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之美(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5 03:34:02

点击下载

作者:刘干才

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平衡之美

平衡之美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平衡之美作者:刘干才排版:梦工厂出版社: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02-01ISBN:9787538582338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平衡之美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

我国经过改革开放的历程,推进了民族振兴、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推进了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文化是立国之根,实现中国梦也是我国文化实现伟大复兴的过程,并最终体现在文化的发展繁荣。习近平指出,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我们要认识中华文化的独特创造、价值理念、鲜明特色,增强文化自信和价值自信。

如今,我们正处在改革开放攻坚和经济发展的转型时期,面对世界各国形形色色的文化现象,面对各种眼花缭乱的现代传媒,我们要坚持文化自信,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传承和升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浩浩历史长河,熊熊文明薪火,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滚滚黄河、滔滔长江,是最直接源头,这两大文化浪涛经过千百年冲刷洗礼和不断交流、融合以及沉淀,最终形成了求同存异、兼收并蓄的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也是世界上唯一绵延不绝而从没中断的古老文化,并始终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中华文化曾是东方文化摇篮,也是推动世界文明不断前行的动力之一。早在500年前,中华文化的四大发明催生了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和地理大发现。中国四大发明先后传到西方,对于促进西方工业社会发展和形成,曾起到了重要作用。

中华文化的力量,已经深深熔铸到我们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中,是我们民族的基因。中华民族的精神,也已深深植根于绵延数千年的优秀文化传统之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

总之,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各族人民五千年来创造、传承下来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总和,其内容包罗万象,浩若星汉,具有很强文化纵深,蕴含丰富宝藏。我们要实现中华文化伟大复兴,首先要站在传统文化前沿,薪火相传,一脉相承,弘扬和发展五千年来优秀的、光明的、先进的、科学的、文明的和自豪的文化现象,融合古今中外一切文化精华,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民族文化,向世界和未来展示中华民族的文化力量、文化价值、文化形态与文化风采。

为此,在有关专家指导下,我们收集整理了大量古今资料和最新研究成果,特别编撰了本套大型书系。主要包括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充满智慧的中国哲学、完备而深刻的伦理道德、古风古韵的建筑遗存、深具内涵的自然名胜、悠久传承的历史文明,还有各具特色又相互交融的地域文化和民族文化等,充分显示了中华民族厚重文化底蕴和强大民族凝聚力,具有极强系统性、广博性和规模性。

本套书系的特点是全景展现,纵横捭阖,内容采取讲故事的方式进行叙述,语言通俗,明白晓畅,图文并茂,形象直观,古风古韵,格调高雅,具有很强的可读性、欣赏性、知识性和延伸性,能够让广大读者全面触摸和感受中国文化的丰富内涵,增强中华儿女民族自尊心和文化自豪感,并能很好继承和弘扬中国文化,创造未来中国特色的先进民族文化。2014年4月18日思想源流阴阳之说

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一对范畴,其最初涵义是很朴素的,表示阳光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寒暖,方位的上下、左右、内外,运动状态的躁动和宁静等。

我国古代的思想家,体会到了自然界中的一切现象都存在着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作用的关系,就用“阴阳”这个概念来进行解释,并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进而认为阴阳的对立和消长是宇宙的基本规律,最终产生了阴阳学说。伏羲画八卦展示阴阳规律那是在我国神话时代,华夏大地的华胥国有个叫“华胥氏”的姑娘,到一个叫雷泽的地方去游玩,偶尔看到了一个巨大的脚印,便好奇地踩了一下,于是就有了身孕,怀孕12年后生下一个儿子,取名为伏羲。据说伏羲相貌奇伟,他长着蟒蛇的身,鳄鱼的头,雄鹿的角,猛虎的眼,红鲤的鳞,巨蜥的腿,苍鹰的爪,白鲨的尾,长须鲸的须。伏羲有神圣之德,团结统一了华夏各个部落,定都在宛丘,封禅泰山。■伏羲画像■伏羲画八卦图

在当时,人对大自然一无所知。天气会变化,日月会运转,人会生老病死,所有这些现象,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人们遇到无法解答的问题,都到宛丘去问伏羲,伏羲解答不了时,感到很茫然,人们为此每天提心吊胆地过日子。

如何了解大自然这些奇奇怪怪的现象,伏羲经常环顾四方,举目六合,揣摩着日月经天,斗转星移,猜想着大地寒暑、花开花落的变化规律。他看到宛丘一带蓍草茂密,认定此草为通灵之物,惊喜万分,就开始用蓍草为人们卜筮。宛丘 即今天的淮阳县,古时又称陈、陈州,位于河南东部周口市,历史源远流长,是一个古老而神奇的地方。6500多年前,中华人文始祖伏羲在这里建都,他定姓氏、制嫁娶、结网罟、画八卦,肇始了华夏文明;他造干戈、饰武功,统一四海,实现了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大融合,中华民族始称“龙的传人”。

