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谚语(第五卷)(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11-24 08:40:10

点击下载

作者:竭宝峰

出版社:辽海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华谚语(第五卷)

中华谚语(第五卷)试读:

L

ucky Read出版社:辽海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12-01ISBN:9787545132632本书由大华文苑(北京)图书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L

拉弓要膀子,唱曲要嗓子。

拉完磨,杀驴子。

拉得紧,割得断。

拉拉笸箩斗动弹。

拉账容易还账难。

拉新账,还陈账。

拉不出屎来怨茅房。垃圾烧灰能作粪,浪子回头金不换。

腊梅哪怕寒霜降。

腊月凉水贵三分。

腊月的伙计赛霸王,正月的掌柜赛阎王。

腊月穷汉跑驷马。

腊八不吃娘家米;吃了娘家米,一辈子还不起。

腊肉藏在饭里头。

腊里水,贵三分。

腊里像春天,家家哭少年。辣椒秧上不长茄子,葫芦架上不结西瓜。

蜡不点不亮,猪不揣不胖。

蜡烛坯,不点不亮,蒙皮鼓,不敲不响。

lái

来早不如来巧。

来得明,去得白。

来得松,去得松。

来如箭,去如线。

来官还是去官清。

来者勿怕,怕者勿来。

来猫去狗,不争自有。

来有来处,去有去处。

来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

来历不明,是问中人。

来在花树下,必是采花人。

来得容易去得快。

来者不善,善者不来。

来客由主,寄马由桩。

来是是非人,去是是非者。

来是人情去是债。

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来病快,去病慢。

lài

癞狗子扶不上墙去。

癞狗生毛要咬人。

癞痢爱戴花。

癞痢头儿,自己的好。

癞痢头儿子桂花香。

癞痢和尚做不得好斋筵。

癞人气多。

癞瓜子多,癞娘孩多。

癞瓜多结子。

癞蛤蟆想吃天鹅肉。

癞蛤蟆咒天,越咒越鲜。

癞头蛤蟆配鲇鱼,屎壳郎配蝲蝲蛄。

lán

栏内无牛空起早。拦路石头有人搬。

lǎn

揽工没本,越揽越紧。懒羊连自己身上的毛也嫌重。

懒和尚做不出好斋来。

懒沐浴,勤洗足,年纪活到九十六。

懒有良田抵不合勤有稻。

懒女人盼正月,懒汉子种荞麦。

懒妇有句话。十月有个夏。

懒纺棉,勤养蚕,三十五天穿绸衫。

懒做懒做,必定冷饿。

懒鸡婆带不出勤鸡崽。

懒狗扶不上墙。

懒驴上磨屎尿多。

懒婆没药医。

懒婆娘养不出好娃娃,懒汉耪不出好庄稼。

懒婆娘巴个正二月,馋婆娘巴个时时节。

懒婆娘巧对付。

懒婆娘盼正月。

懒的烧蛇吃,穷的烧雪吃。

懒惰望亲眷,勤俭望菜园;菜园好伸手,亲眷难开口。

懒惰一时,损失一生。

懒汉行工,不是下雨就刮风。

懒汉找不着养老店。

懒汉一伸腰,勤汉走三遭。

懒汉贪重担。

懒汉早起怕露水,晚上又怕鬼。

懒汉下地事儿多,懒驴上地屎尿多。

懒汉担山。

懒汉不离口,勤人不离手。

懒汉回头,力大如牛。

懒汉回头饿死狗。

懒汉子怕种荞麦,懒老婆盼正月。

懒汉靠在井边也会渴死。

懒人自有懒法。

懒人你莫困,三担黄土当担粪。

懒人想富窖,只能做梦笑。

懒人自有懒人福,迟来吃一碗粥。

懒人担重担,睡得早起得晚。

懒人修个好嘴,懒马修条好尾。

懒人床是死人墓。

懒人急在嘴上,勤人急在腿上。

懒人不长肉,望雨旱死谷。

懒人用长线,拙人用弯针。

懒人懒病,断无病医;不瘫不痪,惰其四肢。

懒人嘴多,猪母尿多。

làn

滥交甜如蜜。烂棉花还有塞缝缝的用处。

烂桃不烂味。

烂泥糊不上墙。

烂饭才吃得饱,烂衫才穿得老。

烂脚连累好脚。

烂麻拧成绳,力量大无穷。

烂铁无钢。

烂船不可入水,家事不可外传。

lánɡ

郎中医不好自己的病。

郎中菩萨诊到病,诊不到命。

郎中医病,不能医命。狼披羊皮还是狼。

狼行千里总食肉。

狼改不了吃人,狗改不了吃屎。

狼众吃人,人众吃狼。

狼肚里没有好心肝。

狼心犬肺,狐朋狗友,自作还要自受。

狼挂上山羊的胡子,仍然是狼。

狼精狐狸怪,兔子跑得快。

狼是铁头铜脖子,腰里挨不住一条子。

狼有森毛,蛇有退骨。

狼狗打架,两家害怕。

狼无狈不行,虎无伥不噬。

狼和狗一样,嘴不同;贼和人一样,心不同。

狼子野心,养子成害。

狼怕一拖,狗怕一摸。

狼怕猫腰,狗怕掷。

lànɡ

浪子当家,饿死全家。

浪子回头金不换。

láo

牢头如狼虎,禁子似蛇蝎。

牢里死的英雄汉。痨病腔子抽纸烟,故意来斗痰。劳人事多,无闲无坐。

劳动财三分,坐吃山也崩。

劳动出智慧,实践出真理。

劳动吃饱饭,挨饿是懒汉。

劳动万事足。

劳动要合群,生产要打谱。

劳动生产得幸福。

劳动使人长寿。

劳动是幸福的右手,节约是幸福的左手。

劳动钱,万万年;贪污钱,在眼前。

劳动可以兴家,逸淫可以亡身。

劳动是上品,何必读书高。

劳动光荣,剥削可耻。

劳动潜力大,看你挖不挖。

lǎo

老太太过年,一年不如一年。

老姜辣味大,老人经验多。

老子天下第一。

老牛肉有嚼头,老人言有听头。

老鸡老鸭值钱,老腔老调讨嫌。

老脸皮厚不怕羞。

老和尚死了,小和尚照样念经。

老虎吃天,没处下爪。

老虎要吃天,瞎子要点灯。

老虎借羊,有借无还。

老虎也有擂岩日。

老虎都不畏,岂畏老虎头?

老虎还在山上,就把皮子卖了。

老虎口里还夺出脆骨?

老虎嘴里拔脱牙,青龙头下拣明珠。最富盛名的瑞兽青龙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要是说起最富有盛名的瑞兽,必定是青龙。青龙在我国传统文化中是“四象”之一,与白虎、朱雀、玄武并称为四神兽,根据五行学说,它是代表东方的灵兽。

除此之外,青龙既是名字也是种族,青龙的方位是东,左,代表春季,在我国二十八星宿中,青龙是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东方7星的总称。

青龙是我国最大的神物,也是最大的吉祥物。人们都很熟悉龙的形象,但是谁也没有见过真正的龙。据说,青龙长着牛头、鹿角、虾眼、鹰爪、蛇身和狮子的尾巴,通身还长满了鳞甲,是由多种动物复合而成的。

在人们的想象中,青龙不但能在陆地行走,也能在水中游弋,在云中飞翔,充满了无穷的神力。几千年来,帝王把它当作权力和尊严的象征。这是因为龙与神话传说中的炎、黄二帝有很深的渊源。

