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转军人就业与创业指南(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3 10:34:56

点击下载

作者:潘文富

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复转军人就业与创业指南

复转军人就业与创业指南试读:

前言

当服役期满,复转军人从绿色军营回到五彩缤纷的社会,即将开始全新的生活,既有激动,又有期待,也有些不适应和不习惯。另外,伴随着新生活一起到来的,还有许多新的问题:是回到家乡,还是留在驻地所在城市?或是前往新的城市?是就业,还是选择创业?需要准备些什么?自己需要具备些什么?

若是选择就业,那么,什么样的工作适合自己?这些就业信息在哪里?如何收集?如何评估自己与招聘岗位之间的匹配性?相关的简历、面试等该如何准备?当前就业压力这么大,竞争者这么多,自己如何凭借优势展开竞争?从就业到择业之间该如何过渡?

若是选择创业,则更为复杂,牵涉面更广。例如,选择什么项目?或者说哪些项目是适合自己的?用什么形式?资金问题怎么解决?生意该怎么启动?运营模式和赢利模式怎么设计?生意运行的关键点在哪里?员工又该如何管理?在生意运行中会遇到多少问题?这些问题出现了之后该怎么办?以后又该如何预防这些问题的重现?

问题多而复杂,而且很多问题并没有预见性。但是,方法总比困难多,困难与机会也是并存的。不过,机会是属于主动的人,属于有准备的人,属于善于学习的人,属于敏锐的人。数年的军旅生涯,也锻造了复转军人与众不同的特有品质,例如,执行力,迅速反应能力,再学习能力,纪律性,沉稳的心理素质等。这些优秀品质,不仅仅适用于服役期间,而是终身有益的。在回到地方之后,无论是用于就业和创业,都会发挥出独特的优势。当然,这还需要我们自己进行提炼和整理,并进行适当的包装,在面对用人单位或是一起创业的合作伙伴、客户、下属员工时,都能进行充分地展示和运用。

在本书的撰写过程中,作者走访了海、陆、空三军的多个部队,与上百名部队战士进行了一对一的深入沟通,收集了大量的宝贵意见,并且广泛征集了各大企业人事部门主管,有过军旅生涯的创业者等群体的意见,针对复转军人的特征,就复转军人在就业和创业方面的种种现实问题,给予具体而实用的技术指导。

祝愿各位复转军人,在回到地方之后,拥有一个更加灿烂,更加辉煌的未来。广阔天地,大有可为。潘文富2010年9月

第1章 从部队到地方的第一个月

1.1 回到地方的第一个月

对于许多复转军人来说,回到地方的第一个月,是自己一生中最记忆犹新,也是最难“熬”的一个月。离开了绿色的军营,离开了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面对的是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这意味着自己的人生将重新开始。脱下了军装的自己,就像是孩子突然离开了“家”,那种惶惑和不安,无时无刻不在敲打着自己的内心——面对竞争激烈的社会,自己都有什么优势?该如何开始自己的职业生涯?是就业,还是创业?面对太多的选择和“困境”,自己如何才能“突出重围”,收获属于自己的成功?......太多的问题,困扰着这些年轻的复转军人。

常言道,“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任何一件事,要想做到“事半功倍”,就必须提前做好准备。而这准备绝非单单是“工具”上的准备,更是方法和心理上的准备,乃至包括思想意识上的准备,这对于年轻的复转军人来说尤为如此。

多年的军旅生涯结束后,在一段新的人生旅途开始之前,每一位复转军人都需要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审视和“梳理”,让自己尽快适应这种职业角色的重大转型。因此,在回到地方的第一个月,复转军人不宜立即忙着找工作,而应着重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择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

在与家人的相处中汲取“力量”

多年的军旅生涯,让复转军人失去了很多共享天伦的机会。而此时,父母年事已高,他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自己的陪伴。与家人待在一起,除了可以共享天伦之乐外,更重要的是可以聆听他们对自己择业的意见。一来,他们拥有丰富的人生经验和社会阅历,这些恰好是涉世不深的复转军人所缺乏的;二来,作为父母,他们对自己孩子的优、缺点看得十分明白,这种对自己孩子深刻、透彻的了解,源于每一位父母的天性。不要总觉得他们唠叨,其实他们为子女考虑的,恰恰是被子女所忽视的。尤其是那些自己听起来不怎么入耳的话,其实都是出于父母对自己的爱,是对自己未来职场生涯最好的警示。

离开了部队,离开了自己所熟悉的军营,进入到一个陌生而复杂的社会,从心理上讲,复转军人正处于“断乳期”。这个时候,多与自己的家人在一起,往往可以得到心理上的安慰。让自己因离开部队而产生的失落感,通过温馨的家庭生活得到弥补。

而对于那些家庭有特殊困难的复转军人来说,多与家人在一起,更能让他们从家庭的困境中获取奋发向上的动力,让他们更好地权衡自己的择业标准,在担负家庭重任和个人兴趣爱好面前做出理智的选择。“梳理”自我

也许大家会觉得,作为复转军人,自己的人生阅历很简单,与那些有着丰富社会阅历的从业人员相比,没什么好梳理的,而且理来理去,也就那么几条。其实,这是因为大家过于片面地理解个人梳理所造成的错误观点。笔者这里所说的“梳理”,绝不仅仅是对自己的从业经历进行“梳理”,还包括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专业优势、人脉网络、资金储备等方面。简单地说,也就是把自己看做是一个“系统”,问问自己究竟是谁?从哪里来?都有什么资源和优势?自己准备到哪里去?

1.我是谁

作为复转军人,首先要知道自己有什么特长,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自己拥有什么择业优势?有哪些优、缺点?自己在性格上有什么优势和不足?哪些是需要自己克服的?哪些是可供自己发挥的?这些问题看似简单,可要回答起来却并不容易。大多数复转军人并不知道自己都有什么优势和特长,不了解自己的性格,甚至于在应聘表格兴趣爱好一栏中公然写着“无”。作为应聘者,如果对自己都不够了解,也不愿意花时间去了解,用人单位又怎么能相信你可以胜任这份工作呢?

2.我从哪里来

每个人都有着不同的生活和社会背景,只有充分地了解自己的过去,才能更好地展望未来。过去是自己的根本,每个人都不能脱离自己为人的根本。只有清楚自己从哪里来,才可能知道自己要到哪里去;哪些东西是自己不能够丢的,是自己做人的根本;哪些东西是自己必须抛弃的;哪些诱惑是自己必须抵制的。生活中,尤其是在现代社会中,我们经常会看到那些因受到利益的诱惑,而堕入罪恶深渊的年轻人。正是由于他们一味地追求利益,一味被物质上的诱惑所吸引,缺乏对自我的深刻反省,最终在金钱和利益面前迷失了自我。这样的例子在生活中举不胜举。尤其对于那些出身贫寒的农家子弟来说,一旦步入城市,面对巨大的“落差”,更容易导致他们心理上的天平失去“平衡”,而一味地追逐利益,最终会让他们在利益面前失去自己的“本心”。

3.我要到哪里去

在对自己有一个基本的定位后,我们很容易就会找到自己未来的“坐标”。通过对自己的实力、经济状况、家庭背景等做出的权衡,我们很容易就知道自己究竟是应该创业,还是就业,哪一个更贴合自己的起点,并一步一个脚印,沿着正确的方向一直走下去。对于大多数复转军人来说,他们之所以会对未来充满了迷茫和困惑,关键原因是没有对自己进行一个恰当的定位。就好比只习惯看一种颜色的人,突然看到了五颜六色,就会觉得哪个颜色都漂亮,自己都喜欢,反倒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取舍和选择了。因此,对于复转军人来说,面临重大转型,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方向。单位和职业都可以再次选择,但是方向一定不能错,一旦方向发生错误,则会付出一生的代价。从某种意义上说,任何人的职业生涯,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都会有坎坷,但关键在于自己能否在一个大的方向上把握好自己的人生。要知道,只要方向正确,再远的路途也会有到达目的地的时候,但是,一旦方向发生错位,最后自己可能连补救的机会都没有了。