有一天,伏羲在蔡河里捕鱼,捉到一只白龟,他感到很奇怪,赶快挖了一个大水池,把白龟养了起来。有一次,伏羲正在往白龟池里放食物,有人跑来说蔡河里出了怪物。伏羲来到蔡河边一看,只见那怪物说龙不像龙,说马不像马,在水面上走来走去,如履平地。伏羲走近水边,那怪物竟然来到伏羲面前,老老实实地站在那儿一动不动。

伏羲仔细审视,见那怪物背上长有花纹:一六居下,二七居上,三八居左,四九居右,五十居中。伏羲薅一节蓍草梗,在地上对照着怪物背上的花纹画下来。他刚画完,怪物大叫一声腾空而起,转眼不见了。大家围住伏羲问这是个啥怪物,伏羲说:“它像龙又像马,就叫它‘龙马’吧。”

从此,伏羲整天拿着那片蓍草叶,琢磨龙马背上的花纹,怎么也解不开其中的奥妙。

这天,伏羲坐在白龟池边思考,忽听池水哗哗作响,定睛一看,白龟从水底游到他面前,两眼亮晶晶地看着他,接着向他点了三下头,脑袋往肚里一缩,卧在水边不动了。

伏羲面对白龟聚精会神地观察起来。渐渐地,他发现白龟盖上的花纹中间5块,周围8块,外圈儿12块,最外圈儿24块,顿时心里亮堂了,悟出了天地万物的变化规律,脱口说道:“一阴一阳而已!”■八卦图石刻

伏羲用通道儿“—”作阳,叫做阳爻,断道儿“——”作阴,叫做阴爻,8道儿为一组进行组合,最后组合出8种不同图案,这就是八卦图。■伏羲神像

卦,是我国古人通过测量太阳位置,从而知季节、记录劳作规律的手段。“卦”字的右边“卜”是个象形字,表示在地上竖杆子,右边那一点是太阳的影子;左边的“圭”字是一种尺子,用来测量影子的长度位置。古人通过测量掌握春耕秋收的各种季节规律。因此,八卦图是伏羲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观物取象所做的记录。

伏羲画出了八卦图,人奉之为神,天帝得知后终日心神不安,便命天将下界察看人间出了什么怪事。

此时的伏羲早已用八卦算出了天帝的心机,为防止天将查出八卦图,伏羲就把八卦图埋在地下,并在上面栽一棵柏树。在封土的时候,他左一脚,右一脚,南一跺,北一跺,然后才走开。爻 本义是绳结。结绳记事时代,在一根绳索上分段打结,表示一定含义。以原始日冕观察日影变化时,用了八根绳索,每根分三段,段中打结。由于用了八根绳索,八卦曾经叫“八索”。八根绳索挂成一排,由“八挂”而有“八卦”,绳索的三段成了卦的三爻,代表一个观察记录的三个要素。■伏羲庙牌匾

那棵柏树被伏羲这样一弄,人不管站在哪个方向看,左看右倒,右看左倒,南看北歪,北看南歪。结果,天将来查看时,这棵变幻莫测的柏树把天将搞得迷失了方向,到底没有查找到八卦图。《易经》 亦称《周易》,简称《易》。是我国儒家、道家共同经典,分《经》、《传》两部分。传说为周文王被拘禁在羑里城时所著,其背景是周文王与商纣王之间的斗争。是我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对我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被后世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柏树护图有功,后来,伏羲就封这棵柏树为八卦柏。直到现在还是哪看哪歪,很难分辨出它朝哪个方向倾斜,人们都说这是伏羲布下的八卦阵在起作用。

伏羲“八卦”的产生,意味着物质世界已经成型。正如后来《易经·系辞上》给世人展现的一幅太极化生宇宙万物的生发模式: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意思是说,天地混沌未分之时,阴阳从中产生,阴阳二气造化生成万物,万物又衍生出来蕴含世间一切的8种表征。

伏羲一画开天,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飞跃。后人将伏羲用通道儿“—”和断道儿“——”画出的八卦称为“先天八卦”,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成卦序,将8个卦形分别命名为“乾、兑、离、震、巽、坎、艮、坤”,这8个字分别对应“天、泽、火、雷、风、水、山、地”自然万物。

先天八卦之所以形成这样的卦序,是因为它是按自然万物的发生、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行匹配的,这是卦序及方位的理论依据。《易经·说卦传》说:

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雷风相搏,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意思是说,天地确定上下位置,山泽气息相通,雷风相迫而动,水火不相厌恶,八卦相互错杂成六十四卦。以数推算过去顺,预知未来时逆,所以,《易经》的逆数可推算未来事。

