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人在左,女人在右(txt+pdf+epub+mobi电子书下载)


发布时间:2020-05-25 04:50:56

点击下载

作者:高伟

格式: AZW3, DOCX, EPUB, MOBI, PDF, TXT

男人在左,女人在右

男人在左,女人在右试读:

 版权信息书名:男人在左,女人在右作者:高伟排版:青杨本书由北京明天远航文化传播有限公司授权北京当当科文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制作与发行。— · 版权所有 侵权必究 · —  第1章 面对女人独特的伤1. 女人都是受过伤的天使

这一章,写给女人。因为我是女人,我更清楚女人生命的一些优渥品质和问题意识。在生物学意义上,女人是一种雌性动物,我知道这种雌性动物的胸襟和伎俩。作为第二性的女人,我也知道女人那地老天荒一般永恒不变的包容的母性和脆弱的女儿性。

我们一起试着努力,不去做摇晃生命瓶子的事情。

埃克哈特在《当下的力量》里面指出:绝大部分男人和女人仍然被自己的思维所控制,认同于思考者和痛苦之身。作为一个普遍的规则,男人最大的障碍是思维,女人最大的障碍是痛苦之身,虽然在极少数个别的情况下,相反的情况也成立,或两种情况相同。

我非常认同埃克哈特的观点。女人比男人更容易动用痛苦之身。女人比男人更容易被触及内在的伤口。女人的痛苦之身比男人的痛苦之身,有着更久远的积累历史,无论是在密度上还是在韧度上。

痛苦之身通常有集体和个人两个层面。个人层面是个人通过过去所遭受的情感痛苦而积累起来的。集体层面是人类集体心灵经过数千年以来的疾病、折磨、战争、谋杀、残暴和疯狂所积累起来的痛苦。一个国家,其历史上发生过极端的冲突和暴力,那么这些国家就会有比较沉重的集体痛苦之身。当年,纳粹对于犹太人的屠杀,日本人对于中国人的大屠杀,使得犹太人和中国人积累了深厚的集体痛苦之身。这样的民族一旦过去的创伤被触及,就会重新活出自己的痛苦之身。

人类历史在相当长的时段,都是男人对女人的伤害史。在历史的地位上,女人真实的位置和神话中上帝造女人的位置差不多。女人是男人身上的一根肋骨,上帝造就了男人亚当,是因为怕亚当太寂寞了,上帝才从亚当的身上取出一根肋骨造就了女人,从此男人和女人便千秋万代地繁衍了下去。上帝造人的神话也是根据男女的现实状态谱写的,神话中女人的从属地位是女人地位的历史现实。加诸在女人生命中的痛苦之身,是千百年来男性对女性的压迫所带来的痛苦,如奴役、剥削、强奸、从属、三妻四妾……被隐喻为大地的女人,生产、失去孩子、流产,甚至在生育中死去……这些痛苦结晶成女人的集体痛苦之身。

女人有月经。月经本身是一个痛苦的经历。月经物质上的呈现,更像是一个女人性别痛苦的隐喻,女人用流血和伤痛,孕育子子孙孙,人类才有今天的根深叶茂。但是,没有一个男人能亲身体味到女人这其中的巨大痛苦。女人的痛苦之身也是男人所无法体悟到的(当然,男人也有他们自己的痛苦之身,那是一些另外的痛苦,女人也没有机会体悟到)。埃克哈特甚至认为,有些女性在经前和经期感到身心的痛苦,就是痛苦之身即将清醒的怔兆。这种痛

苦限制了体内生命能量的自由流动,才使得女人身体痛苦的莅临。月经是一种生命能量在女人生理上的展现。在经期,女人最容易被痛苦之身所控制。这种痛苦之身非常强大,它是女人受困的生命能量,一种已经无法流动的能量。女人无意识地就在瞬间认同了它们。女人被一种粗暴的能量所控制,被控制的女人的身体变成了一个消极的能量场,促使女人去制造一些消极的情况。痛苦之身最爱吃的就是痛苦,于是女人需要不停地用痛苦的情绪去喂养这个痛苦之身。它是邪恶的,具有破坏性的。它是一种纯痛苦,几乎是一个实体,周期性地住宿在女人的身体内。女人无辜地周期性地被这种千年痛苦所折磨。女人都知道自己在月经这几天会变得不可理喻,原本是女人的集体痛苦之身在自己身上发生了暴动。

