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第2版)(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5 03:23:36

点击下载

作者:蒋厚亮 曾洁玲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有限公司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第2版)

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第2版)试读: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21st Century University Planned Textbooks of Computer Science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第二版)Information Technology Tutorial (2nd Edition)蒋厚亮 曾洁玲 主编胡敏 吴劲芸 吴俊 王慧 邓贞嵘 副主编人民邮电出版社北京

图书在版编目(CIP)数据

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教程 / 蒋厚亮,曾洁玲主编.--2版.--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7.8

21世纪高等学校计算机规划教材

ISBN 978-7-115-46854-3

Ⅰ.①信… Ⅱ.①蒋…②曾… Ⅲ.①电子计算机—高等学校—教材 Ⅳ.①TP3

中国版本图书馆CIP数据核字(2017)第224337号◆主编 蒋厚亮 曾洁玲副主编 胡敏 吴劲芸 吴俊 王慧 邓贞嵘责任编辑 吴婷责任印制 陈犇◆ 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北京市丰台区成寿寺路11号邮编 100164  电子邮件 315@ptpress.com.cn网址http://www.ptpress.com.cn大厂聚鑫印刷有限责任公司印刷◆ 开本:787×1092 1/16印张:18.75  2017年8月第2版字数:491千字  2017年8月河北第1次印刷定价:54.00元读者服务热线:(010)81055256 印装质量热线:(010)81055315反盗版热线:(010)81055315广告经营许可证:京东工商广登字20170147号内容提要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内容包括计算机概述、Office 2010相关软件的应用等,每章后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各章知识的理解。本书内容充实,案例丰富,以提高读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案例为导向,突出培养读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和实用性;编者编写本书时力求语言简洁、层次清晰、图文并茂。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应用基础、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等课程的教材,也可以作为其他计算机基础教学参考书或读者自学参考书。第2 版前言

随着计算机科学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领域不断扩大,系统地学习和掌握计算机知识,从而具备较强的计算机应用能力已成为信息社会对大学生的基本要求。面对大学新生在中小学阶段已接受过计算机教育的事实,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不断提高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的起点,从而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计算机理论方面的素养和实际操作能力,是编者的本意。

信息技术基础及应用是高等院校非计算机专业教育的公共必修课,是学习其他计算机相关课程的基础,也是其他非计算机课程的一个有力的辅助工具。本书在第1版的基础上做了修订,使案例更充实、语言更简洁。本书编写的宗旨是使读者较全面地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具备计算机实际应用能力,并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能自觉地应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与研究。

本书以提高学习者的计算机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案例为导向,注重实用性。本书编写力求语言简洁、层次清晰、图文并茂,做到基本原理、基础知识、操作技能三者有机结合。本书由多位从事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集体编写而成。编者在编写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用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案例的选取注重日常学习和工作的需要;内容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全书共6章,主要包括计算机概述、Word 2010的应用、Excel 2010的应用、PowerPoint 2010的应用、网页制作、Flash动画设计。每章后都附有思考与练习题,有助于加深读者对各章知识的理解。

由于信息技术发展的速度很快,本书涉及内容较多,加之编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与疏漏之处,敬请广大读者和同行批评指正。编者2017年5月第1章 计算机概述

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人类使用的计算工具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自1946年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以来,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已从最初的军事科研应用扩展到社会的各个领域,成为信息社会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1 信息技术基础知识

21世纪是信息化的崭新时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更是日新月异、突飞猛进,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应用信息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对信息进行综合的研究和处理,已成为衡量科学技术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1.1.1 数据与信息

数据是指某一目标定性、定量描述的原始资料,包括数字、文字、符号、图形、图像以及它们能够转换成的数值等形式。信息是向人们或机器提供关于现实世界新的事实的知识,是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

信息是客观事物属性的反映,是经过加工处理并对人类客观行为产生影响的数据表现形式。数据是反映客观事物属性的记录,是信息的具体表现形式。任何事物的属性都是通过数据来表现的。数据经过加工处理之后成为信息,而信息必须通过数据才能传播,才能对人类有影响。

信息是较宏观的概念,它由数据有序排列组合而成,能传达给读者某个概念方法。数据是构成信息的基本单位,离散的数据没有任何实用价值。由此可知数据与信息的联系和区别如下。(1)信息与数据是不可分离的。信息由与物理介质有关的数据表达,数据中所包含的意义就是信息。信息是对数据的解释、运用与解算。即使是经过处理以后的数据,只有经过解释才有意义,才能成为信息。就本质而言,数据是客观对象的表示,而信息则是数据内涵的意义,只有数据对实体行为产生影响时才成为信息。(2)数据是记录下来的某种可以识别的符号,具有多种多样的形式,也可以加以转换;但其中包含的信息内容不会改变,即不随载体的物理设备形式的改变而改变。(3)信息可以离开信息系统而独立存在,也可以离开信息系统的各个组成和阶段而独立存在;而数据的格式往往与计算机系统有关,并随承载它的物理设备的形式而改变。(4)数据是原始事实,而信息是数据处理的结果。(5)知识不同、经验不同的人,对于同一数据的理解,可得到不同信息。1.1.2 信息处理

由于信息通常加载在一定的信号上,对信息的处理总是通过对信号的处理来实现,信息处理往往和信号处理具有相似的含义。进行信息处理的主要目的如下。(1)提高有效性的信息处理。根据信息的性质和特点,压缩信息量的各种方法都属于这一类。(2)提高抗干扰性的信息处理。为了提高抗干扰的能力,针对干扰的性质和特点,对承载信息的信号进行适当的变换和设计。(3)改善主观感觉效果的信息处理。这类技术主要应用在图像处理方面。(4)识别和分类的信息处理。(5)选择与分离的信息处理。

信息处理一般是对电信号进行的处理,但也有对光信号、超声信号等进行直接处理的。在图像处理中,通常采用串行处理。为了适应复杂图像实时处理等需要,还要研究并行处理技术。在计算机技术不断发展的基础上,如能加上对事物的理解、推理和判断能力,信息处理的效果就会有更大的改进。

