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新版(让每个青少年都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哈佛性格”,迷茫的人生从此发生热血的蜕变!)(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13 05:08:38

点击下载

作者:韦秀英

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新版(让每个青少年都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哈佛性格”,迷茫的人生从此发生热血的蜕变!)

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新版(让每个青少年都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哈佛性格”,迷茫的人生从此发生热血的蜕变!)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哈佛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送给青少年的最好礼物:新版(让每个青少年都能拥有独一无二的“哈佛性格”,迷茫的人生从此发生热血的蜕变!)作者:韦秀英排版:HMM出版社:二十一世纪出版社出版时间:2018-01-01ISBN:9787556832682本书由北京大吕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言】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哈佛大学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大学的凌晨四点半

哈佛,每个学子心中最高的殿堂。作为世界一流学府,哈佛大学培养了许多名人,他们中有8位美国总统、44位诺贝尔奖得主、30位普利策奖得主以及各行各业的精英。到了哈佛你就会知道,真正的精英并不是天才,而是付出了更多努力的人。

哈佛大学占地240多公顷,没有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只有随处可见的用新英格兰红砖建筑的图书馆。当你走进美丽的哈佛校园,置身于晨曦中,只见湖边、路边,许多学子正在聚精会神地晨读着;当你走进藏书逾千万册的哈佛大学图书馆,只见每间阅览室都灯火通明,每个座位上都坐着认真看书的学子……他们没穿华丽的服装,更不见四处游荡,有的只是匆匆的脚步,坚实地写下人生的篇章。

英国一家电视台曾做过一期题为《凌晨四点半》的专题节目,内容讲的是,在一个普通的凌晨四点半,哈佛图书馆内,已经坐满了静静看书、认真做笔记、积极思考问题的哈佛学子……

哈佛的老师经常告诫学生:“如果你想在进入社会后,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下都能得心应手并且得到应有的评价,那么你在哈佛学习期间,就没有晒太阳的时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我们在感叹哈佛为什么能够成为培养精英的摇篮时,也应该反省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勤奋努力过?如果我们在年轻的时候没有付出,那么在该收获的时候就没有收获。青少年朋友应该明白,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只有靠我们勤奋的双手去努力,去创造,才会给自己的人生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如果你走进哈佛的学生餐厅,很难听到叽叽喳喳说话的声音,每个学生端着比萨、可乐坐下后,往往边吃边看书或是边做笔记。即使是用餐时间,哈佛学生也要充分利用起来。可以说,哈佛的餐厅不过是一个可以吃东西的图书馆,是哈佛正宗100个图书馆之外的另类图书馆。

在哈佛,学生的学习是不分白天和黑夜的。即使在半夜或者凌晨,整个校园也是灯火通明的,那是一座不夜城。餐厅里,图书馆里,教室里还有很多学生在看书。那种强烈的学习气氛感染着哈佛的每一位学子。哈佛的本科生,每学期至少要选修4门课,一年是8门课,4年之内修满32门课并通过考试才可以毕业。而且,哈佛的作业量很大。学生课后要花很多时间看书,复习案例。每堂课都需要提前做大量的准备,课前准备充分了,上课时才能在课堂上和别人交流,否则,你是无法融入课堂的教学中的。

由于哈佛学生的勤奋努力,在哈佛的校园里,到处可以看到睡觉的学生,甚至在食堂的长椅上也有学生呼呼大睡。而旁边来来往往就餐的人并不觉得稀奇。因为他们知道,这些倒头就睡的学生实在是太累了。

究竟是什么让哈佛的学子有了这样坚定的信念,这样勤奋努力地学习呢?哈佛图书馆墙上的20条训言似乎已经告诉了我们答案。虽然只是寥寥数语,却发人深省。1.此刻打盹,你将做梦;而此刻学习,你将圆梦。2.我荒废的今日,正是昨日殒身之人祈求的明日。3.觉得为时已晚的时候,恰恰是最早的时候。4.勿将今日之事拖到明日。5.学习时的苦痛是暂时的,未学到的痛苦是终生的。6.学习这件事,不是缺乏时间,而是缺乏努力。7.幸福或许不排名次,但成功必排名次。8.学习并不是人生的全部。但既然连人生的一部分——学习也无法征服,还能做什么呢?9.请享受无法回避的痛苦。10.只有比别人更早、更勤奋地努力,才能尝到成功的滋味。11.谁也不能随随便便成功,它来自彻底的自我管理和毅力。12.时间在流逝。13.现在流的口水,将成为明天的眼泪。14.狗一样地学,绅士一样地玩。15.今天不走,明天要跑。16.投资未来的人,是忠于现实的人。17.受教育程度代表收入。18.一天过完,不会再来。19.即使现在,对手也在不停地翻动书页。20.没有艰辛,便无所获。

哈佛是一种象征,最高智慧的象征,最高学府的象征。人的意志,人的才情,人的理想,在哈佛的凌晨四点半会一一体现!第一章立志要趁早:做10年后最优秀的人你在为谁读书

哈佛大学前任校长劳伦斯·H·萨默斯教授在一次关于“学习力”的演讲中,讲了这样一个你我身边常见的现象,他上中学的小外孙吉文曾告诉他这样一件事。

暑假里,吉文和一群小伙伴一起到郊外玩,正当他们玩得很开心的时候,突然有一个小女孩哭了起来,说是必须赶紧回家。

小女孩着急地说:“天哪!我竟忘了看时间,今天的功课我还没有做。”“现在是假期,怎么还有功课?”伙伴们问她。“是我妈妈让我做的,如果没有按时做完,她会揍我的。”那个小女孩哭丧着脸说。

你是否也曾像这个小女孩一样,不管走到哪里,在做什么,都会觉得学习、读书是负担,像影子一样时刻伴随着自己,觉得自己学习,也是为了父母、老师。但是我们读书真的是为了满足父母的攀比欲,为了老师的好名声吗?有时候,父母逼迫我们学习,虽然说有些不近人情,但你是否真的知道自己是为了谁而读书呢?

劳伦斯·H·萨默斯校长说:“我曾经建议哈佛的学生们最好每天都问自己一个相同的问题:我为什么要学习?这个问题看似简单,实际上非常重要。如果一个人没有良好的学习动机,不明白做事的目的,就很难产生强大的内驱力。所以,对这些学生来说,不解决为什么学习的问题,看不到学习的必要性,就永远也不会具有学习的动力。”确实,如果我们不明白自己学习的动机,不明白读书的目的,就会把学习当成负担,把读书当成任务。

安东尼·拉马纳出生在意大利西西里岛上的一个小村庄里。他一共有十个兄弟姐妹,所以不到12岁便到采石场干活了。但安东尼·拉马纳却不甘心自己的命运就是如此。于是他经常会利用一些闲暇时间阅读有关西西里岛的历史和地理,并听老人们讲述岛屿的变迁。从书上,他看到了外面的世界与岛屿的差距,于是在16岁那年,他沿着山谷顺流而下,一直来到海边,随后跟着一艘货船来到了美国。

在美国,当他遇到困难时,有多少次他曾想踏上回家的路,听一听那熟悉友好的声音。但是,他每想到这里就更加坚定地意识到,自己应该通过学习来改变自己的命运。

22岁那年,他凭借着不懈的努力,获得了自己梦寐以求的证书——一张石匠工会卡。不久他便被选去在林肯的纪念碑上,雕刻林肯在葛底斯堡的讲演词。在雕刻林肯的讲演词时,他深深地被林肯的人生经历打动。他想:林肯这位生活艰辛,而最后靠着学习改变命运的人,早年生活几乎跟自己一样,但是后来他却当上了律师,最后竟又当上了总统。那么自己是不是也会有功成名就的一天呢?

