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0 16:47:25

点击下载

作者:圣才学习网

出版社:圣才教育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

张二震《国际贸易学》(第4版)课后习题详解试读:

第一章 国际贸易学的研究

一、名词解释

1.净进口和净出口

答:出口与进口是一个国家对外贸易的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出口(Export)是指一个国家向其他国家输出本国商品和服务的活动;进口(Import)是指一个国家从其他国家购进商品和服务用于国内生产或消费时产生的全部贸易活动。(1)净进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小于进口量的情形。(2)净出口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将某种商品的出口数量与进口数量相比较,出口量大于进口量的情形。(3)净出口和净进口这两个指标反映一国某种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

2.出口部门与进口竞争部门

答:国民经济可分为出口部门和进口竞争两大部门。其中,出口部门是指一国能够将产品销往国际市场的各类产业的总和;进口竞争部门是一国与进口产品在本国市场上进行竞争的各类产业的总和。

如果一国出口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强,政府就可以采取相对自由的贸易政策;如果进口竞争产业国际竞争力比较弱,政府就可以适当采取符合国际惯例和WT0规则的保护政策措施,以促进其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3.总贸易与专门贸易

答:(1)总贸易(General Trade)是指以国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根据这个标准,凡进入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进口,称为总进口;凡离开本国国境的货物一律列为出口,称为总出口。总进口额和总出口额相加称为总贸易额。(2)专门贸易(Special Trade)是指以关境作为统计对外贸易标准时的一国一定时期内进出口活动的总和。根据这个标准,外国商品进入关境之后才列为进口,称为专门进口;凡是离开关境的商品都要列为出口,称为专门出口。专门出口额和专门进口额相加称为专门贸易额。(3)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比较

①总贸易与专门贸易的数额不同。这是因为:第一,关境和国境往往不一致,比如各类经济特区的广泛存在;第二,对某些特殊形式的贸易,两者的处理不同,例如,过境贸易会计入总贸易额但不会列入专门贸易额。

②总贸易和专门贸易反映的问题不同。总贸易包括所有进出入该国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在国际商品流通中所处的地位;专门贸易只包括那些进口是用于该国生产和消费的商品,出口是由该国生产和制造的商品,主要反映一国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在国际贸易中所起的作用。

4.要素服务贸易与非要素服务贸易

答:(1)按照与生产过程的关系,国际服务贸易可分为要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其中,要素服务贸易是指一国向他国提供劳动、资本、技术及土地等生产要素的服务,而从国外得到报酬的活动,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的收益、侨民汇款及技术贸易的收入;非要素服务贸易即狭义的服务贸易,是指提供严格符合“服务”定义的服务而获取外汇收入的交易,如国际运输、旅游、教育、卫星发射、咨询、会计等。(2)要素服务贸易和非要素服务贸易都属于国际服务贸易,也被称作无形贸易。但在实际活动中,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国际投资收入排除在服务贸易收入之外。按照传统的观念,其特点为:无形性、易逝性及生产与消费的同时性。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及服务业水平的提高,许多服务已日益融合到货物之中,甚至构成货物总价值的绝大部分。如此.服务被“物质化”并具备了可储存性,生产和消费也得以分开.这种服务被称为物化服务。

5.三国间贸易

答:三国间贸易是转口贸易的一种特殊贸易形式,是指一国企业到国外开办分支机构,从事国际贸易活动。如A国企业到B国注册成立一个公司,然后依靠其信息、人才的优势在C国和D国间从事贸易活动。

6.国际贸易商品结构

答:国际贸易商品结构(International Trade by Commodities)是指各类商品在国际贸易中所处的地位,通常以它们在世界出口总额中的比重来表示。

对某一个国家来说,对外贸易的商品结构是指一定时期内进出口贸易中各类商品的构成情况,通常以各种商品在进口总额或出口总额中所占的比重来表示。一国的对外贸易商品结构可以反映该国的经济和科技发展水平以及资源禀赋状况。

国际贸易商品结构的基本趋势是:初级产品的比重大大下降,工业制成品的比重不断上升,特别是机电产品、化工产品和办公自动化产品等资本货物以及技术密集型产品的比重显著增加。

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贸易?它与国内贸易有什么区别?

