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肩腰背部疾病按摩保健(家庭实用中医疗法图解系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1-01-24 04:49:01

点击下载

作者:王承明,郭玉兰

出版社: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颈肩腰背部疾病按摩保健(家庭实用中医疗法图解系列)

颈肩腰背部疾病按摩保健(家庭实用中医疗法图解系列)试读:

前言

按摩疗法因其操作简单、方便、高效又无药物不良反应而被当今社会所认可。它主要是通过操作者将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或借助一定器具,在受治者体表作规范性的动作,以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对正常人来说,按摩能增强人体的自然抗病能力,取得保健效果;对患者来说,既可使局部症状消退,又可加速恢复患部的功能,从而收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按摩疗法经济简单,不需要特殊医疗设备,也不受时间、地点、气候条件的限制,随时随地都可实行,平稳可靠,易学易用,在预防和临床中适应范围较广,成为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养生健身措施,尤其适用于家庭自我保健。

本书详细介绍了颈肩腰背部疾病按摩的基础知识、按摩的常用穴位、按摩的常用手法,常见的按摩工具及器材,按摩前的准备工作,颈肩腰背部常见病的对症按摩、保健按摩疗法等内容。本书以图解的方式呈现了各种疾病常用按摩治疗手法的基本操作,语言简洁,通俗易懂,演示按摩位置、手法,清晰准确,只需按图操作即可,易于学习和操作。

本书是一本面向广大普通群众的医疗保健读物,适合被颈肩腰背部疾病困扰的患者及家属阅读参考。

由于编者的学识和经验所限,虽尽心尽力,但仍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订提高。编者2013年11月第一章颈肩腰背部按摩的基础知识◆按摩对颈肩腰背部的意义

1.纠正运动器官解剖位置异常

对于常见的骨折、脱位以及关节交锁等运动损伤所造成的骨、关节解剖位置结构的改变,通过正骨按摩的手法可使其恢复到原来的解剖位置和固有的功能状态。这也就是中医所讲的“正骨复位,矫正畸形”。如桡骨小头半脱位、肩关节脱位、椎骨小关节紊乱及肌腱滑脱等,凡骨骼、关节、肌肉等有关解剖位置异常病症,均可通过在患者体表特定部位用力按摩加以纠正。

2.解痉镇痛

人体运动系统各器官组织均有感觉神经分布,当这些组织遭受损伤时,必然引起周围肌肉反射性痉挛,引发疼痛。在压痛点处施以强刺激手法可以解痉镇痛,还可以使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强,改变钾离子浓度,使疼痛症状缓解或消失。

此外,按摩能促进血液、淋巴液的循环,改善组织缺血缺氧状态,加速损伤组织水肿液及代谢产物的吸收,消除代谢产物对末梢神经的不良刺激达到镇痛的作用,有利于肿胀、挛缩的消除。

3.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

按摩对肌肉的作用包括改善肌肉的物理性能和生理功能,改善肌肉的工作状态,改善血管、淋巴管、神经的外周环境,解除血管痉挛,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肌肉含糖量,改善肌组织的营养状况,增强肌肉的作用功能,消除肌肉僵硬、酸痛及萎缩,如对腰椎间盘突出症、陈旧性关节脱位等所引起的肌肉萎缩,通过按摩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4.松解组织粘连,疏通狭窄

粘连和腱鞘狭窄是造成长期疼痛及关节活动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通过适宜的按摩手法,可以使粘连挛缩的软组织松解,韧带的弹性增强,局部组织肿胀消散等,这正与中医所说“理筋复位、松解粘连、疏通狭窄、滑利关节”的理论相通,使其活动功能恢复正常。例如关节痛,伸腕肌、屈腕肌粘连,鞘内渗液等炎性改变等,通过按摩治疗均可获得满意的效果。

