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护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19 15:45:09

点击下载

作者:孟晓红,章淑萍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儿科护理

儿科护理试读:

前言

中医药职业教育是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培养新时代中医药行业多样化人才、传承中医药技术技能、促进中医药服务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职责。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2020年)》(国办发〔2015〕32号)和《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国发〔2016〕15号)(简称《纲要》)等文件精神,尤其是实现《纲要》中“到2030年,基本形成一支由百名国医大师、万名中医名师、百万中医师、千万职业技能人员组成的中医药人才队伍”的发展目标,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对全民健康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胜任能力严密对接,突出新时代中医药职业教育的特色,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以下简称“教材办”)、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下,在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指导下,总结“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建设的经验,组织完成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建设工作。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是全国中医药行业规划教材唯一出版基地,为国家中医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实践技能指导用书、全国中医药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大纲和细则唯一授权出版单位,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师资格认证中心建立了良好的战略伙伴关系。

本套教材规划过程中,教材办认真听取了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相关专家的意见,结合职业教育教学一线教师的反馈意见,加强顶层设计和组织管理,是全国唯一的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于2016年启动了教材建设工作。通过广泛调研、全国范围遴选主编,又先后经过主编会议、编写会议、定稿会议等环节的质量管理和控制,在千余位编者的共同努力下,历时1年多时间,完成了50种规划教材的编写工作。

本套教材由50余所开展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专家及相关医院、医药企业等单位联合编写,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出版,供中等职业教育院校中医(针灸推拿)、中药、护理、农村医学、康复技术、中医康复保健6个专业使用。

本套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以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贴近新时代实际

注重体现新时代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的特点,以教育部新的教学指导意见为纲领,注重针对性、适用性以及实用性,贴近学生、贴近岗位、贴近社会,符合中医药中等职业教育教学实际。

2.突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满足中医药人才培养的需求

注重强化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从教材内容结构设计、知识点、规范化、标准化、编写技巧、语言文字等方面加以改革,具备“精品教材”特质,满足中医药事业发展对于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需求。

3.以学生为中心,以促进就业为导向

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强调以就业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以岗位需求为标准的原则,按照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中医药人才的培养目标进行编写,教材内容涵盖资格考试全部内容及所有考试要求的知识点,满足学生获得“双证书”及相关工作岗位需求,有利于促进学生就业。

4.注重数字化融合创新,力求呈现形式多样化

努力按照融合教材编写的思路和要求,创新教材呈现形式,版式设计突出结构模块化,新颖、活泼,图文并茂,并注重配套多种数字化素材,以期在全国中医药行业院校教育平台“医开讲-医教在线”数字化平台上获取多种数字化教学资源,符合职业院校学生认知规律及特点,以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套教材的建设,得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领导的指导与大力支持,凝聚了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智慧,体现了全国中医药行业齐心协力、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代表了全国中医药行业为“十三五”期间中医药事业发展和人才培养所做的共同努力,谨此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致以衷心的感谢!希望本套教材的出版,能够对全国中医药行业职业教育教学的发展和中医药人才的培养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所有组织者与编写者竭尽心智,精益求精,本套教材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间,敬请各教学单位、教学人员及广大学生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以便今后修订和提高。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2018年1月

《儿科护理》编委会

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

主 编

孟晓红(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章淑萍(广东省新兴中药学校)

副主编

林 梅(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付昌萍(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针灸学校/四川省针灸学校)

编 委(以姓氏笔画为序)

刘 洋(哈尔滨卫生学校)

杜素红(青岛卫生学校)

赵 佳(保山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贾松伟(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

糜 涛(济宁卫生学校)

编写说明

《儿科护理》是“全国中医药行业中等职业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之一。为了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医药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加快发展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2016—2030年)》和《中医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年)》精神,提升中医药职业教育对全民健康和地方经济的贡献度,提高中等职业技术院校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产业需求、岗位胜任能力无缝对接,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教材建设工作委员会办公室统一规划,中国中医药出版社组织实施,全国中医药职业教育院校联合编写了本教材,供护理、助产专业教学使用。

本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是依据“以儿童健康为中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遵循“三基、五性、三贴近”的原则,以知识、能力、素质综合发展和中等职业教育护理人才的培养目标为导向,以中等职业教育技能的培养为根本,从临床需求出发,以培养学生知识够用、实用为限度,除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岗位专业知识外,还注重学生职业道德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形成,突出质量意识、精品意识,以求体现中等职业教育的特色。

本教材具有以下特色:

1.注重先进理念。体现以人为本的现代护理观,便于教师针对专业特点,合理控制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更新编写思路,以学生为中心,以应用为导向,既要反映学科学术进展,又要培养学生以护理理论和实践体系认识儿童和儿科疾病的思路,提高处理临床实际问题的能力,养成科学、规范、合理的思维方法,启发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

2.强化三个贴近。贴近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突出其中的知识点和相关技能操作,便于学生把握重点,着力备考;贴近儿科护理临床实践,通过情景模拟和实训,促使学生理论和实践紧密结合;贴近当今社会岗位需求,满足学生获取“双证书”的能力,有利于学生高质量就业。

3.创新编写体例。结构模块化,采用模块、项目和任务的编写方式;每个项目前设有学习目标,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要求十分明确。案例导入引出新课程,案例紧贴临床,让学生积极思考,帮助学生分析临床护理问题,及时巩固和运用所学内容,提高临床观察、分析、判断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每个项目后有复习思考,启迪学生思维或扩大知识面,使学生把理论知识与临床病例及实际运用结合起来,既突出了教材的实用性,也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进行自我评价。习题的编排均与护士执业资格考试接轨,使学生掌握重要知识点。

全书分为十八个模块,系统介绍了儿科护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儿科基础部分重点介绍了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儿童营养等内容;儿科临床护理部分则重点介绍儿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其中,孟晓红编写模块一、模块二、模块十和模块十一;章淑萍编写模块三和模块四;林梅编写模块九;付昌萍编写模块五、模块十七和模块十八;刘洋编写模块十三;杜素红编写模块十六;赵佳编写模块六和模块八;贾松伟编写模块七、模块十二和模块十四;糜涛编写模块十五。

为方便教师教学和学生自学,本教材配有教学课件及复习思考题答案,以二维码的形式插入相应位置。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编者参考了大量的同类教材和相关文献,博采众长。同时得到多个参编学校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诚挚的谢意!