但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有着更深重的痛苦之身,女人因此比男人更容易开悟。沉重的痛苦之身原本就是引领人类去开悟的一种阻力。促使我们超越的力量从来更多的是来自于苦难的力量。埃克哈特表示,接近全意识的女性数量上已经超过男性,并且在未来几年还要迅速增长。

在这个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女人都是比男人更长寿的族类。是不是也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有开悟的力量?开悟让女人比男人更有勇气地放下该放下的,扔掉该扔掉的。开悟,让女人比男人更加接近自然和世界的本质,拥有更多的柔韧和平静,柔韧和平静使女人的生命更健康。

当然,女人的这种开悟,是相对于男人而言的。真正的开悟,是极其艰难的,无论是男人还是女人。开悟,需要我们支付毕生的在这个世界上,女人更多地热衷于爱情,愿意把爱情当成是事业。这源于远古时代女人的护守身份。男人们去野外打猎去了,为了养活女人和孩子,女人守在家里,看护着孩子和家园。女人的家园意识让女人的内心柔弱而友爱,女人们天然地倾向于用生命去经营爱情,把爱情当成是天大的事情。

女人的痛苦之身会让女人的生命瓶子经常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女人的思维认同,女人生命中的那个任性的小孩,使得女人在男女情爱之中深渊中往往付出更多地眼泪和生命。2. 女人,要对得起自己曾经的受伤

王朔对女儿说:你就是我的私,我做自私考虑时都把你包括进来。面对自己生命的"私",王朔告诉女儿:永远不要依靠一个男人;就算你对一个男人爱得要命,失去了他,也千万不要为他殉情。王朔并没有劝阻女儿动感情爱上一个男人。因为王朔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实;况且,就算那是个事实,一个女人连爱都没有爱过,这个事实也特别没有意思。

爱上,爱过,爱到丧失自己,爱到殉情。一个女人做出这样的傻事并不出乎意料。做这等傻事的时候,女人是不知道这是傻事的。

王朔这么对女儿说,是因为王朔说"我太知道男人是怎么回事了"。我们听明白了,王朔说的是他特明白男人是怎么使用他们的欲望的,或者说欲望是怎么使用男人的。他知道堕入情网的女人该是多么地傻,他也知道在情色之中的男人有多么地坏,因为他就是男人嘛。

在情色领域,为什么男人显得那么容易做坏事,容易辜负女人?这是因为社会的情色文化有着对男人显而易见的青睐。男人整体上掌控着权势,而权势是男人的春药。还有,男人可以和比小自己很多的女人相好,甚至可是说是有着生物学上的优势的。所以,男人放掉一个和他经历了老旧的情色关系的女人,正好来得及和一个更年轻的女人相好。男人这样的选择在概率上有着太明显的优势了。他们有着更多的成功概率去刷新失败掉的情色。

再看看女人,在整体上,她们大抵只能和年龄比自己大的男人相好。一个女人到了三十岁,在男人的丛林中哪里还能找得到形只影单的合适的男人?强势与霸气如刘晓庆的女人,找了一个小他不少的平凡男人,我们依然会替刘晓庆担心,担心被甩掉的会是她而不是那个平凡的男人。马伊琍找了小她八岁的文章,一开始就让大家替她的婚姻未来担心。文章和马伊琍后来的关系看起来那么稳定,文章也表达他做的最成功的事情不是得了金鸡奖影帝,而是娶

了叫马伊琍的这个女人。他们恩爱的样子真是让我们放心。我们以为真是见到爱情了。谁知,一样出了变故。好多人又哭着说不再相信爱情了。当然,马伊琍表现得很妥帖,只说了一句“且行且珍惜”。马伊琍的这种淡然甚至让很多女人不适应:她怎么可以不去骂这个男人呢?君不知,有多少女人,跑到婚恋专家那里,为自己不幸的情色际遇哭鼻抹泪?更有一些原配,组织起来一帮子凶悍的女人队伍,在马路上拦截住那个偷了她男人的小三,把小三暴打一

顿,更有不解气的,还要扒光了小三的衣服才罢手。

我是女人,我想学着男人王朔的语气说一句话:我太了解女人是怎么回事了。我一直以为,男人在情色上面占尽便宜,不是因为女人比男人更善良,或者更珍惜情感,而是因为情色文化对于女人的不利。假如上苍把情色文化的青睐倾向给女人,让女人有情色上的主动权,让女人可以对小她很多的男人花心,我敢说,跑到电视上哭哭咧咧的一定会是更多的男人。在世面上留下来一定会是更多的单男。

