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心中的“和美”:广州天府路小学教师研修之道(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0-25 13:22:47

点击下载

作者:王晓芳

出版社:中华书局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为了心中的“和美”:广州天府路小学教师研修之道

为了心中的“和美”:广州天府路小学教师研修之道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为了心中的“和美”:广州天府路小学教师研修之道作者:王晓芳排版:JINAN ENPUTDATA出版社:中华书局出版时间:2015-12-01ISBN:9787101114775本书由中华书局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上篇为“和美”,我们聚焦哪些研修第一章厘清“和美”愿景——办学愿景研修

面对新课程改革,学校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与重大的责任。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创办优质教育,是每一所学校心之所向、身之所往。随着“校本”观念日益深入人心,校本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范式,在全国各中小学日益兴盛、日显其效。一所学校的发展前景越是明朗,就越能激发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办学愿景而共同奋斗。“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和美教育”,是天府路小学的办学哲学,以此为引领,通过“办学愿景研修”,实现全体教师价值的最大化。第一节 校本研修的要义及其价值“校本”是个舶来词,是我国教育理论工作者从西方教育文献中引进的一个新名词。为了建构属于“校本研修”自身的理论体系,并在学校教育实践中得到应用,首先我们必须弄清楚“校本研修”的含义。对这一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有助于我们在新课程背景下更好地理解“校本研修”的相关概念,进而科学地将理论指导实践,彰显“校本研修”的价值。一、校本研修的要义(一)从语义诠释的角度看校本研修

概念作为反映客观事物的思维形式,是阐释本质属性的一种表达方式。因此,正确认识“校本研修”这一概念是学校培养优秀教师的前提。从语义层面出发,认识“校本研修”需要从“研修”和“校本”两方面入手。

1.关于“研修”“研修”一词,词典中未见收录。“研”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细磨,碾;深入地探求。“修”字在词典中的解释有:装饰,使完美;整治,恢复完美;剪或削;兴建,建造;编纂,撰写;(学问、品行方面)钻研、学习、锻炼;长,高;信奉宗教的人虔诚地学习教义,并付诸行动。

这里将“研”“修”二字进行串解,所谓“研修”,就是通过思考问题、商讨意见、探求事物的规律等研究性学习活动,提高人的修养与学识。

在学校场域,教师作为主力军,其“研”教育教学和“修”教师素养是融合一致的。日本提倡“研修”,日语中用“研修”来代替“进修”及“培训”。日本教育理论界认为:“研修”就是“研究”与“修养”的意思。一方面,教师为了更好地担负自己的教育职责,需要不断地加深对青少年的了解,深入研究教育内容,探讨教育方法,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另一方面,教师是教育者,承担着促进青少年人格形成的重要职责,因而完善教师的自我人格、提高自身素质也是非常重要的。

就教师而言,“研修”在本质上是教师经由各类研究性学习及各种实践性活动,进行较系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与能力培训的学习,从而提高自身专业素养的一种教育方式。

2.关于“校本”“校本”一词,来源于20世纪80年代美国“校本”运动及其文献的汉语翻译。当时,美国掀起了学校教育改革的热潮,提出了校本管理(school-based management)模式。英文单词“based”是“以……为基础”的意思,school-based的意思是“以学校为基础”。也就是说,“校本”的含义应当是指学校的教育教学活动要以学校为基础而进行。

郑金洲认为,“校本”有三方面的含义:一是为了学校,二是在学校中,三是基于学校。

就“为了学校”而言,“校本”指要以改进学校实践、解决学校所面临的问题为指向,学校自身应该成为发展的中心和根本,学校的一切办学和改革措施都要有利于学校的发展。“改进”既指要解决学校存在的种种问题,也指要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及教育教学质量。

就“在学校中”而言,“校本”指学校自身问题要由学校中人来解决。学校发展、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属于学校自身的问题,要经由学校领导与教师共同探讨来解决,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要在学校中加以有效实施。

就“基于学校”而言,“校本”指要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进行的各种研究、所涉及的各门课程都应该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的特色和潜力,让学校的资源得以充分利用,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

也就是说,“校本”是“以校为本”,让学校拥有更多的自主权,拥有更大的自主空间,让学校根据自身的特色和发展需求决定学校的各项事务。

可见,“校本研修”必须以学校自身发展为导向,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有着“校本”的烙印。(二)从内在涵义的角度看校本研修“校本研修”一词衍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校本培训”及“校本研究”,目前,我国学者对其内涵与特征有较深的研究。

1.校本研修的内涵

对于“校本研修”的界定,学界的主流观点大致可以分为三种:一种教师教育方式、一种行动研究或者是一种制度或文化。

其一,把“校本研修”看作一种教师教育方式。王祖琴认为,校本研修是促进教师自主成长的一种教师教育形式。它以学校为基本场所,以促进本校教师、学生和学校的发展为本,以结合本校和教师本人的教育改革实践而开展研究性学习为基本方式,以建立教师为主体,包括专业人员和学校领导在内的学习型组织为交流平台,以改善教师的教育行动为直接目标,以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水平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

其二,把“校本研修”看作一种行动研究。王洁、顾泠沅认为,校本研修是融于教学活动之中的,而不是游离于教育教学实践行动之外的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它就是教育教学实践行动的一种形式。

其三,把“校本研修”看作一种制度或文化。汤立宏强调,校本研修不仅仅是一种单纯的教师教育和专业发展形式。他指出,校本研修是把教师培训、教育科研、教学研究、学校管理和校本课程开发等有机地融为一体,既是一种关于教师和教育学的行动研究,也是一种制度建设,更是一种健康向上的学校文化。

尹祥综合了以上观点,并给出了新的定义,他认为:校本研修是在学校中,为了学校,基于学校的一种教师教育的新方式,是以解决学校实际问题为途径,以提高教师专业化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行动教育范式。它不仅仅是一种教师教育方式,也是学校学习型组织建设及学校文化建设的一种有效途径。

本书倾向于从“校本研修”生成的视角对其内涵进行界定,涉及其生成的场域、目的、过程及价值等。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立足于学校具体情境,着眼于学校优质发展,致力于将学校打造成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学习型组织,以充分发挥教师个体创造力和群体协作力,使教师个体价值与群体绩效得以最大限度地显现,进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及学校可持续发展的教师教育新范式。

