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你学得会(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2 00:49:03

点击下载

作者:陈昱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腾讯你学得会

腾讯你学得会试读:

内容提要

从一个小小的社交软件公司发展成为中国互联网公司的巨头,现在的腾讯依然在高速向前狂飙,但它并不是一匹脱缰的野马,它有着明确的发展方向和规划,而它也正是凭借这一点才取得了今天这样的成功。“腾讯你学得会”。你学习它的什么?商业模式、企业文化、发展规划这些大面上的东西我们当然能够学到,而在本书中,你还将会学到更多腾讯成功的细节。通过一个个生动翔实的案例破解腾讯成功的密码,让读者在了解腾讯的同时,从它的发展经历中能够收获到更多有益于自身的知识,正是写这本书的目的。希望读者能够在腾讯的成功之中寻找到属于自己的成功密码。序言腾讯,可以复制的成功案例

从最初的五人创始团队发展到现在拥有上万人的互联网帝国,马化腾的这只“企鹅”究竟有着什么魔力?创业是一段艰辛的旅程,很多人都倒在了创业初期的路上,真正能够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帝国”的人则是少之又少。但马化腾不仅做到了而且还越做越好,在他的带领下,“企鹅”一路过关斩将,建造了一个复杂又庞大的互联网帝国。腾讯帝国的建立可以说是中国互联网的一个奇迹,但却并非是独一无二、不可复制的奇迹,腾讯的奇迹可以学习,更可以复制。但复制难道真的要比原创容易吗?

想要通过复制获得成功并不容易,但我们可以从成功者那里学习方法,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工作之中,用成功者的经验指导自己,总要比自己漫无目的地寻找要强得多。腾讯就是一个可以复制学习的成功案例。在这本书中,我们将从多种角度解读马化腾与腾讯的成功之道,通过对于马化腾在关键时期对腾讯的战略性调整进行详细分析,为读者提炼出其中的现实道理,从而在理解腾讯战略布局的同时,发现有益于自身的方式方法,可以说这并不是一本关于成功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方法的书。

腾讯帝国庞大而复杂,与创业初期相比,现在的腾讯已经发展成熟了,但是它的激情似乎仍然没有淡去,甚至大有“暴发”之势,腾讯依然在不断地地扩展它的版图,没有人知道它下一步会走向哪里。因为在马化腾的手中拥有着太多可供选择的牌可打。可能有人会认为选择多要比没选择要好,但事实上正是因为选择过多才会容易出错。当你的手中只有一两张牌的时候,你可以轻松地做出选择,而当你的手中握着一大把牌时,你的每一次出手就会慎之又慎,因为选择太多,结果也就千差万别。

更多的选择会带来更多的不确定性,而每一个不确定性都将会对一个庞大的帝国造成极为深远的影响。前面在形容腾讯帝国时用到了“庞大而复杂”,其实这并不完全准确,在它们的后面还应该加上“结构明晰”才对。马化腾的腾讯帝国虽然庞大复杂,但是却拥有着严密清晰的组织结构,在这些组织结构的各个枝点上马化腾一步一步打出了自己手中的牌,这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手中牌的效果,同时万一产生不良影响,也能更为精确地进行控制,这是腾讯帝国能够维持长盛不衰的关键。

如果说到技术,可能腾讯的技术并不是中国互联网市场中最具代表性的,但是如果从产品的角度来说,在中国互联网市场之中,可能没有谁能够和腾讯相较。很多人开玩笑说那是因为那些能够与腾讯相比较的公司都已经被“模仿”掉了,“模仿”这个词一直围绕着腾讯,这不仅让腾讯成为众矢之的,也使得马化腾这个领导者成了“全民公敌”。说到模仿,我们这本书也是在讲模仿,恰恰我们要讲的正是模仿腾讯,我们将在这本书中详细地为大家介绍腾讯自成立到发展壮大过程中的重要事件,通过这些事件来为读者揭示出腾讯成功的密码。但是,有了密码我们就能模仿一个同样成功的腾讯吗?

很显然,答案是否定的。模仿绝不会为任何人带去成功,自然这对腾讯也是一样的,而事实上它却已经成功了,这其中的原因我们将放在正文中详细为大家介绍,在这里可以告诉读者的一点是,腾讯靠模仿并不能够取得成功。

技术是一方面,产品是一方面,这都不是决定最终市场结果的关键因素,真正对市场起到决定性作用的是用户,市场中的用户满意度决定了企业的市场效果。马化腾早在创立腾讯之前就已经了解到了用户的重要性,在他开发自己的软件程序时,便总是从实用性的角度出发,他认为使用价值是产品最基础的属性,只有完成了基础的搭建,才能去考虑上层的产品附加价值,而基础的搭建工作则必须要从用户的角度出发。马化腾将自己的这种思想深深地植根于腾讯的价值体系之中,形成了腾讯“一切以用户价值为依存”的经营理念,这正是腾讯能够获得数亿用户的重要因素。

在腾讯的帝国之中,起到支撑作用的是人,不同性格不同才能的人架构起了庞大的腾讯帝国。而在这些人之中,马化腾无疑是最为重要的一个。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偏偏是马化腾创立了腾讯,而且做得如此成功。这也正如阿里巴巴成功时人们对于马云的质疑一样,在了解了马云的经历之后,人们才发现,马云就是中国的“乔布斯”啊,他个性张扬、充满自信,他有敏锐的思维和非常优秀的表达能力,所以人们会自然而然地将这些品质定义为成功的必备素质。我们不能说这有什么错,但事实上这种观点却并不完全正确。马化腾便是个内向的人,他很少在媒体前露面,甚至有一些技术型人才的“宅”,但这也并没有影响到他的成功。所以我们没有办法从那些成功人士身上摘下那些“美好的品质”来放到自己身上。这个模仿不来,却可以学习。我们将通过对于马化腾的成长经历的介绍,为读者带去一种可供学习的成长方法。

正如前面所说的一样,这不是一本关于成功的书,而是一本关于方法的书。我们在这本书中介绍并分析了马化腾和腾讯的成功案例,但读者却并不能单纯地依靠“模仿”和“复制”来将这些东西粘贴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之中去,只有在理解了其中的方法之后,通过自己的思考,结合每个人不同的现实状况,将这种方法内化到我们自身之中。没有人能够依靠模仿成功,成功的人都有着自己的方法。引子解构腾讯帝国的真相

1998年11月11日,马化腾与张志东在广东省深圳市成立了“深圳市腾讯计算机系统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随着许晨晔、陈一丹和曾李青的陆续加入,腾讯帝国的“五虎”集结完毕。公司最初主要的业务是拓展无线网络寻呼系统,为寻呼台建立网上寻呼系统,马化腾和几位创始人在创业之前从事的也正是这方面的工作,可以说在业务上是十分对口的。正是以此为起点,腾讯的“五虎”开始了漫长的创业征程,一步步地建立起了腾讯帝国的大厦。

