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里夫人艰苦科研的故事(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1 02:30:10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居里夫人艰苦科研的故事

居里夫人艰苦科研的故事试读:

前言

名人从芸芸众生中脱颖而出,自有许多特别之处。我们追溯名人的成长历程时可发现,虽然这些人物的成长背景都各不相同,但都或多或少具有影响他们人生的重要事件,成为他们人生发展的重要契机,使他们从此走上真正人生追求的道路,并获得人生的成功。

名人有成功的契机,但他们决不仅是幸运和机会。机遇只给有所准备的人,这是永远的真理。因此,我们不要抱怨没有幸运和机遇,不要怨天尤人,而要做好思想准备,开始人生的真正行动,这样,才会获得人生的灵感和成功的契机。

我们辑录这些影响名人人生成长的主要事件,就是为了让广大读者知道,名人在他们做好思想准备进行人生不懈追求的进程中,怎么从日常司空见惯的普通小事上,碰出生命的火花,化渺小为伟大,化平凡为神奇,获得灵感和启发的,从而获得伟大的精神力量,实现了较高的人生追求。

影响名人成长的事件虽然不一样,但他们在一生之中所表现出的辛勤奋斗和顽强拼搏精神,却是有相似之处。正如爱默生所说:“伟大人物最明显的标志,就是他们拥有坚强的意志,不管环境怎样变化,他们的初衷与希望永远不会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永远会克服一切障碍,达到他们期望的目的。”

爱默生说:“所有伟大人物都是从艰苦中脱颖而出的。”因此,伟大人物的成长具有其平凡性。吉田兼好说:“天下所有的伟大人物,起初都很幼稚而有严重缺点的,但他们遵守规则,重视规律,不自以为是,因此才成为一代名家而成为人们崇敬的偶像。”这样看来,名人的成长又具有其非凡之处。这些都是我们要学习的地方。

培根说:“用伟大人物的事迹激励青少年,远胜于一切教育。”

为此,本书精选荟萃了古今中外各行各业具有代表性的有关名人,其中有政治家、外交家、军事家、谋略家、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科学家、发明家、财富家等,编成了《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故事》《牛顿科学与信仰的故事》《诺贝尔发明与爱心的故事》《爱迪生自学成才的故事》《达尔文科研兴趣的故事》《居里夫人艰苦科研的故事》《爱因斯坦科研与追求的故事》《安徒生为孩子创作童话的故事》《贝多芬成为著名音乐家的故事》《狄更斯从小学徒到大作家的故事》《法拉第自学成为科学家的故事》《凡尔纳以科幻创造文学奇迹的故事》《富兰克林揭示科学奥秘的故事》《伽利略为科学勇于献身的故事》《高尔基从流浪儿到文化巨人的故事》《哥白尼为捍卫真理英勇不屈的故事》《歌德爱情与诗歌的故事》《海明威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莱特兄弟发明飞机的故事》《马克·吐温幽默与创作的故事》《门捷列夫发明元素周期表的故事》《莫泊桑从军人到作家的故事》《莫扎特音乐神童的故事》《契诃夫作家兼医生的故事》《瓦特发明蒸汽机的故事》《萧伯纳屡遭磨难终成剧作家的故事》《雨果创作出不朽巨著的故事》《卓别林从演员到喜剧大师的故事》《沃尔特·迪斯尼编剧与制片的故事》《泰戈尔创作不朽诗歌的故事》等,阅读这些名人的成长故事,能够领略他们的人生追求与思想力量,使我们受到启迪和教益,使我们能够很好地把握人生的关健时点,指导我们走好人生道路,取得事业发展。

屈辱的童年

如果能随理想而生活,本着正直自由的精神,勇往直前的毅力,我们应该不虚度一生。

降生在被瓜分的国家

波兰的首都华沙。漫长的宽阔的道路两旁,是高大而且挺拔的白桦树,有一所女子寄宿学校就矗立的道路一边。在这所学校的宿舍区有一栋三层顶尖的小楼,小楼的周围长满了好看的花花草草。

1867年11月7日,居住在这幢小楼的物理教师乌拉狄斯拉夫·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家里又添了第四个女儿,她的名字叫玛丽娅。

斯可罗多夫斯基夫妇还不知道,他们养育了一位世界近代科学史上的十分伟大的人物,她不仅仅是一位科学家,还是一位独一无二的科学家。

对于斯可罗多夫斯基这样一个老师家庭来说,仅靠夫妇两人当教师的薪金要养活全家七口人,这可是不轻的负担呀!因此,多添一个人吃饭穿衣,并不是一件很让人高兴的事情。

玛丽娅的父亲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出身于波兰一个小有名气的家庭。在玛丽娅出生前几个月,他被任命为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兼副督学。

玛丽娅的母亲是一个小地主家的小家闺秀,她是长女。聪明、端庄、温柔的她在华沙一所住宿女子中学毕业后,就留在母校任教了。由于执教有方,她很快当上了这所女子中学的校长。不幸的是,她身体一直不好,而且患有肺结核病。

肺结核是很容易传染的,在那个时代,肺结核是一种几乎无法用药治愈的可怕的病。只有用休息和加强营养的办法慢慢调理,才有望逐渐痊愈。可是,靠一个中学教师的薪金,怎么能够好好地休息和加强营养呢?

为了避免让几个孩子染上这种可怕的病,妈妈对自己作了严格规定:不用嘴去亲孩子,哪怕是最可爱的玛丽娅,也绝不例外!另外一个可靠的预防传染的办法,就是尽量让小孩子们到户外活动,少在室内待着。每到暑假,就让孩子们到乡下去。

乡下有他们不少亲戚,到处都有孩子们吃住的地方。农村的一切让孩子们返璞归真,连空气里都透着一种难以形容的恬适和宁静。

玛丽娅对农村的景象情有独钟。波兰的农村是非常美丽的,那繁花盛开的辽阔原野,绽开的花蕾,在阳光下闪光的小溪,在云间歌唱的云雀……对小小的玛丽娅来说,无异都让她浸润在一种欢乐的光辉与和谐里。

在农村,玛丽娅可以大胆地用波兰话讲故事,可以尽情地唱波兰歌曲,而且用不着总是提防爸爸那所学校的校长伊万诺夫。

伊万诺夫不学无术,但就因为他是一个俄国人,就有资格当校长。他鬼鬼祟祟,常常像鬼魂一样在学校里到处游荡,搞突然袭击,看到有哪些学生因疏忽而写了波兰词语,或暗地讲波兰话,他就会进行严厉地处罚。那是一种多么屈辱而又难以忍受的生活哟!

在家里时,小玛丽娅感到最不愉快甚至有些恐惧的事情,就是爸爸常和一些到家造访的叔叔伯伯们低声而愤慨地谈论校长伊万诺夫的种种劣迹。

有一天,玛丽娅和大姐散步回来,听见爸爸和一位同事正在气愤地谈论着什么。“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爸爸的那位同事说,“你用不着和伊万诺夫校长去争长论短,不值得与这种人生气!”

