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好口才,3步就够了(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18 01:41:06

点击下载

作者:西门嫔

出版社:华阅经典图书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想要好口才,3步就够了

想要好口才,3步就够了试读:

社交口才兵法1:见什么人就该说什么话

交谈不是一味地发泄自己的感想和情绪,而是一种合作的程序。人们说任何一句话,都希望能够对听话人产生适合己意的作用和影响。但在社会交往过程中,由于听话对象存在着民族、地域、性别、性格、年龄、职业、地位、阅历、文化修养、兴趣爱好、语言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产生的作用和影响也迥然有异。因此,采用什么样的语言和口吻说话也应当有所不同。

孔子带着他的几名学生出外讲学,一路上十分辛苦。这一天,孔子一行人来到一个村庄,他们在一片树阴下休息,正准备吃点干粮、再喝点水,不料,孔子的马挣脱了缰绳,跑到庄稼地里去吃了人家的麦苗。一个农夫上前抓住马嚼子,将马扣下了。

子贡是孔子最得意的学生之一,一贯能言善辩。他凭着不凡的口才,自告奋勇地上前去企图说服那个农夫,争取和解。但他说起话来文绉绉,满口之乎者也,天上地下,将大道理讲了一串又一串,尽管费尽口舌,可农夫就是听不进去。

有一位刚刚跟随孔子不久的新学生,论学识、才干远不如子贡。当他看到子贡与农夫僵持不下的情景时,便对孔子说:“老师,请让我去试试看。”

于是他走到农夫面前,笑着对农夫说:“你并不是在遥远的东海种田,我们也不是在遥远的西海耕地,我们彼此靠得很近,相隔不远,我的马怎么可能不吃你的庄稼呢?再说了,说不定哪天你的牛也会吃掉我的庄稼哩,你说是不是?我们应该彼此谅解才是。”

农夫听了这番话,觉得很在理,责怪的意思也顿然消释了,于是将马还给了孔子。旁边几个农夫也互相议论说:“像这样说话才算有口才,哪像刚才那个人,说话不中听。”

看起来,说话必须要看对象、看场合,否则,你再能言善辩,别人不买你的账也是白搭。

战国时期有一位著名学者邓析子在他的《转辞篇》中,就主张“依类辩故”。他明确指出:“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安;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此言之术也。”他的意思就是说,在辩、说的时候,要区分不同对象的不同情况而采取不同的表达形式。要做到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多个方面着手,主要有:

1.看性别说话

性别不同,对言辞的接收程度也有差别。俄罗斯有一句著名的谚语说:“男人靠眼睛来爱,女人靠耳朵来爱。”这就指出了性别对于接受程度是有影响的。无论言词涉及的内容,还是言辞表达的程度、声调都是如此。

说话者必须依据性别的差异选择说话内容,努力使自己的言辞吻合接收者性别的需求。一般地来说,男士的话题大而广,通常涉及时事、政治、体育、文化、社会话题、经济动向等方面;女士的话题小而狭,通常是在服饰、美容、化妆、购物、婚姻、家庭、日常生活等方面。

在言辞接受的程度上,说话者必须依据接受对象的性别选择自己的表达方式与说话程度。一般地说来,男士较能承受率直、干脆、粗放的话语;而女士则喜欢委婉轻柔、细腻的话语。

2.看教养层次说话

教养是指接受对象的一般文化和品德水准,包括文化程度、知识积累、生活阅历、涵养气度等。教养层次的不同,对说话者言辞的接受程度也不同。像上文中所提到的那个孔子的学生劝说农夫的故事,子贡虽然才华横溢,雄辩滔滔,但他忽视了他所面对的接受对象是目不识丁的乡野村夫这一点,结果自然是“言者谆谆,听者藐藐”。而那个新学生,仅以直白浅显的道理就轻易说服了农夫。所以,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就要认清接收对象的教养层次如何。盲目表达不仅达不到说话的目的,甚至会弄巧成拙,贻笑大方。

3.看性格说话

人各有其情,各有其性。言辞表达的内容与方式必须因人而异,符合接受对象的脾气、性格,才有可能产生“同声相应,同气相求”的效果。

性格外向的人易于“喜形于色”,与之谈话时不妨侃侃而谈;性格内向的人则多半“沉默寡言”,与之谈话时则宜循循善诱。

4.看对方的心境说话

人际交流中常常会有“言者无意,听者有心”的情况,说话不注意洞察对方的心理状态,往往会发生意外的问题。《红楼梦》一书中第八十三回写到大观园中一个婆子教训自己的外孙女:“你这不成人的小蹄子!你是个什么东西,来这园子里头混搅!”这话恰好被黛玉听到,她误以为婆子骂的是她,于是大声哭叫道:“这里住不得了!”婆子的话原本是不让外孙女到大观园中来,但黛玉却不这么想,她那种寄人篱下的特定处境和心态使她产生了误会。所以,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听起来感觉完全不同。

5.看地域说话

不同地域有不同的地域文化,彼此在认识、观念、习惯、风俗上都有所区别,对说话者的言辞接受,就会有所不同。说话者在进行言辞表达时,应当认清接受对象的地域性,才会产生良好的交际效果。

6.看文化背景说话

随着社交范围的不断扩大,我们的交际对象也将会有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阶层的人,要适应交际的广泛性,就要考虑不同文化背景下说话的特点,使我们说出来的话与特定的文化背景协调一致。

1954年,周恩来总理出席日内瓦国际会议,为了向外国友人宣传中国人爱好和平,决定为外国记者们举行电影招待会,放映越剧艺术片《梁山伯与祝英台》。为此,工作人员专门准备了一份厚达16页的说明书。周总理看后批评工作人员们说话不看对象,周总理建议,只在请柬上写一句话:“请您欣赏一部彩色歌剧电影,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这句话果然非常奏效,赢得了外国朋友们的赞赏。

所以,一个人要想使自己说出话能引起对方的重视,或取得对方的认可,必须把握好说话对象的分寸——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

社交口才兵法2:批评也需讲艺术

人人都喜欢玫瑰的花,而不喜欢玫瑰的刺。批评就像根刺,稍不小心就会把人刺伤,往往收不到预期的效果。相反会引发对方的不良情绪和反抗心理,甚至会伤害一个人的宝贵自尊。试着去体会别人的心情,采用其他的方式,会更容易让人接受。因为,批评也是一门艺术。

1.几种批评的技巧(1)善意的批评“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错,就应该指出来,提出批评,加以改正。在我们的生活和工作当中,我们既批评过别人,也被别人批评过。批评他人时,一定要讲究策略,我们需要真诚地赞美,也需要善意的批评。