5.促进血液循环及改善血液成分

按摩能使肌肉产生被动性收缩与舒张,并可放松肌肉紧张度,保证血管舒张,增加局部血流量。按摩还能使血液成分发生明显变化。如红细胞、血小板及白细胞总数增加;白细胞分类中淋巴细胞比例增高;血清中补体效价及白细胞对细菌吞噬能力明显增高,提高机体的免疫能力,利于病变组织的修复,同时还能消除局部炎症。◆易患颈肩腰背疾病的人群

1.易患颈肩疾病的人群(1)从年龄上讲,中老年人患颈椎病者较多。(2)从职业上讲,长期低头伏案工作或头颈常向某一方向转动者易患颈椎病。这些职业人员包括打字员、计算机工作人员、手术室护士、长期观看显微镜者、交通警察等。(3)从睡眠姿势上讲,枕头过高、过低或枕的部位不当,不良睡姿持续时间长,喜欢睡高枕者及有反复“落枕”者易患颈椎病。(4)有头部外伤史、挥鞭伤、慢性咽喉炎病史及有颈椎先天性畸形者也易患颈肩病。

2.易患腰背疾病的人群(1)中老年人易患腰背疾病。中老年人常见的腰背疾病有腰椎增生性脊柱炎、腰椎管狭窄症、骨质疏松症等,其次有腰骶部的各种肿瘤。(2)体力劳动者如农民、建筑工人、矿工等易患腰背疾病。腰背部是人体用力最多的部位,为人体提供支持并保护脊柱,如果长时间保持一种姿势或用不正确的劳动姿势,就容易造成腰背部疾病,也有的是在重复性损伤后积累发病。(3)从事久坐或者长时间站立职业的人,如电脑工作人员、司机、教师、交通警察等易患腰背疾病。医学观察发现,站立和端坐1小时后,人的身高也有变化,主要发生于腰部,即腰椎整体发生下沉、短缩,从而导致腰部疼痛。◆颈部姿势和功能解剖

颈部脊段为了支持头颅的重力,需要有坚强的支持力。同时,为了适应视觉、听觉和嗅觉的刺激反应,还需要有较大而敏捷的可动性。颈在头和躯干之间,较为窄细,有重要组织器官密集其中,而在结构上是人体各部位中较为脆弱的部位,也是脊柱中最早出现退行性改变征象的部位。

颈椎由7个颈椎骨、6个椎间盘(其中包括第7颈椎和第1胸椎之间的椎间盘,而第1、第2颈椎之间无椎间盘)和肌肉、韧带构成,从侧方观察呈轻度生理性前凸。(图1-1)图1-1 颈椎的正常结构

1.颈椎(1)颈椎骨颈椎骨在所有脊椎中最小,共有7个。第1颈椎骨(寰椎)、第2颈椎骨(枢椎)形状特殊,属特殊形颈椎,其余5个属普通颈椎。普通颈椎的椎体一般短小,呈横椭圆形,其横径比矢状径大1/2左右。(2)钩突及钩椎关节

第三至第七椎体的上面在横径上呈左右凹陷,在其两侧稍后方有嵴状突起,称为钩突。椎体下面在横径上凸隆,在其两侧稍后方,与下位椎体钩突的对应部位呈斜坡状。相邻椎体钩突和椎体斜坡相对合,构成椎体的侧方关节,称为钩椎关节(图1-2)。钩椎关节限制椎体向侧方移动而增加椎体间的稳定性,还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当椎间盘退化变薄时,关节间隙变狭窄,上下椎体触撞或磨损,易增生,椎间孔缩小,此时出现神经、血管等相关症状。图1-2 钩突及钩椎关节(3)颈椎横突

