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9-28 01:00:37

点击下载

作者:郑春牧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

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研究试读:

引言

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传统优势,是我们党取得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的法宝。中国共产党在90多年的奋斗历程中,形成了一系列群众工作的理论,积累了一整套群众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但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群众工作也是一个时代性话题。随着时代的变迁,群众工作的主客体都在发生着变化,如何使群众工作继续发挥其特有的作用,在把握其规律的基础上,对其创新是必要的。“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本身就是对这个问题的准确概括。

一、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涵

党的十八大报告作出了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战略部署。其中第二个方面就是“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并提出要“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可见,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是全面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必然要求。

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内涵应该是:按照党的群众工作规律推进党的群众工作,将党的群众工作提升到规律的高度来研究和把握,更加自觉地把握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群众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群众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群众工作。

科学就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科学的任务是揭示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探求客观真理,作为人们改造世界的指南。”而科学的“化”,则应该是整理事实,从中发现规律,作出结论,改进工作的过程。

首先,科学化应该是在实践中认识和检验真理的过程,亦即对实践经验科学总结的过程。要探讨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这个命题,必须要科学总结党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特别是总结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做群众工作的经验。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决定》在阐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时,首先总结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执政以来加强自身建设的六条基本经验,给我们以极大的启迪。

其次,科学化应该是发现和把握规律的过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归根到底是要准确把握和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建设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创造新经验。”因为这些规律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在全国执政后的丰富实践,凝聚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心血,体现和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只有认真总结和梳理改革开放以来群众工作新的实践和新的规律,才能按规律办事,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再次,科学化还应该是运用党做群众工作的规律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能力的过程。要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群众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群众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群众工作。

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从提高党的群众工作思想认识水平入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解决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本书力图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

规律是客观存在的,党的群众工作规律是建立在实事求是把握中国国情基础上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探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依据也是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本书力图分析和把握现阶段党的群众工作的对象,探讨党组织在做群众工作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分析党群干群关系的现状和规律。

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路径,首先是建立在科学总结党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特别是总结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后做群众工作的经验的基础上。宁波的各级党组织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创造了很多做群众工作的成功经验。我们社会工作者有必要对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普遍性的规律,为各级党委政府做好群众工作提供借鉴和思考。落实十八大提出的,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是一个系统工程。关注民生,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物质基础;推进基层民主自治,扩大群众有序参与,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内在动力;提高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科学化水平,是做好群众工作的途径;加强法制建设,维护群众切身利益,是做好群众工作的保障;构建“零距离”服务群众机制,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切入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密切党群关系,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必然要求;提高基层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能力,是做好群众工作的关键。

本书探讨这个重大命题的具体路径就是从以上各方面,由各个学科的学者实事求是地分析群众工作面临的新情况;分门别类地总结归纳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宁波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实践经验;把握新时期群众工作的规律;提出做好群众工作的建议与思考,从而以科学理论指导党的群众工作、以科学制度保障党的群众工作、以科学方法推进党的群众工作。

二、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一)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力量之源、胜利之本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那一天起,就深深地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庄严使命。共产党是靠做群众工作起家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工农运动中发展壮大了自己的队伍。开展群众工作,放手发动群众,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优势。正如毛泽东同志指出的:“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做好群众工作是共产党人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技能。90多年来党的发展历程告诉我们,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二)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做好群众工作

“中国的事情能不能办好,社会主义和改革开放能不能坚持,经济能不能快一点发展起来,国家能不能长治久安,从一定意义上说,关键在人。”这里的人,既包括领导干部,也包括广大群众。实现科学发展需要做好群众工作。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之基、立国之本,也是我国实现民族振兴、走向现代化的根本。

实现民族复兴,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直至实现共产主义,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实现。为此,党必须要长期执政。《尚书·五子之歌》曰:“民为邦本,本固邦宁。”党要长期执政就必须做好群众工作,巩固并扩大党的群众基础。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做好群众工作

党的十八大号召全党要“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只有做好群众工作才能凝聚起不可战胜的中国力量攻坚克难,实现党的奋斗目标。

胡锦涛同志作的十八大报告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最重要最显著的位置。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障人民当家做主贯穿报告始终,为人民服务也贯穿报告始终。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了145次,“群众”一次出现38次!十八大报告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八项基本要求,放在首位的就是:“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此,中国共产党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四)我们工作中的不足和问题需要做好群众工作