远古时期的黄帝是一位非常贤明的君王,他曾经为了民族的生存,打败了蚩尤。黄帝时期也是古史上的大发明期,舟车、历法、算术、音乐等,都是在这个时期发明的。

黄帝在晚年的时候,发明了鼎。当第一个鼎被铸造出来时,天上突然飞下来一条龙,那条龙有着威武的眼睛和长长的、闪着银光的龙须,整个龙身透着金光,降临时好像带来万匹的金锻,笼罩了整个天空。

黄帝和大臣都很吃惊,那只龙慢慢靠近黄帝,眼神变得十分温和,忽然开口对黄帝说:“玉帝非常高兴看到你促使文明又向前迈进了一步,所以特地派遣我来带你升天去觐见玉帝。”

黄帝一听,就遵旨跨上龙背,然后对群臣说:“玉帝要召见我了,你们多保重,再会了。”“请让我们追随您去吧!”大臣们说完,就一拥而上,希望爬上龙背,随黄帝一起走。可是那只龙却扭动身躯,把那些人都摔了下来。

黄帝坐在龙身上的时候,百姓们舍不得让如此贤明的君主离开,就紧紧拽住了龙的一根胡须。龙虽然被揪掉了胡须,但还是飞起来了。神奇的是,那根胡须居然变成了一把弓。百姓们呆呆地拿着弓,不知如何才能找回黄帝。

金龙带着黄帝快速飞上天空,一下子就消失在云雾中了。群臣没有办法,只好眼睁睁地看着黄帝升天而去。一位大臣看着天空,若有所思地说:“看来并不是每个人都上得去龙背的啊!只有像黄帝那样伟大的人,才有资格骑上青龙呢!”

我国西汉时的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孝武本记》中记载这件事说:

黄帝采首山铜,铸鼎荆山下。鼎既成,有龙垂胡须下迎黄帝。黄帝上骑,群臣后宫从上龙七十馀人,龙乃上去。馀小臣不得上,乃悉持龙须,龙须拔,堕黄帝之弓。百姓仰望黄帝既上天,乃抱其弓与龙胡须号。

炎帝与龙的关系也很密切。东汉学者皇甫谧编著的专述帝王世系的史书《帝王世纪》记载说:

神农氏母曰任姒,有蟜氏之女,名女登。为少典妃。游于华阳,有神龙首感女登于常羊,生炎帝。

这个说法将炎帝的出生与龙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认为炎帝是一个“龙种”,或“准龙种”。从此,我国所有的古代帝王也都与龙产生了紧密的联系。

比如说,皇帝专用的椅子要称之为龙椅,皇帝穿戴的袍子被称为龙袍,皇帝的相貌被称为龙颜,皇帝的身体状况被称为龙体等等。龙代表着威严神圣不可冒犯的君王。

除了历代帝王,普通百姓也认为龙是美德和力量的化身,是吉祥之物。在我国到处可以看到龙的形象,宫殿、寺庙的屋脊上,皇家的用具上处处刻着龙、画着龙。

老百姓在喜庆的日子里也要张贴龙的图案,还要舞龙灯、划龙舟,给孩子起名字也愿意用上“龙”字。龙作为“四灵”中最大的吉祥物,逐渐成为了中华民族的象征。

老虎还有打盹的时候。

老虎屁股摸不得。

老虎一个能拦路,耗子一窝得喂猫。

老虎吃人不吐骨,奸臣害国计绝密。

老虎打架劝不得。

老虎不吃孤寒肉,狐狸不打夜啼鸡。

老虎不吃人,形状吓煞人。

老虎的头,野猫的尾巴。

老虎不敢打狗头。

老虎好打,苍蝇难捉。

老虎花在背,人心花在内。

老虎吃人有法躲,人吃人没法躲。

老虎进了城,家家都关门;虽然不咬人,日前坏了名。

老虎好捉,绵羊难治。

老虎嘴边拔毛,青龙头上取珠。

老虎不发威,把它当驯猫。

老龟烹不烂,延祸及枯桑。

老要精神少要板,年轻莫装死羊眼。

老王卖瓜,自卖自夸。

老鼠不避猫。

老鼠讨定半年粮,人不积蓄易空肠。

老鼠咬尾,小痛大痹。

老鼠藏粮。

老鼠跳过篱,剩得一层皮。

老鼠也要三石粮。

老鼠也存隔夜粮。

老鼠见猫,纵高也不高。

老鼠吃不穷,贼人偷不富。

老鼠打墙,家贼难防。

老鼠咬索,各咬各脱。

老鼠眼睛一寸光。

老鼠看仓,看得精光。

老鼠尾巴上长不出大疮来。

老鼠窑里倒拔蛇。

老鼠穿梁捉猫儿。

老鼠出嫁,猫吹喇叭。

老鼠养的猫不疼。

老牛不吃嫩草。

老牛力尽刀头死。

老子烧砖,儿不离窑门。

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

老子卖葱娃卖蒜。

老子唱生娃唱旦。

老子天天泅水,儿子定多溺水。

老子打儿不出百步。

老子逐儿哄外人。

老子挑担,儿子穿绸摆缎。

老子钱串子,儿子花钱炉。

老子烧砖打瓦:儿子不离窑门。

老子终日泅水,儿子做了溺鬼;老子偷瓜盗果,儿子杀人放火。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列传。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西游。

老不看三国,少不看水浒。

老不上北,少不上南。

老不舍心,少不舍力。

老不正经,教坏子孙。

老不离家是贵人,少不离家是废人。

老实人,办实事。

老实人有老实饭吃。

老实打勿坏,做贼总要败。

老实鼻子空。

老实常常在,强盗死在牢狱里。

老实庄户只种田。

老实常在,狡猾常败。

老鸦等死狗,等得气长吼。

老鸦说猪黑,自己不觉得。

老鸦窠里不出凤凰。预示吉祥永生的凤凰

凤凰也叫丹鸟、火鸟、鶤鸡、威凤等,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与龙同为汉族民族的图腾。凤凰是雌雄统称,雄为凤,雌为凰,总称为凤凰,常用来象征祥瑞。

根据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释鸟》的记载,凤凰的特征是:

鸡头、燕颔、蛇颈、龟背、鱼尾、五彩色,高六尺许。

我国先秦重要古籍《山海经.图赞》中说,凤凰的身上有5种像字一样的纹路:

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

凤凰性格高洁,非晨露不饮,非嫩竹不食,非千年梧桐不栖。传说中凤凰共有5类,分别是赤色的朱雀、青色的青鸾、黄色的鹓鶵、白色的鸿鹄和紫色的鸑鷟。不同种类有不同的象征。

凤凰也叫不死鸟。这是因为神话中说,凤凰每次死后,会周身燃起大火,然后其在烈火中获得重生,并获得较之以前更强大的生命力,称之为“凤凰涅槃”。如此周而复始,凤凰获得了永生。

由于凤凰死后还会再生,相传也能知天下治乱兴衰,是我国历史上王道仁政的最好体现,是乱世兴衰的晴雨表。古人曾分出5个等级,以凤凰的5种行止标志政治上的清明程度。于是历代帝王都把“凤鸣朝阳”和“百鸟朝凤”当成盛世的象征。

凤凰也是我国皇权的象征,常和龙一起使用。“凤”的甲骨文和“风”的甲骨文字相同,即代表具有风的无所不在,及灵性力量的意思;“凰”即皇字,为至高至大之意。

我国古籍《闻见录》记载说:“梧桐百鸟不敢栖,止避凤凰也。”梧桐为树中之王,相传是灵树,能知时知令。而作为百鸟之王的凤凰胸怀宇宙,非梧桐不栖,也比喻贤才择主而侍。

凤凰分雄雌,凤从属于龙,代表阴,因此个人将其用于皇后嫔妃,“凤”、“凰”也常见于女性的名字当中。宋代就常使用龙凤旗,还在物品上使用龙凤作为吉祥标记,比如龙凤团茶。“龙凤呈祥”是最具中国特色的图腾,民间美术中也有大量的类似造型。