现在的腾讯已经发展成为一个超过3万人的庞大的队伍,这对于马化腾来说既是一种成绩,也是一个挑战。成绩在于庞大的人才队伍所提供的创新福利,拥有如此多的优秀员工,对于腾讯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而挑战则在于如何高效有条理地去管理这样庞大的人才队伍。从现在腾讯的发展状态来看,马化腾已经很好地完成了腾讯的人才队伍管理工作,如此庞大、复杂的互联网帝国依然能够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优秀的组织体系是必不可少的条件,这也正是值得许多创业者所学习的地方。

腾讯的组织结构呈一个三角形,位于最顶端的是最高管理部门总经理办公室,又被称为“总办”。紧随其下的是许多不同类型的事业群,这些事业群各自分管着不同领域的商务活动。在事业群下面是许许多多不同的业务部门,每个事业群根据负责的领域不同,业务部门的种类也各不相同,有的业务部门负责一块工作,有的业务部门负责多块工作。

一个企业在不同的发展阶段,其组织管理机构也是不同的。在一个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时,过多的层级划分将会降低企业的运作效率。为了能够更好更全面地发展业务,企业必须通过设立不同的业务部门来负责不同的业务工作,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可以在不同的领域寻求更加深入的发展。

腾讯的总经理办公室相当于一个最高的管理机构,同时也是腾讯最高的决策小组,主要由高级执行副总裁及其以上职位的人组成。这一机构主要负责把控企业发展的大方向以及企业的转型升级、结构调整等问题,同时还负责协调下设的各事业群之间的工作关系。在具体的工作上,“总办”更多的是将权力下放给各事业群组的负责人,最大限度地给予各部门开展工作的自由。所以,在腾讯的内部,各个业务部门之间不仅相互对立,而且似乎存在着一层相互竞争的关系,除了面对市场客户外,他们还需要通过“总办”的考察,所以无论是各事业群还是下属的不同业务部门,对于“总办”而言都是一样的,在这一体系之中,业绩是考核的重要标准。

当然除了内部的合理竞争之外,在面对外部市场竞争时,各部门之间便需要团结在一起共同作战。而在这其中,“总办”所起到的就是一种协调人的作用,“总办”需要统筹各部门之间的工作,作为一种纽带将各部门之间联结起来,从而使得公司在对外部的竞争中,能够取得优势,并最终获得胜利。

一个良好的企业组织体系,位于顶端的管理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管理层对于权利的把控是整个体系能否有效运转的关键,根据企业的不同情况,选择收权或是放权,从而使得下属的部门能够更好地去完成自己的工作,这对于企业来说十分重要。收权可以防止下属部门仗权独断,放权可以让下属部门放手创新,如何掌握好其中的度,是企业管理部门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总经理办公室之下,腾讯设立了七大事业群,分别负责着不同的业务领域:

互动娱乐事业群(IEG):腾讯互动娱乐是腾讯最具影响力的互动娱乐品牌,它已经成为全球领先的互动娱乐服务平台。在腾讯互动娱乐事业群下包含了腾讯游戏、腾讯文学、腾讯动漫等许多不同方面的互动娱乐业务平台,从而为用户提供文学、动漫、游戏、影视等多个方面、不同角度的高品质互动娱乐体验。其中,腾讯更提出了“泛娱乐”的发展战略,在多领域寻求突破和发展,通过粉丝经济全面营造互动娱乐新时代,不断探索全球范围内的互动娱乐新模式。

移动互联网事业群(MIG):这一事业群主要从浏览器、网络安全、网络搜索、应用商店等几大方面为用户提供互联网服务,同时还负责移动互联网智能硬件业务的研发和探索,是腾讯移动互联网业务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网络媒体事业群(OMG):主要为华人用户提供网络媒体服务,通过腾讯网、腾讯微博、腾讯视频三大核心平台,为用户提供多角度的需求服务,从而打造出中国最具网络影响力的媒体平台。

社交网络事业群(SNG):QQ和QQ空间是这一事业群主打的社交平台,主要为用户提供社交网络和优质的通讯等多项综合性服务,在不断拓展创新增值业务的同时,为更多的用户创造更多的价值。

微信事业群(WXG):微信作为当下最为流行的移动社交平台,与QQ一起构筑起了腾讯的社交通讯网络,自2011年推出以来,微信以它全面的功能改变了人们交流沟通的方式,不仅是个人用户,企业用户也可以通过微信获得广告宣传的机会,可以说微信已经改变了用户的社会生活。2014年5月6日,腾讯成立微信事业群,主要负责微信平台的基础运营及开放管理、微信支付和微信营销等拓展业务。自此,微信独立于腾讯的网络社交体系,开始了独立探索发展的道路,这也是腾讯从产品到企业战略体系发展的重要表现,并将对腾讯在未来的发展起到更为重要的作用。

企业发展事业群(CDG):这一事业群主要为腾讯的新业务发展提供专业的集成平台,在培育腾讯的新业务和国际业务的同时,为腾讯的各种业务发展提供战略帮助及支持。

技术工程事业群(TEG):技术工程事业群运营着亚洲最大的网络和服务器集群以及数据中心,同时在云运营平台、云数据处理平台以及海量应用支撑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云计算服务和安全保障工作。通过为腾讯提供互联网行业全方位的运营解决方案和服务来推动腾讯各项业务的稳定发展。

七大事业群支撑着腾讯帝国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到这七个事业群中既有单独发展业务的独立部门,又有为其他事业群提供技术及服务支持的业务部门。其中企业发展事业群在企业战略发展的角度为其他事业群提供发展战略和资金投资,而技术工程事业群则专门为其他事业群提供技术方面的服务,其他几个群组在业务上相互独立,又能够彼此互助,是一种良性的企业组织结构。

对于一个企业来说,组织机构的设置往往是越精简越高效,在保证可以顺利完成工作的情况下,精简的人员和部门配置将会更加利于管理,利于各部门去开展工作。腾讯这七个事业群组的划分,充分将自身的业务板块分门别类地加以划分,不仅可以全面地管理各业务板块,更能够在单一领域中进行深入探索。

而在各个事业群之下,则有着不同的具体业务部门,由于事业群的不同,业务部门在设置上也会有所不同,各业务部门相互独立,拥有较高的自主性。在腾讯的管理制度之中,总经理办公室大多数起到规划全局方向的作用,对于各事业群、各业务部门的业务很少干涉,所以腾讯的业务部门可以自主选择业务发展方向,以及产品拓展工作。但“总办”不管,并不意味着完全的放任自由,各业务部门还需要由各事业群来指导具体工作的开展。

腾讯便签:

良好的组织管理结构,是腾讯帝国发展壮大的重要因素,合理的团队配置,高效的工作流程,将使企业的业务拓展和产品研发更快完成。在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合理地调整企业组织结构,对于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解读“小马哥”的成长之路

