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美美引发的慈善辩论――“财经辩论”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4 20:56:11

点击下载

作者:复旦读墅

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郭美美引发的慈善辩论――“财经辩论”系列

郭美美引发的慈善辩论――“财经辩论”系列试读:

内容简介:

郭美美、红十字会、慈善……相信在这个夏天,好多人都关心过郭美美这档子事。这事从一开始的扑朔迷离,到中间的风生水起,再到现在迷雾仍旧未能散去。本书以郭美美事件为起点,对慈善这个话题展开辩论。作为“财经辩论”的系列之三,这次辩论讨论慈善所引发的一些争议话题,通过讨论,我们好好了解一下慈善古今中外的历史,了解慈善发展的脉络,了解慈善需要面对的问题,并讨论如何解决那些不可避免的问题。相关的辩论视频同步在移动手机视频上播出,读者可在有趣对话和慈善小故事中,在对立观点的针锋相对和争议焦点的激烈碰撞中,一起来探讨我们正在发展的慈善事业。这一次,让我们和慈善好好谈谈。

1.引子:郭美美的“炫富门”

Ladies and乡亲们,各位看官,各位不明真相的群众,相信在这个夏天,不少人都关注过“郭美美”这个90后女孩,没想到这个90后的一条微博会在这个夏天掀起轩然大波。在我们讨论所有话题之前,我们还是不能绕过这个如电影般一样有着剧情的来龙去脉。

说起炫富,其实在很多年轻人身上很平常。尤其有了博客、微博这样的公共平台,不少名媛或者有钱人都或多或少在上面展示自己的日常生活。这其中,不可避免会晒出很多名牌,名车豪宅奢侈品……一个都不能少。因为有钱也不是错,网友往往围观一阵,惊叹一下人家一个包包需要自己“做牛做马”多长时间,甩下一句“人跟人不能比”的自嘲,继续忙自己的事。

这一次的郭美美事件,起因也是一次炫富。但这一次炫富引起的围观,却让网友久久不愿散去……

2011年6月20日之前,人们知道郭美美这个名字恐怕还是得于一个新加坡流行音乐女歌手。

2011年6月20日,一个叫“郭美美Baby”的20岁女孩因为之前在微博上晒玛莎拉蒂跑车、爱马仕包包,在大别墅开生日Party,引起了网友的“围观”。微博上晒奢侈品的美女虽然不少,但这次的这个郭美美拥有一个特别的微博认证身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正是“红十字会”这几个字,让众多网友对她产生强烈的质疑:因为一个才20岁的女孩,如何当上了总经理,并且还拥有奢侈品、名车豪宅?钱从何来?是否和红十字会有关?这一下子引发了网友们的“人肉搜索”。比如,就有网友将郭美美与中国红十字会的一位郭姓副会长联系在一起,怀疑郭美美是其女儿,因为这位郭姓副会长在微博上只关注了四个人,其中就有郭美美……

微博这样的公共平台,90后女孩的众多奢侈品,尤其是与中国红十字会扯上了关系,一切就突然变得不那么简单了。网友对郭美美的抽丝剥茧的“人肉”和如侦探般的逻辑推理,其实不是纠结为什么这个90后女孩如此有钱,而是遇到了让网友觉得“不能就这么算了”的机构--中国红十字会。

而后续的一系列事情似乎也在显示:这次的炫富门,真的没那么简单……

2.炫富门引发的“蝴蝶效应”

2011年6月21日晚,郭美美在漫天质疑中发表微博,称自己的公司是因为跟红十字会有合作关系就简称为红商会,公司主要是“与医疗器械、人身保险等有广告合约”,“之前也许是名称的缩写造成大家误会。”

然而3个多小时后,这条微博随即被郭美美删除,并又发表了一条新微博:“红十字协会和红十字商会根本就是两个不同性质(的组织),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揪着红十字这三个字不放过呢,这跟人同姓或者同名是一个性质。”这条微博随后又被删除。

2011年6月22日,在被郭美美炫富门扯上干系后,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发出声明:红十字会没有“红十字商会”的机构,没有所谓的“商业总经理”这样的职位,也没有“郭美美”这个人。炫富的“郭美美”与红十字会无关。郭美玲(郭美美真名)不是网友所说的郭姓副会长的女儿,这位副会长也没有微博。