人性里面的善与恶从来都是并存的。男人和女人都有。欲望时代,物质欲望和情色欲望,更多地调动了人性里面的恶。这是哲学也是生物学逻辑。女人天生就是情色里面的弱者,女人在这个物质时代里面的受伤,会更加触目惊心。

这其实是上苍和人类社会情色文化演变而来的一种现实,一种命运式的东西。人类社会从来没有什么真正平等过。如果有平等,我以为那就是男人和女人都有着在生活中像炼金一样修持自我的那种平等。

人的欲望靠近什么,就会受苦于什么。这是最接近真理的东西。男人接近名利色,注定受苦于它们;女人最容易把爱情当成自己的事业,注定受苦于爱情。年轻女人在自己营造的爱情路上奔走,怀着极高的期望和极低的智商,在男人与女人的欲望悖论和无解的难题中穿行,内心的受伤是注定的。没有女人能够逃脱成长的痛苦。但是,一个女人最对得起自己的作为,就是不要浪费了自己曾经所受的苦,要对得起自己曾经所受的伤。要在受伤中完成自我的超越。如果一个穿越了岁月的女人依然肤浅,除了喋喋不休的抱怨就是指责命运的不公,不知道一个人的心灵其实完全指望自己的智慧去建树,而不是指望其他任何人,包括男人。那么,她就真的是一个浪费了岁月给自己的馈赠的可怜的人。3. 女人,有爱无爱有钱无钱都是利润

生命是肉做的,世界是石块一样坚硬的。这样的物理现状注定了血肉之躯在现实生活中受伤的必然性。这样的现实注定了肉身成活在物质世界上的苦弱。每个人在未成熟时就像没有穿衣服在冰天雪地里走的孩子一样,很容易受到伤害。那些被伤害的记忆和经历未经过包扎就草草埋藏在了我们的记忆深处,成为我们的潜意识。在以后的经历中一遇到这样的境遇,我们受过伤的感觉就会再次回来。心理学家把这样受伤的积累叫做"痛苦之身"。

这就是每一个人的成长之路,没有人可以回避得了。

因为我们积累了足够多的"痛苦之身",所以男人和女人活得不痛快简直就是一件顺其自然的事情。男人们便像投身于革命那样投身于权力与金钱,试图转移自己对于"痛苦之身"的关注。赢得了权力或者金钱,男人们几乎就可以赢得女人的情色。女人们更多的是试图在这个世界上找到一个依傍来来使自己身心有个依靠,以慰藉自己的"痛苦之身"。千百年来,女人生命的遗传物质一代代传下来,特别容易把这样的依傍确定在男人身上。就是那些在社会上有钱有权有文凭资历不错的女人,也愿意把这些东西当成自己贵重生命的法码,以便被一个金老公而不是铜老公娶回家。

我说的是男人和女人的生命本能所沿袭下来的红尘生活。这样的本能未经智性的审视。于是,每一个对外部世界或者外部生命足够依赖的人,是怎样地以顽强的自我意识,在原本悖论的生活原生态之中,产生更加扭曲的悖论生活。被扭曲的不仅是看不见的试图以面具示人的我们的肉身,被扭曲的是我们的心灵。

在古代,"自我"是一个凶器的名字,它锋利无比,特别擅长伤及旁人,更特别擅长伤及自己。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如果其内心的宇宙里面是冲突的,他或她就特别容易把生命能量以外部寻找的方式去挥发,以便使这种冲突丧失掉。这其实是天方夜谭。把生命能量投身到外部世界,那一个个"自我"便像凶器去发挥其作用了。这样的"自我"以什么名义去行事都是没用的,都会伤及旁人及自身。以事业的名义,以爱情的名义都不行。

我们知道上帝创造生命时原本是一个雌雄同体的。是上帝把这个雌雄同体的生命从中间割裂开,然后把它们扔在人海之中,让他和她互相寻找。我们还被告之,找不到自己的另一半,我们的生命就无幸福可言。可是,这样的寻找无异于大海捞针。这是不是可以说,找到爱情的幸福无异于大海捞针?可是,我却听到香港心灵讲师素黑这样去说这事儿:"为什么好端端的雌雄同体要分开——因为只有这样,人才可能在灵性上进化。你失落的另一半,并不是为了向外找,而是要向内找,即从自己的生命中去寻找。没有自己生命的再次完整,你永远不可能真的去爱。每次你尝试去爱,结果只能是伤害,伤人且自伤。"