十八大报告指出了我们工作中存在的主要不足和问题,其中有:“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精神懈怠危险、能力不足危险、脱离群众危险、消极腐败危险更加尖锐地摆在全党面前。执政党最大的危险是脱离群众的危险,党的能力不足,最显著的不足就是做群众工作的能力不足。为此,必须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

三、宁波有提升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的条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共产党人来说,中国革命历史是最好的营养剂。”宁波党组织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历史,是党与人民群众始终保持血肉联系的历史。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实践中,宁波党组织解决了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这个根本问题,始终保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与支持。当前,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需要我们进一步继承和发扬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最大政治优势,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始终与人民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为落实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努力奋斗。

宁波的党组织是靠搞群众运动起家的,做群众工作是党组织求生存、求发展的基本技能。1925年3月,中共宁波支部建立,仅有5名党员。宁波党组织的创建,标志着宁波人民从此有了领导核心。党组织建立后,立即投身于大革命的洪流,并领导组织了一系列反帝反封建的工农运动。1924年秋天,卓兰芳受中共党组织委派来江东地区开展工人运动。他通过上下班摆渡帮助童工、女工,结识工人,与工人熟识后,启发、宣讲新的思想,方阿秀、沈阿存等成为和丰纱厂工人中的积极分子。他还开办工人夜校,任教授课,与工人群众广泛接触,传播革命思想,启发工人的阶级觉悟,进而组织工会,发展党员,领导工人罢工,开展经济斗争和政治斗争。1925年8月,成立了宁波地区产业工人中最早建立的工会组织——纱厂秘密工会,对外称为“长生会”。同年12月,和丰纱厂党支部成立。党组织推动工人革命运动的蓬勃发展,组织领导多次争取政治、经济权利的罢工。配合了全国的五卅运动,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促进宁波人民的觉醒和国民革命运动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1926年7月,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中共宁波地委为配合革命形势,加强了对工人的组织领导,派王鲲来指导和丰纱厂工会工作。农历六月廿三下午,组织各房工人代表60多人,聚集汤君庙一道喝“香灰酒”以示团结。1926年10月21日,宁波成立总工会,主席是邮电工人出身的共产党员王鲲。1926年3月中共宁波地委改组,竺清旦被选为中共宁波地委委员兼农民运动委员会书记;5月,竺清旦去广州参加毛泽东主持的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学习;12月,宁绍台农民协会成立,竺清旦被选为会长,农会采取以会代训和印发资料等办法,培训了一批农运骨干,组建了多支农民自卫军。1927年2月19日,北伐军占领宁波,次日宁波各界民众代表正式接收军阀政权,成立了国共合作的革命政府。大革命时期,宁波的党组织从1925年4月至1927年4月短短的两年间由5名党员发展到1200多名党员(当时全国仅有6万党员),8万余工会会员,10余万农协会员。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宁波党组织领导群众同国民党进行了英勇的斗争,发动了奉化、亭旁、姚北三次农民武装暴动,有力地配合了全国的武装斗争。由于受“左”倾教条主义的影响,党组织的一些斗争策略脱离群众,加上国民党的白色恐怖,宁波的党组织1927年11月—1932年4月曾五次重建六次被破坏。

1937年7月7日抗战爆发后,从上海刚刚出狱的朱镜我联系了一些共产党人,于同年9月在观音庄建立了中共宁波临时特别支部,朱镜我任书记,使宁波地区中断的党组织得到恢复和发展,在群众中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亡运动。

1942年7月28日,中共浙东区委在慈北宓家埭成立,谭启龙任书记。同年8月,第三战区三北游击司令部成立,何克希任司令员,统一领导浙东抗日武装,并整编浙东主力部队为第三、四、五支队,当时只有1510人。浙东区党委放手发动群众,壮大人民力量,与日、伪、顽进行了英勇的战斗,建立起以四明山为中心,包括三北、四明、金萧和淞沪的浙东抗日根据地,辖区群众400多万名,成为抗战时期共产党领导的18个根据地之一。到1945年抗战胜利时,部队已经发展到15000余人。

