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1 20:18:52

点击下载

作者:郭红东,张若健

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调查作者:郭红东,张若健排版:昷一出版社:浙江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0-09-01ISBN:9787308079778本书由浙江大学出版社有限责任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序  言

在推进中国特色的农业现代化进程中,提高农业产业的组织化程度尤为重要,其中,重点是要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因为从我国的人地关系看,即使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农业劳动力还会继续向非农产业转移,我国农业建立在小规模农户经营基础上的格局恐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不会改变。与此同时,我们的农业不能由此而停留在传统农业的阶段,而是要向现代化发展。换言之,我们要探索小规模农户经营基础上的市场化与现代化道路。小规模农户基础上的农业能否实现现代化?答案是肯定的。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开启小规模农业走向现代化之门的一把钥匙。

首先,在合作社框架中,小规模农户经营的劣势可以得到有效消除。这里需要对农业规模经营有个重新认识。不能单纯把农户土地经营规模作为农业规模经营的判别标志或唯一途径,而是要从专业化分工、多环节联系、多要素综合的途径来实现或判别农业的规模经营。许多国家现代农业的实践表明,小规模的农户生产同样可以实现规模化的经营和农业的现代化,其中的关键是合作社发挥了作用。在合作社内部,通过分工与合作,农户(社员)可以专心于农业生产或养殖,而将其他的经营活动,如投入品的采购,新技术的选择,信息的获取,将产品的分级、包装、加工、运输、营销以及品牌化等分离出去,由合作社统一经营与服务,由此就形成了农户(社员)生产小规模、合作社经营规模化的格局。简言之,通过合作社的制度设计与安排,可以走出一条生产小规模、经营规模化的现代农业发展道路。

其次,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还隐含着农业经营体制变革的重大意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演变为农户承包经营、村集体统一服务的双层经营体制。但在实践中,大多数村集体对农户经营的服务功能发挥得不是很理想,统分结合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流于形式,使农民在市场化和全球化进程中处于不利地位。如何改变这一局面?除了不断完善我国农村村级集体经济制度外,重要的途径是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建立新型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在新型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中,农户家庭依然是相对独立的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而“统” 的功能可以由农民专业合作社来替代。从传统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向新型的农业双层经营体制的转变,无论对于中国农业产业组织体系的完善与机制创新,还是对于中国农业的转型和现代农业的发展,都具有极为深远的意义,应着力推进。

这些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政府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在中国也出现了不少发展比较好的合作社,全面调查和总结这些合作社发展的历程和经验,不仅对于广大合作社的实践者有启发和借鉴意义,而且也可以为理论工作者提供重要的研究参考。

基于此,浙江大学中国农村发展研究院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研究中心副主任郭红东教授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项目编号:70773097)和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科学内涵、支撑体系与政策选择”(项目编号:08&ZD014)资助下,近年来组织浙江大学部分研究生和本科生对全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典型案例进行了全面的访谈和问卷调查,最后形成了本书的内容。书中收录的案例,从涉及产业看,既有粮食、蔬菜、水果等种植业,也有生猪、家禽和渔业等养殖业;从涉及合作类型来看,既有生产资料采购、产品销售等合作,也有农机服务等合作;从涉及地区看,既有东部发达地区,也有中西部地区、偏远地区;从涉及合作社领办者来看,既有农村专业大户、销售大户、村党支部书记等农村能人发起的,也有企业、供销社以及基层农技部门等发起的,各有各的特点。这些案例,结合当地实际和农民的思想认识水平,探索出了各自的发展路子,总体上反映了当前我国各地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基本特征、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趋势。本书实证色彩浓厚,资料翔实,可为研究者和决策者提供可靠的第一手资料,对广大实际工作者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希望本书的出版能够为促进我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增添一份力量。黄祖辉2010年5月21日前  言

这些年来,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得到了中国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发展现代农业和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手段来推动,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与措施,有力地推动了其发展。在中国出现了不少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如浙江省,截至2009年6月已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628家,社员60.3万人,带动农户370.4万户,占总农户的38.24%,同时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规模大、竞争力强和农户带动面大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如由29户西瓜种植大户于2001年发起成立的浙江温岭箬横镇西瓜合作社,把西瓜产业的信息、生产、市场营销等几个环节真正紧密地组合起来,开展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全程化服务、品牌化经营,如今已经发展成为拥有 252名社员,固定资产350万元,联结农户9200户,年销售额超亿元的合作社;这些农民专业合作社围绕当地农业主导产业的发展,为广大农户提供农资供应、产品加工与销售、市场信息、技术交流与培训、生产指导等服务,有效地解决了农户分散小生产与大市场的联结问题,在农业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业增效方面发挥了很好的作用。

但就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整体发展质量而言,并不尽如人意,突出表现为“小、散、弱”问题,具体表现为:⑴从合作社成员数量看,普遍数量少;⑵从活动范围看,主要局限在本乡镇范围内;⑶ 从与社员关系看,目前我国大多数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松散型的组织,而真正符合合作制性质,以合作社形式运作的则不多;⑷从服务能力看,大多数专业合作社除从事技术、信息服务外,无法满足农民对加工、销售等其他服务的迫切需求;⑸从生存能力看,在市场竞争中大部分专业合作社生存困难,不少合作社成立不久就名存实亡。这些现象促使我们思考这样一些问题:⑴为什么有的专业合作社能够快速成长?而有的专业合作社存活期很短或生命力很弱? ⑵是什么因素在影响着专业合作社的成长? ⑶专业合作社要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中生存与成长,应该如何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

因此,非常有必要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机理进行系统的实证研究,从理论上探明其成长的内在机理,寻求其成长的内在根据,揭示其成长的前提和外部条件,找出影响其健康成长的内部与外部因素,进而结合转型时期中国农业、农村与农民发展的实际情况,提出引导和促进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思路和措施。这不仅在理论上有助于进一步加深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律的认识,而且在实践上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引导和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健康发展的相关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机理与发展对策研究”的支持下,根据课题设计要求,我们于2009年7—9月和2010年1—2月利用寒、暑假学生放假回家探亲的机会,组织学生对包括浙江、福建、安徽、山东、河南、湖南、四川、广东、黑龙江、甘肃在内的10省29个地级市的合作社发展现状及一些典型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为了保证调查成果的质量,我们首先设计出了详细的访谈提纲和调查问卷,对参与调查的学生进行了集中培训,然后让学生回家选择自己所在地区的合作社社长和社员进行访谈和问卷调查,最后要求学生根据访谈内容按统一格式完成一份访谈调查报告。