先天八卦揭示了阴阳奥秘。八卦每两爻相对,每爻都代表两个性质相反的东西,这就是阴阳相对。也就是说,先天八卦方位图反映了阴阳相对的相互关系。“天地定位”,即指乾南坤北,天居上,地居下,南北对峙,上下相对。乾是3个阳爻组成,为纯阳之卦;坤是3个阴爻组成,为纯阴之卦。两卦爻象两卦完全相反,可见阴阳相对。“山泽通气”,即艮为山居西■八卦木雕北,兑为泽居东南,泽气于山,为山为雨;山气通于泽,降雨为水为泉。艮是1个阳爻在上,2个阴爻在下;兑是1个阴爻在上,2个阳爻在下。两卦爻象亦成对待之体,也可见阴阳相对。“雷风相搏”,即震为雷居东北,巽为风居西南,相搏者,其势相迫,雷迅风益烈,风激而雷益迅。震是2个阴爻在上,1个阳爻在下;巽是2个阳爻在上,1个阴爻在下。两卦爻象成反对之象,可见阴阳相对。“水火不相射”,即离为日居东,坎为月居西,不相射者,离为火,坎为水,得火以济其寒,火昨得水以其热,不相熄灭。离的上下分别为2个阳爻,中间为1个阴爻;坎的上下分别为2个阴爻,中间为1个阳爻。两卦爻象也成对待之体。按先天八卦乾坤、艮兑、震巽、坎离两两对待之本,每一对中都含有顺逆、奇偶、阴阳,即阴中含阳,阳中含阴,阴阳错综交变,这就是先天八卦方位图中的矛盾对立统一的辩证思想,是八卦本着阴阳消长,顺逆交错,相反相成的宇宙生成自然之理,来预测推断世间一切事物,数不离理,理不离数。■伏羲神像■太昊伏羲氏之陵

由此可见,先天八卦一阴一阳,一转一动,阴阳消长,变化万千,奥妙无穷。自然界的阴阳变化规律即可据此推测出来。

总之,伏羲先天八卦是我国古代人特有的生命哲学。它通过天、地、人的阴阳二气,既将人融于天地万物之中,同时又将万物纳入人类自己的生命体验;它既将天地万物进行了人性化的理解,同时又将人道与天道融为一体。阅读链接从淮阳老城通往北关中途路东环城湖里,有个方形土岗,是伏羲当初画八卦的地方,叫做八卦台。台中央有座八卦亭,亭顶天棚上画有伏羲先天八卦图。亭东有棵歪柏树,便是传说中那棵神奇的八卦柏。八卦台南边一片较深的城湖水域,便是伏羲养白龟的地方,叫白龟池。画卦台上原有不少石碑,正对着画卦台大门,原有伏羲的“先天图”,俗称“石算盘”。画卦台正中,还有两块石碑,一块为“开物成务”,一块为“先天精蕴”,分别竖在石龟背上。这些都是伏羲画卦传说的生动写照。姬昌著易经揭示阴阳奥秘

大约在公元前11世纪,商王朝的最后一位王位继承者纣王帝辛,他上台之后刚愎自用,听不进正确意见。

当时,在商王朝的众多诸侯中,西伯侯、鬼侯、鄂侯被纣王任命为“三公”。鬼侯和鄂侯对纣王强进忠言,结果被纣王杀害,管理西岐的西伯侯姬昌闻知此事后,仅仅是偷偷叹息了一声,就被后世称之为历史上第一个“告密者”的崇侯虎告知纣王,结果姬昌被关在了羑里这座监狱。

纣王将姬昌投进监狱的本意,是要惩罚他,可纣王没有想到,他的这个举动却催生了一部影响深远的伟大的经书《易经》。■周文王(前1152年~前1056年),姓姬名昌,黄帝的后裔。商纣王统治时,他被封为西伯,也称伯昌。他治理岐山50年,使岐山的政治和经济得到了极大发展。其子姬发得天下后,追尊他为“周文王”。孔子称周文王为“三代之英”。

姬昌被关进羑里监狱时,已经是82岁高龄的老人了,他因为叹息了一声就遭此磨难,其内心的痛苦可想而知。他在入狱最初的那些天,因气愤难息,就在这所高出地面5米的台形监狱里不停地踱步。

姬昌强迫自己镇静下来后,他明白他必须接受眼下的现实,不管心中多么不满和气恨,他都暂时无法走出这座监狱。既然如此,那就找点事做吧,要不然,怎么度过漫长的白天和夜晚?在监狱里能做成什么事?有监规在限制着,有武士在监督着,那就思考吧!没有谁能剥夺一个人独立思考的权利。

姬昌当时要思考的事情太多,可只有一个问题最紧迫,那就是自己的命运。他太想知道自己未来的命运了,太想预测自己还会碰到什么,预测等在自己前边的是什么事情。可怎样预测?用何种办法预测?就在这时,他想起了伏羲的八卦,想起了八卦中的乾、兑、离、震、巽、坎、艮、坤。于是,他依此开始琢磨起来。■周文王雕塑羑里 古地名,一作牖里,在今河南省安阳市汤阴县北4.5千米的羑里城遗址。羑里城是我国遗存下来的历史最悠久的国家监狱遗址,是商末周族领袖姬昌推演八卦和著《易经》的地方。后人为纪念这位伟人,在城址上修建了文王庙,成为人们朝敬先贤周文王的圣地。羑里城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而名扬海内外。

