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07 07:10:44

点击下载

作者:加措

出版社:国际文化出版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2试读:

自序:祝福您!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句话出自我曾出版的一本书。出乎我的想象,目前它所产生的能量已经远远超出了那本书本身,所以才有了接下来的这一本,在里面有我对此新的探究和证悟。

随着科技的发展,当今都市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明显在进步,过去我们的交通很落后,仅限于步行和马匹,而如今我们有了汽车,有了地铁,有了高铁,有了飞机;过去的住房都是简单泥土堆砌的矮房,现在住宿的环境越来越优化,城市中高楼大厦林立,房屋的装潢也日益精美;医疗卫生也从原始落后的条件,发展到以科技化的设备与技术作为重要辅助;在通讯上,过去只能通过书信与口头传达信息,而如今互联网与电子设备让信息实现了快速传播并无碍交流。总而言之,在人类共同的智慧和努力推动下,各方面的便利与效率都在不断提高,和过去相比,有着日新月异的空前突破。

另一个明显的事实是,生活的进步并没有带来实质性的幸福,反而越来越多的人感到不快乐,人们的内心世界日益孤单,忧伤的泪水越来越多,内心充满了焦虑与不安,由此可见,物质对心灵的改善非常有限。

由于绝大多数人缺少了对自身灵魂的关注,以致灵魂是空虚孤独的,这种负面情绪仿佛是一种强有力的传染疾病,它会传染给你的家人,传染给你的单位,传染给社会……若非个人灵性的提升,问题总归于无解,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这个时代迫切需要佛法慈悲甘霖的原因。佛经上说:“无常故苦。”佛陀所说的苦,就是让我们知道人生是有缺陷的、非永恒的,虽有暂时喜乐,但转眼便化为乌有,身体会生病衰老,情感会生变,金钱不能永远保有,权力有一天终会失去。

世间一切都是无常,无一不是在生灭变化中,没有一样是常住不变的。一年有春夏秋冬的更替,人有生老病死的转化,山河大地有成住坏空的现象,心念有生住异灭的迁流。

修行就是珍惜每个无常带来的启示与教导,通过对无常的修持,转化和康复的过程便开始了,让我们生起真实的出离心,彻底转化“一切是常”的执着,从而把充满缺憾的人生转变为究竟圆满的人生。

2500年前,佛陀开示给了人们很多极具加持的咒语。在西藏,当人们有了苦难和烦恼或想为了自己和他人获得幸福与内心的宁静时,会念诵观音心咒,又或有了压力和困难及想要祈福时会念诵莲花生大士心咒,我们会念各种咒语,像在《心经》中“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这样能除一切苦的咒语。我非常希望,这些神圣的咒语能够延续下来,让佛法的智慧精华凝聚成一个对任何人都具影响力、断除痛苦的神奇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就是这么一个能化解和消除一切痛苦的有效咒语。这源自于我对《楞严经》中所说“若能转物,则同如来”中所获得的启发。如果一个人无论遇到顺境还是逆境,都能转变成对自己有帮助的境界,无论遇到善缘还是逆缘,都能使之转为好缘,从佛法来讲,这个人一定会有成就。从世间生活来说,如果一个人能在不如意时,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从中获得领悟与成长,那么,不论是他的当下还是未来一定都会更加美好。

自从《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这本书问世后,人们的微博、微信等社交网站的个人签名,再到很多人互相之间所寄予的祝福,很多都变成了这样一个神奇的咒语。

这个咒语,让人们的内心不再纠结,不再执着,也不再追究烦恼的根本,而是学会了活在当下。这是世间富有经久能量的一句话,希望您能常常持有。“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不仅是答案,也是祝福与祈祷,更是一种最清净的真相,我祈愿它像温暖的光芒,驱散了您心中的阴霾。

我深信,每一个人都有机会获得真正的喜乐,因为,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加措2016年2月第一章 因为这个世界没有永恒没有谁活得容易

人生每时每刻都需要修行,而修行中最重要的功课就是面对各种不可预知的苦境。只有扛过巨大的考验才可能有伟大的成就。即使佛陀本人,他所经历的考验一点儿也不比我们少。

实际上,每一次苦难都是生命真实的显现,也是无常给我们强有力的启示。苦难和幸福对每个人来说都是是公平的,世间没有谁一生是顺畅无比的,各自都要经受百般的考验。

现实中的失败、失意比比皆是,忧虑和烦恼始终如影随形,痛苦无法完全根除,所以事事顺遂只是人们美好的愿景。但我们大多数人在面对苦难时都会表现出抗拒和恐惧,这是因为我们还不了解,苦难其实是最好的安排。可以说,苦既是人生,又是最好的修行。

就如同夏天会酷暑难耐、冬天会寒冷刺骨一样,苦是人生常态。如果不明白这一点,就会长久让自己的人生真正陷入凄风苦雨的幻象之中无法自拔。可以说,仍然有很多人执迷于痛苦,以幻为真,无法觉悟。

有这样一个富有启发的故事:秋天,上帝看视大地时,所见到的是一片丰收的景象,心里满是喜悦。没想到,有一位农夫却对他大加抱怨:“我每天都在虔诚地向您祈求,几十年如一日地向您祷告,盼望再也没有乌云、没有干旱、没有冰雹虫害,一切都风调雨顺,可是年年并没有什么变化,是我不够虔诚吗?”

上帝告诉他眼前的一切正是最合理的安排,但农夫苦苦乞求道:“全能的上帝,我请您答应我的祈求吧,只给我一年的时间,让这一年里再没有任何灾害降临,这样我就不再担惊受怕,吃这么多的苦了。”上帝出于怜悯答应了他。

果然,在第二个年头里,农夫的田地没有旱涝灾难发生,也没有虫灾相加,庄稼长得也比以往都好,麦穗结得又大又饱满。农夫自然满心欢喜地赞美上帝。但到了秋天本应丰收的时候,农夫发现自己种的麦粒竟变得干瘪了,于是不解地问上帝到底发生了什么。上帝回答道:“这就是你要的结果啊。那些麦子正是要经受各种灾害考验,才会真正地长籽结果。”

苦难和烦恼像麦子结籽一样自然,而苦难的考验却恐怕没有人愿意遇到。实质上,考验的真正含义就是,我们通过苦难去体悟生命的本相,用烦恼修出一颗清净之心,坦然面对无常的折磨,不再执迷现实粗浅的戏法和幻觉。别奢求苦瓜可以变甜

当生活艰难,而不论你如何做,总是无法挣脱困境时,灰心丧气是很正常的事。我们必须历经哀伤、难过、愤怒、伤心、羞愧等强烈的情感,无论如何,黎明前的天空总是最黑暗的。在无常的人生旅途中,千万不要轻易放弃。相信自己,坚信自己可以再度感觉到生活是如此地充满希望及喜悦!