在学生访谈调查报告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我们编辑整理形成了本书的内容。本书由三部分内容组成:

第一部分是合作社社长访谈报告。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被调查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成长过程全方位的描述,使读者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动因、本质、特性、作用、现状、问题、趋势等有具体的认识和了解。在此基础上揭示:⑴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产生的动因;⑵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制度环境;⑶影响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成长的相关因素;⑷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形式;⑸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利益机制;⑹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决策机制;⑺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市场、龙头企业、农户、社区的关系;⑻政府在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影响和作用;⑼ 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问题、趋势。

第二部分是问卷调查报告。这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对全国部分合作社社长和社员问卷调查数据的分析,说明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与问题。

第三部分是调查总结与对策建议。这部分内容基于前面的调查结果,对中国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现状、典型模式、发展的经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全面总结,在此基础上提出今后进一步加快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以供决策部门参考。郭红东2010年 5月10日第一部分合作社社长访谈报告像经营超市一样经营农田——浙江省金华市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社长访谈录■文/戴成宗 郭红东合作社简介

金华市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于2004年成立,位于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前宅村。现有社员 107名,其中核心社员7 名,普通社员100名,带动服务农户1290户;固定资产投入达500多万元,2008年的土地流转支出达60多万元,全年生产经营成本达500多万元;现拥有手扶拖拉机、大中型拖拉机、联合收割机、植保机械、高速插秧机、育秧流水线等各类农用机械35台,价值350万元,合计1267马力;目前入社的土地有5000亩,属于合作社服务范围的土地面积达到20000多亩。此外,合作社还在江西租地2000多亩进行耕种,并计划下一步将在东北进行租地耕种。2009年,金华市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成为金华市唯一一家获得“粮食规模经营服务模式”、浙江农业科学发展创业创新“粮食生产十佳典范”称号的专业合作社。社长名片

丰群飞,30多岁。10多岁时,丰群飞就开始下地干活,1994年,年仅21岁的他说服家里人,东拼西凑了2000多元,购买了村里第一台手扶拖拉机。凭借良好的驾驶技术,丰群飞自己家里耕完地后,还帮其他人耕地,给家里带来了额外的收入。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让丰群飞尝到了甜头,于是他积极联合其他农机手、粮食生产大户,组织成立了群飞农机专业合作社并担任合作社第一任社长。由于在带动农民致富方面的突出贡献,丰群飞被评为金华市“第九届十大杰出青年”。社长感言

种田要像开超市一样,为农户提供菜单式标准化服务,销售品牌化产品。访谈报告

2009年11月3日下午,我们到金华市婺城区汤溪镇前宅村的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进行了专题调研。到达的时候,已经是 3日的傍晚,薄暮冥冥的时候,参观完合作社宽敞的大米加工厂房,一行人在四壁贴满无数荣誉证书的办公室里坐定,在温馨的灯光下,开始了我们的访谈。

我们审视了一下坐在对面的这个朴实的中国农民,略黑的皮肤,粗壮的大手,朴素的着装,一如我们想象中的平凡,但是眼神里流露出丰收的喜悦与对生活的向往,让我们在平凡中看到了执著。就是这样一个农民,就是这个自称没有文化的平凡人,却用充满诗意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一段不朽的传奇… …

弃读从耕驾农机 联合办社尝甜头

像我们的父辈一样,由于兄弟姐妹众多,在童年的岁月里,丰群飞早早就失去了继续接受教育的机会。10 多岁的他毅然放下了手中的书本,抡起锄头,选择了田园,一晃就在田野间奉献了自己20多年的光阴。

20世纪80年代的金华,跟中国大地的其他地方一样,农民享受着土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所带来的普惠,但是年轻的丰群飞却很早就认识到土地分散经营和用牛耕地的低效率。在他看来,只有实行机械化才能提高土地生产的效率。1994年,年仅21岁的丰群飞说服家里人,东拼西凑,花费2000多元购买了村里第一台手扶拖拉机,从此开始农机手生涯。凭借良好的驾驶技术,丰群飞自己家里耕完地后,还帮其他人耕地,给家里带来了额外的收入。

机械化带来的高效率让丰群飞尝到了甜头。经过几年积累,丰群飞又添置了两台手扶拖拉机和一台收割机,还聘用了几个农机手。但是由于土地分散,稻谷成熟时间不一样,导致油费成本的提高,使机械化变成了“半拉子工程”。针对这一问题,丰群飞干脆开始承包土地,连片种植。从最初承包的108亩,发展到2003年的300多亩。在承包的过程中,丰群飞发现,土地承包关系的不稳定给土地承包经营带来了极大的风险,规模经营的范围做不大,始终局限在个人经营的小范围里。

2004年,合作社发展的春风吹到了金华,国家、省、市都出台了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政策,丰群飞敏锐地意识到机会来了,于是他积极联合其他农机手、粮食生产大户,通过资金入股、机械入股的方式,组织成立了群飞农机专业合作社。尽管成立之初只有社员7 名,收割机、拖拉机等各类农用机械 7台,但是,农田连片承包面积扩大到了425亩,农田连片服务面积达到了1800亩。连片种植和服务让机械化的威力一下子显现出来,当年合作社年产值就达29 .3万元,比先前增长了三成以上。初尝甜头后,合作社又抓住政府部门对粮食种植、购买农机具、测土配方施肥、种子种苗、种粮直补等方面的一系列补助政策,借机建起了工厂化育苗设施,购置了机械化植保设备和高速插秧机,使耕作、播种、育秧、插秧、植保、收割等粮食生产各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同时,为了扩大合作社规模经营的土地面积,合作社创新土地流转方式,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租赁土地的队伍,奔走在汤溪镇田间地头。这样,不论是季节性的空闲土地,还是能够长期出租的土地,这些信息都能及时地反馈到合作社,进入合作社的租赁程序。这两种灵活的土地规模化经营形式收效明显,要求加入合作社的农民越来越多。目前,“群飞合作社”有社员107名,2008年通过土地流转落实粮食生产面积2100亩,10年左右时间承包耕地面积扩大了18 .4倍。