话虽是这么说,爸爸怒气未消地说,“但他也太过分啦!一个小孩子在作业里由于疏忽写了几个波兰的词语,这对于一个生长和生活在波兰的小孩来说,是完全可以理解的嘛。他居然发那么大的火,还恶魔般地训斥那个可怜的学生,我能忍受吗?”“是啊,可是……”

玛丽娅相信,爸爸是世界上最好的人,他从来都不发火,现在却满脸怒气,一定是那个住在大楼右边的校长伊万诺夫太可恶了。否则,爸爸是不会生气的。

不久,屈辱和悲哀的日子让这个知识分子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一家陷入了可怕的混乱和悲惨的境地。玛丽娅注定要经受人生的第一次炼狱。而这些屈辱和悲哀,与波兰整个国家、整个民族的不幸紧密相关。

1772年至1795年,波兰先后三次被普鲁士、奥地利和沙俄瓜分,其中俄国是瓜分和灭亡波兰的罪魁祸首。在这三次瓜分中,这些列强将波兰的领土全部占据了。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俄国又攫取了奥地利和普鲁士所占领的大部分波兰领土,并在这部分领土上建立了波兰王国,俄国沙皇自任命为波兰国王。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1863年1月,即玛丽娅诞生的三年前,波兰全国有15个地方同时起义,从1月22日到23日,六千多名起义者向许多沙俄军队驻防地发动了多次进攻。

然而,这次大规模起义被增援的22万沙皇军队和普鲁士军队合力血腥镇压了下去。在起义后的1865年4月底,这场英勇的起义彻底失败了。一千五百多名起义者被处死刑,九千多名革命志士被流放到西伯利亚,还有三万多名起义战士英勇地战死在波兰的国土上。

这次起义后,沙俄政府在圣彼得堡成立了所谓“波兰王国事务委员会”,其职能就是要取消一切与波兰有关的东西,波兰王国的下级政府和机构一律取消,城乡所有官府一律使用俄语,官办学校一律使用俄语课本。同时,他们还进行彻底地奴化教育,以谎言和辱骂代替真实的波兰历史。

这样长久被异族残酷镇压、占领和统治的特殊历史,使波兰人民,尤其是知识分子,在心理上有一种独特的铭记,即一种对国家独立和主权特有的敏感。玛丽娅的父亲更是一位民族自尊心十分强烈的知识分子,他对形式上已不存在的祖国,从来就没有忘怀。

在家里,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常常向几个孩子讲述可爱的波兰,教他们精通波兰语,唱波兰的革命歌曲。

在学校里,他对于老师私下讲授波兰语和波兰历史不仅不加反对,还向老师暗示:要机灵,别让伊万诺夫那帮人抓到把柄。

但久而久之,俄国统治者知道了这种非常让他们恼恨的事情,反动校长伊万诺夫在得到许多确凿的小报告后,决心要铲除这位不识相的副督学。

童年时代的乡村印象

玛丽娅长大了,长到了会满地跑着,追着哥哥姐姐们去做游戏的年纪了,约瑟夫是家里面唯一的男孩子,但是他的性格却和女孩子一样斯文。

因为约瑟夫出生在一个女子寄宿学校里,从小到大接触的也全部都是女孩子,时间长了,约瑟夫觉得自己也成了她们中的一员。

在华沙女子学校的校园内,四株紫色的丁香花在竞相开放着,在星期日的时候从学校周围路过的行人都可以闻到一股香甜而又清香的味道。

这一天,在校园里,传来了一片声音,先是锤子敲敲打打的声音,没有任何的规律也没有节奏,接着就是建筑物坍塌的轰隆声、喊声交杂在一起,循着声音一直找过去,你就能看到玛丽娅和他的兄弟姐妹正在高兴地玩着“打仗”。

父亲经常提醒约瑟夫要像男子汉一样,使得约瑟夫清楚的意识到了自己的行为,约瑟夫在心里把父亲当做她崇拜的对象。每个周末都是五个孩子就开心的日子,因为女子学校的学生都被家长们接回家去渡周末了。

如此一来,整个学校就好像完全成为五个孩子的天堂一般,在平时的时候,父母亲总是提醒她们不用影响学生们的学习,所以他们每天都很安静,现在整个校园里都没有学生,完完全全地成了他们的天下。

玛丽娅的哥哥约瑟夫,充当了指挥官的角色,发挥了他男孩子的优势。他向四个妹妹发出命令:“我们一起来玩打仗吧”紧接着约瑟夫就听见四个妹妹一阵阵的欢呼声,她们真的把他们的哥哥当成了伟大的指挥官。

圣诞节的时候父母曾经送给他们一件特别大的积木,孩子们把积木吃力地搬了出来;当作打仗所用的道具。

他们几个人要在草坪上用大积木布置一个“战场”。用长短不齐的木条,垒成了一座碉堡;又在曲曲折折的小路上架起了一座桥梁,在靠近碉堡的地方还有炮楼、兵营和弹药库等相关的设施。这个战场在一间很宽敞的正方形的屋子里面,窗户朝着学校的院子里。

战场布置妥当之后;他们还把剩下的小木块聚集到一起;用来当做子弹和装满子弹的炮筒。约瑟夫把皮带紧紧地系在外衣上;把帽檐朝向后勺戴上,一只手叉着腰;一手向他的妹妹们挥动着喊道:海拉,你是我的部下,要服从我的领导,我们现在要去攻打“敌人”布罗尼娅、苏菲和玛丽娅的军事要地。

海拉是约瑟夫的同盟,她的眼睛炯炯有神,闪现出一种非常有力量的光芒,她有的时候因为自己仅仅只有六岁半而生气,并且非常羡慕姐姐们,布罗尼娅非常地活泼,她甩动着小辫子挥着手保护着她自己的作战队伍。

一场精心策划紧张而激烈的战斗马上就要开始了,小玛丽娅头上戴着用树枝做成的帽子,身上还插了一些较大的树叶子和青草做为掩护。

玛丽娅紧闭着双唇易匍匐在地上,瞪着她那双美丽的大眼睛紧紧地盯着哥哥那边的动静。

约瑟夫在不动声色的悄悄地向前爬,他想趁对方不注意的时候,冲到她们的阵地去。聪明的玛丽娅马上就发现了约瑟夫的企图,玛丽娅没有等到布罗尼娅发布命令;就跑上前去;向约瑟夫扔出了一颗“手雷”。

当玛丽娅看到自己方面的“炮弹”所剩无己时,便立刻飞快地跑到敌人那边,非常快速地捡起“子弹”和炮弹。然后,用自己的花裙子兜着炮弹跑回来。在整个过程中,玛丽娅身中“数弹”,身上用来遮掩的绿叶也被打掉了,帽子也飞落了下来,但是,这些丝毫不会影响玛丽娅的心情,她还是不停地来回穿梭于两个阵地之间。这样,玛丽娅那边的阵地上的“炮弹”便得到了充足的供应,这都是玛丽娅的功劳。

在敌我双方激战的过程中,玛丽娅显得非常地勇敢,她在一边战斗的时候一边高声喊着:打啊,全速前进。

玛丽娅的军队对约瑟夫和海拉发动了猛烈的攻击,造成约瑟夫和海拉频频中弹,玛丽娅高兴得尖叫起来。战斗很快结束了。这个时候的玛丽娅满脸是汗水,头发上也粘满了青草,显得更加地凌乱不堪。玛丽娅的手背上划出了细微的血印,嗓子也在交战中喊得有些沙哑了。

流着汗的玛丽娅认真地看着哥哥约瑟夫,站在一边等待着哥哥能够夸奖自己。约瑟夫站到一处高高的地方,舞动着手中的小旗,表情严肃好像将军一般地大声宣布:“今天这场战斗,玛丽娅表现得非常勇敢,交战的双方一致评定她为‘战斗小英雄’。”

约瑟夫的话音刚落,几个姐姐立刻敲响早就已经准备好的瓶瓶罐罐,如同奏乐一般。

玛丽娅昂首挺胸地走到约瑟夫的跟前,接受“指挥官”约瑟夫的授予给她的奖赏,并且得意地用花裙子擦了擦脸上的汗水。玛妮雅得到的奖赏是姐姐们用野花和绿草编的一个小小的花环和哥哥亲手做的小水枪。