有一群弟子要出去朝圣。

师父拿出一个苦瓜,对弟子们说:“你们随身带着这个苦瓜,记得把它浸泡在每一条你们经过的圣河,并且把它带进你们所朝拜的圣殿,放在圣桌上供养,并朝拜它。”

弟子朝圣时,走过许多圣河和圣殿,都依照师父的指示做。

回来以后,他们把苦瓜交给师父,师父让他们把苦瓜煮熟,当作晚餐。

晚餐的时候,弟子们吃了一口,惊讶地说:“奇怪呀!泡过这么多的圣水,进了这么多的圣殿,这个苦瓜竟然没有变甜。”

师父回答:“苦是苦瓜的本质,不会因为在圣水里浸泡过、在圣殿上供养过而改变。”

人生的痛苦何尝不是这样,不会因你获得什么学位、得到什么地位或是拜了某个神明而改变。人活着不是期待人生得到完全的满足,而是要学会要在种种失意中成长,就像吃苦瓜一样,不必去奢求苦瓜会变甜瓜。

一个乐观豁达的人,能把平凡的生活变得富有情趣,能把苦难的日子变得甜美珍贵,能把繁琐的事情变得简单可行。真正有智慧的人,根本不会畏惧痛苦,反而会将生活中的每一次磨难,都转化成通往解脱的基石。

有一个故事讲到,有一头驴不小心掉进了一口井里,它的主人非常焦急,想了很多办法也无法救它上来,最后索性决定:反正驴已经老了,不中用了,而这口枯井本来就很危险,不如请村子里的人帮忙,干脆把井给填埋了。

下填的时候,井底的驴马上预料到了后果,于是大声号叫起来,大家于是加快了填土。可没过多久,令人意外的是,驴居然听天由命般地安静下来。主人忍不住往井里观望,驴的表现让他大吃一惊:往下撒落的土都被驴快速地抖落在地,然后用脚踩实。凭借这个聪明的办法,驴顺着填下去的土渐渐升高,快到井口时,它一跃而上,逃脱了厄运。

实际上,每个人的生活也是如此,每天诸多的烦恼临头,麻烦上身,我们无法改变苦的本质,但能够尽力做到不为苦所困,让它们轻轻落于脚下,踩着它渐渐上升,而不是让自己被这些痛苦掩埋。痛苦从来就是脚下的尘灰,也最有效的修行。

人生中,快乐带给我们愉悦,痛苦带给我们回味。真正的快乐我们很难记起,但痛苦却往往难以忘却。既然痛苦不可避免,我们又无法抗拒,为什么不学会面带微笑迎对痛苦的来临呢?

时间会告别过去,平和的心态胜于一切。学会接受,学会忍受,学会珍惜,这样的人生将会更加美丽。没有什么不会变的,连真心也一样

我们都有过这样的幻想,幻想如果时光可以倒流,将所有的遗憾重新来一次,这样的人生该多完美呀。

可是没经历过失去的遗憾,又怎会懂得珍惜呢?

许多事,只有亲身经历过才会懂,也只有经历过许多的人,才明了该以一颗平常心,应对无常的人生。

有一个小和尚,对日复一日的禅修感到乏味,觉得时间过得太慢了,他急切地盼望自己早日成为一代著名的禅师。

有一天,他对住持说:“我什么时候才能像师父一样道行深远、德高望重啊,那才是我所渴望的人生境界。”

住持听了之后,当时并未发表一言,只是用手指指着天边的白云问:“你看那朵云是不是很漂亮?”

小和尚回答道:“的确很漂亮。”

接着住持又指着身边一盆正在盛开的鲜花说:“你看这盆花是不是开得很鲜艳?”

小和尚回答道:“的确很鲜艳。”

过了几个时辰之后,住持突然问他:“刚才那朵漂亮的白云呢?”

小和尚答道:“大概被风吹散了,看不到踪影了。”

又过了很多天,住持对他说:“你去把那盆鲜花拿来,看看如今开得怎么样了。”

小和尚找到了那盆花,但花期已过,只剩下发黄的枝叶了。这时住持对他说道:“看来漂亮的云、美丽的花,都不过是过眼云烟。”

这时,小和尚才明白师父想告诉他的道理。

这个世界永远都在变化中,不变的好像没有。有人说真心不变,其实不然。佛说都是无常。“谁家里没死过人呢”

不要等被爱了,才想到要去爱;不要等寂寞了,才明白朋友的价值;不要等拥有许多后;才开始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不要等错了,才记起朋友的忠告;不要等别人受伤了,才去乞求原谅;不要等分开了,才想到去挽回;

不要等待,因为我们不知道,等待要花费多少时间。而且,人生并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去等待。

如是,才是圆满生命的开始。

无常,是生命的真理,是既定的事实,但是对无常的认知不同,人生的方向就有所不同。

无常其实是一把双刃剑,愚者于无常中意志消沉、懈怠放逸,生活没有目标;智者于无常中化用无常,转变目前的困境,做自己真正的主人翁。

佛陀时代,有一位妇女名叫乔达弥,她挚爱的儿子在出生几天后就不幸夭折,痛失爱子的她十分悲伤,抱着儿子的尸体,到处找寻让儿子复活的方法。

有人告诉乔达弥,有一位智者佛陀,或许有让人死而复生的方法。于是她来到佛陀的住处,向佛陀诉说心中的悲痛,祈求佛陀施予良方。

佛陀听了后,慈悲地说:“只有一个方法可以治疗你的痛苦。你到城里去,向任何一户人家要回一粒芥菜子给我,唯一的条件是,这户人家没有死过亲人。”

乔达弥立刻动身往城里去,她来到一户人家问:“佛陀要我向一户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要几粒芥菜子。”“可我们家已经有好多人过世了。”那家人回答道。

于是,她又走向第二家,得到的是相同的回答。她不甘心,又走向第三家、第四家……最后她终于发现,佛陀的要求是没有办法办到的。因为没有死过亲人的人家根本不存在。

此时她恍然大悟,把孩子的尸体抱到墓地安葬后,回到了佛陀身边。“你带回芥菜子了吗?”佛陀问她。“没有。”她说,“我开始明白了您的良苦用心。悲伤让我盲目,让我以为世间只有我一人受到死亡的折磨。请您开示死亡和死后的真相,我身上是否有什么东西是永恒的?”

佛陀说:“宇宙间只有一个永不改变的法则,那就是一切都在改变,一切都是无常。你儿子的死,就是来帮助你了解我们所处的世界是无法回避的苦海……”

听了佛陀之言,乔达弥一下明白了无常才是世间的常态的真意,从而停止悲伤,进入圆满的修行之途。。

其实,不用看到到亲朋好友的死亡才对无常有所警惕,观察生命中来来去去的人、事、物,你会发现,哦!无常原来时时刻刻都在自己身边。意外是无常、生病是无常,生活中的每一件事无不是无常,而当我们执着于一件事物时,会习惯性地误以为这事物是常。

以万事顺遂为常,一旦遭遇波折便会痛苦萦怀;以身体无恙为常,一旦生病就会意志消沉;以快乐为常,一旦快乐的事情过去后就会感到空虚寂寞;以生为常,面对死亡就会手足无措,悲伤不止……因为不知无常为常,而使生命充满痛苦。

有人听到无常,心中常常会闪过一丝凄凉,好像一切事物终归变坏,一切努力都是枉然,既然死后一切都将化为乌有,那么生命丝毫不能体现价值。于是生活没有重心,日子一天天虚度,漫无目标。