答:(1)国际贸易的含义

国际贸易又称世界贸易,是指世界各国(或地区)之间在商品和服务方面的交换活动,它是各个国家(或地区)在国际分工的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主要形式,反映了各国在经济上的相互依赖关系。(2)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

国际贸易与国内贸易的区别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①两者的基础不同

国内贸易的基础是国内的生产分工,在正常条件下,市场机制能调节生产资源在各地区和各部门之间的配置;国际贸易的基础是国际分工,在国家之间,生产要素的转移会受到限制。

②两者所面临的环境不同

这主要是指国际贸易和国内贸易所面临的经济环境、法律环境和文化环境等有很大差异。

a.各国的货币制度不同。各国政府都有自己法定的货币,超出国界一般就不能自由流通,故参加国际贸易的各方一般不能单方面地用本国的货币来计价和支付,而必须采用双方都愿意接受的货币或国际通用的货币。

b.各国的经济政策不同。为了维持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每个国家的政府都会制定符合本国经济发展要求的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和产业发展政策等经济政策。各国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事实上是国内经济政策的一种延伸。国际贸易受到来自政府方面的干预,要比国内贸易多得多。

c.各国的法律不同。各个国家的民事法典,尤其是经济立法有很大的差别,使得国际贸易在缔结协定和执行合同方面要比国内贸易复杂得多。在国内贸易的场合,双方适用于同样的法律;而国际贸易就缺乏这个前提条件。

d.各国的文化背景不同。各个国家和民族独特的文化传统对国际贸易有深刻影响;国内贸易通常是在同一文化或相互相处很久、关系较密切的不同文化中进行的,不会遇到国际贸易中那么多的矛盾或冲突。

2.什么是贸易差额?它与一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关系?

答:(1)贸易差额的含义

贸易差额是指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为一年),一个国家的出口总值与进口总值之间的差额。如果出口值大于进口值,称为出超,或者称为贸易顺差;反之,若是进口值大于出口值,称为入超,或者说存在贸易逆差。即出超意味着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收入大于支出,而入超则意味着外贸的支出大于收入。

贸易差额是衡量一国对外贸易状况的重要指标。贸易顺差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有利地位,贸易逆差则表明一国在对外贸易收支上处于不利境地。(2)贸易差额与一国经济发展的关系

对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是出超好还是入超好,要根据具体情况而定。下面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①西方发达国家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总需求不足,生产能力过剩。因此,外贸出超能缓和需求不足的矛盾,有利于扩大国内的生产规模,增加就业机会。

②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在高速经济增长时期出现一段时期的贸易收支逆差,通常是难免的,甚至在某种程度上是有益的。从市场经济运行的角度看,发展中国家经济生活中的主要矛盾是供给不足,保持一定的贸易入超就是利用外部资源在国内搞建设。当然,若出现严重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则会对国民经济的运行产生巨大冲击,妨碍经济的持续发展。

3.什么是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如何正确看待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答:(1)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含义

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又称国际贸易地区分布,用来表明世界各个地区或各个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的地位,通常用它们的出口贸易额(进口贸易额)占世界出口贸易总额(进口贸易总额)的比重来表示。

相对于某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国际贸易地理方向就是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表明一个国家或地区进口商品的来源和出口商品的去向,从而反映该国与其他国家或地区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程度。(2)国际贸易地理方向的集中与分散

对一国而言,如果与某一个或某几个国家的贸易额占其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比较高,则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反之,则对外贸易的地理方向比较分散。下面将以一国出口为例来说明对外贸易地理方向集中和分散的优劣。

①对外贸易地理方向比较集中,可以凭借对传统市场的熟悉而节省市场开拓的费用,降低交易成本,便于出口厂商间的信息交流,扩大出口国商品在进口国的影响。但在出口国厂商协调不力、产品差异化小的情况下,出口的集中又会造成出口商之间的恶性竞争,影响出口收益。一国对外贸易地理方向过于集中,会使该国容易受制于人,从而在对外贸易中处于不利的境地。

②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的分散可以降低一国在对外贸易中所面临的经济和政治风险、避免进出口厂商之间的恶性竞争,但其不利之处在于市场分散可能加大交易成本。

对于厂商而言,对外贸易地理方向究竟是集中还是分散,从根本上取决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

4.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不同发展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各有哪些特点?