从2004年成立到2008年,群飞粮油机械化专业合作社经过短短的五年时间,固定资产从19 .4万元增加到现在的358 .5万元,整整增加了17倍,创造了低赢利的粮食生产领域的一个财富传奇。

规范管理促发展 利润分配劲头足

合作社成立之初的2004年,尽管浙江省已经通过了《浙江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管理条例》,在合作社的发展方面已经走在了全国的前列,但是合作社的发展在国家层面上还是没有得到正式承认。因此,合作社成立之时组织结构很松散,也没有明确的部门设置和详细的章程。200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正式实施之后,合作社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制定了详细的合作社章程,对社员、理事会、监事会、理事长、监事长等的权利与义务都有详细的规定。在机构设置方面,合作社设有理事会、监事会、办公室、销售部、财务部、加工厂、土地采购队等部门,各部门分工明确,团结合作,效果显著。

在股本结构方面,合作社成立之初只有7万元,2005年注册资本已达到50万元,由成立之初的 7 位核心社员以现金形式共同出资,具体出资额如下:丰群飞8万元,占16%;伊雪芳7万元,丰敬南7万元,丰梅仙7万元,胡锦春7万元,董宏伟7万元,娄志法7万元,各占 14%。随着合作社的收益日益显著,越来越多的农民通过机械入股、土地入股、现金入股等方式加入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社员数已经达到107名,注册资本达到500万元,入社土地规模5000亩。

在管理方面,合作社将所有的承包田分成7个片(1个片100~500亩不等,一般以自然地界划分),每片设1名片长,合作社确定一名经验丰富的生产能手作为总管,负责协调片与片之间的人员工具物资安排,不直接参加具体的生产劳动。合作社还建立了一支专门从事租赁土地的队伍,奔走在汤溪镇田间地头,将季节性的空闲土地、能够长期出租的土地的信息及时反馈到合作社,进入合作社的租赁程序。

在利益分配方面,合作社分配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土地入股,社员以收获的粮食按约定进行实物支付,同时,再参与年终的合作社分红。二是农机或资金入股的社员,直接参与年终的分红。根据粮食生产效益相对较低的现状,合作社将政府的粮食补贴基本用于分配,其他项目补助资金全部用于扩大再生产。三是对于工作人员,总管待遇1800元/月,年终还按净收入的10%给予奖励;片长待遇960元/月,在收获前经合作社社长、监事长、总管与片长共同估产验收,按验收片区净收入的10%给予奖励,年终支付。

在财务管理方面,对于机械入股的农户,由合作社统一分配机耕,收取机耕费的20%作为管理费,合作社统一购买农机配件,机主自主维护;对于以土地入股的农户,土地委托合作社统一管理,每亩折算成400斤谷子或者400块钱;现金入股者,每股200元。目前合作社已经将其收入的60%进行分红,每年提取的公积金,按照社员与本社业务交易量(额)依比例量化为每个成员所有的份额。由国家财政直接补助和他人捐助形成的财产平均量化于每个成员的份额,作为盈余分配的依据之一。合作社为每个社员设立个人账户,用于记载该成员的出资额、量化为该成员的公积金份额以及该成员与本社的业务交易量(额)。

服务社员内外有别 打造品牌成就辉煌

对于丰群飞来说,农机是其发家的根本,因此,合作社成立以后,合作社也一直把大力推行机械化、规模化、专业化作为合作社发展的头等大事。从耕作、播种、育秧、插秧到植保、收割等粮食生产各环节实现全程机械化,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同时采取点片结合、分类分季流转土地的办法,扩大土地流转面积:对可以连片流转的土地,尽量签订5年以上承包合同;对季节性抛荒的耕地,通过代耕代种代管或季节性承包种植;对零星的长期抛荒的耕地,则进行垦荒开发种植。

为了切实保障社员的利益,合作社实行内外有别的价格机制。比如2007年,合作社统一服务社员的价格:机耕50元/亩,机插50元/亩,统一肥水管理100元/亩,统防统治早稻25元/亩、晚稻60元/亩,机收50元/亩。但是对非社员服务的机耕费、机插费、机收费,分别比合作社社员高10元/亩。同时合作社通过统一经营、统一采购、统一田间管理,进一步降低社员的成本。

尽管没有读过很多书,但是20多年的耕作经验让丰群飞认识到,对于粮食生产来说,光靠提高效率和产量是不能够增加农民收益的,有时还会导致“谷贱伤农”的后果。只有通过打造品牌,兴办粮食加工业才能真正的创收。因此,丰群飞推动合作社积极申请“绿色环保食品”等品牌认证和“群飞”牌注册商标并获得通过。同时,合作社积极兴办大米加工业,投资160多万元,引进了烘干机和两条大米加工流水线,每天加工大米100多吨,形成低、中、高档齐全的产品体系,未来主打有机米、生态米等高档米产品,并开发出减肥米等特色产品。

有了自己的品牌,就应该有与之相称的产品质量。因此,合作社在产品质量上严格把关。合作社制定了包括产地环境、农业投入品、生产过程在内的各种标准。同时,要求社员承诺杜绝使用剧毒农药,尽量减少农药使用次数,确保农药使用的安全间隔期,还全年聘请农药使用监督员进行巡回检查和监督,确保产品质量。此外,合作社还积极引进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如岳优9113、嘉育99、协优7954、两优培九等品种优质的早、晚稻主栽品种。