若书中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各教学单位、广大教师、同行和学生提出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再版时予以修正,提升教材质量。《儿科护理》编委会2018年4月模块一绪论扫一扫,看课件项目一 儿科护理的任务和范围【学习目标】

能说出儿科护理的任务和范围。

案例导入

小李,护理专科毕业,在某市一家综合医院上班,在轮转科室之后,调入儿科工作,小李在儿科工作后发现与内科工作存在着差别,请你分析儿科护理的任务和范围有哪些特点?

儿科护理学(pediatric nursing)是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护理学科。儿科护理的服务对象为身心处于不断发展中的儿童,因此儿科护理具有自身的特殊性。随着医学的发展,儿科护理的内涵及服务内容也不断拓展。一、儿科护理的任务

儿科护理的任务是通过研究小儿生长发育特点,运用先进的医学、护理学及相关学科的知识和技术,促进健康小儿在体格、心智等各方面的发展,增强小儿体质,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对患病小儿进行整体护理;帮助有功能障碍的患儿进行康复训练,使其尽可能生活自理;对危重患儿进行临终关怀,减少痛苦;开展儿科护理及健康教育研究工作。二、儿科护理的范围

儿科护理的年龄范围是从受精卵形成到青春期结束(18~20周岁)的小儿,小儿时期一切健康和卫生问题都属于儿科护理学范围,我国卫健委规定的临床服务对象是从出生至满14周岁的小儿。包括小儿生长发育、正常小儿身心的保健、小儿疾病的防治与护理,并与儿童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有着广泛联系。

随着医学模式和护理模式的转变,儿科护理已由单纯的疾病护理发展为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的身心整体护理;由单纯的医疗机构承担其任务逐渐发展为全社会都来承担小儿的预防、保健和护理工作。因此,儿科护理要达到保障和促进小儿身心健康的目的,必须将科学育儿知识普及到每个家庭、社区、托幼机构及学校的广大儿童群体,并取得社会各方面的支持。

复习思考

1.我国儿科护理研究的对象是(  )

A.从妊娠28周至青少年时期

B.从精卵细胞结合至青春期

C.从出生至14周岁

D.从出生至青少年时期

E.从新生儿期至青春期

2.下列哪项不属于儿科护理的范畴(  )

A.小儿疾病的护理 B.优生优育 C.诊断学

D.增强儿童体质 E.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3.儿科护理的任务是(  )

A.减少儿童发病率 B.增强儿童体质 C.促进儿童身心健康

D.提高儿童保健和疾病防治的能力

E.以上都是

4.儿科护理所涉及的范围包括(  )

A.儿科专科护理 B.社会学 C.心理学

D.教育学 E.以上都是

5.我国儿科护理临床服务的对象是(  )

A.从小儿出生到上学前

B.从小儿出生到青春期

C.从小儿出生到14周岁

D.从精卵细胞结合至青春期结束

E.从妊娠28周至青少年时期项目二 儿科护理的特点和一般原则【学习目标】

能说出儿科护理的特点。

案例导入

小丁,护理专科毕业,已取得护士资格证,通过面试,到某市一家综合医院上班,在内科轮转之后,调入儿科工作,担任了一名4岁的患先天性心脏病的女患儿的责任护士,作为一名儿科护士,请你分析小丁应如何做好护理工作?

小儿从出生到青春期发育成熟,在整个生长发育过程中,无论机体结构、心理、社会特点,还是临床疾病特点,都与成人存在着区别。在儿科护理过程中,无论是健康儿童的状态评价,还是对患儿的临床评估,都要注意这些差别,根据小儿身心特点实施正确的护理,不可将小儿视为成人的缩影。一、儿科特点

1.小儿基础医学特点(1)解剖特点 小儿出生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各组织器官均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无论是外观还是各器官的发育都遵循一定的规律。熟悉小儿生长发育规律,正确对待小儿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一些特殊现象,才能做好护理工作。如小儿出生时头部相对较大,占身高的比例为1/4(成人仅为1/8),同时颈部肌肉和颈椎发育相对滞后,因此小婴儿特别要注意头部的保护;新生儿时期皮肤薄而嫩,在皮肤护理时动作要轻柔;小儿关节周围的韧带较松,臼窝较浅,在牵拉时易出现关节脱位;小儿内在脏器的位置也与成人有一些差别,如心尖搏动的位置在不同年龄时期也不相同;成人的肝脏在肋下是不能触及的,7岁以下的小儿是可以触及的(不超过2cm)。(2)生理特点 小儿生长发育快,代谢旺盛,各系统器官的功能也渐趋成熟。由于小儿新陈代谢快,心率、呼吸频率都比成人要快;而由于血管弹性好,心输出量少,血压比成人低。血细胞和其他体液的生化检验值等也随年龄的变化而改变。当其功能尚未成熟时易发生一些疾病,如胃肠消化系统未趋成熟时,极易出现消化功能紊乱;肾脏功能差,易出现水、电解质紊乱。熟悉这些生理生化特点,才能对临床中出现的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处理。(3)免疫特点 小儿无论是非特异性免疫还是特异性免疫都发育不成熟,防御能力差,功能较成人低下。新生儿虽可从母体获得部分IgG,但6个月后其浓度逐渐下降,而自行合成的IgG一般要到6~7岁时才达到成人水平,故易患感染性疾病;IgM是不能通过胎盘的,因此新生儿易患革兰阴性菌感染;婴幼儿分泌型IgA(SIgA)量少,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的感染。因此在护理过程中要注意消毒,预防感染。

2.小儿心理社会特点 小儿身心未成熟,缺乏适应社会的能力,应对挫折的能力较差,合作性差,依赖性强。生长发育过程易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需给予特殊的照顾和保护,尤其是家庭、幼儿园和学校。在护理工作中要以小儿及其家庭为中心,与小儿父母、幼儿园和学校教师等共同配合,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心理发展特征,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促进其心理健康发展。