在英国一个名叫亚皮丹的博物馆中,有两幅藏画十分引人注目:一幅是人体骨骼图,另一幅是人体血液循环图。这是一位名叫约翰·詹姆士·麦克劳德的小学生的作品。麦克劳德在上小学的时候,有一天他忽发奇想,要亲眼看看狗的内脏是怎样的。于是,他跟几个同学偷偷套住一条狗,宰杀后,把内脏一一剥离、进行观察。校长得知后极为恼火,因为这条狗正是校长家的,而且是校长最喜欢的狗。校长决定对这几个孩子进行处罚。处罚的决定出来了,麦克劳德被罚画一幅人体骨骼图和一幅血液循环图。这实在是出人意料!校长认为,孩子们的举动,是受好奇心驱使,而好奇心正是探索未知世界的一种原动力。校长从麦克劳德的不当行为中看到了积极因素,所以,他采取了一个理智而又巧妙的处罚方法,既让麦克劳德知道自己犯了错误,又保护了他的好奇心,还使他有一个学习生理解剖知识的机会。麦克劳德知道自己错了,他决心改正错误,接受处罚,认认真真地画了两幅图交给了校长。在许多年之后,校长将他保存的这两幅图捐献给了博物馆,因为那时麦克劳德为这个国家更为他这个小学校长带来了巨大的荣耀。麦克劳德没有辜负校长的一片苦心,他成了一名著名的解剖学专家,研究发现了治疗糖尿病的胰岛素,而在此之前,人们还认为糖尿病是无药可治的。他因此于1923年荣获诺贝尔医学奖。

可以说,麦克劳德的成就,是与校长的苦心分不开的。对待犯了错误的孩子,不是采取粗暴批评的态度,而是采取辩证观察的眼光,发现其中的闪光点,善意地进行批评教育,很可能就为孩子的未来打开了一扇成功的大门。这也许就是麦克劳德的故事给予我们的启示吧。(2)含蓄的批评

有一次,一位著名的企业家来到他公司下属的一家工厂。当时正值中午,他看到几位工人正在抽烟,而在他们的头上,正好有一块“禁止吸烟”的大牌子。企业家笑着走向他们,递给他们每人一根香烟。平静地说:“哥们儿,如果你们可以到外边去吸这根香烟,我将感激不尽。”工人们立刻意识到自己违反了厂里的规定,同时,也更加尊重他们的老板了。

当面指责他人,只会造成对方顽强的反抗,而巧妙地暗示对方注意自己的错误,则会受到对方爱戴和喜欢。(3)感化的批评

一位汽车司机,因违章行车被拦截。交警敬过礼之后,递给他一张卡片,司机以为是罚款单,可接过来一看上面却印着:安全行车是您和所有家庭的幸福。

春暖花开,阳光明媚,和朋友们一起相约踏青,碧绿而茂密的草坪,看上去柔软舒适,真想上去躺一会儿。刚想把脚踏入草坪,却看到一块牌子:“青青芳草何忍践踏。”于是把脚收回。

曾几何时,我们随处都可以看到“禁止……”的标语,忽然在不经意间发现,这些禁止的标语都换成了温馨的提示。这种“感化”的批评比强硬的言辞,更富有魅力和人情味,起到了纠正错误行为的效果,这也是一种批评的艺术。(4)幽默的批评

幽默的批评就是在批评过程中使用含有哲理的故事、双关语、形象地比喻等,缓解受批评者的紧张情绪,启发被批评者的思考,增进相互间的感情交流,使批评能有一个轻松愉快的气氛。特意幽默的方式能点到批评对象的要害之处,含而不露,令人回味无穷。

在一个秩序很乱的课堂上,有的学生交头接耳在讲话;有的学生在往窗外看风景;有的学生则在睡大觉。老师忽然停下了讲课,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正在讲话的同学能像看风景的那位同学那样安静,那么正在沉浸在梦乡的同学一定会睡得更加香甜。”此言一出引起了全班同学的哄堂大笑。(5)商量的批评

心理学家表明,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错误或隐私在公众面前曝光。因此,在交际中,应尽量避免触及对方所避讳的敏感区,避免使对方当众出丑。必要时可以委婉地暗示自己知道他的错处或隐私,把指责变成商量。

一次,英国前首相丘吉尔和夫人克莱门蒂娜一同出席在一位政府要人家中举行的晚宴。席间,一位法国外交官将一只自己很喜欢的小银盘偷偷塞入怀中。但他这一小小的举动被细心的女主人发现了,她很着急,因为那是她最喜爱的一套古董餐具中的一件,对她来说很重要。

女主人决定向丘吉尔夫人求助。于是,她偷偷把这件事告诉了克莱门蒂娜。丘吉尔夫人略加思索,向丈夫耳语一番。只见丘吉尔微笑着点点头,随即用餐巾作掩护,也“窃取”了一只小银盘,然后走向那位法国外交官,很神秘地掏出了口袋里的银盘低声说道:“看,我也拿了一只银盘,它看起来真可爱!不过我们的衣服已经被弄脏了,所以应该把它放回去。”那位外交官听了后立刻表示赞同,两个人一起把银盘子放回了原处。于是,小银盘物归原主。

丘吉尔夫妇得到女主人的求助后,并没有直接指责那名法国外交官的错误行为,而是如法炮制也“偷”了一只同样的小银盘,然后,以小银盘会弄脏衣服为由与那位外交官商量应该把东西放回去。这样做既给了那位外交官一个台阶下,维护了他的面子,又使得古董餐盘物归原主。(6)“欲抑先扬”的批评

有时,我们需要在对别人提出批评之前,先赞美一下他(她)。

卡尔文·柯立芝于1923年登上美国总统宝座。这位总统以少言寡语而出名,常被人们称作“沉默的卡尔”,但他也有出人意料的时候。

柯立芝有一位漂亮的女秘书,人虽长得不错,但工作中却常常因粗心而出错。一天早晨,柯立芝看见女秘书走进办公室,便对她说:“今天你穿的这身衣服真漂亮,正适合你这样年轻漂亮的小姐。”这几句话出自柯立芝口中,简直让女秘书感到受宠若惊。柯立芝接着说:“但也不要骄傲,我相信你的公文处理也能和你一样漂亮的。”果然从那天起,女秘书在公文处理上很少出错了。

一位朋友知道了这件事,就问柯立芝:“这个方法很妙,你是怎么想出来的?”柯立芝得意洋洋地说:“这很简单,你看见过理发师给人刮胡子吗?他要先给人涂肥皂水,为什么呀,就是为了刮起来使人不痛。”

2.批评亦有“度”

掌握了批评的技巧,还要把握批评的“度”。批评的话不在多,而在精妙,要语言精练,一语中的。言语啰嗦,拖泥带水,东拉西扯,不仅冲淡了主题,使人不得要领,而且也是对当事人不尊重的表现。让人云里雾里,不知所云,甚至会产生急躁情绪,也就达不到批评目的了。

社交口才兵法3:制造幽默的语言技巧

幽默是一个人的学识、才华、智慧、灵感在语言表达中的闪现,是一种“善于捕捉笑料和诙谐想象的能力”。日本心理学家多湖辉把幽默称作“语言的酵母”。恩格斯也曾经说过,“幽默是具有智慧、修养和道德的优越感的表现。”列宁则认为,幽默是一种优美、健康的品质。幽默能表现说话者的风度、素养,使人们在忍俊不禁之中,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生活、工作。