对于女人的生命,我以为,女人最重要的工作不是向外的寻求,不是再去幻想这个大千世界上存在一个能负担起自己幸福的人。女人最重要的工作是把自己的情绪管理好,把我们内心的冲突减少到最低。我们的情绪管理得好了,我们的工作与人际关系就会自动地好起来。我还愿意积攒出这样的生命力量,那就是:生活给了我们什么样的现状,我们的身边有男人还是没有男人,钱多或钱少,我们都可以把日子过得静好。我们活着的每一天,都是生命给

我们的利润。苦与乐都是利润。有爱无爱都是利润。

我还相信,一个通达的女人肯定会比拧巴的女人更能容易的得到生命超值的利润的,这超值得利润当然包括爱情和健康。4. 女人,别再标榜自己是水做的

过去曾看过石康的一篇博客文,题目是——《读不懂的一句话:女人是水做的》。石康以为,如果从生物意义上说女人是水做的,那男人也是水做的呀,连七瓢虫都是水做的呢;如果从性格角度讲女人是水做的,那悍妇也有的是呀。我其实是知道石康说这话的用意的,就是因为他听够了女人们总愿意絮叨的这句话,把它用来反衬男人又坏又混又恶棍的那种群体意味,特别是在两性关系上。

这些年电视上不断地有"倾诉"之类的节目在推出。上去诉说自己不幸的90%是女的;诉说不幸事件的90%是女人在恋爱婚姻上出现的问题。这显得在诸多情色事件上,女人们更容易受伤。

早些年我也愿意絮叨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自己的心情一不好就用上它了,总觉得被谁辜负了。其实那是因为自己生命的承担力弱小,没有力气知道人性的深浅,便把这样的情绪拿出来做出自己的抵抗。现在不做这事了。现在知道男人与女人的不同。现在知道男人与女人欲望走向的不同,而欲望能量是相同的。

男人天然地趋向于把生命能量对准外部世界。男人的生命职能是猎狩,是争夺,是占领。女人天然地更倾向于把能量注入个体的情感。诗人们又愿意把这样的情感叫作"爱情"。这其实与有着远古遗传物质一代一代的传递有关的。远古的时候男人们如果不强壮,不猎狩,人类就不会活下来;在那等贫乏的环境下,远古的女人们如果不悉心守护家园,弄儿持家,正是人类能一路走到今天的最有力的护养支持。今天的外部环境变了,物质状况变了,可生命遗传物质的改变还一时更新不了。

这两天系统地读了今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莱辛的作品。莱辛在男女情感的表述上让我沉思。莱辛以为,寻求自由的女性必然要付出代价,所以她认了。就算男人们比女人更出色地使用了自己的花心权和情色事件的制造权,莱辛也没有把女性因此受伤的责任一股脑地推在男人们放荡的天性上。她宁愿把剖析的手术刀对准女人自己。她宁愿反讽自己,自嘲自己。女人的不幸可以解剖,但不可以用来怨诉。女人们必须正视自己渴望被爱的天性,并且接受这样的天性极度可能招致的情感不幸。莱辛的文字里展露了义无反顾的爱情,还有因此而招致的意料之中的背叛。这其实是女人们行进在情色欲望之中显而易见的命运。

把能量投射到外部世界的男人们,命运同样以另外的方式给了他们绝不出乎意料的结局,那就是从外部世界反弹回来的沧桑、凉薄、不值与失败。其实,男人与女人欲望的取向没有什么好与不好,没有什么圣洁与卑鄙。

有诗人曾这样表达:我们分头去生活,分头去死,分头去发疯。寂寞如果不收拾我们,那么仍会有男人或女人来收拾我们。这就是红男绿女的生活。无论生活目标被我们制定得多么高大显得多么有意义,寂寞、无聊和解不开的情色纠葛都会适时地来收拾我们。这就是我们肉身的困惑。女人们,我们不是水做的,我们是欲望做的。男人们也一样。我们要想活得明白一些,首先要解决的是剖析自己的欲望问题,明白欲望永不止息的繁衍对于我们实质上的