1946年全国内战爆发,浙东党组织把分散的武装集中起来,在慈南草茅庵重建浙东主力武装,依靠人民群众的支持,同国民党反动派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1949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浙东游击纵队配合南下大军迎来了宁波解放。

1925年以来,宁波的党组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靠的是强有力的群众工作。实践证明,谁真心实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谋利益,谁就能获得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就能打破任何艰难险阻,没有军队可以创建军队,没有政权可以夺取政权。

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宁波的党组织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创造出很多做群众工作的新鲜经验,有些首创性经验,如“一人一岗”“81890”“天一商圈党员服务中心”“北仑九峰山新农村社区服务中心”在全国都有重大影响。但是,正如宁波市委一些领导指出的,我们对宁波做群众工作的经验总结宣传推广的力度不够,没有把经验提炼成科学规律推向全国。

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我们对此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总结、宣传、推广具有沿海发达地区特点的群众工作新经验,供相关党组织和政府提升做好群众工作水平时参考。

宁波党组织做群众工作的优良传统和经验主要有:

一是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二是用民族复兴的理想(中国梦)来凝聚人民的力量;三是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四是利为民所谋,必须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五是用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来感召群众;六是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脱离群众是我们党的最大危险。归结到一点,就是宁波党组织的这些优良传统和经验,为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提供了研究基础。第一章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的逻辑来源和基本理念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科学化水平,必须从提高党的群众工作理论水平和思想认识入手,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解决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问题,必须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自觉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始终站稳群众立场。第一节群众工作理论在革命和改革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一、马克思唯物史观是群众工作理论的基础

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理论及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来自于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唯物主义史观。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的革命斗争实践中继承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理论,把它变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群众工作理论。群众路线与实事求是、独立自主是党的指导思想的活的灵魂,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阶级分析的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共产党宣言》开篇首先剖析的就是资本主义社会的“资产者和无产者”。《共产党宣言》所阐释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第一代共产党人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成为他们分析中国国情,解决中国问题的锐利思想武器。《毛泽东选集》的开卷之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指出:“革命党是群众的向导,在革命中未有革命党领错了路而革命不失败的。我们的革命要有不领错路和一定成功的把握,不可不注意团结我们的真正的朋友,以攻击我们的真正的敌人。我们要分辨真正的敌友,不可不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及其对于革命的态度,作一个大概的分析。”毛泽东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分析中国社会时没有生搬硬套《共产党宣言》“资产者和无产者”的框框,而是在大量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当时中国社会存在的各个阶级和阶层进行了实事求是的分析,得出了一系列正确的结论。二、在革命的实践中党的群众工作理论逐渐形成

在实践上,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立即深入到工农群众中去,掀起了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在大革命时期又领导了湖南等地的农民运动。通过一系列工农运动的实践,中国共产党初步形成了做群众工作的方法,党也从创立时以知识分子为主的精英党,变为在中国有重大影响的群众性的党。

在中国共产党的幼年时期,党在对人民群众的认识上曾经犯过教条主义的错误。没有能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国情相结合,没有立足于中国的革命实践来考虑不断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问题,而是僵化教条地看待党的工人阶级基础问题。例如,陈独秀只看到中国仅有两百万产业无产阶级的现状,对中国的革命阶级做出了悲观的估计,看不到中国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力量,从而放弃了无产阶级对中国革命的领导权。而斯大林、王明则是采取了“左”倾关门主义的态度,对我党可以依靠的群众基础进行排斥和打击,认为中间派是最危险的敌人,阻碍了党的队伍和党的影响力在人民群众中的拓展。

1929年9月,周恩来在《中共中央给红军第四军前委的指示信》中第一次从工作方法的角度提出了群众路线。“关于筹款工作,亦要经过群众路线,不要由红军单独去干。此时固然做不到由群众组织来担负红军给养,但在筹款时要用群众组织去执行才有意义。党与红军有时可斟酌情形在群众中募捐,尤其红军的给养,更应在群众中举行盛大的募集以扩大红军影响。关于经费支配亦要顾及群众组织,与其共同支配,一切经费的开支应多用在群众工作之支付上,绝不要大半作为党费开支,养成党之腐化。”在创建红军的过程中,1929年12月的《古田会议决议》第一次把做群众工作与打仗并列作为红军的三大任务之一。“红军除了打仗消灭敌人军事力量之外,还要负担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建立革命政权以至于建立共产党的组织等项重大的任务。”并将三大任务教育作为红军政治训练的重要内容。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党始终强调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毛泽东同志历来反对离开人民群众和中国革命的实际去研究马克思主义。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中强调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红军时期中国共产党的群众工作的思想基本形成。