3.小儿疾病临床特点(1)疾病特点 小儿疾病病种、临床表现与成人相差较大。小儿往往以感染性、先天性、遗传性疾病为主,而成人则以慢性消耗性疾病、后天获得性疾病为主。小儿疾病往往起病急、变化快,表现不典型,病灶局限能力差,易出现严重并发症。(2)病理特点 小儿各系统发育不够成熟,机体对疾病的反应与成人不同,因此,同一原因对于不同年龄的小儿可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如肺炎链球菌感染时小儿易患支气管肺炎,而成人易患大叶性肺炎;生长激素分泌过多时小儿患巨人症,而成人则表现为肢端肥大症。(3)诊治特点 小儿不同年龄阶段患病时有其独特的临床表现,且婴幼儿在病情诉说上不够准确,故在诊断时应重视年龄因素。以惊厥为例,发生于新生儿多考虑与窒息、产伤、颅内出血或先天性异常有关;如发生于6个月内的小婴儿应考虑有无婴儿手足搐搦症或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生于6个月至3岁小儿则以高热惊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可能性大;发生于3岁以上的无热惊厥则以癫痫为多。小儿疾病变化快,而临床体征不典型,因此在诊治过程中除应详细向家长等询问病史外,还需密切观察病情并结合必要的辅助检查,及时发现问题,做出确切的诊断和处理。(4)预后特点 小儿患病虽起病急且变化大,但若诊治及时、有效,护理恰当,恢复也快且后遗症较成人少,预后大多较好。但对于体弱、危重患儿,要重点监护,及时发现问题并报告医生,积极抢救。(5)预防特点 小儿时期很多疾病是可以预防的,能够使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下降。儿科护理人员应将疾病的预防作为工作的重点。我国通过开展计划免疫和加强传染病的管理,已使麻疹、白喉、破伤风、脊髓灰质炎、乙肝等许多小儿传染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明显下降;同时,加强儿童保健工作,定期进行营养监测,也使营养不良、肺炎、腹泻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发病率和病死率大大下降;及早筛查先天性、遗传性疾病并加以早期干预和矫正,减少致残率。

4.小儿临床护理特点(1)护理内容特点 根据小儿的特点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小儿生活能力差,自理能力差,无安全意识,在护理时要从饮食(婴幼儿喂养)、活动、睡眠、个人卫生等生活各方面入手,做好安全管理。(2)护理评估特点 儿科护理评估难度较大,婴幼儿不会诉说表达,健康史多由父母代述,可靠性与代述者对小儿了解程度有关;年幼体弱儿对疾病的反应差,不能及时准确地表达自己的痛苦,缺乏定位症状和体征,处理不及时易危及生命;年长儿可能会隐瞒或夸大病情;护理体检及做各项辅助检查时,患儿自理能力较差,多不能配合,影响效果。在进行护理评估时,要取得患儿及家长的配合,客观地进行评价。(3)护理技术特点 大多数小儿在进行护理操作时不能配合,使儿科护理操作有较大的难度,这就要求护理人员要多接触小儿,及时交流和沟通,消除小儿的紧张、不安和恐惧;在进行各项操作时要尽可能安抚患儿,取得患儿的配合,不可采用强制、恐吓等方法。二、儿科护理的一般原则

1.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 儿科护理工作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儿科护士应自觉遵守法律和伦理道德规范,要注意尊重小儿的人格,保障小儿的权利,促进小儿身心两方面的健康成长。

2.以小儿及家庭为中心 儿科护理人员不仅要重视不同年龄阶段小儿的特点,更要关注小儿家庭成员的心理感受和服务需求,让家长对于小儿疾病的特点有一定的认识,让他们将重点放在疾病预防和健康促进上。儿科护士不仅仅要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或维持已有的发育状况,还要注意维护并促进小儿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精神心理的健康,为小儿及其家庭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指导、疾病护理和家庭支持等服务。

3.减少创伤和疼痛 儿科护士在护理过程中有些护理手段是有创的、致痛的,是令小儿恐惧、害怕的,儿科护士应充分认识疾病本身及其治疗和护理过程对小儿及其家庭带来的影响,安全执行各项护理操作,尽可能减少患儿的痛苦。

4.实施身心整体护理 保证患儿的身心健康是儿科护理的一个首要任务。儿科护士既要满足小儿的生理需要和维持已有的发育需要,还要维护和促进心理行为的发展和精神心理的健康。同时,由于小儿好动,无危险意识等特殊性,护理人员要注意安全,要根据患儿年龄、疾病等特点采取一些必要的防护措施,保证患儿的安全,如设床栏,防止坠床;管理好电源,防止触电;用热水袋时避免烫伤;注意药物的管理,防止误饮、误食等。

复习思考

1.造成婴幼儿易患呼吸道感染的原因是(  )

A.血清中IgA缺乏 B.分泌型IgA缺乏 C.血清中IgG缺乏

D.血清中IgM缺乏 E.细胞免疫功能低下

2.患儿,男,3个月,他母亲问护士,哪种免疫球蛋白可以从母体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护士的回答应该是(  )

A.IgG B.IgM C.IgA

D.IgD E.IgC

3.不同年龄小儿的临床表现不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疾病的诊断要靠细致的临床观察

B.疾病的诊断只依赖患儿及家长的主诉

C.疾病的诊断要有必要的辅助检查

D.小儿起病往往较急

E.小儿的思维与成人思维不同

4.儿科护理学的特点,以下哪项错误(  )

A.护理项目多,责任重 B.护理评估难度大 C.护理操作要求高

D.病情观察任务轻 E.心理护理分量重

5.关于儿科护理学的特点描述,下列说法哪项正确(  )

A.不同年龄小儿有不同的生理正常值

B.小儿各器官的解剖结构与成人相同

C.小儿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均成熟

D.儿科疾病不可以预防

E.小儿年龄越小,免疫防御能力越强项目三 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的特点【学习目标】

掌握小儿年龄的分期及各期的主要特点。

案例导入

患儿,女,2个月,足月顺产,出生体重3.6kg,近一周哭闹增多,哭闹后即喂母乳,每次哺乳后都会吐出少许奶汁,母亲有些担心,到附近医院咨询。请问:该小儿处于哪一年龄期?小儿年龄分几期?对该家长应如何进行健康指导?