学会自我管理

谈起自我管理,可能复转军人大都会不以为然,认为自己多年的军旅生涯,别的没学会,但自我管理可是手到擒来,因为自我管理是一个军人必备的素质和前提。然而,笔者这里所说的自我管理,与部队中的自我管理有着较大的区别。部队是一个有着严格纪律的国家机构,部队中自我管理的前提条件是服从部队管理下的自我管理。这种自我管理带有很强的约束性和自律色彩,而笔者这里所说的自我管理,是作为普通个人的自我管理。其中,需要更多的自我思考和自我分析,带有很浓的创造性。一个自我管理能力强的人,往往也是一个个人能力强的人。良好的自我管理往往是建立在自我认知、自我规划、自我价值判断、自我目标设定的前提下的,因此,作为复转军人,在开始择业前,必须具备一些自我管理的相关知识,比如,怎样建立自己的人脉网络?怎样进行个人文件管理?怎样进行分类?怎样做计划?怎样更新自己的信息库?怎样备份等?而这些自我管理内容,往往正是用人单位判断一个人素质和能力高低的尺度。因此,作为复转军人,在择业之前进行自我管理训练是十分必要的。

进行初步“自我规划”

在转业后的第一个月,复转军人除了要做好择业前的相关准备工作,还应该留有一定时间进行自我规划。说得通俗一点,自我规划也就是自我职业生涯设计,就是要知道自己的职业目标是什么,适合从哪个行业做起,怎样通过一步步的积累,分步骤实现自己预先设定好的目标。在进行自我规划时,笔者建议复转军人们能够找一些“外人”来帮助自己。这些“外人”,就是和自己没有利益冲突的职场人士。毕竟,刚从部队转到地方,完全靠自己来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难免会陷于主观,而自己的亲朋好友则大多又碍于情面,有些话不便全盘托出,尤其是在自己的一些弱点上,往往会含糊其辞,因此,那些自己不认识、和自己没有利益关系的“局外人”,往往可以对自己做出一个比较公正的评价并给出建议。这些局外人可以由以下两种人充当:其一,是一些专业咨询机构的职业顾问。这些专业人士由于常年在人力资源市场上打拼,积累了较多的经验,对于市场的供、需双方都比较了解,再加上比较专业,因此在给复转军人做职业规划时,往往能够比较中肯,但前提是需要支付一定的专业咨询费用;其二,是通过应聘来了解自己的优势和特长。毕竟,市场中每天都有大量的招聘信息,这些招聘信息中哪些是自己感兴趣的,一目了然。通过面试,在与招聘人员进行面对面沟通时,复转军人很容易就能看出自己的优劣势。通过总结应聘经验,就可以发现一个较为真实的自我。这也为自我规划做了一个很好的铺垫。

以上两种方法,既可以交叉使用,也可以选择其一。通过以上两种方法做出的职业规划,往往比自己一个人“闭门造车”更有成效。

从部队到地方的第一个月,对于许多复转军人来说,既是难“熬”的一个月,也是充满期待的一个月。各种复杂交错的心情夹杂其中,让每一个复转军人都经历了一个“蜕变”的过程——在这个月中,复转军人要完成从一个“军人”到一名“普通人”的重大心理转型,为自己今后的择业做好准备。就像蝴蝶必须要经过蛹的“蜕变”,才能最终“化蝶”一样,任何一个“蜕变”的过程都是痛苦的,但痛苦是暂时的,痛苦过后必会有一段崭新的人生在等待着自己!因此,对自己的心态进行调整,将胜过任何技巧的传授!面对即将展开的职业生涯,复转军人应努力调整好自己的心态,以一份更从容、更平和、更积极的心态去面对随之展开的职业生涯!

1.2 复转军人择业的误区

从部队到地方,其间并不是一个从“天南”到“地北”的距离。然而,许多复转军人却往往忽略了其中很多本质上的差异,误以为,凭着自己在部队多年的磨炼,凭着自己这股不服输的精神,没有什么自己办不成的事,在地方上工作,难道还能比部队里难吗?在他们眼中,地方上的工作轻松、舒服,无论是从工作强度上还是在人员素质上,都比不过部队里艰苦的训练和严格的要求。既然自己能够经受住部队这个大熔炉的考验,在地方自然也不会“逊色”。因此,许多复转军人来到地方,一放下行李便马不停蹄地开始投入到求职的大潮中。

误区一:缺乏准备,“四处出击”

一些复转军人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在没有充分地进行择业前准备的情况下,就急着找工作,只要哪里有招聘信息,便以最快的速度赶到。有些复转军人甚至一天赶几个招聘会,把自己弄得精疲力竭不说,由于缺乏准备,对应聘单位缺乏必要的了解,因此经常出现“四处出击,四处碰壁,屡败屡战”的不利局面。一方面,由于频频受阻,对自己的自信心是一种打击;另一方面,由于没有认真分析自己的择业优势,出现新岗位与自己的贴合度过低的情况。

我们知道,在一个人准备不充分的前提下,做任何决定都会流于武断,择业也是一样。择业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尤其对于刚从军营步入地方的复转军人而言更是如此。“一个好的开端,是事业成功的一半”,因此,复转军人的第一份工作至关重要。从长远发展的角度来看,复转军人的第一份工作,应该在其职业生涯中起到一个“领进门”的作用。毕竟复转军人在职场可以说是“一张白纸”,要想在这张“白纸”上描绘出一幅美好的蓝图,就必须小心地布局,一步步地着笔。刚开始的时候,由于自己经验不足,所以应该是以尝试和学习为主。因此,复转军人的第一份工作,在职业生涯中往往起到的是一个“领路”的作用。但是,可别小看了这个“领路”,一个正确的职业选择,对于自己以后的成功,往往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就像登山,先要从一些不知名的小山爬起,慢慢积累自己的登山经验和技巧,登到山顶后,再向另一座更高的山峰进发......一个人事业的成功,往往就是从征服一座座小的山峰开始的。

因此,择业前的准备工作必不可少,如对自己进行全方位的审视,了解自己的择业优势、劣势;梳理自己的人脉资源,听取亲人对自己的建议;掌握一些必备的应聘礼仪和自我管理的方法。只有做到了准备充分,在择业时才能够显得“游刃有余”。从某种意义上讲,事前充分的准备比快速出击显得更为重要。毕竟,先行起步并不意味着会第一个到达终点。竞争比的是一种正确的判断和持久力,而这种正确的判断和持久力,则来自于事前充分的准备。

误区二:盲目投靠“老战友”

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对于许多复转军人来说,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投靠自己从前的“老战友”。毕竟,从熟悉的部队一下子来到陌生的城市,人生地不熟,自己以前的“老战友”自然也就成了自己手中的“救命稻草”,成了自己可以“依靠”的对象。众所周知,在军旅生涯中所结下的友谊是最深厚的,毕竟大家曾一起经历过那样艰苦的岁月。能够在同一个地方再度相遇已是不易,在自己“举步维艰”时,往日的战友理应对自己“伸把手”,帮自己渡过难关。因而,有些复转军人甚至对自己的老战友寄予了太多的希望。而那些老战友则往往也会拍着胸脯表示,战友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工作的事包在自己身上。

其实,在事先没有对自己做一个全方位审视和规划之前,盲目地投亲靠友,并非明智之举,尤其对于复转军人来说更是如此,自己与老战友的友谊是在特定的时间和环境中结成的,双方对彼此的印象,也都还停留在过去。而随着岁月的流逝,双方身份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而且受到社会这个“大染缸”的诸多影响,每个人身上都或多或少地发生了许多改变,这些改变将直接影响到自己对对方的判断。在这种情况下,贸然请其进行职业介绍,很难说这份工作能真正适合自己。

当然,托自己的“老战友”为自己推荐一份工作并不是不可取,但前提条件是对方要对自己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投亲靠友前,复转军人就要告诉亲朋好友自己的特长和优势,以避免出现对方所推荐的工作与自己的特长和爱好发生背离,尽量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少走弯路。而现实生活中,一些复转军人往往由于求职心切,根本不看重该岗位是否与自己的优势和兴趣爱好相符合,盲目以行业优势作为自己的从业优势,对自己缺乏分析和了解,最终导致职业生涯与自己择业优势发生背离,从而影响到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使自己的职业生涯提前遭遇“瓶颈”。不但影响了自己的前途,更辜负了“老战友”对自己的一番苦心。