这一教师教育新范式能否成功,取决于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和三大保障。

校本研修的三大要素是:一、以办学愿景为研修内容,即聚焦学校自己的办学愿景进行研修,促使教师有理想地发展;二、以专业规划为研修内容,即聚焦教师的专业发展规划进行研修,促使教师有方向地发展;三、以实践问题为研修内容,即聚焦教育教学的实践问题进行研修,促使教师有方略地发展。三大保障是:一、以研修组织为保障,即建立学校的校本研修组织,促使教师因学校重管理而得到发展;二、以研修平台为保障,即搭建学校的校本研修平台,促使教师因学校重支持而得到发展;三、以研修举措为保障,即创美学校的校本研修举措,促使教师因学校重质效而得到发展。

2.校本研修的特征

抓住校本研修的特征,有利于更全面深入地理解校本研修。

尹祥从“校本”和“行动”两个方面,对有关学者关于校本研修特征的论述作了综述。

其一,校本研修的“校本”特征。汤立宏依据“校本”理论,认为校本研修的特征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校本研修的宗旨与根本目的是“基于学校”,即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身心的健全发展;二是校本研修的起点与根基是“为了学校”,即校本研修的一切活动都来自于学校管理和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三是校本研修的活动状态与主体是“在学校中”,即校本研修的本质是广大教师与其自身教育教学行为所进行的一种“对话”——它植根于学校的教学活动,贯穿于学校教学活动的过程,它的活动主体是校长和教师。

其二,校本研修的“行动”特征。郭东岐从行动研究的角度,认为校本研修有以下特征:一是教师是研究的主体,即教师的角色在研究中由被培训者、被研究者转变为主动研究者,及对自身教学行为的反思者;二是研究的实践性,即校本研修是教师从实际需要出发,在教育现场情景中去发现、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三是研究目的的指向性,即校本研修是通过在教育活动的具体情境中进行行动研究,提高行动质量,增进行动效果,是为了行动而研究;四是研究过程与教学过程的相关性,即教师行动研究的基本过程是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提出及解决问题。

基于对校本研修是一种教师教育方式的界定,王祖琴分析了其五大特征:

特征一:以中小学校为研训基地。学校是教师发展的立足之地,是教师工作和生活的主要场所,也是教师实现其价值的“用武之地”,教师正是通过课程与教学这一领域的劳动与创造来实现自身发展。同时,学校是课程研修的最佳场所,课程研修离开了学校与课堂教学,就难免成为纸上谈兵。当代关于教师专业化的研究也一直强调,教师在学校教室里进行的实践与研究是最富成效的进修。

特征二:以与教师培训机构结为伙伴关系为保障。校本研修在“立足校本,超越本校”的同时,需要培训机构的丰富资源支撑和专业人士的介入帮助。教师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发展并不能全然依靠于自己,还依赖于校本研修文化的滋润和哺育。正是这种研修文化,为教师的自主发展提供了支持与认同的生态环境,赋予了合作互惠研修新的意义。

特征三:以实践问题的解决为导向。教师个体的专业知识是与其教学活动的具体需要和实践情况相联系的,教师的知识和智慧形成具有建构性、个体性、情境性、实践性的特征。真实的课堂是不能复制的,一位教师不可能在实践中完全搬用另外一位教师的教学行为方式,也没有在任何教育情境下都管用的教育手段。教师的知识和智慧的形成需要实践,需要在实践中检验与发展,教师知识的获取、智慧的形成具有“不可灌输性”。

特征四:以教师行动中的反思为根本。在校本研修中,教师要注重“从发现自己遇到问题开始”,而自我发现问题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自主反思过程。在研修过程中,每个参与研修活动的教师要根据所了解的信息,及时反思自己的思想、观念、言论和行为,及时自觉自主地调整自己。校本研修注重教师对专题研修活动进行系统地全面反思,总结经验体会,提炼研修成果,发现新的问题,寻求对策。因此,校本研修的全过程就是促进教师不断自主反思的过程。

特征五:以“研修一体化”模式的构建为依托。“研”,主要是指教研、科研,或者说教育科研;“修”就是古人所谓的“进德修业”,着眼于教师的师德水平和能力素养。“研修一体化”就是将原本属于教研和进修两方面的工作,通过一定的活动载体有机地融合在一起。教研是进修密不可分的一部分,且为进修的基础,而进修则是研究的提升。

综合以上研究,我们认为,校本研修可以从其两大构件“校本”和“研修”出发进行分析,具备“以校为本”和“以研促修”两大特征。

校本研修具有“以校为本”的特征,意味着校本研修是“为了学校”的可持续发展而开展的,是“在学校中”解决学校发展问题而开展的,是“基于学校”的发展情境而开展的。

校本研修具有“以研促修”的特征,意味着校本研修是研究学校如何发展、教师如何发展、教育教学实践问题如何解决及学生如何发展等几大重要问题,从而促进教师的发展。(三)从类词比较的角度看校本研修

理解“校本研修”,还可以借助于与其类别化的词语相比较来进行,如“校本教研”、“校本科研”、“校本研究”等。“校本教研”以教师的教学为着眼点,往往只涉及课堂、课程、教材、教法的相关领域,解决教学中的现实问题。“校本科研”立足本校文化和教育教学实际,由学校发起和规划,以提高教师的科研素养和教育质量为根本目的,促进教师自主发展和教师专业成熟,特别强调对教育教学规律的探索和掌握。二者属于“校本研究”相互联系的两个不同层次,对教师自身的业务提高和专业长进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校本研究”的立足点在于教育教学实践,着眼于教育教学过程的优化和质量的提高,其行为效果显现于教师的岗位业务,是学校获得自身发展内在动力机制的新源泉。“校本研修”则更强调对教师素质的关注,是校本研究功能的拓展,也是研究品位的提升,是学校教学研究、教师专业发展、教育行为改善的新途径。“校本研究”注重“教师的工作”,而“校本研修”兼顾“工作的教师”,最后回归工作,回归校本发展,做到“研”、“修”并重。二、校本研修的价值(一)校本研修以教师为主体,服务于教师发展

校本研修作为教师教育的一种新范式,对于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校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价值。

1.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的前提:以教师为研修主体

教师是具有主体性的个体,只有当教师成为“研”的主体,才会成为“修”的主体。因此,在校本研修过程中,教师成为主体,可以发挥高度的个人主观能动性,解决自己在教育教学中产生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提升自身素质,同时发挥高度的团队协作力,解决本校可持续发展面临的各种问题,从而提高办学质量,提升办学品质。

也就是说,以教师为研修主体,是校本研修彰显其价值的前提;教师主体地位未确立,教师主观能动性未发挥,校本研修就难以显现其促进教师发展的价值。校本研修中的教师主体性主要体现为:教师具有较强的自主研修意识和自主研修能力,具有较强的合作研修意识和合作研修能力。

