的M1A2型坦克开始陆续装备美国陆军。这种坦克的防护装甲是目前世界上最坚固的,它的攻击能力也十分强,那么这个坦克是如何研制出来的呢?当时,接受研究防护装甲研制任务的,是美国最优秀的坦克防护装甲之一的乔治·巴顿上校。然而,他在接受任务的同时,还找来了当时最著名的破坏力专家麦克·马茨工程师。乔治·巴顿主要负责防护,而麦克·马茨则负责摧毁乔治·巴顿研制出来的防护装甲。一开始,麦克·马茨所带领的研制破坏力小组总是能够将乔治·巴顿研究出来的新型防护装甲炸个稀巴烂,但是每次只要乔治·巴顿一失败,便立马通知自己的小组更换材料,并且从中吸取教训,不断修改和改进方案。

就这样经过不断的失败,不断的尝试,终于,麦克·马茨小组研究出的爆破力最大的炸弹,也无法炸毁乔治·巴顿的防护装甲了。世界上最坚固的坦克在“破坏”与“反破坏”的试验中诞生了。而乔治·巴顿与麦克·马茨这两个“技术对手”,也因此而同时荣获了紫心勋章。

在美国最有名的硅谷,一直以来都流行着这样一种工作意识:“业绩是比出来的”,没有竞争永远出不了一流的成果。在硅谷内,企业管理者十分重视给员工灌输“竞争”的观念,并且培育员工的竞争意识和竞争能力,以增强员工对于“竞争”的认可度。

有人曾经说过:“马儿眼见就要被其他马匹超越时,才能跑得最快。”缺乏竞争对手的人往往会缺乏工作的动力,如果能够找一个狼一样的竞争对手,自然可以最大化地激发他的好胜心理,满足他获胜、拔尖、成为优秀者的愿望。在任何企业中,如果能够为自己找一个优秀的竞争对手,那么你自然就会迎难而上,用冲劲为自己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全球快餐两大巨头麦当劳与肯德基,一直以来都是以竞争对手的形式出现在世界各地。可以说,有麦当劳的地方,五十米开外绝对会有肯德基。但是不论两家如何在快餐领域“争霸”,始终都能保持着良好的互利竞争,这也是它们之间最大的特征之处。曾经一段时间里,麦当劳和肯德基在中国市场的竞争直接表现在圆筒冰激凌、辣鸡翅、辣鸡腿汉堡、饮料等同类产品。但现在,尽管在个别产品上他们之间仍存在正面交锋,大范围内,针对对方的价格战略却已几乎销声匿迹,而且已经成为了直接的“竞争伙伴”。2003年,麦当劳宣布涨价,但是肯德基却按兵不动,它们已经开始回避竞争中的“价格战”问题。谁都知道,有自己固定的消费群体,形成消费者对自己的品牌忠诚度才是最重要的。如今,两家快餐巨头在这方面的认识越来越清晰。肯德基已渐渐将重点放在了加速推出中国特色浓郁的新产品上,而麦当劳也不甘示弱,并也开始试水中式快餐,以求通过这种国际化与本土化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的顾客。或许正因为麦当劳面前始终都能有一个优秀的对手肯德基进行PK,麦当劳与肯德基才能够在中国餐饮行业同质化竞争激烈的现状下,同时取得巨大成功。

在同行业中出现几个冤家与对手,的确会给我们带来压力或让我们经历一些磨难,但这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优秀的竞争对手,往往会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正面激励,有竞争才有成长。我们应该感恩对手给我们造就了一个竞争环境,让我们在竞争中成长。

在武侠小说里,一个绝世高手最大的悲哀并不是被别人打败,而是在征战的疆场上没有一个可以与之一较高低的对手,从而陷入“孤独求败”的境地。现实中也一样,因为没有合适的对手,我们就会失去进取的动力;没有合适的对手,我们就看不清自己的缺陷;没有合适的对手,我们身体内的潜能就得不到释放。

所以,我们要感谢对手,对手使我们居安思危,对手使我们马不停蹄,对手使我们勇敢超越,对手使我们变得更加强大。如同是一场比赛,因为有了优秀的对手存在,比赛的本身才更精彩,赢的意义才更加重大。

如果你是一只狼,就不要待在羊群里

哈佛毕业生冈岛悦子曾经说过:“哈佛的学生从入校第一天起就要开始遍地撒网式地构筑人脉,无论大家背景如何,进入学校大家都处在平等的状态,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开始着手构筑各自的人脉,不是为了巧妙地利用门路生存,而是为了获得能够最大限度发挥自己能力的机会。”

既然一个人的成功与人脉有如此大的关联,那么我们一定要学会如何去选择优质人脉。有句话说的好:“你把自己放在羊群里,无论如何你都变不成一只狼。如果你将自己放在狼群中,你不仅会变成一只狼,而且还可能成为一只豹子”。

看来,要想让自己接触到更优质的人脉,那么就一定要学会抬高自己的身价。而要想择取优秀的人脉,必然就要多出现在有优秀人脉的地方。在哈佛就读期间,奥巴马就曾经凭借自己过人的智慧与领导才能,当选为全美最权威的法学杂志《哈佛法学评论》的总编辑。这也是《哈佛法学评论》104年历史上第一位争取到这个位置的非洲裔美国人。奥巴马能够获得此项荣誉,主要得益于他周围优秀的人脉圈。对于奥巴马来讲,当初自己所费力收集的这些高含金量的人脉,对于他以后的人生事业同样也起到了重大作用。当初,奥巴马在芝加哥参加选举时,曾拿着自己的哈佛校友通讯录,逐个征集捐款或者征询意见,并经常出现在这些精英才子们时常聚集的地方。一来,奥巴马借此向美国公民证明了自己优秀的大学背景,二来,这些出色的朋友圈也为奥巴马增添了不少光彩。例如,在这些出色的精英同学中,就包括了他后来的经济顾问米切尔·弗洛曼、国内政策顾问卡桑德拉·巴特斯。这些优秀的智囊团,瞬间便让奥巴马的身价与地位上升了一个等次。而且,在这些人的帮助下,奥巴马很快从一个出身低下,曾经的草根青年,一跃成为美国总统候选人,并且最终通过不懈努力,成功当选为美国总统。

人在社会中最重要的是要学会“站对位”,只有学会将自己摆放在身价更高的人当中去,你才能因此而接触更多的优秀人脉,并借以提升你自己的身价。

你在菜市场转悠,认识的最多就是卖菜的小商小贩。你去高档舞会、宴会、以及一些精英学习班,认识的可能就是一个企业家。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你想打入某类人的圈子,就应该去他们常常出入的场所,制造搭讪相遇的机会。在美国一家从事高阶人力中介的某人力资源公司总经理亚度尼斯,就以自己的例子说明了“站高位”的好处。四年前,为了拓展人脉,他参加人力资源协会。当时他只能担任会员服务组一个毫不起眼的组员,但他奉献时间,每个月举办研讨会,把握每一个认识精英的机会,渐渐地他的身价与知名度打开了,晋身为主委,人脉竞争力也跟着提升,业务自然也跟着蓬勃发展,短短三年的时间,他的月薪忽然翻涨了三倍。