一天吃午饭时,安东尼坐在高高的脚手架上,望着巨大的林肯雕像,这位来自西西里岛采石场的小石匠突然做出了一项决定:安东尼·拉马纳能够成为一个更有用的人,他要当律师。他在一块木板上写道:“安东尼·拉马纳”,在他的名字下面又写道:“安东尼学法律。”那天晚上,他把那块木板带下了脚手架。他的朋友都笑话他,“你是林肯第二吧?安东尼,你看雕像看呆了”。

安东尼过去只在西西里岛的一所乡村小学读到五年级,想在华盛顿大学国家法律中心学习,简直是痴心妄想,何况他还要在脚手架上连续工作10小时。但是他并没有退缩,一下班就去夜校补习英文,他的帆布兜里时刻都有凿子、锤子、午饭和课本。他常常匆匆忙忙地吃过午饭便抓紧时间读书,甚至有时候一手拿着书,一手拿着两片玉米饼,中间夹着一块咸猪肉坐在木头上边吃边学习。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安东尼·拉马纳考入了法律学校。但是,因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他只得离开美国去同法西斯作战。回国后,他在很短的时间里连续获得了一个法学学士和一个法学硕士的学位。后来,他一直在纽约和华盛顿担任律师,工作非常出色。

劳伦斯·H·萨默斯校长说,他和安东尼·拉马纳是在一次聚会中认识的,虽然他们年龄差距很大,但却是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劳伦斯·H·萨默斯校长问他:“读书、学习时,难道你不感觉到累吗?”他说:“那不可能,因为每个人都必须自己去发现动力,并自己为动力确定具体的含义。”确实,安东尼说得一点都没有错,当我们在学习的时候,明白自己为谁而读书,为什么而读书,我们就会有一种向前的驱动力,从而让我们在学习中不断克服各种困难,待到像安东尼一样拥有成就时,就会觉得学习也是一种乐趣。◎哈佛考考你

测试一下:你知道自己是为了什么而学习的吗?

A.证明自己的学习力

B.知识本身的吸引力

C.取得学习另一课程的资格

D.得到学位证书

E.有一份好工作

F.父母或老师要求我学习◎答案分析

选择A和B:表明你想要的回报就是学习本身,认真学习后感到心里很踏实。

选择C、D和E:表明学习原因对你很重要,取得实质性的回报才是你学习的目的。

选择F:表明你可能是一个厌恶学习的人,只是迫于各方面的压力而为之。认识你自己,为无知而求知

一直以来,哈佛都是全世界众多学子向往的一流学府,能够在那里学习的学子必定是凤毛麟角,可是总有一些自以为是的学生,他们习惯揣摩别人的心理,对别人了如指掌,对自身的能力却没有全面的认识。哈佛的教授们总是善意地提醒学生说:“认识你自己,为你的无知而求知。因为只有自知的人,才能知晓他人。”

对于“自我认识”这个话题的探讨,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000年:特尔斐被认为是迄今最古老的城市,它建于帕纳索斯山脉的斜坡上。阿波罗神庙是这座城市里最受敬仰的神庙之一,在这座神圣的寺庙的墙壁上写着七位圣贤的箴言。其中有一条就与自我反省和自我节制有关,它就是“认识你自己”。古希腊哲学之父苏格拉底甚至将它作为自己一生的座右铭。“自我认识”是我们达到身心平衡的关键。当我们还很年轻的时候,我们就已经开始在了解自己。随着年龄的增长,其中的一些成了我们个性的一部分,而且难以改变,而我们总是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基于这个原因,自我认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哈佛大学第22任校长洛厄尔曾经说过:“认识自己能够做什么固然重要,但认识自己不能做什么更为重要。”在一次演讲中,他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罗斯福小时候是一个十分脆弱和胆小的学生,在学校课堂里总显露出一副惊惧的表情。有一次,老师让他在课堂上背诵一篇课文,他从座位上站起来,呼吸就好像喘气一样,双腿发抖,嘴唇也颤动不已,背诵起来含含糊糊、吞吞吐吐,最后只能在同学们的哄笑声中颓然地坐下。由于牙齿的暴露,罗斯福并没有一张英俊的面孔。同学们也因此常常嘲笑他,说他的牙齿可以用来挖地瓜了。

小小年纪的罗斯福变得很敏感,他通常不会参加同学间的任何活动,不喜欢交朋友,成为一个只知自怜的人。然而,罗斯福虽然有这方面的缺陷,但却有着奋斗的精神——这种精神仿佛是每个人天生就具有的。事实上,缺陷促使他更加努力奋斗。他没有因为别人对他的嘲笑而失去勇气,他喘气的习惯变成了一种坚定的嘶声。他咬紧自己的牙使嘴唇不颤动从而克服了惧怕心理。

罗斯福比任何人都更了解自己,他清楚自己身体上的种种缺陷。他从来不欺骗自己,认为自己是勇敢、强壮和好看的。他用行动证明自己可以克服先天的不足并能获得成功。

只要是他能克服的缺点,他就一定要克服;不能克服的他便加以利用。通过演讲,他学会了如何利用一种假声,掩饰他那无人不知的龅牙。他裹着毯子、坐着轮椅进行“炉边谈话”的样子,令民众再也记不起他以前那打桩工人般的姿态。虽然他的演讲中并没有任何惊人之处,但他不因自己的声音和姿态而遭失败。他没有洪亮的声音或是威严的姿态,他也不像有些人那样具有惊人的辞令,然而在当时,他却是人们眼中最出色、最有力量的演说家之一。

罗斯福在面对自己的缺陷的时候,并没有退缩和消沉,而是充分、全面地认识自己,在意识到自我缺陷的同时,正确地评价自己,为自己的无知而求知,在困境中抗争,不因缺憾而气馁,甚至将它加以利用,变为资本,变为扶梯,从而登上名誉的巅峰。同样的,对于青少年来说,要发现自己的缺点,就必须进行深刻的自我剖析。剖析,不单单是找出优点、肯定成绩,更关键的是要把自我剖析的手术刀滑向心灵的深处,对心灵进行忏悔式的追问:我的缺点到底在哪里?明天我将如何努力?哈佛有一句格言说得很好:一个目光敏锐,见识深刻的人,倘又能承认自己有局限性,那他离完人就不远了。◎哈佛考考你

在公园看到许多画家帮人画像,你心血来潮也想过过做模特的瘾,你会选择哪一类型的画像呢?