2.校本研修促进教师发展的体现:以进步为研修态势

随着校本研修活动的开展,教师发挥了自身的积极主动性及能动创造性,经历了研修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自主、合作及探究性学习,这意味着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创设了条件:一方面,通过研修机制促进教师在专业领域得到有效发展;另一方面,教师在融入校本研修的同时,也获得了来自教师团体及学校等多方面的激励,这种驱动力必然会带动教师朝着更加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而教师不断成长的过程必然会影响到学校的发展前景。

也就是说,校本研修以教师的不断进步为态势:通过校本研修,学校可以将教研、培训、科研融为一体,促使教师得到全方位的发展;教师通过校本研修获得更为精深的专业知识,并将相关技能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加以验证。

实践证明,一方面,对于教师而言,校本研修是施展专业引领的舞台;另一方面,学校通过与教研机构合作,请有关专家指导教师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在提升研究质量的同时,也提升了教师的整体素质。在这一过程中,校本研修是培养科研型、学者型教师的有效载体。这种载体在教育教学的实践过程中,不仅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具有决定性的影响,也提升了教育教学的整体质量水平。(二)校本研修以学校为阵地,服务于学校发展

没有教师的发展,就没有学校的发展。校本研修不仅在促进教师发展方面显现出其价值,也在促进学校发展方面显现出其价值。

1.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发展的前提:以学校为研修阵地

对于具体学校来说,在发展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需要解决哪些问题,需要在学校现场中得以解决,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其解决之途,离不开校本研修。当学校成为校本研修的阵地,学校才能成为校本研修的获益者,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同时获得可持续发展。

以学校为研修阵地也是校本研修彰显其价值的前提。校本研修是以学校教育教学过程当中存在的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不以学校为阵地,其针对性就可能不强,难以以校本化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只有基于学校自身特色,在学校现场中解决其自身需要解决的发展问题,才能促进教师发展,实现教师与学校共生共荣的和谐发展。

2.校本研修促进学校发展的体现:以后劲为研修态势

校本研修致力于促进教师的专业进步,是寻求学校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校本研修不只是为了解决教师当前遇到的问题,也不仅仅是为了完成当前学校教育改革的任务,更重要的是要实现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校本研修是一种长效机制。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从而在学校的教育发展中为学生创设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优质教育环境。

校本研修作为科学的教育机制,在运用到实际的过程中必然会对学校产生强力的影响。校本研修能够使教育改革在保持旺盛竞争力的同时,实现长期稳定的可持续发展。教师作为学校核心竞争力的第一资源,在校本研修的作用下能够有效地实施教师队伍建设,使学校在科学的运作机制中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动力。“以校为本”的校本研修机制在提高教师专业修养的同时,实现了学校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这对于学校而言,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在这种科学的研修机制的配合下,学校不仅能够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更能够在不断的发展中向着美好的发展愿景前进。第二节 办学愿景的树立及其力量

纳尔逊·曼德拉说过:“没有行动的愿景是空想;没有愿景的行动是浪费时光;愿景加行动可以改变世界。”一所学校树立办学愿景的过程,是学校共同体成员确立办一所怎样的学校的过程,也是描绘能够激发学校共同体成员为之奉献的发展蓝图的过程。办学愿景的树立,没有学校共同体成员的研讨、求证、学习、凝练,不经由校本研修而成,成员们难以形成共识,办学愿景也就难以发挥其引领学校发展的力量。一、办学愿景的树立(一)办学愿景研修:创造美丽前程

教育是一份美丽的事业。当一所学校对未来的发展有了美好的向往,这所学校的教师所进行的教育教学活动,就越发美丽动人。办学愿景,对于教师而言,是大家共同创造美丽前程的动力。

1.关于“愿景”

愿景,就是所向往的前景,是人/组织所想要创造的并用现在时态来描绘的未来景象和图像,它言说的是人/组织所具有的前瞻性的发展计划或开创性的发展目标,以及实现这一计划或目标后将会显现的可能情境。“愿景”一词来源于英文的“vision”,最早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的现代管理学思想中。1990年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斯隆管理学院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和实务》中,提出为适应世界变化太快的现状而建立学习型组织,建立共同愿景是学习型组织的五项修炼中的一项。自那以后,“愿景”便成为每个企业能长期发展下去的关键特质。“愿景”的英文“vision”源自拉丁文的“videre”,是“看见”的意思。“愿景”所描绘的未来图像越详实、丰富、栩栩如生,其发挥的作用就越大。人们寻求建立共同愿景的理由之一,就是他们内心渴望能够归属一项重要的任务、事业和使命。正如“个人愿景”是个人心中或脑海中所持有的意象或景象一样,“共同愿景”也是组织中人们所共同持有的意象或景象,它创造出众人是一体的感觉,这种感觉遍布到组织全面的活动中,使各种不同的活动融汇起来。“共同愿景”对学习型组织是至关重要的,它为学习提供了焦点与能量。在缺少“愿景”的情形下,充其量只会产生“适应型的学习”(adaptive learning),而只有当人们致力于实现某种他们深深关切的事情时,才会产生“创造型的学习”(generative learning)。事实上,除非人们对他们真正想要实现的“愿景”感到振奋,否则整个“创造型学习”的概念——扩展自我创造的能力——将显得抽象而毫无意义。

2.关于“办学愿景”

在发展历程中,一所学校的办学愿景确定得好,能发挥其导航的价值,将学校导向美丽的彼岸。作为一个组织,学校有个体的个人愿景,主要是学校管理者和教师个人的发展愿景;也有教师群体的团队愿景,如学科组教师群体的发展愿景;还有组织的共同愿景,也就是学校的办学愿景。

学校愿景是得到学校共同体成员认可的发展愿景,属于共同愿景,它讨论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确立学校发展的定位。通俗地讲,就是办成一所什么样的学校。马克·利普顿在《愿景引领成长》中说:“愿景可以团结人,愿景可以激励人,愿景是拨开迷雾指明航向的灯塔,愿景是困难时期或不断变化时代的方向舵,愿景是可用于竞争的有力武器,愿景能够建立起一个命运共同体。”共同愿景是学校发展的灵魂,它有以下要求:①是团队成员心目中的共同愿望和远大景象;②取法乎上,可以实现;③深入人心,魂牵梦萦;④可以描绘,图像清晰;⑤具有极大的感召力;⑥能激发组织成员的创造性主动;⑦能使人一想到就充满激情。