答: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国际贸易的发展呈现不同的特点。(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国际贸易

16~18世纪中叶是西欧各国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准备时期。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工场手工业的发展使劳动生产率得到提高,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进一步发展,这为国际贸易的扩大提供了物质基础。地理大发现加速了资本的原始积累,促使世界市场初步形成,大大扩展了世界贸易的规模。(2)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国际贸易

18世纪后期至19世纪中叶是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时期。这一时期,欧洲国家先后发生了产业革命和资产阶级革命,真正的国际分工开始形成,大工业使交通运输和通讯联络发生了变革,极大地便利和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的各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体现为:①国际贸易量迅速增加;②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很大的变化,工业品的比重显著上升;③贸易的方式有了进步;④国际贸易的组织方式有了改进;⑤政府在对外贸易中的作用有转变。(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的国际贸易

19世纪末20世纪初,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在这一时期,国际贸易出现了以下新的变化:①国际贸易仍在扩大,但增长速度下降,贸易格局发生了变化;②垄断开始对国际贸易产生严重影响;③一些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垄断组织开始资本输出。(4)当代国际贸易的新发展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世界经济发生了迅猛的变化,当代国际贸易发展有以下新特征:①国际贸易发展迅速,世界贸易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世界产值的增长速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又大大超过商品贸易的增长速度;②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了重要变化,新商品大量涌现;③发达国家继续在国际贸易中占据统治地位,但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有所加强,国际贸易已从过去发达国家的一统天下,变为不同类型国家相互合作和相互竞争的场所;④从贸易政策和贸易体制来看,从战后20世纪50年代到60年代.贸易政策和贸易体制总的特点是自由贸易。20世纪70年代以来,贸易政策有逐渐向贸易保护主义转化的倾向,国际贸易体制从自由贸易走向管理贸易,国际贸易的垄断化进一步发展。随着世界贸易组织的建立,国际贸易又进入一个相对自由的时代。

5.国际贸易的研究对象是什么?

答:国际贸易学主要是从宏观角度出发,重点研究对外贸易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总体上来考察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以及政府有关贸易的政策与措施等等。国际贸易学也需要了解有关贸易活动的实务,重点在于为外贸实务提供宏观经济方面的理论知识和指导。国际贸易具体的研究对象是:(1)国际贸易发生的原因

考察国际贸易的利益、国际贸易的基础,阐述国际贸易分工理论,以及国际贸易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等问题。(2)贸易条件

考察商品国际价值和贸易条件的决定,影响贸易条件和世界市场价格的主要因素,国际市场的商品流通渠道,世界市场的发展趋势等问题。(3)国际贸易政策

考察国际贸易政策的基本形式及其沿革,制定对外贸易政策的理论基础,分析各种对外贸易政策的措施以及它们的经济效应等问题。

第二章 国际贸易的利益

一、名词解释

1.垂直型分工

答:垂直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不同的国家的纵向分工,主要是指发达国家进口原材料、出口工业制成品,发展中国家进口工业制成品、出口原材料的国际分工。

垂直型分工的优点:垂直型国际分工使世界各国紧密联系在一起,彼此相互依赖。

垂直型分工的缺点:发达国家的利益明显优于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垂直型国际分工是以生产要素相对凝固为前提的,流动的只是产品,而各国经济无法机密联结在一起,经济无法融合,经济一体化处于较低的层次。