信息处理的一个基本规律是“信息不增原理”。这个原理表明,对承载信息的信号所做的任何处理,都不可能使它所承载的信息量增加。一般来说,处理的结果总会损失信息,而且处理的环节和次数越多,这种损失的机会就越大,只有在理想处理的情况下,才不会丢失信息,但是也不能增加信息。虽然信息处理不能增加信息量,却可以突出有用信息,提高信息的可利用性。随着信息理论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信息处理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1.1.3 信息化的特征

社会的信息化,也就是信息社会。信息化是人类社会进步发展到一定程度所产生的一个新阶段。它的实质是在信息技术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实现社会的信息化。信息化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叙述。(1)信息化是在计算机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生物工程技术等先进技术基础上产生的。(2)信息化使人类以更快、更便捷的方式获得并传递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将提供给人类非常有效的交往手段,促进全人类之间的密切交往和对话,增进相互理解,有利于人类的共同繁荣。(3)信息化是人类社会从工业化阶段发展到一个以信息为标志的新阶段。与工业化不同,信息化不是关于物质和能量的转换过程,而是关于时间和空间的转换过程。在信息化这个新阶段里,人类生存的一切领域,如政治、商业,甚至个人生活,都是以信息的获取、加工、传递和分配为基础。

信息资源毫无疑问已成为第一战略资源,信息化也就理所应当地处于最突出的战略地位。信息化是从有形的物质产品创造价值的社会向无形的信息创造价值的新阶段转化的过程,也就是从以物质生产和物质消费为主的阶段向以精神生产和精神消费为主的阶段转变。信息化的特征可概括为“四化”和“四性”。1.信息化的四化(1)智能化。知识的生产成为主要的生产形式,知识成为创造财富的主要资源。这种资源可以共享,可以增倍,可以“无限制地”创造。这一过程中,知识取代资本,人力资源比货币资本更为重要。(2)电子化。光电和网络代替工业时代的机械化生产,人类创造财富的方式不再是工厂化的机器作业,有人称之为“柔性生产”。(3)全球化。信息技术正在取消时间和距离的概念,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大加速了全球化的进程。随着因特网的发展和全球通信卫星网的建立,国家的概念将受到冲击,各网络之间可以不考虑地理上的联系而重新组合在一起。(4)非群体化。在信息时代,信息和信息交换遍及各个地方,人们的活动更加个性化。信息交换除了在社会之间、群体之间进行外,个人之间的信息交换日益增加,以致将成为主流。2.信息化的四性(1)综合性。信息化在技术层面上指的是多种技术综合的产物,它整合了半导体技术、信息传输技术、多媒体技术、数据库技术和数据压缩技术等,在更高的层次上它是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诸多领域的整合。人们普遍用协同(synergy)一词来表达信息时代的这种综合性。(2)竞争性。信息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是:信息化是通过市场和竞争推动的,政府引导、企业投资、市场竞争是信息化发展的基本路径。(3)渗透性。信息化使社会各个领域发生全面而深刻的变革,它同时深刻影响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已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牵引力。信息化使经济和文化的相互交流与渗透日益广泛和加强。(4)开放性。创新是高新技术产业的灵魂,是企业竞争取胜的法宝。参与竞争,在竞争中创新,在创新中取胜。开放不仅是指社会的开放,更重要的是指心灵的开放。开放是创新的心灵开放,开放是创新的源泉。1.2 信息编码与数据表示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最常用和最熟悉的就是十进制数。在计算机内部,数据的计算和处理采用的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十进制数、二进制数、八进制数和十六进制数之间可以相互转换。1.2.1 进位计数制规则

现实生活中,人们用十进制计数法时,使用了十个数字符号0、1、2、3、4、5、6、7、8、9,这些数字符号称为数码,其进位规则是“逢十进一”,借位规则为“借一当十”。十进制中数码在数中所处的位置不同,所代表的数值就不同。例如,547.125按其各位的权值展开如下:210-1-2-3

547.125=5×10+4×10+7×10+1×10+2×10+5×10

上式称作十进制数547.125的按权展开和式。1.2.2 进位制之间的转换

同一个数可以用不同的进位制来表示,这就导致不同进位制数之间的转换问题。本节主要介绍进位数制之间的转换。1.任意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任意进制数与十进制数之间的转换只需按权展开和式,进行相加求和,即可得到相应的十进制数。【例1】 求(1110)=(  ?)2103210

解:(1110)=1×2+1×2+1×2+0×22

=8+4+2+0=(14)10【例2】 求(1110)=(  ?)8103210

解:(1110)=1×8+1×8+1×8+0×88

=512+64+8+0=(584)10【例3】 求(1110)=(  ?)16103210

解:(1110)=1×16+1×16+1×16+0×1616

=4096+256+16+0=(4368)102.十进制数与二进制数之间的转换(1)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十进制整数转换为二进制整数的方法如下:把被转换的十进制整数反复地除以2,直到商为0,所得的余数(从末位读起)就是这个数的二进制表示。简单地说,就是“除2取余法”。

例如,将十进制整数(156)转换成二进制整数的过程如下:10

于是,(156)=(10011100)102

掌握十进制整数转换成二进制整数的方法后,十进制整数转换成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就很容易。十进制整数转换成八进制整数的方法是“除8取余法”,十进制整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整数的方法是“除16取余法”。(2)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是将十进制小数连续乘以2,选取进位整数,直到满足精度要求为止,简称“乘2取整法”。

例如,将十进制小数(0.8125)转换成二进制小数的过程如下:10

将十进制小数0.8125连续乘以2,把每次所进位的整数,按从上往下的顺序写出。于是,(0.8125)=(0.1101)。102

掌握十进制小数转换成二进制小数的方法后,十进制小数转换成八进制或十六进制小数就很容易。十进制小数转换成八进制小数的方法是“乘8取整法”,十进制小数转换成十六进制小数的方法是“乘16取整法”。