就这样,姬昌虽身陷囹圄,但胸怀宽宏,自强不息,总结夏商时人们认识自然万物的思想精华,继续演绎伏羲的八卦,最后演绎出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每卦有卦辞,爻有爻辞,遂成《易经》。用以探索人生、宇宙变化的原理,推演人生、宇宙和社会变化的规律。有莘氏 上古氏族之一。约公元前21世纪,夏王朝第二任君主启封支子于莘,莘就是现在关中平原东北部的合阳,称“有莘国”,简称莘国,属雍州。商代因之。西周时,有莘国改属畿内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废有莘国,并入晋国,称“莘地”、“梁”或“羁马”。■竹简《易经》

自从姬昌被纣王投入监狱后,在他治理下的西岐的人们一刻也没有停止营救的努力。为了争取姬昌的早日释放,西岐大臣闳夭等人,从有莘氏部落买美女,从骊戎部落、有熊氏部落买骏马,又弄了很多珍奇宝物,献给纣王。

纣王见到如此众多的美女珍宝,高兴地说:“这些礼品中有一件就足以释放姬昌了,何况这么多!”于是从羑里监狱中放出了姬昌。

姬昌出狱后,仁慈地请求纣王废除炮烙酷刑。纣王赐给他弓矢斧钺,命他专管征伐。姬昌为后世历代帝王将相、文人学士所称颂,成为人们崇敬的英雄,被称为周文王。

春秋时期思想家孔子注《易经》后改名为《周易》。《周易》的“易”字,上半部是个“日”字,下半部是个变形的“月”字,合在一起表示它是专门研究有关日和月,即阴和阳的问题。所谓《周易》,既是指周人祖先进一步研“易”的成果,也是指周人祖先用于指导后人怎样研“易”和用“易”的一部专著,并且形成了自己的特点。

阳、阴在《易经》中是具有普遍意义的范畴。宇宙的一切,都是由相互对立的阴、阳所组成。爻有■周文王推演周易阴阳、卦有阴阳,这些都是对客观世界中阴阳的描写和反映。弓 是抛射兵器中最古老的一种弹射武器。它由富有弹性的弓臂和柔韧的弓弦构成,当把拉弦张弓过程中积聚的力量在瞬间释放时,便可将扣在弓弦上的箭或弹丸射向远处的目标。弓箭作为远射兵器,在春秋战国时期应用相当普遍,被列为兵器之首。弓是自人类出现战争开始使用到近代枪炮大量使用为止,弓的作用是任何武器无法替代的。

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山为阳、水为阴。在动物中雄为阳、雌为阴。天道有阴阳,地道有刚柔,人道有仁义。在人类社会中,君为阳、臣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由于阴阳的交感或相互作用,促进事物的变化。一般而言,各种事物具有一个共同规律,那就是同性相排、异性相吸,因为阴阳是作为两种性质的事物,具有相吸作用,阳长阴消,阴消阳长。当阴、阳的交感处于平衡时,事物处在“变”的阶段;当阴、阳消长失去平衡时,达到物极必反的时候,事物处于“化”的阶段,事物将发生质变。矛盾 矛,古时长柄有刃的兵器,用以刺敌;盾,古代武器名,即藤牌或皮牌,用以抵挡敌人刀剑,防护身体。辩证法上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形式逻辑中指两个概念互相排斥或两个判断不能同时是真也不能同时是假的关系。

易经的阴阳交感之说作为一种哲学的理念,是符合事物发展客观规律的。当事物发展到极点时,就会产生整体的质变。无论是自然界还是人类社会都具有这学说的理念上充分体现出“平衡”、“和谐”的原理。“平衡”、“和谐”是要达到“和谐”,调整到“平衡”归结点还在于“人”。《易经》强调天道、地道、人道的和谐。天道是阴阳对立体,地道是刚柔对立体,人道是仁道对立体。对立体之间可以互补,互补就是对立中的统一。人道和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因此,《易经》告诫人们要法天则进而实现人道的“和谐”。《周易》使“阴阳”这一概念进一步纯化,阴阳思想也成了《周易》的指导思想。后人从《周易》中总结出5个方面的阴阳观,这就是:阴阳对立观,阴阳互根观,阴阳消长观,阴阳转化观,扶阳抑阴观。“阴阳对立观”是说在一切事物的内部,都是由阴和阳对立的两个方面所组成,事物中如果没有了这种矛盾对立的运动,这个事物同时也就不存在了。“阴阳互根观”,这是在说,阴阳两方面的对立,都是把对方当作自己存在的根源,也就是说,当作自己存在的前提,没有了对方也就■周文王陵没了自己。“阴阳消长观”,是讲阴阳在每一事物中所体现出的矛盾与斗争的力量既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会相互处在长期势均力敌的地位上,而往往是以一方为主,一方为次。但在发展中,这主要的一方也会变成次要的一方,使自己在矛盾中所具有的支配地位消失;而次要的一方,又会成长为主要的一方,即在矛盾中成长为具有支配地位的一方,从而使矛盾斗争的主次关系发生根本性的变化。“阴阳转化观”,这又是讲,阴和阳本身不是属于同一性质的东西,互相转化就是指阴变阳,阳变阴,即指性质发生了变化。“扶阳抑阴观”,在这个问题上,《周易》的作者把阳当作正义的象征,把阴当作是邪恶的象征。“扶阳抑阴”,就是教人们站在正义者的立场上,扶持正义战胜邪恶,让新生力量战胜腐朽力量。