毕竟,老战友对自己的印象还是停留在以前在部队的阶段,与现实中的自己存在很大偏差。大多老战友都会把在部队时自己的特长看成现在就业的优势所在,其实,这里面存在很大偏差。尚且不说这么多年来自身的发展变化,当年在部队中与战友在摸、爬、滚、打中所结下的友谊,也仅仅是特定时代和环境的产物。随着时间的流逝,自己也在成长,原先那个不谙世事的“小伙子”,现已成熟,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如果老战友仍以过去的眼光来看待自己,很可能会过低估计了自己的能力。因此,这种错误的“定位”往往会影响到自己起步的高低,而起步的高低又将会直接影响到自己以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因此,在请老战友帮忙之前,一定要对自己有一个准确而清晰的“定位”,要让“老战友”知道,当年的“小鬼”早已不再是不谙世事的“愣小伙”,自己早已有了新的人生“坐标”。

所以说,在择业问题上,复转军人要把握一个原则:提前做好规划,把握好自己的定位,选对择业方向,择业才会有效率。否则,如果一味盲目地急于应聘,或是投亲靠友,都会使自己的职业发展走入误区。正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工”,只有前期做好准备工作,才能让自己的职业生涯走得更稳健。1.3 “一步到位”的误区

许多复转军人往往存在事事追求完美的心态。“一步到位”是他们追求的目标。无论是个人择业还是创业,他们都希望能够按照自己认定的“标准”尽可能地做到“完美”。这种过于追求完美、一步到位的心态,在初涉职场的年轻人中间也很普遍。然而,正是在这样一种心态的驱使下,复转军人们四处碰壁,不但使自己错失了许多机会,甚至让他们在工作中陷入了困境。

其实,一步到位的思想,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个人完美主义的体现。持这种观点的人往往容易比较偏执地看待眼下的结果,却没有看到,事物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总是由不成熟到逐步成熟、由不完善到逐步完善、由不完美到完美的。他们不能以发展的眼光正确地看待眼前的一切,总是固执地认为当下即一切,眼下自己能拥有什么,就意味着将来自己能拥有什么,却没有看到,眼下的拥有,仅仅代表现在,并不能代表将来!“一步到位”思想的起因

我们都知道,在部队里做事情是不能打折扣的,“一是一,二是二”。任何事情都有固定的标准和程式,在这个前提下,不需要个人的主观能动性,个人只要无条件地按照标准执行就行。执行的最高境界就是无条件、不折不扣地完成任务。其间不管发生什么事、遇到多少困难,执行的标准都不能降低。上级领导下达的命令,下级必须如期、定时、定量地完成。多年的军旅生涯,使这种“无条件执行”和“服从”的意识已经深深地刻入了每一个军人的心里。因此从另一个角度说,退役军人最大的优势,也就体现在能吃苦和出色的执行力上。这也是许多用人单位看中复转军人的最重要的一个素质条件。但任何事情“有利必有弊”,这种高标准的执行意识,也使复转军人陷入了思维的误区。“一步到位”思想的体现

一些复转军人择业时,没有选到令自己满意的单位就不去,宁可在家里呆着,也不愿意“委屈”了自己;走上新的工作岗位的,在工作中总按照自己的标准来要求别人,没有分阶段、分步骤的意识,不按事物的客观规律办事;个人创业对“硬件”要求过高,在事业规划上过于急功近利,不具备分阶段发展的意识。以上这些都是复转军人“一步到位”思想的表现。下面,我们就来逐一分析:

1.择业上的“一步到位”

在选择工作时,复转军人大都抱着“没有好单位就不去”的思想,把自己到地方的第一份工作,当成是自己最后一份工作来看待,抱着“从一而终”的传统择业思想。其实,这种思想既不现实,也不科学。从现实角度讲,复转军人从部队来到地方,总得有一个逐步适应的过程,而这个适应过程,往往是通过复转军人的切身实践来完成的。要想找到自己的合适定位,就要对自己进行准确而清晰的职业规划,除了在转业的第一个月做好相关准备工作外,我们更需要通过自己的“社会实践”来印证自己的“定位”和“规划”。一旦发现有“出入”,就要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因此,第一份工作往往是我们检验自己的一块“试验田”。

从起点上看,第一份工作的起点不会很高。从工作的专业性上看,第一份工作往往并不会是一项专业分工很细的工作,而更可能是接触面广的工作;从工作的时间上看,第一份工作往往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很短,大约也就在一年左右的时间。因此,我们要带着发展的眼光来认识自己的第一份工作。但这并不意味着第一份工作不重要,其实恰好相反,第一份工作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是一个很重要的“铺垫期”。那么,通过第一份工作,我们究竟可以收获些什么呢?

* 知道自己的兴趣所在;

* 了解自己的优势和专长所在;

* 了解该行业的发展趋势以及行业发展动态;

* 积累社会经验,为第二份高起点的工作做经验积累;

* 通过广泛涉足找到自己的从业方向,从而进一步完善自我职业规划。

2.工作上的“一步到位”

在复转军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大都会很珍惜自己来之不易的这份工作,抱着一定要把工作干好,好让领导和同事对自己“刮目相看”的心理,以获取自己在公司的“地位”和“发言权”。然而对工作和事业有抱负是好的,但是一旦当这种个人“抱负”带上了“完美主义的色彩”,可就是另一回事了。不但无益于工作的开展,甚至可能让复转军人走入职场的“瓶颈”。

具体来说,复转军人这种做事认真、说一不二的想法是好的,但在现实的工作中,如果仍是僵硬地照搬原来部队里的那一套方式方法,可就行不通了。在地方上工作,尤其是在企业工作,不但要讲方式,更要讲求方法。调动工作的积极性除了要在思想上统一认识,更需要通过利益的手段。而复转军人大多在部队养成了“思想理论工作高于一切”的概念。因而在现实工作中,常常会通过“摆事实、讲道理”来取得别人对自己工作的认可。但由于缺乏相关的利益驱动环节,常常会使自己的工作陷于被动。因此,这个时候复转军人就要学会抛弃“一步到位”的完美思想,多从现实的角度来考虑问题。通过分阶段、分步骤,对每一个环节采取与之相适应的利益驱动来带动整个工作的正常开展,并不断在工作的进展中发现问题,通过调整和完善来进一步改进工作方案。要知道,没有“一步到位”的方案,任何一个方案都是在具体的实践中,通过不断“改进”来逐步“完善”的!如果不具备这种“发展”观念,工作中的“挫折”很可能会使其自信心受到打击,甚至会影响到复转军人的“心态”。

3.个人创业上的“一步到位”

有一部分复转军人对自己的期望很高,认为自己具备当企业家的素质和能力,希望通过个人创业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因此,随着政府鼓励复转军人自主创业政策的出台,自主创业成了许多复转军人的第一选择。

创业对于复转军人来说,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毕竟,复转军人有一笔为数可观的“复转安置费”。从资金上讲,从事一般的小型创业项目还是有一定资金保障的;另外,各地均有许多针对复转军人创业的优惠政策。比如,减免税收、贷款支持、创业咨询及相关培训等。按理说,在以上这么多的有利条件下,复转军人自主创业应该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但是,从现实看来,复转军人创业的成功率却不到10%,而且大多数以失败告终。在这些失败的创业中,其中很大一部分是由于“一步到位”的思想所导致的失败。

在许多复转军人看来,自己有资金、有好的政策,创业成功自然是理所当然的事。因此,在选择创业项目上,往往会选择那些高“投资”、高“回报率”、高“门槛”的“三高”创业项目。殊不知,“高回报率”背后却潜藏着“高风险”,而这些却是许多复转军人在创业前所不曾想到的。具体说来,导致复转军人创业失败的原因通常有以下几方面:

* 对行业缺乏了解,盲目投资;

* 对项目发展缺乏阶段性规划,急功近利;

* “一步到位”思想下的“高门槛”项目;

* 缺乏经营管理经验,导致经营不善;

* 在项目的选择上,过分关注投资回报,忽略个人兴趣爱好因素。

在以上创业失败的原因中,很大一部分是受复转军人对个人创业“一步到位”思想影响所致。其实,做生意最关键的是“匹配”。在复转军人尚不具备很高的经营管理水平的条件下,在没有一定外力的支持,“单枪匹马”的创业阶段,所从事的创业项目规模不宜过大,项目的门槛也不宜过高,应“量体裁衣”、“量力而行”。只有先把一个人的小公司运作好了,才能考虑扩大从业人员扩大公司经营规模。而不能一味贪多求大,让自己承受过高的经营风险,应尽可能将经营风险控制在一个小的范围内。

另外,笔者有一个观点:复转军人在创业前,最好能本着“先择业,再创业”的原则,只有先积累了一定的社会经验和市场经验,才能将个人创业的风险降到最低。因此,在个人创业问题上,一定不要抱着“一步到位”的思想,不妨先试着从“打工”做起,等自己积累了一定经验后,再考虑个人创业。1.4 从部队到地方的“七个转变”

许多复转军人到地方后,都会感觉不适应。通俗地讲,就是出现“水土不服”——自信心下降、遇事无主见、焦虑,严重的甚至还会出现精神萎靡、抑郁等症状。而导致这种“水土不服”的根本原因是由于没有及时地进行心态调整所致。

从部队到地方,环境变了、身份变了、甚至工作性质也变了。在这诸多变化中,如果我们不能及时地调整自己的心态,自然就会发生心理上的“错位现象”。依旧按照部队中的行事标准来对待自己的工作,依旧按照部队的价值观来进行商业判断,这自然会引发诸多矛盾,导致许多不适应的发生。

中国有句俗话“到什么地方,唱什么山歌”。意为当环境发生改变时,作为个体,应该主动调整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的需要。只有顺应周围环境的变化,个体的价值才能得到体现。否则,不但个人价值无从体现,甚至会成为“众矢之的”。那么具体说来,从部队到地方,复转军人究竟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呢?

