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耐基口才学全书(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0 09:20:50

点击下载

作者:丁宁

出版社:新世界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卡耐基口才学全书

卡耐基口才学全书试读:

第一课 注重培养表达能力,提高口才技巧

一个人的说话能力,可以显示他的力量。口才好的人,说话说得使人钦服,往往可以很顺利地达到自己的目的。一个人如果具有良好的口才,无论是在职场追求晋升,还是在生活中交友待人,都一定会潇洒自如。说话是人的天赋本能,但良好的谈吐要靠后天的习练。

良好的口才有助于事业的成功

很多人的成功,在相当大的程度上都应归功于他善于辞令。戴尔·卡耐基指出,第一印象最重要,而口才好的人最能给别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优雅的谈吐可以使自己广受欢迎,更有助于事业的成功。许多人能成为显要人物或高级官员,就是因为善于辞令。凭自己在其他方面的实力,他可能升不到高位,拿不到高薪,但是出色的口才却让他们得到了这一切。口才的作用由此可见一斑。

一个人是否拥有好的口才,是否善于表达,效果是大不相同的。与熟练掌握说话艺术的人交谈,简直就是一种享受。娓娓道来的声音就像音乐一样,钻进我们的耳朵,打动我们的心灵。或让人精神振奋,或给人安慰。人们都喜欢与这样的人交往。

无论在什么场合,如果你能够表达清晰、用词简洁,再加上抑扬顿挫、娓娓道来的语调,就能够吸引听众、打动别人。这是你的秘密武器,可以在不经意中助你事业成功。如果你善于辞令,再加上周到的礼节、优雅的举止,在任何场合,你都会畅通无阻、受到欢迎。卡耐基非常欣赏亚伯拉罕·林肯和他的口才。

在卡耐基的著作中,曾这样讲述他的朋友卡尔·舒尔茨回忆与林肯初次见面的情景(那时林肯还没做总统):“火车离开一个小站后,乘客中间突然骚动起来,人们从座位上跳起来,迫不及待地围住刚上车的高个子,用老熟人的口气向他打招呼:‘嘿,亚伯,你好吗?’他热情地回答:‘晚上好,本!你好啊,约翰!看见你真高兴,迪克!’他不知说了点什么,又引起一阵欢笑,车厢里声音太杂,我听不清他说的话。我的同伴认出了他,叫了起来:‘哎哟!这就是林肯,是他,没错!’他挤过人群,把我介绍给亚伯拉罕·林肯,这是我第一次和他见面……他对我说话的口气又随和又亲切,好像我们是老相识似的……然后我们一起就座。他话音很高,又很悦耳……他的模样、朴实无华的言辞,没有一丁点矫揉造作,也没有任何优越感,让我感到我们好像从小就认识、早就是好朋友。我们交谈时,他经常在谈话里插进新奇的故事,每个故事都切合当时的话题……”

卡耐基指出,林肯能够与各种人愉快地交谈——不论是作风严谨的科学家、老谋深算的政客、傲慢的外国元首,还是谦卑的农民。他的口语就像农民一样朴实,让人感到他可亲可近,而不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听听林肯是怎么形容萨尔蒙·蔡斯吧:“一只大绿头苍蝇,找到臭的地方就下蛋。”他有一句著名的话,用来比喻美国南北方的分裂:“一幢裂开的房子是立不住的。”

卡耐基称林肯是有史以来最乐于与人交谈的美国总统。他在任期间,白宫的大门敞开着,任何人都可以晋见总统,但是控制谈话气氛的人总是这个头脑清醒、思维敏捷的总统。有些人带着非分之想来求见他,还没明白过来是怎么回事就被打发走了。某人出于对格兰特将军的妒忌,向林肯进谗言,说格兰特有可能将总统架空。林肯的答复使对方哑口无言:“如果格兰特当总统更有利于镇压叛乱的话,那就让他当总统好了。”有位女士闯进白宫,理直气壮地要求总统给她儿子一个上校的职位,因为她的祖父参加过来克星顿战役、她的叔父是布拉敦斯堡战役中唯一没有逃跑的人、她的父亲参加过纳奥林斯战役……林肯说:“夫人,你们一家三代为国服务,对于国家的贡献实在够多了,我深表敬意。现在你能不能给别人一个报效国家的机会?”

林肯善于利用故事来暗示或加强自己的观点。他知道故事比单纯的说教更有说服力。他说:“大家夸我会讲故事,我想确实如此。我从长期的经验中了解到,普通民众终日劳碌,举一个容易理解而又幽默风趣的例子,比用别的任何方式更容易影响他们。”有一次,他又说:“我相信我讲故事已经讲出了名,但我感兴趣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其目的或效果。我喜欢用简短的故事说明我的观点,避免别人冗长、乏味的议论和费力的解释。一个贴切的故事,可以减轻拒绝或批评所造成的尖锐刺激。既达到谈话的目的,又不伤感情。我不是一个专门讲故事的人,但我把它作为一种缓冲剂,避免不必要的冲突和烦恼。”

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偶尔才能派上用场的特殊技巧,还是随时随地都需要运用的能力,有哪一个的作用可以和语言能力相比呢?人们愿意穷其一生去学习科学、文学和其他各种知识,却完全忽视了语言能力的训练和提高,这常常使他们显得木讷呆板。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在社交场合却羞于开口,沉默不语,像一个无足轻重的人。还有比这更令人沮丧的吗?看到那些才能不及自己十分之一的人,在公众场合滔滔不绝,自己却静静地坐在一旁,只有洗耳恭听的分儿,心里能平衡吗?你们的区别在于,他平时注意培养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你却毫不在意。

如果你发现了一颗新的行星、写了一本很有价值的书、发明了一套实用的机械装置,说话时却吞吞吐吐、词不达意,甚至不能让人听清你在说什么,这会让你失去多少本该由你来把握的机会啊!一个十分奇怪却很常见的现象是:有些人在特定的行业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在会议上却不能勇敢地站起来,把自己的成果介绍给大家。他们驾驭不了局面,根本没有能力主持一个会议,也没有什么清晰的思想,不能用充满感情的话语打动每一位听众。这样的人,真的应该反思自己,向林肯学学啊!

林肯在正式场合的演讲,激情洋溢、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葛底斯堡大捷之后,他的一番讲演趁热打铁地鼓舞了士气:“87年前,先辈们在这片大陆上创建了一个新的国家,它孕育于自由之中,奉行人人生而平等的原则。“现在我们正从事一场伟大的内战,以考验这个国家,或者说以考验任何一个孕育于自由、奉行上述原则的国家,是否能够长久存在下去。“我们在这场战争中的一个伟大战场上集会。烈士们为使这个国家能够生存下去而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我们在此集会,就是为了把这个战场的一部分奉献给他们,作为最后安息之地。“我们这样做,是完全应该,而且非常恰当的。“但是,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这块土地,我们不能够奉献,我们不能够将它神圣化。曾在这里浴血奋战的勇士们,活着的和去世的,已经把这块土地神圣化了,这远远不是我们微薄的力量所能做到的。“全世界将很少注意到、也不会永远记得我们今天在这里所说的话,但全世界永远不会忘记勇士们在这里做过的事!“倒不如说,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在这里,应该把自己奉献给勇士们已向前推进、但尚未完成的事业;我们应该把自己奉献给仍然留在面前的伟大任务,从这些光荣的死者身上汲取更多的献身精神,来完成他们已经完全彻底地为之献身的事业;下最大的决心,不让他们白白牺牲;让国家在上帝的保佑下得到自由的新生,让这个民有、民治、民享的政府永世长存!”