也有些人,心想既然凡事无常,欢乐稍纵即逝,何不赶快及时行乐?于是纵身于财、色、名、食、睡五欲中,借虚妄的欢乐,填补自己心中的空虚及不安,然而往往在这短暂的欢乐过后,反给自己增加空虚与不安。

这些都是对无常的误解。既然无常是生命的真相,那么,我们对事物的变化抱持开放的心态,愉悦地面对生命中所有的变迁起伏。痛苦,千万别信以为真

许多人认为,修行就是要修没有痛苦的人生。而真相是,修行并不能为我们带来没有痛苦的人生,而是让我们认识人生的本质,从痛苦中得到解脱。我们无法摆脱时时要遭遇困境的现实,指望痛苦就此彻底消失才是我们常常陷入的最大困境。

佛陀提醒我们:人生皆苦。且不论生、老、病、死都是苦,单单在日常生活中,就难免爱别离苦、怨憎会苦、求不得苦。这是不是挺令人沮丧的?但接下来他告诉我们,痛苦不过是无常的假象,千万别信以为真。世间的痛苦不如意,只是假名而已,而众生无知,执假为真,计较人我是非,妄起贪嗔痴,才会让我们“烦躁不成眠,喜乐亦难生”。

有一次,佛陀必须赶往一个遥远的地方弘法,而在当时的印度,修行者唯一的交通工具就是自己的一双脚。佛陀刚开始赶路不久,就清楚地感觉到有一颗小石子在鞋子里,不断地刺痛他的脚底,让他十分不舒服。

佛陀一心忙着赶路,不想浪费时间,索性就把那颗小石子当作是一种修行,不再去理会它。当目的地马上就要抵达,而时间还有富余时,他才停下了急匆匆的脚步,在山路上取下鞋子,把小石子从鞋中倒出来。

就在他俯身脱鞋之际,看到周围的山光水色竟是如此美丽。当下佛陀便领悟到,如果只一味地忙着赶路,心思意念只专注在目的地上,那一路走来,就会完全无缘于四周景色之美。

佛陀脱下鞋子,把那颗小石子放在手中,赞叹道:“真想不到,这一路来,你不断地刺痛我的脚掌,原来是要提醒我,注意生命中一切可能的美好,你真是我的良师啊。”

躲避痛苦是人的本能,就如同当你的左眼遭到攻击,右眼也会本能地闭起来。有一句谚语说得好:没经过努力和忍耐的人生,就像没放盐的菜,没什么味道。忍耐和努力的过程都不好受,但这种苦味也是人生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而且坚持到底,将会苦尽甘来。

我们不是圣人,所以常走错路。其实路并没有对错之分,错的只是选择。如果在一条走错的路上,别人都愁眉不展、步履蹒跚,而我们却依旧笑颜如花、坦然前行,久而久之就成了路上的一道风景,既亮丽了别人的眼睛,也愉悦了自己的心。当我们的心不同了,脚下的路也就不同了。阳光会明媚,伤痛也会远离。但可惜的是,很多人不懂此理,常常患得患失,有时候把顺缘也变成了违缘。

所以,当痛苦来临,假如我们能换个角度思考,把痛苦当作我们渡过无边苦海的舟,那么无论什么违缘都可能变为顺缘,这就叫作把痛苦转化为道用。拥有了,并不代表永恒,也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

对一般人来说,接受“诸行无常”的看法比较困难,认为那不过是宗教高深莫测的概念,却不知这是世间最显而易见的真相。对于已拥有的美丽、爱情、权力、金钱地位的人来说,他们以为拥有了就会是永恒,但事实上呢?

在一个非常炎热的中午,佛陀经过一座森林时,忽然感到非常口渴。

于是,他对跟随者阿难说:“还记得我们不久前才经过的那条小溪吗?你到那儿帮我取一些水来。”

阿难回头找到了那条小溪,但因为有马车走过,把溪水弄得非常污浊,已经无法饮用。

他回去对佛陀说:“那条小溪已经被弄脏了,我们还是继续前行吧,我知道前面有一条非常洁净的河。”

佛陀却摇摇头说:“阿难,你还是从刚才的那条小溪取水回来吧。”

阿难无法理解师父的固执:水质明明已经变了,为什么师父还要让我白跑一趟呢?

实在想不通,于是阿难转身问佛陀:“师父,为什么您要那么坚持呢?”

佛陀并不加解释说:“你再去看看吧!”

阿难只好遵从,但当他再次来到溪水边时,眼前的变化令他非常吃惊,溪水已经恢复了当初的清澈洁净,他这时才明白佛陀的用意。

阿难提着水,高兴地来到佛陀面前说:“我知道了,世间没有什么东西是恒久不变的。”

什么是无常?这就是无常。无常乃世间亘古不变的事实,可我们往往要到突然遭受变故、生病、别离等迫不得已的时候,才不情愿地承认它的存在,误认为痛苦是无常带来的,殊不知,实际上造成痛苦的不是无常,而是对无常的恐惧。

我们的生活就是一幕幕因缘的聚散,生老病死,变化的相似相续。人们以为是无常带来了痛苦,其实是我们对无常的态度——希望和恐惧——让人处于持续的焦虑中。事实上对于无常,我们别无选择,只能接受,因为无常就是生活。

经常地观察自己和周遭的人事变迁,会让我们熟悉并逐渐接受无常,学会冷静理性地看待生命之流变,意识到并不是只有自己在失去、在衰老,不是只有自己会生病、经历挫折、没有安全感。每个人的生命轨迹都充满变化起伏,有得有失,没有永恒,这就是生活。珍惜借来的一切

有一个年轻人,一直想弄清楚幸福的真谛,但他遇到的每一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烦恼,包括他自己也一样。偶然的机会,有人向他推荐一个“最幸福”的老人,他于是上门求问。

他见到了那位洋溢着幸福的老人,旁边是同样神态端庄的妻子。于是他礼貌地赞叹道:“老人家,你好有福气,有这么漂亮的老伴。”

老人道:“老伴还是我年轻时,花很少的钱买来的,只不过是借用的呢。”

在一旁的老太太说:“你别听他胡说,我是明媒正娶的。”

年经人不解地问:“明明是你娶来的,怎么能说是借用的呢?”

老先生笑着说:“我的心得就是,世间的一切都是借给我们用的,我的老伴、我的钱财、我的子孙,包括我的身体都是借用的,难道不是吗?世间的一切,我们只有使用权而已,哪里会是永久?我们的身体顶多借用100年,就会化为乌有,我和老伴顶多也不过是几十年的缘分而已,我们的财产、房屋,经不起地震、火灾和盗贼,一次就可能消失。所以说,所有的一切,我们只有暂时用用而已,又怎么会永远拥有呢?”

我们常常被眼前暂时的喜怒哀乐的幻象所欺骗,认为某些东西,一旦得到就会永远拥有,比如钱财、名声、地位等等,这种占有欲是很可怕的,它让我们因为执著于不可把握的东西而变得痛苦不堪。如果某一天我们失去了亲人,或者是身体出了问题,或者名声受损,因此变得苦闷而消沉,岂不是自欺欺人?

年轻人接着问:“按您的想法,我们会不会变得消极?凡事都不会争取?”