十进制数既有整数,又有小数转换成二进制数时,要将十进制数的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分别进行转换,最后将结果合并起来。3.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之间的转换

由于二进制数与八进制数、十六进制数之间存在特殊的关系,即13148=2,16=2,因此,每位八进制数可用三位二进制数表示,每位十六进制数可用四位二进制数表示。(1)二进制数转换成八进制数。转换方法是:将二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整数部分从右向左三位一组,小数部分从左向右三位一组,不足三位用0补足即可。

例如,将(11110101010.11111)转换为八进制数的过程如下:2

于是,(11110101010.11111)=(3652.76)。28(2)八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转换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向左或向右每一位八进制数用相应的三位二进制数取代,然后将其连在一起即可。

例如,将(5247.601)转换为二进制数的过程如下:8

于是,(5247.601)=(101010100111.110000001)。82(3)二进制数转换成十六进制数。二进制数的每四位,刚好对14应于十六进制数的一位(16=2),其转换方法是:将二进制数从小数点开始,整数部分从右向左四位一组,小数部分从左向右四位一组,不足四位用0补足,每组对应一位十六进制数即可得到十六进制数。

例如,将二进制数(111001110101.100110101)转换为十六进制2数的过程如下:

于是,(111001110101.100110101)=(E75.9A8)216(4)十六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转换方法是:以小数点为界,向左或向右每一位十六进制数用相应的四位二进制数取代,然后将其连在一起即可。

例如,将(7FE.11)转换成二进制数的过程如下:16

于是,(7FE.11)=(11111111110.00010001)1621.2.3 常见的信息编码1.BCD码(二-十进制编码)

BCD(Binary Code Decimal)码是用若干个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十进制数的编码,BCD码有多种编码方法,常用的有8421码。表1.1是十进制数0~9的8421编码表。表1.1 十进制数与BCD码的对照表

8421码是将十进制数码0~9中的每个数分别用四位二进制编码表示,8、4、2、1这种编码方法比较直观、简要,对于多位数,只需将它的每一位数字按表1.1中所列的对应关系用8421码直接列出即可。例如,十进制数转换成BCD码如下:

(1209.56)=(0001 0010 0000 1001.0101 0110)10BCD

8421码与二进制之间的转换不是直接的,要先将8421码表示的数转换成十进制数,再将十进制数转换成二进制数。例如:

(1001 0010 0011.0101)=(923.5)=(1110011011.1)BCD1022.ASCII码

在计算机系统中,字符编码必须确定标准。英文字符的编码是以当今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ASCII码为标准的。ASCII码是由美国国家标准学会(ANSI)提出的,后由国际标准组织(ISO)确定为国际标准字符编码。ASCII码全称是美国国家信息交换标准代码(American Standard Code for Information Interchange)。ASCII码用7位二进制数表示一个字符,共定义了128个字符,包括10个阿拉伯数字、52个英文大小写字母、32个标点符号和运算符以及34个控制码,如表1.2所示。表1.2 ASCII字符编码

表中34个控制符,注释如下:

NUL(空白) SOH(序始) TEX(文始) ETX(文终)

EOT(送毕) ENQ(询问) ACK(应答) BEL(告警)

BS(退格) HT(横表) LF(换行) VT(纵表)

FF(换页) CR(回车) SO(移出) SI(移入)

DLE(转义) DC1(设控1) DC2(设控2) DC3(设控3)

DC4(设控4) NAK(否认) SYN(同步) ETB(组终)

CAN(作废) EM(载终) SUB(取代) ESC(扩展)

FS(卷隙) GS(勘隙) RS(录隙) US(元隙)

SP(空格) DEL(删除)

ASCII码在存储时占一个字节,有7位ASCII码和8位ASCII码两种,7位ASCII码称为标准ASCII码,8位ASCII码称为扩充ASCII码。3.汉字的编码

我国用户在使用计算机进行信息处理时,一般都要用到汉字,因此,必须解决汉字输入、输出以及汉字处理等一系列问题。1981年5月,我国国家标准总局颁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GB2312-80),简称国家标准汉字编码,也叫国标码。

国标GB2312-80规定了汉字信息交换用的基本图形字符及其二进制编码,这是一种用于计算机汉字处理和汉字通信系统的标准交换代码。

国标GB2312-80规定了信息交换用的6763个汉字和682个非汉字图形符号(包括几种外文字母、数字和符号)的代码。6763个汉字又根据所使用频率、组词能力以及用途大小分成3755个一级常用汉字和3008个二级汉字,每个汉字占用两个字节。

此标准的汉字编码表有94行、94列,其行号称为区号,列号称为位号。双字节中,用高字节表示区号,低字节表示位号。非汉字图形符号置于第1至11区,3755个一级汉字置于第16至55区,3008个二级汉字置于第56至87区。信息产业部和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在2003年3月17日联合发布《信息技术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的扩充》(GB18030-2000),GB18030-2000包括27533个汉字,该标准从2001年9月1日起执行。1.3 计算机的发展

电子计算机(Electronic Computer),又称计算机或电脑(Computer),诞生于20世纪40年代,它是一种能够按照事先存储的程序,自动、高速地进行大量数值计算和各种信息处理的电子设备。1.3.1 计算机的发展过程

1946年2月,美国军方和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尔学院联合研制的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Electronic Numerical Integrator And Calculator)在美国加州问世,ENIAC用了18000个电子管和86000个32其他电子元件,总体积约90m,重达30t,占地170m,耗电量174kW·h,它能进行平方运算和立方运算,运算速度为每秒300次各种运算或每秒5000次加法,耗资100多万美元。尽管ENIAC有许多不足之处,但它毕竟是计算机的始祖,揭开了计算机时代的序幕。