当然,当我们出现在精英聚集地的同时,也要注意在显山露水的时候,不要过于扎眼,免得招受众人的谴责。而且“曝光”的次数也不宜过频过多。如果我们总是太过于表现自己,那么他人也会觉得我们“虚伪”、“势利”。因此,适时地展露自己的才华,这样才能得到他人的认可,从而与我们建立友好关系。

要想树立自己优秀的社会形象,提升自己在同行业的知名度与地位,答案就是要争取一切在重要的场合“曝光”的机会,让更多优秀的人认识我们,这样才能将自己变成“狼群中的狼”,以提高自己的身价。

不要等人发现,要敢于亮出自己

《哈佛家训》一书中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智慧无法伪装,一个人的智慧必须通过实践表现出来。”有时候一些人之所以会怀才不遇,正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在适时的时候亮出自己。比琳达·拉曼在美国一家设计公司从事企业标志设计,她时常会从自己的设计中获得满足与自我肯定,但是因为拉曼是一个偏于内向的人,因此在老板面前,她并不愿意主动显露自己的特长与才华,更不会努力去争取自己感兴趣的东西。她只希望老板有朝一日能够看到她勤奋工作的样子。然而正因为她的这种内敛,以至于每次公司设计方案取得成功时,老板总会认为,这是整个企业设计部努力的结果,却丝毫没有注意到比琳达·拉曼在总体设计中所起到的作用。就这样,比琳达·拉曼拿着与其他人相同的薪金,却干着超出旁人几倍压力与辛劳的工作,她感到了一种失落与不公。情绪愤慨之下,比琳达·拉曼向老板提出了辞职。在老板询问她原因的时候,她心中积压了好久的不平终于倾泻而出,她将自己的能力、才华和自己对公司所作出的贡献向老板和盘托出。老板这个时候才发现了拉曼的才华,后来,老板不但以高薪挽留住了比琳达·拉曼,还在两个月后正式晋升了比琳达·拉曼,让比琳达·拉曼终于能够心甘情愿地留在公司了。

在如今这个人才济济的社会里,很多时候等待他人来发掘自己,显然有些不合实际。很多时候,机会往往就握在我们自己手中,只要主动一点,成功就会来临。

例如,在职场中,当我们完成工作任务向上级汇报的时候,如果有自己独特的想法,而且有能力证明这种想法是合适的,能够成功的,那么就应当在领导面前表现出来,让领导看到你的真实能力所在。如果我们只是像老黄牛一样埋头苦干,从不知道表现自己,推销自己,那么很难得到领导的认同和重视。巴奈特是一个会表现自己的小伙子。他从加利福利亚大学毕业后,进入了一家金融投资公司。每天早晨,巴奈特总是第一个到单位,与公司的领导和同事一一打招呼。在公司平时的大小会议上,巴奈特总是会事先准备好报告,在会议上的激烈争论中冷静地发表自己的言论,他的言论大多能获得大家的肯定和支持。以至于后来遇到问题,公司的一些年长的前辈总是会说:“让我们先来听听巴奈特的意见吧”。一年后,巴奈特毫无悬念地获得了升职。

一味被动地等待他人发现实在是一种愚蠢的做法,因为老板每天不知有多少事情要考虑、多少关系要处理,怎么有时间从那么多下属中发掘人才呢?若是下属只有几个人,还能搞清楚每个员工的表现,若是多达几十、几百,乃至上千甚至上万,你默默做事,被发现的机会微乎其微。

别总抱着“是金子总有一天会发光”的思想度日,倘若没有人来掘金,是不是你的成功之日就指不定是猴年马月了呢?在竞争激烈的职场,那种“默默做事,就会有人看得到”的情况,是不可能的。

因此,如果你不想成为自己事业成功的“被动者”,就应该努力在工作上展现你的优秀业绩,让领导看到你的能力。当然,这并不是说我们凡事取得一点成绩都要汇报,而是要学会适时地表现自己的能力与才华,这样才能让领导记忆深刻。

像渴望生存一样渴望成功

松下幸之助说:“成功就是坚韧不拔,直到成功,靠的都是强烈的成功欲望!”成功欲望是什么?它就是一种企图心,一种“我一定要”的强烈愿望,是我们对前景目标的一种渴望,也可以理解成一种明确的目标。

成就,永远是由那些拥有崇高志向的人创造的。像莱特兄弟一样伟大的发明家,或者像曼德拉这样的社会改革家,他们都以追求卓越为自己的终身目标,是目标将他们推升到金字塔的顶部。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在一群智力和年龄都相近的青年中进行了一次关于人生目标的调查,结果发现:3%的人有十分清晰的长远目标;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60%的人只有一些模糊的目标;27%的人根本没有目标。25年之后,哈佛大学再次对他们做调查,结果发现,那3%的人成为了社会各界的精英;那10%的人则都是各专业各领域的优秀人士,生活在社会的中上层;那60%的人大部分生活在社会中下层,事业平平;最后那27%的人过得很不如意,工作不稳定,常常抱怨社会,怨天尤人。

有位哲学家曾经说过这样一句话:“即使贫穷到买不起一本书,仍然可以通过借阅来获得知识。”挡住一个人前进步伐的从来都不是贫穷或者困苦等外部条件,而在于我们的内心是否已经失去了成功的欲望,如果你甘于平凡了,那么即便是拥有了爱迪生、爱因斯坦一样的伟大智慧,也终将被历史所埋没。

美国人约翰·富勒从小家境贫穷,以至于5岁的时候就开始打工补贴家用,但是他有一位了不起的母亲,经常会这样对他说:“我们不应该这么穷,不要说贫穷是上帝的旨意,我们很穷,但不能怨天尤人,那是因为你爸爸从未有过改变贫穷的欲望,家中每一个人都胸无大志。”

这句话一直牢记在富勒的心理,从此他开始努力追求财富,努力让自己跻身于富人之列。多年之后,当他已经功成名就,他说:“虽然我不能成为富人的后代,但我可以成为富人的祖先。”正是因为成功的欲望造就了他强烈的内动力,也造就了他成功的人生。