在腾讯之中,大家都习惯称呼马化腾为“小马哥”。与《英雄本色》中的“小马哥”不同的是,马化腾缺少那种玩世不恭的个性,而与电影中“小马哥”相同的是,马化腾也是一个重情义的人。在马化腾创立腾讯之前,人们往往称呼他为“小马”,这种称呼可能算是社会上流行的最为普遍的称呼了,而被这样称呼的人,除了年龄较小资历较轻之外,大多都是不善言谈、性格内敛的人,当然马化腾也并不例外。

在了解一个人的发展之路时,童年时代往往是最容易被忽略却又是最为重要的时间段。作为每个人人生的起点,童年的经历往往会对一个人日后的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不仅是成功人士,普通人也是一样,我们可以试着回想一下童年时的自己,然后再看一下现在的自己,仔细回味一下自己的成长过程,我们就会发现童年生活对于我们今天的深刻影响。

而在成功人士的身上,这种影响往往表现得更加强烈,更具有代表性。想要了解马化腾的成功,其学生时代的成长经历是我们不能忽视的。马化腾为什么会从事计算机行业?为什么会创造腾讯?为什么能够获得今天这样的辉煌?这些问题的答案都与他在创业之前的经历息息相关。

1971年10月29日,马化腾出生在海南岛东方市的八所港,由于父母都是港务局的职工,所以马化腾的生活条件还是比较优越的。在八所港长大的马化腾从小便接触到了许多科学知识,其中天文学是他最为感兴趣的学科,这一兴趣也在很长时间影响着马化腾,即使到了现在他依然对于天文学充满着好奇。但最终马化腾却并没有走上天文学研究的道路,马化腾的转变开始于深圳大学时期。

1989年马化腾在高考之中取得了超出重点线100分的优异成绩,以这样的成绩他可以选择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但由于一些原因,最终大多数像马化腾一样的深圳考生都选择填报了深圳大学。可能是命运使然,在深圳大学中并没有开设天文学专业,所以马化腾选择了另一个改变了他一生的专业——电子工程系的计算机专业。就这样,马化腾在全新的世界里开始了自己丰富多彩的人生旅程。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谈到兴趣对于一个人成长的巨大影响,但实际上我们在研究许多成功人士的经历之时会发现,他们大多数并没有依靠自己的兴趣取得成功,反而是在一些其他的领域中展现了自己的能力。那么兴趣和成功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关系呢?我们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来说明二者之间的关系,因为单纯地从一个因素出发去讨论成功是十分片面的。从马化腾身上来看,他童年的生活条件相比于其他人要优越,他在很小时便接触到了计算机,但这难道就能够成为马化腾成功的因素吗?显然是不能的,正如很小的细节都可以招来失败一样,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举动都可能决定我们未来的成功,但在做出这一举动时我们往往是不知情的。

马化腾不会想到,在选择了计算机专业的20多年之后,自己可以创造一个无与伦比的互联网帝国,不仅是他想不到,任何一个人都不会料想到这种事情。深圳大学正如深圳这座城市一样,年轻而富有生机。在这里,马化腾彻底沉浸在计算机技术的学习之中,他将自己的精力全部投入在了C语言的学习上。不过,马化腾对于自己有着很清楚的认知,他知道自己在技术方面的缺陷,同时也明白自己在应用方面的过人能力,也许正是出于这样的考虑,马化腾在创业时才会拉上自己的同班同学张志东,这可是位在计算机算法方面有着非凡能力的人。

一个真正了解自己的人,是清楚自身弱点的人,而善于借助别人的优势弥补自己缺陷的人则最有可能成为一个成功的人,没有人能够成为十全十美的人,但我们却可以通过“借力”来达到这一点。

在大学生涯结束之后,马化腾进入润迅通信公司工作。在大学实习期间,马化腾自己设计了一款分析股票行情的软件,为自己挣得了第一桶金的同时,也为他敲开了润迅通信公司的大门。当时的润迅通信公司是一个才创办一年的企业,但却是一家极具传奇性的企业,它通过为用户提供寻呼台服务而不断发展壮大,最终成为中国南方最大的寻呼台服务企业。在这家公司中,马化腾学到了许多有价值的东西,同时从润迅的兴衰之中,马化腾也看到了市场的变幻莫测。虽然在润迅已经做到了主管级别,但马化腾给人的印象依然不那么深刻。

马化腾在润迅认真负责、兢兢业业,他性格内向,所以存在感不强。但在马化腾的内心,另一种个性却在另一个世界中支配着他的行动,甚至可以说是另一种个性成就了马化腾。

另一个马化腾存在于“马站”之中,这是马化腾开通的惠多网深圳站的名称,原名为“ponysoft”,因为pony的中文意思是“小马驹”,所以这一网站又被称为“马站”。惠多网是一种诞生于美国的电子布告栏建站程序,它通过电话线连接,信件发送采用点对点的方式。它不同于互联网,不支持在线交流,并且一根电话线只能一个人用。因为费用的问题,在“马站”创办之时,国内只有不到十个站点,在这些站点中,马化腾的站点可以算是最为豪华的一个。

马化腾将自己的第一桶金全部投入其中,他用5万元的巨款在家里拉了四条电话线,并且配备了8台电脑,这样他便可以同时接收到4位用户的传送申请。这让马化腾的生活顿时变得丰富了起来,正如他多年之后所说的:“那时候我们所有计算机软件编程人员,以为所有的编程都是在本地进行的。第一次看到通过远程的站台看到屏幕上吐出文字的时候,非常激动,感觉开启了一个新的大门一样,我觉得这是当时网络的开始。”在“马站”中的马化腾被网友称作“话痨”,他喜欢喋喋不休地与别人反复探讨同一个技术问题,不断地征求用户的意见,不断地回复用户邮件,从来不会感觉到厌倦。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在另一个领域发现不同的自己,在现实生活中的马化腾是沉稳安静的人,而在互联网世界中,他就变得异常活跃起来,因为这是他擅长的领域,而也正是在这里,他以用户的体验为主的思想开始慢慢萌发,这也成为腾讯在日后的发展之中最为重要的价值理念。

1995年以后,互联网的气息在中国越来越浓厚,身处在互联网圈中的技术爱好者们都发现了这一新时代的趋势。最先在这条道路上取得成功的是网易的丁磊,这位不久之前马化腾曾经接待过的惠多网网友取得了如此大的成功,对于马化腾而言是一个不小的刺激,对于同样是互联网技术的研究者,马化腾并不希望自己落在他人身后,所以在1998年之时,他和自己的同学张志东一起创办了腾讯,开始了互联网创业的征程。

腾讯便签:

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弄清楚“你是谁”很重要,在这之后再去考虑“这件事情怎么样”,而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技术水平和知识水平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时代并不会制造英雄,它只是为那些英雄们准备了一个施展拳脚的舞台而已,在这个舞台之上,考验的永远都是真才实学。解密腾讯成功的密码