多年来,人们以计算机物理器件的变革为标志,把计算机的发展划分为四个时代。1.第一代计算机

1946年到1959年这段时期我们称之为“电子管时代”,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科学研究和工程计算,其内部元件使用的是电子管。由于一台计算机需要几千个电子管,每个电子管都会散发大量的热量,因此,如何散热是一个令人头痛的问题。电子管的寿命最长只有3000小时,因此计算机运行时常常出现由于电子管被烧坏而死机的情况。2.第二代计算机

1960年到1964年,由于在计算机中采用了比电子管更先进的晶体管,所以将这段时期称为“晶体管时代”,这一代计算机主要用于商业、大学教学和政府机关。晶体管比电子管小得多,不需要预热时间,能量消耗较少,处理更迅速、更可靠。第二代计算机的程序语言从机器语言发展到汇编语言。接着,高级语言FORTRAN语言和COBOL语言相继开发出来并被广泛使用。这时,开始使用磁盘和磁带作为辅助存储器。第二代计算机的体积和价格都下降了许多,使用的人也多了起来,计算机工业开始迅速发展。3.第三代计算机

1965年到1970年,集成电路被应用到计算机中,因此这段时期被称为“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是做在硅晶片上的一个完整的电子电路,这个晶片比手指甲还小,却包含了几千个晶体管元件。第三代计算机的代表是IBM公司花了50亿美元开发的IBM 360系列,其特点是体积更小、价格更低、可靠性更高、计算速度更快。4.第四代计算机

1971年到现在,被称为“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第四代计算机使用的元件依然是集成电路,不过,这种集成电路已经大大改善,它包含着几十万到上百万个晶体管,人们称之为大规模集成电路(Large-Scale Integrated Circuit,LSI)和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ery Large Scale Integrated Circuit,VLSI)。采用VLSI是第四代计算机的主要特征,运算速度可达每秒几百万次,甚至上亿次的基本运算,计算机也开始向巨型机和微型机两个方向发展。1.3.2 计算机的发展趋势

计算机技术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科学技术之一,产品不断升级换代。当前计算机正朝着巨型化、微型化、智能化、网络化和多媒体化等方向发展,计算机本身的性能越来越优越,应用范围也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已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1.多极化

如今,个人计算机已席卷全球,但由于计算机应用的不断深入,对巨型机、大型机的需求稳步增长,巨型、大型、小型、微型机有各自的应用领域,形成了一种多极化的形势。如巨型计算机主要应用于天文、气象、地质、核反应、航天飞机和卫星轨道计算等尖端科学技术领域和国防事业领域,它标志一个国家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水平。目前运算速度为每秒几百亿次到几千万亿次的巨型计算机已投入运行,并正在研制更高速的巨型机。2.智能化

智能化使计算机具有模拟人的感觉和思维过程的能力,使计算机成为智能计算机,这是目前正在研制的新一代计算机要实现的目标。智能化的研究包括模式识别、图像识别、自然语言的生成和理解、博弈、定理自动证明、自动程序设计、专家系统、学习系统和智能机器人等。目前,已研制出多种具有人的部分智能的机器人。3.网络化

网络化是计算机发展的又一个重要趋势。从单机走向网络是计算机应用发展的必然结果。所谓计算机网络化,是指用现代通信技术和计算机技术把分布在不同地点的计算机互联起来,组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可以互相通信的网络结构。网络化的目的是使网络中的软件、硬件和数据等资源能被网络上的用户共享。目前,大到世界范围的通信网,小到实验室内部的局域网已经很普及了,因特网(Internet)已经连接了包括我国在内的240多个国家和地区。由于计算机网络实现了多种资源的共享和共同处理,提高了资源的使用效率,因而深受广大用户的欢迎,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4.多媒体化

多媒体计算机是当前计算机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高新技术之一。多媒体计算机就是利用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大众传播技术,来综合处理多种媒体信息的计算机。这些信息包括文本、视频图像、图形、声音、文字等。多媒体技术使多种信息建立了有机联系,并集成为一个具有人机交互性的系统。多媒体计算机将真正改善人机界面,使计算机朝着人类接受和处理信息的最自然的方式发展。1.3.3 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

计算机的运算速度指计算机在单位时间内执行指令的平均速度,可以用每秒钟能完成多少次操作(如加法运算)或每秒钟能执行多少条指令来描述,随着半导体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运算速度已经从最初的每秒几千次发展到每秒几十万次、几百万次,甚至每秒几十亿次、上百亿次,是传统的计算工具所不能比拟的。2.计算精度高

计算机中数的精度主要表现为数据表示的位数,一般称为机器字长,字长越长,精度越高,目前已有字长128位的计算机。3.具有“记忆”和逻辑判断功能

计算机不仅能进行计算,而且还可以把原始数据、中间结果、运算指令等信息存储起来,供使用者调用,这是电子计算机与其他计算装置的一个重要区别。计算机还能在运算过程中随时进行各种逻辑判断,并根据判断的结果自动决定下一步应执行的命令。4.程序运行自动化

计算机内部的运算处理是根据人们预先编制好的程序自动控制执行的,只要把解决问题的处理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计算机便会依次取出指令,逐条执行,完成各种规定的操作,不需要人工干预。1.4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

半个世纪以来,计算机已发展成为一个庞大的家族,尽管各种类型的计算机在性能、结构、应用等方面存在着差别,但它们的基本组成结构却是相同的。1.4.1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一个完整的计算机系统包括两大部分,即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所谓硬件,是指构成计算机的物理设备,即由机械、电子器件构成的具有输入、存储、计算、控制和输出功能的实体部件。软件也称“软设备”,广义地说,软件是指系统中的程序以及开发、使用和维护程序所需的所有文档的集合。硬件和软件是相辅相成的。没有任何软件支持的计算机称为裸机。裸机本身几乎不具备任何功能,只有配备一定的软件,才能发挥其功能。计算机系统的构成如图1.1所示。图1.1 计算机系统的构成1.4.2 基于冯·诺依曼模型的计算机

早期的计算机都是在存储器中储存数据,利用配线或开关进行外部编程。每次使用计算机时,都需要重新布线或调节成百上千的开关,效率很低。针对ENIAC在存储程序方面存在的致命弱点,美籍匈牙利科学家冯·诺依曼于1946年6月提出了一个“存储程序”的计算机方案。