其实,几乎所有的人都曾有美好的愿望,都想过要成功,但这当中只有少部分人成为了“富人的祖先”,大多数人的愿望都像肥皂泡一样一个个地破灭了。

这是因为大部分人都只是希望自己成功,他们成功的意愿不是那么强烈,这种人一旦遇到要付出代价时,就会退而求其次,或者干脆放弃。成功者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一定要成功”。一般的人之所以不能成功是因为他们仅仅是“希望能成功”,而不是“一定要成功”。有一位年轻的弟子向苏格拉底请教什么是求知的欲望,苏格拉底没有直接回答他,而是将他带到了一条小河边。苏格拉底先跳进了河里,然后在水中向那位弟子招了招手。年轻的弟子很奇怪,心想:“老师这是要教我游泳吗?”在苏格拉底的示意下,这位弟子也稀里糊涂地跳了下去。没想到,当他一跳下来,苏格拉底立即用力将他的脑袋按进水里。年轻弟子本能地挣扎,刚一出水面,苏格拉底又一次把他的头摁到了水里,这次用的力气更大。年轻人拼命地挣扎,但始终被苏格拉底死死地压住。最后年轻弟子用尽全身力气再次拼命挣扎出来,这一次,他可顾不了那么多了,挣脱之后就拼命地往岸上跑,直到爬到了岸上,这才敢转身对着苏格拉底说话,他战战兢兢的问道:“老师,你到底想干什么?”苏格拉底这才说道:“年轻人,求知的欲望就像你刚才那种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它使你欲罢不能。”

心理学上有一个概念叫做“期望强度”,即一个人在实现自己期望达到的预定目标过程中,面对各种挫折和挑战所能承受的心理极限,这也被人称为欲望的牢固程度,这就像是苏格拉底对于年轻弟子的启示一样,追求成功也是如此:要成功,必须有强烈的成功欲望,就像我们有强烈的求生欲望一样。

一个人如果期望强度太低,那在面对的残酷的挫折和坎坷的磨难时,大多会半途而废。只有那些“一定要成功”的人,他们有着牢不可破的期望强度,才能排除万难,坚持到底,永不放弃,直到成功。

你的欲望有多么强烈,就能爆发出多大的力量。当你有足够强烈的欲望去改变自己的命运时,一切的困难、挫折、阻挠都会为你让路,欲望有多大,就能克服多大的困难,就能战胜多大的阻挠。

敢于打破思维的墙壁

经常会有人问,哈佛大学的录取条件到底是什么,到底要考多高分数才能上哈佛,但是哈佛大学的一位副校长说:“哈佛录取的不见得都是高分学生,更重要是要有独立的生活能力和打破常规的独到见解。”

打破常规,这似乎是一个优秀的人才所应当具备的素质,因为只有敢于打破常规才能有所创新。

英国物理学家牛顿说过:“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这其实是一件很难实现的事情,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把简单的事情搞得复杂,事情一般都会越来越糟;而当我们把很复杂的问题看的过于简单,往往又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其实,最根本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打破常规,被传统的思维模式框住了,每遇到一件事情总是凭着固有的思维和习惯去做,用固有的模式去解决,所以结果总是事与愿违。一个富翁中年谢顶,头顶的头发都掉光了,只剩下四周一圈。医院的医生告诉他只有通过头皮移植才能再长出头发。他非常羡慕别人头上浓密的秀发,可要做头皮移植的话,又有些害怕。有一天,他走进一家有名的理发店,对一个满头金发的理发师说道:“如果您能够让我的头发看起来像您的一样,而且没有任何的痛苦,我将付您10000美金。”理发师开心地说道:“没有问题,这太简单了。”然后他很快地就给自己和对方都剃了个光头。

在思维过程中,需要合理想象与创造性的思维,只有这样,人的认识能力才能得到进一步发挥,认识成果才能出其不意。而创造性思维的一个表现是,敢于打破常规,进行逆向思维。这个小故事中的发型师面对秃头的顾客提出的苛刻要求,不是按照常规在顾客身上做文章,而是从自己身上做文章,这就是一种打破常规的创造性思维。

在美国,有一种理念叫做“Think out of the box”,跳出盒子想问题。意思是说,一个人如果做事想问题总是中规中矩,丝毫不敢跳出框框的范围,那么这样的人适合守业,但不适合开疆拓土,只有那些跳出“box”的人,才能创出一片伟业,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苹果公司的创始人乔布斯显然是一个从来都不会被“盒子”所局限的人,《纽约时报》曾经这样评价他:许多人也许能够模仿苹果的商业做法和产品,但是没有任何人能够复制乔布斯,因为乔布斯是一个另类思维、不随波逐流的天才。2005年,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毕业典礼上发表演讲,他说:“你们的时间很有限,所以不要将它们浪费在重复其他人的生活上。不要被教条束缚,那意味着你和其他人思考的结果一起生活。不要让其他人喧嚣的观点掩盖你内心真正的声音。”乔布斯总是在挑战着人们的常识,但正是因为这一次又一次的挑战,剥夺了我们舒适的键盘,剥夺了我们的软盘,剥夺了我们的拨号调制解调器、非光滑屏幕、Flash软件、以及可拆卸的笔记本电池。于是就导致了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乔布斯在发布一款新产品的时候,总是会迎来无尽的谩骂声,例如:iPad没有鼠标、没有键盘、没有GPS、没有USB、没有卡槽、没有摄像头,没有Flash?它注定胎死腹中!但是当产品面世之后,公众趋之若鹜,唱反调者消失不见,紧接着业界其他公司争相模仿苹果推出新产品。

哈佛商学院的理查德·达韦尼教授认为,现在的商场正处在一个风云变幻,充满激烈竞争的时代,每个企业都随时面临被挤出市场的危险。技术革新、全球化和信息快速传播意味着进入市场的壁垒已被打破,企业优势几乎会在一夜之间丧失殆尽。一个企业如果无法打破常规,无法创新,那么终将被时代的浪潮所淹没。

3com公司掌门人艾瑞克曾经说过:“一切都在变,唯一没有变的就是你自己,所以最好让你自己也变起来,打破固有的常规。”变化是社会发展的常态,社会环境无时无刻不在变化,人的思维自然也要跟着变化才行。

加里·哈梅尔说:“竞争可能不会直接把你击倒,但是会慢慢吞噬掉你的发展机会,直到你变得无足轻重”。要摆脱这种命运,领导者必须愿意抛弃旧的理念。如果领导者真想发挥自身的潜能,他们就必须像凡高和毕加索有生之年对绘画艺术进行革命性变革那样,主动突破旧的规则。

有九分把握就应该立刻行动

哈佛商学院在教导学生的时候,不但注重培养他们经营企业的思路和方法,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的另一种能力,那就是在缺少足够和必要信息的情况下,也能够作出正确和果断的判断和指示。