玛丽娅高兴地戴上花环,拿着可爱的小水枪;飞速地跑到家里,跟爸爸和妈妈敬了个军礼。那个可爱的样子非常严肃而且认真。

斯可罗多夫斯基家是一个很大的家族,他们大都住在乡村。

在乡村里他们有自己的农场、牧场和宽敞而古典的房子。在放暑假的时候,斯可罗多夫斯基一家就可以离开喧嚣的华沙市,到乡村去渡假。

村子里的人们都用喜悦的眼光来欢迎他们这些由都市来的孩子们。到了乡下,母亲可以把一学期的紧张任务完全放下,父亲也不再做那一项项复杂的物理实验和撰写论文。

到了乡下以后,对于一向住在繁杂城市中的孩子们来说,能够领略乡间自然如画的田园风光,呼吸新鲜的空气,流连在大自然的山水之间,确实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这些回忆在他们的一生中,这段时光是永远也无法忘怀的。

约瑟夫教给玛丽娅游泳,玛丽娅很快就学会了在溪水中游泳。他们在溪水中打水、捉鱼摸虾。然后,又湿淋淋地爬到岸上来,把泥土拍成泥饼后晒于用来打水漂。在水边玩了一段时间之后,他们又跑到草地上打滚儿,互相比赛看谁的跟头翻得多。

玛丽娅有的时候还从软软的草垛上往下跳,如果他们遇到老爷爷们赶的马车,他们就一窝蜂似地涌上车,坐在车上边兜风边听着马鞭和马蹄的响声。

在乡下,他们有时和路边的老牛说话,有时冲着蓝天唱歌。在距离乡村不远处高塔上,还有一辆转动的风车,约瑟夫兄妹们便学着风车手拉手不停地转圈,一直到每个人都转晕了,他们就抱在一起倒在地上哈哈大笑起来。

在乡下的那段时光是斯可罗多夫斯基一家最幸福的日子,那段时间给玛丽娅所带来的影响,以至于玛丽娅即使结了婚以后,也经常带着全家每周都到野外旅行一次。

到了休假的时候,玛丽娅总是要把辛苦的研究和工作暂时的放下,和全家到山中或海边悠闲地休息一段时间,这就是童年的记忆带给玛丽娅的影响。

令人惊叹的智力

玛丽娅非常漂亮,年轻的父母亲每当看到她那一双可爱的水灵灵的大眼睛,一落地就对陌生的世界充满好奇的样子,总会欣慰地笑出声来。

当时,家庭条件多少有了些改善。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任副督学,是行政官员了,因此在中学有一整套公房可以居住。房子宽敞明亮,又有一间在玛丽娅看来很大的书房。洁净的大书架上除了整齐、美观的书籍以外,还放着一些闪着美丽金属光辉的天平以及许多其它奇形怪状的仪器。

玛丽娅有三个姐姐:大姐素希雅,二姐布罗妮娅,三姐海拉,还有一个哥哥约瑟夫。约瑟夫比二姐大,排行第二。大姐虽然只比玛丽娅大五岁,但却在妹妹面前担当老大姐的职务,言行举止颇像一个小大人。

妈妈是玛丽娅心目中的圣母,她秀丽而疲惫的脸上,永远罩着一层慈爱的光辉,让玛丽娅见了心里就感到甜蜜、温暖,她真想扑到妈妈的怀里,在妈妈脸上亲个够。但妈妈给予小女儿最亲密的动作也只是抚摸她的脸。玛丽娅有时不免不满意地想:别人的妈妈为什么总是用嘴亲小孩的脸,而我的妈妈为什么从不亲亲我呢?妈妈那慈祥的眼神,分明透露出无限的爱意呀?可是妈妈就是不亲亲我,好奇怪呀!※细微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是科研工作者最基本的素质。为此,我们若想从事这类工作,就必须培养这种能力,拥有这种能力。“玛丽娅,我还有事要做。”妈妈又要赶玛丽娅走了。玛丽娅不愿意走,她想在妈妈身边多待一会儿。但妈妈坚决地说:“你最好到花园去,今天天气多美好呀。”

孩子们的爸爸妈妈都是教育家,知道大自然对于孩子的重要性。他们放心大胆地让孩子们到田野、树林、小溪中奔跑、嬉戏、欢叫。他们深知,不热爱大自然的人发展是不完善的,不能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注定不会成为伟大的学者。

因此,每到假期,玛丽娅和哥哥、姐姐们充分地享受着大自然赋予他们的美丽。他们简直成了野孩子。所以父母规定,在玩累之后,要到树下去读书。

孩子们总是在一颗老菩提树下读书。那颗树的树干光滑却有许多条纹,它粗得五个孩子手拉手围一圈还围不过来。老菩提椭圆形的绿叶一层层地伸展成一个巨大的“绿伞”,在较低的树枝上晾晒着红的、紫的葡萄。

哥哥经常把小玛丽娅举过头顶,让她能够摘几串葡萄下来给大家吃,大家边吃着酸甜的葡萄边读着书。

读累了的时候,大姐就给大家讲童话故事,约瑟夫则即兴表演搞笑剧,逗得大家在树下直打滚。

二姐布罗妮娅有时对学习字母感到厌烦了,就会以老师的身份命令小妹妹把纸板上的字母按不同的次序排列。当小妹妹排错了的时候,布罗妮娅就会傲气十足地教训玛丽娅:“哎呀,你怎么这么可笑呀!这个字母应该放在这儿……呶,这样就对了。”

但布罗妮娅当老师没多久,玛丽娅就让布罗妮娅和父母亲大吃了一惊。

有一天早晨,布罗妮娅正在父母面前结结巴巴地朗读一段简单的课文。玛丽娅看见二姐那么艰难地朗读,觉得不可理解,于是下意识地把姐姐的课本拿过来,非常流利地念起来。当她正念得十分得意时,忽然发觉室内一片寂静,父母和布罗妮娅都惊讶地望着玛丽娅。

玛丽娅被这种寂静吓懵了,以为自己作出了极不得体的事,就嗫嚅地说:“我不是故意的,我请你们原谅我,我真不是故意的。”

其实她理解错了,父母和二姐的突然默不作声,并不是觉得她做了什么不得体的事,而是因为他们感到惊讶:她怎么念得这么好?并没有人教过玛丽娅读书啊!

父母由此发现,玛丽娅是一个非常聪明、记忆力特别强的女孩子,这使他们格外高兴。也许他们的玛丽娅今后可能成为一位杰出的科学家呢!

但是,玛丽娅的父母并没有因为发现玛丽娅有天分,就让玛丽娅去看更多的书,提早背诵名人的诗歌,提前学习一些课程。作为教育工作者,他们知道这种拔苗助长的方法,会损害儿童的好奇心和幼小而脆弱的心灵。

玛丽娅的父母尽量让玛丽娅到户外美丽、变幻的大自然中去领略大自然的神韵,倾听大自然的天籁。书本上抽象的内容,开始也许会让孩子感到好奇,但用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感到单调、乏味,多半会从此厌恶书籍。他们认为,过早地成熟而不愿意接近大自然,那才是教育的真正失败啊!

基于这样的认识,当玛丽娅想找书看时,妈妈总是打开窗户,指着那湛蓝的天空,深情地说:“小玛丽娅,瞧,那朵白云多么像一座城堡呀,我们出去仔细瞧瞧,好吗?”