老先生答道:“正是因为如此,你就会随顺因缘,不再执著一切,不会产生无明的烦恼,该工作的时候工作,该赚钱的时候赚钱,该把握的时候把握,该行善的时候行善,怎么会消极呢?”

我们到人间,两手空空而来,一切都是临时的,房子、车子、票子……连父母有一天也终将离开我们,不要想在人间带走任何东西,连身体我们也带不走。所以佛说,万般带不去,只有业随身。不执着于世间万物才能放下、开悟,口说好话,多做善事,随顺因缘,不执着一切,坏缘也能渐渐转成助缘。别指望你的痛苦有一天会停止

凡事不可能都一帆风顺,总有些烦恼和忧愁困扰我们,还是随缘好。

随缘不是放弃追求,而是以豁达的心态去面对生活。

如果想到没有事事如意的人生,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你就会有一份随缘的心了。

你就会发现,天空中无论是阴霾还是晴朗,生活的道路上无论是坎坷还是畅达,心中总是会有一份平静和恬淡。

佛陀在世时,佛教发展很兴盛。其他教派的人士见了,心生嫉妒,于是买通了一个妓女,让这名妓女在腰上绑一个木盆,假装怀孕。这名假装怀孕的妓女,趁佛陀说法的时候,突然跳出来,挺着大肚子,指责释迦牟尼始乱终弃,要释迦牟尼负责。这事一时宣扬开来,使佛教的声誉受到很大的影响。

佛陀度了自己的堂弟提婆达多出家,但是提婆达多权力欲望极重,想要取得领导权,但佛陀因他存心不良,始终不曾答应他。在佛陀晚年,提婆达多展开背叛佛教的行动,号召信众,自己组织教团,并宣传自己的法门胜过佛陀的法门。为了彻底打击佛教,取而代之,提婆达多欲置佛陀于死地,曾驱赶醉象冲撞佛陀,从山上推下大石想要压死他。

看来,即使佛陀也避免不了人世间的是非,所以他说世人所在的大千世界其实是“娑婆世界”。“娑婆”也就是“堪忍”的意思,此界众生堪于忍受诸种苦恼而不肯出离。这个世界是缺憾、不完全、不圆满的。所以众生是脆弱的,人生是非常艰苦的。

事实上,在对事业、学业、健康、生活的追求中,世人求名未必得名,求健康不一定得健康,求财富不一定得财富,经历中的点点滴滴都是苦的。

佛经上云,人生中不可避免的八种苦是: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这种种的苦,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例外。《福布斯》曾经做了一个关于“个人成就”的专题,专文分析了神童昙花一现的现象、高成就基因等。其中有篇文章叫《我们都是失败者》,内中提到石油大亨保罗·格蒂曾经是全球首富,但他哀叹道:“我痛恨失败,我愿意拿出我全部的财富,换取一个美满的婚姻。”就连美国总统克林顿也说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人生既不是一幅美景,也不是一席盛宴,而是一场苦难。不幸的是,当你来到这世界那一天,没有人会送你一本生活指南,教你如何应付命运多舛的人生。也许青春时期的你曾经期待长大成人以后,人生会像一场热闹的派对,但在现实世界经历了几年风雨后,你会有所醒悟,人生的道路依然布满荆棘。

无论你是老是少,都请不要奢望生活越过越顺遂,因为你会发现大家的日子都很难熬。再怎么才华横溢、家财万贯,照样脱离不了颠沛困顿。人人都要经历某种程度的压力和痛苦,而且难保不会遇上疾病、天灾、意外、死亡及其他不幸,谁都无法免疫。

灾难总在不经意之间来敲门,然而大部分时候,实际情况远不如表面那么糟。好事不长久,坏事也一样。所有事情迟早都会起变化,吉化凶,险化夷;盈转亏,亏转盈。这就是人生,重新开始,永不嫌迟。别指望你的痛苦会有停止的一天,因为那时你已经不在人世了。第二章 不完美,才美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当下,你就见到了繁星

如果你相信你的眼睛所看到的真实,眼睛的感官一定在欺骗你的心。即便你相信了自己的心,你的心也不会一直忠诚于你,人心在变,环境在变,心情也会跟着感觉走!在这个虚幻多变的内外世界里,找不到你所向往的完美,也靠不上值得信任的依赖,除非你能乐观面对当下的存在,忘却曾经与未来!

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戴尔·卡耐基曾经引用特玛·汤普森女士的一段真实的故事来讲述内心转化的奇迹:“战争期间,我丈夫驻守在加州靠近莫哈韦沙漠的一个军营里。为了能时常跟他在一起,我搬到了那附近居住。但不久他就被调到莫哈韦沙漠演习去了,剩下我孤零零的一个人住在小木屋里。那儿的气温高得令人难以忍受。在仙人掌的阴影下,温度仍然高达华氏一百二十五度,连个鬼影也见不到,成天刮着狂风。我吃的食物全都沾满了沙,空气中也充斥着沙,到处都是沙、沙、沙。

情况非常悲惨,我觉得自己可怜极了,便写了一封信给我的父母,告诉他们我已经准备打道回府。我说我再也不能忍受了,与其待在这里,我宁愿被关进监狱。父亲回了我一封只写了两行字的信,这两行字一直在我的脑海里跳跃,我的生命因为它们而完全改观:

两名囚犯同时望向铁窗外;

一个看到了泥淖,另一个则见到了繁星。

由于父亲的启示,汤普森女士开始主动与沙漠中的土著为友,并且对他们的生活及文化发展出真诚的兴趣。她研究当地的土拨鼠,等待沙漠里的夕阳,找寻数百万年前当沙漠还是海底时所遗留下来的贝壳。她发现了一个神奇的新世界。

特玛不仅改变了自己的境遇,也成为“平常中见奇迹”的导师。她告诉我们她的发现与洞见:

是什么东西带给了我如此巨大的改变?莫哈韦沙漠一直没变,真正改变的是我自己的心。我将原本悲惨的经验转化成我一生中最刺激、最意想不到的体验……我从心牢的铁窗往外一望而发现了繁星。

汤普森女士所发现的真理,最重要一点就是承认自己看到的真相,一旦学会如实地接受它,即使真相是一场悲剧,也有一种解脱的效果。

困境乃是人生的真相。大多数的人因为没认清自己是受限的凡人,所以会期待安逸的人生,因没有达到期望中的安逸而制造了更多的痛苦。所以才会去做一些能力范围之外的事,去掌控那些不可能被掌控的东西,凡夫甚至还幻想着,如果足够努力,也许可以找到一个毫无问题的人生。

痛苦就来自我们的无明。

人生有许多无法掌控或避免的事:老化、生病、意外、失业……虽然这些都是我们不想面对的问题,但我们始终要学会接受自己处境的不完美,接受自己的脆弱与缺憾,承认我们每一个人并不是全能的,我们的人生也不可能是完满的。只有真诚地接受它们,才是真正的解脱之道。河流入海,从不走直路

有时,懂得如何避开问题的人,胜过知道怎样解决问题的人。很多时候,当我们不知道怎么办的时候,请选择随顺因缘,也许这就是最好的选择。

水常常被看作自然和智慧的显现,虽柔弱,却能穿岩破石,以惊人的力量破除障碍……“上善如水”,智者称它善利万物而不争,我想,这就是它面对任何状况都能顺其自然的本性吧。

曾经有一位佛学院的禅师在上课时,随手展开了一幅地图问道:“这幅地图上的河流有什么显而易见的特点?”