这段话是多么有力量和赋予感染力啊!

不管胸存什么样的雄心壮志,首先得掌握驾驭语言的能力,有让人羡慕的好口才。你也许不能成为律师、医生或商界精英,但你每天都要说话,也就必然要运用语言的独特力量。

渴望建功立业的年轻人,应该掌握谈话的技巧,提高驾驭语言的能力。在各种场合,做到谈吐优雅、从容不迫、应付自如。能够让别人对自己感兴趣,这本身就是一种很高的素质,值得每一个年轻人努力。要想做出一番成就,就要提高自我表达能力,这会使自己受益无穷,可以称得上是一生的财富。

灵活地运用思维是良好口才的重要环节

人们的口语表达过程,是一个直接将思维转化为自然语言的过程,这个思维的运行和转化的过程就叫做运思。运思是思维活动的运行轨迹,运思灵敏而畅通,是讲话有内容、有形式、有程序、有组合的必要条件;反之,运思呆滞与阻塞,无序与紊乱,则是口语表达过程的主要障碍。因此,提高运思能力,是口才训练的重要环节。(1)选题的运思

选题就是选择和确定口语表达的话题,其中包括论题和题目的确定。选题是口语表达者准备工作的第一步。

口语表达论题的选择,与文章主题的选择区别在于它不仅是一般地考虑到选题的客观必要性和立论的正确性,还必须更加重视全体特定听讲对象的现实状况和现实需要。

论题选定以后,为了更深刻有效地表现主题,还要在选定角度和开掘深度上下工夫,力求角度新颖,立意深远。(2)谈资的运思

谈资就是口语表达中要运用的材料。谈资选择在运思过程中,应遵循以下几条原则。

一是选用与话题有关并能有力说明、烘托、突出话题的谈资。舍弃对话题表现力弱或与话题无关的谈资。

二是谈资要真实可信,运用恰到好处,使人明了由它而说明的道理或讲述的事情。

三是谈资须精练。要选用一些最典型、最有代表性的事例。舍弃一般的、重复的次要材料。

四是谈资要以新为贵。即使是典型事例,如果反复引用,必会令人生厌。因此,要善于收集新奇的信息材料做谈资。

五是谈资要充实。谈资充实,从多方面加以论证,主题才会丰满,才能透彻有力地证明论题的正确性和必然性,产生令人信服的雄辩力量。(3)结构的运思

说话与文章也有不同之处:文章要求更加严谨,任何一些多余的、与主题无关的材料、话语都一概删去。但说话除非按预先拟好的讲稿照念,一般都不可能没有水分,特别是即兴发言,材料次序不那么严谨,有时会加插一些题外语,有时发现已讲过的某个问题有某点遗漏又临时补充。这样,更容易显得杂乱。作为高明讲话者,他是时刻把中心记在脑子里的。因此,不管怎样加插,不管转了多少个话题,总的倾向都是为了表达中心。

要使中心突出,必须在说话前立定格局,理清思路,才能突出逻辑线索。不管材料怎样繁杂,说话前一定要先想清楚,这番话是什么中心,用什么材料,怎样安排先后……把这一切理清后说时就有主干,就不会里唆,停停说说了。这就要求仔细考虑结构的运思,就是设计和安排口语表达话语的顺序。结构形式是由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两个方面的内容辩证统一而组成的。

逻辑结构和篇章结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偏重于话题方面的结构安排,指论题、谈资和论说的方法;后者则侧重于整篇话语材料的组织安排。两者各有侧重,但又必须浑然一体。

口语表达的逻辑结构,其基本要求是必须有正确而鲜明的论题;支持论题的真实而充分的谈资;运用谈资去说明论题的完善而严密的表达方法;其中包括叙事、说理、描述、说明、抒情等基本的口语表达方式,以及严密科学、无懈可击的表述形式。不论采用何种表述的形式,都要能用谈资合乎逻辑地说明话题。

口语表达的篇章结构,一般由开头、中间、结尾三部分组成。其具体要求是:开头部分应该精巧,扣紧题意,具有吸引力,能够激发听众的兴趣和思路。中间部分应该顺乎听众的思维习惯,条理分明,富有逻辑性,具有极强说服力和感染力地阐明话题。结尾部分应该有概括力,使听众加深认识,得到鼓舞,回味无穷。

结构的运思方法,可以是打腹稿,也可以是编提纲,还可以在构思的基础上写出文稿,这要根据客观需要和具体情况来确定。无论何种情况均应做到,开头要巧妙,结尾要精彩,重点要突出,层次要清楚,语言要贯通。

说话是人的天赋本能,但良好的谈吐要靠后天的习练。许多人以为口才只是口上之才,这种看法是有些片面的。一个人的口才,有赖于相当的训练。

谈话时要尽量准确、恰当地使用词汇

戴尔·卡耐基指出:“用对了词汇,不仅能打动人心,同时更能带出行动;而行动的结果便展现出另一种人生。”

我们所说的话用对了词汇,就能叫人笑、治疗人的心病、带给人希望;然而,若是用错了词汇,就会使人不快、刺伤人的心、带给人失望。同样地,借着所用的恰当“词汇”,可以让别人了解我们崇高的心志和由衷的愿望。

马克·吐温说:“恰当地用字极具威力,每当我们用对了词汇……我们的精神和肉体都会有很大的转变,就在电光石火之间。”

历史上许多伟大人物就是因为善于运用词汇的力量,大大地激励了当时的人们,决心跟随着这些伟大的人物,结果塑造出今天的世界。

帕特里克·亨利站在十三州代表之前慷慨激昂地说道:“我不知道其他的人要怎么做。但就我而言,不自由,毋宁死。”这句话激发了几代美国人的决心,誓要推翻长久以来骑在他们头上的苛政,结果造成燎原之火,美利坚合众国于此诞生。

戴尔·卡耐基在一次演讲时说道:“当我们今天得以享受到充分的自由时,不要忘了《独立宣言》。虽然那没有几句话,却是二百多年来所给予我们每个人的保障。同样地,当我们这些年致力于种族平等时,不要忘了那也是因为某些词汇的组合而激发出来的行动所致。请问,谁能忘记马丁·路德·金博士打动人心的那一次演讲,他说道:‘我有一个梦,期望有一天这个国家能真的站立起来,信守它立国的原则和精神……’”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正处于风雨飘摇之际,有一个人的话激起了英国全民抵抗纳粹的决心,结果他们以无比的勇气挺过了最艰苦的时刻,打破了希特勒部队所向无敌的神话,那个人就是已故的英国政治家丘吉尔。