幽默也是一种高深的说话艺术,一般来说,真正精于谈话艺术的人,其实就是那些既善于引导话题,同时又善于使无意义的谈话转变得风趣幽默者,这种人在交际场合上往往游刃有余,如鱼得水,左右逢源。

幽默更是一种境界,不论是为人处世,还是面对生活的尴尬和困窘,幽默都能使你赢得世人的钦敬和景慕。它能表现你的坦荡胸怀,也能表现你的敏锐和机智,还可以把生活中的难堪和斗争的困窘化解成人生的洒脱与大度。

林语堂先生在论及幽默时说道:“幽默是在一个人旷达的心性中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其语言中丝毫没有酸腐偏激的意味。而油腔滑调和矫揉造作,虽能令人一笑,但只是肤浅的滑稽笑话而已。只有那些巍巍荡荡、朴实自然、合乎人情、合乎人性、机智通达的语言,才会虽无意幽默,但却幽默自现。”

在社交场合,幽默的语言极易迅速打开交际局面,使气氛轻松、活泼、融洽。在出现有难堪场面时,幽默和诙谐便会成为紧张情境中的缓冲剂,使双方摆脱窘境或消除敌意。诙谐幽默的语言还可以用来含蓄的拒绝对方的要求,或进行一种善意的批评。

幽默的语言技巧有很多,在此,我们列举几例常用的方法,以飨读者。

1.曲说隐衷幽默法

曲说隐衷幽默法即暗示幽默法,是对事物表达自己的看法,不是通过直说,而是通过种种可能进行曲说,并达到幽默效果的方法。

一位先生到一家西餐馆用餐,坐好后,他拿起餐巾围在了脖子上。这种行为在西餐礼仪上是不允许的。于是服务小姐走过去,亲切地轻声问道:“先生,你是理发,还是刮脸?”

服务小姐委婉幽默的话语既保全了客人的面子,又不失礼貌,令这位先生立刻意识到自己的不当举动,从脖子上取下了餐巾。

2.欲露先藏幽默法

所谓欲露先藏幽默法,就是在言语交际时,先故意说出令人疑惑不解的话,让对方产生疑问,然后再加以解释的一种语言表达方式。这种方式往往在一藏一露间说出真相,体现幽默效果。

晋代的阮籍在做大将军时,有一次有司(管理司法的官),向皇帝报告说;“有一个人杀了自己的母亲。”阮籍说:“哈!杀了自己的父亲尚且说得过去,怎么竟然杀了自己的母亲?”在场的人听了都非常吃惊,纷纷指责他说的话。皇帝十分不解地问他:“杀父是罪大恶极的,你怎么能这样讲话呢?”阮籍答道:“禽兽只知其母而不知其父,杀了父亲,便是禽兽。杀了母亲连禽兽都不如。”众人皆恍然大悟。

阮籍先故意说出有悖常理的话,引起众人的疑问,然后再予以补充说明,使之趋于合理。

3.巧设悬念幽默法

巧设悬念幽默法,一般是先把自己的思路引入对方的思维轨道,然后来个急转弯,把对方置入困惑的境地,再用关键性话语一语道破,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让听众在出乎意料之外,捧腹大笑。

一位年过半百的贵妇问萧伯纳:“您看我有多大年纪?”“看您晶莹的牙齿,像18岁;看您蓬松的卷发,有19岁;看你扭捏的腰肢,顶多14岁。”萧伯纳一本正经地说。贵妇高兴得禁不住跳了起来:“那您能否准确地说出我的年龄呢?”“请把我刚才说出的三个数字加起来吧。”

在这里,萧伯纳没有直接说出贵妇的年龄,而是进行了一番明褒暗贬,讽刺了贵妇的惺惺作态,达到了一种喜剧的效果。

4.“顺水推舟”幽默法“顺水推舟”幽默法是指,当发现对方理亏,不直接与之争辩,而是顺着其歪理加以发挥,让对方自知其缪,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有一位乡绅家里请了一个教书先生,每天吃饭总是请先生吃冬瓜。先生吃得实在受不住了,就问主人:“你家难道只喜欢吃冬瓜吗?”“是呀!”乡绅答道:“冬瓜不仅好吃,而且还可以明目。”有一天,乡绅来到书馆,看到教书先生正站在窗口眺望,似乎并不知道有人进来,就在后面拍了一下先生的肩膀,先生这才转过头来,吃惊地说:“实在对不起,我正在看城里戏园子的戏,看得太入神了,没有注意到老爷您进来,真是失礼。”“城里演戏你在这也能看到吗?”乡绅诧异地问。教书先生不慌不忙地答道:“因为顿顿吃冬瓜,所以眼睛明亮得可以看到很远。”乡绅听后,觉得很不好意思,从此,每天饭桌上有鱼有肉来款待这位先生。

教书先生没有直接指责乡绅的吝啬,而是顺着乡绅“吃冬瓜明目”的理论加以发挥,得到一个更荒谬的结论——能看到城里戏园子演戏。如此一来,巧妙地迫使乡绅不得不改善对他的待遇。

5.夸大其词幽默法

有时将事实进行无限制的夸张,造成一种极不协调的喜剧效果,也是产生幽默效果的方法之一。

马克·吐温有一次坐火车要去一所大学演讲。因为离演讲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十分着急,可是火车却开得很慢。当列车员来检票时,马克·吐温递给他一张儿童票。列车员上下打量了马克·吐温一番,笑道:“真看不出来,您还是个孩子呢。”幽默大师耸耸肩答道:“我现在已经不是孩子了,但我买火车票的时候还是个孩子,火车速度实在太慢了。”

火车的速度再慢,也不至于慢到让一个孩子长成大人。在这里,幽默大师将火车缓慢的速度进行了无限制地夸张,达到了预期目的。

6.反戈一击幽默法

反戈一击幽默法虽是一种攻击性幽默法,却常常用于比较亲近的人之间,越是亲近,越可攻击。因此,也被称为戏谑性攻击。

相传北宋年间,大文豪苏东坡与王安石携手同游泰山。二人一路上吟诗做对、谈笑风生、好不惬意。游至东斜碑,苏东坡突发奇想地要与好友开个玩笑,指着东斜碑随口吟道:“恨当年安石不正。”王安石微微一笑,对道:“到如今仍向东坡。”说完,二人相对一视,随即哈哈大笑。

王安石与苏东坡都名列唐宋八大家之中,且二人有着深厚的友情,王安石知道好友是和自己开玩笑,因而巧妙地以对对子的形式予以回应,既体现了其机智幽默,又展现出非凡的文采。这个故事也成为中国楹联史上的一段佳话。

幽默的作用是无法替代的,幽默是生活的调味品,它可以使愁眉苦脸者笑逐颜开,也可以使泪水盈眶者破涕为笑;可以为懒惰者带来活力,可以为孤僻者增添情趣。幽默又是人际关系的润滑剂,是一座沟通人与人心灵的桥梁,与幽默者相处,每个人都会感到快乐。幽默还可以化解困境,应对窘迫与尴尬、不安与难堪,既不伤害对方的情感,又捍卫了自己的利益与尊严,为自己赢回了面子。幽默是社交的法宝,掌握了幽默的语言技巧,巧妙运用幽默的力量,你就能通过成功的社交,走上成功之路。