哈佛的教授们认为,在现实的企业管理中,没有人会给你准备好正确的答案,而且任何答案都不会是完美的,总会有一些地方是错误的,至少是不尽人意的。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必须要有果断抉择的魄力和气场。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当初在电子技术刚刚兴起之时,对其兴趣十足,他对电子软件技术由入迷到发狂。但是当时他还在哈佛念大学,他觉得一个人只能专一地研究一方面的东西。于是便果断地放弃了自己的学业,投身于电子软件的市场当中。今天,当我们感慨盖茨的巨额财富时,不能不钦佩盖茨的勇气和果断。而哈佛的另外一位校友奥巴马也同样是一个果决的人,2009年金融危机的时候,美国经济一片死寂,在这种情况下,奥巴马及时、果敢地将美国经济复苏的命脉系在新能源上。这一措施不但为身处经济衰退浪潮中的美国创造很多的就业岗位,而且降低对进口石油的依赖,同时还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可谓是一举三得。后来这更是被誉为了可以和里根的“星球大战计划”、克林顿的“信息高速公路”、小布什的“导弹防御计划”相提并论的伟大措施。

有些人明明已经详细计划好了,考虑过了,可以确定了,却左思右量不敢下决断,翻来覆去征求各方意见。而别人的意见听得越多,自己就越来越没有信心,越是畏首畏尾不敢行动。

世间最可怜的人就是这些举棋不定、犹豫不决的人。有些人一旦遇到了事情,就一定要去和他人商量,这种犹豫不定、意志不坚的人,既不会相信自己,也不会为他人所信赖。

这种性格上的弱点,可以破坏一个人的自信心,也可以破坏他的判断力,并大大有害于他气场的形成。尤其是那种在做出决策之后,还对自己的决策心存疑虑,反复猜忌的人,这无异于将自己推入泥沼之中。霍雷肖·赫伯特·基钦纳是一战期间英国最具影响力的将领,曾经担任英国陆军元帅之职。基钦纳沉默寡言、态度严肃,但是他一旦制定好计划,确定了作战方案,就会集中心思运用他那惊人的才干,镇定指挥,决不会再三心二意地去与人讨论、向人咨询。在著名的南非之战中,基钦纳率队出发,但是除了他,没有人知道军队要开往哪里。他只下令要求预备一辆火车、一队卫士及一批士兵,他不动声色,没有拍电报通知沿线各地。在战争开始后的一天,他忽然神秘地出现在卡波城的一家旅馆里,打开这家旅馆的旅客名单,发现几个本该在值夜班的军官的名字,他走进那些违反军纪的军官的房间,一言不发地递给他们一张纸条,上面签署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上午10点,专车赴前线,下午4点,乘船返回伦敦。”基钦纳不听军官们的解释和辩白,只用这样一张小纸条,就给了所有的军官一个警告。基钦纳拥有着异常镇静的态度和无比坚定的意志,他深知自己所肩负的使命和任务。在战争中,他严谨而端正,公正无私,指挥部下时也从不偏袒,做任何事情非至成功决不罢手。他的这种强硬的态度和伟大的魄力让他所率领的队伍获得了一次又一次的胜利。

大凡成功者都有当机立断、把握时机的能力。一旦对事情考察清楚,并制定了周密计划后,他们就不再犹豫、不再怀疑,而能勇敢果断地立刻行动。因此,他们对任何事情往往都能做到驾轻就熟,马到成功。

当然,果断并不是要求你盲目地去下决定或者做出判断,对于比较复杂的事情,在决断之前需要从各方面来加以权衡和考虑,要充分运用自己的常识和知识,进行最后的判断。一旦打定主意,就决不要轻易更改,不要留给自己回头考虑、准备后退的余地。只有这样做,才能增强自信,养成坚决果断的习惯。

能控制自己情绪的人都不简单

哈佛大学的一项研究表明,个人取得成就的原因中85%是因为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而只有15%是因为个人具备了专门技术。由此可见,情绪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

在现实中,无论男人、女人,企业CEO还是普通职员,办公室白领还是建筑工人,都难免逃脱情绪的包围,兴高采烈或者烦恼忧伤,洋洋得意或者闷闷不乐,这些微妙而多变的情绪构成了我们内心生活的旋律。

约翰·米尔顿说:“一个人如果能够控制自己的激情、欲望和恐惧,那他就胜过了国王。”谁都希望有更好的成绩,更美的形象,更多的收获,而完美地把控自己的情绪正是获得这一切的前提。奥巴马具有高度的自制能力,不管外界环境多么糟糕,他总能够很好地控制自己的情绪,把注意力集中在手头的工作上。他不追求面面俱到,待人亲切有礼却不过分亲近。他外表整洁,动作流畅,声调平稳,让人不由怀疑他是一名正在饰演政治家的出色演员,因为他的言行举止完美得不像是真的。“我天生不容易激动。”奥巴马在《无畏的希望》中写道,“每当我看到安·古特(激进的律师兼传媒人)和肖恩·哈尼蒂(美国脱口秀主持人)在电视上辩论,我发现很难把他们当回事。”在他看来,对手不是穷凶极恶而是无知可笑。

或许是奥巴马的性格使然,他就算在提出诸如改革、新政策之类的问题时仍是不疾不徐,像是在与对方谈论一项报告那样娓娓道来。在他看来,问题既然已经摆在那里了,我就要动手解决它。而且,他提出的建议往往细致、切实,而非艰深、空泛。

经历过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的华尔街教父——格雷厄姆曾说过:“无法控制情绪的人不会从投资中获利。”无法控制情绪,就是沉不住气,急功近利,心浮气躁,以致失去了平常心。

在动作电影里,男主角遇到坏人时,通常毫不慌张,只冷冷地发笑,在寥寥数语的警告被无视后,才从容地对打。假若弹簧刀掠过喉管,男主角面不改色心不跳地说:“我倒是挺喜欢这音乐的。”这种淡定从容,不啰嗦、不分辩、不退缩,一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的气定神闲,真真地让人觉得眼前的狂风巨浪其实只是雨过天青后的粼粼晚照。