2.水平型分工

答:水平型分工,即经济发展水平基本相同的国家之间的横向分工,主要指各国在工业生产之间的专业化协作分工。水平型分工可分为:(1)产业内分工。产业内分工又称为“差异产品分工”,是指同一产业内不同厂商生产的产品虽有相同或相近的技术程度,但其外观设计、内在质量、规格、品种、商标、牌号或价格有所差异的分工方式。(2)产业间水平分工。产业间水平分工是指不同产业所生产的制成品之间的国际分工和贸易。

3.要素分工

答:要素分工涵盖两层含义:一是不同国家以不同的要素参与国际分工,这些要素是劳动、资本、土地等;二是不同的国家生产最终产品的不同环节,国家之间发生生产环节、生产工序的分工。

4.前向联系

答:联系是指一个部门在投入和产出上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前向联系,是联系效应中的一种,指某个部门同吸收它的产出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钢铁工业的前向联系是与汽车工业的联系。

5.后向联系

答:后向联系,是联系效应中的一种,指某个部门同向它提供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如钢铁工业的后向联系是与煤炭工业、冶金工业的联系。二、思考题

1.什么是国际分工?当代国际分工有什么新特点?

答:(1)国际分工的含义

国际分工是指各国在从事商品生产时,相互间实行的劳动分工和产品分工,它是社会分工向国际范围扩展的结果。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2)当代国际分工的特点

①国际分工的形成机制发生变化

二战以前的国际分工格局主要是由市场自发力量即成本、价格决定的,表现为经济发达国家和经济落后国家因为生产成本的差异而在工业制成品和初级产品领域进行分工,并占据当时国际分工的主导地位。而二战以后,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当代的国际分工主要是跨国公司经营的企业内国际分工、跨国公司之间的国际分工以及由地区经贸集团所组织的分工,还出现了协议性国际分工。跨国公司的迅速发展是国际分工机制发生变化的重要推动力。

②发达国家之间的工业分工得到迅猛发展

发达国家在尖端工业生产方面需要大量的智力和各种新技术的研究和发展,迫使发达国家之间实行分工合作。发达国家间分工的迅速发展还缘于科技发展、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对劳动力素质要求日益提高。发达国家的劳动力能胜任高科技产品的生产,符合高科技产品生产的技术要求。另外,高科技产品价格也高,其销售市场也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

③“水平型”的国际分工成为主流

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的主流地位已经让位于“水平型”的国际分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亚非拉国家纷纷走上政治独立、发展民族经济的道路,这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来的工业国与农业国传统的垂直型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在竭力维系传统国际分工的同时,扩大和发展有利于自己的水平型分工。它们把生产转向资本与技术密集的行业,而把一些劳动密集型、资源密集型的行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形成了现代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分工的新格局。

④国际分工的界限发生变化

产业部门之间的国际分工日益转变为产业内部的国际分工,以产品为界限的国际分工逐步转变为以生产要素为界限的国际分工。国际分工可大致分为产业间分工、产业内分工与产品内分工三种基本类型。产业间分工和产业内同类产品差异化分工是以产品为界限的,而产业内不同环节之间的分工和产品内分工是以要素为界限的。以要素为界限的分工可以充分发挥各国某类生产要素的质量或成本优势,达到全球要素的最佳配置。

2.试阐述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的相互关系。

答:从最一般的意义上来说,国际分工和国际贸易的关系是分工与交换的相互关系。国际分工是国际贸易和世界市场的基础。国际贸易是随着国际分工的发展而发展的,它不仅是国际分工的体现,同时也影响着国际分工的发展。国际分工与国际贸易是互为条件、互为促进的两个方面。根据马克思主义生产决定交换的基本原理,国际分工是更具有决定性的方面。国际贸易的发展从根本上说要受到国际分工的制约和影响。(1)国际分工的扩大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一方面,国际分工意味着各国的生产要素朝效率较高的部门转移,可供交换的产品和服务随之增加,这是国际贸易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一国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越深,对外贸易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就越大。国际市场就愈是成为国民经济正常运行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国际分工在经济上的优越性,也会吸引各国放弃封闭政策.主动参与国际分工.从而也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2)国际分工的形式决定国际贸易的格局

国际贸易格局是指国际贸易的商品结构和地理方向。世界贸易中商品结构的变化是由国际分工的发展决定的。国际贸易的地理分布明显受到了国际分工的制约。当代各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位置,无不和它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息息相关。

3.什么是国际贸易的静态利益?这种利益源自何处?

