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对症调养(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8 10:18:31

点击下载

作者:王淼

出版社:天津科学与技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糖尿病的对症调养

糖尿病的对症调养试读:

前言

在社会高速发展、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各种各样令人闻之惊悸的疾病也不断找上门来,糖尿病就是其中之一。糖尿病是现代生活中一种非常常见的疾病,其本身并不可怕,但由于就医不及时或盲目降糖,导致很多并发症的发生,致使其成了危害仅次于癌症的人类健康第二杀手。据可靠资料统计,从2000年至今的10余年间,我国糖尿病患病率翻了近两倍,患者已接近一亿!平均每30秒就有一人因糖尿病失去一条腿!

不仅如此,糖尿病的发病年龄也日益呈现出年轻化趋势,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糖尿病的发病年龄大约在50~60岁左右,到了八九十年代,这个数字被提前到了40~50岁左右,而进入新世纪以后,三十、二十甚至十几岁的年轻人,都有可能罹患糖尿病。

这是因为,现代快节奏生活和高强度工作,迫使绝大多数职场人士神经长期处于紧绷状态,白天承受着巨大的工作压力,晚上无法得到充分的休息,紧张和焦虑的情绪促使人体长期处于应激状态,体内大量分泌出“应激激素”,使血糖升高,长此以往,极易引发糖尿病的产生。

另一方面,现如今,年轻人大吃大喝随处可见,还有不少人喜欢用零食加餐,经常这样吃,很容易导致人体肥胖。再加上只吃不动,其高热量、高盐分等,都可能成为糖尿病的诱因。而一旦吃出病以后,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最痛苦的应该就是这不能吃,那不能吃,有时候明明尝不出甜味的食物也是对糖尿病患者产生威胁的“冷兵器”。

糖尿病所带来的痛苦远不止于此,因为糖尿病的并发症很多,而且防不胜防,难以治愈。

虽然如此,但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它是可防可治的,只是往往因为有些人意识不到糖尿病的危害,在日常生活中没有进行有效的控制,导致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其实只要对糖尿病有科学的认识,积极的预防,可以使糖尿病的危害减少到最低。

本书将现代医学知识、现代营养分析、食材烹饪方法等结合于一体,全面为糖尿病患者展示应该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等,为糖尿病的控制和治疗打下基础。本书的实用性非常高,语言通俗易懂,贴近患者的生活,患者很容易理解书中阐述的内容。不管是糖尿病患者本人,糖尿病患者的家人、朋友,还是关注健康的人,都能够从本书中获益。篇一糖尿病的解读、防治及用药1甜蜜杀手掀起你的盖头来糖尿病:现代人健康的甜蜜杀手

如今,糖尿病已经成为世界三大高发疾病之一,并且发病率仍旧呈现逐年上升、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实际上,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但是糖尿病所引发的一系列并发症却会毫不留情地摧残一个人的身心,使得患者陷入深深的恐惧之中,下面就来介绍一下糖尿病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一、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持续血糖升高会在不知不觉中侵蚀患者全身的血管和神经,导致体内的各个组织和器官发生病变,引发一系列的并发症。

急性损害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乳酸性酸中毒为非常严重的急性并发症,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急性并发症通常来势凶猛,不及时救治,死亡率是非常高的。

慢性损害包括:糖尿病和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对健康的危害是非常大的。现在,糖尿病慢性并发症越来越多,成为糖尿病患者致残、致死的罪魁祸首。

糖尿病患者体内血糖的长期升高,会引发身体内各个系统的代谢障碍,使得大血管、微血管发生病变。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是很明显,很难引起人们的注意,如果任糖尿病发展下去,到了晚期时,心、肾、眼、神经等都会出现一系列病症,比如,糖尿病性心脏病、糖尿病性脑血管病、糖尿病性肾病等。二、对精神健康的危害

糖尿病导致的不适和治疗措施都会为患者带来精神和肉体的摧残,非糖尿病患者很难体会那种痛苦。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致残性是非常高的,甚至会对患者的生活、工作产生极大不便,对健康、经济来说负担都很大。对患者本人、家属带来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糖尿病患者的生活、饮食也很痛苦,不像健康人那样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喝什么,糖尿病患者必须控制饮食的种类和数量,并且还要进行强迫性锻炼,不停地打针吃药。由此,糖尿病患者失去了很多生活乐趣。种种的不适,以及无限期的各种“条条框框”,使得糖尿病患者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压力,经常萎靡不振、烦躁易怒。三、寿命变短

有调查发现,糖尿病为多数国家居民早逝的原因之一,据统计,糖尿病患者的平均寿命比健康人缩短10年。四、经济负担

随着糖尿病发病率的逐年上升,用在糖尿病上的费用已经对患者本人、家庭、工作单位,甚至是国家带来了沉重的经济负担。国外调查发现,2002年时,美国直接、间接用在糖尿病防治工作的费用达到了1320亿美元;附加各项资源耗费,这笔开支非常惊人。2002年,中国对17个省会城市进行调查,结果显示:这一年糖尿病治疗费用是188.2亿美元人民币,占卫生事业支出的4%;普通糖尿病患者人均费用3726元,并发症糖尿病患者人均费用13897元。由此可见,这是一笔巨大的开支。糖尿病病因解读

糖尿病为目前常见的三大慢性疾病之一,它是一组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代谢类疾病,高血糖主要是因为胰岛素缺陷、生物作用受损,或二者兼有导致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浓度长期较高,对于身体各处的组织都会有一定的伤害,尤其是眼、肾、脑、血管、神经等。

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因素有两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先来说一下遗传因素,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都存在显著的遗传特性,有家族发病的倾向,据调查显示,约有25%~50%的患者存在糖尿病家族史。临床调查显示,大概有60种以上遗传综合征伴有糖尿病。

Ⅰ型糖尿病存在多个DNA位点,它们参与着发病的过程,其中,HLA抗原基因里面的DQ位点多态性关系最密切;在Ⅱ型糖尿病中发现了多种确切的基因突变,例如,胰岛素基因、胰岛素受体基因、葡萄糖激酶基因、线粒体基因等。

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间的遗传情况是迥然不同的,研究人员识别出了Ⅰ型糖尿病的六种特殊基因,若是一个人存在遗传基因中的任何一种,患此病的概率都会大大增高,其子女患此病的概率为2%~5%,如果同卵孪生儿里面的一位也患有该病,另外一个罹患此病的概率为50%。

现代科学研究证明,病毒感染或其他因素能够促进脆弱免疫系统袭击患者自身胰岛,对其进行破坏,使得胰岛产生胰岛素受阻。

Ⅱ型糖尿病的遗传性要比Ⅰ型糖尿病强很多。举例来说,如果父母之中一方患上了Ⅱ型糖尿病,那么子女患此病的概率为10%~15%;如果是孪生儿中一个患的是Ⅱ型糖尿病,那么另外一个一定也患了此病,但是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还没有发现与Ⅱ型糖尿病有关的任何基因。