2016年9月,成立了18年的腾讯公司市值突破2万亿港元,成为全亚洲市值最大的公司。18年的时间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的时间,这段时间大概相当于人一生时间的四分之一。而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仅仅是一个百年企业的起步发展阶段,但马化腾却带领腾讯在这短短的18年间,创造了市值2万亿港元的庞大的帝国,这是一种巨大的成功。

成功虽然难得,却是可以复制的,即使如马化腾的腾讯帝国也是如此。纵观腾讯的发展历程,仔细分析就会发现,腾讯的成功是有着一定的方法的。对于时机的把握、对于产品的宣传、对于市场的布局,这些都是腾讯取得成功的方法。在市场之中,也有着许多其他的企业依靠这些方法而成功,但却少有如腾讯这样以极为迅猛的速度,取得如此巨大成功的案例,在腾讯的身上存在着一些特殊的成功密码,只有破解了这些密码,我们才能真正地发现那些推动腾讯不断走向成功的重要因素。

马化腾曾经说过:“腾讯的成功得益于一直通过创新满足用户需求,获得收入和利润,今天的一切成就都是服务好用户的自然结果。”马化腾将创新和满足用户需求放在了一起,在他看来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企业的最终目的,而不断创新则是满足用户需求的最佳途径。许多人认为腾讯所谓的“创新”和“抄袭”是同一个意思,外界对于腾讯的“抄袭”也早已诟病已久。可是,“抄袭”是不可能让一个人长久地获得成功的,腾讯的“抄袭”更多的还是依靠自身的技术实力。

在百度百科中对于创新的解释是“指以现有的思维模式提出有别于常规或常人思路的见解为导向,利用现有的知识和物质,在特定的环境中,本着理想化需要或为满足社会需求,而改进或创造原来不存在或不完善的事物、方法、元素、路径、环境,并能获得一定有益效果的行为。”很多人因此认为创新就是一种创造新的东西的行为,这种理解不能说错误,但却显得十分片面。其实创新本身具有三个层面的意义,第一层是更新,第二层是创造新的东西,第三层则是改变。我们可以试着从这三个层次上面去分析腾讯的行为是不是“创新”。

QQ作为腾讯最具代表性的产品,它的诞生和发展历程就是腾讯一系列创新的过程,当然也有人认为这是腾讯“抄袭”的开端。许多人都知道最初的QQ叫做OICQ,是模仿国外的一款名为ICQ的软件而开发出来的,当时的ICQ是全英文版的界面,并且只能够与在线用户聊天,关于好友的信息和聊天记录只能存储到本地电脑中。而马化腾在开发OICQ时充分考虑了这些问题,在推出中文版的OICQ的同时,他还创造性地将用户的信息存储到了服务器中,这也就是说,只要是有网络的地方就能查询到这些信息。同时在线的用户还可以给没有在线的用户发送留言。与其他收费软件不同的是,马化腾将OICQ免费发布供用户下载,虽然损失了很大一部分卖软件的费用,但这也为QQ日后庞大的用户基数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除了这些对于ICQ的改动外,马化腾从中国市场和用户的角度出发始终对QQ进行着功能性的更新,在不断满足用户需求的过程中,也让QQ成为一个具有丰富功能的社交通讯软件,进而使得QQ逐渐发展为用户人数最多的社交软件平台。一个“抄袭”而来的产品是不会具有长久的生命力的,狭隘地将创新定义为“创造新的东西”的想法是不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的。不断改变,不断更新,也可以创造出新的东西,创新精神正是在不断地思考、研究、更新、改变中发展而来的。

毕加索曾说过:“好的艺术家抄,伟大的艺术家偷。”适当地借鉴前人的创造是可以的,但完全照搬的人是无法成为伟大的艺术家的,创新不等于创造,它不单纯是发明一个从无到有的东西,而是为一个东西增加更多的价值。

腾讯对于产品的不断创新,其出发点都是在于满足用户不断变化的需求。马化腾认为:“创新来源于对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和对产品的不断打磨,资源只是加法,产品的价值力才是王道。”而对于如何准确把握用户的需求,马化腾则认为并没有什么好的方法,只要自己成为用户,才能够感受到用户在使用软件之时的体验。做产品的专业人员需要不断变换自己的身份,从普通用户和专业人员的角度多方面地去考察自己的产品。

在这方面,马化腾总是身先士卒,也是出于他对网络的痴迷,所以总是可以发现许多别人没有发现的问题。在QQ刚刚诞生时,马化腾成为第一个用户,除了日常的工作外,剩下的时间他基本上都是泡在QQ上,不断地地找人聊天,除了自己找问题,还鼓励其他用户一起找问题,正是在这种情况下,QQ才能够从最初的无人问津,发展成为中国最为火爆的即时通讯工具,而也正是不断地地寻找问题和完善功能,QQ才能在与MSN的战争中取得胜利。

对待微信他也采用了这样的方法,每天,微信的管理人员收到最多的可能并不是用户所提出的改良意见,而是自己的老总所提出的修改方法,即使在凌晨三四点时,程序员也会时不时地接到某项问题需要修改的邮件。即便是现在马化腾依然一有时间就泡在网上,所以在腾讯的产品推广到用户之前,往往需要先经过他这一面“防火墙”。

很多时候,产品的价值被量化为一定的商业数额,这是对于产品价值的一种误解。产品的真正价值是满足用户的需求,用户的口碑是产品价值的最好体现。在新的市场环境之中最为宝贵的资源便是用户,赢得了用户的支持就可以赢得广阔的市场。

良好的团队协作是腾讯走向成功的又一重要因素。腾讯最初由马化腾和张志东合伙创办,随后又加入了三位同学和同事,从而形成了腾讯最初的创始人团队。根据每人出资的多少来划分股份比例,其中马化腾出资最多,但他却将自己的股份比例定为了47.5%,虽然在单一的股份比例上占据了较大的份额,但是这也很好地防止了一种问题的发生,也就是当马化腾自己独断专行做出错误决定的时候,其他的四位创始人可以一同否决这一决策,因为其他四人的总股份比例为52.5%。这就很好地避免了“专制独裁”行为的出现,同时也让腾讯的创始人团队能够更好地协同工作。

自腾讯创立以来,马化腾一直在对腾讯的组织管理结构进行调整,不断将各项工作细分,明确创始人团队的责权和分工,同时还要求对于腾讯的决议,必须通过两个创始股东的同意,方可执行。在腾讯不断壮大的同时,马化腾将创始团队的权利开始逐步下放给各事业群的职业经理人负责,同时要求领导和管理阶层必须培养潜在的接班人,在不断引进外部人才的同时,大力培养内部的优秀人才。