在长征到达陕北以后,毛泽东同志又提出了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的主张,纠正了“左”倾关门主义的错误,扩大党的群众基础。1939年毛泽东同志在《共产党人发刊词》一文中提出了党的建设伟大工程的思想,号召“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什维克化的中国共产党”。要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党,中国共产党必须植根于中国最广大的人民群众之中,而不是植根于远在莫斯科的斯大林和王明的教条主义空想的基础之上。“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党必须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勇于面对现实,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地看待并解决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群众基础问题。毛泽东在两个月后发表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没有把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局限于中国的产业无产阶级。他指出:“中国无产阶级中,现代产业工人约有二百五十万至三百万,城市小工业和手工业的雇佣劳动者和商店店员约有一千二百万,农村的无产阶级(即雇农)及其他城乡无产者,尚有一个广大的数目。”毛泽东把党的阶级基础从二百五十万人扩大到几千万人,这就从根本上增强了党的阶级基础,从而彻底纠正了王明“左”倾关门主义错误。在党的革命实践中,书纸店伙计谭震林以工人的身份(显然不是产业工人阶级)担任了中国第一个县工农兵苏维埃政府的主席。在社会主义制度确立之后,周恩来、邓小平又先后提出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的主张。这也进一步拓展了党的阶级基础。由此可见,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和执政实践中并没有把党的阶级基础看成是一成不变的,而是根据革命和执政的需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地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是党能否在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同时,成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这关系到党在同国民党的竞争中,能否有资格实现对抗战,对人民群众领导的问题。为此,必须要解决的是用什么理念、采取什么方法来实现对人民群众和抗日的领导的问题。毛泽东同志提出了人民战争的思想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他指出:“这个军队之所以有力量,是因为所有参加这个军队的人,都具有自觉的纪律;他们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结合,而战斗的。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这个军队的唯一的宗旨。”在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毛泽东总结党的建设规律,阐释了党的密切联系群众的作风,“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又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的思想基本成熟。三、改革开放以后党的群众工作理论的新发展

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党的群众工作的理论又有了新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江泽民同志提出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最根本的还是要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党的一切理论和奋斗都应致力于实现和维护最广大人民的意愿和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胡锦涛同志提出了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要求全党努力做到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体现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中不断丰富和完善的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的十八大再次号召全党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提出要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提高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并就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做出了可操作性的具体部署,为我党在长期执政的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完整的马克思主义群众工作的理论体系。其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包括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是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等等。第二节群众路线是共产党人正确的立场和方法一、如何看待群众是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讲政治归根到底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毛泽东同志曾深刻指出:“很多人对于官兵关系、军民关系弄不好,以为是方法不对,我总告诉他们是根本态度(或根本宗旨)问题,这态度就是尊重士兵和尊重人民。从这态度出发,于是有各种的政策、方法、方式。离了这态度,政策、方法、方式也一定是错的,官兵之间、军民之间的关系便决然弄不好。”

历代统治阶级站在历史唯心主义的立场上对待民众,认为“惟上智与下愚不移”。“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最极端的做法是秦始皇的焚书坑儒,以吏为师,严刑酷法压迫人民,这些做法必然遭到人民的反抗。一些开明的统治者认为:“水所以载舟,亦所以覆舟;民犹水也,君犹舟也。”但是,他们始终是站在人民群众的对立面来处理官民问题。即使是一些有责任心的官僚也只是达到了当官要为民做主的境界,仍然是高高在上的统治者,这也注定了他们难以处理好同民众的关系问题。