伤害,而不是怨怼男人。是的,这是个男权社会,这样的社会给了男人们更多的机会和主动权。可是,这依然不是我们怨怼男人的理由。因为怨怼是没用的。

不如我们把用来怨怼男人的时间,用来关注自己真正的需求,加强自己生命的承担力。5. 女人,在亲密关系中可不可以任性

台湾作家舒国治说:人要任性,任性,任性,不任性的人,怎么能维持健康的精神状态?让大家“任性”的舒国治是个以谈吃而著名的作家,是台湾版的蔡澜。他可真是个“任性”的主儿,一辈子只上了三个月的班,然后就靠打零工过活,钱够花之后,就去按照梦里想着的事情去生活,云游八方,专往自己梦中的地方去找。我特佩服这个敢于让自己“零负担”的自在客舒国治,这可是个可着劲儿让自己积攒物质的欲望时代呵,人家舒国治就是敢于不过那种生活,他就是敢于和整个物欲社会任这个性,他认为人类缺的从来不是钱,是生活。他可真是个任性的生活家,他像个人而不是像个假人一样保持了自己。我特服他。

电台有一个谈情说爱的节目,每一档子节目都有一个主题讨论,那一期我去做嘉宾,讨论的就是在爱情中可不可以“任性”这个话题,还拿出舒国治的那句非常任性的话来作话题,让大家聊聊男女情色之中可不可以任性的问题。那些很想谈情说爱的年轻人个个以为,在亲密关系中任性当然是可以的呵,任性可以表达我在乎

对方呵,还有,没有任性的情色关系是不是有些闷吗,任性是一种

调味剂。

恋爱之初,在情色中被追求的那个人当然是可以任性的,这个时段是属于两个人粘粘乎乎的阶段,任性就像调味品一样提神,这个时段,生活中重要的问题还没有来得及显露,它们还像个卧底一样隐蔽在沉重生活的虚拟之处。生活果真是个侦探巨片,如果没有大侦探家波罗那种智慧和洞察力,把生活这个大片捣持清楚还真不容易。把对方的任性当成甜品匝摸着,还真是恋爱中的甜美滋味之一。恋爱过了一段时间,任性这个东西就逐渐显现出它的烦人之处了,我就听过好几对年轻人的抱怨,对方怎么那么任性,凡事总得听她的,使得自己一点自由都没有。一周内我就听到两对年轻人散伙了,他们刚恋爱的时候还是很让我看好的,一开始粘粘乎乎的,好得像是创可帖,也好像口香糖,怎么半年之内就分道扬镳了呢。看起来,生活这碗汤里面,任性就是胡椒面,还真不能撒起来没完,撒多了就会把对方呛坏了。

恋爱之后走入婚姻,任性这东西好不好呢?这得看你和对方达成的是什么样的亲密关系。婚姻生活的复杂,不比一本侦探小说还悬念还错乱,那个看起来越憨厚的人,恰巧最有可能是凶手。若是一个人在长久的情色关系中不明白亲密关系真实的质地,那种胡乱任性的作派还真就是耍小儿科了,和撒泼这性质没有什么区别,对亲密关系也没有什么好处。同是亲密关系,其中的质地差太多了。《红楼梦》中有一句歌词:夫妻本是同林鸟,大限到时各自飞。每个人其实大抵知道自己的亲密关系是什么样的真实质地。这种知道不是搁置在表象上的,比如,我的一个朋友,她与老公马上都要离婚了,还在酒场上表演性质地发表演说,感谢老公给了她美好的生活,没有老公就没有她今天的幸福。如果不知道她的底细,大家还真是能被她唬住。我们还真的不知道几乎所有人的底细,所以我们对别人生活的认识基本上都是错乱的,以为的那些也是瞎以为的,最好不要相信。

当然,好的亲密关系是“大限到时一起飞”的,如果实在不能一起飞,也要约好了再见面的地点。在这里,我学着古人的样子续上去几句现代派的诗:亲爱的 大限过后/我在玫瑰丛中等你/你点数的玫瑰/最香的那一朵就是我/亲爱的 等你等到不见不散/直到你来 直到/天边的彩虹 化成两只蝴蝶翩翩飞舞……如果我们有这样的亲密关系,在情色之中任性是没问题的,男人和女人是彼此的一部分,是生命的交集,是灵与肉的统一体。如果亲密亲系再

好,何止是对方的任性是被允许的,就是对方要自己的命,都可以给的出去。当然,这样好的亲密关系我只在小说里面看见过,在电影里面也见过,就是在现实生活中见不大着。我还以为,一个女人或者一个男人,如果能让对方疼爱成这样,可以任其任性,给其性命,那么,这个人一定是个良善到家智慧到家的璧人,一个胡乱任性的人是没有资格得到这样的爱情的。