许多人都知道,人类的历史就是由那些具有威力的话所写成的;然而,却鲜有人知道,那些伟人所拥有的语言力量,却也能够在我们的身上找到,这能改变我们的情绪,振奋我们的意志,使我们有胆量敢于面对一切的挑战,使人生过得更加丰富。

在生活中时时选择使用积极性的词汇,最能振奋我们的情绪;反之,若是选择使用了消极的词汇,就必然很快地使我们自暴自弃。因此,我们务必要重视使用词汇的重要性。这做起来并不难,只要你能聪明而用心地选择便行了。

一个人若是只拥有有限的词汇,那么他就只能体验有限的情绪;反之,若是他拥有丰富的词汇,那就有如手中握着一个可以调出多种颜色的调色盘,可以尽情来挥洒和丰富你的人生,不仅能够吸引别人,更能使自己感到活力和振奋。

在生活中,学会生动形象的语言是非常有用的。

形象生动的语言把无形变成有形,把概括变成具体,把枯燥变成生动,大大吸引了听众的注意力。形象化的语言让听众的视觉、听觉、嗅觉、味觉都一起参加接收活动,大大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此外,它也是构成其他语言风格的基本手段。

卡耐基指出,为了使用语言的形象生动,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①选用有色彩、有形象的语词。色彩词和形象词可将听觉形象转化为视觉形象,而视觉形象留给人的印象往往比听觉形象留下的印象更深刻。

②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这些修辞手法可以用浅显通俗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比较复杂、抽象的事物或深奥难懂的道理。

③要注意寓理于事,将深刻的道理寓于具体事实之中。那种干巴巴的说教,往往使听者乏味。要学会善于运用生动典型的事例阐明事理,增强语言的魅力。

一个会讲话的演说家,他会使他的话像一种影像浮映在听众眼前;不会讲话的演说家,只是笨拙地利用模糊平淡而无声无色的一些东西把你催眠入睡。

在谈话中尝试运用不同类型的哲理性语言

日常交谈中,人们爱听那些富有哲理的话语,因为它给人凝练、深远的美,令人回味,发人深省。而一个人的话题是否含有哲理,也标志着说话者的思想成熟程度。为了使你的语言更具有哲理,首先要了解哲理性语言的类型。

哲理性语言有以下几种类型。

①警策型。话一出口使人一惊,惊而无险,出人意料,却在情理之中,是这类哲理性语言的特点。例如,卢梭说:“有人可能活了100岁时走向坟墓,但他生下来就已经死亡。”这段话中“活了100岁”与“生下来就已经死亡”是一个大矛盾,然而矛盾的背后却潜藏着深刻的思想。

②若愚型。这一类型的语言往往说出最平常的事,然而这些事情一经提示,就变成了很耐人寻味的东西。如爱默生说:“站在山的旁边,就看不到山。”歌德说:“光线充足的地方,影子也特别黑。”等等。他们说的都是极普通的事实,然而一经他们提示,这些事实就起了奇妙的变化,使人从中领悟到很多东西。

③忠告型。这类哲理性语言,常使人在善意中感到亲切,在亲切中领悟道理。如“如果你考虑两遍再说,那你一定说得比原来好一倍。”“如果一个人不知道他要驶向哪个码头,那么任何风都不会是顺风。”“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远。”等等。

④总结型。这类语言明显的特征是归纳经验。例如,“长远迟疑不决的人,常常找不到最好的答案。”“财富往往像海水,你喝得越多,就越感到渴。”等等。

在谈话中运用哲理性语言,可以起到精辟、深邃和简练的效果,可以使自己的言辞更有力量。

巧妙地传达和正确地理解“言外之意”

人们利用语言进行交际,但说话者要传递的全部信息不一定等于句子的字面意义。语言的句子之外往往还含有丰富的信息,这种信息就是通常所讲的“言外之意”。

交际中的“言外之意”的实例随处可见。比如,屋外正在刮风下雨,甲粗心地打开窗户。乙穿得很单薄,想让甲关上窗户,但是嘴里只是说:“这屋子真冷!”到别人家拜访,如果坐得太晚,主人有意辞客,却只对客人说:“是不是再给您添点茶?”

在交际中,有时人们不便把心里想说的话直说出来,或者为了避免使对方不愉快,便采用委婉的说法,或通过某种暗示来传递“言外之意”。有时,由于某种需要,嘴里说的和心里想的正好相反。如果交际的一方(主要是听话人)不能理解“言外之意”,交际就很难顺利进行下去,有时还会使得对方处于很尴尬的境地。

有很多人不愿把自己的爱好爽直地告诉别人。有人告诉他,使用某一种工具能够增进工作的效率,他也许一时不能接受你的意见。反之,你若“暗示”给他采取某种工具确能增进工作的效率,他也许会自动提出他的见解。

如果我们要使别人采纳我们的计划并付以实施,那么最好是将这个计划使对方觉得是自己想出来的,更上之策,则是把这个功绩也归属于对方。

在交际中巧妙地传达和正确地理解“言外之意”,有助于提高表达效果,促进交际。但无论说话者、听话者,都要谨慎从事,掌握适度,避免听话者获得的信息大于说话者所要传递的信息,出现信息增殖,也就是平常所讲的“多心”。

在现实生活中,要防止诸如此类的误会,就要求说话人注意避免表达上的含糊不清、意思暧昧,而造成信息传递过程中失真,同时还要顾及听话人以及在场的其他人的心理;听话人则应避免“多心”而造成信息增殖。这样,信息传递的通道才能畅通无阻,信息才能传真,交际才能顺利进行并获得成功。

学习和采用更吸引人的说话方式

要想使你的谈话吸引人,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有些谈话者虽然在内容上不占优势,但有时他的说话方式却会让人觉得满意和舒服。毕竟说话者都有其特定的风格和特点。每一次对话会因为说话技巧的不同而有各种不同的回响、反应。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谈话达到迷人效果、使对方愿意听你说话呢?卡耐基总结了如下一些要点。(1)说话风格明快

大多数的人不喜欢晦暗的事物,即使草木也需要阳光才能生长。同样,给人阴沉感的谈话,会让人有疑虑、厌恶感及压迫感。(2)拥有个性的声音

有的人那动人的声音能使人觉得是一种享受。这样的人谈话时,非常注意说话的声音,而选择说话的声音,完全依自己的天赋、个性、场合及所要表达的情感而变化。有条件的话,你可自我充当对象,把自己的话录下来再仔细地听,你可能会吃惊地发现,自己说话竟有那么多毛病。这样经常检查,发音的技巧就会不断提高。(3)语气肯定