周文王拘羑里而著的《周易》,其中的阴阳思想奠定了我国博大精深的哲学思想文化体系,以至于《周易》被称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成为帝王之学,是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阅读链接相传在上古时,伏羲创造了先天八卦,神农创造了连山八卦,轩辕创造了归藏八卦。从伏羲到神农到轩辕是一种文化的承传,他们的八卦成为散存人间的神奇秘传,没有专门的人去搜集整理,只有商周之际的周文王推演的八卦,著成《易经》,后来经过周公和孔子两个伟大人物的学习、推论解读,才流传了下来。孔子注《易经》后改名为《周易》。经过历代文人学者与执政阶层的传承,《周易》已经成了我国的《圣经》,诸子百家之源,乃至于人们的日常生活都与之有着密切的联系。六十四卦中的阴阳寓意

六十四卦是在八卦的基础上衍生、发展起来的。北宋哲学家邵雍认为,六十四卦是由八卦“八分为十六,十六分为三十二,三十二分为六十四”而成。即由8个卦倍生16个卦,再倍生32个卦,最后倍生64个卦。这个推演过程涉及到一个重要的哲学命题,这就是阴阳。《易经·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即天地混沌未分之时,阴阳从中产生。阴阳是矛盾的两个方面,它们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天地人物瞬息万变,《易经》中六十四卦的每一步生化都是太极生两仪的进一步表现。周文王就是以六十四卦寓意阴阳,显示一切吉■八卦图算盘凶,并令人知所趋避。

在六十四卦中,周文王通过阴阳变化,教导周武王姬发在执政时要遵循阴阳之道,让百姓安定,江山稳固;告诫天下人遵循阴阳之道,获得安康幸福的生活。从六十四卦的卦象中,可以看到世间万物阴阳变化之数。

六十四卦中将阴阳交感视为天底下最普通、最根本的事情。万物产生的条件乃是阴阳交感。六十四卦中的“咸卦”可谓是对这一思想的鲜明体现。■藏金八卦牌“咸卦”经文说:“咸:亨利贞,娶女吉。”“咸”即“感”,意思为相互交感。“咸卦”讲述了一对少男少女浪漫的爱情故事,反映了阴阳交感,万物从生的思想。卦象 即万物之象,它对物对事不只是含有重复或两种意义,而且包含多种意义和多种事物。八卦的卦象,它不仅代表的物象之多,而且还有“八卦之象”、“六画之象”、“象形之象”、“爻位之象”、“反对之象”、“方位之象”、“互体之象”,真可称为象之“群”象。

周文王在“咸卦”中讲述的故事说:在一个盛夏的日子里,有一位美丽苗条情窦初开的女子,来到鲜花遍野的小山谷边。而附近恰好有个清澈的小山泉,那里的青山与绿水相互映照,远处的短笛声悠扬地袭来,还有好多鸟儿在蓝天上歌唱,于是漫步来到好多蝴蝶翩翩飞舞而寂静的小山泉边。她环顾四周,见没有人影,就慢慢地脱去她美丽的衣裙,来沐浴和玩耍一番。说来话巧,此时,正好有位年轻健美的小伙子,就在附近的山石后面。此时的他,忍不住窥视那沐浴的美丽女子,不由自主地生出爱慕之情。于是,一段美丽的爱情故事发生了。“咸卦”生动地阐释了万物相感■唐代葵形八卦生肖纹铜镜应的道理,也道出了精深的“求偶之道”:人与人交往首先是感应,动机纯正,坦诚相待,才能正确感应对方的心思,与对方达成默契。心灵相感是信息传递的一种高级手段,也是人类所具有的本能。人与人之间做到心心相印,心灵相通,爱情、家庭,事业就会更加和谐而圆满。感应 受外界影响而引起感受和应变。感应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万物都有感应,严格来讲,生物的一切活动都是感应的结果。宇宙中的万事万物都是相互联系的,相互联系的方式就是感应。感应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指天人合一、人神合一。物理学上指某些物体或电磁装置受到电场或磁场的作用而发生电磁状态的变化。

周文王用“咸卦”教导周武王的是天地、男女心灵相互感应之道:君王与天下人心灵相互感应则万民感化,就能贤者云集,天下归心。君王能够像对待恋人那样细腻地感应百姓的需求和内心的喜怒哀乐,百姓的疾苦还没等说出来,君王就已感知,并及时救民于水火,解百姓之愁苦,如此体恤民众的君王,能不受到民众的爱戴和追随吗?