从“依靠”到“被依靠”

身在军营,部队就是自己的依靠。自己的衣、食、住、行都是有统一保障的,就连生病、住院也是由部队统筹治疗。个人不需要花费心思来过多考虑自己的事情,只需要把自己分内的事情完成好就行。此外,部队中强调的是一种团队意识和步调一致,其目的就是通过整齐划一的行动,让每一个人真正融入团队之中。以团队的标准来要求自己,当个人利益与团队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体无条件地服从团队意志。

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军队都是一个国家国防力量的代表。出于特殊使命的需要,每一个军人必须弱化自我概念,强化团队意识。当自我意识被团队意识所取代,个体就会对集体产生强大的依赖性。就像《士兵突击》中袁朗所说的“国家是后盾,人民是源泉”,一个强大的国防必然会依赖其国力的强大。

然而,复转军人在退役后回到地方,一切都要靠自己。简单到“衣食住行”,复杂到“择业”、“创业”,方方面面的问题,都没人能够给你拿主意,而要完全靠自己来做出判断。况且,父母已经年迈,无论作为一个儿子,还是一个成年人,自己都必须肩负起家庭的重担。从这一刻起,你不再是团队的一分子,而是一个人“单枪匹马”在这个社会中打拼。一切都要靠自己!自己的未来、家人的幸福,全部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从“标准化”到“多样化”

在部队,衣、食、住、行一切事情都可以被“标准化”。例如,走路要“三人成列,双人成行”;整理内务有《内务条例》作标准;叠被子也有“标准”——“平四方,侧八角”。在部队中,“标准”就意味着统一和无条件地服从,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在这样一种标准化的生活和管理下,养成了军人良好的素质。毕竟,一个军队最重要的就是“整齐划一”,这种“整齐划一”不单是指行动上的,更是思想上的。其目的是为了确保部队高效的“执行力”。

在地方则不同,所有的“标准”都是可以更改的,有较大的灵活余地。

这就要求复转军人必须放弃多年来在自己脑中形成的“标准”观念。学会动态地去看待标准,并尝试从多种角度来理解标准。

从唯一选择到更多的选择

在部队里,服从是军人的本分和天职。从要求到结果,往往只有一条路,作为军人没有别的路可选择。比如,体能训练的五公里武装越野,每个战士该负重多少,带什么样的装备,走什么样的路线,都是预先设定好的,作为军人没有任何可以选择的捷径。最多的选择也就是放弃,作为个体在体能严重透支所能做的唯一选择。毕竟,在常规意义上的部队中,变通或是走捷径往往是不被接受的。

而地方则不同,“变通”和“捷径”常被企业奉为极具创新意识的举动。企业的目标就是实现赢利,能够采取变通的手法,通过走捷径来降低成本,达到赢利的目的,是企业所一贯倡导的。况且,在商业中,可以达到赢利的手段有很多种,这其中,只要不违背法律准则,无论采取何种手段达成商业目的,都会被视为许可。

从目标导向到成本导向

在部队,任何一项实弹训练和实战演习都要耗费巨资。但作为部队,决不会因为要耗费巨资,而缩减军费开支。军队建设作为国家正常的一项财政支出费用,是有严格而强有力的保障的。因此,大多数情况下,对完成工作中所涉及到的成本因素往往不需要考虑太多。绝大多数士兵在训练中也不会有“成本意识”。毕竟,作为士兵,他需要关心的是自己的各项技能能否达标,而较少要考虑自己为此所耗费的成本。从这方面讲,成本观念在大多数复转军人的头脑中往往比较淡薄。

而到了地方,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原来各种物资都是由国家供给,不需要自己操心。现在则是事事要自己操心,每花一分钱都要经自己的手。尤其是在大多数企业“一切以利润考核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下,员工的投入和产出比被看作为个人绩效的一部分。这个时候,如果再没有成本意识,则很可能会导致企业费用的严重超标。在企业,浪费就意味着犯罪。谁要是不把企业的钱当钱,谁就得第一个被企业所“淘汰”。

从“特殊机构”到“普通一员”

军队是国家国防力量的重要体现。因此,作为特殊的机构,军队往往享有许多“特权”。尤其是在遇到突发事件时,军方往往会代表国家行使自己的职能。而作为部队中的一分子,军人这个称谓除了是一个受人尊重的职业外,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常常可以享受到一些特殊的待遇。比如,到火车站买票,有专用的“军人窗口”;进站候车,有军人专用的候车室。在地方,拥有军方牌照的汽车,自然也比普通汽车拥有更多的特权等。

而到了地方,这些特殊享受都将不复存在。一旦由军人身份变为普通百姓,自己便不再享有特权机构的背景,无论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都得靠自己去想办法解决,而不是通过军方渠道。因此,就需要有足够多的解释理由。例如,以前自己开的是军车,在交通上往往享有优先权。现在自己开地方牌照的车,则必须严格遵守交通规则,原先的优先权已不复存在。遇到交通矛盾时,如果仍摆出一副特权机构的架势,不但不利于事情的解决,反而会使本来简单的情况变得更加复杂。以前碰到一些交通违规的情况,可能和相关部门打个招呼就解决了,可现在必须走正常渠道,该罚款的罚款,该扣分的扣分。

从团队到个体

在部队,强调的是团队意识。现代战争更讲求的是团队间的配合,任何的所谓“个人英雄主义”行为,不但无益于战事的发展,还可能让战争陷入困境。因此,部队需要的是有团队观念的士兵,讲求“顾全大局”,当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发生冲突时,要为了保全全局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所以,在部队个人与团体的关系往往十分密切。自己的战友即是自己可信赖的伙伴,也是自己忠实的朋友。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都讲究团体行动,很少出现独来独往“耍单边”的人。

而一旦回到地方,作为单独的个体,没有可以合作的团队,任何事情都只能靠自己,需要自己“单枪匹马”去闯出一条路来。有时候遇到问题,不但找不到组织,甚至连个可以商量的人都没有。这时候,更需要自己来拿主意,既然没了依靠,就必须学会自己的事自己做主。

从坚持性到灵活性

在《士兵突击》中,钢七连的口号——“不抛弃,不放弃”,这一直是给观众留下印象最深的地方。作为军人,“坚持到底”和“永不放弃”一直是被作为两个最宝贵的品质为世人所景仰。其中,体现了一种“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军人气节。在部队,“军令如山”,上级下达的命令,下级必须不折不扣地予以执行。任何人不允许,也不可以放弃。作为士兵,如果在战场上擅自离开,则只能以逃兵论处,这可是件很严重的事情。

回到地方,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更需要的是一种应变能力,这时适时的“知难而退”反倒更能体现出一种智慧。面对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随时调整好自己的方向盘。无论是择业还是创业,不但要敢于“有所为”,更要敢于“有所不为”。这时候放弃不但是被允许的,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而一味地坚持,抱着“一条道走到黑”的态度,反而会给企业和自己的事业造成损失。因此,步入了社会,就应该学会有所放弃。在关键时候,不但可以离开,甚至可以换单位,换行业。一切以适合自己,适合企业发展为原则。在这里,适时的放弃和离开甚至被视为一种“明智之举”。1.5 复转军人的个人规划该怎么做