相传在春秋时期,秦穆公有个小女儿,生来爱玉,秦穆公便给她起名叫“弄玉”。弄玉生性自由烂漫,喜欢品笛弄笙,秦穆公很是疼爱,便命工匠把西域进贡来的玉雕成笙送给她。自从有了玉笙,公主吹笙的技艺更加精湛。

弄玉长到十几岁时,姿容无双、聪颜绝伦,秦穆公想招邻国的王子为婿,但弄玉不从。她对秦穆公说:“如果对方不懂音律,不是善奏乐器的高手,我宁可不嫁!”疼爱女儿的秦穆公只好依从她。

一天夜里,公主倚栏赏月,用玉笙表达自己对爱情的神往。正吹得起劲,一阵袅袅的洞箫声和着公主的笙乐响起。一连几夜,笙乐如龙音,箫声如凤鸣,合奏起来,简直就是仙乐一般动听,整个秦宫都听得见,声音达方圆百里。

秦穆公很好奇,就向弄玉打听,弄玉说她也不知道是谁在附和,只知道是从很远的地方传来的。秦穆公马上派出大将孟明寻找吹箫人。孟明一路走一路打听,一直找到华山脚下。

当地有一位樵夫告诉孟明说:“我听说华山中峰的明星崖隐居着一位少年,名叫箫史,他很会吹箫,箫声不仅动听,还能传到数百里之远呢。”孟明连忙到明星崖找到箫史,将他带回了秦宫。

当时正值中秋,秦穆公见箫史的箫也为美玉所制,非常高兴,便请来弄玉。两人一见钟情,便合乐起来。

一曲不曾奏完,殿内画着的金龙、彩凤都好像跟着翩翩起舞。众人听得入痴,齐赞说:“真是仙乐啊!”不久,弄玉和箫史就成婚了。

成婚之后,夫妻俩每日琴瑟和鸣,相敬如宾。箫史教弄玉用箫吹凤鸣,弄玉教箫史用笙吹龙音,学了十几年,真的把天上的凤引下来了,停在了他们的屋顶上。不久,一条龙也来到了他们的庭院里欣赏音乐。

这时,箫史感叹说:“宫中的生活虽然富足,可我更怀念在华山幽静的生活啊!”弄玉笑着回答说:“如果你已经厌弃了荣华富贵,我愿与你同去享山野清净!”说完,夫妻二人又合奏起来。

片刻之后,龙飞凤舞,天上祥云翻腾。弄玉乘上彩凤,箫史跨上金龙,一时间龙凤双飞,双双升空,龙凤呈祥而去!

后来人们为纪念弄玉和箫史的动人故事,就用“龙凤呈祥”来形容夫妻间比翼双飞,恩爱相随,百年好合的忠贞爱情。

老鸦落在猪身上,但见人家黑,不见自家黑。

老鸦喜鹊飞旺枝。

老马不死本性在。

老马识途。

老马识路数,人老通世故。

老猫尿屋檐,代代往下传。

老猫炕上睡,一辈留一辈。

老猫不在耗子窜。

老天不负苦心人。

老天爷饿不死瞎眼的家雀。

老婆无姓地无主。

老婆嫁汉,穿衣吃饭。

老婆不生娃,不能怪医生。

老鹰爪子大,不一定捉住苍蝇。

老鹰捉小鸡,一个忧一个喜。

老鹰飞得再高,影子还在地下。

老鹰不打窠下食,兔子不吃窝边草。

老鹰窠内无善鸟。

老母猪记吃不记打。

老要张狂小要稳。

老怕春冷,少怕秋凉。

老怕丧子,少怕丧妻。

老人心在儿女上,儿女心在石头上。

老人不传古,后生失了谱。

老人言,贵如宝。

老人休娶少年妻。

老人都讲经过的,孩子都讲吃过的。

老人吃柿子,拣着软处来。

老人用死吓唬人,小孩用哭吓唬人。

老人经验多。

老人家拜年,一年勿如一年。

老人好比风前烛。

老人怕反心,老牛怕反春。

老犬能记千年屎。

老狗挡路,老马识途。老马识途

出自《韩非子.说林上》:“管仲、隰朋从于桓公而伐孤竹,春往冬返,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

上面这段古文的大意是说,齐桓公等人迷失了方向,于是放马领路,终于找到归途。这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老马识途”典故的由来。说到“老马识途”这个典故,很自然地让我们联想到与它相关的另外几个典故,如:“老马知道”、“老马知路”、“马识路”、“马识途”等。其实,它们都是“老马识途”这个典故的翻新,因为这些典故都是用来比喻富有经验、知晓是非的人。那么,这个典故与军事又有什么联系呢?

这个典故说的是公元前663年,齐国发兵讨伐孤竹国(孤竹国位于今天的河北省卢龙县南面)。当时,跟齐桓公出征的还有大夫管仲——他不仅知识渊博,而且足智多谋。

齐国军队讨伐孤竹的这场战争,从春季开始,凯旋时已是冬天。由于齐军不熟悉孤竹国的地理,加上风沙、浓雾遮天蔽日,齐军在回师途中迷失了道路。当时指南针还没问世,更谈不上现代化的通信工具。如此恶劣的气候,使齐军根本无法分辨南北东西。管仲一看,如果这样毫无目标地走下去,等粮草一尽,非得全军覆没不可。于是,他忙下令,将部队集合起来,先扎下营,再想办法。部队集合后,管仲发现齐军进入了一个地势险要的山谷,今天我们管这种地方叫“迷谷”。他先派出几支人马,分头去寻找出路。但是这个地方山高谷深,到处都是悬崖峭壁,派出去的人马绕来绕去,就是找不到出口。

齐桓公非常焦急,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这时,管仲想了想,对齐桓公说:“我听老人们讲,动物识路,‘狗记三千’,‘猫记八百’,马也许会有记路的本领,尤其是那些老马。我们可以挑选几匹,解开缰绳,看看这些老马认不认得路。”齐桓公听了觉得有道理,就让管仲试试。

管仲让人挑选了几匹老马,卸去笼头,解开缰绳,放它们自由行走。这几匹老马又饥又渴,获得自由后就没命地向“家”的方向跑。齐国的大军紧紧地跟在这些老马的后面。老马果然识途,齐军终于走出了“迷谷”。“老马识途”这个典故,原意是说老马认得出道路,今天多指有经验的人对情况熟悉,能把事情办好。一个“老”字,包含着经验和智慧。

老狗学不了新把戏。

老狗记得千年屎,恶人记得千年债。

老年人经验多,青年人力气胜。

老年人才知道青春的可爱,受苦人才知道真正的幸福。

老年无儿,女孩香。

老头要请,小孩要哄。

老头高兴配棺材,后生高兴要破财。

老头卖糖,各管各行。

老板只要秤平斗又满,哪管你王子升天不升天。

老板算法九章明,不由佃户不应承。

老爷的神台,老板的柜台。

老爷东山落西山,扛活的一天不得闲。

老母鸡能打鸣,还要公鸡干啥哩。

老鸡不上灶,小鸡不乱跳。

老了面皮,饱了肚皮。

老嫂比母,小叔比儿。

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

老来儿子最欢喜,糕饼茶食使桶盘。

老来丧子太不幸。

老来无子黄连苦。

老大多船驶翻了。

老大多,踏翻船;船帮水,水帮船。

老爱胡须少爱发。

老夫疼少妻,少夫打得哭唏唏。

老将出马,一个顶俩。

老的上不去马,少的拉不开弓。

老亲不走,陈账不还。

老成谨慎天下去得。

老当益壮。

老甜瓜从心里烂。

老姜蒸牛,子姜炒鸭。

老争吃,少争穿。

老七不动,老八没吃。

老和尚死了,小和尚照样做斋。

老官唱戏过嘴说。

老乌人缘好,有事先来报。

老兵不留情,种地要防风。

老秦桧还有三个厚人。秦桧小传

秦桧(1090~ 1155),字会之,汉族,宋朝江宁府人。他父亲当过静江府古县(今广西永福县境)县令,这在宋朝统治阶级中只算得上一个小官。秦桧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不可能疾速地飞黄腾达,因此做过乡村教师。他对这个职业并不满意,认为自己大材小用,于是说:“若得水田三百亩,这番不做猢狲王。”他对生活的要求不高,只要有几百亩好田,不再当“童子师”、“孩子王”,不再靠束修自给,也就可以了。