读过陈彤写的一篇文章,和任性有关的。说的是一个成功男人养了一条藏獒,男人对藏獒很好,藏獒对男人更好。有一天男人出差,一出去就是一周。藏獒没明白它的主人怎么不要它了,就天天蹲着等他,不吃不喝地等。一周后男人回来了,欣喜地去和他心爱的狗狗亲昵。可藏獒不理他。男人喂它好吃的,它也不吃。后来,男人陪着藏獒,它不吃,他也不吃。过了不少时间,藏獒才不绝食,它心疼男人了,不让男人陪着它一起绝食了。我读了这个,挺感慨的。就是男人的老婆朝男人耍这种赖,男人也未必真会这样对她的,顶多象征性地哄哄她。男人是个成功男人,成功男人的老婆尤其不容易任性,成功男人的老婆尤其应该显得懂事。这藏獒就可以任性了,因为藏獒知道自己对男人有多好,好到什么程度。男人也允许藏獒的任性,因为他也知道藏獒对他有多好,他也对藏獒怎样有感情。男人知道藏獒因为什么不吃饭不理他,因为藏獒想他嘛,想得受不了,想得连饿死都不怕。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如果能达成这个男人和藏獒一样好的亲密关系,那么这个男人当然可以让自己心爱的女人任性了。只可惜,在生活中我还真的没有见识过男人和女人达成人和藏獒一样的亲密关系,太多琐事都会成为阻碍与破坏。

男女本是同林鸟,大难临头怎么飞……想想到时候会怎么飞,再去决定你可不可以和对方任性,任性到什么程度。6. 生命的破裂处是灵魂的出口

因为写出《冈底斯的诱惑》等小说,小说家马原成为中国先锋小说的代表人物。再后来,马原不写小说了。马原说,1988年他写小说,状态还不错,从1989年起,他突然发现自己写不了小说了。至于什么原因,他也没解释,好像有天某尊神突然把他的主神经抽掉了,在他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的时候就写不出来了,写小说的能力丢得那么突如其来,正如它来的时候那么突如其来。他的手在,眼睛也在,可就是写不出来小说了。我知道,那是因为马原对自己要求太高,他得写出让自己看着就咧嘴高兴或痛哭流涕的小说才成,不然就不如不写。

20年,一晃就过了,当年的帅哥马原现在变成了帅大叔。

不写小说的马原,也就是马原自己所说的“前小说家”马原,这20年,干过不少事情。他做电视,开公司,当教授。他当教授的时候给学生们讲经典的文学大师的经典文字,他的这些教授内容出了一本书,叫《阅读大师》。这本书我认真地读过,在里面学习到不少好东西。他还试图拍过电视,为此去西藏拍了四年,最后他拍的这些东西连皮带肉地搁在了仓库里面。马原好像还捣持过房地产一类的东西,不知收成怎么样。这20年,前小说家马原干了各

种事,多是有始无终。最让我伤感的是马原与皮皮的离婚。那是在1981年。我那么喜欢皮皮,这个写出了很多优秀小说的女作家,觉得皮皮和马原真是合适,外在养眼,灵魂的搭配也养眼,搁一起就觉得舒服。可是,我以为他们应该好到底,这样美好的想法是没有用的,他们很年轻的时候就分开了。爱情真是个令人咋舌的事情,情色外边的人根本没有办法看清楚。离开皮皮17年,马原找到了他的小爱人,一个叫李小花的女人,好像是个运动员。他们刚相爱,马原就被查出患了肺疾,这疾,是很重的那种疾,重到关乎生死。马原不想连累李小花,想分手。李小花不怕被马原连累,就是不分手。他们结婚了,有了孩子。马原的朋友说,李小花是马原的天使,她简单、透明、大气。

马原说,这20年,他没有一刻不想回来。回来,就是回到小说里面。写小说是马原安身立命的手艺,他在把它丢了20年后又捡回来了,对手艺人来说,操持自己的手艺无疑是件开心事,就等于,把自己的魂安置在自己的命里。这几年,他写出了一本小说叫《牛鬼蛇神》。小说写了两个男人的故事,他把这两个孩子的串联起来写成了中国式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许多关于人类及与人类相伴的神秘力量的故事,马原把它们有效地安置在小说里。这是他对人与自然、人与神秘力量关系的思考。生命中许多神迹让他景仰,他在造物的伟大面前选择了臣服了。