1873年秋季,六岁的玛丽娅要上学了,这使玛丽娅感到高兴极了:现在我是学生了,妈妈和爸爸总不会再有什么理由反对我多看书吧?玛丽娅穿着干净的水手装制服,手里提着一个书包,高高兴兴的进到了梦想已久的教室。

玛丽娅在上课的时候睁着大大的眼睛,聚精会神地听着老师们讲课,玛丽娅在班级经常得第一,无论是任何科目,她都比同龄的同学学得更好。

她的这些成绩和进步,回到家里,总是能得到美丽、文雅、温柔的妈妈的褒奖和鼓励。妈妈在空闲时间,还会给她们讲许多好听的波兰民间故事和童话故事,有时,还会弹钢琴、唱波兰民间歌谣。

当玛丽娅依偎在妈妈身边,听妈妈摇晃着身体唱着动听的歌曲时,她感到这真是生活中最幸福的时刻,这美好的时刻如果能永远延续下去,该有多好啊!

正当玛丽娅她们沉浸在母爱的爱抚之中时,接连不断的灾祸却突然降临到他们家中。

艰难面前不屈服

妈妈的肺病越来越严重,不断地吐血,以往美丽、温柔的妈妈,现在完全变了样儿,人们再也无法从这位病妇身上想象她以前的风韵。

祸不单行,正在这时,伊万诺夫校长罢免了任职六年之久的副督学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这样一来,爸爸虽然还可以继续教书,但一是工资减少,二是要搬出学校免费提供的宽敞住宅,自己到校外去租房住。这真是屋漏偏逢连阴雨!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只好到校外寻找住处。

家境的困难怎么克服呢?久病的妻子需要继续住疗养院,五个儿女要上学。刚直不阿、绝不肯奴颜婢膝的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勇敢地挑起了这副重担。他决定将租来的房子收几个住宿的学生。当然,这事得和孩子们商量一下。

他把五个孩子招到身边婉转地说:“有几个外地学生想找住宿的地方,我想,你们的妈妈去疗养了,我们就可以腾出一间房子让几个学生来住,当然,他们要交饭钱和房租。我想,住进来两三个人还是可以的吧?”他带着征求意见的口吻说。

海拉在什么时候都能使自己快乐起来,听了爸爸的话,她高兴地大声说:“爸爸还可以辅导这些学生!我看呀,爸爸只要把这消息透露出去,保准报名的人多得很,我们可得挑选那些最好的学生啊!”

爸爸凄然而充满爱意地对海拉说:“你总是会夸大事情。”

为了妈妈的健康,为了克服穷困带来的许多问题,五个孩子非常明白应该作出何种选择。开始,家里只收了三个寄宿生,后来逐渐增加到十个。

斯可罗多夫斯基的外孙女艾芙说道:

后来寄宿生增加到五个、八个、十个。这些都是从他的学生里挑选出来的年轻小伙子,他供给他们食宿和个别辅导。这所房子变得像一个吵闹的磨坊,家庭生活的亲密感完全消失了。

接着,又一件不幸降临这个家庭。1876年,斑疹伤寒流行华沙,寄宿在玛丽娅家中的一名学生也不幸被染上了。虽然这是一种很可怕的流行性传染病,但对于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家庭的每一个成员来说,尽心照料得病的学生,他们认为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否则简直不可思议。

那位寄宿生在大姐、二姐精心照料下,病情很快就得到控制,最后痊愈了,但大姐和二姐却因此而染上了斑疹伤寒。布罗妮娅只是轻微地发作了一下就没事了,可14岁的大姐素希雅却因为接替妈妈的家务工作后,一向比较劳累,本来就不算强壮的身体,在病菌的肆虐下,竟然一病不起。

玛丽娅一家虽然过着动荡不安的生活,但是,无论怎么样的劳累和苦痛,全家人能生活在一起就是最快乐的日子,玛丽娅从小就喜欢大姐,因为大姐总是给她讲很多好听的故事,带着玛丽娅到花园里去玩耍,在她难过的时候第一时间出来抱起她的人。

看见虚弱的姐姐躺在床上,玛丽娅急得每日祈求上帝。然而,上帝仍然没有施展他的奇迹,在一个大雪纷飞的早晨,爸爸来到玛丽娅的房间,玛丽娅看见爸爸的眼圈红了,并把头转向了窗外。玛丽娅预感到,一定有什么不幸要发生了,她战战兢兢地跟在父亲的背后走进大姐的房间。

只见大姐穿着一身洁白的连衣裙,淡黄色的头发梳理得整整齐齐,那张很像妈妈的脸瘦得十分吓人,惨白得没有一丝血色,但那张会讲故事的嘴角却微微的上扬,好像是在对大家微笑着。

现在她安详地合着双眼,静静地躺在灵柩里。她的双手合抱在胸前,显得更加楚楚动人。哥哥、姐姐都在低声哭泣着,母亲现在已经虚弱得站不起来了。

玛丽娅不相信这个事实,那个像慈母一般爱护她的大姐竟然会死。

大姐的去世,对九岁的玛丽娅来说,是一次残酷的打击。她不明白,上帝何以对她的家庭如此残酷,一个接一个的打击接连不断地落到这个处于风雨飘摇中的家庭?爸爸是尽职尽责的教师,而且嫉恶如仇;妈妈有天使般的心肠,对一切都愿以爱来化解;素希雅像妈妈一样,宽容大度,热心帮助别人。但是,为什么不幸却偏偏落到了他们的头上呢?

玛丽娅还太小,对于纷繁的大千世界,还不可能有什么深刻的认识,她只知道这世道太不公平,万能的上帝太缺乏慈悲之心。

几次打击之后,妈妈的身体更差了。虽然玛丽娅对上帝已经丧失了信心,但她仍然每天虔诚地向上苍祈祷。她闭着眼睛,对着冥冥之中的万能之主表达自己的心愿:

圣母玛利亚,圣子圣灵啊,请不要从我身边夺去亲爱妈妈的生命,如果实在不行的话,那就让我的生命代替妈妈的生命吧!

然而,和以前的祈祷一样,一点效果也没有。当时,刚刚11岁的玛丽娅正在西科尔斯卡女士主办的私立女子寄宿学校读五年级。

母亲病情日渐加重,但让她感到欣慰的是,几个孩子都是优秀学生,而且品行端正,对生活充满热爱,能无私地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尤其是小女儿,她很懂事,知道为她爸爸分忧,从不会无理取闹。有这样的儿女,对一位母亲来说,就是最高的奖赏了。

但是,一桩拂不去的可怕想法已在她心中弥漫:我恐怕要离开这个充满苦难而又温馨、可爱的家庭了。

母亲是一位非常善于控制自己感情的人,她知道当她离开人世后会给这个家庭带来多大的不幸,她的丈夫将会陷入多么困顿的局面!她决心在生前为自己的离去做好准备,不再为这个悲惨的家庭增加更多的麻烦。

1878年5月9日,是一个星期天,玛丽娅永远也忘不了这一天,早晨的时候玛丽娅听见外面传来一阵阵急促的脚步声,她的心也跟着怦怦地跳得急了起来。

医生们在母亲的房间里忙着抢救,亲人们也都聚在周围,玛丽娅的心抽搐了起来,她害怕妈妈也像大姐一样躺在灵柩中永远也醒不过来。

妈妈示意医生们离开,她想把最后的时光留给自己的亲人们,哪怕能和他们多呆几分几秒也是好的。家人们都围在妈妈的周围。在临终的这一刻,她显得格外的美丽。

妈妈伸出无力的双手,和家人一一握手告别,当她拉着玛丽娅那冰冷的小手时,她的手颤抖着,她那毫无血色的嘴唇微微动了几下,仿佛说出了心中所有要说的话。玛丽娅已经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她的泪水像泉涌一样滚落下来。