良好的组织结构是企业正常运转的关键,优秀的人才队伍则为企业提供不断向前的动力,只有企业内部所有成员协同工作,才能够使企业在复杂的市场竞争之中立于不败之地,最终企业的利益也会惠及每个员工。

腾讯便签:

在腾讯这个“庞然大物”身上寻找成功的原因很容易,用户、产品、团队、技术,这些都是腾讯成功的原因,而这些因素放在不同的市场环境和市场主体之中又会有着许多的不同。所以在学习他人成功经验的同时要注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寻找适合自己的方法。第一章腾讯的路和坎回顾创业路,不成功便成仁

马化腾的创业之路走得并不顺畅,曾经在采访之中,马化腾回顾了自己的创业之路,感慨颇多。在他看来,任何人的创业之路都是艰苦不断、困难重重的,从初创时期的资金不足,产品知名度不高,到发展时期进入市场之后的危机四伏。即使是已经发展成熟之后的大企业也会因为一些小的危机而导致满盘皆输。创业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不会有人牺牲,但却经常有人失败。

在回顾腾讯的创业之路时,马化腾认为腾讯在创业之时经历了三道令他惊心动魄的“坎”,这三道“坎”有大有小,发生在腾讯发展的不同阶段,但却都对腾讯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在面对这些“坎”的时候,马化腾和腾讯团队虽然十分痛苦,但却都没有选择放弃,而是依然在坚持着,在选择坚持的同时,努力地寻找着摆脱困境的机会。

腾讯所遇到的第一道“坎”发生在腾讯成立的初期,在腾讯成立之时,中国的互联网市场已经呈现出一派热闹的景象,门户网站、搜索引擎、电子商务都已经开始流行,腾讯的出现并没有引起人们的关注。在腾讯成立初期,马化腾并没有明确的发展方向,当时寻呼服务盛行,所以马化腾开始着手开发这一软件,但由于手机的普及,寻呼机开始退出历史舞台。至此,马化腾开始不断地寻找新的业务来维持企业的发展,腾讯的第一年就在这样的窘境中度过,失去了主营业务,创业资金消耗殆尽,马化腾刚一开始就陷入了绝境。

对于马化腾来说,这次创业是他倾尽所有的一次尝试,辞去了工作,将积蓄全部投入其中,刚一开始就如此艰难,但令他没想到的是,更加艰难的道路还在等着他。在开发出OICQ之后,凭借着“从用户体验”角度出发的指导思想,腾讯团队不断地在完善着OICQ的使用体验,这也使得OICQ受到了越来越多的用户的喜爱和欢迎,很快OICQ的注册用户就超过了100万,对于任何一个企业来说如此多的注册用户应该都应该是一件好事,但对于当时的腾讯来说这虽然是件好事,但却也是一件令人头痛的好事。

当时的腾讯,一方面面临着来自美国在线的侵权官司,另一方面面临着自身资金的极度紧张。由于注册用户数量的激增,致使单个服务器的承载能力超出了限制,只有通过增加服务器来提高整体的承载能力,这是保证OICQ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但一个服务器五六万元,这对于腾讯来说是无法负担的,虽然靠着张志东自己组装的服务器勉强提高了承载量,但没有资金的支持依然无法解决用户增长过快所造成的问题。

寻找资金成为腾讯的主要工作,这期间马化腾曾考虑卖掉腾讯,但却又舍不得将自己的心血低价卖给别人,马化腾为自己的公司开出了很高的价格,但却没有人愿意接受这一前途未卜的小公司。售卖失败后,腾讯团队依然在坚持着,能借钱的借钱,能找人的找人,每个人都使出了浑身解数。因为坚持,腾讯等到了投向自己的风险投资,IDG和盈科的注资为腾讯带来了最后的生机,同时也使得腾讯在即将到来的“互联网风暴”中得以生存,并不断地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

如果马化腾在困境之时将腾讯低价卖出,那么他和几个创始人至少能够收回成本和一段时间的辛苦费。如果腾讯没有在最后时刻收到IDG和盈科的投资,那么腾讯的名字可能根本不会出现在我们现在的生活之中。假设终究不会改变现实,在腾讯的第一场危机之中,是他们依靠坚持拯救了自己。即使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也要坚持去争取明天的到来。

马化腾认为腾讯的第二道“坎”则是与MSN的战争。在经历了与奇虎360的战争之后,腾讯不得不面对另外一个更为强大的对手,那就是微软的MSN。在发展了十多年之后,腾讯正在渐渐偏离以用户为依存的价值理念,想要重新回到腾讯原有的发展轨道之上,就一定要选择转型开放。而刚刚进入中国市场的MSN也选择了开放的策略,凭借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MSN开始威胁到腾讯的地位。

依靠着微软这一强大的后台,MSN立即在中国的高端白领人群中打开了市场,一时间腾讯成了“小学生”使用的上网工具。当时的市场氛围普遍认为QQ将在“高大上”的MSN面前败下阵来,即使在腾讯的内部也经常争论不断。但是马化腾丝毫不为所动,依然在坚持对QQ进行优化和修改,他坚信自己的产品要比国外的产品更适合中国人使用。

2004年9月9日,腾讯推出了2004版的QQ,新版本的QQ不仅在网络传输速度上面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同时还加入了许多新颖的设计。一经推出便受到了市场中用户的欢迎,让马化腾感到高兴的是,这一版本的QQ大大提高了传输文件的速度,同时还加入了断点续传的功能,这使得许多商务人士重新回到了QQ的怀抱。

面对着第二道“坎”,马化腾和腾讯依然在坚持,而这一次在坚持之外,腾讯团队还在对QQ进行着完善,不断地地找到用户新的需求,不断地为QQ添加新的功能,最终获得了用户的欢迎。坚持本身便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而在坚持之外不断探索新的可能性,更是难能可贵。

腾讯的第三道“坎”来自于一种新出现的社交媒体——微博,当时在国内最早做微博的是新浪,在新浪之后,搜狐、网易、腾讯都加入了研发微博产品的大军。但由于市场的先机已经被新浪微博所抢占,同时新浪方面又将全部的力量放在了微博上面,所以后出现的如搜狐、网易都纷纷在微博领域败下阵来。虽然腾讯依靠着QQ积攒起来的庞大的用户群苦苦支撑,但最终依然没有阻挡住新浪微博在网络社交领域的攻城拔寨,腾讯微博最终也以失败而告终,新浪微博在一步步地蚕食着广阔的市场。

当新浪微博出现之时,在马化腾的脑海中第一个想法便是也做微博,但因为产品的功能性严重重合,市场很难再接受一个新的微博品牌,所以马化腾决定开发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但腾讯微博依然要继续承担起抵御新浪微博进攻的重任,要坚持到新产品研发成功为止。

马化腾要设计一款纯手机的即时通讯软件,要同时能够解决手机和电脑端的问题。这个任务最终由腾讯内部的三个团队负责,每个团队开发一个产品,互相竞争,谁胜出了就用谁的产品。最终张小龙带领的团队所研发的产品胜出,2011年1月21日微信横空出世。