接着再来介绍一下环境因素对糖尿病的影响。

进食过量,活动量减少,容易导致肥胖,而肥胖为Ⅱ型糖尿病的主要诱因。Ⅰ型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出现异常,在柯萨奇病毒、风疹病毒、腮腺病毒等感染之后会引发自身免疫反应,进而对胰岛素β细胞产生破坏。

环境污染,如噪音、空气、社会竞争等,均可能诱发基因突变,突变基因会随上述因素的严重程度、持续时间增长,突变至一定程度就会引发糖尿病。

精神紧张、情绪激动等各类应激反应,均可能导致生长激素、去甲肾上腺素、胰升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能够促进血糖上升的激素的分泌量增加,进而引发糖尿病。

幼儿所出现的糖尿病和病毒感染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感染本身并不会引发糖尿病,但是会激发隐形糖尿病。

此外,有关专家发现,妊娠次数和糖尿病发病之间有着一定的关系。妊娠期间,女性体内雌激素会增加,雌激素会诱发自身免疫,破坏β细胞,并且还可能会对抗胰岛素,所以妊娠次数过多,很容易诱发糖尿病。糖尿病病情分类

提到“糖尿病”一词,我们通常想到的是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实际上,从严格意义上讲,糖尿病可以分成四种,即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妊娠糖尿病和其他类型糖尿病的发病概率较小,发病人群的范围较窄,因此在普通人的概念中,糖尿病只有Ⅰ型和Ⅱ型之分。

Ⅰ型糖尿病是由于胰岛素缺乏导致的,Ⅱ型糖尿病主要是胰岛素抵抗导致的。通常,Ⅰ型糖尿病需要用胰岛素来治疗,口服降糖药通常无效;而Ⅱ型糖尿病不用通过胰岛素治疗,通过合理饮食和口服降糖药物就能够治疗,当然了,口服降糖药无效的话也可以通过注射胰岛素治疗。所以,只有将两种糖尿病区分开来,才能对症治疗。

通常情况下,Ⅱ型糖尿病患者的体重明显超标,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前体重正常或偏低,发病后体重会呈现不同程度下降,因此Ⅰ型糖尿病患者通常明显消瘦。

Ⅰ型糖尿病患者通常会表现出明显的“三多一少”症状,Ⅱ型糖尿病患者这种症状却不明显。Ⅰ型糖尿病患者发病的时候通常比较突然,而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发病时间却相对长很多。多数Ⅰ型糖尿病患者的年龄在40岁以下,临床调查显示,20岁以下青少年、儿童糖尿病患者占40岁以下患者的94.5%,50岁以上的人群几乎不存在Ⅰ型糖尿病;Ⅱ型糖尿病患者大都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当然了,单单用年龄来评判糖尿病的类型是不准确的,应当综合其他因素进行判断。

Ⅰ型糖尿病和Ⅱ型糖尿病很可能会导致一系列并发症,但发病类型却不尽相同。Ⅰ型糖尿病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患者容易出现眼底视网膜病变、肾脏病变、神经病变等,心脑血管、肢体血管硬化病变不常见。而Ⅱ型糖尿病患者出现酮尿症的概率比较小,极少数年龄稍大的患者易出现非酮症高渗性昏迷,容易发生心、脑、肾血管动脉硬化病变,所以高血压是Ⅱ型糖尿病患者的常见症状。

如果通过临床表现难以确诊属于哪一类型糖尿病,可以通过深入检查诊断。常见的深入检查包括:(1)空腹以及餐后2小时胰岛素或C肽水平检查。通过检查结果可以了解患者体内胰岛素为绝对缺乏还是相对缺乏。(2)免疫抗体检查。常见的此类检查有CAD抗体、ICA抗体等,通过检查结果可以了解患者糖尿病和免疫是否有关。易被忽视的糖尿病预警信号

实际上,并非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也并非所有出现“三多一少”症状的人都患上了糖尿病。很多糖尿病患者对于糖尿病早期症状并不在意,等到检查出自己患有糖尿病时已经发病多年,甚至出现了并发症。有些临床表现非常容易被人们忽略,而正是由于患者或医生的疏忽,使得患者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下面叙述的这些症状,一旦出现就要赶快到医院就诊。

1.手足麻木。糖尿病会导致末梢神经炎,引发手足麻木、疼痛、灼烧感等,甚至有些人走路会觉得如同踩到棉花上一样。糖尿病晚期时,末梢神经炎发病率会更高。

2.视力降低。糖尿病会伤害双眼,引发白内障,使得视力下降,恶化的速度很快。有时会引发急性视网膜病变、急性视力下降、失明。发病率会随着病程延长和年龄增大而增大。

3.皮肤瘙痒。糖尿病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经常会痒得难以入眠,尤其是女性阴部瘙痒更为严重。

4.腹泻、便秘。糖尿病很可能会引发内脏神经病变,导致胃肠道功能紊乱,进而出现顽固性腹泻、便秘,抗生素对这种腹泻无效。

5.女性上体肥胖。腰围和臀的比例大于0.7~0.85的女性,不管体重是多少,糖耐量试验异常的人达到了60%。

6.性功能障碍。糖尿病会引发神经病变、血管病变,进而使得男性性功能出现障碍,勃起功能障碍最常见。统计结果显示,糖尿病患者发生勃起功能障碍者占60%以上,因此,性功能突然出现障碍者,应当及时到医院验血糖。

7.糖尿病性脑梗死。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脑梗死,糖尿病所致脑梗死患者占10%~13%,所以,脑梗死患者要经常验血糖。

8.排尿困难。高血糖会对支配膀胱的自主神经产生伤害,进而影响膀胱收缩、排空的过程,主要表现为缺乏尿意、排尿困难、膀胱残余尿量多、张力性尿失禁。中老年男性如果出现排尿困难,排除前列腺肥大的诱因,还要考虑糖尿病的可能性。

9.尿路感染。糖尿病引发的泌尿系统感染主要表现为菌尿源于肾脏,通常泌尿系统感染多源于下尿道;虽然进行了一定的抗感染治疗,可急性肾盂肾炎发热期仍然比普通泌尿系统感染发热期长。

女性尿道较短,比男性容易发生尿路感染。所以,糖尿病控制不佳,尿糖量高时,细菌就会丛生,尿道感染的发病概率上升。

10.胆道感染。糖尿病并发胆囊炎的发病概率非常高,还可能伴随胆石症,甚至出现胆囊坏疽、穿孔。

因此,出现上述情况时也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验尿糖和血糖,看看是否为糖尿病早期症状。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和“三多一少”

糖尿病的易感人群也叫作高危人群,指的是没有发现糖尿病,但是存在较大患病危险的人群,糖尿病的发生和年龄、肥胖、遗传等因素关系密切。所以糖尿病的易感人群如下:

1.糖尿病家族病史或出生时体重过轻者遗传因素会导致机体胰腺功能先天性缺陷或障碍,进而很难平衡血糖,导致糖尿病。家族中的父母、兄弟、姐妹,其他近亲以及同性双胞胎里面有一位患糖尿病,则需加强糖尿病预防。出生时体重过轻,表面看来是婴儿在母体内发育不全、营养不良,实际上很容易导致婴儿体内胰腺细胞发育不良,使得胰岛素不能正常分泌。随着婴儿的生长发育,再加上后天饮食不良、肥胖等,都可能诱发糖尿病。