颈椎骨中,除颈7之外均有如下特点:横突小,肌肉不发达,有利于颈椎灵活运动;横突有横突孔,颈7没有,椎动脉穿过颈椎上4~5个横突孔;颈椎上下关节突近水平,利于颈椎作前屈后伸运动,过屈和过伸易松弛至破裂。后关节脱位与该关节松弛有关;颈椎椎根短、椎间孔前后径小,易使神经根和血管受压;颈椎棘突短且分叉,第七颈椎长而不分叉,为骨性标志;第一、二颈椎结构与颈3~颈7不同。(图1-3、图1-4)图1-3 颈椎骨与椎间盘图1-4 第七颈椎(右侧面)(4)寰枢关节

颈椎共有7个颈椎骨。第一颈椎骨称为寰椎,第二颈椎骨称为枢椎,这两个颈椎骨形状特殊,属于特殊形颈椎(图1-5、图1-6)。第一颈椎呈环状,第二颈椎椎体有一个向上的齿突,棘突粗大且分叉。齿突与寰椎构成枢正中关节,寰椎下关节凹与枢椎上关节突构成寰枢外侧关节。寰枢关节以齿突为垂直轴进行旋转运动,使头作旋转运动。图1-5 寰椎(上面观)图1-6枢椎(前面观)(5)颈椎生理前凸

颈椎椎间盘前缘高度约为后缘的2~3倍,这样可使椎间盘适合上、下位椎体的形状,并维持颈椎的生理前凸,椎间盘变性向后脱出,前凸消失甚至变后凸。(6)颈椎间盘

每个椎间盘由纤维环、髓核、软骨板三部分组成。髓核是胶状物。纤维环由纤维软骨组成,在椎间盘的外围,纤维在椎间斜行排列成同心环。邻层纤维则方向相反。浅层与前纵韧带和后纵韧带融合,深层附着软骨上,中央与髓核融合,周边穿入椎体骨质。

软骨板构成椎间盘的上下壁,与椎体相连。30岁后,椎间盘变薄,颈椎髓核脱出率为腰椎的5倍。(7)椎间盘功能

椎间盘位于相邻椎体之间,在韧带的协助下保持椎体紧密相连。第一、二颈椎间无椎间盘,活动大,第二颈椎以下有椎间盘,活动小,稳定;颈椎间盘维持颈椎活动,保持内平衡;椎间盘富有弹力,起缓冲作用。(8)颈椎韧带

椎体借椎间盘和前、后纵韧带紧密相连结,前、后纵韧带是人体内最长的韧带,厚而宽,较坚韧。上端狭窄,附着于寰椎的前结节,下端止于第一或第二骶椎的前面。前纵韧带的宽度和厚度因部位不同而有所不同,在颈部以及相当于椎间盘部位,韧带较宽而略薄。后纵韧带较细长,虽坚韧,较前纵韧带为弱,位于椎体的后方,为椎管的前壁。上端起自第二颈椎,向下至骶管,移行到骶尾后深韧带。其浅层可跨越3~4个椎体,而深层纤维只跨越两个椎体,与椎体的上下缘和椎间盘紧密相连,但与椎体连接却较松。(9)颈椎的功能活动

颈椎的功能活动有前屈、后伸、左右旋转。前屈动作主要由枕骨与第一颈椎的两个侧块构成的关节所完成,这一动作的有无或受限程度,是检查枕骨与寰椎之间的关节是否正常的标志。颈部的左右旋转活动,主要由第一、第二颈椎的寰枢关节所完成。此关节有病变时,颈部旋转功能将受限或消失。第二颈椎以下各颈椎的活动,前屈以下颈段为主,后伸以中颈段为主,左右侧屈为全颈椎活动所完成。一般颈椎可前屈45°、后伸35°;左右侧屈为30°,左右旋转为45°左右。(10)颈椎与椎间盘的血供和神经