每个人的自尊心都很强,很容易因为某些微不足道的事就感到自尊心受损。这样一来,会反射性地表现出拒绝的态度。所以,要对方听你说话,首先得先倾听对方要表达些什么。所谓“说话语气肯定”,并不是指肯定对方说话的内容,而是指留心对方容易受伤害的内容。

如果我们无法在内容上赞成对方的想法,我们可以告诉对方:“你所说的,事实上我本身也曾考虑过。”然后再问对方:“那你对这件事有何看法呢?”将判断的决定权交给对方,这并不是单纯地保护对方的高度自尊心,也是了解到自己并不完美的谦虚表现,以这种形式可以获得对方的认同。(4)语调自然而变化

自然的声音总是悦耳的。你要注意,交谈不是演话剧,无论你是什么样的语调,都应自然流畅,故意做作的声音只能事与愿违。当你交谈的对象不是一个人,而是许多人时,应采用以下的技巧:当前一个人声音很大时,你的起点就可以压低声音,做到低、小、稳;当前一个音量小时,你的开始句就要略提高嗓门、清脆响亮,以引起大家的注意。(5)注意措辞和抑扬顿挫

人类生存在当今的语言环境中,对于语言各自拥有其运用标准,一旦不符合其标准,就会产生不协调的感觉,其中包括语气与措辞。在人际关系中,确实有必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对方是谁,而分别使用适当的语言。如果不分亲疏远近,一律以和朋友谈话时的措辞来谈,那么对方就可能会感到不习惯听我们说话。

一句话若没有抑扬顿挫,则流于平淡,引不起对方的兴趣。若能添一些感叹词,则能增加彼此之间谈话的气氛,但要适可而止;过多的感叹词,也会抹杀了言辞的重要性,使对方不能分辨你的意思。

像“冷呀”、“热呀”这些极平常的话,如果再说“好冷呀!”“好热呀!”似乎很无聊,而若能使它们变为富有诗意的句子,不是更动人吗?

重视停顿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

在《决战谈判桌》一书中,作者讲述了他个人的一段经历。有一次,当他穿着拖鞋走出家门,打算拿邮筒的邮件并给前院的草坪浇浇水的时候,一阵大风刮过,门被“砰”地一声关上了。他身上没带钥匙,而这时已是晚上六七点钟。万般无奈,他只好向邻居借电话,请锁匠来开锁。于是,围绕着劳务费——价格问题,作者和锁匠之间就有了一番“谈判”:他(锁匠)看了我一下之后,说:“价钱嘛……55美元。”我听了之后,心里想:“糟糕,家里到底有没有这些现金?搞不好得开车去银行取钱。要不要先跟邻居借一下呢……”没想到,年轻的锁匠看我不吭声,以为我生气了,马上不好意思地说:“好吧,好吧,50块好了。”我这下子更惊讶了,没有做声。“……哼……现在是晚饭时候了,应该算加班呢……就算你45块好啦。”其实,我根本不知道行情是多少,是他的罪恶让它自动降价。随后我终于开口了:“40块钱!”这时候,他一副如释重负的样子,说道:“好吧,不过你得给我现金。”

在这场谈判中,价格一降再降,不是因为作者的“舌唇枪剑”地砍价,而恰恰是他的“沉默”,从一个方面印证了“沉默是金”的道理。

想必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有过类似的经历。其实,这正是从一个侧面说明了停顿在语言交际中的作用,停顿的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就是沉默。在语言交际活动中,人们不仅需要借助有声语言,而且需要借无声语言表情达意。甚至,在某些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无声语言更能表达有声语言所无法表达的思想内容。

停顿就是一种无声语言。说话中的停顿,通常分为语法停顿、逻辑停顿和心理停顿。语法停顿是为了结构明确、层次清楚所作的停顿;逻辑停顿是为了强调某一特殊的意思或某种逻辑关系所作的停顿;心理停顿是由说话人为了表达某种感情或达到某一目的而有意识安排的一种停顿,它常常取决于说话人的心理情绪。

在语言交际活动中,恰当地使用停顿,尤其是心理停顿,能够获得更好的说话效果。

首先,停顿可以增添说话的情趣。通过停顿可以设置悬念,该说而不说,让听者如坠五里雾中;待时机成熟,突然亮底,风趣十足。

里根当选美国总统时,一天上午,全体共和党人举行会议,一位多数党领导人站出来故意说:“总统阁下,开完会之后,我们大家准备共进午餐。倘若您也来和我们一起进餐的话,你必须付餐费5美元;如果实在没有,鄙人愿解囊相助,以解尊驾拮据之难。”这位多数党领导人为什么敢同里根开这个玩笑呢?因为人们知道里根口袋里平时不放钱,想借机让总统难堪。谁知里根听完他的话,笑而不答,一阵沉默。当大家步入宴会厅时,戏谑里根的那个人沉不住气,再次提出借钱给总统,里根却出人意料地从口袋里掏出崭新的5美元,令在场者吃惊不小,迷惑不解。经里根解释,原来是会前有人给他拍照做杂志封面所支付的报酬,恰好是5美元。于是,大厅里响起一阵欢笑。里根开始的沉默,设置了一个悬念,人们不知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能否拿出5美元。谜底揭开,不仅使自己摆脱窘境,也为宴会平添情趣。

其次,停顿可以增强说话的吸引力。停顿能迅速消除语言传递中的种种障碍,使听者的注意力集中。“没有一点声音,没有任何喝彩,只有那震耳欲聋的寂静。”——这便是停顿所能达到的最佳传播效果。

一个人说话的内容总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在展开重点内容前,一般就应该有所停顿,这既是给对象一个心理准备,也是一种“重要性”的暗示。

林肯在要讲出一个重要意思,并想把这种意思深深地印在听众心上时,他总是把身体略微前倾,两眼直视听众,好久不说一句话。在这里,虽然非语言也在发生作用,但非语言的信息只有和心理停顿这种副语言沟通方式协调时,才能有效地影响对象。

再次,停顿有助于掌握说话的主动权。运用停顿,可以使说话者赢得思考时间,从而增强语言表达的逻辑性,使表达更严谨,减少说话中的失误;运用停顿,将说话的机会让给对方,可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同时也能避免自己将不该说的讲出去;运用停顿,可以造成对方的心理压力,从而使对方作出某些让步。

那么,如何在谈话的时候,恰当地使用停顿呢?