底下的学僧们很快总结道:“没有一条河是笔直的,都是弯弯曲曲的。”

禅师继续问道:“为什么河流从不走直线,那岂不是更为顺畅,而偏偏要走一条蜿蜒曲折的道路呢?”

学僧们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有人说,河流弯曲可以拥有更长的流程,也就增加了它的流量,当洪灾暴发时,就能够得以缓解;有人说,由于弯曲,能减弱对河岸的冲击;有人说,河道弯曲是地形使然,等等。

禅师总结道:“你们的说法不无道理,但在我看来,河流之所有弯曲,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曲折前行是自然界的常态,而走直路则是非常态。河流在流动前行的过程中,必定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障碍,比如高山相阻,这样的障碍是无法逾越的。但它并未调头转向,而是迂回而行,巧妙绕开各种障碍,尽管曲折如此,却最终到达了目的地,抵达遥远的大海。”

讲到这里,禅师开解道:“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坎坷曲折几乎是人间常态,没有人能够如此幸运地走出笔直顺畅的道路,遇到坎坷、挫折时,全看你对待它们的心态,在这种生命流动的正常状态中,悲观和抱怨不但毫无道理,而且于人生无益。”

对于人生来说,每个人心也像这流水一样,虽是日日精进,但本性中的贪嗔痴却会给前行之路设下种种障碍,调伏内心自然不会一帆风顺,河流如是,修行亦然,只须精进就好。

正如河流入海,虽遇高山相夹,恶滩相阻,但哪怕忍受扭曲,也仍然奔腾向前,因为这是自然常态。那么,在日常生活中,当我们事业受挫,或为情所困,或是遭受诽谤,或是人事纠纷,只要视之为常态,不执着于“万事一定要顺顺利利、合乎心愿”的妄念,何处不是清凉世界、自在人生?“天黑好赶路”——天黑有天黑的深意

逆境使人成熟,绝境使人醒悟;麦穗越成熟,就越懂得弯腰;而人越懂得弯腰,才越成熟。不要把别人对自己的放弃,变成自己对自己的放弃。

人生的日子,都是越过越少,剩下的日子,都是越来越重要。

所谓顺其自然,并非代表我们可以不努力,而是努力之后,我们有勇气接受一切的成败。

当你受到意外的打击时,与其逃避,不如将困境视为成就的难得机会,没有困境,何来觉醒,生命选择开放的姿势,就能包容一切,化生世间任何一种情境。

曾经,有一位声名显赫的女明星一直被流言所扰。有人说她私生活不堪,耍大牌,被包养;还有人说她挪用慈善经费,挥霍无度,道德败坏。

负面报道铺天盖地,甚至在她演出的时候,有人向她扔香蕉皮,还有人打电话恐吓威胁她。一时间,她在舆论的高压下不敢出门。

因为这些无端的指责,她不知所措,终日精神萎靡,失去了往日的风采。

有一位好友见状,安排她去拜访了一位禅师。于是,她把心中的所有苦闷向禅师一一倾诉。

不料禅师听完后却大笑起来:“我倒认为你的影子还不够黑。”

她大为不解,一向德高望重的禅师也像旁人一样在奚落她。当她愤愤起身欲走时,身旁的好友却拦住她说:“先听完大师的话再走吧。”

师父接着说:“你走在一条阳光明媚的大路上,太阳难免会在你的脚下制造影子,你若是走在漆黑的夜里,还能找到影子吗?”

她若有所悟,继续问:“为什么我心里的苦闷比漆黑的长夜还要难捱呢?”

禅师答道:“黑有什么可怕,天黑好赶路。”

受到启发的她,开始全身心地投入自己的工作之中,无暇顾忌那些流言蜚语,渐渐走出心里的阴影,取得了非凡的业绩,屡次斩获国内外演艺大奖。在一次颁奖的盛典上,主持人问她:“为什么那些负面传闻似乎并没有影响到你?”

她只是说了一句话:“天黑好赶路。”

黑影只产生在有光明的地方,我们之所以看到黑影,正是因为我们站在阳光下,所以不必介意黑影。

逆境违缘就好比是脚下的黑影,只是当我们低着头,执着于它,视线无法离开脚下,才会陷入迷失和痛苦之中。而只要抬起头来,昂首挺胸地大步前进,才能将烦恼从视野中驱除,心无旁骛地上路。这不是一个强求的世界

我们感受不到的,其实从未发生,比如爱。我们体会不到的,也未曾有过,比如情。我们追不到的,也不用等待,比如心。

这不是一个强求的世界。一切因为我们发生的,都不会离开;一切因别人发生的,都是过客。我们都只是娑婆世界的一粒微尘,做好每个人自己就足够了。

有这么一个故事,在一个热带地区,有一位传教士决定带几位教区的村民乘坐飞机,让他们感受一下飞行的兴奋。当他们乘坐飞机飞越过他们的村庄、群山、河流,森林时,村民们只是偶尔向窗外望去,丝毫没有传教士所期待的兴奋感。

飞机落地后,村民们从飞机上走下来,没有人因为这次神奇之旅而心情有什么不同。传教士急着想知道他们的感受,于是问他们:“这难道一点儿也不神奇吗?我们飞到了天上,越过房屋,越过树林,越过高山,见到你们从来也没有见过的东西。”

村民们一脸漠然,其中一个村民表示:“这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昆虫也能飞,鸟也能飞,而且更重要的是,它们飞起来非常高兴。”

199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罗伯特·福格尔说,美国人获得的生活舒适程度甚至是100年前皇室贵族所无缘享受的,但又有几个美国人的幸福感真正超过了百年前的皇室贵族呢?

西方神经学专家的研究告诉我们,人类感受快乐和幸福的潜能是有限的。我们原以为只要随着财富的增加,我们就会变得越来越快乐,事实并非如此,我们仍然受到新烦恼的搅扰,即使我们拥有更先进的设备和更舒适的条件,人的烦恼从来没有中断过。

美国经济学家理查德·伊斯特林研究的结论是:就财富和幸福的关系而言,只有在贫穷国家,总体生活满意度才与平均收入呈正比关系。只要最低生存标准达到了,这种相关性很快就会瓦解。

人的欲望永无止境,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生活有太多的烦恼,要适时调整自己,懂得取舍,减轻自己的负担。成功就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快乐就是接受你得到的东西

许多人都在刻意追求所谓的幸福,有的虽然得到了,却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智者说幸福是种感觉,就如同“佛”在你我心中;

幸福的感觉,随满足程度而递减,与人的心境心态相关。

得之愈艰,爱之愈深;拥有幸福,常思艰难。

一个人总是感觉不到幸福,是自己最大的悲哀。

幸福是种感觉,不知足永不会幸福!《普曜经》上说:你对于欲乐的欣悦,将像饮用盐水一般,永远无法带来满足。

而人类为何要自讨苦吃呢?大多数人终其一生穷尽各种手段,浪费大量金钱、时间和体力去追逐毫无裨益的事物,把生活弄得繁琐之至,终于像蝜蝂一样压垮了自己。

一位智者说:“谁都无法背着包袱游上岸。”