但自从中进士后,他就扶摇直上了。一一一五年登进士第,初任太学学正。北宋末年任御史中丞,曾主张抗金,反对割地求和。

一一二六年,金兵进攻宋朝京城汴京,要求宋徽宗割让三镇:太原、中山、河间。这时身为职方员外郎的秦桧,提出了较为重要的四条意见。一是金人贪得无厌,要割地只能给燕山一路;二是金人狡诈,要加强守备,不可松懈;三是召集百官详细讨论,选择正确意见写进盟书中,四是把金朝代表安置在外面,不让他们进朝门上殿堂.当时要弭兵就得割地。北宋派秦桧和程璃为割地代表同金人进行谈判。秦桧在谈判中坚持上述意见,于是又升为殿中侍御史、左司谏。后来,金统治者“坚欲得地,不然,进兵取汴京”。朝中百官在讨论中,范宗尹等七十人同意割地,秦桧等三十六人认为不可。

在宋徽宗,宋钦宗被俘后,女真贵族要立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在金人巨大的压力下,许多人都不敢说话,这时监察御史马伸等人首先提出:大家共同写一篇议状,要求金国人保存赵氏。秦桧起先不同意,但数十名官员先后签名,马伸“固请”,秦桧听后心有所动,便单独写了一纸状文送交金营。在状文里,秦桧认为:宋朝建立己经一百多年,如果一定要立张邦昌为帝,最后还是要垮台的;不如恢复钦宗的帝位,这对金国人也有利。金国左副元帅粘罕看后,对他很有好感。

因在上书者中秦桧官职较高,于是在一一二七年,金人以秦桧反立张邦昌为大楚皇帝,命他负责统治黄河以南的地区。四月一日,金军北撤,徽、钦二帝及后妃、宗室、丫鬟,连同秦桧等大小官员三千多人都被押走。这时宋徽宗得知康王赵构即位,改号为建炎,史称宋高宗,南宋王朝建立。就致书金帅粘罕,与约和议,叫秦桧将和议书修改加工润色。秦桧还以厚礼贿赂粘罕,使自己离开金国严密监视。在用计之后,金太宗把秦桧送给他弟弟挞懒任用,使得秦桧终于离开了严密的监视。

一一三〇年,金将挞懒带兵进攻淮北重镇山阳,命秦桧同行。为什么要秦桧同行呢?从挞懒的策略看,诱以和议,内外勾结,才能致南宋于亡国之境。这个“内”,只有秦桧可用。而秦桧卖身投靠女真贵族的面目,在南宋朝野还未彻底暴露,所以金统治者把秦桧作为合适的人选了。

因此,秦桧南行前与妻子王氏密商计议,作了一番戏剧性表演。王氏故意大喊大叫说:“家父把我嫁给你,当时有资财二十万贯,要你我同甘苦。现在大金国信用你,你就把我丢在路上。”争吵不休.挞懒妻子一车婆听到了,就请王氏到家里问个究竟,王氏全告诉了。这一车婆又说给挞懒,于是也叫王氏以及侍从同秦桧南行。山阳城被攻陷后,金兵纷纷入城。

秦桧等则登船而去,行到附近的涟水,被南宋水寨统领丁祀的巡逻兵抓住,并要杀他,秦桧说:“我是御史中丞秦桧。这里有没有秀才,应该知道我的姓名。”有个卖酒的王秀才,不认识秦桧,但装作认得秦桧的样子,一见就作个大揖说:“中丞劳苦,回来不容易啊!”大家以为王秀才既然认识秦桧,就不杀他了,而以礼相待,后来把他们送到行在——临安。

秦桧南归后,送给赵构的第一件“见面礼”就是,要想天下无事,就得“南人归南,北人归北”。其中的“南人归南”,实只是一句空话,因为,肯不肯让南人南归,其决定权全操在女真贵族手中,是由不得南宋王朝如何如何的;而“北人归北”。但由于南宋的军队和将领主要是西北、河北和山东等地人组成的,如果按照秦桧“北人归北”的主张去办,就等于把北方土地全部奉献给女真贵族,而且大批不愿降金而南下的北方人士,都得回去受金人统治:就等于南宋自毁长城,自己解除武装,表明对金放弃武力抵抗。在宋高宗深思熟虑之后,于是此事作罢。

秦桧奉送赵构的第二件“见面礼”是他首先递上一份致女真军事贵族挞懒的“求和书’。赵构感到秦桧“忠朴过人”,得到他,高兴得连觉也睡不着,说“又得一佳士也”。秦桧得到赵构如此赏识,就迅速爬上了宰相宝座。秦桧的两件“礼物”摆在赵构面前,又使他十分担心地“睡不着”。他不得不考虑,秦桧说“南人归南,北人归北,我是北方人,该到哪里去呢?”秦桧又说,有“二策”,即以河北人归还金国,中原人送给刘豫,当宰相几个月,这“二策”就可轰动天下。而赵构说,自己并没有听到什么震撼性的消息。大臣綦祟礼把赵构的这些意思通告朝廷内外。宋高宗赵构宣布对秦桧“永不启用”。秦桧的主张引起朝野上下的强烈不满。只因那时赵构还怵于抗战派士大夫以及全国军民的议论和气势,还没有下定要冒天下之大不韪的决心,所以,秦桧的这条奇怪的主和路线未被采纳,而秦桧本人理所当然地以此而被斥逐出南宋王朝。

秦桧一逞个人权欲的野心一时难以实现,只得忍受着暂时的挫折,静观宋金政治风云的变幻,伺机谋划在南宋朝堂上东山再起。一一三五年粘罕死,挞懒得势。一一三八年,由于秦桧巧妙的政治动作,使得赵构重新起用秦桧为相。虽然朝中人士人士多有不怨,但这种不满由于皇帝干涉最终作罢。

一一三九年,宋高宗不顾赵鼎、胡铨、韩世忠、张浚、王庶、岳飞、李纲等反对议和的上书,签订了第一个宋金和约。金使来到要求宋高宗赵构跪受,但赵构是一国之君而顾及颜面,遂从秦桧之策装病躲进宫中,由秦桧代行皇帝职权,跪拜在金使面前,签字画押。从此,秦桧更加得到赵构的好感,使其在朝廷中的身价也大幅提高了,自此宋金战和问题开始由他左右。

一一五五年,秦桧病死,其子秦熺力图继承相位,被宋高宗拒绝。王居正批评秦桧

王居正素来与秦桧亲善,秦桧任执政时,与王居正谈论天下大事,思想十分尖锐,当了宰相后,过去说过的话一概没有兑现。

王后正痛恶秦桧的狡诈,面见皇帝说道:“秦桧曾经对臣说:‘中国人一旦吃饱穿暖,就会共同图谋中兴国家大事。’臣对他的话十分心服。秦桧又自称‘让我秦桧任宰相,不出数月,必定会耸动天下。如今他任宰相,可国家依然如故,希望陛下用臣所听到的话质问秦桧。”