直到停止了呼吸,妈妈的眼睛也没有闭上。她实在不放心这些可爱的孩子,不忍心离开亲爱的丈夫。

教堂里面又响了那令人心寒的丧钟,玛丽娅真是害怕极了这个声音,大姐和妈妈都这样离去了。

11岁的女孩子现在既没有妈妈的呵护,又没有大姐的照料,爸爸虽然也非常疼爱她,但他太忙,要上课,要辅导寄宿生,还要关心他们的食宿。玛丽娅几乎是在没有人照料的环境中学习、成长。

在学校里虽然也有许多愉快的事情,但俄国人的压制,不准用波兰文说话、写字、看书,却使玛丽娅感到天天在受到压制。为了学点波兰话、懂一点波兰的历史,老师和学生整天过着心惊胆战的日子。

这么小的心灵,竟然承受着这么多沉重的磨难和严酷的打击!但玛丽娅不仅没有被残酷、苦闷的生活压垮,她反而更清醒、更沉着、更冷静地面对艰难的生活。※逆境能够培养人们不怕困难的坚强意志。为此,我们在遭遇困难和挫折时,一定要勇敢面对,迎难而上,并千方百计地克服它,战胜它。

坚定的爱国信念

玛丽娅是1873年6岁那年入学的。开始,玛丽娅像几个姐姐一样,进了西科尔斯卡夫人主办的私立女子寄宿学校。她是班上最小的女孩子,比起同学的年龄,她要小两岁,但她那惊人的记忆力和智力,使她的任何学科成绩都永远是班上的第一名。

教她数学和历史的老师名叫杜芭丝卡小姐,她是一位多少有些古怪的人,她对玛丽娅的那种固执和不肯随意屈服的性格一开始感到恼火,但后来让她赞叹。

杜芭丝卡小姐总是穿一身黑色衣服,还常常板着脸,似乎这世界没有什么东西值得她欣慰,也似乎她与欢乐从来就没有缘分。但如果你因此而以为她是一个没有情感的人,那就大错特错了。

其实她有着火一般的热情,只不过被一层冰冷的铁甲紧紧地包围着。一个生活在亡国奴地位而又充满爱国激情的知识女性,有这样矛盾的表现恐怕并不令人吃惊。

每当上历史课时,玛丽娅就会觉得杜芭丝卡小姐可爱极了,那并不美丽的脸也突然变得神采奕奕、柔美可爱。

玛丽娅和同学们会十分严肃而且多少带点神秘、崇高的情感,激动地听着杜芭丝卡小姐讲述那永远让人无法忘怀的波兰历史。“同学们,”杜芭丝卡小姐脸庞上透出一股凛然不可侵犯的神情,低声而颇有力度地说,“在14世纪中叶,波兰国王斯坦斯拉夫一世重新统一波兰时……”

有一次,老师让玛丽娅复述上次历史课讲述的要点。玛丽娅非常激动地站起来回答:“波兰历史是从波来斯拉夫建立皮阿斯特王朝开始的,1385年以后,波兰和立陶宛在抵抗共同的敌人德意志条顿骑士团的侵犯时,两个大公国合并,建立了波兰共和国;1596年,华沙成为波兰共和国首都,那时,我们的波兰成为欧洲的泱泱大国,不幸的是,到1654年,沙皇俄国发动了对我国的侵略战争,波兰被肢解、分割了。”

讲到这儿,她喘了一口气,然后又愤怒地指责说:“国王斯坦斯拉夫缺乏勇气,这是波兰的不幸。”

杜芭丝卡小姐向玛丽娅赞许地点了一下头,让她坐下。

玛丽娅喜欢杜芭丝卡小姐的历史课,因为她告诉了学生们历史的真相。而历史的真实,对玛丽娅来说像空气和水一样重要。但不幸的是,她和大家有时都得被迫说谎,讲假话。

有一次,杜芭丝卡小姐正讲得入神时,忽然走廊深处传来了铃声,两长两短,这是信号!很可能是督学霍恩堡先生来检查课堂教学了。

全班学生像训练有素一样,立即把课桌上的波兰文笔记和课本收进抽屉里,接着又迅速把针线、剪刀、小块布料拿到桌面上,一个个低着头认真地做起针线活来。

教室门在一片静寂得令人恐惧的气氛中慢慢地打开了,肥胖而穿着讲究的督学霍恩堡先生神气地走进教室。

他警惕而又明显不信任地扫视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最后他把鹰隼一样的目光停留在杜芭丝卡小姐身上,那是十分明显的无声质问:你又在搞什么鬼名堂?想瞒过我,恐怕没那么容易,我要当着校长西科尔斯卡女士的面,揭穿你们的鬼把戏!哼哼。

陪着督学先生一起走进教室的西科尔斯卡校长客气地说:“督学先生,学生们正在上缝纫课。”

督学先生不置可否地哼了两声,没有走向讲台,却似乎是漫不经心地将他身边一个女孩的课桌打开,希望能发现违禁的课本、笔记本之类的猎物。可惜他没有发现什么让他狂喜的东西,只好不动声色地点了一下头,然后走向杜芭丝卡。

他边走边阴险地说:“杜芭丝卡小姐,我刚才在走廊里听见你很激动地讲着什么,怎么我一进来就不讲了呢?”“啊,督学先生,我刚才正给他们讲克雷洛夫的寓言故事《乌鸦和狐狸》。”“是吗?俄罗斯的寓言家,虽然我们政府并不喜欢这个刻薄的作家,但毕竟是俄罗斯的。”

督学先生十分傲气地坐到杜芭丝卡小姐的椅子上,对她说:“请您点一名学生站起来,我要问几个问题。”

杜芭丝卡小姐向西科尔斯卡校长瞟了一眼,见校长不动声色地点了一下头,就把眼光盯着玛丽娅。

玛丽娅不知道老师正盯着她,只是低着头暗暗祈祷:千万不要点上我呀,上帝!她倒不是怕回答不了督学先生的问题,这方面她有足够的信心,但最让人受不了和感到屈辱的是当着大家的面地讲假话。

不幸的是老师正好点了她的名:“玛丽娅,请你回答霍恩堡先生的问题,好吗?”

玛丽娅放下针线,心情复杂地站了起来。杜芭丝卡老师用力抿了一下嘴唇,示意玛丽娅:勇敢一些,不要担心!玛丽娅会意,于是她抬起头看着督学先生。

霍恩堡说“请问:从叶卡捷琳娜二世起统治我们神圣俄国的皇帝是哪几位?”

霍恩堡的提问总是带有挑衅意味的,让稍有见识的波兰学生都感到屈辱。他在向玛丽娅提问时特别把“我们”两个字加重了语气。

玛丽娅咬了一下嘴唇,尽量平静地回答说:“从叶卡捷琳娜二世以后,接下来的是保罗一世、亚历山大一世、尼古拉一世和亚历山大二世。”

霍恩堡先生笑了,这么熟练的回答,还有那纯正的俄语语调,使督学先生感到由衷的满意,俄国化的教育政策很有成效嘛!

这位督学认为,这种奴化教育比什么数学、文学都更重要。他非常欣赏自己善于提问的能力,并能从这种一问一答中得到一种隐秘的愉悦。

霍恩堡又接着说:“沙皇的尊号是什么?”“是陛下。”“现在统治我们的是哪位皇帝?”