颈椎的血液供应来自椎间动脉。在椎间孔分背侧支、腹侧支、中间支,还有肌支和滑膜支。

椎间盘供血:椎间盘大部分无血液供应,靠渗透向内部输送养分。

神经支配:纤维环的周边部有丰富的神经末梢,其深部、软骨板和髓核无神经,纤维环后缘和后纵韧带受牵张,引起疼痛。(11)颈椎管

左右径大,前后径小。颈椎椎管狭窄,前后径缩小,易发颈椎病。(12)颈部肌肉

颈部的功能活动主要由以下肌肉所完成。胸锁乳突肌起于胸骨体及锁骨胸骨端,止于乳突及其两侧枕骨部位。一侧胸锁乳突肌收缩使头转向对侧,两侧同时收缩使头后仰。前斜角肌、中斜角肌、后斜角肌起于颈椎横突,分别止于第一肋、第二肋的上面。在肋骨固定时,两侧同时收缩,使颈前屈,一侧收缩时使颈侧屈。骶棘肌中的最长肌起于骶骨背面及髂嵴后部,止于横突和乳突,其收缩时使脊柱伸直及头后仰。

2.颈脊髓(1)特点

颈脊髓位于颈椎管内,颈神经根近于水平方向离开脊髓;颈脊髓前后径小,横径大;颈膨大是脊髓最粗的部分,但椎管不大,易引发颈椎病;颈脊髓前角发达。高颈脊髓与延髓相连,损伤易导致昏迷。(2)形态

颈脊髓呈扁圆柱形,上粗下细,颈膨大位于颈2至胸2,颈5至颈6最明显。(3)脊髓结构

①灰质:呈蝴蝶形或“H”状,其中心有中央管,中央管前后的横条灰质称为灰联合,将左右两半灰质联在一起。灰质的每一半由前角和后角组成。前角与肌肉萎缩、瘫痪有关;后角与痛、温觉有关。

②白质:脊髓的白质主要由上行(感觉)和下行(运动)有髓鞘神经纤维组成,分为前索、侧索和后索三部分。前索主要为下降纤维束,与痛、温、触、压觉有关;侧索被颈椎病累及可误诊为侧索硬化症;后索可由于颈椎病压迫脊后动脉而受到影响。

3.颈脊髓神经

颈脊髓神经有8对颈神经。神经根管很小,是运动、感觉内脏混合神经,其分布如下:(1)后支除颈1外,其余分布于颈、项和枕部皮肤,支配头项半棘肌、最长肌、夹肌及颈深部诸短肌。颈1枕下神经支配椎枕肌。颈2~3后支支配最长肌、夹肌、半棘肌等。内侧支的枕大神经分布于枕项及耳上皮肤,是引起头痛和耳郭痛的原因。(2)前支14

颈丛(C~C):与交感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等联系。232

颈丛皮神经和膈神经:枕小神经(C,C)、耳大神经(C,3C)、颈皮神经、锁骨上神经、膈神经。5811

臂丛(C~C及T):臂丛由四个颈神经及胸前支组成。分布于上肢、上胸背、肩胛等处皮肤和肌肉,是最常受累的神经。(图1-7)

以锁骨为界,可分为锁骨上部和锁骨下部。5

锁骨上部:分支有:①肩胛背神经(C),支配肩胛提肌和菱形575肌;②胸长神经(C~C),支配前锯肌;③锁骨下神经(C),支56配锁骨下肌;④肩胛上神经(C,C),支配冈上肌及冈下肌;⑤肩575胛下神经(C~C),支配肩胛下肌和大圆肌;⑥胸前神经(C~178T),支配胸大、小肌;⑦胸背神经(C,C),支配背阔肌。图1-7 臂丛

锁骨下部:位于腋窝内,神经干后束发出腋神经和桡神经;内侧束发出臂内侧皮神经,前臂内侧皮神经,尺神经和正中神经;外侧发出正中及肌皮神经。

4.椎动脉

椎动脉发自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分为颈、椎骨、枕和颅内部4个部分。(图1-8)图1-8 椎动脉(1)颈部