不可否认,由于两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也由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积贫积弱,中国的人民群众长期为解决温饱问题而辛苦劳作,为争取最起码的生存权利而努力奋斗,中国国民的素质普遍不高。因此,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的《建国方略》设计了训政时期,来培养国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意识,开发民智。鲁迅先生的《阿Q正传》描述了阿Q为代表的受压迫贫苦民众的质朴、愚昧、而又沾染上一些不良习气的狡猾,哀其不幸,怒其不争,并通过对阿Q精神胜利法的痛切批判,表达了力图唤醒民众的觉悟、促使他们起来革命的热烈愿望。柏杨先生的《丑陋的中国人》则更多地揭露了中国国民的劣根性。他们的有些观点虽然未必很精到,但是,与现代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国民素质在人文、民主、法制意识等诸多方面还有一定的差距,与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公民的要求也还有较大的距离,这是个不争的事实。因此,1949年7月在谈到如何建设新中国时,毛泽东指出“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但是,如果单单只看到我国普通民众国民素质不高的一面,就会看不起群众,以致认为群众是刁民,和一些资产阶级革命家一样找不到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动力。二、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根本的工作路线

中国早期的马克思主义者从唯物史观出发,首先看到了人民群众的巨大力量。李大钊在《庶民的胜利》的演讲中指出:“这回战胜的,不是联合国的武力,是世界人类的新精神。不是那一国的军阀或资本家的政府,是全世界的庶民。我们庆祝,不是为那一国或那一国的一部分人庆祝,是为全世界的庶民庆祝。”毛泽东同志一贯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他很早就认识到人民群众中蕴藏着极大的革命热情和力量。早在1919年7月他就在《湘江评论》中指出:“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什么不要怕?天不要怕,鬼不要怕,死人不要怕,官僚不要怕,军阀不要怕,资本家不要怕。”“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刻不容缓的民众大联合,我们应该积极进行!”

1943年6月,毛泽东同志在为党中央起草《关于领导方法的若干问题》的决定时,第一次较为系统地概括了群众路线的思想:“在我党的一切实际工作中,凡属正确的领导,必须是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这就是说,将群众的意见(分散的无系统的意见)集中起来(经过研究,化为集中的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去做宣传解释,化为群众的意见,使群众坚持下去,见之于行动,并在群众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然后再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再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如此无限循环,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就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是基本的领导方法。”

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在阐述了毛泽东思想六个组成部分后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最根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是我们考虑问题办事情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推进工作的根本动力;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是我们根本的工作方法。为此,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谋划发展思路向人民群众问计;查找发展问题听人民群众意见;改进发展措施向人民群众请教;落实发展任务靠人民群众努力;衡量发展成效由人民群众评判。“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的政治路线,也是我们党的根本的组织路线。这就是说,我们党的一切组织与一切工作必须密切地与群众相结合。”

我们共产党员、党的干部的立场是否正确,不是我们自己说了算的,而是必须接受群众的检验,必须做出自己正确的选择。早在1927年春天,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很短的时间内,将有几万万农民从中国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来,其势如暴风骤雨,迅猛异常,无论什么大的力量都将压抑不住。他们将冲决一切束缚他们的罗网,朝着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国主义、军阀、贪官污吏、土豪劣绅,都将被他们葬入坟墓。一切革命的党派、革命的同志,都将在他们面前受他们的检验而决定弃取。站在他们的前头领导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后头指手画脚地批评他们呢?还是站在他们的对面反对他们呢?每个中国人对于这三项都有选择的自由,不过时局将强迫你迅速地选择罢了。”三、做好群众工作必须树立正确的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是做好群众工作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代表生产力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

在长期的群众工作的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一系列的群众观点。即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真正英雄的观点;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干部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向党负责与向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相信并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等。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工作,必须要重新梳理并澄清一些似是而非的观念,更好地树立起中国共产党科学的群众观念。

1.树立群众是历史创造者,是真正英雄的观点:这是我们必须树立的最根本的群众观点。在新形势下树立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每一个共产党员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群众心里有杆秤,只有我们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才会把我们放在心上;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中华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只有凝聚全国人民的力量才能实现。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由于封建意识和苏联模式的影响,在一些干部身上存在着等级观念、特权思想,忘记了中国共产党党员永远是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不能平等地对待群众、不尊重群众的劳动、不尊重人民的创造,以致欺骗群众、愚弄群众,要知道民心不可欺、民意不可辱。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党要长期执政,必须要尊重人权,诚实守信,放下架子,放低身段,平易近人。十八届中央新的领导集体作出的《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务实亲民的作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