玛丽娅看见霍恩堡先生那得意的样子,真恨不得啐他一口唾沫。杜芭丝卡小姐唯恐玛丽娅又犯倔,急忙委婉地说:“玛丽娅,你肯定知道的,不是吗?”“是全俄罗斯的皇帝,亚历山大二世陛下。”

玛丽娅的心痛苦地紧缩着,她脸色苍白,几乎站立不住了。但督学先生还有一个每次必问的问题。“最后一个问题:我的尊号是什么?”“督学大人阁下。”

与玛丽娅同在一个班上的海拉看见妹妹摇摇晃晃、脸色白中透青,很不对劲儿,真想走过去扶住她,但是她又不能,急得直冒冷汗。

幸好这时霍恩堡先生满意地摇晃了一下他那肥胖的身子,站起来宣布:“今天的检查到此结束!我十分满意。”

督学先生离开了教室,西科尔斯卡校长随他走出教室,临关门时,她回身又慈祥地看了一眼玛丽娅。当教室门关上以后,杜芭丝卡小姐含泪向玛丽娅招手:“到我这儿来,孩子。”

玛丽娅一头栽进老师的怀里,像一个受了极大委屈的孩子,痛哭失声。海拉和其他姑娘们,也都难过地伏在桌上抽泣。“玛丽娅真是了不起,连堂堂的督学大人也不由得不赞扬她,真了不起!”

海拉回家后,急忙把这件事告诉姑妈卢希雅。妈妈生病期间,姑妈一直在她们家照料病人和孩子。姑妈听了海拉的报告后,自然十分高兴,但她却发现玛丽娅心情似乎很沉重,一点儿高兴的样子都没有。

爸爸非常理解小女儿的心情。督学先生的问题不能不回答,但回答时又必须是谎言。

学会在逆境中生存

1881年,玛丽娅并不甘心只受一点中等教育,这就必须要有一张文凭,而私立学校是没有资格颁发有效文凭的。

海拉不同,她的志向是搞音乐,因此用不着捞什么文凭,她仍然可以穿着美丽的蓝色制服像安琪儿一样飞去飞来。

玛丽娅不得不离开读了八年的寄宿学校,那份离别之情让她十分难受。一想起公立中学的种种可恶之处,她更是依依不舍。

离开学校那天,西科尔斯卡校长特地把玛丽娅召到校长办公室,对她叮咛道:“玛丽娅,千万不要忘记我说过的话:要忍耐,要老老实实地忍耐,能忍耐才会有最后的成功。千万不要忘记,听见了吗?”

西科尔斯卡校长深知,玛丽娅是一个难得的天才学生,她也深知天才往往唯有在自由的环境里才能自在地呼吸,一般人能忍受的屈辱常常不能为天才所忍受。

玛丽娅在她眼皮下读了八年书,她相信这是一个前程无量的女孩子,但在黑暗的波兰,这个天才会夭折吗?有过哥白尼和肖邦的波兰,你何时才能让全世界的人再为你骄傲的儿女而震惊呢?

玛丽娅已经14岁了,懂得启蒙恩师凝重而苦涩的期盼。她郑重地对校长说:“西科尔斯卡老师,您放心,我会永远记住您的话的!”

1882年春天的一个阳光灿烂的早晨,斯克罗多夫斯基一家相聚在桌子周围吃早餐;几个孩子的相貌,都是那么的出类拔萃。16岁的海拉,温柔典雅,毫无疑问地说她是这一家的“美女”;布罗妮娅的笑脸就好像田野里鲜艳的正在开放的一朵鲜花,头发是金灿灿的;年纪较大的约瑟夫身上穿着学校制服,身材看起来像是运动员。

在斯克罗多夫斯基家现在只有两个小妹妹穿制服:海拉仍然穿着她那蓝制服,是西科尔斯卡寄宿学校的忠实学生;玛丽娅穿着栗色制服,她在14岁的时候就已经是一所官立中学校里出色的学生。布罗妮雅一年前在这所学校毕业,得到真正的荣誉,拿回一个金奖章来。

玛丽娅的脸色很好,坐在餐桌的一端,静静地吃着东西。玛丽娅增加了体重,她那合身的制服显得她的身材并是不太瘦。因为玛丽娅的年纪最小,当时的她并不如她的两个姐姐好看;但是她的脸也和她们一样显得愉快和兴奋。玛丽娅眼睛很明亮,头发光润,皮肤白嫩,和一般的波兰女子基本相同。

布罗妮娅已经不是女学生,而是“女士”了。她现在操持着整个家的家务,代替管家。布罗妮娅管理帐目,照料寄宿生,这些人的姓名面貌虽然都有改变,但是一样是寄宿生。

约瑟夫也得到一个和布罗妮娅一样的金奖章,在他离开男子中学的时候,他到大学的医学院继续求学。约瑟夫的妹妹们都羡慕而且嫉妒他,约瑟夫的妹妹们诅咒华沙大学不收女生的校规。她们贪婪地听哥哥叙述着大学里的事情,虽说这个学校看上去很平庸,但是,里面的教授却是一些有野心的俄国人和奴隶一样的波兰人。

在玛丽娅的想象里,整个宇宙也像一个大学校,里面有中学、大学、寄宿学校,在宇宙的里面有一些老师和学生,并且有一种理想在整个宇宙里面统治一切,那就是“学习”。

斯克罗多夫斯基家现在这所住的地方非常恬静:房子的正面很有特色,院子里面很安静,有许多灰色的鸽子在房子的周围咕咕地叫着,阳台上面爬满了野葡萄的藤;二楼很宽敞,斯可罗多夫斯基一家可以占用四间屋子,和那些寄宿的男孩分开。

玛丽娅和普希波罗夫斯卡夫人家的女儿卡齐娅是好朋友,她们是学校里的同伴。玛妮雅每天去找卡齐娅,卡齐娅在门口等她;若是在约会的地方没有看见人,她就把铜狮口里衔着的重环翻起来,放在狮子的鼻子上,然后继续向学校走去。卡齐娅看见这个环子,就知道玛妮雅已经先走过去了。

卡齐娅很可爱,她是一个快乐而且幸运的孩子,她很受父母的宠爱;普希波罗夫斯基先生和夫人对于玛丽娅也十分宠爱,他们把玛丽娅当作自己的女儿,并设法使玛丽娅忘记自己是一个没有母亲的孩子。

到了公立高中以后,玛丽娅的功课总是全班第一,没有任何功课使她感到困难,班上有许多俄国、德国、波兰和犹太血统的学生,大家都对她的成绩表示由衷钦佩。

学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对波兰学生的敌视态度,使玛丽娅切身痛苦地感受到了。一位叫迈耶的德国女人,是她们的教导主任,对玛丽娅特别看不顺眼。

这位教导主任身材矮小,比玛丽娅要矮一个头,她最大的本领是像幽灵一样,悄无声息地到处转悠、盯梢、偷听,使波兰血统的学生们过着难以忍受的生活。

迈耶小姐只要一想到那个姓“斯可罗多夫斯卡”的高才生,就不由得火冒三丈,因为这个女孩子居然敢以轻蔑的一笑来顶回她的训斥。

生活像小溪一样潺潺向前流去,有时在一块突兀的岩石前撞击后,形成一股回流,在那儿漩上几圈,而后,突然醒悟似的向前奔忙,欢快地在阳光下跃动、欢叫。

玛丽娅在公立高中也有许多让她高兴的时候,何况她也开始能以诗人和哲人的眼光来欣赏美丽的华沙了。

有一次在上学时,她们俩谈起密探迈耶小姐。玛丽娅问卡齐娅:“她穿一双不出声的软底鞋,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不明摆着吗,干密探呗。当你与别人谈话时,她可以悄无声息地走近你们身边。这种人真让人恶心!”“在老师中还不止一个像迈耶小姐那样的人,这些人哪儿是教书,好像只是来监视我们的!”