通过上述经营和服务活动以及几年的实践积累,合作社已经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表现在:(1 ) 粮食生产经营成本明显降低。据农技部门测算, 2008年,群飞粮油机械化合作社早稻生产亩成本为375元,比传统生产成本593元降低218元;晚稻生产亩成本395元,比传统生产成本637元降低242元。(2)资产、规模越来越大。从 2004年到 2009 年的6 年间,合作社社员已经发展到 107 名,服务农户 1290 户。资产从最初的 19 .4 万元,猛增到358.5万元,整整增加了17倍。合作社已成为金华市最有影响力的合作社。(3)土地产出率明显提高。比如,合作社实行“早稻—晚稻—油菜(小麦)”的种植制度,提高复种指数,明显增加了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4)新品种、新技术得到普及。合作社统一经营服务的数千亩水稻中,良种覆盖率达到100%,种子统供率达到100%。

像开超市一样种田 有梦就有希望

作为一个粮食生产经营领域的专业合作社,“群飞”走到今天已经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传奇,但是丰群飞并不满足已有的成就。在他的脑海中,有着一幅这样的蓝图:种田要像开超市一样,为农户提供菜单式标准化服务、销售品牌化产品。

合作社目前已经在江西租地耕种,下一步,打算去东北承包土地进行耕种。对于不想转让土地经营权的农户,合作社提供包括育苗、机耕、机插、植保、收割等服务在内的菜单式服务,农户可以向合作社购买任意一项服务或者“全程服务”。同时,合作社将进一步强化质量管理,专门聘请植保农技人员、育种育苗负责人、专业农机手等专业人才,设定项目责任技术员,使每一项服务内容都有作业标准。此外,合作社将更加重视人才引进,提高合作社管理水平。目前,合作社已经在人才市场上尝试引进人才,丰群飞希望“政府引导大学生进入合作社”,“合作社愿意支付高工资”。

有梦想,但通往梦想的路依然很长… …

首先就是农业保险理赔难。农业露天生产的性质决定了粮食生产要面临气候、病虫害等诸多的自然风险。金华地处浙江省中部偏南,常年受台风影响,导致农业生产常年受损。但是目前当地农业保险都属于营利性单位,缺少政策性农业保险单位,导致农业保险的理赔困难,理赔数额相对于农业生产的损失也是杯水车薪。

其次就是合作社加工企业投入大。据了解,一个日加工100吨的大米加工厂,包括厂房的建设、烘干机和大米加工流水线的引进、专业技术人员的雇佣等最低限度的投资金额达到500万元。此外,品牌建设、广告投入也需要巨额投资。但是,粮食生产的低赢利使得成本回收遥遥无期。

第三,银行贷款担保难,负债率较高。合作社自身积累资金的能力弱,而政府主要提供政策方面的支持,因此合作社资金主要还是靠银行贷款解决。可是合作社由于在抵押担保方面的缺失导致银行贷款困难。所以,丰群飞希望政府能够提供相应的抵押担保。同时,为了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合作社一般会在每年的9 月1日前(也就是收割以前)将农户的田租付清,也会选择在每年12月底付清化肥、农药厂商的债务,以备来年生产资料的及时采购,这就导致合作社资金流动性特别大,负债率特别高。

第四,“走出去”风险大。随着合作社规模的扩大,合作社开始实行“走出去”战略,目前已经在江西省德兴市香屯镇承包了2000亩土地进行耕种,下一步打算进军东北进行承包经营。实行“走出去”战略,固然可以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力和土地,利用当地和杭州两地之间的差价获利,但是也要承担相应的风险,如适应当地的土地政策、风俗习惯等。尽管目前当地政府对此持支持态度,但是合作社还是要防患于未然,做好风险规避工作。

第五,人才匮乏,销售网络尚未拓展。目前合作社管理人员普遍文化水平低,聘用的技术人员也以当地农机人员为主,合作社缺乏既懂现代农业技术,又懂现代企业管理、营销等相关知识的管理人员。同时,目前合作社的经营范围主要还是在汤溪镇区域,在金华地区有一个销售点,金华市以外尚未建立销售点,也没有进入超市进行销售。尽管合作社规模、产量决定了其销售上目前还不存在问题,但是随着合作社“走出去”战略的实施,规模、产量的扩大,销售网络的构建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尽管前路漫漫,但丰群飞“像经营超市一样经营农田”的梦想却在一步步实现… …访谈后记

在低利润,基本上依靠国家补贴生存的粮食生产领域,丰群飞走出了一条独特的路,其以合作社为载体,以机械化、规模化经营为基础,以注重加工、提升品牌为新空间的粮食生产经营模式——“群飞模式”,已经得到了社会广泛的肯定,也给了我们诸多的启示:⑴农民专业合作社是发展粮食生产的有效载体;⑵推进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基础;⑶促进机械化是发展粮食生产的必经之路;⑷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必须有好的“领头羊”;⑸国家粮食补助政策、激励政策的实施也为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发展提供了政策保障。在中国这样一个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土地高度分散经营的国度,既要保证国家的粮食安全,又要保证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农民的增收,“群飞模式”也许能为这种矛盾的解决带来一缕曙光。联合农机作业 大家才有好处——山东省微山县欢城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社长访谈录■文/吴 囡合作社简介

欢城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是由山东省微山县西田陈村 14 位农机手在2007年5月自愿组织成立的,于2009年3月通过工商登记。该社注册资金280万元,拥有场地2800亩,库房17间,办公室5间,入社机械53台,其中大中型拖拉机14台、自走式小麦联合收获机6台、背负式玉米联合收获机4台、小麦免耕播种机4台、大型多功能播种机3台、自动翻转犁10台、铧式犁4台、旋耕机8台。合作社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组建,实行“五统一”的运作模式,即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服务。根据机械的各自特点,优势互补,贯穿于耕、种、收、播整个农业生产过程,解决了“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实现了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农机服务大市场的对接。合作社自2007年成立以来,已发展成为微山县“县级示范合作社”,是微山县23家合作社中发展最好的一家。社长名片

丁德夫,男,50岁,中专文化,中共党员,长期担任西田陈村村干部,目前是村主任。自合作社成立之日起就担任社长,至今已近三年的时间。合作社成立之前,他是村里的种粮大户,一直从事农机收割工作,是村里有名的农机手,又担任村里的干部,一直引领着村里农机服务的发展。身为种粮大户的他,深刻地认识到农业机械化带来的便利,也认识到分散的农机服务带来的不利,如服务范围小、效率低等问题。因此,他积极组建合作社来解决这些问题。通过组建合作社,不仅增加了农机手的收入,还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社长感言