小儿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动态过程,根据小儿生长发育的特点不同,将小儿时期划分为以下7个时期。随着各系统组织器官的长大和功能的日趋完善,心理和社会行为方面也得到一定的发展。一、胎儿期

从形成受精卵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共40周,280天。在此期内胎儿完全依靠母体生存,因此孕母的健康、营养状况和工作生活环境对胎儿的生长发育都有极大的影响,如妊娠早期孕母吸烟、酗酒、感染病毒、服用一些药物或接触放射线等可导致胎儿畸形;在妊娠晚期母亲营养缺乏又可能导致胎儿早产、低出生体重儿等。此期护理的要点是重视孕妇和胎儿保健。二、新生儿期

从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满28天称为新生儿期。小儿由寄生于母体转变为脱离母体的独立生活,体内外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儿要通过自身生理功能的调整来逐渐适应外界环境,但由于其机体各系统功能不成熟,生理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差,故此期小儿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占婴儿死亡率的1/2~2/3,尤其以新生儿早期(生后第1周)死亡率最高。因此,新生儿时期护理要点是注意保暖、合理喂养、防止感染等,使之尽快适应外界环境。三、婴儿期

自小儿出生至满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此期为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时期。因此,需要提供足够多的营养,但由于小儿消化系统功能不完善,容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和营养不良。此外,小儿从母体获得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自身免疫功能又未成熟,故易患感染性疾病。此期护理要点是给家长提供科学的喂养指导,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完成基础免疫程序;同时,适当进行运动、感觉功能的训练,提高小儿的感知能力。四、幼儿期

从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此期小儿的生长发育速度较前减慢;但活动范围加大,接触外界事物增多,语言、思维和社会适应能力日渐增强,因此在此期小儿的智能发育较快。但对各种危险的识别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足,易发生意外创伤;接触外界逐渐增多,但机体免疫功能仍低,传染性和感染性疾病的发病率仍较高。此期护理要点是注意小儿断乳后的营养搭配,加强安全管理,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五、学龄前期

3周岁到6~7岁为学龄前期。此期小儿的体格发育达到稳步增长,而智能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有较大的可塑性,故应加强早期教育,为入学做好准备。由于活动范围进一步扩大,安全意识不强,各种意外的发生仍然较多。此期护理的要点是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质和自理能力,加强安全教育,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六、学龄期

从6~7岁入小学到进入青春期(男孩13~14岁,女孩11~12岁)前称为学龄期。此期小儿体格生长仍稳步增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各系统的发育已接近成人水平;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此期是接受科学文化教育的重要时期,也是心理发育的重大转折时期,应加强教育,促进其各方面能力的全面发展。此期的护理要点是养成良好的习惯,预防精神、情绪和行为等方面的问题。七、青春期

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此期体格生长发育加快,生殖系统迅速发育,第二性征逐渐明显,出现第二次生长发育的高峰。青春期由于神经内分泌的调节功能不够稳定,且与社会接触增多,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断加大,常可引起心理、行为、精神等方面的问题。此期护理要点是供给充足的营养,加强锻炼,及时进行生理、心理卫生和性知识方面的教育,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

复习思考

1.新生儿特点中哪一项是错误的(  )

A.常因分娩带来产伤和窒息

B.易发生适应环境不良综合征

C.免疫功能差,感染性疾病多见

D.生理调节功能较成熟

E.发病率高,病死率也高

2.生后6个月,婴儿患某些传染病的机会大大增加的主要原因是(  )

A.来自母体的IgG浓度下降,而自身合成IgG的能力又不足

B.来自母体的IgM浓度下降,而自身合成IgM的能力又不足

C.来自母体的钙离子及其他微量元素储备不足

D.白细胞吞噬功能不足

E.皮肤、黏膜娇嫩,屏障机能差(3~5题共用题干)

幼儿阳阳,男,1.6岁。出生体重3.8kg,身长52cm,头围34cm。家长带其到医院做儿童保健,护士为其做健康指导。

3.关于幼儿期的划分,正确的是(  )

A.生后满12~20个月

B.生后满12~24个月

C.生后满12~30个月

D.生后满12~36个月

E.生后满12~48个月

4.下列哪项是幼儿期的特点(  )

A.易发生颅内出血

B.新陈代谢旺盛,营养需要量相对较多

C.能利用语言和简单文字进行学习

D.生长发育相对较慢,乳牙先后出齐

E.身体各器官系统已逐渐发育成熟

5.小儿最易发生意外的年龄期是(  )

A.新生儿期 B.婴儿期 C.幼儿期

D.学龄前期 E.学龄期项目四 儿科护士的角色和素质【学习目标】

掌握儿科护士的角色及应具备的素质。

案例导入

患儿,女,13个月,患支气管哮喘入院。咳嗽,夜间和清晨哮喘阵发性发作,端坐呼吸,面色清灰,母亲十分焦急,多次询问患儿的病情。请问:儿科护士应该怎样与家长进行沟通?护理该患儿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随着护理学科的迅速发展,对护理人员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特别是儿科护士被赋予了多元化的角色。由于服务对象是一个特殊的群体,是在心理和生理上都较脆弱的儿童,因此要求儿科护士除具有丰富的护理知识与技能外,还要有强烈的责任感、丰富的科学知识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一、儿科护士的角色

1.护理计划者 护士运用护理专业知识和技能,评估小儿的健康状况,制订全面、系统、切实可行的护理计划,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以减轻小儿的痛苦。

2.护理执行者 小儿机体各系统、器官的功能发育尚未完善,生活不能自理或不能完全自理,儿科护士最重要的角色是在帮助小儿保持或恢复健康的过程中,提供各种护理照顾,尽量减少痛苦,以满足小儿的身心需要。

3.健康教育者 在护理过程中,护士应依据各年龄段小儿发育的不同特点,提供不同的健康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自我保健意识,培养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护士还应向家长宣传科学育儿知识,使他们能够采取正确的方式对待孩子,以达到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目的。