同时,新浪微博承认其在认证审核上存在失误,“郭美美Baby”一开始的认证是演员,后来她又申请将认证改为了“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对此后的申请新浪微博没有经过严格的审核,对此新浪微博向大众致歉。

2011年6月30日,王鼎公司给媒体发了一篇声明文章《王鼎公司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的来龙去脉》,声明王鼎公司与郭美美无任何关系。但承认,王鼎公司的大股东、负责人、法人代表王彦达是商红会副会长王树民的女儿。

2011年7月1日,中国红十字总会发表声明,目前将暂停商业红十字会的一切活动,邀请审计机构对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成立以来的财务收支进行审计,与中国商业联合会成立调查组,调查媒体和大众关心的中国商业系统红十字会运作方式,并将会对社会公布审计和调查的结果。

郭美美事件使得大众的关注点集中到一家神秘的公司上,即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因为网友发现,这家公司的宣传资料和招聘信息,和郭美美第一次作回应的其公司经营的业务有着高度的相似。

2011年7月3日,中红博爱资产管理有限公司法人代表、CEO翁涛在接受新京报采访时表示:中红博爱的前董事王军,是郭美美的男友。而在郭美美的炫富门事件后,王军已经辞去了董事职务。

2011年7月4日,郭美美又发表微博,声称王军不是自己的男友,自己的男朋友另有其人,是一位1986年生人。

2011年7月7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平安北京”发表微博,通报了对郭美美事件调查的进展。北京警方表示:郭美美今年20岁,是湖南省益阳市人,其与中国红十字总会没有直接的关系。郭美美新浪微博的认证身份“中国红十字会商业总经理”,是她认为之前的“演员、主持人”身份层次比较低,不够满足自己的炫富心理。事实上郭美美对于中国红十字会,既不了解,也不认识相关的工作人员,更未担任过什么职务。郭美美只是在今年3月与深圳某王姓商人的交谈中,知道这位王某与商业系统红十字会相关单位有合作的意向,于是与其开玩笑要“弄个总经理当当”。在整个审查过程中,郭美美也对自己的不当行为表示了后悔和歉意。

随后,郭美美也在微博上向网友道歉,表示身份是杜撰的,但并无恶意,没有想到自己的行为会引发网友对于中国红十字会的误解,向红十字会道歉,并希望得到网友原谅。

2011年7月31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捐赠信息发布平台上线试运行。首批发布的信息是青海玉树地震捐款的收支资助情况。网友随后提出了一些质疑,比如有些捐款竟然在地震之前就有了,部分捐款数据出现了偏差“缩水”,其中用于灾后重建项目的督导检查支出竟然需要583万,另外,无论是以哪个姓氏作为搜索项目,其结果最多只显示100条……,红十字会以“平台刚上线,不稳定,数据难免出现误差,今后会改善”等解释作为回应。

2011年8月3日,郭美美与其母亲郭登峰突然露面,接受了《解码财商》郎咸平的独家专访,在这段采访中,郭美美再次撇清了与中国红十字会的关系,而之前所传的“中红博爱股东王军”变成了自己的“干爸”,微博中所晒的玛莎拉蒂正是王军赠送的,另一部是妈妈送的18岁生日礼物minicooper。而很多所晒的名包中,大部分是假的,只有两个是真的,“橘色的是妈妈用过的,另一个绿色的是干爸送的”。

而郭美美母亲郭登峰则表示,在郭美美出生前她就有几百万的财产和两套房子。早在深圳股市只有5只股票时候,她就入市,当时一天股票涨几十块,她很快在几个月中就赚了几百万。

郭美美对之前的事流泪道歉,同时表示,18岁钱前她没有这么奢侈,在家还很节约电。自己还准备进娱乐圈。

访谈的视频在网上播出后,网友的争议和猜疑并未因此而停息,反而又掀起新一轮的议论和质疑。

2011年8月5日,郎咸平对郭美美母亲采访的下集也蹊跷停播。

2011年8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栏目播出“被质疑的红十字会”节目,里面的记者发现,本应该是立足公益的红十字博爱项目变成了以推销各类保险为主的商业行为,商业红十字会和王鼎公司也存在关联。在节目中,红十字会再次表示,会向社会公布对商业红会的审计和调查结果。