●采用二进制数的形式表示数据和指令。

●将指令和数据按执行顺序都存放在存储器中。

●由控制器、运算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计算机。

其工作原理的核心是“存储程序”和“程序控制”,就是通常所说的“顺序存储程序”的概念。人们把按照这一原理设计的计算机称为“冯·诺依曼型计算机”。

冯·诺依曼提出的体系结构奠定了现代计算机结构理论,这一理论被誉为计算机发展史上的里程碑。直到现在,各类计算机仍没有完全突破冯·诺依曼结构的框架。冯·诺依曼模型如图1.2所示。图1.2 冯·诺依曼模型结构图1.5 微型计算机的硬件系统

从外观上看,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主机、显示器、键盘和鼠标等组成,有时根据需要还可以增加打印机、扫描仪和音箱等外部设备。1.5.1 中央处理器

中央处理器(Central Processing Unit,CPU)是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核心,一般由高速电子线路组成,主要包括运算器和控制器及寄存器组,有的还包含了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CPU从存储器或高速缓冲存储器中取出指令,放入指令寄存器,并对指令译码,它把指令分解成一系列的微操作,然后发出各种控制命令,执行微操作系列,从而完成一条指令的执行。

由于CPU在微机中的关键作用,人们往往将CPU的型号作为衡量和购买机器的标准。决定CPU性能的指标很多,其中主要是时钟频率、前端总线频率和Cache。

时钟频率是指CPU内数字脉冲信号振荡的速度,也称为主频。相同类型的CPU主频越高,运算速度越快,性能就越好。CPU主频的单位是GHz,目前主流CPU的主频都在3.0GHz以上。

前端总线是CPU与内部存储器之间的通道,前端总线频率是指CPU与内部存储器交换数据的速度。前端总线频率越大,CPU与内存交换数据的能力越强,CPU性能越好。目前主流的CPU前端总线频率一般为1.6GHz。

随着微机CPU工作频率的不断提高,内存的读写速度相对较慢,为解决内存速度与CPU速度不匹配,从而影响系统运行速度的问题,在CPU与内存之间设计了一个容量较小(相对主存)但速度较快的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简称快存。CPU访问指令和数据时,先访问Cache,如果目标内容已在Cache中(这种情况称为命中),CPU则直接从Cache中读取,否则为非命中,CPU就从主存中读取,同时将读取的内容存于Cache中。Cache可看成是主存中面向CPU的一组高速暂存存储器。这种技术早期在大型计算机中使用,现在应用在微机中,使微机的性能大幅度提高。随着CPU的速度越来越快,系统主存越来越大,Cache的存储容量也由128KB、256KB扩大到现在的512KB或2MB。Cache的容量并不是越大越好,过大的Cache会降低CPU在Cache中查找的效率。1.5.2 总线与主板

主板不但是整个电脑系统平台的载体,还负担着系统中各种信息的交流。总线是系统中传递各种信息的通道,也是微机系统中各模块间的物理接口,它负责CPU和其他部件之间信息的传递。1.总线

为了简化硬件电路设计、简化系统结构,常用一组线路,配置以适当的接口电路,与各部件和外围设备连接,这组共用的连接线路被称为总线。

微机的总线分为内部总线、系统总线和外部总线。内部总线是指在CPU内部的寄存器之间和算术逻辑部件ALU与控制部件之间传输数据的通路。系统总线是指CPU与内存和输入/输出设备接口之间进行通信的通路。通常所说的总线一般指系统总线,系统总线分为数据总线DB(Data Bus)、地址总线AB(Address Bus)和控制总线CB(Control Bus)。外部总线则是微机和外部设备之间的总线,微机作为一种设备,通过该总线和其他设备进行信息与数据交换,它用于设备之间的互连。

数据总线用来传输数据。数据总线是双向的,既可以从CPU送到其他部件,也可以从其他部件传输到CPU。数据总线的位数也称宽度,与CPU的位数相对应。

地址总线用来传递由CPU送出的地址信息,和数据总线不同,地址总线是单向的。地址总线的位数决定了CPU可以直接寻址的内存范围。

控制总线用来传输控制信号,其中包括CPU送往存储器或输入/输出接口电路的控制信号,如读信号、写信号和中断响应信号等;还包括系统其他部件送到CPU的信号,如时钟信号、中断请求信号和准备就绪信号等。2.主板