说着走着,走着说着,玛丽娅忽然握紧卡齐娅的手,说:“糟了,忘了一件事。”“什么事呀,瞧你急得那样。”

忽然卡齐娅也明白了。她们俩又急忙向萨克斯广场的尖碑跑去,把那口忘了吐出的唾沫一本正经地吐到碑上。

这种年龄应该是充满爱,宽容和希望的时期,是人生最纯洁、最快乐的时光,但她们却要在自己还不太成熟的感情中拿一部分出去学会怨恨,这是何等的不幸!

有一次,玛丽娅因为表达这种怨恨受到了父亲的批评。一天,俄国皇帝亚历山大二世在圣彼得堡被民意党人刺杀了。

玛丽娅和卡齐娅在学校得知这个消息后,高兴得情不自禁地拥抱起来,在课桌之间又蹦又跳,还跳到讲台上欢呼“万岁”。

正当她俩得意忘形之际,迈耶小姐突然走进教室。她愤怒地大声叫嚷:“快给我停下来!你们俩,玛丽娅和卡齐娅!知道今天是什么日子吗?是全俄罗斯人民哀痛的日子,而你们却在这里又跳又叫,像什么样子!给我说清楚,为什么高兴得又跳又叫?为什么?”

玛丽娅一时语塞,不知如何回答。迈耶小姐气势更凶了,不断地逼问:“说呀,为什么?你,卡齐娅先说!”

玛丽娅知道卡齐娅胆小,便脱口而出:“我们只是想跳一跳,脚有点发痒,难道不行吗?”

迈耶小姐非常严厉地对她俩说:“伟大的俄罗斯皇帝陛下去世之日,你们应该感到沉痛!脚痒?脚怎么恰好今天痒起来了?你们也不想一想,正是有了俄罗斯皇帝的恩泽,我们才能过上平稳、幸福的日子,不是吗?好了,我只讲这么多,你们也不必上课了,先回家去。我还要把这件事告诉你们的大人,让他们知道你们都干了些什么,然后再决定怎么处置你们。”

迈耶小姐说的最后一句话击中了玛丽娅的要害,使她的心因恐惧而疼痛。她难过地想起,父亲在七八年前,正是由于对俄罗斯奴化教育的不满被撤职,并给全家带来巨大的不幸,如果由于自己这次的行为,再为父亲和自己带来麻烦,那会让父亲多么为难和痛心啊!

回家后,玛丽娅怀着紧张而痛苦的心情等待父亲回家。当她终于看见父亲从外面走进家门时,立刻扑到父亲的怀里抽泣起来。“爸爸,都是我不好。”

父亲难过而又慈祥地轻轻拍着小女儿的肩,好久没有作声。等玛丽娅情绪平息之后,父亲让小女儿坐下,然后平静地对她说:

玛丽娅,你放心,你没有被勒令退学,这事就算过去了。明天你还可以和卡齐娅一起去学校。不过要记住,不管是什么人,因为他的死而高兴得跳起来都有点过分。真正的波兰姑娘不会干那么轻率的事。另外,应该有高雅的举止、良好的教养,才能受到所有人的尊敬和爱戴,成为一位才学卓著的人,明白了吗?

玛丽娅低下头说:“明白了,爸爸。”

阳光是七彩的,生活也是七彩的。玛丽娅的学校生活中也有许多欢乐的时光。

被压迫者心中形成的冷酷无情,是政治压制造成的最不幸的后果之一。玛丽娅和卡齐娅所感到的怨恨,决不是自由的人们所能体会的。虽然她们天性温厚,她们现在却按照一种特殊的伦理一种奴隶的伦理去生活,把这种怨恨看成美德,把服从命令当作是怯懦。这些青年对于压迫的反应,是去热烈亲近她们可以敬爱的人。

年轻的数学老师格拉斯先生和讲授自然科学的老师罗萨尔斯基先生,他们都是波兰人,除了教书十分认真、吸引人以外,他们还常常讲一些含义隽永的话,让人揣摩好久才能大彻大悟。

他们显然是爱国的波兰知识分子,在讲授自然科学和数学时,巧妙地让学生们知道波兰的历史和波兰优秀人物对人类的贡献。他们的讲课,给玛丽娅和卡齐娅带来了极大的满足和愉快。

玛丽娅也逐渐感到学校生活对她仍然有很大的魅力。读公立中学后的第一次暑假,她是在农村度过的。她在农村时给卡齐娅的信中写道:

卡齐娅:

你知道虽然有这一切,我还是喜欢这个中学的。也许你要讥笑我,但我仍然要说我喜欢它,甚至很喜欢它,现在我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了。你千万不要以为我非有它不可,啊,不,只是在我想到就要回到那里去的时候,并不觉得难过;想到还要在里面过两年,也不像我以前觉得那样可怕,那样痛苦,那样长了。

学校的生活,对于有爱心的人来说,是甜美的、快活的,虽然时不时会有一些怨恨夹杂其中。

寻找新坐标

我们必须有恒心,尤其要有自信力!我们必须相信我们的天赋是用来作某种事情的,无论代价多么大,这种事情必须做到。

以优异的成绩毕业

1883年6月12日,16岁的玛丽娅高中毕业了。像哥哥约瑟夫、姐姐布罗妮娅一样,玛丽娅成绩优秀,为她的家庭获得了第三枚金质奖章。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高兴极了,他怀着骄傲的心情参加了小女儿的毕业和授奖典礼。当身着黑礼服的玛丽娅站在台上接受毕业证书和奖章时,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的眼睛湿润了。

毕业典礼结束后,玛丽娅挽着父亲的胳膊,高兴而又伤感地离开了这所让人一言难尽的中学。

玛丽娅高中毕业后,身体显得十分单薄,现在去就业,显然还早了一点;继续深造,当然是玛丽娅最最盼望的,但家里根本拿不出这笔钱。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在取得女儿的同意后,决定让玛丽娅到离华沙很远的乡下去生活一年,委托农村的亲戚照料她。

一年的休假!人们也许会尽力想象有一种早熟的使命感萦绕着这位天才的少女,暗地里研究着科学书籍;可是不对,在这个叫做青春期的神秘过程中,玛丽娅的身体起了变化,她的面容出落得更加俊秀,同时她也忽然变得懒洋洋的了!

于是,玛丽娅兴致勃勃地来到波兰南部克拉科夫附近的乡下,过起了她一生中唯一一次闲散而愉快的田园生活。

她住在叔父克萨维尔先生的家里。克萨维尔叔叔有一个不大的牧场,养着五十多匹纯种马,在这儿,玛丽娅成了一个很像样子的女骑士。

除了骑马,玛丽娅最喜欢的是在山林中游荡。在温柔静谧的喀尔巴阡山中的森林中漫游,这真使玛丽娅有一种说不出的奇妙的愉悦。蓝天之下,是挺拔的黑枫树林,从树林的顶端望去,远处山顶上皑皑的积雪在阳光的照耀下,像是一条美丽的纱巾在蓝天下飘扬。晚间,万籁俱静,只有树枝在窗外婆娑起舞,黑暗旷野的深处偶尔传来几声凄厉的狼嚎。

在乡间,玛丽娅常常在灯下给卡齐娅写信。因为心情异乎寻常地平静,时间又是那么不可思议的充裕,她能像一个作家那样,细致生动地向好友描述乡间生活的感受。

夏天过去以后,玛丽娅又到另一个叔叔斯德齐斯拉夫家去过冬。斯德齐斯拉夫叔叔住在位于波兰东南、维斯杜拉河上游的斯卡罗布米亚兹小镇,叔叔是小镇的公证人。

斯德齐斯拉夫加叔叔是一个非常快乐的家庭,斯德齐斯拉夫叔叔幽默而大度,婶娘美丽而心地善良,他们的三个女儿无忧无虑,从来不会用忧郁来打发日子,欢笑几乎成了她们的专利。冬天,当大雪覆盖大地、山峦和森林时,每逢大小节日,年轻的小伙子和姑娘都会在晚上乘着雪橇一家换一家地疯狂地跳起波兰民间舞蹈。