从部队到地方,对于复转军人来说,不但“时空”发生了转移,自己的身份和状态也发生了重大转变。

回到地方,作为客体的自我突然间成为了主体。自我这个概念突然被提到一个绝对的高度。一切的标准都需要自己来制定和把握,一切是非都需要自己来判断。这个时候,一切都得靠自己!自己的未来掌握在自己手中,自己的人生也必须由自己来规划、设计。

个人规划这个词听起来挺高深莫测,也经常被一些专业人士和职场精英挂在嘴上。其实简单地说,自我规划也就是自己的“打算”。短期的“打算”我们称之为计划;长远一点的“打算”我们便称之为规划。至于究竟多长远才称之为规划?大体说来,一年以上的“打算”我们都可称之为规划。从小到大,几乎每个人都做过自己的短期计划。比如,放假了有假期计划;一个新的学期开始了,有学期计划;进入职场,有周工作计划、月工作计划......。几乎每个人都会订计划,但计划制定的好坏可大有讲究。一个好的计划,除了便于执行外,遇到突发事件,往往也会有应急方案。因此,一份好的规划往往执行力强,计划的目标也容易达成。而一个不理想的规划,除了能在年初、岁末给人们带来短暂的惊喜和感叹外,在执行过程中并不能起到实质性的作用。那么,作为复转军人,个人规划又该如何来做呢?下面,我们就分步骤来谈谈这个话题。

个人现状分析

任何一个规划在制定前,都需要进行自我现状分析。确切地说,就是知道自己所处的方位,了解自己都有哪些可利用的资源,面临哪些直接或潜在的威胁,拥有哪些可把握的机会?因此,个人现状分析,更像是对自我的一个全面“盘点”。目的是为了弄清自己的“起点”,并通过“起点”来判断自己未来的方向,预测自己究竟能够走多远。

在进行个人现状分析时,我们可以试着将自己放在一个系统中去考虑问题,而不是单纯地以个人为中心。毕竟,个人目前的状况只有在特定的环境中才具有意义。

另外,进行个人现状分析最为关键的一点就是要客观。要尽可能真实地反映个体的现状。这其间不能有丝毫的夸大和贬低,“一是一,二是二”。为了避免受自己主观因素影响,我们可借助“第三方”来帮助自己进行自我现状分析。当然,这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但相对于自己的前途来说,这些钱还是值得花的。当然,你也可以自己来进行个人现状分析,但前提条件是排除一切杂念,实事求是。

个人目标设定

在对自己有了一个全面、客观的分析基础上,我们就该进行个人目标设定这个环节了。我们这里所说的个人目标,具体应该包括两种:其一,是个人的总目标,宏观上的;其二,是个人的阶段目标,微观上的。从二者的关系上来看,总目标首先确定的是一个方向的问题,而阶段目标确定的是“步骤”的问题,也就是“点”的问题。这很像我们中学时学过的“两点一线”的几何概念。要想确定一条线段,就必须先确定两个点。其中的一端是起始的点,另一端是终点。中间的这条线则是由若干的点所组成的。对于个人规划来说,这起点就是对自己目前位置的“定位”,而这个终点则是在目标定位基础上对自己进行的一个预测。通常是由对自己的期望(希望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对人生的要求这些因素所决定的。

在人生大的方向确定后,接下来就该着手考虑一些阶段性的目标了。简单地说,就是自己应该分几个步骤来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这个步骤通常要结合自己目前的位置和现状来进行一个客观地分析。比如,自己从哪里开始,如何开始?准备通过多长时间完成第一阶段的目标等。并把这些阶段性的目标进行细化分解,分解得越细越好。最好是能够让自己每天看到成效。

个人筹备

总目标有了,阶段性目标也出来了,接下来就该开始着手准备了。这个准备通常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1.经济上准备

对于那些准备通过创业来实现个人价值的复转军人而言,经济上的准备主要来自自己创业项目的相关资金环节。大体上包括办公场地租用费、办公基本设施、装修费用、项目投入费用、人员工资、流动资金等方面。在资金上的准备要越充分越好,正所谓“宽打窄用”,“量入为出”,复转军人在资金上一定要有笔清晰的账。

对于那些择业的复转军人而言,经济上的准备则比较简单。大多为自己准备几套像样的衣服,如适合正式场合穿着的;适合普通场合穿着的。另外也需要为自己配备必要的个人用品,如手机、公文包、笔记本电脑等。物品的多少和规格则要视你所从事的工作性质而定。

2.心理上准备

从一名军人变为一名普通百姓,复转军人要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和调适,待人接物应符合自己的身份并体现自己良好的素质,尽量保持心态上的平和,避免与人发生冲突,最好不要拿出以前自己军人的身份来压制对方。我们通常说的平常心,就是一种比较好的处事心态。另外,在刚进入新的岗位时,为人应略显低调些,只有先尊重他人,才能赢得别人对自己的尊重。

3.技能上准备

从部队到地方,新的工作环境,自己原来在部队里的那套技能在新的工作岗位可能都用不上了。这时候,面对新的工作岗位,复转军人要尽快熟悉自己的业务,制定出短期和长期的学习计划。首先,要以快速上手为目的。在快速上手的基础上,再向业务的深度和广度上延伸。良好的技能不但是自己核心竞争力的体现,更关系到自己职业生涯的长久。因此,技能上的准备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绝不能仅仅将其视为职业入门的工具。

4.人脉上准备

无论是创业还是择业,都离不开一定的人脉网络。作为复转军人,刚从部队转业到地方,很多关系都还没有搭建起来。这时候,不要过于着急。应对自己现有的人脉资源进行一个系统的清理。对于自己以前的老战友,要进行新的登记和更新,尤其对于那些工作和职务发生变动的人,更要及时更新。另外,可以通过接触自己的亲戚和朋友来逐步扩大自己的关系网。只要有机会就积极参加各种朋友或亲戚聚会,在聚会上主动结交新朋友。把搭建“人脉网络”当成自己退伍到地方后一件很重要的事情来做。通过与自己新单位中同事的相处,渐渐让自己融入到新的集体中来。并以此为平台,搭建自己的人脉网络。1.6 手上无人管

从心态上讲,许多复转军人都有着“管人情结”。毕竟,自己在部队好歹也管着十几号人,再加上部队里严格的上下级观念,让许多军人都养成了发号施令的工作习惯和作风。退伍回到地方,自己一下由“领导”的位置降为“普通百姓”,角色的变化,往往让许多复转军人一时间难以适应。

退伍之后,择业就成了复转军人必须面对的问题。既然是择业,就意味着自己必须从基层干起。因此,被人管就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现实问题。要想获得好的发展,首先就必须适应被别人管。因此,复转军人就必须调整心态,正确看待管人和被人管这件事情。

管人先得从被人管开始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尽管大多数复转军人都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认为自己应该在地方轰轰烈烈地大干一场,却仍要从小事做起,从基层做起。要抱着“先做小事,再做大事”、“先当小人物,再当大人物”的心态来对待自己的工作。因此,要想将来成为企业的领导层,甚至自己创业,就必须先从被人管开始。

有些复转军人,认为自己有着丰富的管理经验,压根儿就是一块管人的料,却还要被人管理。总认为是领导看错了人,没有发挥出自己的优势所在。甚至为此耿耿于怀,干工作也提不起精神。摆出一副“屈才”的样子。还有些复转军人,在择业上以岗位的好坏作为选择标准,对于那些不属于领导岗位的基层职位,根本不屑一顾。宁可在家中等,也不愿屈尊接受一些基层岗位。问起理由,则以“管理是我的优势所在,这个工作不适合自己”为由。

其实,任何一个管理岗位,都必须要经历最初的基层岗位的锻炼阶段。任何一个跨国企业,在任命高层管理人员时,都强调该人必须具备基层岗位的工作经历。在他们看来,一个没有任何基层工作经历的人,是不可能管理好一个组织或企业的。因此,要想成为管理者,就必须先学会被人管。

怎样做一个管理者眼中出色的被管者

通常说来,管理和被管理其实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心态。一个是积极主动的,而另一个是消极被动的。作为一名打工者,如果总是以被动的心态去看待管理者提出的种种要求,则必然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很多负面的影响。任何缺乏主动性的工作,不但无益于工作效率的提高,还会影响到工作者的情绪。而过多的负面情绪,必然也会影响到工作完成的质量和效率,并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从某方面说,被动心态是导致打工者工作效率不高的主要原因。要想改变这种状态,就必须学会转换角度,从改变自己心态入手。