六十四卦中的“渐卦”主旨是遵循阴阳规律,循序渐进。在此卦中,周文王为周武王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女子为使天下重归正道,依依不舍地送年轻的丈夫去参军。丈夫走后,女子每日在门前守候爱人回来,有时爬上房屋眺望,有时登上高山远望,最后终于等到了丈夫征战归来,夫妻团聚。

这个故事形象生动地描述了在兵荒马乱的年代,女子对征战沙场的丈夫的担忧和度日如年的期盼,展现的是人间真情,奏出的是千古绝唱。

周文王“渐卦”通过这个感人的故事告诉人们:阴阳之事、男女之情和子孙繁衍都是天下大事,欲安天下者,必晓男女之情,顺天道,成人伦。做事要遵循循序渐进的规律,新王朝的建立,必然改天换地,移风易俗,更需要循序渐进,稳步进行,决不可急促冒进,否则就会导致改革失败。周武王 (约前1087年~约前1042年),周文王的次子。谥号“武”。西周时代青铜器铭文常称其为“斌王”。史称“周武王”。他继承父亲遗志,灭掉商代,夺取全国政权,建立了西周王朝,表现出卓越的军事和政治才能,成为我国历史上的一代明君。■周文王塑像

六十四卦中的“归妹卦”的主旨在于,要想谋求发展,就要为对方的利益着想,满足对方的需要,以获得良好的发展环境。就如同以自己亲爱的妹妹嫁给对方,如卦名“归妹”所表达的意思。

周文王为周武王讲述说,天下初定,执政者应该遵循阴阳和合的人伦之道,让士兵解甲归田,促成男婚女嫁、天下大喜。天地交合则万物群生,男女交合则子孙繁衍,国家兴旺。宗庙 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我国的宗庙制度是祖先崇拜的产物。人们在阳间为亡灵建立的寄居所即宗庙。帝王的宗庙制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同时宗庙是供奉历朝历代国王牌位、举行祭祀的地方。■影壁墙上的八卦图

同时,周文王也告诫天下人:男女关系一旦确定,便要相伴一生,始终如一,不可轻易解除,否则就是违背天道。婚姻是少男少女生活的终结,也是夫妻生活的开始,这是人生天经地义的大事,必须慎重,不可违背礼仪。女子高贵的品格要胜过外表的虚荣,如果女人缺乏妇德,对丈夫吹毛求疵、满腹幽怨,婚姻就不会幸福。夫妻之间要恪守忠诚,才能使家庭长久而稳定,要防止婚外性行为,否则就会因违背人伦而受到上天的惩罚,使子孙不能延续。

六十四卦中的“涣卦”主旨是畅行天下。周文王为周武王讲述民心处于涣散之时,如何凝聚人心。并讲述了洪水的凶猛,让周武王带领臣民祭享天地,建立宗庙,祈福上苍保佑黎民百姓。天灾来临,官员要迅速地调派最强健的人马对百姓实施救援,灾难使人们放弃了彼此的恩怨,而变得空前团结,相互协助,共度难关。共患难能最有效地凝聚人心,君王在天灾降临之后要及时采取救援措施,发动民众,众志成城,共度危机。■石刻八卦图

周文王通过“涣卦”展现了大洪水给人们带来的灾难,并用血的教训提醒人们,平时要祭享天帝,尊天孝祖,行善积德,才能得到上天的保佑,从而风调雨顺,国泰民安。同时本卦还暗示君王在打击邪恶反叛势力时,就像洪水般凶猛,将小人的党群冲散,让百姓安定,江山稳固。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聚与散,萃与涣,是事物相对立的不同状态,“涣卦”也充分体现了周文王对于阴阳聚散相互转化的自然规律的认知与合理应用。自然规律 也叫自然法则,存在于自然界的客观事物内部的规律,即自然现象固有的、本质的联系。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性,不能被人改变、创造或消灭,但能利用。人类对于自然规律的认识是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而发展的,在古代这种认识带有直观性,在近代具有机械论的特征。

六十四卦中的“未济卦”主旨是各安其位、天下太平。周文王曾警告周武王以及未来的继位者,他说:应当明辨是非,遵循阴阳之道,遵循太极相生相克、周而复始之理,这样才能使王朝走得更远,使万民在明君的治理下,政通人和,安居乐业,使国家得以长治久安。

人们常用“时运不济”来形容运气不佳,其实这不济就是六十四卦的“未济”,事物发展到“未济”,就意味着事物要重新开始进入新的循环、新的轮回。充分反映了万事万物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的自然规律。

除了上述这几个卦象外,六十四卦的每一卦都蕴含了阴阳之理、天人之道,同样具有研究价值和一定的参考价值。

总之,周文王在3000多年前,总结前人和自身的经验教训,倾尽毕生所学,为后人留下《易经》的六十四卦,其阴阳寓意体现了我国古人对宇宙生生不息的生命规律的认知和对客观规律的准确把握,无疑是文明历史的智慧结晶。阅读链接据传说,羲和是太阳之神,望舒是月亮之神。有一次,羲和傲慢地对望舒说:“是我让太阳赋予你光明。”望舒不平地说:“如果没有我,人间的夜晚会是什么样子?”后来,羲和怂恿“天狗”吃掉了月亮,人间的夜晚漆黑一片。望舒认为日神应受到惩罚,就让“天狗”将他“全食”,羲和只好驾着太阳沉入旸谷,不再日出扶桑,刹那间天昏地暗。这时,嫦娥对望舒说:“阴阳应该互补相需,你去请羲和驾车吧。”望舒飞奔到了扶桑,祈求羲和快快驾御日轮,将太阳送上天穹。从此,阴阳相需相感,再无高下之分,日月同辉,万物化生。老子哲学范畴中的阴阳