微信不仅成功抵挡住了新浪微博的进攻,而且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微信的用户数越来越多,成为仅次于QQ的第二大社交通讯工具,更成为支撑腾讯帝国的一根重要支柱。面对第三道“坎”,腾讯不仅仍然在坚持,而且还在探索的基础上完成了自我的创新,创造出一种有别于QQ的“国民社交软件”,不仅帮助腾讯渡过了危机,更将腾讯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腾讯便签:

遇到危机,坚持下去才有胜算。但坚持并不意味着固执守旧,只有在坚持信念的同时努力寻找新的希望,才能够在危机之中发现来自未来的光芒,只有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人,才能够顺着光芒的指引走向未来,收获希望。实践出真知:特殊的盈利模式

获得经济利益是企业的重要目标,研究技术,发明产品,满足用户的需求,这些举措从根本上来说都是为了获得经济效益。马化腾创办腾讯也是一样,他需要让腾讯成为一个能够盈利的公司,但从腾讯的发展轨迹中看,即使QQ的注册用户已经达到了1亿人以上,马化腾依然没有为QQ找到一个合适的盈利模式,这也使得最初的QQ成为腾讯烧钱的无底洞。

就连最先出现的ICQ都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后出现的QQ就更不用说了。但马化腾知道寻找盈利模式需要从市场入手,而在市场中抓住用户对于产品的需求点则是找到盈利模式的关键,为此马化腾开始了许多不同的尝试,他希望通过实践来找到一条真正适合QQ的盈利模式。

在经历了20世纪末的“互联网寒冬”之后,腾讯成了“侥幸”存活下来的几个互联网公司之一,虽然存活下来了,但度过了寒冬的腾讯依然需要外出找“食”吃,在市场部门的努力下,腾讯成功加入中国移动推出的“移动梦网”,开始获得了一定的收入。但虽然在“移动梦网”中获得了一些收入,QQ依然没有摆脱“烧钱”的困境。那时的腾讯往往是从“移动梦网”中获得了收益,投入到QQ的日常升级和维护之中,然后就没有然后了,QQ依然不知道如何盈利。眼看着拥有如此庞大用户基数的QQ无法盈利,腾讯内部开始了一次一次的盈利模式的尝试。

腾讯尝试的第一个盈利模式是通过植入广告来获得利润,这在当时的互联网市场中是十分常见的。虽然当时腾讯的广告价格十分低廉,曝光率也很高,但却依然很少有企业通过QQ来做广告。因为QQ的广告页面非常狭小,广告的展示效果并不良好,并且由于QQ的用户群体过于年轻,购买力并不强,这也成为广告商考虑的重要因素。

通过实践,马化腾发现这种方法并不适合腾讯,所以转而开始寻找一种新的盈利模式,这时腾讯推出了会员制,腾讯自称这是“中国互联网史上的第一个增值服务业务”,腾讯的想法是通过为这些会员用户提供一些特别的服务,来收取一定的费用,虽然为此展开了一系列推销活动,到从结果上来看这无疑又是一次失败的尝试。因为用户需要前往邮局支付会员费用,这也成为这一模式失败的主要原因。

腾讯的另一次盈利模式尝试是通过收取QQ号的注册费用来盈利。一方面,QQ每天都会产生超过100万次的注册记录,如果选择收费的话这将是一笔十分丰厚的收入;另一方面,因为注册用户过多,使得服务器需要经常升级和维护,选择收费之后将弥补在这一部分的费用支出。这一次腾讯不仅失败了,而且还引发了用户的反感,许多网友纷纷发帖讨伐腾讯,腾讯因此遭受了严重的舆论危机,并且为自己招来了无数的竞争对手。

只有经过了实践的检验,才能够发现适合自己的东西是什么,正所谓实践出真知。腾讯在探索盈利模式的道路上开展了许多不同的实践尝试,却并没有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虽然并不顺利,但腾讯在收费模式的探索之路上仍然在不断地尝试。

Q币的出现可以看作是腾讯在探索实践基础上获得的一个较为优秀的成果。作为一种虚拟货币,Q币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腾讯自身支付系统所面临的问题。新出现的Q币主要被用于购买QQ靓号上面,随着腾讯逐渐放开免费注册渠道,Q币成了一种没有用处的虚拟支付货币。Q币作为QQ中的虚拟货币,与腾讯的盈利模式之间并没有太大的联系,所以腾讯依然需要重新探索自己的盈利模式,但是当腾讯的第一个盈利模式出现之后,Q币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QQ秀是腾讯通过QQ第一个获得盈利的增值服务,QQ用户可以通过Q币购买衣物。装饰和场景,来亲自设计自己的虚拟化个人形象。在腾讯推出的QQ秀商城中,用户可以选择各种各样的虚拟物品,每个物品的售价在0.5元到1元不等。同时用户还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随时变更虚拟物品,还可以将这些虚拟物品送给自己的QQ好友,每一个QQ秀的形象有效期为6个月,用户可以通过续费来继续享有QQ秀装扮。

即使是在虚拟世界中,用户也希望能够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形象,而通过自己的双手来设计自己的形象无疑是最符合用户的需求的。用户可以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设计出完全不同于现实生活中自己形象的虚拟人物,可以说这是一种创造,不仅是用户个人的创造,更是属于腾讯的创造。

自QQ秀产生之后,腾讯似乎寻找到了一种属于自己独有的盈利模式。腾讯在后续又推出了包括红钻、黄钻、绿钻、超级会员等众多增值类服务,这些增值类服务依托以庞大的QQ用户群,形成了围绕腾讯产品的全方位增值盈利模式,这也是腾讯一直沿用至今的主要盈利模式。

除了QQ为依托的增值服务收费模式外,腾讯的另一大优势产品微信也拥有一个重要的盈利模式。微信的盈利模式更为复杂,但功能也更加全面,微信已经渐渐成为腾讯最为重要的支付工具。微信支付和微信红包为腾讯提供着稳定的资金流来源;同时微信中的付费表情也是重要的收入来源;收取入驻商家和认证企业也需要缴纳一定的费用。可以说微信的盈利模式更为立体全面,对于腾讯的影响也更大。

盈利模式是一个企业赖以生存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只拥有产品和技术却不知道如何使用它去获得效益的企业并不是一个成功的企业。经济效益是一个企业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不断向前发展的重要保障,而优良的盈利模式也是企业获得稳定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障,可以说盈利模式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

大多数企业都是在拥有了技术和产品后才去考虑盈利模式的,这是一种十分正确的方法。正如腾讯一样,通过不断地市场实践,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盈利模式,一次次的市场实践虽然会对企业产生一些不良的影响,但是从实践中也能够看出产品与用户之间是否存在切实的联系,从而使企业从中寻找到适合自己产品的盈利模式。如果市场中的产品无法与用户产生联系,那么考虑再多的盈利模式也只是纸上谈兵而已,不被用户所认可的产品如何去谈盈利问题呢?