①准确把握语境。停顿的含义非常丰富,它以语言形式的最小值换取最大意义的交流。不同语境下的停顿表述完全不同的意思:停顿可以表示默许,又可以是保留己见;既可以表示举棋不定,又可以是不达目的不罢休的标志;既可以表示抗议、愤怒,又可以是心虚的流露……只有结合具体的语境,才能明白停顿的确切含义。

②正确把握时机。并非每次交谈必有停顿,不恰当的停顿,会使一个连贯的说话过程中断,影响表达效果。如果不分场合故作深沉、高雅而滥用停顿,只会给人留下矫揉造作的印象。其次,停顿的时间长短要适度。停顿的确能对听者产生一定的影响,但如果时间掌握不当,其结果将会适得其反:停顿的时间太短,听众来不及反应,等于没有停顿;停顿的时间过长,听众有足够的时间“想一想”,在高潮到来之前做好心理准备,本想强调的话反而变得平淡无味。停顿多长时间为宜,要根据说话内容、目的、对象、场合而定。

③要恰当地辅以其他态势语言。停顿不是全部说话活动的停止,只是有声部分的暂停。停顿时,要求姿态、表情等态势语言充分发挥作用。常见的停顿,一是用眼睛说话,要表达的情感,从目光中流露。二是用表情说话,表情或严肃,或喜悦,或忧伤,或愤怒。虽未吐一字一词,但停顿给了听者揣摩其“潜台词”的时间。同样可以获得答案。三是用感情说话,举手、投足、坐相、站姿都能传递信息,使听者于无声处看姿势,探究竟。

④要有足够的耐心和定力。耐心地沉默,本来就是一种修养。停顿,不仅要给对手施加心理压力,使对手在长久的沉默中失去冷静。而且,可以有助于你的倾听,及时分析对手言行的目的和意图,从而达到超出停顿本身的作用。这就要求,运用停顿时,要有充分的准备,要有耐心。在确定有必要停顿时,不论别人怎样,始终缄口不言。不要怕冷场,不要怕给人难堪,不要想当个“带头人”。假如思绪还没有理清、意见考虑不成熟或说出来可能不合时宜,还是沉默为好。

进行科学适度的发音训练

语音是人们表情达意的物质手段,是相互联系的重要媒介。法国艺术家泰纳曾经说:“人们的喜怒哀乐,一切骚扰不宁、起伏不定的情绪,连最微妙的波动、最隐蔽的心情都能用声音直接表达出来;而且表达有力、细致、正确,无与伦比。”这句话充分说明了语音素质的重要作用。因此,口才训练的第一步应从语音开始。

人类并没有单独的发音器官,而是使用呼吸器官、消化器官作为自己的发音器官的。当我们说话时,横在呼出气流通路上的两条声带,迅速地一开一闭,把稳定的气流切成一连串的喷流,而转换为一种听得见的蜂音。舌、唇、额等器官的移动,不断改变声道的声学性质,将蜂音变成能够区别的语音,通过人体胸腔、咽喉、鼻塞和口腔组成的共鸣器放大,从而发出声音。那么,怎样进行发音训练呢?卡耐基为我们提出如下建议。(1)呼吸练习

气息是声音的动力来源。我们正常的说话是在呼气而不是在吸气时进行的。在作公开朗诵、演讲时,我们明显地需要有比平时更强的呼吸循环。发音时的正确呼吸方法,应当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即通过横膈膜的收缩和放松进行呼吸。它介于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之间。具体做法是:

吸气时,小腹向内收缩,大腹、胸和腰部同时扩张。这种扩张不是单纯向前、向上挺胸,还要向左右撑开,感觉到腰带渐紧,后腰有向后撑开的力量。呼气时,小腹要一直收住,使胸部、腰部在努力控制之下,将气慢慢散出,切忌一下子把气放出来。

这种呼吸方法可以使肺部充满气息,为发音提供充足的“气”;同时,小腹向内收缩,胸腔扩展,以小腹、后腰和后胸为支柱点,为发音提供了充足的力,使发出的声音洪亮致远。

采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法,进行口语表达时,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呼吸时,尽量做到自然轻松,吸入的气息量适中,切忌吸得过深或过浅;第二,充分利用讲话过程中存在的自然停顿进行换气,不要在讲完每一段或每一层次后才大呼大吸;第三,只有挺胸抬头,肩背舒展时,才能使胸腹处于良好的呼吸状态。(2)声带练习

专家指出,人们在正常说话时,声带频率范围在60到350赫兹之间,或者略大于两个八度音,偶尔也用更高的频率。声带振动的频率,决定了发音的音响、音高和音色。个人除了先天声带条件之外,在后天正确进行声带训练和保护,能够有效地改变声带条件,提高语音素质。

发音时,声带犹如赛跑前韧带一样,需要做准备活动。方法是,声带放松,用匀缓的气流轻轻地拂动它,发出细小的抖动声,像小孩撒娇生气时,喉咙里发出的那种声音。这种声音像气泡一样,是一个一个颤抖出来的。

声带练习的方法很多,最基本的方法是:吸足一口气,身体放松,张开或者闭合嘴,由自己的最低音,向最高音发出“啊”的连续声响,可以做高低音连续变化起伏。这种练习最好放在早晨空气清新时进行。

在演讲等大场合的口语表达中,发音需要自然轻松,处理好停顿,控制好音量,使声带松紧有节。尤其不可有意使用过高的嗓音,以免声带负担过重,声音嘶哑。在整个口语表达过程中,不宜喝过量、过烫、过冷的水。用少量温水,润润喉咙,有利于保护声带。(3)共鸣练习

声带产生的音量只占讲话音量的5%,其他95%的音量,则要通过胸腔、咽喉、鼻窦和口腔所组成的共鸣器放大得来。共鸣器官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声音变得圆润、优美动听,大大提高发音的质量。

扩大口腔、咽腔共鸣的训练方法是:首先,下巴稍向后、向下移,但不要大开;其次,提嚼肌——脸上嚼肌(面皮)向两边斜上方提起,似放松微笑状态;然后,挺软腭——软腭向上挺住,用张口急吸气体会,发鸭叫声,使口腔形成一个圆筒,否则,声音发暗、发扁;最后,像老虎龇牙咧嘴一样,大张合训练的同时,发“啊”声音。

鼻腔、胸腔共鸣的训练方法是:学牛叫;用“哼哼”音哼歌;鼻音带出字;做扩胸运动的同时,发尽量高亢的声音和尽量低沉的声音。(4)读句练习

读句练习的目的是训练讲话时语句流畅,干净利落,出口成章。有些人口语表达时语句阻塞,拖泥带水,重复唆,其原因除了思路不清,反应迟钝外,就是嘴巴不灵,舌头不巧,缺乏严格的口齿训练。为了训练口齿灵活,可选择一些有难度的语言片断,进行快读训练。练习时,要求做到词句不增不减,不重不断,由慢到快,读得连贯、流畅、自然。

在不同的场合和面对不同的谈话对象要调整好声音

在交谈过程中,说话者的语速、音质和声调,也是传递信息的符号。同一句话,说时和缓或急促,柔声细语或高门大嗓,商量语气或颐指气使,面带笑容或板着面孔,效果大相径庭,要根据对象、场合进行调整。(1)必须发音正确、清晰易懂

说话是一种艺术。要想把话说得好,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意思,就必须发音正确、清晰易懂,否则由于口齿不清,发音不准,就会影响内容的表达。清晰易懂的发音,可以依赖平时的练习,多注意别人的谈话,多朗读书报;交谈时克服紧张情绪,讲话不急不躁,就能做到这一点。(2)说话的速度不宜太快,也不宜太慢