一个完整而有效的办学愿景,主要由办学核心价值观、办学使命和办学目标构成。办学核心价值观的确立,意味着学校教育哲学的确立,意味着学校共同体成员有共同的独特的教育信奉;办学使命的确立,意味着学校所承担的育人任务的确立,意味着学校主动承担起的办学责任;办学目标包括学校的发展目标和育人目标,育人目标有学生培养目标、教师发展目标和家长伴读目标,而目标的实现需要以相应的行动作支撑。

学校的办学核心价值观、办学使命、办学目标三者积极互动,共同构成办学愿景,其框架如图1所示。在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下,学校制定其办学目标,并与办学使命保持一致,共同树立办学愿景。在办学愿景的树立过程中,学校必须以其核心价值观为指导,以其自身的条件、所处的环境和所拥有的资源为基础,否则办学愿景缺乏个性,难以为学校的发展服务。图1 办学愿景与办学核心价值观、办学使命、办学愿景互动(二)办学愿景研修:模式及其操作

一所学校的发展前景越是明朗,就越能激发全体教师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为实现办学愿景而共同奋斗。因此,通过校本研修来引领学校共同体成员树立办学愿景,尤为重要。

1.办学愿景研修的模式

本书将服务于树立办学愿景的校本研修,称为“办学愿景研修”。“办学愿景研修”,以“树愿景,植理想”为理念,以实现教师“自主学思,形成见识”为指向,以“愿景讨论、愿景论证、愿景实践”为阶段。其模式架构如图2所示。图2 “办学愿景研修”的模式架构

2.办学愿景研修的操作“办学愿景研修”主要包括三大阶段:“愿景讨论”研修阶段、“愿景论证”研修阶段、“愿景实践”研修阶段。“愿景讨论”研修阶段:围绕办学思想、办学理念、办学路径等主题,引导教师畅谈见识与期许,描绘学校的共同愿景。“愿景论证”研修阶段:以研究、研讨、会议等形式,进行学校办学理念的论证,分享专家见识,凝聚愿景共识。“愿景实践”研修阶段:围绕办学愿景,实施系列行动计划,体现愿景共识。在行动中,全校教师为实现办学愿景倾力而为,不断地实现教师和学校的超越。二、愿景研修的力量(一)和美观:随办学愿景研修而完善

在此,以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为例,呈现其如何开展“办学愿景研修”,促使学校的办学哲学随这一研修的展开而得以不断地丰富与完善,进而引领学校优质发展。

1.以专题研讨为主要操作形式

自2004年创办以来,天府路小学积淀了“尚美重和”的发展基础。学校教育切合人类之进步,在于立美育人,培育“和而不同”之人。由此,天府路小学吸纳费孝通先生“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十六字箴言的哲学意蕴,将办学哲学凝练为“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和美教育”。以这一办学哲学为引领,以“和美四观”为理论基石,以“和美五法”为行动法则,我校系统构建了以“和美”为内核的理念识别系统和行动操作体系,树立了“办一所人人因美而更卓越的学校”的办学愿景。“和美四观”是指天府路小学的“和美教育”,是一种崇尚“文化自觉”价值观,坚信“美人之美”教育观,秉持“和而不同”发展观,实践“多姿多彩”生命观,追求每一个人都和谐而不失个性地全面发展,让人人“和而不同”的校本教育。“和美五法”是指天府路小学的“和美教育”,包括五大行动法则:尊重差异,让人人都能创造自己;注重创美,让人人都能愉悦成长;倡导多样,让人人都善多元发展;讲究和谐,让人人都乐追求和美;追求质量,让人人都爱享受卓越。

这一办学愿景的树立,意味着天府路小学践行“和美教育”,就是要创造教育美,生成生命美,演绎出“以和美见证和美”的办学新姿:这里的教育是美的,这里的美是教育;这里的和谐创造人,这里的人创造和谐。

天府路小学的办学愿景架构,如图3所示。图3 天府路小学的办学愿景架构

天府路小学办学愿景的树立,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历经校本研修的不断锤炼而最终形成的。

在“愿景讨论”研修阶段,为寻找并树立学校的办学愿景,天府路小学于2009年开始启动了“办学愿景研修”,以“立足传统:创校以来,我们已走到了哪里”为研修主题,多次开展了不同层面的愿景讨论。

表1是我校集合教师众力运用“SWOTS”技术,从人文环境、学校条件、小区特色、教师特质、学生需求、家长期望六方面,对学校发展情境所作的分析(关于“SWOTS”技术的概念及具体操作,详见本书第二章第二节相关部分介绍);图4是我校对学校发展基础进行分析,明晰学校“概况、优势、根基、新路”。表1 天府路小学学校发展情境SWOTS分析(2009)图4 天府路小学学校发展基础分析(2009)

在以上研修基础上,我校形成了以下共识:

结合学校发展情境SWOTS分析和学校发展基础分析可知,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创办于2004年9月1日,校舍较新,空间规划合理,教室需开设大窗并增加教室数,建筑外墙亟待重整;目前已有6个年级28个班1280名学生,在职教师73人,教师年轻、整体素质较高且乐追求,相处融洽,行政班子负责尽职有追求;家长与小区人士热心协助学校发展;社区及周边资源较丰富,利用区位优势跻身区位学校前列充满挑战,家长对学校办学质量期望高。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提出了相应的办学方略:顺应时代发展,秉持“为学生终身发展负责”的办学宗旨,拟提炼“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和美教育”学校教育哲学,引领学校善用各种资源实施校本化课程,强化校本研修提高教师素养,改进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优化德育工作滋养学生品行,加强学校家庭社区的协作,为师生发展创造各种条件,重新规划学校发展,分段实施发展项目,把学校办成一所尚美重和的现代化学校。

从共识出发,天府路小学的“办学愿景研修”进入“愿景论证”研修阶段,主要成果是研制了2010—2015年发展规划。我校的一次“办学思想论证会”就是印证。以下是其会议纪要。天府路小学办学思想专家论证会(2010)会议纪要【时间】

2010年05月26日下午15:00【地点】

天府路小学三楼会议室【与会人员】

专家、学者;区教育局领导;天府路小学校领导及部分教师;家长代表;兄弟学校校长。【会议过程】

一、理念阐述

1.张卫校长

主持会议,介绍出席该论证会的专家、领导、教师及家长代表。

2.王晓芳校长

作以“办一所人人因美而更卓越的学校”为题的办学思想阐述发言。(略)