A.水彩画或油画

B.铅笔素描画

C.俏皮逗趣的漫画

D.毛笔水墨画◎答案分析

选择A:你看起来颇严肃,好像是那种过着一成不变生活的修行者,其实你只是自有一套独特的生活哲学而已。你的朋友或同学有时会惊讶于你突然发作的幽默与搞笑,其实只要碰到与你对盘的人,你也会是一个健谈、乐于与人分享的人。

选择B:平常的你是好好学生的模样,但其实你的个性上是偏向固执与保守的,只是你平常在与朋友或同学互动时,比较不那么坚持,但在某些事情上又会变得比较固执、保守,甚至到了令人难以理解的地步。

选择C:你是个百分百闷骚的人,在长辈面前,总是一副正经八百的样子,一副乖乖牌的形象,其实在同学或朋友之间可是大家的开心果,有什么康乐或联谊的活动其幕后的推手大多都是你,因此你外在的形象与内在的个性,简直是判若两人。如果有一天跟你不熟的人看到你的本性时,肯定会大吃一惊的。

选择D:你给大家的感觉就像阳光一般,似乎没有什么烦恼,一直都很快乐的样子。不过了解你的人都知道,其实你不是那种会将心事挂在嘴边或表现在脸上的人,私底下的你,是会想很多且对别人的看法相当在意的人,所以你会觉得自己的人格快分裂了。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

哈佛大学曾经做过一个非常著名的跟踪调查,被调查的人都是一群智力、学历、生活环境等差不多的青少年。从600份的调查中发现:27%的人没有目标;60%的人目标模糊;10%的人有清晰但比较短期的目标;3%的人有清晰且长期的目标。

2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显示:3%有清晰且长期目标的人,20年来他们都朝着同一方向不懈地努力。20年后,他们几乎都成了社会各界的顶尖成功人士。10%有清晰短期目标者,大都处在社会的中上层。他们有共同特点:短期目标不断被达成,状态稳步上升,成为各行各业的不可或缺的专业人士,如医生、律师、工程师、高级主管,等等。而60%的模糊目标者,几乎都在社会的中下层,他们能安稳地工作,但都没有什么特别的成绩。剩下的27%是那些20年来都没有目标的人群,他们几乎都在社会的最底层。他们都过得不如意,常常失业,靠社会救济,并且常常都在抱怨他人,抱怨社会,抱怨世界。

这个调查让我们明白:如果一个人没有明确而坚定的目标,那么他是不可能成功的!正如赫伯脱所说:“对于盲目的船来说,所有风向都是逆风。”现实生活中,许多青少年宁愿选择随波逐流的游弋式生活,也不愿意给自己设定一个目标,所以他们一直迷茫地走在没有目的地的道路上。因为迷茫,他们感觉到了空虚,于是他们利用所有的时间来追求享乐,参加对己对人都无益的活动,在嬉笑怒骂中填补自己内心的空虚。其实,但凡优秀的青少年,他们都知道明确的目标才是成功的基础。在开始行动前,他们会明确自己的目标是什么,而不会盲目地前行。他们知道自己下一步该怎么走,哪些事必须做,该怎么做,哪些事无足轻重,进而可以避重就轻、高效地做事。

世界著名的游泳健将弗洛伦丝·查德威克,从卡得林那岛游向加利福尼亚海湾,在海水中泡了16小时,只剩下1800多米时,她看见前面大雾茫茫,潜意识发出了“何时才能游到彼岸”的信号,她顿时浑身困乏,失去了信心。于是她被拉上小艇休息,失去了一次创造纪录的机会。事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才知道,她已经快要登上了成功的彼岸,阻碍她成功的不是大雾,而是她内心的疑惑。是她自己在大雾挡住视线之后,对创造新的纪录失去了信心,然后才被大雾俘虏。

过了两个多月,弗洛伦丝·查德威克又一次重游加利福尼亚海湾,游到最后,她不停地对自己说:“离彼岸越来越近了!”潜意识发出了“我这次一定能打破纪录”的信号,她顿时浑身来劲,最后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终于实现了目标。

古希腊哲学家彼得斯曾经说过:“需有人生的目标,否则精力全属浪费。”的确,弗洛伦丝·查德威克第一次之所以失败,不是因为她没有能力游到加利福尼亚海湾,而是因为浓雾让她看不到目标,看不到目的地。其实,我们每个人的人生中都会有这样那样的“浓雾”让我们在困难中迷惘,以致最后放弃,因为对于一艘盲目航行的船来说,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因此,对于青少年来说,想要获得成功,就要给自己树立一个明确的目标。正如哈佛一位历史系的教授在给学生们讲述人生目标时所说的那样:远大的理想是你伟大的目标,远大的目标是成功的磁石。仅仅拥有理想,你不一定能成功;但如果没有目标,成功对你而言就无从谈起。

许多年以前,盐湖城有一位勤劳节俭的年轻人。他常常受到朋友和邻居们的赞美。但他的一项举动使他的朋友们都认为他疯了。他从银行取出他所有的存款,到纽约参观汽车展,回来时买了一辆新车。更糟糕的是,当他回到家之后便立刻把车停到车库中,并将每个零件都拆卸下来。在研究完之后,他又把车子组装起来。

朋友和邻居们都认为他的行为实在太不正常了,而当他一再重复拆卸组装的动作时,这些旁观者们更加确定他疯了。这位年轻人就是后来的“汽车大亨”克莱斯勒。他的朋友和邻居们不了解隐藏在他看似疯狂行为中的目标,更不了解成功意识对他的重大影响力。

事实上,世界上许多成功人士并不是那些才智超群、多才多艺的人,相反他们都是一些资质平平的人。很多人感到疑惑不解:为什么那些看上去智力不及我们一半,在学校里排名末尾的学生却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人生的旅途上把我们远远地抛在了后面?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那些看似资质平庸的人能专注于自己的目标,耕耘不辍,最终到达目的地。而那些所谓智力超群、才华横溢的人却仍在四处涉猎,毫无目标,最终一无所获。所以说,一个人有无明确的目标,对他的人生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哈佛考考你

一串钥匙能预测你未来的目标正不正确,赶紧做下面的测试吧!走在路上,你听到钥匙遗落在地的声音,你觉得是:

A.一大串钥匙

B.两三把钥匙

C.只有一把钥匙◎答案分析

选择A:你对未来有无限的憧憬,对于生活,你认为就像一扇正要打开的窗子,有诸多可供想象的可能,但有时未免显得好高骛远,你应当按部就班地去着手实现目标。

选择B:你眼前正面临岔路口,有一个以上的目标,正彷徨着不知该先朝哪一条路迈进,建议你多听听前辈的意见再做决定。

选择C:你是个未来方向十分明确的有志之士,既然确定了目标,就勇往直前吧!远见与目标,让你在10年后无可替代

哈佛的人生理念认为:一个人的目标越高远,那么他的成就就会越大。远大的、美好的人生目标,能吸引人努力为实现它而奋斗不止。每当你懈怠、懒惰的时候,它犹如清晨叫早的闹钟,将你从睡梦中惊醒;每当你感到疲惫、步履沉重的时候,它就似沙漠之中生命的绿洲,让你看到希望;每当你遇到挫折、心情沮丧的时候,它又如破晓的朝日,驱散满天的阴霾。一个有远见和目标的人,能在人生目标的驱策下,不断地激励自己,从而获得精神上的力量,焕发出超强的斗志。