答:(1)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含义

国际贸易静态利益分两种情况:一是一般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指一国所有产品达到供求均衡时的状况;二是局部均衡状态下的贸易利益,指在自由贸易条件下,某一种产品国内供求达到均衡时,贸易对各方利益的影响。

从静态角度来考察,开展贸易后,贸易双方可以在资源总量不增加、生产技术条件没有改进的情况下,通过贸易分工而实现实际福利的总体增长。同时,国际贸易会在国内不同的利益集团之间产生利益再分配: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某种产品的出口会使国内出口集团受益,消费者受损;某种产品的进口会使国内进口竞争集团受损,消费者受益。(2)国际贸易静态利益的来源

①贸易的利益主要来源于生产。这是因为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通过国家之间的分工与协作,可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使单位产品耗费的劳动时间得到节约,从而在总劳动时间不变的前提下增进社会物质财富。

②贸易利益的获得必须以国际贸易为条件。由于各种因素,国家之间的分工不能像在一个国家内部那样有效地进行。国际贸易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生产要素不能自由流动的缺陷,使国家之间广泛地进行分工协作成为可能。国际贸易不仅是联系国际分工的纽带,同时也起着一种导向作用,通过国际市场的调节,引导各国把生产资源转移到效率较高的部门。

国际贸易使各参与国分享到贸易带来的利益。在正常条件下(不存在政治依附、单方面的严重垄断等),以商品的国际价值为基础来进行国际交换,客观上会有益于贸易各方。即使是对落后国家而言,以国际价值为标准来同先进国家进行交换时,所付出的商品中包含的劳动时间虽然大大超过所得到的商品中实际耗费的劳动时间,但通过国际交换,仍可从中受益。

4.试述国际贸易对一国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答:以贸易小国为例,分别分析自由贸易条件下一国的出口与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1)假定:在图2-1以及图2-2中,横轴代表商品数量,纵轴代表商品的价格,代表该国国内的需求曲线,代表该国国内厂商的供给曲线,是封闭状态下的国内供求均衡点,是均衡的供求量,是该国国内均衡价格,为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2)—国的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①模型介绍

以图2-1为例。由于该种商品的国际市场价格高于该国国内均衡价格,故该国是该商品的出口国。现假设该国实行自由贸易,如果不计运输成本等费用,则其国内市场价格将与国际市场价格相一致,国内价格也变为。图2-1  小国出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②国际贸易对国内消费者和生产者将分别产生以下影响:

首先,对国内消费者而言,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价格由变为后,其消费量将由原先的减少为,减少了;消费者剩余减少了,其中部分是由于自由贸易后,国内市场价格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后消费者多增加的支出,部分是由于消费者因价格提高压缩消费而损失的剩余。

其次,对国内生产者而言,在自由贸易条件下价格由变为后,其产量将由原先的增加到,增加了;生产者剩余增加了部分,其中,及的左半部是国内价格与国际价格接轨后生产者相对于以前多增加的收益,的右半部分是由于增加的产量而获得的剩余。厂商生产大于国内需求的部分用于出口。

可见,从封闭转向自由贸易,出口小国的国内价格将因与国际市场价格接轨而提高,国内消费者将不仅压缩消费,还要向国内厂商支付更高的价格,消费者减少的消费者剩余转变为出口厂商的生产者剩余;出口厂商则因为价格的提高而增加产量,并获取更多的生产者剩余。而且与出口厂商配套的国内其他厂商也将国际贸易学从中收益。因此,局部均衡条件下,一国的出口将使国内消费者受损,出口商及其配套厂商即出口集团受益。(2)—国的进口对国内不同利益集团的影响

①模型介绍

以图2-2为例。在价格下,国内需求为,国内生产为,大于部分的由进口来满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