老子生活于西周末年至春秋时期。他自幼聪慧,静思好学,喜欢听国家兴衰、战争成败、祭祀占卜、观星测象之事。

老子的母亲望子成龙,就请精通殷商礼乐的商容老先生教授。商容通天文地理,博古今礼仪,深受老子一家敬重。

商容教授老子3年后,推荐老子入周都求深造。当时周都洛邑贤士如云,是天下圣地,尤其是王室守藏室典籍如海,商容认为这里是想成大器者学习的最好场所。■老子画像■老子书写《道德经》

老子来到洛邑后,先进入太学,天文、地理、人伦等无所不学,《诗》、《书》、《易》、《礼》、《乐》等无所不览,文物、典章、史书无所不习,3年而大有长进。后来被太学老师举荐入守藏室为吏。

西周守藏室集天下之文,收天下之书,汗牛充栋,无所不有。老子如饥似渴,博览泛观,渐臻佳境,通礼乐之源,明道德之旨,3年后又迁任守藏室史,名闻遐迩,声播海内。太学 是我国古代的大学。“太学”之名始于夏商周时期,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

就在老子功成名就的时候,他的恩师商容突患重病,卧床不起,老子赶紧扔下手头的工作,赶去探看。老子走近病床前,发现恩师眼无光彩,面色灰暗,神气衰微,知道恩师将不久于人世,感同身受的悲悯之情陡然升起,甚为伤感,就问恩师对自己还有什么嘱托。

商容提起精神问:“经过故乡要下车,你知道吗?”

老子点点头回答:“过故乡而下车,您不就是要我不能忘记故旧吗?”

商容露出笑容说:“对啊。那么,经过高大的乔木要小步而行,你知道吗?”

老子回答:“知道了。您要我过乔木小步而行,不就是要敬老尊贤吗?”

商容又微笑着点点头,说道:“对呀。山川万物,故旧先辈,是为尊大,而吾为小。”商容 是商朝纣王时代的乐官。因为忠直被纣王贬黜。商周“牧野之战”后,他和殷人一起看周军入殷。周武王命人表彰他的忠贤。《史记·殷本纪》,商容作为贤者。《史记·乐书》、《礼记·乐记》、《史记索隐》引《韩诗外传》、《史记索隐》都有提及。

过了一会儿,商容张开嘴问老子:“你看看,我的舌头还在不在?”

老子看了看:“恩师的舌头还在。”

商容又问道:“我的牙齿还在不?”

老子仔细看了看:“恩师,您的牙齿一颗也没有了!”

商容接着问道:“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老子蜡像

老子想了想,回答说:“知道了。舌头之所以还能存在,不就是因为它软弱吗?牙齿之所以全掉了,不就是因为它太刚强了吗?”

商容听后,心中甚悦,再次强打精神,进一步教诲说:“要记住,水虽是至柔之物,但滴水却能穿石;舌头虽然没有牙齿的坚硬,但舌头却能以柔克刚。这就是说,最柔软的东西里,蕴藏着人们不容易看见的巨大力量,这种力量甚至能够穿透世上最坚硬的东西。”

老子说:“先生说得太好了!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确实是万世不易的定理。人活着的时候,身体柔软脆弱,去世后尸体就变得僵硬坚挺;草木活着的时候又柔又软,枯萎后就变得坚硬。所以刚强的东西是走向死亡的东西,柔软的东西是生机勃勃的东西。树木太坚硬,容易被吹折;皮革太坚固,容易破裂;军队太强大,容易被消灭;牙齿比舌头硬,所以先消亡。所以强大的东西处于劣势。”

老子接着说:“由此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坚强的东西不能克制柔弱的东西。柔弱的东西,积弱则强,积柔则刚。欲强必以弱保之,欲刚必以柔崇之。”■老子壁画■老子出关图

商容摸着老子的手背,感慨地说道:“天下的事情,处世待人的道理都在里面了,我再也没有什么可以告诉你的了。”说完,就闭上了眼睛,安详地与世长辞。

老子攥住恩师温软的大手,跪在床前,向恩师的遗体告别。他失声痛哭,泪流满面。

后来,老子铭记恩师的教导,一生摸索阴柔至理,讲求以柔克刚、以弱胜强、水滴石穿之道,感悟良多。儒家学派 又称儒学、儒家学说,是我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学派。“儒”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百家争鸣”中的一家,是一个学术派别。其学派崇尚“礼乐”和“仁义”,提倡“忠恕”和“中庸”之道,主张“德治”和“仁政”,尤其重视“刑德之治”。重视伦理关系。