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气场有一个很重要标准,那就是在面临突变或者危机的时候,看他是否有对自己情绪的自控和驾驭的能力。凡是伟大的人物都是“镇静”的高手,因为他们懂得,“慌”对解决问题毫无意义,不仅会使自己无法正常思考,而且会让周围的人乱作一团。相反,控制好情绪,保持平静从容的心态则可以在任何场合应付自如。在印度一家豪华的餐厅里,突然钻进一条毒蛇。当这条毒蛇从餐桌下游走到一个女士的脚背上时,这女士虽然感到了是一条蛇,但她未慌乱,而是一动不动地让那条蛇爬了过去。然后,她叫身边的侍童端来一盆牛奶放到了开着玻璃门的阳台上。一位一起用餐的男士见此情景大吃一惊。他知道,在印度把牛奶放在阳台上,只能是引诱一条毒蛇。他意识到餐厅中有蛇,便抬眼向房顶和四周搜寻,没有发现。他断定蛇肯定在桌子下面。但他没有惊叫着跳起来,也没有警告大家注意毒蛇。而是沉着冷静地对大家说:“我和大家打个赌,考一考大家的自制力。我数300下,这期间你们如能做到一动不动,我将输给你们50比索。否则,谁动了,谁就输掉50比索。”于时,大家都一动不动了,当他数到280个数时,一条眼镜毒蛇向阳台那盆牛奶游去。他大喊一声扑上去,迅速把蛇关在玻璃门外。客人们见此情景都惊呼起来,而后纷纷夸赞这位男士的冷静与智慧,如果不是这一招,此间肯定有不少人的脚要乱动,若是碰撞到眼镜蛇,后果便可想而知了。男士笑着指指那位女士说:“她才是最沉着机智的人。”

面对突如其来的事情,我们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将情绪稳定下来。而一旦冷静下来,你的智慧就会“活转”起来,帮你寻找到摆脱危机的办法。

在别人因为害怕而慌乱的时候,如果你能保持处乱不惊,头脑清醒冷静,说明你具有相当的稳定力,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虽然这不是三天两日就能培养出来的气场,但我们可以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提高控制自己的能力。比如,适当隐藏自己的情绪;任何时候说话都不要慌张,走路也是;不要逢人就诉说自己的不幸遭遇;不要一有机会就唠叨你的不满;重要的决定隔天再发布;在一件事没弄清楚之前,不要过早下论断。“坏事儿”从天而降,如果已经无路可退,不妨从容镇定去面对。当你下定决心去面对的时候,就意味着你已经接受了一切后果,不再逃避,不再消极,你的内心反而更坚韧,气场也会更强大。

第三课 高情商的人总会更乐观,积极的人往往更优秀

乐观与悲观只在转念之间

哈佛大学有一门广受欢迎的课叫做积极心理学,这门课的内容就是告诉学生们:积极对待生活,才能获得幸福。

生活中,我们常常发现,有些人似乎总能比别人过得好,他们拥有健康的身体,体面的工作,良好的人际关系,快乐地过着高品质的生活;而有些人忙忙碌碌地终日劳作却只能维持生计。其实,人与人之间并没有多大的区别,只不过那些看起来幸运的人是因为拥有了积极的心态。

心态是成功的基础,心态的好坏能够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命运。一位哲人说:“要么你去驾驭心态,要么是生命驾驭你。你的心态决定谁是坐骑,谁是骑师。”有两位已近古稀之年的老太太,其中一位觉得活到这把年纪就算是走到了人生的尽头,于是便开始着手准备身后之事;另一位却认为年龄的大小并不是限制,最关键的是一个人的想法。于是,这位老太太去报名参加登山俱乐部,开始努力学习登山,陆陆续续登上了几座世界著名的险峰,后来她还以95岁高龄登上了日本的富士山,打破了攀登此山年龄最高的纪录。她就是著名的胡达·克鲁斯老太太。

70岁开始学习登山,这种做法不得不说是匪夷所思的。但奇迹都是人创造出来的,一个人如果拥有积极的心态,勇于接受挑战,那么他就能胜利到达终点。胡达·克鲁斯老太太的壮举正验证了这一点。

西班牙有一句谚语叫做:“纵声欢唱的人会把灾祸和不幸吓走。”大多数人之所以觉得生活黯淡无光,就是因为他们不能看到生活中积极和光明的一面。面对不幸和挫折,如果我们能够换个角度看问题,人生也许就会充满快乐和希望。德克萨斯州的山姆,在几年前生了一场大病,终于康复了之后,又发现自己得了肾脏病。于是他遍地寻医,想要治好自己的病,却没有任何一个医生能治好他,有的医生还建议他最好马上回去料理后事。山姆只好回到家里,整日默默无语。亲人们看到他痛苦的样子,内心里都感到非常难过,但是大家也毫无办法。山姆自己更是陷入深深的失望和颓废的情绪里。这样默默沉思了一周,山姆突然间醒悟,他对自己说:你现在这个样子简直像个傻瓜。你在一年之内恐怕还不会死,那么你为什么不趁着现在还活着,快乐一点呢?于是他眉头舒展开了,挺起了胸膛,笑容开始在脸上绽开,他努力使自己变得乐观起来,轻松起来。一开始并不习惯,但是他强迫自己乐观地生活。奇迹发生了,他感到自己正在逐渐变好,几乎同他装出来的一样好,身体正在慢慢变得健康,情绪也慢慢变得高涨。他原以为自己早已躺在坟墓里,但现在,他不仅很快乐,疾病的疼痛也慢慢消失了。

哈佛大学心理学博士丹尼尔·高曼曾说过:“越艰难的事情,就愈需要对事物乐观思考的方式,乐观是一种最有效的思考策略。”一个人能否感受生活的幸福,能否取得事业的成功,有时并不在于他是否有过人的能力,而在于他是否能适时地改变心态。

很多时候,你心中所谓的烦恼,大都源于自己的想法。这时,不如试着将自己的想法转个弯,换一种思路。即便我们得到的是一只苦涩的柠檬,只要我们正面看待事情的本质,那么我们同样可以将它做成滋养生命的酸甜柠檬水。

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在做了上万次的实验之后,有人问他:你已经失败了上万次了,还继续研究有什么用?爱迪生则说:我从来都没有失败过,相反,我发现了一万多种不适合做灯丝的材料。换一个角度思考,问题就截然不同了。

换个角度看问题,你就能乐观自信地舒展眉头,面对一切。如果一味地看到问题的负面,就只能郁郁寡欢,一事无成,最终成为一个失败者。换一个角度,也许情况并不像你想象得那么糟。

所以,如果我们在早晨上班的时候遇到了堵车,请不要焦躁,因为焦躁没有任何作用,可以将想法转个弯,利用这个难得的时间来看看报纸,或者思考一下问题,反省一下自己;如果我们走到公司,请不要因为堆满办公桌的工作郁闷,这至少说明我们在公司中是很重要的,否则就不会有那么多工作等着我们做了;如果下班回到家,看到孩子在吵闹,老婆边做着饭边抱怨着,请不要发怒,你该为孩子的健康而高兴,该去赞赏食物的美味和老婆的勤劳。

只要将你的想法转个弯,打开你脑中“乐观”的开关,你就会发现,这个世界里有无限的可能。

想干就马上干,不给拖延留机会

在哈佛的理念中,时间最为公正,它不会因你财富充裕而多给你一分,也不会因你物质匮乏而少给你一秒。对此,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曾说:“时间最无私,给每个人都是二十四小时;时间也最偏私,给每个人都不是二十四小时。”