2.未接受母乳喂养者。国外有专家调查研究发现,糖尿病家族病史的婴儿长期用牛奶代替母乳喂养,此类人群患糖尿病的概率很大。

3.中老年肥胖者。中老年肥胖者,特别是那些腹部肥胖的人为最容易受糖尿病感染的人群,同时容易患上Ⅱ型糖尿病。这和日常的不健康饮食习惯、吸烟、酗酒、心理压力过大、缺乏锻炼等因素的关系密切。

4.其他。妊娠的过程中有过高血压的人群;有巨大胎儿分娩史的人群;有高血压、高血脂、高尿素三、高胰岛素血症、血液高黏稠度的人群;长期吸烟的人群;工作压力大、心理负担重的人群;长期高热量摄入、少运动的人群;长期使用特殊药物,如利尿剂;曾经被诊断为早期糖尿病的人群。也就是说空腹血糖受损或耐糖量下降的人群。

上述为糖尿病的易感人群,此类人群应当严格规律自己的生活和饮食,调整心态,积极预防疾病,下面再为大家介绍一下糖尿病明显的“三多一少”典型症状。“三多一少”是糖尿病患者的典型症状,即多尿、多饮、多食、体重下降。上述四种症状在不同类型糖尿病患者中出现的时间和顺序可能会不同,但在发病的过程中随时可能会出现,出现“三多一少”的症状时,一定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检查。

1.多尿。指的是尿量、排尿次数明显增多,主要表现是尿频,有些老年患者会伴随着尿急,每次排尿的时候尿量很多,尿中泡沫多,尿渍为白色,发黏。健康人的平均日排尿量为1500毫升,日排尿次数为4~5次;糖尿病患者日平均排尿量在10000毫升以上,日排尿次数多达十几次,甚至入睡之后也要起床数次。

这是因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血糖很高,等到血糖超过糖阈的时候,糖就会通过尿液排出,血糖越高,尿糖就会越多,排尿也跟着增多,久而久之形成恶性循环。

2.多饮。由于糖尿病患者的排尿量大,水分流失量大,所以容易细胞内脱水,口渴中枢接到信号,人体就会通过饮水为身体补充水分。通常表现为烦渴,饮水量和次数明显增多。多数糖尿病患者不但饮水次数多,而且饮水量也会增大,甚至一天喝几壶水。有些患者夜间睡觉时也要起来喝水。

由于高血糖会导致渗透性利尿,机体由于丢失大量水分处在“高渗”状态,使得口渴中枢受到刺激,引发口渴、多饮等症,人体血液葡萄糖升高后,周围组织内水分被吸收的现象叫作高渗。

但是要注意,老年人因为口渴中枢神经敏感性降低,虽然体内水分丢失量大,却并不会产生明显口渴症,这就是某些老年糖尿病患者发病的时候会直接陷入昏迷的原因。

3.多食。糖从尿液中丢失,再加上糖利用出现障碍,人体内的能量、热量会缺乏,进而出现饥饿感,食欲亢进、食量增大,血糖和尿糖上升。

多数糖尿病患者都会多食,主要表现为易饥饿、饭量增多、进食后无饱腹感。糖尿病患者不但进餐次数增多,每次进食量也会增多,而摄入的食物量越多,血糖就会越高,尿糖也会跟着增多,饥饿更甚。

糖尿病患者进食后,糖分不能被充分利用,会随着尿液排出体外,导致热量来源不足,使得机体处在饥饿难耐状态,所以出现食欲亢进。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一天吃四五顿饭,却仍然没有饱腹感,两餐之间还要加点心。

如果一个人的食量很大,体力却越来越差,就要警惕糖尿病的发生,不要认为吃的多就健康。

4.体重下降。由于糖利用出现障碍,糖原合成降低,糖原异生增多,人体能源供应下降,此时,为了满足机体需要,机体会通过分解脂肪、蛋白质来增加能量。消耗越来越多,体重就会下降,整个人就会消瘦下来。

并且,由于体内代谢紊乱,水电解质失衡,能量的释放也就成了问题,所以,患者经常会觉得精神不振、身体乏力。尤其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来说,千万不要认为消瘦是什么好事。患者病情稳定的话,体重通常不会有显著变化;如果明显消瘦,通常说明病情加重,要及时到医院就诊。

但是,有些糖尿病患者体重下降并不明显,甚至肥胖,不容易引起注意。最后,提醒大家,只要出现了上述“三多一少”的症状或是其中某一症状,都要提高警惕,及时到医院确诊。如何预防糖尿病

糖尿病一旦被证实便不可被治愈,因此,血糖检查出现异常时要及时纠正自己的饮食、生活习惯等,以预防为主才是远离糖尿病最好的方法。

首先,要对糖尿病有一定的了解,也就是说多了解一些糖尿病的相关知识,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措施也要有所了解。

其次,平时应当控制饮食,也就是说摄入的总热量应当少些,不但要少吃主食,副食类也应有选择地吃,尤其是高热量副食更应少吃,千万不能认为能吃就是福气,有时候,疾病就是由口而入,因此,必需适当进食,科学进食,合理膳食,不能乱吃、胡吃。

应当学会适当运动,控制饮食的同时不断增强体育锻炼,这样就能够避免体重过高,通过前面的介绍我们也发现,肥胖是导致糖尿病的主要原因,只要控制体重,糖尿病的发病概率就能够大大减少。英国有句谚语:“腰带越长寿命越短”,实际上说的就是这个道理,控制体重对于身体健康来说非常重要,在糖尿病的预防方面更是不容忽视。

提到肥胖,不得不提醒大家注意下面这个问题,肥胖可以分成两种类型:一种为苹果型肥胖,意思就是体型看似像苹果,是圆的,肚子非常大,四肢很细,可以称作中心性肥胖。这类肥胖的患者脂肪通常会堆积在心脏、胰腺、肝脏、肾脏周围,对身体健康的影响非常大,很容易患上糖尿病、冠心病和高血压。而苹果型肥胖在男性中比较常见,女性也有,但是比较少。

另一种被称作梨形肥胖,即脂肪主要堆积在臀部和大腿,这种肥胖对健康的影响相对来说小一些。

其实归根到底一句话,保持正常的体型才是最好的选择。若你已经属于苹果型肥胖,能够感受到自己的腰围非常粗,应当注意加强锻炼,增强身体机能。

最后提醒大家注意心理方面的调节问题,一个人如果精神状态良好,整个人处在放松的状态,机体的循环水平就会处在正常水平,这对于维持血糖平衡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一句话,心态对于糖尿病的防治来说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餐后血糖高,一定要注意

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某一时间段内血糖正常是没有用的,保持全天血糖的稳定才是最主要的。