2.向人民群众学习的观点:“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这一点,就不能得到起码的知识。”要想做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做群众的学生。“主观主义者不懂得,只有首先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的人,才有可能做群众的先生,并且只有继续做学生,才能继续做先生。一个党和它的党员,只有认真地总结群众的经验,集中群众的智慧,才能指出正确的方向,领导群众前进。”

当前,我们的一些干部学历高了,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也多了,这是好的。但是,也有一些干部对基层第一线的情况了解得比较少,缺乏实际工作的经验和知识,却好为人师,下车伊始就指手画脚。“许多人并非在主观上没有为人民服务的愿望,但是他们仍然把工作做坏了,使群众受到重大的损失。这是因为他们自以为是先进分子,是领导者,比群众懂得多,因而遇事不向群众学习,不同群众商量,因而他们出的主意,经常在群众中行不通;但是,他们又不从错误和失败中取得教训,以为错误和失败,只是由于群众落后和其他临时因素的影响,因而滥用党的威信,继续一意孤行,这就使他们的错误和失败愈来愈严重。”虚心向群众学习是党的干部的基本技能,是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3.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观点:中国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建立人民民主政权靠的是亿万人民群众的英勇奋斗。党要长期执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和辛勤劳动。人民是革命战争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体,也是共和国一切权利的主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人民负责,受人民监督。”

尊重人民权力的主体地位,必须纠正为民做主、让民做主的观念。为民做主有严重的封建意识,《国际歌》里唱道:“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不靠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封建官吏把自己当作民之父母、人民的主人。而我们的干部则是人民的公仆,人民是我们的主人。让人民做主的出发点则是权力归我所有,我让你作多少主,你就作多少主。毛泽东指出:“自由是人民争来的,不是什么人恩赐的。中国解放区的人民已经争得了自由,其他地方的人民也可能和应该争得这种自由。”社会主义政治的本质是人民群众当家作主。正如《国际歌》里唱的“不要说我们一无所有,我们要做天下的主人”!人民当家做主是天经地义的,用不着谁来让,用不着谁认可,而我们能否行使权力则必须要得到群众的认可。人民不让蒋介石做主,他就只有夹着尾巴逃跑。

当前,由于我们的干部选拔机制不健全,使得一些干部忘记了权力的根本归属,误认为手中的权力是上级领导授予的,不能很好地用手中的权力为群众服务,漠视群众的疾苦和诉求。权力的垄断、权力的傲慢、权力的不作为使人民群众非常反感。运用手中的权力谋取私利,更是让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随着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日益健全,随着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日益增强,群众的维权意识也会越来越强,各级党政部门和党的干部必须要以敬畏之心对待人民的权力,慎重用好人民赋予的权力。

4.向党负责与向人民负责相一致的观点:“向人民负责与向自己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即是说,我们党员接受党的领导机关与领导人的命令去进行工作,在工作中是要对党的领导机关与领导人负责的。因为,党的领导机关代表着大局和更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但如果把这种对领导机关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分开来看,那是错误的。必须对人民群众负责,才算是尽了最后与最大的责任。”每个党员对人民负责,即是对党负责;对人民不负责,即是对党不负责。

当前,我们要防止三种倾向:一种是只强调对上级负责,在执行上级指示时没有考虑群众的困难,搞强迫命令。上级怎么满意就怎么做,上级想要什么就汇报什么。上有好者下必甚焉。浮夸冒进,统计数字掺水。这种做法既是对上级不负责任,更是欺骗领导。另一种倾向是从个人和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只考虑对本地区本部门群众负责,缺乏全局意识和对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负责的理念。第三种倾向是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割裂开来,对立起来。比较有代表性的是郑州市规划局副局长逯军质问记者:“你是准备替党说话,还是准备替老百姓说话?”这种错误观点绝非偶然,令人深思!我们要理解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的一致性,只有对人民负责才算负到了最后责任,要使二者统一起来。

5.相信并依靠群众又要教育引导群众前进的观点:我们开展工作必须要相信群众,放手发动群众,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但是,中国共产党又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要善于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相信依靠群众不等于放任自流,做群众的尾巴。教育和引导群众前进不等于强迫命令,要在把握群众工作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疏导。四、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共产党的根本宗旨