秦桧对王居正含恨在心,将他逐出朝廷,改任婺州知府。婆州以进贡绫罗闻名,旧制是每年进贡一万匹,北宋崇宁以后增长了五倍数量,建炎时期又减到二万匹,对于此事,主管人请求能恢复到崇宁皇帝时期的数目,王居正向朝廷仗义直言,户部的督促也更加严峻,王居正决定不执行命令,就对属下说:“我愿一人承担后果,决不连累诸位。”让小吏写成文字交给属下保存,并说:“如果追究下来,就以此为证。”又亲自上书《五不可》,请皇帝阅示。

皇帝下诏仍按建炎时期的进贡数目办理。清司为皇宫购买煤炭,要求炭如胡桃文、鹁鸩色,王居正说:“老百姓以烧炭为职业,终年居住山谷中,怎么能知道什么是胡桃文、鹁鸪色呢?”又人朝向皇帝陈情,皇帝便下诏废止了这一要求。

老壮德行,少壮英雄。

老话做得药,老木做得板凳脚。

老光棍满身钱,讨了老婆没裤穿。

老根不肥叶子干。

老女儿易得嫁,雪天易得晴。

老店里断不了陈货。

老吏抱案死。

老萝卜没切烂,三个就有两碗半。

老无歇心,少无良心。

老睡幼醒,与墓相近。

老健春寒秋后热。

老养小,小养老。

老了才学吹笛,吹到眼翻白。

老母牛的尿多,闲人的话多。姥姥家的狗,不咬外甥的手。

乐观的人,牙齿落完也不老。

乐事不嫌谐谑,悦亲不嫌轻薄。

乐极生悲,笑出眼泪。

乐极伤悲,酒极作乱。

乐极生悲,昏极则乱。

乐莫乐于好善,苦莫苦于多贫。

léi

雷声大,雨点儿小。

雷公打豆腐,专拣软的欺。

雷震百里,闪照一千。

雷响天下知。

雷打中,两头空。

雷打得大,雨下得细。

雷大雨小势子恶。

雷打空心树,蛇咬黑心人。

雷打火烧,命里所招。

雷打十世恶,蛇咬三世冤。

雷打三世冤,虎咬对头人。

lěi

垒高墙防怪物,不胜五湖四海混朋友。

lěnɡ

冷怕起风,穷怕欠债。

冷言冷语听不得,冷菜冷饭吃不得。

冷的闲人,热的忙人。

冷铁难打,老竹难弯。

冷风打墙冰盖房,露水夫妻不久长。

冷就冷在风上,穷就穷在债上。

冷口补热食。

冷不冷,带衣裳;饿不饿,拿干粮。

冷不择衣,饿不择食。

冷手抓不住热馒头。

冷天不冻下力汉,黄土不亏勤劳人。

冷天莫遮火,热天莫遮风。

冷水里做不出热豆腐来。

冷水要人挑,热水要人烧。

冷来不要向灯,穷来不要奔亲。

冷来要破絮,老来要火细。

冷死花旦,热死武生。

冷灶无烟,人冷无钱。

冷是一人冷,热是大家热。

冷笑无情,冷语如冰。

冷笑带尖刀。

冷热不均,就得闪着。

冷热为邻。

冷粥冷饭还食得,冷言冷语听不得。

冷粥冷饭都好吃,没思没算第一穷。

冷锅里,冒热气。

冷锅炒韭菜,死去又活来。

冷锅里跳不出热栗子来。

冷锅爆热豆。

冷暖无定,骤暖勿弃故衣。

冷松热柏。历代文人吟松赞松

松树作为“百木长”,有其自身的一些特点,成为了一个很理想的借助对象。在历代文人墨客不断吟咏描绘之下,以松为主题的文艺作品不断涌现,渐成气象,并最终成为了一种影响深远的松柏文化。

自古以来,有许多文艺作品借对松树坚强不屈的表现,来抒发对完美人格理想的追求与赞美,这类作品在先秦百家争鸣时期就屡见不鲜。

在春秋时期,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非常喜欢松树,据《论语.子罕》记载,孔子曾赞松曰: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意思是说,只有天气寒冷了,才明白松柏是最后凋谢的啊!孔子用这句话对松柏品格、特性的赞美之词,来启示他的弟子要注重人的品德修养。

据道家学派代表人物庄子所著的《庄子》记载,说孔子周游列国时,到陈、蔡两个国家的时候,遇到了缺粮、断炊的困境,他对弟子说:“内省而不穷于道,临难而不失其德,天寒既至,霜雪即降,吾是以知松柏之后茂也。”

孔子这段话,首次将松柏的品格特性,与人的艰难困苦遭遇和品德修养明确地联系起来。他的这两段话,可以说是造就了中华民族松文化的审美内涵。

庄子在《德充符》赞美曰:

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

受命于天,唯尧舜独也正,在万物之首。

延伸到民间,人们便有了“岁寒知松柏,患难见人心”的古谚语了。

在东汉末年,“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与曹植并称“曹刘”,以诗闻名,曹魏开国皇帝曹丕曾称赞他是“妙绝时人”。他在一首《赠从弟》中写道:

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

风声一何盛,松枝一何劲。

冰霜正惨凄,终岁常端正。

岂不罹凝寒?松柏本有性。

全诗格调劲健,语言质实,具有清刚之气。诗人抓住松树惊寒不衰、枝干坚劲的特征,写出了松柏的凛然正气,勉励堂弟保持节操,也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更难能可贵的是,诗人不仅写出了松树的风格,更以自己的行动对这种“威武不能屈”的品质加以实践。

相传有一次刘祯获“不敬罪”被罚做苦力,在洛阳之西的石料厂磨石料。汉末魏王曹操到石料厂察看,众官吏与苦力们均匍匐在地,不敢仰视。唯有刘祯未跪,照常劳作。

曹操大怒,刘祯道:“魏王雄才天下皆知,刘祯身为苦力,何敢蔑视尊王。但在魏王府数年,常闻魏王教诲,做事当竭尽力,事成则王自喜,事败则王亦辱,桢现为苦力,专研石料,研石是对魏王的敬忠,所以桢不敢辍手中之活。”

魏王听后,又问:“这石头怎么样?”

刘祯朗然答:“石出自荆山悬崖之巅,外有五色之章,内含卞氏之珍。磨之不加莹,雕之不增文,禀气坚贞受之自然,顾其理,枉屈纡绕而不得申。”

曹操知刘祯借石自喻,就赦免了他。刘祯凭借自己的傲气和善辩脱罪,成为了千古佳话。

松树在文人眼中,也并非只是一种铁骨铮铮的样子,而是千姿百态和各具情趣。在悠然自得的东晋末期著名诗人陶渊明笔下,松树的坚贞就是另一种味道: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

陶渊明在饮酒时看到松菊坚贞秀美的风姿和卓然挺立的形象,可称得上凌霜的豪杰,他因此想起志节如松菊的隐士,要坚持他们为人的准则。

陶渊明厌恶官场生活,不为五斗米折腰,他辞官归隐田园,在诗歌中称赞松树说:“怀此贞秀资,卓为霜下杰”,其实是借松树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孤高自守的思想感情。

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说,回到家时看到田园就荒、松菊犹存时,就像见到老朋友那样感到欣慰,他拄着拐杖,到家园外漫步的时候,抚孤松而盘桓,对松树像对亲人那样,流露出一种亲切之情。