在很多年前,哈佛的一个行为问题调查组曾经对100名学生进行了一次抽样调查,向每个人提出了同一个问题:“10年以后,你希望在什么地方,从事什么工作?”这些学生都回答说,他们想得到财富、荣誉,希望去经营大公司,或者从事能影响和主宰我们所生存的世界的重要工作。

在这100个接受调查的年轻人中,有10个人不仅决心征服世界,而且将目标清清楚楚写了出来,并说明他们什么时候即将取得何等成就,取得这些成就的理由是什么;而其他人则没有像他们一样写出各自的目标和理由。

10年之后,调查人员发现,原来写过目标和计划的那10名学生,所拥有的财产竟占那100名学生总财产的96%。这意味着那10名学生的成功率超过他们同学的整整10倍。所以说,确立目标与制订计划是学习规划的两个必不可少的内容。如果目标是前进的灯塔,那么计划就是行动的方案。没有目标,所谓的计划就没有了明确的方向,只能是四处乱撞;没有计划,目标则只是一句空谈,没有任何实际意义。

正如格莱恩·布兰德所说:“目标和计划是通向快乐与成功的魔法钥匙!有了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计划,并把它们写下来付诸行动的人,他们将来的成就,是有目标和计划但仅停留在脑子里或纸上的人的10—50倍。”让我们来看看艾萨克的故事,他的个人长期学习计划便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艾萨克中学毕业的时候,他的父亲就发现他具有特殊的商业天赋:机敏果敢,敢于创新。但他缺乏社会阅历,尤其是缺乏知识。父亲与他长谈了一次,并和他一起制订了一个能帮助艾萨克成为一个商界精英的长期学习计划。这个计划将艾萨克的学习生涯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攻读理工科学士。通过在哈佛大学攻读最基础、最普通的机械制造专业,艾萨克具备了做商贸必备的专业知识,了解了产品性能、生产制造情况,培养了知识技能,建立了一套严谨的逻辑思维体系,还形成了脚踏实地的工作态度。在这四年中,艾萨克还广泛选修了其他专业课程,如化学、建筑、电子等。这些知识为他后来的商业活动创造了难以估量的价值。

第二阶段:攻读经济学硕士。通过在哈佛大学3年经济学硕士的学习,他了解了影响商业活动的众多因素,懂得了商业的社会地位和作用,掌握了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在这3年的学习中,他还认真学习了经济法,并将主要精力放在管理知识的学习上。

第三阶段:积累社会阅历。离开哈佛后,艾萨克并没有急着去经商,而是先做了5年政府的公务员。5年的时间,使艾萨克从一个稚嫩的青年成长为一个深谙世故的公务员,在环境的压迫下,他树立起强烈的自我保护意识,并广泛结交各界人士,建立起一套关系网络。他非常善于利用这些网络来获得丰富的信息和便利条件。

第四阶段:掌握商情,熟悉业务。艾萨克辞去公务员的工作,应聘到了一家国际性的大公司。通过在这里两年的锻炼,在掌握了丰富的商情与商务技巧之后,他谢绝了公司的高薪挽留,自己开办了一家商贸公司,开始了梦寐以求的经商生涯。

艾萨克是一个有远见、有目标的人,这四个学习阶段共用了他14年的时间,每个阶段目标明确,任务具体。由于他在制订计划之前,对自己将来的发展目标定位准确,每个阶段的学习,都是以总的目标所需要具备的素质作为出发点,科学规划,合理安排。因此,当计划完成后,艾萨克已经具备了成功商人所应具备的所有条件。他的公司经营得非常出色。他有自己的游艇和别墅,他的身影常常出现在地中海、夏威夷阳光海滩上。现在他又根据自己的情况制订了新的学习计划,不难想象,在他这个新计划完成之后,一定会取得比现在更高的成就。

其实,所谓的成功,在一开始仅仅是自己的一个选择。你选择什么样的目标,就会有什么样的成就,有什么样的人生。今天的生活状态不由今天来决定,它是我们过去生活目标的结果;明天的生活状态不由未来决定,它将是我们今天生活目标的结果。对于有远见、有目标的人来说,今天的选择便预示着未来的成功。◎哈佛考考你

你知道自己内心的善良度是多少吗?

有一天你和朋友大吵一架,隔天他(她)请快递送来一个箱子,凭直觉,你觉得里面会是什么呢?

A.昂贵的皮件

B.一定有诈,可能是便便

C.过去的情书、礼物

D.空箱子

E.温馨的小礼物◎答案分析

选择A:你的内心善良程度40%,属于长得很善良型,但其实外表是你的伪装,真正善良与否得看以后的造化!

选择B:你的内心善良程度55%,看人善良型,会因特定的人事物而激发出善良的一面,这类人认为虽然不能害人,但防人之心不可无,因此他的防卫心较重。

选择C:你的内心善良程度99%,天生善良型,根本是上帝派来的小天使,要小心不要被人家骗。

选择D:你的内心善良程度20%,年度善良型,猜忌心相当重,大概一年才做一次善事,这类型的人有时候会想得太多了。

选择E:你的内心善良程度80%,后天善良型,潜在的慧根会让这类人愈老愈善良,这类型的人会受到宗教或朋友的影响而激发潜在的善良。敢坐第一排,勇当第一名

一位著名的哈佛大学教授应邀来中国做演讲。当时,演讲的大礼堂里挤了很多人,那些没有座位的听众只好站在走廊上听他演讲。然而,出乎他意料的是,大礼堂的最前排却没有一个人坐。望着空荡荡的前排,他惊讶地问道:“这第一排怎么没有人愿意坐,难道坐着还不如站着?”整个大礼堂一片寂静,谁也不吭声。

教授环视一周,又笑着问道:“你们不敢坐第一排是怕我向你们提问题吧?”“是!”一个声音怯生生地回答道。

教授微笑着说:“提问题有什么可怕的呢?我又不会吃掉你们!”大家也不由自主地笑了起来。

接着,哈佛教授便对大家说道:“在我们美国,每一个人都喜欢争坐第一排。因为他们认为坐第一排才能亮出自己,才能更引人注目。只有引人注目,才有机会被他人赏识,被他人看中。在这个人才辈出的社会里,只有坐在第一排,才有可能出人头地!如果你想取得成功,做出一点成就来,那么就得亮出你自己。而亮出自己的最好办法,就是不管在什么时候,都永远地坐在第一排。坐第一排,就是争第一;坐第一排,就是给自己信心。我正是照着我老师教我的去做,才取得今天的成绩的!”哈佛教授刚说完,大家都纷纷地向前面涌,争坐第一排。