社交口才兵法4:怎样克服谈话中的卑怯心理

在别人伶俐的口齿、独到的见解、逼人的语势面前,有些朋友产生了卑怯心理,或缄口沉默,或支吾其辞,一副笨嘴拙舌、口讷语迟的样子。作为谈话场面的一分子,出现此类窘境,不仅有碍于自身能力的发挥,也不利于各抒己见的良好气氛的形成。下面具体谈谈几种说话的卑怯现象及克服方法。

1.说话的三种卑怯现象(1)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的卑怯现象

对每一个谈话者的发言,我们感到都是真知灼见,给人以启迪,甚至有振聋发聩之效。整个谈话场面此类发言层出不穷,我们置身其中,不觉心有所动:别人的水平那么高,见解那么独到、深刻、精辟,我是无法比及的。我要保持沉默,不要说出来闹了笑话,坏了别人的胃口,淡了场面的品位。结果越想越别扭,错过了许多说话的机会,把自己弄成了多余的角色。其实,谈话是由若干人组成,每个人都会围绕话题认真思考,发表一己之见。这是他认识最深刻,最急于发表出来,感觉上最应与别人交流的东西,自有其精辟、深刻之处,这是很正常不过的。我们只要认真听取他人的意见,并作积极思考,也会有自己的见解和认识,发表出来也会对他人产生启迪作用。如果仰面看人,自惭形秽,小觑自己,怎能不出现卑怯现象呢?某校文学社经常组织文学沙龙活动,别看这些青年学生稚气未脱的样子,但谈起文学话题,个个都高谈阔论,不乏精彩之论。某女生自入社以来很想与同学们交流,可每次活动她都在别人的高见面前丧失信心,有些意见到了嘴边又犯起嘀咕,打起了退堂鼓。其实这个女生在文学上还是有些见解的,创作上也有所收获。稍加分析,我们就会发现她是在别人独到见解面前产生了错觉,出现了卑怯心理。如果她能意识到这些,同样会发表出令人耳目一新的见解。(2)在别人说话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人千姿百态,其说话也各具特色,它的方式、角度、特点都不尽相同,说话形式的差异表现为说话时的争奇斗艳,这就形成一个人的说话优势。比如,有的人口齿伶俐,有的人严谨清晰,有的人音色悦耳抑扬顿挫。在别人这些优势面前,有人可能会想:我能有这样的说话能力吗?我如何比攀得上他呀?如果听听我的发言,岂不大煞风景,让人难堪。还是不说为好,免得丢人现眼。其实这是心理上对别人的说话优势放大所致,是被对方镇住了,不知不觉地将自己的说话劣势与对方优势进行参照。实际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坚持自我,认真说话,同样会赢得别人的良好反应。(3)在别人心理优势面前的卑怯现象

说话表面上看是一种嘴皮子功夫,实际上是与人的思维状况和心理面貌密切相关。而说话能力、思维状况是稳定因素,心理面貌则是变化因素。因此,一个人的心理面貌常常是一个人说话水平发挥程度的决定因素。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和说话关系,说话心理常会出现微妙变化。地位、身份、关系是影响这种变化的重要因素。比如一个领导,他在部属面前谈话就具有心理优势,说起话来,思路大开,气畅语酣,妙语连珠,能充分发挥,通常能超过平常水平。此时我们会感佩不已,觉得对方说话水平就是高人一筹。自己未等开口,早已先泄了气,应有的水平也削减了一半,只好怯怯懦懦洗耳恭听,勉强说上几句也是气弱语虚,缺少底气。

2.说话卑怯现象的克服(1)从生理的角度进行心理调节

生理与心理是互动互制的。心理的变化会引起生理的相应变化;同理,生理的调节也会对心理产生影响。当说话产生怯懦现象时往往会不由自主,难以控制,通过生理上一些调节措施,倒往往能取得良好效果。比如,通过深呼吸、搓手、舒展四肢、走动、洗涮等方式,都可以使卑怯紧张的心理得到消除、缓解。(2)以心理暗示进行心理放松

心理的毛病用心理的方法去矫治最直接最有效。心理卑怯现象是心理夸张性感受所致,必须让心理感受重新归位。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采用心理暗示的方式,对对方做客观、正确的认识,对自己做准确、公正的评估,这样就能保持清醒,树立信心。如当别人说话显示出我们所无法达到的优势时,我们可做这样的暗示:这是他(她)的优势所在,我同样也有优势,一样是他(她)所比不上的。(3)加强对对方的认识,提高自信心

说话的卑怯现象,从本质上说是对对方评估过高引发的。过高地评价了对方,悲观地评价了双方的关系,从而看轻了自己,产生距离意识和崇拜意念,此时既卑且怯,也就自然而然了。我们要加强对对方的认识,切勿对对方过高认定,更不要将其神化,要还其本来面目,把他看做一个平常人。同时谈话者都是平等关系,发言时也要以讲民主为宗旨,不要人为地把双方关系拉开。正确认识自我,摆正自己位置,提高自信心,这样还谈得上有卑怯心理吗?(4)克服表现欲望,注重表达效果

有时我们说话产生卑怯现象,并不是小觑自己的缘故,而是极强的表现欲望造成的。说话之初一心想着要一鸣惊人,压倒他人;当发现别人口才卓绝、见解精到时,心理上就产生失落感、挫折感,情绪受到冲击而一落千丈。对此,要培养朴实、自然的说话风格,把自己的意思圆满地表达出来就行了。(5)增强责任感,消除退却情绪

在别人出色的表现面前,一旦产生了卑怯现象怎么办?打退堂鼓草草收场,难免尴尬,给以后说话也带来恶性循环。此时要增强说话的责任感,以力陈己见为职责,坚持下去决不退却,怯懦心理反会得到克服。

社交口才兵法5:说出有创意的赞美

赞美别人是一门高深的艺术,恰如其分的赞美带给身心的是欢愉,真诚地赞美如同阳光恩泽万物。在我们的生活中,人人都渴望被别人赞美,因为这是人的基本需要之一,它代表自己被别人认同、被别人接纳、被别人欣赏,代表自己的一种存在价值。这绝对不是虚荣心的表现,而是渴求上进,寻求理解、支持与鼓励的表现。予人以真诚的赞美,体现了对人的尊重、期望与信任,并有助于增进彼此间的了解和友谊,是协调人际关系的好办法。人人皆有可赞美之处,只不过长处优点有大有小、有多有少、有隐有显罢了。只要你细心,就随时能发现别人身上可赞美的闪光点。学会赞美别人,往往会成为你处世的法宝。