主板是一块多层印刷信号电路板,外表两层印刷信号电路,内层印刷电源和地线。主板插有微处理器(CPU),它是微机的核心部分;还有6~8个长条形插槽,用于插显卡、声卡、网卡(或内置Modem)等各种选件卡;还有用于插内存条的插槽及其他接口等,其结构如图1.3所示。主板性能的好坏对微机的总体指标将产生举足轻重的影响。(1)北桥芯片(North Bridge)。北桥芯片是主板芯片组中起主导作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称为主桥(Host Bridge)。一般来说,芯片组的名称就是以北桥芯片的名称来命名的,例如Intel 965P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965P,975P芯片组的北桥芯片是82975P。北桥芯片负责与CPU联系并控制内存、AGP,PCI-E数据在北桥内部传输,提供对CPU的类型和主频、系统的前端总线频率、内存的类型(SDRAM、DDR、DDR2、DDR3等)和最大容量、AGP插槽、PCI-E插槽、ECC纠错的支持。北桥芯片通常在主板上靠近CPU插槽的位置,这主要是考虑到其与处理器之间的通信最密切,为了提高通信性能而缩短传输距离。因为北桥芯片的数据处理量非常大,发热量也越来越大,所以现在的北桥芯片都覆盖着散热片用来加强散热。图1.3 主板示意图(2)南桥芯片(South Bridge)。南桥芯片是主板芯片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位于主板上离CPU插槽较远的下方,在PCI插槽的附近,这种布局是考虑到它所连接的I/O总线较多,离处理器远一点有利于布线。南桥芯片负责I/O总线之间的通信,如PCI总线、USB、LAN、ATA、SATA、音频控制器、键盘控制器、实时时钟控制器、高级电源管理等。南桥芯片的发展方向主要是集成更多的功能,如网卡、RAID、IEEE 1394,甚至Wi-Fi无线网络等。(3)CPU插槽。CPU需要通过某个接口与主板连接才能进行工作。CPU经过这么多年的发展,采用的接口方式有引脚式、卡式、触点式、针脚式。目前CPU的接口都是针脚式接口,对应到主板上就有相应的插槽类型。不同类型的CPU具有不同的CPU插槽,因此选择CPU,就必须选择带有与之对应插槽类型的主板。CPU插槽类型不同,插孔数、体积、形状都有变化,所以不能互相接插。(4)内存插槽。内存插槽是指主板上所采用的内存插槽类型和数量。主板所支持的内存种类和容量都由内存插槽来决定的。目前常见的内存插槽为SDRAM内存、DDR内存插槽。不同的内存插槽它们的引脚、电压、性能和功能是不尽相同的,不同的内存在不同的内存插槽上不能互换使用。(5)PCI(Peripheral Component Interconnection)插槽。PCI是一种由英特尔(Intel)公司1991年推出的用于定义局部总线的标准。此标准允许在计算机内安装多达10个遵从PCI标准的扩展卡,它为显卡、声卡、网卡、电视卡、Modem等设备提供了连接接口。1.5.3 存储器

外存储器可用来长期存放程序和数据。外存不能被CPU直接访问,其中保存的信息必须调入内存后才能被CPU使用。微机的外存相对于内存来讲大得多,一般指软盘、硬盘、光盘和USB闪存等。1.软盘存储器

软盘存储器由软盘、软盘驱动器(简称软驱)和软盘控制适配器(或软盘驱动卡)3部分组成,软盘是存储介质,只有插入软驱中且在软盘驱动卡的控制下才能完成工作。2.硬盘存储器

硬盘由硬质合金材料构成的多张盘片组成,硬盘与硬盘驱动器作为一个整体被密封在一个金属盒内,合称为硬盘存储器,硬盘存储器通常固定在主机箱内。3.光盘存储器

光盘存储器由光盘和光盘驱动器组成,光盘驱动器使用激光技术实现对光盘信息的读出和写入。4.移动式存储器

为适应移动办公存储大容量数据发展的需要,新型的、可移动的外部存储器已广泛使用,如移动硬盘、U盘等。1.5.4 声音、显示、网络适配器

适配器就是一个接口转换器,它可以是一个独立的硬件接口设备,允许硬件或电子接口与其他硬件或电子接口相连,也可以是信息接口。在计算机中,适配器通常内置于可插入主板上插槽的卡中(也有外置的),卡中的适配信息与处理器和适配器支持的设备间进行交换。1.音频适配器

音频适配器又称声卡,是多媒体技术中最基本的组成部分,是实现声波/数字信号相互转换的一种硬件。声卡的基本功能是把来自话筒、磁带、光盘的原始声音信号加以转换,输出到耳机、扬声器、扩音机、录音机等声响设备中,或通过音乐设备数字接口(MIDI)使乐器发出美妙的声音。2.显示适配器

显示适配器又称显卡,将计算机系统所需要的显示信息进行转换驱动,并向显示器提供扫描信号,控制显示器的正确显示。显卡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元件,是“人机对话”的重要设备之一,承担着输出显示图形的任务。3.视频采集卡

视频采集卡也称视频卡,是将模拟摄像机、录像机、LD视盘机、电视机输出的视频信号等输出的视频数据或者视频音频的混合数据输入电脑,并转换成电脑可辨别的数字数据存储在电脑中,成为可编辑处理的视频数据文件。4.网络适配器

网络适配器又称网卡,是使计算机联网的设备。1.5.5 输入和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是人或外部与计算机进行交互的一种装置,用于把原始数据和处理这些数据的程序输入到计算机中或将计算机处理的结果进行展示。1.输入设备

微机常用的输入设备有键盘、鼠标、扫描仪、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光笔、手写板、游戏杆、语音输入装置等。(1)键盘。键盘是向计算机发布命令和输入数据的重要输入设备,是必备的标准输入设备。键盘结构通常由三部分组成:主键盘、小键盘和功能键。主键盘即通常的英文打字机用键组(键盘中部);小键盘即数字键组(键盘右侧,与计算器类似);功能键组(键盘上部,标F1~F12)。(2)鼠标。鼠标是一种指点式输入设备,其作用可代替光标移动键进行光标定位操作和替代回车键操作。(3)扫描仪。扫描仪是一种计算机外部仪器设备,通过捕获图像并将之转换成计算机可以显示、编辑、存储和输出的数字化输入设备。(4)数码相机。数码相机是一种利用电子传感器把光学影像转换成电子数据的照相机。它集成了影像信息的转换、存储和传输等部件,具有数字化存取模式、与电脑交互处理和实时拍摄等特点。2.输出设备

输出设备的主要作用是把计算机处理的数据、计算结果等内部信息转换成人们习惯接受的信息形式(如字符、图像、表格、声音等)输出。常见的输出设备有显示器、打印机、绘图仪等。(1)显示器。显示器通过显卡接到系统总线上,两者一起构成显示系统。显示器是微机最重要的输出设备,是“人机对话”不可缺少的工具。(2)打印机。打印机也是计算机系统最常用的输出设备。在显示器上输出的内容只能当时查看,便于用户查看与修改,但不能保存。为了将计算机输出的内容留下书面记录以便保存,就需要用打印机打印输出。(3)绘图仪。绘图仪是一种常用的图形输出设备。通过专用的绘图软件,可以将用户的绘图要求变为对绘图仪的操作指令。1.5.6 移动计算机1.笔记本电脑