20世纪30年代,在英国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镇里,有一位叫玛格丽特的小女孩,她从小就经常被父亲灌输这样的思想:“无论你做什么事都要力争一流,永远都要走在别人的前头,哪怕是坐公交车,你也要永远争坐第一排。”她的父亲从来就不让她说“我不能”或“我做不到”的话。

或许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个要求太高了。但是每当她为争做第一名感觉很累的时候,她就会想起父亲给她讲的一个故事:在生物学上,有这样一个现象:刚刚破壳而出的小鸡,会本能地跟在它第一眼看到的动物身后,并把它当成自己的母亲。即使是一只乌龟经过,小鸡也会把乌龟认成自己的母亲。更令人惊讶的是,一旦小鸡形成对某个物体的追随反应,就不可能对其他动物形成追随反应。这个现象在生物学上被称为“印刻效应”。通俗来讲,小鸡只承认第一,无视第二。她的父亲告诉她这种现象不仅仅存在于低等动物世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人们经常会对最初接受的信息和最初接触的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任何堪称“第一”的事物都具有天生的兴趣并有着极强的记忆能力。每一个人都可以列出无数个第一,比如世界第一高峰、美国第一个总统、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等等,但是对于第二、第三、第四,人们却不甚了解。因此只有敢于当上第一,坐上第一的位置,才会永远地被人记住。

确实,从小受到父亲这样的“残酷教育”的玛格丽特,有着积极向上的决心和信心,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工作中,她总是抱着一往无前的精神和争创第一的信念,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克服一切困难,做好每一件事,事事争第一,以自己的行动来证明“永远争坐第一排”的诺言。

玛格丽特在上大学的时候,学校要求学员要用5年时间来学习拉丁文课程,但是她却凭借着自己永争第一的信念和拼搏精神,在一年内就把全部课程学完了,而且考试成绩也名列前茅。玛格丽特不仅仅在学业上出类拔萃,在音乐、艺术等方面也一直走在前列,是学生中凤毛麟角的佼佼者之一。当年,她所在学校的校长评价她说:“她无疑是建校以来最优秀的学生,她总是雄心勃勃,每件事情都做得很出色。”

正是她任何事情都永争第一的心态,40多年后,她成了英国乃至整个世界政坛上的一颗耀眼的明珠,她连续四届当选为英国保守党领袖,并在1979年成了英国第一位女首相,凭借她“敢坐第一排”的心态,雄踞政坛11年之久。她就是被世界政坛誉为“铁娘子”的玛格丽特·撒切尔夫人。

可以说撒切尔夫人的一生都是在竞争中度过的,但也正是这样一种事事争第一的竞争意识成就了她的一生。所以青少年朋友们要记住,无论做什么事情,你的态度决定了你的高度。“永远都要坐第一排”积极的人生态度,激发了我们往最高最好的目标和方向去发展。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坐在第一排”的人,但真正能够“坐在第一排”的人却不多。为什么呢?因为那些不能坐到第一排的人,往往只会把“坐在第一排”当成一种人生的理想,却始终没有采取行动去争做第一名。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够最终领略美妙风景的,必然是那些强烈渴望登顶,并为之不懈跋涉的追求者。◎哈佛考考你

从座位的选择看你的学习态度:如果你可以选择的话,你最喜欢坐在教室中哪一个位置?

A.第一排正中央

B.教室的正中央

C.最后一排

D.离老师最远的角落◎答案分析

选择A:你喜欢坐在第一排正中央,这种行为表示你是一个求知欲和学习意愿高的人,而且这种学习动机是你自动自发,没有人会强迫你,你也不是为了别人而学,是个很有求知欲的好学生。因为,你选择的位置很靠近黑板,老师的声音可以听得很清楚,所以说你是好学的人是绝对没错的。

选择B:你是一个很希望老师注意你的人,在班上你一直有想出风头的期望,至于上课的内容如何,对你来讲也就不重要了。你是一个很容易让人影响学习情绪的人,你的成绩好有可能多半都是为了给老师看或向同学炫耀,所以你的读书动机是很不自主的,因此很容易受影响。

选择C:你之所以选择坐在最后一排,这就表示你是个不喜欢被老师注意,也不喜欢出风头,只喜欢安安静静想自己事情的人。你的学习意愿其实也不算低,只是你很需要有自己的空间,来做自己的事。如果有你喜欢听的课程,你就会投入去听。如果老师的口音太重,听不懂也没兴趣,你就会做自己的事了。

选择D:你是一个恨不得躲起来,看不到老师,老师也看不到你的人。你不是很讨厌老师,而是你实在是非常讨厌上课,你的学习意愿可以说是等于零。为什么会这样?只有问你自己了。你觉得上课简直就像坐牢,当然可以摸鱼就摸了,所以会坐在离老师最远的角落了,搞不好老师的眼镜度数不够,你就赚到了。没有什么来不及,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

曾经的哈佛学子,后来荣获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萨缪尔森教授认为:“人们应当首先认定自己有能力实现梦想,其次才是用自己的双手去建造这座理想大厦。”的确,人生总有许多理想和憧憬,假使一个人能够将一切憧憬都抓住,将一切理想都实现,将一切计划都执行,那么他在事业上的成就,真不知会怎样的宏大;他的生命,也不知会怎样的伟大!然而,总是有很多人有憧憬而不去抓住,有理想而不去实现,有计划而不去执行,最终使各种憧憬、理想、计划破灭。

生活中,很多人都有周游世界的梦想,可是有几个人能不顾一切地去实现它呢?毕业于哈佛大学的著名文学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一心向着自己目标前进,行动起来的人,整个世界都给他让路。”所以,有了目标,就是要立即行动起来!光说不练,纸上谈兵,拖延应付,只会让目标成为一个梦。

索菲娅是哈佛大学里艺术团的歌剧演员。在一次校际演讲比赛中,她向人们展示了一个最为璀璨的梦想:大学毕业后,先去欧洲旅游一年,然后要在纽约百老汇中占有一席之地。当天下午,索菲娅的心理学老师找到她,问了她一句:“你今天去百老汇跟毕业后去有什么差别?”索菲娅仔细一想:“是呀,大学生活并不能帮我争取到去百老汇工作的机会。”于是,索菲娅决定一年以后就去百老汇闯荡。

这时,老师又冷不丁地问她:“你现在去跟一年以后去有什么不同?”索菲娅冥思苦想了一会儿,对老师说,她决定下学期就出发。老师紧追不舍地问:“你下学期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一样?”索菲娅有些晕眩了,想想那个金碧辉煌的舞台和那双在睡梦中萦绕不绝的红舞鞋……她终于决定下个月就前往百老汇。

老师乘胜追击问道:“一个月以后去跟今天去有什么不同?”索菲娅激动不已,情不自禁地说:“好,给我一个星期的时间准备一下,我就出发。”老师步步紧逼:“所有的生活用品在百老汇都能买到,你一个星期以后去和今天去有什么差别?”