做一个合作社社长,要有魄力,能带领大家;还要有能力,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赚钱。访谈报告

2010年2月15日,我先在网上搜索到了微山县欢城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相关介绍,但网上的资料不是很多,所以又拜托叔叔问了一下县城的相关领导,然后就找到了微山县农机部门的冯洁部长,向他认真询问了欢城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的更多情况和资料。此外,冯部长还向我讲述了丁社长的很多感人故事,使我更加坚定了拜访这位社长的信念。在冯部长的引见下,我和丁社长取得了联系,才得知丁社长生病了,在医院休养。丁社长听说我要对兴农合作社进行调研访问,尽管身体不适,仍热情地邀请我到医院去。17日,按照约定,我在医院见到了丁社长,看到病床上的丁社长,我真的很感动。为了尽量少打扰丁社长休息,简单地探问了一下社长的病情,我们直接就合作社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愿景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有机无机都犯难 联合办社问题解

问:合作社当初是由谁发起创办的?

答:主要是由我联合其他14位农机手共同创办的。

问:当初为何想到办合作社?

答:我从事农机服务很多年了,随着农业机械化的不断推进,农机服务既面临着机会又迎来很多困难与挑战。我本身又是村干部、种粮大户,知道农民对使用农机进行耕、种、管、收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但是现实当中存在着“有机户作业难,无机户用机难”的矛盾。此外,有些大型农业机械由于价格太贵,单靠个人无法购置。考虑到这些因素,我就想将村里的机手联合起来,大家一起买机器,对他们一说,他们都积极响应,所以就一起创办了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

问:当初是如何办起来的?遇到哪些具体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答:当初创办时没遇到什么困难,大家都认识而且又很熟,对他们一说,他们也觉得联合起来力量更大,都很响应,然后就这么成立了。

无钱难倒英雄汉 创新模式笑开颜

问:创办以后,合作社是如何一步一步由小到大成长起来的?

答:创办起来后,合作社就有钱了,大家的心很齐,都想把合作社做好,就这样合作社慢慢地开始赢利,一直到现在。

问:在过去成长过程中遇到过哪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答:合作社成立初期,确实遇到不少困难。主要是资金不足,当时主要是靠我们农机手自己筹资,合作社的基础设施也都由我们来承担。但是由于没钱,也不能购买一些大型机械,合作社的机械更新缓慢,发展后劲不足。另外,刚成立时我们的管理和经营机制都不完善,服务市场窄,机械利用率不高,合作社只局限于西田陈村及附近村庄。好在后来有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我们在运行过程中探索出一种由村集体和农机户共同出资、共同管理、共同受益的模式。这不仅解决了资金不足的问题,还为合作社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一些便利,如促进农户土地流转等。

规范运作五统一 资金土地仍困窘

问:合作社目前设置了哪几个业务部门?其主要职责是什么?人员是如何聘任的?其报酬是如何支付的?

答:要说业务部门,我们还真没有仔细划分过。只是根据合作社需要设立了很多岗位,聘用人员担任。社长一直是由我担任,合作社还设有会计、出纳、机务管理员、安全管理员、仓库保管员等。我们制定了各种管理制度,如财务管理制度、机务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入库管理制度、作业管理制度等,日常的运作基本上都是严格按照这些制度执行的。报酬就是给他们发工资了。

问:合作社如何进行日常管理及重大决策的制定?

答:日常管理就是按照刚才讲的那些制度进行管理。关于重大决策的制定,如果章程有了规定,就根据章程来进行了。没有规定的,就由我和核心社员们共同商讨决定。

问:目前,合作社是如何开展农机服务的?哪些开展得比较理想?哪些不理想?为什么?

答:通过这几年发展,我们的合作社的服务经营机制和模式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我们实行“五统一”(统一规划、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组织、统一服务)的运行模式。在实际运行中,根据机械各自的特点,合理配置。我们现在实施的是订单作业和合同作业。农忙季节,合作社在首先完成与本村签订的农业合同前提下,再根据各订单开展作业。在每年的“三夏”、“三秋”来临之前,我们会派机手代表外出考察跨区作业市场,签订作业合同。目前我们跨区作业范围南至湖北襄樊,北到河北唐山。从刚开始时的小麦收割,逐步扩大到机耕、机播、玉米机收等服务。在农闲季节,合作社会邀请农机部门和农机生产企业技术人员到合作社培训机手,给机手讲解机械原理、操作要领、机械保养等。这些活动都开展得比较理想。另外,我们正在尝试承包土地,鼓励农民进行土地流转,进行规模经营。这还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很多的问题。

问:合作社的主要收入来源有哪些?目前是否有盈余?盈余是如何分配的?

答:合作社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合同作业和订单作业的差价。目前经营得还不错,每年都有盈余。盈余分配是根据章程规定,按照成员出资比例、作业量返还。

问:目前,合作社运作过程中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答:目前合作社主要存在两个问题:第一,资金问题。我们要购买机械、厂房设施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而目前我们的资金基本是从民间集资而来,这远远不够,而从银行和信用社贷款又很困难。第二,厂房用地问题。随着合作社的发展,厂房建设用地也需要不断扩大,但是对于一个合作社来说,征地太困难,政策也不允许,基本上无地可征。

服务社员与产业 政府扶持环境好

问:合作社为社员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合作社将大家统一起来,力量更大,能够购买更多的机械,扩大了作业范围,提高了机械利用率,完善了整体的农机服务,增加了大家的收入。

问:合作社对当地其他农户和产业发展带来了哪些好处?

答:我们合作社与村集体是紧密联系的,与村集体签有合同。合同规定,在购买机械时,村集体扶持购机款50%的无息贷款。在农忙季节要先保障本村的收种,同时为本村农户提供 10%的作业价格优惠。我们为当地农民提供了便利的服务,增加了农民的收入。

问:在创办过程中有否得到过政府等相关部门的支持?如果有,在哪些方面?最希望得到政府哪些方面的支持?