那么,我们应当如何赞美别人,怎样才能说出有创意的赞美?这就需要我们掌握一些赞美的法则。

1.赞美要诚

所谓“诚”,就是要发自内心,让别人切实感受到你的诚意。

首先是态度要真诚,在赞扬别人时,要与对方有目光的交流,如果东张西望,就会给人以心不在焉、虚情假意的感觉;赞扬的话要实在,如果一个女孩长相很一般,你却对她说:“你真是美若天仙。”对方会立即认为你是在油腔滑调,诡诈虚伪,往往会弄巧成拙。如果你着眼于她的服饰、谈吐、举止,发现她这些方面的出众之处并予以真诚地赞美,她一定会高兴地接受。真诚地赞美不但会使被赞美者产生心理上的愉悦感,还可以让你经常发现别人的优点,从而使自己对人生持有乐观、欣赏的态度。同时,要养成在第一时间给别人以肯定的习惯,不要在有事有求于人时才称赞别人。太过功利的赞美会让人感到怀疑和不屑。

其次是言语要真诚,最真诚地赞美往往是最自然朴实的,不是过分夸张和矫揉造作的。

2.赞美要从小事着“口”

我们毕竟不是“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英雄,能够做出惊天动地的伟业。大多数人都只是沧海中的一粟,芸芸众生中的普通一员,做得也都是平凡的小事。但是,有时候,小事中也蕴含着大道理,小事中也会闪烁出一个人的不平凡之处。所以,“勿以小事而不赞”。

3.赞美要因人而异

人的素质有高低之分,年龄有长幼之别,所以赞美别人要因人而异,突出个性。年长者希望别人不要忘记他们“当年”的业绩与雄风,因此在与其交谈时可多多称赞他们引以自豪的过去;对于年轻人,不妨赞扬他们的青春活力、创造才能和开拓精神,并举出具体的实例,证明他们确实能够前程似锦;对于商人,可以称赞他们头脑灵活、管理有方、生财有道;对于领导干部,你可以称赞他一心为公,廉洁清正;对于知识分子,则可以称赞他们知识渊博、宁静淡泊……当然,这一切要依据事实,切不可虚夸。

4.赞美要独具匠心

一个学识出众但长相一般的女孩,如果你赞美她的专业水准高,也许她并没有多少感觉,因为她自己对这一点充满了自信,而且这一方面的赞扬她已听得太多了。可是如果你赞扬她“走路姿势很优雅,显得很有气质”时,她可能就会深深地记住这句话。

5.赞美要合乎时宜

赞美的效果在于相机行事、适可而止,真正做到,当别人计划做一件有意义的事时,开头的赞扬能鼓励他下决心做出成绩,中间的赞扬有利于对方再接再厉,结尾的赞扬则可以肯定成绩,并指出其进一步努力的方向。

6.赞美不仅要锦上添花,更须雪中送炭

俗话说:“患难见真情。”当一个人身处逆境的时侯,他(她)很难听到一声赞美的话语。这时候如果我们鼓励、赞美他(她),不仅可以使他(她)振作精神,还可以大大增进彼此间的友谊。

7.赞扬还可以有间接、含蓄的表达方式

对于任何一个人,最值得赞美的,不是他(她)身上众所周知的明显长处,而是那蕴藏在他(她)身上,既极为可贵又尚未引起重视的优点。这种赞美,为进一步开发他(她)潜在的智慧与力量开辟了一个新领域,有助于他(她)在攀登事业高峰的征途上,更上一层楼。内容明确,有创意的赞美更可贵,也更可信。与其空泛、笼统地赞美对方很聪明、能干,倒不如具体地赞美他(她)办成的几件聪明事,这样才有助于他(她)真正发现、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激发起更强的上进心、荣誉感、自豪感。赞美不一定局限于对个人,也可包括对他(她)所从事的职业、所属的民族,乃至他(她)工作的单位、就读的学校。这种对群体的赞美,在现代的集体社交活动中,具有特殊的公关效果。有的人不习惯于当面直接赞美别人,或不习惯于当面被直接赞美,恰如其分的间接赞美,其意义与效果并不亚于直接赞美。

还可以运用眼神、动作、态度等非语言形式向对方暗示,比如,你就某一问题恭敬地请教别人;十分认真地倾听某人的谈话等。有时侯,我们还可以通过转述别人的话:“某某觉得你……”来赞美对方,这样双方都会觉得更自然。

赞美的话要恰到好处,有一些赞美之词,由于表达不当,会让对方听起来感觉不像是赞美,更像是贬低或侮辱。赞美就被打上了折扣,结果自然是事与愿违,不欢而散。

有一个男青年,在饭店遇到一位认识的女孩,她正和一位女伴在用餐。女孩显然是刚参加完一个重大活动。穿得很漂亮,还精心打扮了一番。男青年走上前去,对女孩说:“哇,婷婷,你今晚真漂亮,真像个女人!”女孩听了很不高兴:“那我平时看上去像什么?”

有时,你的赞美很有可能暗含着对对方缺点的映射。比如,“太好了,在一次次半途而废、错误、失败之后,您终于成功了一回。”

还有时,你的赞美之词可能会不经意间流露出对对方的不信任,“真没想到,你竟然会获奖!”“呵,你居然成功了,真让人难以置信啊!”

赞美的话一定是字字珠玑,让人感到如沐春风,就好像空气清新剂,可以振奋精神,可以“美化”气氛,但是再好的清新剂也会有过敏者,所以一定要掌握好使用的原则。

社交口才兵法6:忠告亦应不逆耳

忠告,对于帮助他人和建立真诚的人际关系,起着难以替代的重要作用。不能给予他人忠告的人不是真诚的人,这种人不会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忠告于对方。也就是说,不爱别人的人不会给予他人忠告的,不被他人爱的人也同样得不到忠告。因此,我们应该欢迎忠告,更应该给人以忠告。

中国有一句古话:“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既然如此,为什么大多数人都讨厌忠告,忠告为何听起来总不顺耳,甚至引起反抗和抵触的情绪,取得相反的效果呢?究其原因,就在于一般人容易受感情支配,即使内心有理性的认识,但仍易受反感情绪的影响而难以听进忠言。商朝末年,纣王昏庸无道,丞相比干多次进谏,纣王非但不听,还下令比干剖心而死。在现代职场,对上司提出逆耳忠告,很有可能被“炒鱿鱼”。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儿女的忠告,有时会引起孩子的逆反情绪,和父母的关系闹僵。为什么良药就非得苦得让人难以下咽?忠言就一定要让人听了难受呢?其实,良药苦口是科学不发达的表现,现在在苦药外加一层糖衣,苦药就不再苦口了。同样道理,只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沟通技巧,就如同给忠言也裹上一层“糖衣”,忠言也就变得顺耳了。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中,臣子进谏,乃是君臣关系中的重要一环,却又隐藏着极大的风险。君臣之仪甚严,臣子们的一言一行都需注意后果,一不小心,便可能招致杀身之祸。我国历史上出现过很多敢犯颜直谏的忠臣,像魏征、海瑞,他们在殿前披肝沥胆、直言不讳,其大义凛然的风骨令人肃然起敬。而历史上也有很多善谏之人,巧妙地根据形势和需要,运用譬喻、对比等种种手段,使谏言显得十分宛转,以便于高傲的帝王们接受。在《战国策》中有一则著名的《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邹忌先用婉言相劝法,别出心裁,对齐威王大讲其与北城徐公的比美竞赛,妻、妾、客之所以说他比徐公美,是为了各自利益,而事实是自己“不如徐公美”。当齐威王因为这个故事而哈哈大笑时,邹忌才将话题引入正题,巧施攻心之术,最终进谏成功。良好的劝诫效果雄辩地证明:进忠言,有时“顺耳”更容易达到理想的效果。

在现代社会,我们更应该学会提出委婉的忠告。有道是“良言一声暖人心,冷语一句六月寒”。那么,我们应当怎样进行忠告呢?