椎动脉由锁骨下动脉发出,沿前斜角肌内侧上行,前斜角肌痉挛可导致椎动脉受压。颈交感神经干发出交感神经纤维,与椎动脉伴行,容易并发椎动脉型颈椎病和交感型颈椎病。61(2)椎骨部(C~C)

第二到第六颈神经前支,下部颈椎静脉丛形成椎静脉,经椎动脉前方,与其交叉,入无名静脉。椎动脉发出分支,经椎间孔进入椎管,分前支、后支和中间支、营养脊髓及被膜。当颈椎钩椎关节增生时,椎动脉前内方易受骨赘压迫,使其歪斜,致管腔狭窄。椎动脉神经受损可产生椎-基底动脉缺血。(3)枕部

从环椎横突孔穿出,经枕骨大孔入颅腔。第三段椎动脉受牵拉而狭窄,影响血流的通过而产生头晕等。(4)颅内部

汇合成基底动脉,主要分支有:脊髓前动脉,供应脊髓前部;小脑后下动脉;脊髓后动脉,供应脊髓后部;内听动脉,供应内耳,病态可出现耳鸣,听力减退。

5.颈交感神经

颈交感神经中枢在第一到第五胸节脊髓灰质侧角。其分支到咽、头、颈、上肢的动脉和心脏,随动脉入颅。病态可出现视力模糊、平衡失调、手指肿胀和心脏病症。颈部的交感神经节有3个,即上、中、下神经节。(图1-9)(1)颈上神经节

由颈上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分支主要有颈内动脉神经、颈内静脉神经、颈外动脉神经、心上神经及喉咽支。(2)颈中神经节

颈中神经节发出的主要分支有心中神经、颈总动脉神经。图1-9 颈交感神经(3)颈下神经节

颈下神经节发出的神经分支有:至颈6-8脊神经的灰交通支、椎动脉丛、锁骨下丛和心下神经。◆肩部姿势和功能解剖

1.肩部的关节

肩部是上肢运动的基础,它包括由肩胛骨、锁骨和肱骨通过韧带、关节囊和肌肉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四个关节:肩肱关节、肩锁关节、胸锁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图1-10)图1-10 肩关节(1)肩肱关节

肩肱关节是由肩胛骨的关节盂与肱骨头连接而成的球窝关节。因肱骨头的面积大于关节盂的面积,且韧带薄弱,关节囊松弛,故肩肱关节是人体中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①关节盂:为一上窄下宽的长圆形凹面,向前下外倾斜,盂面上被覆一层中心薄、边缘厚的玻璃样软骨,盂缘被纤维软骨环即关节盂唇所围绕。在儿童盂唇和盂缘之间界线不明显,盂唇边缘和关节囊紧密联接;在成年人盂唇和盂缘之间界线明显,其形态和结构如半月软骨。分别为肱二头肌长头及肱三头肌长头附丽处。关节盂唇加深关节盂凹,有保持关节稳定的功能。当关节盂缘塌陷或缺损和关节盂唇前缘撕裂为造成习惯性肩脱位的原因。

②肱骨头:为半圆形的关节面,向后、上、内倾斜,仅以部分的关节面与关节盂接触,故极不稳定。肱骨大结节朝向外侧,构成结节间沟的外壁,小结节朝向前侧,成为结节间沟的内壁。肱二头肌的长腱、经过结节间沟,并随着关节活动而上下滑行。成年至45岁以后,由于骨质增生,结节间沟变窄常可继发肱二头肌腱鞘炎。此外外伤、炎症、固定等因素可导致肱二头肌长腱粘连,从而影响肩关节活动。大结节骨折移位,冈上肌腱炎或肩峰下滑囊炎均为造成肩肱关节外展活动受限的原因。