答:我们社创办过程中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农机部门的大力支持。注册登记、办理相关证件都是在农机局的帮助下完成的。每年农机部门的技术人员还会对我们的机手进行技术培训,介绍先进机械,帮助我们联系机器的购买,等等。可以说,农机部门为我们合作社提供了一切可能的帮助。村集体对我们也相当支持,主要就是我刚才说的,对农机购买提供无息贷款,帮助我们合作社进行民间集资。

我们最希望得到的支持,就是政策扶持、资金贷款和设施投入等。我们希望政府能制定更多有利于农机发展的政策,比如帮助解决厂房建设征地问题,还有支持合作社从银行或信用社贷款。

问:在发展过程中有否与村民、村委会、企业及其他部门发生过利益冲突?如果有,为何发生?如何解决?

答:要说没有冲突,是不可能的。村集体又不是个人说了算的,有时候,有些村民就是不同意,那也没办法。村里就去做他们工作,给他们讲明道理,基本上都能解决。合作社的发展为村里带来了不少好处,大家也都看在眼里,也没什么怨言。

问:您对目前自己合作社发展的外部环境满意吗?如果不满意,在哪些方面?

答:比较满意。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业机械化了,我们合作社发展的前景还是很好的。

放眼未来前景好 回首来路感慨多

问:对合作社未来的发展有何目标和打算?

答:我们合作社在搞好日常运作的基础上,为今后三年的发展制订了规划: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二是添置新式农机;三是兴建奶牛养殖基地;四是进一步创新经营机制。按照建设标准化、管理规范化、经营企业化、作业规模化、生产科技化的“五化”要求,进一步完善合作社民主决策制度、生产管理制度和收益分配制度,引导合作社依法经营、规范运作、诚信服务、提升效益。大力推行农机订单作业模式。大胆尝试承包闲置土地和代理经营农民土地,发展机械化农场,实施区域化、标准化种植,促进合作社健康发展。

问:您对自己合作社未来发展有无信心?依据何在?

答:非常有信心。现在合作社发展越来越好了,国家和政府也越来越关注我们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前景一片美好。

问:您是何时当上社长的?是如何当上社长的?是否希望一直做下去?

答:自合作社成立我就当社长了。我从事农机工作很多年了,合作社也是由我倡导发起的,大家都比较尊敬我,推选我担任这个社长。我也希望一直做下去。看着合作社的一步步发展,对它也有感情了,我也很熟悉合作社的情况和未来的发展,我觉得我还是有能力带领合作社进一步发展的。

问:担任社长之前您做过哪些工作?这些经历对您做好社长有哪些帮助?

答:当社长之前,我就从事农机工作,又是村里的干部、生产大户,了解农机发展情况,也清楚农民的需要。这些对我当好社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问:您平时是如何管理合作社的?在管理过程中哪些事情让您最操心?

答:主要是通过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也参考了很多企业的管理和运作模式。合作社能发展到今天也很不容易,都是靠大家一起努力,还有政府和村里的支持发展起来的。

问:从您做社长的经历来看,您认为怎样才能当好社长?

答:首先,要有魄力,能带领大家。其次还要有能力,知道应该怎么做,怎么样才能赚钱、发展。最后,还要有和政府、其他人打交道的能力,既要和政府保持好关系,又要想着社员和农民。

问:从您的合作社发展的经验来看,如何才能办好合作社?

答:我觉得要办好一个合作社,首先是要创新。在创办合作社过程中会遇到很多问题,有的可以参考别人的经验,但有的不能,只能自己想办法,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找到解决自身问题的最好方法。其次,就是政府的支持,光靠老百姓自己,很难发展,只有在政府的支持和指导下,合作社才能进一步发展,办得更好。访谈后记

访谈结束回去的路上,我久久不能平静。感叹中国人民的智慧真的是无穷的。一群淳朴、没有太多文化的农民竟能在这偏僻的角落里打造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为自己、为更多村民带来福利。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发展至今,已成为整个微山县数一数二的合作社。他们何以取得如此成绩?回忆起丁社长那坚定、睿智的双眼,才明白他们的成功是必然的。他们有着优秀的领导,有着淳朴又不失智慧的社员们,有着政府和广大农民的支持。相信兴农农机专业合作社将来一定会越办越好!有了农机合作社 种田就是不一样——黑龙江省甘南县金星农机作业合作社社长访谈录■文/刘志斌合作社简介

黑龙江省甘南县巨宝镇金星村是甘南县巨宝镇的一个大型村,位于齐齐哈尔市巨宝镇西部1 .5千米处。全村耕地面积辽阔,共有26888亩,地势平坦,土地肥沃,是标准的北方式的村落,适宜机械化作业。村内有4个自然屯491户,982个劳动力,2054口人,是全县比较富裕的村。该村于2006年冬天组建了农机作业合作社,到2010年,已建立合作社近5年,取得了很好的效益,合作社的发展稳步前进,这个合作社能够很好地代表北方合作社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显现出其目前所面临的问题。现在,该村机械作业面积达95%以上,实现了机械化,并提高了周边地区村落和农场的机械化耕作比例。农民也看到了农业机械化所带来的好处,不仅可以分得红利,而且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耕种的效率,同时为调整农村生产结构、加大规模化耕作比例、增加农民收入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社长名片

黄社长,58岁,党员,初中文化,在改革开放之前曾在生产队农技站任站长。在组建合作社过程中,由于掌握了过硬的农机技术,在村民中信誉好,他被村民选为合作社社长。从组建合作社到现在,一直担任社长一职,带领合作社走上快速、健康发展的轨道,合作社曾获得过“齐齐哈尔市十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等荣誉。社长感言

让有能力的人上来,合作社才有希望。访谈报告

2010年2月初,我在网络上搜索到了齐齐哈尔甘南县金星农机作业合作社的地址,年后,我来到了齐齐哈尔,恰巧在齐市工作的姐夫认识合作社的社员(我要感谢我十分可爱的姐夫),并打电话联系了社长,社长爽快地答应了。在准备了一些材料后,姐夫驱车带我来到了合作社,虽然合作社的位置就在齐市的旁边,可是还是花了大概两个半小时才找到了合作社。当到达合作社所在村庄的时候,发现这里比我们想象的要好得多,整齐的房屋和干净的院落让我们似乎一下子从驱车的疲劳中缓过了神,都在不停地向外张望。车还没停稳,社长已经走出来迎接我们,在几句寒暄之后,社长便带我们参观了农机具停放的车库,虽然是寒冬腊月,可是车库外的积雪已经不见踪影,非常干净。进入车库,看到很多从未见过的大型农机具,社长不紧不慢地为我们一个一个讲解。参观完之后,在我的请求下,社长带着我们去了两个农户家,并填写了问卷。最后,我们来到了挂着很多荣誉证书和规章制度的会议室,我们就合作社的发展历史、现状以及未来的愿景进行了讨论。