我们每人每天拥有同样多的时间,但却因为对待它的态度不同而得到不同的结果。珍惜时间的人,会在自己的生命碑石上看到累累硕果,而那些将其肆意挥霍的人,终其一生只会一事无成。有一位画家,很早就对朋友们说,他打算画一幅最为完美的圣母玛丽亚的画像。可是很长时间过去了,他仍然没有开始动手。他每天都在琢磨画像的姿势和配色要怎么描摹,想到了很多,却总觉得不够完美,他要寻找能够表现圣母形象的更好姿态和色彩。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他的画还是没有什么动静。当朋友问他画的进度时,他说,最完美的圣母画像怎么可能这么容易就画好了呢?若干年过去了,画家依然没有动笔,他的朋友也已经不再追问了。这些年里,他的头脑中时时萦绕着圣母的姿态和画面色彩,为了这幅画,他简直没有时间做其他任何事情。直至他去世,这幅他构思了一辈子的“名画”也还只是构思而已。这位画家之所以失败,只因两个字——拖延。

对于有志者而言,拖延是人生的大忌。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拖延的人总是告诉自己“明天再说”、“以后再说”、“下次再做”。即使采取了行动也是“两天打鱼,三天晒网”,让机会白白错过。

一位毕业于哈佛的商业巨子在谈到他的成功秘诀时,只说了四个字:“立即行动”。的确,许多人习惯于等待,习惯于在自己认为合适的时间做事,但是,时间是残酷的,它一旦消逝就永不再回头,不会因你的等待就多陪伴你一会儿。“立即行动”,不要等到你100%准备好再去做,与其让机会溜走,不如现在就去尝试,也许你就此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呢?在百老汇,有一位年轻而富有盛名的女演员,叫做蕾哈娜·米勒。蕾哈娜·米勒之所以成名,完全得益于她“立即行动”的人生态度。蕾哈娜·米勒在大学期间,就是艺术团里的歌舞剧演员。即将毕业的时候,蕾哈娜·米勒向人展示自己美丽的梦想: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然后去百老汇做一位优秀的主角。同学们个个都赞叹她的梦想,而蕾哈娜·米勒的老师却问她:“你旅游后去百老汇跟毕业后直接去有差别么?”蕾哈娜·米勒仔细一想,的确,旅游并不能为自己争取到去百老汇的工作机会,于是她告诉老师:“那我准备一下,下一个月就出发。”没想到老师说:“为什么要等到下个月动身呢?生活用品在哪里都可以买到,一定要在这里准备吗?”蕾哈娜·米勒想了想,最后说:“好,我明天就去。”这时候老师才赞许地点点头道:“那我现在马上帮你订明天的机票。”就这样,蕾哈娜·米勒第二天就登上了飞往纽约的航班。蕾哈娜·米勒一到百老汇,就抓住了一次很宝贵的机会,费尽周折地拿到了一部即将上演的经典剧目的剧本,在此后的两天里,她闭门苦读,一次又一次地演练。最终,蕾哈娜·米勒以精心的准备和娴熟的演技而出奇制胜,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梦寐以求的那双红舞鞋。

英国诗人布莱克说过:“光会想而不行动的人,只是生产思想垃圾。成功是一架梯子,双手插在口袋里的人是爬不上去的。”不要总用那些无用的借口来为自己作挡箭牌,机会在你眼前是转瞬即逝的,如果你能跑,那么就不必在乎自己有没有穿鞋。

一位艺术家为了不让任何一个想法从自己脑海里溜走,每当灵感来临时,他就立即把它记录下来,即使是深夜也是如此。他的这个习惯很自然、毫不费力。我们做事情时也应该这样,“立即行动”。如果你总是怀有“等我有时间再去做”的想法,就会心安理得地延迟自己现在就应该去做的事情,并为自己的决定找出合理的理由。久而久之,就会变得习惯回避现实,生活在等待和无奈之中,又会因此而懊悔、羞愧。

也许有时候立即行动会有些困难,特别是面对一件很有难度的工作时,你常常不知道该如何下手去做,但这并不能成为你拖延时间、选择逃避的借口。如果你觉得工作很复杂,你可以把工作细分成几个小部分,然后把每一部分再分成几个小步骤,使每个步骤都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

这样,你就会发现工作完成的速度大大超出了你的预期,你也会发现,这比你原先想象的要容易得多。而且这么做也会使你拥有轻松愉快的心情。于是你在完成工作时,会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不必改变世界,只需改变自己

哈佛大学毕业生,被美国前总统林肯称为“美国的孔子”、“美国文明之父”的爱默生曾说过:“宇宙万物中,没有一样东西像思想那样顽固。”事实上,每个人都不能不面对变化,不能不选择变化,不能不正确地处理变化。尤其是在逆境中,如果你不能改变你的思维,那么你将很难突破现有的屏障。因为很多时候,思维的变通会给我们的大脑注入更多更新的活力,让我们能够走出固有的灾难困境。

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着许多的“大山”,我们无法移动,也无法改变,至少我们暂时无法改变,那我们该怎么办呢?当你不能改变外部世界和现状,唯一能改变的是你自己。

人们听说,有位大师经过几十年的修炼,终于练就了“移动大山”的法术,于是纷纷跑去观看。只见大师镇定自若地在山的对面坐下来,开始闭目养神,很长时间都没有任何动静。又过了许久,围观的人见到山依旧纹丝不动,便开始议论纷纷。这时,大师站起来,从容地走到山脚下,对众人说:“世上根本没有什么‘移山大法’,即使我在这里坐一天,山也不会自己移过来的。唯一的移山办法就是,山不过来,我过去!”有一位美国著名的经济学教授,但是据说他教过的学生,很少有能顺利拿到学分的。原来,卡尔教授平时教学古板,不苟言笑,作业又多又难,学生们有的选择逃课,有的浑水摸鱼,宁愿挂科,也不愿多听老夫子讲一句。不过这位教授可是业内首屈一指的专家,叫得出名字的几位金融大腕,都是他的得意门生。谁若是想在这个领域内闯出一点儿名堂,首先要过他这一关!一天,人们发现一名学生紧跟在教授身边,二人有说有笑,都非常惊讶。后来,就有同学对那名学生说:“你有没有一点儿骨气啊,干嘛跟前跟后地巴结那种老夫子呀!”那名学生说:既然教授不可能赞同我喜欢的学习方式,那么我只好去适应他的授课理念。反正,我的目的是学好经济学,是要入宝山取宝,宝山不过来,我就自己过去喽!”不出所料,这名学生果然出类拔粹,毕业后没几年,就成为金融界响当当的人物,而他的那些同学们,大都还停留在原地默默无闻!