腾讯便签:

实践出真知。合适的盈利模式一定是从产品出发,符合用户的利益诉求的。只有在市场的不断实践之中,才能够发现用户对于产品的价值需求,从而以用户对产品的价值需求来确定适合产品自身的盈利模式,产品很重要,用户也很重要,而市场实践将会让企业更容易发现两者间存在的联系。深陷“检测门”的腾讯

成功是每个人都在追求的事情,但在成功的道路上,一帆风顺往往只是别人口中的祝福之词,荆棘丛生才是成功道路的本来面目。只有在荆棘之中仍然前行,忍受痛苦不忘目标的人才能够最终走向成功,能忍受别人所不能忍受的痛苦,才能获得别人所不能获得的成功。可以说一个人对待挫折的态度,是决定一个人成功与否的关键。

企业的发展与个人的成长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经历坎坷之后摘得丰收的硕果。只有经历了坎坷的人才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也只有经历了危机的企业方能变得强大。对于企业而言,危机是一把双刃剑,有的企业可以手持利剑披荆斩棘,有的企业则会被利剑的锋刃所划伤。没有人会说对于一个企业来说危机是一件好事情,但人们常说对善于应对危机、化解危机的企业来说,危机是一份最好的成长礼物。

尤其对于刚刚成立的企业而言,危机虽然是致命的,但往往在这危机之后,存在着无限的光明前景。危机是检验企业成熟与否的试金石,也是帮助企业走向成熟的脚踏板。选择用各种手段绕过危机的企业终将被危机所吞噬,只有直面危机,才能在痛苦的旅程中走向光明。

2010年中国互联网行业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但对于深处行业之中的互联网企业来说却过得并不如意,互联网行业内部竞争非常激烈,而腾讯的出现以及快速发展,又让这一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许多互联网公司纷纷倒在了腾讯的面前,而腾讯崇尚“模仿”的发展模式也被同行诟病不已。乘着互联网行业的东风,腾讯一路过关斩将,逐渐发展壮大,看上去前景一片光明,但潜藏在黑暗之中的危机却早已经逼近了腾讯。

2010年9月27日,360公司发布了一款专门针对QQ的“隐私保护器”工具软件,同时在360网站上开设《用户隐私大过天》的讨论专题页,其中汇聚了大量的具有针对性的文章,并且文辞犀利,而这些文章的目标无一例外的全部指向了QQ,如《QQ窥探用户隐私由来已久》《QQ侵犯窥探用户隐私》《QQ承认窥探用户隐私》等,这些文章将重点全部集中在了QQ窥探用户隐私的问题上,谴责QQ在未经用户同意的情况下擅自窥探用户的个人隐私文件和数据。在揭露了QQ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之后,360公司宣布“360隐私保护器”将可以实时检测曝光QQ的行为,只要用户安装了“隐私保护器”之后,电脑桌面的右侧就会出现一系列提示,包括“大多数个人隐私泄露事件都与某些软件偷窥用户电脑信息有关,正因如此,无数的网民才会受到广告的骚扰和欺骗。”“360的隐私保护器将会如实记录某些软件偷窥用户隐私信息的行为,并及时对用户进行提醒。”

360公司的这一“隐私保护器”像一颗重磅炸弹一样,在互联网圈中炸开了锅,在互联网用户,尤其是QQ用户之间造成了极大的恐慌。隐私权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神圣而不可侵犯的,在现实世界中,法律对于人们的这些权利给予保护,但在虚拟世界中,竟然一直存在着这种偷窥个人隐私的行为,这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无法接受的。一时之间,腾讯和QQ被推上了风口浪尖,大量用户开始卸载QQ,腾讯损失掉了大量的用户资源。

在腾讯风光的背后,危机一下子爆发出来,这不仅令互联网用户感到吃惊,就连腾讯自己内部也感到了无法想象的危机。那时的腾讯就好像被人抓住了尾巴一样无法动弹,面对对手的攻击和用户的声讨,腾讯选择了以沉默应对。但360却依然在各种平台上,为自己的主张宣传造势,这时候腾讯已经无法再去选择以沉默来应对了,腾讯虽然已经具备了稳固的经济基础,但却无法对于这件事做出强有力的回击,所以对于腾讯和马化腾来说,选择一个合理的应对策略将是决定腾讯命运的关键。

面对着对手的步步紧逼,腾讯虽然没有采取正面对话的形式,但却从各个部门发起了对这一事件的反击。腾讯的技术部门用“弹窗”回应对方的攻击,他们在QQ弹窗中发表了《QQ产品团队严正声明》,在声明中提到:“某新推软件指责QQ侵犯隐私一事,是对QQ安全功能的误解,我们在此强调,腾讯QQ软件绝对没有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也绝不涉及任何用户隐私的泄漏。”

腾讯的法务部门则采取了“依法起诉”的手段予以回击。在10月14日,腾讯正式宣布向法院起诉360的不正当竞争,要求360奇虎及其相关公司停止侵权,公开道歉并赔偿损失。而腾讯的对外协作部门则联合国内两大安全软件金山和卡巴斯基加入到事件之中,同时指责360软件存在的巨大的安全漏洞。在10月27日,腾讯又联合了金山、百度、可牛、遨游等五大企业共同发布《反对360不正当竞争联合声明》,对360发起了反攻。

腾讯的一系列举措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自身所面临的危机,舆论反而更加偏向于360一边。采取了如此高规格的应对策略,却依然没有办法拯救自己,这一系列举措反而更加让用户看到了一个强势的腾讯在欺压一个“打抱不平”的360,这是马化腾不想看到的。对于外界质疑QQ窥探用户隐私的行为,马化腾知道这些东西并非是一两句话能够讲清楚的,在腾讯看来,这种对于用户数据的扫描工作,就跟乘坐火车之前经过的安检门是一样的。用户包裹中的物品都需要经过扫描,而且即使经过了扫描,除非当时发现了违禁物品,不然安检部门是不会记录这些物品是哪个用户的。QQ的扫描原理也正是如此。

但用户对于QQ的质疑之声并没有断绝,而对手对于QQ的攻击也越发地超出了限度,这渐渐超出了腾讯所能承受的范围,简单的沉默和耐心的澄清已经无法阻止对方的进攻了,这时,腾讯选择了一种更为壮烈的方式来应对对手的攻击。

10月29日,360宣布推出一款名为“扣扣保镖”的工具,主要用来全面保护QQ用户的安全,它能够防止用户隐私泄露,防止木马盗取QQ账号,同时还能给QQ加速,并对QQ进行实时检查,360的说法是这一软件将会为更多的QQ用户带来更好的使用体验。但对于腾讯而言,这无疑是另一场更为艰难的考验。