4.健康协调者 由于儿科工作本身的特殊性,护士需联系并协调各方面的相互关系,使诊断、治疗、护理等有关儿童的工作得以互相协调,保证小儿获得最适宜的整体性医护照看。如儿科护士不仅要和患儿进行沟通,更要注意与家长的协调沟通,以便充分了解孩子的病情,为临床治疗提供可靠的依据;需与医生联系,讨论有关治疗和护理方案;还需与营养师联系,讨论有关膳食的安排等。

5.健康咨询者 护士要倾听患儿及其家长的倾诉,关心小儿及其家长在医院环境中的感受,解答他们的问题并向其提供健康指导;解答小儿及其家长对疾病和健康相关问题的疑惑,使他们能够以积极有效的方式去应对压力,找到满足小儿生理、心理和社会需要的最适宜的方法。

6.患儿代言者 儿科患儿由于年龄小,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要求和意愿,儿科护士有责任解释并维护患儿的权益不受侵犯,护士要充分认识小儿及家庭的健康要求,并能评估影响儿童健康的问题,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7.护理研究者 护士应积极进行护理研究工作,发展护理新技术,指导、改进临床护理工作,提高儿科护理质量,促进专业发展。同时,护士还需探讨隐藏在小儿症状及表面行为下的真正原因,形成评判性思维,以便能更实际、更深入地帮助他们。二、儿科护士的素质

1.思想品德素质(1)强烈的事业心 热爱护理工作,工作认真、负责。关爱、尊重儿童,不计较名利得失,具有为儿童健康服务的奉献精神。(2)高度的责任心 对小儿疾病密切观察、全面分析,及时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以理解、友善、平等的心态,为儿童及其家庭提供帮助。(3)无私的爱心 具有诚实的品格、高尚的道德情操,能理解儿童,发自内心地关心、爱护和体贴小儿,善于创造适合儿童特点的环境与气氛,努力成为小儿的知心朋友。

2.科学文化素质(1)有广博的文化知识素养,具备教育学、心理学、营养学、儿童行为学等多方面的知识,以便将教育、指导、沟通等多方面的知识融入护理工作中,更好地为小儿服务。(2)掌握一门外语及现代科学发展的新理论、新技术,勇于创新,为自身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专业技能素质(1)儿科护士要有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同时要具有较强的临床实践技能,操作准确,技术精湛,动作轻、柔、稳、快,取得最佳效果。(2)具有敏锐的观察力、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和良好的沟通能力,熟悉相关临床学科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整体护理理念,能用护理程序解决患儿的健康问题。(3)具有开展护理教育和护理科研的能力。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

4.身体心理素质(1)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情绪稳定,同事间能相互尊重,团结协作。(2)具有健康的身体素质,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及自我控制力,善于应变,反应敏捷,能正确处理突发事件。(3)具有强烈的进取心,不断学习新知识丰富和完善自己,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4)具有与小儿成为好朋友、与家长建立良好人际关系的能力。要善于与小儿和家长沟通,指导家长正确地与医护人员配合,以利于小儿尽快康复。

复习思考

1.儿科护士角色中最主要的是(  )

A.健康咨询者 B.健康协调者 C.健康教育者

D.护理活动执行者 E.护理研究者

2.儿科护士的素质包括下列哪项(  )

A.思想政治素质 B.科学素质 C.心理素质

D.专业素质 E.以上全是

3.儿科护士健康的心理素质不包括(  )

A.宽容豁达 B.情绪稳定 C.相互尊重

D.以个人为中心 E.乐观开朗

4.儿科护士专业技能素质包括(  )

A.系统的专业理论知识 B.扎实的临床实践技能 C.操作准确

D.技术精湛 E.以上都是扫一扫,知答案模块二生长发育扫一扫,看课件项目一 生长发育规律和影响因素【学习目标】

1.掌握生长发育的概念。

2.熟悉小儿生长发育的基本规律。

3.了解影响小儿生长发育的因素。

生长发育是指从受精卵开始直至成人的成熟过程。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一、生长发育的规律

1.连续性与阶段性 生长发育是一个不断进行的过程,贯穿于从受精卵开始到成人的整个时期,但又并非等速进行,具有阶段性飞跃。不同的年龄阶段,身体的发育不同,年龄越小,生长越快。生后前3个月生长最快,以后逐渐减慢,趋于平稳增长,至青春期生长发育再次加速。

2.各系统器官发育的不平衡性 小儿机体的发育有自己的规律,各系统、各部位的发育速度也不是平行一致的。如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先快后慢,生殖系统是先慢后快,淋巴系统是先快而后回缩(图2-1);皮下脂肪年幼时发育较发达;肌肉组织到学龄期发育才加速。此外,同属神经系统的脑与脊髓的发育速度也不相同,心脏的左、右心室的发育也有较大的差异。图2-1 小儿生后主要系统发育规律

3.顺序性 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或由头至尾、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如出生后运动的发育是先抬头、后挺胸,再会坐、立、行;先会用手掌抓握物,再会用手指捏取物;先会看、听、感知和认识事物,再发展到记忆、思维、分析和判断事物。

4.个体差异性 生长发育虽按上述的规律进行,但也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生长差异性较大,到青春期更明显。如小儿的生长发育存在着个体差异,以及不同家族之间小儿的皮肤及头发的颜色、面貌特征、身材高矮、性成熟的时间等也各不相同,同一家族、同一性别的小儿也可能因营养、生活环境的不同,而导致生长发育不尽相同。因而小儿的生长发育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所谓正常值不是绝对的。一般年龄越小个体差异越小,随着年龄增长,差异逐渐明显。二、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先天因素与后天因素均影响着小儿的生长发育。遗传作为先天因素决定着生长发育的潜力,而后天因素主要包括营养、疾病、母亲状况以及家庭和社会环境。

1.遗传 小儿生长发育的特征、潜力、趋向等是父母双方遗传因素共同影响的结果,不同种族、家族小儿的身体特征、心理活动、性格特征、对疾病的易感性不同,不同性别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特征也不相同。一般5周岁以后遗传特征逐渐明显。