至此,郭美美事件中,俨然如一出“罗生门”,迷雾仍然笼罩。好比滴入清水里的一滴墨水,越搅拌越浑浊,越来越多的人和机构被牵扯进来。而郭美美这个90后,也从一开始的炫富门女主角慢慢地、无形中成为了中国慈善呼唤透明的“推手”。郭美美可能至此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条充满虚荣感的微博,竟然拥有比最强台风威力还大的力量。而正因为她“不小心”把自己和“红十字会”这几字联系在一起,才引得网友和媒体的种种猜测和质疑。

慈善需要清白,无论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我们的慈善,的确到了需要好好讨论的时候了。

3.“慈善,那不是有钱人该做的事吗?”--当慈善与富人狭路相逢

正说:如果有钱人都不做慈善

小A:我认为嘛,慈善这件事就该有钱人出钱,没钱的人出力。那句话怎么说的?政治课本上老写的--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先富起来的人带动和帮助其他落后地区的人,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小B:就是啊,有钱人的钱,少买一个LV包,就是一个穷孩子几年的学费和生活费。有钱人做慈善,花很少的力气,就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小A:如果让一个工薪阶层去做慈善,他首先自己要吃饭,要养家,没准还要供房子,每个月都入不敷出的人去做慈善,是不是做到最后自己也要成为“慈善事业关照的对象”呢?

小B:你看国外大富豪,巴菲特啊,比尔·盖茨啊,都差不多捐出了自己的身家。如果有钱人都不做慈善,那么慈善事业怎么可以快速地发展起来呀?慈善不只是有善心就行,还是要花钱、花大钱的事!

想想看,小A和小B的话的确有道理啊。还好,在慈善方面,的确很多富豪尤其是国外的大富豪,都很热衷于慈善事业。我们来看看《福布斯》杂志公布的最新“全球慈善家”排行榜:

首善:比尔·盖茨。坐拥560亿美元的资产,过去12年中,向名下的“盖茨基金会”捐出了280亿美元,使其成为全球最大规模的慈善组织之一。之前他还决定要在自己的有生之年把95%的身家财产捐出去。

第二把交椅:当属股神巴菲特。坐拥身家500亿美元的股神,至今一共捐出了83亿美元,成为仅次于盖茨的全球第二大慈善家。

最低调:斯托尔斯是美国互惠基金大亨。从2000年开始,他已经捐出了20亿美元。虽然不能与比尔·盖茨、沃伦·巴菲特比肩,但是,这个富豪至今捐出的是自己95%的身家,捐款占总财产的比例是排行榜上最高的。

唯一华人:在排行榜上,唯一的华人是香港首富李嘉诚,他至今捐出16亿美元,在排行榜在排在第11位。

总结:美国最多,19名上榜的慈善家,有13人来自美国。而且除了一位之外,其他都是从白手起家成为富豪的。这足以说明美国的慈善事业的确发达。

此时,我们不得不将目光回到一百多年前,回到美国慈善之父卡耐基身上。

美国慈善之父卡耐基的故事:

这位企业家是童工出身,从小没日没夜劳动,因为他把玩命工作视作工人的天职,因而当他成为企业家的时候,他也曾经毫不留情地压榨过工人:比如让工人一周工作七天,每天工作十二小时,破坏罢工、驱逐工会并降低工资。但是,他后半身却投身于慈善事业,并将自己的财产全部捐出。有人将他的行为理解为是对自己发家时期剥削工人的赎罪。--这是对卡耐基的误解。而理解了卡耐基,我们也就能理解他为何会将一分钟一分钟压榨来的钱前部捐出。

在卡耐基做企业家的时候,他认为必须尊重市场的逻辑,因而他要利用每一分钟的价值,但大部分人的工作是不大有效率的,多给他们钱也是让他们用于吃喝玩乐上,因此,财富要让最有效率的人来使用。所以,首先,要让工人有效率地工作,就必须强制安排好他们每一分钟的工作。当他积累了财富后,他会用最优的方式重新来分配财富,比如他建了大量公共图书馆,死后也将财产全部捐出。

这是卡耐基的慈善精神:他的捐赠不是为了顺应上帝旨意,也不是为自己压榨工人的赎罪,而是为了改善受赠者的品性。因此捐赠其实是需要高度的理性,计算后果。不理性的慷慨只会助长懒惰和依赖的“寄生人”。同时,他异常鄙视那些把财产留给后代的富人,并留下了“在巨富中死去,是一种耻辱”的名言。

反说:慈善不是有钱人的专利,却是有心人的权利

我们从一个74岁的穷老头说起。

如果你身边有这么一个老头子,没有房子,没有老婆,没有孩子,没有收入,没有存款。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老人应该出现在养老院里?