首先,让我们看一下,管理者是怎样成为管理者的呢?积极主动几乎是所有管理者一个最大的特点。对待工作,他们往往不是仅站在自身利益的角度考虑问题,而是站在老板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这种全局意识和观念是导致他们工作更出色,并迅速从众多打工者中脱颖而出的根本原因。因此,主动的心态和全局观念往往是区分一名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分界线。

因此,要想迅速地从打工者中脱颖而出,让领导注意到自己,保持一种主动的心态十分关键。当别人还在为刚刚完成自己手上的工作而沾沾自喜时,你已经在考虑如何能够在完成工作的基础上,提高工作的效率,降低工作成本;当别人还在为阶段性的胜利欢呼雀跃时,你已经开始让自己投入到下一阶段的工作之中。当主动的意识成为一种习惯,融入到你的血液中时,你已经具备了领导的素质,已经具备了某些管理的潜力。你甚至还会惊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一步一步离自己最初的梦想越来越近了。

角色互换,成就自己的梦想

管理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其实,管理的最高境界是没有管理。换句话说,就是实现自我管理。每一位管理者都在追求一种更加人性化的管理,这种管理的终级目的,就是为了消灭管理。试想,如果每一个人都能够进行出色的自我管理,那我们还需要管理者干什么呢?大家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努力,少了许多内耗,多了许多合作;少了许多纷争,多了许多理解。也许这只是人们理想中的一种状态,但在现实中仍具有借鉴意义。

小时候,面对班上那些特别“调皮”的学生。老师经常会使出一招“招安政策”——给这个同学一个“官”当当,目的是通过让他在管理他人时达到自我管理的目的。这一招“以暴制暴”果然有效,许多以前以“捣蛋鬼”著称的同学,自从当上了“官”后,居然把手下的小组管理得服服帖帖,自己身上的那些“陋习”也不知不觉间消失得无影无踪!不禁让人佩服老师手段的高明。

由此,我们总结出一个规律:一个人只有在把自己当“领导”时,才会具有主动意识和全局观念。换句话说,只有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才能让自己前进得更快。因此,作为被管理者,要想摆脱自己被管理的地位,就必须学会主动出击,首先从主观意识上将自己归到管理者的阵营中去。别老是把自己看成是被管理者,而要把自己当成管理者,用衡量管理者的要求来衡量自己。只有这样,自己才能进步得更快、也才能更快地得到领导的赏识!

为自己打造一个有利的“环境”

什么样的环境,造就出什么样的人。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也是一样!如果你周围的朋友全部都是一些被管理者,你必然会受环境影响,生出许多被管理者的思维方式来,如消极、抱怨、郁闷......;而如果你周围全都是一些管理者的朋友,在管理者的氛围中,你自然也会具备管理者的素质和思维方式。因此,为自己打造一个好的环境,对于成就事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例如,一个在小县城的打工者,每月能拿数千元的工资,在当地的消费意识较为落后的环境中,自然会不思进取,她会觉得自己手上的钱够用,每月不但花不了多少(其实是没什么可花钱的地方),还能存上一大笔。这个时候,如果你把她调到沿海城市的环境中去,每个月还是拿跟县城一样的工资,那这区区几千元可能根本就不够开支。当生存受到威胁,人自然会想到通过努力工作来提高收入水平。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了一个人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把一个不思进取的人,变成了一部赚钱的机器。我们尚且不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仅就事情本身来说,环境的确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所以说,环境能够激发出一个人工作的动力。如果你能够让自己始终处于一个竞争激烈的环境中,你自然也就具备了竞争的能力。而如果你总是与消极人群为伍,则很可能会成为社会竞争中的被淘汰者。1.7 复转军人的职业评测由谁来做

从部队到地方,面对职业生涯的重大转型。职业评测对于复转军人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复转军人的职业评测究竟应由谁来做?是复转军人自己,专业机构还是其他人?答案并不是唯一的,但有一点却是可以肯定的,复转军人进行职业评测是必需的!其实,选择自己还是专业机构对自己进行职业评测并不重要,关键是看自己是否能够基于一个客观、科学的出发点来看待自己的职业发展。对于大多数刚从部队转业至地方的复转军人来说,由于刚投入一个新的环境,自己对新的就业形式和就业环境尚不太了解,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能够公正、公平地对自己做出职业评测,请专业咨询机构就显得尤为重要。虽说会花上一笔费用,但与个人的职业发展和个人前途比起来,花这点小钱还是很合算的。

职业评测的目的

社会在前进,我们周围的环境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个人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也在不断更新发展。一个从业者要想能紧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就必须不断地提升自我。及时了解并把握自己在这个社会中的竞争状况,并通过有针对性的努力来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打造出有竞争力的个人核心价值。因此,从根本上说,评测的目的就是为了能让被测者更具竞争力。

如何进行职业评测

1.找到差距

在一个岗位上工作得时间久了,难免会让人产生怠懈的心理。这时候,如果能够有一个平台,让你看到自己与同行之间存在的差距,往往会给你的工作带来新的动力。人的进步就是一个和旧我不断挑战的过程。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落差的生活是平淡而乏味的,有波澜的生活才更容易激起人们向上的动力。

那么,如何才能找到自身的差距呢?首先是要找到参照物,也就是找到自己的“标杆”。一个人的视野毕竟是有限的,要想能够看得更远,就必须借助外力。这时,如果有一座“山”,借助山的高度便可以让我们拥有更宽阔的视野。专业的职业咨询公司便是这样一座“山”,通过专业机构的评测,往往可以让我们找到自己在行业中的差距,看到自己前进的方向和目标。

2.正确地看待“差距”和“不足”

作为复转军人,要能够理性看待自己的“不足”和“短处”。要知道,任何“长处”和“短处”都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世界上的事,每时每刻都处在不断地发展变化之中,通过努力,目前的“短处”很可能成为自己以后的长处;而眼下的长处,也很有可能因为自己的骄傲而成为自己成长的阻碍。

眼前的失败固然让人沮丧,但长远地看,眼前的失败很可能为以后的成功积蓄能量,成为下一个目标成功的阶梯。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没有永远的成功或失败,局部的得失永远是暂时的,如果把它放到人生的高度上重新审视,很可能正是自己下一步的起点。

3.正确地“自我施压”

有了新的目标,也就有了前进的方向和动力,动力的背后是随之而来的压力。对于大多数复转军人来说,身在职场,自己所面临的最大的压力就是如何提高自身业务素质,以适应企业的发展。因此对于复转军人来说,应该把提高自身业务能力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而不要对自己施加一些“负面压力”。这里所说的“负面压力”,指的是因个人待遇和发展不平衡而造成的压力。如果复转军人把自己过多的精力都放在自己所得利益的厚薄上,或者说因为利益分配的不均而产生消极不满的情绪,就很容易给自己的发展造成不利影响。

正确的自我施压,就是要复转军人主动从提高自身业务水平上来考虑问题,寻找自己的发展空间。要知道,作为个体,只有先行付出,才能得到应有的“回报”。任何所谓的公平和平衡,在最初的时候都是以“不公平”和“不平衡”的形式出现的。如果一味地让自己陷入一时的利益分配不均的泥潭中,不但会影响自己业务能力的提高,更会影响到自己职业生涯的发展。

提升个人“核心竞争力”

评测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提升评测个人的竞争力,尤其是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作为一名复转军人,要想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走得更高、更远,就得抓住自己的优势,不断锻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职业的最高境界是成为专家,拥有在该领域的绝对发言权。那么,如何才能打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呢?在笔者看来,无非以下几点:

1.做“专家”,不做“万金油”

所谓专家,就是做在某方面有独特专长的人。要想让自己成为企业中不可替代的一分子,就必须让自己成为无可替代的“专家”,而不是万金油式。“十项全能”的人才毕竟十分有限,因此,要想拥有职业的深度,就必须舍弃职业的“广度”。另外,人的精力毕竟有限,要想把自己有限的精力放在所有领域是不可能的。因此,将自己有限的精力集中到一个点上,尽量在这个点上做到绝对的权威,反倒可以让自己容易获得企业的认可。