提出委婉的忠告,要先把握住七点原则。

忠告原则一:了解事实

忠告要想获得成功,必须先了解事实,不要捕风捉影。只有清楚地了解了事实,才能判断是否有必要提出忠告,提出忠告的角度如何选择,忠告以后会有怎样的效果。如果仅凭借听到的一些信息就去忠告别人,容易引起不必要的误会。

忠告原则二:揣摩心理

一般情况下,我们要提出忠告的对象大多是自己所熟识的人,对对方会有一个基本的甚至是一定程度的了解。通过与之沟通,理解对方对事件的基本态度,揣摩对方此时的心理,再“按病开方,对症下药”。

忠告原则三:适时适度

提出忠告时需要选择一个恰当的时机与场合,最好是在两个人独处的时候,以一对一,避开他人,切忌在大庭广众之下向对方提出忠告。因为当着他人的面向对方提出忠告,对方就会因受到自尊心驱使而产生抵触情绪。

在什么环境提出忠告也很重要。原则上讲,提出忠告时,谈话的环境最好是让人感到舒适,心情平静的,切忌在让对方感到紧张和不安的环境中提出忠告。

提出忠告时还应适度,点到为止。方式要适当,言语要真诚、客观。

忠告原则四:开诚布公

在对别人进行善意的忠告时,开诚布公地谈话,会拉近双方的距离,只有心心相映,沟通才会顺畅。你可以试着这样打开话题,“现在你想听听我的一点建议吗?”,也可以说:“想不想听一个和你的想法完全不同的主意?”如果对方表示出想听的意愿,通常他也会将你的话当做重要的参考。但如果对方反应冷淡,你就不如选择沉默。

忠告原则五:谨慎行事

为对方好是忠告的根本出发点。因此,要让对方明白你的一番好意,就必须谨慎行事,不可疏忽大意,随便草率。此外,讲话时态度一定要谦和诚恳,用语不能激烈,也不必过于委婉,否则对方就会产生你在教训他,你是假惺惺的反感情绪。

忠告原则六:学会赞美,减少话语中的“攻击性”

有时候你明明说的是很中肯的话,但对方未必能听到心里去,很重要的一个原因便是你的措辞过于咄咄逼人,也许在不经意间伤害了对方。应先将想说的话在脑子里过一遍,想象着此时是另一个人正在和你说这些话,看看你是否会对其中的某些话语感到别扭或心里不舒服。也可以尝试着先真心诚意地认可和赞美对方的某些观点,然后再询问:“你确定这个想法就是最好的吗?”接着说出自己的想法。如果你的建议最终也没被采纳,不要因此而变得愤怒或尖刻,要知道,你的目的是让身边的人妥善处理问题,而不是只听你一个人的指挥。

忠告原则七:不要比较

提出忠告时还有一个重要原则,就是不要以事与事、人与人比较的方式提出忠告。因为此时的比较,往往是拿别人的长比对方的短,这样很容易伤害对方的自尊心。“我说小刚呀,你看隔壁家的张昊多懂事,学习努力,成绩又好,多省心啊!你和张昊同年生,你还比他大两个月哩。你要好好向他学习,别再让我操心了啊!”一位母亲这么忠告自己的儿子。“哼,嘴里整天都是张昊这也好那也好,干脆让他做你的儿子算了!”

儿子的自尊心受到伤害,母亲的忠告效果适得其反。

一位丈夫对不爱整洁的妻子提出了忠告:“我说,你看前楼的杨太太哪天不是整整齐齐的,而你总是不修边幅,你就不能学学人家的好样吗?”“学学人家?你有人家丈夫赚得多吗?你有了钱,难道我还不会打扮吗?”

虽然妻子明明知道自己的弱点,但出于自尊心,她没好气地“回敬”着丈夫,丈夫的忠告失败了。

如果那位母亲这样说:“小刚,妈妈看你最近表现得不错,所以买了些你爱吃的东西好好犒劳犒劳你,你要再接再厉啊!”“谢谢妈妈,放心吧,我绝对不会让您失望的。”

如果那位丈夫这样说:“亲爱的,我发现你最近的皮肤特别好,用了什么化妆品啊。”“你知道我从来不用化妆品的。”“没用皮肤都这么好,如果用了一定更漂亮。我今天发了奖金,我们去买一套化妆品吧。再买一套新衣服,做个头发,你会更加迷人的。”

试问,这样的话怎会不让妻子眉开眼笑呢?

由此可见,人们不是不能接受忠告,问题的关键是提出忠告的方式是否得当,是合适得体,还是无所顾忌;忠告的态度是温和有礼,还是粗暴蛮横,这就是忠言能否顺耳的根本分界点。要使你的忠告让对方愉快接受,欣然改之,就要善于使用“不苦口”的良药,“不逆耳”的忠言。

社交口才兵法7:巧妙拒绝的艺术

在社交活动中,你可能常常会遇到这样一些情况:

别人有求于你,而你出于种种原因不能接受……

有人邀请你参加一个你丝毫不感兴趣的活动……

朋友邀请你参加他的生日晚会,而你因公务繁忙抽不开身……

上司要把一项你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工作交给你……

推销员口若悬河地向你兜售你并不想买的商品……

你的职员因为一些小事向你请假,但你又有需要他完成的工作……

为了很好应对上述种种情况,就要在社交活动中学会巧妙而有效地拒绝,以“有礼有力”为基本原则,根据不同的情境善于说“不”。

所谓“有礼”就是有礼貌,言语真诚,态度谦和,要尽量照顾到别人的利益和情绪,所以用词要尽量婉转。所谓“有力”就是有力量,即你讲的话要明确地表达出你的真实意愿。你不妨试试下面的方法:

1.委婉拒绝法

人们在交往中,有时对方提出的问题是你所不能接受的,但又碍于情面或感情不好直接拒绝,这时的回答可以委婉一些,使对方仍感到是受人尊重的。

有时候,委婉的拒绝是希望对方知难而退:

有人想请庄子做官,庄子并未直接拒绝,而是打了个比方,说:“你看到太庙里被当做供品的牛马了吗?当它们未被宰杀时,披着华丽的布料,吃着最好的饲料,的确很风光。一旦到了太庙,被宰杀成为牺牲品,再想过自由自在生活,可能吗?”