政府支持,合作社成立

金星农机作业合作社的成立与发展,每一步都离不开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与扶持。在合作社建立的2006年初,国家就以设备的形式拨付给合作社100万元资产。同时,村民也以入股的形式自筹50万元,每股150 元,建立了最初的金星农机合作社。合作社建立之初,村民对合作社的了解很少,入股并不积极,只有一部分人入股。第一年分红后,由于看到了合作社所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好处,大量村民纷纷表示愿意二次入股,可是这就给整个合作社增加了不小的负担,所以在二次入股的问题上村民与合作社产生了分歧。经过协商,合作社允许了一部分本村村民的二次入股,但对非本村村民的二次入股要求则不予考虑。

合作社在政府的积极倡导下建立、成长,虽然遇到了不少问题,但是还是被合作社很好地解决了。起初,农民并不是完全信任合作社,对于由政府一手扶持起来的农机合作社,村民们也是各持己见,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担心。社员在入股初期都不敢过多地投入资金,怕是个政绩工程,钱会打水漂,而且人们与这种大型农机具接触不多,并不了解其优势和利益。因此,社长对一些农户进行了积极的走访,并进行了一些劝说工作,使得部分农户打消了这种不安的念头,积极地入股,并且带动了其他村民的入股。事实证明,农机作业合作社在北方是大有作为的,也能够给社员带来经济利益,其成立以来的发展也得到了社员的普遍认可。用社长的话说就是:“农机作业合作社在东北来说还是比较新颖的事物,跟以前的生产大队完全不一样,咱村的合作社的发展也还是比较顺利的。”

合作社的部门设置齐全,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等一应俱全。

金星农机合作社一步步走来,也预示着更美好的明天。

农机合作社在北方的独特优势

东北平原黑土带位于松嫩平原中部,总面积约1100万公顷,其中黑土耕地约815万公顷,占东北地区耕地总面积的32 .5%。黑土地的粮食产量占东北地区粮食总产量的44 .4%。黑土带是东北玉米带的核心,也是重要的肉、乳生产带,玉米产量和出口量分别占全国的1/3和1/2。东北是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的,不仅是全世界三大黑土地之一,还有就是其平坦的地势、良好的气候,这些都保证了农机合作社的良好发展。因为是在冬季进行的采访,所以整个大地也是一片白雪皑皑,独特的气候条件也决定了北方农业生产的一个特点:一年一季。

在谈到农机合作社的作用时,社长感慨地说:“北方和南方不一样,南方人多地少,土地的稀缺决定了大型农机具在南方根本就施展不开。咱这就不一样了,地多而且大量连成一片,大型农机具在我们这里有充分的施展空间,但是我们这里的现状是基本上农民家里都没什么大型机械,因此大型的农机合作社在我们这里具有广阔的市场。”的确,北方地广人稀,土地平坦,适宜大型机械的操作,但是由于经济发展的相对落后,一直都没有足够数量的大型农业机械进入到农业生产领域,一直以来都是单家独户,小型机械,自给自足。可是单家独户地购买农机具,购买费用和养护费用都很高,成本回收期长,产生的经济效益也低。因此,大型农机合作社在东北的建立,可以说是众望所归。

金星农机合作社确实带来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咱这个合作社可是发挥了不小的作用。原来的时候一到农忙,家家户户都忙得不行,就靠自家那些小型机械。现在用咱们的大型机械,基本上一个上午就能翻个几十垧(编者注:中国计算土地面积的单位,各地不同,东北地区一垧一般合一公顷,即十五市亩,西北地区一垧合三亩或五亩)地,那比以前快多了。”黄社长在说到合作社所带来的效益时自豪地说:“大型机械也省钱,基本算下来咱这大型机械平均费用比小型机械低得多,速度还快呢!开始的时候很多人都不敢用,怕费钱,后来大家慢慢就知道了,都主动上门来预约用咱这机器。”金星农机合作社不仅仅带动了本村的机械化生产,同时也带动了周边村庄,以及附近农场的机械化作业,更重要的是让村民切身感受到了机械化生产的优势,让人们深刻认识到以往耕作模式的落后,这对于国家农机政策的推行和实施是有很大推动作用的。

但是在大面积推广大型机械操作上,还是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目前土地还只是小面积的家庭式耕作,这就导致了虽然土地面积适宜大型机械化耕作,但是由于不同家庭的土地耕种作物不同,决定了需要不同的耕作方法和农业器械。因此,一些地块上的大型机械只能望地兴叹。“要是咱这里的土地能连上片,一大片一大片的一起翻地一起播种一起收割,那咱这机械的能力才能真的显现出来,可就这些小块的地,没办法弄,机器进不去,进去了也不行,连掉个头都费劲,要是能像大农场那样就好了,”黄社长懊恼地说,“不过现在情况也在逐渐好转,国家大力鼓励土地流转,集中土地进行规模经营,不仅大量节省农业生产成本,也能使更多的人进入城市去赚取更多的收益。”

社员满意,社长却不满意

为了调查合作社建立以来社员的满意度,我们专门采访了几位合作社社员。

问:您家什么时候入的股?入了多少股?

村民:2006年初,就是合作社成立的时候,入了40股,一共6000元。当时心里还有点犯嘀咕,怕不保险,就没多入。

问:那这几年分红咋样?有没有啥不满意的?

村民:没啥不满意的,这几年年年分红,股本早就回来了,以后的就是净赚的。当时要是多入点股就好了。

问:后悔入得少了,呵呵,您对咱这合作社的以后发展有啥要求没?