我们的生活十有八九不会一帆风顺,一定会遇到困难,一定会遇到瓶颈,也一定有“头碰南墙”的时候。此时,不妨尝试着换一种思维方式,或许问题立刻就迎刃而解了。

每个人的人生际遇不尽相同,但命运对每一个人都是公平的。要改变现状,首先要改变自己的心态,也就是改变自己看问题的角度。

其实,随着外在环境的变异而调整适应能力,要比一厢情愿地抛出自我的呐喊等待回响,来得有智慧多了。有一位女士,结婚一年以后有了一个孩子,不幸的是孩子出生不久就夭折了。接着,她的先生又抛弃了她。她万念俱灰,想要结束自己的生命。这位女士登上了一个老人的船,准备行至深海的时候,跳海自杀。老人对这位绝望的女士说:“今天的你和一年前有什么区别?”女士说:“一年前我还是一个人,没有牵挂,没有烦恼。”老人说:“在我看来,你现在和一年前没什么区别。那时候你没有先生,没有孩子,现在也没有。而且你的容貌也没有改变,依然那么年轻。”女士幡然醒悟,微笑道:“我不跳海了,咱们回去吧!”

毋庸置疑,任何人遇上灾难和不幸,情绪都会受到影响,这时一定要控制好情绪。当做任何尝试都无法再改变什么的时候,不要生气,我们不妨学着适应。有时,一种来自于适应后的融入,反而更能激发出生命的潜能。等到你具备了一定的条件与能力时,该适应你的,自然就会臣服了。

决定成败的不是尺寸的大小,而在于做一个最好的你。要做最好就意味着改变,许多事情我们无法改变,但我们能够改变自己的情绪。生命是自己的画板,需要自己着色,不要用一种色彩把其他所有颜色都遮挡;学会改变,才能绘出灿烂。

你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主动放弃了成功

在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90%的失败者其实不是被困难打败,而是自己放弃了成功的希望。”生命中,我们必然会遇到很多无法预测的困难,然而,如果你能正视这些艰难的过程、逆境反而能激发出你无限的力量。

马丁·路德曾经说过:“我们必须接受失望,因为它是有限的,但千万不可失去希望,因为它是无穷的。”很多人在遇到逆境时,总是喜欢刻意去麻痹自己,不敢面对挫折,他们将自己的思想封锁在自以为“无害”的境地,以躲避现实中的困境。

事实上,自己所营造出来的再怎样美丽的幻境到头来终归是一场空。现实毕竟是现实,总有要真正面对它的那一天。千万不要在困境来临时闭上双眼,幻想睁开双眼处境就会改变,否则你失去的可能就是你未来人生的整个希望。克里斯从美国一所高等大学毕业后开始寻求工作,但是适逢美国经济危机,各个公司都在裁员,很多公司为了缩减开支,更是很少再招人。在屡次求职失败的打击下,本来踌躇满志的克里斯逐渐变得消沉起来。每当他回到家后,他便将自己封闭在屋子里,并且开始整天与网络为伴。他利用各种网络游戏来麻痹自己,父母的话也听不进去,渐渐地他开始变得消沉,不思进取。每当父母问到工作的问题时,他总是以经济危机为由而推卸责任。他认为自己运气不好,都是经济危机造成的,如果这场经济危机过去,那么自己定然能够找到工作。在这种不断麻痹自己意识的状态下,他变得越来越懒惰。就在他自我麻痹期间,他的好几个大学好友却通过多次努力而找到了工作。当他们来找克里斯时,却发现此时的他已经完全和大学时那个意气风发的他判若两人,只知道推卸和躲避责任。

生活中,我们总是在不停地经历这样或那样的失望。如果我们积极乐观地去面对,总会发现解决问题的办法,看到未来的希望。如果,我们一直处于愤愤不平的感慨中,感叹这个世界的不公平,并且借此而用各种理由麻痹自己,那么事情就会变得越来越糟糕。

就像在动物界中,鸵鸟通常都有一种习性:当它认为有危险时,为了躲避危险,就会本能的把头埋在沙土里,以此来躲避灾害。事实上鸵鸟的两条腿很长,奔跑得飞快,遇到危险的时候,其逃跑速度足以摆脱敌人的攻击,如果不是把头埋藏在草堆里坐以待毙的话,是可以躲避猛兽攻击的。

不敢面对现实,是弱者的行为,它会让你在现实面前越来越乏力,最后被生活所控制,失去自我,也失去生活的乐趣。正视已经发生的不幸,需要勇气,但是只要你做到了,你的人生就会是另一番景象。有一个叫丹普赛的孩子,他生下来就是畸形,四肢不全,只有半边右足和一只右臂的残端。可是,他像其他孩子一样热爱运动,尤其喜欢踢足球。为了能让他踢足球,他的父母亲给他做了一只木制的假足,这样他就能穿上特制的足球鞋去踢球了。然后,他就开始了自己的足球生涯,他每天都用自己的木脚练习踢足球,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和辛苦只有他自己知道。他的球越踢越好,以致新奥尔良的圣哲队雇他为球员。在一次圣哲队与底特律雄狮队的比赛中,丹普赛用他的跛腿在最后两秒钟内、在离球门63码的地方将球踢进,顿时欢呼声响彻天空,这是职业足球队当时踢进的最远的球。这次圣哲队以19比17的比分战胜了底特律雄狮队。

海明威说:人生,就是一场战斗。与谁战斗呢?与自己!其实就是与自己的懒散、退缩、逃避行为进行战斗。一个人能够战胜自己,就能够战胜一切,任何看似巨大的困难、貌似强大的敌人在他面前都会变得很渺小。

威廉·詹姆斯说过:“能够接受发生的事实,就是能克服随之而来的任何不幸的第一步。”生活中我们不能控制所有事情,当那些我们不能掌握的事情发生的时候,我们应该首先做到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才有可能面对它,进一步来改变自己的生活,这才是一种积极的人生策略。

常常抱怨是低情商的表现

在哈佛大学流传着这样一句名言:“如果你非要抱怨,那么你小声一些,以免吵到别人。不要太苛求抱怨的人,他把自己的日子弄得够难过的了。”可见,抱怨只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更加糟糕。

美国著名心灵导师威尔·鲍温于2006年夏天发起了一项“不抱怨”运动,他邀请每位参加者戴上一个特制的紫手环,只要一发现自己抱怨,就把手环换到另一只手上,以此类推,直到这个手环能持续戴在同一只手上21天为止。“不抱怨”运动用一只手环传递了“抱怨不如改变”的生活理念,而它正是我们最需要的。