索菲娅激动地说道:“好,我明天就去。”老师赞许地点点头,说:“我已经帮你预订好明天的机票了。”第二天,索菲娅就飞赴到全世界最巅峰的艺术殿堂——美国百老汇。当时,百老汇的制片人正在酝酿一部经典剧目,几百名艺术家前去应征主角。按当时的应聘步骤,是先挑出10个左右的候选人,然后,让他们每人按剧本的要求演绎一段主角的对白。这意味着要经过百里挑一的两轮艰苦角逐才能胜出。索菲娅到了纽约后,并没有急着去漂染头发、买靓衫,而是费尽周折从一个化妆师手里要到了那个剧本。这以后的两天中,索菲娅闭门苦读,悄悄演练。正式面试那天,索菲娅是第48个出场的,当制片人要她说说自己的表演经历时,索菲娅粲然一笑,说:“我可以给您表演一段原来在学校排演的剧目吗?就一分钟。”制片人首肯了,他不愿让这个热爱艺术的青年失望。而当制片人听到传进自己鼓膜里的声音,竟然是将要排演的剧目对白,而且,面前的这个姑娘感情如此真挚,表演如此惟妙惟肖时,他惊呆了!他马上通知工作人员结束面试,主角非索菲娅莫属。就这样,索菲娅来到纽约没几天就顺利地进入了百老汇,穿上了她人生中的第一双红舞鞋。

看看我们身边的那些成功者吧,他们都是“想到就立即做”的行动家。“想到就立即做”是一种习惯,是一种做事的态度,也是每一个成功者共有的特质。什么事情一旦拖延,你就总是会拖延,但你一旦开始行动,事情就有了转变。凡事及时行动就是成功的一半,凡是有力量、有能耐的人,总是能够在对一件事情充满热忱的时候就立刻去做。因为他们知道,等待与拖延是成功的死敌。如果没有行动,再美的梦想也只是泡影。

所以,一旦有了自己的梦想或者目标,就要立刻着手进行,不要拖延,不要想着以后,也没有什么来不及的,因为现在就是最好的开始。◎哈佛考考你

如果让你变成下面的一种海洋生物,你最想变成哪一种?

A.珊瑚

B.两条鱼

C.一群鱼

D.海蛇◎答案分析

选择A:缺乏行动力。你是一个多说少做、举棋不定的人。而且有恋母情结,常常希望得到别人的照顾,心理年龄仍停留在小学阶段。

选择B:有强烈责任感。你有责任感,生活起居方面很独立,而且在学校、公司中有不错表现,得到别人的爱戴。不过,在恋人面前就表现得很柔弱。

选择C:害怕寂寞。你的心理年龄也不算太大,喜欢集体生活,而且小事也会询问亲友才能下决定,所以亲朋好友都是你的精神支柱。

选择D:成熟人。你是一个相当成熟的人,而且具有强烈使命感,因此再孤独的生活也不怕。但有时会局限于自我认知的范围里,别人的意见不容易听进去。第二章无论何时,勤奋都是通往成功的捷径懒惰,比勤奋更能消耗身体

哈佛大学图书馆里流传着很多名言,其中一条就是:Never put things you can deal just now to tomorrow(勿将今日之事拖延至明日)。人们常说“今日事今日毕”,然而现实生活中往往并不能充分实现这一点。因为惰性而产生的拖延时时刻刻发生在我们的身上——早上躺在床上不想起来,起床后什么事也不想干,能拖到明天的事今天不做,能推给别人的事自己不做……“懒惰”就像很有诱惑力的怪物,每个人的一生都会与这个怪物相遇。它是人类最难对付的一个敌人,许多本来可以做到的事,都因为一次又一次的懒惰拖延而错过了成功的机会。

富兰克林说:“懒惰像生锈一样,比操劳更能消耗身体。”懒惰是人的一种劣根性,为了做成某件事,必须与它抗争,超越这种劣根性的钳制。这种抗争和超越,一开始总要由一些外力来强制,进而才逐渐内化为恒定的精神和行为习惯。一旦养成勤劳的习惯,往往会拥有一份稳定的愉快心情。因为人在专注的时候,意念与行为协调归一,所以恶劣的情绪便没有潜入的机会,更没有盘踞的空间。一个进入勤劳状态的人,心中就不会有长久驻足的懒惰。所以,克服懒惰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使自己忙碌起来。

露西娅是美国一家家族企业的老板,事业上,她完全依赖于自己的丈夫,自己也因此变得越来越懒惰。后来,由于她的丈夫突发车祸意外身亡,公司也跟着倒闭了,家庭的全部负担都落在露西娅一个人身上,并且她还要抚养两个子女。面对如此困窘的境况,露西娅不得不去工作赚钱。她每天把孩子们送去上学后,便去替别人料理家务,晚上,孩子们做功课时,她还要做一些杂务。有一天,露西娅发现很多现代妇女都因外出工作无暇整理家务。于是她灵机一动,花了7美元买来清洁用品,为有需要的家庭整理琐碎家务。为了这一份工作,露西娅付出了很大的勤奋与辛苦。渐渐地,她把料理家务的工作变为了一种技能,并成立了专门的公司。后来,甚至大名鼎鼎的麦当劳快餐店也找她代劳。如今的露西娅拥有了自己的保洁公司,每天的订单滚滚而来,但是她并没有因此而松懈,仍然夜以继日地工作。

懒惰,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一种堕落,它就像一种精神腐蚀剂一样,慢慢地侵蚀着你。一旦背上了懒惰的包袱,生活将是为你掘下的坟墓。马歇尔·霍尔博士认为:“没有什么比无所事事、懒惰、空虚无聊更加有害的了。”对于懒惰的人来说,想要成大事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懒惰的人总是贪图安逸,遇到一点儿风险就吓破了胆,另外,这些人还缺乏吃苦实干的精神,总存有侥幸心理。而那些能够成大事的人,他们更相信“勤奋是金”。所以在被懒惰摧毁之前,你要先学会摧毁懒惰。现在开始,摆脱懒惰的纠缠,不能有片刻的松懈。“勤奋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这是古罗马皇帝临终前留下的遗言。古罗马人有两座圣殿,一座是勤奋的圣殿,一座是荣誉的殿堂。他们在安排座位时有一个顺序,必须经过前者的座位,才能到达后者——勤奋是通往荣誉圣殿的必经之路。人生的道路也是如此,要想到达成功的圣殿,唯一的道路就是勤奋。

在哈佛,所有的学子都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懒惰的人缺少的是行动,他们是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所以青少年朋友要时刻提醒自己:“成事在勤,谋事忌惰。”要知道,人生短暂,懒惰就如同自杀。◎哈佛考考你

测测你有多懒:父母叫你去邻近的菜市场买菜,这个地方你一次没去过,也不知道菜价,所以你十分不安……下面店铺中,你首先会去哪里?