庄子虽没有正面回答,但一个贴切的比喻已经很明确的表达了自己的拒绝。

一次,一位读过《围城》的美国女士到中国来,打电话给该书的作者钱钟书先生,说自己很想拜见他。钱钟书先生一向淡泊名利,不慕虚荣。他在电话中婉拒道:“假如你吃了一个鸡蛋觉得不错的话,又何必一定要见那个下蛋的母鸡呢?”

在此,钱先生运用新颖、别致而又生动、形象的比喻,拒绝了那位美国女士的求见,既维护了那位女士的自尊,又避免了不必要的麻烦。

2.故意曲解拒绝法

有一次,一位贵妇人邀请意大利著名小提琴家帕格尼尼到她家喝咖啡,帕格尼尼同意了。当然贵妇人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果然,临出门时,贵妇人笑着说道:“尊敬的艺术家先生,请您千万不要忘了,明天来的时候带上您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呀?”帕格尼尼故做惊讶地说:“太太,您知道我的小提琴是不喝咖啡的。”

帕格尼尼通过故意曲解对方语言的含义,把自己的拒绝意思表达得很明确。

3.赞美拒绝法

小张因为有事向他的老板请假一周,但老板只给了他三天假。老板说:“别人需要一周办完的事,凭你的能力,三天准能办好。”

这种拒绝法的高妙之处就在于,如果对方不接受你的拒绝,那就是承认自己不行,又有谁愿意在上司面前承认自己不如别人呢?

4.拖延拒绝法

一位传销人员向你推销一种产品,但你并没有想买的意愿。你可以装做很着急的样子对他说;“给我一张你的名片吧,我马上有一个约会,有时间我会和你联系的,今天就这样吧。”

5.幽默拒绝法

罗斯福在就任美国总统前,曾在海军部担任要职。有一次,他的一位好友向他打听海军在加勒比海的一个小岛上建立潜艇基地的情况,罗斯福谨慎地向四周看了看,然后压低声音问道:“你能保密吗?”“当然能。”“那么,”罗斯福微笑着看着他说:“我也能。”

罗斯福用含蓄幽默的话语,既坚持了自己的原则,又没有令朋友太过难堪,表现了罗斯福高超的语言技巧,其积极效果非常明显。

6.反诘拒绝法

在一次记者招待会上,美国记者问基辛格:“我们有多少潜艇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又有多少远程导弹在配置分导式多弹头?”这是一个很难回答的问题,基辛格如果说“不知道”,便等于撒谎;如果说“无可奉告”之类的外交辞令,又会落入俗套,还有可能激起记者们更尖锐、棘手的追问;如果实话实说,则必然泄露国家机密。面对这样的难题,基辛格却显得非常从容自然,他说:“我不很确切知道配置分导式多弹头的远程导弹有多少个。至于潜艇导弹我是知道的。但是我不知道这是不是属于国家机密,是否需要保密。”记者们一听高兴极了,立刻嚷嚷道:“不是保密的,不是保密的!”基辛格笑着反问道:“不是保密的吗?那你们谁能告诉我是多少?”

基辛格通过这一反诘立即变被动为主动,巧妙而又十分得体地封上了记者的嘴。

社交口才兵法8:掌握好道歉的门道

向别人表示自己的歉意,是生活或工作中都会遇到的情况,但通过自己的言语表达,怎样才能让对方欣然接受和谅解呢?

道歉并非耻辱,而是真挚和诚恳的表现。伟人也有道歉时,邱吉尔起初对杜鲁门的印象很坏,但后来他告诉杜鲁门以前低估了他——这句话是以道歉方式做出的赞誉。

除非道歉时真有悔意,否则对方不会释然于怀,道歉一定要出于至诚,要堂堂正正,不必奴颜婢膝。你想把错误纠正,这是值得尊敬的事。应该道歉的时候,就马上道歉,越耽搁就越难启齿,有时会追悔莫及。要抓住时机不要放过机会。你如果没有错,就不要为了息事宁人而认错,要分辨清楚深感遗憾和必须道歉两者的区别。

道歉是有学问的,没有掌握其中的要诀,不但达不到修补关系的目的,甚至让人觉得像火上浇油。有一家电力公司在没有知会顾客的状况下,把两万四千位顾客挪放在一个预设的服务类别,使那些顾客付出的费用比其他类别要高。当报纸报道了这件事情之后,该公司高层主管对这件事情“给顾客带来的不便”感到抱歉,由于道歉的内容避重就轻,反而引起顾客更大的反感。

有三个要素:承认错误、遗憾以及为这件事情负责,你可以同时表达这三点,但是不一定要三个都表达,应该视情况而定。很多人没有把这三点分开,因此觉得道歉令人羞愧。要做到真正有效的道歉,应该注意以下五点:

1.用清楚和正确的文字,而非煽动性的文字。

通常,受侵犯者要的,无非是你承认错误,并且表达以后不会再发生。因此,过多情绪性的字眼,并没有帮助。

2.别为错误的对象道歉。

很多人喜欢针对可以被原谅的事情道歉。但是如果他们道歉的重点,和被侵犯者感觉的真正错误,并没有关连,那么道歉动作并没有解决问题,就像前面提到电力公司的状况一样。这种做法显示,犯错者仍然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更糟的是,犯错者心存侥幸,扭曲状况,反而会进一步激怒对方。

3.思考道歉的角度。

道歉可以用角色对角色,或个人对个人的方式进行,看哪种状况比较容易。举例来说,公司里两位主管在语言上起了冲突,如果一方仍然对对方心中有气,可以站在职位角色的立场,向对方表达:“我们都在一家好的公司工作,我应该要更了解我们之间的差异。我很抱歉先前讲话很粗鲁。”这么一来,即使对方仍然余怒未消,但对立气氛已经比较缓和。

有时候,个人对个人的道歉比较管用。例如,“我不同意你对这件事的立场,但是我很希望未来仍然能和你共事,因此很抱歉我刚才说话语气太过火。”选择你觉得比较容易的方式进行。

4.不要“表达”遗憾,而是真正地沟通你的遗憾。

让对方接收到你的讯息,把重点从你身上转到对方身上,以及道歉的三个要素上,也就是承认错误、感觉遗憾和负起责任,这样会让对方较能接受道歉。

5.道歉不是简单的“对不起”。

有些人以为,只要告诉对方“对不起”,就是一个道歉,事实上完全不是这样。太多时候我们听到一些官腔式的、模糊的道歉语句,但是却感受不到道歉的诚意。道歉的重点在于:发出清楚、直接、诚恳的道歉讯息。

社交口才兵法9:适时沉默,无声胜有声

一个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言语交流是必不可少的。有一副好口才,能言善辩,应对如流,确实能够展示自己的风度、才干,获得交往的预期效果。

但是,在许多场合,滔滔雄辩、侃侃而谈的好口才却不一定能派上用场,甚至还会存在“成事不足,败事有余”的风险。这时,缄口不言——闭着嘴巴不说话,反倒更利于与人打交道,更能收到交往的预期效果,这就是不需要说的场合。