在疗治肺疾的过程中,连续的肺穿刺让马原受不住,他中断了治疗。他说,不管上帝给他多少时间,他要好好地活。这一个阶段,他想了很多,生与死,爱与癌。他以为,癌其实不想让他死,他是癌的承载物,他死了,癌也死了,癌也是生命,想活。他不再以杀死癌的方式去疗治自己,那样的话好细胞也被杀死。

死亡的危机让马原把更深刻的思考放置于小说中。过去,他一直提倡把哲学和思考赶出小说,现在他却主动靠近哲学。疾病让人面对的不是痊愈,而是生和死的双向选择。这个时候,一个普通人都会直面生死哲学与宗教。小说家马原更是在小说中直面自己的生与死,直面天堂与地狱、升腾与坠落。马原这一次让自己的小说回到了他曾经在小说中所摒弃的哲学之中。《牛鬼蛇神》回到了著名的哲学三问之中:我们是谁?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他甚至

把这部小说设置了一个特殊的安排,他在每一卷里面都设置了第0章,这第0章就是那些马原描述的那些不直观的、绝对的、形而上的部分。

我读过台湾灵性导师余德慧所著《生死学十四讲》。这本书使我极度震动。余德慧先生曾持续在花莲慈济医院担任义工,接触临终病人,亲证生死,既体会到身体的一步步毁败对人们心理的撞击,同时也见证到人们身上的灵性之光,如何在世俗事物的剥落之后幽然显现。这是一记无可逃避的生命棒喝,他让我们了解死亡的细微过程,为的是让我们了解生命,如何真正活好死亡前的现在。

海德格尔说,我们的心智对死亡有一个绝大的隔阂,没有可通达的路。所以,死亡永远比任何人的预期还来得早,因为我们从来不期待死亡,而死亡瞬间即到。是的,人费尽心思想获得对死亡的任何一种了解是不可能的,也就是说,人即使费尽大脑也无法参透生死。日常生活,我们活在一个叫“心智自我”的世界里面,心智自我的主要任务是“在世操心”。生死学告诉我们,人到了足够的年龄以后,若不朝着与心智自我相反的方向走的话,将会发生生命最后彻底的危机。人在去世之前,要把心智自我所建立的东西敲碎,因此人在整个生命旅途中有两个阶段的生命:第一个阶段是建立自己,第二个阶段是打碎自己。生死学中有一个概念叫“谛念”,谛念是一种比较彻底的决断的信念。当人的身体健康的时候,谛念是不会产生出来的,只有在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愈下时,谛念才会上来。非常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我们,通常一定要碰到生命的“极限”时,才会产生真正的谛念。亲人的死亡,自己的重

疾,这些都是产生谛念的时刻。这个时刻,我们才确凿地知道我们过去悉心经营的那个心智世界,它破了一个洞,里面是不见底的深渊。我们费尽心血经营的那些在心智世界里面的耀眼之物,它没有能力来给我们一点点安慰。我们才知道过去的自己错了。这个时候,人的心智状态会寻求复原,建构“不会死”的否认系统。但是,我们生命中那个让我们产生谛念的那个洞,它确凿地张着大口,我们的整个生命在从那个那口里面往下掉……

生命的破裂处是灵魂的出口。我们沉睡的灵魂醒来了,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会是哲学家,在生与死、爱与恨、升腾与坠落之间,在灵与肉撕扯中,生命有可能向宗教皈依。

海德格尔将语言分为两种,一种是“道说”,另一种是“小说”。当“道说”发出声音的时候,宇宙震动的感觉会出现。“道说”诉说着一种比较接近无人格的东西,而“小说”是心智自我造作的语言,用小小的“我”谈论事情,比如,电视新闻里的语言,我们日常频繁使用的语言,把无数将情绪当真实道来的那种语言。

小说家马原因为生命真实的破裂而给我们献出了一本“道说”的小说。是真实得能够看得见五官的死亡,是循着这身体破裂之洞往下坠落的命一笔一画感知到的死亡的语言,让马原献出了他的这本小说《牛鬼蛇神》。