一天之中,我们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餐后状态,所以,和空腹血糖相比,餐后血糖对全天平均血糖的影响更大。通常情况下,餐后血糖会比空腹血糖高些,但不能高出太多,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超过11.1摩尔每升,就会引起多种并发症,如肾脏病变、心脑血管病变、四肢麻木等。所以,糖尿病患者不仅要控制好空腹血糖,还要稳定餐后血糖。

并且,餐后血糖也是早期诊断糖尿病的重要指标,因为早期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并不高,只是餐后血糖较高,此时如果仅仅测定空腹血糖,非常容易漏诊。多数糖尿病患者在刚刚查出糖尿病时就已经伴随着并发症了,这和没有进行餐后血糖测定、确诊时间晚等因素有很大关系。

每位糖尿病患者都应该提高对餐后血糖的重视程度,饮食上,应适当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的摄入,少食多餐;药物上可选择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如拜糖苹等药物,通过抑制小肠内分解碳水化合物的酶类延缓碳水化合物的降解、吸收,进而降低餐后血糖。此外,迅速、短效胰岛素促泌剂对于餐后血糖的控制也是非常有效的。

多数糖尿病患者对“餐后血糖”的意义不是很了解,也不重视这一监测结果。岂不知,餐后高血糖对身体的危害是非常大的。长期餐后血糖过高,对于糖尿病早期诊断非常不利,也不能准确地反映出患者血糖的控制情况,对于慢性并发症的防治不利。所以,一定要对餐后血糖有正确的认识。

1.餐后血糖有助于早期干预,降低糖尿病发病率空腹血糖值正常,但是餐后血糖却介于健康人和糖尿病患者之间,被称作耐糖量受损,此时如果不进行干预,部分患者就会发展成Ⅱ型糖尿病患者。所以,提高对餐后血糖的重视,能够大大降低糖尿病发病风险。

2.有助于糖尿病早期诊断。糖尿病早期空腹血糖通常比较正常,进餐之后血糖会迅速上升,对胰岛素的需求量增加,这个时候患者体内的胰岛储备功能会降低,胰岛素分泌量降低,餐后血糖就会偏高。通常情况下,餐后血糖为Ⅱ型糖尿病发病前最早出现的临床表现,比空腹血糖升高早3~5年,也就是说,检查餐后血糖能够更早地诊断出糖尿病。

3.餐后血糖水平可以更好地预测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糖尿病患者和糖耐量受损人群中,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和餐后血糖水平有关,国际上的很多研究都表明,餐后血糖可以更好地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同时大大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死亡概率。

4.餐后高血糖是慢性并发症的重要诱因。研究表明,糖尿病心肌梗死的病死率、发病率和餐后血糖有着密切的关系,和空腹血糖之间的不明显。并且,还有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早死率随着餐后血糖的上升而上升,和空腹血糖的关系不大。这些研究都说明餐后血糖和心血管疾病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最新研究表明,餐后高血糖对血管的损伤从耐糖量受损时就已经开始了,这也就是为什么有些患者在被诊断为糖尿病的时候就已经出现了心血管并发症。

全天血糖监测由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两部分组成,血糖监测全天水平接近正常值的时候才可以说明血糖已经被控制住了,千万不能只看空腹血糖而忽视餐后血糖监测,因为它和糖尿病病情的防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糖尿病患者的四季调养

在中国古代的著名医学著作《黄帝内经》里面有“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说法,其实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四季调养对于人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患者来说,四季调养更为重要,这样才有利于病情的好转。

糖尿病患者病情的变化和季节之间的关系非常密切,到了冬季,血糖就会上升,到了夏季,血糖又会下降,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顺应四季气候变化、特点、规律,以更好地养病、治病,这对于维持血糖的稳定来说非常重要。一、春季调养

春季气候温和,人体阳气生发,新陈代谢变得更加旺盛,但是还有春季“百草回芽,百病发作”之说,糖尿病患者春季时更要注意预防外感、调节情志,因为这些因素都有可能导致原本被患者控制得很好的血糖突然上升,进而加重感冒病情,因此,糖尿病患者春季时应当注意适当增添衣物,与中国古人总结出的“春捂秋冻”的观点相吻合。多进行体育锻炼,如慢跑、散步等,都能够增强身体免疫力。可以适当服用滋补类药物,进而增强体质,缓解糖尿病症状。此外,可以煎服板蓝根、苍术等清热辟邪药物,以预防感冒的发生,甚至可以通过服用逍遥丸等药物,以舒畅情志。

春天是生发的季节,如果此时肝阳生发太过,就会出现肝阳上亢,容易导致血糖上升,血糖上升容易使病人更加忧虑、烦躁、易怒。所以,春天时应保持舒畅、开阔的心情,以及积极乐观的心态。春季肝脏舒畅调达是非常利于疏泄的。

糖尿病患者可以在春季外出郊游,赏花看景,利于血糖的稳定。家庭关系要和谐,避免生气,以疏解肝郁,尤其不能大动肝火。

此外,春季时人们要适当早睡晚起,平时到公园散步,放松身心,畅达情志,以保持精神的旺盛和血糖的稳定。二、夏季调养

夏季,天气炎热,人体阳气容易发泄,实际上,这是血糖最容易被控制的季节,因此要抓住这一时机及时治疗。夏季闷热,排汗量较大,小便次数减少,糖尿病患者常见感染——膀胱炎便会加重。再加上水分不足,血液浓缩,血液黏稠度容易上升,进而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生的风险。因此,夏季,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

夏季养生的关键是预防消化道疾病、皮肤病感染,注意运动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合理安排饮食起居。普通人到了夏季尚且会有几分虚弱,更别说是糖尿病患者了,因此,糖尿病患者在夏季更要注重锻炼与进补。

进补主要分为食补和药补两部分。药补可以通过服用人参、西洋参、黄芪等补气止汗,生津止渴,补虚健脾。糖尿病患者服用上述药物后,除了能够减少乏力、恢复元气,还能够控制血糖,但在补益的过程中要注意,不能使用纯阳补品,如鹿茸、肉桂等,防止虚火过盛,引发炎症。

而通过食补的过程,应注意饮食的清淡,可以吃些凉拌菜、鸡肉、鱼虾等;忌食油腻、烧烤、生冷食物,以免脾气壅滞,湿热内生。日常则可以通过跑步、散步等运动加速身体内气血的循环,以强健体魄,辅助人体控制血糖。

夏季时应适当晚睡早起,因为夏季晚睡能够顺应自然阴气不足,早起能够顺应阳气之盛,这样一来有助于情志的调节和血糖的降低。当然了,中午时应当进行适当休息,补充夜间睡眠。三、秋季调养

秋季时,气候变化较大,糖尿病患者的情志通常不稳,所以,在秋季时血糖容易随着天气的变化而上下波动。糖尿病患者在立秋过后,应当注意节气变化,认真做好保健工作,为顺利过冬打下基础。

首先,秋季本是凄凉之季,很多人到了秋季会变得多愁善感,情绪的调节重在解郁散结。糖尿病患者在秋季时应当注意培养自己的乐观情绪,不能因为疾病产生而忧郁,心生火气,容易导致秋燥火旺,血糖波动较大,此时想要控制血糖就比较难了。