他是一个英国人,没有美国护照,却在美国生活了几十年。没有房子,他住在用一美元租来的一所废弃校舍里,没有床,只能睡地板;没钱吃肉只能吃素食(早饭燕麦和水果,晚上是谷物);洗澡一年四季都是凉水--用那种外国人浇花园的橡胶水管;没有爱人和孩子,他唯一的伙伴是一条收养了十二年的流浪狗,狗狗现在已经失明,每天也有人给他送点吃的,他和狗吃一样的食物。

说到这,你是不是觉得,这样的老头子挺可怜,是不是需要有人去帮帮他?

但是,如果告诉你,你看到的这么个“最需要帮助的老人”过去的25年来,在全球十多个国家,给超过40万的穷人免费看病,提供了超过4000万美元的医疗服务,你是不是会很惊讶?

没错,穷与富的矛盾没有如此地集中在这么一个人身上。他就是被称作“当代英雄”、“圣人布洛克”的斯坦·布洛克。

也许你要问:他又会如何变得这样又贫穷又富有?

布洛克真正走上慈善之路是在1985年,在这之前,他的生活也并不平静。因为父亲在政府任职,他从小跟着父亲不断迁移;经历二战,所住的地区经常遭到轰炸;到了他上中学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被派往英属圭亚那工作,母亲也去了。某年放假,布洛克得到了一张去看望父母的免费船票,于是他去到了亚马逊地区,并且再也没有打算回去上学。

一个本该成为英国绅士的年轻人,此时成了一个牛仔。和周围的瓦皮沙纳印第安人生活在一起,呆在南美,一呆就是十五年。在中南美的生活比较艰苦,大部分时候每天只能吃到一顿饭,这其实也影响了布洛克以后的生活方式。

而那件促使布洛克最后走向慈善之路的事故也发生了:有一天他在驯服野马的时候,重重撞上围栏并摔到在地,需要看医生。但当时离他最近的医生,走路需要26天的时间!虽然那次事故他最终挺过去了,但是布洛克却意识到了在偏远的地区看病是多么困难,而如果不幸有急性病症,人很可能因此失去生命。这样偏远的地区,世界上又有多少?而偏远地区往往因为不发达,人的生活都比较贫困,即使能看到医生,也许都支付不起医药费。能不能让这些偏远地区的穷人免费看病呢?

看到这里,你是否以为这个人就开始着手他的想法呢?但你要知道,做慈善和做任何事情一样,都是需要花钱的。在帮助别人之前,首先你得有经济来源。因此,布洛克在20世纪的60年代后进入了演艺界,担任美国动物系列电视节目《野性王国》的主持人,当时甚至还想来中国拍大熊猫。后来他还拍过几部电影,他也因此迁居美国,持有美国绿卡。

这样一直到1985年,布洛克才终于创办了“偏远地区医疗志愿团”(RAM),从布洛克居住过的圭亚那开始,为穷人看病,1992年后总部搬到了美国田纳西的诺克斯维尔。RAM对于病人不作任何的甄选,只要哪个地方需要并发出邀请,他们就会前往那个地方,按照先来后到的顺序,不问病人挣多少钱,因为布洛克认为如果询问了太多条件的话就不能医治这么多的人。一般在周末的两天,他们治疗的平均人数是一千人左右。目前的这样的远征医疗也已经排到了2012年。

这样一个慈善组织也是需要筹款的。虽然RAM吸引了不少医生志愿者,不领报酬,也自付差旅,但是医治病人还需要各种医疗设备和器材,这些都需要RAM用捐款购买,90%以上的筹款都会直接用于组织的医疗服务上。而布洛克本人不管理账目,他的组织也没有领薪水的雇员。这也导致他发现了一个问题:因为组织规模的扩大,各项工作越来越复杂繁琐,如果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处理事务上,势必会使得整个医疗项目效率低下。因此,12年前,布洛克又成立了“偏远地区医疗基金会”,雇佣专门的人从事筹款、会计、办公室、行政、航空机械师等工作。为了完成偏远地区的医疗项目,RAM一共有5架飞机来从事偏远地区的行医活动。

假如你在美国一所废弃校舍看到这么一个睡地板的老头子,你一定不会想到他其实是一个很“富有”的人。这是一个两手“空空”的人做慈善的传奇。穷与富,是否在此失去了意义?这是这个世界最穷的慈善家的故事,如果连这么穷的人都在做慈善,慈善就没有别的不可能性。

4.做慈善,高调点也要被骂?