③滑液囊:肩肱关节有丰富的滑液囊,包括肩蜂下滑液囊,肩胛下肌滑液囊,喙突下滑液囊,前锯肌下滑液囊,胸大肌、背阔肌和大圆肌肌腱止于肱骨结节间沟两侧的滑液囊。其中肩峰下滑液囊最大(图1-11)。肩峰下滑液囊紧密连接于肱骨大结节和肌腱袖的上外侧,其顶部与肩峰和喙肩韧带下面相接。肩部周围的肌肉有内、外两层,外层为三角肌和大圆肌,内层为肌腱袖。肩峰下滑液囊位于两层之间,保证肱骨大结节顺利地通过肩峰下进行外展活动。正常肩峰下滑液囊与肩关节之间有肩袖相隔,肩袖完全破裂时两者相互贯通。图1-11 肩峰下滑液囊

④韧带:肩肱关节的韧带主要有喙肩韧带、盂肱韧带和喙肱韧带。喙肩韧带是肩关节上部的屏障,以广阔的基底起于喙突外缘,逐渐变窄,在肩锁关节的前部止于肩峰的内缘,把肩峰下滑囊与肩锁关节分开。盂肱韧带为关节囊前壁的增厚部,起于肱骨解剖颈的前下部,向上、内止于关节盂上结节和关节盂唇。分为盂肱上、中、下三个韧带,该韧带位于关节囊的内面,有限制关节外旋的功能。喙肱韧带起于肩胛骨喙突的外缘,向前下部发出,行于冈下肌与肩胛下肌之间,止于肱骨大小结节,桥架于结节间沟之上,为悬吊肱骨头的韧带。(2)肩锁关节

肩锁关节是由肩峰内端及锁骨肩峰端,借关节囊、肩锁韧带、三角肌、斜方肌腱附着部和喙锁韧带等组织连接而成。喙锁韧带为联系锁骨与肩胛喙突的韧带,起于喙突,向后上部伸展,止于锁骨外端下缘,分为斜方韧带和锥状韧带。喙锁韧带是稳定肩锁关节的重要结构。(3)胸锁关节

胸锁关节是由锁骨内端和胸骨柄的锁骨切迹与第一肋骨间所形成的摩动关节,被关节囊及韧带围绕固定,其中包括胸锁前、后韧带以及对侧锁骨相连的锁骨内韧带,其作用是稳定锁骨而不使其脱位。(4)肩胛胸壁关节

肩胛骨与胸壁之间并无关节,但在功能上可视为肩关节的一部分。此间隙被前锯肌分为前、后两部分,在肩胛下肌与前锯肌之间的前间隙为腋窝的延伸,内部含有疏松结缔组织等。前锯肌和胸廓外部筋膜之间为后间隙,充填以蜂窝组织,肩胛骨即在此间隙沿胸壁活动。

2.肩部的肌肉

肩肱关节由于关节囊松弛,韧带薄弱,关节盂浅小,主要依靠关节附近肌肉维持关节稳定,进行灵活多方位的功能活动。正常肩肱关节活动应具备2个条件:一个是必须相当稳定;另一个是肱骨头必须与关节盂密切接触。前者需要良好的肩胛部肌肉,后者需要肌腱袖完整,以防止肱骨头半脱位。(1)肌腱袖

系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和肩胛下肌所组成。4块肌肉的肌腱以扁宽的腱膜牢固地附着于关节囊的外侧和肱骨外科颈,有悬吊肱骨、稳定肱骨头、协助三角肌外展肩关节的功能。冈下肌及小圆肌收缩时,肱骨外旋。肩胛下肌收缩时,肱骨内旋。(2)三角肌

为肩关节外层坚强有力的肌肉,起点广泛,远端以扁腱止于肱骨干的三角肌结节,其肌束分为前、中、后三部分。上臂外展运动主要由三角肌中部纤维和冈上肌协同作用,其前部肌纤维同时可内旋及屈曲上臂,后部肌纤维可以外旋及伸展上臂。(3)胸大肌