与台式机相比,它们的基本构成是相同的(显示器、键盘/鼠标、CPU、内存和硬盘),但是笔记本电脑的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其主要优点是体积小、重量轻、携带方便,超轻超薄是其主要发展方向,它的性能会越来越高,功能会更加丰富。其便携性和备用电源使移动办公成为可能,因此越来越受用户推崇,市场容量迅速扩展。2.平板电脑

平板电脑的外观和笔记本电脑相似,但不是单纯的笔记本电脑,它可以被称为笔记本电脑的浓缩版。其外形介于笔记本电脑和掌上电脑之间,但其处理能力大于掌上电脑,与笔记本电脑相比,它除了拥有其所有功能外,还支持手写输入或者语音输入,移动性和便携性都更胜一筹。3.掌上电脑

掌上电脑即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就是个人数字助理的意思。顾名思义就是辅助个人工作的数字工具,功能丰富,应用简便,可以满足日常的大多数需求,主要提供记事、通信录、名片交换及行程安排等功能,看书、游戏、字典、学习、记事和看电影等一应俱全。4.智能手机

智能手机具有独立的操作系统,像个人电脑一样支持用户自行安装软件、游戏等第三方服务商提供的程序,并通过此类程序不断对手机的功能进行扩充,同时可通过移动通信网络实现无线网络接入。1.6 计算机的软件系统

软件系统一般指为计算机运行工作服务的全部技术和各种程序。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1.6.1 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控制和协调计算机及外部设备,支持应用软件开发和运行的系统,是无需用户干预的各种程序的集合。其主要功能是调度、监控和维护计算机系统;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中各种独立的硬件,使得它们可以协调工作。系统软件包括操作系统、语言编译程序、数据库管理系统和联网及通信软件。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OS)

操作系统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合理地组织计算机各部分协调工作,为用户提供操作和编程界面。目前,常见的操作系统有Windows、Linux、Mac OS、iOS、Android等。2.语言编译程序

人和计算机交流信息使用的语言称为计算机语言或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语言通常分为机器语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3类。(1)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

机器语言是一种用二进制代码“0”和“1”形式表示的,能被计算机直接识别和执行的语言。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计算机机器语言程序。它是一种低级语言,用机器语言编写的程序不便于记忆、阅读和书写。(2)汇编语言(Assemble Language)

汇编语言是一种用助记符表示的面向机器的程序设计语言。汇编语言的每条指令对应一条机器语言代码,不同类型的计算机系统一般有不同的汇编语言。用汇编语言编制的程序称为汇编语言程序,机器不能直接识别和执行,必须由“汇编程序”(或汇编系统)翻译成机器语言程序才能运行。(3)高级语言(High Level Language)

高级语言是一种比较接近自然语言和数学表达式的计算机程序设计语言。一般用高级语言编写的程序称为“源程序”,计算机不能识别和执行,要把用高级语言编写的源程序翻译成机器指令,通常有编译和解释两种方式。编译是将源程序整个编译成目标程序,然后通过链接程序将目标程序链接成可执行程序。解释是将源程序逐句翻译,翻译一句执行一句,边翻译边执行,不产生目标程序,由计算机执行解释程序自动完成。3.数据库管理系统(Database Management System,DBMS)

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作用是管理数据库,是有效地进行数据存储、共享和处理的工具。数据库管理系统软件的种类有很多,针对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目前常用的有Oracle、Access、MySQL、SQL Server、Sybase、DB2等。4.联网及通信软件

网络上的信息和资料管理比单机上要复杂得多,因此,出现了许多专门用于联网和网络管理的系统软件。例如,局域网操作系统有Windows Server 2003、Windows Server 2012、Windows NT等;通信软件有Internet浏览器软件,如腾讯的QQ浏览器、微软的IE浏览器、奇虎的360浏览器等。1.6.2 应用软件

应用软件是用户可以使用的各种程序设计语言,以及用各种程序设计语言编制的应用程序的集合,分为应用软件包和用户程序。应用软件包是利用计算机解决某类问题而设计的程序的集合,供多用户使用。1.办公软件

办公软件指可以进行文字的处理、表格的制作、幻灯片制作、简单数据库的处理等应用于日常工作方面的软件,包括文字处理软件、表格处理软件、幻灯片制作软件、公式编辑器、绘图软件等,如微软Office系列、金山WPS系列等。2.互联网软件

互联网软件是指在互联网上完成语音交流、信息传递、信息浏览等事务的软件,包括即时通信软件、电子邮件客户端、网页浏览器、FTP客户端和下载工具等软件,如QQ、Foxmail、Internet Explorer、迅雷等。3.多媒体软件

多媒体软件是指媒体播放器、图像编辑软件、音频编辑软件、视频编辑软件、计算机辅助设计、计算机游戏、桌面排版等,如Photoshop、Flash等。4.分析软件

分析软件指计算机代数系统、统计软件、数字计算、计算机辅助工程设计等,如SPSS、AutoCAD等。5.商务软件

商务软件是指为企业经营提供支持的各类软件,如会计软件、企业工作流程分析、客户关系管理、企业资源规划、供应链管理、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1.7 计算机基本操作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软件的核心,本节介绍操作系统中最基本、最常用的一些技巧。1.7.1 操作系统的桌面设置1.桌面的组成

打开电脑,进入操作系统后看到的界面就是操作系统的桌面。操作系统的桌面由桌面图标、桌面空白区域以及任务栏所组成。(1)桌面图标

默认情况下,桌面上有以下几个图标:计算机、网络、回收站、Internet Explorer等,如图1.4所示。其中,“计算机”主要管理计算机磁盘信息、操作文件、设置计算机属性等;“网络”主要管理网络信息,包括网络属性的显示和网络属性的设置;“回收站”主要负责对删除的文件的保存与管理;“Internet Explorer”主要用于浏览网络资源信息。双击某个图标即可启动该应用程序,用户还可以把一些常用的应用程序或文件夹的图标添加到桌面上。图1.4 桌面图标