A.什么都有的小杂货铺

B.各种鱼的店铺

C.只有一种蔬菜的摊档

D.即食品小店◎答案分析

选择A:你是个偷懒高手,在偷懒的同时会做大量的掩饰行为,绝不会让人发现到蛛丝马迹。在别人看来,你是个很忙碌的人,一丝不苟又懂得抓紧时间,可是在你的脑里根本什么都没有,因为你正在偷懒。

选择B:你的懒惰在你的无知上。既然是不知道的事情,那么你就有很多理由去偷懒。即使不知道,你也不会去问,任由这个问题一直拖下去,而这时候正是偷懒的好机会。别人为解决问题而烦恼,而你却乐得清闲。

选择C:你的懒惰只显露在你的讨厌之上,那就是说你是视事情而定的。平时不会很懒,反而让人觉得很勤劳,但是在讨厌的事情上,你的懒惰表现得很明显,让人一看就知道你想偷懒。你觉得不喜欢的事情就算懒些也无所谓,但你可否想过,有些事偷懒后果会很严重的。

选择D:你是懒到了骨子里的人,要你不懒实在太难了,除非世界只剩下你一个人。你相当会找借口,然后懒洋洋地“品尝人生”。你也是个很容易生气的人,如果在你偷懒的时候,别人逼你做你不愿意做的事情,你会立刻翻脸,然后再找理由。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

希腊的大哲学家苏格拉底,在哲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他取得的成就,除了先天聪颖与后天的谦逊好学有机结合之外,难能可贵的是他对每个问题都能认真探讨,殚精竭虑,专心致志地求索答案。无论是严寒还是酷暑,只要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他就会像疯子一样呆站在自家的院子里,冥思苦想,直到彻底想出答案为止。

不是焦点的阳光不会燃烧,有人说,精力集中在一点上能成就万事。所以,做事必须将所有精力投入到一点上,三心二意,只能一无所成。

哈佛的教授也常常善意地提醒学生:一个人的精力是十分有限的,把精力分散在好几件事情上,不是明智的选择,也是不切实际的做法。一个人,对许多事情都感兴趣,或是喜好广泛,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可是通常情况下,只有专心地做好一件事,才能有所收益、才能突破人生困境。而那些总是同时想做很多事情的人,结果反而一件事情都做不好。

纵观中外古今,凡大学者、大科学家等,无不是将分散的精力聚集起来,才获得了某个领域的突破的。

李斯特在听过一次演说后,内心充满了成为一名伟大律师的欲望,他把一切心力专注于这项工作,结果成为美国最伟大的律师之一;林肯专心致力于解放黑奴,并因此成为美国最伟大的总统;海伦·凯勒专注于学习说话,因此,尽管她失聪失声又失明,但她还是实现了她的目标……这些成功者的经验告诉我们:“专心”就是把意识集中在某一个特定欲望上的行为,并一直集中到已经找出实现这个欲望的方法,而且坚决地将之付诸实际行动。不要让你的精力转移到别的事情、想法上去,专注于你已经决定去做的那个重要项目,放弃其他所有的事。这样,你获得成功的概率才会更大。如果你还在表示怀疑的话,那么我们再看看下面这个故事。

天黑之前,商场经理在检查新来的售货员莱斯利一天的业务情况。“今天你向多少名顾客提供了服务?”经理问莱斯利。“先生,只有一名顾客。”莱斯利答道。“仅仅一名顾客?”经理有点生气了,继续问道,“那你卖了多少钱?”

莱斯利很平静地回答:“58 334美元。”

经理大吃一惊,有点怀疑自己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他问莱斯利:“请你解释一下,仅仅一位顾客,怎么卖了那么多钱?”“首先我卖给了那位先生一枚钓钩,”莱斯利说,“接着卖给他一根钓竿和一只卷轴。然后我问他打算到什么地方钓鱼,他说去海里。所以我建议他应该拥有一条船——他就买了一艘20英尺长的小型汽艇。运走时,我带他到咱们商场的汽车销售部,卖给了他一辆微型货车。”

经理惊愕不已地问道:“你真的卖了那么多东西给一个仅仅来买一枚钓钩的顾客?”“不是的!先生,”莱斯利回答说,“他本来是到旁边柜台为他患偏头疼的夫人买一瓶阿司匹林。我对他说:‘先生,您的夫人身体欠佳,周末如果有空,您不妨带着她去试试钓鱼,那真是太有意思了!’事情就是这样的。”

生活中,有的人每天都会做很多事,可是没一件事做得出类拔萃;有的人一生做很多事,却没有一件让他功成名就。这是为什么呢?哈佛大学的教授们常常教导学生说:“做事多少是一回事,做事的质量和成效又是另一回事。如果我们10件事都做不好,那么就把精力集中到一个焦点上,专心做一件事情吧!”◎哈佛考考你

在生活中许多人都有些固执,但固执与偏执是不相同的。适当的固执,为人平添几分“原则美”,而偏执往往会将人生打死结,偏执型人格又叫妄想型人格。既伤害了自己,也伤害了他人,通过下面的心理小测试,来看看你是否固执过头了吧。

1.你对别人是否求全责备?

2.总是责怪别人制造麻烦?

3.感到大多数人不可信?

4.会有一些别人没有的想法和念头?

5.不能控制自己的脾气?

6.感到别人不理解你,不同情你?

7.认为别人对你的成绩没有做出恰当的评价?

8.老是感到别人想占你的便宜?◎测试评分

没有(1分);很轻(2分);中等(3分);偏重(4分);严重(5分)。◎答案分析

10分以下,不存在偏执情况,恭喜你,你是个心平气和的可爱的人。

15-24分,可能存在轻度的偏执,如觉得环境不顺心,应要引起警惕,原因可能在于自我哦!

25分以上,有偏执的症状,应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走火”。此外,遇到大障碍时应向心理医生寻求帮助。每天让自己进步一点点

哈佛大学的老师常在课堂上对学生说:“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如果我们每天都能让自己进步一点点——哪怕是1%的进步,那么还有什么能阻挡得了我们最终走向成功呢?”每天进步一点点,并不是很大的目标,也并不难实现。也许昨天的“我”也曾努力磨炼并获得可喜的成绩,但今天的我必须超越昨天的“我”,更加进步,更加充实。人生的每一天都应该充满新鲜的东西。

每天进步一点点就已经足够。在人生的道路上,每天前进一点点,就是稳健的、持续的前进过程。“不进则退”,只要是在前进,无论前进多么小的一点都无妨,但一定要比昨天前进一点点。人生也必须每天持续小小的努力,才能有所成就。

只要我们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就进步365个一点点,持续这样做,人生中任何一点点差距都有可能在几年后相差十万八千里。每天一点点,是我们学习所需要的,也是我们一辈子需要做的事情。每一个人天生都是平凡的,不要幻想自己突然就能脱胎换骨,马上就能成为一个天才。要知道,从平凡到优秀再到卓越,你需要做的仅仅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在1985年的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洛杉矶湖人队靠着各位球员已达顶峰的球技,赢得冠军可以说是唾手可得。但是在决赛时,却意外地输给了波士顿的凯尔特人队,这让教练派特·雷利和所有的球员都极为沮丧。