其次,秋风强劲,万物干燥,人体容易感到口渴咽干、大便干燥等,糖尿病本身和燥热有关,因此,预防秋燥很重要。糖尿病患者可以通过服用滋阴润燥之品解除心中之烦闷,如麦冬,服用后可清心除烦、益胃生津,促进胰岛细胞恢复,增加肝糖原,进而达到降糖目的。麦冬还可补心,尤其对于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患者来说,疗效甚好。

最后,秋季为万物丰收之季节,此时,自然界中的阳气开始收敛,阴气慢慢增强,人们应当早睡早起,保持平和心态,不可暴躁急怒,同时在适当的时候收敛神气,不能够让情绪外弛,注意锻炼身体,让人体上下之气贯通,以增强肺脏功能,防秋燥之气侵袭人体。

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在秋季时容易升高,不加以重视,容易加重病情,所以,糖尿病患者在秋季一定要提高警惕。四、冬季调养

冬季,万物的新陈代谢速度都会减慢,通过各种方式降低消耗,以待来年重现生机,实际上,人体也是符合自然界规律的。到了冬季,应当主动避寒就湿、敛阳护阴,进而保持身体内阴阳的平衡。

糖尿病患者应当注意早睡早起。从中医的角度上说,早睡能够养足人体阳气,早起能够养足人体阴气。如果人体中阴气旺盛,抗病能力就会下降,如此一来,疾病等外邪就会趁机而入。

冬季室内一定要温暖,同时注意清新空气的流入,糖尿病患者要及早做好防寒准备,确保避开寒流袭击,还应及时添加衣物,适当减少外出活动量。预防感冒为糖尿病患者冬季时所要做的第一件事,要积极消除各种肺炎隐患,注意皮肤、尿路感染等问题。

冬季时应当以固阴精、滋养阳气为主,所以性生活一定要有节制,节制的性生活能够预防疾病、提高机体抗病能力。

冬季时情绪应当平稳,切记过度悲喜,因为这些情绪波动都容易导致交感神经兴奋,促进肝脏里面的糖原释放到血液中,提升血糖水平,进而加重病情或降低疗效。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懂得控制自己的情绪,免受负面情绪影响。

通过上面的介绍我们也能看出,四季调养必须从整体出发。春季注重养生,利于夏长;而夏季养长,利于秋收;秋季主养收,利于冬藏;冬季养藏,利于春生。因此,熟练掌握四季调养的方法,对于预防血糖波动是非常有帮助的。“一药”有“多名”

很多商家为了吸引糖尿病患者的眼球,不惜将药品的名称更改为更新颖、更神秘的字眼,以迷惑消费者,在这里,就为大家介绍一下这些商家“一药”有“多名”的做法。

这种“一药多名”的做法不但给患者带来了选择药物的麻烦,还为用药安全带来了隐患。随着国家各种规定的施行,药品开始大规模“换装”,应避免“一药多名”。

药品的名称分为通用名、商品名、英文名、化学名四类,也就是说,一种药品本身就拥有四种不同的名称。

其中,通用名为国家规定的药品统一名称,在中国《药品管理法》里面有规定,凡是列在国家药品标准的名称即为药品通用名称,也叫作“法定名称”,就是说,同种药品的通用名是相同的,为了规范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处方行为,推动临床合理用药,我国卫生部制定了《处方管理办法》,在2007年5月1日时在全国范围内正式使用。

商品名,实际上就是指商标名,它是不同生产药厂为自己制剂产品起的名字,经过了注册的过程,有专用权。因此,同种药物由不同药厂生产的制剂产品通常具有不同的商品名称,如“二甲双胍”是通用名,而它的商品名却有很多,如迪化唐锭、格华止等。

英文名称为世界卫生组织和各国专业术语委员会为每种市场销售药品所起的、世界范围内应用的唯一名称,也就是国际非专利名称。

药品的化学名为就是指该药品原料成分化学名称。

糖尿病的治疗药物共分成五大类,每类药物包括若干小类,同种药物会因为生产厂家的不同而被冠以不同的商品名称。很多药品的商品名称甚至多达十多种,所以,不仅普通患者,即使是医生面对各种商品名称时也会觉得有些迷茫。临床上将口服降糖药物通用名和商品名进行了总汇,患者可参考这些数据查看自己所购买的药物究竟属于哪类。

格列苯脲的商品名包括:优降糖、格列赫素、达安疗、达安宁。

格列吡嗪的商品名包括:美吡哒、迪沙片、秦苏、优哒灵、安达、美迪宝、利糖妥、麦林格、灭糖尿、灭特尼、瑞易宁控释片、唐贝克。

格列美脲的商品名称包括:达莫利、圣平、圣唐平、普唐苹、万苏平、迪北、伊瑞、佳和洛、力贻苹、安尼平、阿迈瑞。

格列喹酮的商品名称包括:糖适平、克罗龙、捷适。

格列齐特的商品名称包括:达美康、列克、甲磺吡脲。

瑞格列奈的商品名称包括:诺和龙、孚来迪。

那格列奈的商品名称包括:唐力、唐瑞。

二甲双胍的商品名称包括:甲福明、降糖片、迪化唐锭、格华止、美迪康、君力达、君士达、力克糖、倍顺(缓释片)、卜可(缓释片)。

苯乙双胍的商品名称包括:降糖灵、苯乙福明。

罗格列酮的商品名称包括:文迪雅、太罗、维戈洛、爱能、圣奥。

吡格列酮的商品名称包括:艾汀、瑞彤、卡司平、顿灵、秦洛平、安可妥、贝唐宁、列洛。

阿卡波糖的商品名称包括:拜唐苹、卡博平。

伏格列波糖的商品名称包括:倍欣、伏利波糖。

同种药物商品名称可能有很多个,但通用名只有一个,因此,患者只要记清药物的通用名,选药的过程中就不会再感到迷茫了。别掉进虚假广告的陷阱

如今,各个商家都采取广告的形式打响自己的品牌。就拿药品广告来说,绝大多数的药品广告都存在一个问题:过分夸大。就拿降糖药物来说,它的功能就是降糖,有些广告却说它可以根治糖尿病,实际上,无论是中药、西药还是胰岛移植、基因治疗等,目前都尚未发现根治糖尿病的方法,那么这些药物的“根治”又是从何谈起呢?