●系统图标:安装完Windows自动生成的图标,如计算机、网络、回收站等图标。

●快捷图标:应用程序的快捷启动方式,左下角有箭头标志。

●普通图标:保存在桌面上的文件或文件夹。(2)任务栏

任务栏的主要作用是方便用户对应用程序的切换、启动相关应用程序或完成一些属性的设置。任务栏一般由“开始”按钮、文件夹快速切换区、应用程序快速启动区、应用程序切换区、应用程序通知区这5个功能部分组成,如图1.5所示。图1.5 任务栏的组成

●“开始”按钮:包括应用程序的启用与卸载、文件的搜索、计算机属性的设置、计算机的管理、计算机的关闭与重新启动等操作。

●文件夹快速切换区:如果用户同时打开了多个文件夹,可以根据需要在不同的文件夹之间进行切换,将鼠标光标置于最小化在任务栏里的文件或文件夹上,会列出文件或文件夹的列表(见图1.6),鼠标光标放在其中一个文件或文件夹上面,则显示预览窗口(见图1.7)。图1.6 文件列表图1.7 文件预览窗口

●应用程序快速切换区:用于快速方便地启动应用程序,鼠标单击其中的图标,即可启动相应的程序。

●应用程序切换区:用于快速将应用程序切换到最前台。

●应用程序通知区:位于任务栏的右侧,用于显示时间、一些程序的运行状态和系统图标,单击图标通常会打开与该程序相关的设置,也称系统托盘区域。2.桌面的设置(1)桌面图标的排列

●按名称排序:一般情况是按照文件名的第一个字符的英文顺序排序;如果文件名是汉字,则按照汉字的拼音顺序排序。

●按大小排序:按文件的存储大小排序。

●按项目类型排序:按文件的类型进行分类排序,将同一类型的文件排列在一起。

●按修改日期排序:按文件所创建时间顺序进行排序。

桌面图标排序的操作过程:在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将鼠标移到“排序方式”菜单上,在展开的下一级菜单中将会看到排序方式,如图1.8所示。(2)屏幕分辨率的设置

计算机的屏幕分辨率是由计算机的显卡、显卡的驱动程序以及显示器的特性所决定的。不同的显示器或不同的应用程序,对屏幕分辨率有不同的要求。为了更好地发挥应用程序的性能,对屏幕分辨率要进行适当地设置。一般情况下,屏幕分辨率越高所显示的图像越精细,屏幕所显示的文字信息越清晰(但文字字体显示相对越小)。屏幕分辨率是由两组数字所组成的,其中第一组数字表示屏幕横向显示的像素点,第二组数字表示屏幕纵向显示的像素点。如屏幕分辨率为1024×768,则表示屏幕横向显示为1024个像素点,屏幕纵向显示为768个像素点。但值得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显示器都能支持高分辨率,如果把分辨率设置过高,使显示器超负荷工作,这样容易烧坏显示器。

屏幕分辨率设置的方法:在桌面上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用鼠标单击“屏幕分辨率”菜单,此时,屏幕上显示一个“屏幕分辨率”的窗口,用鼠标单击“分辨率”一栏右边的下拉三角按钮,往下拖动屏幕分辨率设置的滑块,如图1.9所示。设置完后,单击窗口下方的“确定”按钮,即可完成对屏幕分辨率的调整。图1.8 桌面图标排序图1.9 屏幕分辨率的设置(3)个性化桌面背景的设置

个性化设置主要包括桌面背景、窗口颜色、屏幕保护程序、桌面图标、鼠标指针、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等设置。

设置桌面背景的具体操作:在桌面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选择“个性化”菜单,弹出“个性化设置”窗口,如图1.10所示。图1.10 个性化桌面设置

在“个性化设置”窗口中,用鼠标单击“桌面背景”图标,弹出“桌面背景图片设置”窗口,如图1.11所示。图1.11 桌面背景图片设置

在“桌面背景图设置”窗口中,可看到很多小图片。如果要将自己喜欢的图片设置为桌面背景图,只要将鼠标移到该图片上,此时,图片左上角出现一个“复选”按钮框,单击选中该复选按钮框(即在复选框里打上勾),则表示该图片已经被设置为桌面背景图。

如果希望桌面背景图可以动态地在多张图片之间切换,可以在“桌面背景图设置”窗口中同时选中多张图片,即先按住键盘上的Ctrl键,再用鼠标单击并选中多张图片。还可以对“图片位置”及“更改图片时间间隔”进行设置。设置好后,单击“保存修改”按钮。

图片出现的位置有居中、平铺、拉伸、适应和填充等几种格式。

更改图片出现的时间间隔:用户可以根据情况选择具体的时间间隔,如10秒、30秒、1分钟。(4)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在“个性化”设置窗口(见图1.10)中,单击左下方的“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弹出“任务栏和「开始」”菜单属性的设置窗口,如图1.12所示。图1.12 任务栏和「开始」菜单的设置

●对任务栏的设置:主要包括任务栏的外观、任务栏的位置、任务栏上的按钮、通知区域的图标等。

●「开始」菜单的设置:主要包括「开始」菜单上应用程序项的显示、电源按钮操作等。1.7.2 文件的管理

一个磁盘上通常存有大量的文件,文件是一系列信息的集合,在其中可以存放文本、图像、声音以及数值数据等各种信息。文件名的命名规则如图1.13所示。图1.13 命名规则1.文件或文件夹的显示方式

文件或文件夹的显示有8种不同的方式,即超大图标、大图标、中等图标、小图标、列表、详细信息、平铺、内容。查看文件或文件夹的显示有3种方式,如图1.14所示。

第一种方式:在文件或文件夹所在的文件夹的空白处单击鼠标右键,在弹出的菜单中,将鼠标移到“查看”菜单上,在展开的下一级菜单中将会看到显示方式为“详细信息”。

第二种方式:在文件或文件夹所在的文件夹窗口中,工具栏的右侧有一个“视图按钮”,即,用鼠标单击视图按钮旁边的下拉三角,将会看到显示方式为“详细信息”。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