为什么人的问题是一个根本的问题?紧紧地和中国人民站在一起,全心全意地为中国人民服务,就是党的唯一的宗旨。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也从党的宗旨发展成为各级政府的职责。

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有以下一些特点:

多数性。不是为着少数人的或狭隘集团的私利,而是为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为着全民族的利益而奋斗、而工作。当前,有些干部在应对某个群众要求其为人民服务时,常常讲:“我是为人民服务的,不是为你一个人服务的。”这显然是错误的,人民群众是由一个一个具体的群众组成的,你不能为一个要求你服务的个体的群众服务,显然,就没有做到为广大群众服务。

长远性。“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一贯地有益于广大群众,一贯地有益于青年,一贯地有益于革命,艰苦奋斗几十年如一日,这才是最难最难的啊!”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每个党员干部的工作时间是有限的,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要把有限的生命和个人的一切融入共产主义和民族复兴的事业中去。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应该贯穿于我们党员干部政治生命的始终。

自觉性。我们为人民服务不是作秀,不搞形式主义,不搞花架子。我们应该做到,领导看到与领导没看到一个样;群众表扬与群众不理解抱怨一个样;工作顺利与工作困难一个样。要把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化为党员干部的自觉行动。

谋利性。市场经济条件下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要坚持求真务实的原则,要用最小的成本让群众得到最大的实惠。不搞形象工程、领导工程。打着为人民服务的旗号铺张浪费,瞎折腾,害民害己。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利为民所谋。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第三节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当家作主相统一一、坚持党对群众的领导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列宁指出:“群众是划分为阶级的;……阶级通常是由政党来领导的;政党通常是由最有威信、最有影响、最有经验、被选出担任最重要职务而称为领袖的人们所组成的比较稳定的集团来主持的。……党是阶级的工具。党是阶级的觉悟的、先进的阶层,是阶级的先锋队。它的任务决不是反映群众的一般情绪,而是引导群众前进。”

坚持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的领导是历史的必然、人民的选择。1840年鸦片战争以来,中国逐步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梦想。为改变中国人民的命运,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千辛万苦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事实说明,不触动封建根基的洋务派、君主立宪的改良派、旧式的洪秀全等农民领袖、孙中山等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不能担负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民族使命和反帝反封建的历史任务。中国共产党诞生90多年来,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改革开放,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把中国人民从一盘散沙凝聚成为崛起于世界之林的强大力量。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是中国人民在救亡图存斗争中顽强求索的必然产物,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华民族要进一步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二、党的对群众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战争年代为了统一指挥,夺取武装斗争的胜利,中国共产党更多地强调党的一元化领导。计划经济年代我们党延续了这种领导方式。改革开放以后,我们逐渐认识到中国共产党“已经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成为领导人民掌握着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已经从受到外部封锁和实行计划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成为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领导国家建设的党”。新形势下党对群众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的领导。

党的对人民群众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即政治原则、政治方向、重大决策的领导。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带领群众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习近平总书记把它高度概括为“中国梦”。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革命先烈的理想和夙愿。在长期艰苦卓绝的奋斗中,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付出了最大的牺牲,书写了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引导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凝聚力量攻坚克难,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不断取得胜利,就是对人民群众的政治领导。

党对人民群众实行政治领导的主要方式是: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使党的主张经过法定程序成为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党应当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必须依靠人民群众实行民主的、科学的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党必须适应形势的发展和情况的变化,完善领导体制,改进领导方式,增强执政能力。

党的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领导,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领导人民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自信和自强精神,抵御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腐朽思想的侵蚀,扫除各种社会丑恶现象,努力使我国人民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人民。(提高宣传、教育、引导群众的科学化水平,实现对人民群众的思想领导我们将在第五章进行专门探讨。)