正说:为啥不可以质疑高调做慈善者?

小A:嗨,你发现了吗,现在其实好多明星都乐意做慈善,你去翻哪个明星的资料,他一定有个称号是“某某慈善大使”。

小B:明星需要好形象嘛,做慈善既有露脸的宣传,然后又给老百姓留个好印象,这也不能苛求人家。换了你,你也愿意啊。

小A:可是嘛,有的明星做慈善,承诺捐多少多少钱,到最后发现却是诈捐门,那就不对了。

小B:对,动机不纯了,借慈善作秀。

小A:好名声得了,高调宣传了,群众质疑了,他却着急了。

小B:他着急什么?炒作了还有理?

小A:他们会说,我不做慈善你们骂我,我做了慈善了你们还质疑这质疑那,我怎么做都要被骂。

小B:这就不对了。既然这么委屈,把证据拿出来堵上群众的嘴啊。铁证如山,看谁还敢质疑。而且铁一般的证据才是最好的形象宣传啊!

小A:就是啊,既然是公众人物,又那么高调地告诉大家:“我做了一件大好事。”那就要做好接受大众对他好事是真是假有没有落到实处的准备嘛。

小B:对啊,我们老百姓又没有人身攻击,又没有诽谤,又没有恶意揣测。老百姓就是就事论事嘛,根据事实本身提出质疑又没错了。你大大方方拿出证明来狠狠地回击我们嘛。

小A:老百姓又不是不让你高调,但高调行善要经得起群众的眼光。

小B:如果高调行善还不用对后果负责,那么这事多好啊,我明天也去电视上举个牌子,上面写了捐了多少多少万。然后回去了,我又不兑现。我一下子全国成名啦,大家都认识我,我却一分钱不花。这生意谁都愿意做。

小A:诈捐谁不会?吸引了眼球还不需要花钱。给真正需要的人们一张永远不会兑现的空头支票。面对这样的“行善”,慈善真的伤不起。如果高调行善,还不许大众质疑,一质疑就“受伤”,那么这样的行善恐怕也是作秀居多。

小B:既然高调行善者想借高调树立形象、换取名声,那么,倘若一些明星、企业家都以此露脸、宣传、炒作、作秀,慈善就彻底沦为了他们表演的工具,失去了应有的意义。社会上也就催生了一大批伪善者。

听了上面小A和小B的讨论,我们也许就会想起国内最高调的慈善家--引起争议的陈光标。正因为他的高调,树大招风,很容易就暴露在风口浪尖上,争议不断。比如,有人质疑他的“诈捐”,说他捐款的数目和实际到账的数目不一致,说他把和别人合捐的善款数额算到自己的头上,还有说他报出的受捐赠单位“不存在”,说他高调行善动机不纯。

其实,民众关心公众人物是否诈捐,捐款是否注水,是否真正将捐款落入实处……一系列的问题,最终是为了促进慈善事业的公开和透明,让事实证据检验出一些靠高调诈捐来作秀的伪善者。这是一种良性的健康机制,只要不涉及人身攻击、恶意揣测或者不经过事实检验就妄下定论,那么,这个质疑就是可行的,行善者也应该经得起老百姓的眼光、经得起事实的检验、经得起舆论和媒体的挑剔。做好事光明正大。

正是需要大众的监督和质疑,才能真正将一些踏踏实实行善者推向值得尊重的位置。因为慈善事业是容不得半点道德污点的。

反说:苛求慈善家是对慈善最大的伤害?