虚假广告对于消费者的伤害是比较大的,很多人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上当受骗,浪费大量的金钱不说,还会耽误病情,错失最佳的治疗时机,给经济和身体带来巨大的损失。

很多人在患上糖尿病之后都有一种憧憬,希望某个“秘方”、“偏方”能够根治糖尿病,消除控制饮食之苦。社会上的某些人抓住了糖尿病患者的这种心理,打出“降糖效果明显,无须控制饮食,没有毒副作用,停药之后不会反弹,服药几个月之后就能够根治糖尿病”的口号,使得很多糖尿病患者在不明真相的情况下上当受骗,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和难以挽回的健康损失。

下面就来为糖尿病患者总结一下虚假广告中的常用手段:

1.中药行骗:中药添加降糖西药。中药在糖尿病并发症的防治方面占据着一定的优势,但是有一个弊端:就是中药的降糖效果有限,因此,更谈不上根治糖尿病了。

现在,很多不法商家利用患者对中医的信任、急需治疗的心理而打出“纯中药制剂”、“无毒副作用”、“可根治糖尿病”的幌子欺骗患者。在患者身上牟取暴利,在中药里面添加价格低廉、降糖作用强、副作用大的西药,但是由于配置不均匀、剂量不准确,很容易导致低血糖,甚至有生命危险。

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在服用添加降糖灵的“纯中药”制剂之后,非常容易出现乳酸性酸中毒,死亡率很高。所以,在此提醒广大患者,千万不能自行购买“三无”药品,以免引发严重后果。

2.高科技行骗:新词的虚假诱骗。目前,科技发展越来越迅速,什么“基因工程”、“生物技术”等高科技词语也接连产生,有些不法商家利用这些时髦的高科技词语为自己的产品进行虚假宣传,通过增加宣传其科技含量的词语来诱惑患者。比如,有些报道中提到国外研究发现,糖尿病很可能和基因有关,广告中就宣传中药能够“修复致病基因,根治糖尿病”,实际上,到目前为止,医学界对导致糖尿病的相关基因尚未研究清楚,“基因修复”更是无从谈起,所以提醒糖尿病患者,看到相关时髦词语宣传药物的广告应提高警惕,以免被骗。

3.“义诊”“卖药”:免费测量血糖,推销自家药品。现在,很多不法分子打着“义诊”的名号,通过“免费测血糖”、“免费赠送礼品”等诱饵推销自家的高价药品。通常情况下,药品商家还会邀请一些所谓的“糖尿病专家”、“糖尿病主任”等“虚张声势”,通过调查就会发现,这些人根本不是什么“专家”、“主任”,此类活动多出现在一些效益不是很好的小医院之中,凭借高价出售一些没有产品批号的自制药物欺骗消费者。

4.借“地”发挥:医院的阵地,不法售药。有些不法分子会在机关医院或部队干休所承包科室,成立“院中院”,或是在部队医院的名义下刊登一些诸如“专治疑难杂症,包治百病”的广告,他们不会询问患者的病情、年龄,也不为他们测量血糖,将治不好也吃不死的几副中药邮寄到患者家中,前提是患者将钱汇到他们的名下。2刻不容缓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及其救治低血糖昏迷及其防治

糖尿病合并低血糖是指由于糖尿病所致的胰岛素分泌下降,进而使得血糖继发性降低的一种疾病。现在,临床上通常是通过停用胰岛素和降糖药,让血糖恢复至正常的水平来治疗此病。

实际上,糖尿病合并低血糖的诱因很多,病因不同,低血糖的发生概率也会不同,最常见的低血糖的诱因就是药物,比如胰岛素治疗、磺脲类药物治疗,导致低血糖的概率为20%,尤其是第一代磺脲类药物氯磺丙脲,非常容易引发低血糖。

那么如何预防低血糖呢?一、合理使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

药物用量过大是导致低血糖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及时调整用药量,同时掌握各类胰岛素特点及其正确的注射技巧。二、规律生活,戒烟限酒,饮食定时定量

糖尿病患者应当遵循“少食多餐”的饮食原则,对于容易出现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每天的餐次可以增加到五至六餐,能够有效防止低血糖,控制高血糖。三、适当运动,增强体质

经常进行适当、适量的运动能够帮助糖尿病患者降血糖,有效提高胰岛素敏感性,改善患者精神面貌等。糖尿病患者最好选择中度或轻度运动,因为剧烈运动容易诱发低血糖。糖尿病患者在剧烈运动或重体力劳动的时候,应当酌情加餐或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四、定期测定血糖值

多数糖尿病患者的病情并不稳定,尤其到了夜间,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糖尿病患者临睡前最好进行一次血糖监测,如果发现血糖偏低,可以在临睡前适量吃些东西,即使没有出现低血糖也不能认为万事大吉,应当加强血糖监测,及时降低胰岛素剂量,进而合理调整饮食,采取适当的运动治疗方案。“虾皮腐竹”这道菜非常适合糖尿病并发低血糖的患者食用。主要构成食材为腐竹、虾皮、蒜茸、麻油、姜、精盐、味精。具体做法为:将虾皮用酒、水浸发之后煮沸,再将腐竹放到冷水中泡发,然后撕成细条状;将锅置于火上,油热后爆香蒜茸,葱、姜末,而后放入腐竹、虾皮和适量水,煮沸调味,再用小火继续烩20分钟左右,淋上麻油即可。这道菜肴属于高蛋白食物,能够有效防止低血糖和高脂血症。

日常饮食中,糖尿病并发低血糖患者的饮食也是有宜忌的。宜吃食物:胡萝卜、芹菜、菠菜、芥菜、茼蒿、茭白、西红柿、淡菜、冬瓜;柑橘、苹果、山楂;玉米、燕麦、大豆、绿豆、红小豆;精瘦肉;脱脂牛奶;海蜇、海参、青鱼、带鱼、鲫鱼;花生油、大豆油、菜籽油、橄榄油、大蒜;刺五加、葛根、夏枯草、菊花茶、金银花茶、绿茶、枸杞子茶、玉米须茶、豆浆等。

忌吃食物:甜瓜、甜菜;香蕉、葡萄、黑枣、枇杷、沙果、柿子、金橘、大枣、桂圆、杨梅、甘蔗、芒果;加碱或发酵粉、小苏打制作的面食和糕点;肥肉、狗肉、香肠、动物内脏;鸡蛋黄、松花蛋、全脂牛奶、全脂奶粉;鱼肝、鱼子、螃蟹、鱿鱼、墨鱼;浓茶、咖啡、烈酒、加工果汁;咸菜、酱菜、胡椒、辣椒油、辣酱、肉汤等。

介绍完低血糖昏迷如何预防,再来向糖尿病患者介绍一下低血糖昏迷的急救方法。(1)对于轻度低血糖昏迷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患者的意识清醒,并且具有吞咽能力,可以立即喝糖水、吃饼干等,低血糖昏迷症状就会迅速缓解。(2)对于重度低血糖的糖尿病患者来说,此时的意识已经不是很清醒了,或者处在昏迷的状态之中,丧失了自主吞咽的能力,千万不能喂食或饮水,容易引起窒息。要让患者侧卧,保持呼吸道畅通,然后立即送到医院。糖尿病偏瘫及其防治

提到“偏瘫”一词,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脑卒中。的确,脑卒中会诱发偏瘫,但实际上,低血糖同样会导致偏瘫。

低血糖导致的偏瘫多发生在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老年人本身就有脑动脉硬化和狭窄,血糖正常的情况下,狭窄动脉供血区域可以得到维持其正常功能需要的能量,但是低血糖发作的时候,由于反射性引起脑痉挛,导致大脑各处供血不平衡,使得缺血相对严重的部位出现功能障碍,主要表现为局部性神经症状,如偏瘫。

此类患者通常是由于服用降糖药物过量、未随时监测血糖导致没能及时调整降糖药物用量、活动量过大、进食过少等因素出现低血糖,患者的病情发生得比较突然,通常表现为迅速痉挛或迟缓性一侧肢体偏瘫,症状严重者会出现意识障碍甚至昏迷,此时患者的随机血糖如果低于2.8摩尔每升,基本上能够被确诊。

低血糖偏瘫如果可以尽早地被确诊、及时补充葡萄糖,病情就能够得到改善。比如,有些患者在及时补充葡萄糖20分钟之后,偏瘫的肢体就能够活动,1个小时之内便恢复到正常状态。总之,此病及时治疗是能够逆转的,可一旦误诊,没有及时纠正低血糖,患者所受到的伤害就是不可逆转的了,甚至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那么怎样才能避免误诊呢?