2.性别 男、女孩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女孩青春期开始较男孩早约2年,此时,身高、体重超过同龄男孩。男孩青春期开始虽然较女孩晚,但其延续时间较女孩长,故体格生长最后还是超过女孩。

3.营养 充足、合理、健康的营养是小儿生长发育的物质基础,可使小儿生长发育的潜力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营养物质的缺乏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如营养不良不仅可出现体格方面的生长落后,严重者可影响脑的发育和智力的发展等。年龄越小,受影响越大。

4.疾病 疾病对生长发育有着十分明显的负面影响。急性疾病常常可导致体重减轻;而慢性疾病既影响体重增加,又影响身高增长;内分泌疾病则表现为骨骼生长障碍和神经发育迟缓,如甲状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等都会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

5.母亲状况 孕母的生活环境、营养、情绪、疾病、用药等都会影响胎儿的发育,如妊娠早期的病毒感染可至畸,严重者引起流产、死胎等。哺乳期母亲的健康、营养、用药等可使胎儿发育受阻。在胎儿期,孕母的情感、言行、健康状况等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胎儿,以至于影响到出生后小儿的情绪、言语、行为等发展。

6.家庭和社会环境 良好的居住环境、健康的生活行为、科学的护理、正确的教养和适当的体育锻炼等均可促进小儿的生长发育。反之,则会带来不良影响。

总之,遗传是基础,环境是条件,遗传决定了生长发育的潜力,环境影响生长发育水平。

复习思考

1.小儿先能抬头后能坐,之后能走是遵循了下列哪项发育顺序(  )

A.由上到下 B.由近到远 C.由粗到细

D.由低级到高级 E.由简单到复杂

2.下列有关器官系统发育不平衡性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生殖系统发育较早

B.神经系统发育领先

C.淋巴系统到青春期开始发育

D.皮下脂肪年长时发育较发达

E.肌肉组织的发育到青春期才加速

3.青春期生长发育最大的特点是(  )

A.内分泌调节稳定

B.神经系统发育成熟

C.体格生长

D.生殖系统迅速发育并趋成熟

E.以上都不是

4.下列哪项叙述不符合儿童生长发育规律(  )

A.生长发育是一个连续过程

B.生长发育遵循一定规律

C.各系统有一定的个体差异

D.器官发育的速度是一致的

E.受遗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5.生长发育的顺序以下正确的是(  )

A.由下到上 B.由远及近 C.由粗到细

D.由高级到低级 E.由复杂到简单项目二 体格生长发育及评价【学习目标】

1.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各项指标及相关的计算公式。

2.熟悉小儿身高与体重的发育规律及临床意义。

3.熟悉小儿体格生长发育监测方法。

4.学会对小儿的生长发育进行健康指导。

案例导入

一儿童,2.5岁,家长带其到体检中心做儿童保健,体检结果:身高90cm,体重15kg,出牙12颗。家长想知道孩子的发育是否正常。儿童正常发育的常用指标有哪些?该儿童发育是否正常?护士如何正确指导家长掌握小儿生长发育的规律?

观察小儿体格发育是否正常主要是通过监测小儿体格生长的指标,其常用指标包括:体重、身长(高)、坐高、头围、胸围、上臂围、头囟、牙齿等。这些指标可以反映小儿的营养状况、骨骼发育、胸廓及其脏器、脑和颅骨等发育情况。一、体格生长发育常用指标及测量方法

1.体重的增长 体重为机体各器官、组织及体液总重量,是反映小儿体格发育和营养状况的重要指标,同时也是计算小儿药物剂量、输液量和营养需要量的依据。

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及宫内营养状况等有关。正常足月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为3.0kg(在2.5~4.0kg之间)。生后1周内可出现生理性体重下降(下降在3%~9%之间),一般3~4日达到最低点,然后逐渐回升,生后7~10日恢复到出生体重。

小儿年龄越小,体重增长越快。生后前3个月平均每月增加0.7~0.8kg(其中第1个月体重增加可达1.0~1.7kg);4~6个月,平均每月增加0.5~0.6kg;7~12个月,平均每月增加0.3~0.4kg。因此,生后3个月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2倍(6kg),1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9kg),2岁时体重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12kg)。2岁后,体重稳步增长,平均每年增长2kg。进入青春期体格发育再次加快,体重每年可增加4~5kg,持续2~3年。

为了方便用药或计算液体量,可以公式评估小儿体重:

1~6个月 体重(kg)=出生体重(kg)+月龄×0.7

7~12个月 体重(kg)= 6 +月龄×0.25

2~12岁  体重(kg)=年龄×2+8

2.身高(长)的增长 身高(长)是指从头顶到足底的垂直长度,是头部、脊柱和下肢长度的总和。是反映骨骼发育的重要指标。

3岁以下卧位测量,称身长;3岁以上立位测量,称身高。新生儿出生时的平均身长为50cm(46~53cm),6个月为65cm,生后第一年增长最快,约增长25cm(前3个月增长11~12cm,大约与后9个月的增长相等),故1岁时约75cm。第二年身长增长速度减慢,一年增长10~12cm,2岁时约87cm。2岁以后至青春期之前,身高(长)稳步增长,每年增长6~7cm,进入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加速期。低于正常身高的30%为异常。

2~12岁小儿身高可用公式计算:身高(cm)=年龄×7+75(cm)。

躯干和下肢在各年龄期所占身高(长)的比例不同(图2-2)。身体的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的长度)和下部量(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的长度)的比例也不同。初生婴儿上部量大于下部量,身长的中点在脐上,生后逐渐下移,6岁时中点在脐与耻骨联合上缘之间,12岁时上、下部量相等,位于耻骨联合上缘。某些遗传、内分泌疾病可使身长各部分比例失常,如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患儿的上部量较长,下部量较短。图2-2 胎儿期至成人身体各部分的比例