说话太快会令人应接不暇,反应跟不上,而且自己也容易疲倦。有些人以为自己说话快些,可以节省时间。其实,说话的目的,在使对方领悟你的意思。此外,不管是讲话的人,或者是听话的人,都必须运用思想。说话太慢,也会使人着急,既浪费时间,也会使听的人不耐烦,甚至失去谈下去的兴趣。因此,谈话中,只有使自己谈话的速度适中,即每分钟讲150个单词左右,才最适宜。(3)要注意语调

人们说话时常常要流露真情,语调就是流露这种真情的一个窗口。愉快、失望、坚定、犹豫、轻松、压抑、狂喜、悲哀等复杂的感情都会在语调的抑扬顿挫、轻重缓急中表现出来。语调同时还流露一个人的社交态度,那种心不在焉、敷衍的语调,绝不会引起别人感情上的共鸣。语调虽重要,但在谈话中却往往被忽视,只注意辞令如何风趣,内容如何美妙,却忘了语调要如何动人,结果使思想的传递受到损失,效果受到影响。

在社交场合,为使自己的谈话引人注目,谈吐得体,一定要在声音的大小、轻松、高低、快慢上有所用心,这样才能收到好的效果。比如,放低声调,总比提高嗓门说话显得悦耳得多;委婉柔和的声调,总比粗厉僵硬的声调显得动人;发音稍缓,总比连珠炮式易于使人接受;抑扬顿挫,总比单调平板易于使人产生兴趣……但这一切都要追求自然;如果装腔作势,过分追求所谓的抑扬顿挫,也会给人华而不实在演戏的感觉。自然的音调也是美好动听的。

把唆当做必须克服的缺点

卡耐基认为,说话唆是口才的一大禁忌。

说话唆唆的人往往会使人感到不快。社交场合一旦出现了这样性格的人,无论什么人都会感到伤透脑筋:他们大大咧咧、漫不经心;讲起话来唆唆一大堆,看不出他们所说的话彼此之间有什么逻辑联系。他们既不知道自己是在说些什么(没有明确主题),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说这些(没有明确目的),更不知道自己遇到与人谈话的场合应该怎么办(不了解谈话的基本规则)。这样的人往往心地善良,不含恶意,但就是让人受不了。

在社交场合说话唆,无论如何也是表达能力方面的一大弱点。它让人神经紧张、心情厌烦、又不好粗暴地打断话头:“闭上你的嘴!”于是,就有人提出了颇具幽默的设想,建议具有这种性格弱点的人,说话时想象自己在挂国际长途电话,说话的每一分钟你都必须付款。这是一种合理的想象,你在浪费别人的时间。而一旦你真正这样想的话,那么你肯定会知道自己要说些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要说这些。至于怎么办——这很清楚——唯一的原则就是简洁明快。从任何角度来看,没有人会心甘情愿为自己的一堆废话去付账。所以,这条建议不失为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问题在于,说话唆的人往往觉得自己所说的含义丰富,他们认识不到自己的弱点。有两个多年未见面的老朋友相聚,他们彼此都盼望了很久。结果其中一个带了他热情开朗的新婚妻子一起来,那位妻子从一开始就独占了整个谈话,滔滔不绝,一个接一个地说着一些自己觉得很好笑、很有趣味的事情。出于礼貌,两个男人沉默地听着,偶尔尴尬地彼此对看一眼。当他们分手的时候,那位妻子站在门口的台阶上挥舞着手套,兴高采烈地说:“再见!”她觉得度过了一个很有意义的夜晚,认识了丈夫的朋友,还进行了一次快乐的谈话;而两个男人却对老朋友分别多年后的情况仍旧一无所知,心里诅咒着这个开朗得过分的女人,即使她的丈夫也是如此。

卡耐基给说话唆招人烦的人罗列出了7个典型的特征。

①打断他人的谈话或抢接别人的话头,希望整个谈话以“我”为重点;

②由于自己注意力分散,一再要求别人重复说过的话题,或自己不记得已经说过了,一再重复;

③像倾泻炮弹一样连续表达自己的意见,使人觉得过分热心,以致难以应付;

④随便解释某种现象,轻率地下断语,借以表现自己是内行,然后滔滔不绝;

⑤说话不合逻辑,令人难以领会意图,并轻易地从一个话题跳到另一个话题,有时自己也莫名其妙;

⑥不适当地强调某些与主题风马牛不相及的东西,东拉西扯;

⑦觉得自己说的比别人说的要来得更有趣。

凡此种种,都是说话唆者的通病,也往往造成社会交往中的尴尬场面。

你不妨对照一下,只要具备了上述七条中的任何一条,你就有必要在交谈的时候注意克服,在说话技巧上加以切实的提高。切记:仅仅有了充分热情的交谈愿望是远远不够的,毫无技巧的谈话只会给人带来烦恼,而不会增进友谊。如果你把这只当做一个无足轻重的小毛病,那你就大错特错了。

有几个具体步骤能提醒你在交谈时更注意技巧,更清晰地表达。

①聆听有时比说话更重要。既然是交谈,就要先听清楚别人在说什么,还得用心记住,免得三分钟后你又重新发问,或自己说的和别人说的对不上号。心不在焉、漏听字句和记性不佳,都会使谈话变得冗长、拖沓、无聊。试想,如果你在说话时,有人时时提问:“你刚才在说什么?”那是多么令人扫兴的事。

②注意观察他人的反应,包括他人的语调是否热情,是否对你说的话感兴趣。谈话就像司机驾车过十字路口一样,要时时注意红绿灯。当别人表情冷淡、哈欠连连,你仍然滔滔不绝往下说,无异于违反了交通规则;如果别人对你说的话感兴趣,就会作出积极鼓励的反应,邀请你说下去。否则就是开红灯,你要赶紧刹车,适可而止。

③你如果要开口说话,就要把话说得有条理。最令人困扰的就是缺乏条理的谈话习惯,它会轻而易举地将人引到信口开河、废话连篇、离题万里、一再重复的泥塘里去。说话无组织、无逻辑是思想不清楚的表现,没有人愿意和存在这种缺点的人打交道。

④不要把“我”当成谈话中的核心和重点,要引导对话者也积极参与进来。这样,即使你要说很多话,也不会让人觉得太冗长。在与人交谈时摆正“我”的位置,是一门大有学问的艺术,你不是一个伟人,没有必要居住在地球中心。

树立自信,克服当众说话的胆怯心理

生活中,你不可避免地要与各种各样的人打交道。社交是展示个人风采的重要方面。你可能需要和重要人物交谈,在公众场合发表你的观点,出现在谈判、酒会、晚宴等各种社交场所。但是,或许你总是不由自主地退却,或硬着头皮去了,却因表现失态,而让好机会白白溜走。你懊恼、后悔。可当下一个机会出现的时候,你又开始胆怯、犹豫、心慌、手颤……久而久之,自信心在一次次窘态中消耗殆尽。