起点分为锁骨部、胸肋部和腹部,肌腹呈扇形,逐渐移行成为扁腱,止于肱骨结节间沟外侧唇。该肌主要作用为内收、内旋肱骨,仅锁骨部对上臂有外展作用,并可与三角肌协同前屈上臂。(4)背阔肌

为三角形肌肉,发自躯干背部,止于肱骨结节内侧的底部,有内收、内旋和伸直肱骨的功能,与胸大肌的胸肋部和大圆肌协同作用,使肱骨内收向胸壁靠拢。(5)肱二头肌长头腱

起于盂上结节及关节孟的后唇,向下越过肱骨头进入结节间沟,沟的前侧有横韧带防止长肌滑脱,此腱有悬挂肱骨头,防止肱骨头向外、向上移位的作用。前臂旋后及肘关节屈曲时,腱的紧张力增加,但并不沿结节间沟滑动。肱二头肌除了有屈肘功能外,对于肩关节的前屈也可起一定作用。

3.肩部各关节的运动

肩部关节的运动比较复杂,各关节既有单独的运动,又相互密切联系。肩部关节可以协同完成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内外旋转运动,以及这些运动连续起来的旋转运动。肩部各关节在运动时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因此在处理肩部损伤时必须有整体观念。(1)肩肱关节

肩肱关节可进行上臂外展与前屈活动,系由肩肱关节和肩胛胸壁关节联合完成。在肩关节最初30°外展和60°前屈时,肩胛骨保持稳定不动,仅肩肱关节活动。但肩关节继续外展前屈时,肩肱关节与肩胛胸壁关节活动比例为2∶1,即每抬高15°时其中肩肱关节活动10°,肩胛胸壁关节活动5°。正常的肩胛胸壁关节有60°活动范围,肩肱关节有120°活动范围,两者总合为180°。(2)胸锁关节

正常的胸锁关节在上臂抬高时,锁骨有40°抬高范围,即上臂抬高10°,锁骨约抬高4°,锁骨抬高在上臂抬高最初90°范围内完成。(3)肩锁关节

正常的肩锁关节有20°活动范围,部分活动限于上臂抬高最初30°范围内,部分系在上臂抬高135°后发生。肩胛胸壁、胸锁及肩锁3个关节中,以胸锁和肩锁两个关节对整个肩关节的运动为重要。◆腰背部姿势和功能解剖

脊柱位于背部的中央,构成人体的中轴,由24块椎骨、1块骶骨、1块尾骨,借韧带、椎间盘及椎间关节连接而成。上端承托颅骨,胸段与肋骨、胸骨连接构成骨性胸廓,骶尾段与下肢髋骨共同围成骨盆。因此,脊柱的功能为椎管内容纳脊髓,保护胸、腹、盆腔脏器,支持体重,以及进行广泛运动。(图1-12)

人体在站立时,有特有的生理弯曲,即颈椎前屈、胸椎后弯、腰椎前屈、骶椎后弯,形成一个弹簧弧。其中某一个弯曲度出现异常时,则整个脊柱均衡发生紊乱,就相应地引起部分肌肉、筋膜的挛缩,椎间隙发生改变而造成腰痛。图1-12 脊柱正位、侧位

1.腰椎

脊柱可整体活动,在不同的部位各有特殊的运动,腰椎位于活动度很小的胸椎和固定于骨盆的骶骨之间,腰椎的活动主要以前屈及后1伸为主,是躯干活动的枢纽。各节腰椎间都有一定的活动度。腰与2233445腰、腰与腰、腰与腰之间的活动度为5%~10%,腰与腰间的51活动度为20%~25%,腰与骶之间的活动度为70%~75%。活动中14心在椎间盘偏后方,椎间小关节在活动时起引导作用,如腰至腰小51关节为矢状面,腰至骶小关节为额状面。各椎体间有椎间盘,椎间盘在做各种不同的运动时,其内部的压力是不同的,如图1-13。如在充分仰卧位,大约每平方厘米的压力为15kg,坐位、立位、屈曲姿势或增加负重,其内部压力也是不相同的。图1-13 不同体位的椎间盘承受的压力(kg)(1)腰椎骨后面