在一个人情绪失控的场合下,任何情况的安慰都难以使当事人接受,不如等对方冷静下来,恢复了理智,再同他交谈为好。

有些人在遇到麻烦的时候,常常喋喋不休,唠叨不止,殊不知这样正好暴露了自己的弱点。处在尴尬情况下,与其聒噪不停,甚至说错话,倒不如保持沉默。宋代词人黄升在他的词中这样说:“风流不在谈锋盛,袖手无言味正长。”这是不无道理的。

庄子曾经说过:“大辩不言”,“至人之用心若境,不将不迎,应而不藏,故能胜物而不伤。”意思就是,最有口才的人,往往表现在善于闭着嘴巴不说话。其心里像镜子一样明亮,虽然清晰地映照着事物,但却任何事物来去而不加以迎送。因此能够自若地应接事物而不劳心神,最终战胜事物而自己却无任何损伤。

这就清楚地告诉我们:人际交往的效果,是不能笼统地以“说”与“不说”这一形式来衡量的。“说”与“不说”从表面看来,是两个互为矛盾的概念,就其实质而言,二者有一个共同的目的——为了获得最理想的交往效果。但从人的接受心理来看,从说话的场合来看,有时候“不说”却能收到“说”所不能收到的特殊效果。“不说”,不是不会“说”,而是会说而不说。它是为了某种需要而有意为之的行为。也可以说是一种在特定场合下的办事、交际的策略。事实上,在特定场合下,它是一种更好的进攻方式。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不管是哪一种“说”——聊天、座谈、辩论、询问、质疑、发言、讲课,等等。对言者来讲,都是以声音这一物质形式对听者施加刺激。这种刺激被听者感知以后,会迅速产生理解的反射,继而作出决断,促成自己应对的行为。所谓“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你有来言,我有去语”就是这种应对行为。于是俗话中就有了“听话听声,锣鼓听音”之说。

反过来,交往之中如果本该说时却偏偏不说,这就等于把自己的内心世界完全掩藏起来,让对方莫测高深,也就无从产生理解的反射。并且还会让对方在心理上造成一种无形的压力,引起一系列的疑问和猜测:对方是默许、赞许、同情、反对、胆怯、恐惧、轻视、尊重、怀疑、动摇、铁心、抗拒?由于对方的不说,自己什么都无法知道,于是引起自身的不安、惶恐、烦躁,导致自信的丧失,情绪的低落,意志的动摇,斗志的锐减。

思想观念的迥异,或追求利益的不同,往往在社会上形成一定势力的团体或派别。这些团体和派别之间不时发生摩擦或竞争,甚至是针锋相对,你死我活的斗争。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式中,要尽可能地避于其外,就不能轻易地表露态度和心迹。否则,就很容易参与到其中,惹火烧身,自食后果。

因此,在特定的环境中,你完全可以不必说那么多的话,以你的沉默来表达不满,这会让他们感到不安,从而反省自己。通过这种毫不费力而又不伤和气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是真正明智的选择。

法国有句谚语,雄辩是银,沉默是金。在我们的生活工作中,有些时候确实是沉默胜于雄辩。与得体的语言一样,恰到好处的沉默也是一种语言艺术,运用好了常会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效果。

适时的沉默像乐曲中的休止符,它不仅是声音上的空白,更是内容的延伸与升华。它是一种无声的特殊语言,是一种不用动口才的“口才”。

在生活中,我们有时故作“迟钝”未必不是聪明人,“迟钝”的背后隐藏着过人的精明。有人推崇一种“大智若愚”型的艺术——意在多听、少说,甚至不说,显示出一种“迟钝”。其实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获得最大的利益。少开口不做无谓的争论,对方就无法了解你的真实想法;反之,你可以探测对方动机,逐步掌握主动权。这时候的沉默,实际是“火力侦察”。

老一辈人总是谆谆教导我们:“话到嘴边留半句,不可全抛一片心。”自古以来国人就恪守着“言多必失,语多伤人”的古训,把缄默奉作练达的安身处世之道。今天,我们也应谨记这些古训,该沉默时一定要三缄其口。沉默,是一种态度,沉默,是一种特殊语言。沉默,也会为你赢得无数财富。

说服口才兵法1:如何说服你的老板为你加薪

加薪和升职永远是职场里的人最关心的话题,也是棘手的问题。许多人并非表现不好或没有工作能力,他们只是不善于表现自己。作为员工,有必要主动、适时地表现自己,但每个人的表达方式不同,关键在于有技巧的表现自己。想一想,为什么这些人能加薪,而且有些人似乎是常常加薪?而你总是难以加薪成功,那么,为什么不为自己创造一个成功案例,打破加薪不成功的纪录呢?

要求加薪,不应该只是单方面地“告诉”上司,而应该是双向沟通。也就是说,你必须听到上司的声音,依据他的响应来修正你的论点与看法。还需秉持委婉与中肯的态度,在说服的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原则:

1.循循善诱。

说服老板为你加薪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因此,你必须有充足的理由才能开口,而且,要让老板认为给你加薪是一件非常划算的事。切记,在谈的过程中要“诱”而不能“逼”。

2.期望实际。

研究表明,在谈判中,一个人的期望值与他所得到的结果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但你一定要注意,对你的老板而言,你的期望值应该是符合实际的。

3.态度正确。

你应该让你的老板知晓你将接受和理解他的看法,同时,你也会期望你的老板对你的想法持同样的态度。事实上也只有这样,谈判也才会有一个理想的结果。所以在薪酬商谈中,一定要避免最后通牒、威胁性以及其他带有强迫性的言辞。

4.明确自己的利益。

你的待遇并不仅仅意味着你的薪水。在薪酬商谈中要明确你在其他方面的待遇——如利润提成、股票期权等,除此之外,较快的晋升许诺、较长的年假、弹性工作时间等都应被视为待遇的一部分。

5.估算老板利益。

要了解上司的需求与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估算老板利益。与你一样,你的老板也关心他自己的利益。要说服他为你加薪,你应该有充分的理由,也就是说,你的利益增长应该与他的利益增长相一致。上司的需求,最好能与你想加薪的理由结合在一起。

6.备选方案。

你还需要事先再准备一套“b计划”以便在你无法说服你的老板为你加薪的时候扭转乾坤,来达到你的目的。准备一个详细的行动方案以备不时之需是一个不错的主意。

7.善于学习。

增强你说服技巧的惟一方式是从你的经历中学习。回想一下在说服中你哪些方面做得不错,哪些方面还有不足,不断积累经验,以便今后做得更有成效。

把握好以上这些说服原则,你就可以参照以下几个步骤进行说服了:

1.确立加薪的原因。

理清我在意的是什么?我的疑虑是什么?我想要的是什么?我想要上司知道的状况是什么?你在意的不一定要告诉上司,但是你必须理清。

2.搜集说服的资料。

尽量找出有力的数据与证明来说服上司。比如,想要强调工作的分量增加了,可以用数据比较过去两年与今年的工作量,让上司作为参考。

3.讲清楚说明白。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