卡耐基指出,要想获得自信心、勇气以及能力,以便在向人们发表谈话的同时能够冷静而清晰地思考,这并不像大多数人所想象的那般困难。这就如同你打高尔夫球一样,任何人都可以发展出他潜在的能力,只要他有想要这样做的充分欲望就行。

卡耐基的一生几乎都在致力于帮助人们克服谈话和演讲中畏惧和胆怯的心理,培养勇气和信心。在“戴尔·卡耐基课程”开课之前,他曾做过一个调查,即让人们说说来上课的原因,以及希望从这种口才演讲训练课中获得什么。调查的结果令人吃惊,大多数人的中心愿望与基本需要都是基本一样的,他们是这样回答的:“当人们要我站起来讲话时,我觉得很不自在,很害怕,使我不能清晰地思考,不能集中精力,不知道自己要说的是什么。所以,我想获得自信,能泰然自若,当众站起并能随心所欲地思考,能依逻辑次序归纳自己的思想,在公共场所或社交人士的面前侃侃而谈、富有哲理且又让人信服。”

卡耐基认为,要达到这种效果,获得当众演讲的技巧,我们不妨借别人的经验鼓起勇气。不论是处在何种情况、何种状态之下,绝没有哪种动物是天生的大众演说家。历史上有些时期,当众讲演是一门精致的艺术,必须谨遵修辞法与优雅的演说方式。因而,要想做个天生的大众演说家,那是极其困难的,是需要经过艰苦努力才能达到的。

当众演说不是一门闭锁的艺术,并不像许多学校的那样容易学到知识,必须经过多年的美化声音,以及苦学修辞学多年以后才能成功。平常说话轻而易举,只要遵循一些简单的规则就行。

对于这一点,卡耐基有深刻的体验。1912年,他在纽约市青年基督协会开始教授学生时,讲授那些低年级的方法,同他在密苏里州的华伦堡上大学时授教的方式大同小异。但是他很快发现,把商界中的大人当成大学新生来教是一种很大的失误,对演说家韦伯斯特、柏克匹特和欧康内尔等一味模仿也毫无裨益。因为学生们所需要的并不是这些,而是在下次的商务会议里能有足够的勇气直起腰来,作一番明确、连贯的报告。于是,他就把教科书一股脑儿全抛掉,用一些简单的概念和那些学生互相交流和切磋,直到他们的报告词达意尽、深得人心为止。这一招果然奏效,因为此后他们一再回来,还想学得更多。

在卡耐基的一生中,收到的感谢信可以堆积如山。它们有的来自工业领袖们,有的来自州长、国会议员、大学校长和娱乐圈中的名人们,有的来自家庭主妇、牧师、老师、青年男女们,有的则来自各级主管人员、技术纯熟或生疏的劳工、工会会员、大学生和商业妇女等。所有这些人都感到需要自信,需要有在公开场合中表达自己的能力,好让别人接纳自己的意见。他们在达到目的之后,就满怀感激地抽空给卡耐基写信,以表示谢意。

根特先生是费城一位成功的生意人,有一次下课以后,邀请卡耐基共进午餐。餐桌上,他倾身向前说:“卡耐基先生,我曾避开各种聚会中说话的机会,但是如今我当选为大学里董事会的主席,必须主持会议。你想,我在这半百之年,是否还可能学会当众演说?”卡耐基说:“先生,你一定会成功的。”

三年以后,他们又在那个地方共进午餐。卡耐基提起从前的谈话,问他当初的预言是否已经实现。他微微一笑,从口袋中拿出一本小小的红色笔记本,给卡耐基看他往后数月里排定的演说日程表。“有能力作这些讲演,讲演时所获得的快乐,以及我对社会能够提供额外的服务——这一切都是我一生当中最高兴的事。”他承认道。接着,根特先生又得意洋洋地亮出王牌。他那教堂里的人,邀请英国首相前来费城,在一次宗教会议上演说。英国首相很少到美国来,而负责介绍这位政治家的不是别人,正是根特先生。就是这位先生,三年前还在这张桌边倾身问卡耐基,他是否有朝一日能够当众讲话呢?他的演讲能力进步如此神速,在卡耐基看来,就同他的心理素质及自我认识的改变密切相关。

有一位叫考迪斯的医生,是位热心的棒球迷,经常去看球员们练球。不久,他就和球员成为好朋友,并被邀请参加一次为球队举行的宴会。在侍者送上咖啡与糖果之后,有几位著名的宾客被请上台“说几句话”。突然之间,在事先没有通知的情况下,他听到宴会主持人宣布说:“今晚有一位医学界的朋友在座,我特别请考迪斯博士上来向我们谈谈棒球队员的健康问题。”他对这个问题是否有准备呢?当然有,而且可以说他是对这个问题准备最充分的人,因为他是研究卫生保健的,已经行医三十余年。他可以坐在椅子里向坐在两旁的人侃侃谈论这个问题,一直谈上一整个晚上。但是,要他站起来讲这些问题,而且对象只是眼前的一小部分人,那却是另外一个问题了。这个问题令他不知所措,他心跳的速度加快了一倍,而他每一沉思,心脏就立即停止跳动。他一生中从未作过演讲,而他脑海中的记忆,现在仿佛全长着翅膀飞走了。他该怎么办呢?宴会上的人全在鼓掌,大家都望着他。他摇摇头,表示谢绝。但他这样做反而引来了更热烈的掌声,纷纷要求他上台演讲。“考迪斯博士!请讲!请讲!”的呼声愈来愈大,也更坚决。他处在极为窘迫的情况下。他知道,如果他站起来演讲一定会失败,他将无法讲出完整的五六个句子。因此,他站起身来,一句话也没说,转身背对着他的朋友,默默地走了出去,深感难堪,更觉得是莫大的耻辱。

他回到布鲁克林的第一件事就是报名参加卡耐基的演讲训练课程。他不愿再度陷入脸红及哑口无言的困境了。像他这样的学生,是老师最高兴碰到的,因为他有极为迫切的需要。他希望拥有演讲的能力,他对这项欲望毫无二心,能彻底地准备自己的讲稿,心甘情愿地加以练习,从不漏掉训练课程中的任何一课。

通过努力练习,进步的速度令他自己都感到惊讶,并且超越了他最大的希望。在上过最初的几节课后,他紧张的情绪消失了,信心愈来愈强。两个月后,他已成为班上的明星演讲家,不久就开始接受邀请,前往各地演讲。他现在很喜欢演讲的感觉及那分欢喜,以及所获得的荣誉,更高兴从演讲中结交到更多的朋友。