所以,卸下多余的欲望甩掉那些剥夺了个人时间、空间、金钱、体力的包袱,摆脱无法提升生活品质的累赘,你的生活将大为改善。

曾经,有个名噪一时的画家想画佛和魔鬼,但是在现实中找不到他们的原形,所以很着急。一天,他在寺院朝拜的路上偶遇了一个人,被他身上的那种气质深深地吸引了,于是他上前对那人许以重金,条件是他给画家当一回模特。

画家的作品完成后十分轰动,画家说:“那是我最满意的一幅画,因为那人身上具有一种清明安详的气质,让人一眼便认定他就是佛。”

画家按承诺付给了那人很多钱。

又过了一段时间,他准备画魔鬼了,但这又成了一个难题,到哪里去找一个合适的原形呢?他探访了很多地方,找了很多各种各样相貌凶恶的人,但没有一个人的形象让他满意。

最后,他终于在监狱中找到了非常符合他心目中魔鬼标准的人,而当他面对那个犯人的时候,那个犯人突然在他面前失声痛哭。画家很奇怪,就问怎么回事。

犯人说:“我就是你当初画佛时找的那个人。”

画家非常吃惊地说:“不可能,我画佛找的那个人气质非凡,而你看起来活脱脱就是一个魔鬼。”

那个人肯定地说:“是你把我从人变成了魔鬼。”

画家问:“我做了什么让你变成了魔鬼?”

那个人说:“自从得到你给我的那笔钱以后,我就去花天酒地、寻欢作乐。到后来,钱花光了,而我却已经习惯了那样的生活。于是我就抢钱,还杀了人,只要能得到钱,什么样的坏事我都去做,结果就成了今天这个光景。”

人生的痛苦,很大部分来源于对未拥有的执著,我们对金钱欲乐孜孜以求,一旦得到了盼望已久的东西,又会很快厌倦,马上又把注意力转移到其他目标身上,所以永远贪得无厌。

有位智者说:“成功就是得到你想要的东西;快乐就是接受你得到的东西。”一位好莱坞明星曾经说:“不管你的床铺多么宽大、多么柔软,多么温暖,你还是得起床。”

你可以算算自己拥有多少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好福气,然后慢慢享受那些你早就拥有、却从未珍惜的福分,再想想忙碌的生活让你放弃、损失、遗忘了哪些值得珍惜的事物。人之所以活得累,一是因为太认真,二是因为太想要

人之所以活得累,一是因为太认真,二是因为太想要。欲望和诱惑,迷乱了心,常常让我们挣扎在追求与放弃之间,纠结在取舍与得失之间。其实,当我们快乐时,就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我们痛苦时,就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放下”两个字是佛教中反复出现的用语。

据说释迦牟尼佛时代,有一位五通梵志,这位梵志很会说法,有很多人慕名来聆听,天上的神人也来听,还会有天女散花,甚至他还感动了阎罗王来听法。

阎罗王听了法后非常感动,但他知道梵志的寿命已快到尽头,而且死后,既不是升天也不是成道,而是要到地狱里受审。阎王十分不解,这么一个能说会道的修行人,怎么会是这种结果?

阎王深感忧愁,梵志看到了,就问阎王为什么烦恼?阎王道:“你说法说得这么好,感动天女散花,可惜你快死了,死了以后要到阎王殿来受审,因此我感到非常悲伤。”

梵志一听,赶紧问阎王有没有方法能得到解脱。阎王回答:“我自己也是在生死轮回当中,所以没有方法让你得到解脱,你还是去请教释迦牟尼吧。”

于是,梵志立刻拿了两束花,去拜见释迦牟尼。梵志见到佛陀时说:“世尊,我不求名、不求利,我是来求道的。”佛问他:“道有大乘道、解脱道,大乘道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广积福慧资粮,要修三大阿僧祇劫,才能圆成佛智;解脱道是在我们这一生,就了生死、证涅槃,你要求什么道?”

梵志回答道:“世尊,佛道实在长远难求,我就求解脱道吧。”佛陀道:“好!那么你现在‘赶快放下’。”梵志听了,弄不清要放下什么。

佛陀说:“你手上的花要放下。”梵志就把花放下,两手合掌,恭敬地等待佛陀开示微妙法门。

但佛陀接着又道:“放下!”梵志一听,非常迷惘地说:“世尊,我已把花放下了,还要放下什么呢?”佛陀说:“你这两只手也放下。”梵志于是恭恭敬敬地把手放下,但是心中充满了疑惑,心里不停地想:“花放下,手也放下,这是什么道理?我在洗耳恭听,为什么没有说法?为什么还要放下?这是什么意思?”

这时,佛陀又说:“还要放下!”梵志就问:“世尊,我身上什么东西都没有了,还要放下什么呢?”佛陀说:“把你能想的这个心也要放下。”

既然快乐和痛苦都不是永恒的,当生起妄念的这颗心也能放下的时候,我们就不会为取不尽的欲望、放不下的执迷而痛苦,烦恼自然就消失了。可以在水里游泳,但不要奢想自己是一条鱼

从前,山上的一座寺院里有一头驴,每天都在磨房里辛辛苦苦地拉磨。日复一日,这头驴简直厌倦了这样单调无趣的生活。它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要是有一天能走出磨房,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再用不着埋头拉磨,那会多么美好。

终于有一天,山上的僧人带着它下山去驮运货物,它兴奋得不得了。

驴跟着僧人到了山下后,僧人把货物绑在它的背上,然后牵着它返回。一路上,让驴感到非常意外的是,所有路上的行人看见它,就立刻虔诚地跪在一旁,对它顶礼膜拜。刚开始的时候,这头驴还感到不知所措,竟有这么多人对它如此恭敬。到了后来,见得多了,这头驴就开始趾高气昂了起来。

回到了寺院,驴自认为身份高贵,否则人们怎么会如此礼遇它呢?于是死活再也不肯拉磨了。僧人拿它没办法,只好放它下山。

这头驴一下山,就看见一伙人敲锣打鼓迎面而来,心想人们一定是来欢迎它的,于是大摇大摆地迎了上去,准备接受人们的恭迎。没想到的是,那是一个前去迎亲的队伍,眼看着被一头驴拦住了道路,人们于是一拥而上,对它棍棒交加。

被打伤的驴慌忙逃回了寺里,它对今天的遭遇感到十分不解,于是向僧人埋怨起来:“没有想到人心如此恶毒,为什么我头次下山时,他们对我顶礼膜拜,而今天他们竟然对我拳脚交加?”

那位僧人叹道:“真是一头蠢驴!那一天,人们跪拜的是你背上驮的佛像,哪里是你呀?”