经过了认真的分析之后,腾讯技术团队在“扣扣保镖”中发现了四个“后门”,这是一种类似与“非法外挂”的软件,腾讯给出了这样的定义:“这是全球互联网罕见的公然大规模数量级客户端软件劫持事件。”对此,腾讯选择向深圳市公安局报案,并且向工信部投诉,但作为一个特殊的案件,工信部和公安局都显得束手无策。QQ的用户正在不断地流失,短短几天之内,“扣扣保镖”就已经截留了2000万QQ用户。

面对着这样的情形,马化腾做出了“壮士断腕”的决定,在装有360软件的电脑上停止运行QQ软件,最终腾讯以弹出新闻的方式发表了《致广大QQ用户的一封信》,同时推出了一个不兼容的界面,所有用户都将面对着“卸载QQ”和“卸载360”两个选择。

对于马化腾而言,这场被称为“3Q大战”的危机深深地影响了腾讯日后的发展。在一帆风顺之中,突然出现的危机虽然并没有击垮腾讯,却让马化腾认识到了互联网市场之中的危险与不安。在这一事件中,腾讯经受住了考验,他们选择过沉默,也曾经发起了反击,在事件发生的不同阶段采取了不同的处理手段,实事求是的向公众展示出企业的诚意,将客观事实展示到公众面前,这是腾讯在这场危机之中始终坚持的重要一点,也是让腾讯顺利度过这场危机的关键因素。

腾讯便签:

每一次危机都将成为继续前行的动力,而这些动力的获取则是在危机之中不断收获的。经历挫折可以让一个人更快地成长,而经历了危机之中,一个企业也将会更快地走向成熟,危机能否成为未来路上的财富,关键在于我们对待危机的态度。“全民公敌”时代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更是一个企业不断开拓发展的不竭能源。单纯地谈论创新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但如果真正去亲身实践之后便会发现,正因为其具有巨大的价值,所以也就显得异常困难。

在各个行业中,创新能力都是一种十分宝贵的资源,尤其是以技术为核心的互联网行业,创新能力往往决定着一个互联网公司的未来发展。但在互联网行业中创新往往是最难的,这一行业聚集着许许多多的互联网企业,老牌的互联网企业占据着大量的重要资源,而新生的企业则更多的处于一个十分不利的地位,随着互联网行业的不断发展,创新空间越来越少,这也就导致了“抄袭”现象的发生,这是一种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之中为求存活所采取的不正当的手段。“抄袭”现象是一种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同时也违反了相关法律的规定。但面对着创新的窘境,想要求的生存就一定要寻找到新的发展道路,因此经过了许多人的“艰苦”探索之后,“模仿”成为一条介于“抄袭”和“创新”之间的新道路。但这种行为也是一种不正当的行为,所以普遍受到市场的鄙视。但在大多数行业之中,这种模仿行为常常招摇过市,越来越多的企业从中受益,引来了更多的企业纷纷加入其中,这也使得“模仿”成为市场中的一种潜规则,不违反法律却不为道义所接受,但又没有人却管理。

腾讯作为一家互联网公司,最初专注于即时通信领域,QQ更是成为全民互动的社交软件。但对于马化腾来说,单一的局限于网络社交平台并不会为腾讯带来长久的兴盛,所以多点开花才是腾讯的最终发展之道。于是,腾讯开始了对于其他领域的进军,外界在评论腾讯涉足其他领域时曾总结了一个段子,外界认为“只要是网络上能赚钱的事情都让马化腾做了,他利用QQ平台开发休闲游戏,把联众挤到了二线;他又开发了门户网站和大型网络游戏平台,直接和网易、盛大对着干;又利用拍拍网和淘宝争夺电商市场;就连李彦宏所掌控的搜索引擎领域他同样也要分一杯羹。”

同行业之间跨业务竞争是一件十分正常的事情,但这在腾讯身上似乎成了为人诟病的原因。这主要是由于腾讯总是选择以相同的模式后一步进入市场,然后超越竞争对手,达到占领市场的目的。这也使得腾讯被戴上了“模仿者”的帽子,凭借着庞大的用户基数,模仿其他领域的产品,再依靠自身的QQ平台,这是腾讯成功的关键所在。

对此一位记者曾评论道:“在中国互联网发展历史上,腾讯几乎没有缺席过任何一场互联网盛宴,它总是在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选择跟随,然后便开始了细致的模仿,最后再绝地超越。实际上,因为腾讯在互联网界‘无耻模仿抄袭’的恶名,使得腾讯全面树敌,成为众矢之的。当越来越多的互联网企业开始提防着腾讯的时候,腾讯将不再会像以前那样收放自如。”正是如此,腾讯在互联网市场中逐渐成为众矢之的,而马化腾也成为“全民公敌”。

从最初模仿ICQ开发出QQ开始,再到腾讯TM、QQ直播、QQ电脑管家、腾讯游戏平台,腾讯所推出的每一款产品之中都留存着其他产品的影子。除了这些软件外,在电子商务、搜索引擎、下载工具、影音播放、社交和团购等领域腾讯都有涉足,并且推出了许多腾讯的产品。2011年4月腾讯视频正式上线测试,腾讯开始了在视频领域叫板土豆、搜狐、优酷等老牌视频巨头;2011年7月腾讯Q+上线,腾讯开始了在APP应用商城领域的发展;同年11月,QQ影音技术升级也开始与暴风、迅雷争夺市场。

面对着腾讯“抄袭”的言论,马化腾依然不为所动,腾讯依然在不间断地推出着自己的产品,而这些产品无一例外地都获得了庞大用户基数支撑这一红利。每当遇到自己所看好的领域,腾讯便会开始布局,开发自己的对应产品,然后在合适的时机进入市场,很多时候腾讯都将成为最终的胜利者。

在网页游戏领域,腾讯推出了小游戏平台3366.com,这一平台之中的小游戏无论是在种类还是在设计上,都与市场中的另一家小游戏平台4399.com存在着许多的相似之处,腾讯的布局大大影响了4399.com的发展。而在棋牌游戏领域,腾讯的在线游戏平台更是将联众游戏逼上了绝路。以至于在投资领域之中,投资人在选择创业项目时,总是会第一时间询问腾讯是否会做这一项目。

腾讯的这种“模仿”做法并不值得提倡,但对于腾讯自身而言,这种“模仿”无疑又是十分重要的,腾讯自身和外界对于“模仿”有着不同的理解。在外界看来,腾讯的这种“模仿”就是在打“抄袭”的擦边球,而在腾讯看来,这种“模仿”并不是简单的跟风之作。马化腾知道单纯地看到别人做什么就去学习什么的话,腾讯早晚会面临无人可学的境况。所以更多时候,腾讯的这种“模仿”是立足于自己特色的基础之上的,正是因为拥有着如此庞大的用户基数,腾讯才会开始不断地地对外发展扩张。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