二、各方论证【广东第二师范学院肖建彬院长主持1】

专家、领导、教师及家长代表对天府路小学办学思想进行研讨、论证,建议重点围绕王校长的发言及学校五年发展规划展开。(一)程五一(广东省教育厅电化教育馆副馆长、《教育信息技术》总编)

1.“和美教育”:天使、天堂、天府

一个好的学校,必须有一个优秀的校长,一个优秀的校长必须拥有优秀的办学思想。本校的办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词——天使、天堂、天府。“天使”,即

教师与学生;“天堂”是环境;“天府”,是学校的思想、品牌。教师和学生成为“天使”,体现在教师要引导孩子成为天使,同时还要创造一个天堂般的环境,让孩子能够健康成长,而天堂的创建要以“和美”为核心。“和美教育”就是让学生在天堂般的学校环境中,成为真正的天使,创造天府品牌。

2.“和美教育”:信仰、哲学、科学

办学思想最核心的问题即教育哲学或教育文化。信仰、哲学、科学这三方面对我们都会有所帮助:教师有了自己的教育信仰,就会排除各种阻碍,实现自己的教育追求;学校有了教育哲学的引导,就可以从文化方面探索学校发展;学校有了教育科学的指导,就有助于促进办学理念体系的形成。

3.“和美教育”:有助于孩子健康成长的环境

国内外成功教育事实证明,学校教育应崇尚学生自由地发展,注重音乐、体育、艺术、舞蹈等方面的教育,要让孩子在没有恐惧、没有仇恨的环境中成长。(二)傅荣(广州市教科所副所长)

1.办学宗旨:指向终身、分段负责“和美教育”的办学宗旨可以概括为指向终身、分段负责。分段负责的理念指向终身发展,这既是一种目标指向,又体现出一种敢于负责的态度,值得我们家长的信赖。

2.办学目标:培养“四有”新人“和美教育”的办学目标为培养“四有”新人,这必须从办“四有”学校开始,即校园要有文化、教师要有思想、学生要有特长、学校要有特色。

3.教育模式:诗书启智、艺体尚美、和谐快乐“和美教育”的教育模式强调“诗书启智、艺体尚美、和谐快乐”,即让教师思想引领学生思想,让孩子回归真正的人性,真正快乐成长。实现以上教育模式,需要抓三个风——校风、学风、教风。

4.学校定位:现代化、充满活力“和美教育”对学校的定位是现代化、充满活力:现代化是一个不断升华、提升的过程,表现为学校办学一直紧跟形势,与时俱进;充满活力,则要以“立美育人”为突破口。(三)梁永丰(华南师范大学教科院教授)

1.天府路小学作出的五年发展规划,深入全面地反映出学校的进取精神;天府路小学追求办一所好学校,体现出以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的办学追求;在思考如何办好学校的过程中,学校付出了很多努力,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也表明了校领导要办好学校的决心。

2.整个规划十分规范,从内容到形式,都十分符合要求。具体来说:(1)办学理念问题:“和美教育”=办学理念,这种表述不太妥当,“和美教育”应是教育理念。办学理念强调的是办好学校的概括,体现出强烈的方向性和目标感。“和美教育”要演绎成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斟酌。提倡“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应当这样表述:立足“和美”,奠基未来。(2)发展目标问题:规划中提出“你我共欣赏”等,文学色彩过于浓厚,目标不够明确。五年发展目标要体现出2014年天府路小学发展的状况,所以,规划应更好地概括学校的办学理念、层次、特色、水平等,原来的提法比较含糊,目标性不强。(3)培养目标问题:做“和乐优美”的天府人,应和前面的问题联系起来,即做“和美”的天府人。如此处理,尽管目标有点遥远,但体现出一种追求、方向。其次,培养目标要处理好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目标和操作的关系。(4)行动计划问题:“规划”提出的一系列的行动计划,内容广泛全面,有共性的内容,也有个性的内容,但不太可能满足个人的需要。在这样全面的计划中,哪些可以更直接、更明显地与“和美教育”挂钩?行动计划要更直接地体现我们的办学理念,这样才更有利于帮助我们操作和实施;其次,在注重共性的同时,更要立足“和美教育”,思考利用更为突出、更有标志性的方式,让更多人对学校办学理念一目了然、印象深刻。(5)借鉴他校问题:很多兄弟学校也在探索“和美教育”,我们在修订计划时,应在更大范围内做借鉴和比较,在比较中寻找我们自己的特色,让规划更有特色,产生品牌效应。(四)黄志红(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博士)

针对“规划”提出几点建议:(1)文体

规划作为一个研究报告,层次要清晰,目标要明确,文学性的东西要剔除,当分成“研究报告”和“发展规划”两个部分。(2)逻辑层次

规划第二部分“培养目标”,目标与目标之间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递进、承接的关系,彼此之间要进一步理清楚。

办学理念“和美教育”,涵盖以下二级观点:教育思想、教育过程、教育目标、教育模式、教育手段、教育体验等,办学理念可以从宏观角度进行概括,而以下的二级观点则要围绕“和美教育”展开阐释,贯穿“和美”主线。(3)行动计划

首先,整体规划全面、完美,然而作为五年的中短期发展规划,必须有所侧重,找准突破口,不需要面面俱到。

其次,要做到分步实施。主题统整,要体现整个规划的灵魂;实体依托,即要有具体的工作载体,保证产生预期的效果。

最后,课程开发方面,阐述得不够清晰。课程开发并没有贯彻“和美”理念,没有真正进行校本化设计。应更多思考怎样从国家课程与校本课程中找出开发线索,找到突破口。而且课程的开发框架做得不够“和美”,如科学之美、人文之美、身心之美。(五)李伟成(广州市教育局教学研究室综合部主任)

1.规划对于一所学校很有必要,首先我们要理清教育理念和办学理念。教育理念共性的、国家性的成分较多,办学理念不能等同于教育理念。天府路小学拿出的这个规划有亮度、有信度,希望将来有效度,同时实施起来的难度也很大。

很多学校都在提炼办学理念,这也调动了我们学校的积极性,然而广州的中小学,到底有几所做到真正落实?事实上,大都挂在了墙上、嘴上、纸上,没有当成学校发展的真正指南。我们学校一定要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操作化,没有理念的学校没有品味,没有实践的学校没有实力。因此,不要怀疑“理念”,关键要有实际行动,要明确我们该做哪些,我们的目标一定要具有可测性。