驴的所有遭遇,归根结底,是因为他没有看清自己的位置,没有对自己进行准确定位。

可以在水里游泳,但不要奢想自己是一条鱼,否则会淹死;可以向鸟学习飞翔,但别以为自己就是一只鸟,否则会摔死;不要因为自己的权势、金钱、名望而沾沾自喜,会伤己不浅的。

为自己准确定位,这是达到心净、心定境界的基本起点,然后开始去除身上的三毒——“贪嗔痴”,才能更好地精进,逐渐地明心见性。

每个人都有自心的净土,如果我们不能认知到这一点,光在外相上追求,那只会离道愈来愈远。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人生增值

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有自己的痛苦,对于痛苦,有的人会淡然而过,有的人会困在其中。人生在世,最重要的是要快乐!一切看淡了,心也就不累了。万事不要强求,否则只会给自己带来无尽困扰,只会给自己带来痛苦,只会让自己不开心。

钱多钱少,够用就好;有爱无爱,开心就好!把事情变复杂很简单,把事情变简单很复杂。这个世界既不是有钱人的世界,也不是有权人的世界,它是有心人的世界。一个人幸运的前提,其实是他有能力改变自己。

经营自己的长处,能使人生增值;经营自己的短处,会使人生贬值。

人生无常,有逆境就有顺境,一切由心造!任何事都是从一个发心、一粒种子开始。不管多远的路,也能走到尽头;不论多深的痛苦,也会有结束的一天。背负明天的希望,在每一个痛并快乐的日子里,才能走得更加坚强;怀揣未来的梦想,在每一个平凡而不平淡的日子里,才会笑得更加灿烂。

生活,不会因我们的抱怨而改变;人生,不会因我们的惆怅而变化。你怨或不怨,生活都一样;你愁或不愁,人生不会变。

抱怨多了,愁的是自己,惆怅多了,苦的还是自己。

把不愉快的过往,在无人的角落,折叠收藏。告诉自己:我可以不完美,但一定要真实,我可以不富有,但一定要快乐!

人生,有缺失,才会有希望;有遗憾,才会有珍惜。花开花灭,生老病死,都为定数。万物皆不完美,人生总有缺憾。

我们要以完美的心,接受并不完美的人生。所谓的完美,其实只是来源于我们的心灵。只有真正懂得包容不完美的人,才能获得更多的完美。困境即赐予

我们一生所遇到的困境数不胜数,大至各种灾难、病痛、变故,常给人带来意外的打击,使人痛苦不迭;小至各种人际纠纷、诸事不顺,都会给我们心里添堵。

有一天,森林中举行动物大会,狮子被评选为百兽之王,但他却在大家面前坦白说:“感谢上天赐给我如此雄壮威武的体格,如此强大无比的力气,让我有足够的能力统治这整座森林,不过我还是有烦恼困扰。”

大家很奇怪,强大如狮子一般的百兽之王竟然还会有烦恼,纷纷好奇地问:“大王,还有什么能困扰你的?”

狮子说:“尽管我再强大,可是每天鸡鸣的时候,我总是会被鸡鸣声给惊醒。我希望上天能再赐予我不再被鸡鸣所打扰的力量。”

这时,素有智慧先者之称的猿猴站出来对狮子说:“大王,你去找大象吧,也许它能告诉你如何获得这种力量。”

于是,狮子兴冲冲地赶到湖边找大象,还没见到大象,老远就听到大象跺脚发出巨大的声音,像是在大发脾气。

于是狮子好奇地询问大象:“是什么让你如此愤怒?”

大象摇晃着耳朵吼道:“有一只讨厌的小蚊子,总想钻进我的耳朵里,弄得我浑身难受,但我还拿它没办法。”

立刻,狮子就醒悟了,心想:“原来体型这么庞大的大象,还会怕那么弱小的蚊子。相对于我来说,鸡鸣也不过一天一次,而蚊子却是时时刻刻地骚扰着大象。这样一想,我要比他幸运很多。原来猿猴要我来看大象,就是想告诉我,谁都会遇上麻烦事,即使大象也不例外,既然如此,那我接受好了,反正以后鸡鸣时,我就当作它在提醒我该醒来了,这么一想,鸡鸣声对我还有益处呢!”

要相信现在所遭遇到的困境都有它存在的理由,或许是为了能让我们在最艰苦的时刻反省自己的短板,或许是为了提醒我们人生需要新的充电,走向新的征程,激励我们通过磨炼获得崭新的蜕变。

困境是可以被转化的,要转化困境,首先得转化心态,时时以感恩的心态去面对生活中发生的所有事情。困境是上天赐予我们最好的礼物,我们应该对困境心存感恩,因为它唤醒了我们的勇气,激发我们勇敢对抗的信心和力量,让我们的心灵得到成长,而不至于懈怠。

人生已多磨难,要学会为自己鼓掌。不苛求自己,不虐待自己,不折磨自己,无论遇到何种困境,学会对自己说:算了吧,没关系,一切终将会过去。要像孩子一样纯真,像阳光一样温暖,像向日葵一样坚强。让心,在阳光下舞蹈,给生命一个大大的拥抱,携一抹微笑,与洒脱同行。接受现实,就是放下

放下,就意味着你要接受现实,不要去缅怀过去的悲痛,也不要去奢求未来的不可能,更不要企图报复现有的不公平。要学会满足,要学会宽容,要学会快乐,要学会对自己好一点……学会放下,坦然面对世事,世事不过一盘棋;知晓从容,潇洒漫步人生,人生百年梦幻间。

生活是开水,不论冷热,只要适合的温度,就是最好的。生活是口味,不论酸甜苦辣,只要适合的口感,就是最好的。生活是旋律,不论快慢,只要适合的听觉,就是最好的。生活是季节,不论春夏秋冬,只要适合的心情,就是最好的。生活,不甘寂寞也好,甘于寂寞也罢,只要适合自己,就是幸福的。

人生,是一趟有去无回的旅程,一路颠簸流离。有些事让我们刻骨,有些人令我们难忘,有些景让我们不舍。告别一段又一段路途,走入一处又一处风景,回首时才发现,我们苦苦追求的,并非辉煌,而是一种经历。寻找的并非成就,而是一种无悔,想要的并非精彩,而是一种做人的本色。

经验是从痛苦中粹取出来的。智者顺时而谋,愚者逆时而动。人犯错误,多半是在该用真情时太过动脑筋,而在该用脑筋时又太感情用事。学会宽恕就是学会顺从自己的心,“恕”字拆开就是“如心”。凡事能站在别人的角度为他人着想,这就是慈悲。

快乐,不仅仅是得到你想得到的东西,更多的在于已经拥有的是否仍对你有吸引,是否让你幸挂和珍惜。人生就像一扇门,有人悲观于门内的黑暗,有人却乐观于门内的宁静,有人忧愁于门外的风雨,有人却快乐于门外的自由。人活的就是心态,保持一个快乐的心态,平和处世,珍惜拥有,人生就是一个快乐的净土。

人生最难得“心安”二字。所谓“心安”,就是心里没有后悔的事、没有亏心的事、没有想不开的事,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役,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如果患得患失,心浮气躁,人生就会疲惫不堪、了无生气。唯有保持一颗宁静的心,不眼热权势,不艳羡富贵,活得纯粹、活得自然,才能求得一个心安。

人生最大的痛苦缘自追求完美,要知道,真正的光明并非没有黑暗的时刻,只是永远不为黑暗淹没罢了。我们的生活也是一样,忍着疼痛奔跑,带着泪光微笑,这才是真正的生命。——加措活佛老天让你成为好人,就是最大的回报

我们的生活中,不外乎三件事。一件是自己的事,就是自己能安排的事;

一件是别人的事,就是别人主导的事情;一件是老天爷的事,就是我们能力范围以外的事情。

人的烦恼,往往来自于忘了自己的事,爱管别人的事,担心老天爷的事,要轻松自在不难,只要管好自己的事,少管别人的事不操心老天爷的事。

当你对自己彻底失望的时候,当你的生活陷入困境的时候,当你的梦想不能付诸现实的时候,想想曾经有多少人因为你的存在而获得过幸福和快乐。一个人的存在,影响着太多太多的人事物,不要看轻自己的价值。为什么老天不给好人以回报?老天让你成为好人,就是最大的回报。感谢生命中所拥有的一切吧!