陶渊明这些诗句的意蕴,颇能代表当时的归隐风尚中,一些文人们的松文化情结。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赠韦侍御黄裳》中写道:

太华生长松,亭亭凌霜雪。

天与百尺高,岂为微飙折。

桃李卖阳艳,路人行且迷。

春光扫地尽,碧叶成黄泥。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

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

诗文其意一目了然,告诉世人应该效法凌霜挺立的青松,不要做艳丽且脆弱的桃李。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也在《和松树》中写道:亭亭山上松,一一生朝阳,森耸上参天,柯条百尺长。岁暮满山雪,松色郁青苍,彼如君子心,秉操贯冰霜。

这首诗与李太白诗异曲而同工。唐代大诗人李商隐的《高松》中还有“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的诗句。

不难发现,对松的描写,人们往往直接选取凌霜傲雪的场景。唐代大诗人杜荀鹤却从另外一个视角诠释了松树蕴涵的人世哲理。他在《小松》里写道: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世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这里意思是说,开始时弱小但不要气馁,暂时有困难不要被吓倒,经历风霜的磨砺之后,终能成为凌云的栋梁。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一生酷爱松树,少年时代,他年年都要栽植松树,十余年里,他亲手栽的松树多达数万株。据《东坡杂记》中有“予少年颇知种松,手植数万株,皆中梁柱矣”的记载。

苏轼在被贬黄州时,他以老农自居,在住所周围栽松,以“处处松木郁盛”引为自乐。他在一个月明之夜,在梦中惊醒后,望着窗外松间的月影,回味梦中与亡妻的相会,起身挥毫,写下了著名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梦记》: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苏轼与妻子结为连理时只有19岁,随后出蜀入仕,十年后,妻子去世归葬家乡,苏轼在她坟旁遍植松树,其后辗转各地,在颠沛流离十年后,写下了此词。

苏轼结婚20年,妻子亡故十年后仍能有如此相思,尚能写出如此词句,实在是难得。因而,“明月夜,短松冈”便成了悼亡名句,松树也成了真情的象征。

其实,松树作为忠贞爱情的象征,早在南朝乐府民歌《冬歌》就有,其中写道:渊冰厚三尺,素雪覆千里,我心如松柏,君情复何似。果树结金兰,但看松柏林,经霜不坠地,岁寒无异心。

词在古代其实是拿来唱的,宋词中有一个著名的词牌叫《风入松》,相传来源于西晋诗人嵇康所作的古琴曲《风入松》,但此曲随嵇康的被杀便同《广陵散》一样失传了。

古往今来,文人吟诵关于松的诗文不计其数,但其中最有趣的,还应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把松树写得活灵活现,仿佛那不是树木,而是一位能陪自己畅饮的好友。他在《西江月》词中这样写道: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

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

元代散曲家徐再思在观音山看到眠松让翠藤缠绕、与清风为邻、明月为伴的情景时,他想起了陶渊明先生,他在《殿前欢.观音山眠松》写道:

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

岁寒心不肯为梁栋,翠婉蜓俯仰相从。

秦皇旧日封,靖节何年种?

丁固当时梦。

半溪明月,一枕清风。“老苍龙,避乖高卧此山中”是因为“岁寒心不肯为栋梁”,对于松树来说,它想要的只是“半溪明月,一枕清风”。这里写的虽然是松树,抒发的却是自己在黑暗的政治环境下渴望避世的心情。

清代诗人陆惠心在《咏松》中写道:

瘦石寒梅共结邻,亭亭不改四时春。

须知傲雪凌霜质,不是繁华队里身。

迎寒冒暑立山冈,四季葱茏傲碧苍。

漫道无华争俏丽,长青更胜一时芳。

松树没有鲜花五彩缤纷的绚丽,也没有垂柳婀娜多姿的倩影,却怀揣着一颗赤胆忠心,执着地守望着蓝天沃土,这就松树的执着与坚定,简直写出了松树的精神。

冷局难成,热局难散。

冷到寒食热到秋。

冷灰里头爆热栗子。

lènɡ

愣眼看人,定怀鬼胎。

狸猫从小能避鼠,竹子长大节节生。

狸猫颈上挂念珠,它也仍然要捕鼠。篱底狗,篱外不敢走。

篱牢犬不入。

篱笆破,野狗钻。黎明觉,半道妻,羊肉饺子清嫩鸡。梨子不会掉进闭着的嘴里。

梨子梨,刀削皮;儿子吃肉,老子嚼皮。犁请犁路,耙请耙路。

犁锄不离手,吃穿样样有。离群的山羊不听牧羊人的警告。

离群的羊会被狼吃掉。

离开好友,难过三年;失去祖国,痛苦一生。

离城十里路,各有各乡风。

离别三日,刮目相看。

离水才知两脚泥。

离乡不离腔,土腔变不了。

离家三里远,别处一家风。

离开群众一筹莫展,依靠群众万事不难。

离山的老虎无能为力,离水的鱼儿难以生存。

理字没多重。万人担不动。

理不短,嘴不软。

理不辩不清,话不讲不明。

理正不怕官,心正不怕天。

理亏嘴不硬。

理出众人口。

理直气壮,理屈词穷。

理怕反理,水怕倒流。

理缚泰山倒。

理不清的丝缕,说不完的话头。

理无三尺高,诸神跳不过。

理治好人,法治坏人。

理是直的,弓是弯的。

理是直的,路是弯的。

理是理,法是法。

理字不重,万人难动。

理字没多重,无志挑不动。礼物送多久,友谊也就存在了多久。

礼轻仁义重。

礼不嫌非。

礼无厚薄,不可漏落。

礼同天下书同文。

礼下于人,必有所求。

礼无不答。

礼轻情义重,嘴硬骨头酥。

礼从时宜。

礼从俗,事从官。

礼多人不怪。

礼多人心诈。

礼让息干戈。鲤鱼跳龙门。

鲤鱼游上,鲫鱼游下。

鲤鱼头,鱿鱼尾。

鲤鱼找鲤鱼,鲫鱼找鲫鱼。李子别多吃,吃多要冒沫。

李子树下抬死人。

李下无蹊径。

李白桃红。

利箭也要靠强弓。

利刀劈不断水。

利刀割体痕犹合,恶语伤人恨不消。

利刀削不了它自己的柄。

利刀偏要石上磨。

利刀割水水不断,暴力拆亲亲不分。

利心专则背道,私意确则灭公。

利令智昏。

利必尽兴,害必尽除。

利怕三分。

利害相连。

利器入手,不可假人。力大欺人,胆大欺鬼。

力大养一人,心大养一群。

力大驶翻船。

力是习的,马是骑的。

力是压大的,胆是吓大的。

力气用不尽,井水挑不干。

力气如财,越做越来。

力气贱才,使了还来。

力气没有攒下的。

力弱休负重,言轻不怒人。

力贱得人敬,口贱得人憎。

力没枉出,功没白费。

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力贵突,智贵卒。粒粒黄沙堆成山,滴滴清水汇成河。

粒谷种九年,天下种半边。

粒麦不成粉,把米能成饭。

粒火能烧万重山。立志若专,反难为易。

立志容易,做事艰难。

立志不交无义友,回头当报有恩人。

立木顶千斤,巧打一点。

立下样子好做鞋。

立身方知人辛苦。

立法不可不严,行法不可不恕。

立草为标。

立地金刚,无人敢当。

立法不可不敬,行法不可不慎。

立在河里等潮来。

lián

怜儿多与棒,憎儿多与食。莲子好食苦在心。莲子心中苦,梨儿腹中酸。莲花结莲米,将心比自己。荷花莲子寓意吉祥

荷花这种植物在我国栽培已久,最早的记录是在商周时期。数千年来,人们一直喜欢这种美丽而高洁的植物,并将其赋予许多美好的象征意义。

莲花因其水生,在众多花卉中尤显洁净、高贵,所以人们经常把她与美人联系在一起。形容一个女子的美丽与清纯,多用“出水芙蓉”,传说中的四大美人之一西施,其故事也多与采莲、浣纱联系在一起。