脑卒中为老年患者的常见疾病,而低血糖偏瘫主要出现在老年患者身上,二者临床表现相似,因此仅从症状上是很难区分的。低血糖的典型症状包括:饥饿、心慌、出汗、全身无力等;低血糖的非典型症状包括:偏瘫、昏迷等,在了解其典型症状的同时了解其非典型症状,在患者出现偏瘫的时候首先为其测定血糖,就可以知道偏瘫的诱因了。

那么如何防治低血糖偏瘫呢?

老年人的肝肾功能正处在衰退期,降糖药物会蓄积在体内,再加上老年人体内的胰高血糖素分泌量严重不足,所以很容易出现低血糖。因此,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应用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物控制血糖的时候,应当从小剂量服起,逐渐增加药物的应用剂量,尽量避免服用作用较强、长效的降糖药物,同时定期对血糖进行监测,随时观察血糖情况,以及时调整饮食量、运动方式和药物剂量。如何预防乳酸性酸中毒

乳酸性酸中毒是指由于各种原因引发的乳酸在血液中堆积,动脉血液中的乳酸不低于5摩尔每升,动脉血液pH值低于7.35、二氧化碳结合能力下降导致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

乳酸为糖类在体内代谢过程中的产物。正常情况下,体内乳酸的产生量很小,少量乳酸对身体是没有害处的,并且能够在肝脏中合成葡萄糖作为能量来源被二次利用,多余乳酸可以通过肾脏排出体外,因此,正常情况下,血液中的乳酸浓度不会超过1.8摩尔每升。

糖尿病乳酸性中毒发病迅速,但是其症状和体征没有特异性。症状较轻者多表现为身体乏力、恶心、食欲下降、头昏、嗜睡、呼吸速度稍微变得深快;重度患者会出现呕吐、腹泻、头晕、头痛、全身酸痛、口唇发绀、无酮味深大呼吸、血压下降、心动过快、意识障碍、昏迷,甚至休克。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主要出现在长期大量服用苯乙双胍的糖尿病患者身上,尤其是老年及同时伴随着心、肺、肝、肾功能不全的患者,由于降糖灵会增加糖的无氧酵解,因此乳酸的生成量也就更多,降低肝脏、肌肉细胞对于乳酸的摄取。

虽然乳酸性酸中毒在临床上出现的比较少,但是一旦出现,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在血乳酸高于13.35摩尔每升的时候,病死率概率为100%。因此,乳酸性酸中毒的预防是非常重要的,糖尿病患者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注意:(1)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慎重使用双胍类降糖药物。(2)严重的肝肾损害、心肺功能不全、休克的糖尿病患者,应当禁用双胍类降糖药物。(3)糖尿病患者一定要戒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及其预防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为人体胰岛素严重缺乏症导致的以高血糖、高酮血症、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为糖尿病的严重急性并发症,也是糖尿病病情恶化后的直接后果。

通常情况下,血糖升高在16.7~33.3摩尔每升,甚至高达55.5摩尔每升,尿酮体阳性,血液pH值低于7.35,就可以被诊断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在正常情况下,体内有足够胰岛素分解代谢血糖,进而获得能量。糖尿病患者在胰岛素严重缺乏或碳水化合物摄入量过低的时候,身体只能通过分解脂肪获得能量,这个过程中会产生一种物质——酮体,大量酮体聚集在血液之中,超过自身代谢能力的范畴,血液的pH值就会下降,导致机体出现酮症酸中毒。此时,由于胰岛素严重缺乏而引发血糖利用障碍,患者长期处在严重高血糖状态,大量血糖就会从尿液中排出,带走水分和电解质,患者经常会出现明显脱水、电解质紊乱等,进而出现各种临床症状,昏迷甚至死亡。血中酮体潴留和脱水为酮症酸中毒的重要病理变化。

酮症酸中毒早期主要表现为糖尿病症状加重。症状为极度口渴、多饮、多尿、全身乏力;明显胃肠道症状,如厌食、恶心、呕吐、腹痛等;出现头晕、头痛、神情冷漠、嗜睡、烦躁;呼吸加快。

有些症状较轻的患者则会出现上述症状,但是在尿酮体化验时呈现阳性反应。酮症酸中毒未能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就会恶化,出现脱水、血容量不足等,主要表现为严重脱水;心动过快,血压下降,四肢湿冷,心力衰竭休克;呼吸深快,并且有烂苹果味;神志不清,昏迷。

有些患者会由于出现明显的胃肠道症状被误诊为急性肠炎或外科急腹症。因此,在出现上述警报信号的时候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测血糖、尿糖、尿酮体、二氧化碳结合力、血液中电解质、血酮体等,及时确诊。

那么究竟哪些因素会诱发酮症酸中毒呢?

胰岛素不适当减量或突然中断;急性感染,如尿路感染、痢疾等;胃肠道疾病,如呕吐、腹泻等;饮食不当,如暴饮暴食,过度饥饿、酗酒等;急性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手术、分娩、精神创伤等应激状态,身体内的胰岛素拮抗激素的分泌量会上升,使得机体胰岛素相对不足。Ⅰ型糖尿病酮症多由于胰岛素中断或不足引起,Ⅱ型糖尿病酮症通常和感染、各种应激有关。

那么如何预防酮症酸中毒呢?

1.控制血糖,不能擅自减药或停药。特别是对于应用胰岛素的患者来说,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不能因为轻信偏方或其他因素而擅自减药或停药,即使不能进食的情况下也不可以随意停药,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

2.规律生活。糖尿病患者应该严格规律自己的起居生活,进餐要定时定量,戒烟限酒,不能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也不能过度熬夜,防止血糖波动。

3.预防感染。感染是诱发酮症酸中毒的主要原因,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好自己的饮食起居,防止感冒着凉,一旦出现发烧、感冒、腹泻等症,应当积极治疗,密切监测血糖、尿酮体,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4.防止脱水。糖尿病患者活动的时候容易出汗,劳累和夏天时出汗更多,大量排汗容易导致酮症酸中毒,因此,夏季高温时要增加液体摄入,多喝些白开水、淡盐水,以补充体内丧失的水分。此外,还要预防腹泻导致的脱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及其预防

糖尿病高渗性昏迷通常出现在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身上,属于急性并发症,发病年龄大都在40岁以上,大概有半数患者在出现此症时还不知道自己已经患有糖尿病,此病多出现在夏季,死亡率超过了50%,远远超过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因此应提高警惕。

那么,导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的诱因有哪些呢?