人都有遇到挫折的时刻,我们需要耐心,满怀信心地去等待,去努力,相信生活不会放弃任何人,机会总会有的。这世界,比我们不幸的人远远多于比我们幸运的人。路要一步步走,虽然到达终点的那一步很辉煌,但大部分的脚步是平凡且枯燥的,可如果没有之前这些脚步,我们终归是无法迎来最后的欢喜与成功。

我们常说比天空和大地更远的距离是人与人的距离,因为人心里都会藏匿太多的猜忌和戒备。很多时候我们背负着责任、情义疲惫的走着,总希望走啊走啊能够看到艳阳,可常常,无论我们怎么努力,我们始终摆脱不了阴霾。其实,想要快乐不难,甩开生命中那些过于沉重,却又不真正属于你的行囊吧,轻松上路。

幸福其实就是一种感觉。就像一盏烛光,当你穿行在万家灯火,总有一片暖暖的萤光照亮你回家的路;就像一抹回味萦绕在心际,甜酸苦辣都是曾经的追逐;就像一份渴望,当憧憬岁月的皱纹爬满额头,仍能坦然欣喜而无愧无悔。幸福就是一杯想象,梦想着把平凡的谷米酝酿成美酒的芬芳,然后用生命守候与珍藏。第三章 人生,要学会为自己留后路做人不要做的太绝,做事不要穷追不舍

做人要留退路,做事要留余地。只要我们存有宽广之心,做人不要做的太绝,做事不要穷追不舍,便会发现,脚下的路其实很平坦。人不是生活在一时一刻,也不是与人只有一次接触,聪明的人懂得给自己留退路,懂得给他人留余地。表面上是宽容了别人,而实际上也是在为自己铺路,否则,就会陷入死胡同。

没有永远不被毁谤的人,也没有永远被赞叹的人。当你话多时,别人会批评你,当你话少时,别人也会批评你,当你沈默时,别人有可能还是会批评你,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没被批评过。不要因为众生的怀疑,而给自己烦恼;也不要因众生的无知,而痛苦了你自己。走自己的路,让他们去说吧!“如果耐心还不如一粒稻米的种子,怎么听得见财富的声音”

一个人为什么迟迟不成就,关键就是心比天高,认为自己能力大于天,但又不愿沉下来脚踏实地、专注做事。总是这件事情没完成,又想着去做另一件,于是每件事情都没有结果!

曾经,有一位立志成为亿万富翁的先生,放弃了稳定的工作开始创业。几年间,他开过旅行社、咖啡店、花店,等等,可是每次都以失败收场,家庭因此也陷于困境。他的太太无法说服他放弃不切实际的想法,于是请求一位高僧帮忙。高僧了解情况后说:“请你先生来寺庙一趟吧!”

那位先生来到庙里后,高僧把他带到庭院中,那里满是茂密的老树。高僧拿起一支扫把对他说:“如果你能把庭院的落叶扫净,我就把赚到财富的秘诀告诉你。”

这位先生半信半疑,于是接过了扫把,开始卖力地扫地。好不容易就要打扫完了,准备拿起畚箕畚起落叶时,回头一看,那刚扫净的地上又落满了树叶。

于是,他加快了扫地的速度,希望能赶上树叶掉落的速度。但经过一天的努力,地上的落叶还是跟刚来的时候一样多。

这位先生觉得受到戏弄,怒气冲冲地找到高僧质问。

高僧说:“你的欲望像地上扫不尽的落叶,掩盖了你的耐心。你心上有一亿的欲望,可惜却只有一天的耐心。”

夫妻俩离开寺院时,高僧对他们说:在你们回家的路上会经过一个谷仓,里面有一百包麻袋装的稻米,如果先生愿意把这些稻米搬到谷仓外,在稻米堆后面有一个宝物箱,里面是善男信女捐赠的金子,就当作先生扫地和搬运稻米的酬劳。

返程的路上,夫妻俩果然看到了那间谷仓,正如高僧所言,里面堆满了稻米。想到那些金子,这位先生开始把稻米搬到仓外。快搬完时,他看到后面藏有一只箱子,于是他急不可耐地打开宝物箱。

只见箱内有一小包麻布袋,他打开布袋,伸手去掏摸时,发现根本不是什么黄金,只不过是一把种子而已。失望之下,他愤怒地把手中的布袋扔在地上。正准备转身离开时,却见高僧出现在眼前。高僧捡起那包种子对他说:“你刚才所搬的百袋稻米,其实都是由这一小袋的种子费时四个月长出来的。你的耐心还不如一粒稻米的种子,怎么听得见财富的声音?”

要成就多大的伟业,就要有多大与之相匹配的耐心,毫无捷径可走。有了足够的耐心,时间便会送给你想要的一切。“欲望”,只有平常心才能承载

曾有人问禅师:“世上最可怕的是什么?”

禅师毫不迟疑地说:“欲望。”

见那人一脸疑惑,禅师便给他讲了几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僧人惊惶失措地从树林中跑出来,正好碰到两个非常要好的朋友在林边散步,他们见状,忙问僧人:“发生什么事了,为什么这样慌张?”

僧人说:“太可怕了,我在树林中挖出了一堆黄金!”

那两个人心里一边嘲笑他,一边问他在哪里挖的,僧人迟疑道:“这么厉害的东西,你们不害怕吗?它会害人的。”

在那两个人一再追问下,僧人告诉了他们财富的位置。

那两人立刻进入树林,找到僧人所说的露金之地。他们开心地说:“这家伙真的太蠢了,人人做梦都想要的金子,居然在他眼里成了害人的东西。”

接着他们商量怎么把这些黄金运回去。其中一人说:“白天拿回去太不安全了,还是晚上好一些,我留在这里看着,你去找点吃的来,我们就在这里填填肚子,等天黑了再把黄金拉回去。”

另一个人便先回家取饭菜了。留下的那人心里开始琢磨:要是这些黄金都归我就好了……等他一回来,我就用木棒把他打死,这些宝贝自然就全是我的了。

而回家拿饭菜的那个人也左思右想:回去我先吃饱饭,然后给他的饭里下毒,毒死他,黄金就全属于我了。

等他拿了饭菜回到树林里时,留下的人从背后跳出来,挥棒把他打死了。然后,喜滋滋地拿起饭菜吃起来。但没一会儿,他突然觉得肚子里像火烧一样,他这才知道自己中毒了。直到临死时他才悔之莫及:“僧人说的话真是一点儿没错。”

谁都会有欲望,但超过自己承受范围的欲望,只会让自己陷入痛苦甚至万劫不复的深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