纽约市共和党竞选委员会的一名委员,在听过考迪斯博士的一次演说之后,立即邀请他到全市各地为共和党发表竞选演说。要是这位政治家知道,在一年以前他所要欣赏的这位演讲家曾经在羞愧与困惑的情况下离开一个宴会,并且是因为他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害怕面对观众,那么,这位政治家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类似的奇迹在卡耐基先生的演讲口才训练班上很多。许多人由于参加这项训练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其中,有好多人在自己的岗位上获得了远远超过自己所希望的擢升,在商业上、事业上和社会上达于显赫的地位。也因为如此,卡耐基认为,在正确的时刻,一场演说就足以使人大功告成。因为在这样一场演说中,受训者就可以借助别人的经验,克服不良心理,获得演讲的信心、勇气和技巧。

卡耐基指出,当众说话需要遵循正确的方法,其方法有以下几个要点。(1)融于自己的题材中

选好题材后,依语言的顺序加以整理,并在朋友面前“预演”。但仅这样的准备是不够的,你还得相信自己的题材具有价值,你应具备那些伟人们所拥有的品质——坚定自己的信念。如何才能煽动自己生起自信之火呢?深入挖掘题材,把更深层次的内容展现到听众面前,并且自问说:我如何才能让听众信服,如何才能让我的演讲对他们有所启发?(2)避免自己有反面的想法

什么是反面的想法呢?举例来说:设想自己的修辞会出现错误、语句不通顺,或是在演讲中出现卡壳的现象,这都是反面的假想。这些负面情绪,很可能在你未登台前,就先将你的自信消耗殆尽。在开始演讲之前,你最需要做的,就是把思想从自己身上转移开,将全部的注意力都投入到听众身上,这样就不会为登台的恐惧所击溃了。(3)给自己打气

除非怀抱有某种远大的理想,并坚信自己可为之付出生命,否则,任何人都会有怀疑自己观点、题材的时候。他会问自己:这题目适合我吗?听众们会不会感到厌烦?甚至有些人会在惶惑之下,临场修改题目。这种疑惑实际上会毁掉人们的自信,使他们被恐惧所征服。当你也处在同样的情况下时,你就该为自己做一番精神上的鼓励。用简洁、直白的口吻告诫自己,这个题目就是为你量身定做的,因为它来自于你的内心,是你生活经验的积累,反映了你对生命的看法;告诉自己,你比任何人都有资格来做这次演讲;告诉自己,你也确实将全力以赴,把它阐述得淋漓尽致。

也许你要问,这种老套的方法真的管用吗?卡耐基会回答:“是的,也许管用。”现代的心理学家都认同这一点——由自我启发而产生的动机。即使你只是在自我催眠,但也是最强有力地快速刺激自己的好方法。那么,凭借着这种心态全神贯注地投入到你的演讲当中去,又怎么会再被恐惧缠身呢?(4)临场抱定豁出去的心态

任何人都不是天生的敢在公众场合自如说话,都有一个艰难的“第一次”。罗斯福总统说过:“每一个新手,常常都有一种心慌病。心慌并不是胆小,而是一种过度的精神刺激。”古罗马著名演讲家希斯洛第一次演讲就脸色发白、四肢颤抖;美国的雄辩家查理士初次登台时两个膝盖抖得不停地相碰;印度前总理英·甘地首次演讲不敢看听众,脸孔朝天。只要抱定豁出去的心态,“既来之,则安之”,就自如了。(5)“忘记”听众

就是自己在发言前,心中有听众,但在发言时,眼中不能有听众,只顾按自己的意图去表达。一位教师第一次登台讲课效果就不错,有人向他请教经验:他说:“备课时我心中一直想着学生,可一上讲台,我眼中所见,只有桌椅而已。这样,我就放松自如了。”

摆脱过去当众说话失败的阴影

英国现代杰出的戏剧家萧伯纳以幽默的演讲才能著称于世。可他20岁初到伦敦时,却羞于见人,胆子很小。若有人请他去做客,他总是先在人家门前忐忑不安地徘徊多时,而不敢直接去按门铃。

有一次,一位朋友邀请他参加学者的辩论会。在会上,他怀着一颗非常紧张的心站起来,作了有生以来的第一次演讲。当他讲完时,受到了别人的讥笑。他于是便觉得自己充当了一个十足的傻瓜,蒙受了莫大的耻辱。此后,他每星期都当众演讲。人们在市场、学校、公园、码头、在挤满成千上万听众的大厅或只有寥寥几人的地下室,都经常看到他慷慨陈词的身影。最后,他终于成了一名杰出的世界级演说大师。

还有许多人深信自己的第一次演讲比萧伯纳有过之而无不及,甚至更糟。英迪拉·甘地夫人初次登台时,吓得连一点声音也发不出来,讲了点什么自己也不清楚,只听一个听众在说:“她不是在讲话,而是在尖叫。”她在一场哄堂大笑中结束了讲话。

国际工人运动杰出的女活动家蔡特金第一次演讲时,虽然早就作过细致准备,可一上台,“要讲的话一下子从脑子里全溜掉了,大脑出现了空白”。

美国前总统福特初入政坛时,讲话结结巴巴,人们听起来很不舒服,有人戏称他为“哑巴运动员”。

英国政治家路易·乔治,第一次试着作公开演说时,舌头抵在上腭,竟不能说出一个字。

美国著名作家马克·吐温谈起他首次在公开场所演说时,也说那时仿佛嘴里塞满了棉花,脉搏快得像争夺田径赛跑的奖杯……

上面列举大量的事实,不外乎是想说明一个问题:成功者也曾经失败。

但是,如果一个人总是向后看,只是看到失败,那就只会畏缩不前。无论对谁来说,目标向前,塑造自己光彩、良好的形象,都十分重要。说话失败过的人,只要摆脱过去失败的阴影,藐视过去的自己,才能战胜失败,成为能言善辩之人。

那么,怎样才能忘却痛苦,摆脱失败的阴影呢?卡耐基为我们提供了如下两点建议。

①把听众当做朋友或客人。不论是谁,与亲密的朋友说话都不会怯场;初次见面,一想不了解这个人,就会拘束。所以,说话者应视每一位陌生人为旧友故知。日本有位当配角的滑稽演员,为了防止怯场,常在手心写一个“客”字,意为装作把观众不放在眼里,也就是说:“不要把客人当回事,就不怯场了。”另一位日本歌手则反其道而行之,他一怯场,就自言自语地念叨:“我是客人所喜欢的!客人都很喜欢我!”这样一来,抗衡感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镇静自若。

②脑子里要经常清楚浮现成功的情景。有的人一想起过去自己失败的情景,脑子里便闪现出“这一下又要失败啦!”“脚哆嗦起来了!”“话音异常啦!”等信息,并导致说不出话来。所以,说话者最好多想象一下自己与初次见面的人侃侃而谈,在公众面前指点江山的潇洒英姿。如果觉得自己有过成功的经历,胸中就会鼓起“定能获得成功”的信心和胜利的希望,并产生说话的动能。如果说话之前想象到听众对自己热烈喝彩的情景,则会倍增自己说话的勇气。

把向后看变成向前看,把回忆尴尬变成想象荣耀,从失败心情转为成功心理,无疑为成功地说话奠定良好的基础。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