不顺心的工作、微薄的薪水、无趣的生活……方方面面的理由似乎随处可见。抱怨,是最简单的一件事,尤其是在面对不幸的时候。但是抱怨并不能解决问题,也不能把你从不幸中解救出来,它只会不断地加深你的不幸。拥有积极气场的人都会将表面上的不幸,当作上帝赐给的祝福。前美国国务卿赖斯是黑人的骄傲,她从小就立志成为一名杰出的政治家。然而,在当时种族歧视十分严重的环境下,她的理想听上去更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黑人不能与白人同乘一辆汽车;黑人不能与白人共读一所学校;黑人不能进入白宫参观……种种不公平待遇让年幼的赖斯十分苦恼。一次,赖斯又向父亲抱怨起这些不公,父亲对她说:“作为一个黑人,发牢骚永远改变不了自己的生存状况,最好的办法就是取得令人信服的成就。你拿出双倍的干劲,才及白人的一半;你付出四倍的努力,才可以跟白人并驾齐驱;而如果你愿意付出八倍艰辛的话,就一定能超越白人。”父亲的话点醒了赖斯,她开始数十年如一日地刻苦学习、勤奋工作,最终取得了大多数白人无法企及的成就。白人只会讲英语,而她除了英语外还精通法语、西班牙语、俄语;白人大多不会弹钢琴,可她却获得了美国青少年钢琴大赛第一名;白人26岁可能连研究生还没读完,而她那时已经成为斯坦福大学最年轻的教授了……此外,赖斯还学习了网球、花样滑冰、芭蕾舞、礼仪等多种技能。赖斯心中一直有一个信念,那就是:白人能够做到的自己要做到,白人做不到的自己也要做到。果然功夫不负有心人,赖斯以她“八倍的努力”换来了“八倍的成就”,最终实现了自己的梦想,成为国际政坛上一颗耀眼的明星。

一个人付出多少努力,就会收获多少果实,所以,在一味地抱怨生活不公平之前,我们有必要先仔细琢磨一下,自己究竟付出了多少汗水?

世上从来没有免费的午餐,更不会有无缘无故的成功。只有那些站在绚丽多彩的舞台中央,接受鲜花和掌声的舞蹈家们,才会知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的艰辛;只有那些站在奥运会领奖台上的体育健儿们,才能领悟“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真谛。很多在“福布斯”榜上有名的富豪,都是靠名不见经传的小行小业起家,再通过脚踏实地的努力,才拥有了今天的辉煌成绩。我们在羡慕别人取得骄人成就的同时,也必须清楚地知道:决不是凭借空想和抱怨,就能攀上事业巅峰的。

不停地抱怨会破坏我们头脑中所有积极向上的态度。一旦我们产生懈怠意识的时候,就会放下手中的工作,开始拼命为自己找各种理由。如果到最后,结局与我们最初设想的背道而驰,一定会破口大骂世界不公平,埋怨老天不长眼。日子久了,不但会影响我们心情,耽误工作的进度,还会养成一种惯性,导致恶性循环。

比尔·盖茨曾经说过:“与其在那里抱怨命运,不如去改变它。”要知道,抱怨命运只是徒劳,最终能拯救我们的还是自己。命运就像是我们头顶的天气,任何人都希望每天艳阳高照,可事实上,天空并不能永远保持晴朗;一旦阴雨来袭,我们便会感觉什么都是灰蒙蒙的,一片阴沉,干什么都提不起劲。其实,如果我们不去抱怨,尝试着换一种心情去看待恶劣天气,或许风雨也会变成一种美景。

命运就是这样,当你对它发牢骚的时候,就会受到更多更大的困扰,与其花费过多的时间去抱怨,还不如微笑着去面对困难,去付出自己最大限度的努力,你得到的将会出乎你的意料。

不要让消极情绪害了你

守株待兔的故事人尽皆知,人们嘲笑这个守株待兔的人愚蠢无知,可是有时候也只是五十步笑百步。现实生活中又有多少消极地等待兔子的人呢?“这个工作上司没让我做,先放放吧。”“顾客不上门,我才不会过去给他介绍推荐。”“也许再等等,我时来运转,晋升的机会就来了。”……很多人消极地等待机会的降临,被动地等着别人命令你、指挥你该怎么做,永远都像一个被人推着走的机器,总是不会自己主动行动起来。

消极的气场产生消极的能量,消极是一剂慢性毒药,它消磨你的斗志,让你丧失拼搏和追求的激情。只有主动出击的人,才可能获得宝贵的机会。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被生计所迫,很小就出去打零工了。第一次打工的工钱少得可怜。尽管如此,他也从没有过放弃的念头,他相信,凭借自己的能力,一定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后来,他终于找到了一份在匹兹堡送电报的工作。卡内基十分珍惜这份工作,下决心一定要好好干。但是,这份工作要求工作人员对周围的环境非常熟悉,而卡内基对这里却很陌生,怎么办?他不想放弃这个难得的工作机会,于是每天下班之后就去熟悉各个街道和地名。就这样,他风雨无阻地奔波在匹兹堡的大街小巷,终于熟悉了每一处地方。为了充实自己,他白天送电报,晚上自学电信知识,到了清晨就跑去电信局练习。卡内基利用自己全部的业余时间来为自己充电,近乎不知疲倦地工作和学习。送电报的工作很辛苦,但卡内基没有因此感到厌倦。相反,他对发报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当多数人抱怨工作枯燥无味、毫无意义的时候,卡内基却对工作充满了激情。除了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外,他还总是主动去做一些分外的事,帮助其他同事或老板处理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有一天清晨,他早早地来到电信局上班,查看电报时发现有一封来自费城的紧急电报。电报紧急,但是值班的技师还没有来,怎么办?卡内基知道这不是他分内的事,但是,他不能袖手旁观,于是,他就代收了电报,准确地把它发了出去。后来,老板知道了这件事,就把他提拔为电报士,薪水升了两倍。卡内基总是很主动地工作,他知道除了靠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之外,他没有更好的办法出人头地。后来,宾夕法尼亚铁路公司独立,他又被提升为电信科主任的私人秘书。

无论你做什么事,你主动的心态都会给你一定的力量。抱着积极心态,意味着你的行为和思想有助于目标的达成;而抱着消极心态,则意味你的行为和思想不断地抵消你所付出的努力。“积极主动”这个词的意思不仅仅是采取主动的行动,它还有一种更深一层的意思——我们应对自己的生活负责。虽然有时你积极主动的精神可能处于沉睡状态,但是这种精神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身心之中。行事主动的人和缺乏主动性的人之间的区别确实如同白昼和黑夜那么明显。

美国著名文学家梭罗说:“最令人鼓舞的事实,莫过于人类确实能主动努力以提升生命价值。”的确,没有一种成功会自动送上门来,任何机会都需要主动争取。爱情如此,财富如此,健康如此,工作也如此。你如果不付出努力,就无法得到任何发展的机会。当你积极主动地做事,并且做到最好的时候,机会自然就会降临。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