死是怎么耽搁也不会错过的,是我们每个人终将面对的命运。弘一法师出家的时候说,他无非是早走出俗生之门几瞬间而已。是的,人生短浅,几瞬间而已。是的,人到中年,无论我们在前半生活得有多顺利,有多精彩(这几乎也是一句善意的谎言),我们都得开始走向哲学上破碎的自己。我们不要让真实的死亡来临之时,才惊悚地睁开自己的眼睛。那该是一双什么样的眼睛?一定惊恐一如蒙克那张著名的画作《呐喊》里面的那双眼睛。

因此,我们在尚还健康的时候,就该开始生命灵性的修持,让灵性之眼睁开,因为生命的破裂之门随时都可能为我们打开。我们提前预习这门必得来临的死亡功课,以便它果真来临的时候我们不太过于措手不及。措手不及是痛苦的,蒙克的那幅画描绘的就是这种巨大的痛苦。死亡是一个哲学概念,它本身伤不着我们,因为死亡来临的时候,生命已经安全转移。让我们痛苦的是对死亡的恐惧,是这种哲学意义上的措手不及。灵性之眼的早日睁开,一个更

大的好处,就是督促我们现在怎样去活。生死课堂给我们最大的启示,其实就是在当下怎么去活的问题。我们不要再去用巨大的生命能量,构建那个在本质上对我们毫无用处的心智世界。它让我们早一点知道,那些我们对于外部之物正在追逐的东西是无效的,是对自己的一种欺骗。

是的,生命最大的寻常就是无常,死亡完全可以随时到来,对你,对我,对他,一律如此。我们真的应该早一点,再早一点了解生命的整体,而不是局部。活在勇敢的真实里面,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爱自己所爱的人。活在穿越生命的那些善良的感情里面,而不是再去像装修豪宅那样去装修自己的外部世界。  第2章 女人要有化蛹为蝶的能力才能活得精彩1. 女人,天蹋了时要看是否是自己站歪了

我曾经在报纸上主持一个情感方面的栏目,解答读者们提出来的情感困惑。我遇到的最多的问题就是已婚女人们对自己丈夫出现外遇之后的迷惘,有的女人简直是痛苦得不想活了。

其实,我真的给不出关于如何处理外遇这样的忠告,尤其是给一个弱势中的女人这样的忠告。

男人和女人刚刚相好的时候,激情四射得眼里只有对方。然后,女人很容易这样想的:人类都花心,可我们的爱情是可以例外的。假如这个世界上有一对男人和女人是不花心的,那就应当是我们了。当然,这种自信心是有利于让自己心花怒放的,可毕竟这只是一种美好地骗过自己的方式。

我当然不是说世界上绝对没有专一的爱情,可是,专一爱情的获得太奢侈了,它得需要格外好的命运作为外援,它需要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身心灵真正而长久的契合。这么一种遇见是多么地不可思议。在这个欲望横生的时代,尤其培植的是男人和女人的物质欲望和情色欲望,使得男人和女人专一的品质变得格外稀缺。欲望的牛市,爱情必然的乱世。爱情的乱世必然伤害着的是男人和女人的心,尤其是女人的心。

我的一个女作家朋友,一个写出了诸多深奥文字的女作家朋友,一个把男人和女人的关系洞悉到骨子里的女作家朋友,她曾经在同一个桌子的对面对我说,在一生这么长的时间里,她绝不相信一个男人,尤其是一个出色的男人没有外遇。我反问她,按照这样的逻辑,她的丈夫是个男人,而且是个出色的男人,他没有外遇就是一件反常的事情了。她说,当然。我又反问她,如果她的丈夫有了外遇,她知道了后会如何处理?她想了想说,那一定是要分手的,她不能接受这个事实。这是一个怎样的悖论!我问她怎么解决这个悖论,她说她不去想她丈夫有没有外遇这件事,她不让自己有寻找对方外遇证据这样的心思。

心理学家很不客气地给我们指出,如果没有制度制约,男人和女人当然会同时爱上两个以上的异性的。这是最理想的状态,类似于精神和物质需求的同时满足。一夫一妻的制定,从来没有完成它的律法所预设的期望,男人女人明里暗里对它的逾越,从它实施的第一天起就开始了。这是因为这样的制度的“天网恢恢”,必须具备实现它的完美梦想才能“疏而不漏”,即一个异性能满足我们对于爱情的一切希望——男人和女人必须成为彼此的全部。这样的关

试读结束[说明:试读内容隐藏了图片]

下载完整电子书


相关推荐

最新文章


© 2020 txtepub下载