姑娘们漂亮的彩裙在急速旋转中高高飞起,小伙子们用脚把地板跺得震天响,乐师们前俯后仰地拼命吹着、拉着华尔兹舞曲、马祖卡舞曲。每次跳舞时,玛丽娅都穿着波兰乡村女孩的节日礼服,成了小伙子们注目的中心。她的舞跳得太棒了,连叔叔家的三个姑娘都不得不以嫉妒的眼光,瞧着那些身穿白羊皮衣服的小伙子呼啸而欢快地向玛丽娅身边涌去。

1883年到1884年这一年多的乡村生活,是玛丽娅人生中的一个让她永远不能忘怀的驿站。1884年7月,玛丽娅结束了长达一年的乡间生活回到华沙。

年近花甲的父亲简直认不出自己心爱的小女儿了。个子长高了,身体也丰满了,完全像一个发育很好的波兰农村姑娘了,只是那一双深陷进去的眼睛,仍然像以前那样熠熠闪光,透露出一股对社会、对宇宙执著而狂热的好奇。

玛丽娅高兴地紧紧拥抱着父亲说:“爸爸,我回来了!”“太好了,太好了,你这么健壮,真好!”

玛丽娅环视一眼新搬的家。新家位于她童年时上过学的学校旁边,这儿是比较贫困的地区,居住面积比以前小了许多。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对女儿说:“房间小了一些,是吗?啊,是这样的,我们决定不再收寄宿生了,你们都大了,需要一个安静、舒适的家庭环境。”“太好了,爸爸,您的决定总让人高兴。”“我想,虽然少了一些收入,但我可以在这安静的环境里,找些近期出版的物理学和化学方面的书籍,一方面浏览一下,一方面可以找些合适的内容翻译出来,赚点稿费贴补家用。”

玛丽娅难过地看着日渐衰老的父亲。在妈妈去世六年多以来,为了儿女们的学习,他将他的一切都奉献出来了。

父亲嗜书如命,但为了多赚几个钱,他把宝贵的时间差不多都用来辅导十来个住宿生,几乎放弃了对自然科学的研究。

那额头上深深的沟纹,那日益稀疏的白发,还有那日益暗淡下去的眼神,无一不向玛丽娅展示了父亲的付出。“爸爸,”玛丽娅激动地说,“我已经17岁了,我可以当家庭教师维持自己的生活,不能让爸爸您再为钱去奔波了。我说的是真的!”

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也假装十分认真地说:“啊,我说过你说的是假的吗?啊,没说过吧?”接着,两人相抱,大声欢笑。

在欢笑中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又是欢欣,又是抱歉地说:“我的小女儿能赚钱自立了,哈哈,真让人高兴啊!不过爸爸也内疚,如果有钱,本可以让你去深造的。”

玛丽娅抢着说:“爸爸,您不是说过,贫穷是一切艺术和职业的母亲吗?我们这样不是很好吗?深造是我的追求、梦想,我想总有一天我会靠自己的努力达到这个目的的。”“好,爸爸就喜欢像你这样有志气的孩子!”斯可罗多夫斯基先生说。

不久,玛丽娅找到了一份家教工作。然而,当她真正走入社会的时候,她就异常惊奇地发现,这个呈现在她面前的社会光怪陆离、无奇不有,与她幼稚心灵中编织的玫瑰色的梦想大相径庭,而且几乎格格不入。

决定去巴黎深造

在当时的波兰,那些家长常常瞧不起谋职的家庭教师,认为这些“懂得一点知识的穷人”理应对富家小姐曲意逢迎、强颜欢笑。

如果小姐出门未归,误了授课时间,家长们往往不会为女儿的行为感到抱歉,请求老师原谅,反而会像对下人说话那样满不在乎地说:“小姐还没回来,因为她不太喜欢读书,玩起来就会忘记一切。不过,她还小,这是不足为怪的事,你等一下,她会回来的。”如此等等。

玛丽娅的心中窝着一股火,但为了不丢掉一份好不容易找到的家教,只好白白浪费自己的时间,在那儿等待学生的归来。

更让人生气的是,到每月该付授课费时,这些富人忽然都成了莫里哀剧中的“阿巴贡”,为少得可怜的几个钱一拖再拖。

每一次玛丽娅受到这种窝囊气,回到家就会气愤地说:“可恶!这些为富不仁的人真可恶!讨厌!”每逢这时,布罗妮娅都会低声安慰她,慢慢抚平妹妹心灵上的委屈、创伤。

这种日复一日、缺乏刺激的生活,对于青年人是一种最危险的麻醉剂,多少有志青年在这种平庸的生活中失去了理想、追求和激情,最后成了一个成天发牢骚的、不可救药的愤世嫉俗者。玛丽娅也有过这种危险的心态:感到无聊。

这种平庸的生活如果继续持续下去,肯定会损害玛丽娅的心态,但幸亏她结识了一位比她大十来岁的中学女教师皮娅塞茨卡小姐。玛丽娅被这位知识渊博、意志坚强的女人吸引住了。

皮娅塞茨卡小姐熟悉波兰以外的国家,如英国、法国在哲学和自然科学上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在她的帮助下,玛丽娅逐渐知道了法国实证主义创始人孔德的实证主义哲学,英国哲学家、心理学家斯宾塞的以经验为基础的“综合哲学”,还知道了法国微生物学创立者巴斯德的“生源论”,英国生物学家达尔文以及他提出的以自然选择为基础的进化学说,还有法国生理学家伯纳德的最新发现。

玛丽娅强烈的求知欲望,立即在皮娅塞茨卡小姐激情的讲述中被煽动起来,像冬眠结束的熊一样,一旦苏醒过来,就会很快产生强烈的食欲。

对于像玛丽娅这样的人,正如培根所说的那样,除了知识和学问之外,世上没有任何其它力量能在她的精神和心灵中,在她的思想、想象、见解和信仰中建立起统治和权威。

在皮娅塞茨卡小姐的劝说下,玛丽娅和她的两个姐姐一起,参加了一种半公开半秘密活动的“流动大学”。

在流动大学里,玛丽娅他们定期请一些有学识的教师,为需要知识的青年们讲授解剖学、自然科学、社会学和博物学等课程。这样,一方面增加了自身的学识,另一方面,通过学习,增强了对祖国未来发展的信心。

除了听课以外,流动大学的成员们还到工厂和其它一些急需文化知识的地方去讲课,传授文化知识。玛丽娅被分配到一个缝纫工厂去为女工们服务。她热情高涨地为女工们朗读,还设法为大家组建一个小小的图书室。

如果循着这样一条道路发展下去,玛丽娅也许会成为一位坚定的职业革命家,但这件事并没有发生。这肯定有多方面的原因,如父亲对自然科学的爱好,从小就引起她强烈的神秘感,这种开始是朦胧的神秘感,想必已经在玛丽娅的心灵深处织出了一个难解的情结,影响她的终生。

有一次,玛丽娅在与约瑟夫、海拉讨论青年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理想和怎样为复兴波兰而决定自己的行动时,她认真思索后说:

我不认为参加运动是最好的方式。刚刚进入社会,自己闯一闯就会懂的。但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我对科学、数学、文学等各方面的知识都十分缺乏,如果有了真正的知识,在关键时刻,就会作出正确的判断。

正是在这种认识下,玛丽娅在经过深思熟虑后,毅然对布罗妮娅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