村民:咱能有啥要求,就越来越好呗,能分红就挺好。

显然,合作社建立以来给社员带来了切实的经济效益,得到了社员的普遍认可,但是对于黄社长来说,这还是远远不够的。“咱合作社每年除了提点像折旧费、日常管理费、油费、维修费这样的,利润基本上都分红了。合作社建立之初总资产150万元,发展到现在的总资产大概也就170万元,这几年想再添置几台大型机械,可是社里的钱还是比较紧张的。”黄社长在谈到合作社由于积累的资金缺乏,对于合作社的长远发展不利时,不无忧虑地说,“说老实话,我是不满意的,你看这一年一年的,赚点钱全分掉了,现在咱看着好像不错,大家都拿到了钱,可是以后咋办?现在不就是坐吃老本吗?到时候机器不行了,又没钱买,可咋办?!可是要不分红,股民又不干!没办法啊!”

何  去  何  从

合作社的昨天无疑是成功的,可是明天会怎样呢?

对于合作社的明天,黄社长感慨地说:“现在的农村太落后,有文化的人少,本村的大学生就算毕了业也不愿意回来,而咱这里的村民基本上都没怎么上过学,我这初中文化就算是不错的了,以后真不知道该怎么办。”说这些话时,黄社长显得忧心忡忡,可见,缺少人才,尤其是缺少可以联系业务的人才,将是合作社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瓶颈”之一。目前严峻的现实是,由于合作社缺少可以外出跑业务的人,或者就是给外出联系业务的人报酬太低,使一些原来的业务骨干纷纷离开合作社单干,合作社原有的业务正在一点点被蚕食。最近两年,合作社一直处于被动发展的境地,这样毕竟只是一个权宜之计,不能作为合作社长期发展的模式。所以如何解决合作社的人才问题是当务之急,只有解决了人才的问题,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合作社的生存和发展问题。

合作社的管理不到位也是合作社发展必须直面的问题。黄社长忧心忡忡地说:“我都这么老了,思想陈旧,观念也落后了,可是合作社的工资低啊,一个月的工资就800多元,还不如出去打工。所以下面的人特别是有文化的人又不愿参与合作社管理,大部分村民宁可外出打工,也不愿意进咱这合作社工作,最多就是在合作社里兼职,像我这样全职的,整个合作社就我一个。”农村基层合作社的管理的确是一大难题,没有合适的人选,工资水平低,合作社地处比较偏僻的地区,又难以吸引到人才。如果政府可以给予帮助,从一些高等院校引入人才,并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将大大改善这一状况。访谈后记

这次农机合作社调查,收获颇丰,感触也很多。在一个经济不怎么发达的农村,尤其是北方的农村,一个成功的合作社要有什么条件:第一,要找对合适的产品,这样才会有广阔的市场,北方广阔的土地就蕴藏了这样的机会,金星农机合作社也正是抓住了这样的机会,才取得了成功;第二,要有一个有能力又懂行的带头人,一个好的社长保证了合作社稳定的发展;第三,就是要有政府的支持,政府在农业问题中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政府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是不可或缺的。当然现在的合作社在发展上出现了一些问题,不过,在采访过程中我还是看到了社长和社员们对于知识和财富的渴望,这是一种朴素的渴望,一种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力量。这也必将化成一股动力让金星农机合作社发展得更好。种粮人的“靠山”——福建省南平市龙得宝稻米专业合作社社长访谈录■文/林雯合作社简介

南平市地处福建省北部,武夷山脉北段东南侧,位于闽、浙、赣三省交界处。市辖一区四市五县,全市304 万人口中 71%在农村,农业是南平市经济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龙得宝稻米专业合作社位于距离南平市中心约 10 千米的西芹镇上,是福建省首家、省内首个跨行政区域、影响力最大的稻米专业合作社,是福建省内人数最多、规模最大的合作社之一。合作社成立于2004年2月,采用“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 农户”的农业产业化经营模式,为社员提供稻米产、销信息;引进新品种、新技术,组织技术培训和辅导;优惠向社员提供优质化肥和农药;推广标准化生产和品牌化经营等。目前拥有社员2606名,带动农户4万多户,4年来实现收入3亿多元,年粮食销售额达5亿多元。社长名片

陈金妹(右一),今年46岁,1米70的高挑个子,常常盘着高高的发髻,令她显得十分干练。虽然只有初中文化水平,却凭借自己的汗水谱写出一部巾帼创业史。她是福建省人大代表。担任龙得宝稻米专业合作社社长 4 年来,她先后荣获第三届南平市“十大杰出女性”、南平市“三八红旗手”、南平市延平区“劳动模范”、福建省“杰出创业女性”、福建省第五届实施“春蕾计划”先进个人、首届“全国十大农产品流通女经纪人”、全国“三八红旗手”等荣誉称号。社长感言

我是农民的女儿,自己富了还不够,还要带动更多的农民致富!访谈报告

虎年春节前夕,笔者回到家乡,农民专业合作社访谈之旅便启程了。虽然是2月份,但这座东南沿海的小城镇,早已春意盎然。城乡小巴士疾驶在宽阔的柏油路上,窗外风景一闪而过,车里挤满了辛苦一整年、刚刚进城购置年货归来的农民。望着这群质朴的农民,笔者不由感慨中国的农民历来“善分”不“善合”,然而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成千上万的小农民难以独立完成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对接,因此,近年来在江浙地区出现了以农户共同利益为基础的农民专业合作社的“星星之火”,且颇有燎原之势,但在武夷山麓下,合作社是以怎样的姿态屹立闽北大地,并焕发生机的呢?或许今天笔者就能知晓答案。想到前些天在网站上搜索社长的信息,我大概知道今天访谈的是一个处在中年的女社长,虽是女性,但巾帼不让须眉,她创办多家企业,成立稻米合作社,惠及我国几个省上万农民,谱写了一部女性自强自立的创业史!

下了小巴士,通过沿路询问来到合作社门口,白底黑字的合作社招牌在简单的平房上显得相当低调,早已在脑海中想象了无数次的女社长迎了出来,几句自我介绍,几番寒暄之后,我们开始了正式的访谈。

艰辛创业 铸就商海传奇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