2.学会通过企业外平台来检验自己

一个人的核心竞争力不仅体现在企业内部对自己的认可上,更体现在非企业环境对自己的肯定上。我们知道,在学术界评价一名学者,除了要看他在自己职业圈子内的知名度,更要看他在国内同行业,甚至国际同行业的知名度。检测的标准也很简单,除了该学者要在圈子内获得一致好评外,更重要的是通过其在国内、国际上学术论文的发表的数量和质量来衡量。职场专家也不例外,要想强化自己在该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除了在企业内部形成影响力外,还必须学会运用行业平台来展示自己的专业成果。例如,通过在该行业论坛上发表自己的观点,解答行业疑难问题等方式,来提升和巩固自己的专家地位。

自我能力的判定

作为职业者,定期对自我能力进行判定十分重要。但应如何对自我能力进行判定?通常说来,大多采取向同事征询,向上级领导征询和向老板征询的方法。毕竟,在企业内部,同事和领导是离自己最近的人,从他们嘴中往往可以很容易看清自己的优缺点。但唯一的问题是,这些人往往是和自己有着一定的利益关系。在表达个人意见上,难免会顾及到自己的感受。尤其在自己较为欠缺的方面,大多是避重就轻,一带而过。因此,自己很难获得客观、真实的评价。

其实,对于职场人士来说,对自己最为有效、而且最能全面、客观地进行自我能力评判的方法就是应聘的形式。可别小看了这种形式,由于没有了利益关系,招聘方对自己的态度往往是最为中肯和真实的。一个应聘命中率高的人,其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自然就强。反之,一个应聘命中率低的人,则表明其自身的能力和竞争力较弱。如果应聘者能够充分抓住应聘时的一些细节,就可以很容易知道自己究竟存在哪些方面的缺陷和问题所在。毕竟,在其他企业的人事经理那里获得的关于自己的信息是最全面,也是最具杀伤力的。

所以,建议从业者能够在自己应聘简历和现场面试中,从以下几方面突出自己的竞争力,并通过HR对自己的判断,来明确自己究竟在哪方面存在缺陷。此外,笔者在这里还有一个诀窍:在面试过程中,最好随身携带便携式录音设备,将HR与自己的面试过程录下来,作为自己后期研究分析的数据参数。

* 专业技术层面:突出自己的专长,以及自己的专业成果。

* 信息获取层面:突出自己对行业发展趋势的正确把握,以及对业内最新咨询的熟悉度。

* 思维模式层面:突出自己独特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好能够以具体事例说明。

* 执行层面:突出自己复转军人职业背景的优势,出色的执行力和吃苦精神。第2章 就业的筹备2.1 自我管理

就业前需要做许多筹备性的工作,既有行动上的筹备、知识积累上的筹备,也有观念上的筹备,这些筹备都在为将来的就业打基础。其中,观念转变上的筹备就是帮助我们树立正确的、贴近现实的意识。在这里,复转军人对自己的个人管理也得树立一个正确的观念。个人管理是必需的,但不要陷入一些误区里,比如,认为自己就能做好对个人的自我管理。

其实,在笔者看来,自我管理只是人们一厢情愿式的美好愿景而已。从根本上说,人是不可能管理好自己的,必须借助外界第二方甚至是第三方的力量,才可能实现对自己的有效管理。笔者此言,原因有二:

自我管理有悖于管理学本质

从管理学的角度来说,当某个事件的策划者、执行者、监督者都是同一个人时,工作效率是很难得到保证的。要求自己监督自己,这相当于人为地拔高了人的道德意识水准,所以在许多管理规范的国际性大企业中,某项工作的策划者、执行者和监督者都是各司其职,并且互相监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作的有效完成。

而个人既是自己的策划者,又是执行者、监督者,绝大多数人是不可能同时做好这三件事的。极少会有人能严格要求自己,严格为自己制定高标准、严要求。当自己执行自己的规划时,一旦受到困阻,人很容易为自己寻找退路或是逃避的理由。因为标准和目标的制定者是自己,自己修改目标自然也是比较容易的事情。这也就是我们所常见的个人设想与实际之间的“差距”。这也就是为什么绝大多数人都曾有过雄心壮志,立志要干一番事业出来,但绝大多数人最后都是不了了之。

习惯性地为自己找理由

人的任何行为背后,都存在着一定的驱动力,也就是说必然存在着一个理由。无论是前进还是后退,每个人都会给自己找出一个足够充分的理由出来。毕竟,人很少会违反自己的意志,但人的天性是懒惰的,习惯舒适而逃避困难。遇到问题的时候,人的第一反应是回避,让自己尽可能地不去碰这些麻烦。同样,当自己安排的事情遇到问题时,人的第一反应就是给自己找理由,这与我无关,这是别人的责任……,即便的确与自己有关,也会强调出许多客观理由。总之,目的是要把自己从中“解脱”出来。比较常见的理由有:“我已经尽力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天不助我”……。

在现实中,很少有人会在遇到问题时迎难而上,主动地想办法解决问题。当然,若是坚定地拥有这种心态,必成大器。但是,现实生活中,遇事能有如此心态的人实在是少之又少。

那么,究竟应如何管理好自己呢?我认为,这得借用工具和外部的力量。

笔者有很长一段时间是自由撰稿人,以写稿和讲课作为主要收入来源。起初在公司上班的时候,很向往这种自由的工作状态,总觉得什么事都由自己安排,不用听人差遣,又不至于累着自己,钱赚得又多,简直就是完美的生活/工作状态。但是当我从公司离职,完全进入自由撰稿人的状态后,情况却有了微妙的变化。例如,每天睡到九十点才起床,每天要看三四个小时的电视,三天两头出去和朋友们喝酒玩乐,每天写作的产量一直在下降。当然了,自己给自己找的理由自然也是很多。如:早晨起不来;饿着肚子没心情写;饭后又没精神写;酒后更没法写;电视节目很精彩,看完了再写;晚上困了不想写;键盘不好使,不写;电脑老是死机,不写;没有灵感,不写,等等。

眼看着稿费收入直线下降,我只有逼着自己开始认真考虑这些“问题”,开始给自己制订硬性的要求与规划,例如:每天必须写五千字,不写完不睡觉等,事实上也很难执行,放任自己的理由太多。后来,我想出一个办法,找个外人作为监督者。我聘请了一位兼职助理,每周一向她提交我的本周写作计划,然后由她每天进行跟进和催促我的写作进度,并确保每天能交稿。实际上是把我自己定位成一个完全的执行者,每天要执行的工作任务就是对这个助理提交成品稿件。很快,这种简单的办法开始起到作用,稿件的产量又逐渐恢复了。

随着合作媒体的增多,对我的稿件产量和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时,仅仅依靠助理的及时跟进是完全不够的,我还得想办法给自己增加压力,或者说干脆把自己逼到没有选择的地步。例如:在MSN上答应编辑们第二天肯定能拿出稿件来。那么,今晚无论如何都必须完成,以此来硬性地逼迫自己,绝不给自己任何逃避的理由。

当然了,有压力也得有动力,适时地奖励自己也很重要。以前在上班时,为了鼓励自己每天坚持写稿件,我想出一个奖励自己的办法,当天如能完成一篇稿件就打车回家,写不出来就挤公交车回家。现在,笔者天天在家写东西,每天的定量工作完成后,就出去吃顿好的,若超额完成,就去约朋友喝点小酒等。

除此之外,我还总结出几点办法,来帮助自己更好地管理自己。例如:我深信大多数人的记忆力都很糟糕,几乎每个人都会因为记性差而丧失掉许多机会,最好的办法是养成随时记录的习惯。PDA是时下比较先进的一种随身记录设备,但这东西很贵。于是,我就把手机当成PDA用,有事就随时记下来,每天晚上再录入到电脑中去,待办事项无论大小全部记录下来,处理完一项就删除一项,让电脑代替大脑记忆,并且保持定期翻阅,检查一下有无待办事项遗漏。同时,我在另外的一个本子上,专门记录每天都做了些什么,经常翻一翻还是很有成就感的,等于回顾自己所积累的工作成果,促使自己以更加积极的心态去思考问题。

管理自己对于个人发展的确很重要。但如何管理也是个技术活。我的建议是借用其他人来对自己进行督促和管理,并采取各类可行的管理工具,借以规避自己管理自己的过程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和弊端。2.2 学习被人管