腰椎骨的后面在腰椎活动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它们要适应腰部的活动,另一方面也要限制腰部的过度运动。(图1-14)图1-14 腰椎骨后面(2)腰椎骨侧面

腰椎骨侧面的结构和上图的视角不同,但作用一致,只要其中一个关节突发生改变或受到过度损伤,就会引起腰痛,甚至活动受限。(图1-15)图1-15 腰椎骨侧面(3)骶骨后面

腰骶关节在腰部十分重要,腰骶必须正直,不能偏斜,如因先天或后天各种原因导致偏歪则腰痛不可避免。(图1-16)图1-16 骶骨后面

2.椎间盘(1)腰椎间盘

腰椎间盘位于两个椎体之间,是一个具有流体力学特性的结构,如图1-17所示。它占脊柱长度的1/4,是调节腰部活动伸缩性的重要组织,会随着年龄增长发生退变,故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率极高。图1-17 腰椎间盘(2)椎间盘纤维

椎间盘纤维交错,十分坚韧,它可以承担很大的压力和扭力,但当超过其最大限度时即可发生破裂,严重时中间的半流态的髓核突出会压迫腰神经。(图1-18)图1-18 椎间盘纤维(3)腰神经根受到挤压

如图1-19所示,箭头所指为腰椎间盘突出时压迫腰神经的情况,此时可引起腰部和腿部疼痛。

3.腰部软组织

椎体之间连接有前纵韧带、后纵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以及黄韧带,上述各韧带维持着脊椎体的相互稳定。腰椎的活动由骶棘肌、腰方肌、腹壁肌等肌肉完成,人体在劳动、锻炼、负重时,这些肌肉维持着机体的必要姿势,当负荷超过该处肌肉的承受能力时,该肌肉、筋膜即受到损伤而产生疼痛。图1-19 腰神经根受到挤压

椎管是骨-纤维性管道,椎间孔是骨性孔,其前壁是椎体的后缘,后壁是小关节面,上壁是上椎体的椎弓根下缘,下壁是下椎体的椎弓根的上缘。脊神经在椎管内通过,在椎间孔处称作神经根,脊神经和神经根在管道及椎孔处都有一定的活动空隙。在此处给予任何压迫、刺激,发生炎症和缺血都能引起疼痛,疼痛可沿神经根的分布区放射,称为放射痛。

4.腰背部经络与穴位

人体经络可联系脏腑、沟通内外、运行气血、营养全身。在不同的经络上,分布着300多个穴位,亦称腧穴。例如腰背部督脉和腰背部膀胱经,膀胱经也是十二经脉中最长的一条经脉,膀胱经中的穴位也非常重要,此经脉发生异常时,会影响全身,并引发各种病症。图1-20 督脉循行示意图(1)腰背部督脉

督脉的循行路径为:会阴→背部正中线→颅顶→前额→鼻→上唇(图1-20)。

督脉总领一身阳气,为阳脉之督纲,故以“督”名之,六条阳经与督脉交会于大椎,督脉有调节阳经气血的作用,故称为“阳脉之海”。主生殖机能,特别是男性生殖机能。(2)腰背部膀胱经足太阳膀胱经简称膀胱经,其循行路径为:目内眦→颅顶正中偏外侧→竖脊肌→骶后孔→臀沟中点→腘窝→小腿后→外踝外→小趾外端(图1-21)。图1-21 足太阳膀胱经循行示意图第二章颈肩腰背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颈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

颈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见表2-1。表2-1 颈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续表续表◆肩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

肩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见表2-2。表2-2 肩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续表续表◆腰背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

腰背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见表2-3。表2-3 腰背部疾病按摩常用穴位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