党的对人民群众的组织领导,即中国共产党是各类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这是宪法及有关的法律规定的;也是各个民主党派、各类群众组织的章程所认同的。相对于工会、共青团、妇女等各类群众组织、社会组织,党应该是领导核心。向人民代表大会及国家政权机关推荐重要干部。通过党组织的活动和党员的模范作用,带动广大人民群众实现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按照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在同级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党保证国家的立法、司法、行政机关,经济、文化组织和人民团体积极主动地、独立负责地、协调一致地工作。党加强对工会、共产主义青年团、妇女联合会等群众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三、坚持党对群众的领导,必须改善党对群众的领导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上的领导,是宏观上的、方向上的领导,而不是事无巨细、大包大揽地代替政府部门和群众组织工作。在计划经济年代,一些党组织干了一些不该自己干的,也干不好的事情。党员干部做得很辛苦,群众并没有得实惠,削弱了党的执政基础和在群众中的影响力。领导不是计划经济条件下的管理,而是引导、疏导。各级政府官员要抛弃各种政绩主义和形式主义,有所为有所不为,必须在服务群众、做好群众工作中实现党对群众的领导。

坚持党的领导和群众当家作主并不矛盾。列宁在十月革命胜利后提出:“对我们来说,重要的就是普遍吸收所有的劳动者来管理国家。这是个十分艰巨的任务。社会主义不是少数人——一个党所能实现的。只有千百万人学会亲自做这件事的时候,社会主义才能实现。”因此,党要支持和保障人民依法开展自治活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党实现对群众领导的方法主要是:

党组织的坚强有力;方针政策正确坚定;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必要的思想教育和引导。

做好群众工作必须采取科学的工作方法。建党时期办工人夜校俱乐部,提出“我们不是牛马,我们要做人”的口号,争取提高工人工资;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打土豪分田地,从井冈山土地法到兴国土地法,红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长征路上“彝海结盟”;抗战时期“二五”减租,“三三”制政权,精兵简政;解放战争时期的土改访贫问苦,通过谁养活谁的讨论,宣传、教育、引导群众,不包办代替;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农民的两个伟大创造,家庭联产承包,乡镇企业异军突起,都是从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最关注的突出问题入手,实实在在地为人民做事,给群众以看得见的物质利益。总之,做好群众工作,实现对群众的领导是门艺术,细节决定成败。第四节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高党的群众工作能力一、树立科学的群众观点

第一,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发展。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世界观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代表生产力的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向前发展的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因此,发展是人民群众的发展。只有依靠人民的发展才是科学的发展。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人世间的一切幸福都是要靠辛勤的劳动来创造的。我们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二,一切人的自由发展是共产党人崇高的理想信念和追求。1848年《共产党宣言》第一次阐释了共产党人追求的理想社会:“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社会主义要代替资本主义实现共产主义,前提条件就是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实现共产主义目的是为了实现一切人的自由发展。因此,“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不发展生产力,不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不能说是符合社会主义要求的。”社会主义条件下共产党人的发展观应该是人的自由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而不是为了增长GDP,追求好看的数据而发展。

第三,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发展的出发点和归宿。早在1945年,毛泽东就深刻指出:“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归根到底,看它对于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要实现科学发展就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人民赞成不赞成、人民高兴不高兴、人民答应不答应作为制定各项方针政策和一切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各项工作都要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作为总的出发点和检验标准。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检验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

第四,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只有我们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为了树立科学的群众观点,解决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必须围绕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在全党深入开展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要内容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感情。坚持实干富民、实干兴邦,敢于开拓,勇于担当,多干让人民满意的好事实事。二、采取科学的群众工作方法

第一,用科学的方法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把握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1956年,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初步分析了社会主义制度建立以后中国的社会矛盾,提出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对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解决这个矛盾的办法是发展社会生产力,实行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但还只是感性认识。在反右斗争后,党未能辩证地分析社会主义社会出现的各种复杂矛盾,主观武断地认为中国社会主义的主要矛盾是阶级斗争,从而迷失了党的工作重心。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党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矛盾,进而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要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就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用科学发展来解决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矛盾。

第二,用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方法全面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需要。随着人民温饱问题的解决,小康社会的即将建成,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日益增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我们的人民热爱生活,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更舒适的居住条件、更优美的环境,期盼着孩子们能成长得更好、工作得更好、生活得更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推进社会主义建设发展的方法从单纯抓经济建设,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到十五大经济政治文化三位一体的基本纲领,再到十八大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五位一体的科学发展战略布局,全面协调可持续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方方面面的需要。

第三,用群众路线的方法作出科学的决策。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中国共产党任何时候都要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办事情作决策必须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作决策、定政策充分考虑群众利益和承受能力,统筹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切实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第四,用统筹兼顾的方法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