2.建议学校在以下三个方面充实“规划”内容:(1)理清“和而不同”的内在关系“和”应是大前提、大目标,是基础,教师、学生的发展应强调这一点,上下同心,其利断金,要重点引导教师、学生在遵章守规的基础上自主发展。小学生的自主发展主要表现在积极学习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和”的基础上获得发展,而不是一味地强调“不同”。很多学校强调自主发展,结果却是有了自主,没了发展,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国外所强调的“不同”非常严谨,不是我们所理解的自由散漫。学校过多强调自主、自我发展,没有兼顾遵守社会、学校的规章制度,就会让学生乱了套。所以,我们要让学生在“和”的基础上发展,在社会现有空间中获得发展,不要把学生培养成自由散漫、自以为是、自高自大的“三自”学生。总之,要引导学生获得共同的价值观,在此基础上追求“不同”。(2)“美人之美”要做具体的界定。太宏观、太抽象不是我们的追求,实实在在才是。“美人之美”要寻找一些方法目标:第一个“美”包括具体的教学模式、策略、方法,第二个“美”要体现出具体要达到的标准,并可以检测。(3)根据“和美教育”办学理念,建议重新设计办学宗旨、办学目标、办学模式、教风、学风等。现在的“规划”有两处需要改进,一是与“和美教育”理念融合的较少,二是个性的内容较少。比如一些有特色的办学理念:课内实、课外活;课内实加优、课外活加多;强校无弱科、强校无弱师、强校无弱课、强校无弱生;综合素质好、外语水平高;学科重能力、活动重特色;习惯好、品格优、身体棒、有特长;为人有道、为师有方;课题引领课程、课程统整课堂等,就体现出“和而不同”、掷地有声。而我们的规划中趋同的内容较多。(4)课程开发的计划不足。要以科研作为抓手,深入到课程计划之中,做到课题引领课程、课程统整课堂。(5)“以美抚心”中的“爱己爱人”,建议改成“克己爱人”。(六)陶细根(《新课程》副主编)

1.一所学校在其发展历程中,都会有意无意地形成自己的“核心思想”。按说,应该“有意为之”,但现实往往“不如此”。

2.如果一所学校以其“核心思想”为追求,那么,它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彰显个性的奋斗史。

3.如果一所学校追求的“核心思想”,是以全人发展为旨归,那么,它的发展历程就是一部彰显个性的进步史。

4.今天,天府路小学拥抱“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美好理想,且以响亮的“和美教育”为表征,并提出一系列计划,化理想为切实的行动,又以三个计划为突破口。

5.因此,我们从这里看到,天府路小学的老师和学生正在“立教育自身之美,创教育自身之艺术”中演绎着创造性的实践活动。学校领导和老师有很大的韧性,将来一定会实现“和美”理想。

6.我欣赏这样的“美人之美”,我非常高兴能享受到这样的“美人之美”。(七)邓静红(广州市评估教育指导中心副主任)

1.从天府路小学厚重的五年规划中,我们学到了六点:基于体制分析的创新过程、基于传统文化的学校文化建设、基于先进办学理念的校长专业成长、基于学科分析的课程开发、基于师资分析的教师专业成长、基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

2.对于专家的建议,我们要丰富、改进,让“规划”更完善。我个人的两点建议:(1)今天的论证会充分体现出“和而不同”的三个层面:有“不同”才有“和”,有“不同”的“和”才有生态之“和”,有“不同”的“和”才有更高意义的“和”。今天专家们在一起就是追求文本的“和”,追求一种新的行动、平衡。(2)今天的论证会也是我们追求办学自主、教育民主的过程。在“规划”中我们看到的不仅是论证,更是对自己学校的认识。“规划”中体现出的民主化,更让我看到一种开放的态度。(八)卢琳(天河区教育局副局长)

1.王校长是一位十分有教育思想的校长。三年来,她一直非常努力,对天府路小学尽心尽责体现出校长的专业精神和敬业水平。王校长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天河教育缺的不是硬件,是思想、是教育内涵,天府路小学

今天提出自己的教育理念,实属不易。这个“规划”系统、完善,值得被充分肯定。

2.天府路小学“和美教育”的办学理念的提出,是一个突破口,以“美”来统筹各项教育工作。从理念提出到规划制定,以王校长为首的领导班子费尽心思,不管理念如何提,都离不开我们的教育思想。

3.以下是三点建议:(1)“规划”缺乏年度目标和进度目标,需进一步完善。(2)理念和规划提出的背景应结合当前基础教育形势。当前的教育形势让我们很困惑,我们提出一种理念,无非是希望改变现状,而学校规划的提出如果脱离了教育现状,那就不免沦为纸上谈兵,没有实际意义可言。(3)要实现“和美教育”,学校就要大胆改革。没有改革,只会是空谈。小学教育要把握创造的空间,走出一条创新之路,力度、举措、课程设计上还需更大努力。(九)刘道军(天河区教育局调研员)

1.现如今教学评估特别注重办学理念。

2.王校长胆子很大,号召这么多专家来对办学理念进行论证,有这种思想和做法,是敢于挑战的表现;对于天府路小学而言,这个“规划”有深度、广度、用度、效度,为学校今后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办学理念和教学理念、教育理念不同,“和美教育”能否结合学校实际,发挥其效力,还在于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

4.今天请来的专家给在座的每一位都上了很好的一课,这样的座谈会、研讨会要多开,感谢各位专家对天河教育、教师的教育和启发。

5.办学理念要深入人心,让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学生都知道,天府路小学开了个好头。【肖建彬院长主持2】

今天的办学思想论证会,我个人倾向于办成一个办学思想研讨会。得出结论很重要,思想的碰撞更重要。我想听听家长的意见,把孩子送到天府路小学,您对孩子的成长有什么期望?(十)王家长“和美教育”提得好,文化底蕴挖得深,操作性强,但专家提出的量化指标我不赞同,我提三个问题:

1.专家提出标准化,教师下决心让孩子达到量化时,是否考虑到孩子的身心发展?

2.在孩子学习知识的同时,是否学到将来独立自主的能力面对孤独的勇气?