管人之前得学会被人管。人的价值,是在被利用中得到体现的。复转军人的前称是军人,军人是一项以服从命令为天职的职业。从某种意义上讲,复转军人在“被人管理”上具备一定的“优势”。从心态上讲,也是乐于接受被别人管理的。因此,复转军人在应聘时应将自己这方面的优势体现出来。许多复转军人在部队或多或少都会接触到一些人事管理方面的内容,尤其是那些在部队有带兵经验的军官在人事管理方面也有一定的经验。但由于环境的不同,往往会把社会中管理方面的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在许多复转军人看来,人事管理和部队一样。于是在简历上往往也就把人事问题给简单化了,有时会“自信”地在简历中声称自己曾经管过多少人,更有甚者,还会说自己拥有丰富的人事管理经验和有效的解决方案。

天下有三件事最难:第一是把自己的思想装到别人的脑袋里去,第二是把别人的钱装到自己的口袋里来,第三就是管理人,人事管理可不是一般地复杂。

复转军人刚进单位,绝大多数都会处于一个级别较低的阶层,属于被管理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复转军人是否具备被管理的心态也就成了一个重要的标尺。从现实的角度而言,尽管我们不愿意被人管,并且总想去管别人,但事实上,我们却始终处在被别人管理的状态之下。这是现实,我们必须得接受。尤其是复转军人,至少在刚进入用人单位这段时期,还是处在被人管的阶段,所以,提前学习被人管,适应被人管的状况,并在简历和面试中主动体现出这点,是很有必要的。

在提前学习被人管的过程中,有几点要特别注意:一是无论你的上级领导才能素质怎么样,你都得具备被管理的意识,不能因为领导水平不够高就看不起人家,从而不服管;二是得设身处地考虑上级领导的感受,学会理解上级;三是学会总结积累被人管的经验,完全从被管的角度来看待管理者,以后若是自己也处于管理层开始管理下属的时候,则可以更好地了解他们。

再者,我们来谈谈被利用的问题。对于刚迈出军营的复转军人来说,对未来充满了希望,对自己充满了信心,正想放开手脚大干一番事业,甚至连改变这个世界的念头都有。

但是,现实往往比我们想象的更为残酷。即便是被残酷的现实敲打过无数次之后,复转军人还是有个问题接受不了,那就是被利用的问题。总觉得自己的价值得不到承认,只是被很低级地利用,被比自己学历低很多、素质低很多的上级或是老板当作廉价劳动力在利用……于是,许多复转军人为此耿耿于怀,总认为老板占了自己太多的便宜。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这么看。人的价值,首先体现在被利用上,你真正的价值往往是被别人发现的,被利用证明你存在这个价值。即使不被别人利用,你自己也发挥不了自身的价值,或者说利用率很低。人的发展是需要平台和机会的,你在被利用的同时,也获得了发挥的平台和机会。可以说,被利用是必经的阶段,无论是身居高位的职场精英,还是创业成功的老板,谁都被人利用过。

在工作初期,别总抱怨自己被利用,而应理性分析,你哪些方面正在被利用,而这些方面就是你可以进一步加强的。若是你认为自己有某几个长处一直未被利用,那么,很有可能是你所认为的长处并不是你真正的长处!其实,这也正是个检测自己价值的方法。2.3 求职的差异化运用

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同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相同的人,每个人都存在着这样或是那样的特长。但是,树叶从表面上看都是差不多的,特别是当它们混在一起的时候,我们很难发现这些树叶有什么不同。但是,如果这片树叶有一个独特的颜色,那自然就很容易被发现出来。虽然,人和树叶不一样,人的特长是处于隐避状态的,需要深入地了解才能知道。在每年数以万计的复转军人群体中,可能每一个复转军人都拥有这样或是那样的特长,但是,这些个人的特长绝大多数都处于隐避状态,从整体上看,处于一个被淹没、被覆盖的状况,复转军人要么自己不会说,要么是说不清楚,用人单位也不可能主动地来探究每位应聘者的特长在哪里。虽然许多复转军人在简历上都声称“给我一个机会,我将给你展现整个天空”,但是对于用人单位来说,这些机会是需要成本的,用人单位不可能花费时间和金钱来挖掘你的所谓的“特长”。营销上有句话叫“形式大于内容”,意思是说表面上的东西有时往往比实质的内容更为重要。职场也是如此,许多时候,你会什么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你要让用人单位觉得你会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因为用人单位不可能深入地来了解你,这就需要复转军人自己设法主动地向面试者展示自己的特长所在,以显示出自己与其他应聘者的差异,从而争取用人单位对自己的重视。这个过程,其实就是差异化运用的过程。具体来说,这个过程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

1.明白什么是差异化

差异化就是你与别人不同的地方,并且,这些特长是占据优势的,同时也是可以被迅速识别的。

2.寻找自己的差异化

回想一下,自己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优秀,执行力强?再学习能力强?受过较多的专业培训?性格好,容易与人相处,容易融入团队?对数据的敏感性强?文笔好?长相端庄?做事耐心细致?所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结合得比较好?在某个行业内具备较好的人脉关系?这些都是可以作为你与别人相区别的差异化特长。

3.强化自己的差异化

找准自己的差异化特长后,就得进行有意识地强化和锻炼,并且进行深入的研究和完善,争取做到“更好”、“更专”、“更强”,确保这个差异化的特长对用人单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

4.包装自己的差异化

差异化的特长一定要与实践结合起来才有意义,所以要把这些特长与实践结合之后的“成果”以文字的形式总结出来。在简历的撰写中,复转军人应该对自己较为拿手的专长用放大字体或是特别颜色标明出来,让用人单位在你的简历中一眼就能看到。并且,在简历中展现了自己的差异化特长后,下一步则要尽可能地通过某种形式证明给用人单位看。例如,用相关的作品或是其他的证明文件,进一步地证明你的差异化特长所在。

复转军人在与用人单位沟通时,切忌过多地抛出特长,否则,这就等于把自己包装成一个“全才”了,反而失去了差异化的特长。并且,在用人单位看来,声称自己什么都会的求职者,往往是什么都会一点,但什么都不精,实际使用价值很低。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开始注重各个岗位的专业化水平,在招聘新员工时,往往会按照求职者的特长来对应其相关职务上的要求。作为求职的复转军人,应该包装好自己的差异化特长,在众多的求职者中突显自己,争取吸引更多的眼球,从而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2.4 进大企业还是小企业

进大企业还是小企业?这是困扰不少复转军人的一道选择题。大企业以高待遇、高福利、优越的工作环境等显著优势著称,成为复转军人的首选。但实际上,中国90%以上的企业属于中小企业。可想而知,大部分复转军人的流向仍将是处于创业与发展中的中小规模企业。

如果把大企业比喻成“高速公路”的话,中小企业则是城市中交叉繁乱的“马路”和郊区乡间的“石子路”。即将上路的复转军人,该如何选择今后的道路?笔者希望通过以下的分析,给复转军人提供一些参考。

先来看看中小企业的特点:

1.门槛低,重能力

中小企业招聘时,对应聘者的学历以及是否出自名校没有过多要求。面试官通常对应聘者的能力有一定期望。公司规模小,并且处在发展阶段,所以不养闲人。面试的时候,如果复转军人能表现出自己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与上进心,则很容易被录用。

2.机会多,空间大

老板或主管,希望自己的员工能身兼数职,就算一开始没什么经验,他也想在日后把你打造成“三头六臂”,这样,在公司或部门忙或缺人的时候,大家都能够自觉调整岗位配置,以实现公司利益的最大化。所以,只要用心去学、去看,员工不仅能熟悉自己岗位的巨细,还能有机会了解整个公司运行的全部流程和公司赖以生存的赢利模式。

中小型企业数量多、同行多、竞争激烈,这就要求企业要不停地在稳定发展中求新求高,才不致被淘汰,才能走向行业之巅。因此,每一个员工都是企业的命脉,员工的创新以及建设性提案,很容易被公司所重视。这对于那些有上进心、敢闯型的员工,会有比较好的展示自己学习成果、表达成熟思想的机会。

肯吃苦、能动脑、求上进的员工被提升的机会非常大,若是成为老板的左右手,则更有机会了解到决策层是如何运筹帷幄,并且能学到策略性、技巧性地处理事情的能力。

3.管理较混乱,福利不完善

中小企业通常将生存放在第一位,发展放在第二位。由于公司很多的业务、项目存在变动性,部门和职员间的分工也存在变动,造成企业很难把握管理的分寸与时机,公司尽管可能很有活力,但不免显得乱糟糟。

工薪方面,有高薪员工,但更多的则是“市价型员工”。员工的福利待遇公司考虑得较少,员工接受培训的机会也较少。由于没有专门的人力资源部,所以加薪往往被忽略,通常需要员工主动的争取,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