小C:要我说啊,有的人就是喜欢对别人评头论足,人家做慈善有没有到位,人家至少在做这件事了,你呢,你啥都没做,还老是苛求别人账目对不对。

小D:对啊,类似陈光标这样的高调行善,总比那些捂紧了钱袋子一毛不拔,面对灾难和需要帮助的人冷漠和无动于衷,那些只会消费奢侈品、有钱了也不理你,或者偷偷地把自己的财产转移到海外的富人们强很多吧?

小C:两者相比,为何受到质疑的是做了善事的富人呢?好吧,我们假设他高调是有目的的,或者为了捞个好名声,本来捐了984万,为了凑个整稍微夸大到1000万,但人家毕竟给了984万,你总不能苛求一个慈善家毫无私心杂念吧?

小D:换句话说,即便是带着某种动机,很多人都希望自己留个好名声,做好事得到关注,国外的不少富人做慈善也是希望名利双收的,但不能因此否定他对慈善作出的贡献。

小C:关键要看他做慈善的社会效果:有没有一部分人的生活因为他们的慈善行为得到改变?他们的慈善有没有损害到其他的公民或者社会的利益?他们是否利用慈善做了什么不法交易?

小D:相比很多没有经济能力的人还停留在同情、怜悯的阶段,相比有经济能力但却无社会责任心的富人,这些人只不过高喊了一句:“看我做了多少好事”。为何要责备这些已经在行使慈善行为的人呢?

小C:而且,现在的慈善大环境下,很多人还捂着钱袋子顾温饱,很多人还闭着眼睛根本不管别人吃没吃饱。高调行善本来就是对慈善很好的宣传啊,让更多人的人知道有人在做着慈善,可以带动更多的人一起献出自己的爱心、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小D:所以从这个角度而言,高调行善是很有意义的。而高调行善的起点中,起码也有一点同情、善待他人的善良之心。我们应该善待这样的慈善者,慈善不分高分贝、低分贝,无论大善小善都是应该值得鼓励和支持的。

小C和小D,提出了和小A、小B针锋相对的想法,听下来说得也没错啊。其实,不论高调低调,大家都呼唤透明的慈善事业。

现在,人们的质疑皆因目前的慈善制度还不完善,比如到底捐赠的资金用在了哪些人身上,这些捐赠对象的选择是否合理,明细的账目缺乏权威的信息渠道的披露。捐款的箱子不透明,人们的猜疑在所难免……但这些所列的中国慈善制度的缺陷都不应该让高调的行善者来承担和买单。而不管是媒体的监督还是网络的揭露,出发点都是希望善款能真正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们,也许查证不能百分之百地准确,也许误伤了一些行善者。但这不能作为行善者不再行善的理由,更不能让更多的想行善的人望而生畏。

目前需要改变的是我国慈善发展的现状,促进具有公信力的透明慈善,杜绝那些贪污腐败的事件,才能让更多的人投身慈善和公益事业中去。5.中国的慈善事业为何欠发达?正说:谁说中国人不热衷慈善事业?(1)文财神范蠡

说起范蠡,你会想到啥?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还是他和美女西施私奔?要我说啊,美女就该归这样的人(还不是一般的美女)。为啥?因为人家广布善举,是个大慈善家。

开个玩笑。范蠡先生在帮勾践灭了吴国之后,就辞官隐退,带着西施去做生意去了。到了齐国后,化名鸱夷子皮。牛人就是牛人,政治上大事干得好,做生意更有才能,很快他就成了齐国首富。齐王知道了这么一个牛人后便拜他为相。也许是早就经过很多人向往的人生顶峰,荣华富贵在范蠡看来并非留恋的生活,他把自己的财富全部救济穷人,辞去了相职。

这次他来到了齐国、宋国、卫国的交界处,陶地。来一地换一个名字(比通缉犯换名字还勤啊),他化名陶朱公,又开始经商。真是千金散尽还复来,这一次又赚了不少钱。然而,天下处处都有穷人,陶地也不例外。范蠡又一次散尽了千金,救济穷人。

据说,在范蠡19年的从商经历中,三次散尽千金,每一次他到一地都能富甲一方,实在是个有天赋的商人,但是每一次他都慷慨赠出他的财产。也许,财富偏偏喜欢这样对财富不在意的人。据说,他还经常教别人如何做生意,帮助穷人致富。

综观范蠡的一生,从政从商,都做出了一番事业,是别人几辈子奋斗都难以达到的高度,实在是个老天眷顾的人。所以,后世老百姓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