3.为什么中国建国以来出不了大师?我认为的答案:教育者从内心深处不够关心孩子,在个性方面不够关注孩子。(十一)蒋家长

我希望孩子品学兼优,把孩子放在天府路小学,我很放心。天府路小学校园很美,今天的论证会也是思想之美。只有“感动”可以形容我的感受:(1)学校谋定而动的精神,体现出学校对孩子成长的负责。(2)专家论证紧密结合以人为本的理念。学校里最重要的人是学生,学校提出为其终身发展负责,是以学生为本的体现,专家把孩子比作天使,要把学校创造成天堂,让我非常感动。其次,创新很重要,希望学校在这方面作出更大的举措。(3)学校和专家高瞻远瞩。我认为美学是未来的伦理学,美是一种难塑造的性质,审美是自由的,是一种精神的解放,我希望孩子懂得发现美、欣赏美、创造美。我代表家长对专家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学校对孩子发展付出的艰辛劳动,祝愿学校蒸蒸日上。(十二)秦家长

听了这么多专家的高见,我感到十分欣慰。孩子将来通过“和美教育”的熏陶一定会更好。在家长的讨论中,我发现天府路小学很年轻,充满活力。(十三)刘叶(员村小学校长)

我是抱着学习的态度来的,专家、家长讲得很有深度,让我学到了很多。天府路小学追求美,落实办学理念,这一点很值得重视。(十四)白杨(天府路小学老师)

非常荣幸作为教师代表参加此次论证会,感谢各位专家、家长们的到来。“和美教育”是我校在教育实践基础上提炼出的办学理念,在此指导下,我们可以自由地教书,孩子可以自由地成长。作为一线教师,“和美教育”是我们一生的追求。(十五)肖院长

1.这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讨论会,各位专家、家长、兄弟院校、同校老师都发表了各自的意见,有利于天府路小学进一步完善规划、提炼思想。

2.接下来我谈两个方面:(1)办学思想

从办学思想角度来看,学校选择“和美教育”是对教育本质的思考,理论色彩浓厚,也显示了对现实教育的反思。教育是解决“真”“善”“美”的途径,然而我国的教育大多解决“真”的问题,“善”与“美”的问题却被忽略了。

学校提出的“规划”是一个关于办学思想的论证稿,对“和美教育”的思考很深入、全面,但同时内容太庞杂,核心不足,缺乏一以贯之的核心精神。

该“规划”论说比较严密,语言也注意提炼,论文色彩浓厚,作为办学思想的材料或许可以,但操作性不强,作为“规划”还不够专业。“规划”涉及面广,对“和美教育”的核心要素要进一步提炼。

制定“规划”要思考以下问题:

其一,你为什么选择“和美教育”?这需要把提出“和美教育”的思想基础、思想背景阐述清楚。

其二,怎么理解“和美教育”?这是关键。“规划”较多使用“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焦点是否在此?核心是否就是这个?这一点需要进一步思考。什么是“和而不同”?孔子提出这句话,是以君子和小人做对比,“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把这一点放进“和美教育”,还需斟酌。办学理念涉及学生、教师、家长,应找出他们的共同点,再进一步规划。

其三,如何落实“和美教育”?如何把小学教育统整到“和美教育”中?

以上问题中第二个最难回答。“美人之美,和而不同”,不足以表明“和美教育”的意义。可提“从美入手,以和为美”。(2)具体问题

其一,关于“规划”问题,学校做得不错。“规划”着眼于未来,文本有四个部分,其中不乏智慧光芒。现提出几个建议:一是年限问题,2010—2014通常不是规划的年限,与国家其他规划年限不一致,建议做到2015年;二是结构问题,“规划”通常由四个部分组成,要有基础性部分、目标性部分、保障性部分等。该“规划”对基础做了分析,如办学优势和面临优势,但分析不够。优点讲得好,挑战、不足之处却蜻蜓点水。应重点抓住未来制约学校发展的主要问题,不仅要分析学校,还要跳出学校看学校,做好学校的区位分析,因为这关系到五年之后把学校提高到哪个层次。还要利用家长优势,做社区分析,找到学校的区域位置、历史位置。建议直接用“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2010—2015年学校发展规划”作为主题。

其二,关于目标设定的问题,处理好总目标和分目标的关系。条件保障部分中的“社区部分”不足。

小学教育是中国最基础的教育,期待有更多的探索。希望学校认真思考分析专家建议,选择办学思想,提出有前瞻性和操作性的办学理念。

三、论证尾声

张卫副校长:

感谢专家、领导、嘉宾对学校工作的肯定,感谢诸位对我们提出的建议,我们会把建议融入“和美教育”思想,争取把天府路小学办成特色鲜明的学校。

王晓芳校长:

学校将对建议进行整理。听了大家的发言,更感觉到身上的责任。“和美教育”的实现,需要大家的支持。通过今天的研讨,学校一定会站在新的高度,不辜负专家、领导、家长以及老师的期望。

2.以办学规划为主要操作载体

在“办学愿景研修”过程中,学校发展规划是主要的操作载体,这一操作载体能较好地承载办学愿景及其实现路径。表2就是经由“办学思想论证会(2010)”后,我校所修改完善的学校2010—2015年发展规划目录。表2 天府路小学“和美教育”五年(2010—2015年)发展规划目录

以这一规划为纲领,以七大行动为抓手,天府路小学迈上了以“和美教育”引领学校优质发展之路。学校的“办学愿景研修”也进入“愿景实践”研修阶段。2013年,为了评估“和美教育”的践行成效,我校对学校2010—2015年发展规划实施情况进行了“愿景实践”的反馈性研修,基于“和美教育”的发展态势进行省思,形成了研修共识,详见表3。表3 基于“和美教育”五年(2010—2015年)发展规划的学校发展态势省思

根据表3的研修共识,天府路小学制定了“和美教育”提升性推进阶段(2013.9—2015.8)的规划。该规划在第二部分“总体策划”中进一步明确了“和美教育”办学愿景达成的指导思想、办学目标、推进策略,在第三部分“分项设计”中进一步明确了“和美教育”七大行动的已有基础、核心理念、行动目标、行动举措、完成指标,并形成了“和美教育”办学愿景的行动框架,如图5所示。图5 天府路小学“和美教育”行动框架

正是有“办学愿景研修”的持续跟进,并以办学规划为主要的操作载体,天府路小学的“和美教育”办学愿景才能越发清晰可见,有办学愿景的蓝图,更有办学愿景的达成路径。

如今,我校从开办时200多名学生、8名教师,发展至2014学年,学校已有37个教学班,学生1669人,在职教师89人,逐步形成了“和美育人,育和美人”的办学特色,获得多项荣誉称号,赢得较好的社会声誉。

同时,通过“办学愿景研修”的有效操作,天府路小学全校教师培植起专业发展的理想:做有思想、爱学生、乐学习、善合作、重绩效、勇超越的和美教师,共同创造“你美我美人人美,你优我优人人优”的教育境界,让“和美天府”每一天都演绎着人人和谐快乐、个个精彩卓越的故事。(二)课程美:随办学愿景研修而绽放