坐高是从头顶至坐骨结节的高度。3岁以下取仰卧位测量。坐高反映脊柱和头部的生长,出生时坐高占身高的67%,6岁时降至55%,因为下肢的生长速度随着年龄增加而加快。

3.头围的增长 头围是前经两眉弓上缘、后经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颅骨发育的重要指标。出生时头围相对较大,平均为33~34cm,头围在第一年约增长12cm(前3个月约增长6cm,等于后9个月的增长),第二年约增长2cm,故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时约为48cm,2岁后头围增长缓慢,5岁时约为50cm,15岁时接近成人,为54~58cm。对2岁以下小儿监测头围最具有价值。头围过小常提示脑发育不良,头围增长过速则提示可能脑积水等。

4.胸围的增长 胸围是前经两乳头下缘水平、后经两侧肩胛骨下角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胸围反映胸廓、胸背部肌肉、皮下脂肪与心、肺的发育情况。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平均为32cm,出生后胸部发育较头部快,1岁时胸围和头围大致相等,约46cm。1岁后胸围逐渐超过头围,两者之差值约为小儿周岁数减1。二、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发育

1.牙齿的生长发育 牙齿生长与骨骼的生长有一定关系,人的一生具有两幅牙齿,即乳牙和恒牙。小儿乳牙共20枚,出生时有已钙化的乳牙芽孢,但未萌发,生后4~10个月(平均6个月)乳牙开始萌出,萌出的顺序一般为下颌牙先于上颌牙,自前向后,约2.5岁时出齐(图2-3)。2岁内小儿乳牙的数目为月龄减4~6。12个月尚未出牙者为乳牙萌出延迟。

恒牙28~32枚,一般6岁左右开始萌出第1枚恒牙,即第一磨牙,6~12岁乳牙按萌出时间的先后逐渐被恒牙所代替。12岁左右出第二恒磨牙,18岁以后出第三恒磨牙(智齿),但也有人终生不出此牙,恒牙一般在20~30岁时出齐。图2-3 乳牙萌出时间及顺序

牙齿的健康生长需要充足的蛋白质、钙、磷、维生素D等营养素以及甲状腺素,咀嚼有利于牙齿发育。出牙过迟多见于佝偻病、重度营养不良、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

2.囟门的大小与闭合时间 颅骨与颅骨交界处形成的间隙为囟门,其中顶骨与额骨之间的菱形间隙称前囟,两顶骨和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称后囟(图2-4)。图2-4 婴幼儿囟门

正常新生儿出生时,前囟对边中点连线的长度为1.5~2.0cm,而后随颅骨及脑的发育而稍有增大,6个月后逐渐骨化而变小,1~1.5岁闭合。后囟出生时已近闭合,或迟至生后6~8周闭合。颅骨缝于3~4个月闭合。前囟早闭或过小提示小头畸形;迟闭、过大见于佝偻病、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等;前囟饱满提示颅内压增高,前囟凹陷常见于脱水、极度消瘦的小儿。

3.骨化中心的发育 骨化中心的数目反映骨骼发育的年龄,一般常选择腕骨骨化中心粗略计算骨龄。正常情况下腕部有8块腕骨,加上桡骨、尺骨远端骨骺,共计10个骨化中心。小儿出生时腕部无骨化中心,出生后腕部骨化中心的出现次序为:头状骨,钩骨(3个月左右),下桡骨(约1岁),三角骨(2~2.5岁),月骨(三岁左右),大、小多角骨(3.5~5岁),舟骨(5~6岁),下尺骨骺(6~7岁),豆状骨(9~10岁)。10岁时出全,共10个,故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约为年龄+1。1岁以后拍腕部X片可确定正常与否。骨龄超前,见于真性性早熟。骨龄落后,应考虑小儿佝偻病、甲状腺功能低下症、生长激素缺乏等。三、体格生长发育评价

1.均值离差法 是最常见的统计方法之一。以均值为基值,标准差(SD)为离散距。一般认为均值加减2个标准差(含95.4%的总体)范围内被检小儿为正常儿。

2.中位数百分位法 将一组变量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成100份,每份即代表一个百分位数。以第50个百分位数为中位数,其余百分位数为离散距,常用P3、P10、P25、P50、P75、P90、P97,一般P3~P97(包含总体95%)范围内被检小儿为正常。

3.生长发育图法 将同性别、各年龄组小儿的某项体格生长指标画成曲线图(离差法或百分位法)。对个别儿童从出生至青春期进行全程动态监测,将定期连续测量的数据每月或每年标记于曲线图上做比较,以了解小儿目前所处水平,比较前后数次数据及发展趋势和生长速度,及时发现偏离,分析原因予以干预。

复习思考

1.体重是衡量小儿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之一,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新生儿出生体重平均为3kg

B.生后前半年每月增长0.7kg

C.1周岁约为出生体重的3倍

D.2周岁约为出生体重的4倍

E.2周岁后每年平均生长1.5kg

2.2岁小儿头围测量为52cm,应考虑下述哪种疾病(  )

A.营养不良 B.脑积水 C.脑发育不全

D.佝偻病 E.呆小病

3.有关小儿前囟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出生时2.0~2.5cm

B.生后数月随头围增大而略增大

C.至2~2.5岁时闭合

D.前囟闭合过迟见于头小畸形

E.前囟饱满、膨隆表示脑发育不全

4.对婴儿进行体检时,前囟门的测量应以什么长度表示(  )

A.对角连接线长度表示

B.相邻两边长度表示

C.对边中点的连线长度表示

D.对边中点连线的1/2长度表示

E.囟门骨缘间最大和最小距离长度表示项目三 小儿神经心理发育及评价【学习目标】

1.掌握小儿神经心理发育的规律。

2.熟悉小儿的感觉、语言等能力的发育特点。

3.了解小儿心理活动的发展规律。

4.学会对小儿的神经心理发育进行健康指导。

案例导入

小儿丁丁,男,到儿童保健门诊体检,测体重8.4kg,前囟1cm×1cm,乳牙已萌出,可扶床栏杆站立,并会发声“爸爸”“妈妈”,请推算该小儿的年龄约为多少?小儿大约已萌出多少个乳牙?胸围约为多少?一、神经系统的发育