派特·雷利是湖人队以年薪120万美元聘请来的教练,他绝不会让自己和球员一直在沮丧中停滞不前。为了让球员重振信心,他告诉大家说:“从今天开始,我们可不可以罚篮进步一点点,传球进步一点点,抢断进步一点点,篮板进步一点点,远投进步一点点,每个方面都能进步一点点?”球员不假思索地答应了他的要求。在之后一年的训练中,球员始终抱着让自己“进步一点点”的精神,不断地提高自己的球技。

终于,在1986年美国职业篮球联赛中,湖人队不负众望,轻而易举地夺得了冠军。派特·雷利在获得冠军的时候,对球员们说:“我们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想想,我们12位球员一年中在5个技术环节方面分别进步了1%,所以一个球员进步了5%,全队就进步了60%,在球技上处于巅峰的湖人队,提升了60%,甚至更高,所以我们获得出人意料的成绩是理所当然的。”

每天进步一点点,听起来好像没有冲天的气魄,没有诱人的硕果,没有轰动的声势,可细细琢磨一下,却说出了做人做事要始终如一、求真务实的道理。每天进步一点点,是从小成功到大成功的日积月累;每天进步一点点,是自信心的聚少成多;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对失败和挫折的不屑一顾;每天进步一点点,是实现完美人生的最佳路径。

在哈佛,学生们都有这样一种共识:每天都有点滴的进步,不仅能让自己的内在潜能得以充分的发挥,也能积累成功的资本。的确,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只要我今天比昨天进步一点点,明天能比今天进步一点点,这样的过程就是成功。◎哈佛考考你

如果21世纪最壮观的流星雨将会来临,你会选择在哪里看这场流星雨呢?

A.海边

B.山顶

C.草地

D.屋顶◎答案分析

选择A:对你来说,当生活中出现挫折或者失败的时候,最好的安慰是爱情。所以,找到真心相爱的人,是你追求成功的同时必须要考虑的。

选择B:你是一个很乐观的人,相信再大的问题都会过去。对你来说,拥有一帮能够倾吐苦水的朋友是最重要的。

选择C:你有些喜欢靠幻想来排解压力和焦虑。这样的排解可以顶一时之需,但从长远来看,你还需要自我成长、锻炼自己应对现实和挫折的力量。

选择D:你通常喜欢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满满的,让工作占据你大多数时间,这样的你比较容易出现人际关系问题。所以,你最需要的是扩大社交圈,融入群体之中。每一个人面前都有一根栏杆

哈佛大学著名心理学教授塔尔·本·沙哈尔在给学生们讲述如何面对困境时说:“每个人必须经历蹒跚学步才能走出如今优美的步伐,同样每个人也要经历无数次失败才能成功。真正的学生领袖必须懂得如何面对失败,懂得如何战胜自己,从而脱离困境的泥沼。”作为哈佛上座率最高的教授之一,他还给学生们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巴拉斯从小生活在一个十分糟糕的家庭中,她的爸爸因患小儿麻痹症,瘸了一条腿,成天只知道赌博和酗酒;她的妈妈有精神分裂症,不仅无法正常工作,一旦病情发作起来,还常常冲巴拉斯大声地吼叫甚至动手打她。由于家庭的贫困,无人管束的巴拉斯整天像个男孩子一样四处疯跑,跟人打架,甚至染上了偷盗的恶习。

巴拉斯的邻居是一个名叫威尔逊的跳高运动员,在巴拉斯12岁那年,他把巴拉斯带到运动场上,准备教她练习跳高。巴拉斯站在运动场上不敢动弹,她胆怯地问威尔逊先生:“我真的能像您一样成为一名跳高运动员吗?”威尔逊反问她:“为什么不能呢?”巴拉斯低下头,小声地说:“难道您不知道,我的母亲是一个患有精神分裂症的人,我的父亲是残疾人,并且还是一个酒鬼,我的家境很糟糕……”

威尔逊摇摇头,再次反问她:“这和你跳高又有什么关系呢?”巴拉斯回答不上来了,是啊,这和她跳高又有什么关系呢,巴拉斯嗫嚅了半天说:“因为我不是个好孩子,而您却是那么优秀。”威尔逊又摇了摇头说:“没有人天生就是优秀的,也没有人生来就是坏孩子。只要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好孩子,那么就一定能够成功的。另外,我要告诉你的是,不要把不好的家境当成你变成好孩子的阻力,而要让它成为你的动力。”

巴拉斯的眼中泪光闪烁,很坚定地点了点头。威尔逊给她加了一个1米高的栏杆,让她跳过去。巴拉斯很轻松就跳过了。接着,威尔逊又将那根栏杆撤下来,让巴拉斯再跳一次,结果巴拉斯仅能跳过0.6米。威尔逊拍了拍她的肩膀,说:“孩子,现在这根栏杆就好像你苦难的家境,正是因为有了这根栏杆,你跳高的时候才有了足够的动力,如果你不相信的话,我现在就将栏杆加到1.2米,你一定能够跳过去的。”威尔逊真的将栏杆加到了1.2米,巴拉斯咬了咬牙,竟然奇迹般地跳过去了。从那以后,巴拉斯对威尔逊说的每一句话都深信不疑,她下定决心要出人头地,以自己的能力来改善处于困境中的家庭。

接下来的日子里,巴拉斯在威尔逊的教导下努力训练,不断地超越自己。后来又经过威尔逊的介绍,加入了体育俱乐部,并在那里认识了罗马尼亚的全国男子跳高冠军约·索特尔。在索特尔的精心培育下,14岁的巴拉斯跳过了1.51米。1956年夏天,19岁的巴拉斯终于跳过1.75米,第一次打破了世界纪录。1958年,她又以1.78米的成绩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并从此开始了巴拉斯时代。

在1956年到1961年的5年中,巴拉斯共14次刷新世界纪录。1960年罗马奥运会上,她以1.85米的成绩获得她一生中第一枚奥运金牌,比第二名的成绩高出14厘米。1961年她再创世界纪录,越过了被誉为“世界屋脊”的1.91米的高度。此纪录一直保持了10年之久。她从1959年到1967年,在140次比赛中获胜,是世界上跳高比赛获胜最多的女运动员,人们也因此称她为喀尔巴阡山的“女飞鹰”。

其实,我们每个人面前都有一根栏杆,那根栏杆的名字叫贫穷、饥饿、失业、灾难或是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它们也许给我们巨大的压力,但是我们不能向它们屈服,而是化压力为力量,志存高远,飞越面前的栏杆,向着人生更高的目标奋斗。

的确,在人生的旅途中,通往理想的道路上总会遇到大大小小的困难和挫折,它们就像一根根横在自己面前的栏杆,会阻碍着我们前行的脚步。有人因为这一点力量的阻碍,开始埋怨、消沉、哀叹命运。但是,有的人却化阻力为动力,跨越心灵的栏杆,越飞越高。◎哈佛考考你

测测你的抗挫折指数:想象一下你在一个小公园里,总会觉得这个公园少了点什么,你的直觉是少了下面哪一样东西?

A.秋千椅

B.跷跷板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