1.失水过多。如发热、严重呕吐、腹泻、使用利尿剂等。

2.饮水不足。多出现在老年患者身上,夏季人体排汗量大,老人口渴中枢不敏感,因此进水量往往不足,导致血液浓缩、血浆渗透压上升。此外,生活不能自理、昏迷等患者也常常摄水不足。

3.摄糖过多。老年糖尿病患者的症状不典型,因此患者通常不知道自己患有糖尿病,大量摄入糖类,导致血糖明显上升。

4.药物因素。糖皮质激素、β-受体阻滞剂、部分利尿剂等均可能引发高血糖。由于糖尿病患者自身胰岛素分泌不足,再加上上述诱因,使得血糖升高,高血糖引发渗透性利尿,体内的水分大量丧失,此时,老年人体代偿功能缺乏,口渴中枢敏感度降低,水分不能及时被补充,导致血液浓缩,促使血糖、血钠、血渗透压进一步升高,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严重脱水,引发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早期的糖尿病高渗性昏迷表现为“三多一少”症状加重、明显脱水,比如皮肤干燥、眼窝内陷、心动过快、血压下降、尿量减少等,之后逐渐出现表情淡漠、神情冷淡、反应迟钝、嗜睡、神志不清,甚至昏迷状态,经常会伴随着局限性抽搐、偏瘫、偏盲、失语等中枢神经受损症状,常常会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和糖尿病酮中毒不同,患者出现高渗性昏迷的时候,酮症酸中毒通常较轻,但是血糖、血浆渗透压会非常高,严重脱水。糖尿病高渗性昏迷时,血浆渗透压和血糖会明显上升,具体依据为中老年人临床上会伴随着明显脱水、意识障碍;血浆渗透压不低于330毫升单位/升;血糖不低于33.3摩尔每升;尿糖“++++”、尿酮体阴性或可疑阳性。

虽然高渗性昏迷的危害非常大,但却是能够被预防的,下面就来介绍几种此病的预防方法:

1.提高对糖尿病的警惕性,时常进行血糖监测,以便及早发现糖尿病。糖尿病被确诊后,要积极治疗,以便更好地控制血糖。

2.不能限制饮水,不能为了减少排尿次数而限制水分的摄入。每天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防止脱水、血液浓缩,但是不能喝含糖饮料,除了发生低血糖的时候。

3.防止各种感染、应激状况,一旦出现,及时采取应对措施。

4.糖尿病患者的症状加重或是出现消化道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诊,进行正规治疗。

5.老年糖尿病患者要慎重使用利尿剂、升高血糖药物,如糖皮质激素、呋塞米等。

6.老年糖尿病患者在出现感冒发烧、外伤等小病时要及时治疗,防止诱发高渗透性昏迷。糖尿病患者昏迷怎么救治

很多糖尿病患者都会出现昏迷,这种昏迷可能是低血糖所致,也可能是高血压所致,尚未明确昏迷原因的时候不能随便给患者喂糖水,防止加重病情。

糖尿病昏迷为糖尿病患者严重的急性并发症,对神经的危害是比较大的,不及时抢救,昏迷超过6小时会导致不可恢复的脑组织损伤,甚至死亡。

那么导致糖尿病昏迷的原因都有哪些呢?一、低血糖

多数患者都知道低血糖会导致昏迷,当血糖低于2.8摩尔每升的时候即为低血糖,低血糖严重会引发昏迷。糖尿病患者出现低血糖的原因为降糖药物用量过大,进食不足或延迟;运动量增多,但并未相应增加食量或降低用药量。低血糖昏迷以前,患者通常会出现心慌、头昏、饥饿、冒冷汗等,此时进食糖果、饼干等含糖较高的食物能够缓解症状,如果任病情发展下去,会出现烦躁、抽搐、精神失常,最终导致患者昏迷。低血糖昏迷是糖尿病患者最常出现的症状,因此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糖果,一旦出现糖尿病低血糖便可及时自救。二、酮症中毒

酮症中毒昏迷多出现在Ⅰ型糖尿病患者身上,Ⅱ型糖尿病病患在某些诱因影响下也会出现,其发病原因为:胰岛素停用或减量过快;各种急性感染;应激状态,如外伤、妊娠、急性心肌梗死等;饮食失调,进食过量或过少,饮酒过度等。

患者早期症状为乏力、口渴、多饮、多尿,进一步发展会出现食欲减退、恶心呕吐、意识模糊、昏迷等,同时伴随着呼吸加大加深,呼气的时候会闻到烂苹果的味道,血糖非常高,尿酮体为阳性,出现上述症状时要及时将患者送到医院,否则可能会危及生命安全。三、非酮症性高渗性昏迷

这种昏迷多出现在60岁以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身上,其临床表现为脱水严重、高血糖、高血浆渗透压、神经精神症状。虽然此病的发病率不高,但是病情严重,死亡率高,一定要及早识别、治疗。

通过上述介绍,大家也能看出,糖尿病患者出现的昏迷可能是低血糖所致,也可能是高血糖引发。因此,如果患者正处在昏迷状态,尚未弄清患者是因为何种原因出现昏迷以前不能擅自给患者喂糖水,并且给意识不清醒的患者喂糖水非常容易发生呛咳、窒息。下面就来为大家介绍一些糖尿病昏迷的急救要点:

1.如果患者已经昏迷,就要按照昏迷的原则进行处理。让患者保持平卧,同时将头侧向一边,保持呼吸畅通,将口中的呕吐物清除干净,以免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如果患者呼吸停止,要立即进行人工呼吸,注意不能擅自给患者喂糖水,防止加重病情或造成窒息。

2.如果患者意识清醒,拥有吞咽能力,那么低血糖昏迷患者应当尽快喝糖水或吃糖块等;高血糖昏迷患者要尽快喝些淡盐水或茶水、低盐番茄汁等。

3.患者有糖尿病史,突然出现昏迷,并且找不到其他原因,可初步认为是糖尿病昏迷。为了确定患者究竟是“低血糖昏迷”还是“高血糖昏迷”,可以先为患者验血糖。身边没有血糖仪,可以根据患者出现的症状判断。

低血糖昏迷的患者肌力迟缓、体温降低、呼吸平和、皮肤潮湿、呼气没有特殊气味;高血糖昏迷的患者呼吸又深又快,并且伴随着口渴、皮肤和口唇干燥、呼出气体有类似“烂苹果”的气味。当然了,症状的最终确认还是应当通过实验室检查。

4.患者如果不可以迅速恢复知觉,那么要立即将患者送到医院抢救,已经恢复了知觉的患者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治疗,查明病因,调整治疗方案。

5.如果难以判断患者昏迷的原因,就不要采取任何措施,因为高血糖和低血糖导致的昏迷救治的方法是相反的。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