学校是课程改革的主体,既要校本化实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使其成为“现实的适生的课程”,又要根据学校发展需要和学生特点开发校本课程,使其成为“特色的适生的课程”。从校本研修的视角看,学校课程之所以“适生”,是学校开展“课程建构”校本研修的结果。

天府路小学在“和美教育”办学理念引领下,围绕校本化的培养目标,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校本化实施,对校本课程进行适生性开发,整体建构“和美课程”,展现出“课程和美,群星璀璨”的育人魅力。“和美课程”的整体建构,与我校发挥“办学愿景实践研修”的力量是分不开的。

1.“和美课程”愿景:课程和美,群星璀璨

在“办学愿景研修”的“愿景实践”研修阶段,天府路小学有效实施了“和美教育”的七大行动计划。“和美课程”的建构是其中之一。

随着“和美课程”建构研修的推进,天府路小学基于“美人之美,和而不同”的“和美教育”办学理念,确立了“让每个学生成为闪亮的星”的课程哲学,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最大限度地展示自己的潜能与才华,让他们在和美家园里享受和谐、体验快乐,释放出每个学生独一无二、最快乐、最真挚、最成功的光芒。

如此,我校便树立起自己的课程愿景:天府路小学是一个和美化的天穹,每一个学生犹如一颗星星,在“让每个学生成为闪亮的星”的“和美课程”滋养下,因共性发展需求和个性发展需求都得到满足,因共同发展基础和差异发展基础都得以夯实而熠熠生辉。每一个学生如星,都有各自的位置,在自己的轨道上各美其美;每一个学生如星,都有各自的光芒,在共生的天穹里美美与共。这一课程愿景架构如图6所示。图6 天府路小学“和美课程”愿景架构

以“课程和美,群星璀璨”课程愿景为指导,天府路小学进一步推进了“和美课程”的建构研修,确立了课程目标、明晰了课程结构、完成了课程设置,初步建构出“和美课程”体系。

其一,课程目标的确立。培养目标是学校教育人、培养人的目标,即学校对学生发展的定位,可以逐级分解为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培养目标在特定课程门类或科目中的具体化、操作化表述,是办学理念、培养目标的体现。为此,天府路小学的培养目标延展为“课程和美,群星璀璨”的课程目标,并形成相应的体系,其框架见表4。表4 天府路小学基于“和美教育”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之框架

由表4可知,天府路小学的培养目标与课程目标相互关联,且纵横交错、匹配一致,构成一个系统。培养“身心美”的学生,就是要引领学生“美在身体强健,美在心理健康”;培养“品行美”的学生,就是要引领学生“美在人品善正,美在德行高雅”;培养“智能美”的学生,就是要引领学生“美在智力鲜活,美在才能见长”;培养“个性美”的学生,就是要引领学生“美在特长初显,美在风采动人”。每一个培养目标的达成,除了要有相应的课程给予侧重性支撑外,还需要有其他培养目标相应课程的协助。如“身心美”培养目标的达成,既需要以相应的课程为主要支撑,也需要“品行美”“智能美”“个性美”三大培养目标相应课程的协助。

这样的课程发展过程,才是真正的校本化实施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建构的“和美课程”,才能全面地服务于我校“和美星光少年”的培养目标。

其二,课程结构的明晰。围绕“和美星光少年”培养目标,从“课程和美,群星璀璨”的“和美课程”目标出发,天府路小学“和美课程”的架构体现的是一种“和美星”的课程逻辑,如图7所示。图7 天府路小学“和美课程”架构

2.“和美课程”开发:讲究原则,注重操作

一所学校在开发校本课程的过程中讲究原则,其所开发的校本课程就有标准,不会偏离整体课程的建设。在“和美课程”的建构研修过程中,天府路小学确定了校本课程开发的两大原则:

其一,“面向全体,发展个体,追求和美”的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也就是学校开发校本课程以促进全体学生发展为导向,要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和悦课程、正行课程、智敏课程、天鸣课程”的滋养,让每一个学生都从这些课程滋养中变得身心更美、品行更美、智能更美、个性更美,成为和谐而不失个性地全面发展的人。

其二,“关注当下,亲近世界,着眼未来”的校本课程开发原则。也就是学校开发的校本课程以能为每一学生过幸福人生而奠基为导向,要让“和悦课程、正行课程、智敏课程、天鸣课程”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当下生活,并引领他们拥有世界眼光,成为学有余力地迈向未来的可持续发展的人。

在这两大原则指导下,我校围绕培养目标,紧扣“和美课程”的“课程和美,群星璀璨”目标,从“和悦、正行、智敏、天鸣”四大领域课程出发,进行了具体的主题化校本课程的开发。以下是一份教育工作总结报告,从中可以窥究我校基于“办学愿景研修”而进行的开发校本课程的研修之效。让经典在“和美天府”更醇香——广州市天河区天府路小学2013学年经典教育工作总结

天府路小学坚持走经典教育提升学生素质之路,成为“和美教育”品牌的闪光点:诵读浸润心灵,学生儒雅谦和;习字修养心性,师生稳重豁达。本学年,我校努力朝经典教育课程化之路迈进,在经典教育课程的教材编撰、教模研讨、活动开展上取得不少成绩。

1.建团队,编教材,研教学,让经典在“和美天府”更醇香(1)研究《经典品读》的编写

2013年6月,我校成立经典教育《经典品读》校本教材编写小组,王晓芳校长任组长,成员为我校一批对经典文化情有独钟的中青年语文教师。在《经典品读》校本教材编写的过程中,我们听取了多方专家的建议,并在市教研室教研员魏春峰老师的指导下,着手编写教材大纲,确立了教材的编写思路。我校《经典品读》校本教材,不同于单纯的国学读本,在选编的内容上,既重视选编中国古代的文章,也吸纳近代的优秀文章,特别是晚清和民国时期的优秀文章。

这一校本教材的编写,突出“三个特点”,体现“四个策略”。

其一,三个特点。

——主题化特点。整个教材体现学校的“和美教育”,确立“感官开发”、“精神修养”、“文化意象”、“文化大家”四个主题,选择能够承载、演绎、外化“和美教育”的内容。

——综合化特点。整个教材在内容上做到艺术性、思想性和科学性统一,形式上力求图文结合,文章类型上做到诗文、文白结合。

——非连续文本特点。把符合主题的内容进行糅合,用“非连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