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国风.陈风》中的《泽陂》说:

彼泽之陂,有蒲与莲。有美一人,硕大且卷。

这便是直接把莲花比喻成美人。曹植的《洛神赋》也有将美人比做莲花的辞句:

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蕖出绿波。

将莲花形容美人的诗句不胜枚举。在古代,也有用莲花形容美男的典故。最著名的莫属唐代女皇武则天时张昌宗,其外号叫六郎,人们都夸他“貌似莲花”而留下的“六郎似莲花”的掌故。

美人总是与爱情联系在一起的,而莲花洁净、美丽,最适合作纯洁、美好爱情的象征。

在民间,新婚洞房的布置,对联和窗花就常有“并蒂莲”、“鱼戏莲”、“荷花鸳鸯”这些元素,古人也常以“并蒂莲开”来形容夫妻的恩爱。

莲花的根是藕,与“偶”谐音,而藕中又有千万条细丝,藕虽断,丝还连,这简直就是天造地设的爱情象征物。

莲花的果实,莲子,因其生长于莲房中,一子一隔,互不干涉,又与我国传统伦理“多子多福”、“兄弟有序”的观念极为吻合,因此被赋予了“多子”的意义。

又因“莲”与“连”谐音,所以民间还有用“莲生贵子”来祝贺他人多子多福的说法,以莲来象征家族繁荣。

莲又称荷,而“荷”“和”谐音,因此民间便赋予荷和气、和平、祥和、和合、和好的美好寓意。民间很常见的吉祥画《和合二仙》,便是一人手中执荷,另一人手中捧盒,盖取其谐音之故。“以和为贵”是我国古老的传统观念,并且还衍生出许多带“和”字的吉祥话语,比如“和气生财”、“和气致祥”、“家和万事兴”等等。

莲花是生长在淤泥之中的,而其却不为淤泥所染,其藕洁白。其叶青翠,其花香美。因此自古大家就将其作为美好、高洁的象征,后来人们更是赋予了它高尚、正直、廉洁的君子之风的含义。

民间流传的《一品清廉图》就是一茎青色莲花的图案,取“青莲”与“清廉”的谐音,以莲之高洁喻为官清廉。而成语“捣麝拗莲”取了蔡文姬和苏武的典故,用来形容人们对自己的祖国坚贞不屈的情怀。

说到莲花象征的君子之风,就不得不提宋代大理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这篇《爱莲说》寥寥119字,却成为了千古绝唱。其中有一段这样写道: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在文中,周敦颐描述了莲的4种品格:积极入世却不为世俗所染;本身美丽却不向他人献媚;行为正直而不趋炎附势;独立自尊而不可亵渎,将莲花的象征意义提高到了顶峰。

这篇文章在我国的莲文化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一页,也就是从这篇《爱莲说》问世之后,莲作为君子的象征意义才真正深入人心。

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也十分尊崇莲花,称莲花为仙花,称藕为灵根。道教传说中有许多和莲花有关,比如小说《封神榜》中,那些道教神仙一出场往往是“开口有庆莲,垂手有白光”,而且还有个由莲藕构成身体的神仙:哪吒。

由于莲花被赋予了道家仙气,因此很多道教名山上都有莲花山或者莲花峰,像是衡山、黄山、庐山、武夷山上都有,而西岳华山干脆就是“莲花华山”简化过来的,沉香劈山救母这个流传千古的道教传说就是发生在此。

镰刀吊起,米瓮无粒米。

镰刀挂壁,肚子如豆荚。廉士非不爱财,取之以道。

廉者不受嗟来食,志士不饮盔之泉。

liǎn

脸丑怨不得镜子坏。

脸小怨人屁股大。

脸面值千金。

脸儿老老的,肚儿饱饱的。

脸皮厚,吃个够;脸皮薄,摸不着。

脸厚不挨饿。

脸上笑哈哈,心里青蛇窝。

liàn

炼铁要热火,交友要诚心。

liánɡ

凉吃筋道热吃粘。

凉亭虽好,不是久留之地。

凉亭暂时歇歇雨,雨停立刻就分手。

凉伞虽破,骨格尚在。梁长就是梁,檩长就是檩。

梁园虽好,不是久恋之家。

梁上好柱驮,出活要人多。

梁山弟兄,越打越亲。粮户动动嘴,穷汉跑折腿。

粮头不俭,粮尾喊饿。

粮行不卖粮,民众卖儿郎。

粮再多,野菜也要备几锅。

粮是宝中宝。

粮食打进仓,莫忘灾和荒。

粮食是刀把子。

粮食烂贱,担不住买米赊面。

粮是宝中宝,建议事业少不了。量其材,作其用。

量体裁衣,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量体裁衣”说明办事必须依客观实际而行。出自《南齐书.张融传》:“时与张融款接,见融常笑曰:‘此人不可无一,不可有二。’即位后,手诏赐融衣曰:‘见卿衣服粗故,诚乃素怀有本;交尔蓝缕,亦亏朝望。今送一通故衣,意谓虽故,乃胜新也。是吾所著,已令裁减称卿之体。并履一量。’”

南北朝时期,有一个人叫张融,字思光,生活很俭朴,才华十分出众,颇得齐太祖(萧道成)器重。萧道成在当皇帝之前,常常与张融交往、谈笑,他每当见到张融时常常笑着说:“你这种人才,世上不能没有一个,但是也不能有二个。”萧道成即位以后,亲手写了一封诏书,赐给张融一件衣服,说:“看你穿的衣服又粗又旧,可知你向来很有胸怀和修养。然而,你与人交往时穿得如此破旧,也辜负了朝廷对你的期望。现在,我送给你一件旧衣服,是我以前穿过的。它虽然是旧衣服,但比新衣服更有意义。这套衣服虽然是我穿过的,我已叫人按你的身材进行了剪裁,你穿上一定会合适。同时,送给你一双鞋。”