老子为自己立有“十守”的信条,即守虚、守无、守平、守易、守清、守真、守静、守法、守弱、守朴。这些信条,是老子一贯提倡的阴柔的主张,反映出老子深得阴柔奥义。

老子在实践中谨遵“十守”信条。他在西周守藏室做官时,有学问却从不张扬,实而不华;在对待世事方面,强调不与世人所争。老子坚守“无为”,如此一来,反倒使他的名气更大了。■竹简《老子》

当时的鲁国有个著名的年轻学者,名叫孔丘,因为他很有学问,人称孔子。孔子很佩服老子的学问,就前往周都洛邑,向老子请教学问。这次求教,让孔子眼界大开,彻悟老子“弱柔生存”、“柔弱胜刚强”的道理。后来,孔子创立了儒家学派,把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作为儒家思想的核心,从不同角度和一定意义上反映了阴柔之理。孔子也成了影响全世界的“圣人”。

公元前516年,周王室发生内乱,周景王姬贵之子姬朝率兵攻打诸侯的城邑,后来又与旧僚携周王室典籍逃亡楚国。老子受失职之责,因此辞职。随后,他骑一青牛,欲出函谷关,西游秦国。

经过大半生的不懈探索,这时的老子,已经是满腹经纶的超凡的智者,参透世间万物的阴阳之道。在函谷关,老子将自己多年研究所得著成《德道经》一书,其中的阴阳理论,成为我国阴阳概念产生、发展历史上的一个高峰。

在《德道经》中,老子将“阴阳”概念上升为哲学范畴,以此来反映世界万物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这无疑是前所未有的,同时已有高度的概括和体现。孔子 (前551年~前479年),姓孔名丘,字仲尼。生于东周时期鲁国陬邑,即今山东省曲阜市南辛镇。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先师、万世师表。孔子和儒家思想对我国和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道德经》中的“道”,在老子哲学中作为最高范畴,主要是指形成世界万物的本原或构成世界万物的本体,以及世界万物运动变化的规律。这已经成为后世学者注释、研究和争论《道德经》的人们的共识。老子在《道德经》中明确指出:■孔子问礼老子图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道生一”的意思是说:“道”既是规律、法则、秩序,“一”就是生生不息的变化,“道生一”的意思是由“规律”而产生有方向性的变化。“一生二”的意思是说:有了方向性的变化,就产生了对立,诸如作用力与反作用力、阳与阴、善与恶、天堂和地狱、支持和反对等等。■老子神像“二生三”的意思是说:对立的两面都是极端的趋向,无法相互依存,二生三就产生了调和两者的中轴。比如,天地的中轴是人,五行的中轴是中土,天堂与地狱的中轴是人间,等等。“三生万物”的意思是说:由“道”这种规则产生的方向、对立和中道,可以映射到万事万物上。诸如宇宙的产生、国家的政治,以至于人的身体的健康运行等各个方面。“万物负阴而抱阳”,说的不仅仅是万物生长靠太阳的道理,而是负阴而抱阳、负阳而抱阴的意义。也就是说,阴阳是统一于事物内的两个方面,因其无休止变化的缘故,它们之间的和谐是有条件的、暂时的、过渡的,因而是相对的。不和谐是绝对的。但是不和谐的程度,可以表明事物恶化的程度。

老子的“万物负阴而抱阳”,指的是万事万物都包含着阴阳两个对立面,其实是他对周文王所著《易经》诸卦之卦画中都包含着的阴阳对立情形的概括总结。后世学者由此公认:老子是在我国思想史上首次将“阴阳”概念提升为哲学范畴来表达世界万物对立统一辩证关系的第一人。“冲气”,就是对万物重要的调控作用。“和”,是阴阳消长平衡的结果。“冲气以为和”,就是客观规律作用于事物内部矛盾的两方面,通过其变化使之在新的层次上达到新的和谐。所以,无论是整个自然界或是细微的具体事物,都是运用着这条自然规律在这种动荡的调节中维系着自身的平衡。

老子对我国古代早期阴阳思想给予了比较全面的总结,通过对大量对立性概念的表述,揭示了事物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同时,看到了任何矛盾的双方无不向相反方向转化,正如他所说的“祸,福之所倚;福,祸之所伏”。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老子认为只有回归“道”,在大自然的法则下不断和谐阴阳,才可以做到把握阴阳,实现精神、物质同步发展。阅读链接相传老子西游,过函谷关前,函谷关守将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而老子果然乘青牛而来。尹喜自幼博览古籍,精通历法,善观天文,习占星之术,能知前古而见未来。尹喜迎接老子到关中小住,请求老子指点修行之道。老子在函谷关住下后,见尹喜心慈人善,气质纯清,于是为尹喜著书,名为《道德经》。《道德经》写成后,老子对尹喜道:“我授你《道德经》,分上下两篇,上篇为《道经》,言宇宙根本;下篇为《德经》,言处世之方。只要你研习不止,苦修不懈,终有所成!”言罢,老子飘然而去。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