1.脑的发育 脑的发育在胎儿时期最为迅速。出生时脑的重量已达到成人脑重的25%左右,神经细胞数目与成人相同,但树突与轴突少而短;出生后脑重量增加,主要是神经细胞体积增大和树突的增多与加长,以及神经髓鞘的形成和发育。3岁时神经细胞分化基本完成。故婴儿时期当外界刺激传入大脑时,因无髓鞘隔离,传导时波及邻近神经纤维,故传导不仅慢,而且易泛化,不易形成明显的兴奋灶。

2.脊髓的发育 脊髓的发育在出生时已基本形成。其成长和运动功能的发育相平行。小儿脊髓相对比成人长,新生儿脊髓下端位于第二腰椎下缘,4岁时位于第一腰椎,故婴幼儿做腰椎穿刺的部位应偏低,以免损伤脊髓。二、感知、运动、语言的发育

1.感知的发育(1)视觉(视感知)发育 新生儿已有视觉感应功能,瞳孔具有对光反射,可短暂注视物体,但由于发育不全只能看清15~20cm以内的物体。1个月时可凝视光源,并能追随物体在水平方向上转动,第2个月可以协调地注视物体。3~4个月时,看见母亲脸就有喜悦的表现,头眼协调180度。第4~5个月开始认得母亲和奶瓶,6~7个月时目光可随物体在垂直方向上转动,开始分辨颜色,喜欢红色、绿色等鲜艳明亮的玩具。8~9个月出现视深度感觉,能看到小物体。18个月时能区别各种形状,2岁时协调能力较好,3岁时能说出基本颜色,视力达0.5,4~5岁时视力达0.6~0.7,6岁时视深度已充分发育,视力达1.0。(2)听觉(听感知)发育 出生时听力差,生后3~7天听觉敏锐性逐渐提高,声音可引起呼吸节率的改变;半个月后即有听力;3个月时有定向反应,听到悦耳的声音会微笑;6~7个月可区别父母声音,唤其名有反应;1岁开始区别语言的意义,听懂自己的名字;1~2岁能听懂简单的吩咐与命令;3岁能区别不同的声音;4岁听觉发育完善。(3)味觉发育 新生儿的味蕾已发育完善,对不同的味道产生不同的反应,喜欢甜味,遇到苦、酸味时出现痛苦表情。4~5个月时食物味道的轻微改变即会引起敏锐的反应,是味觉发育的关键时期,故应合理添加各类辅食,促进味觉的发展。(4)嗅觉发育 新生儿嗅觉发育较好,对强烈气味即有反应,闻到乳香就会积极寻找乳头,3~4个月能区别愉快与不愉快的气味,7~8个月时嗅觉比较灵敏,2岁能鉴别各种气味。(5)皮肤感觉的发育 皮肤感觉包括触觉、痛觉、温度觉和深感觉。新生儿的触觉已很灵敏;温度觉出生就很灵敏,冷刺激比热刺激强。新生儿痛觉已存在,但不灵敏、易泛化,2个月起逐渐改善。所以,要注意保暖,护理动作要轻柔;抚触可使婴儿产生愉快情绪。(6)知觉发育 6个月之前主要是通过感觉认识事物,6个月之后随着动作的发育,手眼相互协调,能对物体的看、视、摸、问、咬、敲击产生初步的综合性知觉。1岁末空间知觉初步发展,3岁能辨别上下,4岁能辨别前后,5岁能辨别以自己为中心的左右。小儿时期知觉发育较晚,4~5岁时具有早上、晚上、今天、明天、昨天等时间概念,5~6岁能区别前天、后天、大后天,6~8岁能对时间概念较好掌握。

2.运动的发育(1)平衡与大运动 新生儿具有先天性反射活动及无意识、不协调的运动,2个月时俯卧位能抬头,3个月俯卧位能抬胸,3、4个月可翻身,4个月成人扶着婴儿髋部时能坐,5个月扶前臂可站直,6个月会双手向前撑住独坐,7个月可有意从俯卧位到仰卧位或从仰卧位到俯卧位翻身,8个月时可用双上肢向前爬、可扶站片刻,背、腰、臀部能伸直;9个月会扶站,10个月能扶小车迈步,11个月可以独站,1岁左右会走路,1岁半可跑和倒退走,2岁会双足并跳,2岁半会单足跳。(2)精细运动 3~4个月可胸前玩手,5个月用双手抓物。6~7个月出现换手与捏、敲等探索性动作;9~10个月时可用拇、食指取物;12~15个月学会用匙、自己用杯子喝水、能叠起2块积木;18个月左右会乱画、掷球、叠起3~4块积木;2岁会叠起6~7块积木、折纸、翻书;3周岁会脱衣服,能画圆圈、直线,能叠8块积木,用积木等搭桥;4岁会穿衣服、鞋帽,会刷牙;5岁时可画出人体的六部分、写出自己的名字。

3.语言的发育(1)发音阶段 新生儿已会哭叫,1~2个月婴儿开始发喉音,2个月能发出“啊、咿、呜”等元音,这种偶然发音所产生的听觉刺激及喉部的本体感觉会促使小儿重复这种发音,6~8个月时最为明显。6个月开始发辅音,能听懂自己的名字;7~8个月即能发出“爸爸”“妈妈”等辅音,但无意识。8~9个月开始模仿成人发音。(2)理解阶段 在发音阶段,小儿能无意识地逐渐理解语言,经多次强化,小儿便会逐渐理解这些音的特定含义,进而理解词、句子、语言。8~9个月能听懂成人简单的词意,并对成人的一些要求有所反应,如按照成人的吩咐做出“再见”“欢迎”“谢谢”等动作。(3)表达阶段 在理解的基础上,小儿学会表达语言。10个月能有意识地叫“爸爸”“妈妈”,10~11个月开始用单词,12个月能说简单的单词,如“再见”“没了”等。1岁能简单叫出常用物品名称,1岁半能指认并说出家庭成员的主要称谓,2岁能说出2~3个字构成的句子,3~4岁能说短的歌谣,会唱歌,5岁后说话接近成人,能讲完整的故事,一般7岁以后,小儿不会再出现自言乱语,如此时仍继续存在自言乱语应注意。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