量体裁衣,量牛使车。

量米下锅细打算,常将有时比无时。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良心隔肚皮。

良心放一边,讨价讨上天。

良心不死于道路。

良田万顷,日食一升;大厦千间,夜眠八尺。

良言难劝驴性人。

良医之门疾者多。

良医的儿子死在病,良巫的儿子死在鬼。

良马比君子,畜牲也是人。

良玉不琢。

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

良书即良友,始终不可离。

良骏败于拙御,智士踬于暗室。

liǎnɡ

两个人不能吃一个梨。

两手双肩,胜过黄天。

两人一心,有钱买金;一人一心,无钱买针。

两人养马瘦,两人养船漏。

两头不收礼,难为抬食盒的。

两年食三年的粮,三年困两年的床。

两富夹一穷,想穷也不能穷。

两硬必有一伤。

两虎相争,必有一伤。

两国相争,各事其主。

两好合一好,一世合到老。

两起鼓做一起打。

两脸无肉,爱财不足。

两股子松,三股子紧。

两弟兄吵了架,还是一心对外。

两弟兄分了家,耗子都不准过界。

两天口粮吃三天,粗米淡饭度荒年。

两眼并不观河水,一心只望跳龙门。

两耳不听心不乱。

两耳垂肩,贵不可言。

两耳贯风,卖地祖宗。

两耳兜风,恶过雷公。

两座山难到一块,两个人能到一起。

两座山难碰头,两个人没有不碰头的。

两牛一般大,一牛两牛价。

两好并一好。

两肩膀扛着一张嘴。

两锅费柴,一锅费米。

两脚踏得牢,不怕大风摇。

两脚站实地,不怕大风起。

两脚不会移,只要五加皮。

两脚忙忙走,只为身和口。

两脚莫踏两只船。

两家合船漏,两人合马瘦。

两稀一千,糠菜两掺。

两个钱的不和一个钱的说话。

两把锄头一把锹,不如懒牛伸下腰。

liànɡ

量大福大,心宽屋宽。

量大福也大,机深祸亦深。

量小非君子,无度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无毒不丈夫。

量小非君子,德高乃丈夫。

量入为出。

量力砍树,量才办事。

liáo

潦倒挨得打,没饭忍得饥。

liào

料人料不着,料的四只脚。

liè

劣客难看待。

劣马不打自惊。猎人要豺狼的皮,决不是活捉来养着。

猎人家的小狗不怕虎。

烈风暴雨不终朝。

lín

邻舍好,无价宝。

邻居是杆秤,众人是圣人。

邻居合得好,犹如穿皮袄。

邻家邻家,除了一姓,就是一家。临渴去挖井,神仙也不行。

临崖勒马收缰晚,船到江心补漏迟。

临凶不凶,临险不险。

临财勿苟得,临难勿苟免。

临事须替别人想,论人先将自己想。

临到人们烧香,佛爷掉过脸去。

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

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临老学吹笛,吹得眼翻白。

临老学绣花,心巧手不巧。

临渴掘井,屎胀挖坑。

临渴掘井,不死发昏。

临夜雨,落个米。

临时打鼓临时舞。

临时上任马撒屎。

临上轿现扎耳朵眼。林中哪有不弯树,世上哪有完美人。林中不卖薪,湖上不卖鱼。林带林网,赛过铁壁铜墙。林鸟以朝鸣,水鸟以夜咻。林繁则匠人,珠美则蚌裂。

línɡ

凌炸别怕,狗咬别跑。灵人不要重讲,响鼓何必重敲。

灵人看一眼,痴人看到晚。

灵丹妙药,治不好该死的病。伶人一拨三转,愚人棒打不回。零钱凑整钱,到时不作难。

零钱怕总数,总数怕零拿。

零碎花钱,成块算账。

lǐnɡ

领不让分,衣不让寸。

lìnɡ

另扎台子另唱戏。令出如山。

liū

溜墙根,背草垛,长大不是正经货。

溜的有钱的,怕的会拳的。

liú

刘备招亲,弄假成真。留点尾巴,掸掸苍蝇。

留情不举手,举手不留情。

留些余地担待人,退后一步自然宽。

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留得五湖明月在,不怕没处下金钩。流不尽的水,积不完的肥。

流泪眼偏逢流泪眼,断肠人适遇断肠人。

流水不臭,臭水不流。

流水下湍非有意,白云出岫本无心。

流水无情。落花流水

本指残春时的景象,后多用来比喻衰败零落的情形或哀愁无奈的情绪,打败仗后的狼狈状态。出自南唐.李煜《浪淘沙》。

赵匡胤陈桥兵变称帝建立北宋,几年后灭掉南唐,唐后主李煜被俘后安置在一处冷宫里,亡国后的李煜忧郁消极之余写了一首《浪淘沙》。里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后人根据此名引申出“落花流水”的成语。

后来,一般人都以“落花流水”比喻衰败零落的情形,旧小说中更常用它来形容吃了败仗的狼狈状态,例如《红楼梦》第四回:“那薛公子便喝令下人,将冯公子打了个落花流水。”

有时,人们把“落花”和“流水”分别比作一个有意,一个无情的双方,说是“落花有意,流水无情”,这就成了另一个意思、另一句成语了。这句成语,最早见之于文字的,大概要算是宋代词人贺铸的《南柯子》中的两句:“有恨花空萎,无情水自流。”在旧小说和戏曲中,引用这句成语的很多,一般都用它来比喻单相思。有时也用它来表示对不义之人的不可信赖。例如京剧《捉放曹》有这么一段戏:曹操多疑,竟把好意款待他的吕伯奢全家杀害。当他发现错杀了好人的时候,还要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陈宫心想:原来这是个“不义之人”,怎能信赖和跟随他。于是他偷偷离去,临走,唱道:

这是我陈宫作事差,悔不该与他走天涯;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情恋落花……

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liǔ

柳枝不为雪折。

柳木城隍,用不着檀香木的小鬼。

柳树当年不算活。

liù

六十年风水轮流转。

六十岁成亲,八十岁做寿,还有二十年好风光。

六十光双手,七十封只口。

六十勿借债,七十勿过夜。

六国贩骆驼。

六亲同命。

六旋在塘,家败人亡。

六腊月不出门的好比活神仙。

六腊月不出门是神仙。

六腊月不行兵。

六腊月不搬家。

六腊月出门,神仙也遭难。

六月勿借扇。

六月不登楼。

六月日子好吃新。

六月里伤风吓老公。

lónɡ

聋子不怕炮,瞎子不怕刀。

聋子配头多,瞎子对头多。

聋子不怕雷,瞎子不怕触人牛。

聋子好打岔,哑巴好说话。笼鸡有食汤锅近,野鸡无粮天地宽。

笼内之鸡,网内之鱼;要吃张口,要杀开刀。

笼牢犬不入。

笼子里的鸟叫得越好听,主人越不给它自由。龙游沧海虎归山。人文初祖与神龙的交融

相传在四五千年前,我国南方的水乡泽国有一个以龙为图腾的百越族,他们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都要举行龙舟竞渡,以祭祀龙图腾。在祭祀过程中,人们用“五彩丝系臂”,并断发文身,以显示自己是龙子的身份。

百越族图腾的龙到底是什么样的动物呢?在神话传说中,龙是一种神异的动物。它的长相奇特,很像各种动物的大集合。

龙的身体修长,体表像蛇一样有麟片,它的角像鹿一样,耳朵像牛,嘴上有两条像虾一样的须,也有又大又凸的圆眼睛,还拥有长得像老鹰一样的爪子,老虎一般的脚掌,背上有鱼鳍,嘴里含有一颗珠子。

宋代罗愿作的训诂书《尔雅翼》形容龙的外貌说:

龙者鳞虫之长。王符言其形有九似∶头似牛,角似鹿,眼似虾,耳似象,项似蛇,腹似蛇,鳞似鱼,爪似凤,掌似虎,是也。其背有八十一鳞,具九九阳数。其声如戛铜盘。口旁有须髯,颔下有明珠,喉下有逆鳞。头上有博山,又名尺木,龙无尺木不能升天。呵气成云,既能变水,又能变火。

龙的这种融合了许多动物的奇异长相,并没有影响人们对它的喜爱,君主帝王对龙的心仪更甚,几乎把一切都与龙联系起来。

比如,皇帝生气称为“龙颜大怒”,皇帝生病就叫“龙体抱恙”、皇帝的子孙是“龙子龙孙”,皇帝高兴就叫“龙心大悦”,所有的皇帝也都会自称为“真龙天子”。

同时,皇宫中的一切器物、服饰、用具上也都打上了龙的印记,如“龙袍”、“龙衮”、“龙冠”、“龙座”、“龙床”、“龙辇”、“龙舟”、“龙船”等。

皇宫中最重要的装饰就是龙纹和龙雕、龙塑,如柱、脊、檐、梁、栏杆、藻井等无不布满龙纹。例如,仅故宫的太和殿内外各种龙饰、龙雕等各种形式的龙就有13844条。

为什么古代君王会如此狂热地喜爱龙呢?这还要从我国的“五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